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前五分钟

2024-10-09

巧用课前五分钟(共4篇)

巧用课前五分钟 篇1

课前五分钟是指本节课程内容前的五分钟, 而非上课铃响前的五分钟。用好用活课前五分钟,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陶行知先生说:“书是最好的东西, 有好书, 我们就受用无穷了。”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 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新课程标准更是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量。”然而, 我们某些语文教师却说:“现在教学时间紧, 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还有部分任课教师与家长说:“考试, 让课外书走开。”难怪我们的语文教育专家、文学家刘国正教师说:“目前学生阅读的现状, 我觉得不容乐观。阅读量太少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我们再来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 荀子《劝学》云:“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它形象地告诉我们, 语文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正因其“逐步”, 所以在短时间内很难见其成效。然而三年五载, 差距立现。一个人的文化韵味往往就在这“三年五载”里形成, 一个人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就在这“三年五载”里养成。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初中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是学生实现语文终身学习的良好开端。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外延的一部分,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夯实语文基础的必要条件, 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

二、课外阅读资源的广泛性

当然, 在这一逐步积累的过程中, 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逐步积累的内容和进程。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 电影、电视、广播、网络, 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 图书馆、纪念馆、展览馆, 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 国内外的重要事件, 学生的家庭生活, 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去努力开发, 积极利用。

语文资源广阔无边, 让教师带着学生去全面触及,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达到这样的要求, 那简直是“天方夜潭”;而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之下主动触及这些领域, 同样是不现实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办法之一, 就是合理地安排课前5分钟, 促使学生忙里偷闲, 进行课外阅读, 激发兴趣, 养成习惯。

三、巧用课前5分钟,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如何利用课前5分钟, 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及设想。

1. 讲成语故事。

成语言简意丰, 寥寥数字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讲成语故事, 不仅可以增长成语意义和用法方面的知识, 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分两种形式:超市式和精品廊式。

(1) 超市式:按照学生学号依次讲下去, 成语故事自选, 要求讲者脱离原稿, 重要字词要板书, 要用说话的语气。而听者要作好笔记, 记录成语故事的名称、重要人物、主要事件及这个成语故事的演讲者等。教师点评, 表扬优点, 指出不足。效果:每个学生都准备得非常充分, 90%的学生能准确板书, 能流利地说话, 这样不仅锻炼了上台表演的胆量,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 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上台 (讲台) 前兴奋地期待, 下台 (讲台) 后专注地聆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班级里掀起了学习成语的热潮。

不足:表情不够丰富, 缺少身体语言的配合。有背诵的嫌疑。一周五位学生讲故事, 其他学生记录, 积累的量相对过少。

(2) 精品廊式:规定话题, 一星期一个话题, 根据话题去选取成语故事;不再按顺序, 而是采用了抓阄的方式, 营造适度紧张氛围, 激活课堂;一星期一组评委, 确定评分的项目、分值。采用打分制, 当堂亮分, 每周推出一名“成语明星”, 在黑板报上亮其大名。

效果:培养了学生的筛选能力, 所选成语故事基本符合话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成语明星的评选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民参与, 积累的量大大提升。课堂上的学习带动了课外的学习, 学生在课外交流中也常常有意无意地用上了成语。

缺点:说话不如先前来得流利, 采用抓阄的方法助长了学生的侥幸心理, 但同时也避免了背诵代替演讲的倾向。

2. 根据话题说一段话。

也分为两步走。

(1) 第一步是学生根据话题说一段话, 教师点评。在说话的过程中, 根据话题, 必须引用两句以上名言或诗词。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话题去收集相应的名言或古诗词, 并能把这些妙词佳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与成语故事相比, 这一活动上了一个台阶。前一个阶段是复述, 此一阶段是运用和创造。激发其兴趣的方法有:把所选的好词佳句抄写到黑板报上, 让其他学生也分类记录在积累本上;话题由上一周说得最出色的学生命题。

效果:学生所写文章往往能引用四、五句名言或诗词, 或抒情优美, 或说理透彻。引用句子让人耳目一新。学生自行制定规则:凡前面学生已引用过的, 他人不得再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更促使学生不断地主动去翻阅积累诗词佳句。

不足:常见的诗句用得比较多。可及时表扬巧用生僻诗句及名言的学生, 促使学生阅读面的拓宽与深入。

(2) 第二步是学生根据话题说一段话, 学生点评。与第一阶段不同的是, 先前是根据话题由学生先自行写再用口语表达出来, 现在是把这段话写到黑板上由学生进行点评。点评的学生可以是主动要求, 也可以是说话的学生点名要求。点评与说话的学生可互动交流。

效果:学生对自己所写的这段话要求更高, 不仅引用的句子优美, 更要切合上下文的语境, 同时对板书也提出了要求。把点评主动权交给学生,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交流兴趣。这样既积累了课外知识,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才和思辨能力。

3. 品评语言。

品评的内容主要是广告词、标语等。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更是一本大写的课外书。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把眼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去有意识地观看电视广告、街头广告标语、校园广告标语等等, 并揣摩其精妙之处, 仿写句子, 形成能力。

效果: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语文意识:语文, 就在我们身边。来到草坪就想起:小草微微笑, 请你绕个道。来到景点就吟诵: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一根草去。走到餐厅就默念: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4. 介绍名著人物。

介绍对象可相同, 说法也可相同, 但依据不能相同。意在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 并上网查找有关人物评析的文章, 一方面激发其阅读的兴趣, 一方面又培养其剖析人物的能力。这一活动搞到后期, 对评析的语言和对象作了新的调整。我给他们看“感动中国”的颁奖辞, 要求学生用精美的句子评析身边的人和事甚至国内外大事。

5. 介绍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

范围由小到大, 由近而远。先介绍枫桥镇的, 再到诸暨市的, 再到绍兴市的, 因时间有限, 所以最大范围局限在绍兴, 以孕育其地方人文主义精神。

6. 对对子。

做法一:找对仗工整的诗句, 留上联, 让学生对下联。拿学生答案与原句作比较, 分析高下优劣。锻炼学生的炼字能力, 也再次激发了学生积累经典诗句的兴趣。

做法二:在平时上课时, 让学生用对句的方式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课内课外知识互相融合, 互为补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做法三:外出采风。去当地的一些景点, 看对联, 品对联, 再结合景色和人文, 自拟对联。

课程资源丰富多采, 广阔无边。仅靠课前5分钟只能触其皮毛而已。此行的目的在于通过这样的活动, 有效地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方向, 激发阅读的兴趣,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 在逐步积累的过程中, 真正地学会自主学习, 即“授之于渔”也。

在这一活动的实施过程中, 需要我们教师尽可能从正面表扬激励学生, 要把学生的一个亮点无限地放大。表扬是一种艺术, 更是一种胸襟。它需要我们教师有甘为垫脚石的精神, 它需要我们教师忍痛牺牲我们的个性。在耐心中搀扶学生, 在宽容中成就学生。

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有足够的耐心, 足够的恒心, 足够的信心, 足够的爱心, 不断拓展课外阅读的空间, 我们一定可以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丰厚文化底蕴、洋溢着浓厚文化气息的学生, 这将是我们语文教师无限的光荣。

摘要: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地学会自主学习, 即“授之于渔”。“巧用课前五分钟,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可行途径和方法, 还需要教师付出爱心与耐心。语文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外延的一部分,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夯实语文基础的必要条件。语文课程资源广阔无边, 在学生语文知识逐步积累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其次是要帮助学生寻找好的课程资源,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授之于渔,兴趣,课程资源,课外阅读,积累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巧用课前五分钟 篇2

——巧用课前三分钟

丛台区赵都小学 吴艳辉

小学口语交际能力重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是听与说双向互动的过程。《课标》中指出,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鼓励每个学生积极主动、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然而语文课堂上,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训练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些时候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我认为,巧用课前三分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胆魄,而且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激发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感受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欠缺,胆子小,声音小,仪态拘谨;表达不清楚,缺乏条理;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知识贫乏,阅读量太少;不会倾听,随意插言,没有礼貌等等。一个自由表达、新颖独特、备受学生喜欢的交流平台“课前三分钟”便应运而生。

“课前三分钟”就是利用一节课伊始的三到五分钟时间,让两到三名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自己对某一方面内容的所见、所闻、所感,是一种优化语文教学的手段,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在这个交流平台,教师是配角、是听众;学生是主角、是演讲者。这一活动中,学生要心、口、手、脑并用,综合展示语文知识与语文涵养。课前三分钟是一个是非常有效的口语交流平台,虽然看似短暂,但如果利用好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大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真正有效的达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一、组织有序,人人参与。

利用课前三分钟这个平台,营造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放下心里包袱,给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并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与进取心。

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前三分钟并不是优秀学生的舞台,它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其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产生的。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我要求同学们按照座位次序往下轮。对于发言不合格的学生,第二天要重新发言,直到合格为止。这样的要求不仅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而且对于有些偷懒、没有自信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硬性”的锻炼,“逼迫”他们勇敢地站上这个讲台。

我们班有一个男孩叫魏英豪,特别胆小。入学快两年了几乎没见他发过言。在课前三分钟这个舞台上,他第一次站到讲台上时一句话都不敢说,无论老师同学怎样鼓励,就是不张口,足足站了两分钟。对于他来说可能恨死这个时刻了。如果这时我再严厉地批评他,我想他永远都不会再有站在讲台上的勇气,课前三分钟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为了鼓励这个孩子,培养他的自信心,我对全班同学说:“瞧,魏英豪有些紧张,但他今天能勇敢地站在这里,也是一种进步!让我们把鼓励的掌声送给他,期待他下一次的进步吧!”话音刚落,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等第二次轮到他说时,他准备了一首古诗,虽然磕磕绊绊,但是背完了,我依旧鼓励他。等到学期末,他已经能脱稿进行简单的演讲了。我想如果没有课前三分钟这个平台,那么这个孩子将永远埋没在羞涩胆怯之中。一次成功的课前三分钟汇报,培养了一个学生的“小”自信心,也使其他胆怯的同学在心中消除了不敢大胆交流的心理,默默地期待下一次的课前三分钟。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才能获得意料中的效果。所以我最初确定的课前三分钟的内容是随意的。开始是老师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爱上

课前三分钟这个小舞台。慢慢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当课前三分钟的主人。我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入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则新闻、一个笑话、一则谜语、一段佳句欣赏„„不管是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课前三分钟的内容。这样给学生的空间大了,他们的兴趣自然高涨。为了让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慢慢地我提高了课前三分钟表达的要求。从一开始照着稿子念,到后来脱稿自己讲,都渗透了老师的汗水,学生的努力。

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也可以优化语文各种教学目标的实现。开展了“推进大阅读”活动后,学生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我引导他们将自己看书的内容在课前三分钟时与大家分享,并谈出自己的感受。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必须要谈出自己的“感受”。我的这一“谈感受”的要求逼迫他们主动去动脑、去交流他们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在课前三分钟这个平台勇敢积极地表达出来,获得同学们或鼓励、或赞扬的掌声,从而达到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表达自己独特感受与想法的目标。

巧用课前三分钟激活英语课堂 篇3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 英语课堂 激活

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在心理上对英语持恐惧和排斥的态度,一则因信心不足、害怕犯错误而不敢表现自己;二则因体验不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成就感而失去学习兴趣。因而学生在英语课堂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活力。

一、课前三分钟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中职英语新课标》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学生应具备:语言和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较为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基本的人文素养。课前三分钟活动,真正体现新课标精神,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活动前的精心准备、活动中的精彩表现、活动后的激励评价,能够激活英语课堂,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信心,拓展文化知识,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提高听说能力。课前三分钟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练习英语和展示自己的平台,台上学生进行精彩表演,要求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能够提高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台下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倾听,能够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同时积累一些常用的词汇、句型。

2.激发学习兴趣。课前三分钟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歌曲欣赏、值日报告、短剧表演、游戏活动等等,涉及社会、家庭、学校,贴近生活。可以单人、双人或多人进行,学生可以倾听、欣赏,也可以积极参与互动、挑战自我。活动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及学生精彩的表演,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对每一节英语课都充满期待。

3.增强学生信心。活动之前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认真选材、反复诵读、多次演练,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通过课前三分钟活动,学生发言声音更响亮了,语音语调更准确了,仪态举止更大方了,发言积极性提高了,词汇、语法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胆子更大了。师生的激励性评价,充分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增强了,学习英语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

4.拓展文化知识。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内容五花八门,不仅有语言文化方面的,如各国的文明礼仪、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以及传统节日,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为英语学习提供必备的文化背景。另外经济、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影视、娱乐、新闻、美食等生活百科,对于增长学生各科知识、了解常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5.促进自主学习。活动之前,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阅资料、熟悉内容、反复练习,做好充分准备。课前三分钟活动采取轮流循环的方式进行,人人参与、机会均等。轮到的学生不但要上台演说,而且要将内容写在规定的稿纸上,两周一次收集装订成册,称为半月刊,以供全班同学学习和翻阅。此外,根据学生的口头及书面表现,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评选出周明星、月明星、年度明星。活动过程中师生的关注,活动之后的激励性评价和明星评选,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英文歌曲欣赏。英文歌曲可以让学生在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旋律中感受英文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给英语课堂注入活力。学生可以结合课文主题,选择相关歌曲。学习朋友这一单元时,Trouble Is a Friend不但好听而且很有教育意义,让学生在歌曲中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音乐排行榜中的歌曲,正在热播的影视主题曲等,或经典或流行,让人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歌曲:Heal the world,Earth Song等深受学生喜爱,给人震撼人心的力量。歌曲简介如歌曲背景、歌手、歌曲种类和歌词大意等,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英语。

2.英文值日报告。英文值日报告包括英文演讲、英语故事、课文复述、习俗介绍、新闻播报、趣事闲谈,可以是社会热点,或者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提供相关主题。例如针对高一新生,第一轮要求自我介绍,第二轮强调行为习惯、为人处事,参考的主题有:Good Manners,Save Time,Mobile phones,Be Honest,Friends,Help or not等。利用节假日介绍中西方节日习俗,为今后的语言学习提供必需的文化背景。通过英文值日报告,学生的综合知识和听说能力提高了。

3.英语短剧表演。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中的对话、文章进行编排,以情景剧的形式进行表演,既可以熟悉课本内容、加深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和胆量,让英语学习变得多姿多彩,更具魅力。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寓言等进行改编,人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学生的表现欲和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

例如在教学食物这一单元时,学生将阅读课文Vegetarian改编成英语短剧,把文中主人公Steve两年前与两年后的情形作了鲜明的对比。两年前,Steve喜欢奶酪蛋糕,鸡肉三明治,身体过度肥胖。两年后,他判若两人,身材匀称健康,完全看不见肥胖的影子。表演者穿上肥厚的外套,进行夸张的表演,发人深思。Steve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减肥的经历和感受,成为素食主义者的众多理由与益处,呼吁人们合理膳食,保持健康体魄。通过三分钟短剧表演和观看,课文内容得到深化,健康饮食的主题得到升华,效果超乎想象。

4.英语游戏互动。英语游戏互动旨在借助游戏这一载体,有效开展竞赛,促进学生合作互动,实现主动学习。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他们喜欢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前三分钟的游戏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互动,在活跃的气氛中轻松掌握学习内容。

常见的游戏活动很多,关于词汇方面的有词汇风暴、一分钟速记、我爱记单词、词汇接龙、猜一猜等;关于句子方面的有连词成句、句子排序、一句多译、传声筒、正话反说、绕口令等;关于短文方面的有看图说话、幸运号码、火眼金睛、模仿秀等。任何一种游戏活动都有其明确的目标和规则,结合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开展个人或团体竞赛,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你追我赶,效果非凡。

三、课前三分钟活动的策略和原则

1.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三分钟活动应该具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活动设计的目的。首先,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符合中职学生的喜好。其次,活动的形式多样,具有新鲜感。学生可以欣赏英文歌曲,可以倾听演讲、故事或新闻,可以观看精彩的短剧表演,可以参与游戏互动,边玩边学。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在歌声笑语中,在趣味活动中,在热切的期待中开始每一节英语课。

2.激励性。课前三分钟活动应该具有激励性,才能实现人人参与、促进人人进步。教师要尽可能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肯定,表扬要具体化,如声音响亮、语音语调好、发音准确、口齿清楚、表达流畅;内容新奇、风趣幽默、观点独特、运用好词好句;神态大方、举止自然、自信微笑、表演精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分层进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体验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学生之间的评价也要以鼓励为主,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才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营造和谐上进的学习氛围。

3.竞争性。有竞争就有动力,开展个人和小组竞赛,能够促进活动更积极有效地进行。根据学生的表现、师生的评价来评选周明星、月明星、年度明星和优胜小组。获奖者将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在班级张贴光荣榜,增强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另外,要求学生把相应的内容抄写在统一的稿纸上,两周装订成册为半月刊,方便学生翻阅查看。根据内容、书写、版式等评选优秀作品,促使学生精心挑选内容、工整书写、创意设计,让每一本半月刊成为经典之作,展现学生最精彩的一面。

4.互动性。课前三分钟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台上学生精彩表演,台下学生认真倾听、积极互动,不但可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活动之后的评价互动要求师生通过仔细观察,捕捉他人的优点,肯定他人的努力和付出,在学会赞美的同时给予合理的建议,互通有无,共同进步。激励性、建议性的评价还可以增进师生、学生之间的感情,使课堂气氛更和谐、更融洽,使学生学习更自信、更主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三分钟活动是一贴兴奋剂,给英语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课前三分钟活动创设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人人参与、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实践证明,巧用课前三分钟活动能够激活英语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对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和应用能力,对辅助和推动英语教学起到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金娥.英语课前3分钟free talk教学初探[J].学科教学,2013(8).

巧用课前三分钟,增强课堂实效性 篇4

但是短短的三分钟, 应该做什么, 才能不流于形式?应该怎么做, 才能提高实效性?我认为, 要注意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一、明确定义

新课标提出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课前三分钟”应该是“听、说、读、写”中的任何一项, 或者整合。集知识、兴趣、表达、视野、思维、创新、理解、记忆、交际、合作等于一体。而不仅仅指口语交际。它应该是一种优化语文教学的手段, 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

在这个交流平台, 教师是配角、是听众、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是演讲者、是演员。在平等的氛围中探索语文教学丰富的底蕴与灵性之光。为学生打造出一个自由、新颖、独特的平台。这一平台中, 学生要心、口、手、脑并用, 综合展示语文知识与语文涵养。

巧妙利用这三分钟开展实施方案, 并且完善评价制度。最终抓住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的实效性。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因“生”制宜

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老师是主导。只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强调了学生主体化和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年龄, 课前三分钟教学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 课前三分钟应该有不一样的内容。

一年级刚学汉语拼音时, 侧重点是认和读。在课前三分钟的安排上, 可以让学生用抽卡片的形式, 进行认读, 接火车读。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初学生字时, 加强学生的书写, 可以让几名学生上黑板板书生字。

中年级开始口语交际训练时, 让学生进行演讲训练。针对某个具体问题, 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

我们班就有一位这样的女同学叫吴盈, 特别胆小。从我接班起从没见她发过一次言。在课前三分钟这个舞台上, 她第一次站到讲台上时一句话都不敢说, 无论老师同学怎样鼓励, 就是不张口, 足足站了三分钟。如果这时我再严厉地批评她, 我想她永远都不会再有站在讲台上的勇气, 对于她来说也许就是一种毁灭, 课前三分钟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为了鼓励这个孩子, 培养她的自信心, 我对全班同学说:“瞧, 吴盈有些紧张, 但她今天能勇敢地站在这里, 也是一种进步!让我们把鼓励的掌声送给她, 期待她下一次的进步吧!”话音刚落, 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等第二次轮到她说时, 她准备了一句话新闻, 照着读都没有读下去, 我还是给予她鼓励:“进步真不小, 已经敢在讲台上发言了!”第三次, 她没有脱稿, 虽然磕磕绊绊, 但是把新闻讲完了, 我依旧鼓励她。等到学期末, 她已经能脱稿进行简单的演讲了。我想如果没有课前三分钟这个平台, 如果她的第一次发言被扼杀, 那么这个孩子将永远埋没在羞涩胆怯之中。

所以因“生”制宜, 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锻炼胆魄, 从而提高整个语文教学的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生”制宜, 结合课前三分钟, 可以达成以下几个目标。

1. 积累词汇, 夯实语文基础。

学生通过语文课程, 要达到一定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水平。语文积累还体现了语文内涵的拓展, 起到整合原有相互隔离的课程内容的作用。

2. 渗透阅读, 实现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 也可以优化语文各种教学目标的实现。阅读教学中有这么几点, 课前三分钟所涉及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对感兴趣的任何事情, 有自己独特感受和想法, 乐于表达。

3. 辅助课堂, 一举两得。

每天的内容或者可以和单元主题有关的内容。这一做法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转移到课堂上来, 让上课的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放手”, 学生“自己走”

放手是一种尊重。教育的放手, 是健康与开放的心态, 是团结与合作的胸襟, 是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责任。教师应敢于放手, 学生对未知的世界探索需要自己行走, 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第一手资料, 这样他们才会真正掌握方法去发现未知的世界。

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展示材料。你可以目睹他们的失败, 在他们的失败中, 帮助他们一起找寻问题。

“点拨”是教师“画龙点睛”的行动。“调控”是为了课堂的和谐, 一首乐曲有轻重缓急, 一堂课同样也应该有轻重缓急, 互动展示的时间分配, 学习内容的主次安排等, 都需要教师进行提醒、调控。“放手”绝不等于听之任之, 适时调控才能创造出铿锵优美的课堂节奏, 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津津有味, 学得幸福快乐。

四、完善评价机制

学生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念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 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 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并且注意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方法科学简便、灵活多样、富有实效。

上一篇:发挥效率下一篇:化学习题课的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