教学过程丝绸之路

2024-10-26

教学过程丝绸之路(共13篇)

教学过程丝绸之路 篇1

走上了站长这条路,站长们都拥有了自己的站,技术方面肯定都已经基本突破,剩下的就只是宣传和推广,所以站长们每天做的事就是宣传和推...

走上了站长这条路,站长们都拥有了自己的站,技术方面肯定都已经基本突破,剩下的就只是宣传和推广,所以站长们每天做的事就是宣传和推广,作为一个个人站长,上A5 ,上论坛・・・,宣传自己的网站,每天下来真正空余的时间真的不多了,并且还要不时的放松下自己,因为作为站长就得要顶住压力,勇往直前,放松必不可少,但是当个人站长 们每天面对A5上千篇 一律的软文推广时,是否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呢,学习肯定有,但是我不敢保证每个人都能学到很多的东西 ,甚至有的站长忙得根本没时间再去学东西。

但是,不学新的东西 就没有新的灵感,站长们每天做重复的事情多了,也许都不觉得了,其实人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有飞跃的进步,就像我写软文,我今天学习做站,我就可以就我做站的心得写篇软文,明天我学SE0 我就可以就我学SE0的经验写篇软文,软文推广作为推广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最重要的就是经常有写软文的灵感,灵感哪里来,从不断的学习中得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好的软文,而有的人下笔有神,

学习的过程中自然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不懂就要问,切忌不懂装懂,不要怕别人嘲笑你,也不要怕别人不告诉你,如果你问别人 ,别人如果知道 ,会给他们优越感,没有不告诉你的理由。最好能找个很厉害的师傅,那样会让你学起东西来事半功倍。搜索引擎是最好的老师,搜索引擎用得好,能帮助解决很多的问题。

然后我就要说一下团队力量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团队,即使是2个人 他们做的事情也要比2个个人站长每天做得要多,学的也要多,而学的更多,那自然能做之事就越多,并且还能有很多的时间,交流思想,共同进步,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就能产生很多思想。所以很多站长觉得自己做完每天该做之事后觉得没事可做了,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吧。

教学过程丝绸之路 篇2

我们常常把十几岁, 青春期某个孩子处在的成长时段, 称为叛逆期。我们从没有顾及孩子会不会接受, 更不会去征得他们的同意, 就把这个词强加给他们, 而孩子从来不承认他们是叛逆的。

我个人不太赞成把成长过程中的孩子, 称之为“叛逆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个成长阶段, 十几岁的孩子身体逐渐发育, 自己的思想认识也在逐渐形成。在思想上认为自己长大了, 迫切想得到认可、关注, 或者来自于不同方面的肯定。

他们开始思考人生: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社会为什么会这样?我生存的价值是什么?……

在不断的思考中, 找寻着自己的答案, 怀疑一切, 否定一切, 在这种怀疑与否定中, 他们在不断地成长。这是一个很自然的成长过程, 而这个过程往往被我们简单地称为“叛逆”。

教学过程丝绸之路 篇3

通过建设曲靖医专昆明天视眼镜产教融合示范点,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学校校企共建实训室、仿真实训、校中厂等,根据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眼视光技术专业分布现状,对接行业、产业发展人才需求,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引企入校“零距离”共育人才,引企入校项目能把教室与工作场景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为企业培养德技双优、无缝对接的高技能型人才;同时为学校师资队伍、教科研队伍培养精英,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双赢之路。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和新机制,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与训练,着力培养云南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眼视光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1.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培养,课证融合,带薪顶岗实习、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使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提前接触行业,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加上“专业基础+岗位方向”课程体系的建设、综合实训项目建设,使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操作技能更符合各职业岗位的需要,改善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知识面宽而不精的问题,进一步缩短上岗周期,人才培养规格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

2.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是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双主体”或“多主体”的育人机制。学校为企业搭建人力资源平台,根据企业生产过程需要为企业培养相应岗位技术人员,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企业为学校搭建校外生产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见习、顶岗实习条件,为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学习、开展科研提供条件。实现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企业以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储备支持,同时也为学生就业铺平了道路,最终实现“三赢”的目的。其次,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引入企业力量,帮助学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毕竟校内实训基地才是学校实习、实训的主体。具体来说,企业因素嵌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着力于: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以实训、实习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要求为依据,并兼顾对外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功能要求,聘请企业内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当实习、实训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入企业的设备,使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应与当前企业生产实际和生产技术发展的装备水平相适应;建设实训基地时,应邀请企业人士参与,对实训基地要全面规划,优先建设受益大的实训基地,特别加强投资较小的、具有仿真功能的模拟实训室;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途径和运行机制,鼓励企业捐助实训基地建设

3.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库建设,能够促进教师教学研究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方法手段的改善和提高,从而提升其教育教学水平,最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学资源库的应用推广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愿望,进行个性化学习,为相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方法及手段,提供借鉴经验。

4.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改善条件和建设仿真、模拟实训室为主要内容,一方面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真正将“实践能力强”打造成为专科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为眼视光技术相关职业工种的培训、鉴定工作提供保证,不但使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能够取得“双证”毕业,还为企业员工培训、继续教育提供实践场所。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最终实现“三个零距离”教学理念,实训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实训内容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实训场所与行业岗位零距离。

5.制定有效的师资培训制度,通过教师培训、以老带新、进修深造、学历提升、企业定岗、教学研究等措施整体提升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聘请企业能手、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从而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6.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教师自评,完善学生评教、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建立和实施第三方评价机制,采取多种方式调查用人单位、家长及行业对专业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不断发现问题、纠正不足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和视光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支持。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 篇4

1.本篇课文的教学,总的来讲还是不错的。我从“巨型石雕”入手,以点带面地实施教学,将形象生活地故事展现在学生的阅读中,然后又引领他们结合故事去体会这条“丝绸之路”的作用,学生基本上都能从故事中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整堂课上,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活跃的。

2.在教学中,我没有注意一个生字的读音,将匕首中的匕――“bǐ”错读成了“bì”,造成部分学生的误读。由此可见,教师正确地教学是多么的重要。而且也反映出,学生在学习生字中存在的惯性盲读现象。老师读什么,他们往往不会太过在意其正确性。这一点,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及改正,要学会时时抱着一种质疑研究的精神去学习,而非盲从般地去读书。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篇5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对于八年纪学生而言,“丝绸之路”已经不再陌生,已经有了相关内容的零零星星的记忆,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上交通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感受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等等。具体如下: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以及它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历史上的事物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对照古代丝路,了解现在的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所具备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分析图中表现的信息;并且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古代丝路和现代的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一种民族的自豪感。

设计:

在开头导入的设计上,采用了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且在前段时间中央台热播的动画片《西游记》片头的导入,可以更好的激发这个年段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设计中我安排了五大版块:丝路的开辟——丝路的线路——丝路开辟的意义——广义上的丝路——新亚欧大陆桥,通过古今丝绸之路的比较学习,感受历史与现实社会的相互交融。丝路线路及开辟的意义的学习,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在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突破上,主要采用的还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老师在此过程中只是起着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在丝路所经国家和地区学习上,鉴于学生对对照读图能力的有限,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其间做适当的指导;在丝路交易活动学习上,通过学生现场自创小品的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当时敦煌中西方交流的繁荣情景,既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对当时中西方交流的货物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又活跃了学习的气氛,效果双重!

在丝路开辟意义的教学上,同样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代替教师的总结概括,以此来培养学生获取书本知识,整理知识的能力。并且通过学生结合史实来印证意义,使学生学有所用。

教学实录

导入

师: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西游记视频展示)。

生:西游记啊——

师:看来,大家都很熟悉,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我们一起把拍子打起来!(欣赏结束)西游记,歌词中唱到的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

生:丝绸之路(异口同声)。师:非常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丝路风光系列图片欣赏)好,怎么样,丝路风光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大部分图片展示的都是沙漠景象,比较凄凉的感觉。

师: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

生:张骞。

师:对。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图),这就是描述当时张骞告别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的壁画。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象:张骞出使西域)正如录像解说中提到的,正是有张骞这个先行者,从而开通了这条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幻灯—线路图),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找到丝路的起点。

生:长安。师:非常不错。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关于玉门关,我国古代诗人留下了很多的诗句,同学们知道吗?

生:春风不度玉门关(异口同声)

师:不错。春风不度玉门关。北路正是从玉门关出发,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另一路——南路则从阳关出发,那么关于阳关的诗句呢?

生: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南路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师:设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南道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北道又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结合你们的《世界政区图》,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

生:(上讲台,边指地图边讲解)

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等等

北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等 师:这个小组表现非常的不错,观察的非常仔细。由此,我们发现丝绸之路,路途非常的遥远。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条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

生:长安,楼兰,敦煌„„ 师:长安,可以说是当时的国际大都市,非常繁华;楼兰,我们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了,是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商人,僧侣络绎不绝,但在公元4世纪却神秘消失了。关于敦煌,老师这儿有一张敦煌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敦煌图片)怎么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旁边都是写黄沙,应该是很凄凉的。

师:是啊!我们从这张图片中发现现在的敦煌非常的凄凉,而当时的敦煌却是非常的繁华。敦煌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是中原通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道”,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用集体的智慧来再现一下当时的繁荣景象,来当一回小演员。演什么呢?请看(幻灯),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老师给你们提示一下: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2,选择好你的货物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好,四人小组共同策划起来。

生:按照要求,马上选好角色,交易起来,活动气氛很浓。

师:同学们刚刚在表演的时候,老师也一直在巡视着,发现同学们很有表演才能,每个小组都很有自己的特色,非常的不错!但老师发现,其中有一个小组非常与众不同,我们请他们为大家表演一下,好吧?我们拍手欢迎他们为我们表演,来!(掌声鼓励)

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

学生一:热死我了。啊,好大一条河。宝贝,快喝水。前面怎么有这么大一个城,让我去看看。这里的人怎么这么多啊。东西也这么多!

学生二:哎,你看!那匹马真好啊!

学生一:两位先生啊,你们卖的是什么东西啊?

学生三:这是我们大中国的铁器和丝绸。

学生一:莫非这就是我们那边在流传的铁器?是干什么用的? 学生二:功能多啊!种庄稼啊!学生三:作兵器啊!

学生一:哦!这东西硬不硬啊?让我试试看。(拿来榔头敲,弯了。)这东西怎么卖啊? 学生二&学生三:200铜板。

学生一:我身上没有啊,我用这匹汗血宝马来换怎么样? 学生三:要两匹。

学生一:好好好!一公一母怎么样?

学生三:好好好!

学生二:你看这丝绸怎么样?

学生一:就是这透明的东西吗?不错挺漂亮,穿的舒不舒服? 学生二:当然舒服了。

学生一:你就把你身上那件给我穿穿吧!学生二:拿去。

学生一:妈呀,冻死我了!学生三:这是夏天穿的。学生一:不错,价格多少? 学生三&学生二:那就三匹马好了。(学生一要走了)

学生三:慢着!你看这瓷器怎么样? 学生一:真是漂亮啊!好,拿回去可以卖好价钱!(边走边说)中原的东西真不错啊!学生二&学生三:再见,希望下次再来。

学生一饰西域商人 学生二&学生三饰中原商人

师:大家说,他们表演的怎么样?

生:好!(鼓掌)

师:表演的真棒!从刚才这一小组同学的表演中,我们知道在当时的敦煌存在着物资的交流,而且交流的物资非常的广,有西方的毛皮,珠宝玉石,药材等等,还有中原的丝绸,瓷器,陶器,铁器等等。事实上,在当时的敦煌,不仅存在着物资上的交流,还存在着文化的交流。现在保留下来的敦煌的艺术宝库-----—莫高窟就可以印证这一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幻灯:建筑,绘画,雕塑)。

师:敦煌莫高窟保存着最完好的佛教艺术。曾经有位著名的敦煌学者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季先生的论说充分说明敦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这种重要性则是丝绸之路带给它的。

可以说,敦煌的艺术来自于东西方的交流,来自于东西方的使者们的间接创造。正是由于这些使者们的往来,使得丝绸之路异常的活跃,异常的繁荣。那么,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师:找到了吗?一起大声告诉我,好吗?

生:丝绸之路沟通了欧亚两块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师: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书本和你已有的知识,举出实例来印证这句话呢?

生1:在敦煌的市场上出售着来自中原的丝绸,瓷器,漆器,西域的玉石,珍宝,北方的骆驼,马,毛织品,还有当地出产的五谷等等。

生2:敦煌的壁画中有很多关于佛教故事的壁画,这说明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存在佛教上的交流。

生3:我在看古代历史剧中有很多的宫廷舞蹈,很具有西域的味道,应该也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或是受到那儿的影响吧!

师:的确。在唐朝的宫廷乐中就有一乐曲《安国乐》,就是从西方穿过来的。同学们补充的很多,的确丝绸之路的开辟丰富了东西方人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增强了东西方人民的友谊。所以说,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商道,更是一条友谊之道。(幻灯)

师:事实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除了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吗?

生:海上丝绸之路------师:中国的丝绸之路早在公元前就已经分为海陆两路了。(幻灯)“海上丝绸之路”由于主要以丝绸和香料贸易为主,又称“海上香丝之路”。宁波就是当时海上丝路的其中一个起点。除此之外,还有长城以北充满血腥和暴力的“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因为这条丝绸之路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各个民族,部落纷纷想争夺控制权,因此说充满了血腥和暴力。四川云南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

师: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过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了,敦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一条新兴的丝绸之路重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亚欧大陆桥。(幻灯,亚欧大陆桥的简介,线路图)那么,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在今天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

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一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30多个国家。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西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成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生1: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

生2:交通工具:骆驼,马---洲际铁路,火车 生3:节省时间,节省运费。------师:正是由于这些好处,大陆桥运输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广泛重视。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的沟通作用。许多专家学者断言,新亚欧大陆桥的诞生,预示着世界经济在江河经济、海岸经济的基础上,将逐步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陆桥经济时代。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学情分析:

课文讲述的内容年代久远,涉及的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情感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我课前布置了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自读勾画批注的能力,充分地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使之感受到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过程。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3、情感目标:感受他的坚韧、英勇、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4、美育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怎样的精力。【教学难点】

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险阻,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课前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中国丝绸再外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 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四

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五

品读文章,置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作业设计

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

如栩栩如生、()、()、()、()()、()、()、()、()。2 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标出。摹写句子:

﹙2﹚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现在你就带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们介绍一下。把你的导游词写下来。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是_______的路。教学反思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凹眼、戎装、循声、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美轮美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3.了解我国西部灿烂的历史文化,体会丝绸之路在促进中国和西欧各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初识“丝绸之路”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队,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那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进———丝绸之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随机板书与课文学习相关的主要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启发谈话,让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个初步的印象,缩短学生与“丝绸之路”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一是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了解“丝绸之路”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找出各自的不足,并根据自己的不足再读课文,达到“读正确、读流利”的,由同桌打上“☆”。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促使学生强化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4.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矗立着一座“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这是一座怎样的石雕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一组词语:古朴典雅巨型石雕矗立驮着彩绸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旅不绝)

(1)指名认读,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师生解疑。

(2)读了这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丝绸之路”?

(2)在公园前115年的某一天,在这条“丝绸之路”上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学生可照课文口述,教师出示第二组词语:天高气爽 身着戎装 不计其数 浩浩荡荡 远道而来 夹道欢迎 一片欢腾 高擎节杖 满面笑容 抱拳作揖 精彩表演 前来助兴 拱手致谢)

(1)指名认读,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释疑。

(2)引导学生想象:读了以上这组词,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条“丝绸之路”的意义何在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三组词语:友好往来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1)说说这组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读了以上这组词,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联想、想象。)

5.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先描写了西安“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的样子,然后遐想中国与安息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最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领,出示板块化词语,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词语,把理清课文思路与学习词语、感知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高年级随文识字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感悟“丝绸之路”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丝绸之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画出有关语句,并以批注形式写出自己的品味、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读课文、想问题、画语句、写批注,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体现略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的特点。)

2.分四人小组交流自学收获。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不计其数”“浩浩荡荡”“夹道欢迎”“一片欢腾”等词中,体会安息国欢迎场面的隆重。

(2)从两国使者互赠礼品的描写,领会这条路是中西方友好往来之路,也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3)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奠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使他们能够互通有无。赞扬了丝绸之路———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3.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想象当时热闹繁华的场景。体会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4.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一句的深刻含义,可安排以下小练笔训练。

联系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没有这条路,_________;没有这条路,___________;没有这条路,_________,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阅读教材中的习作资源,通过小练笔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对“丝绸之路”意义的深刻感悟。)

四、拓展训练,延伸“丝绸之路”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特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编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手抄报。

我的教学成长之路 篇8

我真正接触课改是在2003年9月,因为之前我从三年级起就带着的那个班学生刚毕业出去,所以我又得从头开始再带一个新的班级了。而课改开始时,我所教的那个班学生还学的是旧教材,且当时还没有在学校全面普及开来,很多时候只在个别环节中慢慢运用。这使得我很少接触新课标,当然平时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渠道也有一些机会了解到跟课改有关的问题,只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极少用,这也是当时整个学校的教学状况。可这时课改已经实施了有四个年头之久了,我其实等于是刚刚才开始接触新课标。对于我来说,我得从头学起,也就是说一切我都要从头开始。此时,正值我们学校换了新领导,校长及主管教学的领导都下大力气狠抓老师们对课改的学习和认识,课改全面实施势在必行。

我很清楚自己所面临的处境,新教材,新教法。我明白不懂就得学,不然就很难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当务之急我得先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以新的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于是,我找来新课标的有关内容研读,改完作业后,我就拿出来看,尽量把重点和关键部分记在脑子里,我想这样起码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的思想,使我的旧的教学模式可以得到扭转。所以那时候,备课时我总是找一些好的教案如饥似渴地看,看别人设计的整个过程,更看各教学步骤中的评议。例如教学案例说这步这样教的原因是什么,符合课改哪些理念等。让我理解新课标理念含义的同时,也学会了运用的方法。在授课时,我不怕摒弃已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而以最能体现新的教学模式的方法来取代旧的模式,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尽量让学生感受新的教学理念带给他们的实际效应。事实证明,学生们在这些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学习中获得了实惠。我也因此收获了快乐。

新课程,新课标,对于我来说是全新的教学形式。虽然我已经是一名有一定资历的小学高级教师,但我要一边学习,一边实施,这的确是一个挑战。这时,正值教体局每学期都举行一次新课程教材培训。2004年3月底,县教体局组织全县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培训,主要是对人教版的教材和对所教学的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的培训,聆听了各位代表的发言,使我对新教材教育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不断总结与反思,提升自我。首先是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能从更高的视角来审视往日的教学工作,随时认识到自己在课改中所走的弯路,体会到教育理论指导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有效教学。其次是教材的培训。我更是感触很多,真切的感触到自己的不足,真切的感触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增长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使自己开阔了眼界。

我没有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平时积极参加各类课改教学论文的撰写活动,多次获省级、市级、县级等级别各类奖项。这些年来,我按课时完成教学工作,既要辅导学生学习,又要写论文,这是何等的艰辛。但我特别享受这样的过程,它让我生活充实,工作充实,学识充实,收获也充实。我勇挑重担,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不计得失,认认真真在自己的岗位上教学。我明白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的教育教学之路还很漫长,我将向着做一名专家型教师的道路一直努力走下去,做一名受学生喜爱,受家长信赖的新时期的教师,并且无愧于新型的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篇9

1、让学生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2、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气、智慧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历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历程。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对丝绸之路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情境导入

二、略读回忆,整体感知

师:想不想再次踏上这千年古道,沿着先人的足迹,去了解那时的故事呢?那就请打开你的语文书,略读全文,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批注,潜心感悟

你从哪里感受到张骞历尽了千难万险呢?请同学们自己从书中找到答案。(出示自学提示:1.生读自学提示。2.默读、批注。)

四、同桌交流,查漏补缺

五、汇报交流,感悟语言

(一)自然条件非常恶劣

相机出示以下句子:

1、“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千米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

(1)生读、谈。

(2)对比读。

(3)春风都吹不到的荒漠寂野,怎么不让人心惊胆战?再自己读一读。

(4)师生配合读。

2、“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1)想象一下当时恶劣的环境,自己读读,体会让你感触深的词语。

(2)指名读,生评价。

(3)齐读。

(二)人为阻挠

“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

师:很多人再也不能魂归故里了。(生再读。)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

师:他在匈奴人那里受到诱惑,也受尽了屈辱。(学生想象、读。)

六、再次默读,感受人物

(一)想象张骞回到长安的样子。

(二)观看录像《汉武大帝》中的片段。

(三)再次默读

师:是什么支撑着他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度过了这艰难的十三年?是什么使他手持汉节不离不弃?不着急回答,让我们再静静地看一看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

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相貌,摧残一个人的身心……但张骞始终如一的是什么?(学生交流。)

仅仅是勇气、毅力、责任感就可以打通这条丝绸之路吗?

“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智慧。

师:莽莽草原,滚滚黄沙,他含辛茹苦十三载。张骞也赢得了世人对他的赞誉(课件)。

七、了解意义,心生自豪

万里绝域、黄沙背后富饶的丝绸之路就此打开。打通了这条路,到底意义何在,它的价值是什么?从原文中找到,自己读一读。

1、自由读。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篇10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前准备】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 “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

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

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⑴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

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⑵交流,教师在对话中点拨:

安息国(今伊朗)方面:

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

大汉国方面:

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⑶小结:

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⑴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⑵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⑶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⑷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

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⑸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⑴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⑵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⑶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

(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

⑷小结: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

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

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3、激朗读。

五、作业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现代语文教学高效之路 篇11

一.朗读教学。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揣摩语言之美。同时,学生理解、分析、体会和吸收语言,领会语文的弦外之意。朗读教学种类多:自由读、跟读、分角色朗读、交互对读及表演诵读。如《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故事,请七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七个人物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朗读,很快就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尤其当小孩揭穿皇帝的真相,也揭示皇帝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恶行径的鄙视。学生很容易理解皇帝的形象。领悟其意,学生朗读能读出文章的美,挖掘文章的品味”。如《春》一文,作者运用大量拟人和比喻的修辞的语句,这些语句优美和动人。“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看,像叶毛,像花针,像细丝,……全笼着一层薄烟。”这些准确生动的语言。这就叫“美读”,显示“美品”。又如《再别康桥》教师指导诵读,要求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能表达诗歌意蕴。叶圣陶先生说:“以意逆志”。激情处还给他个激情处,委婉处还给他个委婉。又如:《记承天寺夜游》的语言含蓄美,凝炼美,融叙了写景抒情于大炉,不仅衬托了月色的美妙,也点出了作者的心境。

二.揣摩文章的思路,思路就是文章的构思。构思是写作过程,作者大量生活素材进行酝酿,研究作品成过程。构思是全境诠释,事件的铺展,冲突的设计,材料的筛选,它决定写作优劣和成功。唯美与否是整个创作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键环节。构思又是平面而多层的画面,欣赏这些画面,如层层剥笋,耐品而嚼。两山相隔流相通。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路,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时间交错框架,学生领略浩淼广漠等异彩纷呈的景致。又如《小溪流的歌》构思:“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从文章的脉络可看出,小溪流唱的歌是一首在永不息止的前进不断壮大的歌。各个阶段的特点都不相同,而学生领悟文章的主题。适当联系自己的成长。同学们一看就知道构思结构,也学会分析课文,同时也可以模仿这样的写作方法和构思,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学会构思的巧妙。

三.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法,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创作。”学生的阅读也是一种引导,教师也是一种引导。阅读教学中教师起向导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活动,主体地位。“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所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和领悟语言之美。这些先进的理论,转为教学行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老师精心设计问题,学生也要在阅读中进行提问。教师可以分类,对提问进行筛选,再组织学生解决问题。这样以来,教师可以顺手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主体,调动学习氛围和兴趣,阅读教学有效果了,学生就成为学习主体。在大量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点 拨 :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语文阅读教学达到民主和平等。学生注重倾听,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更加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四.语文教学要善于设问和发问。古人曰:“学起于思:想源于题”。大教育家孔子认为:“发明千千万,智者问得巧”。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设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技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好方法。课堂如是一杯水的话,那么,思想的调味品,能使水变得多滋多味,留有余得。课堂是一张纸的话,那么思想的色彩会使它顿时生动勃勃,多姿多彩。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声。教师善于给予学生创造一个宽广辽阔,有风有浪的渔声,让被教育者自由思想勇敢实践,目的引导学生发问。如:1.《春》一文围绕哪个字来写呢?(“新”)2.章绘画了哪几幅优美的图画?3.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春天的优美语言的句子?这些提问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角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主角。引起同学的发问。巴尔扎克:“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同样:一石激起千重浪“。是眼前新课程哪些提问的有效策略。善于提问自效策略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活力。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爱,学有所趣,在语言广阔的天地里,同学们兴奋地学习,思考及发问,同时,提升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巧妙的设问营造教学高潮。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地们,学生成为主体。两者这间进行信息交流、思想交流及情感交流。学生不断地进行思维的碰撞,积极参与意识加浓厚活跃扭转,促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迅速进入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韵律。”教“是指挥,学”是用不同种类的乐器演奏出的和谐美妙的乐曲。“教”是灯塔,“学”是划问那太阳升起的地方摇动的舵桨。“学”是主人,“教”是引爆主人思维活力的引线,勾描了“回头一笑的媚生”的动人的问号。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善于问,问是起思考,问有有兴趣,问有所获。

现代语文教学的手段是挖掘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因素,利用生活的语文资源。在文学中感情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实现语文的生活化。朱喜说:“问渠那得清如洗,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也这样,我们在随时代变化而变化。我多年经验摸索,上述几种教法是不可缺少的方法,是我们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佳之路。又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必经之路。因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想提高效果,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现和探索教学新路。

作文教学之路初探 篇12

刚开始时, 我发现学生的那支笔特别沉重, 写作文不知该从何下手, 该写什么。索性我们先把笔撇一边, 把无意识藏在脑中的素材抻出来说个够。先从有趣的说起吧!谈到有趣, 为师的脑子里马上注入了信息, 得给同学们讲一讲。于是我先给学生们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有趣的小事:那是一年的夏天, 我正在院子里洗衣服, 忽然看见菜畦里有一个黄球似的小东西在动, (那时我没戴眼镜, 看不清。) 感觉是一只小鸡, 我马上想到大黑豹对它来说太危险了, 立该扯着嗓子冲着前院喊:“大哥, 快点, 把你们家的小鸡捉走, 要不狗会吃它的。”大哥、大嫂连忙过来捉小鸡, 可菜畦都翻遍了, 哪有小鸡的影子?我明明看见了, 怎么?我正在心里低咕, 只见一只黄色的獭蛤蟆稳稳地从菜畦里走了出来……我还没有讲完, 有的学生就捂起了肚子, 笑得前仰后合, 有的争先恐后地举手, 要讲他们自己的事。我一听, 还真不少, 有的说下雾了, 方营说看不清东西, 干脆闭起眼睛骑, 结果扎进了小沟。齐岩说, 早上起床怎么也找不到她的棉鞋, 原来小狗叨走了, 抱着鞋在外面睡起了大觉……在一番痛快淋漓地讲述后, 同学们恍然大悟, 原来生活中这么多有趣的事都可以在笔下流露。于是我稍做指导, 那一篇篇充满童趣的文章便活跃到了纸上。其实生活中的素材遍地都是, 作文就来源于生活, 学生的欲望一但被激起, 会带来无尽的收获, 而这个作文前“说”的热身, 无疑给作文丰富的天地打开了一道大门。后来我们班开设了《心里话课堂》、《谈天说地广角》、《今天我主持》等一系列有关说的话题, 给学生说话一个多方位的训练场, 让作文拥有了一个不再枯竭的源泉。

观察、表演铺路

班上三个同学发试卷, 其他同学静坐等待, 时间这样地流逝好没意思!我马上命令:观察三个同学发卷的举动, 看谁能第一个发完!话音未落, 教室里的空气流速加快了几倍, 所有的目光集中到了三个同学的身上。有的手忙脚乱, 东张西望, 已经转晕了头;有的则表现有条不紊、快速自如。映入学生眼帘的情景马上入纸, 历历在目的景象自然被写得活灵活现。我们尝到了这样练笔的甜头, 后来便搞了大量的情境作文训练, 让学生置于一个真实的环境中, 然后再把学生推到一个写作的高潮。学生们不再为作文苦恼, 大家都发现原来作文太有意思了。班里拥有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但学生们又无意识地把眼光投向了社会, 一下子, 五彩缤纷的世界呈现在了眼前, 习作便成了“有米之炊”, 加之心灵的投入, 成就了一道道风味独俱的佳肴。

笔记、日记引路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已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共识, 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 在作文教学中, 我让读与写同步进行。让读促进着写, 让写反过来激励着读。。我们班有自己的图书箱, 借还图书有严格的制度, 全是由学生管理。笔记天天记, 日记周周写。有人也许会问:这样做学生会不会看厌、读厌?如果你能看到学生们图文并茂的个人创作, 相信你一定会和学生一样深爱上这丰富的个人乐园。在这点上我不想多说, 只是觉得无论看书, 还是写作, 都应永远让学生感到新鲜, 永不疲惫。所以在笔记、日记的设计与学生动员上每个教师应多动脑子, 让学生永远热爱学习。

寻访丝绸之路的教学方案 篇13

在我国的西北边疆,浩瀚的沙漠、茫茫的戈壁滩上,曾经延伸着一条瑰丽的“丝绸之路”,它昭示着历史上曾有过的繁荣。今天让我们重新踏上“丝绸之路”,循着先人走过的足迹,探访它的过去、今天,并展望其美好的未来。

1.纸上旅游:重走“丝绸之路”

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评选为“重走‘丝绸之路’”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在地图上重走一次“丝绸之路”。请你为大家讲述沿途经过的省份,主要的少数民族分布,主要物产;“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还经过今天的哪些国家?

2.名人访谈:“丝绸之路”上的古代名人

在活动中,你一定认识了不少“丝绸之路”上的古代名人吧,那么,请你介绍一下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位,谈谈原因并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讨论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游山玩水:“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和考古发现

如果你是“游山玩水:‘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和考古发现”的导游,你打算带你们小组的同学们去哪些地方游览?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整个“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吗?

4.互通有无: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称作“对话之路”,以促进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请你写出“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物产交流。

【课后拓展】

5.历时两年摄制的记录片《新丝绸之路》已于3月10日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西方人开启了“丝绸之路”的近代史,甚至“丝绸之路”(SILKROAD)这样一个术语都是西方人命名的。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使用“丝绸之路”一词,代替了曾经出现过的“玉石之路”、“佛教之路”等名称。同学们你能解释“丝绸之路”的具体含义吗?该记录片说的“丝绸之路”具体指的又是什么“路”?

上一篇:思德论文下一篇:卓尼计生优惠政策提标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