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总结

2024-07-25

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总结(精选13篇)

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总结 篇1

小学生语文写字与写作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终期总结 语文学习就是一个习惯,其习惯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在这次语文习惯的研究过程中,我重点研究的是学生写字与写作习惯的培养,首先来总结一下学生写字习惯培养的研究过程。

习字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因为习字不仅能锻炼人意志,同时能陶冶人情操,他有助于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对不同学段的写字教学提出不同的阶段目标: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经常进行书法练习,写一手好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培育人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我是从一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写字习惯的: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愿意写字。

1、故事导趣

中国几千年来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我便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他们的故事。如晋代“书圣”王羲之幼时学习书法,使“水池尽墨”。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年轻时为了访师学书,曾辞去官职等等

2、展览激趣

欣赏优秀作品不仅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也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我经常把自己或其他老师认真书写的作品让学生浏览;还经常让学生欣赏班里的优秀作品;并把写字有进步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同时让他介绍自己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进步,告诉其他学生要向他们学习。让全班学生明确不管自己写字漂亮与否,只要你认真写了或有进步了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3、活动激励

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各种写字的活动,如举办写字比赛,展览写字作品,设计板报,书写对联等活动,评选“小小书法家” “每周之星” “进步之星”等多种称号,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强化他们的写字兴趣,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写字其乐无穷。

二、加强指导,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1、保证时间

我在班里规定每天至少练20个字,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完成。除此以外,学完每篇课文后,我还留出一节课,前20分钟进行本课书生字书写的指导,后20分钟学生写本课作业。

2、加强示范,将指导落到实处。

学期开学,我便让学生练习基本笔画并加以指导。在每篇课文生字的指导课上,我总是认认真真的把本课的生字写在黑板上,师生一同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可以看书也可以看黑板上的范字),是上下结构的是上大下小还是上小下大;左右结构的是左宽右窄还是左窄右宽„„说一说如何能把字写得漂亮些。如:口子要上宽下窄,一般写得比较扁;字的所有竖和横是否需要做到平行等距,如需要做到了吗?撇是横撇、卧撇还是竖撇,需要写出肚子来吗„„再用红笔描出来作为强调。然后学生开始练习,我再逐一指导,一节课做到一个一个指导是不可能的,在这里发现有些学生笔画或结构上有共同的毛病是及时板书加以指导。学生们能认真写字了喜欢写字了就不会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而我每次留的作业也尽量做到少而精)这样学生在写作业中去积累、去练字„„

3、严格要求

对学生而言,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化过程,而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严格要求是完全必要的。这种严格要求完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我对学生作业本的使用要求就非常严格,①拿本、放本、翻本、看本不能用力过猛,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折本,以防止学生做事慌慌张张或敷衍了事。②书写格式,要求写上日期,作业出处,要求画上边线,下笔前应想好写什么,在哪写,每个空白处的距离大小差不多。③如

有错处在错处底下用铅笔划一条横线,杜绝胶条和修改液。学生在写语文作业时,我总是认真巡视,纠正坐姿,执笔姿势,发现格式安排的不太好时,给学生提出建议或给予参照。在这里要加大特殊生的指导力度(做作业时边写边玩;不认真书写的)因为我发现这些特殊生只要我站在他们身旁他们就会一笔一画,认真的书写,我一走开他们的笔就会在作业本上飞起来,不是他们不想把作业写好,是他们还不能自觉的认真的进行书写,这时我站在他们身旁及时的表扬及时的纠正,既能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又能让他们认真书写培养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学生们的写字水平明显提高,好多同学都把练字当作一种乐事去做,利用假期去练习硬笔书法,把每天的练字时间当作一种必不可少的课程,练字也成为了孩子们的一种习惯。

语文水平的高低关键是看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特将研究过程及成果总结如下:

作文教学离不开特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强制性。也正因为如此, 刚刚接触作文的中年级学生由于不明白作文的规范性,缺乏生活经验和作文经验, 而感到写作文很吃力,往往对写作文有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 很多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作文训练中, 形成了一个“没兴趣———不想写———写不好”的恶性循环, 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分析现在的作文教学, 不难发现,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怎样写”, 而忽视了“写什么”。于是把主要精力花在给学生讲一些“审题”、“拟提纲”、“怎样开头和结尾”等习作技巧方面, 而不去引导学生收集习作素材。这样的教学, 很有可能会出现无话可说的局面。学生写作文, 是要他们将自己的生活通过评议与文字表达出来。离开生活这个素材, 就如同加工产品没有原料一样。因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的作文就无话可说,甚至感到头痛。针对这种情况,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写好作文:

(一)必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在习作课上, 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句话:“其实用心来写作文是快乐的, 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 作文原来如此有趣。”因为写作文是件很轻松的事, 只要自己“用心”去写作文, 只要是你眼中所看到的, 你心中所想的, 哪怕是你的手曾碰过的, 你都可以把它描写下来。这样, 就算是一根柱子, 一块橡皮, 一丝灰尘, 都逃不出你的手心!“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刻刻都注视着生活, 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 把你身边所发生的事都记叙下来, 一

段短小的情景, 一句温暖的话语, 一个信任的眼神, 都可以做为你笔下的宝藏, 用心来写作文, 是轻松快乐的。心想到了什么, 手就记下什么!习作, 真的如此有趣, 试试吧!经过对学生循循善诱的教育, 学生对写作充满了信心。

二)要培养学生积累习作的素材, 从身边的小事中慢慢积累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古人这些总结,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习作中的重要性。学生阅历不深, 阅读面窄, 肚子里的东西少得可怜。那么, 怎样才能更好地积累素材呢? 要求每个学生都有《积累、运用本》, 坚持写观察日记, 并坚持不懈, 除此之外, 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什么, 写什么。课文是学生积累习作的最好素材, 每学一课, 都让学生把课中的优美句子摘录下来, 这些闪光的诗句、语句不仅要求写下来, 而且要求学生会背, 同时也要求按不同类型的体裁仿写课文。

2.看什么, 写什么。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每天的课外书、电影电视、与他人的谈话, 都是积累习作素材、写观察日记的良好途径。例如: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就可以写《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或《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 从看过的影视节目中写《我最爱看的影片》或《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等等。总而言之, 无论看什么, 写什么, 一定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才能写出具体的内容来。

3.干什么, 写什么。学校组织大扫除, 就让学生写大扫除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今天值日,就让学生写出今天是怎样值日的, 心里是怎么想的;“六·一”节快到了, 该怎样以实际的行动迎接“六·一”儿童节等。这样学生就感到有写不完的内容, 由课本知识走向生活, 题材不断扩展,内容也从学校、家庭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从根本上解决了习作的源头问题。(三)评优激励, 激发创新动机

在作文教学中, 要变批评为评优。我在作文批改中下功夫,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 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 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 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四)放胆表达, 拓展创新思维动空间

作文教学中, 我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减

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 有创意的表达。让他们自由表达, 我只为他们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 自己选材立意, 不限体裁, 不规定字数、时间, 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这时, 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 鼓励学生放胆表达, 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 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 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 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 自己的情感, 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 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五)培养学生习作技巧, 把课本知识引入生活

培养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就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用心去发现, 这样才能把课本知识引入生活。例如写事的记叙文, 要注意给学生交代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写作顺序方面, 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 也可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或者倒叙顺序来写, 不过,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六)把写作当成一种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现在同学们都有至少两个本――摘抄本和日记本,绝大部分同学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他们从不同体裁、不同类别, 多角度多方位地写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实践证明, 坚持写观察日记, 是提高习作的一种有效方式。

现在的同学们再也不为上作文课发愁了,同时我班同学在乡镇作文竞赛中获得平均分第一的好成绩,其中我班文倩和晓婉两名同学还或得了作文竞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只要坚持不懈,循循善诱,必将水到渠成。

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总结 篇2

一.留心生活、仔细观察的习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但生活的复印并不是作文。要想生活变成作文的材料, 必须让学生进入生活角色。有时候波涛汹涌, 有时候碧波荡漾, 有时候风平浪静。生活往往辉煌的时候少, 平淡的时候多。平淡, 绝非淡而无味, 平淡的背后还包含着深刻的意蕴。这就需要学生留心生活, 注意身边的人和事, 不让这些材料轻易地从眼皮底下溜走, 这就需要具备注意观察、细致观察的习惯。只有观察入微、明察秋毫才会有所得;只有全神贯注, 动心入情, 才能有深切的感受, 才能发现许多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二.注重积累, 收集材料的习惯

光有生活光有观察不行, 还需要积累。凭脑子记忆, 容纳不了那么多东西, 还不断受到遗忘的威胁。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平时读书、看电视、听广播、与人交谈、观察大自然, 可以随时摘记, 也可以写写感想, 这些材料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 就会显示出它的效能来。

三.先思后写的习惯

在动笔之前, 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多思的习惯。思,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对命题作文审题、对材料作文、范围作文要拟题, 立意选材、列提纲, 直至打草稿, 思路贯穿于写作全过程, 起草前尤为重要。有个别学生怕动脑筋, 看见题目, 不确立中心, 不列提纲、拿起笔来就动手, 这是一种不良的写 作习惯 , 很容易产 生“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的现象。先思后写, 是写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程序。

四.讲究文面, 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 是所有作业练习都强调的一种习惯, 对于作文训练尤为重要;许多学生考场作文不能得高分, 就是吃的字迹潦草之亏。

五.一气呵成的习惯

写作文要趁热打铁, 一气呵成。当堂作文、快速作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非万不得已, 中途不得搁笔。

六.修改再修改、精益求精的习惯

有人说:“作文不是写出来的, 而是改出来的。”这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作文修改上, 要带点强制性措施, 起草过程中要修改, 在定稿誊抄时要修改, 在教师批阅 后还要修 改。不要 提“一文千改”的口号, 学生听了生畏;像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那样, “一问七改”, 使学生看得见、做得到。还要有恒心坚持下去, 修改再修改, 真正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

七.自觉练笔的习惯

课后时间, 要学生见缝插针写作文, 要求是不现实的。学生总不能就学作文一门课程。除了作文, 还有其他作业, 还有预习复习。只要学生具备自觉练笔的习惯, 不用老师催, 就会抄闲补空写日记、写读书笔记。

人们认识到, 好习惯确实有好处, 坏习惯有危害。可要养成好习惯, 克服坏习惯却是难上加难。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还得下一番硬功夫, 才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第一, 加强教育。加强教育, 就是向学生反复讲明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对于写作文、培养素质所具有的意义。比如列提纲, 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学生认清意义, 就会坚持去做。

第二, 严格要求。习惯养成, 需要教者的严格要求。如果教师对不良习惯视而不见, 听之任之, 或仅要求在口头上, 不检查, 不督促, 就不会有良好的成效。

第三, 以身作则。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师本身首先应该身体力行, 做出榜样;教师板书工工整整, 学生作文字迹也会端端正正。

第四, 激励强化。表扬奖励、批评惩罚, 是对人的思想行为习惯进行激励强化的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各有其效。表扬奖励使好习惯得到发扬光大;批评惩罚, 使坏习惯得到遏制。在运用过程中, 要注意以表扬奖励为主, 批评惩罚为辅, 还要把好尺度, 达到公平合理。

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学生 写作 习惯 培养

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习惯对于学生作文来说尤为重要。作文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练习写作时养成的作文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学生养成怎样的写作习惯才对学生写作文更有帮助呢?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许多学生写作文,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写人,无非是“目光炯炯”、“精神抖擞”;写树,无非是“枝繁叶茂”、“绿树成荫”;写花,无非是“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只是词语的罗列,只是抽象地介绍,缺乏具体的描写。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离开对人、事、物的细致观察,离开对生活素材的自觉捕捉和用心积累,作文内容就很难丰富起来。鲁迅先生说过:“静默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细思,一挥而就。”俄国小说家契科夫也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可见,要是写出的文章真实生动具体,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会观察。

观察习惯的培养,主要是有顺序地观察和细致观察的培养。比如观察自然界的景物可按照从近到远或从远到近的顺序,从地面到空中的顺序等等。观察生活中的一件事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观察。同时提醒学生观察时要做到细致认真,能够持久地观察。而且要训练学生既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又能独立自觉地去观察,从而使观察能力得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形成了观察习惯,写作能力也就会得以提高。

二、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习惯

阅读课文或别的优秀文章,从中学习理解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阅读,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遣词造句。现实中许多学生写不出作文来,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词汇匮乏。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摘抄语文课本上和课外书上的一些好词好句。先由老师指导学生找出课本上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在适当的时候再指导学生把这些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学生认识到积累好词句的作用了,自己就会主动去摘抄课外书上的好词好句。为了防止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方面我对学生的摘抄本定期进行检查和评比;另一方面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使学生能对这个好习惯持之以恒。

三、培养学生善于写作的习惯

广泛阅读,可以给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实践中勤写勤练,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发现读中的不足。我们很难想象有不经勤学苦练的神枪手,不下水的游泳冠军。写作也是如此,只有经常动笔,反复运用,不断探索,才能逐步解决各种困难,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从不会到会,从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规定:“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在课程阶段目标里具体提出:“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些规定或建议,并不仅仅是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或教学策略,而且包含着培养“善于书面表达”习惯的意思。

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总结 篇4

点击:158 日期:2010-3-29 15:55:18

◎ 山东省博兴县第一小学 贾咏梅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呢?

一、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包括哪些内容,使他们心中有数。一般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有:①爱读书、多读书;②一边读一边想;③认真做读书笔记;④经常使用工具书。良好的写作习惯主要有:①勤于积累写作素材;②勤于思考,勤于动笔;③重视修改;④认真书写。其次应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的重要意义。通过古今中外和现实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向学生说明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作用,增强形成习惯的意识性,提高其积极性和自觉性。第三,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好的事,不是教师一号召,学生一注意就能办到的事。必须树立长期坚持的观念,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制度。比如自我约束机制,同学之间相互监督机制,教师、家长的监督机制,定期不定期组织评比,给予恰当的表扬和批评,形成竞争局面。第四,教给方法。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对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要使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首先要使学生知道读书笔记有几种,每种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作用;其次要教给学生各种写法。

二、要靠反复的严格训练

叶圣陶先生讲:“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这就是说,反复的严格的训练是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的最根本的保证。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靠阅读实践中的反复严格训练形成的。为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好习惯,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爱读书;或由教师介绍名家名篇,使学生领略文章语言的无穷奥妙;或让爱读书的学生现身说法,以此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把读书看作是人生的一大乐趣。经常组织开展多读书、争先进活动,激励学生爱读书、多读书,形成良好的风气,久而久之,爱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养成。为了使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多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同时要教给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动脑子读书。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一边读一边想的机会,多进行独立阅读。凡是学生能通过一边读一边想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要经常鼓励那些勤动脑、多思考,带着问题去读书的学生,激发学生的读书愿望,进而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常言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培养学生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对学生来说是受益无穷的。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到了做读书笔记的方法,那么在阅读实践中要注意运

用,随时把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如好词好句,精彩片断等,产生的想法、体会,悟出的道理等记录下来,以便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运用。为了激励学生认真做读书笔记,教师要经常组织展览、评比、介绍经验等活动,鼓励学生长期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样更有利于形成习惯。经常使用工具书也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使学生养成这种习惯,也要坚持反复训练。工具书要装书包、进课堂,预习要求必须使用工具书。凡是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的词语都要通过查字典来解决。课堂上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练习使用工具书查字词,课下作业中也要设计这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经常使用工具书,逐渐就会成为自觉行动。

三、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更在于多练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是搞好作文教学的第一关,所以使学生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不但要学会文章中的写作知识,如开头、结果、照应、过渡等,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把握好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练习写作。如学习了《落花生》一课,可让学生练习记叙自己一家人针对某一个问题的谈话,并学会抓住主要谈话内容写的方法。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可让学生进行描写内心活动的练习。学习《草原》一课,可让学生进行环境描写的练习。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大量积累写作素材。其次要养成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说过:“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生活是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的源泉,要教给学生观察、了解现实生活的方法,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形式要灵活多样,这对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勤于思考、勤于动笔是良好写作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把看到的、听到的、感性的东西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变成理性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勤于动笔才能熟练,熟才能生巧。想写好文章,非多练不可,不放弃任何写作机会,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写作机会,鼓励学生多动笔。

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养成总结 篇5

经过一个学期的劳动教育及实践活动的开展,我班学生都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开会总动员,强调事小意义大,要让学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结意识。对学生的教育,学生再也像以前那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都能很的对待的工作,一丝的马虎大意,大家都知道这次劳动代表的是,而是整体,班级。

劳动中要表扬了先进的人,提醒,只说,不点人名,力求让学生每天从劳动中体会到乐趣,鼓励激发大家自觉劳动的性。

劳动后:布置和家长说说最真切的感受,学生的反思和感悟强化劳动的意义。还可以通过调查表让家长综合评价学生的家务劳动情况,做好总结工作。

我班在本学期活动中,不仅要求学生在家运用所学的劳动技能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劳动,而且还组织学生参加了为同学送温暖的活动。同学们运用掌握的劳动技能打扫教室卫生,整理教室家庭物品,赢得了家长和校领导的一致好评。更使学生懂得了劳动的价值。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教育活动总结 篇6

为进一步夯实德育基础,更好地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根据区教育局要求,我校扎实开展了“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和宣传

为使这项活动深入人心,我校认真组织全体师生学习理解《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十字用语”、“文明习惯十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为此,我校充分利用横幅、橱窗、板报、校园网、广播站、行为规范展板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营造氛围。第一周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举行了第一次国旗下讲话。在各班级、校园显著位置张贴《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十字用语”、“文明习惯十做到”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与此同时,我校还利用晨会课、班会课、课外活动等,围绕“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开展了讨论会、演讲等主题班队活动。

二、扎实开展活动

1.开展了“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评选活动。

2.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我校开展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交通事故图片展、主题班会、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知识竞答等活动,切实增强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制定了具体的学生交通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学生遵守交规、文明行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学校设立督导岗,各班级设立监察员,重点稽查学生礼仪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激励和监督作用。同时坚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做到每天一查,每周一评,并且把评比结果进行公示。

4.进行一次全员参与的“文明习惯”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明确良好的文明习惯的重要性。并组织学生进行座谈和讨论,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展示空间。同时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要突出对学生文明行为的评价,正确引导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

三、严格要求,力求取得实效

1. 在活动中,我校把“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作为规范学校管理、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要精心安排,严密组织,全力抓好活动的落实。

2.从实际出发,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与本校的德育工作、法制安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筹安排。认真制订方案,确保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避免了走过场。

3.要求广大教师做文明礼貌的表率,杜绝各种不文明用语和各种不文明的行为,优化师德,净化师风,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篇7

一、发挥教材优势, 以读促写, 养成先读后写的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名篇佳作, 语言规范, 生动优美, 且结构合理, 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因而利用教材与作文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一个好方法。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十课《风筝》这篇课文时, 在学生学完这篇课文后, 深入理解课文是按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写, 层次非常清楚。我就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事、亲身经历的事。比如说“升旗”模仿课文的写法, 按“升旗前、升旗中、升旗后”的顺序, 把升旗的具体情景描述下来, 学生很容易就把握住了文章的层次。由于升旗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 所以, 学生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作文。有的学生还在读完课文后摘取文中优美的语句来描述自己放风筝时的高兴心情, 把它写在自己的日记里。完成习作, 学生很轻松, 很高兴, 有个学生笑眯眯地对我说:“老师, 原来这就是作文呀!”

二、教学生学会观察, 挖掘写作的源泉, 养成认真观察、下笔成文的习惯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对纷繁复杂的事物, 小学生在观察时常常是走马观花, 漫无目的。他们获得的印象是凌乱的、模糊的。在教学中, 我总是有意思地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让他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并从中去发现事物的真、善、美, 假、丑、恶。指导学生用语言去讴歌、去唾弃。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中的习作时, 我提前布置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坛, 学生兴致很高, 虽说是自己校园里的花坛, 以前也不一定认真观察过呀!下课后, 同学们就兴致勃勃地.三五成群前去观察。有的学生上学来时、放学走时都会走到花坛边仔细观看一番。他们竟然发现了花坛中的太阳花和前面第二课《金色的草地》一文中的蒲公英花有相似之处。蒲公英花随着早、午、晚不同的时间, 花瓣会自动张开、合拢;太阳花会随着太阳的出没, 花瓣会自然张开、合拢。在口语交际课上,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 有时为了一个不同的发现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同学不甘示弱, 干脆下课后再去观看、验证自己的说法。一天后, 我抽出一节课让学生写《观察中的发现》, 学生胸有成竹, 不但写得快, 而且写得很美呀!

三、引导学生开阔思路, 养成自由表达的习惯

要开阔学生的思路, 关键要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 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给学生设计过这样一个习作:按内容要求编写童话。草原上有三匹骏马, 它们本来和睦相处, 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但是忽然有一天, 从森林里跑来了一只老虎, 把它们的生活打乱了。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 想象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 自命题, 写一篇童话故事。在学生拿到“习作要求”后, 我没有多讲, 只是说:“请你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自由自在地去想, 三匹骏马和那只老虎只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们也来当回作家编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不大一会儿, 教室里就响起了沙沙的写字声, 不到一节课, 不少同学的作品已经完成了。有的同学在故事中写了三匹骏马齐心协力想办法除掉了那只大老虎, 它们又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有的同学在故事中写了老虎如何离间三匹骏马, 让它们相互斗争, 从此草原上再也没有欢声笑语……学生写出了许多种不同的故事, 有的故事内容非常新颖, 使人耳目一新。

四、推荐发表学生的优秀作文, 鼓励学生养成积极创作的习惯

俗话说, “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 兴趣是最重要的, 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动力, 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 必须鼓励学生多说多写, 培养他们作文的兴趣, 而推荐发表习作是激发学生创作激情的一个好办法, 每次作文要求学生认真对待, 选出一些比较好的习作参加各种作文竞赛, 往报刊杂志上投稿,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激励机制久而久之便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

浅谈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 篇8

一、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的习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写出来的文章再动人,也只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堆砌起来的华丽辞藻。观察生话,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作文的“无米下锅”问题。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培养学生观察积累的习惯,一方面要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对人、事、物、景要随时随地留心,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真善美,认识假恶丑;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日记、生活素描等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地刻意搜集,建立材料仓库。天长日久,这仓库就成了“聚宝盆”。到作文时,则可文如泉涌,一挥而就。

如我在教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的《五彩池》时,要求学生围绕《秋天的色彩》这个主题来写一段话。我首先会为学生确定写作对象,就不由自主地选择了他们最熟悉、最热爱的地方——自己的校园。然后,我亲自引导他们留心观察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好让他们对校园景物有一个直观、初步的印象,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紧接着,我趁热打铁,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把所观察到的、最喜欢看的、最有色彩的景物进行描写,赞美咱们的校园吧。学生挥笔绘图,描出一幅美丽的《校园秋景图》。最后,我要求他们先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为什么画这些景物?先要求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说一说,再引导学生把所说的内容记一记,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写。这样,学生没有形成写作压力,不仅让学生与大自然融合起来,让学生亲切地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还激发了学生要留心观察事物的欲望,养成了善于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二、打腹稿,拟提纲的习惯

这是针对学生作文提笔就写的盲目性、随意性而倡导的作文习惯。盖房子,要先设计图样,然后施工。写文章也一样,见了题目,确定了中心,就要在头脑中进行酝酿,对材料进行心智上的裁剪,理清写作思路,拟出提纲。这有利于安排文章的段落层次,做到条理清楚、中心突出,也有利于把握主次、详略,绝不会“放野马”“走题”了。

三、敢破常規,创新求异的习惯

这是针对学生用常规思路作文,千篇一律的毛病而谈的。任何事物就其特征来说,往往是主体感的,具有多侧面、多角度的固有特性,这为作文的创新求异创造了条件。对于一个作文题或一段材料,教者要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从新的角度去探索研究,形成新的思想才能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文章,因为作文要想拿高分,就必须如此。这由于初考作文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考试,它是由许许多多人来写同一个命题,思路雷同、选材撞车乃是大忌中的大忌。因此平时作文教学,就要启迪学生从立意、选材、结构、语文等方面去创新,培养他们别出心裁、独辟蹊径作文的能力。

四、立意定局,一气呵成的习惯

这是针对学生作文写写停停而提出来的,作文应按构思的路子一直写下去,争取一气呵成,只有这样才能文气贯通,切不可边写边修改,写写停停,因为初考作文是限时作文,因此教者要注意培养学生快速作文的习惯,特别是考试作文的速度。

五、自我修改,精益求精的习惯

“文从改中来”,可是很多学生作文写完便交差,如释重负,根本无心过问作文的优劣。虽有少数学生还能依赖于教师的修改,推敲一下修改的理由,而大多数学生对修改的内容连看也不看。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精益求精的习惯,指导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推敲,力求达到文质兼美,尤其重要。近几年来,每学期我选取习作中一至两篇让他们自己修改,这不但提高了作文质量,而且培养了写作技能。据传,诗人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时,先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来,他觉得“到”字不好,先后选了“过”“入”“满”等十多个字,经过十多次修改,都不大满意。最后他从“春风何时至,又绿湖上出”这首诗受到启发,才决定改用”绿字。所以我在作文讲评时,首先用王安石精心修改诗作的一段佳话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章是改出来的,大文学家都这样做,何况我们小学生呢?其次,通过示范修改,交给学生修改方法,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修改、同桌交换修改、小组修改、集体评议等,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学生有了作后修改的习惯,作文水平的稳步提高就有了保证。

六、书写规范的习惯

我有这样的体会,凡写得一手好字或字迹清爽的学生,写作或阅读成绩一般都不差。因此有人认为只有写好字,才能写好文,这话不无道理。规范书写能锻炼意志,加强修养,形成良好的工作、学习态度,写字认真,作文态度就好,构思立意,题材选择,修改文章等都会有心为之,渐渐就提高了作文水平。

良好的作文习惯的养成,有利于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作文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学生作文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写作上亦是如此。良好的写作习惯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靖县龙山中心小学)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篇9

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学习课程增多,教师授课节奏加快,因此,必须养成并坚持上课记笔记的习惯。笔记是劳动的结晶,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复习巩固的依据,为此,我们每位学生每个学科都必须有一本质量较好,便于长期保存的笔记本。笔记的内容主要记录重难点、知识要点、课本以外老师补充的知识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和解题注意点,及时记录自己课堂上未听懂、未理解的内容以便课后有重点地复习。

2、要养成良好的练习作业习惯

作业和练习是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作业和练习,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以此巩固所学到的知识。作业、练习时首先必须要认真审题,反复推敲,弄清已知条件,明确未知因素,确定解题的突破口,寻找解决问题的阶梯。作业、练习时一定要独立思考,切忌抄袭,也不要直接看参考答案;遇到难题要多思考,实在想不出来时要先看课文,好好将相关知识点复习一下,掌握了相关知识后再做题。另外。在作业、练习时一定要及时上缴,认真订正,用其它颜色的笔将错题标出,对一错再错的知识要特别注意,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好好进行补差,一些典型错题应写入错题簿,在考试前重温一下错题簿,力求在考试中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

3、养成良好的听课、自习习惯

听课是接受知识最关键途径,为了提高听课质,每位同学都要养成上课前认真准备、不迟到、不缺席、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勤于记录;下课后及时复习,及时整理;自习课上,不允许交头接耳,要控制自己,严防走神;自习要有计划性,任务要确,内容要具体,方法要切实可行;要根据自身各学科的成绩合理分配自习课的时间安排,注意文科与理科的交叉记忆及预习与复习的交叉进行。总之,在自习课中要切切注意:今日事今日毕,明天的事还很多,今天尽量为明天分担些事务。

4、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习总结 篇10

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发现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大致有以下几点: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填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做题的基础,更是考验学生个人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把运算符号看错,抄错题目,乘法口诀背错等,在解决问题中一些关键的词语被忽视或者没看懂,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学生容易遗忘,所以隔三差五背呗乘法口诀,时不时来点口算关,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浅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篇11

关键词:写作 习惯 观察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以说: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些足以体现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古人说:“少成益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良好的写作习惯一般包括善于观察和思考,勤于积累多动笔,巧于构思和修改。另外,还应培养好说话习惯,以提高表达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文章是社会生活在作者的头脑中能动的反映。要想正确地“反应”就需要认真的观察。我们的双眼像一台摄像机,它真实地记录下观察到的一切事物,然后,经过大脑的储存、分析、加工,借助文字表达出来。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的素材,没有思考就没有深刻隽永的文章。古人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明察秋毫。所以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施耐庵在《水浒》中三次写虎,据说,为了写出老虎细微的特征,他不仅翻山越岭,访问猎户,还亲自跑到深山老林里观察老虎,对老虎的外貌、习性观察入微。由于有了第一手材料,所以他把老虎写得那么形象逼真。只有观察并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对观察到的进行思考。因为观察时着眼于表面现象,只有通过思考和联想才能透过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龚自珍观察落花飘零,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出泥更护花”。

二、培养学生动笔和积累的习惯

1、要积累素材

“无话可说”一直是孩子学作道路上的“绊脚石”。孩子活动参与不少,书籍阅读得不少,方法了解不少,可到头来还是写不出来,其关键就是在参与过程中与后没有及时予以积累。对此,我们可以采取“百字搜索”的办法,让孩子们每天把最精彩的事件、最想说的话、最真实的感受,最有价值的收获等,用简短的百来字记录下来,并放手让孩子自由地发挥。记录的过程不必强调篇章结构的完整,语句不必字斟句酌的苦苦推敲,只要能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即可。长期这样坚持,就等于为自己今后的写作建立了巨大的素材库。此外,可组织学生开展课前10分钟新闻交流,故事会等活动,促使学生通过各种渠道(阅读、交流、上网等)收集多方面的资料信息,并以日记、随笔等形式随时记录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2、要积累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建筑材料,因此要指导学生学会记录精彩的段落和词句,摘记名言警句,以丰富语言积累。对此我们可以开张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可以开辟班级一角,作为“今日最佳搜索”展示栏,展示孩子上交的最为特别的段落、词语等,一天一换。此举一可鼓励孩子本人,二也为其他学生提供借鉴。

三、培养学生构思和修改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许多作家在谈到自己写作的时候都说,作品在脑子里酝酿了很久,动手写作的时间是较短的。可见,构思对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写作环境,使学生有机会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自己作文的构思。对于说得不好的同学,教师要注意扬长避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于作文的修改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1、修改语言

可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抄写自己的作文,或互相交流等方式使语言合乎规范,使语言更精美。

2、修改标点

有的同學往往忽视标调符号的使用,一篇作文除了逗号就是句号,见不到其他标点符号。因此,可指导学生反复读自己的原作,准确把握语言要表达的意思,从而准确使用标点符号。

四、培养好说话习惯,以提高表达的能力

作文的本质是表达,而说话亦是表达,两者天然相通,让学生养成喜好说话的习惯,无疑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具体做法如下:

1、告诉学生说话的方法和技巧

说话看起来是件极其稀松平常的事,但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得吸引听众,把理说透,说到别人心坎里去,那就不简单了。为了把话说好,应告诉学生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整理分类,再按一定的顺序和要求来说。如:事,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突出重点,详略恰当;物,颜色形状,组织结构,功能用途,突出特征;理,观点明确,简明充分,逻辑严密,言之凿凿。当然,说话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要根据场合、对象的特点和所要达到的目的需要,采用直言或婉言,真诚表达。

2、留给学生说话的时间和空间

这里指的是学生练习怎样把话说好的时间和空间。我每隔两周交给学生一个话题,让学生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轮流上讲台来练习说话。有时利用班会、家访的机会,让学生练习对话。即使和学生谈心,也让学生有练习机会,畅诉心曲。

3、给予学生说话的点评和引导

谈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 篇12

一、积累素材的习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出好文章, 首先要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1) 多观察。敏于观察是认识和感受事物的第一步。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的意识, 要通过观察, 积累感性材料, 提炼写作素材, 正如鲁迅所说:“如要创作, 第一需要观察”。观察的重要性, 巴甫洛夫也更是强调, 他说:“观察, 观察, 再观察。”

(2) 多阅读。大量的间接的生活积累, 可以从与他人接触中获得, 但最好的获得间接生活积累的途径当数阅读。阅读名篇佳作, 就如同在聆听一位智者的谈话, 就是在翻阅一部人生的画卷。阅读过程间接地丰富了阅读者的生活阅历、生活体验, 这些都可以转化为读者的写作材料。学生头脑中储备的材料多了广了, 作文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3) 多背诵。当代著名作家巴金在介绍写作经验时说, 自己十二三岁时就会背几部书, 其中包括有222篇佳作的《古文观止》, 他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了。”可见, 通过背诵能使人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名篇, 从而充实自己的语言材料库。这样, 在说话和作文时, 材料库中的材料就会根据需要自然地流露出来。杜甫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和郭沫若的“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歙张”的诗句, 恰当地说明了背诵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4) 多记笔记。能够将当日发生的事情及时而详细地记录下来, 这样不仅可以形成自己的写作材料库, 可以起到练笔的作用。但是, 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太容易的。实际情况下, 不一定要求记得多整洁、详细, 能大概地记下就行了, 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好, 这样以后凭着几句记录的提示就可回忆起当日的往事。这也是唐代诗人李贺所采用“锦囊式”的积累素材的方式。

二、认真思考的习惯

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梳理材料、提升思路、写好文章的关键。怎样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呢?

(1) 以审题为起点。培养审题习惯的主要做法是: (1) 认真读题, 如《发生在课间的一件事》题中的每一字都不能放过。 (2) 抓住重点词, 《发生在课间的一件事》要在“课间”上多做文章。课间的一件什么事?怎样写课间的这一件事。 (3) 擅用比较。如比较《一件有趣的事》《一件有意义的事》《令人深思的一件事》有什么不同?在比较的过程中, 学生就是在思考, 在审题。

(2) 以选材为重点。审清了题目, 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展开这个题目呢?这需要认真思考, 不能马虎。有一次我让学生写《难忘的一件事》。写作习惯差的学生, 拿起笔略微一想就写了, 而写作习惯比较好的同学就会想, 哪一件事令我难忘?难忘在哪儿?怎么写最突出难忘?几件事都很难忘, 我应写哪一件?哪一件我能写得最好, 又最切题?这需要学生认真思考, 反复比较, 认真选择, 精心剪辑。

(3) 以编写提纲为制高点。有了材料, 怎么安排材料, 谋篇布局呢?学生要养成编写提纲的习惯。因为编写提纲可以便于超前思考、梳理思路, 也便于反思和修改, 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三、笔耕不辍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是改出来的, 不是写出来的。”可见, 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勤于修改的习惯。对一般学生来讲, 改的习惯最容易忽视。鲁迅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 毫不可惜。”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修改文章的习惯呢?

(1) 要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意识, 要重视修改, 要从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要反复看, 反复读, 仔细推敲, 直到最满意为止。

(2) 要保证课内修改文章的时间, 反复检查。给学生充足的课内时间安心修改, 是提高修改质量的重要保证。

(3) 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修改的顺序一般是先检查题目是否搞错, 中心是否抓住, 内容是否具体, 再看用词是否妥当, 句子是否通顺, 错别字是否出现, 标点是否用对。对有条件的教室, 老师可以将学生的习作放到投影仪上现场示范。这样, 学生会有直观的感受。

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总结 篇13

荣成12中课题组

荣成十二中自“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题开展以来,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经过不懈的努力实践,使这项工作突显出研究特色——“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态度、读写、思考、合作、创新等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的研究思路。现就这阶段的研究工作做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亮点

1、探索模式,惯性运转

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借鉴前人的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采取了以下做法:首次慢动,逐步加速,系统计划,控制时空,形成习惯。(1)首次慢动

学生最初没有自学习惯,第一次做不能性急,要慢,例如:写反思既不讲格式,也不要求中心集中,只要写就行,写两句话、三句话都可以。其余自学要求也都降低知识台阶,各种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台阶,大家都能攀登上。只要动起来就好。(2)逐渐加速> 经过一两个月慢而不站的自学训练之后,最差的学生也适应了。下一步就应该上一个台阶了。例如:反思日记要具有一个中心,写250字以上。

在加速过程中,始终让学生立足于自我竞赛,在自己的基础上提高,今天的自己要胜过昨天的自己,这样能防止差生自卑和优等生骄傲。(3)系统计划< > 自学要效率,首要的环节即制定系统的计划。计划务必明确具体。既有每年训练总量,又有每月、每天的具体训练数字,而且每天课外读什么,课内写什么都引导学生确定明确的目标。

(4)控制时空> 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在时间和空间内形成的,要保证好习惯在足够的时空内发展,就要控制坏习惯在时空内的活动范围。>(5)进入轨道

经过缓慢的首次推动,渡过了困难期,制定了系统的计划,并创设了一个执行计划的时空环境,学习好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可以靠惯性运转了,好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2、规范行为,制度保障

我们认为,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的习惯,教师要首先养成良好的“教”的习惯。我们制定的“教师课堂教学十项要求”让每位教师找到了“法”,并且逐渐养成一种“乐教、善教、会教”的良好习惯。例如“十项要求”中有一项是实行“三级备课”:在借鉴了先进经验基础上确定了自己的备课方式,先集中共备,再各自分备,然后互相交流补充。这种备课不仅有固定时间、固定人员,尤其是重点突出在备课质量上。在共同探究的同时,保持了个性与创新,做到:共备对教材拓展有广度,挖掘有深度;分备要实用,互补有特点。教师在“教”上形成一种主动,目的在于带动和培养学生在“学”上的主动。同时学校还制定了专门的制度,把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工作情况纳入学科带头人、优秀课等评选之中,纳入教师职务考核之中。

3、营造氛围,促进提高

(1)将学习习惯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勤奋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我的理想”“学习习惯交流会”“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和“这样的学生好吗?”等主题班会,以及召开“内因、外因谁起作用”的辩论会,“抄作业的好处与坏处”的讨论会,评比收集信息能手、记忆标兵、演讲标兵、认真思考奖、思维敏捷奖,观摩学生作业展评等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发挥名人效应,引领习惯养成 在教室、家庭、文具盒里张贴有关学习习惯方面的挂图和名人名言,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时刻激励自己,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3)建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展室。这里记载了我校习惯培养的点点滴滴;展览学生的各项作业,一篇篇方块字、记录反思本,让我们日后能看到每一名学生成长的一串串足迹。

4、要求明确,操作性强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习惯特点,对部分学习习惯养成的细节都制定了具体的操作标准。只有通过细节的规范,才能从根本上强化学生自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培养学生从一点一滴开始,脚踏实地,不浮躁、不敷衍。

例如:在一分钟方块字活动中,我们提出了如下的具体操作要点:

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平时教学中以身作则,批改、板书书写规范,把此作为教师教学常规检查中的一块内容,跟踪调查。

严格要求学生: >字要规规矩矩的写>;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要写清楚分明;要注意字的结构,把字写得各部分均衡匀称,大小比例适当;要掌握字的笔顺;写字时要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做到字迹整齐美观,不乱涂改,保证纸面(卷面)清洁。

可以使用优秀方块字印章,举行班际书法比赛,举行全校优秀作业展览,举行全校方块字比赛,以次促进学生书写规范,端正。

5、个案跟踪,因材施教

课题组每位实验教师都选择了一名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一名学习习惯好的典型学生作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对其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帮助其建立好习惯培养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学习兴趣、课外阅读、家庭学习、交往、爱好等)和问卷调查(调查其不良或良好的学习行为)。通过对比、认真分析综合,给习惯差的学生以榜样引领,再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6、多元评价,树立自信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运用“多元激励评价”反馈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这不但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同时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既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做出公正的评价,又加强了家校联系,它记录着学生的闪光点,唤醒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扬起了希望的风帆。

二、取得的成果

课题实施虽只进行了一年的时间,我们走过了不少弯路,但我们的工作却是实实在在,有条不紊的,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主要有:

1、制定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评价标准》

2、制定了《培养学生记忆习惯评价标准》、《培养学生听讲习惯评价标准》、《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评价标准》、《培养学生制定计划习惯评价标准》等评价体系。

3、学生演讲、方块字、记忆等第一手资料

4、评选出了一批记忆标兵、演讲标兵、小书法家等

5、有刘文凤、刘晓红、闫海燕三位老师的文章发表于威海教育网。

6、学生素质方面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养成一项或几项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会学,而且善学。20%左右的学生矫正了不良习惯。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氛围浓厚。家长也积极参与配合。

三、存在的问题

1>、没有针对初中学生哪些习惯已经具备;哪些习惯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少数学生没有具备;哪些习惯学生没有,需要培养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2、子课题的开展没有与相应的理论相结合。

3、有部分习惯的研究只与实验教师所教的学科结合,没有与所有学科相结合。

四、下一步的打算

1、去繁留精,科学整合

(1)>将七个一分钟调整为四个一分钟

我们原来计划中有“七个一分钟”特色养成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我们发现;一分钟计划和“制定计划,有的放矢”习惯重复;一分钟唱歌对初中生不太必要;一分钟日记可以以记录反思的形式出现,也能达到写日记的效果;而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欠缺,读名人传记可以在演讲中渗透;所以最终调整为“四个一分钟”特色养成教育:一分钟方块字、一分钟演讲、一分钟记忆、一分钟英语口语。>(2)将十个学习习惯调整为七个学习习惯:

●按照课前、课上、课后的顺序全方位地矫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记忆的实质就是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学习之后要立即进行复习,加强记忆,并且以后还要再复习几次,克服遗忘。所以我们将记忆习惯和复习习惯整合为一个习惯。

●狭义的听讲习惯,包括坐姿,注意力等。广义的听讲,可以扩展到与同伴的合作,质疑问难、思维创新等,所以将听讲和思维整合为一个习惯。

2、系统计划,分层次培养

我们就针对每个年级的不同特点定出不同的培养目标,而在同一年级的不同阶段又提出不同层次的培养要求,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形成一个连续的过程,使良好习惯在一天天的加法中巩固,不良习惯也在一天天的减法中纠正。具体内容如下表:

3、深入调查,注重落实

每位实验教师重新研究子课题的调查问卷,写出高水平的调查报告,要通过数据分析出每个学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什么习惯,有哪些习惯只有部分学生不具备,可以采用个别辅导,跟踪矫正的方法,还有哪些习惯学生是不具备的,急需培养。然后定出具体的落实措施: 要求教师每天上课时,填写课堂观察量表,上完课后在自己的教案上写上几句反思,随时记录实验随笔。提倡学生人手一本反思记录本,每天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学校每月组织一次作业专项抽查,每学期组织一次专题交流。设计教师专业成长手册和学生成长记录袋,>为研究、总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开发校本课程,引领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科任教师在备课中要针对本学段的培养目标渗透“习惯养成方法”;课堂上有“习惯养成”训练环节;教师要进行示范或学生相互示范,开发这方面的校本课程,课程要就“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反思”五段学习法编写,涵盖“四个一”和“七个学习习惯”研究内容。

上一篇:下雨天的英语日记下一篇: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