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信息技术的心得

2024-08-02

使用信息技术的心得(通用10篇)

使用信息技术的心得 篇1

信息技术使用心得体会

平潭实验小学吴云明

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它能变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懂,以直观形象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课程整合,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一、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例如教学《认识角》,教材只借助钟面指针、扇面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角?这样让学生对角有了初步印象后,教师再通过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观察角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用不同颜色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再分别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叉开的大小有关。然后再出示两个角一样大,一个角的边很长,另一个角的边很短,让学生猜猜哪个大,哪个小,很多学生都说边长的那个角大,通过课件演示把两个角叠在一起,学生发现两个角一样大,从而引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的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更乐意学数学。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好奇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例如,教学“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然后提出平行四边行面积的面积是否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考虑?通过课件演示分割、拼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平行四边形至长方形的转化过程中,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高等于长方形的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利用多媒体手段,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探索创新认识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激活学生的创新热情,变“苦学”为“乐学”。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教师可以在复习圆柱体积的基础上,让学生猜想圆锥体积该怎么计算?通过课件演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然后将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子,再倒入圆柱形容器,看几次能倒满。通过实验,让学生讨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这样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跃跃欲试,情绪十分高涨。然后再出示“高相等底不等”“底相等高不等”“底和高均不等”等几组实验进行对比,促进学生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四、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解决问题是一个发现、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亲身感受问题、寻找解题策略,实现再创造以及体验数学价值的过程。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习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虚拟化场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时,用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圆柱,让学生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说是正方形,有的说是平行四边形。这时我并不急于表态,首先表扬了他们爱动脑筋,敢说、敢争辩的精神,然后提出“到底是什么图形呢?再通过课件演示三种圆柱的展开图,学生发现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再让学生观察圆柱侧面展开图长方形的长与宽与圆柱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发现圆柱底面周长等于长方形的长,高等于长方形的宽,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让学生自己观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明显提高,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比较积极,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不再把学习当负担。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对于发展我们的数学教育事业,必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使用信息技术的心得 篇2

●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 都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创设教学情景, 变静为动, 变抽象为具体, 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 使教师原本枯燥的讲解、干巴的历史概念“活”起来, 生动而迅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引发学习兴趣, 诱发强烈的学习动机,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探究学习《对外开放》一节时, 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邓小平实行和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所做的伟大贡献, 我利用课件展示一段情景材料: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 学生低声跟着伴唱的同时, 屏幕展示下列几个问题: (1) 歌词中的老人指的是谁?举例说明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2) 第一个“春天”和第二个“春天”的含义各是什么? (3) 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学生的思绪飞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时代, 仿佛看到了邓小平挥手微笑的伟人丰姿。在伴唱声中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欣赏完歌曲后, 经过几分钟的热烈讨论, 结合以前所学知识, 同学们对这节课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从而成功完成教学任务。

●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历史学习是以掌握历史概念、探求历史发展动因和规律为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概念阶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历史概念, 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效果, 死记硬背一定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 不能够理解历史知识生成的过程, 没有理解的记忆是不会长久地停留在脑海中的, 这样就会出现学生掌握得不够牢固, 不久就忘掉的现象。而采用信息技术, 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将知识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巧妙的动态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 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很快地去学习。

如在学习《战略大决战》一节时, 学生对解放军战略反攻目标和主攻方向及三大战役的进程往往因地理知识所限, 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几幅动态地图, 通过流动的箭头把敌我双方的攻防路线及战略态势进行演示, 再配上有关三大战役的影视录像片的有关资料, 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 注意力集中, 精力旺盛, 不仅较清楚地了解战争进程, 理解我军作战方针和意图了, 更掀起了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 沉浸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师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综合运用的引入改变了历史教师传授式的教学方式, 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 更随意, 更方便, 更直接, 更灵活, 更有针对性。同时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在历史课堂中,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学生的学习重心不仅是学习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基本的信息素养。教师通过制作学习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 让学生对历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 然后进一步地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例如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一节教学中, 课前安排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搜集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资料, 并针对资料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们搜集到了相片、会议记录、民间故事等资料。我协助同学们把搜集到的资料制成课件, 在课堂上展示, 不仅形成了资源共享, 更通过同学们的搜集、思考、讨论, 充分利用眼、耳、脑、嘴多种感官的参与, 加深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同学们通过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学习, 获得了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 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过程, 做到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从而学会了学习,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材的使用与研究 篇3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使用;教学;对策

一、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1.忽视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交流和合作,开阔视野,提高思考和决策水平,勇于创新,培养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由于对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理解不透彻,

过分注重技能操作的培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有些教师误认为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指计算机的操作过程,所以只是重视对计算机和其应用软件的讲解。这样的误解实质上就是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单一地理解成操作技能的培训,这不仅偏离了新课标的思想内涵,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都是非零起点的,也就是说它对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的家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也不一样。例如,有些学生从小就接触了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相对来说简单,而有的学生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学习起来就很吃力。针对这一问题,如果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就根本无法让学生收到平等的教育,也不利于部分学生的发展。

3.对教材把握不准

不少教师把信息技术教材看成和政治教材一样,对教材的内容删繁就简,只是跟学生介绍书中提到的应用软件的操作方法,而忽视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发展技术能力。甚至有部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完全按照课本上的死知识讲解,不能活学活用,完全违背了新课程“以教材为中心”的思想。另外,由于各地的师资和教学资源的不同,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同的困难。

4.忽视评价与考核

虽然新课程要求把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使用,但是实际上不少信息技术教师对过程性评价的理解不够透彻,比较模糊,甚至有的教师根本不进行过程性评价,只关注总结性评价。这种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容易引导教师把信息技术课程上成专业的培训课程,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1.加强学科课程的整合和研究性学习

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在教学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无法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只有加强学科课程的整合和研究性学习,强化信息技术下的研究性学习,才能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所谓课程整合就是以学科科目为中心,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建立学科间的有机联系,使各门学科相互渗透,把学科学习任务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中去。那么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以“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解决问题的中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学习积极性和个人体验的作用,加强学生素养的培养。

2.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注重个体差异

作为教师,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认真了解教材,还要认真了解学生,以便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地域差异造成的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师应该在学期初就做好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加以弥补。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加强个别辅导,对于知识水平差距较大的班级,可以采取分层教学,采取有效的措施争取让认知差异不同的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于教材的使用,教师不能完全照本宣科,应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地的特点,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创造性地灵活使用教材。那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能力与工具软件操作的关系,二是知识技能跟综合能力的关系。对于前者要注重过程和方法的引领,以典型的工具应用为范例,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对于后者,要注意在学习知识原理的过程中安排一些小型的活动来练习技能,同时要注意知识的穿插,适当加强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培训。

4.采用人性化、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在课堂中适当地尝试开展学生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加强过程性评价的运用。例如,使用在线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利用电子学习档案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通过对学生完成电子作品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在评价中还要体现人性化的特点,及时发掘学生的优点,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

开发。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教材的合理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深刻把握教材,优化评价与考核,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张青.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5(02).

使用信息技术的心得 篇4

电子白板是汇集了尖端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手段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它通过应用电磁感应原理,结合计算机和投影机,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及教学。电子白板由普通白板发展而来,最早出现的电子白板为复印型电子白板,随着技术的发展及市场的需要,出现了交互式的电子白板。

一.基本参数

电子白板的最影响也是最直观的基本参数是:

(1)计算机接口:国际标准通用USB接口。

(2)分辨率:分辨率是指每一线上的点数数量(或者像素)。通常是沿着一个屏幕或监视器的水平和垂直边缘来表示点数;分辨率越高,画面越清晰流畅。

(3)校准方式:一般校准点数至少要2点以上,这样比较精确定位,不会产生漂移,反应快。

(4)响应速度:响应速度越快,越接近人平常习惯操作,使用起来方便快捷;

(5)触摸精度:精度高,对触摸反应越灵敏。

二.基本功能

1.基本的批注与绘画功能;

2.鼠标功能;

3.恢复和更新功能。

4.辅助工具。

5.屏幕捕获、层技术、图形编辑功能。

6.无限页书写功能;

7.手写识别功能。

三.自身优点。

1、通常我们开会,有了电子白板以后只需认真听讲就可以了,演讲的人书写完之后,只需轻按一下按键或按一下遥控器,就可以把白板上书写的内容完完整整的打印下来,只需几秒钟的时间;或者使用电脑的人只需轻按一下按键或按一下遥控器,就可以把白板上书写的内容完完整整的输入到电脑里。

2、电子白板可以无限延展书写空间。

3、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实现远程开会与远程教学。

四.应用领域

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电子白板产品备受教育市场关注,特别是互动电子白板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互动电子白板于课堂教学上,已成为全球教学活动多媒体化发展的趋势,互动电子白板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互动式电子白板全面搭配短焦投影组成多媒体教学系统,在与互动电子白板配合使用时更方便,演示更完整,交流更顺畅。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与电脑进行信息通讯,可以在白板上直接操作,对文件进行编辑、注释、保存等在计算机上可以实现的任何操作。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实现了高品质、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交互式电子白板具备和超越黑板的所有功能,包括随意书写、画图、批注重点,并且可以使用或编辑丰富多彩的电子课件.五、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优势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项综合性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建构知识

教师通过预设的资源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教学资源的精心设计,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的活动情景。这样,在形象的强烈刺激下,唤起学生对长时记忆中有关知识的经验和表象,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通过师生之间的协作和会话,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2、创新设计教学活动,整合课堂教学资源

利用交互白板可以巧妙构思,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利用电子白板可以方便地解决PowerPoint 或Flash 课件中难以实现的交互等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可适时地使用遮罩功能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用文字拉幕、页面快照等功能来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利用电子白板中前置、后置、对象移动、翻转、透明度等功能来诠释教学中的难点。

3、电子备课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学设计都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备课时预设的,而实际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和老师不断修改课堂预设内容的过程。在高度的

课堂交互中,通过师生的讨论与交流,能产生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想不到的问题。利用交互白板自带的工具与资源库,就可对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从而产生了比常规教学更多的生成性资源和不同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而且富有成效。

4、及时反馈评价,促进教学相长

反馈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的反馈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动态地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而言,通过交互白板,将有更多参与协作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其个人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把处理复杂的概念和问题的结果更加清晰、高效、动态化;对教师来说,有利于因材施教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六、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设计牵强附会

教师为了体现电子白板的交互式功能,特意设计学生轮流上讲台在电子白板上划勾或花圈,一个很简单的授课内容被无限制地放大,设计的活动明显是为了使用电子白板,牵强附会使教学策略出现了偏差。

2.电子白板角色定位不准

教师仅仅将电子白板的使用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一种表演方式,在被动地使用电子白板,一会儿使用电子白板,一会儿又使用黑板。殊不知电子白板完全可以取代黑板,并实现许多黑板不能实现的功能,电子白板仅仅发挥了投影加幕布的作用,教师只是给PPT 演示换了个新舞台。

3.冗余资源应用表现明显

实验课例中,教师一边做实物实验,一边又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视频展台投影到电子白板上,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将能够用直接观察法完成的学习转换为电子白板呈现,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七、结论

使用信息技术优化口语交际教学 篇5

[内容提要]

使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资源,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兴趣爱好。创设交际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播放交际动画,增强口语交际的多向互动。

为了优化小学信息技术,优化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了学生的参与精神的培养,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意识。

首先,使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资源,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他们容易接受和记忆具体形象的事物,对生动的形象和活泼丰富的想像充满兴趣。语文课本上口语交际内容多以文字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有的也只不过是一幅图或几幅图而已,学生对此不感兴趣,虽然有些内容也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但学生毕竟是坐在教室里学习,面对的是教师、同学、黑板、桌椅等,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达到高潮。合理利用多媒体就能很好地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充分吸引学生并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积极性的目的。如《有趣的动植物》运用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动物和植物图片,生动的画面刺激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的兴趣,想说的欲望。在此种环境下,学生就能深入思考,跃跃欲试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能把学生兴趣调动起来,这节课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给口语交流起了一个很好的导引线作用,让学生有兴趣去说,引导他们该从何处去说。   其次,使用信息技术创设交际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观察、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的综合训练。人们进行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对某一内容进行交流的。在教学中,我们以教材为根据,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教材相关的各种交际的情景,组织口语交际活动,使交际活动热烈、生动、活泼,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交际的能力。如《保护有益的动物》,让学生观看动物在森林中嬉戏的场景,一只只可爱的动物在画面中奔跑,这一段录象的播放就是要渲染一种大自然和谐的气氛,让学生身临其景,感受动物给大自然带来的欢乐。学生心情非常兴奋,纷纷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再让学生观看动物们受到虐杀的图片,利用图片的效果震撼他们的心灵,学生情感感染下,“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在听、说、问、议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水到渠成地开动脑筋,学生的创新精神便伴随着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识的活动而不断的发展。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文本进行适当补充,创设有效的情景,将让学生会说能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情景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再次,使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播放交际动画,增强口语交际的多向互动。单独的个人是不能构成交际活动的,交际往来必须由双方或多方才能构成。因此,口语交际课必须呈现多个的交际方面和多种交际往来的形式,具有活动的互动性。口语交际课堂上一般是教师与学生集体的交往、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交往、学生与学生个体交往、学生三人以上的集体交往、小组与小组的交往等,如果我们的背景仅仅是一间教室,学生的思维、想象受到一定限制,在各种交流中就不能充分发挥。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我的想法”这一内容时,就先请同学们看课件(《我选我》这一课的动画,回忆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情景),为学生创设了相互交流的情景,学生很快就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怎样,王宁说了些什么等,并回想起以前班里选班干部的情景,一下子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唤醒了他们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在小组讨论时他们踊跃发言,交流非常积极。在全班进行交流时学生们有的说很佩服王宁的勇气,支持他;有的说自己其实也想当班干部,但怕同学们说自己,不好意思提出。最后老师在总结时肯定了大家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鼓励大家要相信自己,给予勇气展现自己。因此,教师根据材料所设定的话题,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创设真实场景,解决好学生“怎样说”的问题,学生在情景中,围绕话题,人人参与,进行同桌、小组、全班等多向交流,逐步提高了口语交际的技能技巧。     总之,通过信息技术与口语交际的整合,营造了良好的口语交际的环境,提高了学生的交际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了学生的参与精神的培养,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以及教学参考用书。

使用信息技术的心得 篇6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媒体纷纷触电,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在课堂教学中推广使用,它必将引发一场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到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等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在现代教育中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拟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看法。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媒体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它进入课堂后,使教育、教学超越传统视野,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密度的容量,创造出知识、学问来源多元化的文化教育环境,为学生个性、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运用多媒体动画功能,体味人物内心活动。现代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认为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细致的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应用

目录

一、遵循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原则

1、要根据学习对象的学习特点

2、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3、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4、要注意多种媒体使用的综合性

5、要精心设计教学媒体

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功能

1、情境教学法

2、模拟教学法

3、课前预习法

4、技能指导法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

原则和方法

(07届函授班 XX)

信息技术进入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实现教学优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呢?根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实践,笔者的体会是:首先,教师要遵循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原则;其次,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功能。

一、遵循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原则

1、要根据学习对象的学习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图画、动画、声频、视频等教学媒体,生动具体、直观形象,具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功能。通过信息技术,用多种媒体呈现学习材料,可以使学习过程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动机。但是,小学阶段也是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切不可因为滥用使用信息技术,使学生丧失思维能力的训练机会。

2、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阅读文本,倾听对话,感悟思想,体会情感,揣摩表达,积累语言,表达运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一切教学手段

都是服从于此的。因此,在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两者关系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主体,信息技术是为优化教学服务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调动学生的感官多方面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习语言的兴趣,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上来。

3、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运用信息技术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为目的的,因此必须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切忌盲目性。没有哪一种教学手段是万能的,只有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利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手段,才是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也不例外。

4、要注意多种媒体使用的综合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尽可能把音与像、动与静、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多种感知材料,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与运用能力。信息技术只是多种媒体的一部分,语文教学中,黑板、粉笔、实物、纸质的挂图和图片等传统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媒体应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整合使用,以充分发挥媒体促进教学的作用。

5、要精心设计教学媒体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的同时,变革自己的教学设计行为。备课时,教师要系统

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设计教学媒体。将教学媒体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成为教学方案的要目。

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功能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落实,需要一定的教学方法的支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常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即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和创设语文学习所必须的情境进行教学。或播放故事,或配乐朗读,或呈现图形图像,或观看动画,或观看视频等。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图形图像,图文结合,使学生直观感知课文的情境。句段理解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难点,用动画、视频等再现文本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雷雨》的起始阶段,笔者播放视频,让学生边听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动机。为使学生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笔者再次让学生观看视频剪辑:屏幕上厚厚的黑云笼罩着整个天空,天色十分昏暗。学生观看视频剪辑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1.“满天”是什么意思?2.“黑沉沉”写出了乌云怎么样的变化?3.“压”

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4.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然后,引导学生感受场景,品词析句。

2、模拟教学法。即利用各种媒体,模拟文本内容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教学。小学语文课文里的常识性说明文,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积累不足,根据课文的文本难以理解一些科学性知识。如果用多媒体模拟,学生就可以身临其境,从而解决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科学小品文《琥珀》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笔者利用从网上下载的教学课件(包括琥珀的样子、远古时代的环境、苍蝇和蜘蛛的行动及巧合、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经过、发现的过程等若干个小模块)开展教学,如点击“松林与海水”课件,便会出现地壳变化使海水淹没松林的场景,并可以清楚地看见水下的松树如何慢慢腐烂,松脂球脱落出来,一齐深埋在淤泥里的情景。

3、课前预习法。即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并接受辅导。“精读课文”教学之前,笔者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学习有关的资料。课上,安排学生交流作者的生平、作品等文学常识和课文写作背景、时代背景介绍等。有些课文,涉及到社会、环境、历史、军事等学科的知识,学生对这样的课文非常感兴趣。如,在教学《南京长江大桥》一课,为什么建造长江大桥?大桥有多长?是谁设计的?什么时候建造的?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教学重点,但却是大多数学生希望了解 的问题。学生提出来了,笔者根据学生的需要,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了有关资料。

4、技能指导法。即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学生的语文技能进行指导。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指导,可以提高训练效果。如,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录音,组织学生进行听话、记忆、复述等活动,可以训练、指导学生的“听”“说”等技能。可以通过播放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可以利用大屏幕呈现阅读材料,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呈现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过程,指导学生学习笔顺、分析字形和书写汉字等。可以用媒体呈现同题佳作,供学生借鉴,实现习作指导;将学生的作文展现出来,组织学生进行评改训练,实现作文修改的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尝试,与此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本人将以此要求为目标,继续探索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新形式、新方法。

参考文献

使用信息技术的心得 篇7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数学世界.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促进与紧密结合, 形成了作为高新技术的核心成分和工具库的数学技术.信息技术使数学变得更加现实了, 使数学模型思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它可以把数学家头脑中的“数学实验”变成现实:精深的数学概念、过程可以得到模拟;再难的计算、再复杂的方程, 只要给出算法就能得到解决;总之, 信息技术使得数学思想容易表达了, 数学方法容易实现了, 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下面两个案例均来自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在教学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一“抛物线的概念”的教学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椭圆、双曲线的概念, 同学们还记得这两种曲线的定义吗? (学生很快回答了这两种曲线的第一定义)

师:能把这两种曲线的定义统一起来吗?

生: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 当01时的轨迹是双曲线. (利用几何画板演示)

师:那么当e=1时又会是什么轨迹呢? (学生议论纷纷) .

接下来,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 得出轨迹图形, 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归纳定义.再拖动定点, 使之与定直线相重合, 再得出轨迹, 进一步完善定义, 突破疑点.

案例分析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从椭圆、双曲线的概念自然过渡到抛物线, 完善抛物线的定义;四种抛物线标准方程和图形之间的关系.在上例中, 用几何画板的动画特性, 通过改变e的值, 就可以轻松的演示出抛物线, 解决了学生凭空想象的难点.接下来是检验定义的完整性, 要让学生凭空去想也是相当困难的.此时, 教师还是利用几何画板, 利用它操作简易的特点, 通过拖动定点到定直线上, 能让学生直接看到抛物线所发生的变化, 意外产生, 抛物线变成了直线, 从而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要怎样完善定义, 从而突破了第二个难点.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难点就是将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和图形结合起来.这时, 教师采用PowerPoint的演示功能, 将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和四个图形放在一张表格中, 学生通过集中比较很快就归纳出了对应关系, 顺利地完成数与形的合, 从而突破了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难点.

案例二“函数y=A sin (ωx+φ) 的图像”的教学

问题1:在同一个坐标系内, 试画出函数y=2sin x, y=sin x, x∈R的简图.

生: (寻找适当的五点, 建立表格)

师:试多画几个周期, 并比较这两个图像与y=sin x的关系. (电脑显示几何画板作图, 并按取不同A的值, 观察图像变化)

问题2:在同一个坐标系内, 试画出函数y=sin2x, x∈R, y=sinx, x∈R的简图, 并比较两个图像的关系?

生: (寻找适当的五点, 建立表格)

师:试多画几个周期, 并比较这两个图像与y=sin x的关系. (电脑显示几何画板作图, 并按取不同ω的值, 观察图像变化)

问题3:试画出函数y=sin x, x∈R, y=sin , x∈R的简图, 并比较两个图像的关系?

师:试多画几个周期, 并比较这两个图像的关系. (电脑显示几何画板作图, 并按取不同φ的值, 并观察图像变化)

师: (板书相位变换规律)

案例分析这节课特点就是容量大, 使用传统教学方法, 需要耗费两课时.如果分开授课, 就会导致学生对三个变换的感知不全面, 影响后面混合变换的教学.在本案例中, 教师充分应用了几何画板的演示功能和动画功能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让学生动手画图, 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存在着差异性, 总有学生落在后面无法完成作图, 这时就可以借助画板的演示功能来补偿这种差异性, 使得后面的教学顺利进行;其次, 教师让学生比较画出图像的关系, 以前一个坐标系中最多画出三个图像已经看不清了, 影响学生的观察, 这时充分使用画板的动画功能, 便能使图像产生连续变化, 方便了学生的观察;再次教师只要精心设计课件的话, 可以把后面两个问题的图像合并在问题1中, 为后面图像的混合变换打下伏笔.本案中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同时揭示了三个变换之间的关系, 提高上课效率, 兼顾到了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难点情况.信息技术在这里的使用既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也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人性化, 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

使用信息技术的心得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教学;网络资源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资源运用的必要性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教师应利用情境和对话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多媒体和网络则是学生在主动学习、协作探索时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小学英语课程的各项目标要求。

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小学英语教学思路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的教学思路。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一般还是强调刺激——反应,教师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外部刺激作用,常规的教学思路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学生成了知识灌输的对象。

运用网络课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间的交流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英语的常规教学,学生的知识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师。学生的学习交流一般都是在课后与放学后的时间内,教师教会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内容相符的课外资料,这样学生既增强了运用英语的能力,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查阅中也使学生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

我们将“一百易e”网络课件安装在服务器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课内或课外通过访问校园网站,可共享该课件资源。该课件提供了多个学习生活场景,如:In the park,On a farm,My home,Near the beach,In the zoo等。学生如果点击“My home”按钮,就进入“家庭”的场景,家庭的场景呈现在眼前,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读书,有的在玩耍,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只要学生用鼠标随意点击人物,相应的单词和音标就会出现在屏幕中,读音会通过耳机传出。学生可以一边看着单词和音标,一边听着标准读音来自学单词。同时,如果你选择了对话原文按钮,屏幕上就会自动出现中英对照的对话原文以供参考。学生不仅能逐句跟读,而且还能扮演不同角色做配音练习。网络课件的教学,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有利于提高对话教学的实效,使学生在掌握更多词汇的基础上,更灵活地运用对话。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创造一个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的探索式学习环境。它能加速学生的感知过程,促进认知的深化理解,增强记忆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有如下认识。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英语,兴趣第一。正如英语中说的:“You can lead the horse to the river,but you can not make it drink.”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时才愿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2.能促使教师更多地进行反思

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对教师本身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教师在自身的职业发展中,信息技术应是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选准起点、瞄准目标、不断探索、勤于反思,使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对教育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当然,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的整合教学并非是常规教学的全部,也不是每课都适宜使用,根据教学内容来更有效地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使之为教学服务,还有待更多的英语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和探索。我将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寻找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探索小学英语的教学规律,优化小学英语的教学结构,为促进学生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和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道义.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与小学英语课面临的挑战[J].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2001(8).

[2]王松美,林继玲.英语教育与素质教育[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3.

[3]张红玲.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机辅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育,2000(9).

[4]欧阳芬,黄小华.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M].中国轻工出版社,2004-11.

[5]谭仁杰.做研究型教师[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3.

使用信息技术的心得 篇9

教学目的:学会使用“颜色填充工具”,学习设置背景色。教学重点:学会使用“颜色填充工具”。

教学要求: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导入:同学们在画画的时候,总会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对身边的人和事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欣赏作品《我的家》。画中观景,你联想到了什么?

师总:这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我们仿佛听到了婉转的鸟鸣,嗅到了醉人的花香。看!那清澈的山泉飞泻而下,一条石板小道蜿蜒曲折地通向山下。“我的家”在碧水绿树的环抱之中,显得更有生气。瞧!小狗也高兴的直摇尾巴,真是奇妙无穷„„

过渡:一幅绘画作品,不但要有创意,还应具有鲜明的色彩。上节课我们画的《鱼》和《海底世界》相比你更喜欢哪一幅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给图形添加颜色。

学习“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

(一)学习使用“用颜色填充”工具。打开上节课画好的“海底世界”。设定一种相应的前景色。

单击工具箱中的“用颜色填充”工具。将鼠标指针移动到要填充颜色的部位单击左键。

教师提示:

1、“用颜色填充”工具,可以为任何封闭的图形填充颜色,封闭指图形四周完全被线条封闭,不留缝隙。如果待填充图形的边线上有断点,填充色将会泄露并扩散到剩余的绘图区域。

2、在填色的时候,单击左键,封闭图形中填充的是前景色,单击右键则填充的是背景色。

(二)练习:为《海底世界》中的鱼填充颜色。并设置相应的背景色。

7课 缤纷的色彩—“喷枪”与“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

教学目的:

1、学会使用“喷枪”工具和颜料盒,会用“喷枪”喷出不同颜色。

2、学习使用“取色”工具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喷枪”工具、“取色”工具和颜料盒。教学要求: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总结上节课所学

二、学习使用“喷枪”工具 给《我的小屋》填充颜色 第一步:选出一种前景色。

第二步:选择“喷枪”工具,在工具样式区选择一种喷涂样式。

第三步:移动鼠标到小狗身上,单击喷出一朵小花,在移动鼠标到另一位置单击,重复此动作直到满意为止。用同样的方法为大树喷上花朵。

练习:自己请你给《路》的路面喷上颜色,路两面的空地,左面设置成墨绿色的背景色上,画上小草,并喷上小花,在天空上喷上点点云彩。

温馨提示:“喷枪”工具类似于生活中的尤其喷枪,可以绘制雾状图案。使用“喷枪”工具涂色时,鼠标移动的慢,喷上的颜色就深;移动得快喷上的颜色就较浅。

二、学习使用“取色”工具

要求:将《路》右面空地的背景色设置成与左面颜色完全形同,并画上与左面颜色相同的小草。

第一步:选择“取色”工具。

第二步:将鼠标移动到绘图区后,鼠标光标就会变成吸管形状。用吸管形状指针指向绘图区中的草的颜色上,单击左键。此时,颜料盒中的前景色就变成了用吸管获取的颜色。

第三步:在右面空地上画出小草。

第四步:用吸管形状的鼠标指针指向左面的土地,单击左键,再到右面的空地上单击右键,则背景色变为吸管指向的颜色。

温馨提示:如果像是某一个图形的颜色与另一个图形的颜色完全一样,若到颜料盒中取色又把看不准,这时可以利用“取色”工具,他能够从画图中已有的颜色上取出完全一致的颜色。

第7课 缤纷的色彩—“喷枪”与“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

教学目的:

1、练习使用“喷枪”“颜色填充”工具,会用“喷枪”喷出不同颜色。

2、练习习使用“取色”工具。

3、学习使用更多的颜色。

4、学习色彩搭配。

教学重点:

1、巩固使用“喷枪”“用颜色填充工具”工具、“取色”工具和颜料盒。

2、学习使用更多的颜色,学习色彩搭配。

教学要求: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复习上节课所学

1、如何填充前景色?怎样设置背景色?

2、使用喷枪什么时候颜色变深,什么时候颜色变浅?

3、如果想使某一个图像的颜色与另一个图形的颜色完全相同,若导演辽河再次去色诱怕看不准,这时可以利用什么工具?(取色工具)

学习使用个多的颜色

颜料盒中的颜色不够用怎么办?

在“画图”软件中,颜料盒中虽然只有28种颜色,但我们可以利用调色工具调出更多的颜色。

第一步:在颜料盒中,双击要更改的颜色,弹出“编辑颜色”对话框。第二步:单击“规定自定义颜色”按钮,弹出色谱图。

第三步:在色谱图中选择需要的颜色后,单击“添加到自定义颜色”按钮,在单击“确定”按钮。

色彩搭配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不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如红色、黄色、橙色会让人想到火焰、阳光、,使人感到温暖,故称为暖色;蓝色、绿色、紫色会使人联想到海水、夜晚,使人感到寒冷,因此称为冷色。我们在绘图室,也要考虑到颜色的感觉,或以冷色为主,或以暖色为主,亦可以在冷色中加暖色,在暖色中加冷色,还可以是冷、暖色对比的画面。

练习

1、画出教材46页,《月圆之夜》画面,并填充颜色。

2、欣赏46页《猜猜我是谁》并试着画出来。

3、池塘的荷花开了,美丽而高贵。请你画一幅如图2—7—9所示的《美丽的荷花》

4、开动脑筋

使用信息技术的心得 篇10

一、信息技术教室,设备配置情况

自2013年以来,我校先后共建立了两间学生信息技术教室,每间信息技术教室配备50台学生机和1台教师机。两间信息技术教室都安装有网络教学软件,能通过教师机进行广播教学、个别辅导、视频播放、语音对话和远程监控等;学生机通过该软件可接收教师机广播、电子举手、语音对话等。

两间电脑室都能通过中心交换机连接到校园网上,同时通过一台代理服务器接入教育数码网和互联网连接。为了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学校在网络中心设置一台专用教学服务器(ftp://192.168.2.155)其中FTP服务器给每个学生提供帐号和密码,让学生自已登录后保存练习、作业、学生作品等; 同时学生也可以随时浏览上课内容,便于学生自学和复习。

二、信息技术教室管理和使用

1、信息技术教室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场所,供师生教学、培训使用。

2、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室的管理,安排了专职管理员负责信息技术教室的日常管理、使用、保养、维护、安全工作。

3、做好了信息技术及辅助设备、软件及有关文件资料的登记造册工作。要分类编号定位,逐一登记入账,做到账据齐全、账物相符。

4、做好了信息技术教室清洁卫生工作,保持室内整洁。

5、做好了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要有防尘、防潮、防高低温、防晒、防静电等措施。雨季和假期要定时开机维护。

6、严控外来磁盘、光盘和优盘等存储介质的使用,定期进行信 息技术病毒检测和杀毒工作。

7、建立工作日志,记载每天信息技术教室的日常工作情况。建 立每台信息技术的使用、保养、故障维修的技术档案。

8、加强防火、防盗的安全保卫工作。机房内严禁明火并合理配置消防器材,管理员应正确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下班离开教室时,管理员要负责关闭电源、锁好门窗。

9、禁止擅自拆装硬件,凡有人为损坏,查明责任、照价赔偿。

10、禁止使用人员对信息技术教室机器的系统软件进行删改,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安装应用系统软件,禁止通过本教室机器传播病毒、攻击性程序,以及有不健康内容的文件。

11、进入机房前要更换专用拖鞋或使用鞋套,可携带上机操作必备的课本、资料和练习本。书包和其它物品应放在指定地点。

12、信息技术教室实行定人定位及上机登记制度。学生上机时 按指定位置入座,填写《上机登记表》。《上机登记表》包括姓名、班 级、上机时间、机器状况、离机时间等内容。

13、开机前,应先检查电源和信息技术设备,并查看该座位的《上 机登记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14、严格遵守上机操作程序:先打开显示器等外部设备,再打开 主机电源;关机时顺序相反。不准频繁关启电源,关开机间隔在一分 钟以上。

15、上机操作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 报告信息技术教师,不得自行处理。

16、不得在机上玩游戏或进行与教学无关的操作。

17、不得私自修改信息技术系统配置,如设置密码、增删软件等。

18、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不得晃动或搬运机箱及设备,不得 插接或拔下各种联结线和接口卡。

19、学生上机时,应遵守机房纪律,不得大声喧哗,不要随意下位走动。保持机房清洁卫生。

20、注意爱护信息技术以及教室内的其它物品。上机完毕,应主动把各项物品放回原处。

三、信息技术教师的配备情况

我校有3名信息技术教师,1名教师专门为机房管理员职责,2名教师分别担任七、八、九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四、学生上机操作情况

本校学生上机前能遵守机房制度,下机前能按照顺序正常关机,放好鞋套,排队下机,防止拥挤,造成对电脑的碰撞。

计算机教室管理员:卜志文

上一篇:冶金工业压力管道管理若干规定下一篇:写作旅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