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年级的写作业好习惯

2024-08-18

培养低年级的写作业好习惯(精选13篇)

培养低年级的写作业好习惯 篇1

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书香引路阅人生 ――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作者/孙浩令

摘 要:现在的学生,一谈到写作,大多都头疼。为什么呀?言之无物,腹内空空也!那么,广大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呢?

关键词:教学;写作;读书

我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针对学生的写作教学,积累了一些浅薄的经验,且抛砖引玉,与大家分享吧。

一、多读书,多积累,多练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心中有积淀、胸中有素材、腹中有文脉,才能写出好文章。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学生的写作之所以空洞无物、语言干瘪,面目可憎,就是因为没有积累、缺乏有益的素材。多读书、读好书,就是增加学生积累有效素材的一条捷径。“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其实说的都是读书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好读书的优良习惯,平日里重视积累好词妙句、摘抄优美文段,好的文章甚至要求背诵下来。每个学生腹中起码有几篇好文章,各种文体的作文都知道如何下笔去写,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表达文章主题,各种吸引眼球的新颖形式――从文章内容到文章结构,题记、小标题、后记等等,时常让学生尝尝鲜!

我们做语文老师的`,不要嫌烦人,要常督导常嘱咐,常批常改找问题,常改常批促提高!为有雄心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写作不是大难题,师生协作可攻关!

二、多观察,多思考,多感悟

多读多练是一个方面,读书要活,还要读不一样的“书”。要读社会、读人生、读世情、读生活。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头,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头。社会人生多体察,生活世情多感悟。只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周围的事情,都有令人心动的瞬间。所以,我还常常提醒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思考、真心感悟生活,留意身边的任何事,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学会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读书、多积累、多练笔,多观察、多思考、多感悟,一定能激发出学生对作文写作的浓厚兴趣,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世上唯有读书滋味长。闲暇时分,最妙的事莫过于读书。“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让我们智慧成长,读书让我们感情丰润,读书让我们友谊之树常青。”“生命里没有了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语文老师们,让我们相伴学生一起书香引路阅人生,培养好学生的写作习惯吧!

(作者单位 山东省招远市庙后吕家初中)

 

培养低年级的写作业好习惯 篇2

一、积累素材的习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出好文章, 首先要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1) 多观察。敏于观察是认识和感受事物的第一步。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的意识, 要通过观察, 积累感性材料, 提炼写作素材, 正如鲁迅所说:“如要创作, 第一需要观察”。观察的重要性, 巴甫洛夫也更是强调, 他说:“观察, 观察, 再观察。”

(2) 多阅读。大量的间接的生活积累, 可以从与他人接触中获得, 但最好的获得间接生活积累的途径当数阅读。阅读名篇佳作, 就如同在聆听一位智者的谈话, 就是在翻阅一部人生的画卷。阅读过程间接地丰富了阅读者的生活阅历、生活体验, 这些都可以转化为读者的写作材料。学生头脑中储备的材料多了广了, 作文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3) 多背诵。当代著名作家巴金在介绍写作经验时说, 自己十二三岁时就会背几部书, 其中包括有222篇佳作的《古文观止》, 他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了。”可见, 通过背诵能使人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名篇, 从而充实自己的语言材料库。这样, 在说话和作文时, 材料库中的材料就会根据需要自然地流露出来。杜甫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和郭沫若的“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歙张”的诗句, 恰当地说明了背诵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4) 多记笔记。能够将当日发生的事情及时而详细地记录下来, 这样不仅可以形成自己的写作材料库, 可以起到练笔的作用。但是, 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太容易的。实际情况下, 不一定要求记得多整洁、详细, 能大概地记下就行了, 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好, 这样以后凭着几句记录的提示就可回忆起当日的往事。这也是唐代诗人李贺所采用“锦囊式”的积累素材的方式。

二、认真思考的习惯

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梳理材料、提升思路、写好文章的关键。怎样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呢?

(1) 以审题为起点。培养审题习惯的主要做法是: (1) 认真读题, 如《发生在课间的一件事》题中的每一字都不能放过。 (2) 抓住重点词, 《发生在课间的一件事》要在“课间”上多做文章。课间的一件什么事?怎样写课间的这一件事。 (3) 擅用比较。如比较《一件有趣的事》《一件有意义的事》《令人深思的一件事》有什么不同?在比较的过程中, 学生就是在思考, 在审题。

(2) 以选材为重点。审清了题目, 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展开这个题目呢?这需要认真思考, 不能马虎。有一次我让学生写《难忘的一件事》。写作习惯差的学生, 拿起笔略微一想就写了, 而写作习惯比较好的同学就会想, 哪一件事令我难忘?难忘在哪儿?怎么写最突出难忘?几件事都很难忘, 我应写哪一件?哪一件我能写得最好, 又最切题?这需要学生认真思考, 反复比较, 认真选择, 精心剪辑。

(3) 以编写提纲为制高点。有了材料, 怎么安排材料, 谋篇布局呢?学生要养成编写提纲的习惯。因为编写提纲可以便于超前思考、梳理思路, 也便于反思和修改, 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三、笔耕不辍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是改出来的, 不是写出来的。”可见, 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勤于修改的习惯。对一般学生来讲, 改的习惯最容易忽视。鲁迅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 毫不可惜。”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修改文章的习惯呢?

(1) 要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意识, 要重视修改, 要从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要反复看, 反复读, 仔细推敲, 直到最满意为止。

(2) 要保证课内修改文章的时间, 反复检查。给学生充足的课内时间安心修改, 是提高修改质量的重要保证。

(3) 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修改的顺序一般是先检查题目是否搞错, 中心是否抓住, 内容是否具体, 再看用词是否妥当, 句子是否通顺, 错别字是否出现, 标点是否用对。对有条件的教室, 老师可以将学生的习作放到投影仪上现场示范。这样, 学生会有直观的感受。

培养低年级的写作业好习惯 篇3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养成习惯。”[1]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性。通过数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小学生中高年级写作习惯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它与一个人的动笔、积累、观察、阅读等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有些学生“谈作文色变”,无话可写。其实,要想工于运笔,就得勤于动笔,这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的首要条件。

1.激发学生的动笔欲望。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写好随文小练笔。譬如,学完《江南第一楼》这一课,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尝试写导游词,用文字带伙伴们游览岳阳楼;学完《小城凤凰》,让学生借鉴课文的结构和思路,写一篇自己家乡的作文。既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契机,又激发了学生动笔的欲望。为促进多练笔,让孩子们踊跃投稿,还可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写作竞赛、征文活动、小记者协会,享受作品得奖、发表的快乐。

2.写日记是养成动笔习惯的最佳方式。日记是最鲜活的写作训练,日记的内容长短不限,不求文采飞扬,只要写出心中的所思所想便可,关键是坚持不懈,形成习惯。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感到每天写日记很难的现实,采用学习小组循环“滚动日记”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

3.以改促写。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评改有发言权。[2]学生通过习作的修改,发现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不但激发了写作兴趣,也促进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

二、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积累是作文的基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要有丰富的素材,不能空洞无物。

1.积累生活素材。素材的积累可以取材于生活、学习经历或者自己的感悟。“欲流之长必浚其源”,学生在平时多观察、多积累生活素材,就不愁写作时无从下手。应引导学生参加生活中各类有趣的活动:如秋游、小制作、踢足球、下棋、爬山等,让生活经历更丰富,写作素材更充实。另外,课堂里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开展辩论赛等,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2.积累美文素材。为了让接触到的美文能及时保留下来,需让学生每人自备一本小笔记本,当看到好的句段以及美文,都摘抄下来。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办手抄报、制作读书卡、举办各种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积累美文。学生在摘抄他人文章的同时,受到熏陶,日积月累,渐渐地自己的语言也不那么枯燥乏味了。

3.积累情感素材。文章有喜怒哀乐,有真实情感,才能征服读者。因此,学生还应积累更多真实的自我情感体验素材。家庭亲情、师生情谊、校园喜怒等皆可成为肥沃的心灵情感土壤,将这些丰富细腻的感情融入作文中,就一定能让作文真实感人。

三、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基本途径。那些在生活中有敏锐的观察力的人,在作文方面大多是比较优秀的。[3]

1.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观察的对象。比如,带小学生去公园游玩时,我们要提醒他们仔细观察植物叶子的形状、花朵的颜色、花瓣数等等。如果看到类似的事物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经过长期的观察训练,他们自然会形成一定的洞悉能力。

2.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课堂中的学习也是需要用心观察的,需要观察老师的语调、表情、眼神、动作,需要观察同学们的表现、回答问题时的异同等。由于学生在校时大多数时间在上课,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课堂,就能令观察成为一种持续的习惯。

3.教学时把观察和练笔有机结合起来。大多课文是紧密联系生活的,因此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实地观察,领略大自然的美,然后再写作。例如,五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一课《春》,为了让学生能表达真切,可让他们到附近的野外去寻找春天,然后回课堂仿写。

四、养成课外阅读促进写作的习惯

吕叔湘先生曾道:“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4]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将课外阅读开展起来。

1.给学生提供适宜的书源。在班上可鼓励订阅适合儿童阅读的报刊读物。另可立足于教材,在课外找一些和课本内容有关的文章、书籍,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与阅读面。例如,学习了《三借芭蕉扇》,可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这样学生的阅读之路就越走越宽。书读得多了,见多识广,学生写作的欲望自然也更强了。

2.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的同时,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默读、速读、浏览等,让阅读更加高效,使学生逐步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以坚持每天阅读,提高阅读的宽度和深度,在读的同时激发思考,形成个人见解,有利于写作灵感的产生。

3.注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还要养成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的爱好和习惯,不但可以谈读后的感想,也可以对内容进行改编、缩写或续写,对喜欢的书籍甚至可写成好书推荐的形式。例如,在读完郑源浩的《皮皮鲁总动员》之后,让写一篇《我眼中的皮皮鲁》。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

总之,写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良好的写作习惯不仅能够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而且将使学生的语文能力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万智慧.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3(3).

[3]崔洪军.论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

[4]吕叔湘.吕叔湘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作者简介:邓玉琪,男,全日制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小学一级教师,邵阳市汇江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篇4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经常感到学生观察能力低下是作文水平均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曾经有一段时期,教师们以为学生写作找不到素材仅仅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经历”。于是“创造机会让学生提高接触生活”一时成为一个响亮的作文教学主张教师们纷纷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和体验,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写作,时隔不久,教师们痛心地发现,接触生活并重未能使作文教学水平明显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困难并非由于是缺少生活经历,而是对生活视而不见,当我们反思这一状况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造成学生们对生活视而不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几乎没有启发或提示学生观察生活未必只能全面,其实也可以观察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或从某一角度观察即可。例如,观察春天,未必一定要观察春天的方方面面,而仅观察其中一个方面也能写出精彩的文章或段落,万紫千红是春天,一片春叶是春天;一池春水蓄满春,一枝红杏也报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根据事物的不同,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不同的观察习惯,采用适当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而用自己独特的眼光,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培养低年级的写作业好习惯 篇5

不知不觉,孩子已读三年级了,恍然间,觉得孩子真的长大了,我们班的孩子都很优秀,在培养孩子方面,很多家长都很有经验,在这里我也把和孩子相处的一些点滴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从小培养阅读兴趣。我家尚鸿自小喜欢看书、听故事,小时候我们给他订了《婴儿画报》、《幼儿画报》,他不会认字的时候,就指着读给他听,孩子总是眼也不眨的听得津津有味。

二、循序渐进,巩固阅读兴趣,知道他比较喜欢看书,我从他稍微识几个字起,就买来儿童故事书、漫画书让他翻看,他不懂就问,我们也耐心解释,从看漫画书、童话书,到看整套的注音版的小说,如《比尔•盖茨》、《牛顿》、《达尔文》再到看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以及儿童故事小说,如《笑猫日记》、《小灵通漫游世界》等等。我们给孩子办了一个儿童图书馆借书证,并结合观察孩子的兴趣,借阅相关书籍给孩子看,如孩子在电视上看到飞船升空画面、海上世界等画面很认真时,我就借回《宇宙飞船》、《海洋世界》等科普书籍让他看。我们还订了《少年文摘》、《我们爱科学》,孩子每次收到书,都迫不及待地看。他的阅读量逐渐增大,视野面也不断拓宽,兴趣也不断增强,他经常会看完一本书,就兴奋的跑过来,问:“妈妈,您知道中国的面积有多大吗?知道上海的东方明珠和广州塔有多高吗?••••••”孩子的一连串问题,我有很多都答不上来,有时我会装着困惑说:“妈妈不知道,你能告诉我吗?”孩子就会很得意地告诉我答案,这时候他的自信心与荣誉感增强了,然后他又很快地跑去看书了。

三、阅、讲、写相结合,提高语言使用能力。尚鸿喜欢讲故事,他还经常在我做饭时候,跟在我后面给我讲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什么马小跳、李时珍装贼等等。有时候还自己编,我都不知道那些是他从书上看的,还是自己编的。讲的兴趣高了,就想到自己也想写点什么,他看了《笑猫日记》,就想自己也写一本《笑狗日记》,不过只写了一页,看另外一本书,又写另外的内容了。写的时候是随手拿一张纸写的,可能那时候灵感来了吧,过后又忘记了,我们知道,让他现在写也写不出大作,但他的每一次的写作灵感,我们都积极鼓励,我还把草稿整理起来,就想着以后回忆一下童年的点点滴滴吧。真希望他能自己写完一本书,呵呵,可能要等很多年了。

四、家长要做点兴趣方面牺牲,培养孩子学习阅读的气氛。孩子的阅读习惯,我觉得和培养是分不开的,读书的气氛很重要。小孩的自控能力都不是很好,不可能让孩子在房间看书,大人在客厅看电视,孩子听到电视声音,肯定跑出来看电视。我家规定星期一至星期四是不能看电视的,星期五做完作业,可以看,星期六星期天可以看,每次不超过一小时,每天保证半小时至一小时的看书时间。为了能和孩子有共同语言,买一本新书回来,孩子先看,我也看,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这样也能极大地提高孩子的兴趣。我和孩子去逛超市的时候,把孩子安顿在图书区,让孩子坐在地上看书,等我挑完东西,再去找他,一两个小时都没问题,有很多孩子都在那里看书。还有,买书的时候,带孩子去书店,让孩子自己挑,家长买回来的,小孩未必喜欢看,但是家长应该指导一下,好像我哥哥的孩子,读四年级了,带他去书店,挑的全是漫画书,漫画书不是不可以看,但是不能作为主要的,因为漫画书对写作的帮助不大。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6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低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人生最重要的习惯都是在低年级养成的。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而且还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等,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将来。低年级的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外界各种反应都比较敏感,注意缺乏长久性。为此,良好习惯的培养应重扎实,以常规学习习惯培养为主,在培养方法上重激发欲望,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1.低年级的学生应培养的学习习惯

1.1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老师的要求认真的操作学具,做好练习。为了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吸引注意力,教师讲课要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讲。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

1.2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与竞争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两大主题,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小组合作交流满足学生情感交流的需要,引起思维碰撞,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态度,推动其兴致勃勃的去学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自主解决问题。

1.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阅读不仅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科普书籍等。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可以培养听力、理解力,成为“听话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作为教师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自己没有读书的习惯,强求学生读书很难以理服人。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1.4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不要认为书写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素质的评价。书写能力是学力的指标,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1.5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学生学习上有困难请求老师或家长帮助时,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学生自己“试一试”,他们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孩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1.6培养学生爱提问题,会思考的习惯。

每个学生对这个世界很好奇。学生爱问“为什么”是好事,说明他们在思考,在主动地动脑筋,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并积极帮其解答疑问。假如学生最初问你为什么,每次你都含糊的回答,或者忙你自己的事情,忽视他们的好奇心,慢慢的他们就不会再向你提问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就扼杀在你的手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会的尽量用他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不会的就记下来查资料,然后共同学习。每位做教师的都应该多鼓励孩子提问题,孩子的智慧可以说是在各种问题中积累起来的。

此外,还应培养孩子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用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及时改错,保管和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等优良的学习习惯。

2.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做到以下几点

2.1起点要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没受过正规的教育训练。这时,教育切不可太心急。只有耐心,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低,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孩子的承受、掌握情况,孩子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步步走好。也才能树立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自信心。

2.2要求要细。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够,也把握不好尺度。为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习惯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笼统,要细,要实,要孩子一听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强。

2.3检查要勤。低年级的学生,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现循环往复的现象。因此,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检查是督促学生长久做好一项事情的良方。孩子的一个行为如果能自觉的坚持21天,他才能在为一个习惯。

2.4评价要快。每个人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人们怎样的评价,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了迎合他们的这种心理,在训练、检查过程中细心观察、记录典型情况。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表扬方式多样,可以是一种赞许的微笑,一次亲昵的抚摸,一句由衷的赞扬,送一颗小红星。

总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辩清是非。由于学生年龄小,往往分不清习惯的好坏。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经常引导学生分清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良习惯,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引导学生丢掉学习上的依赖思想,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克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养成全神贯注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丢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摘要: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那么,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竖式计算时要用尺子画等号线。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低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 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要使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要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思考的情境。如教学新教材一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中的开放性题目□○□=12,14=□○□时,先让学生独立地解题,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都写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还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其实提出问题有时比解答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提出问题是从所学知识中,寻找矛盾和疑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种提问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离奇的问题也不要紧,教师也要引导、鼓励,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也可将一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待以后解决,这不仅发展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与意识也得到了培养,而且还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如教学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我和小树一起长”这一课,统计出一班种32棵树,二班种43棵树,三班种45棵树后,教材提出了哪个班植树最多?哪个班植树最少?这两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能否试着解答出来。”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一班、二班、三班一共植树多少棵?一班比二班少植树多少棵?一班和二

班植的树比三班多几棵?一班再植几棵就和二班同样多?三班给二班几棵两班就同样多?等二十几个不同的问题,并与自己小组成员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能产生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大胆发言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低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光荣,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总之,低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借助每一次家长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一、课堂学习习惯培养重点:

1、听课

目标:

(1)人坐正,眼睛看着老师,耳朵专心听,边听边思考,不懂的地方等老师讲完可以举手问。

(2)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听,如有不同看法,等同学讲完举手发言。

(3)听课时,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不想与上课无关的事,要专心致志。措施:

专心听别人讲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教学时可以按照:教给听的方法,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三步进行。

2、说话

目标:

(1)要说话先举手,得到允许站起来说。

(2)说话时人站直,声音要响亮,要说完整的话,口齿清楚,说错了不要怕,发言完毕即自动坐下。

(3)不能嘲笑在课堂上讲错的同学,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4)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不能打断别人的说话,有意见等别人说完了再举手发言。

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篇7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但作文教学的现状告诉我们, 很多学生已不是单单对作文不感兴趣, 而是“谈作文色变”, 厌恶、惧怕、憎恨写作文。对此, 教师首先要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引导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当强迫变成内需时, 写作将不再是恐惧, 而是一种快乐。其次, 教师要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理解他们的喜悦和苦恼, 使学生有事可记, 有物可摹, 有理可说, 有情可抒, 让作文成为学生抒发真实情感的渠道。

二、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通过观察, 学生有了真切的体验, 有了深刻的感悟, 才能写出形象生动、感情丰富的好文章。只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写作的源泉就会长流不息。其次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如, 写人要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观察, 用人物自身的动作、语言展示人物性格;写动物要从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活动特点等方面进行观察。只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做生活的有心人, 写出来的文章才真实、感人。

三、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没有阅读的积累, 写作犹如空中楼阁。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语言生动形象、文笔优美的范文, 学好这些范文, 品味、揣摩语言, 掌握它们的写作特点、表现手法, 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仅仅阅读书本知识还不够, 还要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 陶冶学生的情操, 丰富学生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 知识才能丰富广博, 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 文采横溢。

四、培养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业精于勤”。写作无捷径可走, 除了阅读之外, 就是训练学生多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光靠一学期七八篇的作文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多练笔。一方面通过仿写、续写、写读后感等形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提倡、鼓励写日记, 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天长日久, 既培养了学生认识和感受生活的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 又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 为命题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思想与题材, 最终解决作文题材虚假、空泛的问题。

五、培养学生养成多修改的习惯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一半在起草, 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 文坛上流传着不少大家修改文章的佳话。曹雪芹写《红楼梦》, “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托尔斯泰对长篇小说《复活》中喀秋莎的外貌描写修改了20次才定稿。一些学生写完作文后, 常常不修改或不会修改, 写作总是进步不大, 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培养学生养成多修改的习惯, 同时要指导学生互相修改,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六、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望

每一个人都有表达的愿望, 每一个人都愿意得到别人的认同, 都想对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心理, 满足学生的发表欲, 给学生创设张扬的平台。首先传统的作文讲评课应成为作文欣赏课, 让学生把自己习作的特色介绍给大家, 教师加以正面肯定与评价。其次在班内设立优秀习作展示栏, 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最后鼓励学生参加作文竞赛或向报社投稿发表作品。

初中语文写作习惯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写作习惯;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34-01

在整个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写作教学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写作同时也是语文知识综合能力的体现,只有拥有宽阔的知识面,有大的阅读范围,有对生活的积极思考,有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在这些条件下都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初中阶段是一个过渡阶段,它刚开始从小学阶段脱离,对知识的深入还不是很习惯;同时,它又面临高一级学习的压力,向复杂、更具挑战性的知识点出发。写作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版块,更要从这个时候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知识深入做好准备。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去帮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写作习惯呢?笔者就这个问题展开探讨,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一、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观察是启迪思维、认识事物、增长知识最基本的途径,对语文素养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写作的源泉,要写作首先必须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进行观察、调查,然后进行思考,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取得写作材料。但是,由于学生受到知识面、空间、精力、兴趣等方面的限制,就不会或是很少去留心观察、发现,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写作题材不记在心上,到写作的时候就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所以,作为老师,应该时时提醒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点滴事物。比如说让学生注意国家时事、国事的发展,注意每天在自己周围发生的事,同时注意自己每天的思想变化等。然后把这些看到的、听到的、感受道德都用心去思考、去记忆,把它们整理好放在大脑里,写作的时候可以直接把它们拿出来加以修饰,就能很好的完成了写作。这种良好观察习惯的养成,可以让学生今后走出社会时事先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到时就不会感到手足无措,同时也为写作积累了更多的写作题材,让写作有一个丰富的源头,从而加固了写作的基础。

二、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都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所以说,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提供给学生很多的写作题材,比如说里面的优美句子、词、字这些都可以为学生的写作锦上添花。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作为引导者,在阅读方面应积极的去找一些好的散文集啊、名人明传啊、诗歌集啊、有利用价值的杂志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时时叫学生去阅读,给他们推荐好的读物,用这些好的读物成为他们学习上好的辅助工具。

三、培养学生写札记的习惯

素材是作文的基础。素材的积累又可从很多个方面入手,其养成写札记的好习惯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老师可以让学生备个笔记本,作些必要的笔记,可为材料的积累提供保证。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平时看报读书,往往会读到许多优美的词句、精彩的片段、典型的事例,或名人警句,或典故格言,或巧妙的构思、精巧的谋篇布局等等,让学生及时的摘录下来,以免遗忘;同时,通过摘录、笔记,可以加深理解,这无疑可以为学生自己的写作准备了有价值的宝库。另外,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写日记,日记的内容不限,学生可以把自己平时与人交谈、游览山水名胜、观看影视、闲逛街市、游戏运动、思想学习等等认真搜集,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长此以往培养成一个习惯,学生的笔上功夫难道不会见长吗?这是写作教学很有力的一个方法。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教育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所以可以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的过程。教育本身就是教一切有益于学生发展成长的过程,只有学生能正确的认识到教育的本质,能积极的去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那么才能使教学得到好的发展。

一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篇9

大家好,坐在这里,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觉得很荣幸。我们团队的学生是学校学生中最小的,因此在这里,代表我们团队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培养一年级小学生习惯上的一些粗劣认知。

在习惯的培养上我们把它分为两大块。

1、常规习惯。

包括课前准备学具、站姿、坐姿、走路、文明礼貌等。

2、学习习惯:

⑴、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

① 听要专心、仔细。

听前先猜想要发言的同学会说些什么。

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人;要听清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 事;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

听时要一边听一边想;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如果听到自己不懂的就要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听时不一定要赞同,但起码要做到理解,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不随便给予否定,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先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即使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也要以“我以为„„”“我给他补充一下„„”等方式参与交流。

⑵、说要清楚,完整。

回答问题先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

发言时要把话说完整,可以利用课文中学过的句式,如一年级的六种基本句 式:谁(什么)是什么;谁(什么)干什么;谁(什么)怎么样,帮助学生说简洁而完整的句子。

敢说、会说、多说。

“我只有说,才能想”。这是李希贵在《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中写到的戴维先生的一句话。

它所表达的意思是,只有在陈述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更多、更好或者更有价值的想法。

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也就是说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探索的过程。

在这样的空间,他会积极主动的发现并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在问题和任务的推动下,会充满好奇和期待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认识会自然的得到发展;能够不自觉地形成适合自己成长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我们可以:

A延迟点拨,使学生有话想说

当学生遇到问题、困难时,这时需要教师适当地延迟判断或给明方法。学生

思考的方向明了,思维的深度自然会出来,问题也就自然能够解决了。

B营造氛围,使学生敢说

以亲切的谈话式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告诉其他同学。还要尊重学生的发言。特别要多为能力弱一点的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

C教给方法,使学生会说

(一)表达与互动

1、表达

教学中,引导学生发言的方式。由站起来直接发言,慢慢的过渡为让学生学会站起来先环视四周,看看每一个学生是不是都在听自己说,如果所有学生都在专注的听,这时方可发言。如果有个别学生没有专注的听,这时老师要教会孩子自己组织课堂,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如可采取这样的方式:xxx请你坐好听我说;请你看着听我说,然后再发言。在发言的过程中,将对谁说由老师转向学生,变为:同学们我是这样想的。最后有礼貌的说一句谢谢大家听我说。表达的同时还要注重与听者的交流,学生讲完自己的见解,还要与其他同学互动。

2、互动

第一种情况:代表小组发言。表达的见解是和伙伴共同智慧的结晶。因此汇报完,要首先请小伙伴补充,再请其他同学补充或发言。

第二种情况:发表个人见解。交流完还要主动征询意见。如:同学们你们同意吗或有补充吗。

第三种情况:补充发言。要接着刚才的话题讲,不重复前面同学的意思,不说废话。如:同学们我有补充。

第四种情况:质疑问难。提出问题,邀请大家解决:“谁能帮帮我?我还不太懂,能给我解释一下吗?”

第五种情况:用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我表达的是什么,或谁能为我评一评。

第六种情况:总结发言。归纳总结讨论的成果—大家的共识,对交流话题的理解。如:我或我们的看法是、可以概括为„„

(二)评价与沟通

学生精彩的发言,独特的见解、情真意切的朗读等等需要及时地肯定,掌声 最直接,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最大。还可以赞许的点头;竖起的大拇指,不由自

主地皱眉;轻轻的摇头,我有不同想法等。这时的评价要有针对性。表扬赞许要直截了当的告诉大家哪好。使大家知道向他学什么?

⑶、读要正确,入情。

读书时手端书本,书本稍向前倾斜。精力集中,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一边读书一边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敷衍马虎,不绕开走,而是尽自己的努力,想方设法把问题弄懂。

正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的姿势正确:二是不读错字,不加字漏字,不读破句。

读的入情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如何停顿,怎样处理重音、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及速度的快慢等),从老师示范,学生跟读开始,使学生读得入情、读得入境,养成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习惯。

勤动笔。一边读书一边圈、画。标一标句子和自然段,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个问号。

⑷、写要规范,工整。

① 写字的姿势做到三个一。头正、身直、肩平、足稳。

② 每一个字都由基本笔画构成。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 基本笔画。

⑸、及时完成作业、自查自改。

独立、按时完成课堂、课外作业,不拖欠、不减写作业,字迹工整。完成作业后要进行检查,老师批改后要自觉订正。

⑹、预习、复习的习惯。

预习。

教给预习方法,提出预习要求,完成预习作业。一年级的语文课已经由学习汉语拼音进入到生字词、课文的学习。这个阶段,在学新课文之前,可以进行简单的预习,具体要求如(按顺序完成):

1、借助拼音,认真读课文5遍;(大声、准确、流畅地朗读)

2、正确标出课文自然段的序号;

3、用“圆圈”和“横线”分别画出一、二类生字,再认真读三遍;

4、借助课后笔顺表,用手正确书空出每个生字的笔顺;

5、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简单说说每个笔画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怎么写才好看。

复习

培养低年级的写作业好习惯 篇10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效果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性格、兴趣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与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息息相关。因此,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一阶段,教师及家长要针对孩子学习的特点,重点加强仔细听讲、耐心思考、善于表达、定心作业及正确书写习惯的养成,积极培养孩子动手操作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以习惯培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技能的不断提高。

第一,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观察就是认识的过程。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观察图形图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作为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知道怎么看,看什么?凡是遇到有图形的地方都要提问学生:图上有什么?你看到图想到了什么?由图画联想到意义,由图形过渡到数字,做到图义结合,数形结合,加深印象,提高授课效果。同时,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观察多是无目的、无中心、无层次的,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领和指导,多角度、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方法。比如一个汉字的偏旁部首、音形义结合的形式;一副图画上下左右、局部整体的特点等。只要孩子具备一双敏锐观察的眼睛,让他们有意识的,主动地去观察,就会更好的认识事物,理解事物,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低年级学生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问题就是自控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培养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是搞好学习的重中之重。当然,孩子生长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不是一促而僦的,必须不断坚持,增强信心,持之以恒。老师和家长可以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比如讲故事、集体背诵、练书法等等,开始坚持5-10分钟为宜,以后逐步巩固加长,低年级学生如果一节课注意力集中达到25-30分钟,当天的学习内容基本就可以消化,课后复习巩固的任务就相对很轻,直接减轻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创设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减少学生分散注意力的间隙;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抽查提问,强制个别学生集中注意力,逐步养成全班同学集中注意力听课的好习惯。

第三,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外在表现。在学生刚入学时,由于思维能力相对较差,表达能力的要求就是声音响亮、语速适中;当学生具备一定逻辑能力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话完整,表达清楚,这一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必须在课堂上加大说话表达的比重,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把动口与动手、动脑结合起来,表达课文内容、题目意思,表述图形、事物特点。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容易让学生养成敢于发言的良好习惯。对于那些基础差点的学生,只要能站起来发言就可表扬,哪怕讲对一点点,也给予鼓励,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要按照“声音响亮、大方得体、叙述完整、有条有理”的表达要求,不断锻炼提高;对于说得不好的学生,老师也要多鼓励、多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试说→纠正→再说”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经过长期坚持训练,各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为学生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书面表达基础。

第四,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习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独立动手的习惯,上学前准备好书本学具,上下课书本学具摆放整齐,上课老师没有要求时决不乱动手,这些小习惯可以帮助孩子节省学习时间,从小养成整齐认真,独立自主,一丝不苟的习惯,避免杂乱无序,干事马马虎虎,到处出错。此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家长应以引导为主,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遇到生字生词,可以让孩子利用字典查找识字;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让孩子动手通过实践寻找答案,从而起到加深印象,增强理解,巩固知识的效果。

第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的过程就是学习做人,培养学习态度、习惯的过程,孩子们的情感会从中得到熏陶。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低年级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要随时向学生示范、要求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使学生真正做到书写时“头正、身直、肩平。”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强化训练学生看书观察和老师示范的环节,每当学习一个生字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字形、字的结构、笔画在虚宫中的位置等特点,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观察看老师的示范,观察是否与观察到的相符合,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差,有时老师示范书写时难免会有不抬头、或跟不上老师的现象发生,要边书写边抽查,溜号的严格规范,使学生慢慢做到了心中有数,并定期更换班级学习园地的小作文,以促进大家认真书写习惯的养成,促进班级书写质量的提高。

如何培养高一新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篇11

一、养成观察生活、积累情感的好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源泉。”只有细致观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用眼睛看、用脑子记,善于捕捉对象的特点,才会有所感悟,写起作文来才会有个性,有灵气。

请看下面这个精彩的片断:

物理老师在讲台上讲课,突然一个转身,摆出他那个“经典”的姿势——身体微微向右倾,头微偏向右边,左手缩起,右手拿着粉笔向前点一下,五官似太激动挤压在一起,用大于120分贝的嗓子喊:“说穿了,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说完,头微微仰起,像打胜仗的将军,骄傲而豪气万丈。突然又一个转身,在一条公式下面猛然画出一道横线,用粉笔在黑板上狠狠地点三下,又开始滔滔不绝起来,讲台上又开始“硝烟弥漫”。终于,题目分析完,当一切“尘埃落定”,老师的衬衫早已湿透。

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老师的神韵就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传达出来。可见,好的作文不是虚构出来的,它是从生活中来的,从作者的观察体验中来的。因此,留心观察,积累生活,是我们写好作文的基础和源泉。

二、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可是,在同学的作文中,却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斯读者能生情,必先作者心有情”,只有你吐露了真情,文章才会有真情,读后才会让人感到真实可信,荡气回肠。

请看下面精彩片断:

多少个夜晚,我坐在家门口等你,而你总是醉醺醺地回家,对于流泪的我,你却似乎已看不见,别人说你会打麻将了,我吃惊,当终于在一天帮你洗衣服,看到那个欠条时,我信了。又有人说,你会跟村里的几个人去抽一种很特别的烟时,我呆了,连眼泪都落不下来了。父亲,我亲爱的父亲,告诉我,这不是真的,我不愿失去母亲后,再失去一个健全的父亲,我永远不愿自己变成一个孤儿。

字字情,声声泪,读来令人感叹嘘唏,热泪盈眶。昔日能为妻儿遮风挡雨,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竟在妻子病故之后,精神崩溃,急遽地沉沦下去,女儿为此万箭穿心。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没有丝毫的夸饰和矫情,朴实无华,感人肺腑。

三、养成多阅读多练笔的好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这就必须学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都需要反复练习,写作也一样。俗话说“水滴石穿”、“熟能生巧”,也就是说,写作是在反复实践中提高的。所以,学生除了写老师布置的作文外,还要多练笔,写写随笔或者日记。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

鲁迅曾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可见,高一新生想写好作文,除了多阅读外,还要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

四、养成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的好习惯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着不少名家修改文章的故事: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泰对长篇小说《复活》中喀秋莎的外貌描写,修改了二十次才定稿……

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大纲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然而,不少同学写完作文便交差,不管文章质量的优劣,致使作文水平居下难上。真正的好文章不可能一挥而就,总要经过反复的修改,才能达到文质兼美。所以,高一新生从现在开始,就应养成自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水平也自然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培养低年级的写作业好习惯 篇12

写作源于生活, 鲁迅先生说过:“静默观察, 烂熟于心, 然后凝神如思, 一挥而就。”可见, 要使写作真实、具体、生动、形象, 学会观察是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留心观察事物, 洞察入微, 善于从生活的长河中捕捉具有深刻意义的浪花, 并通过这朵浪花, 把具有普通意义的内容深刻地表现出来。要写好作文, 必须重视锻炼观察的基本功———掌握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的习惯。因此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鼓励他们自己去观察, 并要一边观察, 一边思考, 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 把握事物的特征, 比较事物的异同, 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做,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 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可少一样。在这里, 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二、勤于动笔是基础

作文教学中,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 教师布置作文后, 有的学生会拿起笔来就写, 写了几句写不下去了, 就又涂掉重写, 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这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学生作文前没有认真的思考。作文的每一步都需要用思考, 想得周到、具体、深刻, 写出的作文质量就高, 因此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动脑、善于思索的良好习惯。要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必须自觉做到先想后写。动笔之前, 首先要想清楚作文的基本要求———审清题意, 明确要求;其次要想怎样写得好———选好材料, 言之有物;然后想好为什么写———把握中心, 言之有理;接着要想好怎么写———编写提纲, 言之有序;最后按照提纲有次序地写下去。

要让学生乐于动笔, 勤于写作, 就得改进作文命题, 加强学生自主拟题的练习, 多写日记、书信、随感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同样如此, 学生写不好作文, “无材可写”是一个重要原因。引导小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 不仅能丰富作文的题材, 切实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 过好作文的内容关, 而且能把他们培养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表达的方式上, 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特别是在小学低中年级阶段, 更应鼓励学生不拘形式, 自由表达,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我们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儿童的习作, 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 哪怕是幼稚可笑的, 也应该予以鼓励。只有这样, 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张扬, 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习惯。要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 教师就得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 去创造多种情境,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点滴, 多写读书笔记, 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的文章都记录摘录在好词佳句本上。这样, 不仅能积累丰富的材料, 而且作文时还能翻阅使用。

三、用心说话露真情

在学生的作文中, 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 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 事是假的, 观点是强加的, 感情是浮泛的, 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即使他们的作文有文采, 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 因此难以打动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 习作要写真话、实话、心里话。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 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 绝不允许口是心非, 弄虚作假。”因此, 学生在作文时要善于选用恰当的词语、句式, 准确、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非辞藻华丽就是好文章, 一篇习作思想内容是灵魂, 语言文字只是躯壳。如果没有真情实感, 没有充实的内容, 文字再漂亮也是空洞无物, 苍白无力的。

四、文章不厌百回改

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 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重视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这是公认的事实。贾岛的“推敲”、李贺的“苦吟”、韩愈的床头改文等都说明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性。有不少小学生作文写好后, 往往一交了之, 这是习作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 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他说:“修改稿子不光是‘看’, 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也可以不出声念, 只在心中默默地说。一路念下去, 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对我们小学生来说, 更应该养成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作文的好习惯。文章不厌百回改, 越改就会越精美。因为, 从起始年级起, 教师就应教给学生发现习作毛病及自主修改作文的方法, 调动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兴趣, 多方面培养学生自主修改的习惯。

培养低年级的写作业好习惯 篇13

通渭县黄家窑小学 赵玉晶 743318 内容摘要: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达到要求的,对老师和家长的责任心、意志力都提出了考验,但只要注意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孩子终身享用,受益匪浅。

关键词: 学习习惯 音乐欣赏 音乐表演 音乐演唱 学习习惯是长期训练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学习方面的定型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较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生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很容易养成,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音乐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低年级小学生缺乏良好音乐学习习惯的原因 1.无注意起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对音乐的感觉与表现往往是一种感性的对音乐的认知,是一种无意注意状态。缺少理性的主动认知能力与技能,即有意注意自控能力较弱,这正是音乐课上学生闻歌起舞、气氛活跃,却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原因。

2.有意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尚未形成

很多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尚未形成,没有进入小学学习状态,这与他们的观察力与集中注意能力未发育完善有很大关系。另外由于知识比较缺乏,对于自己的表演也缺乏自信,在自己表演过程中也容易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半途而废。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音乐学习习惯的策略和方法

1、注重学生良好的音乐课堂常规的灌输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好动,尤其是一年级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要坚持听四十分钟的课真是不易,要想让他们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良好习惯,就必须让他们明确和了解学习的要求。因为我们的音乐教材是省里免费提供的。要循环使用,并且要求他们要爱惜书,每节课我都会评出两个表现最棒的孩子当老师的小助手,在下次音乐课上课前去我的办公室领书发书作为奖励。另外,音乐课有别于其它学科,比如上课下课的口令,我要求全部用音乐表达,如哪一组表现好,就在黑板上画五角星,看看哪组五角星多,或者将一些五颜六色的音乐符号大头贴贴在孩子们的衣服或脸上,这样不仅让学生自发地约束自己,有了好的课堂纪律,也让饱们无形中认识了一些音乐符号。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演唱习惯

学唱歌曲足音乐课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唱歌的良好习惯还未形成,喜欢大喊大叫地唱喝,坐的姿势也是千姿百态。大声地唱歌,会损伤学生娇嫩的声带,增加嗓子的负担,使歌曲生硬,缺少旋律美,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歌曲的情绪及强弱规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用“轻声”哼唱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歌唱,告诉学生“唱歌不是比谁的声音大,要像百灵鸟,轻轻唱,微笑着唱;唱歌不能扯着嗓子,乱喊乱叫,真难听。”教学中对坐姿的要求是:面带微笑,身体坐正,抬头挺胸眼平视前方。在课堂中我会时常表扬歌唱姿势正确的孩子,提醒姿势不正确的孩子,引导学生向姿势正确的学生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在进行欣赏教学时,我就从学习习惯的角度对学生提出学习目标。首先,要知道做个文明的欣赏者,是尊重人的表现之一,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为自己,为他人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再次,要学会用心,用情去聆听,去理解音乐,知道音乐在表达、描述着什么;再次,要能够走进音乐意境中,并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受音乐,用律动来表现音乐,用思维创造音乐。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表演习惯

在音乐课堂中,我让学生自己给歌曲创编形体表演动作,例如:在《我是一个粉刷匠》一课中,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片——粉刷匠是怎样工作的?然后鼓励学生上台边唱边表演粉刷匠,孩子们表演的时候非常投入,动作表情非常夸张,逗得台下学生哈哈大笑,课堂上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通过表演,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开发与培养,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升华。

5、注重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国教育家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音乐。”只有让孩子们养成倾听的习惯,我们才能在音乐课堂中发现更多意外的和美丽风景,才能让孩子们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从而为他们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热情自信,模仿力强,但自制力差,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创设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的习惯和能力。(1)媒体再现法,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视听工具,通过优美的音质和动画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友谊花开万里香》,通过图文声结合,学生看到世界各地鲜花盛开的场景,热情高涨,感受友谊之花的温馨与快乐。(2)问题创设法,在聆听音乐前,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如《快乐的音乐会》,老师根据孩子们喜欢小动物的特点进行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很多会唱歌的小动物,请你们听一听,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最爱唱什么歌?”带着问题,孩子们认真倾听后,纷纷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3)故事诱导法,《噢,苏姗娜》,通过聆听思考,用语言将音乐变成一个有趣的故事,等等。聆听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听音乐的过程,同时还是对作品感知体验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利用丰富多采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被动的“要我听”变成主动的“我要听”,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上一篇:避免律师执业利益冲突风险提示函下一篇:写爸爸的优秀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