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的力量

2024-09-20

逆向思维的力量(精选12篇)

逆向思维的力量 篇1

所谓“逆向”力量训练,就是与传统力量训练方向角度相反的一种训练方式。是传统力量训练的补充和完善。可以大大改进肌肉用力的自主性和可控性,运动员可以完善和控制自己的步幅、步频,对于短跑运动员的训练成绩有较大的提高和改善。

要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首先要着重于提高运动员的步幅与步频。步幅、步频的大小取决与运动员的力量的大小,肌肉的柔韧性,爆发力和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能力等素质。因此,在力量训练中,除传统的力量训练,更重要的是采用“逆向”力量练习。

一、摆臂

(一)向前摆动

用橡皮筋在前面固定于两个手腕上,使上臂和前臂保持一定的角度,拉紧橡皮筋用力向后摆动。向前摆动时顶肘送臂。这样防止运动员的摆臂向前过小的习惯。

(二)向后摆动

把橡皮筋在后面固定在两肘关节处拉紧,用力向前摆动,达到最大力量和最大前送角度,向后摆动时,放松回到初始位置。

这两种练习,可以增加两臂的力量和摆动的幅度与频率,对于促进速度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摆腿,高抬腿

(一)练习摆动腿向上摆动

把橡皮筋固定在一条大腿的上方,大腿与地面平行,橡皮筋拉紧,大腿用力向下压并快速着地,抬起时,摆动腿快速恢复到相应固定的位置。这样,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向下摆动时的力量和摆腿的控制能力。

(二)练习向前上摆动

把橡皮筋固定在一条大腿的下方,大腿与地面平行,橡皮筋拉紧,大腿用力向上抬起并快速着地,以提高大腿向上摆动的速度和控制力。

(三)小腿的前送和扒地即小腿的摆动技术

小腿的摆动技术是短跑训练的难点问题,要提高小腿的前摆,扒地和向后折叠是短跑的关键技术。因此,小腿的训练方法是:

1.前摆用站姿或坐姿在前方用皮带固定(或负重物)踝关节快速向后摆动,以“逆向”的力量向后用力,向前摆动时快速放松小腿的摆动。

2.后摆的方法与前摆的方法相同只是改变了思维的方式和要强调练习的重点。

三、“逆向”力量练习的口诀

短跑思维要改变,步幅步频记心间。

传统训练要继承,“逆向”力量反向牵。

向前摆动后用力,向后摆动前面拴。

短跑练习快摆动,上下协调步如箭。

综上所述,短跑“逆向”力量技术练习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用橡皮筋和哑铃以及其他重物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逆向思维的力量 篇2

文章最后写道:凡卡把一封没贴邮票,没有写清地址的信寄出去后,满怀希望做了一个甜美的梦梦见爷爷坐在炕上念他的信。这种结尾暗示凡卡的爷爷将收不到他的信,所以他的愿望只不过是个美丽的梦,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凡卡的爷爷收到了他的信,他的悲惨命运是否就可以改变了呢?为了深化主题,使学生更深刻了解文章的内容,我逆着文章思路,给同学们留了个想象性作业 :凡卡的爷爷收到信以后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说:凡卡的爷爷收到信之后,非常伤心,恨不得立刻把凡卡带回来。可是,自己一日三餐都吃不饱,又怎能抚养凡卡呢?再说,城里那么远,自己连张车票都买不起。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没有去带凡卡。凡卡在日夜翘盼之中被吝啬狠毒的老板夫妇折磨而死。还有的同学写道:凡卡的爷爷看了信之后伤心欲绝,总以为去城里当学徒可以改变一个命运,没想到凡卡更加孤单可怜。他不顾一切来到城里把心爱的小孙孙带了回来。可哪来生活来源呢?最后,爷孙俩都活活地饿死

神奇的逆向思维 篇3

逆向思维作为一种方法论,具有明显的工具意义,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顷、音声相和”之哲学思辨中能生发出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其中包括:

1. 方位逆向法

方位逆向就是双方完全交换,使对方处于己方原先位置的换位。它不仅仅是指物理空间,更是指一种对立抽象的本质。相反相成的对立面有:入-出、进-退、上-下、前-后、头-尾,等等。

恋爱中的男女总是时而甜甜蜜蜜、时而吵吵嚷嚷,而吵架的原因不外乎就是抱怨对方从来不为自己考虑,从来都不站在自己的角度想想。

学习方位逆向,首先就在于4个字:设身处地。在方位逆向的实际应用中,需要你真正站在他人的角度——尤其是存在利益关系的“敌对方”的角度——看待和分析事物。学习这一点,不仅需要一颗真诚的心,更重要的是创新的智慧。

站在对立面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对方换一个角度,是“一次逆向换位”。逆向换位思维还可以多次换位,甚至反复逆向换位。2次以上的换位就是多次换位。

学习方位逆向,其次就是要学会“换位——再换位”。之所以要进行多次、反复的逆向换位,是因为我们必须考虑到“对立”的那一方可能也在进行逆向换位思考,思考他人——作出反馈——再思考他人对于你的反馈会作出什么逆向的反馈——重新反馈……这就是逆向换位思想的升级,是兑换为思想的终极把握。

在这样的换位对抗中谁胜谁负,就要看谁在换位思考上胜人一筹了。

2. 属性逆向法

事物的属性往往是多向位的,一件事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即使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其性质也可以是多方面的,并且是相互转化的。就像钱锺书说的“以酒解酒、以毒攻毒、豆燃豆萁、鹰羽射鹰”,包含着极大的矛盾性。例如:好-坏、大-小、强-弱、有-无、动-静、多-寡、冷-热、快-慢、增-减、生-死、出-入、始-末、水-火,等等。

有一次,美洲草原上失火了,烈火借着风势,无情地吞噬着草原上的一切。那天刚巧有一群游客在草原上玩,一见烈火扑来,个个惊慌失措。幸好有一位老猎人与他们同行,他一见情势危急,便喊道:“为了我们大家都有救,现在听我的。”老猎人要大家拔掉面前这片干草,清出一块空地来。

这时大火越来越逼近,情况十分危险,但老猎人胸有成竹。他让大家站到空地的一边,自己则站在靠大火的一边。他见烈火像游龙一样越来越近,便果断地在自己脚下放起火来。眨眼间在老猎人身边升起了一道火墙,这道火墙同时向3个方向蔓延开去。奇迹发生了,老猎人点燃的这道火墙并没有顺着风势烧过来,而是迎着那边的火烧过去。当两堆火终于碰到一起时,火势骤然减弱,然后渐渐熄灭。

游客们脱离险境后纷纷向他请教以火灭火的道理,老猎人笑笑说:“今天草原失火,风虽然向着这边刮来,但近火的地方气流还是会向火焰那边吹去的。我放这把火就是抓准时机借这股气流向那边扑去。这把火把附近的草木烧了,这样那边的火就再也烧不过来了,于是我们得救了。”

逆向思维总是能帮助我们在困难中找到出路。

3. 因果逆向法

逆向思维中“倒因为果、倒果为因”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有时,某种恶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反转为有利因素,关键是如何进行逆向思考。

倒因为果最辉煌的案例应当是人类对疫苗的研究。人类在抗击一场场灭顶之灾的努力中,毫无疑问,唯一有效的法宝就是倒因为果的逆向思维——以毒抗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早在我国的宋朝人们就开始想到用事物的结果去对抗事物的原因。据文献记载,当时人们把天花病人皮肤上干结的痘痂收集起来,磨成粉末,取一点吹入天花病患者的鼻腔。后来这种天花免疫技术经波斯、土耳其传入欧洲。直到1798年英国医生琴纳用同样的原理研制出了更安全的牛痘,为人类彻底根治天花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事实上,疫苗的研究方略仅仅是一个象征,更多的疾病研究和更广泛的生活事件也同样离不开倒因为果的逆向思维方法。

4. 心理逆向法

当年土豆传到法国时,法国农民并不愿种,有人便出了一个怪招,在各地种植土豆的试验田边派全副武装的士兵日夜把守。周围的农民一见此阵势,认为地里种的肯定是金贵之极的好东西。于是,他们时常乘机溜进试验田,把偷回的土豆种在自家的地里。渐渐地,土豆成为法国农民广为种植的一种农作物。

前不久,那位乡长给我来了一封信。说是该乡临近山区的4个村成了养羊基地,规模大着呢!一去才知,当初乡里决定在4个村中每村只选一户饲养波尔山羊,决不多选!为了慎重起见,由乡长任推选组组长。推选前,乡里提出了很多苛刻的条件,整整忙活了一个月,乡里为这4户每户引种羊100只,多一只也不行。乡里还组织这4个村的联防队员轮流值班看羊。等羊下了羊崽后,乡里说要出口,不让羊养户私自出售。左邻右舍的农民眼馋,托亲拜友,晚上摸黑溜进养羊户家里,好说歹说也要偷偷买几只波尔山羊饲养。如今这几个村户户养羊,人均收入已超过万元。

毫无疑问,人类的心理永远是这样——一切禁止都意味着加强。许多悖论性的心理法则似乎也在间接地证明逆向思维的存在:

贝克法则:你所能提供的东西你一个也不要。

博肯法则:剧场里越不靠近通道的座位上的观众来得越晚。

格里森法则:极小的洞也终将把最大的容器流空,除非它是故意用来排水的,而在这种情况下,它又会堵塞。

贾斯特法则:车越破开得越疯。

nlc202309020510

梅尔法则:要不是最后一分钟,那就什么事也做不成。

韦伯法则:如果你顺当地找到停车的地方,那你就会找不着你的车。

5. 心理逆反法

心理逆反法即是指在思考的过程中摈弃自身局限,先探究对方的思想,然后反对方的思路而行事。

心理逆向的“反”并不是逆向换位法中反复换位的“反”,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反”。虽然在逆向换位法的学习中你已经熟悉了捉摸对方心理,然后逆反对方心理而作出对策,但在心理逆反法中,需要你更进一步,让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让他作你需要他作的选择。

让对方跟着自己走,听起来难如登天,但如果你尝试着持续训练自己琢磨对方的思考路径并逆反其逻辑,慢慢地就会发现掌握这一方法并不困难。

心理逆反思维体现着一种“料敌在前,抢占先机”的精神。“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动”的后发制人策略虽然彰显了大气和谨慎,先置自己于必守之地,再图进攻,但是在应对上始终因为必须依据他人行动作决定而丧失了先机。心理逆反思维则是立足于对对方心理的预测和反馈,并依此布局,先攻其防不胜防,让你在应对自如之余还能反将一军。

6. 雅努斯式思维法(对立互补法)

“雅努斯”是一尊罗马神话中的两面神,传说中,他的脑袋前后各有一副面孔,一副凝视着过去,一副注视着未来。你常常能在古罗马钱币上看见他,一手握着开门钥匙,一手执警卫长杖,站在过去和未来之间。

雅努斯式思维法,就是以把握思维对象中对立的两个面为目标,自觉遵循逆向路径研究问题,善于把正向思考和逆向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既要顺着正常的思路研究问题,也要倒过来从反方向逆流而上,看到正反两方的互补性。

雅努斯式思维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在“逆向”意识之上,你首先必须学会认识到事物都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你现在面对的问题必然还存在其对立面。也就是说,当你面对一个难题时,你可能会面对这个难题的条件、问题和答案。你需要做的是对这个难题的构成重新洗牌,逆向考虑。

雅努斯式思维训练的第二步是把握住对立面之间相互渗透的关系,以达到对问题解决的质的飞跃。要时刻谨记:对立是为了共存。经由这样的介绍,“逆向”和“互补”的脉络已经隐约可见。再看下面这个小问题,循着这一脉络学习、把握如何将对立的部分嵌合互补。

7. 缺点逆用法

缺点逆用法的主旨就在于“缺点即优点”。缺点逆用,首先就意味着从普通中体味不普通。它强调的是反过来考虑如何直接利用这些缺点,做到“变害为利”。也就是说,针对对象事物中已经发现的缺点,除了采用“改进”策略以外,更希望做到的是成本更为低廉的“直接利用”。

很多摄影者在拍集体照时总是先数“3、2、1”,可是尽管人们都尽量睁大了眼睛,可总会有一些人在数到1的时候坚持不住眨了眼。

后来有个人出了个主意,大家将信将疑,甚至还觉得有点怪异,可是照片拍出来以后一看,果然一个闭眼的都没有,你能想到这个主意吗?

回顾一下我们的思考路径:

“使大家在按下快门前不眨眼”是我们的研究对象;

人的眼睛如果睁得久了就需要通过眨眼来补充水分,使这个事件必然存在缺点;

针对这一缺点,其反面就是不长时间保持眼睛睁开,也就是闭上眼睛。

答案出来了:新办法是让大家都闭上眼睛,喊“3、2、1”后再一起睁眼。

你想到了吗? 缺点,可能就是优点本身。

创新写作的逆向思维 篇4

《语文新课标》中特别强调要“敢于标新立异, 走进新的领域, 尝试新的方法, 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而在写作中运用“逆向思维”就是从与传统观点相反的角度探索问题, 使文章产生出奇制胜的艺术魅力, 收到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对于创新作文, 我的教学思路是:授法, 示例, 趣练。

首先是授法。写作有法, 但无定法。对初学者必先学一定之法, 知其套路然后变通, 先入其格而后破格, 写出有新意的好文章。

通过实践, 我把授法的技法归纳为三种:

一. 对传统观点说“不”

在不违背公共道德的前提下, 对传统观点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然后结合时势否定这种传统的观点, 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看法。

二. 对流行观点说“不”

在不违背时代精神的前提下, 变换流行观点的思维角度, 科学地“逆”, 往往也能推陈出新。

三. 对权威观点说“不”

在不违背科学常识的前提下, 用逆向求解的方式, 对权威观点作新的思考, 也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效果。

其次是示例。所有的创造都缘于模仿, 这种模仿不是生搬硬套, 而是一种智能型的模仿。所谓“始于学步, 终有创新”, 因而, 示例这步很重要, 他是学生眼前的模本, 是学生创新写作的基础。提供学生一则精当的例文, 引导他们品其精工, 得其诀窍, 模其形仿其神, 新的创作幼芽也许就此生长。如讲解技法 (一) , 对传统观点说“不”时, 我选取的示例是一代枭雄曹操。在人们传统的思想中, 曹操是一个心狠手辣、心胸狭窄、报复心强的人。但是在《为啥喜欢曹操》一文中写到:“从古至今, 行‘宁我负人, 不让人负我’之事者何其多也!可曾有谁肯大胆承认?没有!唯独曹阿瞒一片天真, 怎么做便怎么说, 不遮不掩。”“伪君子的可恶之处, 不在于他不是个好东西, 而在于他不是个好东西偏偏还装成是个好东西。”“小人, 往往喜欢把自己伪装成君子, 唯独曹操不装, 单凭这一点, 就让人喜欢。喜欢曹操, 就是喜欢他的‘真’”。这篇文章的作者一反传统观点, 从众人对曹操的一片骂声中点出曹操的率真, 如此立意, 令文章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

最后是趣练。平常学生作文皆以其苦而畏惧, 而怠慢, 把写作文看成是一件苦差事。要改变这种状况, 作文教学就要注重一个“趣”字, 变苦为甜, 变怕为乐, 让情趣引路, 欢乐牵手。可以通过讲故事、说成语、对对联等寓抽象于形象中, 从而提升学生的求知兴趣, 比如说成语, 我选取“莲出淤泥而不染”、“东施效颦”、“良药品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班门弄斧”、“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例子来引导学生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莲出淤泥而不染”一例, 一般学生都会想到莲的洁身自爱, 赞扬莲的精神。我引导他们进一步想:“莲为什么有如此美———香远益清, 亭亭净直?”是因为有淤泥的无私滋养, 莲如果离开淤泥就不能生长。这样, “淤泥精神”不就值得赞美了吗?

但如果以此为灵丹妙药, 什么都要“逆”, 你这样说, 我偏要那样说, 这样往往就会牵强附会而贻笑大方。所以在运用逆向思维的技法中, 也须注意一些问题。

1、“逆”只能表现为局部范围的补充、发挥, 并不一定要全部推翻原来的观点。

如“开卷未必有益”、“熟不一定生巧”、“近朱者未必赤, 近墨者未必黑”等, 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的合理的逆向思考。对于这一类的“逆”, 一定要严格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严肃地探索, 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以至弄巧成拙。

2、“逆”不具有普遍性, 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

那些违反科学道理, 有悖人们共识和伤害他人感情的“逆”, 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当车”, 贬抑螳螂已成共识, 你若想褒扬它, 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人们将难以赞同。我建议同学们用“逆”这一手法时还是先作一番思考。一般来说, 以下几种情况不适用逆向思维。 (1) 自古以来人们公认的道理。 (2) 国家政策、路线、方针不宜逆。 (3) 一些寓言、神话、成语、典故不能单从字表面意义理解, 而应把握其内在含义。 (4) 对名人的优秀事迹不宜逆。

关于逆向思维的作文 篇5

综上所述,这些人只会从单一方面解决困难,一旦思维进了岔道,不但不会回头,还一股蠢劲地往前冲,最终落得个“进退两难”的下场。

许多人犯了个毛病:看到被自己战胜的困难倒在地上,往往不会想到前方的路还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困难。“单向思维”确实是一把很厉害的武器,可是要把它练到倚天屠龙的地步确是远远不够的。“多向思维”比“单向思维”厉害,但是对付死缠烂打的“困扰”就显得有心无力。但如果把武器掉了个头来使,你会发现原来藏在后端的武器是可以战胜任何困难的神兵利器!而这种特殊的武器,便是“逆向思维”。

记得制作创新科学手工的时候,老师曾经对我说过:“要做到创新,必须换个方向来想,就是逆向思维。”我记得以前看过一则故事:杰克开了家卖保险柜的当铺,当铺的外、内面都装修得很漂亮,而且每一个保险柜设计都是一流的。可几个星期下来,来光顾的顾客寥寥无几,杰克便陷入了沉思:“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地小镇治安很好,百姓们对“盗贼”一词颇为陌生,认为在如此安全的地方里根本不必买保险柜。杰克灵机一动,去了小镇的公安局拿了一些小镇周围的乡村的小偷照片以及他们的资料,把它们全都贴在当铺外面的玻璃橱窗。第二天上午,来杰克的当铺买保险柜的顾客络绎不绝,客流量增加了一大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花利益,多动脑筋,用“逆向思维”去分析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去年的一件小事:那天我家保险铁门刚换了新锁,我那着新配的钥匙放学回家。我把钥匙一插,一转,门没开。唔,这是怎么回事?我马上急了,把钥匙一边转一边摇,门“哐当哐当”直响。爸爸闻声出来一看究竟,问我:“出什么事了?”我没好气地说:“看,门锁坏了,开不到了。”“不可能。”爸爸拿钥匙出来,关上门,把钥匙对准锁孔一转,“啪”门开了。我立即恍然大悟:原来钥匙要向左转!我刚才刚刚是出于习惯向右转动的。我的脸“刷”的一下变红了。

什么样的思维才是逆向思维 篇6

如果不想让孩子听你在说些什么,就装着正对他们说(科弗特谈话法则);如果你顺当地找到停车的地方,那你就会找不着你的车(韦伯法则);车越破开得越疯(贾斯特交通行为法则)……许多悖论性的心理法则似乎都在间接地证明逆向思维的存在。

这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所遇但不见得处处有效的逆向思维法,在投资中却时常管用。当人们习惯于正向思维,尤其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时,逆向思维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帮我们出奇制胜。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芒格、邓普顿这些成功的投资大家都是这个思维理论的倡导者。巴菲特那句:“在市场贪婪的时候需要恐惧,在市场恐惧的时候需要贪婪”,可以说是关于逆向投资最精湛的提示。

那么,逆向思维就是反着做那样简单么?人们都看涨,市场就会立刻下跌?人们都看空,就一定是抄底时机吗?假若该看多时“逆向”看空,而该看空时“逆向”看多,付出的代价是昂贵和深刻的。

反弹琵琶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人弃我取,人取我弃”,逆向推理能使投资人更清晰地看懂市场“异常”的行为,也能够更好地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消除“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视觉盲区。

曾六次担任美国总统顾问的华尔街传奇人物伯纳德·巴鲁克据说就是采用这个方法的直接受益者。1920年代后期,正值华尔街股市极度疯狂之时,有一天,走在大街上的巴鲁克停下来等待擦皮鞋时发现,尽管擦皮鞋的小男孩手忙脚乱,却仍饶有兴趣地与周围的人聊股票市场赚钱的秘诀。巴鲁克回到办公室就把股票抛售一空,从而在那场全球股市大崩溃中躲过了灭顶之灾。类似的故事传到中国演绎出多个版本,只不过擦鞋男孩换成了证券交易所门口卖报纸的老大娘一类。不管故事怎样叙述,都在说明逆向思维与从众心理是相对应的。在股市中,当少数人看多时,市场还不会发生质变;当发展到多数人都看多时,市场就发生质变了。巴鲁克主张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当人们都为股市欢呼时,你就得果断卖出,别管它还会不会继续涨;当股票便宜到没人想要的时候,你应该敢于买进。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向思维,与巴菲特的“贪婪与恐惧”、邓普顿的“行情在绝望中诞生、希望中毁灭”如出一辙。

小心走了调

简单理解逆向思维,就是要“反弹琵琶”,在大多数投资者蜂拥入市的时候,要提高警惕。从理论上说,如果股市中大部分的买盘力量都释放了,那么此时就容易进入大跌状态。但关键是如何量化市场买入力量,究竟有多少买入力量已经释放,还剩下多少买人力量在观望?如果无法量化这些指标,又如何与大众唱反调呢?

早些年,股市市场规模有限,且电脑交易量很少,大家都需要到交易所看大盘,这时候诸如“自行车见底法”(即只需看交易所门前自行车的数量就可知道交易的火爆与冷清)直观且有效。但如今市场规模之大,且大多是通过网上交易,再没有及时的大量的交易数据,此类所谓的“逆向选择”就很难实现了。就算周边朋友再多,在这个大市场中也只是一撮小众而已。

也就是说,什么是正、什么是逆,这个首先要分清。你怎么知道你想的就是少数人的思维,可能那时大家都觉得其他人在随大流,殊不知在自作聪明。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局势一定会如何,很可能我们看到的只是全局很小的一部分。不要认为把事情反过来看,得出的结论就是逆向思维。很多人过于自信自以为懂得“逆向思维操作”的方式,在大家都买股的时候选择卖出,在大家都卖出的时候选择买入,认为追求所谓的“反大众走势”就能够赚钱,却发现这种思维方式并非如同兵法中的奇谋,不是每时每刻都灵的。实际上,逆向思维并不是简单的“相反理论”,你可以逆向思考,但不能逆市而为,在趋势走坏时,不看行情、不理预期,只盯着自己感觉好的个股,企图抄底,可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逆向思维的几个视角 篇7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 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 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 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 树立新思想, 创立新形象.

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 是开拓型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 善于逆向思维, 是思维灵活的一种表现.思维背着指定的方向进行, 逆向思路探索, 是逆向思维的特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能使学生对问题的本质属性掌握得更清楚, 还可养成学生对问题双向思维的习惯, 有时还可跨进新的领域.下面, 就如何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谈谈个人看法.

1 在概念教学中, 加强逆向思维训练

在进行概念教学时, 适当设计一些逆用型习题, 对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非常有益.

如在讲授完反函数的概念后, 可让学生举出使f[g (x) ]=g[f (x) ]成立的f (x) , g (x) .

本题若按正向思维, 寻求满足条件的f (x) , g (x) , 则无从下手, 问题很难解决.但若引导学生逆向分析:

1) 只要f (x) 与g (x) 互为反函数, 就有f[g (x) ]=g[f (x) ]的结论, 从而问题就不难解决, 学生就能举出f (x) =ax (a>0, a≠1) 与g (x) =logax (a>0, a≠1) 等一系列的例子;

2) 从条件f[g (x) ]=g[f (x) ]的结构分析, f[g (x) ]和g[f (x) ]均为f (x) , g (x) 迭代后的值, 要使此等式成立, 只需f (x) =g (x) 成立即可.

这样的逆向思维, 不仅有利于加深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 更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2 在数学公式、定理、法则教学中, 要求学生做到正向、逆向、变形三会用

教学实践表明:公式的逆向运用未经特殊的训练是不容易形成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教案, 启发引导学生从公式的正用转向公式的逆用, 学会从正反两方面来考虑问题, 培养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如在二项式定理的教学中, 许多学生容易对二项式定理背得滚瓜烂熟, 但对以下一些练习却无能为力.

(1) 求值:

2n-Cn1·2n-1+…+ (-1) n-1·Cnn-1·2+ (-1) n.

(2) 化简:1-C1012+C1024+C1038++C1010210.

(3) 求f (x) = (3x-2) 2n· (5x2-4x+1) 4的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

对于 (1) 、 (2) , 只要引导学生学会逆用二项展开式公式即可获解.

对于 (3) , 只要逆用多项式系数和的规律, 即可迎刃而解, 因为f (x) 展开后总能写成如下形式:

f (x) =a0x28+a1x27+…+a27x+a28.

于是令x=1, 得

f (1) =a0+a1+a2+…+a28=16.

再如, 教材在关于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的处理上, 先介绍倍角公式cos 2α=2cos2α-1=1-2sin2α, 接着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降幂公式”:

sin2α=1-cos2α2cos2α=1+cos2α2α.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 (n-1) d=am+ (n-m) d, 即已知数列的一项和公差d都可求an.将公式变形可得d=an-amn-m, 即已知数列中的任两项均可求数列的公差d.

在上述变形过程中, 公式所反映的本质没有变, 然而将公式变形本身就体现了公式的应用, 而且这些变形后的结论在处理有些问题时更为便捷.因此, 将公式变形是一种能力, 而逆用公式不仅能将这种能力进一步提升, 而且对公式本质的理解更深刻, 更灵活.

3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适时系统归纳各章节间知识的互逆关系

每本教科书, 都是按照学生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而逐步编写的, 其中存在着较多的互逆关系的知识, 如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矩阵与逆矩阵等.其中有的安排在一起, 有的没有安排在一起, 教师应有意识的把这些知识系统归纳, 指出其内在联系, 以便培养学生的正逆向思维.

如在学习完“命题”后, 我们都知道:原命题及其逆否命题, 原命题的逆命题和它的否命题是等价命题.这个结论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看一例:

p:|1-x-13|2q:x2-2x+1-m2≤0 (m>0) .若¬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析:¬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即q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由条件知p:-2≤x≤10.而

x2-2x+1-m2≤0⇔1-mx≤1+m.

因为q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所以qp, 即0<m≤3.

在上述解法中, “¬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这句话有点“绕”, 利用互逆关系和结论的等价性转化后, 思路清晰, 事半功倍.

4 在解题教学中, 尽可能的采用分析法, 适当运用反证法, 加强逆向思维

事实上, 数学证明的综合法和分析法是两种互为相反的方法, 综合法的证题思路恰是正向思考, 分析法的证题思路则是逆向思考, 学生们对于逆向思考则尚未娴熟到能够运用自如、融会贯通的地步, 因此教学中还应加以逐步的启发引导, 适时点拨, 以期对学生形成互逆转换的能力有所帮助.

在证明某些问题时, 证明考虑不易达到目的时, 应该转而考虑问题的反面, 用反证法往往可迎刃而解.

例如, 已知3个方程x2+4ax-4a+3=0, x2+ (a-1) x+a2=0, x2+2ax-2a=0至少有1个方程有实数解,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题目的条件是“至少有1个方程有实数解”, 若分类讨论, 一一论及, 势必造成运算过程繁杂, 且易出错.如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向, 考虑例题之逆“3个方程全无实数解”, 使问题变得单纯、明白.

还应指出, 分析法也是逆向思维的最好例证.

5 在考查训练中, 有意识地将问题逆向叙述,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同样的问题, 既可以“正向”叙述, 也可以“反向”叙述.“正向”叙述较符合我们传统的思维习惯, 解决时“得心应手”;“反向”叙述则将原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的顺序加以变化, 变化后的问题在解决方法上有时和原问题“大同小异”, 有时却“大相径庭”.我们来看一个问题:

对于定义在[0, 2π]上的函数f (θ) =asin2θ+bcos2θ+2asin θ, 如果f (θ) 在θ=π6时, 有最大值7, 试求ab的值.

解析:先将原式变形为

f (θ) = (a-b) ·sin2θ+2asin θ+b.

a=b时, 显然f (θ) 不会在θ=π6时取最大值;

ab时,

f (θ) = (a-b) (sinθ+aa-b) 2+b-a2a-b.

依题意, f (π6) 有最小值7, 于是有

sinπ6+aa-b=0b-a2a-b=7,

解得 a=2, b=6.

此题是命题“设θ∈[0, 2π], 试求f (θ) =asin2θ+bcos2θ+2asin θ的最大值”的逆向命题, 虽然在解决方法上和原题类似, 但它增加了灵活度, 比原题更富有新意.

又如, 已知数列{an}成等差数列, Sn为其前n项和, 求证Sn= (a1+an) 2n.

用“倒序相加法”不难证明此结论.若将此问题“反向”叙述, 即考察其逆命题:

若数列{an}中, Sn为其前n项和, 且满足Sn= (a1+an) 2n.求证{an}成等差数列.

Sn= (a1+an) 2n2Sn= (a1+an) n. (1)

n≥2时, 2Sn-1= (n-1) (a1+an-1) . (2)

(1) - (2) , 得

(n-2) an= (n-1) an-1-a1. (3)

又 (n-1) an+1=nan-a1, (4)

(3) - (4) , 得

2 (n-1) an= (n-1) (an+1+an-1) .

所以2an=an+1+an-1, 即{an}成等差数列.

由此可见, 将原命题的“正向”叙述变为“反向”叙述, 证明的方法已完全不同.在考查训练中, 指导学生有意识的将问题“反向”叙述, 可以培养学生解题后“反思”的习惯, 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正向”和“反向”研究, 有意识地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 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变”的规律, 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而且能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逆向思维会使你独辟蹊径, 制胜于出人意料;逆向思维会使你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中获得最佳途径;逆向思维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事半功倍.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的互逆因素, 诱发学生逆向思维的动机, 重视逆向思维的训练,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双向性, 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注重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8

一、从公式、法则的逆用中培养学生能力

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公式、法则, 对于这些公式、法则的双向性学生容易理解, 但很多学生只习惯于从左到右的正向使用, 而对逆向运用却不习惯.因此, 公式、法则的教学中, 应加强公式、法则的逆用指导, 只有正确地正用、逆用公式、法则, 解题才会得心应手.

例1已知a+b=5, ab=3, 求a2+3ab+b2的值.

分析解此题就可逆用完全平方公式, 使计算简单.

解a+b=5, ab=3,

∴a2+5ab+b2= (a2+2ab+b2) +3ab= (a+b) 2+3ab=52+3×3=34.

例2已知3m=a, 3n=b, 求3m-2n.

分析这道题需逆用幂的运算法则.

解∵3n=b,

二、从定义的逆用中培养学生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定义教学是很重要的,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定义, 并注意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定义逆用的指导与训练.

例3 m取何值时, 分式方程

分析解此题就要逆用方程增根定义, 由定义知, 使分式方程的分母等于零的根为增根, 可知x=3或x=0都是增根.

解去分母得x-m=2 (x-3) ,

当x=3时, 3-m=2 (3-3) 得m=3;

当x=0时, 0-m=2 (0-3) 得m=6.

∴当m=3或m=6时, 原方程会产生增根.

三、从定理的逆向运用中培养学生能力

在定理教学中, 应特别强调:一个命题成立, 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成立.但是并不是说一个定理就没有逆定理, 应引导学生探求其定理逆命题的真假,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中许多定理, 如角平分线定理、线段中垂线定理、勾股定理、根的判别式定理等其逆定理都成立.

例4已知:△ABC中, a=m2+n2, b=2mn, c=m2-n2 (m>n>0) , 试判断△ABC的形状.

分析已知三边, 判定三角形形状, 可考虑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证明∵m>n>0,

∴a>0, b>0, c>0.

又∵a2= (m2+n2) 2=m4+2m2n2+n4,

b2= (2mn) 2=4m2n2,

c2= (m2-n2) 2=m4-2m2n2+n4,

∴b2+c2=a2.

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知, △ABC是直角三角形.

四、从解题思路的逆向分析与运用中培养学生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 不仅要训练学生由条件到结论的做法, 更要重视逆向思维的训练指导, 培养学生双向思维的良好习惯, 还可使问题简单化, 尤其是在几何探索问题中更为突出.

例5如图, △ABC为等边三角形, D, F分别是BC, AB上的点, 且CD=BF, 以A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DE.问:点D在线段BC上何处时, 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 且∠DEF=30°?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解这个题可逆用要探索的结论, 先肯定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 且∠DEF=30°, 反向探索出D点的位置.

解若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 且∠DEF=30°

则∠DEF=∠DCF=30°.

∵△ABC是等边三角形,

∴∠ACB=60°, AB=CB,

∴CF平分∠ACB,

∵CD=BF,

∴D是BC中点.

数学中的逆向思维方法 篇9

思维是人们理性认识的过程.根据思维过程的指向性, 可将思维分为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根据一种观念 (概念、原理、思想) 、方法及研究对象的特点从它的相反或否定的方面去进行思考.在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上, 记载着运用逆向思维引人入胜的故事, 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明借箭”等都是我国妇孺皆知的.

1 宏观层面中的数学逆向思维方法

研究、解决数学问题时, 大多数是从条件出发, 借助一些具体的模式和方法, 进行正面的顺向思考.这种思考在思维的方向上具有定向性、层次性和聚合性.在思维的内容上具有求同性及专注性, 强化这种思维定势, 在数学解题中有决定性作用.然而, 事物往往是互为因果的, 具有双向性、可逆性的特征.如果正向思维受阻, 那么, “顺难则逆”, 直接证明困难时, 就考虑间接证明, 探讨可能性问题发生困难时, 就考虑探求不可能性, …… 由此可见, 逆向思维具有“双向性、可逆性”的最基本特征.逆向思维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它是摆脱思维定势, 突破旧有思考框架, 产生新的思考方法, 发现新知识, 创立新科学理论的重要思维方法, 是解决数学问题普遍适用且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

19世纪前期非欧几何的诞生、18纪彻底解决4次以上的代数方程可解决性问题以及20世纪60年代建立发展起来的模糊数学都是数学发展史上, 归功于逆向思维极为典型的成功范例.

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的数学解题策略原则——逆向思维原则.数学证明中常用的分析法与反证法就体现了逆向思维原则.在证明中, 按照逻辑推理的顺序找到一个由题设条件出发, 一步一步地推出要证的结论的过程, 这是综合法的精神实质所在.有些数学问题, 从要证的结论出发, 往回追溯题设条件, 由于在一般情况下每个结论所需要的前题总是为数不多的几个, 比较容易逐步回溯找到通向题设条件的徐径;再反过来依此途径便可提供一个由条件到结论的相应证明, 这就是建立在逆向思维原则上的分析法的精神实质.分析法的精神实质还可以在宏观范畴内进行进一步的拓广.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 (约公元前300年) 可称得上是在宏观范畴上拓广分析法的典范……从宏观意义上说, 欧几里得的巨著《几何原本》也是逆向思维的产物, 而且是在数学上给予人类的伟大贡献.反证法是先证明原命题的否定为假, 再肯定原命题为真.也就是说, 反证法考虑了两个方面:原命题的反面与真实 (成立) 的反面, 经过两次否定才完成整个证明.虽然反证法的逻辑基础是排中律, 然而其思想方法却可以说是双重的逆向思维.

2 微观层面中的数学逆向思维方法

2.1 反面思考方法

数学中的所谓反面思考就是刻意从既有的数学事实的相反方面 (或另一面) 来进行思考, 来检验其正确性, 来解决问题.

1) 既从肯定的形式又从否定的形式来考察数学概念.这不仅能对数学概念加深理解, 而且能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论证某些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如, 设A, B为两集合, 若已知xAxB , 则xAB;反之, 若已知xABxAXB.其否定形式, 若已知xAB, 则xAxB, 这样来学习两个集合交集的概念, 理解会更透彻.

2) 能准确地对命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否定, 即弄清楚它的反面意义.

3) 逆向定义法.若被定义的概念和下定义的概念, 其外延完全相等, 因而两者的位置可以互换.数学中许多概念是互逆的.对于这些互逆概念的教学, 可采取先正向, 后逆向, 再正、逆联动的办法, 培养学生双向考虑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如, 利用导数的定义式求函数的极限, 利用定积分的定义, 求形如limnk=1n1nf (kn) 的极限等.

4) 公式、定理、法则的逆用.数学公式总是双向的, 可是不少学生只会从左到右来运用公式 (顺向) , 对其逆用 (反向) , 特别是利用变形的公式很不习惯.而数学定理则有可逆与不可逆的区别, 特别是对某些重要定理的可逆性探讨是必要的.法则反映着数学运算的规律, 其中包括元素之间内在联系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若干个因式中, 只要有一个等于零, 那么它的积为零”;其反面“若干因式的积为零, 则这些因式中至少有一个等于零”成立.再如, 用泰勒公式求函数的极限, 用收敛级数的必要条件求极限;利用5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式求级数之和等.

5) 针对推理步骤或题目结论而逆, 如通常的分析法与反证法等.

6) 举反例法.在数学中, 提出问题和构造反例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数学发展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与解又是以证明或举出反例来完成的.如欧拉找到一个反例, F (5) =225+1=641×6700417=4294967297.从而否定了费马猜想 (对自然数n, 形如F (n) =22n+1是素数) .另一著名的例子, 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 构造了一个函数f (x) =n=0bncos (anπx) (a是奇数, 0<b<1, 且ab1+32π) , 该函数是描述“处处连续且处处不可导”的典型例子, 这个反例使当时的数学界震惊, 因为过去总以为连续函数只可能在个别点处不可微.这个函数正好描述当代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线性科学的分形结构.

2.2 转换方法

数学中的转换方法着重可分为数学问题的转换和数学方法的转换.如将某些复数问题转换为摸的实数问题, 把几何问题转换为向量问题等.所谓方法转换, 如将直接证明转换为间接证明 (同一法、分析法等) .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方法是研究数学和数学解题的一个基本观点, 对于沟通代数、三角、几何、向量、复数、微积分等知识的内在联系,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并因有了坐标观念 (解析几何学) 而产生了一些具体的数学解题方法.如代数法、解析法 (坐标法) 、三角法、复数法、向量法、图形法、导数法、积分法等.

例1 求函数f (x) =x2+9+ (5-x) 2+4的最小值.

分析 本题直接用函数的表达式求f (x) 的最小值不容易, 因对于二次根式之和的变形比较困难.但分析其结构, 利用坐标平面上两点的距离公式, 构造解析几何模型, 如图1, 可获得明晰、快捷的解法.将函数改写f (x) = (x-0) 2+ (x+3) 2+ (5-x) 2+ (2-0) 2, 设A (0, -3) , B (5, 2) , 原题即在x轴上求一点P (x, 0) , 使|PA|+|PB|为最小值, 显然, 只有当3P, A, B在同一直线上时, |PA|+|PB|最小, 即|AB|= (0-5) 2+ (-3-2) 2=52, 即fmin (3) =52.

例2 设f (x) =1+x2abR*, 且ab.求证:|f (a) -f (b) |<|a-b|.

分析 考虑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因为f (a) =1+a2f (b) =1+b2, 视之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证明 考虑Rt△ABC, 如图2, 令AB=1, BD=b, BC=a, D是边BC上任一点, 则AD=1+b2AC=1+a2, 在Rt△ABC中, 有

|AC-AD|<|CD|=|BC-BD|,

|1+a2-1+b2||a-b|,

故原不等式成立.

注 本题也可用导数法证之。

例3 (用幂级数求函数的高阶导数) 已知f (x) =x7ex, 求f (10) (0) .

分析 若对f (x) 函数求导, 求出f (10) (x) (计算量大) , 再求f (10) (0) .

考虑f (x) 在x=0的幂级数为f (x) =n=0f (n) (0) n!xn, 又ex=n=0xnn!, 故有下面解法.

解 设f (x) =n=0f (n) (0) n!xn, 则

f (x) =x7ex=x7n=0xnn!xn=n=0xn+7n!xn.

比较x10项的系数, 得

f (10) (0) 10=13!f (10) (0) =10!3!.

例4 计算ab= (x-a) (b-x) dx (0ab) .

分析与解 若采用常规的途径, 采用欧拉变换, 计算相当繁杂.考虑到f (x) = (x-a) (b-x) 0x[ab], 联想所求的积分能否与什么平面区域面积相联系, 进一步观察 (x-a) (b-x) 是 (x-a) 与 (b-x) 的比例中项, 联系到平面中的几何图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斜边 (半圆直径) 上的高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这一结论.可构造半圆, 在x轴上取点A (a, 0) , B (b, 0) , R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 其横标为x, 则AR=x-a, RB=b-x.以AB为直径作半圆, 过RRTAB交半圆于T, 则RΤ= (x-a) (b-x) .显然动点R从点A移到B时, 动点的轨迹就是半圆曲线.由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可知, 所求的积分就是该半圆与 x轴围成的区域的面积.即

ab (x-a) (b-x) dx=π2 (b-a2) 2=π8 (b-a) 2.

值得注意的是, 逆向思维方法是建立在正向思维的基础上的, 数学中的反面思考方法、转换方法都离不开对正向思维 (常规思维) 的背逆.人们逆向思维必须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 积累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才能进行.数学中矛盾着的双方比皆是, 巧妙地运用逆向思维方法, 克服常规思维的不足,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独立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值得十分重视的课题.

摘要:试图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来阐释数学中的逆向思维方法.

关键词:数学,思维,逆向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朱家生.数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李福兴.探讨逆向思维及其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J].贺州学院学报, 2008, (3) :118-121.

关于“反垄断”的逆向思维 篇10

笔者承认并且相信这几百年来反垄断的理论和方法是有道理的, 并且知道垄断在许多的管理领域都会带来低效率,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 如果我们的眼光不要立足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 而是立足整个世界经济的格局, 也许你会发现, 垄断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坏”。

在19世纪, 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十分热衷并且不遗余力地反垄断, 不是没有原因的, 并且在19世纪的反垄断, 是十分合乎美国的国情的, 看看美国的发展史, 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美国在各个列强国家中脱颖而出, 朝气蓬勃的发展, 至今在世界上仍是势力第一的超级大国。但是, 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 野心勃勃的资本家们也想方设法地垄断资源, 一个又一个的合并、收购, 使得许多国家的资源在短期内迅速的聚集在个别公司手中。比如, 在1901年, 摩根以5亿美元的价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 组建了世界上第一家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钢铁公司;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 曾经在一个月内并购了它26家竞争对手中的22家公司, 几乎完全垄断了美国的石油行业;由摩根和洛克菲勒共同控制的公司———北方证券公司, 控制着美国的铁路运输, 涌现出了像詹姆斯希尔这样的铁路大王;看看这样的格局, 国家的命脉资源都被少数人操控, 那么政府还是真正意味上的政府么?他们说的话又能算多少呢?正是这样的不安笼罩着政客们, 也就有了他们对于垄断的打击, 比如, 西奥斯罗斯福, 美国第26任总统, 在他的强力支持下, 北方证券公司被1890年通过的《谢尔曼反垄断法》强制解体。按照美国那个发展阶段的理解, 垄断对于自由经济、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的利益都是巨大的阻碍, 所以, 反垄断是坚决并且要持续的。

对反垄断的逆向思维一:传统的经济学思想普遍认为垄断必然带来了垄断高价, 或者说普通的消费者只能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 这样的观点只是在理论上存在, 而在现实中难以有太多的旁证去支持。

传统经济学思想的解释:

这是一幅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图, 在长期均衡中, 垄断厂商仍然可以获得很大的利润, 即图形中P2B之间的阴影部分, 而对比于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是无法同日而语的,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出现在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在这个价格水平上, 厂家既无利润, 也不亏损, 只是获得了正常利润。那么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 完全竞争行业的价格一定比垄断价格低, 所以, 垄断带来高价。

资料来源: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那么现实当中又有多少垄断企业在占领了市场以后通过高价格来操作市场, 愚弄消费者的例子呢?我无法找个几个这样明显的案例, 反而从价格的走势上, 却呈现了逐渐走低的态势, 举一个古老和现代的例子: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在19世纪曾经一度垄断了美国市场煤油资源的95%, 但从接下来的10年间, 它的煤油价格却是不断走低;微软公司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 受到美国多次垄断诉讼, 但是我们来看看windows操作系统的售价, 在通货膨胀的历史背景下, 它仍然是一路走低的, 即将发布的windows 8系统, 它的国内定价已经跌破1000元人民币。它真的因为把握资源而抬升价格了吗?反而引领着价格一路走低呢?

对反垄断的逆向思维二:垄断企业不会把消费者放在眼里, 靠着资源的垄断来愚弄消费者。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 许多大型的垄断企业反而在费劲心思地讨好消费者。

说起“垄断企业不看重消费者”这个现象, 也许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比如在金融领域放开进入门槛之前, 作为普通消费者你会觉得去银行办事很难, 而银行的态度也不好。因为原有的银行在我国是垄断性企业,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是, 各式的银行在中国遍地开花, 他们不仅效率高, 并且服务好, 在巨大的冲击下, 原来的国有银行还能稳如泰山的一成不变么?这十几年的发展正印证了它的改进, 虽然仍有许多陋习, 但整体的趋势不可挡。再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市场上, 比如, 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几乎占据了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大份额, 你看到他们懈怠了么?不仅没有, 还想尽招式来创新, 拉拢消费者。记得马化腾先生曾说过, 如果微信不是我们发明的, 我们现在该有多危险!

为什么垄断企业也是这样的看重消费者呢?其实道理很简单, 垄断者们作为既得利益者, 他们出于对自己的保护, 是不会轻易再让竞争者有机会同他们竞争的, 这些垄断企业实质是处在市场竞争的风口浪尖上所以, 任何有实力新加入市场的竞争都可能对它造成威胁, 所以, 降低价格并且做好消费者的工作, 对于他们来说, 是公司发展的第一要务。那么, 传统做法中打击大企业的垄断, 就能提高消费者的利益, 在今天的市场行情中是说不通的。

综上所述, 对于反垄断这个问题, 我们不应该总是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限制和打击这些垄断企业上, 因为这真的是一个旷日持久的战争, 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历史上的反垄断官司上看, 有哪个企业的反垄断诉讼不是一打再打, 一拖再拖。而围绕的问题不外乎这几个方面:什么是垄断?垄断的范围或者边界在哪里?垄断性价格?掠夺性价格?合谋性价格?等等这些没有太多标准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 因为一时难以说清楚而耗费时久。同时, 我认为,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技术更新如此之快的网络时代, 已经没有哪个企业可以真正地去垄断市场或者操作市场了, 只要有竞争者的存在, 他们就不会安心地去享受, 而是不断地改革、创新, 让自己的企业去保持着生命力继续前进。

说到这里, 也许许多人会想到, 我们国家的这些行政性垄断企业呢?他们难道不需要改进么?其实, 从2002年我国入世以来, 已经在一点一点地改进了, 在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 中国已经不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存活, 我国的这些行政性垄断企业, 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如果不改进, 市场竞争的挑战会让他们活不下去。近几年来, 我们在许多文件中都能见到“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公司整合合并”等等字眼, 这些做法不都是把企业和企业捆绑在一起形成超级航母级公司来整合资源, 提高国际竞争力吗?比如说, 煤炭资源的整合, 国家在一年内关闭了多少个规模较小的煤炭企业而把他们整合进了少数几个大企业当中,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 国家还支持了这样的垄断过程, 效果难道不好吗?关闭小产能企业对环境的治理带来了好处, 同时, 合并后煤炭的价格却低了。也许短期有负面影响, 但这只是一时的。

在信息和技术发达的大数据时代, 没有谁可以做某个行业的主人, 没有谁可以任意的操作市场, 愚弄消费者, 因为每个企业面临的竞争都是强大的。所以, 强强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向着有利于消费者的这个方向发展的。我们的注意力不应该总是集中在如何制止大企业的行为, 而应该考虑如何才能让市场更有活力。

参考文献

[1]Robert H.Frank, Ben S.Bermanke.李明志译.微观经济学原理 (3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宋鸿兵.货币战争 (1版)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7

快消时代的逆向思维 篇11

《查令十字街84号》被誉为“爱书人的圣经”,记录着纽约女作家海莲·汉芙和伦敦书店老板费兰克·德尔长达20年未曾谋面的书信情缘。如今,伦敦已无“查令十字街84号”旧书店,但这本书被译成数十种语言流传于世,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书迷到查令十字街朝圣,他们不约而同地从自己的方向出发,试图进入这段传奇,相互取暖。大量的广播、舞台剧和大银幕也钟情于它,包括薛晓路这部披挂着《北京遇见西雅图2》的外衣,却与北京和西雅图都没有半毛钱关系的电影。

阅读对影片中的主人公来说,也是不合时宜的。汤唯饰演的“娇爷”,15岁随父移民澳门,从此以赌城为家,成为赌场职业公关。赌场忌书,因为书与输谐音。潦倒的娇爷却处处遇输,她把自己的霉运归结为总出现在她眼前的那本《查令十字街84号》,于是干脆把它打发到老家——邮寄回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与此同时,地球另一端的洛杉矶,一位习惯了下半身思考的华裔房产经纪人“大牛”(吴秀波饰),试图用这本书来泡妞,结果被泼了一脸咖啡,于是他迁怒于书,干了件和娇爷一样幼齿的事——把书打发回它老家伦敦。最终,因为这本书,洛杉矶的大牛与澳门的娇爷干起了笔仗,又变成了笔友。

就是这么一部以“老朽”的书信为交流媒介的电影,却能在信息疾如闪电的当下,摘除“不合时宜”的帽子,上映两天就夺取3亿票房,这正是薛晓路的厉害之处。《不二情书》既是薛晓路对《查令十字街84号》的敬畏之情,也是对快消时代的一个逆向思维。凭着一股倔强的情怀,她巧妙地让书信这种业已绝种的社交介质重新焕发新生。故事一开始就像是《触不到的恋人》,两个空间,两个世界,毫不相干的孤男寡女。为了让这场终究要以相爱为目标的鸿雁传情不显得那么老旧和呆板,男女主人公夹在书中的便条一开始便如电光火石,充斥着原始互联网思维的简单与粗暴。两人之间的情愫,经历了一个哲学否定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并通过彼此的观照来审视自己和认识对方。

老友韩浩月认为《不二情书》“有力纠正了《山楂树之恋》传递的扭曲纯爱观”,这点我相当认同。《不二情书》高屋建瓴地绕开了国产爱情片假大空的道德高地,有效填补了国产爱情片叙事力的空白。当所有的爱情片都以爱的名义忙着解决爱爱问题之时,薛晓路反其道行之,以一套市侩的组合拳,解决了我们多年无力解决的纯爱命题。

当然,在爱情之上,薛晓路夹带的私货更多,一众人物可谓“满世界的山河故人”。祖峰饰演的诗人,最终推倒了他的象牙塔,成了委身富婆的小白脸;王茜化身的陪读妈妈,几乎牺牲一切,也要把下一代送往他并不感兴趣的他乡;秦沛演绎的林爷爷出身不详,从他的国学气质可以猜测,他与那段割裂的历史有关;而他那个只以视频方式闪过的NASA孙儿,则置身于外太空,正为未来的“地球故人”开疆拓土。导演在爱情之外,埋伏着沧桑、流离、困顿、救赎与回归的矿藏。正如片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诗词:是“趁年少,把家园弃了,海上来游”,还是“去国怀乡,满目萧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小学体育课堂中逆向思维的应用 篇12

逆向思维有利于防止思维僵化和摆脱思维定势, 有利于拓宽思路、深化知识。它是巩固和加深动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环节, 也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 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联结。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 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体育教学中巧妙利用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对于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逆向思维, 调动学习积极性

先教后学, 一般是由教师先讲动作要领, 再加以示范, 然后学生练习。这样的学习往往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巧妙地利用逆向思维方式,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 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记得听特级教师王仲生老师的一堂一年级的技巧课, 王老师巧妙的和学生玩了一个游戏, 游戏的名字是“看谁坐得快”, 他让一个学生和他比赛。两人站在垫子后面, 发出口令后看谁先坐在垫子前, 结果是学生跑到垫子前坐下, 而王老师做了个前滚翻坐下, 当然是王老师坐的快, 结果学生不服气, 又做了一遍, 结果还是一样。通过这样的游戏, 学生不知不觉的就学会了前滚翻后, 王老师才告诉学生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动作, 叫做“前滚翻”。再如在蹲踞式起跑教学中, 老师在课堂开始就让学生自由的进行30M跑的练习, 有学生因为看到刘翔的跨栏起跑的动作, 刻意地模仿, 在老师的预备口令提示后, 做一些蹲在地上的动作, 等大家全部跑完后, 刻意地问那位同学:“你是怎么想到要这样起跑的”?学生会很自豪的说:“是看到刘翔这样跑的”。这时老师可以巧妙地介绍蹲踞式起跑在径赛中的好处及重要性, 致使大家的学习欲望非常强烈, 过渡到蹲踞式起跑动作的教学, 最后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正逆思维联结, 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我们的体育教学, 一般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表现为任何项目都是从简到繁, 从易到难, 从分解到组合, 从局部到整体。在教学中巧妙的运用逆向思维方式, 能有效的解决教学方法单一的难题, 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教学快速跑内容时, 针对有的学生在跑时没有用前脚掌着地, 老师在教学中故意用脚后跟着地跑和前脚掌着地跑进行师范, 让学生有了充分的认识, 加深了对跑的动作要领的理解。还有在广播操的教学中, 老师在前面边示范边讲解, 可就有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动作不能达到要求, 这时老师可以将一些做的动作比较好的同学喊到前面来示范, 同时模仿一些学生的错误动作, 让他们进行比较, 并鼓励学生找出两种动作之间的差异, 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思维定式, 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

三、教师正确的讲解示范变为“故意错误示范”的逆向思维教学

一般常规的体育教学是正确的示范和讲解,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而逆向思维教学则是有目的地从正确动作的反面或错误动作开始, 创设一种“故意错误示范”的情境, 让学生思考, 学生有迫切解谜的心思, 更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它的一般流程为“暴露错误—剖析错误—改进错误—反思错误”。即教师错误动作演示, 让学生通过深刻分析, 知道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及改进策略, 及时地将错误动作加以修正, 通过研究错误动作, 产生错误的规律, 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掌握预防错误动作的策略。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正确动作的理解, 有利于正确掌握动作;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有效地认识到错误之所在, 有利于自诊自治, 提高对错误动作的“免疫力”。如在排球垫球教学中, 针对有的同学不能很好的控制垫出球的落点这一问题, 我故意模仿学生动作, 不是将球垫高了, 就是将球垫得很远,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我所做的动作, 给我这个老师找毛病, 最后统一认识:垫球时要是没有蹬送动作, 光靠手臂力量往往将球垫得很远, 如果双手不夹紧, 就容易使球垫在一只手臂, 致使球向旁边飞, 如果手臂抬得过高, 垫出的球只会向上, 而到达不了对面的同学面前等等……错误找准了, 同学们再练习时, 基本上都能避免这些错误动作的出现, 很快就学会并了排球垫球的正确动作。由于“错误”来自学生, 而毛病又是学生找, 故教学效果自然比直截了当地传授方法好。

四、改变思维方向, 开拓逆向思维领域

“教无定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逆向思维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教材。对于一些技术难度大, 潜在危险较大的项目, 还得沿用传统的常规教学:先教后学, 由分解到完整。也可以在学练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原因, 用倒过来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 根据不同的教材, 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思维, 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门诊收费处下一篇:小型混凝土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