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综合实训(共9篇)
信息化综合实训 篇1
一、开设综合实训的必要性
1. 时代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进入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代表的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电子及信息科学高速发展的需要, 为满足社会经济对会计信息化人才高速增长的需求, 各人才培养单位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对开设课程的重新思考。
2. 传统实训的弊端
由于受经济实力、技术水平、法规制度等多方面的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 很长一段时间是停留在核算型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 往往是局限在熟悉操作流程, 完成简单的计算机替代手工的记账、算帐、报账。大多是在总账模块下进行业务处理, 应收应付款子系统、销售子系统、存货子系统等企业经常涉及的业务讲解得少, 甚至有的院校根本没有在教学计划里体现, 讲授的内容多数是以工业企业为核算对象, 经济业务单一且业务覆盖面较窄, 一般是十几笔经济业务, 而且业务核算也是相对简单, 类似于成本核算的内容很少涉及, 学生只是机械地在照搬实验的步骤, 没有将自己很好地置身于一个企业的工作环境中, 更没有将自己看作企业的财务人员中的一员, 很难真正体会到企业里是如何做账的。
二、综合实训的现状
1. 实训教材缺乏
目前, 各财经类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有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的课程, 不但各高校的实训课名称各不相同, 如有的叫财务软件分析与设计, 有的叫计算机会计实务等;而且教材也不尽人意。从宏观上看, 大部分教材的内容偏重于工业企业的简单核算, 停留在随堂的课程实验上, 没有一个包含建账、日常业务处理 (工资模块、固定资产模块、应收账款模块、应付账款模块、成本核算模块、销售模块、库存管理模块等) 、期末处理、报表填制、报表分析的完整的教材, 各高校的教师都是在摸索中前进。之所以造成今天的局面,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校对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编写教材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学校往往对此不认可, 这极大地抑制了教师们的积极性, 使得教师们不想在此投入过多的精力。时至今日, 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就业、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环境, 我们应该尽快出版适合当前发展需要、前瞻性强的教材。
2. 重视程度不够
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课程, 往往被某些计划制订者认为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 因为他们认为学生在校期间曾经可设过初级会计模拟实训、中级会计模拟实训、高级会计模拟实训等课程。这些实训课程的开设往往还是停留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手工实训的基础上, 手工实训与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一, 实训的工具完全不同;其二, 初始建账与日常业务处理的思维方式不同;其三, 审核、记账、结账的过程不同;其四, 报表的编制方式不同。在国内一门课要想开得成功, 没有领导的足够重视是很难推进的。
3. 学生心态浮躁
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在毕业班的最后一个学期开, 这时候的学生面临着找工作、实习等现实的压力, 他们已经很难像其他学期那样坐下来, 心平气和地把一套账完整做完。取而代之的是恨不得把一套账个把小时完成, 交了就完成任务;或者认为这比起找工作来是小巫见大巫, 干脆把别人的作业拷贝一份应付了事;更有甚者彻底放弃, 以在找工作为由不参加实训。致使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4. 缺乏实习基地
缺乏实习基地, 使得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 不能很好地与时俱进, 带有闭门造车的嫌疑。记得笔者在20世纪90年代毕业实习时是走出校门到企业里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傅完全融入到真正的企业环境里认认真真地实习了一个月, 实习的基地是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的结果。如今却是今非昔比, 没有哪个单位希望与高校建立长久的实习基地, 即使是建立了, 学生们去实习也是没有机会接触企业的真正的业务, 往往变成了打杂的。使得学校的教育远离了现实的社会, 这无形中给企业的日后人才的再教育增添了压力。
5. 缺乏科学的考核系统
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一直以来都是教师采用传统的评阅方法, 这一方法, 人为因素多, 客观性差, 仅凭报表很难发现学生对其他业务的掌握情况, 有的是完全按照手工会计的处理方式在做, 甚至有的学生投机取巧, 到最后交作业时, 把他人的数据直接拷贝进来。
三、综合实训的提升
1. 解决教材问题
有关部门应该集中部分有一线教学经验的高校教师编写一本高质量的、应用性强的会计综合实训的教材。作为综合实训的教材, 该教材应该具有以下特点:通用性, 在编写过程中不应该紧盯着工业企业, 核算对象涵盖面应该更广, 使不同的行业做少许改动就可以应用;校企联合, 教材用到的业务最好是从企业中拿到的最为原始的资料, 这样的资料更具有代表性, 更贴近实际;业务范围广泛, 作为一套综合实训的教材, 业务量不仅仅局限在几笔或者十几笔的常规业务, 而应该涵盖工资、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成本核算、销售、库存管理等企业涉及的方方面面。
2. 重新认识实训课程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来说, 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该课一般会安排在大四或者是其他会计专业课之后, 通过实训, 目的是让学生将4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离校前进行一次彻底的梳理, 检验一下自己用计算机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是对4年来所学专业知识的的一个提升, 为步入社会做最后的准备。当然, 对这门课的认识特别是有关领导对该课的认识, 需要任课教师多做一些沟通,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领导都熟悉该门课程, 这需要时间。
3. 合理安排开课时间
大四的学生从各个方面来讲, 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他们较以前变得更为成熟更为现实, 就业的压力, 使得他们很难再像刚进校时那样心态平静, 这时候需要任课教师多做些工作, 使得学生学习找工作两不误, 也需要教师做好教学计划, 合理安排时间, 最好是安排在开学的前几周, 这时各大招聘会还没开始, 距离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还早, 从时间上保障学生集中精力搞好实训。
4. 实习基地革新
面对当前企业普遍不愿接受在校学生实习这一现象, 需要高校转变思路, 多做工作。学校不妨成立以教师牵头的代账公司 (法律审批程序有待商榷) , 在教师的把关下, 将企业现实的账带回学校交给学生来做, 这样不但可以维持公司的运转, 关键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实实在在企业做账的机会, 使得实训更具现实性、挑战性和吸引力。
5. 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
为了进一步彰显公平性, 学生在初始建账时, 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学号为账套号, 以自己的姓名作为制单人, 避免相互拷贝。要求每位同学的作业必须亲自上交, 不允许代交。教师在查看报表时, 不能只看最后的数字, 应该查看相应的公式, 以确认数据是从全面的账套中提取过来的, 避免直接将数据通过键盘敲入。更为合理的考核系统应该是通过网络, 直接由计算机来完成整个账套的审核工作, 这样公平性将更强。目前, 这一工作还没有应用到教学中来, 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
6. 选择实用的软件
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的开展, 离不开财务软件的支持, 选择实用的财务软件必须满足以下几点:一是财务软件的通用性较强, 既能满足工业企业的核算也能满足其他行业核算的需要。二是能够处理企业各方面的业务, 不仅仅是总账的核算。三是软件的容错能力要强, 有的软件在同时开启一百多台电脑时经常会出现问题, 这就使综合实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同时也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四是最好能够兼有对综合实训的评测功能, 这更有利于课程的开设。
总之, 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在开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的问题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解决, 有的则需要时间, 希望能够通过同仁们的共同努力, 使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这门课能够茁壮成长, 在不久的将来, 为用人单位培养出理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敏.会计信息化下的教学改革探讨[J].商情·科学教育家, 2007 (3) .
[2]刘平.用友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手册[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3]齐伟超.ERP环境下高等院校会计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 (7) .
[4]王孝忠.财务与会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24) .
[5]胡伟.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6 (10) .
信息化综合实训 篇2
2009级本科专业综合实习(实训)方案
2012年9月2日至2012年11月2日,信息工程学院200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2个本科专业将有270名学生参加为期9周的校外综合实习。综合实习期间,学院为每一名学生安排专属指导教师,并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提交综合实习报告。结合信息工程学院工作实际,现制定具体方案如下:
一、综合实习时间安排1、2012年6月初
2009级本科专业综合实习动员大会。
2、2012年9月2日至2012年11月2日(第1~9周)学生校外综合实习,指导教师跟踪指导。
3、2012年11月3日至2012年11月10日(第10周)2012年11月3日~4日学生返校报到,5日正式上课,提交综合实习报告,必须有实习单位意见及签章。
4、2012年11月11日至2012年11月17日(第11周)指导教师收集学生综合实习报告并给定评语及成绩。
5、2012年11月18日至2012年11月24日(第12周)综合实习情况汇报及总结。
二、综合实习组织
1、学院为学生配属指定指导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工作实践项目进行综合实习,最后均要提交综合实习报告;
2、综合实习任务、内容及目的要求由综合实习指导小组做具体部署,学生科、辅导员配合做好综合实习动员工作;
3、指导教师与学生双方通过网络等现代通信方式联系,定期检查与主动汇报综合实习情况及综合实习报告书撰写进度。
三、综合实习目标
实习面向专业对口的行业单位,从事专业有关的技术、维护、支持、销售工作。预期实现以下目标:
1、在实习过程中,能初步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项目设计与实施或为企业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使自己的综合应用和动手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2、培养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科学的探索精神;
3、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
四、指导教师及学生分组情况
结合学生人数和本专业教师人数,安排12名教师参与本次综合实习的指导工作,人均指导学生8人左右。
3、分组情况及撰写综合实习报告的具体要求详见附件。
五、具体要求1、2012年7月1日前,与指导老师沟通,登记填写自己的相关信息,至少包括Email、QQ和电话三种联系方式的一种。
2、学生综合实习开始后,应主动与指导老师或辅导员联系,如实报告自己综合实习地点、实习单位和岗位情况。
3、学生综合实习期间,认真书写实习周记,至少2次向指导老师反馈自己实习情况。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可随时向指导老师提出以得到及时帮助与指导。学生综合实习后期,应尽早根据实习情况,重点按指导老师要求撰写综合实习报告。要求至少在返校前将自己的综合实习报告电子稿发送给指导教师进行审核。
4、实习结束前,按要求由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作出评价意见,并签字加盖单位公章。
5、学生综合实习返校后,按要求及时将综合实习纸质报告书交给指导老师评定,并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无故不交综合实习
纸质报告的,综合实习成绩一律按不合格处理。
六、撰写综合实习报告
信息化综合实训 篇3
一、会计电算化角色模拟实训开展的可行性
目前各大院校的财会院系,一般都有了自己的电算化实训室,这为开展会计电算化角色模拟实训搭建了很好的舞台。而教学演示版的软件也很容易取得,如当前市场上流行的ERP软件金蝶K/3系统、用友的U8系统等的演示版软件从其软件代理商那里都可以获得。实训数据可以参考已经实施ERP的企业的日常业务,编写出一套合适的数据。
二、实施环境准备
(一)建议实训开设时间
会计电算化角色模拟实训最好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毕业设计之前(会计主干课程和会计电算化课已经学完),需要对ERP软件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在这之前可以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网络技术基础等课程。学了上述课程之后,学生应已具备了电算化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在这时开设会计电算化综合角色模拟实训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建议整个会计模拟实习安排270课时(9周,含手工和电算),其中会计信息化模拟实训应占到108个课时(每周2天时间)。若实习时间过短,学生对业务掌握不全面、不扎实,很难实现轮岗。若实习时间过长,会造成较大的浪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
(二)选择适合的软件
实训应选择当前市场上流行的ERP软件,这些软件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具体而言采用了Internet和Intranet作为应用基础、大型数据库、三层结构技术和组件开发技术。如选择当前市场上功能强、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金蝶K/3、用友U8等大型财务软件,并且最好选择这两种软件的较新版本。在模块使用上选择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应收账款系统、应付账款系统、现金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存货核算管理等11个子系统,这11个系统基本包括了ERP系统的财务系统和物流系统。
(三)建立具有特色的实训室
ERP环境下会计信息化综合角色模拟实训选择的硬件环境应是一个局域网,最好已经接入到广域网,企业实训ERP不仅需要通过局域网传递数据,有的还需要通过广域网传输数据。我们的电算化实训室是一个小局域网,是校园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可以连接Internet。实验室设备举例:有50台计算机,其中最好有两台是服务器。一台作为K/3的数据库服务器,一台作为K/3的中间层服务器,其他48计算机作为客户端,并分别按照软件的要求安装软件。
(四)适量的经济业务模拟实训的会计经济业务
在实训中,要涉及全面,不要求数据量特别大,但要完整。在实习资料编写上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经训丰富的教师自行设计编写实习资料。实习所用原始资料和流程要具有很强的仿真性,并定期进行修订,实现校内教学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实训数据模拟某公司财务核算和管理的实现,主要涉及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实训指导老师在实训前最好自己先通过测试,确保本实训室安装的ERP软件各模块运行畅通,本套实训资料的运行无误。
(五)实训形式
手工会计模拟实习与电算化会计信息化模拟实训并行进行,因为会计信息化模拟实训效率高,所以每周可以只拿出2天时间进行会计信息化模拟实习,其余时间进行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在实习学生较多的学校可以将各个实训班级的会计信息化模拟实习时间错开,一方面可以提高ERP实验室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多个班级同时进行校内实习。在实训中引入电子开票和电子纳税申报,使模拟实训具有更强的真实性。
三、实训的组织与实施
1.人员分工。以45个学生为例,分为5组,每组9人,所任岗位和权限安排可参照表1。
在具体实施中,财务分工可根据实际学生数,参照表1进行调整。
2.建立账套。每组在服务器上建立各自账套。
如:账套号101第一组、102第二组、103第三组、104第四组、105第五组。
3.启用系统。工资、采购、销售、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固定资产、应收应付款项等模块。
4.初始设置和日常业务处理。通过局域网,各分工角色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工资、购销存、固定资产、应收款项、应付款项等管理模块的初始化设置,以及进行各模块业务核算,将各模块所产生的凭证,通过网络传递到总账系统,再由负责总账系统的同学完成审核和记账操作。期末处理时,可由总账系统完成结账,报表系统完成报表编制。
5.定期进行岗位角色轮换。每个实训学生按照岗位分工在企业中担任一定角色,并定期进行岗位角色轮换,循环进行,使得每位同学都能亲临ERP环境下网络财务软件的所有系统操作流程。通过这种分岗综合模拟实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企业岗位交接程序和内部控制管理。以9周为例,岗位角色轮换可参照表2。
6.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利用网络财务软件进行模拟集团公司跨地区、多公司管理。学生通过模拟使用合并报表系统,可通过网络直接调用若干个自己建立的企业账套数据,再进行汇总计算,完成汇总报表的编制。学生还可以通过模拟使用远程查询系统对其他同学所建立的账套数据,进行远程查账。
7.实训成果形成。实训结束,要求学生上交会计信息化实训打印的凭证、账簿、报表和备份数据等会计档案,并与手工会计实习数据相一致。学生通过打印账证表可以了解网络环境下共享使用打印机的方法(特别是针式票据打印机的使用),掌握色带的更换方法,熟悉打印账证表时相关参数的设置以及账证表的装订。
信息化综合实训 篇4
实训课程题目:(宋体,三号)实训单位:
(宋体,三号)实训时间: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宋体,三号)
班 级:(宋体,三号)
姓 名:(宋体,三号)
学 号:(宋体,三号)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一、实训目的
财务会计模拟实验,是以一个虚拟会计主体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作为操作基础,模拟会计人员审核和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等级会计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全面了解和认识会计实务中的会计凭
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掌握财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理解作为一个系统的会计的运行机制。
(一)了解和熟悉会计实务的的基础——原始凭证
(二)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实务操作方法和技术
(三)熟悉会计法规、会计惯例对财务会计实物操作的要求
(四)系统掌握财务会计实务的一般操作程序
二、实训内容
银行结算业务实验、存货收发业务核算实验、金融资产业务实验、长期股权投资业务实验、固定资产业务实验、负债业务实验、成本计算实验、期间费用核算实验、租赁业务实验、债务重组成果及利润分配核算实验和财务报表编制实验等财务会计业务核算实验,以及财务会计实物系统操作方法、技术和程序。
三、实训设备要求
本次实训的设备要求有:总账账簿、现金日记账簿、银行存款日记账簿、多栏式明细账、三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特种账、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科目汇总表、总账科目试算平衡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
四、实训操作步骤
(一)阅读“第二部分 模拟企业概况”,了解实验会计主体概况、生产工艺过程、会计核算组织和会计政策选择。
(二)依据“第三部分 建账资料”,建立本实验所用的账簿,包括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账。
(三)将“第四部分 经济业务说明及操作提示”所列示各笔经济业务说明和操作提示对应“第五部分 原始凭证”中给出的各笔经济业务原始凭证,熟悉实际工作中的原始凭证格式和内容,学会、看懂会计系统中最基础的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形式化语言”——原始凭证。
(四)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货填制的原始凭证,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五)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相关明细账。
(六)定期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并据以登记总账。
(七)月末,在进入成本计算前,编制3号科目汇总表,并据以登记总账;结出总账余额,与所属明细账户、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核对相符,确保进入成本计算的前提记录数据的正确性,避免前期记录的错误数据进入成本计算。
(八)计算自制半成品、产成品成本。
(九)计算、结转各项成本、费用、税金;结转各项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
(十)编制总账余额试算平衡表;将总账余额与所属明细账户、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月核对相符;结账。
(十一)编制财务报表。
五、总结及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在这短短2个月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了解了很多。这次的实训是一项综合性能力训练,让我们对“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等课程的系统学习,将课堂教学很好的转化成为一次职场体验学习过程,系统的角度理解财务会计。同时通过此次培训掌握了财务会计实务操作方法、技术和程序。对这次实训,我深有感触,它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丰富了我的会计知识,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财务工
作也有了一个新的开始。总得来说在实训期间虽然很辛苦,但是在这艰苦的工作中,我却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分析原始单据,这是做账的第一步。首先,应分析每一张原始单据的相关性,确定其实归属于哪一业务。其次,得看日期。另外,得看是否有特殊情况。最后,再利用相关专业知识适当的会计科目,编制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填制时摘要应简明扼要,会计科目与相关金额应准确无误,这充分需要我们拥有认真、仔细的态度。完成了第一步的填制记账凭证工作,接下来根据记账凭证的每一笔业务填制银行存款、现金日记账,和相应的原材料、库存商品、往来账户等明细账。填制之前,首先得根据期初余额先开设各明细账的账户,银行存款和现金日记账通常使用订本式账本,并且每一笔业务都得结出余额。而原材料、库存商品、往来账户等明细账通常采用活页式账本,方便随时的添加业务,也无需当每笔发生时都结出余额。填制时,如果当页已写完,需在最后一行摘要写‘转次页’并结出‘借’、‘贷’方及余额,而在下一页以‘承上页’并写下前门的‘借’、‘贷’方,及余额的金额。另外,当填制时发现金额错误须用红字划掉,并用蓝字作以改正。接下来,根据每一张记账凭证编制相应的科目汇总表。手工帐可以先将各会计科目用‘t’字型账户在草稿上结出其‘借’、‘贷’方发生额,然后再填科目汇总表。保证科目汇总表的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相等后,可以填制总账,当然总账也可以根据明细账填制,只是这种方法相对简单容易些。总账的填制工作完成后,就得开始核账了,记账凭证与各明细账、明细账与明细账、总账与明细账之间核对,从而达到账账、账证、账实合一。核对无误后,就可以根据总账或明细账月末余额编制试算平衡表,要求做到期初借方余额与期初贷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与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余额与本期贷方余额都分别相等。在准确无误的情况下,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财务报表。最后一步是整理与装订记账凭证,因为记账凭证式单位的一份会计资料,需要存档,并保存15年。作以不得随意丢弃与销毁,应妥善保管,在专盯过程之中应找到自己适合的方式将每一张原始单据附在其对应的记账凭证后,不得有误,此项工作是个细致活,应轴线利用裁、剪、叠等方式将其整理好,达到记账凭证的上、左、下的整齐划一。从而使装订出来的账本美观大方,独具一格。
我在这次实习当中知道了要注意很多的细节,因为所给出的原始凭证部分需填制,所以原始凭证填制时要注意的问题不能忽略,主要有:填制真实可靠。即如实填写经济业务内容,不弄虚作假,不涂改、挖补。内容完整。即应该填写的项目要逐项填写,不可缺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年、月、日要按照填制原始凭证的实际日期填写;名称要写全,不能简化;品名或用途要填写明确,不许含糊不清;有关人员的签章必须齐全。填制及时。即每当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都要立即填制原始凭证,做到不积压、不误时、不事后补制。书写清楚。即字迹端正、易于辨认,做到数字书写符合会计上的技术要求,文字工整,不草、不乱、不“造”;复写的凭证做到不串格、不串行、不模糊。顺序使用。即收付款项或实物的凭证要顺序或分类编号,在填制时按照编号的次序使用,跳号的凭证应加盖“作废”戳记,不得撕毁。这也是审核原始凭证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从手工帐的学习中,理解了会计系统中会计数据在各个环节流转运行的全过程。
信息化综合实训 篇5
一、应对实习实训工作中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不足
1. 资源体系深度不够, 关联不强。
信息资源指的是包括媒介在内的各种载体的总和, 它有着丰富的内容组成, 不仅包括先前的纸质资源, 还包括网络资源、电子资源。过去, 基于科研建立的文献资源体系往往内容片面, 范围狭隘, 肤浅感性, 虽然拥有数量不一的电子资源, 但常常止于检索信息或者书刊等基础服务内容上, 信息资源之间, 知识之间缺乏过渡性的关联, 因此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也体现不出来。
2. 电子资源结构不合理。
用户对知识信息的需求电子化、网络化发展趋势, 使得电子资源、网络资源和纸质资源三位合一的一体化资源系统成为高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的基础, 目前绝大部分的高校图书馆或建立或购买了图书馆相关的信息文献的数据库资源, 在容量和深度还非常地欠缺, 尚待加强, 而师生对电子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开展“实习实训”活动主要是针对一些新专业或者是应用型的学科, 这些专业和学科对信息资源的要求比较高, 倾向于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和在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中的前瞻性。因此, 图书馆需要在原有馆藏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容量, 还得纵向提高它们的深度, 根据需要调整资源比重配置, 尤其重要的是特色专业和新专业的所占资源比重, 还有及时了解新专业的动态研究成果。
3. 信息资源集约化程度偏低。
目前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 然而由于缺乏恰如其分的管理, 丰富的网络信息显得鱼目混杂, 分散凌乱。图书馆的传统组织模式是以资源为中心进行组织而不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组织模式。在传统的资源结构中, 信息文献比较分散、不能够形成系统, 信息资源质量低下并且大量存在, 良莠不齐, 不够集中的垃圾式信息业被收入系统中, 使用户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时遇到了干扰, 造成麻烦。事实上图书馆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开展推送服务, 也没有提供包括页面定制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的高质量高层次的服务, 更不要说提供实用性、动态的、价值量高以及特色鲜明的信息, 信息资源的集约化程度比较低, 不能有效地指导实习实训活动。
4. 资源共享程度不高、途径不广。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之间存在着许多交叉性和相似性的应用型专业, 所以这些相似专业或者相同的专业可以资源共享。事实上,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存在着信息资源重复建设的状况, 出现了信息资源利用的孤岛现象。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提供给用户的信息分散单一, 也不够专业, 没有及时融合吸收校内外的图书馆发展动态和最新出现的科技成果。只是局限于馆内的有限的电子资源和纸质印刷品。迫切需要各个图书馆之间要加强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 合作双赢。馆际互借是目前图书馆之间最基本的资源共享方式, 然而也只是局限于文献传递和书籍借阅的基本服务上, 真正的资源共享还没有实现,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 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还任重而道远。
二、基于实习实训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
1. 注重资源建设方面的结构性和整体性。
(1) 形成信息资源的三合一结构。与以纸质信息资源为主的传统图书馆不同的是, 数字图书馆则是电子资源、网络资源和纸质资源的三者合一。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或者职业院校中, 要加强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的现代化建设, 充分考虑学院新建专业、特色专业、应用型专业的资源建设要求, 一方面要加强组织、整合网络资源, 及时了解相关专业的动态消息和最新成果;另一方面不能忽视电子资源和传统的纸质资源, 这三个部分构成了新的馆藏建设的重要内容。 (2) 加强信息资源内容的应用性。高校图书馆加强信息资源建设首先要满足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同时具有本校特色的数据库, 把本身的丰富的专业的信息资源数字化, 自动化, 不断完善丰富馆藏资源。在新建专业、特色专业、应用型专业方面, 高校图书馆从提供地提供文献的信息资源转变为提供专项的知识板块, 借鉴各种出色的数据库, 建立应用型专业的数据库, 把网络资源分类成为应用型专业和特色专业, 使用检索机器把类似主题, 相关知识集中起来, 建立便利的导航链接, 使用户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信息。 (3) 加强信息资源的组织和整合。在信息整合方面,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在服务内容方面具有开放性、针对性、细分类的优点, 同时注意采用合适的信息组织模式, 分类整理现有的数据库, 为师生的检索提供更加快捷更加专业的服务。服务和资源的整合构成整个信息资源的部分内容。服务的整合就是指统一用户的个人相关信息以及在接触的过程中用户反馈的信息, 资源的整合会涉及不同的数据类型, 如文本, 音频、视频等。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个人信息库提供恰当的服务, 也可以依据用户反馈的信息, 促使为实习实训提供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不断改善。 (4) 建立多方位的资源的合作和共享。加强资源共建共享, 不仅能够节约人力财力, 而且做到了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实现双赢。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是孤立的, 一些院系为了更好地满足本专业发展的需求建立了小型资料室, 与学校的部分学科建设上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因此院系图书室要和学校图书馆加强合作, 最终实现校内学生可以共享资源。此外, 加强各大高等院校之间的信息共建共享体系, 利用自己信息资源的优势, 扩大馆藏容量, 扩大覆盖面, 完善数据库, 这样就不会造成资源交叉、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为用户更加快捷地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2. 改变服务观念, 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
(1) 以多层次需求为基础, 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为实习实训提供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要求服务人员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丰富广泛的知识面。目前的状况尚待改善, 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针对服务人员加强的综合培训, 不仅让服务人员熟悉情报知识, 开阔他们的眼界, 拓宽知识面;而且锻炼他们拥有一定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懂得运用检索方法和了解信息的来源;与此同时培养他们整合、分析、综述的能力;可以帮助用户解答各种信息, 锻炼服务人员的信息分析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使得服务人员以专家, 提供信息者和管理者的身份为用户提供人性化的信息服务, 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2) 以用户为核心, 倡导“以人为本”的新服务理念。图书馆中的服务人员要转变服务理念, 这是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重要保障和基本要求。服务人员务必转变服务观念, 把用户放在第一位, 坚定“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深入分析研究用户群的需求、兴趣、习惯等行为, 高校图书馆积极主动服务于用户群体, 为用户的需要提供全面的专业的服务, 使得馆员的服务达到最优化和最大化。 (3) 以能力为基础, 为个性化服务提供人才保障。为实习实训提供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学术专、层次深、专业强的高层次服务。但是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存在技术不熟练、能力不高, 业务不熟悉, 知识面单一等问题, 为了培养专门的用于实习实训中的服务人才, 建立高级服务人员的人脉结构。这种工作人员不仅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广泛的知识和广阔的学科背景、较高的业务水平等, 而且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 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源, 整合信息资源的能力、了解检索的工具和方法, 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 可以顺利精确地解答用户的问题。 (4) 以素养提升为目标, 加强用户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主体是用户, 用户的信息行为、信息获取途径以及信息习惯都会影响到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质量。个性化服务的发展有赖于对用户的调查研究。首先是接受用户的固有的习惯行为, 采取措施促使用户习惯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其次调查研究用户信息行为。基于实习实训的个性化服务要求的是互动性质的高品质的信息资源服务。与此同时, 用户的服务意识和信息能力也在影响着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开展, 举办各种各类讲座与培训, 把新资源, 新知识、新技能准确及时传达给用户。针对检索技术的缺乏的新用户, 图书馆可以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技能培训, 协助用户学会检索技巧, 了解检索工具、熟练获取信息的渠道, 在此基础上, 再对用户提供深层次的培训如购置高端的检索技术, 帮助用户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会一些技巧, 利用恰当的工具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通过这些活动, 提高用户的综合素质, 促使更加广泛的用户关注和利用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
基于实习实训基础上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的建设, 是促使实习实训深入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所以图书馆要加强整个系统的建设, 图书馆工作人员转变观念, 结合本校特点建立特色服务模式, 完善地解决服务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提高图书馆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素质, 在“实习实训”工作中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周到更加专业的信息服务, 同时强化了图书馆在高校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李巧平.高校开设综合实训课程的理论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7) .
信息化综合实训 篇6
《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摘要)》和十八大报告中,对高等教育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如“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1],可见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和几所瑞典大学在瓦伦堡基金会的资助下,经过四年的跨国研究和探索后于2004年提出的一个工程教育理念。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能够领导现代工业产品、过程或系统开发的现代工程师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以现代工程实际为背景环境,采用相互联系、相互支撑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并让学生在现代学习和实践环境中取得丰富的设计、 制作和主动学习的经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体化成长。这一理念显然有助于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2,3]。
《信息系统设计综合实训》课程虽然是一门管理学课程,但是完全符合CDIO教育的理念。该课程是实践课程, 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工程化,符合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并且CDIO模式与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课程设计目标相一致。可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现代教学的基本理念。既相辅相成, 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信息系统设计综合实训》课程的为突破口,根据我们应用型本科的实际,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应用于实践教学中,既合情合理,又是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2研究对象与内容(Research object and content)
课题以我校信息管理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大四的学生为研究和实施改革的对象。
研究内容有:
(1)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研究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与实施办法。
(2)确定以《信息系统设计综合实训》课程进行试点,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融入到课程实践教学中,然后进行总结与分析反馈,总结教学效果、方法,进行一般性总结。
3改革方法的研究(Research on reform method)
(1)调查分析与确定实施方案,调查相关院校CDIO实施情况,调查在校学生与毕业生对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教学的认识等,查阅相关文献。同时,深入了解课题相关现状与问题,找准关键点,确定改革具体方案,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引,改革课程大纲、课程内容、实践案例、教学方法、 考核手段等,为具体实施做准备。并且,构建框架模式如图1所示。
该模式包含了情景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思想,体现了“干中学”的思想,课程考核注重过程的考核、技能的考核,既重视考察个人的能力,又重视考察团队协作能力,体现了CDIO的思想。具体到该课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进行具体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图1也体现了四级实践践教教学学体体系系,,即即课课程程实实践践((以以案案例例为为主主))、、阶阶段段任任务务((综综合合性性案案例)、专业实训(项目实训),通过这几级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完成任务,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再解决,学生在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实践任务中,体验工程实践的方法与精髓,也就提升了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相应课程技能。
(2)改革实施,分析改革效果,修正教学手段与方法。
a.提高工程实践意识,将CDIO理念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4]
通过讨论、讲座等形式,我们让师生了解CDIO的理念,理解工程实践的精髓,这样不仅能提高实践技能学习的效率,而且能更早地融入社会实践中,有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早日适应社会环境。在《信息系统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我们深深地意识到,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形成、学习能力的提高、实践方法的构建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以及善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新产品或新系统的技能,能完成复杂的系统工程,能适应现代化开发团队和开发环境,这些隐性知识要比显性知识的积累更为重要。正所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终身学习能力也正是成人教育的主旨。
《信息系统设计综合实训》这门课程,实践性强,实践任务多,需要的案例多,在实践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教学任务以及每一个案例,按照CDIO理念,刻意增加启发思维的案例、综合性案例,增加情景式教学,无论是期末的集中的课程设计实践任务,还是课程阶段任务,还是课堂教学的小任务,教师都努力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完成相应的任务。在课程考核方面,把每位同学每次任务完成的过程记录下来,把这些成绩积累起来,以较大的比重加入到课程最终考核中,这样,学生参与各层级的实践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提高、思维习惯的改善、技能的提升等隐性知识的增加将使学生获益一生。
b.以项目驱动教学,打破课程界限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我们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打破课程之间壁垒,把多门课的课程内容融入到某个项目实践中,利用项目把多门课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学期初,项目相关课程的几位教师要共同备课, 共同构思一个或几个项目,项目把这几门课程内容都联系起来,然后每位老师在第一次课上就把课程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有总体的目标。围绕项目目标,学生在学生这几门课时,对课程之间的联系就清晰起来,课程学习的过程就是逐步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学生再也没有学习的盲目感, 学到的知识能马上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同时,学生分组实现项目的过程,也是相互协作的过程,这样也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在这种学生自主构思,自主设计、实施和运行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不再搞 “一言堂”“满堂灌”,而只起组织、引导、答疑解惑的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改革实践中,我们在《信息系统设计综合实训》课程中,教师制订总的项目目标,即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系统, 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个学生一个目标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显然,实现最后目标的过程,需要学生在这多次课学习中,把学到的知识技能不断地应用到项目中,为其添枝加叶,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课程实践也比较积极,收到了好的效果。而《信息系统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更是CDIO工程教育实践思想的典型的应用,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
(3)应用、总结与结题(2015年1月—2015年6月),将前一段成果应用于信息技术实践课程教学中,并总结改革与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4具体成果与特色(Specific results and characteristics)
(1)具体成果
课程实施改革所涉及的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师生开始接受这种工程教育思想。通过阶段性测试和综合测试对比发现,学生实践技能有一定程度提高,更重要的是参与实践的意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沟通协作能力是有所提高的。同时,社会实践能力有了提高。
在期刊《福建电脑》上发表论文“《信息系统设计综合实训》课程CDIO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撰写了“《信息系统设计综合实训》课程CDIO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2)特色
a.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应用于《信息系统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b.改革注重实效,注重社会需求。
c.提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改革,使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实践中,并尽可能进行创新实践的训练。
5结论(Conclusion)
(1)基于CDIO的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仍需进一步试点和改革。
在实践中,由于时间紧迫,现在的模式还不能充分反映CDIO工程教育思想的精髓,所以仍需深入探讨和研究CDIO如何在实践课程中的应用,以形成切实可行的高效的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2)对CDIO如何应用于其他课程也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安德智,李燕.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0(23):13-14.
[2]陈乐,王沛民.课程重建:欧洲工程教育改革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11-15.
[3]陈春林,朱张青.基于CDl O教育理念的工程学科教育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10(3):30-33;71.
信息化综合实训 篇7
在使用项目教学法时, 一般会将实际应用中较为复杂的案例, 分解为相对简单, 知识点较为集中的小项目。在通过完成这些小项目达到基本技能目标后, 就需要通过综合性的大项目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办公能力, 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下面本文将以“出行行程策划”这个综合大项目为例, 分析综合实训项目如何全面培养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办公能力。
1. 项目整体设计
1.1 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为“出行行程策划”, 学时为10学时。项目背景为“智源公司一位商务网站的管理人员张红申请到北京金源万博技术有限公司进修网络维护管理。另一位物业客服员工李明娟申请到达内股份有限公司学习物业管理技术。两位员工均为女士, 都决定到北京学习, 学习时间三周, 每周一至周五培训, 周末可自由安排时间。要求每人每天外出住宿费用最高上限200元。两人一组, 分别模拟张红和李明娟, 请你为两位员工设置合理的行程安排。”
1.2 知识目标
1.2.1 能运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材料, 搜集素材;2.能整理素材, 形成文献;3.能使用公式按照要求绘制EXCEL表格;4.能创建带有文本、图片、艺术字等对象的演示文稿;5.能结合幻灯片表述清楚自己的出行计划;
1.3 能力目标
1.3.1 培养学生运用OFFICE知识和网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2. 任务分析
2.1 任务1搜集目的地资料
该任务通过百度地图搜集北京金源万博技术有限公司、达内股份有限公司具体的地址;确定住宿酒店、电话、费用等信息;从住宿酒店分别到达两个目的地的公交线路、地铁线路。
该任务提供了两套方案供学生选择, 分别为:
方案1:合住选取两个目的地中间位置为住宿地点, 优点:节省费用, 安全。缺点:相对比较奔波。方案2:分住选取各自的目的地就近入住, 优点:便于培训学习。缺点:安全性差, 周末共同游玩行程安排不方便。
学生以小组学习方式进行方案的讨论、确定, 然后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进行整理保存, 并设计项目策划书。通过该任务可以锻炼学生的整体项目策划能力、团体协作能力和网络搜索能力。
2.2 任务2行程时间路线设计
该任务为整理项目策划书, 按照项目策划书设计要求完成“出行设计”文档。要求:1、有培训机构简介;2、有培训内容简介;3、写明出行方案, 选取该方案的原因, 所需总费用, 旨在说明该方案的合理性;4、写明住宿酒店地点、所需费用;、到达培训机构路线等信息;5、写明到达后日程安排, 可以安排周末观光旅行方案或晚上出游活动;
例: (假设选择的方案是合住, 住宿地点为草桥)
学习小组在该任务中分工合作完成“出行设计”文档, 将整个行程所需资料整理为word文档。通过该任务可以锻炼学生多人分工合作能力、word文档综合设计能力和网络信息采集整理能力。
2.3 任务3出行花销预算
该任务要求设计制作“出行花销预算表” (每人总费用最高一万五千元) , 要求如下:
2.3.1“出行花销预算表”分五个工作表:张红花销预算、李明娟花销预算、公共费用、张红花销、李明娟花销。 (除花销预算, 另三张表为实际花销) ;
2.3.2 花销预算表中内容至少包括项目名称、预算金额、是否报销和备注这五项内容;
2.3.3 每个工作表分存入和支出两项 (存入指放入钱包或卡内准备消费的所有财务;支出指实际消费的费用) 。每项中至少包括项目名称、金额、时间、是否报销和备注这五项内容;
学生在该任务中锻炼了excel表格综合设计应用、应用Excel中的复杂公式和金额预算统计等能力。
2.4 任务4设计出行计划幻灯片
该任务为出行行程策划书制作“出行计划演示”文稿, 该文稿准备在智源公司会议上讲解培训的必要性、可执行性、合理性等, 展现该计划的周密部署设计, 赢得智源公司各部门的支持, 获得外出培训批准。幻灯片内容要求:
2.4.1 幻灯片设计合理精美;
2.4.2 利于语言表达, 达到配准培训的目的;
学生在该任务中锻炼了幻灯片的设计美化能力, 并且通过比较制作的“出行设计”文档和“出行花销预算表”, 了解掌握OFFICE办公软件各自的用途和设计上的区别, 从而协调这常用的三种软件完成综合项目设计。
2.5 任务5:展示作品
该任务要求按组展示自己的出行计划, 一人负责切换幻灯片, 一人负责讲解出行计划。要求:1、两人能通力配合, 成功获得培训机会;2、组间互评, 教师点评。评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级别;
学习小组全面展示自己完成的作品, 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文通过以“出行行程策划”这个综合实训项目为例, 阐述了综合实训项目能够对高职学生综合办公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 锻炼了学生的OFFICE办公软件综合运用能力、网络信息搜索采集整理能力、团体协作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摘要:通过“出行行程策划”这个综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项目, 全面培养高职学生的OFFICE软件办公能力、网络搜索应用能力及团体协作分工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训项目,高职,计算机基础,综合办公能力
参考文献
综合布线虚拟实训系统开发 篇8
在职业院校中,往往有些像计算机网络技术类课程如《网络组建及综合布线》,在实践教学中满足不了学生反复观察和操作的教学实训要求,有限的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细致地指导大批的学生,难以达到工作岗位业务要求的水平,而且网络类教学设施与设备不仅品种多、数量多、价格高,而且更新快。这势必造成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量大,收获小。因此在职业学校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构建开发虚拟实验室作为教学实训的补充成为人们一个很好的选择。
网络类课程中虚拟实训室就是通过WWW创建一个可视化三维立体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都代表一种试验对象,通过鼠标点击等操作,用户可以进行虚拟控制等操作从而能够达到试验和训练目的。
2 系统开发过程
系统总体界面以蓝天白云及威海职业学院信息楼三维模型为背景,下方是结构化综合布线的6大系统模块图标,点击任一系统模块图标可进入平台进行学习,如图1所示,任意系统包含参观、学习、操作、考核等4种模式。
2.1 参观模式
在进入系统后点击参观模式进入参观模式,在参观模式下点击进入任何一个系统即进入该系统三维空间,如进入垂直干线子系统可以对该系统的三维空间进行上下浏览,在三维空间内对该系统的典型组件用文字标明该组件的名称,旁白解说介绍该系统的组成及基本性能,旁白解说是在系统的右侧配有文字说明,如图2所示。
2.2 学习模式
在进入系统后点击学习模式进入学习模式,在学习模式下点击进入任何一个系统即进入该系统,如点击进入工作区子系统,此时系统界面变为如图3所示。
此时可对系统各个组件进行学习认识,如点击水晶头,则在“系统组件三维展示区”内展示水晶头的三维模型,可以用鼠标控制在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同时在“系统组件功能介绍区”对该组件的功能进行介绍,如图4~图6所示。
2.3 操作模式
在进入系统后点击操作模式进入操作模式,在操作模式下点击进入任何一个系统即进入该系统,如点击进入工作区子系统,此时系统界面变为如图7所示。
此时可演示系统内各种典型操作,如点击“制作水晶头”,则在“系统典型操作区”内展示水晶头的制作过程,如图8所示,模块制作过程如图9所示。
2.4 考核模式
在进入系统后点击考核模式进入考核模式,此时系统界面变为如图10所示。
考核模式设计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互动游戏模式,类似于拼图游戏,学生可以拖动下面的典型综合布线操作图标放置到上面的顺序图标中,只有顺序正确才能放入,使学生在游戏互动中完成综合布线典型操作的学习
3 结语
虚拟实训室的主要优点有:(1)使用非常方便,无需回到现实的实训室,随时随地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开展训练;(2)成本低廉;(3)减少干扰,可以避免现实训室中无关干扰,比如设备故障等;(4)应用广泛,以网络为载体,适应性好。
摘要:网络综合布线是技能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现实的操作环境要求高,需要大量的实训耗材,在实际教学中是不容易做到的,为此开发了综合布线虚拟实训系统。利用还系统,学生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课程实验,使得实验者具有身临其境的现实感觉,提高了实践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信息化综合实训 篇9
中国作为制造大国, 广东作为制造强省, 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 特别是高技能人才。而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适合市场的需求, 因此, 需要对教学实习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
我国传统教育长期以来养成“重理论, 轻实践”的倾向, 致使毕业生知识脱离生产实际, 动手能力差, 进入社会适应期长。这一“瓶颈”困绕高校多年。尤其是高校扩招, 就业竞争更为严峻, 许多高校不得不在困境中谋改革。
在高校中, 理论和实践是教学活动的两个侧面。传统的实验教学, 只是一种演示性, 验证性的手段, 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远远不够的。部分触觉灵敏的高职院校较早探讨另外一种教学模式———车间式实训教学。广东机电职业学院在这方面的开展较早, 成效显著。如今, 学院的多个实训中心已建好并投入使用。
2006年, 广东机电职业学院的“数控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高职高专教育实训基地。“电工技术”, “制冷设备维修”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一、转变观念, 打破条块分割的“瓶颈”
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社会情形设定教学方案, 而不是按市场需求设定教学方案, 总免不了有理论化的倾向, 因此学生所学到的知识, 与社会需求总有距离。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 所学知识用不上, 成了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倍受诟病的一个原因。
改革开放之初, 作为精英教育的产物, 社会对大学生实操能力并不那么苛刻,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 尤其是高校扩招, 高等教育大众化, 当今的中国的高等教育已走出精英时代, 大学生已不在稀缺。用人单位不再把大学生高高捧起, 看成时代的骄子, 而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能不能适应社会。
面对市场的需求, 社会的转型, 很多大学生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明显的不适应, 怎么办?只有通过加强训练, 建立企业式的车间实训, 直接与市场接轨, 打破条块分割的“瓶颈”, 让他们所学的“条块”变“立体”。
学生技能高, 就业当然好。学生还没正式工作就有“工作经验”, 还没上岗就有高技能, 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欢迎。为了实现这种转变, 很多学校做了很多的尝试。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 推行“体验车间式实训”教学,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实训教学一下子找准了方向,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 既能体验浓厚
广东黄健
的企业氛围, 又能学习到各种专业技能。
二、车间一体, 锻造技能型人才的基础
学生在真实的车间环境下实训, 将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与实验、实训课程进行整合, 把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 课堂教学与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整合了原有的数控、汽车实验室, 实习工厂等资源, 成立了技能培训部, 建立了车间式实训平台, 并以此为基础, 全院范围内推广这一实训模式。建成了广东省示范性专业“数控技术应用”, 和“汽车运用与维修”, 并被教育部等六部门确定为国家制造业与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院校。
在实训教学中率先开展车间体验式教学, 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车间体验式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参与校内的车间实训, 在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 获得了对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理解, 大大缩短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和进入社会角色的磨合期与适应期, 进一步拉近了与企业的距离, 完整地接触了企业的运作模式。解决了企业由于只顾生产, 使学生实习活动大多流于形式的问题。
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生产工艺, 掌握生产技术, 学生一毕业就具备比较熟练的操作技能, 实现校园与车间的“无缝”对接。这样既减少了企业上岗培训环节, 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 又强化了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 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现在, 掌握“技能”已成为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在车间里, 生动的生产案例让学生变得趣味十足, 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究者, 使其内容不仅来源于课堂与老师, 也可来源于车间和师傅, 来源于图书馆和同学。在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转化到具体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上来, 真正克服了“黑板上做科研、课堂上搞生产”的产学脱节问题。
三、更新思维, 体验全新的学习方式
车间里, 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模块, 可自由选择学习时间, 自由选择学习进度, 自己制定工艺方案和制定工艺卡片, 自己上机操作机床, 老师则给于必要的辅导解答。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教师的作用从课堂讲授, 转向在车间进行教学活动, 极大的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后, 变得爱学, 肯学,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加强, 毕业生的技能得到提高, 走出社会也变得自信了许多, 学校的知名度得到了提升。
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下, 模具专业0506班的彭文勇同学说, 在车间实训, 我体会到了全新的学习方式, 在实训过程中, 各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 知识互补, 老师交叉授课, 按企业车间模式运作。虽然在生产中碰到很多问题, 没有现成的答案, 但是通过自己思考, 或者与老师同学一起共同探讨来解决, 使每一道工序严谨细致, 通力合作, 团队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体会到了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邱锦活同学说, 说实在的, 对于一个还没有毕业的学生, 做一道真正的模具, 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通过车间式模具实训, 在企业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都深刻地体验了一遍, 更加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 在毕业面试的时候, 我有了更多的自信。
围绕“培养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高技能人才, 更好更快地为广东经济建设服务”的目标, 我们不断改革实训教学内容, 方法, 手段和组织形式, 构建了较为合理的实训体系和先进的实训场所。通过体验式车间实训教学, 改变了以往老师苦口婆心说教学生学生不领情的尴尬局面, 在车间上课, 学生主动, 听得明白, 学得愉快, 老师教得轻松。这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了职业教育效率, 保持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要创造条件, 体验车间式实训, 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 “干中学, 学中干”, 同时必须加强实训基地的软、硬件的建设。仅仅围绕以“市场为导向, 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 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夏杨.学生技能高就业当然好[N].羊城晚报, 2007年10月12日.
[2]元传伟.高职高专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职教论坛, 2005年第2期.
[3]吴严.加强实验实训提高学生技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年第10期.
[4]陈超.改革高职教育中的实训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 2001年第3期.
【信息化综合实训】推荐阅读:
信息工程学院2009级本科专业综合实训(实习)方案08-31
信息安全实训室06-08
实验实训管理信息系统09-25
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10-06
电子信息专业实训教学07-15
信息技术学生实训报告11-23
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05-11
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05-30
综合自动化信息化平台06-26
园区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