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课前预习技巧

2024-09-23

高中生课前预习技巧(精选16篇)

高中生课前预习技巧 篇1

高中开始,随着课本内容的增加,老师们的讲课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如果同学们没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话,很容易就会因为不熟悉课本而跟不上老师的速度。小学老师要求我们的课前预习,在高中阶段也变得尤为重要了。那么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应该怎么进行课前预习呢?

一、明确预习目标

很多同学还不知道预习到底要到达一个怎么样的目标,如果不清楚,同学们的预习将会毫无意义。预习,就是我们的课前准备,我们可以先熟悉一下新课的内容,尝试自己理解知识点,目的就是为了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能够准确、快速跟上老师的进度之余,还能向老师提问一两条有深度的问题,让自己的学习不再停留于表面。

二、具体的预习技巧

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预习之后,同学们就要开始正确的预习了。不懂预习究竟要做点什么才能达到效果要注意以下的内容啰!

1. 列提纲

通常我们在浏览了一次课本内容之后,再次浏览时,我们可以试着按照自己的思,为课文的知识点列一个简单的提纲,自己梳理一下这一课的主要内容。这样做的效果就是,第二天在听讲的时候,条理会更加清晰,对于课本的内容会有很强的逻辑理解。

2. 注意标记

当我们在阅读课本的时候,尽量要做到在课本上对不理解的内容或者重点的内容作出相应的标记。在第二遍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标记进行相应的阅读理解,查阅资料,自己尝试弄懂其中一些问题,如果发现还有不懂的,就可以留到课上看老师会不会有相应的解答,也可以在课后跟老师进行探讨。这样我们的学习中就有了重点。

3. 课前习题

除了各种看书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做一些课前习题,一般这种课前的习题难易度都比较适中,而且还会和之前学过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让我们对知识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通过习题,我们还能正确看到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以便把问题带到课上学习。当然了,习题方法看个人能力,不强求大家都一定要做课前习题。

高中生课前预习技巧 篇2

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 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 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而课文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素材, 也是学生接受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和各种习惯用法的重要来源。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只注重课堂讲解, 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若能抓住课前预习这一重要环节,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二、课前预习指导方法

由于学习内容与要求不同, 课型不一, 教学路径与方法各异, 预习的方式、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预习方法。

1. 朗读识记式

朗读与识记是预习的最低要求, 也是最简单的预习方法, 因此也是使用最多的方法。它只需要学生在课前用十几分钟时间, 通过反复拼读而记住所学生词, 通过多次试读而流畅朗读所学句型和课文, 并能初步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由于它要求较低, 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容易习惯并且大都欢迎这种预习方式。

2. 听力训练式

它主要在于加强听说训练, 初中阶段应尽量采用。在课文学习中, 学生可以通过听课文录音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 增强语感。当然, 由于条件的限制, 教师可利用课前某段时间, 比如早读, 统一在全班放录音, 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要求。

3. 发现问题式

教师可以把新课文中要求学生自己掌握的内容和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通过预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做预习题发现问题, 并为上新课作好准备, 教师通过对预习的检查也可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复习阶段的预习更宜采用这种方法, 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性检测手段。

4. 排除障碍式

教师将新课中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 从而减少课堂讲解和学生掌握运用的难度。要求学生用较为简单的语言形式重新表达较难句子的意思。通过这种预习, 课堂教学就会轻松容易得多。

5. 材料准备式

预习所准备的材料可以是句型操练需要的语言材料, 也可以是会话练习所需要的话题材料, 还可以是讨论所需要的对某个问题的意见、主张和看法等, 甚至还可以是一些简单教具。教师布置这种预习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6. 系统归纳式

它主要用于复习课, 特别是阶段复习和期末总复习课。教师可根据复习课的内容指导学生在课上进行全面的总结。既可以让全体学生归纳同一个内容, 也可以分不同的组归纳不同的项目。由于学生预先自己动手进行了归纳, 再经过课堂上的补充, 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就更全面、更牢固了。

7. 阅读理解式

学生进入了较长的课文学习阶段后宜采用这种预习方法。没有进入课文教学或课文只限于一些极简单的内容的初期阶段不必采用这种方式, 课文整体教学多采用这一预习方法。阅读理解可分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 前者侧重于认知课文本身包含的具体材料, 如人物、时间、地点、事实及数据等具体信息的提取;后者要求读者对具体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 甚至推理、想象来完成。

8. 小组讨论式

小组讨论的好处在于它能够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和互相帮助, 学习好的可帮助学习差的, 增加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 这种预习需要安排统一的时间进行, 比如早读、自习或课堂教学开始时由老师统一安排全班讨论, 各组主持自己负责的段落的讨论。讨论期间, 老师可以在各小组间巡视指导, 并注意发现问题。

9. 激发兴趣式

在旧课文将要结束时抽出几分钟时间, 教师用英语向学生介绍下一篇课文内容或者作者简介、作者经历、写作手法等, 以激起学生对预习课文的兴趣,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教学中每次预习并非只能用一种方法, 而可能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另外, 不同的课型需要不同的预习方法, 教师只有在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 把预习作为教学设计、教案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 使预习发挥应有的作用。经过预习, 学生了解了通篇课文的内容, 为教师的讲解扫除了障碍。同时, 由于预习把泛读和精读有机结合在一起, 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学习气氛。

高中地理课前预习指导方法的研究 篇3

关键词:课前预习 导学案 “读——划——疑——记”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1-01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发展,而客观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知识缺陷,再加上课时之间的间隔比较长,如果没有及时补充和指导,很容易导致后续学习的能力与知识上的脱节。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课前预习能力更是势在必行。下面我从地理课前预习的目的和预习方法两方面加以介绍。

一、指导学生地理课前预习的目的

1.学生地理课前预习的必要性

江苏省教育厅提出了“五严”规定,学生在校课时的缩减,教师上课时间减少,教师用于辅导学习困难学生的时间非常少,特别是高中地理,高一、高二每周一般都只有两节课,高三也只有四节课,没有其他辅导课。而课标要求并没有降低,教学内容并没有减少,高考制度等教育评价体系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增多。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证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课前预习就是学生高效快速学习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2.课前预习是学好新课的基础。

做好地理课前的预习,有利于达到学得快、理解透彻的目的。课前预习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也是对新授知识的准备,温故又知新。特别是对于农村高中学生来说,很多地名、地理术语都是学习的拦路虎,通过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新教材的内容和思路,做到提前思考;可以把教材中容易解决的问题先解决掉,如果不预习,老师讲的什么?老师讲的重点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自己心里没有底,被动地被老师拖着跑,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3.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听课的效果。

学生听课,大致有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虽全神贯注听讲,但自己分析的机会甚少,或者有闻必录,手用得多,脑用得少;另一种是带着预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去听课,就能手脑并用。前一种学生,没有思想准备,又做笔记又听讲,十分紧张,没有精力去思考问题,新旧知识衔接不上,长此以往,会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造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后一种听课的情形就不同了,由于带着问题去听课,目的明确、精力集中,从而减少了因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关键问题的理解、思考和分析上。这样,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久而久之,会逐步提高听课的效果,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课前预习能够提高记笔记的能力。

4.课前预习能够培养自学能力。

有人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的确是这样,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总有一天要走上社会,那就要靠自学来获取知识。如果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就能为将来到更高一级学校深造或走上社会的学习带来很大好处。就不会在大量更新的知识面前手足无措,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单从预习的过程来看,它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实现中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指导学生预习方法

1.教师编制导学案,是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向标。

教师要在上课的前一天把地理导学案编写好,发到学生手里。导学案里学习目标要准确,重点难点明确,对预习学习方法要适当指导,要帮助学生列纲要、适当题目以巩固学习要点。最好增加些时事,激发学习兴趣。

2.“读”教材是地理课前预习的主题。

读的时候思考“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预习模式。同学生也可以采用分步骤读。第一步,先读教材中的几个黑体字标题,从中可以了解教材讲了几个大方面的内容;第二步读,根据每一个标题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大体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情况下,对重点和难点,教材都给予较多的文字叙述和图表示例,因而教材篇幅较大;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础上,读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对一般内容快速阅读,重点和难点内容则应详细阅读,要找出教材中知识结构的层次和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关键,从而在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读是预习时关键的一步。

3.“划”是课前预习的精华。

在快速通读教材,了解内容大意和学习重点,参照教材上的黑色标题,并把重要内容和疑惑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划出来,便于理解和思考。预习时,应该边读边划,若发现疑难之处,运用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及时翻查相关书籍,找出与疑惑、问题内容有联系的知识点。划是课前预习的精华。

4.“疑”是课前预习的灵魂。

疑,就是思考揣摩和钻研教材,提出问题。预习得越深入,就越能够提出问题。比如对一些地理现象的解释,地理原理的应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原因等,善于提出问题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找出疑点和难点。质疑才能进步,所以“疑”是课前预习的灵魂。

5.“写”是课前预习的升华。

如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就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上批注,发表意见,提出质疑,以便在听课时解疑惑。边读边批,把自己的体会、看法写在旁边。联系实际,将一些生活事例和心得体会等写在适当位置,用以证明教材的基本原理,学以致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听课作好准备。

综上所述,地理课前预习不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能够提高听课效果、学好新课的基础,还能够培养自学能力。因此课前编写教学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非常必要。“读——划——疑——记”是很好的预习方法。当然,对于预习方法要不断尝试,力求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

关于高中课前预习应该怎么做? 篇4

1、理科课前预习:把书上的教学内容整体看一遍,用笔画出书上知识点,然后多看两遍。尝试着去思考、理解知识点,然后找练习题先做,做到感觉有困难的题目时做一个记号。把问题记在脑子里,以便上课的时候能着重听那些没弄明白的知识点。

2、文科课前预习:把当天要上的课本内容整体通读一遍,做到对课文内容在脑海里有个基本的印象,把课文大概讲了什么弄清楚,这样上课时听课就会更有思路,

课前预习具体的步骤应做到以下几点:

1、阅读。

阅读就是要阅读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阅读文本教材,阅读课文的注释,阅读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当具体预习每篇课文,课前的提示及课后的练习均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的很好资料,因此是决不能忽视它的作用的。

2、查阅。

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

3、思考。

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

4、笔记。

在前面阅读、查阅、思考的三个环节中做好笔记。而实践证明,做笔记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然,做预习笔记的形式有多种,可在书上做标记、眉批、尾批等,也可准备一本预习笔记本

高中生课前预习技巧 篇5

课前预习

积土成山

一、基础字词 1.识记字音 魂牵梦萦(yíng)灯灺(xiâ)忐忑不安(tǎn tâ)怯生生(qiâ).....田塍(chãng)濡染(rú)悠邈(miáo)崎岖(qí qū).....三匝(zā)侘傺(chà chì)蕞尔(zuì)铩羽而归(shā).....恬淡(tián)怡然(yí)谪居(zhã)寥落(liáo)....欷歔(xī xū)方兴未艾(ài)桑梓(zǐ)屹立(yì).....搭讪(shàn)褪色(tuì)发轫(rân)濠水(háo)....翰苑(yuàn)缔造(dì)翘首(qiáo)杀戮(lù)....谛听(dì).2.识别字形

啜:啜泣崎:崎岖烙:烙印轫:发轫缀:点缀 畸:畸形 络:网络 仞:千仞 辍:辍学骑:骑马恪:恪守韧:坚韧3.分辨词义

究竟·毕竟

都含有到底的意思。“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究竟”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在表示肯定语气时,“毕竟”和“究竟”可以通用。同“究竟”“毕竟”词义相近的词有“到底”“终归”“终究”。

溶化·熔化·融化

“溶化”,一是化学用语,指固体的溶解;二是指冰雪等变成水。“熔化”是物理用语,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变成液体。“融化”与“溶化”的第二个意思相同。

以至·以致

都是连词。“以至”: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前句意思的延伸),相当于“直到”;②表示前句意思的自然结果。“以致”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

魂牵梦萦:形容万分思念。

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愁肠百结:愁肠:忧愁的心肠。百结:极多的结头。忧愁苦闷的心肠好像凝结成了许多的疙瘩。形容愁绪郁结,难于排遣。

千丝万缕:千条丝,万条线。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铩羽而归: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怡然自得: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春风得意: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衣锦还乡: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功败垂成: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

http:// 蓝天家教网 http:// 伴您快乐成长

以暴易暴: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开宗明义: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安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落叶归根: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一概而论:一概:同一标准,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含辛茹苦: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天涯比邻:虽然相隔极远,但近如邻居一样。

二、文学常识

柯灵(1909—2000),原名高季琳,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她的作品建国前主要有儿童诗歌《月亮姑娘》、童话《蝴蝶的故事》、短篇小说《掠影集》等。建国后主要有杂文和散文选集《遥夜集》、短篇小说集《同伴》、散文集《暖流》、电影文学剧本《腐蚀》《不夜城》、根据夏衍的剧本改编的《秋瑾传》等。

《乡土情结》是柯灵为纪念《香港文学》创刊7周年而作的散文,作品以故园之思作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将乡土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三、经典句段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

点拨: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准确地解释了乡土情结的由来与含义。之所以称为情结,是因为它像烙印、像蚕茧、像文身一样不能化解与消褪,一个人的出生地不仅给了他自然的生命,而且给了他文化,他之所以成为“这个人”,而不是另一个人,故乡的文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四、标点符号

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点拨:此处引用的诗句是完整引用,所以应完整地保留原有的标点符号,尤其是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内。问题导引

1.什么是“乡土情结”?作者是如何引出这一话题的? 提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由王维的《杂诗》引出一个普通的道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并且援引了大量古代思乡诗来进一步说明这种情感,点出“乡土情结”,然后再对这种情结进行具体的说明和解释。

2.课文应该划分为几个部分?并总结各个部分的大意。提示:全文共7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话题,说明什么是“乡土情结”。

http:// 蓝天家教网 http:// 伴您快乐成长

第二部分(第2—6段):按人生成长的时间顺序写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及升华。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2段):从人的成长角度写乡土情结的由来。(形成)第二层(第3—5段):叙述人们离家的几种情形,并说明乡土情结每个人都会有,但是它往往在人远离故乡时表现得最为强烈。(发展)第三层(第6段):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表现及升华)第三部分(第7段):归结全文,点明主旨,升华主题。一方面,作者强调乡土之恋不会消失;另一方面,又鼓励在祖国强盛的时代应有大展宏图的志向,极富时代气息。

谈谈课前预习 篇6

“你每天上课前都预习课本吗?”我不知多少次这样问过我的学生。不预习的同学的比例还不少。

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课前预习没有必要,反正老师上课时要讲,上课专心听讲就行了,何必事先多费脑筋,还浪费了许多时间。应该说,这是一种错误。事实上,许多同学在学习上花费了不少时间,但忽略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一位高二的同学对我说:“记得在初中的时候,老师就向我们提出过预习的要求,但当时,我和许多同学一样,没把它放在心上,觉得反正老师上课时要讲,课前看不看没多大关系,就没有有意识地进行预习。到了高中,我明显地感到我的各门功课学得不扎实:往往上课时听懂了,下了课就忘了,觉得很被动。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仔细琢磨,发现重要的是因为没有认真预习。”

可见,预习对同学们的学习非常重要。预习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高听课效率。

通过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内容自己还没弄懂。这样,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了,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②、更好地做课堂笔记。

如果课前不预习,上课时,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盲目地记笔记而顾不上听课。经过预习,记笔记时就有了针对性,选择那些自己书本上没有的.、老师另外补充的内容以及自己预习时没能理解的部分去记,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用于听课时思考问题。

③、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本身相当于一种自学。预习时,要独立地阅读,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④、预习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学生在预习时,对知识已经做了独立思考,听课时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样就比单纯依靠听课获得知识记忆效果更好。

预习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良好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了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指向疑难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那么我们如何去预习呢?

(1)、选择好预习的时间

预习的时间一般要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之后的剩余时间,并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来安排预习时间的长短。如果剩余时间多,可以多预习几科,预习时钻研得深入一些;反之,如果预习的时间较少,则应该把时间用于薄弱学科的预习。

(2)、迅速浏览一遍即将学习的新教材

通过浏览教材,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弄清哪些内容是自己一读就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读懂的。

(3)、带着问题,边思考边读第二遍

对于初次阅读没读懂的问题,在第二次阅读时,头脑里始终要带着这个问题,深入思考,仔细钻研教材。这时阅读的速度可以适当放慢一些,遇到困难,可以停下来,翻翻以前学过的内容,或者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难关攻克,把问题解决,把没读懂的地方读懂。对于自己经过努力仍未解决的问题,也不必勉强去解决,这样会花费大多的时间。可以把这个问题记下来,留待课堂上听课时去解决。

(4)、边预习边做好预习笔记

预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做在书上,一种是做在笔记本上。在书上做的预习笔记要边读边进行,以在教材上圈点勾划为主。所圈点勾划的应该是教材的段落层次,每部分的要点,以及一些生僻的字句。同时,也可以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眉批,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写上自己没读懂的问题。

在笔记本上做的预习笔记既可以边读边做,也可以在阅读教材后再做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本节课讲授的几个主要问题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逻辑联系,预习时遇到的疑难点是什么,自己是如何解决的,查阅了哪些参考书或工具书,所查阅的资料中有价值的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

(5)、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预习策略

课前预习 有效指导 篇7

预习学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预习的方向和效率。学案上首先要出示这一节课的预习目标, 预习重点、难点, 预习内容, 这样学生对预习的内容便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再针对预习的内容与哪些旧知识联系密切出示一定的问题或练习题。最后完成学案上的一部分例题或练习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记录疑问、难题等自己解决不了的内容。课上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的学习动机, 课上老师讲解或小组交流或同学讲解,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收到理想效果。

二、指导预习策略———学生有效预习的关键

1. 指导学生逐字逐句地通阅整个课时的学习内容, 弄清楚新知识要用到哪些旧知识, 并对这些旧知识及时加以复习和回忆。

数学知识连续性强, 提醒学生预习时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抓住前后知识的联系, 发现学习新知识的拦路虎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为新知识的领会、迁移、转化和提升打下一定的基础。

2. 引导学生动手推导公式和定理的过程

学生实际的预习过程, 往往只重视公式和定理的结论的直接应用, 而根本不重视这些公式和定理等结论的推导过程, 这不利于从本质上理解公式和定理。其实通过对公式和定理的实际推导过程, 更能体会出其中蕴含的重要思维方法,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掌握定理和公式, 也有助于教师把学生的疑难和困惑问题归结到方法上去。如果仅仅满足于基本公式和定理的应用, 这样的预习过程就显得过于浅显, 不会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预习过程中, 教师设计学案时应重在引导学生把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方法的思考过程考虑进去, 还原知识的形成和探索过程, 通过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思维活动, 使学生的内心对概念要领共鸣, 从而达到预习见真知的效果。

3. 引导学生分析例题、试做习题

数学课本上的每一个例题都很有代表性, 代表了这一类题目中的典型解法、规律, 仔细研究例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对于预习过程中更要提醒学生要充分重视例题的分析, 不仅要重视课本上例题的解题过程, 更要注重分析例题的方法和过程。预习时可以在自己搞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以便于在上课听讲时更有针对性, 提高听课的效率。同时对于直接应用例题来解决的课后习题, 可以进行试做, 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会做题表明自己预习的效果还不错, 而不能做题, 说明自己在预习上一定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通过试做练习题, 往往会激发自己的思维火花, 可能会想到比例题更巧妙的办法, 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

4. 注重预习效果的反馈和展示, 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怎样做好课前预习 篇8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读一读,想一想。有一些文章适合出声朗读,比如古诗、童话、优美的写景类文章等;还有一些文章我们可以选择默读,比如科普说明文、小小说、寓言故事等。读完之后,我们需要静静地思考,思考课文的大概内容,主人公的命运如何,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

2.听一听,说一说。我们可以和好朋友坐在一起讨论讨论,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听听小伙伴对课文的感受;我们可以说说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听听”工具书的解释;我们可以说说自己发现的精彩语句,“听听”教辅资料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等。

3.摘一摘,写一写。在我眼里,蜜蜂是采蜜冠军,蜘蛛是吐丝大王。蜜蜂马不停蹄地从这一朵花中采完蜜后又飞向下一个目标,蜘蛛日复一日地吐丝织网。最后,蜜蜂酿出了香甜的蜂蜜,蜘蛛织出了自己的家园。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应该学习蜜蜂,摘下自己喜欢的词句;应该学习蜘蛛,写出自己阅读时的感受和发现。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也可以创造自己的奇迹。

预习就像是和一个新朋友对话,我们要试着熟悉他的性格;预习又像是去一个新景点旅行,我们要试着抒发内心所想。

(浙江*陈升阳)

课前预习方法是什么 篇9

三.以问导读法

同学们在预习中可以结合课本的“预习”、“思考练习”、“阅读提示”内容提出来的问题,以及课后的提问、练习等,先列出这一课要掌握的重点问题,然后以这些问题为“向导”,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反函数”一节的预习中,根据预习提示和书中的小节标题,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

1、反函数是不是函数?什么事反函数的三要素?

2、反函数与原函数有什么关系?

3、是否每一个函数都有反函数,什么样的函数有反函数呢?如何判断?

4、如何去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你能总结一下吗?

5、函数如何用符号表示,除了这种表示方法,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6、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像之间有什么关系?关于Y=X对称吗?

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预习,基本上就可以掌握反函数这一节的主干内容了。

四.三级目标法

6.《怀念母亲》课前预习作业 篇10

6.《怀念母亲》课前预习作业

班级: 姓名: 时间: 同学评价:

【借题发挥】:第一眼看到课文题目,我想到了 【书声琅琅】:本课共()个自然段,我默读了()遍,朗诵了()遍,会背诵第()自然段。

【生字新词】

1、给下列生字和多音字注音。

生字:挚()寝()频()朦()胧()凄()斑()篇()

多音字:食不下咽()薄()爱

2、在文章圈出下列词语,划线的词语重点理解(批注在文中词语旁边)。【相关资料】:搜集本文主人公季羡林的相关资料和关于母爱的诗句、名言。

【咬文嚼字】: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欣赏的字、词、句,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好处,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画自己喜欢或含义深刻的词句并做批注)我画了()个句子并认真在书上做了批注。

【理解内容】:

1、本文以 的形式,借用、来表达真挚 寝食不安 沮丧 终天之恨 思潮起伏 可见一斑 弃养 薄暗 潮腾涌

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 的的悔恨,对 的爱意。

2、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为什么一直伴随着作者?

【挑战难关】:

1、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呢?画出来读一读,写上自己的感受。

2、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

【各抒己见】:读课文后我的感受是

【学贵有疑】: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把。

课前预习打造高效课堂 篇11

注重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动力源泉。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对要学的知识做成心中有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听课时便会豁然贯通,提高听课效率。对课前预习充分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赞扬。老师的表扬与同学的羡慕促使他更加努力,从而就会重视预习环节。长时间的坚持,对预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发现课前预习的优势,自然地形成课前预习习惯。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从课题入手进行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可以从课题入手,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透过这双“眼睛” 揣摩一下文章的思路和内容;然后再读课文,来印证自己的判断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例如: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半截蜡烛是文章的线索, 贯穿全文,题目新颖,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是非同寻常的半截蜡烛,半截蜡烛关乎伯诺德一家的性命,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

查阅资料,了解背景 如课文《钱学森》通过查找资料理解坎坷而漫长的回国之路,让我们感受到他伟大而浓郁的爱国情怀。相关资料:敌人为了阻止钱学森回国,会采取哪些卑鄙手段?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地恼火,海军军官金布尔甩下一句话: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去。他们还没收了钱学森的资料、书籍,污蔑他是间谍,把他抓了起来,关押在一个孤岛上,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和迫害。后来,虽然钱学森被科学界知名人士保释,但他办公室、住宅的电话、信件还要受到严密检查。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从生字词入手,要求学生读准其字音,读准生字新词,阅读过程中遇到读不准或者不会解释的生字词时要及时查字典,并标注到课本上,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扫除障碍。将文章当中出现的多音字,借助工具书或字典注明读音,并组词;不理解的词据所处的上下文,猜测词义,作出判断,阅读课文时要眼、口、脑、手并用,预习时遇到上面问题时用笔圈划出来,然后借助工具书解决,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表达的内容。如课文《半截蜡烛》生字新词中,自己会读、会写、能理解字词。

细读课文,质疑问难 预习时还需要多用心分析,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想法,带着问题去细读课文,这样才能在上课时带着疑问听讲,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积极感悟和思考文章的内容,认真指寻学生在预习中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以提高课堂效率。如《半截蜡烛》一文中,①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②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③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提供句式:当……,谁(怎么做)……,(结果怎样)……。

扩展延伸、增强求知欲望 经过预习,对要学的知识已经心中有数,基本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体会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感情。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可以进行相应的拓展。比如,学习《黄鹤楼送别》一课,可以搜集李白《赠汪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有关送别的诗。又如,《半截蜡烛》,可以想象:当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故事还会怎样发展呢?展开想象,续编故事,作相应的拓展。这需要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为在课堂上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逐渐地由教师设置问题到自己能设置预习题的角度、思路,再由教师的点拨指导,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预习能力。真正做到自己预设问题,达到预习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师要进行科学指导方能实现。

结束语

预习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课前预习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和青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预习对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思考有很大作用。对于课前预习教师一定要给予精心指导,并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加强,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阅读的效果,打造高效课堂,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如何有效搭建课前预习模式 篇12

一、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预习兴趣

兴趣爱好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在支配着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因此,小学高年级教师要想利用“预习模式”培养和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吸引和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预习兴趣。小学高年级教师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知识的传播媒介和直接来源,小学高年级教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预习兴趣的引导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因此,小学高年级教师应当加强与小学高年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多聆听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声和意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小学高年级学生之间的距离,活跃小学高年级学生之间预习的氛围,从而达到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目的。比如说教师在教授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中的《生命的真谛》这一篇文章:“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会想这样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来到这个世界上?生命是怎么产生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又是什么?”之前,教师可以采取鼓励和比赛的方式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先在家预习,预习效果好的学生小学高年级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从而有效地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预习兴趣,利用“预习模式”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拓展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预习范围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的知识当中,不论是语文、社会、科学,还是数学、英语,这些学科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是来源于实际的生活,是从实际生活中发现、观察、研究、总结而得来,因此,小学高年级教师要想利用“预习模式”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就必须应当拓展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预习范围,让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点,要多看一些课外书籍,走出课本,从实际生活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教师拓展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预习范围可以通过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籍、观看学术辩论和讲解的视频和从实际生活中感悟知识等方法。如小学高年级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中的《秋蝉》:“小时候最喜欢去乡下的奶奶家了,尤其是秋天,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乡下秋天的秋蝉,秋天的蝉不像夏天那么繁多、嘈杂,淅淅沥沥的少数秋蝉声更像是宣告秋天的丰收。”在上课之前,可以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先预习课文,查阅相关文章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的基本信息,文章的创作背景等,然后让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一些作者课外书籍,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从而更加有效地加强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会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预习方法

小学高年级教师要想利用“预习模式”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方法非常重要。预习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开放式预习方法。自主开放式预习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充分尊重和给予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预习的主动权,解放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想禁锢,让小学高年级学生能够发散思维,预习更多的知识。比如说可以放开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预习的范围规定,让小学高年级学生自己自由预习,从而既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同时还给予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第二,引导式预习方法。小学高年级教师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直接来源和传播媒介,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预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疑问、瓶颈或者绕弯路等问题,这时,小学高年级教师一定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给予小学高年级学生正确的预习引导,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预习效率和质量。

桃花心木课前预习教案 篇13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林清玄1953年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台湾高雄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

3.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喜欢做的同学可以在练习本上给下列字组词,课件出示)萎( )秧( )番( )锻( )勃( )委

殃()翻( )段( )脖( )

课前预习的四原则 篇14

课前预习的四原则

冯琴

一、有法可循原则

预习的方法丰富多彩,形式也不拘一格。经过多年实践,我发现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在方法和形式上不妨给他们定量的指标。所以,我在开学初就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了预习“三部曲”――“读”、“写”和“疑”。

读,即朗读。我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三遍或者三遍以上,且必须大声、尽情朗读。每读一遍都要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读第一遍标出自然段,读顺、读准课文;读第二遍,划记字词、语句;读第三遍,归纳内容、段意等。

写,即要动笔。“不动笔墨不读书”,读时要划记生字、新词,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相关资料,弄懂这些字词的写法和解释。写批注笔记则包括标记问题,圈画重点和精彩的词句,简要写心得体会,补充课文的背景资料。

疑,是在读的.基础上,联系单元导读和课后习题进行学习,至少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也就是课文讲了什么,并提出一个问题,自己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如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在书中划出或记下来。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听讲。如还不懂,可以通过质疑来解决。

二、循序渐进原则

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是:积累、模仿和实践。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沿着这条规律来开展的,预习当然也不例外。然而,多数小学生由于不会预习,也没尝到预习的快乐,故而对预习持被动态度。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普遍对预习有畏难情绪,觉得预习要求太多,害怕完成不好;或在无人监督学习的情况下,干脆应付了事。

我们可以遵循学习从易到难的规律,在低年级的预习要求中,提出只需要朗读与识字的要求。到了中年级,不仅要借助工具书查阅字词,还可以让孩子学着多问一个为什么,读后要有所思考。这样,到了高年级孩子的预习就可以有更高的要求。一旦学生在预习中自己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一定会很有成就感,对预习就能产生兴趣。

三、有的放矢原则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单元来编排课文,且每个单元有它的侧重点。在预习时,我们就应该教会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的训练重点,促使他们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去读书,去思考。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是“生活的启示”。我是这样安排学生的:首先阅读单元提示,抓住两个主要问题进行预习,一是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二是抓住课文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其次,让学生读读《回顾拓展四》的内容,让他们明白单元的重点以及学习的重点。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近距离和文本直接“对话”,也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

四、落到实处原则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自觉意识不强,所以学生的预习不是单靠老师一句话就可以自觉完成的。本学期,我采取学习小组长负责制,每天记录好组员的预习情况,在班上开展课前预习比赛。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结。在总结中,我们发现那些预习做得好的同学相对来说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更高,学习的积极性也更强。

优化课前预习构建智慧课堂 篇15

课前预习有利于节省学习时间,学生的学习存在困难,主要是基础不牢,已学的知识没理解.因此,听课中碰到的“拦路虎”比较多,难以跟上教师的思路,课后用于复习、做作业的时间也相应增加,而且不可能彻底掌握,以致愈学愈困难,造成“恶性循环”.如果先预习,这既是对旧知识进一步的复习,又了解新课的重难点,从而能够提高上课的听讲效率.预习虽然用掉了一些时间,但从听课、复习和作业的效率上得到了补偿.时间一长,就能赢得一定的时间,用在回头系统地复习过去学习数学时没有弄懂的地方,或遗忘了的地方,从而使学习逐步转为主动,学习成绩也相应会上升,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学习时间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完全可以做到在较短的时间内极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符合“五严”背景下新课改的要求,优化课前预习就显得很有必要.

二、优化课前预习的策略

1.抓住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预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了解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为课上更好地学习做准备.预习时可能对重点知识认识得不清楚,也可能抓得不准,这都没关系.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最重要的策略是自查,即查找感到困难的原因是什么?是原有知识基础问题,还是理解问题?如果是基础问题就要自觉补一下,看一看是否可以解决;如果是理解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去解决.

2.适当做学习笔记.预习时要适当做些学习笔记,主要包括看书时的初步体会和心得,对明白了的问题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记录和思考等.此外,教师补充的内容和方法很多,如果不做笔记一旦遗忘,不利于复习巩固.在做笔记和整理过程中,学生能很好的参与教学活动,能加强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笔记不追求多,但要讲求实效.

3.品味自我成功的喜悦体验.当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探求而取得成功、受到教师表扬、同学们赞赏瞩目时,都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这种体验会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向教师夸奖的高度发展.

4.学生预习新课常会遇到一些靠自己努力仍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如果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情景、指点解题关键、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而惊喜之后加以反思,必然会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5.掌握好学生课前预习的度.预习固然重要,但不能因其重要就对预习提出过细过深的任务要求.预习过细、花时间太多,多数问题如果在预习中解决了,课堂学习就会觉得没啥可学了;预习过深,使学生望而生畏,总是解决不了,就会影响学生预习的情绪和积极性.

6.预习后要养成写数学学习心得的习惯.写数学学习心得,就是记载参与数学活动的思考、认识和经验教训,领悟数学的思维结果.把所见、所思、所悟表达出来,能促使自己数学经验、数学意识的形成,以及对数学概念、知识结构、方法原理进行系统分类、概括、推广和延伸,从而使自己对数学的理解从低水平上升到高水平,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7.预习后要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对做错的题要反复琢磨,寻找错因,进行更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少问题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从而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8.预习后要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提高表达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问题同学们应善于合作,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可主动与教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教师的点拨中,其思想方法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如果固步自封,就会造成钻牛角尖,浪费不必要的时间.进行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达到知识共享,大大的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9.课上听学生复述教材内容,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通过复述中暴露的问题,了解学生知识的障碍点.课上进行预习检测,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检查预习目标是否实现,从而确定授课的重点和难点,避免课堂时间的浪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检测一般安排在讲授新课前,时间可安排在5到10分钟.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二是与新知识相关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然后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讨论检测的内容,教师再适当加以指导,在师生互动中完成新授课内容.这样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优势.

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到相同的水平.只要教师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就达到一定的目的了.成功教学被定义为:“旨在使学习困难生获得诸方面成功的一种教育.”这种思想的精髓在于它提出的“三相信”的学生观,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成功,它追求学生潜能的发现与发展,追求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我的激励,自我提升,它以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为途径.这与我们学校做幸福教育,育幸福之人的幸福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1]王晓艳.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预习.青年科学,2010 (1):143.

[2]张云霞.浅谈提高数学预习效率的方法.阴山学刊,2003,12(2):113.

课前自主预习能力的培养 篇16

一、教给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预习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因此,如果老师只是告诉学生要预习哪些内容,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头雾水。所以,在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我就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孩子预习的方法。在低年级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方法归纳起来可以总结为四个字——读、画、思、唱。但是这几个环节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相互交叉,呈螺旋形上升。

1、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正如语言学家吕叔湘所说:“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此外,《语文课程标准》对低、中、高三个年段的朗读也提除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因此,在预习的第一步,我就要求学生大声地读课文,并提出读的要求:读第一遍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碰到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读第二遍时要读通句子,不能读破句;读第三遍时,要关注课文中的生字,并做上记号;读第四遍时,要边读边思考;最后再大声地读一遍课文,巩固预习。这样,学生通过五遍朗读,基本都能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并对文本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为课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画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低年级,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但是,在学习的起始阶段,也应该放低对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要求。因此,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写字,要求一年级学生自主预习文本读第三遍时,要关注文本中的一类字和二类字,让学生在读文本时,用圈圈出一类字,用小三角形标出二类字,到二年级时,用直线画出带有一类字的词语。这样,学生在读、圈、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不仅为写好生字打下基础,更对生字的理解和应用有了更多的理解。除此之外,如果文本是一篇文章的话,我还要求学生标上自然段的序号,为课堂学习提供方便。

3、思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因此,在读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例如,预习课文时,先读读课题,想想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我还想知道些什么?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读课文,自己找找答案。在读完课文第四遍后,再针对课文想一想,文中的哪些词语是自己能理解的,哪些词语还不理解,关于文章,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或者还想知道哪些内容等等,并尝试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如果不能,就在书上做好标志,写上问题,在课堂学习中加倍留心或向老师请教。这样的预习,读思并行,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能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4、唱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指导学生写一手漂亮、美观的字,是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任务。苏教版一年级的语文课本每一课后都有生字的笔顺表,教师要用好这一学习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字、写字的能力。每次教一年级,我总是先在课堂上教会学生看笔顺表,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时,自己去读笔顺表,把每个生字的笔顺像歌一样唱熟于心,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字的间架结构,关注笔画的书写,写出的字,也就更加整洁、美观。

这样,通过“读、画、思、唱”这几个环节的自主预习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掌握了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激发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的时候,大脑皮层就会形成优势的兴奋灶,使人排除干扰,专心致志,记得快,记得牢;有了兴趣,就会使人以苦为乐,不知疲劳,越学越有兴致。因此,在学生开始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时候,我就注意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语文课前自主预习不是一项枯燥无味的活,而是充满了乐趣的一件事。

1、尊重学生 友爱学生

低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步阶段,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件陌生的事情。在这时,如果老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那么孩子就会“亲其师,信其道。”自然而然地升腾起热爱语文的情愫,也就能自然而然地做好语文课前自主预习。

2、表扬鼓励 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不论是谁,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扬和肯定,更何况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呢?因此,针对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情况,我每次都会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手段了解、检查,对于做得好的学生,在最恰当的时候进行表扬、鼓励,使学生感受到自己通过课前自主预习取得的成功的喜悦,品味到自主预习的“甜头”,从而激发学生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兴趣。

三、维持学生自主预习的热情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对于任何事的兴趣都来得快,去得也快。 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维持学生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兴趣。所以在对语文课前自主预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我不仅给予他们口头的表扬,还结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奖励学生小红花、小贴纸之类,每收集满10个,就换份小礼物的方式,再加上及时的检查、反馈等手段,有效地维持了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兴趣。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对低年级小学生语文课前自主预习能力的培养,不仅能让小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愉快,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上一篇:园区消防队参观记下一篇:干部职工代表大会就职表态发言与干部职工会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