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第二单元作业题(精选6篇)
七年级生物第二单元作业题 篇1
七年级生物第二单元作业题
一、选择题:
1.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 )
A.口腔 B.咽 C.喉D.食道
2.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呼吸道 B.支气管 C.气管D.肺
3.下列各项不能说明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是( )
A.鼻腔中的鼻毛能够阻挡吸入的灰尘
B.鼻腔黏膜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C.鼻腔与多种管腔相通
D.鼻腔黏膜分泌的黏液能够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
4.北欧人的鼻子要比非洲人的大,其原因可能是( )
A.使人漂亮 B.使鼻孔较大
C.有利于空气的通过 D.温暖.湿润空气
5.下列关于“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黏液、灰尘和细菌组成B.痰是喉部分泌的黏液
C.痰经咳嗽排出体外D.为避免疾病传播不要随地吐痰
6.人们能够发音是因为呼气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震动了()
A.鼻B.咽 C.支气管D.声带
7.引起青少年哮喘病的主要原因是( )
A.吸入有毒气体B.工作场所粉尘多
C.细菌、病毒感染D.吸入花粉、兽毛等
8.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其实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D.有利于保护声带
9.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
A.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
B.鼻腔→咽→气管→支气管→肺泡→肺部毛细血管
C.鼻腔→咽→气管→支气管→肺泡→肺部毛细血管
D.鼻腔→气管→肺泡→肺部毛细血管
10.下列关于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肺泡外包围着丰富的毛细血管B.肺泡壁是一层上皮细胞
C.毛细血管壁也是一层上皮细胞D.肺泡壁是由软骨支撑
11.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的结构特征适应于()
A.温暖空气B.湿润空气C.进行气体交换D.保证气流通畅
12.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要经过( )
A.一层细胞 B.二层细胞C.三层细胞 D.四层细胞
13.下表是某同学在测量胸围差时获得的数据,该同学的胸围差是()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深吸气时的胸围92.8cm93cm92cm
深呼气时的胸围80cm80.6cm80cm
A.11cmB.12.4cm C.12cmD.11.8cm
14.下列关于肺活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肺的最大容气量B.与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有关
C.胸围差越大、肺活量越大D.成人肺活量约在2500—4000ml之间
15.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实现了()
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C.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D.体内的气体交换
16.严寒的冬天,教室若是长时间不开窗,有的同学会感到头晕,注意力
不集中,这主要是因为教室里( )
A.二氧化碳浓度太高,缺氧 B.温度太高
C.氧的浓度太高 D.病毒和细菌太多
17.石灰厂、水泥厂或有些特殊的工厂,粉尘比较多,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工人容易患()
A.大脑炎B.尘肺 C.心脏病D.关节炎
18.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
A.含有较少的氧气 B.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C.含有较多的氧气 D.含有较少的二氧化碳
19.在做胸部的X光检查过程中,医生要求你吸气后闭气不动,吸气过程中你的肋骨和膈的运动方式是( )
A.肋骨上举,膈舒张而上升 B.肋骨上举,膈收缩而下降
C.肋骨下降,膈舒张而上升 D.肋骨下降,膈收缩而下降
20.人体内的肺泡与血液发生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气体含量的变化是()
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D.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21.人体内二氧化碳含量最多的.部位是()
A.肺泡内B.血液里C.心脏D.组织细胞里
22.你的身体时刻都在与周围气体进行气体交换,你呼出的气体在组成成分上的变化是( )
①温度升高②水分增加③氧气含量略增④氧气含量略减⑤二氧化碳增加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
23.如图,当膈肌由B状态向A状态转换时,正在()
A.完成吸气动作,此时膈肌舒张
B.完成呼气动作,此时膈肌舒张
C.完成吸气动作,此时膈肌收缩
D.完成呼气动作,此时膈肌收缩
24.吸气时,能正确反应呼吸肌的活动情况与肺内气压变化的是()
A.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减小
B.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增大
C.肋间肌舒张,膈肌舒张,肺内气压增大
D.肋间肌舒张,膈肌舒张,肺内气压减小
25.运动员的肺活量比一般人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
A.肺泡数量多于一般人
B.呼吸频率比一般人快
C.肺比一般人的大
D.呼吸肌收缩力量较强,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
26.煤气中毒是由于人体吸入了较多的(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氮气
27.常见的大气污染源不包括下列的( )
A.工业废水的排放 B.车辆、船舶的尾气
C.秸杆焚烧 D.打扫卫生扬起尘土
28.小王在住宅装修后,又购置了大量新家具,室内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有
害气体。下列哪项是除去有害气体的最佳方法( )
A.关闭门窗、喷洒大量的醋 B.关闭门窗、放大量的茶叶
C.喷洒空气清新剂 D.打开门窗、通风透气
29.禁止青少年吸烟是因为( )
A.烟内含激素,吸入后会影响正常发育
B.烟内含有害物质,吸入后对呼吸器官有害
C.烟内含有能让人兴奋的物质
D.烟内含抑制大脑活动的物质,吸入后会反应迟钝
30.在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中,常采用五点取样法,正确的五点取样法是()
二、非选择题:
31.右图是呼吸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的结构是[ ] 。
(2)痰是由[ ]和[ ]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
(3)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是[ ],它的壁由 上皮细胞构成,外面有 围绕着,适于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4)呼吸道除保证气流通畅外,还具有 、、的作用。
32.右图示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
(1)实验说明了气球在D 时胀大,在D 时回缩。
(2)通过以上模拟实验也可以说明:由于肌肉收缩使胸腔容积增大时,肺便,肺内的气体压力就 ,于是气体就 ,完成一次吸气。
33.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排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终产物。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某同学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是:人吸气时,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人呼气时,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与丙瓶不同,丙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2)过一段时间之后,乙瓶中的现象是,原因是()。
(3)一段时间后丙瓶内出现的现象是,原因是()。
(4)由以上实验可证明:()。
七年级生物第二单元作业题 篇2
关键词:写作;词汇;句型;提纲;模仿;自评;互批;点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教学的重点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基础技能。写作是中学生应该撑握的一项最难也是基本技能。近年来中考中书面表达占据至少10%的分值。这让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但是根据对我校多届毕业生书面表达的最后得分的统计情况,我们发现书面表达的差距是最明显的。以我校2015年中考866人参加所获得的数据为例:约38%即329人书面表达十五分满分可以拿到10分以上,约40%即346人书面表达十五分满分可以拿到5-9分,但仍有约22%即191人书面表达十五分满分拿到5分以下。因此要想提高中考成绩我们认为写作教学应从多加关注学生的写作实践训练,让每一个写作的话题都贴近她们的生活,精心准备一堂写作课,坚持以学生为主参于主体。现在我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课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写作教学。
首先,全面分析学生在写作中的主要问题。《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的写作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根据图示或提示写简单的文章、写日记、写信等。《Go for it》教材每单元也编排了较多的围绕本单元功能话题的写作练习。但学生们往往不能很好的根据所给信息和要求来写出质量高的作文,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习惯性的使用翻译方式,用词不当,意思表达不清;2、时态、人称、词形、单复数及短语搭配等基本语法运用不当;3、格式,人称错误;4、连词等运用不到位,没有基本的文章脉络,信息的堆积;5、书写基本功差,断句,段落间距和词的间距不明显。有位老师总结写作的要点如下:先读提示,弄清要点与格式;时态、语态要当心,前后呼应要一致;句子结构要搭配,语言习惯莫违背;文章写好要细查,点滴错误不放过。如本篇写作主要是谈谈自己的日常生活,使用第一人称,一般现在时,注意的关键信息是日常活动如起床,洗澡,吃饭,刷牙,穿衣服,运动和上下学等动词以及频率副词的使用和时间的多种表达方式。根据规律可以总分总三段式解决段落问题。
其次,充分的听说读信息的输入。英语教学中的写一定是在听、说、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是学生用努力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所学用英文叙述自或者生活实际或则思想情感的过程。在本课的写的训练中,首先要强化日常活动和时间表达的词汇、第一人称的动词用法和基本的句型。在写作之前先读背2b 和3a 的文章案例,以便积累词汇、短语、好句子,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同时在读背的过程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有利于在写作中正确地运用英语句式,避免出现“中国式英语 ”。适当训练学生改变人称造句、复述课文等,从领会他人的日常生活提高到灵活应用于自我的生活,做到边学边用,在用中学,学中用,因此写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再次,在写之前可以先列提纲,适当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点,把握写作的段落和词数的控制能力,为写出规范的作文打好基础。注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具体动作内容描述要清楚而且要详略得当。列提纲也便于教师根据提纲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并及时纠正不足。认真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总结句。注意句式变换和连词的使用可以为我们的文章添彩。如and, but, so, because是我们本单元可以使用的连接词。
最后,采取自批结合同桌互批的方式来发现问题。 初一学生的写作需要循序渐进,教师应该有更多的耐心和宽容心。可以尝试首先学生们可以交换作文批改,有助于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同时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增加学生的“读者意识”,使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兴趣。再订正之后,小组决定推出优秀作文让老师点评。让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人也可以写出模范作文,培养写作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人人争当模范小作家。教师评价小组推优作文时教师需要多使用鼓励的评价语,欣赏学生们的每一个小进步。如我欣赏你的某一个词,某一个句子等等。本课中就有很多学生写出很多经典的句子如:I always eat breakfast at 8 oclock. Because my mother says, “it is good for my health.” I never eat anything after dinner. Because i dont want to be fat. I like playing soccer. So i always play soccer after school for an hour.等等这些美句需要我们老师的关注,并表扬她们的成果。也有一些学生犯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如:I never late for school. I like play basketball. 等这就需要我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寻找错误点,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帮助犯错的学生理解记忆。切记直接给学生范文,抹杀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七年级生物第二单元作业题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能力目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议一议”:
学生阅读教材P12页“想一想,议一议”,问:你对大熊猫知道多少?
二、学习目标:
阅读教材“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2、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吗?
3、生物怎样适应环境?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1、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3、学生根据经验举例并做出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
4、学生分析教师举出的例子,从而归纳出结论。
(二)探究的一般过程
1、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三)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1、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2、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3、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4、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
(四)实验探究
1、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
2、教师巡回指导。
3、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五)结果交流
1、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2、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四、小结
五、课后练习
1、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
2、写一份实验后的心得。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分等
二、实验探究
七年级生物第二单元作业题 篇4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走进新单元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引出主题。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讲授新课 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借助显微镜。
取镜和安放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强右手握,左手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托;略偏左,安史。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目镜。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兴奋,跃跃欲试。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
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用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四种观察标本:
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情况不①写有“上”字的玻片; 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一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对光 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③动植物玻片标本;(1)低倍物镜观察到物像的。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对准通光孔。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2)左眼看,倾听,引起注意明确应注意的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右眼睁。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3)转动反光 同学上前演示。镜,看到明亮的给予鼓励性评价。视野。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观察: 提出疑问,明确 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
(1)标本放在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载物台上,压加以解释。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住,正对通光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孔。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
(2)镜筒先下数越多。看着物镜。
降,直到接近标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本。察。(3)左眼注视认真观看 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目镜,使镜筒缓动手观察,注意规范。同解决问题。使 缓上升,直到看学生明确: 清物像。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播放显微镜的使用录像。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按座位纵向分成四大组,随机明确评价标准,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小组竞赛 抽查一组,起立操作,另外三像。组指出问题,评等级。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 篇5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要点:
本单元以爱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
6、《黄河颂》是一首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形象,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7、《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从热爱祖国语言方面来反映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黄河颂”,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9、《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散文,它以倾诉的形式抒发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
10、《木兰诗》是南北朝乐府民歌,诗中塑造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巾帼英雄形象。
二、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2、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3、加强语感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课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四、教学设想:
1.教学过程应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内涵,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接受健康的情感教育。
2.注重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阅读感受;师生相互交流、讨论,学习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3.重视语言的积累、品味和应用,旨在一课一得。
4.组织好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搜集好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活动。
五、注意事项:
在第二单元的教学全过程中,师生都要共同关注“黄河文化大巡视”的研究性和拓展性活动。前面五课的学习,应为本项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六、课时安排:(总共13课时)
黄河颂 ――光未然
一、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理清诗歌层次; 2.体会诗歌中体现的英雄气魄,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3.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设想:
1.《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语言可诗意化,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2.教学流程上安排三个板块:话说黄河历史,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感——吟诵黄河颂歌,进入课文情感的波涛,感受体会诗中颂扬之情——学习黄河精神,激发黄河情爱国心。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四、教学难点:
感悟诗中所描绘的黄河波澜壮阔的气势。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呢?(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黄河两岸)二.研析新课,音乐创作背景
自由朗读诗歌,.听录音。朗读时注意: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的感情。
三、整体感悟:
1、明确本诗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2、序曲点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特点,读时要显出一种磅礴的气势。
3、主体主要歌颂黄河,明确表现黄河雄浑、磅礴的特点。
4、找出诗人直接抒发内心深处的黄河情的明显标志。(“啊,黄河”)共出现三次,也就把颂黄河分为了三小节。
四、再次齐读整首诗歌,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谈理由。
五、讨论诗歌主旨。(明确: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诗人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六、拓展延伸,参与实践。
1、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七、小结: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八、作业: 抄写、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二、练习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3、全班齐读诗歌。三.拓展延伸:
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是臂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黄河的精神永远激励着祖国的儿女前进。同学们,爱黄河,爱祖国,让我们一起深情的咏唱黄河歌曲,想想你自己如何来表达这份爱。
四、学生自由畅谈,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 五.总结:
学习这首诗歌要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六、作业: 以“由黄河想到的”为题写一篇550字左右的文章。附:板书设计
黄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舒缓深沉
河 主体:望黄河、颂黄河 坚强有力
颂 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高亢激昂
第三课时
一、齐读全诗导入。
二、内容研讨 :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3、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三、品尝“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4、“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四、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五、小结: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呼告:作者情绪的一步步地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六、作业:《学习指要》 最后一课 ――都德
一、教学目标 :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3、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
1.揣摩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2.通过诵读,加深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1、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
2、学习本文通过设疑铺垫、前后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听录音法、讨论法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课》,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
二、简介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1、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法国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
2、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三、介绍小说常识 :
A、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B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按内容特点分历史、科幻、爱情、讽刺小说。C、小说要素:
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四、听录音,初步了解全文内容。
五、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注音:哽()赚()踱()捂()惩罚()祈祷()诧异()宛转()
2、解释:宛转 懊悔 祈祷 哽咽 诧异
六、小结: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这是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爱国热情的。
七、作业:抄写词语、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2.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1-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到校时感受到的课堂气氛; 第二部分(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
第三部分(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板书:课前、上课、下课)
二、体味语言、理解思想
(一)品读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文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特别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当时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的现实。
(二)品读小说中人物描写的语句。
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要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通过设疑铺垫、前后对比突出人物性格;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指导诵读,加深理解,指名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关于人物描写的语句进行诵读。教师选精彩片段,进行范读,后学生散读。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从分析情节入手,了解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也使我们认清了侵略者的罪恶,从而激励我们要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
五、布置作业: 练习第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思想 一.体味语言 理解思想(继续上节课内容)
1.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思考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从三方面发生变化:
a.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 b.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c.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小结:小弗郎士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板书:语言 动作 心理)
二、品读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a.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穿上节日盛装? b.监狱大门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整句的含义是什么? c.韩麦尔先生的动作、神态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感情?
小结: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怀着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学视察或发奖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和绣边丝帽,体现了崇高的爱国感情。
在对自己工作的深深自责和对阿尔萨斯人的弱点的直率批评中,他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得到细腻的表现。他的关于牢记祖国语言的精辟见解,表现出他对战胜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法兰西万岁”这饱含激愤的大字,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心。
三、激活思想,同学们学习了《最后一课》后,你受到了哪些教育?
示例:失去国土的法国人民这样热爱他们的民族语言,这样热爱他们的国家!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我们要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迁移运用:
当你看到中国的体育健儿刘翔取得110米跨栏冠军及我国国旗伴着国歌徐徐升起时,当你……你心情怎样?你的心情为何会这样呢?你是否意识到这是一种爱国表现?
五、小结全文:
这篇小说以小弗郎士在法国沦陷时“最后一课”中的见闻感受为线索,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在写作上,我们要学习本文通过典型环境,运用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写法。
六、作业:《学习指要》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李大钊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准确感悟雄健精神的现实意义。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会文章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和说服力。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领悟文章的语言美。2.揣摩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准确感悟雄健的民族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深情朗读法、听录音法、讨论法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国歌》,精心导入 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它如战鼓般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先生在20年代,也是我国处于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同样激励着中国人努力冲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
2.、作者介绍: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他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3、背景: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部分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入了迷惘之中。应该如何面对这种艰难的国运,作者在文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二、感悟内容,朗读课文。
1.如何把握课文标题的重读?(“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都重读)
2.国民为什么能“雄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采集信息,以“国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为他们_____”的形式各抒己见。
3.、选取本文你喜欢的比喻句,读给大家听,并谈谈理由。
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归纳:作者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生动形象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战胜困难,具有说服力。4.品味句子“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三、小结:结合课文内容,试阐释“雄健的精神”的含义。
遇到艰难险阻,如果退让、妥协是无法通过的,只能成为失败者。而“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指的是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具有这种精神,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体味。
1、分别请五个学生一人读一段,2.、男女生分段轮读。注意把握语言的铿锵有力,读出文间磅礴激越的情感。
二、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让我们有感情朗读这段名言。)板书: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李大钊
三、.质疑交流
1.阅读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雄健的精神”是否已经过时了?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每个人,每个国家,乃至每个民族,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就靠雄健的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像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勇往直前。
五、延伸作业
模仿课文,用5个比喻句手法写一段话,说一个道理。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一、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3.体会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四、教学方法:感情朗读法、听录音法、讨论法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作为背景音乐。
二、背景介绍: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的场面,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
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三、了解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 小说《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四、浏览全文,勾画出你不懂的字词。
炽痛(chì 嗥鸣(háo)怪诞(dàn)亘古(gèn)谰语(lán)蕻(hóng)镐头(gǎo)默契(qì)污秽(huì)蚱蜢(měng)田垄(lǒng)
五、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课题《土地的誓言》是何意思? 2.找出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哪些誓言?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师指导朗读后,全班齐读全文。
六、研读、揣摩语言
1.、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感情舒缓,境界优美,找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句子。
2.一般而言,文章的人称应该是统一的,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明确: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情感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的一步步地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六.反思归纳与拓展:
1.让学生谈谈学过本文后的感受,教师总结。2.你还知道哪些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文章或歌曲? 七.布置作业::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
第二课时
一、回忆背景,导入新课: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感知结构内容。
第一段:我常常详细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本文结构:想到、听到——发誓回去
三、讨论思考: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热爱故乡,思念故乡,愿意为故乡而战而牺牲。
2、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在那 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3、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倾诉了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的对象拟人化,还通过多次反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发学生产生共鸣。
◎选取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情。
◎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增强气势。(“当我,……)
◎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四、默读课文,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这一标题其要点在于“誓言”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2、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埋葬”就更加特殊。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
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存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这句话里“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
含义: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红熟的浆液”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深层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
4、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五、教师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学过这篇文章后真正经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沿着前辈们奋斗过的足迹发奋图强,用生命来热爱我们的家乡,用生命来捍卫我们的祖国。
六、作业:
文章多次运用了反复,请选择下列一组词语说一段话表达出你对事物的依恋。A、“当我…当我…当我…”B“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C、“土地是…土地是…土地是……”D、“在春天…在盛夏…在秋日…在严冬…”
10木兰诗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练习复述课文。
2、诵读诗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3.、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二.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及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2.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三、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了解民歌语言精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背诵法、讨论法、默写法
五、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说到“巾帼英雄”,我们脑海中便不禁想到:穆桂英、秋瑾、刘胡兰……在古代,还有一位奇女子,她就是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花木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领略这位英雄的飒爽英姿。
二、文本疏通 整体把握
1.听录音朗读课文,师投影正音,生齐读字词二遍。机杼(zhù)军帖(tiě)可汗(kè hán)鞍鞯(ān jiān)辔(pèi)头 溅溅(jiān)燕(yān)山 胡骑(jì)啾啾(jiū)戎(róng)机 朔(shuò)气 金柝(tuò)红妆(zhuāng)霍(huò)著(zhuó)云鬓(bìn)傍(bàng)2.生齐读全诗,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根据故事情节划分结构。
三、分组朗读,联系背诵。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
第一部分(1、2、3段)写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四、小结:
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
五、作业:工整抄写1-4节
第二课时
一.齐读全诗导入。
二、互动对话,品读体验
1.散读全诗 2.思考、讨论、交流(问题导读)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假如你就是木兰,请说说你代父从军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忧虑——反复思考——下定决心)
(3)战场上的木兰表现如何呢?(用文中相关诗句来回答)
(4)木兰为什么辞官还乡?结合你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谈谈你的看法。(5)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你认为木兰是怎样一个人?是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来的。(7)这首诗的情节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么安排?
三、在学生充分复述的基础上,老师归纳理清故事情节:
1、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⑥双兔难辨,隐喻作结
四、课堂小结
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至今很多地方还保存着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希望同学们能将木兰爱国家、爱亲人的精神发扬光大,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五、.布置作业:工整抄写5-7节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简介《木兰诗》:《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
2、《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3、背景:《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
三、探究课文内容:
1、故事的开始怎样引出木兰停机叹息,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在结构上引起了读者的悬念,使文章简洁。
2、你从木兰的答话中读出了什么?从中可看出木兰怎样特点?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木兰停机叹息的原因是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第三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这些战具?
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作者这样写原因有四:一是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二是表明战事紧迫,三是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四是这是乐府诗常用的写法。
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层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四、课外延伸,背诵全诗。
假如你是木兰十年征战时的战友,请写出你心里的木兰的形象。
五、作业:请你以本诗为素材,以《木兰传》为题编一则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你的朋友听,看谁讲得好。
第四课时
一、分析第二部分: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在诗中起什么作用?你从中又想象到什么? ―― 既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又过渡到下文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写出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2、后四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你从中又读出了什么?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写出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表现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二、分析第三部分
1从“木兰朝见天子,辞官还乡”这一部分中你又读出了什么?结合你对封建社会的了解谈谈你对木兰辞官还乡的看法?
我从“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读出了天子为木兰记功多、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想封她为高官;而“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见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2、“木兰回到家园”这一层又写了几层意思,是做具体分析?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3)“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
三、分析第四部分: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五、拓展延伸:
木兰,相传姓花,花木兰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她是一个勤奋织布的普通姑娘,但当战争到来的时候,竟自勇敢地承担起一般妇女所不能承担的代父从军的任务。
六、品读鉴赏,把握特色。
1、本文运用哪些修辞手法?(顶针、对偶、排比、互文、等,举例略)
2、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归纳:详写第2、第3、第4、第6段,即对木兰的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
七、小结:
全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妆、代父从军、还朝辞赏、回到故乡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矫健尚武的精神,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纯朴、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不慕名利的优秀品质。
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八.作业:《学习指要》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黄河文化大巡视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黄河文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2.关注母亲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活动设想:学科渗透、课内外结合安排活动。
三、课时安排:4课时
四、活动重点:
1.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
五、活动难点: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集、整理、筛选、分析资料的能力。
六、活动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黄河──现为各种水道通称为“河”,但在文中,“河”专指黄河。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二、第一篇章:溯源篇──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1、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我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它为“河”。因它的中游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这里的无定河、沁河、渭河等支流挟带大量泥沙汇入,使河水呈黄色,故名黄河。
2、黄河流经九个省(按顺序)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主要支流有湟水、洮河、清水河、无定河、延河、北洛河、泾河、渭河、汾河、沁河、伊河、洛河、大汶河等三十四条。流域面积约为752 000平方千米,居住约1亿多人口。
3、黄河流域自古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我国著名的“蓝田猿人”最晚在五六十万年前就生活在今陕西蓝田县的公王岭一带,还有二三十万年前的陕西“大荔人”、十万年前的山西“丁村人”和“许家窑人”,以及距今四五万年前内蒙古地区的“河套人”等,这些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从遥远的古代起,就已经开始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了。
三、第二篇章:忧患篇──拯救母亲河
1.导入 :黄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2、黄河“污染帐”越写越长,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生命...工业污染一直是黄河水污染的“祸首”。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企业。
3、污染 :黄河是母亲河,也是我国北方惟一纵贯东西的巨川大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生命之泉。然而,近年来,黄河污染加剧,.人们在对黄河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从黄河中上游到下游,水质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污染,尤其是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河流出现断流。
四、小结过渡:
通过交流,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有关黄河文化的知识,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中华民族不能没有伟大的母亲河,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63位院士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
第二课时
一、学习黄河第三篇章:奔腾篇──滔滔黄河水 悠悠中华情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7、黄河晓渡(唐)罗邺 ye4大河平野正穷秋,羸lei2马羸僮古渡头。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9、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10、唐·李白: 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
11、三国·阮籍: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12、黄河西际海,白草北连天。唐·岑参。
13、唐·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二、.歇后语:
背起棺材过黄河——连后路都准备好了。不到黄河心不死——顽固不化。隔着黄河握手——差得远。黄河的水,长江的浪——源远流长。黄河决了口——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黄河里的水——难请(清)。泥娃娃跳黄河——洗不清;洗不净。跳到黄河洗不清——太冤枉;冤枉。跳下黄河——洗不清。
三、谜语:
【音乐词语谜】 黄河谣(猜:音乐名词一)。谜底: 流行歌曲 【政治词语谜】 欲渡黄河冰塞川(猜:政治用语)谜底: 经济封锁 【水利词语谜】 治理黄河(猜:水利名词一)谜底: 管水 【经济】 不到黄河心不死(猜:银行用语二)谜底: 贴水,有息 【成语谜】 黄河出昆仑(猜:打成语一)谜底: 高山流水 【中国地名】 黄河解冻。(猜:打一省名)谜底: 江苏 【单字谜】 黄河入海流(猜:打字一)谜底: 可
四、成语:
1、跳到黄河洗不清 〖解释〗比喻无法摆脱嫌疑。〖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二章:“我不是担心他被留在贼营,倒是担心他带着李瞎子和你妹妹给我的两封书信,说不定还有什么贵重礼物,回来时被丁、杨二营的游骑抓去,使我跳进黄河洗不清,岂不受冤枉的窝囊气?”
2、不到黄河心不死〖解释〗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这种人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我们横竖总不落好,索性给他一个一不做二不休。”〖示例〗他自己心里何尝不明白呢?~罢哩!★茅盾《清明前后》
五、.课堂小结: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悠悠历史中,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中华民族的象征,她将和中华民族一样在新的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六、布置作业(从下面两题中选做其一)
(1)以“我心中的黄河”为中心写一篇文章,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写出你对黄河的希望与祝愿。题目可自拟。(供参考题目:《母亲,你将不再憔悴》
(2)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亲河。要求有创意。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二、黄河概况: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溢1590次,改道26次。
三、黄河颂:
1、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演出了一幕幕壮丽辉煌的剧目,回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2、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3、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4、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5、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6、每年中华民族都要在陕西桥山的黄帝陵祭祖,每年无数的人们都要去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寻根。黄河文明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象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
第四课时
一、黄河流域的有关数据,摘自《黄河报》
1、黄河流域人口1.07亿人,占全国的8.6%,涉及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区,其中城镇人口2506万人,占全国的6.8%,城市化率23.45,低于全国城市化率的30%。
2、黄河流域共有9个民族,即汉、回、藏、蒙、东乡、土、撒拉、保安、满,少数民族人口约600多万,占流域人口的10%。
二、黄河治理主要成就
1、据史料记载,从先秦到民国年间的2540多年中,黄河下游共决溢1590余次,该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用于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的投资达80多亿元,完成各类土石方14亿多立方米,其工程量相当于建造13座万里长城。群众投劳近5亿工日,不仅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也十分巨大。据综合分析计算,黄河下游50年不决口,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近4000亿元。
2、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巨大,目前流域内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3147座,总库容574亿立方米,引水工程4600多处,提水工程2.9万处,干流设计引水能力已超过6000立方米每秒。
3、建成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黄河水电资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目前在干流上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大峡、青铜峡、天桥、三门峡共8座大中型水电站,目前小浪底、万家寨、李家峡3座水电站正在建设,已建、在建水电站装机容量共900万千瓦,年发电量336亿千瓦时。
4、水土保持成效显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1994年黄土高原地区第一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5亿美元治理水土流失,目前项目进展顺利,成效显著。摘自《黄河治理开发的光辉》
三、作业:以黄河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单元小结 一课时
1.本单元以爱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
2.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诵读,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3.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4.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和历史的兴趣及习惯,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激发学习的热情。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篇6
The first period(section A 1a~2c)一.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家庭成员称谓的新单词。
2、学会家庭成员所用的指示代词:thisthat、thosethese.3、能用所教知识介绍自己的家人.4、Like to learn English.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家庭成员的表达;学会指示代词的用法。三.课前准备:挂图、照片、录音机
四.Teaching steps
Step1 Warming up and revision
i.Greet Ss with greeting language that we have learned “ hello, hi , how are you? Good xxx.”
ii.Revise “ This is xxx.Is this xxx? e tc,.with objects in the classroom.Step2 Presentation
Take out a photo of my family, and introduce my families with the sentence “This is xxx.” Then list these words on the right of the Bb, at the same time list “ this is” on the left of the Bb.Step 3 Learn new words
i.Teacher read the word, and get Ss to follow reading tw ice every word.And get Ss to read together twice every word.Take out the cards and get Ss to identify people in the card one by one, then spell the word.ii.Fast Response
Point at the characters in the chart at random and get Ss to fast answer in order to test their mastering degree.Take out their pictures , and work in pairs to introduce their own family.iii.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 in 1a.Step 4.listen and circle(1b ,2a and 2b)
Give Ss the instruction and get them to listen and
circle the words you hear.Check the answers with Ss.Step 5.Presentation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say “ This is xxx.These are
xxx.” list “ these are xxx on the Bb”.Teach Ss to learn how to use this, these,etc.Give them examples.Step 6.Look and say
Get them to introduce the people with “ this is xxx, and these are xxx.That is xxx, those are xxx.Step7 Pair work1c and 2c
According to the prompt on the Bb, and give them
clear instruction, g et them work in pairs.Check
several pairs.Homework:
1.Rember the names of family members.2.copy new words
The second period(Section 2d~3c)一. 教学目标: 1.巩固有关家庭成员的词汇。2.能熟练运用指示代词的句型。3.能用所教知识介绍自己的家人。4.To have fun.二.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家庭成员的表达;熟练运用指示代词的句型 三. 教具:挂图、图片 四. 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up
Greetings.Step2.Revision
Use “Thisthat is…
TheseThose are… Isthisthat…
Are thesethose…”
to introduce family members in the picture in 2b on page8.Step3.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
T: Sally and Jane meet in the park.What are they talking ?Let us have a look.1.Get the Ss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have a good day”,then explain it.2.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 in groups.Get the groups to go to the Bb to acy it out and have a competition.Step3.practice
3a: Complete the conversation and practice it with your parter.3b: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make sentences with the words in the three boxes.Step4.Grammar focus
Step5.3c
1.Bring some family photos to class,take turns to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the photos.2.Ask some Ss to the front of the class to introduce hisher family to others..Homework
Draw a picture of your family and write about the people in it.相关练习册。
The third period(section B 1a~2c)一. 教学目标: 1.能灵活运用所教知识介绍自己的家人。2.能听懂并辨认人物。
3.掌握新单词: daughter ,son, cousin, grandpa, grandma, aunt ,uncle.4.How to draw and introduce your familytree.5.Ss should respect and help their parents.二. 教学重难点:
1.辨认人物。
2.Have the Ss grasp the usage of who questions.3.Have the Ss read all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correctly.三. 教具:图片
四. 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up and Revision
i.Greet the Ss with greeting language
ii.Check the homework
Get Ss to draw the family tree on the Bb.Step 2.Guessing games(work in pairs)1a
Look at the family tree on the Bb, get Student A and B to do „Ask and answer‟ with “ Is this xxx? No, he isn‟t.Are they xxx? No, they aren‟t.”
Learn new words.Step 3.Listen and check
i.Look at EX.1b , listen and check the words you hear.Check the answer after they finished.ii.listen again.Which pictures are Jiangtao and Tom talking about?
iii.Check the answer.And get Ss try to introduce the picture that Jiangtao and Tom talking about
Step 4.Read and write
1.Wrire a passage about your family tree and draw a picture ,then tell your partners about your picturea.2.Find the male and female first names in this unit and write them in the male and female boxes on page11,2a.3.Read about Jenny‟‟s family on page 11,2b, and circle the names.4.Read it again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in 2c.Step5.c onsolidation
Take out some Chinese famous person family photos , and tell them relevant names.Every pair get a photo, and do pair work to talk about the photo.Get several pairs to play it.Step 6.summary
Summarize the knowledge that we have learned.Including the words that we learned and sentences.Homework:
Draw a picture of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 and write down names
Rember and read 2b.The fourth period(Section 3a~ self check)一. 教学目标: 1.巩固句型;学以致用。
2.能描绘人物并能流利谈论照片中人物。3.能用所教知识写短文介绍家人。
4.复习巩固Unit 2 的全部内容,完成单元随堂测试 二.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所
教知识写短文介绍家人。
2.Have the Ss grasp the usage of who questions.3.Have the Ss read all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correctly.三. 教具:
四. 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up
1.Greet Ss with greeting language
2.Questions storming.(Ask them questions that we have learned)
Step2.Revision
1.Take out their homework , and get several Ss to describe the picture and work in pairs to discuss it.2.Provide some words that need add the letter in them on the Bb.Get Ss to finish them.And get them to read them together.Step3.Drawing
Look at 3a, and read it.Then draw a picture according to the letter.Exchange the picture and check it with the help of the teacher.Step 4.Look and write
Get Ss to write relevant passage on the book in 3b.Get several Ss to read it before class.Ask the rest of Ss to exchange the letter and check each other with the help of the teacher.Step 5.Key word check
Design some words, get Ss to fill the letters in the blanks.Look at 1 and tick the words that they know.Compare with each other, who is the best word memory.Step 6.Write and say
Give them time to think about the dialogue while looking at the pictures.Check the answer.Divide Ss to three groups , get Ss to play it.Test which is the best group that most Ss have
finished the dialogue.Homework:
【七年级生物第二单元作业题】推荐阅读: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10-14
七年级生物单元测试题07-29
七年级生物第五单元试题06-16
七年级第二学期生物的教案09-06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七单元检测试卷12-14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同步训练题08-18
七年级下册生物试题07-03
七年级生物学期总结08-09
七年级生物期中练习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