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顺应生物钟节律科普知识

2024-07-24

人体顺应生物钟节律科普知识(精选3篇)

人体顺应生物钟节律科普知识 篇1

在二十世纪初,随着斯沃博达的《从心理学和生物学意义上谈人类生命的周期》、《人的临界日》、费里斯的有关论文、佩尔纳的《节律、生命和创造》、泰尔其尔的学生成绩分析等论著的相继发表,体力、情绪、智力三节律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接受,在许多国家得到重视和推广运用,和生物钟理论结合成重要的生理周期课题。

人体生物节律可分为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日。高潮期是能量释放阶段,低潮期是能量蓄积补充阶段。在每一个运转周期中,总是由高潮转向低潮,再由低潮转向高潮。高潮期、低潮期相互过渡的交替日子,被称为临界日。各阶段对人行为的影响见下表:

  高潮期 临界日 低潮期
体力节律 体力充沛,身体灵活,动作敏捷,耐力和爆发力强,充满活力,能担负较大负荷的体力劳动,劳累后恢复得快;此时身体抗病能力强,不易感染疾病,治疗疾病效果明显。 抵抗力低,免疫功能差,身体软弱无力,极易疲劳。易受外来各种不良因素的侵袭。有时表现的动作失常。运动员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易受伤。慢性病极易复发或病情加重,是危重病人或老人的危险点。多数人往往死于临界日。 身体乏力、懒散,耐力和爆发力较差,劳动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易疲劳。比较容易感染疾病,特别是哮喘病极易发作。低潮期治病的效果一般不明显。
情绪节律 心情愉快,舒畅乐观,精力充沛,意志坚强,办事有信心,创造力、艺术感染力强。是创作的最好时期。思路灵活、敏捷,是解决矛盾,处理疑难问题的好时候。对待问题的态度积极且富建设性。能与人融洽相处。经商贸易一般不易出错,效率也高。 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心绪不宁,精力特别不易集中。精神恍惚,工作易出差错,最易出交通、航空飞行和工伤事故。自制能力差,缺乏理智、容易冲动。一点小事都可能激怒人,人一旦被激怒常做出过火行为。是精神病、冠心病的发病期和危险期。自杀多发生在该阶段。有无事生非心态,做不好调解工作。一些矛盾激化事件如打架斗殴、家庭邻里纠纷也多在此时发生。 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意志比较消沉。做事缺乏勇气,信心不足,注意力易分散,常感到烦躁不安或心绪不宁,此时也容易出工作差错和事故。
智力节律 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记忆力强,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善于综合分析,判断准确,逻辑思维性强,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高。是学习、创造、写文章、决策、计算的最佳时机。 判断力差、健忘、注意力涣散,严重者头脑发晕发胀,丢三忘四,工作中极易出差错和失误。此时不宜做计算、交易,最好也不强迫自己写文章。 思维显得迟钝,记忆力较弱。理解和构思联想比较缓慢,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判断力往往降低,缺乏直觉、工作详细效率不高。

人体顺应生物钟节律科普知识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 交通运输迅猛增长, 机动化水平快速提高, 同时也伴随着道路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遏制了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一些突出问题, 改善了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尽管如此, 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道路交通事故依然高发。2012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72.7万起, 造成约6万人死亡, 114万人受伤[1]。目前,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仍高居世界第二位。因此, 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 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和控制措施, 对于减少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人-车-路-环境”组成的动态交通系统中, “人”是中心, “路”是基础, “车”是纽带, 三者在交通系统中的作用都很重要[2]。在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诸因素中, 作为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驾驶员的状态是引发交通事故的最重要因素。最新研究结果表明,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中人的因素约为90%, 其中驾驶员的因素又占70%以上[3]。因此, 提高道路交通系统中人——特别是驾驶员——的可靠性就变得尤为重要[4]。在驾驶员安全管理方面, 大多会要求驾驶员提高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提高驾驶技能, 以及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驾驶员采取严格的处罚措施等。然而, 这些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 往往忽视了人体自身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5]。人体生物节律理论是分析人的行为原因的新兴学科, 利用人体生物节律理论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工作, 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 达到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事故的目的[6]。

2 人体生物节律理论

2.1 人体生物节律理论的提出

生物节律是生物机体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自然界中很多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都存在着周期性变化的现象,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生物钟, 也称为生物节律[7]。和其他生物一样, 人类身体的各项生理和心理活动也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 如心跳、脑电、女性月经等。在日常生活中, 几乎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 有时候体力充沛, 情绪饱满, 思维敏捷, 有时候却浑身乏力, 精神萎靡, 思维迟钝, 这种现象就是所谓人体生物节律的反映。20世纪初, 奥地利心理学家斯瓦波达和德国内科医生弗里斯, 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 发现在人的体力和情绪变化中, 存在着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随后, 由于受到生物节律研究热潮的影响, 奥地利的泰尔其尔教授, 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 发现了以33天为周期的智力活动节律。从此体力、情绪与智力近乎月节律的变化规律便被揭示出来, 生物节律理论就这样诞生了[8], 也就是目前国际上通称的“PSI”周期规律学说 (PSI为physical-体力、sensitive-情绪、intellectual-智力的缩写) 。经过世界上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实践, 生物节律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并逐步被世界各国所认可。

2.2 人体生物节律理论的内容

人体生物节律理论认为, 人从出生那天起, 其体力、情绪、智力就开始以23天、28天、33天为一个循环周期, 以正弦曲线的形态循环变化, 直到生命结束。人体三节律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曲线处于时间轴以上的日期为“高潮期”, 人处于相应良好的状态。相反, 曲线处于时间轴以下的日期为“低潮期”, 人的行为适应性较差。三节律曲线与时间轴相交的那一天为“临界日”, 包括前后各一天为“临界期”, 此间为高、低潮期的相互转换时期, 人体各部机能处于调节之中, 生理变化剧烈, 协调性差, 容易出错, 易于得病。因此, 临界期是最不稳定的时期。如果有两个以上的生物节律都在同一天到达临界期, 影响更为明显。

2.3 人体生物节律的计算

要想了解个人在某日的生物节律状态, 首先要准确地计算出经历总天数, 即被测算人自出生日起至测算日的总天数。计算公式为[9]:X=365×A±B+C, 式中X为测算人自出生日至测算日的总天数;A为测算年份与出生年份之差, 即被测算人的周岁数;B为不足一年的天数, 即被测算人的出生日至测算日的天数, 如果被测算人当年已过生日则用“+”号, 反之则用“-”号;C为总年份中所经历的闰年天数。总天数X分别除以23、28、33, 将得到的三个余数和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对照, 即可确定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所处的时期。在人的一生中, 三种周期的临界日约占整个生命的20%, 其余80%的日子都处于非临界日或称作混合期内。

生物节律的计算方法还有很多。有人发明了人体生物节律显示盘[10], 很快就能确定人体的生物节律状态, 体力、情绪和智力处于高潮、临界或低潮期一目了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利用计算机编程和互联网查询人的生物节律状态则更加方便和直观。

2.4 人体生物节律的应用

掌握了人体生物节律的运行规律, 就能预测自己在某段日子里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可能出现的状态, 合理安排自己的各种活动。在高潮期抓紧时间工作、学习和创新, 当处于低潮期或临界期时要注意外出和提醒自己小心谨慎, 特别是处于双重临界期或三重临界期更要加倍注意。生物节律理论的发展只有近百年的历史, 其理论基础直到今天还不完善, 但是其合理性和可靠性已经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验证, 并且在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国, 早已得到广泛应用, 收到了显著成效[11]。生物节律理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我国以来, 逐渐应用于企业生产[12]、交通管理[13]、铁路行车[14]、优生优育[15]、运动训练[16]、学习考试[17,18]等诸多领域。

3 人体生物节律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关系

人体生物节律理论指出, 人的行为受到人体自身生理机能循环变化的影响。汽车在道路上行驶, 驾驶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而驾驶员的行为在整个驾驶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人的生物节律与道路交通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5]。人在体力低潮期时, 体力和耐力下降, 容易疲劳, 反应能力降低, 而在瞬息万变的道路交通环境中, 这是非常不利的。在情绪的低潮期, 驾驶人精神恍惚, 容易烦躁, 注意力不集中, 对外界的感知减弱, 容易遗漏必要的信息, 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在智力的低潮期, 人的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下降, 驾驶员对出现的状况往往不能做出最佳的反应, 从而将小问题酿成大事故。最危险的是临界期, 人在这个时期生理和心理状态极不稳定, 身体协调性差, 情绪波动较大, 思维混乱, 头脑迟钝, 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据有关交通事故资料显示[19], 40%的事故发生在生物节律临界日, 20%的事故发生在生物节律高、低潮过渡的时期, 故发生在生物节律临界期的事故占总事故的60%。这就说明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驾驶人的生物节律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4 应用人体生物节律理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和大量事故调查表明, 人体生物节律确实存在并对道路交通安全具有明显的影响, 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 利用人体生物节律理论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 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于驾驶员来说, 首先要正确认识人体生物节律, 科学地、客观地对待自身体力、情绪和智力所出现的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 绘制个人生物节律曲线图, 用来指导自己的出行。处于高潮期时, 要遵守交通规则, 安全文明驾驶, 注意避让车和行人, 不要疲劳驾驶。处于低潮期时, 要小心谨慎, 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调整情绪, 沉着冷静, 集中精力驾驶。处于临界期时, 人的生理机能变得不太稳定, 一定要在思想上对自己的生物节律状态有清晰的认识, 保持充足的休息, 提高安全意识, 在驾驶时更要小心谨慎, 可在车上适当的位置放置带有醒目颜色的标识时刻提醒自己安全驾驶。虽然人的活动会受到生物节律的影响, 但是当人有了一定的修养, 并且掌握了人体生物节律理论后, 就会客观理性地去处理问题, 不会因为生理的变化而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太大的不良影响。

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来说, 要按照“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深入探讨人体生物节律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遵循生物节律, 提高驾驶工作的可靠性,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20]。首先要通过召开安全会议或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 使企业管理人员和每一位驾驶员真正理解人体生物节律理论的内容及其对行车安全的重要作用。然后在专家的指导下给所属驾驶员绘制生物节律图表, 对生物节律处于低潮或临界期的驾驶员, 采取发放生物节律通知卡等办法, 提醒本人及别人注意, 在工作中相互督促。当驾驶员处于“双临界”、“三临界”或“三低潮”等危险时期时, 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如强制休息或调班、顶岗等,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安全因素[13]。推行和应用这些措施, 不需要增加人员编制和大量投资, 技术处理上也比较简单, 可行性强, 容易收到较好的效果, 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5 应用人体生物节律理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5.1 做好充分的宣传教育工作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人体生物节律应用于道路交通安全, 其主要对象是驾驶员, 驾驶员的密切配合是影响应用效果的关键。因此, 必须首先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使驾驶员明白人体生物节律的科学性, 它不是迷信和胡说, 是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

5.2 正确认识和应用人体生物节律理论

生物节律不是决定人们行为的唯一因素, 只能提示人们自身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 告诉人们一些可能性, 而不是预示某种必然性, 更不能预测任何具体事件。生物节律理论只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 而不是唯一手段。依靠生物节律理论, 只能相应减少因驾驶员麻痹大意所引起的事故, 并不能完全杜绝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效应, 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对于驾驶员来说, 即使处在高潮期也不能盲目乐观, 麻痹大意, 而在低潮期或临界期则更要加倍注意。

5.3 如何看待人体生物节律理论的争议

尽管人体生物节律理论在学术界还存在着一些争议[21], 但是它至少给予我们这样有益的启示, 人类行为变化是有规律的, 只要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它们, 就能为人类的社会活动服务。研究人体生物节律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关系, 就是要帮助驾驶员控制自己的行为, 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这在实际运用上是有利无害的, 我们不能忽视它的积极意义。

6 结语

驾驶员的行为和行车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 对人体生物节律理论进行探索和应用, 能够有效地减少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对道路交通安全十分有益。应该用客观和科学的态度对待人体生物节律理论, 对其进一步论证、充实和发展, 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加强推广应用。可以预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体生物节律理论在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必将日益扩大。

摘要:人体生物节律理论揭示了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影响。驾驶员的行为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利用人体生物节律理论对驾驶员及交通运输企业进行安全行车的管理和指导, 能够有效地减少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人体顺应生物钟节律科普知识 篇3

一、对生物节律理论的认识

世界上主要有两种节律:宇宙节律和生物节律。有节律的活动是最合理、最经济的。海洋中有一种生物叫做脊板珊瑚,它身上佩带着相当可靠的“日钟”和“年钟”。它不仅证明了“生物钟”的存在,同时还说明了地球的自然节律曾发生过巨大的变化。现今海洋中的脊椎珊瑚年轮间的“日钟”刻记着360余天为一年的史实。可是在泥盆纪的同种脊住珊瑚化石中,年轮间的“日钟”却记载着一年是400多天,泥盆纪距今三亿七千万年。利用原子钟的测量证实,地球在那时(泥盆纪)的转速与今不同,不是大约365.25天,而是400多天。

生物节律理论虽然是1960年冷泉港国际生物节律座谈会以后创立起来的一门新的科学,但这种理论肯定不是新的。《黄帝内经》中记载:“春夏阳气发泄,自秋至冬阳气收藏。四时脉象则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哲虫将去;冬日在骨,哲虫周密,君子居室”。反映了人体脉象的规律。另载,“夫百病者,多以日慧昼安,夕加夜甚”。反映了病情变化的规律。明代《医宗金鉴》一书记载小儿身体生长发育的情况是:“三十二日为一变,六十四日为一蒸,变蒸时小儿出现微热,不思饮食等症状,数天后便自然消退。”这些是目前国内生物节律最早的记实。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关学者经过长期研究表明,人体内的各种生物活动都有一定的周期。对人的自我感觉影响最大的有三个因素——体力、情绪和智力。认为每个人从他诞生的那时起直到生命的终结,其生命活动都存在有3种可以预告的周期性波动:

1.23天的体力周期波动;

2.28天的情绪周期波动;

3.33天智力周期波动。

将这3种变化谱画在同一坐标系内,可以绘制出一幅3条波浪形的正统曲线图。按照生物节律理论,体力、情绪、智力的周期性变化,不是因人而异的,而是所有人都是如此的。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心理学教授赫尔曼·斯瓦波达论文(1900年):“生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这种理论并非指我们命运的变化或者在生活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即使你是生活在一种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或任何外界影响都不能改变你的精神和体力状态的环境之中,你的生命活动仍然是变化的,绝不可能每天都一个样。无论你有多么健康的身心都不可能避免不时出现的身体或精神上的不适。”因此,生物节律理论能及时而清楚地揭示了人们注意自己所处的周期变化。尽量不安排在“零日”(危象日)或“临界期”从事危险倾向的工作。从而有效地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提高生活的安全程度。

二、生物节律的实际应用

应该指出的是,生物节律理论是生命活动周期与人类体力、情绪、及智力状态的明显关系的理论。这种理论迄今仍未正式地为科学所证明。虽然尚无充分地科学证明,但许多部门已逐渐从这些生物节律理论得到利益。国内外都有不少单位利用生物节律理论防止工伤事故,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应用生物节奏理论指导安全生产的建议

生物节律研究人员提出关于在“临界期”内由于人的劳动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情绪不稳定而容易发生差错。通过对具体伤亡事故的分析也可证实:零日和临界期是容易发生事故的危险日子。诚然,并不等于处于零日和临界期的人就一定会发生事故,但纵观大量的事故案例,人为原因占很大比重。如果对影响人为原因的因素:体力状况、情绪变化、智力起伏加以控制,使被控制者心中有数,自我预防,也能起到减少或避免事故的作用。其次,基层领导若能了解职工的生物节律加强监护和检查,实现事前控制,对加强安全管理,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上一篇:乡镇党支部工作思路下一篇:晚会游戏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