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全文(精选8篇)
《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全文 篇1
靖安县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公共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特制定本规定。
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工影响天气条例》的规定,履行报批手续,方可进行。
二、凡从事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人员,特别是直接接触武器、弹药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审查,参与该项工作的人员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思想品德好,责任心强,安全意识浓,并要经过严格的高炮技术、气象知识、通信常识、航空管制有关规定的培训和安全教育。
经过市级考核,取得作业上岗证书者才能上岗作业,严禁无证人员上岗作业。三、严禁将炮弹和火药混存、混放和同车运输。
运输弹药时,必须持公安部门出具的准运证,方可由专人专车运送。运输过程中必须用帆布覆盖好。装车高不超过箱板,车上严禁吸烟和玩火。途中不准在闹市区和人多处停留。装车时注意将炮弹轴线方向与行进方向垂直。四、严格履行弹药出入库手续。
出入库时要详细清点、登记和签字。如果发现帐目不符,应立即报告,并迅速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弹药库房要保持干燥、通风、防潮、防爆,切实抓好防火、防盗、防丢、防锈蚀工作。凡因工作失职,造成弹药丢失和被盗,应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直接责任者和有关领导责任。弹药存放库,无关人员严禁接近,有关人员进入库房切忌携带引火物,库房周围严禁燃放鞭炮。五、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把好安全关。
六、全面落实各项安全责任人制度。
做到人影工作各个环节的安全有人负责。七、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定期对高炮、火箭弹药等各方面进行安全检查,做到旬小查、月大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全文 篇2
1.1 桃江历年干旱分析
桃江的干旱在20世纪80年代前, 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 20世纪90年代桃江进入丰水期, 涝旱并重, 干旱有所缓和, 主要是蓄水和灌溉能力的改善, 使农业受旱程度有所减轻, 进入21世纪,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影响, 干旱就开始抬头。
从1957~2006年50年中出现特大干旱2年 (1963年、1966年) , 大干旱2年 (1974年、1979年) , 干旱年12年。
1年中单独出现夏旱的5年, 秋旱8年, 夏旱、秋旱同时出现的有16年, 夏秋连旱的4年, 连续干旱30d以上的有24年, 50d以上的有8年。干旱期内降水最少的为1966年, 82d中降水仅22.8mm。
干旱这仅次于洪涝的气象灾害严重影响桃江经济的发展, 因此, 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人工降雨工作。
1.2 人工降雨组织与装备
1997年, 县政府成立“桃江县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县气象局, 人工影响天气组织申报、作业实施、通讯联络、技术指导、安全保障、事故处理、后勤保障等均按省人影办规定执行, 由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牵头, 县农村办、县武装部、县气象局、县公安局、县电信局及有关单位分工协作完成, 现场作业由气象技术人员根据天气条件和云体发展情况进行作业指挥, 作业时间由空军管制部门调度。
1998年, 购进双管37mm高炮2门, 1999年, 省人影办划拔单管37高炮2门, 高炮数量增至4门, 人雨弹存放县武装部。2003年又购进人工降雨车载式火箭发射1台, 37高炮用于固定炮点作业, 火箭炮用于灵活、机动作业, 使桃江人工影响天气装备基本齐全。
2 人工降雨试验
2.1 作业炮点试验
2000~2002年出动双管37高炮2门, 在松木塘、大栗港、三堂街、马迹塘炮点进行作业 (2002年未作业) 。
2003年在松木塘、大栗港2个炮点作业。
2004~2005在松木塘、大栗港、甘泉山3个炮点作业。
2006~2013年在松木塘、大栗港、灰山港、马迹塘4个炮点分别进行高炮作业。
通过多年的炮点作业与试验比较, 松木塘炮点四面环山炮点将原来的松木塘、天井山、关山口3个乡镇控制在范围之内, 将桃花江水库120km2的流域所产生的降水全部能落入库区, 经济效益明显, 但视野范围不大, 难以确定云的发生、发展, 全靠县气象局根据天气雷达进行指挥。三堂街炮点西北面近邻汉寿、常德、南面又有大栗港炮点, 如果是从东南面发展起来的云向西、向北移动且较快的话, 炮点不能作业, 否则降水落区不在桃江境内, 只有在有天气系统配合下, 由西北方向移来的云才能开始作业, 因此, 三堂街炮点受到云的移向制约。甘泉山炮点视野范围更小, 控制范围也小, 距松木塘炮点直线距离只有5km, 如果松木塘作业向东移到甘泉山附近, 可进行第2次催化, 但效果不佳, 只有从东北方向移来的云及天气图上有东风波发展时, 甘泉山炮点作业效果才会明显, 甘泉山炮点的降水落区全部在克上冲水库, 对缓解灰山港地区旱情能起到一定作用。大栗港炮点视野开阔, 控制范围大, 每次作业影响区域大, 是一个理想的炮点。因此, 通过几年的炮点试验比较, 松木塘炮点、大栗港炮点定为桃江人工降雨固定炮点, 甘泉山炮点为次之, 三堂街炮点和原定的高桥炮点 (因距县城太近) 基本不用。
2.2 炮点用弹量的试验
高炮进入炮点阵地后, 气象指挥员要根据天气条件, 云层条件射击时机的掌握确定作业射击诸元:即射击方向、射击高度、射击组合形式和用弹量。
用弹量的多少气象指挥员应根据天气系统和云体的大小和炮点具体情况才确定, 一般浓积云20~30发, 积雨云30~40发, 大的积雨云40~60发。松木塘炮点2003年8月10日出现浓积云作业, 发射炮点20发, 只下了中雨, 甘泉山炮点2004年8月9日出现浓积云作业, 发射炮弹20发, 只下了小雨。而大栗港炮点2003年8月5日, 单块积云发展进行作业发射20发炮弹, 作业1h后通过雨量收集, 周围8年乡镇都下了大雨。
因此, 哪怕是出现同一种云, 用弹量相同, 但由于炮点地理环境不同, 产生的效果不一样。用弹量的多少应根据炮点而定, 用弹量过多, 云反而被打散, 起不到人工增雨的目的。
2.3 不同云的降雨试验
人工降雨的云块都是积状云和层状云, 桃江县人工降雨的云基本上均为积状云。2003年8月8日, 由于进入炮点后连续4天无作业机会, 在大栗港炮点进行了层状云降雨试验, 23:00天空出现层积云, 发射炮弹15发, 降雨只有3.5mm。2005年8月3日, 大栗港炮点浓积云作业, 降雨58mm。从大栗港-泗里河一线普降暴雨, 使泗里河发大水, 将停在河内的挖沙船被大水冲走, 使大栗港、马迹塘、武潭等乡镇的旱情基本解除。
因此, 层状云进行人工降雨从桃江县来讲, 出现概率较大, 但降水不大, 降水效率不高。只有积状云进行人工降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 人工降雨的研究
经过几年的人工降雨试验证明, 为了保证增雨效果, 炮点每次用弹量必须控制。松木塘炮点, 四面环山, 视野范围小, 甘泉山炮点视野范围更小, 这2个炮点每次作业用弹量必须控制在5~10发之间, 否则, 用弹量过多, 云块反而会打散, 而大栗港炮点视野范围广, 控制区域大, 受益面积也大, 每次作业用弹量可在20~30发以上。
要全面解除旱情, 灰山港地区还应增设火箭发射点。在干旱死角的灰山港地区, 即使松木塘炮点作业后, 对灰山港地区影响不大, 降水量比作业区域偏少一倍以上, 2004~2005年在甘泉山设立炮点后, 金沙洲、连河冲一带降水还不明显, 因此, 要全面解除旱情, 在干旱死角的灰山港地区除甘泉山炮点外, 还应增设火箭发射炮点。
西南群山一带盛夏易产生对流云块, 作业机会增多。桃江西南群山一带由于地形抬升的作用和近地面温差大影响, 易生成对流云, 产生时间一般在每天14:00~16:00之间, 如果及时催化, 能起到炮响雨落的效果, 否则云块在10~15分钟内消散。同时, 如果先天作业下了雨, 第2天甚至第3天同样会出现局地对流云, 仍有作业机会。
积云人工催化, 增雨效果明显。桃江属于雪峰山余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丘岗地带, 地势西南部高, 东北部低, 在盛夏少雨季节, 西南部一带易产生局地性积状云, 高炮进入阵地后, 作业机会较多, 使桃江每年的人工降雨时间短, 效果好的主要原因。同时, 由于桃江的地理条件, 每年4~8月出现对流云系, 增雨的潜力达50%左右, 积云催化作业云比非作业云增雨30%~40%。
《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全文 篇3
摘要:朝阳地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具有飞机、火箭、高炮等,使用按照民用爆炸危险品管理的人雨弹、火箭弹以及飞机、地面焰炉使用的碘化银焰条等人影弹药进行人影天气。从人影作业人员、作业装备及人影作业等方面需要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及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才能保障人影作业科学、安全、有效,万无一失。
关键词:人影作业;制度;安全
中图分类号:S16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80
朝阳市全市拥有固定增雨火箭作业点47个,配备火箭增雨装备51套,流动增雨火箭作业装置14套,地面增雨燃烧炉3座,“三七”高炮51门,以及多套气球焰弹设备,全市共有142名高炮作业人员、178名火箭作业人员。每年朝阳地区火箭增雨作业发射火箭弹1500枚,发射炮弹1000余发,飞机增雨23~30架次不等,增加降水5亿立方米以上。如此大规模的人影人员队伍装备以及增雨作业任务,需要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方面加大力度,保障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有序开展,做到科学、安全、高效,为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1 建立市、县两级专门人影管理机构
2001年7月,朝阳市人民政府下发文件(朝政[2001]102号),成立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副市长任组长,成员单位由朝阳市气象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局、财政局等13个单位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朝阳市人民政府作为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管理主体,朝阳市气象局为人影工作的承办单位。
截止到2015年年底,朝阳市北票市、凌源市、朝阳县、建平县、喀左县、龙城区相继成立各县(市、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各级政府管理人影工作职能更加明确。
2 建立健全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工作,调动社会各有关方面力量共同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高全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2010年10月,朝阳市人民政府印发《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使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更加规范,为安全、科学、高效地开展朝阳人影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了切实规范朝阳地区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工作,2011年9月1日,朝阳市气象局印发《朝阳市火箭(高炮)增雨(防雹)作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是《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延伸和细化,着重在人影作业人员、装备、弹药、作业规范等方面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为了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安全管理,及时、妥善地处理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弹药的运输、存储等工作,2015年9月,朝阳市气象局依照《辽宁省气象部门人工影响天气弹药管理办法》,制定了《朝阳市气象部门人工影响天气弹药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全市人影弹药的采购、运输、存储、回收等安全管理。
为及时、妥善地处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发生的各类事故,2014年4月15日,市气象局下发《朝阳市气象局关于印发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制定了《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3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人影安全管理责任制
人影安全管理,必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清责任。每年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前,人工影响天气管理部门与责任单位层层签订人影安全生产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4 开展全地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检查
每年作业前,朝阳市气象局均详细制定《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检查自查工作方案》,并组织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全体人员分别到朝阳市所辖6个县(市、区)并深入到每一个高炮、火箭作业点,对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自检自查。着重检查建立健全人工影响天气规章制度情况、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情况以及人影相关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并对作业点标准化建设、作业人员及装备、弹药管理情况进行了排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及时进行整改。
5 做好人影作业人员培训及人影装备检测工作
每年作业前,朝阳市气象部门组织全市人影从业人员进行人影作业技能及安全培训。参加由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辽宁分院统一组织的年度培训考核,并通过上岗证年审,做到持证上岗。
同时,组织全市人影作业单位完成所属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的高炮、火箭发射装置自检,协助由省气象局指派的火箭装备年检单位完成高炮、火箭发射装置年检。
6 作业前发布人影作业公告
朝阳市及各县(市、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每年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前,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张贴布告等方式向作业影响区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公告,特别要做好对重点区域(弹残骸落区)内乡镇村屯的宣传工作,并通知当地公安机关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7 严格执行作业空域申请制度,规范空域申请程序
当适合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天气过程出现后,由火箭(高炮)作业点经所在县(市、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向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提出增雨(防雹)作业空域申请。
申请作业空域内容:作业性质(增雨或防雹)、作业地点、经纬度、射向、作业高度及作业点作业人员姓名、联系电话。
经市人影指挥中心向锦州三航院航管科申请得到批复后,市指挥中心将作业命令直接下达到增雨(防雹)作业点。要求各作业点与市人影指挥中心在实施作业期间必须保持通讯畅通,不许切断电话,直至本次作业结束。
如批复可以作业,移动(固定)作业点应严格按照批准的空城范围、时间、高度、射向作业。
如批复不能作业,则继续等待批复同意。需改变作业内容时,必须重新申请,经批复后方可实施。
坚持空域申请制度,做到不申请不作业,申请不批准不作业,申请空域时间到立即停止作业。
8 做好火箭(高炮)发射装置作业装备管理的日常维护
作业装备必须有专人看管、专人负责,有看管工作制度。看管人员名单上报市、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备案。关键部件要拆卸分别交专人保管。火箭(高炮)发射装置属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专用设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也不得擅自转让和调动。
作业结束后,要擦拭维护火箭(高炮)发射装置,并及时入库保存。没有作业天气时,要做到每天小擦拭,一周一次大擦拭。火箭(高炮)发射装置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县(市、区)级人影管理部门,不得擅自拆卸任何部件,杜绝不按规程修理。
9 加强人影弹药管理
依据《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辽宁省人工增雨火箭弹管理办法》(辽气发[2008]82号),结合朝阳市实际情况,制定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弹药安全管理制度:
各弹药专用炮弹库,要符合安全要求,固定专人严格管理。
建立火箭弹账簿,入库数、每次作业出库数、使用数、剩余入库数逐项填清,剩余炮弹必须入库,账物相符。
库房做到:防潮、防火、防晒、防碰、防锈、防鼠、防盗。
各种弹药摆放要做到上、前、后、左、右均不靠,地下要垫起。
对作业中出现的哑弹、变形弹、未炸弹丸等要收集起来,待统一销毁。
对炮弹箱、包装筒、炮弹壳要严格收缴,待作业季节结束统一送交同级人影办,缺一不可。
10 结语
人工影响天气试题 篇4
一、填空题(40分)
1、《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共计 22条。
2、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作业地的 气象
主管机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公告,并通知当地公安机关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3、运输、存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的高射炮、火箭发射装置、炮弹、火箭弹,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武器装备、爆炸物品管理的法律、法规。
4、火箭发射控制器的检测电路与升压电路相互(独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火箭外线路(电阻),升压电路只在发射状态下用于控制火箭的(发射)。
5、在非作业期间,人雨弹、火箭弹应当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统一组织清点回收,由军队、当地人民武装部协助存储,作业站点禁止存放。
6.火箭发射架的导轨起(定向)作用,可以调节其(方位)和(仰角),要求在使用和移运中不(变形)。
7.火箭弹的4个主要组成部分为(发动机)、(尾翼)、(播撒装置)、(伞航)或(自毁装置)。
8、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的火箭发射装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年检;年检不合格的,应当立即进行检修,经检修仍达不到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的,予以(报废)。
9、、经批准的作业站点,必须调查和掌握火箭射程范围内的城镇、厂矿企业、村庄等人口稠密区的分布情况,绘制安全射界图。作业时,火箭的(发射方向)和(角度)应避开上述地点,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10、作业指挥人员和作业人员应遵守作业规程和业务规范,按照作业装备的(使用方法)和(程序)进行操作、排除故障,禁止违规操作。
11、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违法、违规事件时,必须及时(逐级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和拖延不报)。
12、作业时,严禁超时作业。在申请的作业时间内未完成作业,应(立即停止);需继续作业的,重新申请(作业时间),批准后方可继续作业。
13、作业时,发射方向应在(射击方位坐标图)界定的范围内,严禁向城镇、人口稠密区、油库、重要电力设施等方向射击。
14、公告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布告)等方式,广泛宣传公告内容,使作业区人民群众了解作业时的注意事项,最大程度地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15.《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对于已取得上岗证的作业人员,每年应在作业期前(培训)、(考核)和(上岗证)注册,未通过(考核)的,取消其上岗证。
二、单项选择题(25分)
1、作业点设置应离居民点500以上
(A)300米;(B)500米;(C)1000米;(D)2000米。
2、火箭弹移运时要求有包装,应使火箭弹的轴向与运行方向(垂直)。
3、(A)平行;(B)垂直;(C)倾斜;(D)任何取向均可。
3.《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第十八条规定,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制定人工影
响天气作业安全事故处理预案。发生(C)时,必须及时逐级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和拖延不报。
(A)哑弹;(B)申请不下空域;(C)重大安全事故和违法、违规事件;(D)降水停止。
4.进行火箭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时,一般火箭发射架的仰角应选择在以下哪个范围?A
(A)45°~65°范围;(B)45°~80°范围;(C)30°~65°范围;(D)﹥45°范围。
三、简答题(20分)
1.当前,我国的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法规主要包括哪些?
答: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国家、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关于人工影响天气的规范性文件和规章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人工影响天气有关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等。
2.《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作业人员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哪些?
答;主要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作业业务规范,作业装备、仪器操作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项;基本气象知识。
四、论述题(15分)
请论述地面增雨外场作业实施流程
答:
1、指挥中心下达准备作业指令;
2、作业人员根椐指令到达作业地点;
3、调整发射装置;
4、装火箭弹;
5、作业人员向指挥中心报告准备情况;
6、申请空域;
7、指挥中心下达作业指令;
8、发射火箭弹;
9、作业人员向指挥中心报告作业情况;
10、根椐指令撤出作业地点。
五、问答题(共20分,每题5分)1.致冷剂的成核机制是什么?
2.如何严格执行规定,安全、高效地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AgI常用的三种制备方法各具什么特点,请分别说明。AgI 制备的三种方法:
①溶液燃烧法:把AgI溶于已加增溶剂的丙酮溶液中,经搅匀完全溶化后,喷射至火焰中燃烧。溶液燃烧法主要用于飞机撒播,也可用于地形云人工增雨或山区人工防雹作业,在山坡高处设置地面燃烧炉。
②焰剂燃烧法:为固体燃料发生器,可用于飞机发射或下投,也有火箭焰弹和高炮焰弹。常用碘酸银做试剂,当其分解微AgI时,有多余的氧气释放,能组织AgI的分解,也可添加富含碘的试剂,以抑制AgI的分解作用。
③爆炸法:讲AgI粉末与TNT炸药或红磷、氯酸钾混合物充填于火箭或炮弹头部、用引信发射至云内爆炸。
上述3种制备法各有特点:溶液燃烧法燃烧慢,单炉发生率小,但成核率高;爆炸法瞬间爆炸高温分散,单位时间输出率大,但成核率低,焰剂燃烧法成核率居中。
20.涂有水溶性颜料的滤纸色斑法的原理和方法:是一种地面低速碰撞印痕取样器。在滤纸上涂上敏感显示剂,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分辨色斑的对比度进行正确的测量和计算,通过微机直接给出谱分布。由地面雨滴谱可计算空中雨滴谱和空中含水量。
1、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轨道:包括人工增雨抗旱、河流和水库增水、增雪、防雹减灾、机场和公路消雾、森林防火服务、重大活动保障等。
2、人工影响天气定义: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一定的有利时机和条件下,通过人工催化等技术手段,对局部区域内大气中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 使其发生某种变化,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目的的一种科技措施。
7、滴谱:又称滴径谱,指云,降水粒子个数按其尺度的分布。分为核谱、云滴谱、雨滴谱和冰晶谱、雪晶谱和雹谱,可用表、图、公式来表示。
8、人工增雨作业的潜势条件:大尺度背景+中尺度条件(云和降水处于发展或持续阶段;云层较厚,有持续上升运动;云底较低,有过冷水;冰晶数浓度偏低)
11、人工增雨作业的直接条件:云的宏观结构信息和云的微观结构信息(针对以云为主要对象的人工增雨的各种信息的获取是人影业务发展的瓶颈之一)
18、人工防雹的原理
1)向雹胚形成区播撒人工冰核,通过核化和凝华碰冻,迅速形成毫米尺度的人工雹胚。目的即为:增加雹胚,争食水分。
2)向雹胚形成区播撒巨核盐,形成大云滴,以减小含水量。
3)在云内同时引发动力干扰,发动下沉气流使雹云提前解体,或破坏冰雹增长区的动态平衡流场。
23、在催化剂运载工具中的最佳选择 飞机、地面燃烧炉、火箭、高炮
飞机:特点:直接云中播撒最佳选择,机动性强,播撒均匀,覆盖范围广。火箭、高炮:特点:目标准,播撒集中,冰核数浓度高;适合对流云人工增雨和防雹地面AgI丙酮溶液燃烧炉:特点:经济、方便、不受空域限制适合山区地形云增雨和防雹
24、人工抑制闪电:
(1)在云内播撒人工冰核,加强云内冰晶化过程,以削弱起电机制功率;(2)在云内播撒金属箔针,增加电晕放电,从而降低电位梯度;(3)进行人工引发雷电作业;(4)在雷暴云内阻止产生闪击。
25、云的生成过程:由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所以当空气团作垂直上升运动,会因绝热膨胀而降低温度。如果空气团内包含足够量的水汽,虽然开始时没有达到饱和,但只要能维持足够长的上升运动,由于绝热膨胀而降温,最终达到饱和而生成云。
26、空气团的上升运动据其起因可分为如下四种: 湍流、对流、地形抬升和缓慢大范围的辐合抬升。
27、膨胀降温、辐射冷却及增加水汽可加速形成云雾。
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计划 篇5
为做好2021年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以下简称人影工作),改善和保护我市生态环境,充分发挥人影工作在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保护生态以及保障重大活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的规定,拟申请2021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如下:
一、实施人工增雨(雪)的范围
作业范围:全市范围。
二、作业时间
作业时间:2021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根据人影工作任务,结合我市天气状况及服务需求,除常规作业外,重点做好农作物需水季节、干旱发生期的人影作业,其他时段根据天气气候变化和应急作业需求适时调整作业部署。
三、作业方式
根据需要,采用人影火箭发射装置或人影烟炉进行人工增雨(雪)作业。
四、主要任务
(一)做好人影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积极做好作业人员岗前培训、作业装备的维护保养、落实作业经费和弹药采购等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开展人影工作安全检查,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二)加强人影作业点基础建设。
要继续推进人影作业站点标准化建设,完善增雨作业点各项设施,增强人影作业的防灾减灾能力。(三)主动开展增雨防雹作业服务。
根据本地气候变化特点,坚持服务“三农”与防灾减灾两不误,针对全市范围内的局部干旱灾害,积极主动开展常规增雨抗旱减灾地面作业服务。(四)完善人影应急服务预案。
积极有效开展森林防火、水库增水、重大社会活动保障以及生态保护人影应急作业服务,不断提高人影公共服务能力和作业效益。五、作业经费
根据《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和《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规定,人影作业经费要纳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保证作业需要。
六、作业要求
(一)严格执行人影作业空域申请制度及作业程序,按照职责分工,市人影办负责所属作业点作业的空域申请和指挥。
(二)加强对作业装备的维护保养,配备必须的人影装备零配件,特别是身管备份数量要达到规定要求,确保投入作业的人影装备处于最佳状态。
(三)作业期间,严格按批准作业点开展作业,作业人员服从市人影办的统一指挥,不得擅自作业,作业时要加强对空观察和落弹区的调查,做好人雨弹出入库和消耗登记,切实做到安全作业。
《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全文 篇6
由于人工影响天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实用价值,因此相关的科学实验和技术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就目前为止,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农业、经济、科学研究和军事等领域。因此,文章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工影响天气的概述
广义上的人工影响天气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无意识人工影响天气,主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对自然天气产生的影响,比如车辆、工业活动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或者使用空调时产生的废弃氟利昂气体,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等都属于无意识人工影响天气的范畴;二是有意识人工影响天气,主要是指通过对天气的科学认知,提高对气候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且通过人为干预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文章所研究的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主要是指后者。
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发展论述 篇7
人工影响天气是气象部门一项重要的科技服务手段之一。我国有组织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始于1958年。近些年,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规模不断扩大, 作业科学水平不断提高, 作业效果和效益显著提升, 在防灾、减灾和重大社会活动的天气保障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各级人民政府给予人影事业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同时, 人工影响天气越来越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以防灾减灾为宗旨, 以农业服务为重点。在农业、水利、林业、交通运输、航空及空间技术等经济生产部门减灾需求的推动下, 在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加剧、云水资源开发刻不容缓的背景下, 我国各省 (自治区) 、市、县都开展了不同规模、不同方式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当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减灾作业的规模已居于世界首位, 但科技水平仍较为落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2 人工影响天气的基本原理
人工影响天气主要是利用云 (雾) 的微物理不稳定性, 通过播撒适量的催化剂, 充分借助于自然规律, 因势利导, 促进云、降水按预定方向加速发展, 实施以少量代价换取巨大收益, 达到促进降水、减少冰雹、消云消雾的目的。人工影响天气包括人工增雨、人工消雹、人工消云、人工消雾、人工防霜冻等。但人类活动无意识地使天气发生变化, 如都市对天气的作用等, 不属于人工影响天气, 而称为人类对天气的无意识影响。从自然变化中把播云造成的变化区分开来是困难的, 因此人们对于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的效果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估价。
3 人工影响天气现状
在世界气象组织 (WMO) 执委会通过的声明中, 对人工影响天气现状给予了评述。基本内容可归纳为:
3.1 人工影响天气主要利用云的微物理不稳定条件, 通过人为扰动, 影响自然演变过程。
其科学基础已获得实验、外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的论证。
3.2 新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并与数值模拟紧密结合, 为人工影响天气的深入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3.3 强调了效果评价, 认为随机化方法最可靠, 并指出探索物理
预报因子的重要性, 以及必须加强对各种降水参量进行直接测量, 并进行物理评价。
3.4 简要概述了符合物理原理并经外场检验的各种人工影响天气活动。
包括:过冷云增雨和降水重新分布, 地形云、层状云、积状云催化增雨, 消雾, 抑制冰雹, 节制热带气旋, 遏制闪电等。
此外, 随着多参数雷达等探测技术和资料反演同化技术的发展, 建立和发展具有较好的云和降水微物理描述功能的完整的三维云和中尺度模式与统计相结合, 对云和降水的自然变化和催化影响的多尺度效应的深入认识, 实现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突破的条件正在趋于成熟。
4 探索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思路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大气科学开始又一次新的飞跃时代, 在地面空间遥感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基础上, 人工影响天气关注点从局地性专业化大气转向全球性综合性气候系统, 发展方向从分散的试验和业务化转向努力选择和造就一个最优化的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
4.1 关注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
大气变化是由云、降水微物理尺度直至全球尺度大气环流的一个非线性过程, 具有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特征。在整个系统的发展过程中, 可以多次出现分岔点, 这些分岔点代表着大气不同尺度上的不稳定状态, 其后往往可以出现不同大气结构的平衡状态。而在这些分岔点上, 任何微尺度扰动都将从大尺度运动中吸收能量然后被放大, 从而影响到大气向某个新的结构状态转移, 即使在总能量不变的情况下, 大气热力和动力场的时空结构也可能变化很大。
影响和调制天气气候是人类社会长期追求和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人工催化正是基于大气过程的这种非线性特征和大气在一同尺度上的不稳定性等理论, 从局地性专业化大气实验, 向全球性综合性气候系统的试验研究过渡, 逐渐实现从目前人工影响天气利用核催化云系相态微观的不稳定性, 向催化宏观尺度不稳定性的突破。
4.2 优化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
人类社会进入科学的人工影响天气时代只有半个世纪的历程, 但已经取得了许多实际成效, 部分项目已投入业务应用。例如美国西部山区地形云和以色列大陆积云的人工增加降水、独联体国家重点地区的防雹以及一些重要的繁忙国际机场的人工消雾。它们均具有严密的科学基础、技术含量高、装备条件好的特点, 而且作为业务性计划长期持续进行, 并通过科学检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由于仍有许多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尚未解决, 人工影响天气作为一门分支学科, 基本上仍处于分散的试验研究和业务试验阶段。未来人类社会将从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 人类将有意识、有目的地规划整个社会经济活动, 选择和造就一个最优化的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 以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任何科学上的突破需要非常规的思维, 即扩散性的求异思维。为了促进人工影响天气实现新的技术突破, 必须开拓新的思路, 探索新的生长点, 深入揭示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互相作用的规律和机制。这是本世纪人工影响天气发展的重要方向。
5 前景和责任
云、降水学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为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与人类趋利避害, 开发水资源和气象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紧密相关。在我国云、降水学和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研究和业务工作, 得到了党和国家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但同先进的国家相比, 我国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全文 篇8
关键词 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P48;P42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危害较大,多年来国内外均对气象方面有不断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影响天气在20世纪40年代末由美国研制,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对空中发射干冰或碘化银等催化剂,创造降水效果。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伤亡损失数据较大,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北纬33°08′~34°20′,东经112°14′~113°45′,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根据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位置特征,气象灾害频发,常见的气象灾害有雷雨、冰雹、干旱等多种灾情,为解决天气问题,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多次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气候问题,减轻气象灾害损失。由此可见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十分重要作用,为营造人类更加美好生活有重要帮助。
1 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频率高发、灾害种类多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自然灾害的70%以上,且近些年极端气候多变多发,严重威胁到各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为抵御气象灾害,减少损失,平顶山市曾多次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比如人工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和防霜等作业手段,均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平顶山市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在全省名列前茅。
1.1 人工消雹
平顶山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段,境内地貌特征复杂,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和发展。据相关统计,20世纪80-90年代平顶山地区出现冰雹次数较多,20世纪初年冰雹出现的次数虽然有所减少,但其冰雹的强度较大,任何一次冰雹的发生都农业、交通、通讯等行业造成严重影响,尤其平顶山市种植烟叶面积较大,冰雹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严重,经济损失数额大。为了防御冰雹危害,平顶山市气象部门曾在2005年开展了人工消雹工作,如在郏县的6个乡(镇)设立10个固定作业点和2个流动作业点,构筑了基本覆盖全县主要烟叶种植区的防雹“天网”。并利用气象雷达回波信息,成功实施了8次防雹作业,完成烟叶收购919万kg,烟农直接收益1亿多元,实现烟叶特产税收1 862万元。另外在2014年7月,平顶山市出现短时强对流雷阵雨天气过程,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抓住有利时机,成功组织实施了一次人工消雹增雨作业,有效地阻止了冰雹灾害的发生。为避免区域内冰雹灾害给农业带来损失,平顶山市气象局不断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力度[1]。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科学实施高炮火箭防雹增雨作业,以达到防灾减灾目的。
1.2 人工增雨抗旱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平顶山市在春、夏和冬季易出现旱情,据统计20世纪出现干旱出书16次以上。尤其连续干旱对周边群众用水带来危及,使农作物大面积枯死,为了解决日益紧迫的水资源问题,平顶山市尝试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如在2004年麦收后,平顶山市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旱情严重,市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2006年1月,平顶山市各地降水普遍偏少,林区火险等级居高不下,市气象局抓住有利天气形势,成功实施了人工增雪作业,有效缓解了林区火险的严峻形势。2014年夏季,平顶山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中度干旱,为缓解日益严重的旱情,平顶山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小组配合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实施飞机人工增雨和云物理探测,抓住18日凌晨有利时机,在多个县(市)标准炮位成功进行了5轮次增雨作业。此次空地联合增雨作业对缓解旱情、降低林区火险等级、促进夏玉米生长和改善空气质量均十分有利。实践证明,人工增雨相比其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式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相对成熟的技术,多次的增雨作业使增雨效果愈加显著,为全市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开发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服务“三农”等方面发挥显著效益[2]。
2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一般采用飞机播撒碘化银、干冰或采用大炮将催化剂发射到低空云层中,使发生某种物理化学变化,从而达到降雨等目的。但该研究成本较高,目前,平顶山市人工影响天气的投入仅能满足应急抗旱增雨和防雹减灾所需,在科研、装备等需求方面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作业技术水平与经济建设需求不相适应,部分经济落后区更是无力承担该作业方式,必须通过增加投资或降低成本的方式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充分发挥作用。
2.2 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在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面虽然作业次数多,规模大,但各地区普遍存在作业人员综合素质低的问题,平顶山市出现的问题是市、县两级固定管理人员少,作业人员多为流动人员,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规范化管理带来困难,严重影响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发展。
3 人工影响天气发展思考
3.1 完善气象观测体系建设
人工影响天气是减灾防灾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可通过完善气象观测体系建设,加大气候观测系统、天气雷达、雷电监测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增强气象保障能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能力,寻找最佳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时机,改善气候预演变化情况,使其朝着有利的气候发展。另外,充分利用各观测和作业设备,购置新应用设施,更好地服务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高人工增雨、防雹等作业效果[3]。
3.2 增强后备力量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需要在现代化科技的基础上,依赖一批高素质技能人群,才能发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益。因此,要增强该方面的后备力量,加快研发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预测、催化及效果检验技术。同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人员的综合培训,使其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知识,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服务于人工影响天气事业。
3.3 健全法规制度
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确保各项科技措施正常运行的前提,对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要对作业点进行考察,确保作业条件的安全性、有效性,做好全面安全防患体系,制定应急对策,严格要求工作人员遵守作业规则进行作业,确保安全、有效开展技术活动。
参考文献
[1]崔金刚.浅议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4(1).
[2]赵钢,周长征,姜永征,等.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发展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0(12).
[3]孙彦富.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3(4).
【《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全文】推荐阅读:
人工成本管理06-24
人工智能管理技术08-14
人工智能技术交通管理06-09
大雁养殖,大雁养殖技术,大雁的人工饲养,大雁苗的饲养管理07-26
人工鱼礁07-15
人工防治10-14
人工培养10-14
人工感染05-11
人工哺育05-17
人工模拟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