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关于名人的例子小故事

2024-12-03

逆向思维关于名人的例子小故事(精选5篇)

逆向思维关于名人的例子小故事 篇1

武汉烟草集团推出黄鹤楼系列“漫天游”、“1916”等高价香烟,最高档的达到3000元一条,每支烟的价格达到30元。这些高价香烟发售之初,引发市民排队抢购,黑市价格连连上涨。虽然众多市民对这离谱的高价并不认可,但有作为礼品送人的强劲需求,“买的人不抽,抽的人不买”造就了高价香烟供不应求的奇特现象。

中国文化讲究排场和面子,给某些重要人士送礼,便宜的拿不出手,送钱又赤裸裸,送高档烟气派又不会犯忌,是名副其实的馈赠佳品。

逆向思维关于名人的例子小故事 篇2

在中国的诗坛上,前些年有人看似很狂,实则很愚了一阵,他们或写文章或发表演说,宣称“中国诗坛六十年无传统可言,还是一片空白”等等。这种观点愚就愚在不懂得历史地辩证地看问题。中国诗歌的传统,不是一两句愚言狂语就可以否定的。中国的现代诗或者说许多艺术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摇篮里成长起来的,是“舶来品”与传统文化以及时代理想相结合的产物。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一个历史阶段或个人的成绩,都包含着先前历史阶段的努力与前人的心血和智慧。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只有经过历代先人的创造、积淀,才能形成一个内含丰富的文化传统。

这个传统,是该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综合体,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那些使用现代诗这个词汇的人,虽然企图与传统的东西划清界限,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艺术包括现代诗都是从传统的土壤里脱胎而出的。传统是我们不可也不能须臾或离的,我们生活在传统之中,也在创造着传统。传统从远古流淌至今,它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凝聚而又不断更新的状态。象我们这样一个在价值取向上比较偏重于过去的民族,对传统的力量与影响是不能否认的,只有对历史毫无所知的人才会采取如此轻率的态度。再说抽想的东西吧,也并非始于当今。西汉大将霍去病墓前有些石雕,是近两千年的抽象典型。那些睁眼不见传统,否定前人成就的人,实在是象那个吃了第五个馒头才饱从而否定前四个馒头有垫底作用的大汉。

从宏观的社会制度到微观的艺术创作,历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所有从事创作的一切大师,包括文学艺术,都是踩着前人的肩膀,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成就而发挥创造才能的。虽然传统会受到历史的和当代的民族审美心理的制约,虽然文学艺术要受制于经济的盛衰,虽然今天的人们已经不满足旧时代给予他们的文学形式,虽然人们的时空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我们需要关注的却是那种把传统过于神圣化而趋于保守的观念。因此我们得出一种结论,那就是善于创造的人必定是善于继承的人。那些哗众取宠把自己视为从天而降的超人,是很难有太大的作为的。当然,传统的东西也不都是“万岁”,全盘西方和固守传统都是单向思维,吸收传统和外来文化之精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创新开拓,才是科学的否定之否定。

关于教育的名人小故事 篇3

格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蔡元培于19就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后,无意中读到一个叫胡玉缙的人写的一篇文章。由于内容生动、材料丰富、详实,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他一连读了几遍后,便决定将其聘请到部中任职。于是,他指示下属官员起草了一封信。

后成为着名国学大师的胡玉缙在当时学术界还是无名小卒,他与蔡元培素昧平生,有蔡元培这样的大人物来举荐他,本应是感激不尽。可出乎预料的是,胡玉缙接到邀请信后,非但没有感激,还给蔡元培写了一封抗议信。

原来,问题出在蔡元培让下属写的信中的个别字上。信的全文是:“奉总长谕:派胡玉缙接收(教育部)典礼院事务,此谕。”按字面理解,“谕”和“派”两个字是上级对下级的,包含着必须服从的意思。而胡玉缙这时还不是教育部雇员,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因此他感到不是滋味。特别是“谕”字,本来是封建专制时代使用的一个“特定词”,所以,胡玉缙认为无法容忍。

蔡元培接到胡玉缙的抗议信后,内心深为不安。他立即给胡玉缙复信表示歉意,称“责任由我来负责”。

因部属拟稿用字失当,蔡元培主动承担责任,向人道歉,此事看似虽小,但从中折射出的这种律己不苟的高尚精神却是十分可贵的。

焦耳求知3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 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总结:尊重孩子的天性,适当放手,让孩子探索,对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行合理的引导,激发孩子的天赋。

高斯解数学难题4

17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像往常一样,前2道题目在2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但青年发现今天导师给他多布置了一道题。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他也没有多想,就做了起来。然而,青年感到非常吃力。

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感到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没有什么帮助。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的声音都颤抖了,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是的,但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做出来。” 导师让他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这道题。青年很快就解开了这道题。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牛顿也没有解出来,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啊!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后来,每当这个青年回忆这件事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就无法解开它。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总结:孩子大都少有循规蹈矩思想,少有畏惧心理。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孩子往往能够做得更好。其实,畏难情绪害怕的不是困难,而是害怕自身,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以自己的眼光把畏难情绪也灌输给孩子;应该鼓励孩子敢想敢做,建立自信。

他是最聪明的孩子5

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从小曾经被认定是一个坏孩子。母牛走失了,树莫名其妙被砍倒了,每个人都认定是他做的。甚至父亲和哥哥都认为他很坏。人们都认为母亲死了,没有人管教是拿破仑・希尔变坏的主要原因。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他也就无所谓了。有一天,父亲说要再婚,大家都担心新妈妈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希尔也打定主意,根本不把新妈妈放在眼里。陌生的女人终于走进家门,她走到每个房间,愉快地向每个人打招呼。当走到希尔面前时,希尔像枪杆――样站得笔直,双手交叉在胸前,冷漠地瞪着她,一丝欢迎的意思也没有,“这就是拿破仑,”父亲介绍说,“全家最坏的孩子。”    令希尔永生难忘的是继母当时所说的话。她把手放在希尔肩上,看着他,眼里闪烁着光芒。“最坏的孩子?”她说,“一点也不,他是全家最聪明

的孩子,我们要把他的本性诱导出来。”继母造就了拿破仑・希尔,她相信他是个好孩子。对一个人有这种信心,他就会成功。

总结:不是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将决定孩子不同的命运。可是,当孩子表现不好时,许多家长却往往一味地指责,抱怨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行,而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结果,很多父母把原本活泼可爱、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了没有志气、没有理想、自暴自弃、平平庸庸地度过一生的人。

关于励志的名人例子 篇4

关于励志的名人例子: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欢

作者:善观雪

一直觉得能够跟随自己心走的人,都是勇士。这样的人必定是看尽世态炎凉,方才能够领悟的老者。然而,一个15岁的小姑娘却刷新了我的判断。

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欢

欧阳娜娜,13岁就成功考取世界顶尖音乐学院——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成为郎朗的学妹。15岁,她和大美女林青霞站在一起参加一档电视综艺节目。张爱玲喊,“出名要趁早”,然而,少年成名必定遭受非议。

很快人们就发现她来头不小:她的父母都曾是台湾演艺界名人,现在在台北身居要职;她的姑姑欧阳菲菲,是将《感恩的心》和《热情的沙漠》唱红大江南北的天后级歌手,而林青霞就是她姑姑的好友。好事者理直气壮:“如果我有这么显赫的家世说不定比她还红。”“欧阳娜娜一点儿也不漂亮,不过就是靠林青霞的关系罢了。”面对镜头,她始终微笑,从不解释。

然而更大的质疑扑面而来:“15岁,正是读书的最好年华,为什么还有时间参加综艺节目?”家人替她发微博解释“休学”。惹来诸多不怀好意的猜测:“休学当艺人,太不明智了”“欧阳娜娜贪慕虚荣”。更有人诽谤她“因为通告太多被学校开除”。事实却是因她未成年,赴美求学不能住校,她的妈妈只得放下工作,带着妹妹一起去照顾她,爸爸和姐姐留在台湾,幸福的家因她而分散两边,她为此愧疚,才大胆决定暂时“休学”。等满了18岁,就一个人出去念书。

面对镜头,她的妈妈难过得落泪,而她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欢啊,讨厌我的人对我没影响,我又不用和他们讲话。”一副“我不在意,只随我心”的姿态。从此后,依然做自己,拍戏、写书、弹琴,不亦乐乎,越来越美。

当我们为“不喜欢自己”的声音烦恼时,告诉自己“没有人能够被所有人喜欢”就能够像欧阳娜娜一样快乐起来。

关于励志的名人例子:有一种慢,属于黄轩

黄轩给人的感觉,可以用他的代表作来形容——“蓝色骨头”。在他的身上,有着双鱼座天生的孤独气质,又带着后天养成的优雅。

无论是《推拿》还是《黄金时代》,都属于文艺片,再加之黄轩又出演了《红高粱》里痴情儒雅的张俊杰,所以便被贴上了“文艺男”标签。他一边调侃着说,“难道自己长得不商业吗”,一边又觉得,能被当成“知识分子专业户”还是个不赖的体验。

有一种慢,属于黄轩

黄轩常常利用自由时间去全世界溜达,不会带助理,连经纪人都很少通知。往往就是参加完某个电影节,他便突然“落跑”了。他去的地方都很小众,可能是去某个草原看羚羊,也可能只是去某个胡同的酒吧听流浪歌手唱歌。

对于那些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城市,黄轩没什么兴趣。同样,除了拍戏,他对曝光度这种东西也是避而远之。他常常拿一句话来警醒自己。那是丹尼尔·戴·路易斯所说的,“作为一个演员,你不能让观众知道你穿的袜子是什么颜色”。

也就是说,除去当一个演员,黄轩更希望能做自己。这样的自己,可以不用担心黑眼圈,熬夜去读一本好书;这样的自己,可以不在乎形象,席地而坐撩拨一下吉他;这样的自己,不会怕偷拍,能够去博物馆逛一逛;这样的自己,会偶尔感性,在微博上写一些随感……

无论是对艺术,还是其他领域,黄轩似乎都保留着真实的求知欲。而他这个人也实在,从不会哗众取宠,又或是夸大其词。他会坦白地承认:自己爱上书法,并不是想要表现得高尚,只是为了让心静下来。

大三那年,家里发生了很大的变故。他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段,分别失去了爷爷、奶奶还有父亲,自己又没有拍戏,每个空闲的时间就变成了煎熬。为了尽快驱走悲伤的情绪,他就想着找点事做。有一天,在逛文具店时,他无意中发现了毛笔字帖,便买了回来。接下来的几天,他都在家写毛笔字,一写就是一下午。随着内心的充实,也就没那么难过了。也是从那时起,他爱上了书法。

黄轩写的字,力透纸背,如同他这个人。他活得随性又不随意,认真却不较真,内心有着自己的宇宙。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太多复杂的事情,他也善于在微小的事物中寻找生命的真谛。

与其说黄轩活得文艺,不如讲他只是比我们活得简单。半落的桃花,格陵兰夏季时整日的太阳,都是他的追求、他的快乐。而这些美好,不是没有存在于世界,只是未能停留在我们的眼里,没能落在我们的心上。

他从来不需要炒作,只是凭着演技,就能让人们自动为他点赞。在《芈月传》和《女医明妃传》里,他都有不凡的表现。相信过不了多久,他就不会再是金马奖的遗珠,而是能真正捧起奖杯的那个人。

只不过,黄轩也说了,有一些树木的成长周期很快,比如杨木几年就能成长为参天大树,但很少有人去拿它做珍贵的东西。而有些树木,成长周期虽然缓慢,却长得结实,经得起推敲。就像是人,时间长一点,对气质和人物的诠释,都会有影响。看来,他并不急于求成,反倒是更愿意在风雨砥砺中体会更多的情愫,再注入角色中。

既然黄轩能被梁朝伟看中,能被越来越多的导演青睐,能得到奥斯卡最佳男配角ChristophWaltz的激励,那么,他迟早都会得到应有的认可。只是,兴许是明天,或者是明年。至于具体是什么时候,管他呢。

清晨烙饼煮茶,傍晚喝酒看花,黄轩从来都不着急行走。有一种慢生活,属于他,那是大器晚成,亦是淡泊名利。

关于励志的名人例子:别致的外交“会晤”

作者:李肇星

友情无价

1963年,我在北大读三年级。有一天,系领导交给我一项任务,让我帮助一个名叫姜锡柱的朝鲜留学生学英语。此后我就与姜锡柱同住一屋。白天我们分开吃饭、上课,晚上我辅导他一小时英语。因为性情相投,我们成了好朋友,学校组织什么活动,我都拉着他一起参加。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我毕业。

那个年代纪律严格,他回国后,我们就不再联系了。但我们都曾表示,毕业后要为加深中朝传统友谊而努力工作。若干年后,姜锡柱担任了朝鲜第一副外相、内阁副。无巧不成书,我们都成为各自国家的高级外交官,在为推进中朝友谊出力。

别致的外交“会晤”

20xx年11月,我率外交部代表团访朝,终于见到了几十年前的室友姜锡柱。我们都异常高兴,并分别代表各自政府签署了《中朝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协定》。

20xx年3月24日,我作为外长正式访问朝鲜。朝鲜的同志告诉我,领导(指姜锡柱)有交代,专门安排代表团住国宾馆。

姜锡柱见到我后,显得非常高兴。

我问他英语怎么样了。他说:“太忙了,快忘光了,只记得一些单词,比如apple(苹果)等,已说不出完整的句子了。”

我开玩笑地说:“那都是我的过错,当时对你帮助不够。”

闲话一过,马上转入正题,我们就双边关系进行了深入交流。朝核问题自然是我们交换意见的一个议题。姜锡柱说:“中朝关系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我们是唇,你们是齿……”

我说:“我们两国是好朋友、好邻居,我们俩是好同学、好室友。”他点头。

晚上,姜锡柱设晚宴欢迎中方代表团。

他先讲了一段话:“我代表金敬老同学——中国外长李肇星和其他中国客人一杯,并借此机会向老同学提点意见。40年前,我和李外长在北京大学同屋,有时还挤一个被窝。李外长也是我的英语辅导员。李外长学习很刻苦,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看书,直到北大规定的熄灯时间的最后一刻。而常常到这最后一刻,老同学还偷懒,不愿意起身到门前拉灯绳关灯,竟把灯绳拴到自己的脚指头上,用脚关灯。但关灯入睡后,灯绳还经常拴在他的脚上。李外长翻身或伸腿时,灯就时亮时灭,影响了我的睡眠。我的老同学睡得香,学得好;而我学得不如预期的好,可能与此有关。大家看,今天我的老同学已是外长,我还是副外相。”

姜锡柱的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我在致答谢词时说:“老同学所言属实,我深表歉意。但老同学夜里打呼噜的水平也很高,一个呼噜可以持续几十秒,且大呼噜中有小呼噜。我之所以能忍受,主要是出于要学习友好邻国呼噜的考虑。”

大家又是一阵大笑。

“厕所外交”

20xx年7月27日,我出席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和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议。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也来了,但我和他之间没有任何“双边”会面的安排。

在一次会上,我发完言,离开座位出去“方便”一下。哪知道日本人很细心,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一“情况”,麻生带着秘书很快跟了出来。后来听说,他让秘书把住厕所的门,不让其他人进,自己赶紧进去找我。

麻生用英文对我说:“外长先生,我们好好谈谈。中日关系这么下去对双方都不利。”

我说:“那是你们的问题,责任在日方。你们凭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你们首相为什么要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方在这个问题上不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做出一个合理的交代,中日关系就难以恢复正常。”

麻生表示听懂了,理解了……

这次在特殊场合进行的计划外的交流效果还不错,为两国高层恢复接触开了个头。

后来,不知道日本媒体怎么打听到了这件事,报道说,麻生和李肇星在双方都“方便”的地方进行了方便有效的双边沟通。这个故事被演绎为中日外长的“厕所外交”。

外交官在一起并不全是唇枪舌剑,有时也会有这种无伤大雅的闲聊。有一次我和麻生见面,正式会谈谈得不错,晚宴上有时间闲聊,夫人们也在场,谈话内容很轻松。

麻生的夫人告诉我,她家有个亲戚,在20世纪40年代到过延安,帮助过八路军,对中国很有感情。我借机“表扬”说:“日本人民曾经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给予过支持,日本政府和人民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也给过帮助,中国老百姓心里是有数的。”

这时,麻生接过话茬儿说:“是的,日本妇女比日本男人心胸开阔、身体健康,平均寿命也比男人长。这方面,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情况都差不多。”

我好奇地问:“真的吗?为什么?”

麻生说:“你们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也反映在这上面。改革开放前,中国妇女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比中国男人多1岁;20多年过去了,现在这一差距扩大到3岁。”

我一愣,这个情况我不知道,看来麻生在研究中国问题上下了功夫,对中国的事知道得真不少。

我反问:“日本的情况如何?”

麻生答:“日本女人比男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多5岁。”

我问:“女人比男人长寿,这个说法可靠吗?”

麻生说:“这是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日本女人长寿,除了生理原因之外,主要是敢说、敢哭、敢笑。相比之下,男人差多了。男人见了上级总是不敢说话,怕说错了上级不高兴;得到表扬不敢笑,怕别人说他骄傲;挨了批评或受了委屈不敢哭,怕别人说他态度不端正。前年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日本女人流的眼泪是男人的5倍。”

说完这段话,麻生看了一眼夫人,得意地笑了。

麻生卸任外相后,仍然不忘老朋友。我不当外长后,有一次访问日本,麻生正在竞选首相。他在自民党党部见了我。

他的办公室很简单。我说:“你这么简朴。”

他谦虚地说:“这是向中国学的。”

他还说:“不管当不当外相,我们都是好朋友。”

几天后,麻生竞选成功,当上了日本第92任首相。

创新思维的小例子 篇5

1940○年,美国皮革商巴察 经常去纽芬兰海岸,在结了冰的海上凿洞钓鱼。从海水中钓起的鱼放在冰上立即被冻得硬梆梆的。当几天后食用这些冻鱼时,巴察发现只要鱼身上的冰不溶化,鱼味就不变。根据这一发现,巴察着手试验将肉和蔬菜冰冻起来。他发现 ,只要把肉和蔬菜冻得像那些鱼一样,就能保持新鲜。经过几个月废寝忘食的摸索,巴察为他发明的食物冰冻法申请了专利。由于这是一种具有极大潜力和应用范围的新技术,所以找上门来的人很多。最终,通用食品公司以数万美元的巨款把这项专利拿到了手。

用到了换个角度想中的找新视角的创新思维方法,从被冻得硬梆梆的鱼能保鲜到食物冰冻发明,要寻求新的视角去观察经过了多方面的思考才实现的。

上一篇:客户面谈咨询记录表下一篇:关于印发内河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