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诚信建设报告(通用8篇)
企业诚信建设报告 篇1
企业诚信建设情况的汇报
一年来,我公司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用户”的经营理念,以诚经营,惜诺如金,笃信诚信是企业的生命。坚持以为用户提供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的新产品为己任,立足于自主研发新产品,相继开发了动力头钻机、旋挖钻机、沉管桩钻机等新产品,在不断变换的市场中取得了不凡的业绩,市场份额占到国内市场的20%强。公司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地增长,相继获得河北省第七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连续19年获河北省工商局“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
我公司把诚信经营作为企业的追求,坚持靠信用待用户,争市场,主要方面是:一是建设以诚信理念为宗旨的企业文化体系。公司把诚信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来抓,提出了“以德治企,诚实守信”的道德信条,倡导“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企业作风,形成了“创新共赢奉献”的企业价值观等12条企业文化理念。二是着眼于道德宣传教育,着力于增强诚信意识。公司视道德为根本,重企质如生命,坚持加强道德建设,打造诚信平台,造就忠诚员工队伍。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企业文件等形式与社会公众媒体广泛宣传道德建设的条例、规定及先进典型,宣传企业的发展理念和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倡导员工争做道德建设的标兵、忠诚企业的先锋;利用多种形式落实企业的经营准则和行为规范,如公司奉行一切为了用户的服务理念,对客户服务做出承诺,500公里以内12小时服务到位,500公里以外24小时服务到位。公司开展了全员性的“树立新理念,提供新服务,塑造新形象”活动。分别在业务科室和车间班组开展以“讲安全、讲质量、讲诚信、讲服务、树形象”为内容的“四讲一树”活动。这些活动作为一种教育的载体,通过员工的参与与实践,在启迪思维中体味诚信处事、道德为人的真正内涵,做到换位思考,一心一意为用户着想和服务,使客户有困难就会想起新钻这个朋友,愿与新钻联手创业,共谋发展。强化诚信经营的管理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诚信必将成为企业行为的准则,成为企业管理的灵魂和根基。公司在诚信管理方面主要做法是:1.创建诚信经营准则和企业与员工的行为规范,明确企业健康发展的价值取向。在建设诚信企业的过程中,公司从确立生产经营准则和行为规范入手:一是在管理工作中建立了符合时代要求和市场经济规律的《新钻公司企业标准》;二是在经营销售上建立了集市场承揽、产品销售、货款回笼、售后服务、廉洁公正、塑形创优为一体的《经营销售工作管理规定》;三是在质量管理上,积极按照质量、环保和职业安全卫生等三个管理体系的国家认证的标准进行努力;四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建立以《新钻公司员工守则》、《婚丧事新办八条规定》为基准的系列行为规范。2.打造企业领导率先垂范立诚守信平台,为企业经营和员工成长提供行为导向。一是把道德修养、诚信建设作为班子建设的重要课题,作为总结工作、剖析思想的一项内容。评估公司的客户信誉度和市场认知度,完善诚信经营准则和行为规范:二是严守合同契约,不计较一时一事利益得失。2008年初,公司产品畅销但市场钢材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对此,公司没有怨天忧人,而是苦练内功,挖潜增效,压缩成本,并优质高效兑现合同,受到用户的高度评价:三是对待员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公司内做出的决定、承诺的事情、签订的协议书、责任状,公司领导都做到一一兑现,决不失信员工,塑造了领导者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员工的好评。3.建立诚信奖罚考核机制,为员工奋发进取明确方向。公司每月对员工在劳动纪律、产品质量、工作态度、科技创新、安全生产、设备保养,关心他人和参加公益活动等方面逐一进行考核。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公司完善了《新钻公司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突出道德约束的力量。不断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把职业道德建设纳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之中。
硬化诚信经营的载体
优良的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是企业讲诚信的首要体现,是构筑诚信文化的基础和要件,也是企业最好的竞争手段。公司的桩工机械产品,其质量是市场公认过得硬的产品,为企业赢得了长久的信誉、可靠的朋友和永恒的市场。这个令众多企业追求和向往的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公司积极倡导并实施“精品工程”和“名牌战略”。第一,强化质量意识教育,夯实质量保证基础。一是抓教育,搞培训。把员工的技术和质量教育培训列入公司的生产经营计划和企业发展规划中,每年初确定培训内容、目标、课时,拔出专项费用,由公司和车间两级组织实施。同时,定期举办质量讲座、质量现场会,开展技术比武、拜师学艺活动,设立自学成才,岗位成才奖,定期表彰奖励:二是建体系,立制度。公司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和《生产、检验、考核规章制度》,并把它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环节。第二,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新钻公司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办事,形成了从设计、投料、生产、销售等环节完整的质量管理闭环体系;并在生产过程中全面推行“自检、专检和互检”一的“三检制”及“自检、自分、自盖工号和控制产品合格率”的“三自一控”制度。这样一来,不但使产品的生产和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而且有效地发挥了“预防、把关、报告”的职能作用,使公司的质量管理走向了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第三,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树立质管部门权威。推行了“质量黄牌书”,并把质量指标量化到各单位的工作任务及经济责任制考核中,本着“三不放过”原则,不断开展质量问题大讨论,时刻绷紧质量这根弦。“创优质、造精品”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质量是个人的饭碗”成为员工的共识。“造一台钻机,交一方朋友,留一方美名”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精品工程”和“名牌战略”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新钻公司有四种产品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邢台市名牌产品”等10 余项大奖。固化诚信经营的传统
“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公司注重情感投入的融合力,践诺行动的影响力,赢得社会的认同和用户的赞誉。一是注重以情感人,展现道德风尚。坚持以情感人,以德赢心。通过实施情感培育、道德展示、爱心奉献工程,达到市场结盟,建立关系,实现双赢的目的。(1)急人所难,送货上门。当用户在施工遇到困难向新钻求援时,我们不但破例加工生产,而且为一件产品不惜派汽车跨越历时25小时行程1500公里,专程将货送到施工现场。(2)真挚服务,情暖人心。当公司走访用户获知地下连续墙钻机的信息时,立即派员专程前去调研,根据用户需求特别开发,今年8月份完成试制,保证了用户的急需。真挚的感情使用户表示愿与新钻成为的合作伙伴。(3)售后服务,一管到底。产品售出后,新钻公司始终遵循这样一条准则“扶上马,送一程,兴衰成败总关情”。每一件产品发出后,公司都要通过电话或派员向对方了解情况或跟踪调查,及时解决用户遇到的疑难问题。二是注重履约践诺,凸现诚信形象。对于承揽的重大制造项目,新钻
公司克服一切困难也要按规定生产制造,保证合同兑现。今年7月份公司承接了33米大桩架的研制开发任务,合同约定8月份交货,工期紧,任务重,技术含量高,制造难度大,公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生产制造骨干科学调度,精益生产,按时完成了公司发展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挑战,以优良的质量兑现合同,受到用户的好评。三是注重立诚守信,广辟发展空间。自律是守法意识的体现,是道德素养的反映。公司带头严格遵守财务会计制度,准确、真实记载和反映自身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遵守国家金融法规,依法按章足额缴纳各种税费,自觉接受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多次被市、县税务部门评为“模范纳税户”。近三年来,公司贷款、本金及利息偿还率100%,连续三年无不良信贷记录,切实履行担保责任,被省农行评为AA级企业。连续19年被河北省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不忘回报社会的责任
公司大力培育和发扬“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回馈社会”的光彩精神,在企业发展,效益增加的同时,没有忘记那些生活在逆境中的人们。截至目前为止,累计向社会捐款9余万元。特别是今年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公司领导和员工踊跃捐款,共产党员还以特殊党费的形式灾区捐款。另外,还制定了完善的退、换货规定,对用户不满意的商品实行退换商品无障碍、售后服务有保障、处理问题不拖拉、接待投诉有结果。并根据有关规定,对出现质量问题的处理和赔偿都有明确的、详细的规定。我们不但创造了一流的商业品牌,而且以一流的服务品牌赢得广大用户的实践表明,诚实守信,就会收获丰厚的回报和发展的希望;利欲熏心,欺诈行事,只能使企业走向衰败和消亡。诚招天下客,信纳八方财。社会呼唤诚信,时代推崇诚信,企业需要诚信,**公司坚持以诚信的思想和作为服务广大用户,时刻牢记诚信是企业的生命。
企业诚信建设报告 篇2
目前,关于企业整合报告制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尚处起步阶段,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更是近乎空白。本文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尝试为我国企业实施整合报告制度提出若干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一、统一和协调整合报告法规
IIRC在整合报告信息编制及披露、非财务信息范畴、 关键指标、强制实施以及审计监管等方面,尚未制定出统一的标准。整合报告的目标是整合全部重要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这势必需要IIRC与IASB、IOSCO以及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之间进行多重的沟通与博弈。即使上述国际行业组织达成一致,也需要时日对现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订。上述两个阶段,统一和协调的任务量和难度都相当可观。同样,我国在构建整合报告制度时,也必须高度重视法律、部门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的统一性和协调性问题。
1. 整合报告法规的统一性。首先,应与《立法法》统一。整合报告的法规制定首先应当按照《立法法》的要求, 增强权限意识,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开展立法,不能涉足国家专属立法权。其次,应与《行政处罚法》统一。根据《行政处罚法》精神,若企业行为被认定为违法,那么整合报告准则中也应该做出类似裁定。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整合报告准则的制定,同样需要重视法律法规中申明的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再次,应与《行政强制法》统一。作为一种对公民人身、财产权利的非自愿限制和处理,《行政强制法》会导致被执行人与执行部门间存在抵触和对立。 这显然可能会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整合报告准则应以倡导、劝说为主,尽量避免或少涉及行政强制内容。最后,与相关专业上位法统一。
简而言之:1做到与横向行政管理体制的统一性; 2避免与相关专业上位法的重复;3关注相关专业上位法处罚的幅度及其适用行为,不能与其相冲突;4维护纵向行政管理体制的统一性。
2. 整合报告法规的协调性。整合报告法规除了要与立法法、行政处罚法等上位法保持统一,还需要考虑如何与同阶位法律法规相协调的问题。
(1)应尽量保证整合报告法规与现存法规间内容不重复、规定不冲突。由于整合报告的信息包括财务与非财务等众多信息,信息与信息间的交叉或重复在所难免。有关整合报告法规在涉及现有多种法规时,应尽量保持表述方式和规定的一致性,以免损害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导致法规执行的依据不一致性。
(2)在制定法规的技术过程中,应当掌握表述方式的方法与原则,力求统一与规范。不同法规的制定往往由多个部门或者组织完成,对相同或相近的问题,经常出现不同的表述方式。因此,在整合报告法规制定过程中,应当尽量保持表述方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以便为提高整合报告法规质量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3)整合报告的信息中包括了有关政府行政监管部分,后者在监管过程中会颁布相关的便于其自身管理的行政管理规定。在制定整合报告的有关法规过程中应该注意与政府监管部门保持一致性。
二、编制企业整合报告信息披露指引
1. 编制企业整合报告信息披露指引的必要性。当前, 世界各国关于整合报告的研究和推广方面都才开始起步,即使世界率先施行上市公司强制发布企业整合报告的国家——南非,其企业整合报告信息披露指引亦有相当大的改进空间。我国会计理论界对整合报告的研究还处于跟随阶段,对整合报告的框架建设更是鲜有贡献。不过,整合报告在各国都是实践推广走在理论研究前面。我们应在集中力量消化、吸收现有整合报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整合报告试点工作。
先行企业的经验表明,编制整合报告指引至关重要。 先行企业编制并发布整合报告,大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不过,实践中由于缺乏系统指导, 部分整合报告试点企业在信息披露内容、披露程度甚至披露格式上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试点工作的最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中国特色的整合报告实现路径。为了便于总结我国企业整合报告实施得失,为后来者提供经验借鉴,我国应着手编制系统的整合报告信息披露指引并适时推出。
2. 编制我国企业整合报告信息披露指引的初步构想。结合我国国情,现阶段我国“企业整合报告信息披露指引”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部分内容:
(1)明确指引的目标和依据。制定该指引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并规范企业(主要是上市公司)整合报告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切实保证整合报告信息披露质量,保障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获取相关信息的权利。而指引的相关依据应包括《证券法》等法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部门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深圳(或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本环节应重点考虑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协调和统一。
(2)整合报告的内涵、适用范围和披露责任。主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主线,阐述企业整合报告的准确内容及可能效果,明确指引的适用范围和企业的披露责任。有必要指出,该指引仅仅是指导整合报告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鼓励企业根据自身条件,自愿扩大信息披露范围及程度。
(3)披露原则。IASB曾提出整合报告的三个质量特征:相关性、可靠性和简明性。此外,IIRC在描述整合报告目标时也曾提出清晰性、简明性、综合性和可比性等方面的信息质量要求。笔者认为,在制定整合报告原则时,在确保重要性、可靠性、相关性和可理解性等一般原则的情况下,应突出两点:1整合报告披露的信息必须具有全面的、精要的、一致的特征;2整合报告应着眼于前瞻性,充分反映企业长期的价值创造能力。
(4)披露的内容。我国应抓住各主要经济体同处起跑线的机遇,在整合报告信息披露的内容上执行高标准。我国建立的整合报告框架应该至少包括:企业商业模式、财务状况、环境、战略目标、公司治理、经营业绩和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内容。换言之,整合报告框架应该将这些要素进行内容整合、列示和介绍,清晰地展现这些要素相互间的联系。
坦言之,我国目前推行整合报告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的整合报告制度该如何设计和建立,是改进现有年报还是单独设计和实施整合报告,我国整合报告应该如何保持与国际趋同,是否需要建立整合报告评价指数,整合报告是否需要建立编制规范,整合报告中的哪些内容属于自愿披露,哪些内容属于强制披露,整合报告采用何种媒介披露,如何实现传统信息披露方式与互联网的有效协同与相互利用……这些也是我们将来研究的方向。
三、构建我国企业整合报告监管体系
1. 落实政府监管一体化。由于整合报告覆盖了财务、 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四个维度的信息,在现实监管过程中需要多部门的协调和统一,以免出现不必要的“监管漏洞”或“监管重叠”。为此,推动企业整合报告的监管一体化,将有利于提高整合报告的信息披露质量。
整合报告涵盖信息的多样性,对整合报告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监管环境对财务信息监管而言已经较为完善,不过,就整合报告中的非财务部分的信息披露而言,既缺乏有效的官方监管,也没有对信息质量进行评判的市场机制。由于整合报告中的非财务信息在披露过程中可能存在较大主观性,其可靠性与真实性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与此同时,整合报告的信息多样性对监管部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消除监管上的盲点,对于整合报告监管过程需要多个相关部门的协调与统一,即整合报告的监管一体化。所谓的整合报告监管一体化,即在整合报告信息披露监管的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需要包括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证券管理机构、环境保护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等部门的共同参与,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整合信息披露的质量。同时,即使在监管规定能实现统一与协调之后,还会面临是新建统一整合性监管机构进行全面监控,还是选择多个部门分别对报告不同模块分开监管等问题。为避免重复报告或加重企业负担,这些部门在现实监管执行过程中应该选择统一口径、方式,协调各自的职能,以达到整合报告的设计目标。
2. 鼓励社会和市场监督。在落实整合报告的监管一体化过程中,还应注意借助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制,全面提高对整合报告的信息监管力度。
(1)可考虑扩展注册会计师业务的范围。对于财务报告信息的审计而言,注册会计师仅需要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公允性进行审计。整合报告进入实施阶段后,将给注册会计师提出如何就非财务信息进行鉴证的难题,这对于注册会计师乃至整个行业都是个不小的挑战。由于非财务信息多元化和难以计量的特点,将对注册会计师的知识面以及专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会加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容易引发相关审计责任问题。同时还需要加快注册会计师行业非财务信息相关审计准则的制定工作,完善整合报告的审计鉴证体系。
当然,整合报告的审计业务也会促进报告审计鉴证体系的发展。在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整合报告进行系统、整体、实质的客观评价的同时,注册会计师也可以借此机会,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对非财务信息的鉴证能力,防范审计风险。
(2)通过机构投资者打造动态监督与反馈机制。投资者是资本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成熟而理性的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更是构成有效市场的中坚力量。大量成熟、理性的机构投资者的存在,有助于反映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诉求,推动企业加速整合报告编制发布工作,形成动态监督和反馈机制。虽然当前我国机构投资者总体而言还称不上理性、成熟,但我们应未雨绸缪,高度重视培育运作良好的机构投资者,早日实现企业整合报告信息披露的动态监督和反馈机制。应借鉴新兴经济体证券市场经验,扩大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配额(QFII),鼓励国内券商积极与境外机构投资者展开多方位的合作,进而提升国内投资者的成熟度和理性度。
中国企业电子商务IT建设报告 篇3
目前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因为缺乏足够的实践、榜样、数据和理论来指导他们的电商之路,而不断重复着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和失误。正因为这样的错误和失误,每一天,约有1万家网店走向死亡。
每天死亡1万家,这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为帮助电商成长,让电商企业少走弯路,电子商务软件服务提供商上海商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ShopEx)与《商业价值》杂志社,于2012年8月开始联合发起中国企业电子商务IT建设的市场调查工作,旨在通过细致缜密的市场调查,全面了解各种类型企业电子商务IT建设现状、发展需求及建设规划等信息。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再结合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最终形成《中国企业电子商务IT建设报告》。
在2012年8月12日~2012年10月19日期间,采取了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加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本次调查一共收到问卷19037份,其中有效问卷16523份,有效率86.8%。
此外,为了让报告更具可读性,我们大量运用了交叉分析的方式,将所有接受调查的企业,细分为3个维度,分别是年营业额1000万以下、1000万~1亿及1亿以上。以方便读者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对标对象。
本次调查涉及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山东等电子商务发达地区占有较高比重。
企业年营收规模
企业年营收低于1000万元年营收的占据主导地位,比例高达52.77%,可以看出,随着年营业额的提升,对应企业比例呈依次递减状态。
类型分布情况
2010年是中国电子商务元年,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式增长,服务于各类消费者的不同类型电子商务企业应运而生,电子商务企业大致分为:销售商、品牌商、内贸代工商、外贸生产商、多品牌代理商、单品牌代理商、纯电商企业,其中排名前3类的企业类型为销售商、纯电商企业、多品牌代理商。比例分别为:20%、17%、13%。
业务模式分布情况
目前,国内企业电子商务的主流模式依然为B2C和B2B,比例为70%、19%。
行业分布情况
服装行业是唯一一个出现在上述3个营收区间中均排名前3的行业,表明该领域的企业数量也最多,进入该行业的门槛也最低。其次是美食特产、家具建材、手机数码行业,这表明与消费者紧密相关的消费类行业电子商务程度更高。
企业电子商务软件和服务的使用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营销推广、网站设计、流量分析、客户信息管理、商品管理系统基本组成各营收区间企业的电子商务软件和服务的第一阵营,可以将上述电子商务软件和服务归纳为4大类型,即营销类软件及IT服务(营销推广)、交易个性化软件及IT服务(网站设计,客户体验优化)、平台多元化软件及IT服务(多渠道开店)、涉及前后端管理一体化的软件及IT服务(商品订单管理、仓储、客户信息管理)。(以下分别简称“营销类软件”、“交易个性化软件”、“平台多元化软件”、“前后端一体化软件”)
结合上述数据,根据不同营收区间企业的实际情况交叉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1000万以下年营收区间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时,软件和服务的优先级依次为:营销类软件、交易个性化软件、平台多元化软件、前后端管理一体化软件,年营业额1000万以下的企业,企业的危机感较大,与销量相关的营销类软件多是他们的首选,交易个性化软件及IT服务的选择说明企业更注重自身的客户体验,这是电商重要的竞争优势体现。
2、1000万~1亿年营收区间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时,软件和服务的优先级依次为:前后端管理一体化的软件、营销类软件及IT服务(营销推广)、交易个性化软件、平台多元化软件,主要原因为该类客户属于中等规模企业,其中大多数企业因为快速成长,过去的粗放式经营已经成为他们进一步成长的桎梏,所以首要需求是后端精细化管理,营销推广则是所有企业共同的需求,典型代表常见于细分领域的淘品牌或腰部商家。
3、1亿以上年营收区间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时,软件和服务的优先级依次为:前后端管理一体化软件、平台多元化软件、交易个性化软件、营销类软件。主要原因为该类型企业主要为传统品牌企业,大型制造商,线下通常已有成熟的渠道运营体系。因此首要需求首先是将线下线上系统打通,做好企业的电商布局。这类企业对电商IT系统的需求特点常常体现为后端比前端更迫切,结构比营销更迫切;比如,知名的品牌商如李宁、kappa、全友、美的、南极人等。
业务开展情况
目前,企业电子商务业务开展基本以和第3方平台开店和独立品牌网上商城为主,根据调研数据可以看出,排名前3的依次为“淘宝”、B2C商城、“天猫”开店比例为72%、41.2%、29%。
企业电子商务IT投入决策类型
年营收低于1000万、1000万~1亿以上的企业在布局电子商务的过程中,IT技术策略首选为购买成熟的软件系统,比例分别为98.42%、73.58%,而年营收区间在1亿以上的企业首选则是基于已有系统进行2次开发,比例为53.99%。
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年营收低于1000万、1000万~1亿以上的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和经营模式有所限制,标准软件基本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而年营收区间在1亿以上的企业,由于企业已具备一定规模,业务需求较高,所以基于已有系统进行2次开发是该类型企业的首选。
企业电子商务IT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和建设周期情况
(不含硬件、人力投入,公开发布并运营)
按照均值计算方法,可以得出年营收低于1000万、1000万~1亿、1亿以上区间企业的IT软件和服务的投入占公司年营收的比例为0.53%、0.335%、0.125%。上述3个比例可以成为企业在电子商务IT软件和服务的指导投入比例,同时,上述数据比例,也说明了电子商务IT软件和服务投入随着企业的营收规模提升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现象。
企业队伍、文化建设报告 篇4
美星深圳工业园创业十八年,从一个近百人的小工厂发展到现在拥有1800多名员工,四厂三线二销售分公司并驾齐驱的综合型工业园区,成功的要素之一,是有一个核心的领导团队,建立较为规范、完善的三级班子管理体系,使队伍建设得到良性发展,为园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由我代表园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园区XX年年队伍建设专题,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探讨,请大家予以审议并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部分园区XX年年队伍建设工作回顾
XX年年,园区队伍建设工作在“以美星文化培育人、以美星事业凝聚人、以业绩考核人、以学习提高人”的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围绕“班子建设、班组建设、骨干培养”三大核心,以“团队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创建学习型企业、打造学习型、开放型、专业化、国际化”团队为目标,努力开创园区队伍建设工作新局面,有力地促进了经营生产的发展。
一、班子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XX年年下半年以来,园区总经办把加强厂线办公会议建设当作队伍建设的重点工程。针对各厂线班子的实际情况不断充实人员优化班子结构。围绕“团结协作,廉洁高效”的要求,完善办公会议运行流程、工作分工和例会制度。园区总经办定期对厂线办公会议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并组织考评,考评内容有10项定性指标,5项定量指标,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园区各厂线办公会议综合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狠抓班组建设取得新突破。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抓好队伍建设,夯实管理基础是园区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去年业务部和总务部分别实施星级评定制度和赛马机制,取得良好成效;各生产车间不断开展班组长培训,一批优秀的基层骨干脱颖而出,初步搭建了良性的班组管理架构,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管理。据统计,园区共有58个部门,126个班组。通过考核评比,去年园区共涌现出19个先进部门和29个优秀班组。
三、以优化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为目标,加大外引内培力度,搭建发展新平台。
1、建立三级培训体系和运作模式,有效提升培训成效。以一级培训为主导,加强二、三级培训的监管力度,进一步细化和深圳培训工作,规范各项培训管理流程,使整个园区的培训为实现人才发展、队伍梯队建设的目标有序开展。采取两个“抓”,抓大放小,抓主放次,培训项目注重“课程的适用性”和“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园区XX年年三个层别的培训项目数达到987次,人均培训达12.5小时。此外,还积极开展外训、拓展训练和各种专题讲座,邀请专业教师和管理专家来园区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继第二届大专班开办成功后,去年又开办了第三届大专班,通过规范、有效的管理,共有6名学员取得大专以上学历文凭,10多人取得了中高级职业资格证。学员们认真学习,不仅提高了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并能学以致用,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2、加强班子考评和人事考评,促进队伍建设发展。利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手段,公平、公正、有效地评价各级部门,检阅各部门的班子建设和梯队建设情况,通过评比,找出差距,思考对策,落实行动,从而提升队伍建设水平;同时,通过人事考评的结果运用,调动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大家做出更大的业绩,并规范个人业绩体现、人员晋升、薪酬福利评定的标准和依据,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同步发展。XX年年共引进各类管理、技术人才大中专毕业生115人,晋升13人,其中部长级8人,主任级5人,由骨干提拔为助理级岗位27人。通过提拔使用,让他们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促使人才更好地成长和成熟。
四、工会、团总支、通讯组分工协作,园区企业文化建设呈现新气象,大力创建和谐园区,营造“家”氛围。利用工会、团支部、通讯组等组织平台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通过举办运动会、文艺晚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拓展训练等活动,培育和发现人才。据统计,园区内部培养的骨干绝大多数都在工会、团支部和通讯组受过培养和锻练。
去年园区企业文化建设在深度和广度都有新的拓展,自上而下,“点面结合”,全员参与,大力弘扬美星的文化理念、经营理念和管理方针,着力营造艰苦创业、团结协作、讲求奉献,学习创新和奋发向上的良好创业氛围。同时紧紧围绕创建“和谐园区”的目标,着力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收入,缩短劳动时间,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同时,以“家”文化营造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互帮互助的良好关系,达成以厂为家的共识,形成了良好的“家”氛围,有效降低员工的流动率。
五、大力推进管理改进,通过岗位分析与评价,做好定岗定员工作。
在文化公司的指导帮助下,继续大力推进管理改进,通过岗位分析与评价,对关键岗位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结合园区经营生产情况进行定岗定员,在现有定编的基础上分块做好岗位任职资格条件说明书和岗位说明书,并对岗位和人员进行适当合理优化,有效控制了人员数量和人工成本。
六、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基本确立园区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形成较为规范的管理方法,从整体上提高了园区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
根据集团公司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已经完成员工培训办法、人力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员工考勤管理暂行办法、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和人事档案管理细则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制度的制订工作,使日常管理工作更制度化、规范化和更具操作性。根据劳动法和劳动政策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明晰了奖惩、考核、异动与选拔、休假、劳动关系等内容,逐步完善园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第二部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队伍结构尚欠合理。由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经理人独挡一面的能力还比较欠缺。
2、外聘人员成功率不是很高。一是招聘面试程序还不是很规范,导致有的外聘人员不适其岗;二是有的用人部门对外聘人员的关心、了解和引导、跟踪不够,导致外聘人员自生自灭。
3、外聘人才和内培人员优势互补不够。外引人员融入速度慢,对工作的投入度和责任感不强,下基层了解、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不够;内培人员接受新思维、新事物、新理念较慢,两者没有很好地将理论结合实际,也没有将实际提升到理论层次。
4、人员流失率较高,亟(急)需控制。园区去年共流失1013人,其中四月流失率最高,达到6.91%,在四厂三线中,金属制品厂的流失率最高,达到6.68%。
5、队伍建设制度和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够完善。虽然近两年一直做这方面的工作,但还有待加强和完善。
6、少数管理干部管理理念和思想观念与美星文化不相适应,管理理论水平、文化素质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部分2010年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
今年园区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集团和园区发展规划,有目的地培育人才和建设队伍,进一步完善人才考核制度,落实监督措施,加强教育培训,强化班子建设,切实抓好骨干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努力打造一支高效、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
一、进一步深化各级办公会议建设,重点搞好车间、部门办公会议建设,建立各级办公会议达标考核制度。
二、根据园区3——5年规划发展目标,优化队伍结构,重点加强营销、技术、研发队伍力量。
三、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建立员工技能考核制度。一是提高理论水平。通过持之以恒的大专班和其它管理培训,提高管理干部的文化水平管理素质。二是建立有效的技能考核制度,促进职工技能、素质的提高,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机制,把技能考核作为员工晋级和加薪的条件之一。
四、加强美星文化教育,深化美星人本理念,培养“靠得住、有本领”的“美星人”。
五、加强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考核机制。强化制度管理,重新理顺原有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程序清楚,职责分明,目标明确,从而实现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坚持物质、精神奖惩并举,与其他实绩一起考核,对乐于奉献,做出贡献的职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引导职工岗位成才,岗位奉献。按照“定编、定员、定岗、定责”的要求,完善各个岗位责任制,本着“跳一跳,够得着”的标准,从实际出发,使每项责任制都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完整的考核体系,实行全面的绩效考核,将个人收入和工作业绩挂钩。坚持“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选人用人导向,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搭建一个广阔的舞台,真正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强化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从而形成变压力为动力、变动力为活力、变活力为竞争力的良性循环。
六,努力改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人员流失率。
首届诚信示范企业的申请报告 篇5
关于创建洛阳市首届诚信示范企业的申请报告近年来,栾川县重渡沟风景区以坚持“信用至上”的经营理念,以努力打造精品景区为目标,致力发展和谐旅游,大力营造文明诚信氛围,根据洛阳市首届诚信示范企业评选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景区实际,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景区基本情况
重渡沟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118公里的栾川县境内,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有景点200余个,游览面积60平方公里。景区内千泉喷涌百瀑成群,万亩竹海遮天蔽日,荡舟垂钓木轮转闲,漂流戏水有惊无险,小吃水巷碧波穿带,农家宾馆恬淡适意,量贩超市山珍荟萃,农耕民俗返朴百年,素有“北国江南”之美誉。重渡沟风景区于1999年7月对外开放,由于景区乡村旅游的强劲带动,使全村95%以上的村民依托旅游业脱贫致富,以旅游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成功经验被旅游界业内称为“重渡沟现象”。原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到重渡沟考察后赞誉重渡沟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典范,家庭宾馆的楷模,旅游带动脱贫的榜样”;原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到重渡沟考察后赞誉重渡沟“这里不仅是一处十分难得的旅游度假胜地,还是一个示范带动作用极强的旅游产业发展基地”。
连年来重渡沟景区先后被各级主管部门评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a景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中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河南省十佳景区”、洛阳市连续3年 “旅游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二、公司状况及经营情况
重渡沟风景区由栾川县重渡沟风景区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属股份制企业。公司成立董事会,下设总经理公办室、财务部、票务部、接待部、综合部、营销部、警务室、重渡沟水景大酒店、质量管理督查小组等常设机构,公司机构设置健全,职责分工明确。重渡沟风景区现有公司员工共计358人。其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26人、环卫工85人、管理人员207人,导游员40名,其中有大专以上学历76人。为规范景区经营管理,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增强景区员工业务技能,做到表里如一、名副其实。景区先后制定了《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要求制定《景区员工信用管理档案》、《农家宾馆管理办法》、《各岗位服务标准》等。另外在景区实行信用承诺服务,景区依法开展生产经营,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没有账务弄虚作假现象;另外景区在经营过程中认真履行借贷合同,在金融机构中信用良好,没有发生一起恶意拖欠客户货款所引起的诉讼事件,并能及时足额缴纳应缴税款,并被洛阳市地税局评选为纳税信用a级记录。其三,景区重视员工身心健康,重视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工作,是通过iso9001和iso14000体系认证景区,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且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和劳动保护措施,连续三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篇6
一、重庆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建立功能完善的信用体系建设平台
20xx年,重庆市工商局争取市政府投资36.9万元,依托已经形成了三级联网的工商业务系统,开发并建成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信系统。该系统横向上,依托政府电子政务网,分别以市工商局、区县工商局为中心,与市级部门或区县部门相连;纵向上,依托工商业务系统,实现工商三级联网;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技术上实现全市范围内的信息征集和共享。
(二)建成庞大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市工商局以工商登记、执法业务数据位基础,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信息征集目录,采用FTP方式、电子表格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向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公用企事业单位常态化征集整合信息,形成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截止今年7月底,联合征信系统已征集来自63个市级单位和40个区县的企业信用信息1890万条,其中工商以外部门的信息占55.5%。
(三)建立多种信息公开渠道
在市政府电子政务外网,政府部门可直接访问联合征信系统,根据权限,查询信息;在市工商局和40个区县工商局,设立对外查询服务窗口,社会公众可提交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申请,免费查询相关企业信用信息状况,获取信用证明;在互联网,社会公众可访问重庆企业信用网,免费查询企业身份信息。
(四)建立广泛的信用制约机制
在市监察局和发改委的支持下,20xx年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区县公共资源交易、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中应用试点,对存在不良记录的投标企业,给予制约;20xx年,与经济信息委共同主导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数据库,推动食品安全信用信息、黑名单信息在项目审批、行政许可、税费减免等各项业务工作中的应用;此外,主动宣传企业信用信息在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以及公共事务管理部门业务工作中的促进作用,税务、人社、法院等部门先后将信息应用到开展税费清查、社保查补、劳动用工清理等社会管理活动中,两江新区等经济开发区、各级政府应用到招商引资活动中,银行应用到信贷业务工作中;倡导市场交易主体查询对方身份、信用状况,有效防范交易风险。
重庆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非常明显的成效:一是社会信用意识大大增强,近两年企业信用网、联合征信系统内网访问量以及信用证明出具量每年呈几何数上升;二是区县公共资源交易、工程建设等开展企业诚信信息应用试点领域的经济秩序明显改善,串标围标现象明显减少;三是社会管理程度明显增强,仅20xx年,市地税局在股权转让环节税费清查中查补增收税费48.6万元,人社局企业参保率大大提高,逃避债务纠纷、农民工工资等社会问题也得到有效治理。
二、重庆做法的启示
(一)建立强大的信息征集系统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就是建立以信用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社会诚信体系。重庆市工商局利用现有的三级联网的业务系统资源,和掌握的庞大的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和行政执法信息,打造的重庆市联合征信系统,成为重庆市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载体。
(二)建立部门征信联动工作机制是关键
信用体系建设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建立信息征集、披露,解决信息不对称,通过对信息的使用,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我国的信用信息分布在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或政府公共事务管理部门,各个部门或系统都有不同的信息保密规定,信息开放非常有限。如检察院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住建部的施工企业的数据库,人民银行的信贷数据库,都严禁对本系统外批量提供。要打破部门信息封闭加强信息征集整合,必须建立畅通征信联动工作机制。
(三)畅通的公开共享渠道是重要基础
畅通的`公开渠道是保证信息资源公开共享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从重庆的实践来看,多种公开渠道催生了社会各界信用需求大大增加,下一步,重庆市工商局还将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延伸联合征信系统的网络触角,进一步促进信息资源在全社会的公开共享。
(四)信用信息在业务工作中的使用是落脚点
将的信息应用到具体的业务工作中,建立“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失信惩戒机制,是信用体系建设的落脚点,也是信用信息资源发挥社会管理中作用的重要途径。从重庆的实践来看,信息使用可以应用在“公共资源交易、国家优惠政策享受审批、政府公共事务管理活动、招商引资、行政许可以及政府日常监督管理”活动中,并通过“量化评分、一票否决、信用评级、信用产品”等方式来实现。
(五)制度建设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重庆市工商局争取市政府支持出台了《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公开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信息征集、公开共享的工作规范,争取将企业信用信息应用写入市政府的《重庆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区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监督管理办法》等业务规范性文件中,明确了国有资金投资工程招投标、食品药品安全等众多行业和领域开展企业诚信信息应用,争取市纪委监察局和市发改委的支持,将信息征集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息应用分别纳入市政府、纪检监察的工作督察范围,从制度上保证了“信息征集、信息披露、信息应用”工作的顺利推行。
三、工作建议
(一)依托工商登记系统,建立全国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和信息资源数据库
当前,工商系统已经建立国家工商总局、省级局、地市局、区县局、工商所五级联网系统,掌握着庞大的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和行政执法信息资源,税务、社保等其他部门在业务工作中对工商信息资源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在建立全国征信平台的建设上有着其他部门无可比拟的优势。建议工商总局争取工作主动,取得国务院支持,依托工商登记系统,建立全国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和国家信用信息资源库,在省级及省级以下,以工商局为中心,对地方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省级信息资源分库,汇集到国家工商总局信息资源库,形成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资源库。并以互联网为依托,反馈到政府机关、司法机关、公共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实现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公开共享。
(二)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标准
开展工作调研,充分了解各地信用体系建设征集系统和信用信息库建设情况,制定信用信息征集系统技术标准、数据接口标准,根据需求建立科学的信用信息征集目录、指标体系,实现全国信用体系建设一盘棋。
(三)建立畅通的联合征信工作机制
在当前我国部门信息公开有限的前提下,应通过一系列的制度约束,形成畅通的联合征信工作机制,以促进部门间信用信息资源的征集整合:一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的国家立法立法进程,将公共服务部门提供信用信息义务纳入法律范畴;二是将信息征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管理,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有效的评估,并开展督察。
(四)强力推行信用信息在开展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使用
企业诚信建设报告 篇7
吉化是新中国第一桶染料、第一袋化肥、第一炉电石的诞生地, 也曾发展成为拥有1150种产品的“中国化工百科全书”, 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800多亿元;为新中国“两弹一星”、神舟飞船等领域研制和生产了火箭推进剂、特种橡胶、特种纤维、特种气体、液氢重水等产品, 形成了7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建设了一支严抓细管、务实高效的干部员工队伍, 先后为全国各地输送和培养各类人才6万多人, 成为“哪里有化工, 哪里就有吉化人”的人才摇篮;获得国家级荣誉100多项, 培育了“四种精神”、“严细实快”作风和吉化经验,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优势、基础管理优势, 为办好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管理财富和精神财富, 而且以自身的切实努力, 坚定不移地履行国企使命、长子责任, 带动了全国化工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为地方经济建设、国家的化学工业发展乃至新中国的工业文明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8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吉化视察, 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吉化开工建设60周年之际, 我们到新中国化工长子吉林石化公司, 就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新形势新任务对吉林石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更大目标、更高要求, 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吉化是新中国化学工业的长子, 是全国化工行业的标杆, 是“我国工业战线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吉化60年成就的取得, 首先在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中国石油的坚强领导;在于吉林石化干部员工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吉化“四种精神”, 顽强拼搏, 为国奉献的不懈奋斗;也在于企业文化工作始终贯穿于吉化60年发展历程, 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 全国上下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带来了党风、政风、民风的持续好转;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 经济发展进入了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对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面对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形势,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老国企, 吉化既面临着难得机遇, 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给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更大目标、更高要求。
1.党的文化建设理论不断创新,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对建设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2006年,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成为统一全党、全社会思想共识, 带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社会共识, 指明了作为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和目标。2013年12月, 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 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吉林石化公司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 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凝聚员工力量, 振奋队伍士气, 引领企业发展。如何探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的新路径, 是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
2.中国石油建设世界水平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新的战略方针, 对吉林石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面对能源消费日益增长和市场竞争日趋剧烈,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观大势、谋大事, 从肩负的责任使命出发, 以全球视野、战略思维, 认真研判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遵循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 进一步丰富完善建设世界水平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战略体系, 明确提出“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方针。有质量就是要在大的基础上做强做优;有效益就是要追求效益最大化, 实现国有资产资本的保值增值;可持续就是追求发展后劲足。有质量、有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石油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有效应对举措, 是对中国经济形势新变化的正确反应。作为中国石油的地区公司, 吉林石化公司虽然已经发展成为炼化一体化的大型企业, 但是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的任务依然艰巨, 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在结构调整、挖潜增效的攻坚实践中统一员工思想, 凝聚发展意志, 应对市场挑战, 是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又一项新任务。
3.中国石油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新发展, 对吉林石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现实要求
2000年和2007年, 中国石油经历了重组上市、分立运行和重组整合两个阶段。重组整合后, 伴随着企业的体制改革,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先后明确了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核心经营管理理念、企业标识、司旗司歌等企业文化建设“六统一”的要求, 并持续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再深入活动, 不断增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时代感和感召力, 努力夯实百万石油员工的共同思想基础。吉林石化公司于1998年上划中国石油后, 也经历了重组分立和重组整合这两个阶段, 在重组分立期间, 吉林石化公司和吉化集团公司分别建立了符合自身实际的企业文化。重组整合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 公司广大员工深切地感到, 重组整合必须经历文化的融合, 否则很难实现员工思想观念的统一。而文化的融合不是两个企业文化的简单相加, 而是在继承和扬弃的基础上, 实现文化的创新、再造和重塑。在这样的背景下, 吉林石化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 既要搞好文化的内部融合, 又要组织好文化的向上整合;既要继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又要继承发扬吉化优良传统;既要按照集团公司“六统一”的要求规范运作, 又要结合吉林石化公司实际建设具有吉化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文化发展给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课题。
4.实现新中国化工长子基业长青的百年梦想, 对吉林石化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
吉林石化公司作为新中国的化工长子, 已经走过了60年的奋斗历程。吉林石化在纪念开工建设60周年过程中, 广大干部员工提出了“长子百年梦, 薪火永相传”的宏大愿望。实现长子百年梦, 就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 始终成为国家财富的创造者, 始终当好中国石油“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骨干企业, 始终是全体员工实现全面发展的幸福家园;实现长子百年梦, 就要做到薪火永相传, 就必须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吉化优良传统作为传家宝, 一代代地继承创新、发扬光大, 倾力培养开创百年事业的优秀团队, 倾力培育驾驭未来企业的综合能力, 倾力培树引领基业长青的卓越文化, 与时俱进地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朝着百年吉化健康发展。
第二部分吉林石化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坚实的基础
吉化60年的发展实践, 不仅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 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形成了宝贵的吉化经验和企业文化体系, 为吉化企业文化的进一步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吉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应用, 并与之相结合的产物, 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吉林石化公司是新中国的化工长子, 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 一直是全国化工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典型代表。吉林石化公司作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 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地位, 从而使企业文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髓, 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吉林石化公司60年的企业文化积淀,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高度契合, 是引领吉化成为办好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精神动力。吉林石化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下, 必然会继续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2.思想基础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企方向是吉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企方向, 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群众。吉化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 始终听从党的召唤, 服从国家需要,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以建设强大的化学工业为己任, 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集团, 出产品、出人才、出技术、出经验, 成为全国化工行业的标杆。《人民日报》曾经发表文章《从吉化看社会主义》, 文中指出:如果单纯从经济的角度研究吉化, 它可以说是一个生产典型、经营典型;但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 吉化又是一个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的典型, 他们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充分发挥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沿着这条充满光明的道路, 吉林石化公司经过实践探索, 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政治优势和基础管理优势, 这是中国石油文化乃至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组成, 是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在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新的历史进程中, 必将引领吉化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和时代风采。
3.文化基础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吉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文化根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我国石油工业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优秀企业精神,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之一,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石油的具体体现, 集中体现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无论过去现在, 还是将来, 都是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吉化“四种精神”、“严细实快”作风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吉化的发展和延伸, 是吉化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既具有石油化工企业的本质特点, 又体现了新中国化工长子的文化特色, 是吉化的传家之宝。吉化“四种精神”代表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它是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的精髓,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核心性的作用。在吉化的改革发展过程中,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吉化“四种精神”、“严细实快”作风必然是企业凝心聚力、强基固本的文化根基。
4.队伍基础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吉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路线。吉化的事业是吉化人的事业, 是造福广大员工群众的事业, 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推动吉化事业发展, 尊重员工群众的主体地位, 尊重员工群众的首创精神, 从广大员工群众的创新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是吉化企业文化的队伍基础。吉化人创造了吉化文化, 吉化文化是吉化人共同的思想基因, 根植于吉化人的内心,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反作用于企业管理实践,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吉化人的思想和行为, 塑造了吉化这支队伍。吉化所走过的道路, 是一条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艰苦创业之路。吉化把员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的文化力、发展力, 探索了一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中实现员工主人翁地位的文化路径, 使广大员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无论企业发展到什么时候、什么程度,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都始终是吉林石化坚持的一贯立场, 是吉林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工作路线。
5.管理基础
60年的创业实践,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吉化治理整顿、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管理实践创造了享誉全国的吉化经验。吉化经验是吉化人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企方向, 以人为本、真抓实干、严抓细管、做新搞活、稳中求进取得的丰硕成果, 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个历史时期得到不断丰富发展;是吉化人在创业实践中形成的高度凝练的政治优势和基础管理优势, 是延安精神、大庆精神在吉化的延伸和发展,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是石油和化工行业乃至中国国有企业的经典案例。2012年, 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贺国强同志在视察吉林时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 鞍钢宪法、大庆精神和吉化经验等优良传统不仅没有过时, 而且要继续发扬光大。”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同志指出:“吉化经验的最大特点是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 是群众创造的, 又被群众所认可和遵循。它的可贵之处, 不在于说得多好听, 而在于从身边小事做起, 几十年如一日, 不离不弃的坚守。”无论社会怎样发展, 改革怎样深化, 科技怎样进步, 企业对管理的基础性要求不会改变, 物的因素、人的因素需要更适应、更协调。运用吉化经验不仅能够实现对企业各种资源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 而且也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基础的、本质规定性的意义。
6.方法基础
坚持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和方法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融合是吉化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吉化创业初期涌现了李国才、于德泉、王芝牛、桂纯等先进人物, 形成了矛盾乐精神、麻袋毛精神、背山精神、登天精神的雏形。“全国学大庆”以后, 吉化人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创新、发展、形成了吉化精神、吉化作风和吉化的管理理念、管理风格, 构建了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与此同时, 面对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的新形势, 吉化坚持“一要发扬、二要发展”的原则, 确定并实施了继承与创新、借鉴与超越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战略, 形成了“透过生产看思想, 抓住思想搞教育, 通过教育促生产”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吉化创新、综合地运用主旋律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典型引领、环境熏陶等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以吉化精神、吉化作风育人铸魂、鼓舞斗志, 构建了吉化人共同创业、共同创新、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吉化通过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 做新搞活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以其传承性和战略性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发展的方法基础。
第三部分吉林石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做法
吉化的企业文化建设坚持根植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根植于吉化的优良传统, 根植于吉化的管理实践, 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1.坚持党的领导, 落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集团”使命, 牢牢把握正确的办企方向
吉化在60年的发展进程中, 始终听从党的召唤, 服从国家需要,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以建设强大的化学工业、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集团为己任, 发挥政治优势,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出产品、出人才、出技术、出经验, 成为全国化工行业的标杆。
重组整合以来, 吉化领导班子深知肩上承继历史、开创未来的使命,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努力开创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切实加强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 确保企业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坚持开展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 明确“吉化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的理念, 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引领力。坚持科学发展, 使企业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坚持问题导向, 树立“解放思想, 解决问题”的理念, 不断运用改革的办法, 破解企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坚持履行三大责任, 在保持社会稳定,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促进企业与社会、环境和谐友好等方面发挥化工长子作用;坚持“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牢固树立“实干才能出效益, 苦干才能出成绩”等理念, 并融入和指导生产经营管理实践。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市场竞争中持续焕发国有企业蓬勃生机。吉化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形势, 特别是2014年面对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深入开展装置对标管理, 大力实施ABS、丁苯橡胶、乙丙橡胶等产品的提质攻关, 深挖丙烯腈、甲甲酯、苯酚丙酮等装置的潜能, 加快推进柴油质量升级改造,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深化改革, 开展了项目管理模式、员工分配机制等改革, 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坚持市场导向, 在物资采购上, 大力推进直采、打破独家采购、提高采购招标率, 在产品销售上, “背起行囊走市场、扑下身子入工厂”, 实现由被动营销向主动营销转变, 由传统营销向技术营销转变,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 使吉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不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全心全意依靠员工群众办企业, 充分显示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坚持召开好每年的员工代表大会, 让员工参与企业决策, 让员工群众充分享有政治待遇, 发挥聪明才智, 为员工提供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做到不管形势怎样变化, 坚持依靠群众办企业的思想不变, 重视发挥产业工人作用的传统不丢。在强调现代化管理重要性时, 更加重视工人群众的作用;在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时, 不断提升生产操作者的地位;在强调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时, 进一步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探索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中实现员工主人翁地位的有效途径, 较好地解决了“想靠、能靠、真靠、靠得住”的问题, 使员工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获得“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荣誉。
2.坚持科学发展, 贯彻“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方针, 精心构建吉林石化发展愿景
60年来, 吉化始终把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的根本任务抓在手上, 推动企业不断攀登新台阶。从“一五”期间建成投产“三大化”到今天染料厂不生产染料、化肥厂不生产化肥, 电石厂不生产电石, 共经历了五个阶段的调整改造, 现已由最初的煤化工发展到今天的大型炼化一体化综合性企业, 走出了一条推进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
重组整合以来, 吉林石化公司把稳总量、调结构、转方式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不断加以落实。
与时俱进, 不断优化企业发展愿景。我们根据企业重组整合的实际, 瞄准炼化产业发展方向, 坚持高端化、差别化战略, 把重组前两大公司各自的发展愿景, 及时调整为“建设千亿元产业基地”的愿景目标。2011年, 根据公司“十二五”规划中加快发展炼化主业, 发展燃料乙醇、加快集体企业改革, 建设创新体系、人才体系、矿区服务体系的“一核两翼三支撑”发展构架, 进一步把发展愿景调整为“建设千亿元现代化产业基地”。2014年, 按照中国石油对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吉化再次把发展愿景优化调整为“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 建设千亿元现代化产业基地”, 实现了发展愿景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面向市场, 不断优化企业发展布局。围绕发展愿景, 紧盯炼化业务发展方向和市场潜在优势, 完成了70万吨乙烯改造和千万吨炼油项目建设, 通过淘汰关停100多套能耗高、污染重、安全环保隐患大的生产装置, 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 产品种类由1150种减少到115种, “一五”期间的“三大化”全部退出历史舞台, 彻底实现了由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转变。对30套重点装置实施了技术改造, 通过丁苯橡胶、乙丙橡胶、丙烯腈、ABS等改造, 建成了全国或中国石油最大的合成橡胶、丙烯腈和ABS生产基地, 做强了主营业务, 增强了差别化竞争优势。从而, 把吉化建设成为集炼油、烯烃、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氨、生物燃料于一体的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
乙烯厂70万吨年乙烯装置裂解炉
目标管理, 不断凝聚企业发展共识。吉化坚持按照公司总体发展规划确定阶段性目标, 并实施滚动管理。科学制定目标, 每个年度都按照市场需求情况, 合理确定年度总量目标、效益目标、安全环保目标、发展目标等, 并把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工厂、车间、班组和岗位, 形成可操作、可控制的目标责任体系。广泛宣传目标, 每年都组织开展形势、任务、目标、责任教育, 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宣讲形势、明确目标责任, 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 人人肩上有指标”, 增强了全员完成工作任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有效实施目标, 持续开展系列主题年活动, 2007年以来先后确定了整合年、发展年、管理年、建设年、创新年、文化年、提升年、改革增效年8个主题, 统一了广大员工的思想意识, 凝聚了企业发展共识。
3.坚持文化引领, 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吉化“四种精神”, 始终保持员工队伍的旺盛活力
60年来, 吉林石化公司始终坚持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凝练了独具特色的吉化“四种精神”, 即:背山精神、麻袋毛精神、矛盾乐精神、登天精神, 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吉化的发展和延伸, 是吉化优秀儿女在创业实践中形成的高度凝练的政治优势, 是吉化为办好社会主义企业提供的宝贵精神财富, 并创造性的形成了传承和创新机制, 引领了企业发展。
重组整合以来, 吉林石化公司根据吉化精神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同根性、一致性, 按照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六统一”的总体要求, 实施了优秀企业精神传承与创新的系统工程。
深入挖掘吉化精神的时代价值。“四种精神”在吉化的各个发展时期都得到了传承与丰富。把源于化肥厂厂长王芝牛, 勇担30万吨合成氨生产任务, “头拱地也要背起来”的爱国担当情怀, 提炼为“背山精神”, 其内涵是为国分忧, 勇于担当, 牢记责任, 埋头苦干, 精髓是爱国精神;把源于50年代老工人于德泉, 坚持修旧利废, 回收麻袋毛做建筑麻刀的艰苦创业故事, 提炼为“麻袋毛精神”, 其内涵是勤俭创业, 艰苦奋斗, 爱厂如家, 从我做起, 精髓是创业精神;把源于李国才、侯德武为代表的老一辈技术革新能手, 以破解生产实际问题为乐的求实创新境界, 提炼为“矛盾乐精神”, 其内涵是求实创新, 迎难而上, 乐观进取, 大胆实践, 精髓是求实精神;把源于重水专家桂纯等一代代科研人员, 为国家研制航空航天产品的忘我奉献佳话, 提炼为“登天精神”, 其内涵是敢为人先, 忘我奉献, 不畏艰难, 合力攻坚, 精髓是奉献精神。
广泛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活动。重组整合以来, 吉林石化公司连续开展了“学习大庆精神, 继承吉化优良传统, 筑牢企业发展根基”主题教育活动, “大庆精神再学习, 吉化作风再教育”大讨论, 组织干部员工进行学习和讨论, 以企业精神现场推进会、经验交流会、企业文化大讲堂、创建企业精神示范基地等活动, 强化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广泛深入传播。通过各类活动的有效开展, 使广大干部员工清醒地认识到,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远是中国石油和吉林石化公司的传家宝, 无论时代怎么变, 企业面临的环境怎么变,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 使企业精神和作风更加深入人心。
大力实施“四种精神”传承与实践机制。吉林石化公司连续多年开展“四种精神”在我手中主题实践活动, 形成了每年工厂突出一项活动, 车间为职工办一件实事, 班组讲一批故事的“三个一”活动机制。每年评选一批“四种精神”红旗手, 四年评选一批“四种精神”代表人物。2010年底, 经过万人推荐和评选, 有12名员工成为吉化“四种精神”新时期代表人物, 还涌现出了“工人先锋号”“央企红旗班组标杆”等60多个先进集体和以蔡小平、高彦峰、丛强等为代表的典型群体, 树立了新时期全体干部员工“比学赶超”的榜样, 形成了“四种精神”教育有基地、宣传有阵地、活动有载体、代代有传人的传承机制。
4.坚持“严细实快”, 突出强调“精细化管理出最大效益”理念, 倾力开创管理提升的新境界
吉化“严细实快”作风是吉化人在60年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一贯风格和态度, 是吉化优良传统的高度凝练, 造就了极具特色又普遍适用的吉化基础管理经验, 为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管理财富。“严”就是严格要求、严明纪律;“细”就是注重细节、点滴抓起;“实”就是真抓实干、讲究实效;“快”就是雷厉风行、讲究效率。
重组整合以来, 吉化进一步赋予“严细实快”作风以新的内涵。“严”就是规则制定后, 不折不扣抓落实;“细”就是任务明确后, 注重细节抓落实;“实”就是指标下达后, 实事求是抓落实;“快”就是工作安排后, 雷厉风行抓落实。各项工作都要“抓早、抓小、抓细、抓实”, 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有反馈”, 使“严细实快”的吉化作风焕发新的活力。
坚持从严治厂。吉林石化公司将“严”作为吉化作风的核心, 在60年的生产实践中, 吉化始终坚持倡导“以人为本”, 坚持从严治厂, 将“严”体现在领导要求严, 遵守纪律严, 执行制度严, 检查考核严。各级领导严格管理、严格把关、一抓到底, “一级带着一级干, 一级做给一级看, 一级对一级负责”;各项工作“按照标准做、沿着程序走、主要抓两头”, 从上到下全面落实, 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在检查考核上, “大检查三六九、小检查天天有”, 实施专业考核、综合考核、层层考核的一体化考核体系, 严考核、硬兑现, 常查常改不间断。从而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工作有标准、办事有程序、事后有考核”的基础管理规范。2014年, 进一步强化制度约束, 树立管理“红线”, 对干部高标准严要求, 树立“当干部是个苦差事, 舒舒服服当不了好干部”理念, 各级领导干部做到“三严三实”;对员工严考核硬兑现, 树立“效益决定分配”理念, 强化“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导向, 使薪酬分配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向减亏增效贡献大的单位和员工倾斜。
坚持精细管理。吉林石化公司将“细”视为吉化作风的特色和关键, 坚持把“细”字体现在思想教育以小见大、勤俭节约一点一滴、基础资料一笔一划、关心职工生活无微不至上。2014年, 吉化大力倡导“管理出效益, 从严管理出大效益, 精细化管理出最大效益”的理念, 以规范化为前提, 以系统化为保证, 以数据化为标准, 以信息化为手段, 在生产优化上坚持平稳运行就是效益, 不断加大节能降耗和降本增效工作力度, 抓早、抓小、抓细、抓实, 通过细化、量化、流程化、标准化、严格化和精益化等管理措施和方法, 使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成本降到最低, 换来了安全生产、节能降耗、质量攻坚等巨大成果, 前三个季度取得了炼化主业增效11亿元的业绩。
坚持求真务实。吉林石化公司将“实”字作为吉化作风的基本准则, 坚持做到说实话、做实事、讲实绩、求实效。始终以务实的态度锤炼队伍、夯实基础、抓实工作, 在基础管理上, 坚持抓“四室两箱规格化”“设备创标准化”“设备创完好”等工作;要求操作人员具备“四懂三会”基本功, 做到“六个严肃认真”;要求文明施工做到“三不见天、三不落地、三个排列整齐”, “当班作业当班清、工完料净场地清”。2014年, 根据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坚持“安全环保、质量效益、改革发展、队伍建设、和谐稳定”的“五位一体”, 做到“抓安全不松劲、抓效益不蛮干、抓发展不动摇、抓队伍不折腾、抓和谐不偏离”, 实事求是地确定效益目标, 脚踏实地地制定和落实增效措施, 取得了质量和效益攻关实效。
标准化MIBK装置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调研报告 篇8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据近年全市农村集体建设违法用地调查处理数据显示,全市违法违规现象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主要表现在:有的村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尤其是耕地或基本农田建设工业厂房,对外出租、出售;有的村以“以租代征”的方式,将土地出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非法建设工业厂房;有的则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擅自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建设永久性建筑,进行畜禽养殖。大量耕地遭到破坏,部分厂房闲置,既严重违背了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又造成大量资源的闲置浪费。
(二)农村住宅违法建设现象较为严重
近年来,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增长乏力,再加上国家取消了三提五统等税费,一些空壳村和自然环境较好的村把农村住宅建设当作集体收入的唯一来源,纷纷违法建设住宅对外出售和寻租,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一是部分村集体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建设住宅,对外出售;二是部分村以集体土地为条件与他人联合开发,建设住宅对外出售;三是部分村集体将土地出租给他人,用于住宅建设;四是部分村民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建设住宅。
(三)农村居民住宅非法交易时有发生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和农村住房价格差异的不断提升,在乡镇中心区域,尤其是城乡结合部,部分城镇居民以及农村村民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非法交易农村住宅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一些违法交易现象逐渐表露。农村住宅的非法交易,不仅严重违反国家政策规定,扰乱了土地市场的正常秩序,而且引发大量的土地信访案件和民事诉讼,使农村村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造成了农村土地权属混乱和产权纠纷,并给旧村改造及新农村建设带来新的矛盾。
(四)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率低,闲置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一是人均集体建设用地面积较大,利用率低。二是农村住宅空置率高,一户多宅较多。部分农村村民取得宅基地建房后,因考学、参军、工作、在外购房居住等原因,将户口迁出本村,造成大量住宅闲置;部分村民因结婚分户等原因已在村内单独申请建房居住,后又继承其父母或亲戚生前所居住的房屋,导致一户多宅和房屋闲置。农村住宅闲置及一户多宅等问题,造成了农村土地的粗放利用和浪费。
二、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社会各阶层的国策意识
一是搞好法律法规宣传,增强法律意识。二是搞好国情、国策的宣传,增强危机意识。三是搞好科学发展观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将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延伸到基层、到农村、到群众,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理念扩展、落实到农村基层,切实增强社会各阶层的责任意识,把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二)强化执法,规范管理
一是强化审批管理。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界定和控制乡镇企业、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农村村民住宅等三类用地的范围和规模,并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除此之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建设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使用国有土地,禁止以兴办“乡镇企业”、“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为名,非法占用或租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
二是强化预防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市、县(区)、镇、村四级巡查网络,普及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案件发现预防机制,增强市(区)、镇、村基层执法监察网络的效能,实行专人分片包干责任制,突出重点区域,明确划分区域,确定巡查周期,加大巡查力度,对土地违法行为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努力将土地违法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是强化执法管理。针对目前农村集体土地乱占滥建和非法交易等行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制止和查处乱占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对违法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要坚决依法处理到位。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推动国土、公安联合执法机制,共同查处、处理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不断加大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力及处理力度,有效制止各类违法行为。
(三)多措并举,提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一是合理规划。认真组织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合理编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挖潜利用规划,在确保全市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整理(复垦)潜力,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有机结合,合理规划调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用地结构,降低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进一步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是积极推进农村居住工程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实施村庄合并、集中兴建多层民居,将党的城乡统籌政策惠及到大多数农民,落到实处。首先,全面摸底,科学规划。第二,结合实际,分类实施。第三,严格标准,保证质量。第四,资金扶持,扎实推进。各级政府应从城镇土地出让收益中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补助拆迁村和搬迁居民,保证农村居住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三是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置换和挂钩。集体建设用地置换和挂钩,就是通过置换和挂钩的方式,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结合,通过整理复垦,将农村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整理成耕地,并将整理复垦后取得的建设用地周转指标由市(区)统一调剂用于城镇及工业园区项目建设。
四是逐步建立农村住宅退出机制,实行有偿使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市曾对农村住宅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住宅乱搭滥建、少批多占的问题,还较好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受到广大农民的好评。具体方法可采取对符合规定标准的住宅少收或不收有偿使用费、对一户多宅和超标准占地的多收有偿使用费。具体标准可由县级人民政府制定,也可由村按村民公约的方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