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池上》教案

2024-06-01

古诗《池上》教案(共8篇)

古诗《池上》教案 篇1

20 古诗《池上》教案

古诗《池上》教案   标签: 教案 正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重点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语: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 2、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3、板书课题,齐读。 3、简介白居易。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 (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2)齐读诗歌: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句。 1、再次自由读诗,试着理解诗句的`饿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交流,理解诗意。 3、指名交流,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四、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 (天真、可爱、顽皮、活泼、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乡村小孩) 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偷采: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不解: 小娃自以为没有人知道,做得很机密,很隐蔽,瞒过了大人,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可爱 3、教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纯真可爱的乡村小娃的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全诗。读出小娃的顽皮活泼、天真可爱,诗人的喜爱之情。 指名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5、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教师:还有哪些古诗也是描写小孩子童真、童心、童趣的,请你搜集整理,并读一读,去体会一下,下节课交流。  

 

古诗《池上》教案 篇2

[关键词]文本解读 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75

在苏教版第八册课文中,编者把《池上》《小儿垂钓》两首古诗编在一起,可谓独具匠心。在这里,笔者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赏析,发现了别样的精彩。

一、文本解读,同中求异,精彩纷呈

《池上》《小儿垂钓》这两首诗虽然都描写了乡村孩子,但是在表现手法上别有风味。

1.两首诗的相同点

(1)作者都是唐朝人。《池上》的作者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而《小儿垂钓》的作者是唐朝诗人胡令能。

(2)内容:描写的都是乡村儿童,在诗中都能流露出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都是在情景交融中勾勒出孩童的天真可爱。

(3)语言:通俗易懂,自然平实,都体现了白话诗的特征。

(4)地点:情节的展开都离不开水,虽然一个在池上,一个在岸边。

2.两首诗的不同点

(1)作者的经历不同。白居易大半世做官,而胡令能一生没有做官,早年还做过工匠。

(2)儿童的年龄不同。偷采白莲的小娃,大概七八岁,而学垂纶的儿童据估计大约有十一二岁,从“路人借问遥招手”来看,他的心机似乎多一点。

(3)描写的意象不同。《池上》所描绘的意象有白莲、浮萍等,而《小儿垂钓》所描绘的意象有垂纶、莓苔等。虽然这些意象在诗中都是轻轻一笔带过,但两者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白莲、浮萍是主角,小娃天真可爱,没有心机需要通过它们来展示。而在《小儿垂钓》中,意象仅仅是辅助角色,仅仅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这首诗表达孩子的天真可爱主要是通过孩子的“遥招手”来完成的。

(4)表达的情感不同。《池上》的小娃主要是描写他采到白莲的高兴以及得意忘形的样子。而在《小儿垂钓》这一首诗中,诗人所要表现的是乡下孩子的专注,“侧坐莓苔”是为了垂钓,“遥招手”同样也是为了垂钓,最终都是为了表现孩子的专注。

同类题材的古诗适合比较阅读。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比较,同中求异,能够把诗挖掘得更深。就这两首诗而言,在比较中,学生不但领略了乡村孩子的淳朴、天真,更重要的是在文本解读上也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二、教学设计,异中求同,结构清晰

在教学过程中,这两首诗的思路也是清晰可见的。

1.初读两首诗,要求读通

学生自读这两首诗,要求读音准确,做到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大声诵读,读出韵律,读出节奏;同桌互听互评。

2.略读两首诗,要求读懂

(1)重点词语理解。同桌、小组讨论,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小组交流不了的,可以全班交流,教师也可以适当点拨。

(2)诗句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诗句的意思,接着小组交流,互相印证,最后全班交流。

3.品读这两首诗,要求读出感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是读出来的,特别是古诗,那种韵律,那种节奏,需要学生慢慢品读,毕竟教师是讲不出来的。这是其一。其二,加强对诗歌的品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更有利于学生体会中国古代语言的魅力,更容易与诗人跨越时空对话,从而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之中。这两首诗,虽然都是写乡村儿童,但品读需要做不同的处理。比如《池上》是轻快明亮的调子,要着重读出小娃兴奋的心情。而在《小儿垂钓》这一首诗中,则需要轻一点,慢一点,读出稚子的那份专注与谨慎。

4.拓展阅读

出示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这首诗重点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请认真品读,并对照所学的两首诗说一说它们都写了儿童什么样的特点。(由于是补充阅读,只要大意对即可。)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句呢?请列举一二,全班交流。

5.赞美儿童

今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儿童的天真活泼,各位同学也大多是农村孩子,你们能不能结合实际也说说乡村孩子的可爱之处?你们可以结合具体事情来谈谈吗?

6.全课小结

儿童的美,美在天真,美在可爱,美在活泼。古诗的美,美在韵律,美在节奏,美在意境。今天我们学了《池上》《小儿垂钓》,也再一次感悟到乡村儿童的那种天真烂漫,那种淳朴可爱。现在就让我们再次齐背《池上》和《小儿垂钓》,作为对它们的赞美。

古诗池上的意思 篇3

池 上

(唐)白居易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

浮 萍 一 道 开。

注释:

①小娃:小男孩儿或小女孩。

②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⑦一道:一路。

翻译: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人家的白莲花回来。

他不懂得怎样掩藏踪迹,

水面的浮萍留下了一道船儿划过的痕迹。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原文赏析: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过程,写出了小孩子顽皮可爱的特点。

诗的前两句是小孩子去偷白莲,诗句生动地描绘出儿童的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后两句写的是小孩儿的离去,他不知道掩藏自己,水面绿色的浮萍被小船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泄露了秘密。这个小孩子就像白莲花一样,天真幼稚、活泼可爱。



池上白居易的古诗 篇4

池上二绝

原文

其一

山僧对棋坐⑴,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⑵。

其二

小娃撑小艇⑶,偷采白莲回⑷。

不解藏踪迹⑸,浮萍一道开⑹。

注释

⑴山僧:指住在山寺的僧人。对棋:相对下棋。

⑵下子:是指放下棋子。

⑶小娃:指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⑷白莲:是指白色的莲花。

⑸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⑹浮萍:指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译文

其一

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

其二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创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赏析

第一首诗写山僧对弈,也就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深山里的和尚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他们又在竹阴下下棋,那种不染一丝尘埃般的清净,令作者神往。“山僧对棋坐”,起码有两个和尚;“时闻下子声”,有人在旁边听,那么至少就是三个人了。这首诗人物全都隐藏不露,所以虽有三人活动,也觉得清幽无比。尤其最后的那句“时闻下子声”更如天籁音乐,烘托了真正的宁静。

第二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就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名家评价

徐增《而庵说唐诗》:“‘不解藏踪迹’,‘不解’妙。乐天心中正喜其不解,若解则不采莲,浮萍中又安得有此一道天光哉!此种诗,着不得一些拟议,犹之西子面上着不得一些脂粉。今人胸中不干净,那有此好诗作出来?”

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清新俊逸,见胸中垒块全消。”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此二十字写小娃天真如在眼前,有画笔所不到者。”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池上古诗改写成小短文 篇5

小军在湖边找到一条小木船,看看四下没人,就跳上木船用木浆划了起来,他把船划到池塘的深处,心想:哈哈!这样就没人发现啦!

他将船停稳,再用力一扭,莲蓬就采了下来。不一会儿的功夫,就采了很多很多莲蓬。抬起头来,小军看着粉红粉红的荷花,绿绿的荷叶和鲜美的莲蓬,开心极了!接着,他撑着船就往回的往划。

古诗《池上》教案 篇6

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探索—《古诗两首·池上》教学案例 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探索—《古诗两首·池上》教学案例 孙 逊 教学目标 1.根据字理识字的方法自主学会形声字和会意字。2.读出诗歌的画面,感知诗歌故事内容,通过咀嚼品味,揣摩小娃偷采白莲的心理,体会儿童的天真无邪,构建与诗人情感的桥梁。3.初步认识诗歌朗读的技巧。教学过程

一、旧知迁移,初读感知 1.回顾背诵:白居易《忆江南》 2.导入新课:白居易的诗大多质朴自然,通俗易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池上》。(齐读课题。)3.自读诗歌:《池上》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自己把这首诗读两遍。

二、自主识字,形意结合 1.指名读诗。2.正音:“撑、挺、萍”这首诗中有三个生字,看字音,有什么发现?指名带读后鼻音。3.自主识记,相机指导。看看字形,你能猜猜他们的意思吗? 动作理解:“撑”是会意字,表示用手掌完成的一个手部动作,谁能来做做“撑”小艇的动作?(这儿的撑就是指用竹篙抵住河底使船前行)。4.板书范写,看图解义“艇”。“艇”和“萍”都是形声字,“艇”笔画比较多,跟老师写一写。看看书上的插图,诗中的“小艇”是指—(体型较小,行驶起来较为轻便的小船)。5.观图示义:见过“浮萍”吗?如何记住?(它是一种水草,飘浮于水平面)6.指导书写:要注意“萍”字,上下结构,草字头,把第一横写长一点。7.生字描红。

三、自读发现,明了大意 1.读节奏:一首诗就是一首歌,和歌一样,每首诗都有属于它的节奏与韵律,只有读好诗的节拍,才能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读,齐读。2.明体裁:这首诗几行?每行几个字? 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这类诗歌体裁叫五言绝句。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个字,却藏着一个完整的故事。3.明故事: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时间呢?从哪儿知道的。人物呢?那他在干什么?谁能用完整的一句话说说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真棒,老师还没教呢,你就已经通过自己的读理解了这么多内容,难怪人们说白居易的诗“老少皆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这首诗的体会会更准确、更深刻。

四、读清画面,读出情趣 1.一首诗还是一幅画,只有走进画中,才能走进诗中。你们闭上眼睛,听老师吟诵这首诗,看看你的脑海中出现哪些美妙的画面呢?(美荷塘—娃撑艇—采白莲—开水道)2.质疑辨义“偷”。偷是不光彩的,令人厌恶的。读着这首诗,你觉得这儿的偷是偷窃东西吗?(投影出示字意选择:① 偷盗,盗窃② 悄悄地,不想别人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白莲,竟吸引了小娃来采?看荷花形态图,心中冒出什么词就说什么。出示白莲图(1)看看它们的颜色—看看它们的姿态—闻闻它们的味道(清香扑鼻、沁人心脾……)满池的荷叶下,静静的水面上散布着一层绿绿的(),那正是(浮萍)。有了浮萍的装扮,荷池更美了。(2)多少文豪诗人为荷花写下美妙的诗句,你想到了?(3)面对这一池洁白的荷花,享受着淡淡的清香,你又会怎么赞叹?(4)除了迷人的荷花,你们猜猜对小娃吸引更大的还有什么?(莲蓬)剥开翠绿的莲蓬露出白白生生的莲子,咬上一口,爽脆清甜,多诱人啊。【板书:白莲 迷人】看,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现在你们该明白,小娃为什么要来采了吧!出示小娃图 1.观察小娃:(出示文图)这个小娃看上去多大的年纪了?长什么样?(脸— 眼神—头上— 活泼淘气,总之一个词—【板书:小娃 可爱】 2.指导朗读:诗中的一二行就是描写小娃的,谁来读出小娃的可爱? 3.启发想象,揣摩心理:你就是这个小娃,偷采白莲时你会想些什么?(1)当你看到满池亭亭玉立、洁白如雪的荷花时,会有怎样的表情和心理呢?会有什么样的动作?(惊讶、高兴、闻)就请你读出这份高兴的心情!(2)当你再看到一个个翠绿饱满的莲蓬时,准备瞒着大人采时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兴奋、激动、紧张、害怕)你能读出这份兴奋激动吗 ?(3)看图:当他瞒着人成功采回满船鲜嫩饱满的莲蓬时,看看他的表情,此时此刻他的心中又怎样了呢?(得意、开心)(4)联系生活同学们,你有没有瞒着大人们做过成功的事情呢?那时的心里怎么样?谁再来读读读出这份得意。(齐读:偷采白莲回)看图:你看船虽小,但娃更小,“撑”得费力。可这池白莲吸引力太大了,哪怕是累得满脸通红,哪怕是冒着被人发现的危险,他仍要用他稚嫩的小手去悄悄地采摘。4.此时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孩子,你觉得他怎么样?(天真 活泼、大胆)【板书:快乐】(指名读一、二句)

五、读懂诗人,读出童心 悄悄地去,急急地回,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那小娃的行踪有没有被发现呢?(“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1.指导理解: “解”是指明白,懂得,“不解”就是“不明白,不懂得”。“一道”这里是指(一条水路)船行水面,浮萍荡开,现出一条清晰的水路。2.质疑:既然是“悄悄地来采”,为什么不懂得隐藏呢?(体会小娃小,不知藏,小娃乐,忘了藏)小娃知道自己被发现了吗?还以为瞒过大人得意地偷着乐。多有趣、多天真的孩子呀!【板书:天真】 3.介绍写作背景 这一切都被谁看在眼里?知道吗?这池荷花可是白居易后院里的。白居易早年特别喜爱江南水乡美景,回到洛阳后特地不远万里将钟爱的荷花带到了洛阳。此时的白居易已是老人了,他常静静地欣赏着荷塘美景,今天却让他看到了眼前的这一幕。如果你是白居易,你会生气吗?(惊讶——会心的微笑)为啥? 4.解读诗人:是呀。每个人的小时候都曾这样可爱淘气过。白居易看到这个小娃就好像看到了自己小时候。无论是谁看到这样一个长得可爱、举动天真又自得其乐的小娃娃,都不仅会心生怜爱,发出会心的微笑。又怎么忍心惊动她呢,责怪她呢?如果这一池荷花是一幅美丽的画,那么这个小娃的出现就使整个画面活起来了。5.指导读句:诗人白居易也和我们一样微笑地望着眼前的一幕。我们能把这份笑意传递给大家吗?(读3、4句)带上“哈哈”这个词,再读读。6.此时此刻,你能感受到作者对小娃充满了什么样的情感?【板书:喜爱】你们真会读,一下子就读到了诗人的心里去了。总结诗人:正因为有诗人对美好景物的热爱,有诗人对孩子的一份喜爱,才写出了这首清新的、富有童趣的小诗,这首诗是唐代诗词中不可多得的珍品。7.感情朗读:让我们一齐来读出其中的趣味。

六、总结(小结学法并板书)今天我们通过五个读学会了这首小诗,现在回顾一下: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二读,读出节奏,品味诗味。三读,读出画面,体悟美景。四读,读出趣味,感受童真。五读,读懂诗人。另一首同类题材的诗《小儿垂钓》,我们也可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学《小儿垂钓》,看看你又能有什么新的收获。

古诗《池上》教案 篇7

《池上》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娃娃生活的一件小事:小娃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高兴极了,竟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回家去,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诗人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第二句的“偷采”和第三句的“不解”,把一个顽皮、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知识目标:借助拼音认读5个生字,正确、端正地写出8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以及对美好童年的珍视。 教学重点:认读5个生字,正确、端正地写出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品析人物,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边读边想,边看边想,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谈感受

2、看到那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上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 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

2、师: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课题)

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1、课件展示学习要求:自由读《池上》,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自读检查;

①合作学习字词,指出需要注意哪些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我们要 注意哪些生字娃娃的名字,还要注意哪些生字娃娃的外貌呢)

②学生当小老师教读生字,重点指导“萍、艇、撑、踪”等平翘舌音的读法,教写生字,注意“萍”是上下结构的字,“艇”右边是“廷”。

③点名读古诗 (正音,理清节奏)

④齐读古诗

三、诵读诗句,品析人物

孩子们,生字娃娃我们都已经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去认识诗中的那个小朋友吧。

1,初读古诗,认识人物。

(通过古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你愿意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给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讨论。

3、引导学生分析

预设:①“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由“偷”引发的争议(天真活泼——不道德)

引导;

ⅰ角色感悟:如果你是那个小娃,你“偷采”了白莲后 是什么心情呢,并用你的朗读将那种心情表达出来

ⅱ看图片,说人物,体会儿童的可爱

ⅲ教师质疑: “偷”毕竟不是一种好的行为,连这里的小娃也知道,而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为什么还要花笔墨去描写这样一个“不道德”的小娃呢?

预设:②“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品析词语“不解”“藏踪迹”体会儿童的天真无邪 ⅰ读懂了什么:理解词语和诗意

ⅱ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 学生读出这种心情。

ⅲ小娃想到这些了吗?为什么?(因为太高兴了)能高 兴地读读这两行诗吗?

古诗《池上》教案 篇8

池上闲吟二首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律   高卧闲行自在身,池边六见柳条新。

幸逢尧舜无为日,得作羲皇向上人。

四皓再除犹且健,三州罢守未全贫。

莫愁客到无供给,家酝香浓野菜春。

非庄非宅非兰若,竹树池亭十亩余。

非道非僧非俗吏,褐裘乌帽闭门居。

梦游信意宁殊蝶,心乐身闲便是鱼。

上一篇:区编委办效能亮剑效能督查行动实施方案下一篇:大班健康少吃零食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