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2024-08-1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精选10篇)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篇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学校全面发展(浅谈我校是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泰和县苑前镇中心小学 刘重威 联系电话:*** 苑前中心小学座落在美丽的紫瑶山仁善河畔,公和圩镇西北角的小山坡上,创办于1980年,至今已有近三十的的历史,是一所校园环境精美,教学设备精良,师资队伍精干的示范性小学。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教职工56人,学生1139人,自1993年被市教育局评为学校管理“星级学校”以来,在苑前党委政府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关心与支持下,学校相继投入巨资,改善了校园环境,添置了先进的教学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多年来,中心小学不断探讨先进的办学模式和育人方法,坚持德育为首,活动育人、多渠道、多形式创新育人途径,优化育人环境,取得了多项国家、省、市、县教育教研成果。如果说成绩是中心小学这棵大树上结出的累累硕果,那么中心小学行政班子提出的“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立德寓美,传播先进文化”的办学思想便是最强健而有力的根系,在这强健的根系下,中心小学这棵大树正展现着生命的绚丽。

一、挖掘校园文化,形成学校特色

学校本着“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厉引“笃学、励志、崇真、扬善”的校训,坚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抓住“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目标,突出“着眼于未来,着眼于素质”的办学思想和“立足课堂,立足学生,关注和谐,放眼未来”的教学管理思路。在教育思想指导下提出了一个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塑造“用合理的目标激励人,用人文的管理规范人,用温暖的情感服务人,用发展的评价塑造人”的办学理念,用科学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办学实践。

学校组织教师不断挖掘并整理学校“礼仪文化、紫瑶文化、古典文化、安全文化、教学文化、体育文化”,将校训、校风、教风、班风编印成小册子,制作成文化版块,把学校德育和地方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有效结合,把德育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种历史景观和听得见、可感受的革命故事,切实增强德育的效果,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

一、构筑环境文化,凸显美化和教育化。

在校园文化硬件建设上,强调空间主体化设置,提出了“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的理念。近年来,学校种植了各类花草树木几十余种,乔、灌、花、草,配置得当,绿化布局规范美观,硬化了路面,铺上了彩砖,营造了舒适、美观、敞亮、雅致的校园生活空间和育人氛围。200米的环形跑道运动场和设备齐全的健身场地,回荡着同学们令人心醉的欢声笑语。

当你漫步在中心小学校园内,在每个角落里都能见到中心小学师生用五彩的笔描绘下的一幅幅装裱精美的画卷以及挥毫写下的飘逸俊秀又墨韵十足的书画作品,校园里的每一面墙壁已俨然成为了中心小学的艺术长廊,展示生命色彩的天地。

二、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追求平等、友善、协调。

建设和谐校园离不开和谐师生的关系,现代育人观认为“育人的有效性源于平等交往,沟通无限,”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始终谨记,教育人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点化式润泽生命”因而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学校是生命的学校,必须用友善的宽容,热情的期待去看待每一个活生生的灵魂,这样一种充满宽容与爱意的理念已深入每一个中心人的心里。正是这样一种充满爱的期待,使师生对一切充满信心,让每个生命永远饱含希冀,而这永远的希冀便是快乐的源泉,也正是中心人的乐教,乐学的源泉。生命便是在这爱的润泽下茁壮成长,这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充满爱意的师生关系显示了它巨大的育人功能。

三、夯实阵地文化,彰显文化魅力。

几年来中心小学相断成立了“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记者站”等少先队文化阵地,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报名、考核、选拔、培训等程序组建了“雏鹰小记者团”“播音员小组”确保了中心小学宣传阵地的高效运行,广播站安排了十多个富有特色的栏目“校园快报”“校园小雷锋”“小荷已露尖尖角”等在同学们当中广受好评。定期出版的校报《紫瑶校报》面向全镇小学师生常年征稿,为教师呈现教育观点、分享从教经验、提升文化品味提供了一个平台,丰富多彩的内容、贴近师生的题材、反映校园的动态的新闻快报,深受师生的喜爱,也多次受到县局领导的好评。

每周一上午的升旗仪式已成为中心小学常规工作中创特色的一大亮点,当国歌奏响时,整个校园肃静起来同学们都会停止所有活动,面向国旗方向参加升旗仪式,就连到学校送孩子的家长也情不自禁地参加这庄严的升旗仪式,成为了中心小学德育工作和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心小学从来没有间断过对学校图书室的建设工作,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精神食粮,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中心小学为每位学生都办理了借书证,每学期开学,班主任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然后以班为单位集体借阅,学生再在本班借阅。如今的校园已成为师生们充满人情味,书香味的家园。

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散发活力。

为使校园文化散发活力,针对学校生源状况,中心小学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加强以日常行为规范主要内容的基础文明礼仪教育,三是加强以增强法制观念,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宗旨的公民意识教育。学校遵循“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为学校的德育导向,创新德育模式,变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式”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交流式”使德育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学校健全了班级文化制度,利用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安全、卫生知识的教育,多次邀请“苑前镇派出所、交警中队、镇中心卫生院、中龙森林派出所”来校作专题报告,提高了学生法律意识与文明、卫生自律水平。

学校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劳动教育,2007年新开辟了一块500多平方米的劳动基地,各班通过劳动基地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既让学生体会了一份辛苦一份收获,珍惜劳动成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树立劳动观念。

五、打造品牌文化,发展学生特长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中心小学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原则,成立了二十多个课外活动小组,开展活动。举办了“阳光体育之歌大合唱”、“庆六一文艺汇演”、“我与祖国大合唱”、“冬季田径运动会”等大型全镇性的文体活动,经常为学生播放爱国主义影片,多次邀请泰和采茶剧团来校演出,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风尚,使爱国主义思想永驻学生心中。以活动来促使学生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活动中不断得到升华。

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载体。我校通过阅读、吟诵紫瑶文化,要求学生铭记历史,学习先辈,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发奋学习,遵规守纪、强身健体,做一个能顶大梁的人。通过“讲雷锋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雷锋、学习雷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读书活动、演讲比赛,让学生学习理解习近平主席对“中国梦”的深情阐释,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不断奋斗探索的艰苦历程,传承红色文化。

通过古典诗词吟诵比赛,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通过听当地老人讲传统故事,参观古村古祠,欣赏家乡山水自然风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通过礼仪教育,使学生在获得丰厚人文素养的同时,逐步达到知进取、懂礼仪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县“争创书香校园、争当文学少年”知识竞赛,让学生不断开拓知识面,增长见识。

六、校园文化建设成就素质教育硕果累累

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县艺术节分别在2001年、2005年、2007年荣获“团体三等奖”;2006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大赛中荣获“集体优秀奖”;少先队工作在2003年、2005年、2006年分别被县团委评为先进单位。

文化建设工作的突出成就,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竞赛多人获一、二等奖;辅导学生参加英语听力竞赛获省一等奖;指导学生学具操作比赛获省一等奖;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多篇在国家、省、市、县教育刊物上发表,教学质量开始走出低谷,08年在全县综合水平评估比上年前移了四个名次,这些成绩将激励着中心小学师生不断拼搏进取。校园文化建设,意在引导和熏陶学生对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种体悟,而这也是每一所学校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应有之意。厚德进取的中心人将断续为每一片叶子输送生活的甘泉,让每一片叶子在灿烂的阳光下焕发生命的翠绿,用生命支撑生命,以厚德博爱预约收获的明天!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篇2

一、存在问题

1.经费严重不足。

根据国家政策, 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收费后, 财政依据在校学生人数给学校拨付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34元, 每生每年合计264元, 基本上学生的经费有了保障, 但没有兼顾不同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的需求。且学校本身也没有其他收入途径, 简陋的办公环境得不到改善;落后的教学设备不能得到更新;学校管理没有经费做保障;教师更没有工资意外的福利, 所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2.教师待遇低。

在调研中发现, 我市农村中小学老师尽管教学任务十分繁重, 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但待遇仍然非常低。很多学校的老师从未发过工资以外的福利, 更谈不上课时补助, 有些老师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 还要担任班主任, 且没有班主任津贴。教师除干巴巴的财政工资外, 再无任何津、补贴, 而教师的工作量偏大, 许多学校一个教师要负担一个年级一个班甚至两个年级的教学任务。教师的付出和所得反差较大, 不利于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师资不足且年龄老化。

(1) 师资数量不足。

秦集镇是个相对贫困落后的乡镇, 共有25个行政村, 秦集中心下设15所村小学共98个班级, 教师人数195个, 学生约2950人。如按学生数合算编制, 教师人数应有富余。但由于学校及学生分布很不合理, 造成有些学校只能按班额1:1.5的比例配置教师。现在农村小学已经划归四个区管, 虽然教师奇缺, 但各区还出现教师超编现象, 原因一:按照学生和老师1:25的比例配备教师, 有的学校招不到学生, 每个学校一百多名学生但还要设6个班级, 就会出现教师不够用还超编的现象。二:城里和农村小学合在一起算编制, 城里学校占用了农村小学的编制。

(2)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发现, 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人意, 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工作量大, 教师的付出和所得反差较大, 不利于较好的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教学设备简陋。

学校教师办公室非常简陋, 甚至有的学校老师都没有一套完整的办公桌椅, 更谈不上电脑。个别学校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就是一台幻灯机, 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 教师就无法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议

1.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

各级领导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 认真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低的问题, 切实关心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况, 在确保农村教师全额工资到位的基础上, 提高教师待遇。有关部门对现有的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应作出适当的调整, 增加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资, 确立教育财政相对独立的地位,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向农村学校倾斜。

2.落实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工作的政策。

鼓励和动员有志于基层教育事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去工作, 以期改变目前中小学师资状况。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公办学校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 公办学校校长和教师流动。城市公办学校教师晋升高级职务, 应当具有在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任教一定年限的经历;新聘任的教师应当到农村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学校任教一定年限。

3.合理整合教育资源。

以农村中心小学建设为龙头, 通过撤并、置换、改造、新建等形式, 推动中小学布局合理化, 提高规模效益和整体办学水平, 巩固现有完全小学, 适当扩大现有完小中的高小规模, 将现有部分办学条件较好、服务面积大、覆盖人口较多的初小办成完小等,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4.教师配置要均衡、增强学校吸引力。

教师力量的均衡配置、是治理薄弱和改善农村学校的有效方法。建立健全鼓励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的激励机制。城区中小学青年教师和教育系统后备干部应分批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或挂职锻炼。通过教学的合理配置, 提高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以增强每一所学校的吸引力。

5.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义务教育本应由地方政府负责, 但鉴于目前的实际状况, 要有效的解决农村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问题, 还要采用多渠道多方式解决。可以采用接受社会捐助的方式;也可以由学校所在村集体筹资。不管哪一种方式, 都必须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进行。

总之,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就是要在学校基础设施、教育教学设备、师资等方面大体均衡, 在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大体均衡。调整教育资金流向,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刘志华.打破行政界限实施规模办学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人民教育》2011.2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篇3

关键词: 高中体育    乒乓球社团    建设管理

1.引言

学生的发展应当是综合全面的发展,除了课内知识学习以外,课外社团活动为学生的集体意识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愿参加的一种组织[1-3],它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自我、体验社会的大门,使其更自由地认识世界。

笔者长期处在体育教学一线,积极组织乒乓球社团活动。下面针对本校实际情况,挖掘乒乓球社团发展中的不足,旨在为普通高中的乒乓球社团建设和校园体育文化推动提供合理化、科学化的建议。

2.第七师高级中学的乒乓球社团的现状

第七师高级中学的乒乓球社团(以下简称“社团”)在建校之初即已成立,由本人作为指导教师。社团有20名团员,来自高中各个年级。经过几年的发展,社团经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具有良好的规范性,日常有专职教师指导训练比赛,假期开展一定强度的集训。

社团拥有7张乒乓球台,训练在校乒乓球室进行,日常训练时间为周一至周五19:10-20:40。日常训练主要进行基本功练习,包括正反手对攻、步伐練习、发球练习和战术组合练习等,一阶段的训练后开展队内循环比赛和年级间对抗比赛。寒暑假期间,社团进行为期15天的集训,针对日常训练中的弱点,进行系统全面的练习,集训强度较日常训练有所增多,上、下午各进行3个小时。经过一定的训练和比赛,社团选拔优秀团员参加地区性比赛。

通过团员们的共同努力,社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团之初有团员获得了自治区中小学生等级赛个人第四名;在2013和2014年第七师青少年运动会上,社团囊括了团体冠亚军及所有单项冠亚军;另有30余人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

3.第七师高级中学乒乓球社团发展问题分析

目前,社团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师资投入不足,缺乏专业性的引导。

学校长期参与指导乒乓球社团的专业教师仅有一名,指导老师仍要负责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工作,社团的管理与指导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另外,场地的限制无法满足20名团员同时上案,训练效果受到影响。经费方面,购置、维修乒乓球器械、水电费、日常训练开支每学年约为2000元,由上级教委部门下拨,基本能够满足校内活动及训练比赛需求,但以社团目前的发展情况看,仍需扩大社团影响力,这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2)发展受限,社团认可度有待提高。

高中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书本知识的学习,学校的培养重点倾向于课业辅导,对文体社团的作用认识不足,由此导致文体社团发展受限,其自身的管理与建设无法得到足够的保障,长此以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将会受到影响。

同时,社团与社会的沟通交流不足,社团举办比赛局限于校内,校际及社会比赛较少,吸引社会资源参与社团建设的沟通联系工作做得还不够。

(3)团员有效培养期较短,亟待建立健全成长机制。

在校期间,团员的有效训练时间是每天一个半小时,每周5次,加之寒、暑假15天集训,总共加起来的训练强度仅相当于初等级别。乒乓球运动的培养期较长,但是高中期间团员的有效培养期最多只有三年,这离系统培养的要求还很远。

4.第七师高级中学的乒乓球社团发展的对策研究

目前社团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针对本校乒乓球社团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下文从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1)增强乒乓球社团的规范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社团建设需要发动学生组织的力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情合理的规章制度。管理者应奖惩得当,重视学生的感受,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使社团形成高年级带低年级、高水平团员促进初学者的互帮互助氛围,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其中。同时还要注重团员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带动更多的同学投入体育运动中,使社团形成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

(2)加强乒乓球社团的基础建设,推动学校体育文化发展。

根据目前社团发展规模及现有条件看,训练场地还需进一步增加。可以考虑把空余的教室作为学生平时活动的场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便捷化的基础设施;加强对场地设施及体育器材的管理,避免损坏和浪费。这考验学校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决心,需要上级领导的支持和重视。

(3)加强社团与社会的交流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完善社团的竞赛规则,营造良好的竞赛氛围,除组织适当的团内、校内比赛外,还应积极参与地区性比赛,加强社团与社会的沟通与交流,促进社团的良性发展。社团可以尝试与社会俱乐部建立长期的合作交流关系,引进社会资源,让学生对乒乓球运动有更多元的了解,学会用更广的视角看待乒乓球运动。另外,社团要大胆走出校园,参与更广范围的活动和指导,让学生在相关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

5.结语

本文重点探讨了乒乓球社团的建设和管理问题,以第七师高级中学为例,指出制约校园乒乓球社团发展的关键问题,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提出对策,为高中乒乓球社团的发展提供可行建议。

参考文献:

[1]杨桂霞.加强乒乓球社团的管理和建设推动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J].教育论坛.119.

[2]唐建军.现代乒乓球技术教学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3]仝雪萍.谈谈高职院校社团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视界,2012(26):18-19.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篇4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独特风貌,蕴含着一种潜在的力量,具有无声教育的感染作用。我校作为秀山县一所新建直属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特色发展”的模式,严格按照“高起点,超常规”的战略思路开展工作。通过环境打造,课堂教育,机制约束,活动熏陶,家校互动,使全校师生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基本达到了以硬件设施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和以师生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以学校管理为保证的制度文化的和谐统一。

一、完善硬件夯实基础,打造文化精品

1、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水平。

硬件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办学水平的最直接体现。我校占地面积51.8亩,学校整体设计采用新加坡建筑风格,布局设施一流,具备宽敞明亮的教室,具备实验电教、信息技术教育等配套齐全的教学功能室,建有图书室、舞蹈室、书法室,建有高标准的塑胶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目前学校已申请到“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集硬件、图书、互联网等功能为一体的“梦想中心”多媒体教室项目,“班班通”工程已纳入学校规划,同时正积极多方筹资,建设和完善学校风雨操场、食堂、运动场后期工程和校园的绿化工程,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抓好校园的绿化工作,优化校园内外部环境

我校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校园环境规划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着“追求高品味”的原则,我校在建设规划中,巧妙设计各景点,花草树木布局,力争做到错落有致、疏密合理,建造具备育人功能的景观,做到点面结合,校园户外张贴物、宣传品管理规范,校内各种标牌规范。

学校处于建设之中,但学校仍按整体的绿化规划和思想进行校园绿化工程学校按照“四季长青”的绿化要求,修建了花台、花园、假山景观、环校绿化带,目前我校以“森林校园”为契机,栽植香樟、桂花树700多株。在全体师生中树立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了卫生保洁的良好习惯,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3、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通过合理规划,布局,我校的各种标牌设置都注重美观、精致,走廊、椄道、过道和室内均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体现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温馨提示语等,采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形象加以展示,在走廊柱壁上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走廊文化墙内容定期更换,班级图书柜图书定期更换,让每面墙壁、壁柱、围墙说话,确保了校内的每一处细节都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

通过两年多的不断建设发展,使学校更显大气、美观,基本达到了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景致宜人,设施齐备,功能齐全,为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精神文化建设,丰富内涵,打造学校精神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我校本着“为教师发展铺路,为学生未来奠基”的宗旨,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铸造师生认同的学校价值观,建设师生精神家园。

新建直属,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树立起师生员工对学校整体发展的认同感和打造名校品牌的信心,我校采用“项目管理”项目招标的形式向全体师生询计问策,征求“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发展规划”的建议和意见,学校的重大决策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最后集全校师生之大成,形成了“提升教师,关注学生,影响家长。”的办学指导思想,“个性校园,书香凤栖。”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学校章程和学校管理规程。同时结合学校新建直属,地处城郊的特点,在全体师生中开展敬业奉献、艰苦创业

精神的教育,培育“学校发展,我的责任”的主人翁意识,增加了师生的认同感,使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敬业奉献的师资队伍。

我校是以原平凯小学教师为班底,向全县公开考调20多位教师而组建的新学校,建校初,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成立学习领导小组,制订学习培训计划,健全学习制度,做到一周一次政治学习,一周一次校本培训,一周一次教研活动,实行一月一交流,半年一总结。开展了围绕“敬业”和“爱生”为核心的师德规范教育,在教职工中培育“六种精神”:即“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树立“学校发展,我的责任”的主人翁意识。关心学校的发展,主动、积极地参与学校管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对工作要树立“三心”,即:“爱心、耐心、信心”;“三不”,即:“不埋怨、不嫌弃、不放弃”;“三个一样”,即:“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工作要像对待家事一样”,“对待同事要像对待亲人一样”。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依法执教、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体协作、为人师表。学校还搭建教师成长平台,给每一个教师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学校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成功的喜悦,努力形成一支团结和谐、有改革意识、教学基本功过硬、教改经验丰富、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3、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学生养成教育。

建立“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强化年级组管理,实现德育队伍全员化,内容课程化,目标层次化,制度规范化,评价合理化。我校结合县级课题“小学生行为习惯研究”的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学生一日常规及学生管理的每一环节中,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学校宣传栏、班级文化墙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倡导文明之风,礼仪之范,通过开展示范岗、监督岗,实行路队制,校园静化工程,对学生校内外行为规范作了具体的要求,使整个校园浸润在文明有礼、热情友好、宽容谦让、诚实守信的和谐氛围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打扫街道、小手牵大手爱心传递等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举止文明、尊重师长、勤奋刻苦、博学善思的优良品质,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受到社区家长的一致肯定。

4、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推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为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我校开展了针对教师的课件制作比赛、论文竞赛、文体比赛、唱红歌比赛等;针对学生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演讲比赛、趣味运动会、讲故事、传箴言、唱红歌活动、广播操比赛、科技制作、兴趣小组、手抄报比赛等;主题教育和创建活动方面开展了创建“平安校园”、以“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等;针对学校新建直属,社区家长对学校缺乏了解,开展了深入广场、深入社区家庭的宣传活动,向社区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了解社区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和意见;开展学生思想和学习状况大摸底,对问题学生实行行政、班主任和教师重点家访,做到了“关爱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居,辐射整个片区”的效果。

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活力和竞争意识,优化了学生心理品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整个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新气象。在“提升教师,关注学生,影响家长。”的办学指导思想指引下,通过进一步强化“待人以诚,处事以正”的校训,我校已初步形成了“敬业、奉献、和谐、创新”的学校精神。

三、健全制度实现依法治校,人文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具有导向、约束

和规范作用。我校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和依法治校的能力。

1、坚持依法治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格局。坚持校长领导下的部门工作问责制,建立全员参与、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坚持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认真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使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加强全校师生的参与度,凡属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和举措都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加强校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提高公开质量,加强上下沟通,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高度重视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建议作用,支持他们建言献策,建立起采纳良言的工作机制。

3、健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规章体系。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学校管理规程,通过改革和实验,不断充实和更新各种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完善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制度的制定皆经过教职工提出建议意见,学校行政制定方案,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执行的督查体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由全体教师监督学校相关部门实施,做到公开透明,教师明白,领导清白。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年段组长负责制。实施管理重心下移,实行扁平化管理,完善年段组长竞聘和管理办法,落实年段组长的责任和目标,明确年段组长的管理权限,促进年段组互动发展、和谐发展,提升年段组教育教学质量。把一系列的管理权限(考核权、经费使用权、教学活动组织权等)下放到年段组,实施绩效管理,学校考核与年级组挂钩。改革班级管理体制,在绩效工资改革政策基础上,向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坚持班主任持证上岗,提高班主任教师的经济待遇,制定评优选先制度,定期征集和评选班级管理的有效办法和学生成长的典型案例,开展优秀班主任培训,班主任经验交流,以活动促发展,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先学后导,小组互助学习”,教师在实践中转变了教学指导方式,以引导塑造学生为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开发学生的潜能。

四、创新思路促进学校发展,凸显特色构建文化品牌

校园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我校紧紧围绕“秀山县优质教育基地,武陵山区名校”这一目标,坚持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书法教学、美术班、舞蹈班、体训班、成立器乐队,校园文化队伍的成立和建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而且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初步显示出了特色成效。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篇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河南省九代会的胜利召开,为河南教育和学校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济源一中作为河南省首批示范型高中,经过八十五年的历史积淀,在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文化自觉,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形成了优良的育人环境,凸显了特色文化成效,对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是团结协作,共同发展,打造品牌团队文化。文化对一个团队凝聚力的提升,对团队成员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影响越来越被更多的人认识。近年来,我校强化“8+1”班主任研修团队和“名师团队”建设,创新团队研修模式,积极搭建交流平台,鼓励团队共同探究、共同合作、共同成长,打造学校品牌团队文化。“8+1”团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鲜明特色,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2010年8月17日全国首届班级自主化教育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2011年10月“8+1”团队荣获首届河南省“最具智慧力班主任”团体特等奖,被《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班主任之友》等多家媒体报道,正逐步彰显出其独有的团队文化魅力。

“名师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我校积极贯彻“名师强校”战略,制订并实施《济源一中名师培养办法》,鼓励教师冒尖、出格,营造浓厚的成名成家氛围。学校设立了“人梯奖”,每年开展“教坛新秀”评选,形成了以名师为龙头,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坚,带动了全体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学校已拥有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近40人,省级以上优质课大奖赛一等奖获得者达59人,居全省同类学校首位,彰显了我校“名师”团队建设的成效。

二是转变方式,营造氛围,凸显学习文化特色。学校学习文化建设是极为关键的育人途径与手段。近年来,我校始终把学习放在教师发展的首位,以学习促进步,以学习促成长,实现了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师德素养的快速提高。学校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减轻教师的额外工作负担,采用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规范学习秩序,每位教师自觉做好学习笔记与心得体会。与此同时,学校大力开展学生学习观念文化、学习策略文化及自身的背景知识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与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我校学习文化的建设,对开展师生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力,提升学校的竞争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效应。

三是创新管理,开展“创模”,激活创新文化魅力。“生命有限,智慧无穷”。培育创新文化,实质是变革人的观念和人的思维模式。我校着力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尊重人的自由探索,尊重人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激励师生通过创新努力实现个人价值,让其以个人成就展现自己,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真正让创新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师生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创新学校管理。结构条块化、组织扁平化、过程精细化是我校管理的三大特点。校党委采取了“统一领导、条块联动”,将学校管理层面分为行政、教学、德育、后勤4个方面,分三个年级部,每个年级部分为两个教学部,逐步弱化教务处等职能部门的管理权,使其逐步向服务转型,并提出 “学校OEC管理法”,即总账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面对超大规模的巨型学校,我校更新观念,积极破解发展难题,用管理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我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深入开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活动,以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践中涌现出了“动感课堂”、“三步教学法”等,百花齐放,争奇斗妍。在“创模”的推动下,近年来我校已有59位青年教师在全国、省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居全省同类学校之首,学校收获着创新文化建设带来的累累硕果。

四是挖掘内涵,精益求精,展示体艺文化成效。体育艺术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潜在的、独具特色的方式熏陶、感染、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使学校的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形象不断优化、文化品味不断提升。

体育文化成效显著。近年来,济源一中先后组织承办了中日篮球对抗赛、全国CSBA中学生篮球锦标赛、“苗苗”杯全国小学生篮球赛、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夏令营等大型篮球赛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篮球文化,学生在体验篮球魅力的同时,接受并经历体育文化的熏陶和培育。我校积极弘扬“团结、拼搏、创新”的篮球精神,体育文化日趋成熟,取得了累累硕果。在历届河南省中学生运动会和“晨光”杯体育比赛中,学校代表队多次荣获团体、单项冠军,奖牌数位居参赛学校前列,综合实力在全省始终处于第一军团行列。艺术成果璀璨夺目。近年来,学校共有80多个文艺节目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奖。舞蹈《校园情怀》、《朝霞》、《红伞情》、《阳光网络》等多次参加全国艺术展演和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并应邀赴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演出。2010年,在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舞蹈《梦开始的地方》和学生书法作品《毛泽东诗词》双双荣获一等奖,这已是我校连续三届代表河南省参加这一国家级赛事,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我校荣获“河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佳学校”称号。“体育象征着学校的精神,艺术代表着学校的品味。” 我校体艺特色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使全校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校园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篇6

南城中心校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根据高平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南城中心校注重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几个方面加强建设,极大的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使文化育人这一教育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现将一年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制定了详尽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并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局下发的以及本校制定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组织发动,促使全校教职工认真领会精神,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现实意义的认识,从而打造对校园文化建设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二、以开展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我中心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首先,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比如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各种课内外活动,既搭建个性发展平台,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也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唐庄小学的“四歌一文”活动,“四歌”即四首学生喜欢的励志歌曲,“一文”即粱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并将背诵和学唱时间规定为每天的课间操后,六一进行班级合唱比赛。以及庞村小学和龙渠的少年太极操,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其次,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发展规划、师生规范等方面综合考虑,形成特色鲜明、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同时科学规划校园整体布局,以优化育人环境为切入点,以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为突破口,全中心校累计投入经费三十余万元,对校园进行了布局调整,硬化美化绿化了整个校园,学校处处是教育之地,是我们力求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文化特有底蕴的校园建设原则。通过精心设计,把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知识,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南赵庄小学和汤工头小学在教学楼里,充分利用每一面墙擘进行教育,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分区域、分段教育,低年级区域《弟子规》,中年级区域《三字经》,高年级区域《中华传统美德》,宿舍区《孝道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结合以上内容开展相关的《三字经》《弟子规》《干字文》等诗歌朗诵、书法绘画手抄报评选、讲孝道故事比赛等活动,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

再次,树立可学的师生楷模。榜样的主要功能在于示范和激励,激励是第一位。我们非常重视挖掘师生中的积极因素,树立榜样,大力宣传,让榜样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城南小学在文化长廊中开辟专栏展示“师生风采”;对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以及荣获各种荣誉的教职工、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及时通过光荣榜的形式进行公开表扬,并在每学期开学典礼上公开表彰;各年级,各班也成立了“进步之星”、“星光灿烂”等宣传栏,及时表扬在年级、班上有进步的学生。这样,既让受表彰的师生拥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又让他们感觉到肩上的责任,同时更为学生树立起可学习、可追赶的榜样,让师生明白榜样就在身边,榜样可以争取。让榜样成为鞭策自己和激励他人的力量,让学生更加信任和热爱自己的老师和校园。

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既提高了全体师生员工的素质,使得教学取得优异成绩,又缔造出和谐校同,带动和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飞速发展,让校园呈现出盎然生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篇7

一、五华县文化人才现状

五华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共有干部职工179人, 其中局机关公务员12人, 干部53人 (含局机关) , 职工126人 (含局机关) 。在全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镇文化站中, 共有编制146人, 实有在编人员66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有37人, 占总人数21%, 初级职称的有51人, 占总人数的2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51人 (其中全日制大专以上4人) , 中专 (高中) 83、初中及以下45人;这些人中, 30岁及以下30人, 30-40岁43人, 40-50岁69人, 50-60岁37人。

近年来, 五华县的文化人才工作在上级的正确指导下, 通过上级支持、社会捐助或自费的形式进行了文化水平和业务知识的进修、培养, 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得到了有效的开展,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9年1月, 梅州市拔尖人才、原五华县文化馆馆长彭强在上级组织部门的关心下就任五华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2011年12月, 通过梅州市联合公选, 魏俊林同志脱颖而出, 被公选为五华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2009年9月, 为解决五华县文广新系统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经请示县编委和县人事局, 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考的方式分别招录了文化馆编剧1名, 文化馆舞蹈编导1名, 镇文化站干部4名, 采茶剧团演职员12名, 木偶剧团演职员6名, 进一步充实了文化干部队伍, 为人才兴文和推动五华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 五华县文化人才建设离社会的需求存在着一定距离, 人才难找、人才难留的现象尤为突出, 从而制约了五华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专业人才逐步老化, 青黄不接, 后继乏人。

据统计, 目前在职人员中具有中、初级职称人员共有88人, 大多数是在70、80年代通过招收自行培养的, 从大专院校毕业分配的较少, 专业门类不齐备, 尤其缺乏作曲、主奏人员。如采茶剧团, 原来的主编剧已病逝, 现在要出新节目真是“无米之炊”。在整个文化系统, 除一部分舞蹈人员和戏剧人员较年轻外, 其他人员都在40岁以上, 而一些部门的人员已接近退休, 年轻干部还不成熟, 独立工作的能力较差, 专业人员配备不齐, 工勤人员较多, 导致一些业务无法开展。

2. 群众文化人才发展不平衡, 缺岗严重。

目前, 音乐、歌舞、戏剧、美术、摄影等人才都集中在县城, 而到了乡镇, 这类人才很难发现, 从而制约了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生活需求和审美要求。在五华整个文化系统, 尤其是在镇文化站, 人员缺岗严重:全县镇文化站实有编制110人, 但目前在编只有28人。

3. 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不健全。

经调查了解, 现有的专业人才、业余人才大多数得不到进一步的培养、深造, 使用也是相当有限的, 很多单位没有建立人才培养、使用目标和计划, 更没有资金投入, 还只停留在简单的口号式的重视, 文艺活动相应地开展比较少, 没有搭建起让文化人才展现的平台, 人才难以发挥作用, 造成现有的人才资源浪费。

4. 各门类骨干人才少、优秀人才流失。

目前, 我县文化各门类的领军人才匮乏, 如剧团的主编剧、主演极少, 体现不出人才优势, 要搞大型艺术生产, 还得外请人员, 花费不少精力和财力, 一些较为优秀的人才则通过不同的渠道相继流失, 形成“人往高处走”的客观事实。

5. 文化经营人才严重缺乏, 经营项目缺乏规模和档次。

当前, 我县的文化经营多数在文化娱乐场所、网吧、音像制品销售和书报刊、印刷门市等方面, 能形成规模的较少, 高档次的不多, 经营者大多文化程度较低, 经营理念和手段相对落后。大规模的、新型的文化产业项目没人开发和打造, 智力、财力投入也相当困难, 市场难找, 难培育, 这与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问题我们可以看出, 五华的文化人才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总结起来, 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 体制关系长期制约着文化人才的发展。

受编制的限制, 需招收、引进的人才进不来, 不适应的人员出不去, 人才结构得不到优化和改善, 反而有所退化、劣化。干部职工干到退休之后, 有关部门不是从专业高等院校去招收毕业生, 而是从其他部门调入, 或者在本系统借 (抽) 调, 致使从业人员逐步老化, 且是半路出家, 无专业知识, 造成整体文化素质降低, 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 对人才的培养缺乏财力支持和保障, 各类专业人员难于得

到进修和深造的机会, 专业水平和能力停滞不前, 导致一些业务无法进行新的实践和创新。足额的文化经费是正常开展文化事业的保证, 五华县是省重点贫困山区县之一, 政府对文化部门的经费投入不足, 文化经费比较困难, 对提高办公条件、增加干部职工的待遇、人才培养等方面带来极大的影响, 从而阻碍了人才的发展。

3. 城乡文化活动差别大, 发展不平衡。

五华县地处山区, 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不平衡, 政府对文化智力和财力投入较少, 加上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互相冲击, 乡镇文化专干平时很少做业务方面的活, 使农村的群众文化停滞不前。

4. 五华县的文艺骨干本来就少, 由于待遇不高、激励机制缺

乏, 致使优秀人才有了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或者有了一些向外发展想法, 形成人往高处走的客观事实。

四、今后文化人才工作设想

1.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国家文化部《关于实施“人才兴文”战略, 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和省、市、县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统一思想, 统一部署, 统一行动,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摆在中心工作的重要位置, 予以高度重视, 领导要带头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人才兴文”的战略思想, 明确所担负的职责与任务, 切实落实“一把手”抓人才工作负责制。

2. 加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要利用国家大力发展农

村宣传文化中心的契机, 积极请示县委县政府, 争取吸收一批较高素质的大学生充实到文化人才队伍中来, 用2—3年时间把农村文化人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来一个明显的改观, 平衡城乡之间的差距, 大力发展基层文化事业。

3. 注重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良禽择木而栖, 良才择主而事。要吸引人才, 领导干部就必须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以科学的人才观来指导工作, 以最好的服务来集聚人才, 以最优的环

群众文化艺术重在开发创造性思维

李晓天 (山西省大同市群众艺术馆山西大同037000)

群众文化艺术是一种独有的动态资源, 可再生的精神财富。群众文化发展的过程, 实质是文化资源不断创新转化的文化产品, 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因此, 用全新的理念审视群众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前景, 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新农村文化的形势下, 显得格外重要。

一、群众文化要植根沃土承续创新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化和文明波澜壮阔, 始终得以传承并在不同时期展现出新的风姿, 放射着灿烂的光彩。大同是一座具有浓厚历史积淀的文化古城, 千百年来, 文风浓郁、人才辈出, 素有“文化古城”的美誉。把光大“文化古城”融入城乡文化建设之中, 大力培养热爱地域的文化氛围, 出版录制了《大同方言数来宝》《广灵秧歌》《大同民间文化艺术集萃》《大同美》《塞北梨园》之一, 《耍孩儿》之二, 《罗罗腔》《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使崇尚文化的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群众文化艺术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归根结底是以人文的发展为根本目标。群众文化就是让每一个社会人得到自我发展, 实现自我价值, 构建和谐、健康社会文化的重要内涵, 也是群文工作者重要的标志。群众文化工作应该充分重视每一个生命的自主和谐发展, 包括有智力障碍或肢体障碍的人群在内, 同样应该得到文化艺术上的关爱, 同样应该获得群众文化艺术的公平权力。张继刚为残疾人编创的舞蹈《千手观音》, 给广大人民群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群众文化工作应该为每一个愿意接受艺术指导的人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本的保证。群文工作对于培养人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能以潜移默化的感染的方式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群众文化艺术重在培育创造性思维, 应当鼓励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创新, 让人民大众富有个性的才华得到发挥。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 尤其要关注文艺骨干的创造力发展, 充分肯定它们富有创意的艺术构思和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独特价值。笔者做群众文化艺术工作多年, 实践证明, 往往幼稚的构思可能正是天才的表征。在群众文化艺术工作中激励业务干部创新意识, 培养创造能力也许比什么都重要。群文工作者的最高任务就是创作、指导、研究,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 很多艺术形式都需要我们进行创作、编导, 如合唱、合奏、舞蹈、美术设计等, 都要求参与者集体配合, 共同协作, 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在组织策划文化艺术活动的实践过程中, 群文人在合作态度、协调能力方面能够获得生动的感性的体验和富有成效的训练。群文人做某一项活动更应该重视过程, 而不是结论。创造与合作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它

境来吸引人才, 以最大的诚意邀请人才。人事部门要按党管人才的要求, 广开渠道, 不拘一格引用优秀文化人才。

4. 建立起合理的文化人才培养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结构合理的、实用的文化人才队伍, 为推进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面对我县文化专业人才的文化程度不高, 市场意识不强, 布局不平衡等问题, 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以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5. 为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要留住人才, 就必须积极为人排忧解难, 政府要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给予支持, 为其创造良好的办公条件, 提供有利的发展空间, 使其安心地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服务。

6. 不断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

无论从人才培养角度看, 还是从人才引用、留用角度来看, 都有碍于人才的发展, 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文化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 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人的过程, 精心指导就是一个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 培养合作能力和自己组织策划能力的过程, 是实践、感情、想象, 获得灵感的过程, 也是思考、发现、与他人合作学识的过程。

我们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 是为了适应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化激烈竞争的形势, 大力发展我国的群众文化艺术事业, 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必须具有必备的物质基础和和谐的环境, 群众文化活动的艺术价值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我展示, 大众欣赏和自我实现, 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情感的慰藉, 是精神世界的自我观照, 艺术也有竞争, 但是艺术竞争更注重的是才华的展露, 而不应该是功利的得失。群众文化艺术审美具有超功利的性质。群众文化应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让群文工作者和参与文化活动的接受者能够在良好的条件下和宽松的环境中, 满足人民群众审美的需要。从整个群众文化发展史的经验教训来看, 土壤比种子更重要。再好的种子, 播在贫瘠的土地上都难以生长。群众文化人文缺失的现状不容忽视, 群文人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 艺术人才的优良种子也很多, 理应产生优秀品种。但是当下的各类艺术的品种并不尽如人意, 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在改良土壤上多做工作, 建立好的人文环境和机制。央视春晚的舞蹈《俏夕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节目曾获得群星奖, 是地地道道的群文精品, 编导是基层群文工作者, 演员是普通群众, 没有专业文艺团体的大婉和舞星。可为什么她们一亮相, 就收到那么热烈的欢迎呢?这和土壤和她们不断创新的理念分不开。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艺术, 无论它是以哪一种符号或意象出现, 均承载着一定的内容, 而这个内容既有其相对稳定的特征, 也有发展变化的一面。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迁, 社会的变改、人类的进步, 不断得以衍生和发展。比如群文美术工作者过去用手工美术字来宣传党的文艺思想, 现如今电脑制作美术字又快、又美、又好看。这就是一个进步, 一种艺术上的变化。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 一个文化艺流自我禁锢, 封闭自处, 缺少与外界的交流, 就必然会因为生命力的丧失而逐渐弱化, 直至消失。因此, 任何僵化地对待文化资源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群众文化创作最怕的就是缺乏创新意识, 不敢去标新立异, 去创新, 艺术作品就不能与时俱进, 就很难让人民群众喜欢, 更谈不上流传于世。

二、群众文化要肩负历史使命发展创新文化产业

群艺馆是国家专门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是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时研究解决因增加文化服务内容 (如广东省流动图书馆五华分馆和长乐学宫) 而需要扩大人员规模和经费等问题, 确保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总之, 文化人才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 工作艰巨, 意义重大, 只有长期不懈地抓, 抓出实效, 才能完成“人才兴文”的战略目标任务!为推进五华文化繁荣发展、文化强市、文化强省、文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发展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3]国家文化部《关于实施“人才兴文”战略, 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篇8

强化组织保障,搭建创建平台

学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和管理小组。设立信息网络中心,具体负责创建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邹平县开发区第三小学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创建实施方案》《邹平县开发区第三小学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创建实施细则》,把评估细则进行分解细化,责任到人。建立健全《校园网管理条例》等系列数字化校园工作规章制度,以制度保障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和信息化设施设备的规范管理与合理使用。全校上下形成了创建“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动力合力,形成人人关心并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加强基础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加强微机室建设。学校配套设施标准化微机室4个,品牌计算机220台,生机比7∶1,满足最大班额教学使用。二是加强多媒体教室建设。学校按48个教学班规模装备了48个交互式多媒体教室。装备多媒体功能室12个并接入互联网。投资21万元建成全自动录播教室,最大满足教学使用。三是加强教师办公设施配备。学校为教职工配备笔记本电脑和办公台式机。每个办公室均配备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四是加强校园网建设。学校建有校园网站,信息点覆盖所有教育教学场所,保证了校园网在各种环境下的高速和畅通。五是加强机器人实验室建设。学校建设总面积184平方米的机器人活动室和教室各1个,配备机器人20套,满足了分组教学和学生活动需要。六是加强资源库建设。学校以购买和自制相结合,充实学校资源平台。

规范使用管理,提高应用水平

开好信息技术课。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在4-6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保证学生上课人手一机。严格按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内容进行考核,并将信息技术课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学校社团活动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开放信息技术资源,组织学生比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加强教师培训。为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每学期制定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进行全员培训,并鼓励和支持教师教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

开展网络教研。为加强教师教研交流,学校组织教师在博客中进行网络教研活动。目前学校所有教师均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博客,学校组建学校博客圈。各教研组每个月重点推出一节研讨课或一个研讨话题,引领教师开展交流讨论,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

打造数字化课堂。学校制定课堂教学常规要求,将科学、熟练、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纳入评价指标。目前,学校全体教师均能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形成了多类型数字化教学方式。

几年来,学校15名教师在山东省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中获奖。1名教师辅导学生团体参加全省机器人比赛获一等奖。

普及软件应用,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完善数字校园管理系统,强化培训,促进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熟练利用校园网数字化平台。截至目前,学校实现了信息处理、日常工作安排、文件收发等工作的数字化,管理效率和效益得到全面提高。

发挥创建效益,推进特色发展

学校工作数字化。学校网站通过改版升级,内容逐渐丰富,架构逐步合理,2014年获山东省优秀教育网站二等奖。各处室级部拥有各自部门专栏,及时更新,方便教师了解各部门工作动态、查询信息和即时交流。同时,学校还建有多个专题网站,彰显数字校园特色。

教学管理数字化。每位教师在校园网建立了工作博客,教学计划、备课等教学常规内容能及时在博客发布,促进交流研讨,管理人员随时了解、监控、反馈教师教学工作情况,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

德育教育数字化。学校组建校园广播站和校园电视台,丰富文化生活。学校德育活动和信息技术整合,每学年都利用先进信息技术设备组织师生、家长集体收看《开学第一课》,结合节日专题教育开展“网上祭英烈”等活动,利用班队会时间全校集体收看《安全专题片》等专题教育内容。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篇9

宁远县莲花小学自2008年创办以来,本着“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人品与学识同步”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导向,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安全、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和清新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中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莲文化。学校管理不断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将我们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狠抓师德师风教育,培养具有莲花品格的教师,构建教师文化。首先,把好教师入口关,对新教师进行了上岗培训、考核。其次,大张旗鼓地开展师德塑造工程,学校三年来先后开展了“诚信做人诚信教书签名活动”,“爱责任.事业”演讲比赛、向师德标兵学习活动,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推选活动。每年教师节期间,学校还开展了“感动莲花双十佳”(十佳优秀教师和十佳班主任)评比活动,通过榜样引领推动师德建设。

二、突出养成教育,培养具有莲花品质的学生,构建学生文化。我们把开学第一周定为养成教育周,第一月定为养成教育月。从坐、站、走、吃、睡、穿等最基本的开始,进行规范的严格的训练。同时对住宿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从叠被子、晾衣服、放杯子,包括洗脸、刷牙、上厕所都进行了系列化的严格训练。在学生学习习惯方面,从“准时到校,有序离校”、“课前准备”、“听好课”、“按时作业”等方面一项一项训练。还提出了消灭近视眼的口号,要求学生写字必须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在养成教育中,我们把评和比作为推进工作的有效手段,按年级包干进行评比,具体包括:一周一 1

次的文明礼仪评比、一周一次的卫生习惯评比、一周一次的就餐就寝评比、一月一次的学习习惯评比、一月一次的“三操”评比、一月一次的财产管理评比、一期一次的标准化教室、个性化办公室、规范化寝室、温馨化食堂评比。每次评比结果在全校通报,对需要改进的班级进行复查,限期整改。在短短的三年的时间里,养成教育已初见成效,走进校园,感到的是一种整洁、文明、和谐、温馨的氛围。

三、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构建物质文化。一是构建莲文化的校园环境。我们在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时,就将莲文化寓于其中。如:将花圃造型成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两幢教学楼之间的花坛设计成一朵开放的莲花,寓意着在老师的培育下,学生就像莲花一样快乐地开放、幸福地成长。学生公寓前的花圃里则造型出“高洁”两个字,时时刻刻提醒学生要做一名高尚的莲花人。二是构建莲文化的人文环境。创建标准化教室。“请把微笑带进课堂”这八个字张贴在每个教室的墙壁上,提醒每个教师每堂课都要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创建个性化办公室、现代化功能室、温馨化食堂、规范化寝室、洁净化厕所。充分利用墙报、文化长廊,使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成为知识的载体,形成“处处是教育之地,人人是教育之师”的育人氛围。充分利用每一面墙壁每一根柱子,在墙壁和柱子上贴上字、画、诗、词、名言警句、科普知识,让每一面墙壁每一根柱子都能说话,每一层楼形成一个教育专题。

四、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规范师生行为,构建制度文化。三年来,我们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通过对师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和约束,使制度为师生所认可和践行。学校在拟定各项规章制度后,经过教师讨论修订后汇编成册予以执行。近期的主要工作是结合《莲花小学教职工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和《莲花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

施方案》要求,修订好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考评制度、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建立教师学习制度,丰富学校各种岗位职责。

五、科学设置课程,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课程文化。学校一是制订学校办学规划和学期工作计划,建立校本课程与校本培训体系;开设活动课、安全教育课、心理健康课、法制课和学生兴趣小组活动。二是在课堂教学上,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目前,我校的“四环节”课堂教学改革已初现成效。三是在课堂教学上,坚持倡导教师上课需做到“三个带进”:把微笑带进教室,把爱心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教学;强调教法中的“三个注重”: 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重知识的扩展延伸;教学过程体现“三个为主”:启发式为主、讨论式为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教学的流程管理中,强调六个精心: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设计练习、精心批改作业、精心辅导学困生、精心组织考试。

六、成在的问题、困难及后期工作打算。

1、由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耗资巨大的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慎重、稳妥、渐进的策略,目前有一些物质文化的建设与学校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2、建设资金缺口很大,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预算约56万元,目前我校已经投入的校园文化建设资金是8万多元,后续资金无着落。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篇10

—小学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汇报材料

廉政文化建设是深化党风廉政教育,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对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强化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廉者不腐,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xx小学以学校竹文化为载体,以竹之精神“雅”、“毅”为支点,以学校德育特色教育——“雅毅教育”为主体开展学校廉政文化教育,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开展“雅毅修身,立德育品”教育,其核心是:树高雅品质,立弘毅志向,培育有“规范的行为,高尚的品德,远大的志向,坚强的毅志”的人。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崇廉耻贪、敬勤爱廉”为核心,坚持以“敬廉崇洁”为主题,把廉洁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内容,融入学校各项教学活动,使学校师生在潜移墨化中受到廉政文化熏陶,教育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全体师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培养“敬廉崇洁”的道德情操,不断改进师德师风,在全校形成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良好氛围。

二、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认真搞好“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此项活动的开展,并进行督促和检查,使之落到实处。

同时多次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会议,认真学习和讨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统一思想,明确活动目的,要求每个人都要深刻反省过去工作,查找不足和存在问题。

三、建立机制,保障实施

1、建立健全制度,确保工作落实。为了确保“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校长亲自负责,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廉政文化建设列入学校管理目标责任,明确六职能部门和工作职责。并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指导督促完成。

2、科学制定了学校开展廉洁教育的规划、计划和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措施,实现廉洁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将此次活动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使这次反腐倡廉宣传活动成为提高全校师生素质、陶冶全校师生情操、净化全校师生心灵的过程,动员和组织全校师生参加到这次教育活动中来。

3、把与学生德育工作相衔接的廉洁教育内容,纳入学生德育工作考核范围。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廉洁教育课和廉洁教育主题班队会活动等。

4、建立廉政文化传播陈地和渠道,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或阅览室,设立廉政文化书籍或专柜,学校广播、校刊、开设廉政文化内容的专栏。

5、积极组织廉政文化活动。把廉政文化进学校与校园竹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融入学校文化活动中。并根据学生和教师的不同特点,举办相关廉政文化活动,扩大廉政文化的影响。

四、形式多样,积极开展活动

为了把此次“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扎实、有效地推向深入,我校提出了分层教育原则:

(一)加强党员干部建设,进一步提升党员的先进性

在学校中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中开展“率先垂范,廉洁从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活动开展中,做到与“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八荣八耻教育”相结合。廉政教育开始之际,学校党支部利用这个教育契机,与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不适时机地开展了“自我评价”、“自我剖析”、“自我反思”的活动,对理想信念、执行党的政策、履行党员义务、坚持党的宗旨及廉洁自律等方面,全体党员教师从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通过此次教育活动,提高了校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和反腐拒变的自觉性,促使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奋发向上。使广大党员教师能自觉体现党员的先进性,成为师生的楷模。

(二)着力进行教师教育,增强廉洁从教意识

我们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密切结合起来,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以“雅毅修身、立德育品”为准绳,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廉洁从教,服务学生”等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并要求每位教师学习要有记录,有体会。在活动过程中,每位老师利用撰写读后感。通过看书、写反思,使老师们重新认识了自我,无论是胸怀、气度,还是理想、信念,都有了一定层次的提升,同时也培养了教师正确、积极、健康的心态。“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活动引导了老师严格遵守师德规范,加强了对教师自身的教育,注重工作作风,塑造自身形象,诚信服务,为人师表,提高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操,增强廉洁从教的职业意识。

1、认真深入地学习并严格执行了《教师十不准》、《教师忌语40条》、《教师用语十提倡》。

2、重新修订了《教师管理制度》,《教师考勤制度》、《教学质量考核实施细则》、《班级量化考核评估制度》等,加强全员管理,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对每位教师的师德师风情况都要进行量化考核评估,评出等级。

4、不断完善和充实每位教师的个人师德师风成长档案袋。

5、深入广泛地进行了“社会评学校、学校评教师、教师评校长、教师评教师、学生评教师”五评活动,通过活动,每位教师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积极进取、不甘落后,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师德水平大大提高了。

6、召开教师座谈会,进一步净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行为。

(三)加强对学生引领,廉政意识从娃娃抓起 “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学生是主体。为了使廉政意识深入到学生头脑中,我校积极开展了以“敬廉崇洁”、“诚信守法”、“勤俭节约”、“学会感恩”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把“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融入校园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教育、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浅显的事例、生动的形式,开展基础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廉洁人物、推崇廉洁行为的情感和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观念。

已开展的活动有:

1、每学期开学初,我们都重视对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行为评价、自我管理的能力,各班都认真贯彻学习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日常行为九做到》。抓好“安全、卫生、纪律”常规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人才观,树立环保意识、安全防范意识,使学生从讲文明、讲礼貌、讲纪律、讲道德,从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

2、利用每周一早晨的“国旗下讲话”活动,组织全体学生学习以诚信、正直、节俭、纪律和有责任心为基本内容的有关资料,开展基础道德教育。

3、在全校范围内从三至六年级每班写一篇以廉洁为主题的征文等。

4、各班主任,语文、思品老师上好廉政专题课,各任课教师在自己所教的学课中渗透廉政教育,使廉洁教育无处不在。

5、举办了一系列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如书画比赛、演讲赛等,增强了廉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6、积极开展“廉政文化主题班会”的活动。各班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和讨论《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开展“八荣八耻”之我见的大讨论,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争做廉政小公民,崇廉倡俭践诚信》等主题班会,在班会课上开展了以“学廉洁好榜样,做廉洁好学生”“说说身边的浪费现象”“做廉洁小卫士”等为主题的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开展了专题讨论,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从而认清腐败现象的本质、根源和危害,自觉反腐倡廉。

7、充分利用板报、橱窗、手抄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廉政文化,努力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各班以廉政文化内容为主题的板报、手抄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制作,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在内心深处播下廉政的种子。红领巾广播站,将优秀传统文化、廉政文化引入校园,升华学生素质,启迪学生做一个公平、正义、勤俭、守信的好公民。

8、学校组织学生“廉洁从我做起“签名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做廉洁人的价值。

9、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制作了文化长廊和名言警句牌强化了学校廉政文化氛围。

六、加强财物管理,做好后勤保障。

我们还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校舍操场等基础设施,并对校园进行了绿化美化。我们严格执行财经管理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按程序报帐,使用规范票具,实行财务公示制度,自觉接受上级领导和全体教师的监督。

总之,通过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提高了我校干部、教师、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了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和执政能力的建设,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活动有极大的引领作用。时代呼唤廉政文化进校园。通过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使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廉政文化建设中来,受到了良好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上一篇:善良是生命之光演讲稿下一篇: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