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十二五规划书(精选8篇)
公司战略十二五规划书 篇1
公司的“十二五”规划及发展战略学习心得
纵观“十二五”《规划》,无论是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还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自始至终贯穿着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这一战略目标。可以说,“十二五”规划是集团公司实现高效快速发展的行动纲领。
从跨越发展来看。“十二五”时期,必须坚持扩大投资,促进消费,实现总量增加与结构优化有机统一,着力推动跨越发展。要求坚持项目带动,增投资,强基础,扩规模,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坚持投资与消费双轮驱动,形成有利于投资消费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以调整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为重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速度与质量的双重跨越。
从绿色发展来看。“十二五”时期,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着力推动绿色发展。要求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和谐发展来看。“十二五”时期,必须坚持以发展惠民生、促民生,实现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着力推动和谐发展。要求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断壮大经济总量和财政实力,夯实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从统筹发展来看。“十二五”时期,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着力推动统筹发展。要求以构筑战略新高地和培育经济增长极为目标,以重点产业突破、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布局优化为抓手,协调发展。
学习了公司的“十二五”规划及发展战略的精神,我深受鼓舞,我决心努力学习,紧跟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公司的精神,努力工作,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为贯彻和落实公司“十二五”规划作出自己的贡献!
杨光
2012-07-15
公司战略十二五规划书 篇2
1 规划目标与分析
完成“十二五”期间政府给公司下达的14.5万吨标准煤节能指标。
在节能管理方面。永煤集团对生产系统的设备与机台的二、三级计量器具配置及校验相对较弱;在能源原材料的购进、储存及质量控制等环节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设备的能耗自动化控制水平较低;对主要耗能设备没有及时节能监测;化工产品比较单一。
在节能技术方面。煤矿生产单位可以实施以下节能工程, 如:锅炉房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改造、煤矿瓦斯抽放泵变频调速改造、煤矿矿井水深度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煤矿防爆型无功补偿装置的应用、煤矿空压机余热利用、矿井水水源热泵推广应用;洗煤厂可以将加压过滤机脱水工艺改成高效快开隔膜精煤压滤机脱水工艺, 较加压过滤机脱水工艺, 可减少高效快开隔膜精煤压滤机的开始时间和能耗, 不需要螺杆压缩机满负荷地长期运行, 并可减少螺杆压缩机的冷却系统, 对采用的大功率循环泵和高效快开隔膜精煤压滤机的给料泵加设相应型号的ABB系列变频器降低其运行电流, 实现泵类电机的节能;煤化工可以建设一套以甲醇驰放气为热源的蒸汽加热炉及相关蒸汽管道、驰放气管道合理利用煤气化装置副产蒸汽和变换反应放出的热量;通过基于螺杆膨胀机发电的单循环系统与双循环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回收冷却塔中流失热量, 以达到余热能源的梯级最大化利用, 发出的电并入企业的电网;装备制造单位在工艺编制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工艺的合理性、可行性, 在此前提下考虑生产中各工种间的能力平衡, 相应也就对不同的设备进行工序间能力平衡;发供电单位适当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 充分地发挥发、供电设备的生产能力、减少线路损失、改善电压质量, 在矿井电力网的运行中, 实施动态滤波补偿, 提高系统电压水平。
2 战略实施与控制
根据能耗审计结果、节能潜力分析和节能技术改造方案的规划和建议, 提出具体措施如下。
2.1 加强节能目标责任制
根据“十二五”期间, 国家对企业下达的节能量指标为14.5万吨标煤, 2013年2月份之前, 集团技术中心在节能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完成企业的节能目标分解, 并对各子单位进行下达考核目标, 签订目标责任状。
2.2 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十一五”期间已建立了节能统计、监测、考核3大体系, 完善了节能技术、管理、工作3大标准, 2011年根据工作需要进一步精简优化了3大体系和3大标准, 但没有按照GB/T233331进行体系认证和评价。2013年1-6月份由集团技术中心负责实施能源管理工程, 技术中心主任为主要责任人, 以系统管理的方法将能源管理中的能源审计、管理控制、能源统计、节能监测、能耗计量等多项工作编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使各项能源管理工作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改变企业以往在能源管理方面存在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之间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缺乏全面系统性的问题。
2.3 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
公司各单位自行负责本单位的能源计量管理工作, 公司技术信息中心负责监督、指导, 主要责任人为集团和各单位主抓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节能领导小组成员。2013年12月之前按照GB17167-200617, 使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90%以上、受检率达100%。
2.4 实现能耗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 建立并运行能源管控中心
引进自动控制技术和物联网技术, 2014年6月份之前各单位局域实现在线采集能耗数据、实时监测, 确保能耗数据准确, 生产稳定, 预防突发事故。2015年底龙宇煤化工完成能源管理中心示范工程。
2.5 完善能源管理制度和加强能源统计分析
集团公司结合各单位生产工艺, 根据能源报表填报要求, 完善“能源统计管理办法”、“能源统计报表制度”、“能源报表审核要点”, 使能源消费统计指标设置得更加全面、科学和合理。
2.6 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节能技术进步的工作
按照提出的节能技术改造, 积极落实上级节能减排文件精神和本公司“十二五”节能减排计划, 加大了节能减排资金的投入力度。
3 保障措施
3.1 组织保障
在节能减排各方面都需要加强企业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对该项工作的支持和组织领导, 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节能体制及各级机构、有效地把政府要求企业做好节能工作的压力通过节能目标责任制等形式层层传递到各个企业管理层次和基层单位, 形成企业的节能动力, 并形成良好的企业与政府部门协同推进节能的合作机制。
3.2 制度保障
永煤集团“十二五”期间要着重完善和改进能源管理制度, 如: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业绩管理的相关制度、能源消费定额管理制度和能源消耗计量统计分析制度、节能奖惩制度、能源消费合理收费制度、新建项目节能审查制度、重点用能企业定期节能审计制度等等。
3.3 人才保障
永煤集团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强节能人员培训、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奖励有突出贡献节能工作人员等等。
3.4 技术保障
随着节能工作的深入, 技术节能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技术创新 (技术原创新、引进消化创新、集成创新等) 将在节能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永煤集团“十二五”期间要摸清企业节能技术需求, 有针对性地引进和推广节能新技术, 做好新技术示范工程, 通过示范推广提升能源利用水平, 加大节能科研资金投入。
3.5 资金保障
永煤集团将在“十一五”基础上, 加大节能专项资金的投入, 同时要鼓励运用节能新机制筹措资金, 如合同能源管理, BOT等, 利用社会资金加强企业节能技改力度, 淘汰能耗高、效率低的老旧杂设备, 提高能源利用率, 同时降低企业能源成本, 取得节能的长期效益。
3.6 政策保障
公司战略十二五规划书 篇3
这一天,李克强出席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出席中欧高层能源会议闭幕式并致辞,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活动一场接着一场,但天道酬勤,辛勤的劳动必将迎来丰硕的果实。
中国古诗云,“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说的是春天生机勃勃、光彩熠熠,正是展望和规划未来的好时机。
今年2月,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北京成功举行。作为会晤的一项重要成果,双方领导人宣布建立城镇化伙伴关系,重点推动在城镇可持续发展广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双方同意进一步深化能源合作,欢迎并支持举行中欧高层能源会议。
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和中欧高层能源会议便是落实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共识的重要举措。
皇家剧场是布鲁塞尔最大的剧场之一,是许多国家和国际知名人士的聚会场所及著名国际会议的举办地。3日上午,近600名中欧双方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相约在此,欢聚一堂,以“交流借鉴、互利共赢”为主题,围绕可持续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与流动性两个专题进行全方位交流。
欧盟委员会总部大楼是欧洲联合的象征之一。当天下午,300余名中欧高层人士在此举行能源会议,其中包括中国和欧盟27个成员国的能源部门负责人,就能源合作规划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上,李克强作了题为《开启中欧城镇化战略合作新进程》的讲话。“中国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欧双方开启了城镇化战略合作的新进程。”他的开场白直奔主题。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各国经受了严峻考验,世界也进行着一场“思想风暴”。世人深入思考未来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发展方式,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个共识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创新不仅成为中国的必需,也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必需。
危机孕育机遇。面对世界形势的深刻变革,中欧有识之士惊喜地发现,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和欧盟“2020战略”同步启动,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从长计议,描绘了各自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体现出双方在发展思路和战略导向上难得的契合,将为双方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提供新动力。
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规划还要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欧盟“2020战略”则提出,要努力促进欧盟建设一个资源利用效率更高、更环保和更具竞争力的经济,主张与中国等国在能源和气候变化等领域进行高层次战略对话。
人气在凝聚,共识在升华。
李克强的两个讲话不断闪现出中国“十二五”规划深度对接欧盟“2020战略”的智慧火花——中欧能源合作的巨大潜力在于城镇化、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一方面,城镇化是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资源环境是中国发展的瓶颈制约,在城镇化中厉行节能环保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另一方面,欧洲在新能源、节能环保上处于领先地位,在能源科技上有突出优势,需要开拓应用领域。双方具有的这些特性,恰好形成中欧战略性互补。
李克强对中国的城镇化进行了深入阐述。他说,中国的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城镇化。
当“欧洲设计”遇上“中国制造”,“欧洲技术”遇上“中国市场”时,就会产生显著而奇妙的效应。李克强表述生动,听众聚精会神。
面向未来,李克强主张中欧突出加强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分享中国城镇化和欧洲高技术产业化带来的巨大效益,为中欧合作发展注入新动力。为此,他提出三项具体建议:共促绿色发展、深化项目合作、加强管理交流。
作为此次俄欧之行的最后一场正式活动,李克强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出席了有关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中欧能源安全、中欧促进电力市场相关合作等共同宣言和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双方宣布建立中欧能源消费国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中欧能源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继城镇化战略伙伴关系后,中欧互为能源消费国战略伙伴关系,中欧合作更趋务实,路越走越宽,在中欧双方人士中引起强烈共鸣。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吴海龙大使认为,中欧应抓住双方发展战略同步实施的有利时机,积极致力于实现中国“十二五”规划和欧盟“2020战略”的深度对接,扩大双方利益汇合点,努力寻求在可再生能源、城镇化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可持续发展。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前提下推进城镇化建设,中欧能够实现互利共赢。他介绍说,目前有400多家欧洲企业在武汉投资,投资总规模超过20亿欧元,其中很大一部分与节能减排有关。中欧之间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保方面合作潜力很大,中国地方政府与欧盟的合作项目将会得到积极推动。
欧盟地区委员会秘书长格哈德·斯塔尔对记者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需要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这正是欧中的共同利益所在,即实现可持续的城镇化建设,包括减少对能源的依赖及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等。目前,欧中在加强城镇化合作上已取得共识,接下来就是如何具体落实的问题,这需要相关机构、组织、地方政府积极参与、互动。他说,李克强此次访问欧盟并出席城镇化论坛,表明欧中关系已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欧中伙伴关系将更紧密、务实。
欧洲一环保组织首席执行官尼克·玛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欧中可以通过加强双边的能源合作来分享“低碳经济”蛋糕。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对欧中双方都意味着巨大的机遇。李克强此次访问欧盟,出席高层能源会议,显示出欧中需要更加频繁的高层对话,通过相互了解,展开务实合作,共同开发国际“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市场。
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的中欧问题专家安娜·斯塔尔对记者说,李克强此次与欧方重点就新能源、城镇化建设合作进行交流,是深化欧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具体体现,恰逢其时。
欧洲一些媒体认为,李克强此访期间,中欧双方签署有关清洁能源、电力市场、城镇化等协议,表明中欧关系不断拓宽,双方合作得以深化。中欧双方将在建设能源节约型绿色城市上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同时注意到李克强在多个场合力促欧盟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相信这对中国和欧盟双方都有利。
……
飞机在跑道上开始滑行,我还在争分夺秒地和国内编辑部电话沟通稿情,必须赶在飞机起飞之前将所有稿件发回国内。成功了!飞机腾空而起,离开了布鲁塞尔上空,带着我们成功的喜悦,返回中国。
欧盟简介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成员国12个。经过6次扩大后,至2007年1月,欧盟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5.025亿、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2万亿美元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最高决策机构为欧盟首脑会议,即欧洲理事会。欧盟首脑会议由欧盟成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及欧盟委员会主席组成,理事会主席由各成员国轮流担任,顺序基本按本国文字书写的国名字母排列。欧盟首脑会议主要负责制订“总的政治指导原则”,其决策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目前,欧盟首脑会议每半年举行2次。2012年1月1日,丹麦正式接替波兰,成为现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任期至2012年6月。
公司战略十二五规划书 篇4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深入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切实加强品牌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进一步增强我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全省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为目标,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中产业调整重点领域为主导,深入推进名牌战略,集中力量在规模大、效益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中,培育一批产业规模优势突出、产业链条完善、公共服务平台齐全、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强化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品牌建设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政府服务功能,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建设。
2.自主创新,提高质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管理水平作为增强品牌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质量管理,走质量兴企,以质取胜的道路。
3.市场导向,重点培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企业围绕消费需求打造品牌。加大对重点产业领域品牌培育力度,引导其在市场竞争中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4.各方参与,形成合力。加强对知名品牌的宣传,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和推动品牌建设。形成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促进有力的品牌建设机制。
三、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品牌工作机制,培育一大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逐步实现产业聚集向品牌集群转变,使品牌产品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到2015年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品牌聚集区和名牌产品,创建3至5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5至10个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30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陕西精品,500个涵盖第一、二、三产业和陕西省名牌产品;1-2个享誉世界的中国质量奖企业,10-15个质量管理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陕西省质量管理奖企业;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名牌产品100个,10亿元名牌产品30个,超百亿卓越绩效品牌企业20个,超千亿的世界500强企业一个,使品牌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0%,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70%。
四、主要任务
按照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围绕我省八大支柱产业、十二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二十个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培育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质量水平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名牌。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中培育名牌产品。打造一批代表中国制造业最佳质量水平的品牌企业。以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为核心,以发展煤制甲醇、煤制油、煤制烯烃产业为重点,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大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使产业聚集区向品牌聚集区发展,积极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促进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壮大;以关中先进制造业为牵引,以输变电设备、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能源装备、化工装备、工程机械装备、轨道交通装备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以钼、铅、锌等传统优势产业,铜、铝、钛金属产品,钨、钼深加工产品为重点,培育打造有色金属行业名牌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有色金属产业快速发展。
(二)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名牌。以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低碳经济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核心技术产业为重点,培育形成一批质量水平高、国际影响力大的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推动先导性、支柱性产业的产品质量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大做强。
(三)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名牌。在纺织、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果品、粮油、乳品、及肉类深加工等龙头企业中培育名牌产品,促进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有色冶金、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名牌。支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知名品牌。以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区、陕南绿色产业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重点,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生产,围绕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鼓励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采取联合、合作等形式,整合区域农业资源,重点发展一地一品等具有产业特色的集种植、养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名牌。
(五)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名牌。强化服务业标准化意识和品牌意识,重点培育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名牌。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会展及服务外包、农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形成一批服务质量优、影国际知名度高的大型企业和知名品牌;全面提升直接满足生活需求的生活性服务业名牌。在旅游业、商贸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品牌。
五、主要措施
(一)强化政府推动功能
发挥各级政府在实施名牌战略中的组织、推动和监督作用,围绕《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陕西省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进一步加强对品牌建设的统筹规划和推动力度,在陕西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领导下按照“统筹协调、密切配合、明确责任、全面推进”的原则,研究制定支持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稳定的名牌工作投入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加快名牌战略法制化进程。
(二)发挥名牌产品企业主体作用
引导企业进一步强化品牌竞争意识,深入实施名牌战略。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品牌经营管理机构,制定名牌发展规划,确定目标,打造一流品牌;引导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制度,学习和创新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导企业以国内外知名品牌为标杆,开展质量比对提升活动,使规模以上企业在规模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使中小微企业做专、做精、做特、做新,形成品牌竞争优势;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运用信息化技术,围绕改善管理、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扩大出口和提高效益,积极改造落后装备,完善技术保障手段。
(三)完善名牌产品激励机制。
加强政府激励引导,树立典范,推广经验,发挥知名品牌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品牌竞争新优势,不断开拓国外市场,积极支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携带技术标准“走出去”,树立民族品牌形象,争创国际知名品牌;在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5A级景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地理标志保护区开展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把品牌创建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提升地区重点产业质量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支持企业加强品牌宣传,每年加大品牌激励政策力度,对在品牌建设中做出成绩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四)夯实名牌发展技术基础
充分发挥标准在品牌建设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引导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在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项经费中,资助企业参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承担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有效利用国内外标准化资源,把握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建立和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加快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夯实名牌发展的技术基础,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建立名牌产品顾客满意度测量体系,开展用户及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及时掌握通报名牌产品的满意度、知名度、美誉度情况,指导企业完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五)强化名牌产品服务措施
分析研究国内外市场行情,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积极搭建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
内展览、推介产品;推广并鼓励企业申请产品安全标志、环境标志认证等,帮助企业突破出口障碍;支持名牌企业申请和获取国内外知识产权,资助发明专利申请。引导企业在技术引进、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专利纠纷处理等环节中,充分利用专利,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和不必要的损失;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加快创新、技术标准、检测、信息、商务、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集群内企业提供服务。
(六)优化名牌产品成长环境
天水市十二五商标战略发展规划 篇5
印发天水市十二五商标战略发展规划的通知
(天政发〔2011〕44号 2011年4月22日)
各县区人民政府,天水经济技术开展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直属及驻市有关单位,各金融机构:
现将《天水市十二五商标战略发展规划》印发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天水市“十二五”商标战略发展规划
为了推进我市商标战略实施,鼓励企业争创品牌,推动天水经济跨越式科学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实施为抓手,以“商标兴企、商标富农、商标强市”为目标,以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为主线,以建立完善商标的创牌、运用、保护体系为重点,积极营造有利于商标培育发展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努力形成一批代表天水优势产业、地域特色和城市形象的商标品牌,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天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企业主体原则。增强企业商标意识,提高产品质量、管理和营销水平,引导企业做好商标的注册、使用、宣传和保护工作,精心经营品牌,积极打造知名品牌。
(二)龙头带动原则。加强政策指导,强化帮扶举措,支持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行业争创我市知名商标、甘肃省著名商标乃至中国驰名商标,积极参加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三)科技创新原则。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增强商标的持续发展能力。
(四)政策扶持原则。实施激励政策,对获得知名、著名、驰名商标企业给予政策扶持,激发广大企业和全社会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五)合力推进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争创、社会支持参与的格局,合力推进全市的商标品牌建设。
三、发展目标
用五年(2011-2015年)的时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商标使用以及品牌培育、发展、保护工作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商标、驰(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升产品档次。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的原则,建立全市品牌商标创建梯队,实现商标数量、质量的再丰收。
(一)商标总量稳定增长。到2015年底,新增有效注册总量750件,其中农产品商标190件,旅游文化商标80件。全市商标注册总量达2000件以上。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5件以上,甘肃省著名商标100件以上,天水市知名商标125件以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件以上。(具体任务指标见附表)
(二)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建立商标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资金体系和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媒体广泛宣传,企业主体意识觉醒,商标认知度不断提高。商标管理和行政执法体系不断完善,行政与司法保障有效衔接,商标侵权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商标运用水平提升。企业内部商标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对商标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有效开展,运用商标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提升,商标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提高经济交换核心要素,成为我市经济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品牌带动效应强劲。到2015年,我市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销售占全市收入的比重高
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工作重点
(一)稳步推进优势制造业的强势品牌。围绕全市“十二五”规划,支持有行业领先优势的“春风”、“红山”、“华荣”等3家有实力的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并以现有的驰名品牌优势资源,建立驰名商标培育梯队,带动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建材行业跨国境外注册。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品牌。以电子、机械、电器三大产业园和高新技术创新创业园等为依托,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势品牌,鼓励和支持出口产品企业到销售国进行商标国际注册,扩大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推进国内品牌向国际市场延伸。
(三)重点推进特色农产品的商标建设。积极发挥商标促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的功能,推动农副产品品牌化经营。以林果、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为突破口,充分挖掘农产品发展潜力,支持“昌盛”食品、“西联”蜂业、“长城”果汁、“众兴”菌业、“嘉乐”乳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打造完整产业链,鼓励“花牛苹果”、“甘谷辣椒”、“武山韭菜”、“元龙华椒”、“秦安苹果”、“秦州大樱桃”、“下曲葡萄”、“清水放养鸡”、“张家川清真肉制品”等传统特色农产品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积极打造旅游文化内涵的特色品牌。依托伏羲庙、大地湾、麦积山和西秦岭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以寻根祭祖文化和古丝绸之路文化为纽带,将寻根祭祖、休闲度假、佛教石窟艺术等历史人文底蕴定位到旅游特色产品的商标品牌形象中,积极打造旅游特色品牌。
(五)逐步推开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支持具有驰名商标品牌优势的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发挥商标品牌带动效应,通过对驰名商标的价值评估,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商标专用权质押为商标持有企业贷款,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引导、金融信贷为支撑、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措施,明确具体任务,实施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成立天水市商标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机构,切实加强对全市商标品牌战略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由市工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切实抓好商标品牌战略发展工作,制定全市品牌发展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市直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加大品牌工作指导力度。
(二)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制定出台相关商标品牌培育和发展政策,加大奖励扶持政策,提高品牌运作水平和企业创牌能力。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注册商标,特别是农产品商标、旅游文化商标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的补助力度,以提高企业商标注册的积极性。
(三)强势宣传推进。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商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重大意义,增强全社会的商标注册和保护意识,提高企业商标意识、创牌能力和全社会对商标的认知度、影响力。
公司战略十二五规划书 篇6
有什么样的战略就需要什么样的组织与之相适应,多层次的财务战略当然需要多层次的财务管控组织,以保证多层次财务战略从设想走向现实的基础。本章在论述多层次财务战略的同时,将提出我们的多层次财务管控组织构建的设想。
多层次的财务战略集团公司财务战略的五大特点
集团公司的财务战略与单体公司财务战略有共同之处的同时,还有其突出特点,在此我们把它概括为五大特点:
1、集团公司财务战略的制订者是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作为一个企业联合体,必须有一个能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企业,负责企业的战略规划。在控股式集团公司下,负责战略规划的是集团控股母公司;在混合式企业集团下,负责战略规划的是集团公司总部。
2、集团公司财务战略的目标是谋求整个集团财务核心能力的提高,增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能使企业不断地增值。有效制订、实施财务战略主要目的是引导集团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财务上的向心力,进而成为集团的独特竞争力。
3、财务战略是整体战略的一个职能战略,集团公司财务战略的制订必须服从于集团整体战略,同时必须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集团公司尤其是跨国性集团公司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较一般企业更为复杂,因此其在制订财务战略时必然面临更多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
4、集团公司财务战略的内容囊括了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两个方面。一方面,组织财务活动战略包括了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分配战略;另一方面,处理财务关系战略包括了财务竞争战略、财务合作战略、财务联盟战略等。
5、集团公司财务战略涵盖了动态和静态两方面的内容。财务战略的静态内容表现为集团的愿景、使命、目标和策略等。但财务战略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多层次财务战略制定的四大原则
基于 集团公司财务战略的特点,我们认为制定多层次的财务战略应遵循四大原则:
原则一:产权制度安排为基本依据
集团集团公司是产权纽带关系,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权的选择纯粹来自产权本身。首先必须明确财务管控的决策权在母公司,管还是不管?多管还是少管?种种一切都取决母公司,子公司只能提供建议并贯彻执行,这在全资子公司尤为明显,
原则二:因应不同发展阶段,以集团发展战略为导向
原则三:匹配集团总部人员素质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一位出类拔萃的老板的重要性在下降,一个配合默契,互相制衡,且由各种知识结构人士组成的领导班了的重要性正在上升。所以,必须要匹配较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以实施集团公司的财务管控。
原则四:基于组织与流程的层级管理
一个典型的集团公司与财务工作相关的部门与人员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员、财务经理、财务部门、各分子公司和事业部的财务部门,各自在财务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时,在集团公司财务管控流程的设计中还要注意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三权分立,强化决策执行的刚性和可考核性,强化监督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形成有效的相互制衡。
著名管理学家弗莱德?菲德勒曾经说过:“在管理过程中,要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在环境条件、管理对象和管理目标三者发生变化时,施加影响和作用的种类和程度也应有所变化,即管理手段和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集团公司财务管控体系也同样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加以反思总结,借鉴学习企业内外部的先进管理经验,不断完善和发展。
不同的企业集团,自身的条件、所处的环境不同,需要制定不同的企业财务战略;同一个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也需要制定不同的企业财务战略,这就是多层次财务战略的核心思想。
以企业发展阶段为基础的多层次财务战略
集团公司财务战略按照发展阶段不同可分为集团成长期财务战略、发展期财务战略、成熟期财务战略;按所在行业领域的寿命周期,可分为行业幼稚期财务战略、行业成长期财务战略、行业成熟期财务战略、行业衰退期财务战略;按照财务战略的具体内容,还可分为投资战略、融资战略、分配战略等。按对经营战略的支持、执行关系大致可分为扩张型财务战略、紧缩型财务战略、稳定发展型财务战略、混合型财务战略。不同类型的财务战略,适应的条件和基础不同,其内容也不同,下面以不同发展阶段的财务战略为例简述财务战略的内容要点:
1、成长期财务战略
(1)全方位落实财务战略意图
(2)确定财务战略实施计划(包括近期与未来的财务发展规划 )
在公司发展规划基础上,确定近期与未来三年的资本支出项目计划
针对资本支出规划,确定集团成员企业的融资规划 (融资时间,融资方式选择,融资金额的大小)
谨慎对待股利发放
公司战略十二五规划书 篇7
关键词: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国际化,“十二五”,战略规划
一、国际化会计人才需求背景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 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要融入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潮流, 脱离世界贸易和资本市场而谋求自身较高水平的发展是很难实现的。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下, 各国将出现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碰撞的可能, 特别在投资融资决策、企业并购等高端领域, 企业风险的共性和个性都暴露在国际经济的大环境下, 风险难以准确估量。这就要求我国加快推进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进程, 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国际化水平。
二、国际化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根据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和“十二五”战略规划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一个高素质、高层次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应具备如下几点特征:
1. 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
会计职业操守其实就是一个诚信的体现,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从某种程度上看, 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 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决定着会计工作的质量。根据“囚徒困境”理论, 会计人员和监管部门由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妥协, 不顾职业操守, 利用专业优势, 大肆造假, 最终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作为一名会计人员, 必须实事求是, 坚持会计准则和执业原则, 这样才能融入国际化会计发展潮流。
2. 熟练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 具备逻辑分析能力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信息处理和传递将进一步突破时间与地域上的局限。与此同时, 会计信息的网络化, 使得会计信息的输入、加工、处理和传递更加便捷, 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工作也从业务处理转为数据分析为主。因此, 要求国际化会计人才能够准确判断哪些数据是财务相关数据, 哪些是不相关数据, 为企业发展提供可用财务信息。
3. 具备决策能力
如今, 企业管理将更加趋向于一种扁平式的管理结构,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 需要会计人员更经常地参加到企业的经营预测和决策过程中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会计人员已经由过去单一的“账房先生”发展到集会计、管理、预算、决算于一身的综合性人才。他们将不仅仅是为经营管理者提供预测和决策所需的财务信息, 而且要参与企业经营决策。
4. 具备全球化观念, 掌握双语能力
随着跨国经营的增多, 对国际化会计人员的双语水平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据麦肯锡公司研究报告数据表明, 英语能力低下是中国毕业生申请跨国公司职位失败的主要职业技能缺陷。会计作为一个服务岗位, 会计人员要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能简明扼要、准确地陈述问题和观念。为此, 国际化会计人员应具备扎实的双语能力, 才能无障碍交流。
三、我国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具体构想
过去我国长期处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二元体制结构下, 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缺乏动力, 同时, 高校国际会计人才培养在教学模式创新及教学目标等方面均显得落后, 阻碍了我国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此, 改革开放以来, 高校的会计教育者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 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国际化会计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 如何把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 培养具备国际化水平的会计人才, 一直是高校会计领域教育者不断思索的问题。“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健全既具中国特色又有国际影响, 对会计教育和会计实务具有指导作用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因此, 我国应根据自身的情况, 既要吸取国外会计改革的“精华”, 又要对自己传统机制中固有的“糟粕”进行批判, 使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1. 重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关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有一点需要明确, 会计作为一门注重实务的科学, 实践和经验固然重要, 但对于本科毕业生而言这并不是唯一要求。不同时期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经验。美国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上确定的是:建立健全会计人才供求双方的联系渠道, 使会计人才队伍供给者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状况, 订立目标。故此, 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会计教育应多层次、分阶段地确定培养目标, 培养在能力、知识、语言等诸方面具备高品质的会计人才。
2. 创新学校教学模式, 突出实践教学
目前, 我国多数高校都采用学分制, 以教师为中心, 因此很多学生属于被动学习。我国高校教育应紧跟国际会计人才建设的潮流, 应创新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改变我国传统单一的“死记硬背”教学方法。“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以培养能力为主, 同时采用互动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多采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课堂报告或演讲等方式。在选择教学内容上, 高校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如高校开设会计模拟实验课程中, 依托的可以是某一企业。通过指导学生了解归纳该企业一系列会计事项, 模拟企业在现实条件下正确规范地处理企业会计事项, 提高学生对企业财务会计事项的认识。
3. 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我国教育部提出的“宽口径, 厚基础, 高素质”的现代教育理念, 会计教育亦应如此。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会计人才培养方式, 我国高校国际化会计课程设置应以目标为导向, 强调在会计教育中对会计人才能力的培养, 将国际化会计人才所需的素质和能力有效地融入课程体系之中。
鉴于我国会计教育的实际情况, 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应注重如下几方面:首先, 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精简专业课, 合理界定各门课程的内容。其次, 重视学科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高校建设会计人才队伍, 不应局限于会计体系, 学生应注重多层次、多方面地学习, 如在学习数学、外语、计算机等知识的基础上也要关注市场学、经济学等领域。再次, 及时把握市场需求信息, 建立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平衡机制, 避免高校会计人才目标的建设与实践脱节。最后, 在高校的会计学习课程中增加国际化会计内容, 将教育国际化的思想和要求融入到会计教育中, 以适应“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4. 开展校企合作教育, 组建会计实践教学团队
“十二五”战略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应积极组建“政产学研”战略联盟。以高校为依托, 以产业为载体, 通过组建若干“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中心, 发挥高校师资、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优势, 促进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良性互动。
目前, 我国高校会计教师队伍基本上是不允许教师兼任执业注册会计师, 故此不利于高校会计教师开拓教学视野, 提高创新能力。经验不足和能力不足已成为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的一大障碍。然而在美国, 高校则允许拥有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 这些兼职教师出外任职, 拥有丰富的实务经验。而国内高校中具备国际化会计教学水平教师比较少。在国际化会计教学师资培养方面, 可以采取校企合作和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方式, 鼓励教师开展国际化会计实践, 引入高素质人才和先进的教育机制。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办学, 一方面引进涉外企业的高级会计人员, 另一方面教师到企业实践, 可以及时了解国际化会计理论、实务的最新动态, 提升教师团队的国际化会计理论及实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池国华.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现状与发展思路[J].财会通讯, 2008 (7) .
[2]许家林.论会计教育国际化的推进与运行[J].广西会计, 2003 (7) .
[3]李锋, 柴庆孚.会计人才能力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调查研究[J].财会通讯, 2008 (7) .
公司战略十二五规划书 篇8
“十二五”通信网规划的成果及特点
按照《规划》的要求和编制工作方案,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组织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和各区域、省、地市公司及相关科研、设计单位,采取 “国网省地四级编制、国网省三级汇总”的方式,全面开展“十二五”通信网规划的编制工作,形成了“十二五”通信网规划成果库和规划项目库。规划成果库的内容如下:
公司系统所有地市公司通信网规划;
26个省公司通信网规划;
5个区域公司通信网规划;
1个一级骨干通信网规划;
1个通信网规划总报告;
5个专题研究报告。
规划项目库是一个完整的规划成果体系,内容为“十二五 ”期间各级骨干通信网已列入规划的工程项目,其中,基建项目的要求较为明确和具体。
同时,“十二五 ”规划的编制管理工作也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建立规划编制协调领导机构和编写工作机构;
印发通信网规划报告编制要求和统一格式模板;
建立通信规划工作网络平台;
规范通信带宽需求预测方法;
统一通信网规划投资取费标准。
“十二五 ”通信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1.深入分析形势,合理预测通信需求(1)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 ”期间,电网公司将做好以下工作:
全面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及 “三集五大 ”体系;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
电网预警分析计算在线化;
配用电环节智能化;
企业管理信息化;
建设集中式容灾中心;
做好各级备用调度;
建设数据网第二出口。
上述工作对骨干通信网的网架结构、覆盖范围、安全可靠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支撑手段和基础平台设施的电力通信网,随着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 “两个转变 ”的不断深化和加快推进,必将承担更加繁重、更加全面的支撑和保障任务。
其中,特高压电网的运行控制将对通信网的网架结构、覆盖范围、安全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要深入研究并妥善解决特高压电网配套通信建设和运行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确保特高压电网安全、优质、经济、高效运行。
而电网调度智能化、公司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新发展,对通信网带宽和结构提出了新要求:
电网调度运行监视广域、全景、分布式、一体化;
预警分析计算在线化;
调度运行管理精益化;
备用调度体系全面建设;
公司信息化 SG-ERP工程;
集中式容灾中心;
省内第二汇聚点建设;
GIS信息广泛应用。
上述要求使通信网对带宽的需求量迅猛增长(调度数据网中继带宽需求由 2 Mbit/s增至 2×155 Mbit/s,综合数据网中继带宽由 n×155 Mbit/s增至 m×1 000 Mbit/s),随着带宽需求量的大规模增长,对通信网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调度数据网双平面、省级信息网双汇聚双出口等应用需求,也要求通信网必须要以相应的结构来支持和满足。
此外,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不仅要求通信网的核心层要有强大的承载能力和坚强网架,也要求接入层必须具备广泛、灵活的边缘接入能力。传统的智能电网配电和用电环节,由于对通信的需求较低,因此通信终端接入网的基础较为薄弱,鉴于此,在“十二五 ”规划中,在大力发展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的基础上,对接入能力提出了全方位、多样化、灵活便利、经济高效等新要求,而随着城市和农村配用电环节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的启动,也对骨干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骨干网要向下延伸;
覆盖 35 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
具备连接多个接入网的汇聚承载能力。
未来,随着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结构的日趋复杂,及覆盖跨度的不断加大,管控难度也将相应提高,鉴于此,通信网络运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也需大幅提升,同时对通信专业人员的数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对通信公司来说,在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的同时,也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智能化、标准化的通信网络综合管理系统。
(2)通信网需求分析
满足业务需求是科学制定电力通信网技术体制、合理规划公司各级通信网技术规模的前提。为提高业务需求预测统计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十二五 ”通信网规划在深入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 “统一业务种类、统一业务基础流量、统一预测分析方法 ”的原则,提出并下发了公司通信网 “十二五 ”规划通信业务流量及带宽需求统计预测方法。其定义了通信业务统计断面、统计业务种类、各断面基本业务流量及计算方法,并按照总部、区域、省、地市等四个层面分别进行预测统计分析。各层次断面业务,包含生产调度类业务及企业信息化类业务(SG-ERP、容灾中心)及通信专业自身业务,而带宽计算过程则考虑了业务流量组成、业务流向、节点数量、网络容灾需求、业务并发比例等因素,带宽预测首先要确定单个变电站接入骨干通信网的带宽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预测出一、二、三、四级通信网的带宽需求。
2.坚持规划原则,确保通信网健康发展
“十二五”通信网规划是未来 5年国家电网通信网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确保电力通信更好地服务于智能电网建设、满足公司信息化发展要求、发挥网络整体效益的依据与保障,根据公司对通信网的要求及电力通信网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通信网规划要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保障性原则。在保障电网运行,服务于公司发展的基础上,满足各级电网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需要。
坚持可靠性原则。在确保电网安全可靠的基础上,结合通信网建设和运行特点,大力提高通信网的可靠性,并最大限度地降低通信网与电网相互之间的不利影响。
坚持整体性原则。公司各级通信网是一个整体,应按照通信网规划的统一要求,通过加强上下级规划衔接,实现统筹优化网络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目标。
坚持统一性原则。各级通信网规划应在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技术体制等方面保持一致,各级通信网中相互关联紧密的部分,应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的原则建设。
坚持先进性原则。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成熟技术,并加强规划方法的科学性和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以提高规划本身的先进性。
坚持经济性原则。通信网规划要以企业经营思想为主导,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通信技术和资源,实现内部挖潜;其次,要注重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和建设的必要性,并充分考虑建设和运行成本,确定建设规模和未来发展空间。
坚持实用性原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适度超前、注重实用。
坚持差异性原则。根据电网发展需要,并考虑不同地域、不同层级通信网的任务、应用水平和投资规模,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并逐步提高。
3.明确规划目标,重点提升 “四个能力 ”
“十二五 ”期间,电力通信网将以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导,围绕全面支撑和实现公司战略和相关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并按照需求分析预测结果和通信规划原则,重点提升 “4个能力”:即骨干传输网承载能力、各类业务网服务能力、10 kV通信接入网支撑能力以及支撑网安全和一体化管控能力。
(1)提升骨干传输网承载能力
“十二五”期间,一、二、三级通信网将对现有网络进行强化和优化,在扩充、完善现有 SDH网络的同时,建设大容量骨干传输网。四级通信网则立足于目前网络进行扩充和完善,并扩展延伸至 35 kV变电站,以充分满足本级电网的业务承载和接入网的汇聚接入要求。根据公司完善备用调度体系建设的意见,各级通信网要依照安全性、连通性、经济性的原则,形成 “自下而上,逐级双汇聚、双上联”的通信网容灾架构,以满足各级备调系统建设和信息容灾的需求。
主要工作如下:
通过对骨干传输网的优化完善和延伸,提升通信网的可靠性、覆盖范围、覆盖水平和承载能力;
打破带宽瓶颈,提高网络质量,在保证特高压和各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满足公司信息化 SG-ERP建设与深化应用需求。
“十二五 ”期间,通信网需继续保持对高电压等级的变电站 100%光纤覆盖,在提高重要站点光纤双路由的覆盖能力基础上,结合路线建设和更新改造,大幅提高 110(66) kV及以下变电站的光纤覆盖率(新建变电站都要实现光纤覆盖)。
(2)提升业务网服务能力
完善和优化目前的业务网络,提升业务网服务能力,并根据通信技术的发展水平,实现各类业务网络的平滑演进和融合,为电网运行和公司管理提供优质可靠、使用方便、覆盖全面、业务丰富的通信服务。“十二五”末,随着光传输网的建设完成,将同步实现以下数据通信网的覆盖:
调度电话交换网和行政电话交换网。覆盖公司县级及以上单位、110(66) kV及以上变电站。
电视电话会议网。覆盖公司系统各直管直供和控股县公司及以上各级电网企业。
高清会议电视系统。地市公司及以上单位均要建设。
上述建设在提高覆盖率水平的基础上,还要相应提升网络的交换能力、中继带宽及业务质量。
(3)提升 10 kV通信接入网支撑能力
根据智能电网配用电环节的发展需要,及面向电网企业各专业部门的应用特点,10 kV通信接入网,应实现以下五大通信功能:支撑配电自动化接入层通信、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信、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网络通信、配电服务和用电营业场所通信及为电力光纤到户提供上联通道,在此基础上,形成与骨干传输网垂直贯通、各部门共享、安全可控的一体化通信接入通用平台。
在“十二五 ”末,通信网接入网应满足以下要求:通过自建光纤为主、其他手段(电力线载波、专用无线、公网移动通信等)为辅的方式,满足 10 kV配电网自动化的需要(其中需要具备控制功能的站点全部实现光纤化);满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器以上的远程通信需要,以支撑营销系统城市及直管直供县 “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 ”的目标;满足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的需要,新建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要全部实现光纤覆盖。
(4)提升支撑网安全和一体化管控能力
通过构建一体化通信智能管理平台,实现通信运行监视、通信资源管理、通信运行管理及通信专业管理等四大类应用,并形成三级网管中心部署模式;通过覆盖各级电力通信骨干网络和终端通信接入网络,提高通信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及智能化水平,在满足与大电网相适应的大通信网运行、控制、管理需要基础上,提高运行水平和保障能力,为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坚强支撑;完善地面基准定时链路的组织,并建立与传输网相适应的同步区。
4.统一技术原则,实现通信网科学发展
过去10年,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经模拟、数字化及IP化,且各种技术的应用周期日趋缩短。在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由于许多设计思想与产生背景均是由电信行业的需求决定,某些技术不一定适合电网业务的需求。因此,通信公司要加强通信新技术的研究和分析,也要准确把握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要将通信技术与电网应用紧密结合,选择适合电网业务的通信新技术。并要关注各种技术的成熟性(技术的成熟性是指该技术是否适合电网的应用,能否充分体现其原有设计思想和功能)和相关标准的有效性(技术标准的有效性是指此标准体系是否完整,是否被国际普遍接受,其是电力通信对新技术选择的基本条件)。还要保护现有技术和设备的投资,不断挖掘潜力,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落实规划重点,建设坚强电力通信网
按照 “十二五 ”通信网规划目标,确定以下规划重点:
(1)骨干传输网发展重点
加强、优化薄弱地区的骨干传输网光缆建设,并对现网中设备运行不稳定、承载重要业务的通信电路进行改造;优化网络架构、扩大覆盖范围,增强网络抵御多点故障的能力。
具体模式为:统一规划、建设一、二级大容量骨干传输网,统筹考虑三级大容量骨干传输网的建设需求,以提高规划的集约化水平;统一规划、统筹考虑传输网重点项目,并充分利用和整合一、二、三级骨干网现有光纤、网络资源,实现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整体优化网架结构整体优化,不仅可以消除不同层级网络之间的互联瓶颈,实现业务端到端的管理和调度,全面提升网络的安全性、灵活性、可管理性、可扩展性及容灾能力,还将大大提升网络的带宽容量,为公司信息业务、智能电网业务提供有力的通信网络支撑;加强四级传输网的业务承载能力及网络可靠性,为地市公司电网生产及信息化业务提供了传送通道。同时,也为配用电网智能化业务的汇聚及上传提供了有效支撑。
(2)业务网发展重点
通信业务网建设的重点为提高业务服务能力、可靠性和覆盖范围,目标为在完善数据通信网、建设各级数据网第二汇聚点、增加重要节点之间的通信电路和传输带宽的基础上,满足公司系统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根据公司对电视会议系统的需求及技术发展需要,建设覆盖公司系统的行政和应急高清电视会议系统;
扩大调度远程会商及交互式一体化平台系统的覆盖范围,在现有各通信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完成调度远程协同通信系统的建设;
补充、完善 “四级汇接、五级交换 ”的现有行政和调度电话交换网络,并提升网络交换能力、覆盖范围及安全性水平;
根据现有设备运行状况和实际需求,按照渐进、共存、互补的原则,逐步开展软交换系统建设,
丰富电话交换网业务,提供语音、数据、视频融合的多媒体通信功能。(3)支撑网发展重点
具体内容如下:
按照整合、完善、优化的原则,对公司全网同步时钟节点的布局和定时传送链路进行优化,实现公司光传输系统同步定时信号覆盖;
在卫星定时信号失效时,保证全网骨干通信网同步;
加强地市级时钟同步网的建设,为四级骨干通信网及终端通信接入网提供可靠支撑;
建设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包括通信运行监视、通信资源管理、通信运行管理、通信专业管理四大类应用)。
具体方法为采用三级网管中心部署模式,骨干网设两级网管中心,地区设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系统,搭建覆盖各级电力通信网的骨干通信网络和终端通信接入网络。
(4)通信接入网发展重点
“十二五 ”期间,通信接入网的发展重点是依托公司骨干通信网及配电网线路资源,在各地市公司、县公司建设以电力光纤通信为主,中低压电力线载波为辅,无线公网等其他方式为补充和延伸的终端通信接入网
(终端通信接入网是坚强智能电网配电、用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为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电力光纤到户、电动汽车充电站等业务及设施提供通信支撑和保障)。
终端通信接入网要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还和骨干通信网统一规划、纵向贯通、协同管理,并和电网用户分布和规模协调发展。
6. 加强保障措施,确保通信规划顺利实施
为了确保“十二五”通信网规划的有效推进,充分落实重点规划项目和目标,网络能健康有序发展,通信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重点坚持和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1)坚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强化协同、分步实施
实现通信网规划与公司规划、电网规划、各专业规划协调统一。具体内容如下:
切实加强各级规划、各专业规划间的纵向、横向协调;
保证通信网与各级电网(特别是配用电网)的“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统筹优化各级通信网建设,加强各级通信网络资源协同管理能力;
促进一体化运作,强化资源共享。
(2)切实保证项目资金落实到位
具体内容如下:
按照规划指导计划的原则, 统筹电网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资金投入, 切实保证各级通信网规划项目落实、资金到位;
促进通信网与电网协调发展及适度超前;
重点解决10 kV 通信接入网及农网通信的投资渠道、管理机制、项目协调等问题;
既要避免缺项、漏项,又要避免重复建设、各自配套;
实现规划确定的“建设各业务部门共享的通信接入平台”的目标。
(3)加强终端通信接入网专业管理及运维体系建设
【公司战略十二五规划书】推荐阅读:
公司战略规划11-06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范本10-21
城投公司发展战略规划08-26
公司战略规划思维导图09-07
民生银行信息化“十二五”建设的战略蓝图07-13
证券公司与银行合作战略书08-31
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管理制度06-03
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战略规划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