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部分实验的改进

2024-11-11

初中化学部分实验的改进(精选11篇)

初中化学部分实验的改进 篇1

初中化学部分实验的改进

初中化学部分实验的改进

苑文娥

(河北省廊坊市第五中学)

摘 要: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将以往的量筒换成试管进行实验,既简单又便捷。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及其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性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是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实验现象与理论相违背。将教材中的装置进行改进后,在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时就会准确地观察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实验成功率达100%。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实验;改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教学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化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方法,形成实验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日常教学中除进行学生实验外,教师的演示实验及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至关重要。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实验的可视率及成功率,现将“分子之间存在间隔”“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及其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

一、分子之间存在间隔的实验

传统实验:我们以往的实验是用量筒分别量取100 mL的水和100 mL的酒精,然后将水和酒精混合在一起,倒在200 mL的量筒中,引导学生去观察混合

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学生通过量筒中的液面读出数据,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0 mL,从而得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这一结论。

存在的缺陷:(1)量取时间长。用量筒量取酒精和水时,要分别进行量取,且在量取的过程中要用到胶头滴管,为了量取准确一滴一滴地滴加,速度慢浪费时间。(2)现象的可视距离有限。由于量筒的刻度很细,且要读取数据,教室中坐在后面的学生根本观察不到,只有靠近讲台的学生才能读到准确的数据;如果教师在教室中展示,浪费时间且量筒拿在手中读数不准确。

改进后的实验:选用一个20×200 mm的试管,用一个单孔塞塞紧,在胶塞的孔中放一个大约2 cm长的一个短玻璃管,在试管中倒入大约试管容积一半的水,然后向试管中缓慢地倒入滴有红墨水的酒精至试管满,塞上胶塞,这时候学生会看到红色的酒精在水上面。然后用胶头滴管向短玻璃管中滴加酒精,至短玻璃管中也满了,用手指堵住玻璃管口,将试管颠倒数次,使水和酒精均匀混合,这时候学生会看到短玻璃管中的液面明显下降,从而证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由于酒精中滴有红墨水,可视距离远,即使是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也能很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同时操作简单快捷。

二、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及其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实验

传统实验:实验时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倾倒入烧杯中,应该观察到烧杯中位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但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下面的蜡烛没熄灭,上面的蜡烛就先熄灭了,使实验现象与理论相违背,从而实验失败。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蜡烛燃烧产生热量,在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时,二氧化碳气体受热容易向上扩散,结果使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导致实验失败。同时向下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时,如果倾倒方法不当气体直

接倾倒在上面的蜡烛上,也会使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将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改进:(1)取两个500 mL的矿泉水瓶,将上部剪去下部留出大概8 cm的高度,其中一个矿泉水瓶的底部也要剪去,将剪去底部的矿泉水瓶用胶水粘上一个平的硬纸壳,也可以粘上一个平的塑料片。(2)取两个自行车车胎的气门,然后按照气门的大小将两个矿泉水瓶分别各打一个孔(可以用烧热的玻璃棒一捅即可),将气门穿入打好的孔中并将两个胶皮垫套在气门上(胶皮垫分别位于矿泉水瓶的内外两侧),然后在气门的两侧分别用螺丝拧紧。(3)用一根乳胶管套在两个气门上,将两个矿泉水瓶连接在一起,然后再将阶梯状的蜡烛放入底部是平底的矿泉水瓶中,同时将另一个矿泉水瓶放在木块上,使其与放蜡烛的矿泉水瓶保持一定的高度差。(4)选用的蜡烛也很关键。蜡烛不能太高(最好高度对准气门的出气孔)且实验时要

将蜡烛的烛芯剪短,保证既能观察到火焰且火焰还不能太大,这样实验时效果才最好。同时蜡烛的位置也很重要,要将下面的蜡烛放在出气孔边上,这样才能在实验时节约二氧化碳气体的用量。

改进实验后的优点:(1)将装置改造成这样后,再也不会出现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了,实验成功率达100%。(2)在实验过程中,不必再顾及倾倒的方法了,只要将二氧化碳像倒水一样向矿泉水瓶中倾倒就可以了。(3)这套装置的用品完全是来自于生活中的废弃物,学生可以自己在家中制作一个这样的装置,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废物利用的节约意识。

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结论更准确,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一些实验装置、方法有待我们的探究与改进。

初中化学部分实验的改进 篇2

1. 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趣味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催化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趣味实验,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传统实验用到的“用水点灯”“变色的字”“水在燃烧”“美丽的喷泉”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的化学实验来更好地去刺激学生大脑,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样在学生在大脑中深深打上烙印。

2. 课堂上多让学生参与并做实验

学会实验与会做实验有本质的区别,会做实验已经把知识进行了升华。通过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比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这时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由观看者变成操作者、实验者,其心情之激动、态度之积极、思考问题之主动都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说,可选取一些操作简单、费时不长、安全可靠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分子的性质实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酸、碱、盐的一些性质实验”等,这些根据内容的需要都可以让学生随堂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究欲。我们也可以改进一些实验让学生来操作。如在做氢气的爆炸实验时,由于用塑料筒或纸杯导致实验没有100%成功把握,并且效果不太好我对实验做了如下的改进:让学生自己找一个干燥的矿泉水瓶,瓶底扎一个洞,用透明胶带粘好,然后通入一会儿氢气,让学生自己去点燃。随着“砰”的一声,矿泉水瓶被高高炸起,声音巨大,学生印象深刻,然后把矿泉水瓶拿来观察瓶子中的小水珠。此改进使实验更易操作,更安全,效果更明显,同时更好地对学生做了安全教育工作,学生印象深刻,不会忘记。

3. 课堂中穿插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一些趣味实验,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铁树开花”“瓶吞鸡蛋”,利用花瓣来制作碱指示剂,利用碳酸盐与稀酸反应来鉴别珍珠项链的真伪等,把知识生活化,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不仅增进了学生对一些化学性质的深刻理解,而且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

4. 积极开展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家庭实验是化学知识的延伸与升华,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例如,学习完二氧化碳的性质之后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一个家庭实验:利用家庭厨房中的材料,验证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学生回家后,大部分同学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材料进行实验。在茶杯中放入长短蜡烛然后放入纯碱最后加入食醋,反复进行实验,取得成功。这样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同学回家后,在点燃蜡烛的小盆中倒入水,然后倒扣一个茶杯反复进行实验,查找成功与不足,分析原因,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这样的家庭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可以从不同角度,选择不同的器材,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其中必然蕴涵着学生对实验的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学会实验学会学习,长此以往,必然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

5.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关于初中化学部分实验改进的探索 篇3

摘要:不少农村中学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药品或仪器有时候会出现短缺的现象,而现行九年级《化学》中某些实验存在操作难,实验时间长,效果较差等现象。笔者对部分实验提出一些改进方法与同行共商,旨在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装置;条件;改进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化学教学中更应充分应用实验这一手段。化学实验形象、直观、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然而,不少农村中学由于受实验设备差,药品缺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加上现行的九年级《化学》课本中的部分实验,由于实验装置不合理、操作较困难等原因而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或成功率不高,不仅影响了实验的效果,对课堂教学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副作用。因此,对实验的不断改进,不仅是教师认识深化的必然,也是教学不断创新的需要。为使实验操作简单、快捷,现象更加明显、准确,更富趣味性,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现行课本中几个实验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一、九年级化学几则实验的改进

(一)设计新装置,改善实验现象

1.分子运动──氨分子的扩散

在此实验中,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较大。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用小烧杯代替大烧杯、用小贝壳或小药瓶代替小烧杯,分别在贝壳(或小药瓶)内滴入酚酞试液和浓氨水,把实验微型化,这样既节省了药品,现象明显且又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2.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

影响此实验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药品比例。按理论计算,碳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2:160,但实际实验时,考虑到木炭纯度、吸附作用及炭粉在实验过程中的损失等因素,而应以MC:MCuO=1:10进行实验,效果最佳。二是温度要求较高。在实验时,往往要用到酒精喷灯加热,但现在硬质试管较缺少,尤其是存在质量方面的缺陷,不少教师在课堂演示时,常常会出现试管不是被烧变形就是被烧穿的“尴尬”局面。如果加热前向试管里滴加二、三滴酒精,可以改变这一“窘境”。这样做,不仅不需要硬质试管(用普通试管即好),也不需要用酒精喷灯,更不需要在酒精灯上加网罩,只需在酒精灯上“稍稍”加热即可。而且现象明显,经常能见到“铜镜”现象,十分有趣。当然,实验条件改进后,这部分演示实验也可改为由学生用试管夹夹住小试管分组来做,非常便于课堂教学。

(二)改进实验装置,确保实验安全

1.灭火器原理的实验改进

探究灭火器反应原理的实验,经常会发生以下情况:①喷射现象不明显;②喷射现象明显,但持续时间短且经常会发生胶塞被弹出的情况,甚至有吸滤瓶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样极容易伤害周围的人。影响此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碳酸钠溶液的浓度和温度(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二是碳酸钠溶液和浓盐酸溶液的量。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对此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用500ml大小的矿泉水瓶(离口部1.5cm处打一直径1mm~2mm的小孔)代替吸滤瓶,内装碳酸钠溶液(温水配制的浓溶液)20ml左右。用小试管取10ml左右的浓盐酸,用线系住小试管,然后小心地放入矿泉水瓶中,并用一根与矿泉水瓶等高的玻璃棒顶住试管,拧紧瓶盖。实验时翻转装置,即可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改进后的实验,喷射效果相当好(雾化好、喷射时间长),且矿泉水瓶耐压,瓶口密封好,不会出现其他意外,实验操作中,如果不断上下振荡矿泉瓶则效果更好。

2.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白磷在热水里通入氧气燃烧的趣味实验,教师演示时,可以直接用集气瓶罩住白磷的方法,效果很明显,这样就省掉了氧气的制取装置(空气中也含有氧气)。在提供给学生的操作设计中,可以做两个改进:1.氧气的储存可以采用装入充气玩具的方法,出气口接橡皮管(配止水夹),需要时挤出便可,简单方便;2.由于白磷燃烧时,表面的水会沸腾,部分白磷会浮上水面燃烧,带来安全隐患,故可将一个小漏斗与橡胶管连接,倒放入水中将白磷罩住,通入氧气或空气时,漏斗内的水被排出,白磷可以在水下的漏斗内安全燃烧。

(三)调整适合的实验条件,增强实验效果

面粉爆炸实验的改进(九年级《化学》上册)

该实验很难成功,其主要原因是:①面粉颗粒太粗,雾化效果不好;②用蜡烛作引燃剂,当容器盖盖好后,再鼓气吹面粉,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也已消耗了一部分,这样使得面粉燃烧时空气中的氧气量不足,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实验效果较差。

根据上述原因,本人查阅了一些有关资料,并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一些实验经验和看法:

(1)面粉的选择。我在实验中首先将面粉干燥,然后再进行实验(面粉的颗粒越细越好)。

(2)火源的选用。由于用蜡烛作引燃剂,影响实验效果,因而想到采用电火花引爆。其方法是:在两根导线中连接两根从铜导线中抽出的细铜丝,当打开电源,两根细铜丝因承受不了过重的负荷瞬间烧断并放出电火花。

(3)反应容器的选用。书上的容器是一个小的金属罐,它的容积比较小,其中含有氧气的量就更少了,面粉燃烧时氧气不充分也会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代用品比如装过食用油的废油桶,可以有很明显的实验效果。

此外,通过调整其它合适的实验条件,比如温度,也可使某些实验现象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学习硫酸与氧化铜反应(九年级《化学》下册)时,反应速度很慢,演示时需要等待很长时间,但如果让反应的试管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一下,马上就可以看到实验现象,且用这种方法可以制得体积较大的硫酸铜晶体。

二、几则探究实验的补充

1.溶解过程吸热或放热现象的补充探究实验

首先布置探究课题: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你最多能设计出几种方案?提供几种药品:NaCl、NaOH、NH4NO3、浓硫酸。(还可以选用其他一些仪器或者药品)要求学生画出设计装置图,小组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后,再进行实验探究。

补充开放性探究实验,可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能力。

2.氢气与空气混合气爆炸实验的补充探究

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化学第三单元拓展性课题【实验3—7】中,要求教师演示氢气的燃烧及氢气与空气混合气的爆炸实验。学生看完兴趣盎然,纷纷要求自己来试试。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确立标题(用安全简便的方法来验证氢气的爆炸实验),自由建立活动小组,推选组长;指导各组查找资料的方法、依据和范围,解答疑难问题,在学生整个活动中巡回辅导。结果大大出乎预料,“创新”可谓丰富多彩。装置创新:改用干燥完整的塑料袋代替塑料瓶,使实验更生活化、更安全,有类似鞭炮的效果。引爆创新:有的小组用鞭炮捻儿引进塑料瓶,引爆混合气。此方法安全,简单,更适用于爱放鞭炮的男同学。燃料创新:学生在学会原理和考虑方法的基础上引申到氢气和空气混合气以外的“炸药”,有从打火机内取出的液体,有用天然气、煤气等可燃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做实验,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确实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实验完全按照教材中提供的方法和设计方式去操作不一定可行,甚至有可能失败。但只要肯动脑筋,努力探索,认真挖掘,充分利用有限教学资源,就一定能找到科学、有效、简易、快速的实验方法。改进的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实验,使之有良好的效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改进实验应该遵从一定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即做到实验原理准确无误,实验方案设计科学,实验装置设计合理,实验操作要符合要求。(2)直观性原则。即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高,实验结论的得出要呈直接性,它是改进实验成功的标志。(3)简易性原则。取材容易,装置简单,实验时间短是改进实验具有生命力的保证。(4)安全性原则。即要求实验过程中确保师生的身心安全,不允许有事故发生,并始终贯穿“安全第一”的原则。

初中化学部分实验的改进 篇4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能让学生认识知识生成过程,所以化学的学习一定要有实验课,进入实验室前学生充分了解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如此实验过程中实验操作安全性提高,时间有所减少,现象结论更好得出,更容易激发学生化学实验学习兴趣。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是由教育前沿的学者和专家经过实验论证推敲后的,具有可靠性准确性。但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实验,有待改进和更新。为此,对教材实验设计分析,说明设计方案。建议如下:

改进实验遵循的原则:

遵从教材原则。实验原理准确无误,实验方案设计科学,实验装置设计合理,实验操作要符合要求。才能确保实验设计准确。

好操作原则。取材方便,装置简单,实验时间短是改进实验成功的保证

安全第一原则。整个实验过程确参与人员的身心安全,不允许有事故发生。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要注意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某些反应要通过其可见生成气体或沉淀、可感觉到实验光嗅到气味等方面来判断实验的完成。

初中化学改进过程,对于有些学校实验条件简陋、实验就是纸上谈兵。化学实验可用多媒体技术整合、教材中现有的某些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究性实验等方面出发,完善化学实验功能。设计实例如下

(一)、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 燃烧条件之一:着火点

氧气制取实验:装置选择(实验室采取加热高锰酸钾)教材设计: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1)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

(2)把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不足:需要加热有危险、时间长出现干扰因素不好操作反应速率不可控制。

改进:用注射器装入过氧化氢将其插入装有二氧化锰带胶塞试管上实验室将过氧化氢根据反映情况推入。

设计优点:

安全性好,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可以充分控制反应速率。总之,化学实验的改进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所起的作用和其地位非常重要,因此,重视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我们每个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我们教师应该做到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学生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实验是学生发展的,留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试验自己的想法,开拓了思维,形成了科学方法,提高了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随笔

建国中心学校

黄春敏

我们上实验课时,通常是老师喊破嗓子,学生糊糊涂涂做实验,甚至有些学生只是凑热闹,重点知识及注意问题没掌握,老师也白费劲,一节课下来,没什么收获。我对自己的一节学生分组实验课做一下简要分析。

了解二氧化碳性质后,学生对制取二氧化碳已有浓厚的兴趣,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接下来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课堂设计:复习旧课明确实验目的、重点、难点动手实验最后实验反思。

实验前把这四个环节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按环节进行,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分工记录、观察、一起进行思考、讨论结论的生成顺利地完成实验目的。

在实验反思中,学生学生按小组汇报发言,对自己的实验进行反思,反思实验的成功之处,操作的正误,分析实验失误的原因等,学生在这节课上能将所学的理论结合到实际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实验的兴趣

这节课收获:

实验反思环节的设计,在这节课中起到引领的作用,使本节实验课的设计意图得以提升。学生对自己实验从操作、实验结果、及失误之处进行反思

让学生自己去实验,老师观察指导。新课程的标准要求,学生不再是填鸭式吃等食,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而变成了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创造者,这就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性的发展学生为根本教学模式,课堂所关注的是学生能提出问题,能独立并积极思考,能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所以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本节课能放手学生去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初中化学部分实验的改进 篇5

【摘要】:化学实验既是教学手段,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 来实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以及实验经费的不足等原因,造成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在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针对这种情况,宜采用多种策略来改进实验,增强学生探究实验的乐趣,促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关键词】:农村初中

实验教学

现状分析

改进策略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以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那么,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中,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农村化学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效的改变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变策略浅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实验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

少部分农村初中虽然器材和药品配备较齐全。但由于教师短缺,化学教师兼几门学科的教学,除担任化学教学外,还担任数学、生物等课的教学,即使不兼这些课,也代几个平行班的化学教学,同时兼任实验管理员,基本上农村的乡镇中学并没有专职的实验员,都是由化学教师担任。而一节分组化学实验课从准备实验仪器到使用完毕清洗收拾实验仪器至少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由于力不从心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甚至放弃实验干脆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

2.不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按课程设置,初中三年级才开化学课,化学课开设既是起始年级,又是毕业年级,本来上课时数较少,教学上赶进度现象比较严重,因而无时间圆满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不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注重的主要是化学知识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化学实验的研究不够,平时的听课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能力的研究,至于实验的成功与否、实验经验的积累、实验的后记则往往不被重视。从工作量上讲,化学实验是一项费时费力、颇为麻烦的工作,而有的学校在计算教师的工作量时,对化学教师准备化学实验和预做化学实验都不计工作量,因而也影响了化学教师和实验员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怕麻烦、怕失败的倾向,使得本来有条件做的实验也省略不做,能够补充的实验也不补充。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开学生实验,造成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

3.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必需教具不足、实验教学严重缺乏。

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且这不足的经费配置又严重不公平,“重城轻乡”。由于经费的限制,办学条件受到制约,虽然我县部分农村初中都通过了教育强镇的评估,实验器材和药品配备只是看起来较齐全。可实际上化学教具很少,尤其农村中学化学教具很少, 象我们学校连一些基本教学挂图和模型都没有,教师也难以将某些有规律可循的知识迁移到挂图或模型上。缺仪少药较严重,致使学校无能力开足开全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另外,因化学实验是一种消耗实验,一些仪器需时常添补,化学药品用完不能再生,更需及时添补,而有的学校只注重一次性投资而不能够时常补充,从而造成仪器药品不全而难以开足开全实验,尤其是探究实验。像我上次去帮百顺中学整理化学实验室,发现他们的实验药品不少,可很多却是七八十年代原百顺高中留下的,很多药品对于现在的实验教学根本用不上,这也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4.农村学生学习基础差。

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像我们学校很多小学毕业成绩较好的学生都流失到城里的几所重点中学去了,留下的大部分是基础较差,无心向学的学生。再加上在农村,许多家庭生活条件普遍不如城市,许多学生没有条件上网搜索,查阅书刊,从广播、电视等方面收集资料,这使探究性学习难以实施。长期以来,农村学生接受的教育大多是接受式学习,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不习惯自主、探究学习,这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打折扣。

二、加强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要想使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就应该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寻找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将其落到实处,以消除不利因素,创造积极因素,促进实验教学发展。

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保障供给。

首先要使我们教育工作者明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初步学会认识自然界的科学方法,化学实验不仅是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极为重要的内容和手段,而且对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也起着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作用。化学实验教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征得领导支持,加大对实验的投入。这里所说的投入,既包括一次性的固定投资,又要保证经常性的不断投资以保证化学实验的正常开展。同时落实对化学实验员和实验教师的健康补贴,以保护化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提高实验员和实验教师素质、加强对实验教学工作的评估和监督。

为保证农村中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就要有坚强的后勤保障。要配备专职的实验员,提高农村中学实验教师和实验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健全实验室实验规则,以保证化学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化学实验的正常化和高效率。

3.加大监管力度,狠抓落实和实效

教育主管和行政部门应对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设备和仪器进行一次大的普查,近快配齐、配全新课标要用到的仪器与药品,装备专门的实验室,以利于教师能开展边讲边实验的教学要求。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的实验能力。只有教师学会并真正懂得了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才能教会学生学习,从而根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另外,学校领导应克服困难自筹资金购置实验药品及器材并设立专门的实验室,努力创造实验条件。

4.发挥多媒体设备的功能,补充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

由于我县各农村中学都配有电子白板,所以有些实验,如:(1)耗时长,成功率低,污染严重,对师生健康产生危害的难以演示的实验。(2)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如:演示将水加入浓硫酸时造成液滴四处飞溅等不便操作的实验;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的爆炸;加热装有液体超过容积1/3的试管时,液体冲出管外等内容。利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克服了传统教法由教师讲解其错因及可能带来的危害而不能为加深学生印象用实验证明的缺陷。这样既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解决了农村初中实验教学中化学实验仪器不配套和不足的困难,同时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化学实验教学上的弊端,使化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得到了有效的补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的能力,较好地提高了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为使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大面积取得成效,树立先进典型是很有必要的,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业务主管部门齐抓共管,发现典型,推广典型。根据化学实验教学实施情况表彰学校、实验管理员和实验教师。表彰学校,以征得领导对实验教学的支持和投入,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实力;表彰实验管理人员,以强化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其服务水平;表彰化学教师,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激励他们进行实验改革和创新的热情。只有学校、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三方面对实验教学都具有较高积极性,才能形成合力,改变目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李玉山,全方位搞好中学实验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3)。

[2]刘知新,对“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化学教育,1991,3:22~23。

[3]王献红,浅谈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3)[4]徐秋云;吴梅;张芙蓉.农村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现状分析及提高策略[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02).

初中化学部分实验的改进 篇6

作者:曹育红潘则南

实验教学与仪器 07期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易成功、现象不明显、装置过于复杂、不利于在课堂中进行分组实验的实验。这些实验需要教师进行创新或改进,让学生可以较为清楚地观察和体验这些实验的现象、过程及结果,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其目的是使实验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清华大学宋心琦教授明确提出了“化学实验体系的三要素”,即作为实验对象的物质体系(用于探究化学变化过程,也可称作化学体系);适当的仪器装置和必要的安全措施;合理的实验步骤和规范的操作技术。他认为,从学科教育的角度来评价,它们的地位是不等的,应该依次递减;在现行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体系来自教材或教参,教师在实施时注意力往往放在了第二、第三两个要素上,物质体系的选择反而成为次要甚至被忽略;同时,教材为什么要设计或选择某一个实验,也就是化学实验教学功能与价值的问题也是教师思考得比较少又比较重要的问题,教师普遍很难全面地阐述某个实验的教学功能与价值。笔者以苏教版化学教材“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一节内容为教学案例,阐述对中学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的认识及实践。

一、加强对实验对象的物质体系分析,为实验创新与改进提供参考

值得关注的是教材“观察与思考”中的实验2及实验3。

【实验2】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氨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粘在玻璃棒上靠近试管口,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

【实验3】在一只烧杯中放两个棉花球,分别在两个棉花球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和浓盐酸,用表面皿盖住烧杯口,观察现象。

两个实验揭示了本节课中另一个重要的物质体系:氨水。这两个实验说明了氨水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实验2再次展现氨气遇水(湿润作条件)使指示剂变色的过程,实验3涉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属于氨(气)作为路易斯碱的性质。对氨水体系的性质及成分探究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地方。

这些理论分析为开展实验探究、创新与改进提供依据,不属于教学过程中实验创新与改进的对象。

二、选择适当的仪器装置,找好实验创新与改进的切入点

从上述理论分析来看,氨(气)的性质探究主要是围绕其水溶性及其碱性来展开(中学阶段不探究其还原性,仅作理论分析)。要探究其水溶性,离不开装气体的容器及水。就容器而言,可以采用针筒(教材二氧化硫性质实验用过针筒),也可以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空矿泉水瓶来代替,用这些仪器或用品来做实验都能够说明氨气的水溶性。但这么多年来教材一直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氨气的水溶性,在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对该实验进行创新或改进。这与该装置的价值与功能有关。它的功能与价值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为氨气的水溶性实验提供仪器支持。其二,为“喷泉”的产生提供展示平台。其三,为学生理解喷泉实验原理提供实物参考。其四,对理解物质变化过程的复杂性(含物理和化学)进行佐证。其五,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科学严谨的操作意识及学科素养的培养。其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提供实例支持。特别是对实验仪器的认知、对实验过程的科学素养培养及学科意识渗透,是针筒、矿泉水瓶等无法做到的。这也是该装置经典且传承的原因,无需进行创新与改进。

但教材中“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氨很容易液化”“液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等文字显得过于苍白,这需要我们利用创新或改进的实验进行展现。

设计实验:在无色透明的塑料袋中收集约750mL的氨气,将塑料袋放入倒有少量液氨的敞口容器中。学生可以观察到在液氨气化时,饱满的塑料袋立刻变瘪,塑料袋内部有液滴形成,与液氨直接接触的部位有固体出现,这充分说明氨很容易液化。用550mL干燥的矿泉水瓶收集满干燥的氨气,用小针筒向矿泉水瓶中逐滴加水,边滴边振荡。学生明显地观察到原本饱满的矿泉水瓶慢慢变瘪,当加入蒸馏水约0.8mL,瓶壁几乎紧贴在一起,这不仅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还能根据氨气与水的体积关系,半定量地说明氨气与水体积比约700:1。

就氨水体系而言,其重要性质主要是根据挥发性、不稳定性(一水合氨)及碱性来展开。教材所提供的实验能很好地体现氨水的挥发性。但实验3中利用浓氨水与浓盐酸的挥发性探究氨气与酸的反应,采用的是烧杯和表面皿的仪器组合,属于半封闭体系,若用玻璃管与橡皮塞仪器组合进行改进,效果会更好。如图2所示,将棉花团固定在橡皮塞上,分别向其中滴加浓盐酸和浓氨水,塞在玻璃管两端,观察实验现象。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在于封闭体系,而且操作起来非常灵活,比如可拿着玻璃管倾斜、颠倒等,现象非常明显。

另外,笔者建议补做一个氨水与盐溶液反应产生沉淀的试管实验,这对于加强氨水呈碱性及氨水成分的探究都有益处;补做一个如图3所示的实验,将滴有酚酞的氨水(红色溶液)少量装于试管,在试管口处用气球密封。加热试管,颜色逐渐变浅;停止加热,颜色逐渐恢复,该实验能说明一水合氨的存在及其稳定性。

铵盐的性质探究主要围绕其热稳定性来展开,涉及铵盐自身的热稳定性、铵盐与碱共热,能够用来加热的常见仪器主要是试管。因此,这组性质探究实验的仪器就离不开试管与酒精灯。学生按照教材中“活动与探究”的实验操作在课堂上实施,将药品装入试管、预热、加热至观察到实验现象,两组实验顺利实施下来,很多学生时间上不够。为此做一些实验的创新与改进显得很有必要。如下页图4所示的封闭试管内装少许氯化铵进行氯化铵热稳定性实验是一种可供参考的选择。还可选用可封口的塑料袋来完成氢氧化钙与氯化铵混合反应(手搓)实验替代教材中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实验。要说明的是,这两种创新性的实验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同时使用。因为教材中的两个实验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及规范性方面的功能与价值是上述创新性实验无法达到的。

三、重视实验步骤和操作,在实验创新与改进中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

很多教师在做喷泉实验时,注重对实验现象与结果的理论分析,而忽视对实验过程细节的把握。一些教师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争取更多的时间,虽然会把已经组装好的`仪器向学生展示,但并没有按照教材上的程序来演示该实验,这实际上是很可惜的。仪器介绍及作用分析、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实验步骤的严谨实施是消除学生实验认知障碍的关键,也是于无声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良好时机。

例如,对装置组成中双孔橡皮塞部分进行以下介绍:“大家看一下(拿起来展示给学生看),这个双孔橡皮塞连接两个,一个是胶头滴管,胶头滴管里已装满水。另外一个连接的是什么呢?是玻璃管。两段玻璃管当中还有一段橡皮管,橡皮管中还有止水夹。止水夹夹住橡皮管,上下两处玻璃管不能连通;如果打开,上下两部分就连通了。”这种细致的解读,使得学生对喷泉实验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这些,可能比由实验探究氨的性质所得出的结论更为重要。

探究铵盐的性质,通常以分组实验的方式,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是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教材中的实验描述如下:

【实验1】取少量氯化铵晶体,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2】将少量氯化铵与少量氢氧化钙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

针对以上实验,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但对教材中“少量”的理解存在盲区。怎样做才能使得实验达到一种理想的效果呢?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对实验1,用如图5所示药匙柄末端小凹槽,取2~3颗粒米大小氯化铵固体;对实验2,强调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用量均为一药匙,实验效果明显。这样的指导使得对“少量”的理解变得更加具体,操作起来有据可依。

综上所述,以“化学实验三要素”为指导,在进行实验的创新性实施或改进性实施时,其方向性有了保证。同时,也要考虑实验的功能与价值,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基础实验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以此来提升实验创新与改进的价值和作用。

编辑手记:深入分析实验三要素,明晰教材所选实验的功能与价值,是进行实验创新与改进的前提。教材中的某些实验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规范性方面却是一些创新实验所不及的。当下,一些“因陋就简”的非常规实验、低成本实验研究如火如荼,当然,不可否认其价值,但这些应是常规实验的有益补充,而非取常规实验而代之,否则便是舍本而逐末了。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 篇7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存在的重大问题, 造成环境污染不仅有工业“三废”, 还有某些化学实验, 所以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进程应进一步加快, 应把化学实验造成的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此实验存在的问题是药品用量过大, 点燃耗氧量多且时间长, 做完实验后还可能有剩余硫粉, 产生过多的SO2易污染环境, 若想反复实验又需要消耗更多的药品制取氧气, 造成药品浪费。我在做此实验时, 将玻璃棒在酒精灯上灼烧一下, 趁热立即蘸取少量硫粉, 点燃后伸入集气瓶内。改进后的实验现象很明显、药品用量少、污染小、耗氧少, 一瓶氧气可重复做2~3次, 教师可以边实验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硫璜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 便于得出正确的结论。从实验绿色化的角度改进实验, 不仅减少污染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从安全性角度谈实验的改进

实践化学实验的对象是朝气蓬勃的中学生, 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课本中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爆炸实验在课堂上进行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恐慌或仪器被炸破的危险, 若把“氢气流吹肥皂泡”合并做, 即当氢气发生装置中一有气泡, 接着不断吹不断地点燃。刚开始几个肥皂泡点燃时有尖锐爆鸣声, 因为刚开始逸出的气体混有空气, 也就是氢气和空气混合爆炸。把这两个实验改进后既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又增加实验的趣味性, 将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加深印象,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从趣味性角度谈实验的改进

化学实验的目的是更好地启发指导学生探索规律,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若通过改进把实验变得更有趣, 一定会收到更好效果。例如把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改成魔术———“清水变牛奶”, 利用人呼吸时呼出的二氧化碳, 吹进澄清石灰水, 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让每个学生都当一回“魔术师”, 往“清水”里吹几口“仙气”, 使“清水变牛奶”, 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四、恰当改进实验方案, 丰富学生实验情感

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 不管实验成功与否, 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课本上有很多实验, 细细分析, 有不少实验在装置和操作等方面, 是可以进一步改进的, 我在教学中从自我做起, 潜心挖掘教材, 对教材中实验存在的缺憾大胆改进。

⒈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

由于农村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 对仪器的认识使用方法相当陌生, 对药品的组成、性质、用途等认识更是渺茫。我在长期的教学中本着从节约、安全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基本操作方法, 用小石块、石沙练习固体颗粒、粉末的取用。用蒸馏水练习滴管、量筒的使用。使学生反复练习, 熟练掌握化学基本操作方法后才让学生实际取用药品。这

样解决了农村初级中学实验仪器、药品严重不足的问题, 同时也达到训练学生的目的。

⒉分子运动———氨分子的扩散

在这一实验中, 人教版教材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 另一只盛有酚酞试液的小烧杯在大烧杯外对比。实际问题: (1) 在实验中, 由于学生多, 仪器不足, 让每组学生都完成该实验比较困难。 (2) 由于氨水用量多, 挥发出剌激性气味很大, 严重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

对此, 我认真分析, 结合教学经验, 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 方法是: (1) 取一条长约10cm、宽1cm的滤纸条, 在滤纸条上每隔1cm处滴一滴无色酚酞试液, 滴好后把滤纸条放进试管里。 (2) 在空塑料面板内盛装浓氨水, 将装有滤纸的试管竖直向下, 管口与孔口相靠, 几秒钟后即可观察到滤纸条上依次出现红色斑点。

通过滤条上颜色的依次变化, 学生感性认识分子不断运动的性质, 并减少氨水挥发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教学效果很明显。省了药品, 现象明显且又不会有很大的剌激性气味, 也解决了大班额学生多的问题, 达到了人人都能参与实验的目的。

⒊用氨酸钾或高锰酸钾制氧气回收二氧化锰实验

用氯酸钾或者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后混合物中都含有二氧化锰物质, 如直接将它作为化学废渣处理, 造成药品浪费, 与农村中学药品严重不足相矛盾, 为此, 本人对此实验进行了调整:将反应制取氧气和反应后混合物分离 (过滤) 充分整合, 从而回收二氧化锰。具体如下:采取分组实验的方法, 一部分学生制取氧气, 另一部分学生把制取氧气反应后剩余物进行溶解、过滤、烘干等操作, 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学校实验仪器不足, 学生无法做这两个实验的难题, 另一方面也节约了药品, 符合农村中学药品紧缺的实际。

初中化学部分实验的改进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疑难实验;创新;改进

化学实验的成功率不一,有一些成功率相当低的实验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困难的产生使教师对于实验的研究水平提出了要求。所以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这一类问题并且通过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一、初中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

首先,如今化学实验存在诸多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以部分物品用日常的物品所取代却忽略了实验的严谨性,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学习化学实验但是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实验的失败率,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一味地依赖于理论知识。依赖理论知识一定程度上是严谨教学的体现,然而假如教师在课堂上不懂得变通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做钠的燃烧试验的时候,假如教师提前实验就能避免诸多会发生的安全问题以及麻烦,然而不懂得变通就会将实验时间增长,也不利于新知识的传授。这样长久以往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教师在学期末的时候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另外一种就是怕耽误学生学习将实验的课时减少或者取消。这均不能达到化学设立实验原本的效果。

最后,如今的化学实验还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教师盲目地“崇拜”实验,认识到学生对实验具有好奇心以及热情就在课堂上加入了大量的实验课程。虽然让学生调动起对该门学科的热情是好的,但是过分地应用就会偏离教学的目标,从而“画蛇添足”。

因此,从上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不难看出,当前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教师怕学生无法提起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而选择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从而脱离课本、脱离教学目标,不能达到原有的教学目的。所以新课标改进了化学的许多实验,当然這些实验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这些疑难实验的改进有一些策略。

二、初中化学疑难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理论性策略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走弯路,

然而这个弯路有时候不能不走,化学实验仍旧应该把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所以在吸引学生兴趣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实验过程的严谨性并且教师必须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之后才能进行课堂实验,这样可以保证课堂实验的时间,还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其次,实验的创新还需要学生自主自发的创新,因此教师应该将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的实验。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单纯地去验证教材上的理论正确与否,而是自己去发现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且独立或者几个人一起结局。这种探究性的实验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创造。

最后,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实验设计以及评价,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在新的课程讲授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以及调查研究自己设立化学实验的方案、步骤等。这样学生能够在实验之前将创造性融入化学实验,那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什么问题学生自己也会发现,这样更能加深记忆力。

理论性策略是针对学生的,还要针对教材上具体的方案措施作出一定的改进。

三、初中化学疑难实验改进与创新的针对性策略分析

下面就以两个化学实验来对实验改进与创新进行分析:

(一)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

1.实验改进原因:教材写到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的银通常呈现出银白色,然而通过实验表明该实验反应生成的银往往呈现出黑色或者是灰色。

2.实验仪器及药品:硝酸银固体、蒸馏水、温水、植物油、铜丝、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以及砂纸。

3.实验步骤以及现象:

①用加热除氧后的蒸馏水配置新的AgN03溶液;②取适量

AgNO3溶液加入洁净的试管里,放入温水中进行水浴加热;③用砂纸除去铜丝表面的氧化膜,然后放入水浴加热的AgNO3溶液中,

可用胶头滴管在液面滴加少量植物油隔绝空气;④约8~10 min

后,可清晰地观察到铜丝周围向各个方向生长的银晶体,颜色为银白色。

4.实验改进策略

①配置新的AgNO3溶液时浓度应该控制在2%~3.4%之间为宜;②通过水浴加热来提高反应时内部的温度;③在液面滴入植物油是为了在反应时通过液面的植物油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通过改进,该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使学生不会在实验前形成定式,认为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的通常呈现出银白色。而通过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可以让实验更好地进行,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反应生成的银往往呈现出黑色或者是灰色。

(二)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实验

在讲“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时,做演示实验,我们可以采用一个三通管,在其上下部各放上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之后,将其与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连接。一会儿,通过三通管上下石蕊试纸颜色变化的差异,我们便能够判断出二氧化碳的密度。在二氧化碳能够使得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探讨中,只需要将三通管中所导出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即可。对于三通管在酒精灯上的加热,也可以对碳酸的稳定性进行一个简单的认识。这是一个微型的实验,有效解决了传统实验存在的实验装置配置高、药品消耗量大的问题,也有效降低了毒性气体出现的概率,提升了实验效率和安全性。可以说,该微型实验不仅操作简便,减少了繁琐的实验准备带来的实验失败的可能,而且其实验的效率较传统的实验大大增加,仅用一套装置可以代替以前三、四套装置,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减少了实验药品的用量,培养了学生绿色环保的意识。

通过对现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本文从理论、实际两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及意见,然而教材上需要进行修正的疑难实验不仅仅是举例的两个,教师和学生应该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时刻注意每一个细节,从教材中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这样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才是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李乃学,吉秀欣.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J].当代教育科学,2003(24).

改进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篇9

李世瑜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北京100020)摘要: 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完善学生的创造思维素质方面具有独到的功能。

本文对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与完善学生创造思维素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创造思维

文章编号: 1005-6629(2001)08-0005-02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由于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特别是完善学生的创造思维素质方面, 具有独到的功能, 所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已逐渐成为广大化学教师的共识, 但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阻碍着化学实验在完善学生创造思维素质方面重要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 探索中学化

学实验的教学方法与完善学生创造思维素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有必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1

强化实验的客观性, 改善学生创造思维的细节性

实验的客观性是相对实验的理想化模式而言的。中学化学实验中的理想化处理大部分是合理的, 是与教育对象心理特征相适应的。如在年龄较低的初三年级, 化学知识体系尚未形成时把实验进行理想化处理, 有利于突出知识重点。但是,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特别是进入高中年级后, 完全忽略实验的客观性, 一味地把实验内容的实际问题理想化,将对学生思维的细节刻划、充实校正等品质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限制了他们创造思维品质的良性发展。在学生创造思维的细节上留下缺憾。如对于氯气制备的实验, 基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知识的需要, 特别是为了增强实验的客观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细节性, 可以将演示实验装置设计成如上图所示: 在此实验设计中, 净化、干燥装置是学生在初中已经了解的, 而有毒气体封闭式的收集和防止污染的吸收装置, 则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通过这种实验设计, 不仅可以巩固已有的化学知识, 而且可以有效地掌握新知识, 更重要的是注入和渗透一种考察、解决问题的观念和意识。教师在安排实验时, 视学生接受能力的强弱, 还可以引入安全装置这类更深层次的实验技术问题,也可以用思考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认识实验装置的安全问题, 将装置更新为如下图所示形式: 如果对实验的客观性所引发的细节问题, 如: 气体可能混入杂质的分析及其净化方法、为防止有毒气体污染而设计的收集和吸收装置、对加热系统防止倒吸而采取的安全措施等等从来不予以考虑, 并且全部出示的是理想状态的实验装置, 却要求学生解决有关实验客观性的问题, 往往使他们屡屡受挫,不利于他们学习心理的良性发展。相反, 如果在教学的适当阶段, 以适当的方式提供考虑实验客观性问题的取向和模式, 他们将可能在此基础上, 提出更为合理完善的创意, 解决他们面临的新的实验客观性问题。而在这种创意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他们创造思维的细节性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2

加强实验的定量性, 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敏锐性

从量的角度去考察实验现象、做出实验结论是实验研究的高层次。中学阶段, 一般进行定性实验, 而较少进行定量实验, 但是, 如果长期不对化学实验进行定量的研究, 就会使学生习以为常地把一些并不完全正确的知识默认下来, 造成创造思维敏锐性的降低。

由于学生的心理特征的缘故, 在初中阶段不适于引入量的变化对化学实验的现象及结果的影响。但是如果学生在高中学习中, 还认为

碳酸钠溶液和盐酸混合必定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只会生成碳酸钠便不是正常状况。

究其原因是由于在高中教学中没有实验设计, 帮助学生判断这类问题, 这不仅妨碍了学生成功学习心理的形成而且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造思维敏锐性的发展与完善。如果在高中教学的适当时期, 增加一些演示实验, 使学生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例 如: 在高一碱金属一章

钠的化合物一节, 可以添 加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盐酸和碳酸钠反应, 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 学生在遇到象

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产物这类问题时, 就不会武断地做出 产物只有碳酸钠结论, 他们有可能找到 二氧化碳和生成的碳酸钠 盐酸和碳酸钠应的类比关系。这种半定量演示实验的引入, 会使学生抽象出一种理念: 物质之间的反应, 可以因反应物 量 的不同而获得不同的产物。

这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 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将有可能从微小的量的改变中, 察觉出别人习以为常但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成分, 在这些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创造思维的敏锐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训练。3

增加实验的探索性, 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散性 实验的探索性是相对实验的验证性而言的。因而增加学生实验的探索性, 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散性。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 属于探索性的为数不多, 如果能在现有的条件下, 适时适度地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实验, 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 训练他们创造思维的发散性。例如: 素 氯、溴、碘的性质学生分组实验, 可以改进为一个探索性的题目:

用实验证明氯水的主要成分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分三个步骤完成这个题目: 首先, 要求学生课前设计实验方案, 并阐述方案的设计思想;第二, 让学生课上交流设计方案和设计思想, 并进行甄别与筛选, 确定最佳方案;第三, 实施实验方案, 得出实验结论。在这 些过程中, 学生实现了由已知信息加工变异出新颖信息及对某一事物寻求多种可能的尝试。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可以让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 统一对实验设计的认识, 以缩小课上甄别、筛选的范围。通过交流与选择, 最终能得到如下图的实验设计: 在此实验设计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抽象出这类探索性实验的基本模式: 首先, 应该考虑物质与水发生的是 溶解是 反应, 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定反应后的体系中是否还有反应物的微粒以及存在着什么生成物的微粒;其次, 应该判断物质与水反应后可能得到的产物, 如: 根据氯气的化学性质Cl22Cl-可能存在Cl;第三, 一般应该检查物质与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在检查氯水酸碱性时, 学生会发现: 指示剂变为红色后又褪色, 这说明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 并且一定存在着有漂白性 或强氧化性的物质, 从而确定HClO 的存在。而(3)中的 水着 空白 对比实验功效。

通过 发散及对 发散的抽象一系列的思维活动, 学生的探索欲望得到了满足, 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充实了创造思维的发散性。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探究 篇10

摘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高中化学课程在实验领域逐渐彰显出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但有些教师还并没有将素质教育的新观念融入己心,仍实行古老的讲授制教学,单一的让学生听取知识,忽略了他们动手能力的培养,再加上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认知不够完善,导致有些学生畏惧化学,甚至厌恶化学。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加强化学课实验的教学效果,开设一系列实验活动,提出些许的改进意见,为学生的未来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在现当代教育大背景下,许多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上感到枯燥无聊,提不起兴趣,不能有效的专注在知识点上,再加上高中课程的紧密与繁多,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压力都过于重大,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高中化学教师要从实验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方式入手,塑造良好高效的实践课堂。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高中化学教学经验,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探究做逐一深入阐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解疑答惑。

一、实验教学手段的改进

(一)利用投影实验演示

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中,大部分情况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实验的演示,导致有些视力不好的学生看不清楚,不能有效的获取实验信息,阻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可以把多媒体投影技术运用到演示实验中来,在投影上将实验的细节放大,加速或减慢整个实验的过程,让学生都能够显而易见的看到,促进他们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高中化学中“氯气”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将预计的整篇文章的知识结构梳理整合于计算机多媒体中,然后以图像的形式向同学展示氯气的各种性质,展现出其独特的化学实验,让同学们了解氯气是何种状态,何种颜色,何种属性。让同学们放大观察到这些性质后,观察氯气所得出的物理性质,再由图像演示得到氯气的化学性质,向同学们提出物理和化学属性方面的问题。让同学们对氯气这一节课的实验和理论进行归纳整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再向学生展示氯气相关的知识网站与课件,让同学们可以自由的去探索相关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让学生更加清晰的观察到实验基础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课堂上的专注力,养成一种良好的?W习习惯。

(二)利用多媒体动画或实录视频进行实验演示

高中化学学科有着它独特的特征,它是由物质的原子重新分配组合的过程,但这些微观的细节并无法直接用肉眼看到,于是大部分的教师便用文字叙述将这些理论和实验现象告诉学生,不利于他们学习了解。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化学中的微观过程用动画的模式演示出来,使得学生可以看清楚化学反应之间的本质原因,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理论的理解和铭记;除了多媒体动画,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播放实录的视频,因为有些化学实验,是很难在教室里演示成功的,有的还具备些许的危险性,通过实录视频的方式,教师可以避免由化学演示所带来的危险,让学生在录像中感受到化学实验的魅力,体会其独有的独特性。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实验课题的教学水平。

二、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

(一)化学实验要绿色科学

有些化学实验在操作中会产生些许的有毒元素,对水和空气造成破坏污染,高中化学教师要尽力改善这一状况,对实验器具和过程进行有效的优化,使其变得环保科学,最大限度的减少有毒物质的产出。

例如,教师可以把原本开放的操作器具改变为封闭的装置,防止有毒气体对环境进行污染,或者多挑选一些安全的实验来演示,促使每位学生都可以亲自上手,使得高中化学实验课堂绿色科学,具有环保的意识。

(二)化学实验要具备趣味性

高中学习的压力较大,学习内容也往往枯燥无味。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学习提不起来兴趣,不能够高效的进行实验教学。因此,化学教师在实验时,应该秉着趣味性的原则,充分挖掘并抓住高中生青春期中拥有强烈好奇心这一点,把他们的好奇心调动起来,加强课堂效率。

例如,化学教师在课前可以先做一个具备趣味性的实验,或者在课堂中对教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性的优化,还可以在课堂结束后,为学生布置一些有趣的作业,使得他们不再厌恶化学,而是每节课都会兴致勃勃的认真听讲,加强实验教学时的效率。

总结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旧观念的教学理念逐渐已被淘汰。在高中这个关键的时期,化学教师更要加倍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给学生尊重与宽容,用心去感化学生,因材施教,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在课堂实验中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促使其自主进行实验,摒弃只是僵硬的听从教师讲解的习惯,做到创新精神与实践意识的相统一,为未来生活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部分实验的改进 篇11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解释化学现象的本质。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逐步学会探究。”如何改进农村初中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呢?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利用生活用品,替代化学实验仪器;适当改进一些实验;增补创新实验;拓展一些课外实验等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借此抛砖引玉,与大家一同探究。

一、用生活用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农村学校经济较落后,实验经费不足。初中化学实验条件不如城市学校,如实验室设备不齐全,仪器药品短缺等。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很少。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完成实验,如利用生活用品,替代实验仪器和药品。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等,由于配套不足和实验过程中仪器的损坏,造成仪器紧缺,所以我们就用矿泉水瓶替代锥形瓶,用冰冰棒的尖端和吸管组合替代长颈漏斗,同样用矿泉水瓶替代集气瓶,用吸管替代导管,实验过程中不易损坏,效果不错。又如人教版化学上册第130页,探究“灭火器原理”的实验,如果按教材所用的仪器,实验时由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气压大,会导致橡皮塞被冲出来,同时吸滤瓶内的试管也被冲出来,这是很危险的!当探究该实验时,学生好害怕。于是我们用塑料饮料瓶替代吸滤瓶,在饮料瓶的上半部钻一个小孔,用一根与瓶子一样高的塑料棒顶住试管,实验效果好。优点:塑料瓶耐压,且瓶盖是螺栓式不易被冲出来,实验安全,学生放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适当改进实验,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实验的微型化,是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根据我们农村学校的具体情况,实验室没有通风厨。如果按照教材中的方法操作有的实验污染较多,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对一些实验做了适当的改进。如:探究“分子运动现象”,教材的操作是:用一个大烧杯(500ml)罩住两个小烧杯(25ml),其中一个小烧杯盛约5ml的浓氨水,另一个小烧杯盛酚酞溶液。学生实验时,由于浓氨水的用量较多,浓氨水极易挥发,气味难闻,对身体有害,当学生闻到大量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时,有的咳嗽,有的說,臭死了,早知道这样我们就不探究了,真扫兴!因此我们将该实验改进如下:用小烧杯(25ml)替代大烧杯(500ml),用井穴板两孔(约1ml)替代两个小烧杯(25ml),药品用量1至2滴。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时间短,既节约药品,污染又极少,学生喜欢探究,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质量。

三、增补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增补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探究实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只知道用温度计测量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或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到发热,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放热。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欲望,强化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的现象,我们将该实验增补创新如下:

(1)实验用品:小烧杯、药匙、玻璃片、热水、氢氧化钠固体。

(2)实验步骤:

①往烧杯中加入热水(不超过烧杯容积的1/3)。

②向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并盖上玻璃片。

(3)实验现象: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水沸腾了。

(4)实验原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因为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水沸腾。

用上述方法也能使水沸腾,让学生耳目一新,拓展了学生的大胆创新思维。

四、拓展课外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实验操作能力较差,因此通过兴趣小组,适当开展课外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①当学生学习了检验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后,安排课外探究实验:你家所用的水是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如果是硬水,在家里的条件下又如何软化呢?②当学生掌握了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后,布置课外探究实验:探究食品包装袋内的气体成分是什么?③当学生学习了pH试纸的使用方法后,实验探究:你村里的土壤pH是多少?是否适合农作物的生长?④当学生掌握了铁、氧化钙、部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布置课外探究实验: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是否变质了?兴趣小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探究,当学生们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时,个个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享受着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上一篇:职场励志语录名言正能量下一篇:写故乡的美文随笔:相约平和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