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演讲稿

2024-10-2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演讲稿(通用10篇)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演讲稿 篇1

校园安全演讲稿:加强安全管理,建设平安校园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愉快而又短暂的寒假生活已经结束。我们又回到了熟悉而亲切的校园,我们又将要开始新学期的学习。根据学校工作安排,今天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围绕“安全”这个主题,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几个方面的安全问题。

一、交通安全

1、要遵守交通法规,基本常识有:行人靠右行,不闯红灯,不跨越护栏,横穿路心时要左顾右盼看是否有车辆经过,不脱把骑车,不跳车,不扒车。

2、十二周岁以下的学生不准骑自行车。

3、不乘坐黑车,因为黑车是“三无”车,有诸多不安全系数,出了安全问题,费用难以保证,更谈不上赔偿。

4、坚决不乘坐超员车辆。每年因超员超载引发的校车安全事故占80%。乘车时不向窗外招手探头,乘车须抓紧扶手,车停稳后再下车,不乘坐无牌、无证的农用运输车。

5、注意上学和放学安全,在上学和放学时要抓紧时间,不要在路上玩耍;更不要在公路上乱穿,不在马路中间行走,要走马路两旁人行道;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还要注意来往车辆;不在马路上踢球。

二、校园安全

同学要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具体而言:

6、禁止携带管制刀具、有伤害他人的一切工具进入校园,水果刀也不准带进校园。

7、禁止携带火种进入校园。

8、禁止玩耍有危害性的玩具进入校园,如小枪、弹弓等。

9、与同学和睦相处,不能寻衅滋事,引发矛盾。

10、禁止攀爬高层和危险物。禁止在池塘边、冰面上玩耍。

三、食品卫生安全。

11、讲究个人卫生,常洗手、常洗头、常洗衣服、常剪指甲,被褥要整洁并要常晒。

12、加强体育锻炼,按时集队、跑步或做操,增强身体免疫能力。

13、购买袋装食品要看清楚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及地址,不购买“三无”食品;不在街头流动摊点购买零食,防止误食不卫生食品、过期变质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不提倡吃零食,更不要吃不卫生的食品,以防因吃不卫生的食品而引发疾病。(演讲稿 )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14、讲究环境卫生,1)、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抛包装袋、废纸等杂物。

2)、要讲究环境卫生,3)、负责的值日生每天保证室内整洁卫生,每天开门开窗,保证室内通风。

四、用电安全

15、不能接近、触摸电源和电器。

16、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更不能在电线上晾衣服或悬挂物体,或将电线直接挂在铁钉上。

17、万一遇有电气设施引起的火灾,要迅速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18、发现有人触电时,要先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再采取其它抢救措施。

五、课间活动安全

19、禁止在校园、楼梯上追逐、打闹、嬉戏合作危险游戏,防止拥挤踩踏。上下楼梯靠右轻走,严禁在楼道走廊里奔跑追逐、跳绳,严禁翻爬扶栏等。禁止到危险建筑物周围玩耍。

20、不触摸开启配电箱,校内各种开关。

21、在学校各种劳动中注意安全,如扫地,擦窗户,搬桌子等,预防意外事故。

23、上操、集会、放学学生下楼梯千万不可奔跑,千万不可拥挤。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没有老师的允许不准使用固定体育器械。

24、下午放学后,禁止在学校和路上逗留。

七、防震安全

25、发生地震时,应用较软的东西,如书包先保护自己的头部,再弓着背以最快的速度逃离教室,跑到空阔的地方,如操场。

26、来不及逃离教室的时候,应躲藏在墙角,不得靠近窗户,以防被玻璃割伤。

八、居家安全:在家活动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父母不在的时候。

27、活动要远离建筑工地、道路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

28、不进入网吧、电子游戏厅等未成年人禁止活动的场所。

29、出门一定要告知父母长辈知道,告诉他们你和谁在什么地方玩,要注意时间,不要很晚到家,以免父母担心。星期天,不要到学校玩耍。

30、在家不要自己随意使用一些家用电器。煤气灶、卫生浴具等要在家长指导下正确使用,不能麻痹大意。家里的电器及设备发生故障时不要擅自去动。还要注意防盗。

31、不跟随陌生人外出游玩,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让陌生人随便出入家门。不随便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

各位同学,我们只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严格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纪守法,时时注意安全,事事注意安全,记住家长电话号码和急救电话(110、120、119),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就能有效地避免和预防意外伤害。

同学们: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记着安全第一。

最后,祝各位同学在新的学期里快乐成长,学习进步!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演讲稿 篇2

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性内容, 同时, 也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校园文化对和谐校园建设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坚定广大师生的理想信念,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思想保证。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吸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充分培育和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从而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不断改善文化设施, 不断充实文化内涵, 不断优化文化环境, 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而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条件。因此,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构建和谐校园的大局, 唱响构建和谐校园的主旋律, 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校园传统精神, 唱响和谐旋律

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有较为悠久的历史, 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 这些是一所学校无形的精神力量。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中的深层文化, 是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培育和发扬优良的校园精神应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着力点。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 依托校园文化并由此产生的集校园精神与学校凝聚力于一体的校训, 一直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精神、灵魂和精髓。因此, 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应高度重视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文化教育, 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内涵, 加强校风、校训教育, 不断丰富和发展以校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 发掘校园文化的新载体, 赋予校训新的内涵, 从而激励高校师生进一步弘扬传统, 增强广大师生对学校的荣誉感、对社会的历史使命感, 以推动社会和高校自身的发展。

所以,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强调和谐的精神, 对于促进校园和谐, 建设和谐的校园,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以群体文化活动, 营造和谐校风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 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和谐相处, 必将为和谐校园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氛围。

首先, 从形式来看, 校园文化活动这种形式本身是促进校园和谐的有效手段。校园文化活动把学生从独立的个体融进群体, 为和谐氛围的形成提供了机会。校园文化活动是一种群体活动, 需要参与者相互配合协作, 这样就让学生体会到和谐的合作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培育学生的协作精神, 这就为促进和谐创造了条件。许多校园活动是有师生共同参与, 或者在老师的指导和辅导下进行和完成的, 这就为师生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对于师生间的理解和认同及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从而为整个校园的和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其次, 从内容来看, 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让广大师生从中得到教育和启发, 增强和谐意识并外化在行动中, 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在校园文化活动中, 学生能够认清自己的使命, 也能理解老师, 从而努力学习, 努力成才成人, 老师也能够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 组织教学。这样, 师生可以更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的工作, 也促使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人性化。

三、以品德素质教育, 培养和谐意识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具备和谐精神的人。大学生是校园的主要群体, 也是接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对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 培育具有和谐精神的学生, 从而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和谐心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意识和关心集体帮助他人的思想观念。

另外, 还要激发学生不断拼搏, 开拓进取。首先, 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充分展示, 人格得到了尊重, 感受到了成功和被尊重、被肯定的乐趣, 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提升。其次, 在竞争性校园文化活动中, 学生们在和对手的竞争中得以认识对手的实力, 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 可以激发他们的竞争欲望, 从而付出更大的努力, 超越自己, 超越他人。所以, 在校园文化活动的最终结果是共同进步。

四、以积极进步舆论, 传播和谐效应

校园文化精神的影响往往通过校园舆论的传播得以放大, 校园传播对于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校园舆论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校园传播中的传播主要是学校的广播、板报、宣传橱窗等媒体。其中既有学校、学院主办的, 也有学生班级和社团主办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来传播, 但目的却是一致的。这样的传播自然可以提升活动的和谐氛围, 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的和谐效果, 使得校园精神为更多的人所获知, 所接受。因此, 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关信息及产生的良好效果通过校园舆论的广泛传播, 自然在整个校园产生了和谐效应, 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形成。

五、以高雅品味建设, 创建和谐环境

校园文化品位是学校的办学方向、学术氛围、学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学风等聚合而成的, 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从而形成文化精神, 产生无形力量, 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品味建设包括校园环境, 学校的建筑风格、校园雕塑、校园景点、宣传牌等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化形式, 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外在表现之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通过优美多姿、和谐有序的校园布局、校园建筑、校园景点以及融合到其中的校园雕塑、宣传牌, 可以给人以和谐美以及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力量。生活、学习、工作在其中的师生受到这种环境的熏陶, 就会潜移默化, 达到陶冶性情、锤炼品质、塑造精神的效果, 把外化和沉淀在环境中的和谐内化、升华为个人和谐的意识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状态, 从而实现校园的和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还必须坚持倡导高雅文化, 建设严肃、高雅的校园文化殿堂, 要对网络文化、流行文化加以引导, 加强管理, 做好流行文化的宣传、介绍, 提高广大学生的鉴别能力, 以保证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可见, 校园环境的品味建设对于和谐校园的创建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摘要: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 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为此, 高校应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 加强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发挥高校文化在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周海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山东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1期

[2]李于雄.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中国林业教育.2006年第3期.P36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篇3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上。

(一)校风建设

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二)教风建设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每个人新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学风建设。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二)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就能收到应有效果,它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关系。

(三)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五、结束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演讲稿 篇4

王集小学注重打造校园文化

走进王小你会发现,王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各样的文化吸引着你的眼球,校园的墙壁、走廊、楼梯间、教室里已经焕然一新,看,那一幅幅画,一张张标语都争先恐后地映入你的眼帘,在无声的诉说着她的改变。“唐诗、宋词、三字经、经典名言、警句”全部以诗配画的形式出现,整个校园沐浴在诗情画意中间,这些无声的语言,正在发挥着它们潜移默化的作用,像春风、像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灵,熏陶激励学生们健康地成长。

王小正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拓宽教育渠道,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全新的境界。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篇5

作为高校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启蒙和引导的主要形式,具有提高人文素质的天然教育功能。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如同无形的力量,对广大师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价值导向。建设好校园文化是高校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根本,对于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调促进的和谐状态。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它是围绕师生群体的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产生的。物质文化是浅层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各种文化活动的物质性载体,是高校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它体现于学风、教风和校风,表现为师生的价值观念、课外文化、人际关系、道德规范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灵魂和根本,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和追求的最高目标;制度文化是中层次的校园文化,完整的制度、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和锻炼校园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有利于提高学校声誉。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工作和思想教育上,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工作部门和思想政治部门的工作而与教学部门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无关或相关性不大。同时,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没有真正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还将思想局限在校园文化仅仅是搞搞活动,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导向、塑造、调适等功能,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校园文化建设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目前,我国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太重实用,强调做一些能拿出来作为资历和政绩的工作。这导致许多学校只重视物质而忽视了内在精神的塑造,大学校园内忽视人文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有些高校虽然重视精神文化的作用,但却产生认识偏差,将校园文化活动停留在一些浅层次的文化消费活动上,从而使高层次的精神建设陷入困境。

3.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管理和导向

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大部分高校重视相关制度建设,特别是对于师生员工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相应的行为规范、守则、奖惩制度等应有尽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时却显得无力。表现在校园文化的研究不够,文化活动内容单调贫乏,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不足以吸引学生,更谈不上发挥校园文化的综合功能。

4.校园文化建设形式不新,学校特色不突出

我国许多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明显的学校特色。高校文化建设中从众、跟风现象比较严重,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等都在走“统一”路线,缺乏学校特色。不同的大学因其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不同,校园文化应保持学校的个性特色而不是趋同。学校个性特色的塑造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要求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给学校的形象准确定位,借助于各种物质和精神载体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独特形象,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受教育者和社会的关注。

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

1.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校园文化是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的基本内容。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学生的成才需求为内在动力,用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教育和引导学生,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自觉地为祖国的富强、社会的进步而发奋学习,努力成才;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吸引、熏陶、凝聚广大师生员工,激发他们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的热情。

2.坚持三种文化形态协调发展,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精神文化意义

浓郁的校园文化精神需要一定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科学的制度来保证,但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层次的建设要体现精神文化意义。校园文化从内在看是一种精神,是校园人格风貌和群体意识的集中表现。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校园文化,“校园精神”一旦形成,就能对校园人产生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并且有持久的继承性。

3.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在不同时代每个高校都会留下许多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它是长期形成的精神底蕴和办学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但要总结挖掘优秀的校园文化,而且要发扬传承文化的基本功能。这样既能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又能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如果说研究和继承文化是高校的基础性活动,而创新文化则是高校的历史使命。根据时代要求,坚持正确的方向进行校园文化的创新,是繁荣校园文化,永葆校园文化先进与活力的基础。

4.积极探索高校定位,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校园文化

探索高校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科研定位、培养人才定位等,从高校的具体校情出发,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新目标,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特色既可以从高校历史轨迹中归纳,又可以从未来的发展方面中能动地营造。既可以从高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得到启发,又可以以高校已经成功塑造出的社会形象作为蓝本。营造不同风格和特色的校园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还必须具有世界眼光,使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和中坚力量。

四、结论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高校应把其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予以特别重视。每一位高校管理者都应该提高文化意识,树立起强烈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推进科学化管理,创建高雅的环境氛围,进一步加强、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使高校真正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

浅析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论文导读: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由高校师生员工创造、并存在和发展于大学校园中、由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的一种文化。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现代大学功能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人的素质和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需要。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由高校师生员工创造、并存在和发

展于大学校园中、由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的一种文化。它具有引领文化、凝聚向心、陶冶激励、规范约束等功能。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现代大学功能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人的素质和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需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是一个由现实状态向相对理想状态发展的概念,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和为实现现代高校功能而导致的高校人自觉的行为过程。因此,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我国社会的发展,客观上对高校提出了建设校园文化的要求。这种客观要求,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我国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先进文化的引领,需要高校提供与之相适应甚至适当超前的科学技术支持、先进的思想理论支持和人才支持,这些都有赖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二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还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无论从我国高校目前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现状看,还是从我国高校目前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现状看都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因而,如果不大力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不可能完成好我国高校对社会所肩负的神圣使命。第三,从提升我国高校的办学水平上看。近现代社会发展表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校的办学水平。哪个国家有高水平的高校,那个国家的经济就迅速腾飞,那个国家的社会就快速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对高校办学水平影响最大的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世界一流大学,无论是以传统文理学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传统综合性大学,还是以单科性技术学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偏理工大学等都需要拥有能与时俱进的一流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因此,要提升我国高校的办学水平,就必须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实现“四有”功能的需要

功能是一个集合概念,是对高校的任务、宗旨、目标、作用的集中概括。发表论文。正确认识高校具有怎么样的功能,对高校和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现代高校的功能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引领文化。实现现代高校这四个方面的功能,都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及其建设。人才培养所需的是育人文化。高校通过自己特有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培育和塑造“有文化”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个过程形成的文化就是育人文化。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所需的是创新文化。树立创新的理念,构建创新型的教育教学体系,形成创新的学术氛围,开展创新活动,这个过程所形成的文化就是创新文化。发表论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创建一流高水平大学的今天,建设创新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研究、创新、传播、吸收高深领域的知识,归根究底是为了服务社会。在进行以上诸方面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就是服务文化。发表论文。建设育人文化、创新文化、服务文化,就是为了实现高校引领文化的功能。高校的一切工作其实质是为了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世界一流高校引领的是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国一流高校引领的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地方高校引领的是地方文化的发展。高校要担负引领文化的社会责任,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具体到每一所高校,就是要建设好具有个性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

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人的素质提升的需要

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仅是社会制度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之本。而文化是人创造和拥有的。高校要实现应有的功能,承担起引领先进文化的重任,关键在于是否能培养能够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高校人。而

要培养出能够引领先进文化的高校人,丝毫也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的熏陶。只有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高校校园文化,才能不断提升高校人的素质,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提升高校人的素质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高校校园的需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演讲稿 篇6

加强中等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育才作用

河南 焦作 ●李文捷

我国现有中等职业学校中,大多是由原来的普通中学改办而成。相当多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有中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如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北京市东城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北京市财经学校、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北京市外事服务职业高中等,都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但是,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由于生存艰难,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难免滞后,难免会存在一些误区,出现一些偏差。①倾向于校园物质文化,忽视精神文化建设,往往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这是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②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缺乏鲜明的职教特色,一味模仿和复制普通中学的校园文化模式,使自身的校园文化成为普通中学校园文化的“克隆”。③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学生管理方面,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附属。一些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的认识有偏差,未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学校整体建设和发展上来考虑。④没有清晰明确的思路,缺乏系统规划,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⑤只看重硬件建设,轻视内涵发展。以为只要挂几幅名人画像,扯几条标语口号,贴几句名人名言,就是校园文化了。一些学校甚至连校训、校风、学风都是随便抄袭、胡乱拼凑而成。⑥经费投入方面不足,往往没有专项经费,严重制约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绝不是也不能一蹴而就。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

中等职业学校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中等职业学校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建设热爱职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的教风;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建设知荣明耻、乐观向上、热爱专业、勤奋好学、苦练技能的学风。

二、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丰富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高起点、高品位、高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职教特色和地方特色,努力做到自然与建筑和谐统一,人文与环境巧妙相融。要注重人文景观的内涵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要注重校园的宣传阵地建设,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宣传具有崇高职业精神和卓越职业技能的先进人物,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

三、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促使全体师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通过校训、校徽、校歌、校标、校服等,昭示办学思想,彰显办学特色,弘扬学校精神文化,充分发挥其导向、熏陶和激励作用。要加强校史文化建设,重视校园先进人物的评选和宣传工作,对内树立学习榜样,对外树立学校形象,增强凝聚力,扩大影响力。

四、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科学民主的制度

文化

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产物和物质文化的工具。学校制订、执行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要求,遵循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原则,确保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结合学校实际,合理公平,简便易行;既要做到有令必行,令行禁止,又要体现人文关怀,达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学校还必须建立精干有效的组织机构,努力构建一个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

五、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水平

中等职业学校要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入各项活动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技能竞赛、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富有纪念意义的重要节庆日,利用入学仪式、毕业典礼、入党入团宣誓仪式、成人仪式等,开展主题鲜明的爱党、爱国、爱校、爱专业活动。要建设和引导好学生社团,在指导老师、活动经费、活动场地、活动内容、外出交流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支持和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积极开展艺术节、体育节、文化节、技能节、科技节、运动会、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六、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凸现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要树立校企文化对接意识,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通过邀请优秀企业家来校,联合优秀企业共同开发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充分利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环境建设,加强学生的职业养成训练,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七、加强校园网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作用

互联网正在成为影响青少年学生成长的重要载体。学校要根据网络特点,按照信息传播规律,加强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建设融思想性、职业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为师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要教育师生自觉遵守网络法规及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要遵循网络特点和网上信息传播规律,加强网上正面宣传,为广大中职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所面临的一个很现实又很紧迫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内涵上丰富多彩、万紫千红,形式上多种多样、千姿百态,建设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教特色,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实践性强的校园文化。

加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对策探究 篇7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校园里的体现, 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的综合反映, 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内在要求。它是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文明的进步,思想观念的解放,整个大学校园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大学校园英语文化建设作为整个校园文化多元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锻炼英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强化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大学校园英语文化建设,营造与创设一种健康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融实践性,文化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英语文化环境,对于和谐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时期所需要的复合型的外语人才,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多元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加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1 加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第二课堂

英语作为一门全国统考科目(每年的四六级考试),和大学阶段开设课时最多的一门课(四个学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也是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的事实。但令人困惑的是,每周四到六节的英语课堂学习,以及每周十多个小时的自主学习,结果却总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笔者就经常听到学生的诉苦,花了大量时间去记单词结果过一段时间却全忘记了,随身听和MP3每天都带在身上去听英语可考试时还是考得很糟糕。有一大部分同学抱有学习英语的激情,但苦于课后缺乏学英语的氛围,久而久之,激情也消失殆尽。这样费时低效的学习状态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厌倦感、恐惧感。这样的状况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学生缺乏一种英语学习的大环境,即校园英语文化氛围或第二课堂。

“心理学家认为,环境在一定条件下, 对人们特别是青年心理发展,尤其是生理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人们生活的环境无时不影响和造就着人,对人才的主体形成一种无形的环绕力,作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改变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江涛,2 0 0 5:8 2)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对语言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仅靠每周四个学时的课堂学习,课后缺乏运用实践所学语言知识的环境和机会,要想快速提高英语水平和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营造与创设一种宽松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 让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第二课堂,随时随地都能融入英语学习中去,不仅能够拓展课堂教学,强化课堂知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和决定英语教学成果的取得,决定着能否将英语教学真正落实到传授英语文化知识与培养语言能力的教学中去,能否真正让学生获得所学英语的听、说、读、写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创造融实践性、知识性、文化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语言环境,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设良好语言环境,营造浓郁的英语气氛,拓宽学生英语学习渠道,全新地、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语言潜力,使英语教学从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向多样化、媒体化,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突出个性化、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

2.2 加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多元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为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机。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内高校掀起了一股兴建校园社团热,纷纷建立起诸如计算机协会、微软技术协会、电子商业协会、动漫协会;文学社、诗歌书画社、摄影社、戏曲社;健身俱乐部、武术协会、篮球协会等学生社团。但综观各个高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社团建设热”中所存在的问题,即主要偏向于科技、文学艺术、体育娱乐类社团建设,而涉及广大师生的英语文化社团则屈指可数。而这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目标是不太相符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不仅在于要营造兼具中西文化特征的开放性、灵活性的文化环境,培养世界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而且要有力结合课堂教学,担当好课外教育资源的角色。针对这一现状,在注重科技文化建设的同时,如何提高校园的多文化交流氛围,切实加强校园文化的开放精神和人文内涵,显得尤为迫切。加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无疑是增强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以及学习一些语言知识外,又由于英语是一门国际性语言这一特殊性,在学语言的同时,又向学生展示了西方国家的优秀文化。而在了解西方文化的过程中,英语文化这一独特文化现象,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人生品位以及审美观念都具有潜移默化的激发力、导向力和感染力。若能够挖掘英语文化这方面的积极因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而且能促进校园文化多元化建设,并有助于创建健康向上、文明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3.加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对策

3.1 学校领导层要在思想上重视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英语是涉及全校大多数师生的课程,学生要进行两个学年的英语学习,还要参加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英语入学统考,教师参加职称评审时也必须考过相应的英语等级证书。英语对师生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全体师生都能身临其境地学英语,这是一件造福于整个学校的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师生英语水平,提升英语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彰显校园精神和办学特色。学校领导层要本着为师生着想,提高师生英语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目的,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给予必要的支持。首先,教学管理部门可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开设英语选修课或副修课,必要的话,可以记入学分,如西方文化史,西方风土习俗,英语影视欣赏,英语名著赏析,英语歌曲欣赏等课程。以此满足部分学生英语课堂上“吃不饱”的问题,也可以迎合一些学生由于出国深造对英语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在制度上形成了教育和学习的连贯性,为师生开辟了学习英语的第二课堂环境。其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负责部门,应把英语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体系中来。积极组建英语文化社团营造文化氛围并在活动经费投入、活动场所建设、英文图书报刊资料的采购、多媒体与视听教室的建设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到英语文化建设中去,还要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切实把英语文化建设作为多元化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环,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其中。

3.2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学生会的作用,丰富校园英语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校园英语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的是指导和协调作用。调动全体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校学生会、学生社团、院系学生会及各个班委会的号召、组织、协调作用,对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文化活动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作为校园英语文化活动的主体,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校园生活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自由地创造、编排一些新颖独特、诙谐幽默、可以体现校园生活的英语节目。这也是校园英语文化生命力的源泉。在这一方面,一些高校就做得不错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笔者所在的郑州大学为例,在校领导、校团委、校学生会的带动下,我校开辟了英语学习网站、英语村、英语协会、英语戏剧社、英语歌曲卡拉O K大赛、英语角、英语新闻广播、英语歌曲欣赏电台、周末英语电影放映专场、英语笔友协会等社团;在各院系学生会和班委会的积极努力下,创办并组织了英语板报、精品英文赏析、英语辩论赛、演讲比赛、书法大赛等活动。以上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学习英语的机会,使他们时时刻刻都能接触并学到英语,学生学英语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克服了刚入校时的害羞胆怯心里,见到英语老师或外教,他们也不再躲着走了,而是大胆地用英语打招呼或走上前去热情地交谈。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新的学英语热。现在徜徉在郑大校园里,你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学生在说英语,这已成为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现象。此外,学生在每学期期末的口语考试都以英语场景对话、电影对白模仿、自创小品表演、经典短剧表演、辩论赛等形式进行。在英语老师和班委会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活动进行得很成功。结果证明,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英语成绩较之入学时有了很大进步。在近几年的河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我校都遥遥领先。在“C C T 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我校每年都成绩斐然。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我校浓厚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息息相关。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各兄弟院校学习的榜样。

3.3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和国外的大学增强交流

随着国际交往的迅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其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显得尤为重要。学好英语,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培养大批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人才显得尤为迫切。而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加强与国外大学学生的交流和学习不失为一种真切而高效的学习西方文化的渠道。这既可为校园英语社团的发展和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人生修养。比如,校园英语协会可以和国外大学里的一些社团建立“联谊会”、“笔友会”,并定期在互联网上就各自的校园文化生活、学习情况等进行经验交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邀请国外的大学生团队亲自到校园来与学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或者邀请一些外教来为学生就西方文化进行专题讲座。这样,校园英语社团能够从国外大学的社团建设中学习一些先进办团理念,而且还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内容,并能够促进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全面和谐发展。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文化文明的进步, 思想观念的解放, 整个大学校园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校园英语文化建设作为整个校园文化多元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培养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的英语人才,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 加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是迫切之举。本文主要从它的重要意义、可行性对策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校园英语文化,多元化建设,大学英语教学,对策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 胡文仲, 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演讲稿 篇8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给学生一个特定的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校园文化有利于凝聚人心,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力度。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一切任务的完成,各项制度的落实,都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奋斗。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个健康向上、洁净宽松、富有诗情画意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有利于广大师生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达到“人心所向”的目的,便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力度。

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造能力,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在这样一个系统建设过程中,师生员工都是直接参与者,都是设计者和建设者,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激发和强化。同时,由于优美的环境、宽松的条件是自己劳动创造的,谁也舍不得破坏,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各项规章制度由学校的强制要求而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在这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不断受到思想熏陶,使自己的道德水准不断提高,进而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这一切建设好,离开科学和民主管理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这就要求具备统一的规范部署和严格细致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创造出民主与科学的管理环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它包括时间要素、空间要素、软件要素和人的要素。校园文化建设要在把握上述四个要素的基础上,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格。校园文化建设要准确把握其内涵,不能把校园文化单纯理解为第二课堂或娱乐文化。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在学校教育、学习、工作、生活和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而形成的人文环境氛围。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和发展。它揭示了校园文化的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校园人的发展,人的活动结果最终表现为人的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园文化作为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学校领导与教师的主导下,与学生共同创造的具有本校特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如合唱团、篮球队等社团活动。

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不单是知识的简单传授,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行为习惯和道德风貌,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 以中小学生为主体, 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核心, 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 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努力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 必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 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良好的校园文化渗透在学生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体现在他们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沃土。如校园音乐文化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校可组织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并进行讨论,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正确引导,如让学生拿流行歌曲与艺术歌曲进行比较,让学生听到流淌在我们血脉源头的民族乐声。坚持良好的音乐文化导向,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能使他们具有分辨美丑良莠的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是极为重要的。学生追求的是高品位的精神生活,他们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及年龄心理特征,都使他们向往高尚的文化生活,寻求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形成高雅的文化生活氛围。一所学校,若能把学生的学业与校园文化活动妥善地结合起来,便会有力地推动校园内的精神文明建设。诸多学生,尽管智力爱好性格情趣有异,但共同的文化活动,往往能产生极大的凝聚力与荣誉感,使校园内的生活更为和谐轻松,更为活跃高雅,青春的活力便得以高度发挥,个性爱好也得到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能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掌握更多的生存与竞争的本领,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技能的培养,使理论与实践得以结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扩大视野,个人特长得以发展,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校园文化建设,还能促进在校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篇9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必须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坚持寓教于乐,在坚持创新性、系统性等原则的前提下。采取适合高校和学生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思想品德;人文素质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应运而生,并开始对校园文化乃至全民的精神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唱响网络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1]面对网络文化建设的新任务,作为肩负文化传承使命的高校,有必要对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再思考。

一、校园文化建设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校园文化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同。是课堂教学育人功能的必要补充,加强校园文化建没,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既教书,义育人,既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义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有效地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文化活动的开展之中,有利于大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境界,形成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示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真诚坦率、谦虚宽厚、关心他人、主动交往等良好的交往品质,有利于在学生中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硬件,包括校园内的建筑、图书、设备、环境等等;另一部分是软件,包括校风、学风穗《风、校训、校歌、规章制度及校园文化活动等等。校园文化建没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大力加强和谐校园建没的前提下,必须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不断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加强校园文化建没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方向性原则

校园文化建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员上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二)自我教育原则

大学生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实现自我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自我培养活动,也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校园文化活动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组织和安排,旨在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跚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三)寓教于乐原则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不是目的,而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或途径。活动的开展要坚持寓教于乐原则,各种活动的开展要考虑其趣味性、知识性和可参与性,真正达到寓教育丁喜闯乐见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2]

三、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努力探索新思路、新观念、新形式和新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和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流动性较大,而教师则相对稳定,对于保持和巩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教师在学识修养、社会阅历等方面具有的优势以及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的职责,教师对引领和主导校园文化建设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是学校教育区别于自我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提高师德水平,重视发挥教师的垂范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根本的意义。

(二)搞好社团组织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一定的文化组织为依托,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组织的主要形式。学生社团是遵循专业性、自愿性、兴趣爱好统一性等原则建立起来的各种学生文化群体。

(三)培训校园文化活动骨干

校园文化活动的骨干和带头人,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起关键作用。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与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有直接关系。他们在学生中往往具有较高的声望和广泛的影响,成为其他同学效仿的榜样。[3]在有些规模较大的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往往就是几个骨干和带头人,因此必须做好发现、培养骨干和带头人的工作。[4]要注意从思想品德高尚、作风正派、有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中去发现人才,认真培养,使他们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真正发挥骨干和带头人的作用。

(四)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一个重要渠道。目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由自愿自发的个人行为发展成为有组织、规模化、规范化、社会化的教育形式。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之一。[6]一方面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更好地接受社会文化,特别是社会先进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形成先进的校园文化。

(五)提高课堂教学的文化品位

课堂教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大学生获得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主要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及其他选修课教学。

(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管理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高校来说是一柄“双刃箭”,一方面网络为大学校园提供了更便捷的交流手段,更丰富的信息存储。同时,又使得各种负面信息有了存在与生存的土壤。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上网人数超过90%,平均一周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的为33.9%,最多的竟达35小时。[7]

建立校园文化主体网站,用正确、健康的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增强主旋律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和影响力,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课题。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广泛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首先,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构。加强党政对校园文化的领导,是建设和繁荣校园文化的关键。建立必要的科学管理机构和管理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其次,建立一支高效的全员化的校园文化建设队伍。[8]在这支队伍中,领导班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师;教职工队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政工干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排头兵;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再次,制定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要制定好校园文化建设目标,规划好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规划好校园文化建设方法。

参考文献

[1]高兴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校园文化建设[N].山东师大报,2007-06-08. [2]陈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N].光明日报,2007—07—11.

[3]徐柏才,张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

[4]周素勤.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张德,等.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6]王冀生.现代大学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许嘉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漫议[J].求是,2004,(18).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篇10

当今,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使教育的过程、方法、手法、更加科学化,更加人性化。过去被人们忽略、遗忘或加以反对的一些方式、方法,经过科学的论证如今正在逐步显示了潜在的教育意义。比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多元智能研究等等都是教育理念上的一大进步。那么校园文化环境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最好说明,同时又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由于各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由各个学校发展历史演绎而成,因此各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主旨是有着差异性的,当我们置身于两所不同的学校时,这种差异会很清晰地让我们体验出来,在校园环境风格、全校的精神气质、人际关系、教书育人的氛围等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它具有很强的层次感,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丰富的、全面的、无声的教科书。他能起到潜移默化、对师生进行熏陶和塑造的重要教育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从校园文化的功能上看,校园文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有益于学生情感的陶冶,心灵的美化;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精神面貌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校育人的诸要素中,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校园文化环境,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是长期发展逐步形成的,与历任校长的办学思想密切相关,应该说它是一种氛围的长期营造,它是得到全体成员的高度认同的,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感召力,在学校的发展中具有“地基”的作用。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能面面俱到,校园文化用它隐性方式,完成了管理过程中任何制度都不可替代的管理作用,这是一种稳性的管理规则,它在学校中是一种以精神领袖式的作用在约束和维护着这个团对的共同的利益。这是我的常说的默守常规。学校的规章制度仅仅是违者罚款式的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所体现的效果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把行为规范的各种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校园文化中,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去看、去想、去感受、去培养自己的素质。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校园文化它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组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直接反映和再现了一个学校的价值取向,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影响着一个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强大的内动力,这种内动力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惯性。如何发掘值得深入研究。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校长是关键,他即是领导者,又是实践者和创新者,起到传承和引导的作用。校长对校园文化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物质文化的营造

物质文化的营造这一点比较好做,但要求主管人员必须潜心挖掘,让营造的环境与学校现状相匹配,富有个性,体现出设计者审美观、价值观真正起到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发挥出教育的功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

(二)校园精神文化的营造

这一点相对其它三点较为难做。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又是一条引线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学校的校园文化,树正风、立正气这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团结、进取、奋发、求实这是许多学校的校训内容,其中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敬业精神和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校训是校园精神文化精髓,通过制定具有时代特征,又富有学校历史文化背景与特色以及长期的发展目标的校训成为号召、激励、鼓舞、鞭策全体师生的座右铭。逐步由外力变为内力,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就会出现。

(三)校园制度文化的营造

校园制度文化这一点做起来易,转化过程难,制度已经确定可以强制执行,包含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校规、校纪、人事、总务、教育教学制度等等,一项制度的形成不能成为一种文化,学校制度再完善也不能称其为制度文化好,校园制度文化的形成应该是制定—认同—自律—传承(舆论)—文化,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一项制度不被大家所认同时,还会产生不良反映,不仅不能推动学校工作的开展,反而成了发展中的绊脚石,一但制度转变成了自律的行为时,就会形成一种正确的行为导向,就必然产生出一种文化氛围,就会培养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才能完成我们的办学目标。

四、校园活动文化的营造

校园活动文化,这一点与我们办学思想相联系,首先,我们必须尊重教育的规律,明确活动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用制度的方式将它确定下来,让活动有稳定时间,稳定组织结构,稳定经费和相对稳定的内容形式,使活动具有连续性、目的性、教育性。在活动中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真正让学生体验是他们自己的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等,在活动中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个性特长得到发挥,培养了团队精神,陶冶了情操,在活动中不断找出每一活动的闪光点和不足,使活动更加完善,通过活动在校内无形地释放出一般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活动文化。

校训是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的精髓,校训是一种理念,但更重要是要赋予实践,校训的解读要深入人心,使学生由认同到实践再由实践内化为品格。校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形成的过程。

上一篇:你为什么一直没有成就散文下一篇:峨眉山风景作文7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