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五分钟一

2024-10-03

课前五分钟一(精选10篇)

课前五分钟一 篇1

原创]课前五分钟美妙的前奏

一首美妙的乐曲,总少不了优美动人的前奏。课前五分钟,充分开发利用,巧妙创意,有效训练,就犹如奏响了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它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环境,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沉闷死板,给学生以新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浅谈我与学生是 如何奏响课前五分钟的前奏的。

[共同策划]期初,利用班会课,与学生共同讨论、商量:“课前五分钟,与其寂寞的等待,不如利用开发?”学生自由组合,创意、设计、安排,各抒己见,最后我与学生根据学校本学期的主要工作以及学习内容,开出如下“菜单”:时代之音、星星点歌台、开心词典、唇枪舌剑、佳作放送、健康你我他、艺能展露等。每周有班干部与学生商量确定具体内容,人人参与,轮流主持;每周末总结评比,不断改进。

[精彩演绎]一位科学家说: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不错,我与学生开始演绎我们的“课前五分钟”。尝试、实践、改进,坚持不懈,虽然有失败,有眼泪,有疲劳,有辛酸„„但大家都觉得其间更多的是欢乐、成功、自信、幸福„„课前五分钟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积累式这种训练可以常规使用,没有特殊情况,学生约定俗成,根据学习内容兴趣爱好等,由学生自由决定,只要有利于学生的积累均可。如名人名言、成语故事、谚语、歇后语、古今中外优秀诗文„„主持形式与主持风格,也有学生自由选择决定,如有的学生学中央台的黄小丫,搬张高椅子一坐,微笑着面对大家:“各位同学,‘开心词典’又与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做个有趣的游戏:成语接龙。我说第一个,接下来有你们接上。‘再接再厉’‘厉——’„„”学生踊跃回答;有的学李勇主持的“幸运52”,知识竟猜,劲头十足;有的学湖南台的李湘、何,两人上台,你唱我和,幽默风趣„„学生为了这课前五分钟,可作了不少准备,看课外书,看电视,背诵、积累、模仿、演练„„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长期以往,我班学生在小学毕业时,每个学生背诵诗篇均超过了250首,在市了检测时还拿了个第一名!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语言、片段,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陶冶了学生的文学修养,也奠基了学生的写作基础。

2、放松式这种训练一般用于上公开课前。因为听课老师颇多,学生不免紧张。学生主持的形式一般轻松活泼,安排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如“星星点歌台”,让爱好歌唱的学生一展歌喉;“时代之音”,让关心时事者播报新闻;“健康你我他”,让小医生介绍健康小常识„„最好内容与上课内容有联系,效果会更好。如我们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一课,学生结合当时我国“抗非”之战,有的介绍抗非小知识,有的叙述抗非英雄的事迹,有的出示抗非图片,有的演示良好的卫生习惯„„连续几天训练,这样生活联系实际,学生才真正学有所得!

3、表演式这种训练刚开始一般不是经常使用,毕竟学生准备的时间较长,慢慢学生经验足了,表演能力强了,使用可以频繁一些。例如,在学完课文之后,课本剧表演、课文片段表演;看到社会现象,真实的演绎;或诙谐幽默的小品、或自由轻松的歌唱„„这些表演一般安排在“星星点歌台”、“艺能展露”等栏目。例如学完《惊弓之鸟》、《守株待兔》等成语故事,进行表演;联系时事,学生看到“抗非”的报道,表演小品、预防非典等内容。长此以往,为学生提供机遇,搭建舞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4、辩论式这种训练,可由学生根据大家感兴趣的特别是学生生活中最希望探讨的问题来决定,提前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正反两方,各自准备,在“唇枪舌剑”栏目大胆辩论。如“春暖花开季节,春游好不好?”“上重点中学是一条成材之路。”“改革开放的时代,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会吃亏。”等等,经过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技能和思维的敏捷性、宽阔性,同时也学会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5、连续剧式由第一位同学首先编故事,然后第二、第三„„同学接着编故事,就像放电视连续剧似的,一课前一集。这种训练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任意驰骋,无拘无束,开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沙漠旅行记》《小豆子历险》《童话国的故事》等等,学生练习饶有兴致,收益匪浅。

6、焦点访谈式就大家熟悉的关注的某一个话题,有一个学生主持,以采访形式,发表对话题的看法及感

想。如“父母帮我报的兴趣班,我没兴趣,怎么办?”“非典过后,我们不必太讲究卫生了。”“战争,给人们带来许多灾难,我们怎么办?”“教师节,该不该给老师送礼?”等等,学生自由组织,畅所欲言,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心态,同时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

7、广告式广告语短小精练,富有寓意且朗朗上口,学生喜闻乐见,还常常模仿电视中广告,不妨给学生展示的机遇与舞台。如,在科技节期间,学生们发明制作了不少小物品:“升降式衣架”“会唱歌的尿不湿”等,就让学生自己写广告词,进行自我介绍、推销、表演;再如,给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牙刷、洗衣粉、学习用品等写广告语,为地球、中国申奥、运动会、乃至学校、班级等写广告语,把生活之源引进课堂,课内外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生活与语文水乳交融,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8、点评式可对某一位学生的一篇习作或对报刊杂志上的某篇文章,有一学生进行介绍,然后进行点评,或指出文章的优缺点、或评评文章的写作特色或写作技巧,或品品文章的意境与韵味„„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互相交流,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促进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

课前五分钟的训练形式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认真探索,不断创新,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原则,一定会发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形式。这些训练形式,费时少而收益大,学生人人参与,各显神通,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怎不欢迎呢?可贵的是课前五分钟的丰富多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心情愉悦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更主要的是课前五分钟的训练轻松又实在地培养了学生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注意事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

1、不可过多地占用课堂阵地,活动准备要充分有序;

2、不可放任自流,要有的放矢,适时点拨;

3、不可越俎代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要经常检查督促,鼓励,总结,改进,坚持不懈。

课前五分钟一 篇2

改变一下每堂语文课的“开幕式”, 引入丰富多彩、不拘一格、以学生为主角的课前活动, 我们会发现语文多姿多彩、博大深厚, 语文魅力无穷、乐趣悠悠!

一.论题实践意义

课前活动体现的是一种教改理念, 注重的是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高起来。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语文老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出发, 大胆革新, 走出一条顺应潮流的教学新路。

而课堂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突显学生主体地位。要摒弃那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承受的局面, 探索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的探索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达到最佳状态。正所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石激起千层浪”———利用有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活动, 营造快乐新奇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揭开高效鲜活语文课堂的序幕, 让学生活学活用语文, 爱语文、乐语文。同时, 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及能力有效提升, 学生的语文观念及学习方法获得战略性的提高。

本文拟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特别是实行新课标以来课前活动的得与失, 借鉴提升或推陈出新, 创设更活更新更实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前实践活动策略。以下是我语文课前五分钟活动的一些设想或具体做法。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五分钟激活语文课堂策略

(一) 课前五分钟朗读 (朗

诵) ———侧重于学生对文学作品“读”与“赏”能力的训练, 初一阶段可相应多开展。

东莞地区的学生尤其镇级农村中学白话方言交际运用较为普遍, 普通话缺少充分规范的训练, 学生朗读水平多处于初级阶段, 不利于语文氛围的营造及文学情感的培育, 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读”的能力得不到切实有效的提高。

朗读 (朗诵) 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 它规范了学生普通话的表达, 启迪了学生的思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加深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课前五分钟, 由主持人 (定期推选的学生) 组织学生朗读 (朗诵) , 每节课安排2-3人或小组。这之前, 教师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普通话培训、朗读 (朗诵) 技巧训练等, 诱发学生朗读 (朗诵) 的激情, 令其朗读 (朗诵) 时融情入境、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以下几个小板块可供参考:

1、经典古诗文朗诵

2、教材中现代文名篇名段朗读

3、中考名著片断赏读

4、课外精彩小品文、千字文、精品散文片断朗读

5、优秀作文 (包括班级、校级、中考等优秀作文) 朗读

经过一段时间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课前朗读训练, 学生读书声音大了, 普通话标准多了, 默写测试得分更高了;他们学会“咬文嚼字”和揣摩词句, 情感丰富了, 语言积累厚了, 学语文信心更足了。

(二) 课前五分钟演讲———

侧重于学生口头表达———“说”及搜集运用语言素材能力的训练。

每节课前一至两人演讲, 上课铃前演讲者在黑板上写上题目, 铃响后, 主持人 (定期推选的学生) 组织演讲, 演讲者脱稿演讲, 讲完后主持人号召听众当堂评点, 并提请下节课演讲者作好准备。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演讲要求与技巧的培训, 让学生明白发音吐字、语气语调、语速停顿、身体语言、情感表达都是有讲究有技巧的;其次可让演讲突出的学生示范, 观看演讲视频;还要对学生进行搜集运用资料、语言素材积累等方面的指导。

演讲须有主题、有栏目、有板块, 以突显语文性、系统性。

经过一个学期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的开展, 学生从怯生生走向讲台, 手足无措, 细声细语到落落大方, 声音洪亮, 从容得体;从看着稿子念到从容脱稿, 即兴发挥。更为可喜的是, 班上涌现了一批演讲能手, 他们在校园各种活动中担当重要角色, 在校镇市的各类演讲比赛中获得出色成绩。

以下几个小板块可供参考:

1、自我介绍

适于初一新生, 他们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 迅速融入新的班级、学校, 了解新同学, 初步建立真诚友好的同学关系很有必要。老师要耐心指导、细心把关。既设定一些基本项目, 又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务求其“自我介绍”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内容丰富、新颖独特, 切不可千人一面, 人云亦云。

2、开心驿站

生活处处有笑声, 你我心中藏快乐!讲一个经典的笑话或脑筋急转弯, 播一则令人捧腹的校内外新闻, 叙述一个让人开怀大笑的故事, 诉说你记忆中的趣事, 谈一谈你生活学习中的点滴快乐、欣喜瞬间。一节轻松愉悦的语文课从这里开始。

3、热点评说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既读圣贤书, 又闻窗外事。这是个海量信息共享的时代, 这是个无数热点、焦点伴学子们成长的年代。同学们对社会百态、民生喜忧发表自己的见解, 校园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在也在这里披露评点。同学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表达自己的声音。在老师的指引下, 学子们拨开迷雾见青天, 互陈利弊知是非。

4、小小故事

每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故事, 儿时的寓言、童话、成语故事在他们的心中扎根, 这种“故事情结”让学生们对故事喜闻乐道。何不顺水推舟, 开展课前5分钟“小小故事”演讲活动呢?让名人、哲理、民间小故事, 名著中的小故事、身边的小故事……在这里汇聚交流。语文课可从一个个精彩而蕴含着情理与智慧的小故事开始, 语文的教育传道功能也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5、敞开心扉

让学生有机会、有听众去倾诉、表达心声。同学们成长的滴滴点点感受、岁月的层层叠叠体悟, 在这里有了抒发的舞台、宣泄的痛快。真情实感的流露, 发自肺腑的心声, 不正是为学生们开启了另一扇语文学习的窗口吗?学生们的作文在这种情感滋润下岂不会文思如泉涌?课前五分钟, 让学生敞开心扉, 倾诉心语, 也可为师生彼此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

(三) 课前小辩论———侧重

于学生思辩能力的训练, 可在初三阶段开展, 并以自由式辩论为主。

每月可组织两至三次课前小辩论, 时间在课前五分钟基础上适当延长。

中学生开展辩论是中学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口语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展示当代中学生机敏、睿智的头脑、雄辩的口才和团结协作精神的舞台。

赛前可组织学生观看精彩的辩论赛视频, 介绍学习相关的辩论知识、训练同学们特别是小辩手的思维能力、风度礼仪、心理素质等方面, 指导小辩手剖析辩题, 确立观点, 从各种渠道搜集并梳理材料, 掌握一些基本的辩论技巧、攻防应答等方法。

课前, 组织一场小小的辩论赛, 让论辩双方激烈对垒, 见仁见智。激情与智慧的火花给这一周这一时段的语文课注入了无穷的生机与活力。以下是我的学生辩论过的部分话题:

(1) 上网利大于弊—上网弊大于利

(2) 开卷有益—开卷未必有益

(3) 学生追星利大于弊—中学生追星弊大于利

(4) 逆境出人才—顺境出人才

(5) 愚公应该移山—愚公应该搬家

(6) 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

(7) 老实人吃亏—老实人不吃亏

(8) 知足常乐—不知足常乐

(9) 小错会造成大错—小错不会造成大错

(10) 中中学生打工利大于弊—中学生打工弊大于利

(四) 课前五分钟小创作———侧重于学生书面表达、写作能力的训练。

不少同学把写作文当作一件苦差事、麻烦事而畏难三分。如果转变一种思路, 改变一种做法:化整为零, 由易入难, 少些字数硬要求, 多些生动小创作, 少些一成不变的考场式写作, 多些新创意新点子, 你会发现, 写作也是很有创意有快乐有成就的一件事。

抓住时机, 因势利导,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 从他们喜欢的项目着手, 每个人都能成为快乐成功的创作者, 语文课前五分钟小创作, 给作文提供了另一种路径。所谓水到渠成, 水涨船高, 滴水成江, 这种深受学生欢迎的小型写作训练自然促成其考场作文水平的攀升。以下是我的一些尝试:

1、肖像描写, 猜猜他是谁?

2、学写名言警句

3、创作短信祝福语、写毕业赠言

4、创作标语、广告语

5、写对联、对对子

6、故事续写、改写

7、现场仿写小诗

(五) 课前五分钟才华展示———拓宽活跃语文课堂, 可在以上课前活动中穿插进行。

朝气蓬勃的青少年, 他们渴望展示自己, 释放心情。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中, 在中高考的压力下, 他们需要一个充满欢声笑语喝采声、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他们同样需要用这样的方式激活语文课堂, 振作精神, 度过略显单调乏味甚至“三点一线”的每一天。生活处处有语文, 在娱乐中同样可以学到语文。挖掘每个同学的才华与闪光点, 增强其学习与生活的自信心, 展现语言、语文的魅力, 让每个学生获得认可与掌声、获得成就感。语文课, 也是学生们才华才情、语文素养展现的舞台。

在学生的精心组织及准备下, 课前五分钟, 可单人可多人进行才华展示。为体现语文色彩, 可设计以下板块:

1、我最喜欢的一首歌, 唱歌曲、赏歌词

2、说相声、说快板

3、演小品、课本剧

4、书法秀

(六) 课前五分钟学生当老师———兵教兵, 兵练兵。

新课标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们不妨转变观念, 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勇敢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学生的潜力号召力不可低估, 所谓“兵教兵, 兵练兵”, 有时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让学生出题、做题、评讲;让学生带领大家完成新课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互批作业、互评作文;让学生评讲试卷等等。

课前有效活动, 一直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学研究者实践与探究的课题。但不少学校的中高考唯分数唯成绩论英雄的评价制度极大地束缚了语文教学, 无休无止的讲与练、题山题海淹没了语文课堂。学生们多年来已习惯于教师的讲、学生的练, 记笔记、做试题、在一堂堂教师操控的课堂中, 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个人良好品性等语文基本能力与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偶有一些打破沉闷课堂探索式的语文课前活动却被冠以“花架子”、“浪费时间”、“作秀”的帽子只得浅尝辄止或举步维艰。当然推行者的决心与理念、学生的调动和参与、课堂的管理, 计划的疏密, 钻研探究的深浅、实践与反思也在决定着此项活动的成败。这一切因素都是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深思与待解决的问题。

以学生为主体、生动活泼、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课前五分钟活动, 激活的是语文课堂, 点燃的是师生热情, 弥漫的是语文味道, 倡导的是大语文理念、进行的是语文课堂的大胆革新、着眼的是学生的长远发展。相信更多的语文工作者会用心灵和智慧、用热情和执着去创设更具活力、更显成效、更高瞻远瞩的语文新天地、语文真课堂。

参考资料和文献:

摘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有序有效的课前五分钟活动, 倡导的是大语文理念, 契合的是新课程标准。在朗诵、演讲、辩论、小创作、才华展示、“兵教兵”一系列策略中, 训练了学生的听读说写及思辩能力, 揭开高效鲜活语文课堂的序幕, 学生的语文观念及学习方法获得战略性的提高。

关键词:课前五分钟,激活,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朱永新著《请让孩子们“说”起来》, 载《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第4期。

[2]、黄群芳著《关于课前五分钟活动的思考》, 载《文学教育》2008年第10期。

[3]、教育部师范司组编《韩军与新语文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课前五分钟 篇3

所谓“课前五分钟”是指教师在一堂课上正课前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其具体做法是:每节课利用五分钟时间安排一个学生走上讲台发言,题材不限,形式不限,最好能联系当前的社会生活。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做好准备,待教师走进课堂,师生见礼之后,轮到发言的同学主动走上讲台,展现自己的风采。“课前五分钟”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只要能让学生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可。我在实际操作中将其归结为四个字:听说读写。

一、听新闻

学生可以说说自己听到了哪些新闻时事和新鲜有趣的事情,谈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例如班里的一个学生提到了十八大中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规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名学生说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自己家庭经济困难,弟弟跟随父母在外打工,特别担心以后自己上不起大学,弟弟无法在外地入学,现在终于没有了后顾之忧,其他学生聽了也很高兴。还有的学生谈路上见闻,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可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虽然有些观点是幼稚甚至偏颇的,但是话是真的、情是热的。情感在这里迸发,情操在这里陶冶。这里是道德法庭,这里是新闻发布会。

二、说梦想

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正是有梦有理想的年龄,这里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展现自己的梦想。有的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梦想的实现需要多久?36天,3次交换,一对价值200元的银戒指最终换来了30万元教学楼建设资金。21岁的贵州民族学院空乘专业大三女孩杨艾菁,梦想用自己价值200元的银戒指为山区孩子换一栋教学楼。经过多次交换后,在一名上海网友30万元的捐助下,最后在贵州昆寨乡夹岩村新建了一所小学,目前学校已落成。全班同学听了以后备受鼓舞,他们高喊梦想万岁,只要心中有梦,一切皆有可能。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三、读美文

有的学生说自己读了《傅雷家书》非常感动。《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不禁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自己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孩子考虑。读了这篇文章后,自己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同学们自选最喜爱的作品来品评,分析文字的优美、构思的精巧,说出自己喜欢的道理,真诚的感情流露于朴素的语言之中。教师也可以以身示范,背诵自己欣赏的名家名篇,与学生一起去感受北国的大好风光,领略大漠孤烟直的壮阔,体会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和温馨。

四、写内心

写内心就是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不必拘泥。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然后再拿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课前五分钟虽好,但在实践中,我们又往往容易陷入少慢差废的旧圈,形成新的程式化,让这宝贵的时间成为走过场,使学生由最初的欢喜到无所谓,再到视为负担,以至应付敷衍了事。为避免此种情况出现,我们制定了几个规定:

1.随机抽取。教师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一个学生上台表演,这样所有学生在课外都要积极准备,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期待,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师生共评。评由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在表演完后,要及时进行评讲。可先由学生评,再由教师评,教师切不可只挑毛病,要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多给学生肯定,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知道努力改进的方向,提高参与的兴趣。在分数的评定上,可先制定好评分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分,并做好记录。每一个阶段完成后,给优秀学生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如一周评出周冠军,一月评出语文之星。

课前五分钟演讲话题50道 篇4

1、结合项羽的生平经历,请你谈谈“性格决定命运”这个命题。

2、请你评价毛泽东。

3、请你谈谈《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

4、请介绍一位现代(或古代)诗人及赏析他的一首代表作。

5、介绍曾给你带来莫大的精神力量的一位作家。

6、我眼中的《红楼梦》。

7、假如鲁迅先生能够活到今天,他会怎样?

8、介绍一本你认为有价值的书(你最想推荐的一本书)。

9、请你介绍一部你认为最有推荐价值的电影。

10、比较与评价电视剧新版和新版红楼梦。

11、谁是你们这代的代言人?他或她传达了什么信息?为什么?

12、想象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你希望谁是你的父母呢?希望他们将什么样的素质传给你?

13、有种理论认为:伟大的领袖人物都是由他们所处的具体的时代创造产生的。照你的看法,伟大人物的产生,是由于所处的环境,还是由于个人的特质?试举出一位人物来支持你的观点。

14、你认为什么思想、发明、发现或创造到目前为止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最大的影响?请简要说明。

15、用孔孟之道来治理国家是否可行?

16、电子书的发展是否会代替纸质书?电子书的发展对文化传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7、国产烂片却取得了好票房,原因何在?

18、读网络小说的利与弊。

19、高中读课外书会耽误学习吗? 20、谈谈古诗中的酒文化。

21、西方文化优于东方文化的表现。

22、东方文化优于西方文化的表现。

23、谈谈你对流行音乐的看法。

24、如何看待当今盛行的选秀现象?

25、请你谈谈“山寨现象”。

26、请你谈谈“温室效应”。

27、请你谈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28、请你谈谈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解。

29、请你说说音乐与文学有怎样的关系。30、高中生看卡通片是否显得幼稚?

31、高中生进校带手机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32、出国留学的利与弊。

33、我所了解的上海世博。

34、你认为中国能在五十年内赶超美国吗?

35、中国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国? 36、2012是否真的会到来?

37、中国的创新竞争力从何而得?

38、谈谈我国千夫所指的食品安全问题。

39、对高中生的管理到底该宽松还是严格? 40、当前学校如何应对高中生的心理问题。

41、老师对学生的作用到底是起辅助还是主要作用,学习到底是靠老师还是自己?

42、星期六日是否应该补课?

43、考试是考查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吗?

44、学习的乐趣从何而来?

45、学习的最终目标到底是什么?

46、如果没有高考会怎样?

47、学校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还是只为了培养尖子生?

48、谈谈你对“舍得”的理解。

高中课前五分钟励志演讲稿 篇5

曾经,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灰心丧气;曾经,因为一次摔倒而自暴自弃;曾经,因为一次被朋友伤害便失去了交友的勇气;曾经,太多太多可怕的回忆一时涌入脑海,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激情成就梦想。

想想,一次考试失利后,如果你丢掉了你所有的激情,你就不可能再再爬起来,去摘去上帝原本为你准备的光环;一次摔倒,无所谓,但如果摔坏了你的激情,那么我们将再也看不到站起来的你;是交友的激情让我们总是享受着朋友的幸福快乐,假如朋友不经意间的一次伤害让你丧失了交友的勇气,你将永远孤独下去。

的确,是激情成就了梦想,是生活的激情使霍金虽然瘫痪但没有一蹶不振,成就了他在科研领域的伟大成就;海伦*凯勒虽然双目失明,但她没有就此消沉,成就了她的巨作;邰丽华虽然聋哑,但她刻苦努力,为我们展现了绝美的舞蹈--千手观音的问世。一个个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只有今天的激情才能换来明天的成就。难道不是吗?

你可曾记得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多么豪迈呀;屈原的“余故知謇謇以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又有一种强烈的爱国激情洋溢其中,成就了三闾大夫,成就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非凡地位。

在现实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最重要的便是激情了。没有激情的人是一具死尸,因为他没有希望,没有动力,更无所谓成就了。成就只属于有激情的人。激情是取得成就的必要条件,是可以主宰和激励一切的力量。如果没有了激情,生活会显得苍白和凄凉。

朋友,假如你身处逆境,只要你不丧失对生活的激情,并用激情将一切失望和忧虑转变成快乐和振奋,相信你可以成就你的梦想,一跃成为人上之人。

朋友,唤起你的激情吧!相信你可以摘取到上帝原本为你准备的光环!

课前五分钟一 篇6

语文科

曾文俊

学习IE理念后,对照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刻意安排是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刻意性是启发潜能教育的核心。作为第五个假设,刻意性为启发潜能教育提供实践的方法。”

从初一开始本人就在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进行课前说话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老师设计说话主题,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按要求上台讲话。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上台讲话的胆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和学会倾听、准确表达和交流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生讲完话后,我就会言简意赅地作评点,然后打分,表扬为主,建议为辅。或者要求另一位同学作评述,学生们开始是战战兢兢的,不敢大胆评点的,在多次的听取了我的评点后,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套路。因而课前五分钟活动,立竿见影,不断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看到学生的投入,更抓住契机,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力求内容与形式的趣味性,让学生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

从初一到初三我设计了许多的主题,由浅入深,从成语故事开始,到语文小故事、历史小故事、新闻小故事、家乡民风民俗简介、家乡特产介绍等等。每次主题下达后,学生们都会主动地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浏览相关网页,访问父母或亲戚,认真组织和撰写讲话稿,暗暗模拟讲话过程。讲话活动进行中,同学们热情参与,台上专心讲话,台下凝神听讲,每次都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尽管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减少了5分钟,但我觉得学生在5分钟的时间中是收获了常规教学所不能达到的结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次又一次的讲话主题的完成,我就要不断地挖掘新的主题,似乎到了黔驴技尽的时候。

在一次朋友聚会中,有朋友偶然提前自己的姓氏,说到自己的陈姓,在中国也算大姓,但从未出过一个当皇帝的。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同姓氏在历史上出名的人的故事呢?于是又有了一次崭新的尝试,学生们有纷纷查阅资料,既找到了讲话的内容,也对历史有所了解,更对与自己同姓氏的历史名人有了一次较详细的了解。活动最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借班上课:请别小看课前五分钟 篇7

一、课前五分钟的“走样”现象

(一) 过度亢奋, 声势虚高

【现象一】师生问好之后, 在彼此还不了解的情况下, 教师就问:“同学们, 你们喜不喜欢我给你们上课?”学生有口无心地迎合:“喜欢。”于是, 教师不断提高语调“喜不喜欢?”直至学生近乎嚎叫“喜欢”才罢休。

【现象二】自我介绍完姓名, 教师就问学生敢不敢叫老师的名字, 学生先是底气不足地回答“敢”, 并试着叫了教师的名字, 于是教师兴奋地要求学生“大声”“大声”“再大声”, 直至学生歇斯底里地吼叫才满意, 课后还美其名曰“体现师生平等”。

课堂前奏是如此的“铺张排场”。听着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授课教师暗自窃喜, 这不就是所期望的“热闹”的课堂氛围吗?学生不是已经“活跃”起来了吗?然而事实上, 这是虚张声势, 并不是学生的全情投入。试问, 这种近似江湖卖艺者圈地揽客的捧场语言又有多少价值?这种为求热闹效果而陷入虚假声势的课前谈话又有多少美感?

(二) 基调不符, 冲淡主题

【现象三】有些课的内容是比较凝重的, 可教师却在课前插科打诨, 极尽幽默之能事, 甚至有点油腔滑调, 学生笑得前合后仰。到了正式上课, 由于课堂的基调定歪了, 学生很难进入与课堂相符的情境。

课前谈话虽然只是序曲, 却能为课堂教学定好方向, 所以需要教师创设与课堂相符的氛围, 使它与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相吻合。这好比提琴家上弦, 歌唱家定调, 第一个音定准了, 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如果调子定歪了, 虽然能引发学生的哄笑, 增加一点“笑料”, 但对提升学生的素养不利, 嘻哈有余, 优雅全无。同时, 还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课前谈话的内容上, 一时调整不过来, 产生不适应感。

(三) 盲目模仿, 东施效颦

【现象四】有些教师是十足的“追星族”:人家名师自我介绍有一套, 他也来这套, 不顾自己有没有学走调;人家名师模仿伟人惟妙惟肖, 他也跟着仿效, 不顾有没有奏效;人家名师高歌一曲余音绕梁, 他也来吊嗓子, 全然不顾是如何的鬼哭狼嚎……总之是跟着名师“依样画葫芦”。

有的教师为追求噱头而贴名师的“标签”, 不加深入研究, 只顾盲目模仿, 人云亦云, 拾人牙惠, 其结果往往是因火候未到而学得走样变形, 成为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翻版。如果是这样, 它产生的结果就不是无效而是负效。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都有其个性鲜明的特点, 一些名家的课前谈话方式往往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 不具普遍适用性, 所以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要慎用。

(四) 设置不当, 适得其反

【现象五】教师想利用课前调节一下气氛, 烹制一道“开胃羹”, 特意设计了一些游戏或问题, 结果却适得其反:学生还是正襟危坐, 不但没有放松, 反而更紧张了, 于是教师也紧张起来, 急得满头大汗, 仓促收兵, 草草了事, 后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教师设置的游戏不当或选择的话题平平, 勾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也有可能是学生一时还未放开手脚而教师却已等待不及, 不停催促或草草收尾, 所以只有零星几个学生“前来”应战, 大部分学生只是看客, 课堂最终沦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论是哪种情况, 无疑都会加深学生的紧张感, 导致课堂气氛愈发压抑, 适得其反, 这样的课前互动还不如不“动”。

(五) 时机不当, 提前兴奋

【现象六】课前, 教师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学生兴趣昂然意犹未尽, 结果到了正式上课, 学生依然期待教师继续出色“发挥”, 反而对教师的提问没多大兴趣, 懒懒散散, 结果使得课堂冷冷清清, 毫无生气可言。

这样的结果除了与教师设置的问题本身有关之外, 还与教师的课前过度发挥密切相关。课前谈话原本应该是简洁明快、点到为止, 而不能拖泥带水、无止无休。原因有三:一是课前谈话只是“序幕”, 不可喧宾夺主;二是时间宝贵, 经不起“挥霍”浪费;三是人的兴奋期是有一定时限的, 如果师生过早兴奋, 待转入教学正题时, 学生反而找不到兴奋点, 有点“再而衰”了。

(六) 故作姿态, 随意而为

【现象七】有些教师为了体现自己的语言功底和应变能力, 故作豁达, 让学生自由提问, 喜欢问什么就问什么。结果很多时候因没有学生提问题而冷场;或是学生提的问题很尖锐, 教师一时回答不上而尴尬;或是学生有太多的问题而失控。这些都影响了课堂应有的气氛。

课前谈话是上课的预热阶段, 其作用是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的情绪, 或让学生熟悉身边的环境, 集中注意力, 很自然地进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 从而为一堂课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掂量自己, 三思而后行, 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巧妙安排, 精心设计。那种未经思维“过滤”的随意行为, 尤其是过高估计自身调控能力基础上的故作姿态, 都容易使课堂走向反面, 要么失控, 要么冷场, 得不偿失。

(七) 吹捧奉承, 逢迎讨好

【现象八】很多教师为了“取悦”学生, 让学生好好配合自己, 常常会利用课前谈话时间吹捧他们是如何如何优秀, 甚至不惜“开涮”自己来“衬托”学生的优秀, 听起来肉麻至极。没想学生却担心出错而毁了班级“一世英名”, 所以背负包袱, 放不开手脚。

教师以近乎“贿赂”的方式讨好学生, “高帽子”批发, 变相拍马, 还美其名曰“情感沟通”。有的教师还采用许愿的方式, 如“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好的话, 老师会有奖励”, 试图以此为诱饵来“稳住”学生。教师试图以这种方式获得高额回报即学生的精彩表现, 可事实上这些都容易滋生学生的浮躁习气和功利心理。

(八) 拖沓冗长, 超时超载

【现象九】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 像说单口相声, 没完没了, 以至于上课铃声响了, 还没有停歇的意思, 使得学生和听课教师都听得云里雾里, 不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到底是什么。

【现象十】活动冗长, 待铃声响起, 一时“刹不住车”, 继续也不是, 中断也不是, 使得教师骑虎难下。

课前谈话需要精练简洁, 一旦冗长就会产生如下不良结果:一是容易使教师的话显得絮絮叨叨索然寡味, 让学生在第一时间里就心生反感和排斥心理;二是容易淡化主题, 使课前互动变成脱离教学主旨的“高空作业”, 与沟通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的本质相脱节, 很难自然地过渡到课堂教学内容;三是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长时间沉浸于课前的氛围里难以“自拔”。这些无疑都会大大削弱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让课前五分钟成为美妙“前奏”

课前这几分钟, 是“序曲”, 是“前奏”, 是“热身”。一段妙趣横生的课前谈话会让一堂好课锦上添花, 妙不可言, 所以不可等闲视之。那么如何有效利用这课前五分钟, 第一时间里走进学生, 为课堂教学创设佳境呢?

(一) 衔接内容, 无缝焊接

【案例一】孙双金老师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前, 自我介绍姓孙, 并问学生还知道哪些孙姓的名人。学生列举孙中山、孙武、孙权等一众名人。接着, 孙老师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本家的名人, 学生自豪无比地一一介绍。最后, 孙老师追问:“名人都是从什么人开始的?”学生有说伟大的人, 有说一般的人, 有说普通的人, 孙老师接下话茬说:“是的, 名人都是从普通人开始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普通人的文章, 他是一个扫路人。”

最好的课前谈话, 是让谈话内容与教学内容无缝焊接, 不露痕迹地由谈话引入新课, 由谈话铺垫新课, 为学生的新课学习做好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准备。孙老师寥寥数语, 就从“自我介绍”转而“学生介绍”, 再由“同姓名人”落脚于“普通人”, 让学生了解了自己, 也让自己了解了学生, 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热情, 更重要的是在学生浑然不觉的情况下导入了新课, 几乎分不清哪是谈话, 哪是导入, 可以说是“踏雪无痕”。

(二) 真情告白, 拉近距离

【案例二】由于前一节课异常精彩, 加上是同一批学生, 这让后一节课的老师感到了压力, 于是教师选择了真情告白:“现在已经是10点30分了, 就算中间不休息, 上完两课时, 也已11点50了, 大家的肚子早就唱‘空城计’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后面的听课老师肯定没带干粮, 那么, 咱们能不能用精彩的表现让老师们忘记饥饿和疲劳?”学生大喊:“能!”教师继续:“这样吧, 我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 适当缩短时间, 就算是我们送给在座各位老师的‘压缩饼干’吧!”全场一片会心的笑声。

恰似朋友间的聊天, 毫无雕琢之感。这样的开场白虽然只有短短数语, 却蕴涵着真诚、幽默、信任与温暖, 折射出教师的智慧和教学艺术。学生没有理由不喜欢这样的教师, 甚至连听课教师也被他那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所折服。它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迅速地建立起和老师的亲近感, 在学生心目中, 老师已不再高高在上, 而是一位真诚平等的朋友, 课堂教学就在这样的平等和谐中进行了。试想:在这样的课堂里, 学生怎能不畅所欲言?

(三) 直落反差, 出奇制胜

【案例三】《大瀑布的葬礼》一课, 教师先给学生出脑筋急转弯:“什么布剪不断?”学生自信满满地回答:“瀑布。”“错!”教师断然否定, 学生错愕。教师继续:“我们今天这个瀑布就给人剪断了, 这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 汹涌的河水从悬崖上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游客, 人们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 流连忘返。但是有一天瀑布被‘剪断’了。今天我们就来举行一场———”“特殊的葬礼!”学生异口同声地接应, 直入正题。

这是一个别具一格的开场白。教师先出示学生自以为熟知的脑筋急转弯, 再出其不意地引出课题, 这样的互动环节, 有点类似于修辞上的“突降”。在活跃气氛的同时, 教师及时把学生的视角引向教学主题, 让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到课堂上, 且迅速地投入思考, 一举两得。经教师的断然否定, 学生的思维发生了强烈碰撞, 也为课堂学习垫定了感情基调, 正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样的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大有裨益。

(四) 铺垫孕伏, 预约重点

【案例四】靳家彦老师上《两小儿辩日》一课, 先板书“辨”, 然后出示6句话让学生辨真伪: (1) 我姓靳, 叫靳家彦; (2) 我是文三街小学的语文老师 (注:上课的学生是文三街小学的) ; (3) 我今年60岁; (4) 我喜欢阅读和写作; (5) 《两小儿辩日》是我写的; (6) 今天, 我们就上《两小儿辩日》。学生一一回答, 老师一一评点, 直入课题《两小儿辩日》, 书写“辩”, 并让学生对比这个“辩”与前面的“辨”有何不同?为什么?

用辨真假的形式吸引学生, 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很自然地与学生拉近了距离。同时, 巧妙地渗入了“辩”的生字教学, 不着痕迹地与教学内容产生预约。它注重学生语感、思维、灵性的发展, 轻松而自然, 展现出课前谈话的另一种智慧。它孕伏重点, 蕴涵着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 是教师对课堂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 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

(五) 幽默诙谐, 激趣引领

【案例五】虞大明老师课前给学生做“智力体操”, 让学生猜猜老师是用什么养大的?学生好奇心大发, 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于是发挥想象, 争相抢答, 答案不下十种。最后虞老师公布谜底:“虞老师是用酒养大的, 因为有个词叫‘久仰大名’ (酒养大明) 。”听课教师和学生在欢笑声中放松了心情, 也放飞了思想。

借班上课, 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就像一道屏风树立在两者之间, 所以放松心情式的课前互动是减轻学生紧张感的一贴良药, 也是拉近师生距离的一颗蜜糖。案例中的教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 寥寥几句就打破屏障, 排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 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消除了隔阂, 营造了宽松的对话氛围, 使学生在轻松、活泼、欢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进入课堂情境。

(六) 见招拆招, 切中肯紊

【案例六】刘云生老师上课前, 问学生有什么需要向老师提问的。学生从年龄到爱好再到偶像, 所提问题五花八门。刘老师一一作了回答。突然有学生提问:“刘老师, 你觉得人是长得高好, 还是长得矮好?”听者大笑, 因为刘老师个子不高, 他们等着看刘老师如何接招。老师坦然应对:“你的问题很难回答。我如果说高好, 你瞧我, 不就有点自卑吗?我如果说矮好, 你瞧我, 不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吗?不过, 我要告诉你, 在智慧的王国里, 计算人的高度, 是从脖子以上开始计算的。”学生掌声如雷。

学生只有体会到智慧的魅力, 他们的学习才能摆脱外在的诱迫, 而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对此, 刘老师无疑给我们作了最好的注解。置身于“个子高好矮好”的两难境地, 刘老师凭借敏捷的思维、深厚的语言素养, 在充满笑声的自嘲中, 跳出了“逻辑陷阱”, 最终赢得了学生由衷的掌声。这掌声, 是学生对老师语言艺术的欣赏, 也是学生对“智慧决定高度”的认同。这背后, 不仅是教师机智的体现, 还是教师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的体现。

(七) 欲进还退, 以退求进

【案例七】上课伊始, 教师开诚布公地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并问学生想不想做老师的老师, 学生兴奋起来。接着教师话锋一转:“要想做老师的老师该怎么做呢?”有学生老老实实地回答:“应该上课认真听讲。”教师反问:“这岂不是又变成老师的学生了?”此时有学生出其不意地回答:“如果能指出老师讲课的错误, 提出老师不能解答的问题, 那我们就是老师的老师。”全场鼓掌。

亲切地调侃, 可以消除学生紧张的心情;睿智地启发, 可以激发学生的昂扬斗志。教师先向学生伸出“橄榄枝”, 最终让学生主动请缨, 承担起挑战性的任务———当老师的老师。这看似是教师的“退”, 实则为学生的“进”。正因为有了教师退出来的空间, 才有学生进的余地, 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感也不着痕迹地就此消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此时的学生已经把老师当做了“自己人”, 或者说已把老师当做朋友, 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八) 相机点拨, 借力而行

【案例八】学生看到听课教师坐满了整个会场, 于是个个正襟危坐, 异常严肃。教师见此情景, 顺势问道:“今天上课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台下有很多老师。”学生怯怯地回答。“这么多老师听课, 你们紧张吗?”教师追问。“紧张。”学生如实相告。教师劝慰道:“老师们冲着你们微笑呢, 跟他们打声招呼, 他们一定会鼓掌的。”有几个学生鼓起勇气打招呼, 台下老师鼓起掌来。教师继续怂恿:“台下老师很想看看我们班所有同学的表现呢!”全班学生起立, 用自己的方式跟台下老师打招呼, 听课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贵在真, 重在情”, 教师通过让学生实话实说, 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 然后根据实际相机点拨, 一下子拉近了自己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为整节课教学流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在这样的新关系下, 学生消除了拘束心理, 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言向老师毫不保留地和盘托出。事后证明, 经过教师的激励, 学生开始活跃起来, 整堂课学生勇于表现, 积极参与, 这与课前教师给学生树立信心有着必然关系。

课前五分钟,润物细无声 篇8

这节课我上《月亮湾》一文,踏着预备铃声,我走进了课堂。环顾四周,学生一个个做好了上课准备。

这时我想起上师范时老师经常给我们玩的游戏。随手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点:“同学们,你们猜,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什么?”二年级学生回答中规中距:“老师,你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白点。”我心中一乐,就说:“同学们,没有了想象,心灵就不会飞翔。你们想想看,老师想画的是什么呢?”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老师,老师,你画的是一颗小黄豆。”“老师,你画的是一滴小雨滴。”……

这时,上课铃响了,我拿出了一根毛线,拉得直直的。“同学们,请你们再看,这根线怎么样啊?”孩子们小手举得高高的,“这根线直直的。”我两手一松:“现在呢?”“这根线变弯了。”我在黑板上认真板书了一个“弯”字,“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弯弯的呢?”“月牙弯弯的”“香蕉弯弯的”……我又在“弯”字前加了三点水,“同学们,你们来猜猜看,这个字它会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问题虽然有点难度,可是难不住现在这些思维已经活跃起来的孩子。“老师,这个字肯定是水很弯的意思。”还有人补充:“老师,这个字指的是水流很弯。”“对了,这个字指的就是水流弯曲的地方。不过,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先写三点水,再写弯曲的弯。”

一个难题迎刃而解。课后,我不由陷入了深思:以前上《月亮湾》一课时我也尝试过同样的设计,可是效果不理想。而这节课上下来,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孩子们的回答积极踊跃,对词语对课文的理解水到渠成。为什么孩子们的思维如此活跃?为什么学生的状态如此积极?我心中雪亮:是课前五分钟的小游戏,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活跃了孩子们的思维,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语文教学始终在良好融洽的氛围中进行。是啊,以前我怎么从来没注意到这短短的课前五分钟,而让这宝贵的时间悄悄地溜走呢?一首美妙的乐曲,总少不了优美动人的前奏。别看只有短短的五分钟,只要教师充分开发,善加利用,巧妙创意,有效训练,就犹如奏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

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开动脑筋,积极去寻找新的途径,在课前五分钟,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让课前的五分钟变得丰富多彩。

有时我会找一些词义、感情相反或相对的词语,如“开心——难过”“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幸福——痛苦”等,指导学生对比朗读,细心体会。引导学生通过调节朗读的语气、声调来感悟这些词的内涵。读到“开心”时想想自己有哪些开心的事,要求孩子读出开心的感觉,让听的人也很开心;读“难过”时,联想到自己或他人有哪些难过的事,注意自己的表情神态、语气。读“春天”,眼前出现“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的景象;读“夏天”,联想到“骄阳似火,烈日炎炎”……这样的练习,虽然每次时间只有五分钟,可是时间长了就有效地培养了孩子对词语的敏感性,对感情色彩的感悟能力。有时我会绘声绘色地讲—段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以充沛的精力进入课堂学习;有时我又准备好两三条谜语,让孩子来猜一猜,学生思维很快活跃起来。学生疲惫,我就说一些含有语文知识的笑话振作精神;学生思想分散,我就来个脑筋急转弯,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注意力迅速集中。

课前一分钟(定稿) 篇9

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西方谚语说,你可以在某时欺骗某一些人,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硬装做会吹竽,终有露出马脚之时。做哪一行一定要有那一行的真本事才行,后来用于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这个故事也说明南郭先生不善于运用良好的学习条件。在齐宣王300人的吹竽队里,与其他299名乐师相处,学习资源还算丰富。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满足于滥竽充数,自欺欺人,只能落个逃之夭夭的下场。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 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课前一分钟演讲稿 篇10

你好,每个人。我今天的话题是“谢谢你的对手”。请听我的声音,在7月12日,在瑞士洛桑,将你的思绪转回到20 * * *。让我们关注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110米栏的决赛。当裁判的枪被听到时,8名战士像箭一样冲出去,向他们的梦想跑去……然后他们依次穿过终点线。让我们放大来看,第一个人叫刘翔,他是一个有着黄皮肤和黑头发的中国少年。让我们再移动相机,计时器停留在“12.88”记录上。这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在雅典奥运会之后,世界经历了中国小飞人的非凡力量。这意味着,由英国人格伦·约翰逊(Glenn Johnson)持有的《12.91》(12.91)的世界纪录是一个历史问题。刘翔把五星红旗挂在肩膀上,手臂绕着球场一周。他向世界大声呼喊,表达自己的骄傲。这一刻,荣誉属于刘翔;在这一刻,荣誉属于全世界的中国人民。在比赛的第二场比赛中,刘翔的对手——美国人与刘翔紧紧相握,他对刘翔的表现感到满意,他对这名10岁的选手表示祝贺。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记者温文娜跑过来,把麦克风轻轻递给刘的嘴,然后兴奋地问刘翔:“刘翔,你是怎么做到的?”“我不知道,”刘害羞地说。我只看到我这边的对手跑得很快,每个人都很绝望,我只是想比他们更快!“那你现在想谈什么?””她问道。刘翔回答说:“我最想感谢我的对手,因为我知道没有他们我跑不快。”“是的。对手是我们不放弃的动力。如果我们在未来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取得了一点成绩,请记得感谢那些与你竞争的人,因为没有他们,你就不能跑得那么快!

上一篇:政治教师实习自我鉴定下一篇:2015寒假社会实践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