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和一起造句

2024-07-29

一起和一起造句(共11篇)

一起和一起造句 篇1

用一起一起造句的例句

1、我们一起出生,一起上学,也一直生活在一起。

2、你的左手说,“我们一起,我们一起去踢英式足球,好吗?”

3、北京有近400万外地人他们和北京人一起生活一起建设首都。

4、我们一起烹调,一起洗盘子。

5、幼儿园的小朋友每天都在一起吃饭,一起睡觉。

6、通过挤在一起并一起做一个协调的运动,这些企鹅可以在地球上最冷的环境中保持温暖。

7、和我们一起,我们一起讲述关于巧克力的历史和它又是如何产生的.。

8、缘份要我们一起,一起让我们快乐,快乐令我们忘形。

9、我将和你一起欢笑,一起哭泣。

10、和他住一起或者一起工作。

11、在一起在一起其快乐无比。

12、我每天和她一起读书一起游戏。

13、我们两个老朋友,一起疯,一起闹,一起发呆,一起望天,享受眼前的快乐。

14、她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15、只要站在那里,一起呼气,一起吸气,就好像你们已经融为一体了。

16、每天上班的心情总是这的糟糕,麻烦事情一起接著一起,难道我真的这倒霉吗?

17、晚饭?你是说我们可以坐在一起甚至一起开车?

18、小红和小明,一起玩游戏,一起做作业.是一对好朋友。

19、他们一起吃一起玩。

20、我们会永远活在一起,一起了解我们为爱的荣耀所做的一切。

21、我们一起享乐,一起患难,走过了那么远的路。

一起和一起造句 篇2

关键词:《和你在一起》,真情,艺术

他的《黄土地》《孩子王》《荆柯刺秦王》都是值得中国人骄傲作品, 他将深沉思考与诗意表达结合在作品里, 使他电影具有一种在中国内地稀缺高傲艺术气质, 他就是陈凯歌。随着年龄变化, 陈凯歌视角也在变化, 有了儿子之后, 他更注意普通人情感, 拍摄了《和你在一起》。

《和你在一起》讲的是一个关于情感的故事, 它把音乐和亲情, 这两个超越年代、超越地域、不分种族、不分语言人类精神结合在一起。在一个多小时中, 随音乐感悟, 看亲情落泪。

影片以以父子之情为感情线索, 他们之间那深沉爱是根值于故乡那一方水、那一方人, 所以贯穿全片主题音乐是由琵琶、竹笛和鼓组成灵性十足、别具一格民乐, 同时一琴童故事本身决定了影片中大量西方古典音乐使用, 两相对比更加显出主题深刻内涵。前半部分缓缓蕴蓄着情感, 最后在柴可夫斯基音乐中, 将积蓄已久情感倾泻。正如一再强调, 音乐在影片中起到极其重要作用, 它甚至影响着影片节奏, 带动着情节发展。镜头语言运用仿佛跟随着音乐步伐, 同时也展示自身独特魅力。而音乐与影像结合, 最终使影片具备了极强感染力, 真情动人心魄。

影片开始是父子俩在乡下简单快乐生活。随着一声呼唤, 小春应声后欢决地奔跑起来。他跳上河堤、跃过小河、穿过巷道。在这一系列短镜头中, 主题音乐第一次响起。竹笛装饰音伴着清脆鸟叫, 和着身边船桨拨水声音, 小镇一派生机盎然景象。小镇上富豪媳妇生孩子, 找刘小春“拉段带劲”摧产, 小春来了段《吉普赛之歌》华彩部分, 为小春琴艺、水平定了个位, 也使电影有一个独特而充满生活气息开端。

江老师是值得一说人物, 尤其是把他和陈凯歌自己出演余教授放在一起。余可以说, 是一个被这个现实社会所认同成功人士, 他桃李满天下并且声名在外;而江是一个几乎被现实社会放逐人。也许是他整个颓废生活里唯一快乐和个人价值唯一依托。当小春去上最后一节课时, 他修整头发, 换身白色干净衣裳, 柔和辉煌光打在一直邋遢江老师脸上, 呈现出美好、圣洁图像, 配合音乐, 令人觉得人生美好东西不过如此。刘小春琴人和一, 即使不辜负江老师教诲, 也是表达自己对江老师留恋。江老师说过他有音乐.是因为我们有音乐, 所以我们不孤独。就这样这首李斯特《第三号慰藉曲》在耳边回荡。

莉是外形风流但心地善良交际花, 老是为爱情犯傻, 这个人物设计是《和你在一起》中闪光部分, 她在一间没有装修房子里看似浮华生活掩藏难与人言忧伤。小春在车站遇到莉莉、后来又在胡同里重逢, 在心中产生爱慕, 先后配上《瞑想曲》一类比较柔美小提琴独奏曲, 表现少年心中萌发感情。陈凯歌在另一个场景中, 通过余教授之口, 对这样音乐有意无意作了注解。在那个场景里, 莉莉混进音乐学院余教授课堂, 想找机会为小春卖琴作解释。余教授正在讲解维瓦尔蒂《四季》, 他讲到他十三、四岁时, 大雨中偷偷听《四季》, “心中有一个秘密, 要和音乐倾诉”。电影结构处理非常细腻。莉莉精心准备给男朋友过生日却发现是自作多情时也采用李斯特《第三号慰藉曲》, 每一次都是音乐来安抚需要慰藉心灵。

刘成, 一个靠着本能生活着的人。坚韧、自卑、狡猾和善良, 都是他基本元素。多年前, 一个婴儿和一把琴被带到他面前, 注定日后不由自主命运。我们都说父爱深沉, 这个亦父亦母养父所表现出来无私与内敛, 也许是父爱深沉一个展现。一段长的音乐蒙太奇, 出现在刘成到饭店打工, 一队人马骑着自行车准备出发送外卖, 镜头在刘成辛苦奔波和小春按江老师要求“不要动琴, 要用心去体会音乐”读谱之间切换。背景音乐快速切换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拉洛《西班牙交响曲》快板乐章、《吉普赛之歌》急板、回到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升桑《引子与回旋》、维尼亚斯基《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再回到升桑《引子与回旋》。了了数语, 却点明了岁月如梭, 老父奔波忙碌, 少子琴艺突进。电影后半段, 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中柔板部分成为深沉挚爱音符。《苏格兰幻想曲》音乐背景下, 刘成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也是在《苏格兰幻想曲》背景下, 刘成和莉莉把对小春爱和关怀一丝丝地织进红色毛衣里。

陈凯歌饰演余教授是作为批判对象出现。与江老师只能教会孩子真正拉好琴不同, 余教授还能给孩子们带来成功。他是制造天才和明星能手, 虚伪而精明。他一再向学生强调情感是音乐弹药, 只有情感才能激动观众、征服观众, 但他已被功利蒙住眼睛和理性, 根本没有了感情。这个角色所象征内涵在意义上是陈凯歌自身代表, 陈凯歌一向没有放弃批判精神, 这一回我们看到他以自己现身说法, 对虚伪做作表示了深切痛恨。这种批判显然不止于艺术层面,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 真正精彩人生就像真正高明琴艺, 只有付出真诚和情感才能成就。值得一提是余教授为刘小春准备参赛曲目——《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曲子作于1878年, 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作品之一, 与贝多芬D大调、门德尔松e小调、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重于创作者和演奏者内心情绪流露, 表达细腻, 旋律动人, 音乐语言纯真朴实, 那种浓郁忧伤感恩俄罗斯民族色彩是对俄罗斯的国颂赞, 与这部电影基调非常契合, 相得益彰。

作为一个孩子, 小春的心灵世界未受任何污染, 是那样纯洁明朗, 没有计算和钻营, 所以他可以拉好琴。当他到了余教授家里, 他发现自己没有以前拉得好了, 这是因为环境变了, 在余教授家感受不到亲情, 而亲情一旦远离, 琴艺也就退步了。小春意识到这种危机, 所以他最后选择是对。所以这不仅是刘小春选择, 也是陈导演最终用意所在:选择亲情, 回归真诚, 比任何名利和掌声都重要而实在。影片结局小春找到正要在车站匆匆离去父亲为他演奏这一曲时, 陈导将两个场景结合得十分完美, 一个是比赛现场宏大气势, 一个是车站里沉浸在浓浓离别之情独奏, 是烘托, 更是对比, 懂得感情人, 才能完全占领观众心。

联系当下艺考热, 我们不禁要问是选择“纯净音乐”, 还是”代表成功普及音乐”, 如果说影片音乐让我触动外, 就是这样思考。《和你在一起》, 就是和真情、和艺术在一起!

参考文献

[1]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M].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6.

一起和一起造句 篇3

一、戏里戏外教子经

《小别离》中,海清扮演的童文洁是一位控制欲非常强的“分数妈”,要求读初三的女儿一切向分数看齐,成天对女儿耳提面命:“你的成绩进不了学校前100名,就进不了重点高中,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考不进重点大学,考不进重点大学,等于这辈子就完了。”

女儿方朵朵领养好朋友的宠物狗,童文洁暴跳如雷,马上要中考了,还有养狗遛狗的闲情逸致;女儿心仪的英语家教是一位美国留学归来的海归,童文洁看不惯人家的西方教育方式,未经女儿同意就私自给女儿换金牌家教;在童文洁眼里,女儿写网络小说,追星,排练剧本都是不靠谱的爱好,她绞尽脑汁严厉打击,青春期的女儿叛逆对抗,母女俩的关系充满了火药味。

生活中,海清是个糊涂妈,不太在意儿子的学习成绩,对分数也不怎么看重,儿子说好就OK了。比起儿子的学习成绩,海清更在意儿子的道德品质。

海清和儿子丹尼尔的相处像朋友更像哥们儿,母子俩在一起没大没小,无拘无束,丹尼尔经常招呼她“小海”。她常年在外拍戏,陪伴儿子的时间很少,每年暑假,她都放下工作,一心一意地陪伴儿子,给儿子做早餐,接送儿子上兴趣班,儿子也特别喜欢黏着她。

《小别离》中女儿方朵朵和异性同学交往,身为妈妈的童文洁特别紧张,有一种别人分分钟钟就把她女儿拐跑的担忧。

生活中,海清经常和儿子丹尼尔谈起他的女生朋友们。丹尼尔从小就讨女孩喜欢,读幼儿园时就有女同学向他示好,海清认真地向儿子询问细节,叮嘱儿子:“女生向你表达‘我喜欢你’是一种赞扬,不可以没礼貌地跑掉,要向同学说‘谢谢’。”班上喜欢儿子的女同学有好几个,海清问儿子:“你的女生好朋友你都喜欢,但结婚只能跟一个结啊,怎么办?”丹尼尔叹口气说:“那我就看她们谁最喜欢我吧,而且我想找一个脾气好一点的。”儿子找女朋友的观点让海清耳目一新。

丹尼尔每次一哭,海清就会说:“你是男子汉,你如要哭,未来的老婆会很没有安全感。”丹尼尔有时候不肯自己系鞋带,海清说:“等你老婆怀孕了,难道你不要帮她系鞋带吗?”海清就是以这样独特的方式教育儿子独立坚强,用未来的老婆鞭策儿子自理自立。

读小学后,丹尼尔每次带“女朋友”回家,海清都会请儿子和他的“女朋友”吃饭,给小姑娘们准备礼物,教给儿子尊重女性。所以丹尼尔虽然年龄不大,却已经是个“小绅士”,知道主动帮女士开门,拿东西。

二、别人家的妈妈

海清演“国民媳妇”成名后,为人处世很低调,很少在公众场合谈起自己的家庭和婚姻,对家人保护很周到。

她和老公是高中同学,两家父母是世交,婚后,夫妻俩两地分居。儿子丹尼尔小时候生活在南京,由于海清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少,作为妈妈难免有溺爱儿子的时候,但海清尝试从小给儿子定规矩。海清主张穷养儿子,很少给丹尼尔买奢侈的玩具,很少让丹尼尔喝饮料。

一次,爸爸给丹尼尔买了一套12个小玩具,海清对儿子说:“一个月只能玩一个。”丹尼尔听话地一个月玩一个玩具,想起来就去看看盒子里的新玩具,即便拿到新玩具,对旧玩具也极为珍惜。丹尼尔喜欢喝白开水,他说:“白开水比饮料解渴。”他对衣服从来不挑剔,上学就穿校服,很少像别的孩子一样要吃要穿。

在儿子面前,海清从不和老公、父母发生争执,一家人相亲相爱就是给儿子最好的教育。海清经常和儿子一起玩网游,把自己融入到儿子的世界中。在儿子的兴趣爱好上,海清从不抠门,给丹尼尔报了钢琴、围棋、游泳、篮球、国学班,只要儿子真心喜欢,海清就全力支持。海清说:“在家庭环境和教育上,我希望给他最好的,希望他全面发展。”

父母常拿海清小时候和外孙现在相比,动不动就说:“你妈妈7岁就一个人出去拍戏了,你看你9岁连鞋带也系不利索。”海清反对父母拿孩子做比较:“不用比,每个时代、每个环境都不一样,要比就应该跟孩子自己比,他自己的昨天和过去比。”

和其他男孩一样,丹尼尔特别调皮,海清都由着他,但是丹尼尔犯了错误,海清还是会严肃地批评儿子,拿小尺子抽他屁股。丹尼尔4岁时,海清就教给他学着做简单的家务,丹尼尔每天上学放学的书包都是他自己背,母子俩出门逛街,丹尼尔会主动帮妈妈拎袋子。儿子对海清又敬又爱!

三、“小别离”早晚会来

丹尼尔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为了给儿子在北京找一所好的小学,海清跑遍了北京30多所学校,公立私立都打听了一遍。海清说:“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和母亲都是不可替代的,我不能一昧地以事业为重缺席儿子的成长,有些事需要当妈的亲力亲为!”

丹尼尔读一年级上学期,海清推掉所有工作,专心培养儿子半年,陪他一起学习,一起竞赛,一起背诵古诗词,建立良好的学习规矩,培养儿子在学习上的自觉自律性。

之前,丹尼尔跟着姥姥、姥爷生活在南京,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上普通幼儿园,在学校里没有人知道他是海清的儿子。到了北京和妈妈在一起生活后,丹尼尔才知道海清是个演员。他问海清:“小海,你是一个明星,你是不是觉得很骄傲?”海清立即告诉儿子:“我最骄傲的是当你的妈妈,而不是明星。”丹尼尔特别激动地扑进她的怀里。

丹尼尔独立、懂事、聪明,把现实和电视剧分得很清楚,懂得明星只是妈妈的工作。海清成天早出晚归,忙着拍戏忙着宣传,一次,丹尼尔问她:“妈妈,你知道什么最重要吗?”海清说:“生命?”丹尼尔说:“不,亲情最重要,我俩就是亲情。”儿子的话让海清心里特别感动。

丹尼尔今年9岁了,随着丹尼尔的长大,昔日和妈妈亲密无间的小男孩也会进入青春期,和《小别离》中的方朵朵一样令人捉摸不透,海清由衷地说:“作为母亲,我希望自己将来不要成为丹尼尔成长路上的障碍。”不管儿子将来做什么选择什么,海清满怀憧憬地说:“我希望他遇到一件事时,首先想到的是我的爸爸妈妈一定会支持,我希望他觉得父母是他最大的支撑和依靠,而且一想到这个就有动力去创造。”

如果丹尼尔和方朵朵一样中考后出国留学,海清认真地说:“我会给儿子准备避孕套,而且告诉他要用质量好的。”学会保护自己,保护他人是出国留学的第一课,也是长大成人的第一课。

对于自己的人生,海清说:“我希望有温暖的家庭,每年可以有一段时间停留在家里,相夫教子,在父母身邊尽孝,有个自己热爱的职业,吃饱穿暖,快快乐乐地过日子,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我已经拥有了我想要的生活。”

娱乐圈里,海清很少走红毯,几乎没有绯闻,她有颜值却靠演技吃饭;生活中,海清忙完工作就回家陪儿子。她是个明星,却活得像个普通人,这样的妈妈教养出的儿子怎么会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编辑/马冲冲

和祖国一起腾飞 篇4

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和祖国一起腾飞

如果有人问我世界上什么最伟大,答案只有两个字:祖国。

打开地理课本,祖国的秀美山川就像一副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画卷上有滔滔的长江水,有滚滚的黄河浪,有雄奇壮丽的三山五岳,有巍峨挺拔的珠穆朗玛。北国风光,江南水乡,雪域高原,平川湖泊,九百六十万河山就是一首澎湃激昂的歌。

翻开历史册页,祖国恰似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万里长城是民族自强的脊梁,丝绸之路是沟通西方的桥梁,而四大发明则是她为人类文明进步献出的朵朵奇葩。她不仅创造了令人自豪的辉煌历史,也经历了令人痛心的屈辱和磨难,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包含了多少炎黄子孙强国富民的梦。

在今天,这传递了千年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身为90后的中学生,我们不仅从书本上了解了祖国昨天的伟大,更有幸从现实中感受到了祖国今天的日益强大。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难以忘却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的心一次又一次的同祖国连在了一起。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地动山摇,房屋倒塌,数以万记的生命在瞬间被掩埋,中华民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在电视前为汶川加油(握拳,表情严肃),我们在教室里向灾区捐款,我们在国旗下为遇难同胞默哀。

8月8日,奥运圣火在北京点燃,“鸟巢”成为全世界的焦点。当《义勇军进行曲》在赛场上一次次唱响的时候,当五星红旗在领奖台上一次次升起的时候,我激动地一次次心潮澎湃,一次次热泪盈眶。

9月27日,身着“飞天”服的翟志刚飘出飞船,(抬头,目光凝视上方)太空中又一次传来了中国人的声音,五星红旗再一次在太空中飘扬。这个声音,这个画面,在我的脑海中已经永远地定格。

再大的困难,如果除以13亿,将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力量,如果乘以13亿,将会变得不可抗拒。抗震救灾、奥运圆梦、神七问天谱写了一曲曲民族精神的伟大乐章,验证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的60华诞。观看国庆盛典,我不仅再一次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日益强大,而且第一次感受到我的心脏同祖国的心脏原来是如此的靠近。当代表我省形象的“魅力山西”彩车通过天安门广场时,它独特的造型随即吸引了关注的目光。你可知道,彩车上的应县木塔、平遥古城、悬空寺等木雕模型正是来自我的家乡定襄宏道。回顾建国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我们的家乡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实,在宏道木雕畅销全国之前,定襄法兰早已享誉海外。目前,定襄是亚洲最大的法兰生产基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法兰出口基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锻造之乡”。今天,在钢铁锻造、传统工艺、食品加工、绿色农业等龙头产业的带动下,定襄的经济和社会已经迈向和谐发展的高速路。

祖国在腾飞,家乡也在随之腾飞。此刻,站在演讲台上,我想用一支笔把祖国明天的美好蓝图用心描绘,但我的知道,我的手还很稚嫩;我想用一首歌把家乡未来的小康生活尽情歌唱,但我知道,我的歌喉还不够成熟。在这里,我只能用一句话来表达我的心声:

和孩子一起成长! 篇5

但凡孩子出了问题,先往自身找找原因,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

和子女一起成长,一方面可以了解子女,一方面也可以自我学习。因为子女不断成长,同时内外环境也在持续变化,所以,父母不能以固定不变的观点来观察子女和了解状况,必须一方面教导子女,一方面也从子女的实际反应学习到一些新东西。

“借由父母自己的调适,来改变子女的习惯”,更容易促成亲子和谐,使子女变得更乐于接受父母的教养。

因为“要改变别人,只有先改变自己,才是最有效的方式。”父母从子女身上发现自己应该改变的地方,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如果发现子女的身心发展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父母最好私底下记住要点,千万不要惊惶失措或者张扬出来,以免影响子女的心理。

例如父母第一次听到孩子说出“我讨厌妈妈”这句话的时候,多半十分吃惊,甚至愤怒。有些父亲还趁机指责母亲管教不当,双方大吵一通。

有时就算父母十分理性,态度缓和,好好和孩子沟通、讲道理也没有用。其实,这时候不要马上有反应,应该暗中把女儿的话记下来,然后先回想一下,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经历?子女反抗父母或者讨厌父母,一定有原因,只是说不出来而已。

如果父母没有办法了解,不妨向自己信得过的长者请教,交换意见,获得有效的方法,回头再做打算。

和别人一起作文 篇6

小时侯,我最喜欢的小吃就要算小笼包了。那薄薄的馅皮儿,鲜美的汤汁,肥而不腻、瘦而不精的肉馅不知道曾让我多少次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每次去餐馆,我一定会要上一笼小笼包,然后一人大包大揽,自顾自地倒上一碟“镇江香醋”,不管三七二十一,夹起小笼包蘸点儿醋,轻轻地咬破一点儿皮,美滋滋地吮吸着小笼包的精华,然后把小笼包一口包进嘴里。尽管小嘴被塞得满满当当的,但还是美美地嚼起来,那种粘牙的感觉真是非同一般,爽啊!可是,当我一连吃了五六个以后,肚皮就胀鼓鼓的了。尽管如此,我还不肯放手,把小笼包一个个夹起来放进自己的碟子里,看着不吃,心里也舒坦。但我从来没有注意过爸妈的表情。是的,他们一直微笑着看着我吃,看着我盯着小笼包看。我并不知道爸妈的`内心感受。我一直觉得爸妈不吃而让给我吃是因为他们不饿不喜欢吃。但是一次无意的“谦让”却使我感到无比惭愧。

来自:作文网

又一次来到餐馆,又一次地点小笼包。当我吃完五个后饱了。这次,我没有再光看不吃。我夹起一个,蘸点儿醋,对妈说道:“妈,你吃一个。”妈感到很意外,愣了一会儿,才张嘴吃了下去。我又夹了一个给爸吃,他的反应竟然同妈一个样。就在那一刻,我感到了快乐,那是一种舒心的快乐!爸妈吃下小笼包后,沉默良久。妈说了句:“孩子大了。”“是啊,懂事了!”爸应道。一刹那,我之前的快乐化为乌有,变成了深深的惭愧。在这以前,我从来不知道“分享”这一词是什么东东,就从这一刻开始,我明白了分享就是与人共享。你给予了别人物质,别人给你的将是快乐,这比什么东西都重要。

来源:作文频道

WwW.

现在,我已经把“分享”

和语文一起成长 篇7

那无边无际的“深”;

将热爱着,

这最生动的“生”!

——荷尔德林

一直以来, 很向往荷尔德林在这首诗中描绘的境界, 意思是说, 只有在人性和生活的最深处, 才有最壮阔最美丽的风景, 才有最鲜活最丰富的人生。

回望为人师的生涯, 一路以书为鉴, 用勤奋作舟, 一点一点探寻生命深处那最壮阔最美丽的风景。

为了站稳讲台, 我必须读书

回忆最初的读书岁月, 实属有点迫不得已的味道, 因为, 作为一名非师范类毕业生, 走上讲台, 你不得不读书。也正是因为非师范生, 学校领导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把原本并不开设的音乐课交给我带 (那时的农村学校音乐课可有可无) 。这样的不信任却给了我莫大的鞭策, 我从“四面八方”找到了相关的音乐教材和乐理书, 埋头啃起来, 并通过自学, 硬是在学校那尘封已久的风琴上弹出了一首首明亮的曲子。当我把全校的音乐课 (全校共7 个教学班) 上得风生水起之时, 迎来了全市音乐评优课的机会, 一曲《早晨的歌》, 大受评委们的赞赏, 喜获二等奖 (一等奖空缺) , 在这之前, 我所在的那所中学, 无一人在市里的评优课上获奖。

后来, 因为语文老师急缺, 校长对我说, 个人素质不错, 再兼带一个班的语文吧。于是, 我一边钻研专业知识, 一边在南京师范大学读本科, 多少个夜深人静之时, 伴着一盏孤灯, 我把自己浸润在昏黄的光晕里, 在书海中航行。后来, 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在几次考试中遥遥领先, 学校领导又决定, 卸下我音乐课的任务, 带起了两个班的语文。从此, 我走上了专业语文老师的道路。

很感激最初的教学生涯里有两年教音乐的经历, 这让我在后来的语文教学中有了新的发现和思考, 我把音乐的快乐旋律融入到语文的教学中, 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套路”, 变着花样, 努力让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着魅力与乐趣, 所以学生们对我的语文课总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2003 年的春天, 刚成立的钟吾中学招聘一名语文教师, 我几经努力取得上课的机会, 虽然没有来得及准备, 但凭着“快乐语文”的特色课堂, 那节课既得到了全班54 名学生为我投的满意票, 也获得了所有听课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就这样, 我幸运地成为钟吾中学的一员。

为了诗意的课堂, 我爱上了读书

教育家吴非说:“一个爱读书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 不需讲话, 教师本身就是一本书, 他能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 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

正是这样的目标和追求, 唤起了我心中对成长的渴望。于是, 我开始向教育类的书籍进发。读薛法根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 读肖川的《教育, 让生命更美好》, 读于永正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读雷夫的 《第56 号教室的奇迹》, 等等。一本本教育书籍就是一股股前进的力量, 极大地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 让我和我的语文课堂也变得更加深刻和灵动起来。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越是读书, 就越是看到自己的不足, 从而更加敬畏知识, 敬畏思想。于是, 就把目光伸向更广阔的领域, 读罗尔德达尔和怀特的系列童话, 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秋暝》, 读龙应台的《目送》, 读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 读村上春树, 读尼采、莎乐美……

这些广泛的阅读和积累, 让我不断地更新和超越自我, 给我和我的课堂营造了一个厚厚的磁场, 这个磁场, 时常让学生们在下课铃声打响之际异口同声地喊:不要下课, 不要下课;这个磁场, 让我多次面对全市语文老师的培训有底气不慌张;这个磁场, 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我能量, 让我在徐州市的各项比赛中屡屡获奖, 让我在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走出徐州, 走到江苏省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的舞台。

“午后的暖阳透过大大的玻璃窗。又是一节阅读课, 真好!同学们总是这样静静地享受每一次的阅读。偶一抬头, 看到陈老师正专注地坐在讲桌前, 左手按着书的一角, 右手做着摘抄, 我甚至看到了陈老师的睫毛随着书页的翻动而一眨一眨的。真想走过去告诉陈老师, 她读书时的样子真好看。”

这是一位学生在随笔里写的话。我知道一个热爱读书的语文教师宛若冬日里的暖阳, 阅读时那种美丽的姿态, 对学生就是一种有心无痕的引领, 那些温暖的文字为学生也为自己涂上一层亮丽的色彩。

为了生命的成长, 我们把自己写成“书”

自从带领学生走上阅读的道路, 发现可读的想读的书太多, 可是初中的学习时间很紧张, 这真是一种甜蜜的忧伤。于是, 我把课堂前5~8分钟定为学生分享读书的时间, 排好顺序, 每天一人, 可以读一篇美文, 可以朗诵解读一首诗歌, 可以介绍一部作家作品等。一学期下来, 近一百次分享, 多少经典的美文、诗歌作品都被我们一一拿下了。忘不了丰子恺的《若爱, 生活哪里都可爱》, 忘不了毕淑敏的《孩子, 我为什么打你》, 忘不了《论语》的解读, 忘不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等等。

更难忘的是我们每两周举行一次的读书交流会, 要求学生用圈点勾画写批注的方法两周读完一本书, 然后开展读书交流会, 谈所获所感。一年下来, 我们除去必读的名著外多读了近二十本书, 举行了十五次读书交流会。每读完一本书, 交流会都是一种期待, 学生们总是能从不同方面把所读的书讲得头头是道, 很多观点的表达让你刮目相看。记得有一次读作家丁立梅的系列书《暗香》《向着美好奔跑》等, 很多学生的读后感写得非常漂亮, 于是我们在博客上联系了作者丁立梅老师, 丁老师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着实让学生们激动兴奋了一阵子, 七月份的江苏书展, 我们在徐州见面, 丁老师专门给学生们写了温暖的祝福语。这种与作家近距离亲密接触的机会, 给学生热爱阅读带来别样的鼓励。

“书读进去了, 人就走出来了。”最能让我体验到一个语文老师幸福感的, 是我改变了很多“教书育人”的方式:我要求学生读的书, 我先读;我要求学生写的文章, 我先写;我会在下雪的时候, 把语文课的地点改到操场上;我会在春天的时候和学生一起带上锅碗瓢盆去野炊;我会在深秋的时候带他们去公园用落叶作粘贴画;我会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去网吧搞调查;我们会散入街头调查三轮车夫的收入;我会在外出培训归来时给他们带上小礼物;我时常会在下午第一节语文课伊始对他们说睡会儿觉吧;我会在一个不经意的作文课上冷不丁从背后拿出一大包瓜子对他们说:本次作文课举行剥瓜子比赛;我们通常每周的一节语文课是用来唱歌的……

文字是最美丽的画笔, 怎样的生活, 怎样的人生思考, 文字都能帮你记住, 不管光阴走多远, 过多久, 它都会鲜活地留在记忆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 养成了和学生一起在书写中反思自己, 在反思中矫正成长的习惯。每学期坚持在新浪博客上写教育教学随笔, 近二十万字, 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 多篇教学设计、案例在省市级杂志发表或获奖;在“一师一优课”评比中, 课例《老王》获省级优课;多次开设省市级研讨课, 多次为全市语文教师开展讲座;主编的校刊《钟吾文苑》获徐州市校园文学“十大明星期刊”。比论文的书写更让我感兴趣的是我的随笔, 其中《诗意课堂, 当你老了》获市征文评比特等奖, 个人获市“十大优秀作者”称号;书评《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获全市书评大赛第一名。这些教学之外的文字记录了我的思考, 更加丰富了我的生活。

与此同时, 学生们一学期多读了十多本书, 记了整整一本读书笔记, 约五万字;一学期写了15 篇大作文, 约一万二千字;一学期写了每周一记和读后感30 篇, 约二万四千字;我们一起选最满意的文章, 师生共同打印编排、策划设计, 结集为《蒹葭苍苍》等, 近8 万字;我们一学期评选出二十位“文学之星”和二十本“优秀读书笔记”;我们一学期丢掉了太多的语文练习和试卷;我们每次的语文考试成绩名列前茅。

如此下来, 一个学期, 两个学期, 一年, 两年……这些师生共同经历的美好和快乐流淌在文字里, 铭记在回忆里, 无论未来学生在哪里, 他都会以一种感激的目光投向他的中学时代, 当然还有他中学时代的那个热爱读写的语文老师。当学生都热爱学校热爱课堂, 当学生都热爱他的老师, 你会觉得, 语文老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 这份职业就是和学生们一起读书, 一起写作一起成长的事业。原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其实并不难。

两千多年前, 孔子问弟子:“人生应当如何过?”他最赞许的回答是:“暮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天地之间, 知时节的一群人, 一群快乐纯真的人, 为生命踏歌起舞, 多么惬意, 多么美好。突然觉得, 今天的我们不就是这样一群为生命而起舞的人吗?

和孩子一起做操 篇8

父子健身操

这套健身操动作简单,既可以增进父子之情,又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对体弱的糖尿病患儿及成人伴有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都有益。

1.面对面站立,两手扶握孩子腰侧。向上举起孩子,如雏燕)麦空展翅,静止2--3秒,还原。重复8--10次。

2.面对面站立,双手分别握住孩子的两只手。让孩子做蹲下、站起运动两组,每组6—8次,间歇1分钟。

3.面对面站立,两手握住孩子上举的手腕。缓慢提举孩子两臂,成直体悬垂,还原。重复5—6次。

4.孩子屈膝蹲立.父亲握其双手于腹前,并向上提拉,同时后退,让孩子连续向前蛙跳10—15次,做两次,间歇1—2分钟。

5.站立,让孩子在父亲肩上分腿骑坐.两手握住孩子足踝。慢速下蹲.呼气;还原,吸气。重复10--12次。

6.面对面分腿坐地,将孩子的手腕握于胸前。孩子后倒仰卧,父亲缓力牵拉孩子手腕协助孩子做仰卧起坐。共3组,每组4--5次,间歇1分钟。

7.父亲两手握住孩子足踝成倒立,孩子双手撑地.父亲双手上提足踝,让孩子连续做双臂屈伸。共两组,每组4—5次,间歇40—50秒。,

8.站立,两手扶着孩子腋下,将孩子托起。1—4拍从左向右环绕旋转;5—8拍与1—4拍方向相反。两则各重复5—6次。 9.两手握住孩子足踝成倒立,让孩子两掌撑地,交替向前爬行。共两狙,每组1 5—20米,间歇1—2分钟。 10.让孩子屈肘跪撑。慢速向前匍匐爬行。共两组,每组1 2—15米,间歇1—1.5分钟(可轻轻推动其足踝,辅助孩子爬行)。

母子球操

这套母子球操以身体和感情作媒介,使孩子对锻炼有兴趣.对儿童比较适合。这套操适合于学龄前糖尿病患儿,选用直径13—1 5厘米、表面光滑、质地柔软、有弹性的皮球一个。

1.孩子两腿直立,胸前屈肘持球(球与腰同高)。让孩子原地踏步30--40秒,两腿上抬时,尽量要求膝盖每次都能触及球表面。

2.孩子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母亲站立在孩子背后,距离不超过1.5米。孩子两手直臂持球放在体前。两臂屈肘上举,将球从头顶递给身后的母亲。然后两腿伸直,上体前屈,两手从腿间接取母亲递来的球。重复5—8次。

3.孩子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直臂持球放在体前。上体左转将球传给站在身后的母亲(转体时两足不可移动),还原;上体右转接母亲的传球,还原。左右两侧各重复5—6次。

4.孩子仰卧,两臂放在体侧(掌心贴地).两脚夹住球,母亲站在孩子的头后。孩子直腿上举,将小球传递给母亲,两腿还原成预备式。重复5一6次。

5.孩子和母亲面对面站立(距2米),母亲把球抛给孩子,让孩子逐渐熟练地掌握接球动作后,再增加抛球距离。重复10—1 2次。

6.孩子和母亲面对面分腿坐地。母亲将球从地上推给孩子,让孩子把球接住,母子双方轮换传接球。重复15—20次。

7.孩子和母亲面对面站立(距2步),母亲直臂持球放在体前。母子同屈膝半蹲(跷起脚跟).两臂前平举,母亲将球给孩子,还原;由孩子把球传给母亲。重复10—1 5次。

8.孩子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直臂持球放在体前。孩子按母亲呼出1—4口令做以下举球动作:如双手举球至胸前,举球过头,持球还原放于胸前.再还原成预备式。重复8—10次。

作者简介

作文:和_在一起 篇9

默认分类 2010-01-17 20:15:49 阅读294 评论

1字号:大中小 订阅

和母亲在一起

那年,父亲的事业从高峰跌倒低谷。是的,我们搬出了那套豪华的别墅,在郊外租了一套小得可怜的房子。虽然不富裕,但也自得其乐。

母亲每天都忙着找工作,常常要走很远的路,却从来不打车,只是为了省那几十元钱。原来在家的时候,母亲每天都洗一次澡,这个习惯到现在还一直保持着。在那间狭小的浴室里用温热的水冲走一天的疲乏,是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母亲变了……

在原来的那个家,每次洗澡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母亲总是等我洗完后她才洗。而现在,她一回到家,就抢着挤进那间狭小破败的浴室,第一个洗澡的人总是她。

我想我可以理解她,忙了一天,太累了,需要放松。可是,长此以往,我开始觉得难过,难过母亲对我的爱在一点一滴地减少了……

一天清晨,母亲临走前我忍不住问她:“妈,您为什么总是第一个洗澡呢?”母亲怔住了,脸上闪过一丝难以言语的表情。我以为我会听到令我开心的回答,可是我错了。她说:“在外面跑了一天了,怪累的,不洗一下怪难受的。”然后,她就走了。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愣住了,不知所措。原来,我失去的并不只是一所大房子,还有母亲对我的爱……顿时,委屈、怨恨交织在一起,泪悄无声息地滑落……

母亲节那天,我收拾母亲的房间,无意中发现了她的日记:“今天,孩子问我为什么总是第一个洗澡,我没敢说实话。我怕他知道后会难过。每次我洗过澡后浴室的温度会升高一度,甚至两三度。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我能为儿子做的就只有这么一点点了……”

读到此,我不禁泪如雨下!晚上,我在日记里写道:“和母亲在一起,我无比幸福!”

和温情在一起

母亲生病住院了。

早上,我提着水果去陪伴母亲。轻轻推开病房门,母亲还躺着,大概还没醒。我蹑手蹑脚地走到病床前,刚准备放下水果,母亲就探起了头。

“妈,吵着你了吧,快躺下。”我不好意思地说。

“没关系,我早就醒了。”母亲强撑起半身靠在床背上,说,“来来,快帮妈揉揉腿。躺了一天一夜了,又酸又疼,可把我难受坏了!”

我忙坐过去,搬过母亲的腿,一边揉一边好奇地问:“又不是腿脚有毛病,怎么会疼呀?” “还不都怪你爸。昨晚来看我,让他早点回家,他却硬说要多陪陪我,美其名曰„体恤病人‟,结果却趴在我腿上睡着了。他白天那么辛苦,我怕他睡不踏实,腿就一直没动。”说着,她的嘴角上翘,一脸的幸福。“他刚下去买早点了,你没碰到他吗?”

我摇了摇头。原来母亲的腿竟是为了体贴父亲而酸疼的。我赶紧更加卖力,更加轻柔地帮母亲揉着,真希望这腿能尽快恢复过来。此时,做着这一点儿事情,绝不单单是一次劳动,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为家庭如此相亲相爱我所能尽的一点儿责任,又像是一种享受,似乎每揉一下,都可以感受到母亲心中的那一份幸福与快乐。

啊,一股暖流在我的心里涌动!

“我回来了。”父亲一边推门一边说。“咦,女儿也来了。”父亲看到我愣了一下,“来来来,快帮我拿东西。”我赶紧上前帮忙。

“怎么买这么多东西?你不是说去买早点的么?钱没处花啦!”母亲生气地看着父亲。

“先别急呀!”父亲走上前去,“东西我都没乱买,都是必需品,有用的。”说着,一一拿出手提袋里的东西:“你看,这是早餐,这是贡枣,这是洋参,还有这是……”

“别显摆了!”母亲打断了父亲的话,“依我看,都是多余。你这纯粹是在铺张浪费。”母亲嘴上虽然这么说,可在她眼睛里却看不出半点责备,那里面藏满了感动与幸福哩!

“对待病人,就需要特殊照顾,这是医生说的。我可是谨遵医嘱喔!”父亲理直气壮地说,眉宇间竟多了一份孩子气。

看着他俩你一句我一句的拌嘴,我真觉得好笑:母亲明明很高兴,却这也责怪,那也责怪;父亲明明很关心母亲,却硬是装作不在意。家庭的温馨在这看似争吵的拌嘴中溢满整个病房。

一种异样的情感将我的心里塞得满满:这就是“爱”,就是“温情”吧!

和这样的家、这样的情在一起,心里永远是温温的,暖暖的!

和父亲在一起

父爱是雨天的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父爱是行走中的一双鞋,只有沉默与奉献。和父亲在一起,让我成长了许多。

父亲教会了我承担,从小,我犯了错,母亲总是一劲儿的袒护我,说我还小,不懂事。可父亲却从来不把这当成是我的借口。记得小学时,我因忘带作业回家而不得不再赶回学校拿,母亲看天色已晚,让父亲帮我拿作业。我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因为我最怕走夜路了。可这时,父亲却让我自己去拿,他严肃地说:“自己的过失,就该自己承担不是吗?这次正好是一个教训,自己去学校拿。”我听了,极不情愿地走出门,远处迎来的是我最怕的黑夜。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往外跑,拿回了作业。

当时,心里还很讨厌父亲,但现在,却发现我学会了人生中的一个道理,父亲让我学会了承担,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

父爱没有母爱那么善于言表,但父爱有父爱的一份独特。

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和父亲在一起,我学会了坚强。记得小时候,我被一西瓜皮绊倒在地,手臂、小腿全都擦伤了,细小的血了渗出皮肤,如殷红的果实。泪水伴随着疼痛夺眶而出,我趴在地上,几乎失去了平衡。这时,一旁的父亲却并没有像母亲那样抱起我,哄我,而是在一旁鼓励我站起来,我刚开始并不理解,可最后还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坚强地站了起来。顿时,一种成就感涌上心头,那时那刻我居然忘了疼痛。

和父亲在一起,我学会了坚强,因为坚强的背后,我快乐着。

父爱,也许没有母爱的波澜壮阔,但却深入人心;父亲,是我人生的老师,和父亲在一起,我学会了许多许多……

和母亲的爱在一起

放假了,因为家离得学校很远,所以我被留在学校。阳光明媚地照射在学校的小道上,绿色的草地闪着灿烂的光。老师带着我去学校旁边的超市购物。十字路口,我们静静站在那儿等着通行,突然想起母亲陪我走路的情形。

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送我去幼儿园读书,母亲温暖的大手总包着我肥肥的小手,我在里边走,母亲在外边走,每每遇到十字路口,她总指着红绿灯笑着和我讲:“红灯停,绿灯行,要做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

后来,我上小学了。雨天,母亲打着那把碎花伞来接我,母亲打伞的手总是微微地向我这边倾,右手臂每次都是湿淋淋的……雨帘下一个大人、一个小孩,加一把似乎永远都是斜的伞慢慢地消失在路的尽头。

现在,我上了初中。傍晚,我和母亲总要在小区的花园里散散步,我拉着母亲的手,给她讲着在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母亲总是很有兴趣地倾听着还不时地提醒着我,“在学校,天冷了就要多加衣服”“放假出去玩要注意安全”“吃东西不要太快,对胃不好”……

红灯转绿,记忆被拉了回来,跟着行人匆匆赶过,不同的路口、不同的路灯,身在异乡的我却感觉到周围的空气里都洋溢着母亲的爱,耳边仿佛能听到母亲温暖的话:“注意安全……”

我的眼中充满了泪水,不管我在哪里,母亲给我的爱永远陪着我,一个人伤心难过时,母亲给人温馨的笑脸总浮现在眼前。感冒生病时,母亲叮嘱的话在耳边响起……

和母亲的爱在一起,我总是快乐的,不会忧伤。

曾经走过的路上撒满了母亲对我的爱,现在通向未来的路,我即使一个人我也不担心,因为,母爱永远和我在一起。

和阳光在一起

轻柔的童谣声随风飘来,它来自我遥远的童年。暖暖的阳光盛满了我的双眼,那是和阳光在一起的日子。

那时,一切似乎都被镀了金,散发着柔和的金色光芒。奶奶抱着我坐在那把老旧的藤椅上,一棵巨大的梧桐树在我们头顶撑开。

“奶奶,阳光好暖和啊。”“乖孙,你就是奶奶的小太阳啊。”奶奶慈爱的笑了,眼睛里似乎有比宝石更加闪亮的东西。

后来,奶奶的小太阳长大了,我上学了,离开了奶奶,离开了那与阳光在一起的日子。一次放假,天气很阴冷,我在妈妈的一在催促下,不情愿地去了奶奶家。

我带了一书包作业,急匆匆地写着。“乖孙,累吗?要不停下歇会儿?”我抬起头,奶奶更瘦了,而且还病着,头发有些凌乱,浑浊的眼睛里再也找不到一丝光彩。我愣住了,手中的笔不知不觉间滑落。想起来了,我已有好久好久都没来看奶奶了。

奶奶见我半晌没出声,变慢慢转身,颤巍巍地离开了。“太阳真暖。”奶奶小声地说。我望着奶奶微微佝偻的背影,鼻子一阵酸,冰凉的泪滴落在手背上。无碍里很暗,桌上还摆着大大小小的药瓶,但最显眼的是一张相片——一个老人抱着一个小孩子,笑得很慈祥。照片的背面赫然写着:我的太阳。

似乎有一把大锤狠狠地敲碎了我的心。阳光透过玻璃窗照了进来。天晴了,我拭去了泪。“奶奶,我们出去晒太阳吧。”奶奶怔住了,但随即又慈祥地对我笑,整个屋子都暖和了。

我和奶奶坐在梧桐树下,我拿着梳子帮奶奶梳头,嘴里还哼着她最爱的歌。“太阳好暖。”奶奶笑了,那笑容比阳光还要明媚。我眯起眼,暖洋洋的阳光温暖这我俩。我凑近奶奶耳边,悄悄地说出了藏在心里的话。

“您是我心中的阳光,您的小太阳要永远和您在一起!”

和感动在一起

小时候,感动是一辆载满糖果的小火车,伴着妈妈的微笑,送入我的心灵。

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让我们画一幅画送给家长。我抓着五彩的画笔移出了一幅画,老师给了我满分并且奖励了我一朵小红花。放学后,我奔着回到了家,期盼着母亲给我大大的奖励。母亲知道后,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继续努力!”说着,给了我满满一把糖果,我好奇妈妈为什么给我糖果吃。后来在课堂上,老师说:“当有人使你高兴时,你应该„感动‟!”回到了家,我笑着对妈妈说:“妈妈给我糖果,我„感动‟了。”妈妈笑着说:“好,好。”

九岁时,感动是伞下的温暖,我无雨的天空是爸爸有力的臂膀撑开的。

那时时值八月,天气骤冷骤热,早上还朝阳当头,下午就下起了大雨。放学了,我正担心要被淋雨,突然背后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转过头去,一看是爸爸。他严厉地看着我说:“早上让你带伞,你偏不带,不听我的话!”说着递给我一把伞。

我哽咽着,爸爸给我的,不是听之任之、过分的溺爱,而是深沉的关怀。十二岁的我,感动是老师会心的微笑,老师用无声的爱鞭策着我。

十二岁的我,有那么一点点骄傲,满足于一时的成绩,上课不认真听讲。有一次,我讲话声音极大,老师忍不住了,她收起了往常的笑容,用意味深长的目光看了我一眼。虽然她的动作那样不易觉察,似乎全班只有我一个人看见,但却让我无地自容。不久后的一次考试,我考了全班第三,老师给了我一个旁人无法觉察的会心的微笑,我心领神会地点着头,满心感激。

我没去感谢老师,因为我知道感动是无声胜有声的付出。猛然间,我发现自己是一个画家,随时描绘着身边简单的感动。生活中的我,时刻都和感动在一起,简单的感动,我心灵的归属。

和幸福在一起

妈妈把我的竞赛资料弄丢了,像个做错事的小孩,眼神都不敢直视我。小时,我打破碗碟时,就是这种表情。

看她怯怯的眼神,我不忍心埋怨,豪迈地安慰她没事的,说:“我自己再去找就行了。”在我转身进屋的一瞬间,我却听到了母亲的叹息。

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中不免感到有些酸酸的。原本以前风风火火的母亲,在我几次大考失利之后也变得有些胆怯起来,好像一句话说不对,也会伤害到我一样。心中有许多惭愧。这个胆怯的女人,她是我的妈妈!小时渴了饿了,向她撒娇;气了烦了,向她抱怨;喜了乐了,却总是最后才与她分享。她是我的靠山,是我温暖的港湾,可此刻却因为我的过错,如此忍让,但我却不知道怎样安慰她。面前这位生我养我的、面庞已有深深皱纹的女人,我真心去疼过她、爱过她吗?——就如她这么多年来一直疼我、爱我那样!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桌上已摆好饭菜,妈妈却不见了。找了一圈,也打了手机,结果还是没找着。我以为妈妈出门有事,便自己打开电脑,查找那本早已消失的竞赛资料。十点时,门开了,妈妈笑呵呵进来,手里扬着那资料,兴奋地说,她找了好几家书店,终于在一个库房里找到了。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看着母亲,满脸的汗水,散乱的头发,满身的灰尘。我心中的酸意涌了上来,冲上去一把抱住妈妈说:“妈,都是我不好,让你为我担心了。”妈妈也只是拍拍我:“傻孩子,哭什么?”

在那一刻,幸福感充满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我和妈妈互相擦拭着眼泪,原来我们彼此都那么深爱着对方,原来我们一直都和幸福在一起。一顿清淡的饭菜,一起携手逛街,在爱的世界里都那么幸福。

我相信,我们会永远和幸福在一起。

和思念在一起

窗户半开,不经意地看过去,是有些灰暗的天空。像积聚许久眼泪的眼眶,因为找不到爆发的触点而努力压抑着。

看着一个个欢天喜地地抱上课本回家的同学,我咬紧了嘴唇,忍住摇摇欲坠的眼泪。心情像天空一样,灰暗得有点哀伤。

“真是的,放什么假啊!明摆着让我们难过嘛!”同样是外省的同学小声地抱怨着。

我抬起头,她正好也看向我,四目相对,我们都牵强地扯起了嘴角,然后默然。人都走完了,教室里寂静得可怕。只有几个同样不能回家的人,漫不经心地写着作业。此时。我脑海里一片空白,有些不知所措。忽然很想回家,想家中熟悉的感觉。

其实潜意识中,自己一直是很想回家的,可能是初三忙碌的生活让自己忘记思念了吧?当一切安静下来,心中最深处的感情便迅速发酵、膨胀,然后溢满身体中的每个细胞。

思念的感觉,像在嚼一个没有成熟的青苹果,又苦又涩。回想以往的快乐,像在夏天咬了一大口冰激凌,因为太冰,无法吐出也无法下咽,难过得想流泪。

住校这么久了,每次放假都像在走钢丝,在坚持下去与回家之间摇摇欲坠,左右摇摆。思念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吸引着我回忆过往,渴望回到家乡,与亲人在一起……

恍惚了一个下午,晚上回到了宿舍,给家里打电话。听见妈妈熟悉的声音,终于还是忍不住,像个小孩子一样,哭了起来。妈妈在电话那头安慰我:“别难过了!妈妈也很想你呀!你和妈妈一样,都伴着思念而过。但是,那也是一种幸福啊!”妈妈温柔的声音抚平了我心中的悲伤,让我可以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曾经,我很讨厌“思念”这个词,因为它的本质便是分离。如今,我和思念在一起,用这种略微苦涩的感情来明白亲情的可贵,来证明我的成长。

和你在一起

四岁时,一个暖春。

阳光明媚的午后,你拉着我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忽然在一张大纸前停住。我疑惑地抬起头:“妈妈,怎么了?”你蹲下身子:“女儿,这位老爷爷需要帮助,我们帮帮他,好吗?”“可我们不认识他呀!”你忽然很严肃:“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老爷爷需要帮助呀!”你递给我一张钞票,示意我送给那位憔悴苍老的老人。

当我转身奔向你时,你的脸上绽开如春风般和煦的微笑。噢,妈妈!和你在一起的那个春天,你教会了我要常怀爱心。八岁时,一个初夏。

初夏的黄昏,一个小小的身影正在看似大大的自行车上努力尝试。那个孩子满脸的惊恐,满脸的汗水。

“我害怕!”“不用怕,我扶着你。”你强硬地把我抱上在我看来如巨大的怪兽一样的自行车上,然后稳稳地扶着车的后座。我只能一脚又一脚地战战兢兢地向前蹬着。“好的,真不错!”“笼头扶稳,不要看脚下,只要用力蹬就行了。”妈妈的夸奖伴随正确的指导,这让我的心渐渐放松下来。妈妈有力的话语似乎给我注入了力量,我的脚也变得越来越有力。当感觉到有凉爽的风拂过脸庞时,我惊觉身后没有了妈妈。慌乱地回头,我重重地摔了下来。

当我委屈地从地上爬起时,妈妈从远处奔了过来。“你真棒,孩子!你已经学会骑车了。”是吗?喜悦盖过了疼痛,也让我忘记了对妈妈的埋怨。再次骑上车,我发现我真的会了,我能够自如地驾驭我以为永远都不可能学会的自行车了。

噢,妈妈!和你在一起的那个夏天,你让我拥有了自信和战胜一切的勇气。噢,妈妈!和你在一起的那个十一岁的金秋,你教会我要有感恩之心;和你在一起的那个十四岁的寒冬,你教会我要有宽容之心。

不知不觉中,妈妈,和你一起走过了十六个春秋。谢谢你,妈妈!和你在一起,我拥有了最美好的人生。

和你在一起 又是一年春来到,灿烂的桃花既喧嚣了那树,也染红了我记忆中的那人和那座老屋,爷爷曾经的承诺依然环绕在耳边。

记忆中,每当我和爸爸回去看爷爷时,爷爷总是躺在躺椅上,吧嗒着烟袋,眯着双眼晒太阳。爷爷说,他最爱看那太阳从东方升起,那升起的太阳就像毛主席一样,温暖、慈祥。每当这时,我总是躺在爷爷的怀里,听他讲那些有趣的故事。俏皮的我,常常惹得爷爷开怀大笑。

打我记事起,爷爷就在那间被烟熏火燎地黑嘿的老屋里住着。爸爸屡次要求重新翻盖,爷爷却硬是不让,他说,人老了,就喜欢住这住了一辈子的老屋,他的余生就和这老屋一直在一起。无知的我总是拉着爷爷的手,大吵大闹,“我要爷爷一直和我在一起,我不要爷爷和老屋在一起。”“好!好!爷爷和你在一起,一直和你在一起。”这时,我就会破涕为笑。

老屋门前有一棵桃树,粗糙的树干像极了爷爷额头上的皱纹。爷爷特别爱护那棵树,因为他会结许多又大又甜的桃子。爷爷最爱看满嘴流着桃汁的丫头的笑脸,那时的他好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现在想想,自己当时太自私了,随意挥霍着爷爷那早已被加了期限的爱。

当那棵桃树又一次硕果累累时,爷爷倒下了。奄奄一息之际,爷爷费力地从枕下掏出一只青桃子递给我,说了一句“吃”。我两眼湿了,啃着桃子,嘴里涩涩的。随即,我擦干了眼泪,我知道爷爷最爱看他的丫头笑。我握紧爷爷的手,“爷爷,你不是说要一直和丫头在一起的吗?你怎么能说话不算数。”爷爷转过头,笑着看向窗外的桃树,爷爷的目光与笑容永远定格了。

我明白了,爷爷虽然离去了,但他将化身于那棵桃树,永远和我在一起。爷爷他没有食言,他真的永远和我在一起。

和孩子一起读书心得 篇10

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做为家长,在享受孩子成长喜悦的同时,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困惑。教育的过程是不停尝试、探索的过程,也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书的好处就不必多说了,但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着急不得。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一言一行,无不折射出父母的影子。用“自己的爱好读书,培养孩子的读书爱好”,是激发孩子读书兴趣,培养孩子读书习惯最有效的方法。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与他们同呼共吸的榜样,所以父母要循循善诱,身体力行,包括亲子共读,还要不择时机地结合书中内容交流沟通看书的心得,这样可以加深印象,促进理解。同时,为孩子营造一个家庭书香环境。读书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尤其是全家人一起读书的氛围,那更是妙不可言。引用《阅读的妈妈》中的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孩子的智慧从哪里来?从妈妈讲的故事中来,从书本中来。有空的时候,我会很喜欢给孩子读读书。在家里摆放书的时候,最好在孩子的床头、书桌、沙发上都放些书,以便孩子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书,让孩子生活在书的怀抱里,受到书的熏陶,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爱上书。在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过程中,我经常和孩子一起在书城看看书。在书的海洋里,无数的读者或坐或立,都在如痴如醉地翻着自己喜爱的书籍,其中不乏孩子的同龄人,让孩子置身于书的海洋中,会给孩子一种强烈的熏染。常在书边逛,自会沾书香。有时回家的时候再买上一两本。

和孩子一起出行 篇11

这样的旅行,比行程和装备更重要的是人的心态。因为会出现很多不可预料的事情,而且发生的幅度会非常大,需要有很大的弹性去适应。

这次出行是带着儿子一起去的,不对,应该说儿子参加了我们这个团队。因为他早已是一个成人,自己也走南闯北了好多个地方,而且基本上都不是旅行社把一切都安排好的那种——还没出门,就基本上知道了这一路将要到哪些景点,在几星级酒店住宿,吃什么标准的饭……因为年龄、身体等原因,比起儿子,我的弹性要小得多,因此我需要学习和适应的东西更多。

这样的出行还需要很大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到点吃不上饭,长途车不能按时发车,中间可能出现的故障常常会不期而遇。多遇到一件事,就给以后的生活多一点参照,少一点怨天尤人。

不过,我们的读者孩子都还很小,还不适合这样的旅行。但是,你自己曾经的旅行经历,你对环境的适应性、包容性和弹性都会影响到以后你带他出行和他长大后自己“行万里路”的基本态度。我知道,这个假期,我们编辑部有好几位编辑都带着幼小的孩子出行了:或回自己的老家,或去一个比较方便的城市……不管怎样,这和在家的感受肯定是完全不同的,甚至连想家的感觉也都必须是在离开家以后才能体会到的。这都是孩子在积累阅历,也都会和其他东西一起形成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对自己内心的体验。这让我又想起了《小脑袋,大世界》中的一段话:在变化了的环境中感受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体验舒适方便与将就凑合的反差,体验过在家和在外奔波的差别;能粗浅地意会一些概念,如思乡、迁移、借宿、无家可归……

上一篇:激情晨会流程范文下一篇:时事评论议论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