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综合使用

2024-11-23

信息综合使用(精选9篇)

信息综合使用 篇1

维修性分为设计维修性和使用维修性。设计维修性是设计赋予电子信息装备的固有属性, 一般不会改变。但是, 电子信息装备在使用和维修中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使用维修性不高, 难以满足使用需要。本文通过建立使用维修性的评价指标, 提出使用维修性的模糊评判模型, 实现对电子信息装备使用维修性的科学分析。

1 建立模糊评判模型

1.1 确立评判因素集

因素集是影响电子信息装备使用维修性的各种因素的集合。评判集是通过选择主要的约束条件来确定影响评价对象优劣的主要因素。电子信息装备的维修性一般受维修环境, 维修设施、设备, 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和数量, 维修管理水平高低等因素影响。假定维修性由n个因素决定, 则评判因素集记为:

1.2 确定各因素的权重集

由于决定电子信息装备使用维修性的诸多因素所处的地位或者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 因此赋予每一个因素ui一个权值wi (i=1, 2, 3…n) , 则可构建权重集w, 表示为:

1.3 建立因素评判集

评判集由影响电子信息装备使用维修性的各种因素的多种评判组成, 通常用表示。电子信息装备使用维修性因素集中各因素所处的状态一般用“好、较好、一般、较差、差”等离散等级表示。假定评判集有m种等级评判, 则该评判集记为:

同时, 各因素的评判等级应赋予一个标准值, 记为:

1.4 确定模糊评判矩阵

根据因素集与评判集的关系, 对每一个因素ui做一个评判, 则可得到U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假定第i个因素的单因素模糊评判向量为则rij可看作是第j种评判对象对第i个因素的隶属度, 则可得出模糊评判矩阵, 可记为:

1.5 模糊综合评判

用模型, 取最大、最小合成运算, 可以得到综合评判矩阵

式中的“○”是模糊算子

将对应的A和B相乘, 则可得整个电子信息装备维修性的综合分值。

1.6 电电子子信信息息装装备备的的使使用用维维修修性性

如如果果已已知知某某电电子子信信息息装装备备的的固固有有平平均均停停机机时时间间为为TT, , 那那么么电电子信息息装装备备在在使使用用过过程程中中的的平平均均停停机机时时间间TT11

2 实例分析

2.1 确立电子信息装备使用维修性的评判因素集

根据模型中建立的因素集, 得出影响电子信息装备使用维修的因素如图1所示:

由此确立影响电子信息装备使用维修性评判因素集:

u1:维修环境;u2:维修设施设备;u3:维修人员技术水平;u4:维修人员数量;u5:维修管理水平。

22..22确确立立评评判判因因素的权重集

1, 22, , ......nn;;jj通通过过11, , 22查查, , ....阅阅..mm资资) 料和专家打分, 确立评判因素的权重集:

2.3 建立因素评判集

电子信息装备使用维修性的各因素评判集如图2所示:

给各因素的评判等级赋予一个标准值, 如评估等级好赋值0.1, 等级较好赋值0.2, 等级一般赋值0.4, 等级较差赋值0.8, 等级差赋值1.6。分值越高, 则表示电子信息装备有较低的使用维修性, 则分数集记为:

2.4 建立模糊评判矩阵

针对整个电子信息装备, 通过专家打分的方法进行单因素评判, 对评分归一化处理后, 结果为:1122u r11u r11u r

uuu由445单因rrr445素评判构可得某电子信息装备使用维修性的综合评判矩u5u5阵为r5r5:

2.5 模糊综合评判

由式 (6) 可得综合评判

归一化处理后得

由式 (7) 可得电子信息装备的使用维修性的综合分值为:

假设某电子信息装备固有的平均停机时间为10.3min, 则由式 (8) 可得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平均停机时间为:

3 模型改进

由于, 对于某些情况可能会出现Wi≤rij即。这样可能导致模糊评判矩阵R中的许多信息的丢失, 即人们对某些因素ui所作的评判信息在决策中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从而导致综合评判结果失真。因此, 实际中可以对模型进行改进, 即模型, 表示为:

此模型比较精细, 不仅突出了主要因素, 同时也兼顾了其他因素, 适用于模型M (, ) 失效不可区分, 需要更加详细的情况下。

4 结束语

本文建立电子信息装备使用维修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可以综合考虑电子信息装在使用维修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实现了指标评估的量化, 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涉及到专家打分, 因此结果在一定程度受到专家知识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许晓东.定量分析方法.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2]杜纲.管理数学与基础.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信息综合使用 篇2

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科学、正确地使用山东省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促进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更好地落实煤炭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和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保障全省煤矿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山东省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安全监管平台”),是指覆盖省、市、县(市、区)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及各省属煤炭企业和全省煤矿的,用于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相关业务网上办理的信息系统平台。全省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各省属煤炭企业以及全省煤矿对安全监管平台的管理、维护和使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安全监管平台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山东省煤炭工业局负责安全监管平台的规划、设计和全面管理,对各市煤炭管理部门及省属煤炭企业的平台使用进行监督和指导;各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及各省属煤炭企业负责对下属单位及所辖(属)煤矿的安全监管平台使用进行监督和指导;各煤矿负责安全监管平台安全生产信息处理和上报。

第四条 安全监管平台运行于山东省煤炭行业专网,省煤炭局负责平台服务器运行环境和省煤炭局到各市煤炭管理部门、各省属煤炭企业专网的建设和管理;各市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负责本区域内专网以及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工业视频和雨量在线监测等区域联网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各煤矿负责本单位网络及安全生产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平台采用VPN方式作为备用访问通道。VPN系统及终端设备的管理由省煤炭局统一负责。

第五条 安全监管平台中所涉及的安全生产信息,各单位和相关人员应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不得拒报、迟报、错报、漏报相关信息。所有录入信息需经本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信息录入人员应如实录入并对纸质资料建档保存。信息录入人员应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六条 各单位调度指挥机构负责督查、催办本单位其他职能机构和下级单位的安全生产信息报送及处理。

第七条 安全监管平台应用情况列入矿长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考核、安全质量标准化和调度质量标准化考核重要内容。

第二章 用户及权限管理

第八条 安全监管平台按照管理层级设立系统管理员。各级系统管理员负责本单位其他用户和下级机构管理员的权限设臵和管理。各单位应明确专人担任本单位系统管理员,管理员的确定和变更需向上级管理机构进行备案。

第九条 各级管理员应按照本单位内部需要建立本单位平台使用账户并合理分配权限。各使用账户应明确专人负责,权限设臵应与本单位内部职能分工相一致。管理员应建立本单位用户登记信息记录。

第十条 各单位应做到专机专用、专人负责。使用者对个人帐户的使用安全负责,严禁向他人泄露个人系统登录信息。

第十一条 使用VPN终端设备的人员应当妥善保管设备,严禁转借他人。设备遗失或损坏时应携带加盖本单位公章的申请到省煤炭局调度中心进行挂失或更换,所需设备费用由所在单位自行承担。

第三章平台初始化

第十二条 安全监管平台上线运行时间由省煤炭局确定,上线运行后第1个月为平台初始化时间,平台初始化结束后系统进入正常使用阶段。

第十三条 启动平台初始化后,煤矿应收集汇总以下资料,经矿负责人签字确认后,由煤矿有关职能部门指定专人录入到安全监管平台,并于上线运行后10日内提交上级单位审核:

1、煤矿基础信息(煤矿基础信息库);

2、煤矿值班带班领导名单(调度管理);

3、本年煤矿生产事故(调度管理);

4、采煤工作面信息(调度管理);

5、掘进工作面信息(调度管理);

6、调度员信息(调度管理);

7、本确定的A、B级隐患(隐患排查治理);

8、本单位应急预案及备案信息(应急管理);

9、煤矿生产要素基本信息(生产要素登记)。第十四条 各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应督促煤矿及时上报第十三条涉及的初始化资料,并组织有关业务部门进行信息审核。审核工作应在平台上线运行后20日内完成。

第十五条 启动平台初始化后,各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应收集以下资料并由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由专人负责录入到安全监管平台,并在平台上线运行后15日内提交上级单位审核:

1、单位领导名单(调度管理);

2、调度负责人通讯录(调度管理);

3、本单位应急预案备案信息(应急管理)。

各级应在系统正式使用前及时审核并上报前款所涉及的初始化资料。

第十六条 新建矿井在联合试运转验收前,应向省煤炭局申请开通系统使用权限,经批准后按第十三条要求上报初始化资料。其上级主管部门应在矿井正式投产之前完成初始化资料审核。

第四章 煤矿基础信息库

第十七条 煤矿基础信息库由煤矿调度机构负责管理和维护。安全监管平台根据隶属关系自动将煤矿提交的基础信息库信息上报给直接上级单位进行审核。

第十八条 煤矿调度机构应按季度组织有关业务部门对基础信息数据进行排查,形成煤矿基本信息变更报告,经分管矿长签字确认后,通过安全监管平台中的“煤矿基础信息变更”功能修改,提交上级单位审核。煤矿发生重要基础信息变更时,应及时更新并上报。

第十九条 各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应及时审核所辖(属)煤矿提交的煤矿基础信息。发现煤矿基础信息与实际不符时,应核实有关情况,督促煤矿及时更新。

第五章 综合调度 第二十条 系统正式使用后,实行全省煤矿安全生产日调度制度,重点调度煤矿每天安全生产情况和矿领导值班带班情况。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应结合煤矿调度上报的信息进行监督检查。省煤炭局由调度指挥信息中心负责结合煤矿调度上报的信息对煤矿领导下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煤矿调度人员应于每日上午10时前录入并上报调度日报。煤炭管理部门或省属煤炭企业需对煤矿上报的调度日报进行审核,应于每日上午12时前向上一级管理部门上报本单位调度日报汇总表,并逐级汇总到省煤炭局。每一级汇总上报的时限应不大于2小时。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应上报参与值班带班的领导名单和调度人员基本信息,发生人事变动时应及时更新。

第二十三条 煤矿应如实上报采、掘工作面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

第二十四条 煤矿应于每月3日前上报上月调度月报。调度月报应如实反映生产实际情况,并应与其他统计口径数据保持一致。各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应于每月5日前完成调度月报审核,并上报省煤炭局。

第二十五条 煤矿应按《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上报各类矿图,矿图应按季度进行更新,在每季度第1个月初10日内上传到安全监管平台。

第二十六条 当煤矿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较大及以上涉险事故时,煤矿应当按照有关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臵规定及时上报事故,同时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将事故有关信息录入到安全监管平台,并及时续报事故救援进展情况。

第二十七条 煤矿发生汛期停产撤人情形时,应在撤人后24小时内上报“汛期停产撤人信息”。

第二十八条 市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调度人员接收到省煤炭局下发的传真电文后,应及时通过安全监管平台反馈传真接收及处理情况。

第二十九条 国庆、春节等长假前,煤矿应按有关通知要求,通过安全监管平台按规定时限上报 “节假日调度安排”信息,并于放假结束后上报 “复产情况节后总结”。各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应及时审核所辖(属)煤矿上报的节假日调度安排信息和复产情况节后总结。

第三十条 通过安全监管平台,实行煤矿调度人员登记备案。各单位在调度人员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填报“调度人员登记申请”。各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负责对所辖(属)煤矿调度人员登记备案,省煤炭局负责对各市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调度人员登记备案。

第三十一条 开展全省煤矿调度人员培训时,各煤矿应通过安全监管平台上报培训计划并报名。各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负责所辖(属)煤矿培训报表汇总上报。

第三十二条 煤矿应按有关办法要求每月上报煤矿调度质量标准化自检评分情况。各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负责审核所辖(属)煤矿调度质量标准化自检评分并上报达标检查情况。

第三十三条 当发生无法访问安全监管平台情形时,所在煤矿调度人员应在平台外按照调度报表模板规范填写调度报表,按规定的时限,将调度报表及未能正常上报原因以电子邮件和传真(应加盖单位公章)两种方式同时报上级单位,由上级单位通过平台工具导入调度报表数据。上级单位也无法访问安全监管平台的,应将调度报表信息汇总后按照规定时限要求上报其上级单位,直至省煤炭局调度指挥中心。

第六章 通防管理

第三十四条 煤矿应在每月5日前上报“瓦斯事故月报表”、“瓦斯抽采月报表”、“瓦斯利用和超限月报表”、“地面抽采利用月报表”。各市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应当于每月8日前审核完成后上报省煤炭局。

第三十五条 煤矿应当在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时上报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相关材料。各市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应当在所辖(属)煤矿上报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第三十六条 煤矿应当在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时上报矿井通风核定材料。各市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应当在所辖(属)煤矿上报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第七章 隐患排查治理及安全费用提取使用情况 第三十七条 煤矿应按月及时上报C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第三十八条 煤矿排查并经确认存在“A、B级隐患”的,应当在确认后2个工作日内录入安全监管平台。各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所辖(属)煤矿上报的“A、B级隐患”审核。

第三十九条 煤矿应按月上报安全费用提取及使用情况。各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应当在所辖(属)煤矿上报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第八章 安全监控远程监管

第四十条 各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监测监控、人员定位、视频监控、雨量在线监测等区域联网系统。煤矿必须确保安全监控、人员定位、通信联络系统正常运转,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综合调度信息平台,做到视频监视、实时监测、远程控制。

第四十一条 各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建设的煤矿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雨量在线监测联网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应能实时反映现场动态,应当通过统一的单点登录接口接入安全监管平台;视频监控系统应当与省煤炭局视频监控系统兼容,视频监控上传信号应不少于4路,其中应包括煤矿调度指挥场所视频和主井提升、副井口等重要岗点视频。

第四十二条 各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及煤矿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设臵防火墙等安全设施实现内部监测监控网络与行政办公网络、煤炭行业专网的边界安全防护,抵御外部网络攻击和渗透,确保本单位内部网络和信息应用系统安全。

第四十三条 各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或煤矿实现人员定位、监测监控、雨量在线系统与安全监管平台的对接后,应将系统的访问地址、用户名、密码录入到安全监管平台,发生变更时应及时更新。

第四十四条 各市、县(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调度机构应当每天轮巡区域监测监控联网系统,随机抽查煤矿各类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和调度应急值守情况,实现动态监管,发生报警或故障时应及时向煤矿核实有关情况,督促煤矿及时处理报警信息,并建立相关巡查记录。

第九章 应急管理

第四十五条

各单位向上级部门提交应急预案备案申请时,应将应急预案文本及预案编制、评审资料会同备案申请表一并录入安全监管平台上报。上级部门通过预案形式评审准许备案后,应当在平台内同步录入备案信息。平台初始化时预案申请及备案信息由申请单位一并录入上报。

第四十六条 煤矿应在每年年初上报应急演练计划,每次演练结束应当上报应急演练写实记录和评估报告。各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应及时审核查阅煤矿应急演练相关记录。

第四十七条 各市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应当汇总本单位及所辖(属)煤矿应急专家、应急物资信息,并录入到安全监管平台。

第四十八条 各市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应在每年年底上报“应急目标管理考核”报告,提交省煤炭局审核。

第十章 煤矿安全检查

第四十九条

煤矿应及时将各级相关管理部门、上级企业集团组织的到矿开展各类安全生产检查的情况,在检查结束后3日内上报。

第五十条 各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应及时审核各自检查和省煤炭局委托检查的煤矿安全检查记录,于所辖(属)煤矿上报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第五十一条 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在组织到矿检查前,应充分了解之前各类检查开展情况,实现各级管理部门安全检查活动的联动,即要防止出现监管盲区,又要避免因重复检查对煤矿正常生产造成影响。

第五十二条 各市煤炭管理部门要按季度填报执法季报,并提交省煤炭局审核。

第十一章 煤矿生产能力登记

第五十三条

煤矿应在每年年初组织有关业务部门对煤矿生产能力数据进行排查,形成变更报告,经分管矿长签字确认后,于1月20日前通过安全监管平台中的“生产能力登记”功能录入,提交上级单位审核。煤矿生产能力信息发生重大变更时,应及时更新并上报。各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应及时审核煤矿生产能力相关信息。

第五十四条 新建矿井在联合试运转验收后,应及时录入煤矿生产能力信息,提交上级单位审核。各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应及时审核煤矿生产能力相关信息。

第十二章 煤矿生产要素基本信息登记管理 第五十五条 煤矿应在每年年初和年中对煤矿生产要素基本信息数据进行排查,形成变更报告,经分管矿长签字确认后,于6月初和12月初前通过安全监管平台中的“生产要素登记”功能录入,提交上级单位审核。煤矿生产要素登记信息发生重大变更时,应及时更新并上报。

第五十六条 各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应及时审核煤矿生产能力相关信息,于6月底前、12月底前完成上报。

第五十七条 新建、技改和资源整合煤矿通过竣工验收后,应及时录入生产要素登记信息,提交上级单位审核。由市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负责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矿井生产要素采集和报送工作。

第五十八条 淘汰关闭煤矿在有关证照注销后,由市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负责在10个工作日内报省煤炭工业局取消矿井生产要素采集信息。

第十三章 责任和奖惩

第五十九条 各使用单位在安全监管平台录入和审核过程中存在下列行为的,上一级管理机构可责令其单位主要负责人或相关责任人书面说明情况,并定期予以通报:

1、未在规定时限内上传数据的;

2、录入内容不完整、未录入或及时更新相关信息的;

3、录入虚假信息的;

4、未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审核信息的。

第六十条 煤矿每年出现多次漏报,被省煤炭局通报超过3次,该矿矿长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考核结果不能评为优秀和称职,该矿调度质量标准化降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相应降级。

第六十一条 对于拒不执行本办法有关信息报送规定、不自觉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监管的煤矿,省煤炭局将此类矿井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全省予以通报,并由各级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其安全检查和执法的力度。

第六十二条 每年年终,省煤炭局对全省安全监管平台应用情况进行综合评比并通报。

第十四章 附则

第六十三条 对于已经建立信息系统实现安全生产信息上报的省属煤炭企业或市煤炭管理部门,可通过安全监管平台统一数据接口规范导入数据,避免因重复上报数据增加煤矿日常工作量。需实现对接的系统其数据格式及内容应符合规范,应具备信息审核功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未实现系统对接前应按照本办法规定及时在平台内上报信息。

第六十四条 安全监管平台投入使用后,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和工作实际需要增加的新的应用子系统,其管理和使用要求由省煤炭局另行下发文件规定。

第六十五条 各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六十六条 省监狱管理局及所属煤矿执行本办法。第六十七条 第六十八条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综合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处方6034张, 其中含注射剂处方、输液处方、抗菌药物处方, 抗菌药物的联用以及常用抗菌药物等情况。

2 结果

我院儿科门诊药物处方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中可知含抗菌药物处方6034份, 占处方总数的57.99%, 其中口服抗菌药物占含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51.29%, 注射用抗菌药物占50.99%, 其中联合联用药占3.27%。在我院儿科门诊口服抗菌药中, 使用前5位的药物:阿奇霉素第一位、其余顺次为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羟氨苄等。

3 讨论

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 一方面使小儿的多种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甚至以往一些认为无法挽救的疾病其预后亦大有改观;另一方面由于滥用抗菌药物导致了细菌耐物性的产生, 且由于小儿各器官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 对药物的毒副作用也较成人敏感, 更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所以儿科的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在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十分普遍的今天, 规范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见表2。

目前, 我国卫生部要求抗菌药物的应用率控制在50%以内, 显着超过国际标准 (30%) [2]。而本调查结果显示,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率为57.99% (表1) , 已高于卫生部对三级医院的要求。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高, 由于儿科门诊患儿主要以呼吸道感染、腹泻、发热等为主要症状就诊, 治疗疗程较短, 开始治疗时医生一般多为预防性、经验性地使用抗菌药物, 未进一步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因此存在盲目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进而导致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增加和耐药菌株的快速增长。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我院儿科门诊口服抗菌药中使用前5位的药物:阿奇霉素第一位、其余顺次为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羟氨苄等。这可能与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居多有关, 阿奇霉素对多数致病菌, 尤其对支原体、衣原体作用明显, 且不良反应较少, 成为儿科治疗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但阿奇霉素价格较高, 对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较重, 而青霉素类由于高效、低毒、价廉的优点在儿科也占有重要地位。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羟氨苄等疗效确切、抗菌谱广, 且能口服给药, 更适应儿科患者[3]。

综上, 医院应采取积极有效地的措施, 促进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首先须提高医务人员和患儿家长合理用药的意识, 医院要积极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宣传教育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 是全院医生都能充分认识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性, 并同时做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儿科门诊患儿对发生的不良反应多表达不清, 从而影响及时治疗与诊断的最佳时机, 带来很多不可预料的不良后果。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的抗菌药用药综合使用情况, 旨在为儿科医生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我院儿科门诊6034张处方, 对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的抗菌药用药所占比率及综合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含抗菌药物处方6034份, 占处方总数的50.99%。在我院儿科门诊口服抗菌药中, 使用前5位的药物:第一位为阿奇霉素、其余顺次为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羟氨苄等。结论医生选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及患儿的具体病情选用, 从而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口服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1~103.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 (下部) [J].中华儿科杂志, 2001, 39 (6) :379.

综合管廊使用优点 篇4

电力综合管廊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改善了城市环境。

综合管廊的设置消除了通讯、电力等系统在城市上空及店面上竖起的电线杆,消除了架空线与绿化的矛盾,有力的改善了城市环境。

2.减少各种工程管线维修费用。

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都可以直接在综合管廊内进行,大大减少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

3.确保道路功能充分发挥。

综合管廊的建设可以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于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的影响和干扰,确保道路交通畅通。

4.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各类市政管线集约布置在综合管廊内,实现了管线的“立体式布置”,替代了传统的“平面错开式布置”,管线布置紧凑合理,减少了地下管线对道路以下及两侧的占用面积,节约了城市用地。

5.确保城市各类管线的稳定安全,减少后期维护费用

大型综合医院总务经费使用的研究 篇5

1 总务年度经费使用统计

笔者认为大型综合性医院总务使用经费一般应占医院总收入的8%~10%, 如果使用经费控制在5%左右, 就可以达到减少开支、节约经费的目的。见表1。

经费使用始终控制在5%左右的主要原因:一是规范管理, 各项制度逐年完善, 这是降低费用的有力保证。二是点滴节约, 推行先修后买, 以旧换新, 专家论证, 内审验收, 维修保修等制度, 这是降低费用的重要基础。三是勇于创新,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不断改进、提高、更新现有基础设置和设备, 把经费使用降到最低点, 这是减少使用经费的关键内容。

2 维修经费统计

笔者认为大型综合性医院维修费用一般应占总务经费的10%~15%。如果维修经费控制在6%左右, 总务经费就达到了节约型和和谐型的要求。见表2, 连续4年控制在6%左右。

维修经费使用始终控制在6%左右的主要原因:一是临床的成本核算, 促使临床节约成本。二是维修质量的提高, 实行了维修保期制, 延长了保修时间。三是减少院外施工队, 先自己后外包, 维修费用明显减少。我院总务承包班组产值由2005年180万增加到2009年的650万, 翻了一番, 见表3。承包班组产组越高, 维修费用越少。四是寻找维修大户, 通过近2年的事故跟踪和取证, 现有的门诊溴化锂机组、污水处理系统、19栋2号电梯部分关键设备定性为厂家设计、安装原因, 仅此3项每年节省维修费200 000~300 000元。

3水、电、煤、油 (气) 年度费用统计

笔者认为大型综合医院水、电、煤、油 (气) 年度费用一般应占总务经费的70%。如果我们科学管理, 优化结构, 层层把关, 合理使用, 可以使水、电、煤、油年度费用控制在40%~50%, 由表4、5、6、7可以对水、电、煤、油年度费用进行对比, 连续4年控制在40%~50%。因而, 水、电、煤、油 (气) 的管理是创建节约型、和谐型总务的关键, 是落实核心制度的保证。

水、电、煤、油始终控制在40%~50%的主要原因:一是水的管理。实行成本核算, 坚持月报, 坚决杜绝管网系统跑、冒、漏的现象, 年节省经费均在100万元左右。医院用水量由2005年263万吨下降到2009年度的158万吨, 节省水费200余万元。二是电的管理。优化结构, 户户收费。积极推进节能节电技术, 加大用电管理力度, 2009年收回电费与2005年相比翻了3番, 达300万元。医院目前在病床增加、面积扩大的情况下, 2009年用电量与2005年基本持平。三是煤的管理。过磅验收, 合理用气。煤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数量和气的管理。数量我们坚持过磅验收;气的使用, 我们重点是正确选择压力和优化管道途径, 力争达到减少热损耗。同时, 我们充分利用锅炉排污余热, 有效回收蒸汽, 合理有效地控制温度, 提高蒸汽质量;开展凝结水的回收利用, 降低能耗的使用。坚决杜绝跑、冒、漏现象, 这不仅减少了能耗, 还大大延长了阀门管线的使用寿命。一系列的科学管理, 使医院在使用面积不断扩大的情况下, 耗煤数额逐年下降。四是油的管理。弹性供暖 (冷) 、节能改造。2005年以来, 我院对现有空调机组进行了联网改造。4台溴化锂机组由原来每天4台运行, 到目前保持2台运行, 2台备用, 仅此一项每年节省经费200余万元。2005~2009年我院荣获“武昌区用电先进单位、武汉市节约用水先进集体”称号。

4 耗材经费统计

物耗, 笔者认为大型综合医院年度费用一般应占总务经费的2% (主要用于办公用品, 不含一次性用品) , 如果我们有计划地推进以旧换新、先修后买、维修保修等管理举措, 实物耗材可控制在总务经费的1%左右。所以, 我们要大力倡导“节约是美德, 节约是品质, 节约是责任, 节约是创收”的良好风尚。见表8, 连续4年物耗费用控制在1%左右。

物耗 (办公用品) 费用始终控制在1%左右的主要原因:计划开支, 以旧换新。物耗虽然支出比例不大, 但它是反映一个部门、一个人是否重视节能耗费的关键。因此, 物耗的使用重在计划开支, 点滴节约。

综上所述, 医院总务经费的使用, 重点在明确责任, 规范管理, 因为责任是完成分内应做的事情, 管理是责任的保证。为此, 制度要不断完善, 规定要严格执行, 目标要切合实际, 实施要便于操作。同时, 在我们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始终保持制度、责任、规定的严肃性、可行性、连续性。这一系列的举措实施不仅可以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保障工作安全, 重要的是还可以端正和树立我们减少医院总务的一些不必要开支的认识和决心。同时, 确保总务工作又快又好地完成医院党委、行政制定的目标。

摘要:我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医院。2005年以来, 我们把总务年度经费使用, 维修经费使用, 水、电、煤、油 (气) 经费使用, 耗材 (办公用品) 经费使用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 在院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关键词:医院,总务,经费,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卫生经济研究所.关于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R].2005:11-72.

[2]穆云庆, 赵存现, 陈燕凌.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及重要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31) :95.

[3]张承红, 张舒音.从医院卫生材料的管理看医院管理年工作的落实[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9) :124-125.

信息系统使用-有效使用研究述论 篇6

有学者研究了IT(信息产业)/IS对个体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认为实现信息系统影响的一个途径就是激励员工持续使用信息系统支持日常工作(1)。J.J.Po-An Hsieh et al.(2011)研究了公司如何从已经实施的IT中掘取价值。一个方法是刺激员工进行采纳后的扩展使用,如学习和应用更多技术去支持他们的日常工作。

Saga和Zmud(1994)认为,融入阶段的使用行为可统称为超常规使用,超常规使用与深层次使用基本相同,可以用扩展使用(extended use)、整合使用(integrative use)和新生使用(emergent use)来度量。扩展使用是指使用者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不局限于IS的常规功能,试图更广泛地使用IS的多种功能。整合使用是指使用者为建立和完善不同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而使用IS。而新生使用则是指通过使用IS来完成在采用信息系统之前被认为是不切实际或者难以识别的工作任务(2)。学者Nambisan et al.(1999)、Jasperson et al.(2005)提出了开发意图(Intention Explore)的个人特征扩展(Individual Feature Extension)(3)。Ah-uja and Thatcher(2005)、王玮等(2008)尽力用IT创新(Trying to Innovate with IT)和创新性使用(Innovative Use)等来表述,这些都是深层次使用的不同表现形式(4)(5)。

学者Andrew Burton-Jones以及Detmar W.Straub,Jr.(2006)将信息系统使用分为四个领域:信息系统接纳,信息系统实施,信息系统成功以及信息系统在决策领域的应用。研究人员认为信息系统特性可以提高改善用户的决策,他们从这几类信息系统使用中挖掘出一些类似的信息系统的使用,长期使用措施如:特征使用,任务使用,拓展使用,使用和非使用,深度使用或浅度使用,频繁使用以及持续使用(6)。

学者秦敏&黄丽华(2010)将用户对信息系统的使用归纳划分为:1.持续性使用行为:指用户在初始采纳后并未中断使用某一特定系统的持续意愿或行为(Bhatt acherjee A.,2001)。2.习惯性使用行为:个体因学习而自动或潜意识地执行某些行为(使用某特定系统)的程度。用户IT习惯性使用行为通常是用户特定使用某系统已经成为常规工作下的系统使用行为。3.有意与无意使用行为:有意行为代表了个人刻意根据其目的来使用IS的状态;无意识个体缺乏主动注意,当在从事无意行为时,他不会留意周围环境,而是心不在焉地按原有认识进行反应(Roberts&Thatcher&Klein,2006)。4.拓展性使用行为:用户挖掘或拓展IS内在更多功能的使用行为(Wang W.&Hsieh,2006)。5.探索性使用行为:强调用于以一种新颖的或独特性的方式用IS的行为(Burton-Jones,2005)。6.创新性使用行为:创新关注焦点在系统或技术本身,创新关注焦点在工作任务方面,创新关注焦点在用户的使用方法方面(7)。

二、IS有效使用

信息系统被设计用来帮助人们和组织实现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系统一定要被有效地使用。然而很少有理论帮助个体和组织理解如何有效使用系统以及如何提高有效性水平。

Camille Grange&Izak Benbasat(2011)以IS开发者的角度认为:使用一个IT构件与设计者的意图相符合被称为恰当使用。有研究者认为一定要从IS的使用中获取最大化的利益(6)。Burton-Jones&Camille Grange(2012)定义IS的有效使用是以用户使用为导向的:使用系统在某种程度上以帮助用户达到使用系统的目标(8)。

Willianm J.Kettinger et al.(2013)从组织战略的角度分析,强调了IS功能在组织中作为有效信息使用的服务商和强大信息文化滋养者的重要角色。他们认为当组织IS以一种与信息有关联的方式整合后可以被有效地传递和使用,组织有能力将信息成功的实施到战略中去是IS使用的最终目标。不论IS采纳的初衷是为了实现信息绩效目标或是从IS中挖掘价值,以至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IS采纳后的多种使用分类,都是IS有效使用的其他代名词,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更有效地使IS为我们所用。Burton-Jones&Camille Grange(2012)基于表象理论研究了IS从使用到有效使用的转换过程,并提出了一个如何有效使用IS和绩效发展的高水平框架,也阐明了几个本质的模型以及有效使用的驱动(8)。

三、基于表象理论的研究:IS使用-有效使用转换

表象理论强调事物的性质和目的,它认为有效使用的性质和驱动在一定程度上和使用的三个要素密切相关:用户的能力和动机,系统的性质和目的,任务的特征。

表象理论认为IS被使用是因为它们被当作有效使用的工具去表征不同领域。在描述IS的性质和目的时:就性质而言,IS由三个结构组成。深层结构是IS的领域的详细说明(系统的说明书);表面结构指代容许用户接近和交互的表征性工具(菜单,报告布局,屏幕等);物理结构指代支持其他结构的机械装置(键盘,显示器,硬盘等)。就目的而言,表象理论是为了忠实表征真实世界的领域,正如为了真实表征某一特定用途的IS。

Burton-Jones&Camille Grange(2012)基于表象理论对IS使用到IS有效使用转变的理解,强调使用系统从运行一个有目标的活动转变到以一定方式使用系统以至于可以帮助组织和个体达到相关的目标的活动。他们的定义基于四个假设:1.“使用”可以在任何水平的分析活动上发生。2.系统不仅仅是为了使用,而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使用的。3.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定客观条件,并不是完全主观的。有效使用和绩效会是相对较为客观的概念。4.不同的使用人员(如:设计人员,用户,管理者)对使用系统的目标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8)。

使用图表1,用表象理论解释如下:人们为了创造和使用IS采取行动以使得他们能够获得比在其他地方更有效的表征,正如手工系统(联系1);他们知觉到创造和使用IS的结果(联系2),如果感知到的结果与他们的目标不匹配(联系3a和3b),他们采取措施去提高他们的设计和使用(联系4)。最后,骚乱会影响任何阶段的结果(联系5)。在系统理论中,骚乱会反映出无法控制的结果或者环境准则中不可预测的因素。如在商业环境中改变可能意味着一个IS不再提供有效地对领域的表征,使得矫正行为成为必要。这个框架能够很好地描述表象理论的参数,用这个框架定义我们理论中包含的多种可变因素,与任意挖掘变量类型(不论是以过程为导向的或者是以变化为导向的,主观的或者客观的)是不同的。

字母“EU”和“P”描述了我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结果的,它们反映了目标层级的概念:人们可以有不同水平的相互有贡献的目标。图1不建议用户持续监控反馈信息并采取改正措施,它只是强调改善有效使用和绩效是一个周期的,有易错倾向(骚乱的作用是不能被控制的)的用户和外部骚乱的自我调节机制。

我们主要关注从行为到结果这一过程中的行为:用户怎样采取行动提高改善有效使用。用户主要通过改善绩效表现体现有效使用,在三个维度上:含义清晰的交互作用;忠实表象以及了解情况的行动。对含义清晰的交互作用,我们认为当用户使用系统工作时,主要通过节约用户时间去改善绩效表现,提高效率。节约时间的第二个好处在于当个体和他们的系统交互更紧密时,他们很有可能持续关注他们在干什么(Eysenck 1982,Zuboff 1988)。对于忠实表象,我们认为通过提高用户对被表现的领路的理解减少他们对领域不确定性去提高有效性是最主要的。这二者都会促进任务结束(Straub and Karahanna1998)。第二个好处是当忠实表象程度非常高的时候,用户可以负担得起花费更少的时间核实真实性提高效率。对知情的行动,我们认为通过提高个体在领域中的资格主要提高有效性。相反的,未知情的行动通过损坏个体资格减少有效性。知情的行动能够通过节约花费减少由于不知情的行动而导致的错误,从错误中恢复的时间也会更快。

四、结论与展望

信息系统被设计用来帮助人们和组织实现目标,但是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信息系统一定要被有效使用。但是现在关注个体和组织理解如何有效使用他们的系统,以及如何提高有效性的研究还很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IS使用的分类,提出IS使用的表象理论以发展一个解释如何有效使用以及发展绩效的理论,并且这个模型也解释了有效使用的性质。相信我们的理论对于系统应该是什么,如何被使用,以及期望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提供了一个明显不同的基于有效使用的视角和研究平台。

注释

1吴金南,刘作仪.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进展与分析[J].管理学报,2013.

2Markus,M.L.and M.S.Silver,A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IT Effects:A New Look at De Sanctis and Poole’s Concepts of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Spirit.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08.

3Jasperson,J.S.,P.E.Carter and R.W.Zmud,A Comprehensive Conceptualization of Post-Adoptive Behaviors Associated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abled Word Systems.MISQuarterly,2005.

4Norman,D.A.,Affordance,Conventions and Design.Article,1999.

5王玮,宋宝香,王怡.企业信息系统采纳后使用行为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

6Burton-Jones,A.and D.W.Straub,Reconceptualizing System Usage:An Approach and Empirical Test.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06.17(3):p.228-246.

7秦敏,黄丽华.员工IT使用行为及其能力提升的演化模式探讨[J].情报杂志,2010,(08):192-196,202.

蓄能器的类型及综合使用论述 篇7

蓄能器是液压系统中的一种能量储存装置,在液压系统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蓄能器根据蓄能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重力加载式、弹簧加载式和气体加载式三大类。

重力加载式蓄能器是利用重物的垂直位置变化来储存释放液压能,这种蓄能器产生压力的大小取决于重物及柱塞面积的大小,它能提供大容量、压力恒定的液体,缺点是体积庞大,反应不灵敏,这种蓄能器主要使用在有固定的大型重型液压设备,也是最原始的一种蓄能器。

弹簧式蓄能器是是利用安装在蓄能器内部的弹簧储存释放能量,弹簧在压缩中储存能量,在伸长过程把能量逐步释放出来,弹簧式蓄能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反应很灵敏,缺点是由于弹簧限制,只能用于小型、低压的液压系统中。

气体加载式蓄能器的工作原理建立在波义尔定律基础上。使用时首先向蓄能器充入预定压力的气体或氮气,当系统压力超过蓄能器内部气体压力时,油液压缩气体,这样气体被压缩,把能量储存起来,当系统压力低于蓄能器内部压力时,蓄能器中的介质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流向外部系统,释放能量。选择适当的充气压力是这种蓄能器的关键。气体加载式蓄能器按结构又可分为隔膜式、活塞式、气囊式和非隔离式等。

隔膜式蓄能器有两个半球形壳体,两个半球形壳体之间夹着一个橡胶隔膜,橡胶隔膜把蓄能器内部的液体和气体分开,其最大压力位8~10:1,隔膜式蓄能器与活塞式、气囊式蓄能器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响应快,低压消除脉动效果显著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随着工业的发展及工作频率的提高,对隔膜式蓄能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蓄能器也易因故障而失效。其缺点是压力小,一般最大为7Mpa,容积小,一般最大为11.4升。

活塞式蓄能器是利用的浮动活塞把内部的液体与气体分开,活塞与桶状蓄能器内壁之间有密封,其推荐的压力位4:1,其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但是由于活塞惯性大,活塞与蓄能器内壁之间有摩擦阻力等原因,导致活塞式蓄能器反应灵敏度差,内部的气体与液体存在相互渗透的可能性,活塞式蓄能器最好是垂直安装,也可以水平安装,由于活塞与桶壁之间需要良好的密封,所以活塞式蓄能器对液压介质有特殊要求,要注意保持介质的清洁,因为过脏的介质会使密封过早的损坏,使介质与气体混在一起,导致蓄能器失效。

气囊式蓄能器由耐压壳体、弹性气囊、充气阀、提升阀、油口等组成,提升阀的作用是防止油液排尽后气囊被挤出体外,设计允许的最大压力位4:1,其优点是其惯性小,反应灵敏,适合用作消除脉动;皮囊将油气隔开,油气不会混合(不破裂的情况下);维护容易、附属设备少、安装容易、充气方便。但是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充气压力并且要限制最大排液流量,缺点是容积小。

非隔离式蓄能器是气体与介质直接接触,优点是容量大,反应灵敏,缺点是气体易被介质吸收,气体消耗量大,液压元件易气蚀损坏,该蓄能器现在很少使用。

2 蓄能器的用途

(1)

作辅助动力源,减小装机容量,某些液压元件是间隙工作,其总的工作时间短,在非工作期间,泵向蓄能器供油,工作期间泵和蓄能器一起向液压元件供油,这样就可以采用较小的泵和动力机来完成工作。

(2)补偿泄露、保持恒压。

对于需要长时间不动但是又需要保压的液压系统,长时间开动泵实行保压是不经济的,采用蓄能器实行保压,从而使泵泄压,在低负荷状态下运转,可以减少能量消耗,延长泵的使用寿命。

(3)

作紧急动力源,有些液压系统在泵出现故障突然停止工作时,要求执行元件必须完成某个执行动作或者要求提供压力油时,这时蓄能器内部储存的能量就可以立即释放出来。

(4)吸收液压冲击。

换向阀突然换向,液压泵突然停车,执行元件突然停止运动等原因,会使液体流动速度和方向产生变化,在液压系统中产生冲击,压力高达正常值的数倍,这时如果溢流阀来不及动作,就会使系统元件受损,若在靠近冲击源附近安装蓄能器,就可以吸收冲击,保护液压系统。

(5)补偿热膨胀。

在封闭的液压系统,由于温度的升高,液体受热膨胀,压力升高,如果在管路中安装一个蓄能器就可以吸收由于温度的变化造成的压力变化。

(6)用来输送异性液体、有毒液体。

利用蓄能器的隔离件将被输送的异性液体隔开,通过隔离件的往复运动将液压油的能量传递给异性液体。

(7)补油。

由于液压系统存在泄漏的可能性,可以利用安装在系统中的蓄能器补充由于泄漏、降温等引起的油液损失。

3 蓄能器的选择

针对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蓄能器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些常用的规则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1)对于吸收冲击和消除脉动,气囊式蓄能器和隔离式蓄能器比较好,一般认为活塞式蓄能器反应灵敏度差,不宜用来消除脉动和吸收冲击,但是实际上活塞式蓄能器与气囊式蓄能器灵敏度差别不是太大。

(2)活塞式蓄能器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决定了其对油液的清洁度要求较高,如果液压系统不能保证所需要的清洁度,或者清洁度达不到要求,就不能采用活塞式蓄能器,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用隔膜式蓄能器和气囊式蓄能器,这两种蓄能器对油液清洁度要求没有那么高,对于以水位介质的系统,也应该采用隔膜式蓄能器和气囊式蓄能器,因为水中容易携带杂质且润滑性差,也不宜采用活塞式蓄能器。

(3)活塞式蓄能器的失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气囊式蓄能器的失效是在一瞬间就可以完成,所以在选用蓄能器时要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如果在液压系统中蓄能器的失效不能对执行元件造成严重影响,就可以选用气囊式蓄能器,相反的,如果由于蓄能器的失效会产生严重后果,甚至产生重大安全事故,就必须选用活塞式蓄能器,例如汽车的液压转向用蓄能器,就必须采用活塞式蓄能器。

(4)在蓄能器的选择上要考虑蓄能器的容积,不同蓄能器的最大是不同的,例如隔膜式蓄能器的最大容积才5L,活塞式蓄能器的最大容积可以达到420L,气囊式蓄能器容积一般在5-60L。最大可以达到450L。

(5)不同蓄能器的响应时间不同,也就是灵敏度不同,活塞式蓄能器的反应较迟钝,气囊式蓄能器和隔膜式蓄能器响应时间很短,较灵敏,一般可以在25ms以内。

4 蓄能器的维护

适当的充气压力对于蓄能器的使用寿命非常重要,每种蓄能器都有额定的工作压力,蓄能器在出厂时,说明书中都对充气压力做了明确说明,充气时要别注意查看,不宜充入过高的充气压力。压力过高,将导致密封、气囊等元件的损坏。对于活塞式蓄能器来说,过高的充气压力,会使在最低压力排液时,活塞太靠近端盖,活塞容易撞击端盖,降低蓄能的使用寿命。对于气囊式蓄能器来说,压力过高,在排液时,气囊易被推入提升阀,造成提升阀和气囊的损坏。

保持油液清洁,油液中混入杂质,杂质随着液体在系统中流动,会使蓄能的密封件磨损加快,蓄能器容易泄漏。所以在系统中安装一定精度的过滤器显得非常重要,滤油器的选择要根据承载能力,过滤精度、通油能力、阻力压降等因素综合考虑。具体选择见表1。

不能再蓄能器上进行焊接、铆焊及机械加工。蓄能器绝对禁止充氧气,以免引起爆炸,不能在充油状态下拆卸蓄能器,非隔离式蓄能器不能放空油液,以免气体进入管路中,使用压力不宜过高,防止过多气体融入油中。

摘要:本文介绍了液压蓄能器的类型、结构, 分析了使用维护方面适当的保持蓄能期充气压力的重要性, 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蓄能器在各方面的应用。以及蓄能器在选用和维护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蓄能器,充气压力,选择,滤油器

参考文献

[1]贾利国.蓄能器在液压系统中的节能应用[J].机电工程, 2006 (05) .

[2]李壮云.液压元件与系统[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66-101.

[3]陈昌明.蓄能器的选型与使用[J]矿山机械, 1994 (05) .

论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综合使用 篇8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是从简单的现金结算方式发展到比较完善的信用证以及其他方式。我国常用的结算方式主要有汇付、托收和信用证。在实际业务中, 除上述三种结算方式外, 还采用其他附属结算方式, 如银行保函 (备用信用证) 、国际保理、福费廷业务等。

二、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综合使用情况

由于我们对三种基本结算方式及其综合使用情况都比较了解, 但对发达国家目前流行的银行保函 (备用信用证) 、国际保理、福费廷等结算方式及其使用情况不甚了解。因此, 在介绍三种基本结算方式综合使用情况的同时, 将花更多笔墨对基本结算方式与附属结算方式之间的综合使用情况作论述。

(一) 基本结算方式之间的综合使用

1.托收与汇付的综合使用

在跟单托收方式下, 为减少托收中出口商的收汇风险, 出口商可以要求进口商支付一定金额的预付款或押金, 待货物运出后, 出口商可以从货款中扣除已收款项, 其余金额通过银行托收。如果托收金额被拒付, 出口商可将预收的款项来抵偿运费、利息等损失;若能安全的收回货款, 则商业信用的托收与汇付结算速度快、费用低, 降低交易成本。因此, 这成为买方市场中交易双方乐于采用的结算方式组合。

2.信用证与汇付的综合使用

在信用证结算下, 定金或余款常以汇付的方式支付。在大笔交易中, 要求进口商支付一定金额作为定金, 便于出口商备货, 减少出口商部分资金负担。定金常以迅速、便捷的方式支付, 如汇付, 其余主要货款日后按照信用证结算。另外, 对某些货物数量不易控制, 且允许有较大幅度增减的商品出口中, 往往先开立信用证, 凭装运单据支付货款, 待货到目的地后再核实实际数量, 检验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合格后将余款以汇付方式支付。

3.信用证与托收的综合使用

这种结合运用的做法又称作“部分信用证、部分托收”, 即一笔交易的货款部分用信用证支付, 部分用托收支付。其原因是, 部分货款用托收支付可以减少进口商的开证费用和押金, 另一部分采用信用证支付可以降低全部货款采用托收支付的收汇风险, 可以说是一种折中的组合。为了更有效地防范部分托收款项的风险, 在操作上应该规定开证行只有在收到有关托收款项后, 才向进口商交单, 即采用托收中的D/P方式。

(二) 基本结算方式与附属结算方式之间的综合使用

1.基本结算方式与银行保函 (或备用信用证) 的综合使用

银行保函和备用信用证同属于担保类的附属结算方式。银行保函是银行应申请人的请求向受益人开立的保证文件, 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作为担保人并以第三者的身份向受益人保证;如申请人未对受益人履行某项义务, 担保银行将承担保证书规定的付款责任。银行保函一经签发并经受益人接受后, 即构成了法律上有效的担保合同。银行保函种类多,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不仅适用于货物贸易, 也适用于非货物贸易。与各种基本结算方式综合使用, 以银行信用来弥补商业信用结算方式的不足, 保证安全收汇, 使国际结算方式朝向快捷、方便、安全方向发展。

(1) 出口保函与预付货款的综合。国际贸易货款支付若采用了预付货款, 对出口商来说最为有利, 但进口商风险较大, 会担心出口商能否按期交货或交符合规定的货物, 若出口商违约, 则应该退回预付款。为了减少预付货款结算的风险, 进口商可以要求出口商提供银行保函 (有履约保函、预付金退还保函或质量保函) , 当出口商不按期交货、交货不符、拒退预付款时, 担保行则给予进口商保函规定金额内的赔偿。 (2) 进口保函与货到付款 (赊销O/A) 的综合。如今是买方市场, 出口商为了扩大贸易, 吸引客户, 也会同意接受赊销方式。但为了防范风险, 出口商可以要求进口商提供银行保函 (如付款保函) , 保证进口商在提货后的规定时间内按合同付款, 若发生进口商拒付, 担保行则负责保函规定价款的支付或赔偿。同样, 保函还可以与托收、信用证综合使用来平衡贸易双方的利益风险。尤其是程序比较简单、花费时间少的见索即偿保函的应用, 是汇付、托收等结算方式逐渐被大量采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备用信用证是指开证行对受益人承担一项义务的凭证, 在此凭证中开证行保证在开证申请人未能履行其应尽的义务时, 受益人即可按照备用信用证的规定向开证行开具汇票, 并随附开证申请人未履行义务的声明或证明文件要求开证行偿付。可见, 备用信用证与信用证不同, 信用证用于履约收款, 而备用信用证的作用却与银行保函相似, 用于违约赔偿, 是在开证申请人违约时取得补偿的一种方式。它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有些国家限制银行保函的开立, 银行就以开立备用信用证的办法来满足客户对担保业务的需求。

2.基本结算方式与国际保理业务的综合使用

国际保付代理, 即国际保理业务, 是一种综合性的融资结算业务, 为非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出口商提供信用销售控制。随着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 进口商要求采用O/A、D/A贸易结算方式, 为了弥补出口商的风险, 国际保理作为一种包含短期融资、信用保险、坏账担保及账款管理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业务与托收、汇付结算方式综合使用, 使出口商能安全、及时地收回货款, 减少出口商对进口商进行资信调查和账户管理的费用开支;同时免去进口商开立信用证的费用, 降低了进口商的成本。

具体综合运用:贸易货款支付按照D/A或O/A方式, 出口商将D/A或O/A下的短期应收账款卖断给保理商, 不仅获得短期融资, 还将货款的催收, 账款的管理, 进口商的信用调查以及坏账担保都转给保理商负责承担。保理业务的使用使出口商只管按期交货, 进口商只负责到期付款, 保理商承担结算的一切风险。在一定程度上, 我们可以说贸易结算的非信用证化促进了国际保理服务的发展, 保理服务则保障了手续简便、资金周转快的O/A、D/A等方式的发展。在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 O/A、D/A与保理业务的综合运用促进了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的增长。

3.基本结算方式与福费廷业务的综合使用

对于资本品的进出口, 一般金额较大, 期限较长, 双方承担的风险也较大, 无论采用哪一种支付方式, 贸易双方的资金、风险负担往往都不平衡。并且由于国际债务危机的加深, 即使采用信用证结算, 双方风险仍然很大。包买票据 (又称“福费廷”) 是一种为远期信用证支付方式下 (收款时间一般超过180天) 的出口商提供付款保证和融资服务的业务, 即包买商向出口商无追索权地购买已经由债务人所在地银行承兑或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大宗货物贸易中, 如做包买票据业务, 可以获得包买商的中长期融资, 并且包买商无追索权买断债权凭证, 意味着承担票据到期索偿的全部责任和风险, 免去了出口商远期收汇的风险。

具体综合运用:进出口双方达成资本品贸易, 按远期信用证方式支付货款, 同时征询包买商意见要求做包买票据业务, 包买商进行资信与贸易核实后, 签订包买合同, 进出口双方签订贸易合同。当出口商发货后, 签发汇票, 便可向包买商交割规定单据, 此时出口商已经完成了发货、收汇的义务与权利。包买商将代替出口商成为新的债务人, 继续与进口商和担保行之间的结算业务一一包买商寄单予担保行申请担保, 进口商借出单据并寄交担保债权凭证, 待到远期信用证下汇票到期日, 包买商提示到期汇票, 进口商支付票款。可见, 在远期付款信用证下, 出口商通过做包买票据业务避免了在延期付款期间可能遇到的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资金转移风险。

由此可见, 在国际贸易中, 买卖双方可根据各种因素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结算方式。除了单独采用一种结算方式外, 也可以将各种结算方式综合运用, 这样既有利于扩大贸易、获得融资, 又可以保障收汇安全。

摘要:在国际贸易实务中, 为便利操作和争取扩大贸易合作, 各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经常被综合使用。除三种基本结算方式, 即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之间的综合使用之外, 基本结算方式与附属结算方式之间的综合使用也逐渐流行。了解目前各种结算方式的综合使用情况和方法, 对于提高国际贸易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结算方式,信用证,国际保理,福费廷

参考文献

[1]刘燕.国际结算中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 (6) .

[2]张艳君.国际保理———国际结算方式的最佳选择[J].今日南国 (理论创新版) , 2008 (6) .

[3]李向东.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与风险防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 .

[4]张铸.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出口业务中的风险及防范[J].现代企业, 2006 (7) .

口腔科综合治疗机使用与维修 篇9

综合治疗机现品种型号较多, 有进口, 有国产。进口价格较贵, 但机内管路耐老化程度高, 零件可靠性高, 机器设计更人性化, 更符合人体工程学, 减少医生操作疲劳。但国产机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机型设计也趋成熟, 有些厂家在机器关键部件如电机, 电磁阀等均采用国际知名品牌, 大大减少机器故障的发生, 且售后服务维修及时, 服务态度好。各医院可根据具体情况, 酌情选购。

综合治疗机一般都有水路, 气路, 电路组成.水路要求0.2-0.4 MPa;气路要求0.5-0.6 MPa流量≥ 50L/min;电源220V±10% 50Hz±10%, 这是保证机器正常工作的前提.综合治疗机因由水, 气, 电三部分组成, 所以出故障的几率也多。但只要了解具体工作原理, 维修也比较容易。

1 水路气路

水路主要保障冲盂, 漱口, 三用喷枪喷水, 弱吸及手机雾化。气路提供手机轴芯高速转动的动力, 强吸, 以及三用喷枪的喷气。这部分常见故障多为管路弯折, 老化漏气漏水;进水滤芯堵塞而影响水流通过, 造成手机雾化量小, 吸唾器负压量小;电磁阀, 气控水阀阀芯弹簧弹力不足, 阀腔内部锈蚀;O型圈老化变形;集成阀膜片破损变形;各种水量, 气量调节阀故障, 对此就需要维修者能熟练掌握管路更换, 阀芯清洗, 润滑, 弹簧弹力不足时可适当拉长弹簧, 也可找大小相当弹簧进行代换。膜片, O型圈更换就需要维修者能对各种阀体熟练进行拆装。拆卸要按顺序摆放零件, 记清联接关系。经验是按顺序先拆后上, 不怕丢就怕忘。清洗有两种方式:一是水洗, 二是油洗 (有机溶剂清洗) 。清洗后按要求进行清洁干燥处理。

2 电路

主要完成牙科椅的动作, 控制各种电磁阀的工作, 以及口腔灯, 观片灯的工作。这部分出故障主要有电路板的受潮, 出现控制功能的紊乱;驱动继电器的三极管击穿;隔离放大信号中的光耦;以及继电器触点的烧蚀;电磁阀线圈的断路, 牙科椅电机损坏, 各种行程开关, 限位开关卡滞等等, 维修中完全可以对具体损坏原件进行针对性更换。

而对于具体机器发生故障, 维修时可针对现象, 结合水, 气路走向, 电路工作原理准确而快速寻找到故障点。单纯的漏水, 漏气可看到听到。更换管路即可。而对于最终手机, 三用喷枪无水;无气, ;水气量小, 我们可以按一定逻辑顺序, 从后往前查找;或从前往后查找;也可直接在中间确定故障在前端还是在后端。有些故障常常又不是单纯的水, 电, 气某一部分发生故障, 而是互相联系影响。比如, 气压不足时, 气控开关不能将电源导通, 就会造成整机无电;气控水阀流量小, 手机雾化不足。医院口腔科同型号机器往往有多台, 维修时我们可以用正常机器零件代换故障机器, 测量观察正常机器参数, 这都为我们查找故障点提供捷径。总之, 在维修中不断积累维修经验, 灵活运用各种手段, 以最小成本, 最快速度修好机器, 从而保证临床科室正常使用, 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下面着重谈谈综合治疗机消毒, 很多医院现在很重视手机的消毒, 以及牙科椅椅套, 枕套, 吸唾器管, 三用喷枪管的消毒, 但对于综合治疗机内部管路消毒重视不够。我们知道在手机工作时, 由于逆流作用, 水, 气体和其他介质会通过手机管线重新返回牙科治疗机, 称为回吸。在治疗过程中必定会在管路中带回病人口腔内唾液, 血液分泌物携带的细菌和病原微生物, 这在国内外的医疗报道中多次提及。在去不同医院的维修过程中, 发现医院很少定期消毒, 究其原因可概况为: (1) 观念有误; (2) 了解不足; (3) 感控人员深入不够; (4) 操作繁琐。同时在维修中打开机器, 看到机器内部管线使用多年, 管壁内存在不同程度脏污。拆开各种阀体, 也发现阀体管腔中存在锈蚀, 积垢。目前对于管路的消毒多数采用含氯消毒水和简易低温消毒, 且操作方法和步骤繁琐, 但由于综合治疗机管路管径较细及内部各种阀体的限制, 也制约了消毒的彻底性。

限于水平有限, 笔者只能从维修实践的角度概略叙述。在此笔者呼吁综合治疗机管路消毒问题能引起各医院口腔科医生及感控人员重视:

医生在操作时, 在看完每个患者的前后, 空踩脚踏开关, 让水气流持续15s以上, 同样对于洁牙机使用操作也是如此。每天下班时, 关掉地箱上的气, 水开关旋钮。用强吸, 和弱吸放掉气水压。维修人员要定期清洗或更换水气过滤芯. 对于管路可在其不出现漏气漏水老化之前, 就及时更换。在保证水源气源洁净合格前提下, 做到定期对管路消毒。

医院感控人员能深入到机器内部定期提取水样, 督促, 提醒使用医生和维修人员。在对于手机的维修时, 每次更换轴承时, 总是发现手机柄内部存在污垢, 包括一些防回吸手机内也存在多少不同的污垢, 建议医生除每天给手机加润滑油时, 定期用随手机携带工具打开手机后盖, 清洗内部积垢, 这不仅可延长手机寿命, 更能让手机清洁。

也希望口腔科综合治疗机生产厂家能像血液透析机一样, 不断改善和加强研发设计, 让机器消毒更方便, 更彻底。

摘要:本文介绍了口腔科综合治疗机常见故障及维修, 从一个器械维修者角度呼吁口腔科医生, 感控人员, 生产厂家重视机器内管路消毒。

关键词:综合治疗机,维修,消毒

参考文献

[1]黄毅林。医用电动仪器原理, 构造与维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9.9

[2]蒙茠娴, 周学东, 胡涛。防回吸手机防治医源性交叉感染的细菌学研究[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1, 11, (5) 370.

上一篇:初中几何论文下一篇:民间文学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