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的描述

2024-08-11

初中化学实验的描述(共6篇)

初中化学实验的描述 篇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当然离不开实验, 更离不开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而在学习过程中, 很多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误区。下面我就结合教材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归纳近几年全国中考试题, 并且有针对性地谈谈我的看法。

一、注意“烟”和“雾”的不同

“烟”一般指固体小颗粒, “雾”一般指液体小液滴。例如: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应描述为产生“白烟”,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也应描述为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浓盐酸试剂瓶时的现象为“有雾生成”, 而不是“白烟”, 因为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又溶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小液滴。

例1: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 其中正确的是 () 。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有黑色固体生成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红色的火焰, 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浅绿色溶液

D.在滴有石蕊的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成红色

分析: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有黑色固体生成;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不能产生火焰, 而能够产生大量的白烟;C.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不能得到浅绿色溶液;D.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色, 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解答: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有黑色固体生成。故选项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不能产生火焰, 而能够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C.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故选项错误;D.在滴有石蕊的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再由无色变成蓝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二、注意“光”和“焰”的区别

“光”一般指固体微粒燃烧时的现象, “焰”一般指气体或液体燃烧时的现象。例如: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现象为“发出红光”, 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点燃纯净的氢气发出淡蓝色“火焰”。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当然也有特殊情况,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 而不是“光”, 原因是硫在燃烧时, 先熔化再汽化为气态硫, 然后再燃烧, 故产生的是蓝紫色“火焰”。了解了这些, 也就不难理解了。

例2:下列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色烟雾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分析:A.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 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故选项说法错误;C.磷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大量的白烟, 而不是白色烟雾, 故选项说法错误;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发红, 不会产生白光,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 须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三、注意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不能混淆

有些学生在学习化学初期, 对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搞不清楚, 总是把二者混为一谈。例如:在描述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 易把其描述为“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这样的描述是错误的, 原因是把实验结论当做了实验现象。应该描述为“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可。因为生成物的名称我们通过感观是无法感知的。在这里, 我们不防简单地记作在描述实验现象时, 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例3:化学实验对于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对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加热铜丝表面变黑, 生成氧化铜

B.在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蓝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

D.聚氯乙烯在空气中灼烧有刺激性气味

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 遇碱性溶液变蓝, 稀硫酸显酸性;C.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加热铜丝生成氧化铜, 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 故选项说法错误;B.稀硫酸显酸性,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 故选项说法错误;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故选项说法错误;D.聚氯乙烯中含有氯元素, 燃烧时有刺激性气味, 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四、注意用词用句要恰当, 要使用化学术语, 更不能口语化

科学实验讲究的就是“精”“准”。如果用词用句不够恰当, 就不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比如:“看到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闻到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等实验现象的描述都是错误的, 因为无色是不可能直接看到或闻到的, 无味也同样是看不到的。又如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应描述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而描述为“石灰水变白了”或描述为“出现白色沉淀”就不妥了。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描述为“碳酸钠化了, 冒泡了”等, 这样用词不当, 使人啼笑皆非。

例4:鉴别物质时通常先用物理方法, 后用化学方法。现须鉴别3包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粉末, 它们可能是Ca CO3、Na2CO3和Na2SO4, 请按下表完成实验设计:

分析: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 碳酸钠和硫酸钠中的阴离子不同, 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接触会生成气体进行分析。

解答:碳酸钙难溶于水, 加水溶解后, 可以首先将碳酸钙鉴别出来, 碳酸钠遇到盐酸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而硫酸钠不会与盐酸生成气体, 故答案为:

此处若说成:“冒气泡的是碳酸钠”就不准确了。

五、注意不能凭空描述生成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在化学实验中, 生成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往往不能全部表现出来, 因此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只能依据具体的实验现象, 而不能凭空捏造。例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 这样描述“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就是错误的。因为在这个实验中, 我们根本看不出生成的气体具有这种性质, 只有通过另外的实验才能验证。因此应这样描述“固体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有无色气体生成”。

例5: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

(1) 上述实验中最终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是______ (填字母) ;

(2) A中可燃物应取过量的原因是____;一段时间后, B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C中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

此题我在学生训练时, 增加了一个问题: (3) 在C中的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

答案: (1) A; (2) 确保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反应;铁钉生锈;点燃未反应的CO, 防止其污染空气。而很多学生在回答 (3) 时, 答案五花八门, 比较典型的如:氧化铁消失了;生成了单质铁, 有黑色物质析出, 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石溶液变浑浊的气体, 等等。正确答案应该为:红色固体中有黑色物质析出, 即可。至于是否有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应有下一个实验验证。

总之,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 要仔细观察, 认真总结, 使用简洁的语句, 准确地把实验现象描述出来, 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的描述 篇2

连绵的雨不知疲倦地从空中落下,滋润了万物,又悄然离去,氤氲出了无限美好。我那躁动的心似乎没有被冷却下来,依旧不知疲倦地跳动着。心中有些惆怅……

出去走走吧。

撑起一把伞,悄然夹着一本书出了门。自己的板鞋在乡下的小路上不知疲倦地踩着,一点点混着泥土的积水随之飞舞,沾到了路边的小草儿,湿了,脏了。出神地细视了一会儿:摇曳的它已经快成了赭色,泛着丝丝绿意,不知疲倦的顽强抵抗。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滴到地上,滴到草边,滴到我的心头。望此前美景,不由得想到范仲淹写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不正是现在的最好写照吗?

眺望远方,农民伯伯在初春种下的泛着丝丝汗水的黄灿灿的稻穗,颗颗饱满,沉甸甸地弯下了腰,此时正不知疲倦地吮吸着泥土里的营养。走近瞧瞧吧:黄灿灿的一片重叠在这错落有致的田野里,宛如黄金大道一般,引领人们走向幸福。霁雨成烟,此时,整个世界都朦胧在浪漫的情调中,如痴如醉。不知不觉中,雨停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啊,多么美好,多么陶醉。

可是我的心却一直迷惘着:每天成天在如此之重的压力下学习,生活,值得吗?看稻穗将如此丰收,想起初春时农民伯伯播种时的艰辛,我觉得:值得!

但看渐黄的草叶,我又顿觉有“秋雨梧桐叶落时”的凄凉,愁绪万千,万般感慨——“秋雨秋风愁煞人”。看金黄稻穗,突然亢奋,又有“石破惊天逗秋雨”之趣!随手翻开书本,毫无头绪,凌乱地看着。不!不!我的生活不能如此沉沦下去。我猛然间感觉自己应如曹孟德一样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希冀!不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也应如李白一样,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永不言败!

田野里,稻穗仍旧一排排地矗立着,在清风细雨中不知疲倦地摇曳着,把一串串浅笑送给我们;道路旁,一株株坚韧的小草仍发出一缕缕香甜的气息,沁人心脾……

初中化学实验的描述 篇3

1.为了了解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从中抽样调查了500名学生的肺活量,这项调查中的样本是( )

A.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 B.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

C.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 D.500

2.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以下抽样方法中比较合理的是 ( )

A.调查全体女生 B.调查全体男生

C.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 D.调查七,八,九年级各100名学生

3.下列调查适合作普查的是( )

A.对和甲型H7N9的流感患者同一车厢的乘客进行医学检查 B.了解全国手机用户对废手机的处理情况

C.了解全球人类男女比例情况 D.了解苏州市中小学生压岁钱的使用情况

4.要反映苏州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 ( )

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频数分布直方图

5.某校七年级共320名学生参加数学测试,随机抽取5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其中15名学生成绩达到优秀,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在这次数学测试中达到优秀的人数大约有 ( )

A.50人 B.64人 C.90人 D.96人

6.某学校为了了解九年级体能情况,随机选取30名学生测试一分钟仰卧起坐次数,并绘制了如图,学生仰卧起坐次数在25~30之间的频率为 ( )

A. 0.1 B.0.4 C.0.33 D.0.17

7.某市股票在七个月之内增长率的变化状况如图所示.从图上看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2~6月份股票月增长率逐渐减少B.7月份股票的月增长率开始回升

C.这七个月中,每月的股票不断上涨D.这七个月中,股票有涨有跌

8.如图,恩施州统计局对2009年恩施州各县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成了如下图表,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2009年恩施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00亿元

B.2009年恩施州各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中位数是16亿元

C.2009年来凤县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5亿元

D.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扇形统计图中表示恩施市的扇形的圆心角为110°

二、仔细填一填

9.为了了解某产品促销广告中所称中奖率的真实性,某人买了200件该商品调查其中奖率,那么他这种调查是______.

10.将一批数据分成5组,列出分布表,其中第一组与第五组的频率之和是0.27,第二与第四组的频率之和是0.54,那么第三组的频率是______.

11.在PC机上,为了让使用者清楚、直观地看出磁盘“已用空间”与“可用空间”占“整个磁盘空间”地百分比,使用的统计图是______.

12.某中学为了了解本校2 000名学生所需运动服尺码,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进行调查,这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是______.

13.为了估计鱼塘中鱼的条数,养鱼者首先从鱼塘中打捞30条鱼做上标记,然后放归鱼塘,经过一段时间,等有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中,再打捞200条鱼,发现其中带标记的鱼有5条,则鱼塘中估计有______条鱼.

14.如图1是七年级(1)班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如果参加外语兴趣小组的人数是12人,那么参加绘画兴趣小组的人数是______人.

15.某校九年级420名学生参加植树活动,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植树的数量,并根据数据绘制了条形统计图(图2),请估计该校九年级学生此次植树活动约植树______棵.

16.如图3是我市甲、乙两户地区居民全年各项支出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这两户居民在教育方面投入的百分比______大.(填”甲“、“乙”)

17.如图4所示,根据某班54个学生的数学成绩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高的比AB∶CD∶EF∶GH∶PK=1∶3∶7∶5∶2,若后两组为80分以上学生数,则80分以上学生人数是_______.

18.为了解某新品种黄瓜的生长情况,抽查了部分黄瓜株上长出的黄瓜根数,得到下面的条形图(图5),观察该图,可知共抽查了_______株黄瓜,并可估计出这个新品种黄瓜平均每株结_______根黄瓜.

三、细心算一算

19.如图,图(1)是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全体学生对三种蔬菜的喜欢人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九年级(一)班总人数为_______人;

(2)哪种蔬菜的喜欢人数频率最高?并求出该频率;

(3)请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的数据,补全图(2)中的扇形统计图.

20.目前我市“校园手机”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针对这种现象,我市某中学九年级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随机调查了学校若干名家长对“中学生带手机”现象的看法,统计整理并制作了如下的统计图:

(1)这次调查的家长总数为_______.家长表示“不赞同”的人数为_______;

(2)从这次接受调查的家长中随机抽查一个,恰好是“赞同”的家长的概率是_______;

(3)求图②中表示家长“无所谓”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21.保障房建设是民心工程.某市从2008年开始加快保障房建设进程.现统计了该市2008年到2012年这5年新建保障房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和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

(1)小丽看了统计图后说:“该市2011年新建保障房的套数比2010年少了.”你认为小丽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

(3)求这5年平均每年新建保障房的套数.

22.某班13位同学参加每周一次的卫生大扫除,按学校的卫生要求需要完成总面积为60m2的三个项目的任务,三个项目的面积比例和每人每分钟完成各所示:项目的工作量如图:

(1)从统计图中可知:擦玻璃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为_______,每人每分钟擦课桌椅_______m2;

(2)扫地拖地的面积是_______m2;

(3)他们一起完成扫地和拖地任务后,把这13人分成两组,一组去擦玻璃,一组去擦课桌椅,如果你是卫生委员,该如何分配这两组的人数,才能最快地完成任务?

23.2013年3月28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某学校为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组织了全校1500名学生参加安全知识竞赛,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成绩(得分取正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统计.请根据尚未完成的频率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解答下列问题:

(1)这次抽取了_______名学生的竞赛成绩进行统计,其中:m=_______,n=_______;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若成绩在70分以下(含70分)的学生为安全意识不强,有待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则该校安全意识不强的学生约有多少人?

24.今年,苏州市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就是由政府投入1000万元资金,对城区4万户家庭的老式水龙头和13升抽水马桶进行免费改造,某社区为配合政府完成该项工作,对社区内1200户家庭中的120户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汇总成下表:

(1)试估计该社区需要对水龙头、马桶进行改造的家庭共有_____________户;

(2)改造后,一只水龙头一年大约可节省5吨水,一只马桶年大约可节省15吨水,试估计该社区一年共可节约多少吨自来水?

初中化学实验的描述 篇4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 凡涉及实验动物者, 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

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体重;6、明确等级;7、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8、明确性别;9、有无质量合格证;10、有对饲养的描述 (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湿度要求) ;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3、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4、全部有对照, 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描述内心的初中作文400字 篇5

那么我会从这样的机会当中窥见什么样的道理呢?

我是不是会看到,在从前错过的那些机会里面,也许会留下一些遗憾,但是却从来都不后悔走过的这一道旅程。因为都上每一座山顶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但是每一座山的风景也自然都不同,但是都美丽。

我是不是会看到,在我不认识的人的心里面,终将有一天也会邂逅在未来。虽然我现在的心情不急不躁,但是将来也能够看到那种独特的美好。

缘分其实从来都不会败给时间。

我可以看懂的那些东西,相信你们也能够从中看懂。我能够懂得的,其实都只不过是那些对内心的剖析,但是情感的写实假如长时间不去输血,那么内心也会逐渐忘得一干二净。

有时候输入和输出是一个非常紧密相连的东西。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想写东西,感觉有说不完的东西,想要抒发出来,可是催,又有另外一段时间我一个字都不想写。

总觉得收索枯肠也没有什么东西。

然而那个时候就非常的想要阅读,想要看新的故事,新的人生体验新的世界,有一种新的感觉。

初中化学实验的描述 篇6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 凡涉及实验动物者, 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

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体重;6、明确等级;7、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8、明确性别;9、有无质量合格证;10、有对饲养的描述 (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湿度要求) ;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3、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4、全部有对照, 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上一篇:美国绩效审计研究借鉴论文下一篇:综合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