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实训管理信息系统(精选12篇)
实验实训管理信息系统 篇1
0 引言
继20世纪6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Gordon B.Davis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MIS学科的Ph.D学位课程后,许多大学纷纷成立了MIS学科,开设了相关专业,从事MIS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是介于管理科学、数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之间的一个边缘性、系统性、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是MIS的三要素,也是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许多专业都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因为专业背景不同,开设课程的面向对象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1]。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学生,不仅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功能和结构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要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作为信管专业核心专业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培养系统分析员的主要课程之一。[2]该系统虽然最终是以软件产品的形式呈现的,但却不能像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验教学那样,由教师完成问题的分析、处理算法的设计等;也不能像软件工程的实验教学那样,仅重视单纯技术而忽视管理学科知识。因此,设计良好的实验教学体系一直是困扰该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3]。
1 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特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个专业主要是研究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职业目标是系统分析员和企业信息管理师。管理信息系统是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学生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维护、管理和建设等方面的实际能力。具有如下特点[4]:
1.1 综合性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应用数学、管理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等相关知识。因此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还要学习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才能更好地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这个要求也是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1.2 实践性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还要通过实践掌握信息系统建模的全程,通过实践而更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
2 信管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现状
2.1 过分偏重管理,等同于一般管理类专业要求
授课内容没有与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区别对待。课程教学重点在于经济管理知识或信息学知识,对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中的技术支撑不够突出,只介绍的MIS系统开发的常用方法以及如何组织系统开发,具体的系统开发技术和实现细节涉及不足,也没有专业的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这样实验教学过程中势必只注重演示型的实验,学生缺乏真正的动手能力。
2.2 只重技术,忽略管理特征
由于学生缺乏管理的实践经验,加上许多前导的计算机类课程,使学生对于本门课程产生误解,认为管理信息系统就等同于综合的程序开发课程,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信息系统开发技术方面,对管理思想、理论比较弱化,实验教学变成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5]。实际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应在管理思想、理论的支配下,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将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理论相结合起来,既要偏工又要偏管。
3 实验内容的具体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应该在学生学完了管理类课程(比如管理学、会计学、生产运作管理、企业管理等)和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SQL Server 2000、程序开发语言java、c++、c#、asp.net等等),掌握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开发系统的技术后开设的,是前面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是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
3.1“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实验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应当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确定实验内容。根据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该课程的主要知识单元有:
知识单元一:信息系统的概念和作用。该部分的实践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或者到社会中调查、分析各种信息系统,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这可以与管理生产认识实习相结合。
知识单元二: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建设和维护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开发工具的使用。在实践环节中应使学生加深前面学的技术的了解。
知识单元三: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组织中常用的各种信息系统,熟悉其功能和组成,比如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等。
知识单元四: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开发方法、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运行管理)。
前面三个知识单元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组成一个整体,目的是为了最后实现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知识单元四)。因此,第四部分是实验环节的重点,其他三个知识单元是贯穿于知识单元四的实现过程中。
3.2“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设计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和两个阶段。第一,是认知层次,通过演示操作和流程观察及案例分析了解有关应用理论,让学生感性认识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第二,是应用层次,通过典型管理信息系统的模拟操作应用,构建学生的应用能力;第三,是开发层次,通过开设专门的《信息系统开发》课程及其课程设计,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开发方法,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开发能力的培养。一个阶段是随着教学进展的基础实验,另一个阶段是课程设计,实现一个真正的MIS系统。
3.2.1 基础实验
课程实验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相匹配,即: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应该与理论教学的进度一致[6]。因此应该伴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度,开展基础实验,目的是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这里采用“同个系统贯穿始终”的实验方法,在开始做实验时,学生就将系统确定下来,将这一个系统的开发过程贯穿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当然选做的系统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如学生补考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企业人事管理系统,运动会成绩统计系统等等。要求学生按照课程进展完成课题的系统分析和设计任务,所有图表都要用VISIO2003工具绘制完成。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基础实验(表1)。
3.2.2 课程设计实验
因为在开始基础实验前就进行了选题,每完成一个基础实验的同时,也就完成了课程设计涉及的相关部分。因此,课程设计实验主要根据前面的基础实验,进行系统的程序设计和调试,也就是系统实施部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系统开发工具。实验的内容决定了实验室的配备,课程设计环节应该具有以下实验配备[7]。
硬件:实验室中,应配备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一台web应用服务器和一定数量的学生用机。将他们已TCP/IP协议互连成局域网,每台机器可连接到Internet。
软件:数据库服务器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和SQL2000 Server数据库。web应用服务器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和IIS等服务组件。学生机上安装Visual Studio.NET等必要开发工具和一些模拟教学系统,比如ERP系统等。
4 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这里设计的实践教学,真正使学生明确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总体规划方法,掌握了研制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研制方法和开发工具,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了系统分析员的基本素质,能够较快适用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严京滨,于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72-74.
[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蔡淑琴,石双元,汤云飞,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84-86.
[4]王晓煜,王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7,(20):221-222.
[5]吕永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7):108-110.
[6]郭零兵,余晓东.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1):111-113.
[7]邓晓红.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与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实验实训管理信息系统 篇2
一、问题/项目概述
1.项目的目的:该系统的设计是为学校举办田径运动会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成绩统计方法,有便于用户的查询,并实时显示各赛场情况,使比赛成绩能够快速汇总,提高运动会组委会的工作效率,使运动会成绩统计资料系统化,确保运动会的顺利进行。
2.业务范围,主要任务:登记各项比赛成绩;根据预赛成绩产生参加预(决)赛名单;实时报告各项竞赛成绩,包括是否打破记录;统计各团队的总分、名次。
3.项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原有系统比赛或统计时间较长,工作效率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运动会的顺利进行于运动会的整体效果。原有系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受比赛场地分布的限制,比赛进行时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成绩传递,影响了赛事的整体效果,每次提高一定的工作效率都要投入大量的物力与财力,且均为一次性开销,无法长期受益。原有系统受运动会规模的限制很严重,越大规模的运动会,不利因数就会越突出。由于原有系统具有以上缺点,设计开发一套全新的《运动会成绩统计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4.项目的可行性:每项比赛的小组成绩通过实时处理,将统计结果及时快捷地传送到比赛现场的成绩管理部门,并在短时间内报告给大会的现场观众。该部门还需将此项比赛的各小组成绩汇总移交到大会总成绩管理部门。以批处理方式将该比赛的总成绩名单排名和与历届比赛的最高纪录比较结果统计出来在比赛最后公布,并且添加到数据库作为本届比赛的成绩档案。实施实时处理和批处兼用的方案能有效的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资源的利用率,大大减轻了成绩处理人员的工作负担,经分析,此项目具有可行性。从经济方面来说,这套系统在硬件方面配置很低,存储设备为一般的软盘,硬盘,所以一般高等院校都有足够的资金来获得这套系统。并且整套系统所需空间很小,所需电资源在体育馆内可以很容易获得。这套系统的维护人员只需一至两人即可。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与时间。而且一劳永逸。该系统简单易操作,性能稳定,不需要大量的维护费用与人员培训费用。
二、项目工作计划
1.确定软件的工作范围与需求分析。
学校运动会成绩统计系统面向的用户群分别是观看学生、运动员、组委会、学校领导等。系统的开发应高满足不同用户在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各阶段的需求。我们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类中小型田径运动会的实际情况,以及管理上的各种业务需求等,达到了既能满足管理上的各种需要,又能使运动会成绩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达到提高运动会成绩管理效率的目的。
2.系统的功能需求。
赛前的功能需求:按照组委会的规定将比赛规程录入数据库,如比赛日期、地点、竞赛项目、各参赛队限报人数及每个运动员限报项目数、录取名次及奖励、加分规定、原有的田径最高纪录等信息。根据各参赛单位的报名情况及竞赛天数安排,自动编排竞赛日程表、赛次编排、竞赛分组及分道编排、兼项统计等各种报表,随时调整最终得到一个合理的竞赛秩序册,并打印检录表,各种记录卡片和记录表。
赛后的功能需求:运动会结束后,立即打印出各参赛队的成绩和名次进行大会公布,如有总分相同的情况则查看其获得第一名的个数、第二名的个数……根据数据库中的最高纪录统计出有无破纪录成绩、第一名运动员人数、有得分运动员人数等大会主席公布比赛情况时需
要的信息。最终形成本次运动会的成绩册,并备份运动会资料数据库,统一管理运动会中产生的相关数据,以利于工作人员查询、分析和评价。
3.项目各部分的开发任务。
(1)管理业务流程分析与数据流程图:通过最初阶段的调查分析,列出运动会赛前和赛后的各项工作和工作需求,综合各方面因素,列出业务流程图,尽量满足各类用户的各项需求,并且为运动会的成绩统计提高效率,系统的、全面的完成各项统计工作。
工作人员:王志文。
估计开发进度:1天。
(2)数据字典:编写详细的运动会成绩统计数据字典对数据流程图加以完善,给数据流程图的每个成分加以定义和说明。并主要储存信息数据库本身,方便用户访问记录的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原数据的目录。
工作人员:冯力。
估计开发进度:1天。
(3)E-R图:描述运动会成绩统计系统的结构模型的一个重要表示方法。列出运动会成绩统计工作中各项人员分工,工作步骤以及各部分子系统之间的联系的一种形式。工作人员:田淼森。
估计开发进度:1天。
(4)功能模块图:该图将显示出运动会成绩统计系统将要实现的各种功能,如初始信息,成绩统计,总结表单,列出报表等功能,并且将他们一一分类,然后将在以后的编写程序步骤中充分实现这些功能。
工作人员:田淼森。
估计开发进度:1天。
(5)代码设计与数据库设计:根据之前列出的数据流程图,E-R图,功能模块图中表示的此次运动会成绩统计的各项功能,编写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相关程序和数据表结构,作为本系统的最核心部分,应该细心设计,考虑充分,落实每一个部分将要实现的功能。工作人员:张兴。
估计开发进度:1天。
(6)IPO设计:是运动会成绩统计系统每个功能模块的输入、输出数据、数据加工的重要工具,它的数据来源于数据词典,与系统的其他部分无关。开发人员也可以用IPO图进行模块设计和评价总体设计,用户和成绩管理人员可以利用IPO图编写、修改和维护程序。工作人员:杨雨辰。
估计开发进度:1天。
4.系统的角色管理。
根据不同的用户特点,系统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组合,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1)运动员用户:运动员用户可以得到的系统服务,如运动会注册,比赛赛次、时间、道次查询、成绩查询等。
(2)主裁判用户:查询比赛日程安排,管理现场成绩的录入与查询。
(3)裁判长用户:设定比赛规程、竞赛项目;修改最高纪录;审查报名单;编排竞赛日程和分组;编排打印秩序册;统计团体及各项成绩。
(4)管理信息中心管理员:系统管理,角色用户管理,权限分配,发布成绩名次信息。
实验实训管理信息系统 篇3
[关键词] ERP实验教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专业化人才
一、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对于高校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成为高等学校对于信管专业教学改革的出发点。随着社会对于专业型人才的日益重视,学校必须加强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构建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具有一定前瞻性和较强适用性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对于信管专业ERP实验教学综合平台的研究就是基于这样一种素质教育的专业培养理念的。信管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信息系统管理、开发及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ERP是建立在IT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学好用好这一平台对于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满足社会及企业的需求大有益处,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二、ERP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
从教育部对信管专业的定位及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体系来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复合型人才的层面上。因此开设ERP实验课程,不能简单定位在验证性实验上,而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实验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1.利用MIS知识分析ERP的体系结构阶段
在这个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MIS知识对ERP的流程进行分析的能力,主要包括数据流程分析(DFD)、数据字典的编写(DD)及数据库(DB)和功能模块的设计等。这个阶段重点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设计,任何MIS系统,数据的组织是最要的一个环节,这点在理论教学中又是非常欠缺的一个环节。根据调查,目前高校信管专业的学生这方面的训练比较少或不够严谨,大家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把软件设计出来即可。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编写程序上,而没有更多的去研究算法和存储结构。因此通过刨析ERP的数据组织,从中掌握先进的设计理念,对于学生来讲会获益匪浅的。通过这项练习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管理信息系统知识,而且可以规范学生的设计过程,培养具有严谨、规范的设计理念。
2.ERP流程掌握阶段
本阶段重点让学生掌握ERP的工作流程,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本阶段分2个步骤完成。
(1)模拟企业数据阶段
基础数据是ERP运行的关键,而自行构建一套仿真企业运行的数据难度是比较大的。建议可以采取企业某个期间的真实数据作为ERP原始数据,通过一套系统的、真实的企业生产数据,围绕企业运作流程开展实践活动。因为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对照系统的运算结果跟以前系统运算结果有否差异。如果有差异要分析是由于流程的改变造成的还是由于操作错误造成的。如果是后一种要查找错误,并改正。
有好的计划,充分的准备,ERP项目模拟环节才能取的好的成效,否则,很可能就会走过场,没有实际效益。因此教师在选择实验数据时要根据实验的课时数、学生的能力等进行甄选。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将整个流程走一遍,基本掌握ERP系统的流程。
学生在用数据进行模拟运行之前,要首先分析数据,做好相关的计划工作、准备工作。因为模拟运行之前,要先计划好要模拟的企业流程怎么走(结合上一步)等等,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2)模拟企业场景阶段
以上所述的主要以个人练习为主,是让学生熟悉企业流程、软件功能等。模拟企业情景来运行ERP,是注重实战技能的培养,强调练习与实践,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在这个环节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若干个学生,每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企业的实际运行。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按照设定好的情景及资料进行分工协作工作,也可以进行团队创新,对于后者要进行鼓励。
这个阶段要求实验室要进行相应的场景布置,提供必要的环境,如办公电话、模拟办公室、模拟会议室等。在实战演练剧本的编制过程中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指导老师主要起监督和答疑的作用。
3.ERP软件二次开发阶段
通过前二个阶段的实训,学生基本掌握了ERP的结构及使用流程。对于信管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之一是具有一定开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在这个阶段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让学生分析ERP中存在的不足或不完善的地方,按照MIS系统的要求,完成相应模块的分析设计和编程工作,然后挂接到ERP平台上。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选择ERP系统时,要选择对用户具有开放接口,提供二次开发的软件,例如用友ERP-UAP平台等。用友公司把一些技术开放给合作伙伴与用户,UAP平台就是一个最好的工具。利用UAP的二次开发工具,开发满足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信息系统。
三、构建信管专业ERP实验教学体系的效果
对于信管专业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开展ERP实验教学,可以达成以下效果:
1.巩固核心基础课程知识
通过第一阶段的实验,强化专业基础知识,为今后进一步拓展空间,奠定良好的基础;
2.掌握先进的信息化平台
ERP先进的理念及设计方法,已经被业界所认可,世界500强企业绝大部分都通过ERP平台提升自身的管理。通过对ERP流程的掌握,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二次开发,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四、结束语
培养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实验环节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汪祖柱,吴本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数据结构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7).
[2]徐瑞平.模拟实验教学在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3):9-10.
[3]周玉清,刘伯莹,杨宝钢.ERP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8.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研究 篇4
在管理信息系统是专业必修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信息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 同时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 以及建设信息系统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准备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实战演练
实验总结提高
其中:准备环节安排2课时;案例分析安排4课时;实战演练安排20课时;实验总结提高安排4课时。
二、《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准备
1. 理论准备
实验教师在实验开始前, 对本次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概况总结, 并提出实验要求, 为将要进行的实验做铺垫。理论知识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如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MIS生成工具等。然后介绍每一种方法的主要内容, 如:
介绍生命周期法的阶段划分、阶段任务、阶段设计工具和阶段成果;介绍原型法的使用条件、开发过程和内涵;介绍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特点、涉及的基本概念、常用的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介绍MIS的生成工具 (CASE方法) 的基本思想、构造等。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是当前比较常用的设计方法。
基于以上方法的特点和各自的优缺点, 学生在实验时, 总体上是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而系统实现阶段可以采用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
2. 课题准备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要求,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实践能力, 设计多套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实现的课题。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客户信息管理系统》
《超市商品销售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劳动工资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等。
学生实验时间一般比较短, 又没有实践经验, 所以, 在设计实验题目时, 不宜太大, 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能力、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增强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整体认识和成就感的体验。
3. 分组与进度安排
系统开发需要涉及诸多方面, 学生的能力又参差不齐, 需要多人分工协作, 同时体现团队精神, 通常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4至5人比较适宜, 再根据小组内学生的情况划分不同的角色, 如:组长、秘书、设计、美工等, 并交叉做另一人的助手等方式进行实验。培养学生承担主要任务及协助工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实验题目采取不同方式分给每个小组, 小组也可以自拟题目进行实验。
将实验任务划分成阶段进行, 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及进度计划, 并要求每个小组进行阶段总结, 并安排不同的学生进行总结汇报, 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任务参与实验, 提高学生的实验热情和积极性, 以实现实验的目的。
三、《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实验准备就绪后, 实验教师选取不同层次的《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结合本次实验的要求和目的进行案例分析。案例可以选取专业性强、功能较单一的《管理信息系统》, 如: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 银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 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人事与工资管理系统,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等等。这类案例分析时, 可以详细一些, 有条件的话, 准备一套可以运行的, 有源代码的, 并且有设计过程的案例进行分析, 将对学生接下来的实验会有更直观的指导, 意义很大。
四、《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过程
实验教师要全程指导、跟踪、监督, 掌握各组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进度。实验过程通常可以这样进行:
1. 需求分析阶段
学生拿到题目后, 走出校门, 走向市场或利用网络进行市场调研, 选择一个单位作为假想客户, 了解这个信息系统给他们设计, 他们会有什么样的需求,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需求分析和数据库分析, 利用结构化分析工具 (数据流图) 或面向对象分析工具 (用例图) 来描述系统的功能, 再用数据字典, 还有E-R图参阅概念性的数据模型, 来表达数据之间的关系及处理的要求, 最后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 表明系统“做什么”。对每个实验小组的需求分析进行检查, 合格后由实验教师签字同意进入下一实验阶段。
2. 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将上一阶段的数据流图转换成“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表明未来系统的功能, 然后再用结构化方法的流程图进行模块的详细设计。
在数据库设计中, 要求学生选择关系模型, 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 再形成数据库表, 更详细的表明系统要处理的数据结构。
设计阶段结束后, 要形成“系统设计说明书”、“测试方案” (学生实验只要求列出必要的测试数据即可) 、“流程图”、以及数据库设计结果, 表明系统“怎么做”。对每个实验小组的设计结果要进行检查, 合格后签字同意进入下一阶段。
3. 系统实现阶段
这一阶段要利用计算机系统建立数据库, 要设计用户操作界面, 选择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码, 并进行必要的测试。真正形成可以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
这一阶段要结合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实验内容, 如:计算机专业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实际编码, 实现系统的全部功能或部分功能;非计算机专业学生, 这一阶段可以不作要求,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行选择完成。
这一阶段完成后, 学生自己设计的《管理信息系统》就实现了, 对于学生来说, 收获是非常大的, 体现了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以及该课程实验知识的掌握, 所以, 实验教学效果是明显的。
五、实验总结提高
实验结束后, 要进行最后的总结, 以明确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不足。通常的做法是:
1. 先由实验教师提出总结要求, 要求
学生每人写出一份实验个人体会, 不要限制体会的内容、形式、字数, 提示学生实验怎么做的, 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告诉学生体会只有一个要求, 那就是“真实”。要相信每个学生, 他们只要努力是能学会和做好的。
2. 接下来由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
代表小组做总结发言, 介绍小组的实验情况, 以及实验过程中体现的团队合作精神。
3. 选出1至2名学生主持, 在主持人
的组织下由学生自由发言, 畅谈本次实验中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以及对未来的预期和设想。
4. 最后, 在实验教师的主持下, 每一位学生用几句话总结本次实验。
至此,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 圆满结束。
参考文献
[1]邓良松, 刘海岩, 陆丽娜编著, 《软件工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篇5
专
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
级:信管122 组
长:丁晓璐
小组成员:尹
婷(2012215082)
刘娇娇(2012215078)李
尧(2012215079)丁晓璐(2012215043)
一、实验名称
金蝶ERP-K/3模拟实验财务管理系统
二、实验环境
2607机房
三、实验目的
通过学会会计实验软件,了解从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到记账、对账、结账等,这一系列会计处理过程。能够使用软件的基本功能,并扩大到往来、出纳、固定资产等管理。利用会计实验软件,在实验过程中全面了解和熟悉会计实务,掌握会计基本概念,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通过实训能进一步理解巩固ERP理论,培养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能将所学的ERP知识的到综合运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企业实战本领。
四、实验内容
(1)建账:根据要求建立账号。
(2)帐套初始化:根据给出的资料按顺序完成帐套系统基础资料的维护及初始化工作。
(3)日常账务处理:根据资料录入记账凭证,对其进行审核,过账并查看各种帐表,进行业务核销,利用自动转账功能结算有关费用进行期末调汇、结转损益等业务处理并进行期末结账。
实验主要过程截图
新建帐套:
新增用户过程:
进入总账管理系统:
增加两种币别港元和美元:
增加凭证字为记:
增加两个计量单位:
增加支票结算方式:
新增客户资料:
新增部门资料:
新增职员资料:
新增供应商资料:
新增产成品核算项目:
会计科目维护:
增加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修改:
新增物料资料:
初始余额录入:
录入记账凭证: 1.提现类
2.应付往来业务类
3.多核算项目类:
4.数量金额业务类
5.涉及外币业务类
6.管理费用类
7.应收往来业务类
查看录入结果:
红字冲销法冲销错账:
组员S2的审核
转账凭证:
过账:
期末:
再换人审核,审核后过帐通过
五:实验总结
通过该实验,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部分的了解。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不过最后都得以解决。然后通过这些错误,使我们对这些知识有更加印象深刻。
实验实训管理信息系统 篇6
【关键词】应用型 普通高校 实验室 管理
设计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1]。应用普通高校的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时的40%左右,量大面宽,十分需要对实验室管理实行信息化。基于此,我们结合该类高校的教学特点,设计了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组成充分考虑了应用型普通高校的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各类需求提供技术支撑,对需要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
该系统的建立,注意将内外部条件相结合,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模块目标与系统目标相结合,每个模块实现一个功能,每個子系统目标都服从系统总目标。
建立管理信息子系统
应用型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多个方面,不同类型,需要按功能再细分为若干个子系统。该系统分为6个子系统,即实验室实践教学管理子系统、双师双能型队伍管理子系统、科研管理子系统、设备物资管理子系统、创新创业管理子系统、竞赛培训子系统等。
1.实践教学管理子系统
实践教学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点,是完成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该子系统的功能包括课程管理、作业管理、实验预约登记、各二级学院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实验计划等,利于安排实验实习,保证其教学质量。
2.双师型队伍管理子系统
在应用型高校的师资队伍中,双师型师资是承担实验实习、实训的重要力量,加强该子系统建设是实现系统目标的人力资源保证。该子系统功能包括专业带头人、专任实验实习教师、承担课题教师等基本情况信息模块。该模块有效地将各二级学院参与实验教学环节的师资力量进行汇总,为实施实验课程、实验运行、科研课题等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3.科研项目管理子系统
应用型普通高校的应用技术类科研课题日益增多,利用现有实验条件开展技术科研为教师、学生提供设备与技术。同时,该子系统还包括科研实验申请、科研实验过程管理、科研实验成果申报等信息,协助二级学院开展教学研究和部分相关课题研究,同时对支持学科、专业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4.设备物资管理子系统
设备物资管理子系统功能包括仪器设备存储、出库、入库、报损状况等信息。使实验室管理者对所有设备物资的静态、动态状况一目了然。该模块有效地掌握仪器设备的存储和使用情况,充分发挥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办学效益。
5.创新创业管理子系统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成为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具时代感和紧迫性。创新创业将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创新创业管理子系统功能包括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计划、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赛事、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成果、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创业实验基地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园等信息,该子系统能够有效组织教师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6.竞赛培训子系统
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检验课堂理论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锻炼学生、发现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级、省市级的各类竞赛日益增多,竞赛培训子系统功能包括学校各类竞赛项目、竞赛指导教师、竞赛类别、竞赛培训计划、竞赛水平评价模块等信息,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竞赛辅导队伍,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参加竞赛的兴趣和能力,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创造条件。
登录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为实验室管理进入信息化时代奠定了基础,而如何使用该信息系统,在保密的前提下发挥其最大作用,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登录信息管理系统。登录实验室MIS系统的人员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来访人员。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权限。对数据库使用权限的划分可有效防止数据丢失、人为改变数据等现象。以下对各类人员的权限分配如下。
1.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负责整个系统的运行和协调,对系统拥有最高权限。他们可以更改和设置所有能进入系统的人员访问权限,并拥有对系统的绝对控制。
2.操作人员
操作人员主要包含教师、实验员、学生等。他们可以通过各自所需进行实验预约、实验登记、发布相关信息、布置作业、提交作业、批改作业、答疑解惑等,可以浏览上传相关数据,修改自己的登陆密码,不能更改其他人员的访问权限和修改操作数据。
3.来访人员
来访人员主要是外部人员,他们只能浏览相关信息、数据,但是不能对数据进行录入、修改等操作。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来访人员必须先注册成功,通过系统认证来获取相应的权限,不同用户对系统的使用权限不同,并且分配不同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随着系统目标的调整和工作内容形式的变化,系统在设计时还要为今后的扩充和完善留有窗口,并采用中文菜单,便于操作。
参考文献:
[1]唐建平:《网络与信息技术基础》,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篇7
概述
本文叙述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基于Internet网络,采用B/S构架开发实现的。该系统从开发设计之初到详细开发实施、调试、运行、开放等各方面的动态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便于实验室各类信息的查询及维护等,使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和解决。该系统将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使得实验室管理变得更加容易轻松,实时了解实验室的信息情况,方便学校局域内部的信息数据共享。
系统设计
本系统开发基于JAVA技术,采用B/S架构开发;在此之上实现了实验室申请模块、资料上传与下载模块、视频点播模块、留言板模块、贴吧模块、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模块、实验作品的布置与上交模块、内网导航链接模块、设备管理信息化模块、实验报告电子化模块.
实验室申请:用户登录后可看到实验室目前的使用情况表。可对空闲的实验室提出申请,提交申请后再通过电话联系相关实验室的管理员,管理员接到申请情况后及时做出处理。采取优先申请优先通过的原则,这样可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
资料上传与下载:其中包括各专业的学习资料以及各种应用软件的下载。资料上传,首先被放到一个临时文件夹里(每月自动删除一次),由管理员挑选合适的资料再保存到服务器上(1)。
视频点播:里面有实验教学视频,可在线观看,也可以下载。
留言板:用户登录后就可以留言提出各种宝贵的意见了。
贴吧:用户登录后可以创建贴吧,讨论学术问题。
数据备份与恢复:只有管理员才有权限使用该功能。事先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当服务器出现故障无法正常运行,或者服务器上的重要数据(比如设备使用登记情况表)丢失时,可通过本功能恢复。
内网导航链接:包含了学院全部管理系统的内网网址链接,点击即可进入任意一个内网,方便师生浏览和查询相关信息。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由各实验室管理员掌管本功能。实验报告的电子化:学生登录后,以在线的形式填写实验报告,如果暂时未完成的,可以在线保存,下次登录可以继续填写(2),完成后提交,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学生之间进行实验报告的抄袭。提交的实验报告由教师进行批改,如有需要,还可以导出打印。
流程分析
通过分析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所要处理的数据信息,可以得到系统中存在的几个重要的信息传递流程。
用户分析
该系统的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和普通用户。系统管理员负责设备管理,包括系统维护、系统恢复、系统备份、设备信息管理、出入库管理和安全管理;系统管理员还负责数据库管理,包括数据库维护、数据库监视、数据库备份及其监控管理。
系统实现
硬件配置:系统服务器使用cisco服务器,以现在的校园网为基础,以浏览器作为客户端,在校园网的范围内的PC或者笔记本均可访问本系统(3)。
软件配置:服务器的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xp;选择myeclipse作为开发平台;采用Mysql作为数据库平台,并采用JAVA-mysql数据库驱动mysql-connector-java.jar,使服务器与数据库完美连接。Web应用服务器采用由Apache、Sun等共同开发的tomcat7.0.6。
注释
1郭百巍,陈大融,汪家道.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7):194-195.
2王雪,王惟远,余能保.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0,13(4):143-145.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篇8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快速发展是随着小型PC计算机的普及而实现, 早期的486、586计算机使用DOS操作系统已经具备完善的操作能力, 单机应用程序开发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可以对实验室各方面信息进行管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是90年代以后的计算机互联网时代, 网络的发展带来了信息的爆炸, 计算机操作系统同时进入了桌面时代, 采用C/S (客户端/服务端) 模式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成为主流, 使用一个客户端程序来进行实验室信息录入、研究结果查询等工作, 并使用客户端程序来连接仪器设备, 这些很好地完成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的任务。
C/S模式存在较多弊端, 如客户端升级困难, 时效不统一, 维护不方便等, 当前, 在C/S模式的基础上, 人们依靠高性能的多核心中央处理器服务器, 使用Windows Server, Linux Server操作系统、SQL数据库、Oracle数据库等、IIS网站服务、Apache网站服务等技术, 开发出B/S (浏览器/服务器) 模式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使实验室信息管理不受地域、时间限制, 全方位统筹安排实验室管理要素 (昌风岐等, 2010) 。
如今国际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已经逐步走向商业开发阶段, 每年举办一次国际大会商讨LIMS发展方向。发达国家甚至提出了实验室管理系统标准,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标准指南》 (E1578—93) 。
目前国内其他行业实验室信息系统应用也较多, 如医疗系统普遍使用信息系统来管理实验室, LIMS系统已经成为医疗行业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医疗工作每条接触大量患者, 需要处理大量患者信息, 这就给医院实验室系统造成了很大压力, 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医护管理, 提高医院实验室数据准确性, 减少医疗错误发生, 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避免医患纠纷。一些院校也开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这些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从高校管理角度出发, 开发出许多适合学校实验室管理的实用功能, 如北京大学开发出实验室仪器分类管理系统、实验室项目队伍管理系统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应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仪器设备详细账目等, 北京化工大学实验室管理系统开发出教学广播, 学生预约等功能, 这些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以较低的行政成本, 来安排大量的学生实验和仪器设备使用,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也出现了一些其他类似业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如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系统, 应用于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口腔正畸科信息管理系统, 使用Visual C++, SQL等技术建立了一套用于口腔科的信息管理系统, 野战伤员搜救与信息管理系统, 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卫星定位技术、B/S架构实现了部队伤员救助系统, 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信息管理系统, 使用Powerbuilder开发Access数据库等技术, 实现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的管理, 还有糖尿病临床病案信息管理系统等, 国内也出现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商业化软件 (罗滟苏, 2008) 。
参考文献
[1]傅学胜.国际上LIMS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现代科学仪器, 2002:2.
[2]曾曦梅, 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_LIMS_的设计思路及特点.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4, 6:105-106.
[3]昌风岐.网络技术在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煤炭技术.2010, 7:239-241.
实验实训管理信息系统 篇9
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是随着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而提出的,旨在解决对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综合信息及运行状态进行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控的问题,系统的研发可以大大提高实验实训基地的管理效率,改进实验实训基地的运行流程,使我国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并通过数据分析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系统分析
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信息管理系统是由用户、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构成的能对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的综合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传递、更新、分析和决策的综合性人机系统。该系统能够简化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的工作程序,改进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推动我国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的管理工作向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并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为教学工作服务。
1.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各职业院校的实验实训基地作为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已成为衡量办学条件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大多数职业院校在实验实训基地的管理方面仍然停留在人工阶段,不仅管理手段落后,而且效率低下。随着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教学条件的逐渐改善和实验实训基地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的作用,开发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信息管理系统已迫在眉睫。
面对新的管理要求和大量实时的实验实训基地信息,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管理工作的需求,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则顺应了形势,应运而生。
我们通过对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管理工作的目标、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分析,最终确定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信息管理系统应能满足职业院校以下的管理要求:实验实训基地基本信息的采集、设备资源管理、教学安排管理、运行状态监控、相关人员的管理、利用情况汇总统计、辅助教学决策等。
2.功能分析
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信息管理系统是一套面向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兼顾学生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同的管理人员承担着不同的管理任务和职责,对于信息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系统从实际工作出发,遵循“分级管理、权责分明、责任到人”的设计原则,以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信息管理的需求为主线,确定本系统主要具备以下功能。
(1)信息采集功能。采集的信息包括实验实训基地基本信息、资产设备信息、教学安排信息、实验实训基地运行信息等。
(2)资产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基地仪器设备的登记、维修、报废等。
(3)运行状态管理功能。系统开发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求能够对实验实训基地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了解其使用状态,并用于教学安排。
(4)考勤管理功能。考勤功能主要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管理,实现考勤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5)统计汇总功能。系统通过采集基本信息,可以对实验实训基地的利用情况、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相关人员的考勤情况等进行及时汇总,并以形象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供教学管理人员查看分析。
(6)教学辅助决策功能。系统开发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数据分析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为教学工作服务,这属于系统的高级应用。
(7)系统管理功能。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系统维护允许系统管理员对系统的基本参数进行设置,为各级用户提供一个简便的操作环境,节省用户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系统设计
1.功能结构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本研究整理后确定的具体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2.数据库设计
系统采用企业级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8进行数据库设计,以满足分布式系统对信息管理的需要。数据库(lab)主要包括10个数据表,分别为实验实训基地基本信息表、资产登记信息表、仪器信息表、设备报修信息表、申请报废信息表、课程安排信息表、上课频率统计表、用户签到信息表、考勤汇总信息表、用户信息表等。
3.界面设计
系统界面的设计,主要考虑视觉效果和易用性两个方面,既要求界面美观、操作简单,又要符合用户日常的操作习惯,用户登录界面如图2所示。
系统实现
1.功能实现
为了充分发挥系统的各项功能,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信息管理系统把用户分为六类:学校领导、院系领导、实验员、教师、学校管理员和院系管理员。不同的用户类型具有不同的管理职责和权限,相应地对系统功能实现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具体的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
2.系统编码
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主要是应用VB.Net程序设计语言对SQL Server数据库Lab各表中的实验实训基地综合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统计、分析等操作,来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开发人员通过编程实验、参考各种文献资料及不断的实践尝试,最终确定从众多连接数据库的方法中选用效率最高的Sql Connection类中的The SQL Server.NET Data Provider数据提供者来连接数据库,并使用最为简单直观的Insert、Update、Delete语句添加、修改、删除记录。添加数据记录的主要代码如下: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系统开发的最后阶段,主要是对系统界面、功能模块的各项内容、指标进行完整测试,并及时修改,最终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达到预期的开发目标。
小结
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正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实验实训基地综合信息的科学管理、科学分析、科学决策的现实需求,把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科学管理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的一套适应信息时代职业院校信息资源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的管理平台,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论文的研究对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管理工作新机制,探索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管理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途径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同时,为积极主动地服务于教学工作,促进我国职业院校信息管理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及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和参考意见。
摘要:本文以课题研究为背景,针对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的管理工作,以提高管理效率、改善管理效果和辅助决策为目标,利用VB.Net 2010程序设计语言和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工具,进行C/S架构的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开发,并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同时对软件开发的技术问题也做了简要论述。
实验实训管理信息系统 篇10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快, 对于高校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以下简称信管专业) 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 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 成为高等学校对于信管专业教学改革的出发点。随着社会对于专业型人才的日益重视, 学校必须加强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 构建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具有一定前瞻性和较强适用性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对于信管专业ERP实验教学综合平台的研究就是基于这样一种素质教育的专业培养理念的。信管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信息系统管理、开发及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ERP是建立在IT基础上, 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 全面地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 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学好用好这一平台对于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 满足社会及企业的需求大有益处, 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二、ERP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
从教育部对信管专业的定位及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体系来看, 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复合型人才的层面上。因此开设ERP实验课程, 不能简单定位在验证性实验上, 而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实验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1.利用MIS知识分析ERP的体系结构阶段
在这个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MIS知识对ERP的流程进行分析的能力, 主要包括数据流程分析 (DFD) 、数据字典的编写 (DD) 及数据库 (DB) 和功能模块的设计等。这个阶段重点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设计, 任何MIS系统, 数据的组织是最要的一个环节, 这点在理论教学中又是非常欠缺的一个环节。根据调查, 目前高校信管专业的学生这方面的训练比较少或不够严谨, 大家有一个误区, 认为只要把软件设计出来即可。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编写程序上, 而没有更多的去研究算法和存储结构。因此通过刨析ERP的数据组织, 从中掌握先进的设计理念, 对于学生来讲会获益匪浅的。通过这项练习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管理信息系统知识, 而且可以规范学生的设计过程, 培养具有严谨、规范的设计理念。
2.ERP流程掌握阶段
本阶段重点让学生掌握ERP的工作流程, 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本阶段分2个步骤完成。
(1) 模拟企业数据阶段
基础数据是ERP运行的关键, 而自行构建一套仿真企业运行的数据难度是比较大的。建议可以采取企业某个期间的真实数据作为ERP原始数据, 通过一套系统的、真实的企业生产数据, 围绕企业运作流程开展实践活动。因为只有如此, 学生才能对照系统的运算结果跟以前系统运算结果有否差异。如果有差异要分析是由于流程的改变造成的还是由于操作错误造成的。如果是后一种要查找错误, 并改正。
有好的计划, 充分的准备, ERP项目模拟环节才能取的好的成效, 否则, 很可能就会走过场, 没有实际效益。因此教师在选择实验数据时要根据实验的课时数、学生的能力等进行甄选。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将整个流程走一遍, 基本掌握ERP系统的流程。
学生在用数据进行模拟运行之前, 要首先分析数据, 做好相关的计划工作、准备工作。因为模拟运行之前, 要先计划好要模拟的企业流程怎么走 (结合上一步) 等等, 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2) 模拟企业场景阶段
以上所述的主要以个人练习为主, 是让学生熟悉企业流程、软件功能等。模拟企业情景来运行ERP, 是注重实战技能的培养, 强调练习与实践, 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又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 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在这个环节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组若干个学生, 每人扮演不同的角色, 模拟企业的实际运行。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按照设定好的情景及资料进行分工协作工作, 也可以进行团队创新, 对于后者要进行鼓励。
这个阶段要求实验室要进行相应的场景布置, 提供必要的环境, 如办公电话、模拟办公室、模拟会议室等。在实战演练剧本的编制过程中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指导老师主要起监督和答疑的作用。
3.ERP软件二次开发阶段
通过前二个阶段的实训, 学生基本掌握了ERP的结构及使用流程。对于信管专业的学生, 培养目标之一是具有一定开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在这个阶段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让学生分析ERP中存在的不足或不完善的地方, 按照MIS系统的要求, 完成相应模块的分析设计和编程工作, 然后挂接到ERP平台上。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选择ERP系统时, 要选择对用户具有开放接口, 提供二次开发的软件, 例如用友ERP-UAP平台等。用友公司把一些技术开放给合作伙伴与用户, UAP平台就是一个最好的工具。利用UAP的二次开发工具, 开发满足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信息系统。
三、构建信管专业ERP实验教学体系的效果
对于信管专业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开展ERP实验教学, 可以达成以下效果:
1.巩固核心基础课程知识
通过第一阶段的实验, 强化专业基础知识, 为今后进一步拓展空间, 奠定良好的基础;
2.掌握先进的信息化平台
ERP先进的理念及设计方法, 已经被业界所认可, 世界500强企业绝大部分都通过ERP平台提升自身的管理。通过对ERP流程的掌握, 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二次开发, 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四、结束语
培养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 实验环节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点, 结合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对ERP人才的需求, 提出了改进ERP实验教学体系, 以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应用能力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化人才。本文从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系统流程及提高创新三个层次展开研究。
关键词:ERP实验教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汪祖柱, 吴本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数据结构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08, (7) .
[2]徐瑞平.模拟实验教学在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3) :9-10.
[3]周玉清, 刘伯莹, 杨宝钢.ERP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8.
实验实训管理信息系统 篇11
【关键词】实验室;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
1、综合管理实验室对证书报告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及意义
传统的综合管理实验室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执行力来保证校准检测和证书报告的质量,这不仅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化的需求,更是难以达到实验室评审的要求。对证书报告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将实验室员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生产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平。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实验室各部门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与职责划分,每个岗位都严格按照自己的任务要求进行分工协作,并对证书报告实施层层把关、多级审核,除此之外,还设立专门的人员对证书报告进行定期的质量抽查,对各个部门进行质量评审等等。总之,对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实施信息化管理,最终目的还是要最大化的保证证书报告的质量,使其既满足市场化的需求又符合实验室的评审标准。
2、综合管理实验室的业务流程
在综合管理实验室内,最常见的无非就是器具样品、器具设备、证书报告、标准规程等。在这个问题上,对实验室的业务规程进行一番分析,很有必要。经过总结,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流”:
2.1物品。所有的器具样品作为综合管理实验室测量的对象,都有一个收发测量返回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收→存→交→测→接→存→发。具体来说,在从客户手里接收到器具样品之后,将其赋码入库,接着将随样品送检单出库的器具样品转交给专业部门,然后由专业部门根据指定的标准规程对器具样品进行测量,在这一系列的任务完成之后,再由专业部门将器具样品及证书报告交回到收发存库,最后通知客户取件。
2.2单据。一般来说,在业务流程中单据很多,比如下厂单、完工单、收费单、交接单、对账单、抽样单、报价单、任务单、委托单等等。典型的单据流程应该是:填单→录单→审单→任务下达→测量过程→费用产值单→打印→收费。
2.3测量数据。测量数据的过程如下:测量→采集→分析→处理→发布→记录存档。对数据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下出结论,这是综合管理实验室证书报告的核心。一般来说,如果具有数字化接口的测量设备,这一过程可以得到简化。
2.4证书报告。证书报告的流程应该如下:任务下达→任务分配→测量审批→打印→盖章(印)→发放领取。证书报告从收样任务下达开始一直到客户领取结束,一般测量过程比较严格。在测量过程中,必须使用有效的设备,然后依据特定的标准规程进行测量,经过一层一层的严格审核之后才能产生具有特定类型格式的证书报告。
2.5收款。收款的流程应该是:报价→(预付款/转账)→产值分配→费用单→(定期)结算→开票。作为产值的一种真实体现,账款还只是体现了综合管理实验室的业绩水平,而单位的实际收益最终还要靠收费产值才能得以体现。
2.6监控。监控是确保证书报告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在测量过程中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从审单开始一直到完成证书报告之后甚至是以后的更长时间。监控的流程为:审单→任务下达→任务分配→进度限制→质量记录→审核→审批→(投诉)→抽查→质量评审。
3、综合管理实验室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型设计
综合管理实验室的业务主要是来源于政府与市场,一般表现为监督(强检)业务或者是委托业务,这两种业务对校准检测来说没有太大影响,它只是会使其在类别形式,证书报告类型以及某些栏目方面存在细微差异。在对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时,我们可以将其设计为两种模型,即业务模型与系统模型。
3.1业务模型。业务模型的整个业务链可以划分为客户、收发部室、专业检测部室、财务部室、管理部室以及其它(如网站、Call Center)等几个部分。首先,收发部室、证书报告与客户的关系较为密切,工作也比较繁杂,比如签订委托协议、收取器具样品、退还器具样品、发布证书报告等等。委托单的来源也比较多元,有报价单、网上委托单、抽样单等,在收取器具样品时,还需要对器具样品进行赋码管理;其次,检测部室会把任务和完成期限一并交给具有检测资质的技术人员,由其对器具样品进行测量之后制作出证书报告,审核员会对该报告的内容进行审核,然后由审批员对证书报告进行审批;其三,财务部室专门负责处理检测部室送交的委托单,并收款销单。收款的形式很多,有转账、现场缴费、定期结算等等;最后,管理部室主要进行证书报告质量的定期抽查、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存档以及对客户的投诉进行跟踪处理,以保证证书报告的质量符合各种要求。
3.2系統模型。系统模型是对业务模型的反向操作。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拓宽与客户的沟通渠道,通过语音查询、短信查询、网上查询等,让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业务流程与进展,全天候的与综合管理实验室进行实时互动。该系统模型还支持分步退单操作,能够更加方便的解决客户在正常运转过程中的修改或者是撤单需要。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型采用的是三层的结构模式,即数据层、逻辑应用中间层、客户端。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将这一系统模型划分为两种平台,即以证书报告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以办公、CRM、ERP等为代表的企业管理信息平台,这两个平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们主要是通过接口套件或中间层来进行协同工作。
4、结语
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抽象的概念,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简化工作中特别是检校准检测过程中的很多步骤和难题,实现自动化,对其中负责这些工作的工作人员也是一种解脱。对证书报告进行信息化管理同样也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迫切要求,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对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及意义出发,探讨了综合管理实验室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业务流程以及其系统模型设计。合理的模型设计可以降低项目风险,使证书报告的信息化管理与实际的业务运作更好的协调发展。本文的阐述还不够全面,可能还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以后希望会有更多人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杨炳旺,李翔,朱崇全,华敏刚.综合管理实验室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型设计[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6,14(2):32-33.
[2]蒙硕.用Word宏和VS.Net制作计量证书报告[J].中国计量,2010,9(4):102-103.
[3]马宁,赵华一.C#操作Word实现计量证书报告的网络传输[J].工业计量,2010,7(1):40-41.
实验实训管理信息系统 篇12
由于中国疾控系统实验室的业务需求复杂, 信息呈现形式多样, 这对开发实用的LIMS系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种挑战主要表现为如何将现有的LIMS开发技术与实验室需求有机结合, 进而研发适用于中国疾控系统的LIMS系统。就目前发展而言, LIMS软件开发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那么问题将转化为如何获得实验室的真实需求, 这就是需求分析。所谓需求分析就是研发人员通过与实验室工作人员交流全面获取实验室业务内容的过程。本文将探讨实验室需求分析对LIMS建设的影响, 提出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1 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需求分析是LIMS系统建设的第一步, 也是关键步骤之一。需求分析的质量直接影响LIMS系统建设的原型测试工作, 进而影响整个系统建设的成败。一份不完整的需求分析文档将造成巨大的系统缺陷, 其直接的后果是建立的LIMS系统不能完全代替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 这将给LIMS系统的实际应用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增加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负担, 削减他们的积极性, 降低他们的信心。因此, 一份客观、完备的需求分析文档是LIMS建设成功的基石。合乎LIMS开发要求的需求分析将避免系统大规模的反复建设, 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重复投入, 同时还减少系统后期维护经费, 最重要的是有助于研发人员开发出满足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际工作需要的系统软件, 达到在实验室应用LIMS系统的目标。
2 需求分析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 疾控系统的许多机构已经建设或正在建设LIMS系统, 在系统建设需求分析阶段可能存在下列问题。
2.1 未建立LIMS系统标准
目前, 我国多个省级疾控中心已经建成或者正在建设LIMS系统, 这些系统建设需求依据各省疾控中心自身实际业务开展情况确定, 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 建成的系统没有遵循统一的规范, 更没有相互交流的接口, 处于各自运行的状态。这种缺少统一系统建设标准的局面给我国疾控系统不同层面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LIMS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直接影响了系统建设初期需求分析的确定标准。
2.2 缺乏领导重视
信息化工程是一把手工程, LIMS建设是实验室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LIMS系统建设的成败首先取决于领导对系统建设的重视程度。目前, 在建或已建项目的事实告诉我们, 许多领导因为没有认识到LIMS建设对实验室管理的变革性作用, 或者领导不想面对这种变革可能带来的压力, 他们没有明确表示支持系统建设, 这种模糊的态度影响了系统建设的第一步, 即需求分析, 而恰好这一步是系统建设的关键所在。如果在需求分析之前无法得不到领导明确支持, 需求分析将无法获得足够的工作人员配合, 也难以保证充足的资源支持。
2.3 项目经理重视不够
项目经理是指LIMS需求方的项目管理负责人, 主要负责组织和协调项目的开展。他们存在对需求分析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 其原因可能是未得到上级领导的直接支持, 不敢擅自行动, 也可能自身认为系统建设对实验室管理没有实质性的辅助作用。这种重视不够的情况往往表现为与调研人员配合度不强, 想方设法回避调研人员提出的合理要求, 敷衍调研人员或处理需求分析的相关事务积极性不高等, 这将使需求分析无法获得实质性进展, 严重影响整个工作进度。项目经理还可能存在认识水平较低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个人的知识结构差异造成的, 他们可能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 无法满足开展LIMS建设需求分析的需要, 这将造成与调研人员交流困难, 不能完全理解调研人员的做法和用意, 也不能密切配合调研人员开展需求分析工作。
项目经理的认识水平还直接影响了需求分析的前瞻性。低级的认识会造成项目经理就事论事, 仅仅提出当前需求, 未对需求进行前瞻性的分析和思考, 缺乏长远的目标, 减低了建成后系统的可扩展性。前瞻性分析非常重要, 因为实验室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 其需求在不断提高和扩展, 仅仅局限于当前需求, 建成的系统很快将不能满足实验室发展的需要。部分项目经理甚至还有提出直接设计程序, 省略需求分析过程, 这是“欲速则不达”的做法, 看上去是节省了需求调研的时间和精力, 实际上成倍增加了后期系统建设成本, 这是完全不可取的做法。
2.4 人员配合程度不高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发现实验室工作人员无法密切配合调研人员开展工作, 表现为对调研人员有抵触情绪、敷衍调研人员提出的问题、未将自己负责的工作完整告知调研人员等, 这主要是因为工作人员没有对LIMS形成正确的认识, 无法展望这种工作模式的变革带给他们多高的效率提高, 他们始终认为使用LIMS打破原有的以纸质为基础的管理模式给他们增加工作量, 这种思想在年龄大的工作人群内更为严重。工作人员配合程度不高往往是他们认知水平低占有较大的比重, 重视程度会随着对LIMS系统认识加深而逐渐增加, 也就是说工作人员不清楚为什么要建设LIMS系统, 这个系统有什么优点, 对他们的工作会带来什么好处。因此, 工作人员表现出对LIMS系统应用的缺乏足够的信心, 甚至不自觉的抵制参与系统建设。
数据资料的保密问题也是工作人员配合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疾控系统不仅涉及对外服务检测, 还涉及科学研究工作。因为个人隐私和成果独享等原因, 这些业务产生的信息都需要限制在一定范围和人群中使用。LIMS系统的建设使工作人员感觉到他们的检测结果和研究数据暴露在更大的范围内, 这种对数据安全的考虑也使他们不愿意接受需求分析, 其实是不接受整个LIMS系统建设项目。
2.5 调研人员能力不足
调研人员的原因也可能造成无法完成需求分析地情况,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1) 调研人员不懂需求方的业务知识, 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但是经验丰富的调研人员往往能够做到触类旁通, 其他案例的经验能够使他们迅速的了解需求方业务知识结构。 (2) 调研人员欠缺必要的沟通技巧, 通常缺乏经验的调研人员更容易出现这个问题。没有足够的沟通能力会使实验室工作人员对需求分析失去耐心、兴趣, 甚至产生被拷问的感觉, 当然更无法获得客观、完整的信息。
2.6 没有获得充足的资源
在需求分析阶段, 调研人员主要的资源需求是人员配合, 往往这一点是难以保证的, 这不仅有主观原因, 还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有单位领导没有对系统建设给出明确的态度, 未提出具体的人员配合要求, 还有前面提到的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认识。客观原因是疾控系统日常工作量较大, 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配合调研人员开展需求分析。
2.7 其他问题
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一些问题可能影响需求分析的顺利开展。比如保密问题, 疾控系统实验室会涉及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及样本、剧毒化学品、放射源等敏感的信息, 这些信息不可避免的会向调研人员部分公开, 以便于开展需求分析工作,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 需求方将尽可能减少公开的信息量, 但这将会影响到需求分析的完整性。
3 需求分析建议
针对LIMS系统建设需求分析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或困难, 我们试图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3.1 加快我国疾控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建设步伐
在我国疾控系统中已经有部分省级疾控中心建成并运行了LIMS系统, 中国疾控中心也在建设和探讨适合整个疾控系统LIMS建设的模式。在现有实践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疾控系统四级体系的不同任务, 加快建立我国疾控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标准。该标准将明确各级疾控机构建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 在全国疾控系统中统一建设规范。这将为各级疾控机构LIMS系统建设提供明确的努力方向, 也为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提出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3.2 开发领导层, 取得领导重视和支持
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需求分析成功的关键, 也是整个系统成功的关键。LIMS系统建设之前应让领导认识到LIMS系统建设所带来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变革有益于从传统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模式中解放工作人员, 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实验室研究, 这不仅将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 还将加强实验室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力度。同时, 领导们也应该了解, LIMS系统建设与应用前期会遇到一些的阻力, 但是这都是变革的必经之路, 也是工作人员体验两种管理模式的过渡阶段, 是工作人员从抵触到接受LIMS系统的学习过程。因此, 从长远考虑, LIMS系统运行有益于实验室的可持续性发展。
那么如何开发领导层呢?通常沟通交流和实例演示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从宏观角度为领导介绍LIMS系统的功能和优点, 让领导迅速了解系统的核心思想、主要目标、对实验室的现实功用, 产生正面的积极印象。同时也要介绍系统建设面临困难的解决方案, 这有利于消除领导对系统建设可行性的顾虑。在此基础上, 再通过介绍成功的案例, 强化领导对LIMS系统建设的信心, 让他们看到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和真实的应用情况。当成功的开发了领导层, 取得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也会得到项目经理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重视与配合, 此时LIMS系统建设已经成功了一半。作为系统建设重要的起始环节, 需求分析工作自然水到渠成。
3.3 开展LIMS系统知识培训, 提高不同层次人员的认知水平
LIMS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主要面向项目经理和广泛的实验室工作人员, 他们对LIMS系统的认知水平高低关系到需求分析质量的好坏。因此, 需求分析前期, 大部分人员需要增进对LIMS系统的了解。通常是对所有人员进行LIMS基础知识培训来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这种培训非常重要, 它有助于项目经理和实验室工作人员了解什么是LIMS, LIMS的用途, 它具有哪些基本的功能等。但是仅仅纯粹的理论知识传授往往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因为这些内容没有和他们的工作联系起来, 不容易理解。因此, 结合实际工作内容部分试用已建成的系统功能, 将进一步加深他们对LIMS系统的理解和认知水平, 同时通过试用建立LIMS与他们的实际工作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将很好的辅助实验室工作人员理清思路, 明确实验室的真实需求, 对需求分析顺利开展具有不可缺少的推动作用。这里要指出, 管理经理的认知水平更为重要, 因为他负责系统建设的联络工作, 其思路直接影响整个机构工作方向, 因此在需求分析之前的培训中, 管理经理是不可缺少的被培训对象。
3.4 因地适宜, 灵活采用不同需求分析模式
成熟的需求分析文档可以直接用于系统的原型开发工作。但是, 采用归纳总结策略直接获得这样一份需求分析文档非常不容易, 需要调研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相互了解对方的工作领域, 密切配合。通常, 由于知识领域的限制会给双方交流设置一定的障碍。我们不能一味的要求把需求分析无休止的做下去, 直到获得满意的文档, 因为当实验室工作人员无法再提出他们的需求时, 需求分析工作将停滞不前, 即使花再多的精力也无济于事。此时, 需要采取另外一种分析模式来完善需求分析文档。那就是在现有需求分析文档基础上开发DEMO系统, 让实验室工作人员在DEMO系统上运行他们的工作, 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前提推演需求分析内容。在现实工作中, 单纯采用归纳分析策略获得的分析文档无法判断是否满足工作需求。归纳加推演的分析策略兼容了前一种模式, 实用性更强, 它不仅可以通过归纳整理获得现有的和前瞻性的工作需求, 还可以通过推演将现有工作需求补充完整。
3.5 签订保密协议, 保证实验室信息安全
LIMS系统建设中调研人员可能会涉及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剧毒化学品、放射源等保密信息, 必须考虑到信息安全问题。一般需求方将与中标方参与LIMS建设的所有人员, 包括调研人员签订保密协议, 确保他们不会将此类信息应用到与LIMS系统建设无关的工作中。同时, 需求分析过程中在满足工作要求前提下将最低限度的降低此类信息的暴露程度, 减少信息风险。
3.6 架设沟通桥梁, 加强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建设
因为调研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 建立双方的沟通桥梁非常必要, 比如需求方安排既懂业务又熟悉计算机知识的人员辅助调研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另外, 调研人员的沟通技巧可能影响需求分析文档的质量, 因此中标方加强调研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是做好需求分析文档的另一个质量保证。
需求分析作为LIMS系统建设的第一步, 也是最关键的步骤之一, 影响整个系统建设的质量, 决定日后系统建设的顺利程度。通过需求分析获得良好的需求分析文档能够真实的反映实验室在质量和安全方面的要求, 有利于实现现有工作管理模式与计算机技术辅助管理模式的无缝衔接, 从而完成疾控系统实验室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 提高疾控系统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和准确性。我们相信随着LIMS系统建设标准的完成, 对LIMS系统认识的不断提高, 以及人员队伍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我国疾控系统的LIMS建设将逐步走向标准化、轨道化。
摘要:中国疾控系统在全国公共卫生领域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和角色, 其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对实验室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实验室信息系统建设需求分析是系统建设的关键步骤, 是决定着系统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疾控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需求分析的现状, 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这对中国疾控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步入轨道化, 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疾控系统,需求分析
参考文献
[1]王群.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原理、技术与实施指南[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1-12.
[2]魏强, 武桂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管理[J].疾病监测, 2008, 23 (10) :599-601.
[3]周子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特征和发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 19 (2) :427-428.
[4]白志青, 张银.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7 (12) :240-242.
[5]傅学胜.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进展与发展趋势[J].上海计量测试, 2003, 30 (4) :36-37.
【实验实训管理信息系统】推荐阅读: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案06-03
信息管理系统实验一08-26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08-05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01-01
实验室信息管理11-21
信息管理专业实验室06-11
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10-11
实验仪器管理系统09-16
生产管理系统实验报告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