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仪器管理系统

2024-09-16

实验仪器管理系统(精选12篇)

实验仪器管理系统 篇1

摘要:为了提高学校实验设备的管理水平,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运用RUM900+超高频RFID阅读模块,使用C#完成了实验室仪器管理系统的开发,在学校实验设备仓库进行了实验,系统能够完成设备的自主借用和归还管理,达到了设计目的。

关键词:RFID,C#,实验设备,管理系统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为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随着超高频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在物流[1]、超市[2]、养殖[3]、烟草[4]等的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的社会效益。学校实验仪器数量多,品种杂,使用频繁,目前采用了条码技术,但是由于条形码在使用中容易破损,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管理。运用RUM900+超高频RFID阅读模块,设计并用C#实现了实验室仪器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自主借用和归还实验设备,降低了实验管理人工作量,提高了管理水平。

1 系统设计

1.1 总体设计

为了有效解决目前实验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系统采用了超高频RFID技术,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实现了自动远距离识别。在每台实验设备贴上超高频电子标签,在每位教师的胸牌(工作证)上贴超高频电子标签。在仓库的入口处安装2台固定式超高频RFID阅读器和对应的天线,每个阅读器通过串口转以太网设备接入校园,设备管理机通过校园网对各个阅读器进行控制,获取阅读器读到的数据。

每个仓库门口的两台固定式阅读器的天线采取错位式安装,当工作人员带着仪器设备进出仓库时,二个阅读器先后识别到人员和仪器设备,同时记录识别的时间。当人员和设备由仓库外进入仓库时,阅读器1先识别到人员和设备,阅读器2后识别到人员和设备;当人员和设备离开仓库,阅读器2先识别到人员和设备,阅读器1后识别到人员和设备。系统程序可以根据两台阅读器读到同一个标签的时间顺序,确认设备是进入仓库还是离开仓库,如果是进入仓库则属于归还或入库,如果是离开仓库则是借用或者报废,在此基础上系统能够实现实验设备的自动借还。

1.2 系统功能设计

实验设备日常管理要求和现有系统,实验设备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设备的注册、贴标、入库、自动借还、报损、查询、报表和用户管理等功能,如图2。

1.3 系统的硬件设计

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局域网交换机、无线路由器、PC机、电子标签、阅读器和手持式阅读器。对本系统来讲最重要的是电子标签和阅读器。电子标签是RFID应用的核心,是选择阅读器的主要依据,经过反复测试,最后选择支持ISO1800-6C标准和Gen2的PMU可粘贴电子标签,其天线面积比较大,识别距离远等特点。依据选择的电子标签,结合项目成本,系统选择了支持多标签防冲识别能力的RUM900+阅读器,选配了4个6dbi的圆极化天线,用于仓库进出口阅读器的天线,另外选配了1个2dbi的线极化天线用于贴标阅读器的天线。由于RUM900+不支持以太网,为了能够让阅读器和局域网相联,系统添加了5个串口转以太网的转接设备,其它如交换机、无线路由和PC机均采用现有的设备。

1.4 系统的详细设计

本系统的核心算法是RFID的自动识别,它是设计入库模块、自动借还模块的核心算法。在设计算法前对超高RFID模块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仔细的分析。首先理解超高频RFDI模块的工作过程。阅读器工作前先要建立连接,然后启动阅读工作,接着读取阅读器读到的数据(电子标签号或用户数据)。阅读器结束识别工作时先要停止阅读器工作,然后断开与阅读器的连接。第二是要使用线程技术解决外设速度慢的问题。由于RUM900+模块是一个外设,读取电子标签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属于异步工作模式中,通过使用线程有效解决异步问题。第三由于在线程中不能直接改变窗体界面,不能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库操作,因此要通过计时器组件,周期性的对读取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库操作。第四通过设置全局缓冲数组实现线程和计时器的数据交换。计时器周期性从缓冲数组中读取数据并完成相应的处理,同时在缓冲数组中删除已被读取的数据。第五使用RUM900+阅读器模块提供的API函数,降低算法的复杂度。具体的识别算法如图3,计时器事件算法如图4。系统其它模块,如用户管理、设备注册、入库、查询等模块与一般的应用软件差不多,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2 系统实现

在详细设计的基础上,本系统选用C#和SQL2005来实现,主要的代码如下:

2.1 C#中加载外部API函数

2.2 C#识别方法

2.3 C#线程的实现

2.4 C#定时器程序

3 结论

本系统在学院实验室设备仓库进行了试运行,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完成了设备的自动借还等功能,有效解决了以前使用条形码存在的问题,加快了设备的入库和借还的速度,提高了实验设备的管理水平,得到实验设备管理人员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廉小亲,程哲宇.RFID技术在物流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6,11-2:228-230.

[2]秦毅,彭力.基于RFID的超市物联网购物引导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47(22):450-354.

[3]周仲芳,游洪.RFID技术在活猪检验检疫监督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2:241-245.

[4]田景贺,范玉顺.基于RFID的烟草物流分拣系统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06,6:1875-1877.

实验仪器管理系统 篇2

1目前我院物理化学实验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实验技术人员对实验室仪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院实验中心承担了全校理工科学生的化学基础实验教学,包括材化、化药、生工的全体学生。上物理化学实验课的班级有50个,学生人数达到1500余人,而物理化学实验室仅有4间,上物理化学实验课的全体师生是走“流水线”的形式,再者,师生总体受“重教学,轻实验”思想的影响,学院领导对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认同度不高,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下降,实验技术人员都产生一种消极应付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心理,敷衍实验教学。

1.2实验教学过程未严格遵循管理制度

我院物理化学实验室制定了相关实验室运行规章制度,要求每次实验要安排值日生,仪器要严格按照使用步骤操作,仪器损坏要及时登记等。但是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很多教师为方便学生实验,或者节约实验时间,没有按照仪器正常操作规程操作仪器,比如,使用旋光仪一定要预热至少十分钟,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做到。同时,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参与实验的学生较多,指导教师不能一对一指导,大部分学生都在摸索中完成实验过程,结果导致学生实验做完后,仪器也损坏严重。

2定位化管理物理化学实验仪器探讨

目前,定位化管理在很多行业起着重要的作用,王晓础等等报道了在大型综合医院手术室仪器管理中采用双向定位的方法进行管理,周清武报道了对药房药品进行定位化管理,辛晓东报道了对煤矿井下人员进行定位系统管理,刘建东等报道了在小包装中药饮品库房进行定位化管理,张玉琢报道了在高校图书馆自习区有限定位管理。现在我们把定位化管理运用到物理化学实验室教学仪器的管理中。

2.1定位化管理实验仪器理念

定位化管理就是将物理化学实验室教学仪器统一定位,放置于实验室,使用后立即放回原处,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首先,制作好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布表模型,在模型上标注好各种实验仪器的摆放位置,通过该模型可以正确找到仪器;又在每个实验仪器上粘贴标识来表明它原来的归属位置,通过仪器上的标识反向找到它的归属位置,可以有效提高实验仪器的管理。

2.2定位化管理实验仪器的初步构想

仪器分布表模型包括实验室房间号,仪器名称和维修情况,将各种仪器制成不同的`小模型并写上名称粘贴在上面,不同仪器可以用不同颜色区分。将仪器分布表模型放在实验室的最前方,即黑板下方,方面上物理化学实验课全体师生查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实验技术人员在上课前首先对上实验课教师说明要求定位化管理仪器,实验结束后,指导教师按照仪器分布模型要求学生将实验仪器摆放好,如果在实验结束后,仪器如果损坏或缺失应及时上报给实验员,实验员检查通过后,师生方可离开实验室。3.3定位化管理实验仪器的预期效果通过采用定位化管理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仪器,其预期效果有:首先,方面师生教学,教师能轻松演示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时也能快速找到所需仪器,改变了以前学生满教室找实验设备的现象;其次,学生实验能够更加有序地进行,在实验进行中,能及时发现仪器问题并进行维护;最后,将实验教学仪器按照仪器分布表模型还原,能够减少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方便实验技术人员更加有效的管理实验仪器。

3结语

加强仪器管理 搞好实验教学 篇3

一、加强仪器管理,提高仪器完好率

在仪器管理方面,一定要规范化,落实表、册、账、单的使用,建立并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如果损坏的仪器能修复的,则迅速修理。我们仪器的完好率经常保持在94%以上,较好地服务了教学工作。但是,仪器在使用中的管理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细”和“严”。

所谓“细”就是检查要认真,管理要具体。在实验中,严禁各组随便调换仪器,实验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后,各组组长要细心检查,认真整理器材,值日班长还要逐组检查,登记各组的仪器完好情况,这就确保了小件仪器无丢失、大件仪器无损坏。如电学实验中的接线夹,谁见谁爱,小而好玩,我就把每一组的接线夹整齐地夹在一块硬纸板上,写上使用者的名字,这就使学生有了责任感,使管理易于进行。再如,天平砝码盒中的镊子和小砝码也是小而易丢的器材,每次实验后我都督促班上的值日组长一个一个打开盒盖看看缺不缺,摆放是否整齐。

所谓“严”就是对学生要求严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每一届学生的前三节实验课,我都特别重视,要求学生“不乱说、不乱动、细看书”。“不乱说”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和管理;“不乱动”可以使实验室保持良好的秩序,使学生“动”在关键处;“细看书”则可以使学生充分准备,以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然而,这几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这里就必须强调“严”。只要教师坚持严格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好习惯,为上好实验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实验开出率

教学仪器的配备就是为了在教学中使用,而要使实验教学坚持下来,第一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第二要解决方法问题。思想观念不解决,就坚持不了实验教学,方法问题不解决则做不好实验。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新教学内容包括仪器的用途、结构、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步骤与合理的操作顺序等常识,还包括数据处理、结论的得出等。操作技能,包括仪表读数、仪器组装调试、操作注意事项等。基本素质则包含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工作习惯等。在课堂上讲实验,最多能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对技能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是根本做不到的。而技能和素质是学生学好物理、促进相关学科学习进步的关键,还会对学生一生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观念问题解决之后,方法问题也就水到渠成了。在实验方法上,我坚持以下三点:

1.实验要提前做好准备。对学生,要求课前进行针对性的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设计好实验所用的表格,使学生对实验心中有数。这就避免了在实验课上浪费时间去做准备的弊端,从而赢得较为充沛的动手操作时间。作为教师,课前要对所用仪器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调试,该修的修,该换的换,把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上课之前解决。在学生动手前,教师应亲手做一遍实验,掌握实验步骤中的难点与关键,认真测出数据,计算出误差范围,做到心中有数。如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我用各种不同取值方法,对不同的定值电阻测出了数组数值,进行推算,发现对任何定值电阻,不论精确到哪一位,三个组值误差均在0.1—0.6欧之间。在学生做实验时,有一个小组测出的三个数值相差1欧姆以上,我就及时指导他们一步一步按照实验操作查找原因,结果发现他们的电流表读数有误,把1小格0.2安培读成了0.1安培。

2.在实验课上,我总是先做好讲解示范,把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给学生讲清楚,在学生实验时加强巡视,随时掌握实验进度,统计完成情况,督促学生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记录,推广好的方法等。课后,我会对实验失败的小组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并尽快安排他们补做实验。这里最重要的是“及时”,唯有此才能保证每个实验的成功率在96%以上。

三、开放实验室,提高仪器利用率

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分组实验后,怎样更充分地发挥教学仪器的作用呢?开放实验室是我们坚持的一个做法。我们认为,现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在科学实验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及提高,同时学校现有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也不能充分地利用。开放实验室这就使每个小组、每个学生随时都可以到实验室去做自选的实验。有的学生去补做还存有疑问的分组实验,有的去做老师课堂上做过的演示实验,有的去做课后的小实验,还有的去做习题上的实践性实验。这样做虽然麻烦了一些,但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力地深化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实验仪器管理系统 篇4

我院由于存在大学物理实验这样的基础课程, 以及大量的专业实验课程, 因而实验仪器总数达到上万件, 总价值也达到千万级别。一直以来, 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输入仪器设备编号、名称来查询和管理实验仪器。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 如效率低、准确度差。鉴于此, 本文着重研究通过摄像头来识别条形码[6], 实现仪器的快速识别和输入, 解决输入效率低和准确度差的缺点, 使用户对实验仪器实现较好的管理维护, 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提高设备管理员的工作效率。

现有的光电识别设备由于接口原因, 开发起来有一定难度, 而usb摄像头基本上每个人都使用过, 只需要电脑具有usb接口即可, 在价格上也低于专业的条形码扫描器, 具有一定的便利性。

1 条形码技术简介

条形码按照码制可分为以下几类:UPC码, EAN码, 交叉25码, 39码, 库德巴码, 128码, 93码, 49码以及其他码制。本文选取EAN13码, 其形状如图1。主要由以下七个部分构成:左右侧的空白、起始符、左侧数据符、中间分隔符、右侧数据符、条形码校验符、终止符。

为了保证条形码识别的可靠性, EAN13码通过一位校验码来判断识别的正确性:首先, 把条形码从右往左依次编序号为“1, 2, 3, 4……”从序号2开始把所有奇数序号位上的数相加求和, 用求出的和乘3, 再把所有偶数序号上的数相加求和, 用求出的和加上刚才奇数序号上的数的和乘3的积, 然后得出和。再用大于或等于这个和的最小的10的倍数减去这个和, 就得出校验码[7]。

2 仪器设备条形码的识别

首先要通过摄像头获得条形码的图片。可在VB环境下生成生成一个picture动态窗口, 连接USB摄像头即可获得当前摄像头的即时画面, 对图片进行颜色分析, 获取某点的三个基色值。鉴于拍摄光线的不同, 有时条形码的黑白条边界的区分不是那么的明显, 我们需要把图片进行黑白化, 即二值化, 使黑白条的分界部分锐化, 更准确的计算每个黑白条的宽度, 增加结果的准确性。根据黑白数据的宽度来确定一组二进制编码, 最后根据EAN13码的编码规则很容易就可得到条形码符号所代表的数值, 对比数据库系统可以实现设备的快速检索或者建立新的数据。

2.1 条形码图片的获取

利用USB摄像头进行视频控制, 要用到两个API函数:capCreateCaptureWindow和SendMessage。其中, capCreateCaptureWindow的作用是创建一个视频窗口, 摄像头捕捉到的视频图像在此窗口内显示, 函数返回值就是代表此窗口的句柄。视频窗口创建后, 剩下的事情就是用SendMessage向该窗口发送各种消息, 实现对摄像头的控制。

调用capCreateCaptureWindow创建一个捕捉窗口, 原代码是:

通过Case LCase ("Copy Img") :Clipboard.Clear:SendMessage ct CapWin, WM_CAP_Edit_Copy, 0, 0, 实现把当前的picture1控件内的画面复制到剪切板中。并通过代码Picture2.Picture=Clipboard.GetData, 粘贴到picture2控件里面, 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条形码图片扫描。

2.2 图片数据的扫描

首先要获得控件picture2内图片的宽度和高度, 其代码是:x=Picture2.Width;y=Picture2.Height。对捕捉到的条形码图片用point方法进行扫描, 即得到每点的颜色值。对每点的RGB色彩值进行分离, 代码如下:

把像素点 (i, j) 的颜色值赋值到数组ImageP (k, i, j) 中, k的取值范围是0~2, 分别代表RGB三色。因为point方法比较慢, 而条形码的扫描只需得到其中一行的颜色值, 故在此我们只需扫描其中的某一行具有代表性的颜色值分布 (例如:令j=100, 代表只扫描图片高度为100的那行) , 以加快程序的速度。

2.3 条形码数值的获取

由于条形码印刷和图像采集设备的限制, 实际扫描后得到的图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边缘模糊, 尤其当条形码密度较大, 条空间距较小时边缘模糊更为明显。边缘出现模糊时, 将导致寻找条空边缘时产生一定偏差, 当这个偏差超过半个模块宽度时, 便会出现误码。此时有进行图片黑白化的必要性, 根据黑白条颜色值的分界值来判断黑白化的标准, 如red>150赋值255, ≤150则赋值0, 使得黑白的界线更加锐化。效果如图3。

部分代码如下:

黑白化之后, 图片的准确性就提高了。此时我们就可以用0和1分别代表白色和黑色把图片的颜色值输出到数组s () 里。由于图片像素较多的原因, 一个条形码单位模块有多个二进制表示, 例如起始符“101”, 它的颜色二进制信息是“111100001111”。所以我们需要把4个或多个像素合并为一个二进制数值。

2.4 容错和校验

当系统出现误差特别是条形码印刷误差较大导致间距改变时, 译码就会出现错误。因此, 该条形码识别系统应该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 以减少条空宽度值不精确的影响, 提高条形码识别准确率。

当条形码字符在某个黑白条临界点出现误差, 就会导致条或空的宽度读取错误。比如一个单位模块由4个像素来表示时, 一个白条它的颜色二进制值为“0001”, 甚至是“000000”。这时我们需要一部分的程序来更正这些误差, 把它更正为“0000”。

部分代码如下:

得到条形码二进制数组后, 根据条形码EAN13码的编码规则, 则得到条形码符号所代表的数字信息, 得到的数据符还需要进行校验。部分代码如下:

其中z要等于条形码的最后一位数字, 否则, 即读取出错, 返回2.2节更换扫描线位置重新执行。

3 总结

通过SQL建立实验设备的数据库, 利用VB工具进行数据库连接, 借助于上述的条形码识别技术, 可以快速获取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 从而实现设备的管理功能:如添加设备 (添加新的记录) 、报废设备 (删除某条记录) 、修改设备属性 (修改某条记录的某个字段值) 。

基于新技术的实验设备管理系统, 实现了快速检索设备的功能, 把设备管理员从枯燥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 可以把有限的时间利用到设备维护等更有价值的地方, 提高了管理效率, 同时也保证了工作的可靠性, 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John M.Eiler, Walter W.Nelson, Craig C.Jensen and Steven P.Johnson.Automated data collection using bar code[J].BehaviorResearch Methods, 1989, 21 (1) :53-58.

[2]王雅静, 窦震海.条码识别技术的研究[J].包装工程, 2008 (8) :240-244.

[3]邓建, 房荣军.条形码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兰台世界, 2010 (10) :8-9.

[4]唐永军.在高职院校新生报到系统中条形码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1 (19) :96-97.

[5]徐盛岩, 张廷广, 张蕊.条形码技术原理及其应用[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1992 (9) :91-95.

[6]黄婷婷, 唐琎.用图象处理来识别二维条形码[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 (4) :745-747.

实验室仪器室管理计划 篇5

今年是建合格学校的关键年,两室建设非常重要,在管理上都要按要求做。以这个为重点对本学期做以下计划。

一.资料建设

1.重新做好柜卡、整理明细帐

由于按新帐本重新入柜,物、卡、柜相当于重做一遍。工作很艰巨。

要新仪器柜到了之后才能展开工作,学校这个学期新增了三个实验室,二个仪器室,管理量也是比以前多了,资料要求按标准格式做。

2.在明细帐上,由于目录的变化,以前很多老仪器都没有编号了,但又不能遗弃,而且也是要等重新上柜后才能入明细帐,因为它是要求标明柜子的位置的,所以暂时不能做。九月底预计可以做了,估计要做三周以上才能完成。

3.学生资料

坐位安排,劳动卫生的安排打印出来并粘贴出来,在各个实

验室都有。

4.各任科教师的资料。

各任科教师的实验计划归档到实验室。以便安排整个学校的实验教学计划。

5.各个实验的登记

实验通知单和分组实验的守成情况记录。要求学生与任课教师完成。

二.仪器管理

1.日常卫生

经学盘查仪器,保持通风干燥,及时除尘。

每周安排一次大排除。

2.安全管理

危险药品有铁柜、双人、双锁

防火设备要备齐,水缸有水、有防火沙袋、有灭火器。玻璃仪器要填埋

危险药品使用有记录,报废时要报小圩派出所处理

3.借出有登记。归还要检查

4.损坏仪器报损,期未清产核资

三.仪器使用

1.鼓励壮校教师使用电教仪器,特别是老教师

2.介绍新到仪器以及使用方法,全力为壮校全体师生的教育教学服务。

3.大力配合任课教师做好分组实验

4.使用有登记。

中小学实验教学仪器管理 篇6

关键词:教学仪器;管理;保养

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认为对中小学教学仪器的管理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教学仪器的配备

仪器的配备,要做好配备计划。注意以下三点:①掌握不同要求的配备标准;②摸清家底;③按需选用合适的仪器品种。

制订教学仪器采购计划还要注意二个问题:一是“可代用仪器”。配备目录说明中讲得很明确:“目录中‘名称’栏所列的仪器是经过优选的品种,购置仪器时应优先选用。”但目录中还有一个“可代用仪器”栏,列出功能相近、经过选择的其他仪器,可供选用。原先已配备的这类仪器只要能正常使用,就不必再购功能相近的仪器,避免重復配备。但若是新配或补充更新,应首选“经过优选的品种”。二是实验室中若已有了质量、功能可靠的自制教具,也不必非得购置功能相近的其他仪器。

二、教学仪器的保管

1.验收。所订的教学仪器到校以后,应立即开箱验收。开箱验收时应核对到货仪器品种(名称)、生产厂家、型号规格、件数以及所应附的零配件是否齐全。核对无误后还得逐台开机试用,看是否达到原定要求。验收入库的仪器一般都应张贴标签,注明仪器编号、名称、规格、数量及序号,化学药品标签要写清名称、化学式、纯度,一般不写编号。

2.登账造册。实验教师将仪器、材料领回各自负责的实验室后,应及时登入“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登记卡”,“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登记卡”是各科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基本依据,实验教师应认真填好以下几个项目:学科、仪器编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仪器进、出(为调拨、购入、报废、报损等)的时间、进出单据号码、数量变动(收、付)、单价、金额、累计库存数量、经手人及应备注的事项等。为便于长期管理,登记卡应坚持一种仪器设备一张卡;一项变动、一张单据(指相对一个品种)记一行。在每一本登记卡的扉页应有该本仪器登记卡的查找索引。

3.排列存放。存放仪器的橱柜要色调一致,摆放整齐。一般情况下仪器柜呈一字形排列,柜门要与窗户垂直,以利通风;各排仪器柜之间要留有不少于1米的通道,以利操作。仪器柜一般不要靠墙摆放,非靠墙不可的,柜墙间应留10cm左右通风空间。

到货仪器验收合格、登记入册后应马上进行编号,然后入柜定位存放。①分学科、分室存放。②同室同学科仪器要分类入柜,柜内分层,层上定点,做到定柜、定位摆放;同柜仪器重的放下层,轻的放上层;同层仪器体高的放里边,体矮的放外边;同层放同种仪器的不要堆叠挤压,要呈阶梯状排列;柜内不同种仪器之间应留空隙;每种仪器的主、附件、零配件要放在一起;同室药品要把一般药品和危险药品分开;同室仪器说明书及技术资料要分类搜集,装订成册,专柜放置备查。③要根据仪器设备自身特点进行摆放。例如,仪表的存放要将全部开关置“零位”;电表的存放要短路保护,化学危险品应按其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毒性等特性,分室或分柜隔离存放,剧毒药品应专柜存放,双人双锁保管,限量发放,易挥发、潮解、风化的试剂长期不用要用石蜡封口。④摆放仪器的橱柜要按学科统一编号,柜上要张贴定位标签。定位标签有二种:一是分类定位标签。二是柜门定位标签。要注明柜内仪器的编号、名称、规格、数量,用碳素墨水书写,张贴于柜门上方左或右侧,张贴标签要整齐美观,便于查找。

实验仪器管理系统 篇7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是基于现代计算机网络科学技术、数据信息存储应用技术,以及快速化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等现代化应用技术形态共同建构形成的,以医学实验室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的硬件和软件应用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实现实验室内部各类分析性实验仪器的相互链接,借由建构和运行以医学实验室为中心的分布式管理性应用系统,遵照科学化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指导理论,应用建构发展于计算机设备基础上的数据库应用处理技术,建构形成系统完备的医学实验室日常业务质量保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检验性数据指标信息的网络化共享,无纸化载体记录以及办公传输、数据信息资源与应用技术设备运行状态管理,医学实验室内部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状态考核等工作任务目标。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背景下,能够促进医学实验室日常业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发生程度显著的改善提升,为我国现代医学实验室基础业务的优化发展创造支持条件[1]。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医学实验室管理中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问题展开简要阐释。

2.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况

医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应用流程是:处方医师借助电子计算机设备下达针对特定患者执行临床检验项目的申请,待系统接收到处方医师下达的检验申请之后,由护士打印涉及患者的姓名、性别,以及身份证号码等属性信息的条形码标签条,并将打印形成的条形码标签条粘贴在对应患者的检验标本采集瓶上,并在完成患者的检验标本采集环节之后,将检验标本瓶迅速送交到对应临床检验项目的检验医学实验室,完成后续的检验技术环节[2]。

在门诊医学领域,医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是:处方医师下达检验申请后,门诊患者接续完成门诊医学检验项目的缴费环节,待医院内部的财务业务管理系统,确认患者的缴费信息之后,由护士确认患者患者已经缴费的临床检验项目,并针对性完成条形码粘贴条的打印环节,将其粘贴在检验标本采集瓶上,待完成患者的检验标本采集环节后,结合患者实际进行的临床医学检验项目,将采集获取的检验标本,送交相应的检验医学实验室,完成后续的检验技术环节[3]。

3.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3.1 临床检验工作质量控制

医学实验室在开展日常检验业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本身具备着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质量水平控制管理理论,且这控制管理理论在医学实验室检验业务过程的管理工作实践中,已经逐步被转化为一系列的具体业务行为。在此基础上,为切实形成针对临床医学实验室检验业务质量管理工作的真实化和完整化记录,确保临床医学实验室检验业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具体开展环节都有记录可查,应当切实建构并投入运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4]。并在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具体涉及医学检验实验室室内工作质量水平控制、医学检验实验室室内质量评价指标数组记录及处理、实验室内部应用仪器或设备的保养维护记录、检验应用化学试剂的定期更换和标签粘贴状况、定标记录工作开展质量以及标准质量备注状况等指标项目,确保对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日常检验工作的业务开展流程,实现系统化和完整化控制。

3.2 急诊管理

危急值或者是急诊医学检验结果,是揭示基站患者生命危急边缘状态,或者是临床中继续获取的检验医学指标结果,在获取危急值或者是急诊医学检验结果基础上,针对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处置,对于及时挽救和保证急诊患者或者是重症住院患者的生命存续状态和预后生存质量,具备深刻的临床影响价值,避免上述患者发生不良临床结果。在患者的检验标本出现危急值临床指标条件下,检验科工作人员应当借助院内信息数据传输系统,及时通知对应患者的临床处置医师,针对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项目,和疾病临床症状表现特征展开关注和干预,要基于医院检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针对医院检验实验室日常业务开展流程中获取的危急值指标和急诊检验结果指标展开系统完整记录,并借助系统中配置的实时性数据传输功能组件,确保临床医师能够及时接收和获取系统准确的危急值和急诊检查结果数据指标,为临床患者获取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处置,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提升生存质量创造支持保障条件。

3.3 临床检验标本的管理

临床检验实验室开展的检验标本的接收、检验,以及检验结束后的保存处理等具体实务操作环节,要针对临床检验标本的的检验日期、检验时间点、检验实施地点、具体检验项目以及检验样品的实际数量等指标展开系统性的记录[5],并针对检验标本的标记、传递、保存以及检验后处置等环节展开系统化的流程干预,确保检验标本临床流通过程的科学性。

4. 结语

针对医学实验室管理中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问题,本文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况,以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两个基本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崔红伟,王全哲.医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探讨[J].包头医学,2008,32(03):186-188.

[2]姜瀛洲,朱军,吴燎兰.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策划[J].日用电器,2010,1(12):42-45.

[3]王鸿梅.医学院校实验室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相关问题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17(01):62-64.

[4]程琳琳,王旭,程延俊,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在实验室科学管理中的应用[J].热带农业工程,2014,38(01):16-20.

实验仪器管理系统 篇8

关键词:实验教学,功能模块,系统流程

1 引言

随着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实验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宗旨, 以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 以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为目的, 从而不断创新实验室管理机制。实验教学的改革方向是实验中心必须改革原有的开放管理方法, 探索新的实验中心开放管理模式, 使实验中心的管理向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以此作为实现数字化校园网络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

现在国内许多高校都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网络化管理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参与实验教学管理, 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水平, 网络化管理已经成为实验教学中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验中心的开放实验室, 如何切实对学生进行开放管理, 同时又保证学生完成开放实验的教学质量, 这是一个难点。因为开放实验室的某些实验可能对全校学生开放, 而不是仅对本专业的学生开放, 因此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很难掌握学生对实验课程的熟悉程度和对实验仪器的熟悉程度。有些实验如果不掌握这些相关实验知识的话, 那是不能开展实验的。同时实验教学改革要求增加综合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 这些实验对学生的实验预习要求更高。另外开放实验室的开放情况统计、年终工作量考评管理等等也是一个问题。因此开发一套基于校园网的实验中心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支撑实验室的开放实验教学, 提高开放实验室管理工作效率势在必行。

2 系统的设计

实验中心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是为学生在实验前了解实验的目的和选题, 做好实验的预约以及所需要的资源和准备, 在实验中通过论坛, 学生可以与教师探讨实验的难点以及解答实现的方法, 在实验后通过网络提交实验报告, 教师也可以把评阅的结果和要求反馈给学生, 进行个性化指导。该系统设计的主要功能有实验资源、实验准备、实验论坛、实验选题、实验报告、实验预约、实验管理等七个部分, 功能模块的相互关系见图1。下面分别逐一介绍它们的主要内容:

2.1 实验资源

实验中心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主要提供实验教师对各类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等实验教学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学生在登陆系统后可以对相关实验教学资源进行了解并下载。有条件的课程还可以提供实验视频教学录像, 使学生登陆后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观看。

2.2 实验准备

实验中心在学生做实验前, 向学生提供实验仪器设备的介绍、进行实验所需要的预备知识的学习、实验的预习等等。学生通过该模块就能掌握进行实验的必要知识, 并衔接好教学与实验的环节, 以便更好的开展实验。学生在登陆系统并选择相应的实验课程后, 就可以浏览该课程所需的预备知识, 在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后, 就能开始实验了。实验教师在登陆系统并选择实验课程后, 可以设置和提供该实验课程所需的预备知识。如果是开放实验或者预约实验, 实验教师还可以出一些实验预习题, 要求实验学生完成这些相关预习题后, 才能继续实验。

2.3 实验论坛

实验中心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提供学生与实验教师以及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交流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提问, 教师可以网上答疑, 以方便为学生解答实验学习、预习、复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实验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集中解答。

2.4 实验选题

有些实验课程对某一实验内容可能有几个平行的实验, 实验选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做哪个或哪几个实验, 或通过系统随机抽取某些实验让学生来做, 还可以由教师来指定做哪些实验。学生登陆系统后, 选择实验课程, 如果系统允许学生选择实验, 学生可以根据相应规则选择实验, 如果实验选题由实验教师指定或系统随机抽取则系统直接提供实验题目。教师登陆系统后, 选择实验课程后可以设置和提供实验题目, 并设置选题规则, 包括设置学生自由选择实验题、随机抽取实验题、教师指定实验题等模式。教师通过设置选做和抽取规则, 作为实验考核的方式。

2.5 实验报告

学生登陆系统后, 选择实验课程, 系统提供相应的实验报告模板让学生下载, 学生下载并完成实验报告后上传。上传实验报告后, 学生需要时仍可以修改实验报告, 学生确认完成实验报告后才可以提交, 提交后就不能再修改了。实验教师登陆系统后, 选择相应的实验课程, 就可以上传实验报告模板, 也可以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进行网上评阅或下载后进行评阅, 然后再上传成绩和评语或要求学生重新修改。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还能对实验报告进行打印和归档处理。

2.6 实验预约

对开放实验室提供网上预约功能, 实验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提供可以进行预约实验的实验课程、实验时间、实验设备等信息。学生登陆系统后, 选择相应的实验课程、实验时间、实验设备并提交实验预约申请后, 等待实验室管理人员核准。实验管理人员登陆系统后可以对学生提交的实验预约申请进行核准。预约批准后学生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相应的实验课程。实验预约流程如图2。

2.7 实验管理

实验管理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基本信息管理、实验室基本信息管理, 还可以提供实验设备开放情况报表等。如果连接学生实验考勤管理系统, 就能提供学生实验考勤管理和相关报表, 提供实验设备开放情况报表, 实验管理贯穿整个实验室开放教学管理系统。

3 系统实现

系统实现主要涉及到硬件的系统结构和软件的程序开发, 下面就这两方面分别介绍如下。

3.1 硬件实现

为了实现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我们选用一台数据服务器, 它主要用于存放系统需要共享的各类信息;一台WEB服务器, 用于管理系统内学生使用的客户机。数据服务器和WEB服务器通过校园网和各个开放实验室的计算机相连, 系统结构如图3。

3.2 软件实现

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 为了方便应用和管理的需要系统运行在Windows平台上, 开发语言选用JSP, 数据库系统采用SQL。网络技术采用基于Web的校园网方案。软件系统整体架构如图4所示。

对于用户来说, 操作都是通过WEB界面进行的, 所以用户模块部分采用B/S架构。这里的用户包括学生、实验教师、实验管理人员, 用户客户端使用WEB浏览器。

对于管理者来说, 可以通过WEB界面进行管理, 也可以通过客户端进行管理, 需要同时提供B/S和C/S两种管理方式。管理者包括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 管理客户端使用WEB浏览器、Client管理程序。

4 结语

传统的实验模式主要有五个方面:理论学习、实验预习、进行实验、实验报告、实验考核。通过实验教学的改革主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宗旨, 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 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为目的, 从而创新实验室管理机制。

建立实验室开放教学管理系统的必要性表现在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有利于现有实验资源的整合,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有利于实验室的开放管理。

通过实验中心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建立了新型的基于网络系统的交互式实验教学体系, 优化了实验室的实验资源配置, 实现了实验室的实验资源共享, 促进了教学与实验的进一步融合, 为推动了数字化校园在实验教学上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5 (1) :1-4

[2]李光提, 李汝莘.发挥实验教学中心作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3) :77-79.

[3]朱玉华, 杨正宏.建设精品实验项目促进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2) :7-9, 25.

[4]姜璐.关于网络课程开发的讨论[J].福建电脑, 2009, 25 (6) :73, 102.

[5]陈建华.不同网络负载的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性能分析[J].计算机应用, 2008, 28 (12) :42-44.

实验仪器管理系统 篇9

1 中心实验室概况

我科自动化中心实验室装有2条检验流水线:一条是西门子StreamLab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包含4台Dimension RxL Ma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台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2台化学发光分析仪,ADVIA Centaur XP和DPC Immulite 2000;另一条是希森美康血液分析流水线,包含1台XE-2100血细胞分析仪、1台SP-1000全自动推片机。此外,还装有4台单机运行的设备:1台AU2700生化分析仪、1台ADVIA1650生化分析仪、1台强生VITROS 250干化学分析仪、1台西比亚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一共13台设备。

2 监控系统的构建

2.1 网络构建

中心实验室中除了2条流水线设备的控制计算机各自成网外,其他设备都是单机运行(见图1)。为了将这些独立的设备联成网络,我们添置了1台无线路由器(TP-LINK TL-WR641G),将其与西门子流水线上的集线器(HUB)相联,构成了一个独立的无线网络(设备网)。单机设备的控制计算机通过安装一个无线网卡(TP-LINK TL-WN550G)接入设备网。另外,在设备网的2个出口端(互联网和医院网)各添置1台PC(Windows XP SP2操作系统,双网卡,其中一个是无线网卡)。一台用作与互联网连接的中间平台(1号机),另一台用于流水线操作员对流水线检验设备的集中操控,并兼作与医院网连接的中间平台(2号机)。从图1中可见,尚有2台设备没有联网,其中VITROS 250是封闭的系统,无法安装软件和无线网卡;而ADVIA Centaur XP虽然连在西门子的流水线上,但也是非Windows操作系统,也无法安装VNC Serve。整个网络的结构见图1。

2.2 受控设备软件的安装与设置

对于本系统而言,除了Dimension RXL MAX生化仪的操作系统已自带远程控制功能、无需安装任何软件外,其他设备我们采用Real VNC公司开发的免费版远程控制软件VNCServer。从官方网址http://www.realvnc.com/products/free/4.1/download.html注册后文件包含了“VNC Server”和“VNC Viewer”2个模块。

VNC Server的安装比较简单,直接运行下载的vnc-4_1_2-x86_win32.exe,按提示点击“Next”至出现选择安装“VNC Server”或“VNC Viewer”时选择“VNC Server”即可,见图2(a),安装完成后需在设置界面将密码验证选项(VNC Password Authentication)选上并输入密码。如需要,还可将本地连接应答提示(Prompt local to accept connection)选上,见图2(b)。

2.3 中间平台软件的安装与设置

2个中间平台(1、2号机)是远程人员(互联网和医院内网)进入设备网的中继平台,它们既是控制端,可控制设备网中的设备;又是被控端,可被授权的远程用户所控制。远程用户就是通过控制这2个中继平台进而控制设备网中的设备。控制软件有VNC Viewer和Q/remote。受控软件可选VNC Server或PCAnywhere。

VNC Viewer的安装同VNC Server,只需选择“VNCViewer”安装即可。运行时出现提示窗口(见图3)。

只要输入被监控设备的IP地址以及在VNC Server安装时设定的密码即可控制该设备。

Q/remote软件无需安装,但需要设置,基本过程如下:先将Q/remote.exe复制到4个文件夹中(一个文件夹控制一台Dimension生化仪),在其中一个文件夹中运行Q/remote.exe,出现以下界面(见图4)。

点击“telnet”,提示输入被控端的IP地址(见图5)。

如图5,输入“10.0.0.2”则连接到“Dimension生化仪1”。随后,提示输入用户名及密码,登录成功后还要输入操作者姓名(见图6)。

完成以上设置后,就可以控制“Dimension生化仪1”,其他3台生化仪按上述方法逐一安装设定。

以上安装的是控制端软件,作为中间站,同样需要安装受控端软件,我们在内网中间站中选择VNC Server,其安装设置见上文介绍;外网中间站中选择PCAnywhere,其安装可参考文献[1]。

2.4 远程用户

对于互联网远程用户,我们选择安装PCAnywhere:一方面商业版的PCAnywhere安全性比免费版的VNC更好些;另一方面,PCAnywhere也是许多仪器厂商推荐使用的远程控制软件,使用很广泛;而医院内网的远程用户则安装免费的VNC Viewer即可。

3 实施体会

远程控制软件一般多用于医院内网工作站的监控和维护[2]。用于检验设备的监管则未见报道。因此,有许多需要探讨和不断完善的地方,我们的实施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联网设备的安全

通常情况下,仪器设备的控制计算机都是单机运行的,与外界的沟通渠道只有RS232串口通讯端口,系统的安全性较高。而一旦连成需要与外界联系的网络,就面临着网络安全隐患的威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设备计算机的安全运行。就本系统而言,主要有存在2方面的安全隐患:(1)病毒入侵的隐患。主要来自2台中间站,因为这2台计算机都要跟开放的网络连接。可以采取措施有:(1)及时升级操作系统的安全补丁;(2)安装正版杀毒和防火墙软件并及时升级;(3)卸除或关闭各种输入设备包括软驱、光驱及USB接口;(4)针对连接互联网的2号机,制定了“即用即通、不用即断”的原则。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2个中间站实际上起到了防火墙的作用,能够在第一时间内阻断病毒的入侵。(2)无线网络非法接入的隐患。在室内条件下,无线网的有效半径约有30 m左右,这样上下2个楼层都可以接收到网络信号。为了防止非法用户接入无线网,我们采取了隐藏SSID、MAC地址过滤及WEP加密等安全措施[3]。这样,可以阻止非授权用户登录设备网。

因此,除了无需布线的便利因素外,安全系数高是我们选择无线网的主要原因。

3.2 远程控制软件的选择

远程控制软件种类众多、功能各异,对于本应用而言,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必须支持英文版Windows NT 4.0以上的操作系统,因为大多数进口检验设备的控制软件都是英文版Windows系统;而且还有不少的设备采用英文Windows NT 4.0的操作系统。(2)必须有登录密码保护和登录应答功能,否则,监控行为就成了“黑客”行为,设备操作者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3)最好使用正版软件,因为有时需要请国外工程师进行远程维护,使用正版软件可以避免麻烦。另外,如果需要,也可选择具有屏幕记录功能的软件。

随着检验工作量的逐年递增,检验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管理问题[4,5]。管理者们在积极探索新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同时[5,6,7,8],对检验设备管理的科学性和维修保养的时效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9,10]。网络远程监控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而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进入检验科,则是一种新的尝试。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我们认为,检验设备的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作用明显:(1)作为设备的集中操控平台,可极大提高操作者的工作效率,如本系统中的2号机可集中操控流水线上的7台终端;(2)作为远程维护和诊断的手段,可保证设备故障得到及时有效地诊断和维护;(3)作为操作监管的手段,可有效杜绝操作者各种不规范的作业行为。

参考文献

[1]王卓勤.远程控制工具PCAnywhere使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3):181-182.

[2]周国荣,范以纯,王明兰.PCAnywhere用于院内各工作站的远程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3):13.

[3]魏志宏,诸昌钤.无线局域网安全性分析[J].计算机应用,2004,24(5):40-43.

[4]楼慧萍.谈检验科的全面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5):276-278.

[5]窦伟红,梁玉君.临床检验管理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12):33-34.

[6]陈敏,兰小鹏,陈金雄.条码化检验信息管理系统[J].福建医药杂志,2003,25(6):148-154.

[7]陈敏.临床实验室-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C].第二届世界华人临床生化和检验医学大会.南京: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2004.

[8]鹿晓明,许文平.码技术在医院检验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7):492-494.

[9]顾国浩,邱骏.数字化临床实验室建设的实践和探索[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6):401-402.

[10]陈黔,成诗黔,林月秋,等.浅谈检验科设备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4,25(7):32.

实验仪器管理系统 篇10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国家和高校自身的科研经费投入越来越多。而这些科研经费中大部分资金都是用来购买仪器设备。与此同时, 对仪器设备采购的管理工作也应加强。依靠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来管理仪器设备的采购数据, 既难以做到及时性也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为此, 我们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和最新发展动态对高校设备实验室处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

二、系统分析

运用结构化分析方法, 对高校设备实验室处的仪器设备采购流程进行了调查, 高校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的业务流程分析如图1所示。

从业务流程图上可以看出高校设备实验室处的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功能:

1. 项目计划制定:

首先将各学院根据学校下达的年度学科与实验室建设经费额度申报的建设项目及相关内容导入设备处的项目库中, 处办公室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受理、汇总、归类, 然后将分类整理好的建设项目申请分送分管校长、教务处、学科学位建设处等相关部门。在分管校长主持下, 相应职能部门审定建设项目及内容。设备实验室处的处长对审定通过的项目进行审核, 审定项目时将项目的控制金额与对应经费卡的余额进行比较, 立项审定后不准修改, 且生成采购计划初稿交给采购计划编制人员。

2. 采购计划编制:

设备科的采购计划编制人员根据已审定的项目所生成的采购计划初稿并结合实际具体情况来编制最终的采购计划。实际中某些大型仪器是由若干个零部件构成, 有时往往需要对这些零部件分批购买, 这就需要对采购计划进行拆分。由于各学院申请的项目中有相同的仪器设备, 因此需对这些相同的仪器设备推荐同一供应商和执行人, 这就需要对采购计划进行组标打包。此外还可对项目的具体仪器设备选择相应的执行方式, 审核后的采购计划不准修改。

3. 合同管理:

合同是设备处根据已审核的采购计划与供应商签定的。因为合同是针对仪器设备签定的, 而一个项目可能包括多种仪器设备, 或多个项目都含有同种仪器设备, 所以一份合同可与多个项目对应, 一个项目也可与多份合同对应, 合同和项目之间是多对多关系。设备科根据采购员招标结果履行仪器设备采购合同。合同审核后, 对应的采购计划就相应地被执行, 且审核后的合同不准修改。

4. 付款管理:

付款管理包括合同付款管理和学院自购付款管理。合同付款管理主要是对合同的每批付款进行记录, 并减少相应经费卡的余额。学院自购付款管理是对学院送来的自购申报单进行核查, 并减少相应经费卡的余额。

5. 校拨经费管理:

设备处需要对学校给经费卡的每次划拨进行记录, 并增加相应经费卡的余额。

6. 统计查询:

设备处的领导需要对仪器设备采购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综合统计查询, 以便进行分析比较。

三、系统设计

1. 功能结构设计

功能结构设计主要是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分解。功能结构图就是按功能从属关系画成的图表, 图中每一个框称为一个功能模块。高校设备实验室处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2所示。

2. 数据库设计

本高校设备实验室处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系统严格按照第三范式[2]的要求来设计数据表, 后台数据库名cggldb, 该数据库包含了8张表:经费卡表、学校划拨经费表、建设项目表、建设项目明细表、采购计划表、合同表、合同明细表、付款记录表。

四、系统实现

1. 开发模式选择

我们选用C/S模式开发高校设备实验室处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系统, 因为C/S模式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 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 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 而且交互性强、安全性可以得到可靠的保证。

2. 开发工具选择

我们选择Microsoft Vc++6.0进行前台软件的开发, 选择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进行后台数据库的创建。

五、结束语

实现系统后, 运用该系统对某高校的设备实验室处仪器设备的采购进行管理, 它加强了设备处信息的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工作的效率。但该系统只适用于局域网, 所以在满足网络需求方面的不足是系统的一大缺陷, 这同时也指出了系统今后改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 (第4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实验仪器管理系统 篇11

关键词:上机实验 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 实验评价 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1-0017-03

一、引言

上机实验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以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作为支撑环境的上机实验打破了教师规定实验题目和步骤,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实验的传统模式。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实验内容完全开放;学生在交流和协作中,进行研究性自主学习;实验学习成绩的评定不再单纯根据实验结果或实验报告,实现了实验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和智能化。因此,研究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对于提高上机实验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二、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简介

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目标是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和协作,以及教学双方的有效交流与互动;实现实验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和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和模块结构划分如图1所示,包括协同上机实验、实验成绩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和系统管理四个模块。

采用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作为支撑环境的上机实验过程一般是:(1)学生根据课程的进度预约实验;预约成功后,得到实验的时间、地点、目标要求和可选的实验任务;然后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准备实验。(2)在上机实验时,学生首先登录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协同完成实验任务,评价其他同学的实验方案、算法或运行结果;遇到问题可到讨论区求助;教师引导、辅助学生完成实验任务,评价实验任务。(3)在上机实验结束时,学生提交自我评价,系统辅助生成实验报告,并结合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成绩得出学生的上机实验成绩。

这种上机实验确定了具体的实验教学目标,并分解出了用于实验考核的基本实验教学目标。另外,根据实验目标设计了多项实验任务,供学生选择和修改;每项实验任务能够达到一项或多项实验目标。

三、上机实验学习评价的目的、功能和特点

上机实验学习评价是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因此,上机实验学习评价旨在增强学生对于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的了解;激励学生上机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端正学生的实验态度。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学习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人文特性

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即“人文性”评价。因此,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2.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强化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的知识;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可在不同程度上激发学生上机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和改善实验过程,保证上机实验的学习质量。因此,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上机实验结果,而且要注意学生上机实验的整个过程。另外形成性评价应贯穿于上机实验的全过程,注重成绩背后的动机取向和努力程度,反映学生的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以促进各种能力的培养。在不同课程的上机实验中,还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各自权重的探索。

3.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过程,这种价值是多元的。在评价情境中,不论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评价的主客体也应是多元的。[1] 因此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包括互相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四个部分。

互相评价是指学生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参考或验证其他同学的实验方案、算法和运行结果后给出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及促进同学间的交流。

自我评价包括在实验准备阶段和在上机实验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以及在上机实验结束时提交的自我评分。

小组评价是指组长对于组内成员的评价。协同任务组是学生自发形成的;任务组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与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一个学生可以参加多个任务组。

教师评价指辅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实验任务或学生的评价。对于每个学生和实验任务,教师评价不是必需的,其目的是通过评价引导上机实验的进行。

4.评价手段的数字化

在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中,学生通过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进行交流与协作。辅导教师可以面对面辅导,也可以通过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完成应答提问、删除与实验无关的讨论、删除不符合实验要求的任务和发布公开消息等辅导任务。因此大部分实验教学活动都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完成,数字化信息是上机实验的重要载体。评价的表达以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呈现出数字化特征。

5.评价方式的开放性

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内容是开放的;不仅可以选择和修改,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任务。实验学习评价的内容也具有适当的开放性,而且评价既要适合于课程,又不局限于课程,能够体现学生在上机实验中的能力培养。通过评价不仅促进学生的学习,还要促进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6.评价形式和标准的多样化

相对于一元智力理论和智力评价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为准确地描绘和评价人类能力。[2] 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 这决定了上机实验评价必须对学生进行多层面能力的考核,因此,评价形式和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在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中,可以针对实验任务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设计、程序运行情况、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问题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各种评价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学习评价改变了单纯用实验数据结果和实验报告来衡量学生的成绩的方式,注重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和差异性。

四、上机实验评价的实施

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作为上机实验的支撑环境,对上机实验的评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实施,一般要经过以下五个环节:

1.确定实验目标和可选的实验任务

实验目标作为实验评价的基础,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确定。为便于评价,实验目标必须详细、明确而具体。在此基础上,从中分解出基本目标。基本目标指学生通过实验最低限度掌握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或具备的基本能力。

实验教师根据实验目标设计多项实验任务,每项任务对应一个或多个实验目标。学生可以从中选择或修改实验任务,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任务;但是实验任务与实验目标的对应关系必须合理,否则会影响评价结果,甚至被辅导教师删除。

2.构建实验学习评价的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作为评价的依据和前提,应围绕实验目标的完成和多层次能力的培养来构建,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模型主要包括评价指标、质量等级和评分方法三个部分。评价指标反映达到实验目标和具备能力的各个方面;质量等级描述评价指标在质量上从好到差的档次,一般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评分方法指整体评分和分项评分的计算方法,包括各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分值。评价模型由实验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上机实验经验,与学生共同商定。在与学生共同商量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每项指标的含义,以及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法。例如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VB程序设计》上机实验的自我评价表见表1,其中总分S=1.0a+0.8b+0.6c+0.4d(其中a、b、c、d分别是等级A、B、C、D对应指标的标准分值之和)。对于表1的评价结果,系统自动计算总分为:

S=1.0×(30+30+2)+0.8×(6+3+2+4)+0.6×(6+6+2)+0.4×9=86

3.在上机实验中不断进行评价

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参考其他同学的实验内容或查阅问题的回答,系统强制必须在继续其它工作前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自觉对其他同学的提问、问题的回答、任务设计、实验方案、算法和运行情况等进行评价。为了保证评价的公正性,系统仅显示每个同学的网名;为了激励学生的实验,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当前的总评结果。辅导教师也可以对提问、问题的回答、任务设计、实验方案、算法和运行情况等进行评价,但不是必需的。学生在实验结束提交时,系统强制学生提交自我评价信息。

4.系统自动进行公正的评定与分析

在全部学生提交实验后,系统自动根据评价模型计算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每个学生提供改进性建议。

5.对评价结果进行反思

实验结束后,学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查阅自己的实验成绩和改进建议,反思自己的行为。通过反思了解自己有哪些不足,哪些方面需要继续努力,促进实验学习。

五、结论

文章探讨了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指出了评价的目标、应具备的特点和实施过程。这种实验学习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在上机实验中进行创新性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协作和创新精神;实现了实验成绩评定的多元化和智能化,降低了辅导教师的工作量;适合进行实验教学的多种改革研究。[4][5][6] 实践证实,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可操作性强,节约了辅导教师和学生的大量时间。

参考文献:

[1]赵蓉. 改进课堂学习评价的对策[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6.1:81-83.

[2]任一波. 由多元智能理论引发对高职生学习评价的思考[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1(5):91-93.

[3]原丕业,杜秀云,王军英.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2004.8:52-53.

[4]郑胜林,潘保昌, 徐杜等. 互动式实验教学模式之研究[J].高教探索,2004.1:80-81.

[5]贾雪枫. 创造性研究型教学模式初探[J]. 教育探索,2004.1:18-21.

实验仪器管理系统 篇12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提高工作效率,真实,可靠,安全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简介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简称LIMS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它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 第一代LIMS是软件开发商为实验室定制的系统, 第一代LIMS存在局限性, 功能比较少, 无法在实验室中广泛应用[1]。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如今LIMS比较成熟, 其功能多元化, 操作方便、易懂, 普遍存在于各类实验室。LIMS主要是采集实验室工作流程的各种信息如采样点、采样人、做样仪器、原始记录等信息, 并以数据库的形式储存在计算机硬件里。

2 LIMS的需求

随着本站全自动浓缩仪、全自动进样器、全自动萃取仪、全自动测油仪等仪器的使用, 大部分分析项目实现了自动化分析, 大大提高了本站的工作效率。考虑到日后业务的发展, 检测样品数量、检测项目和检测类型的不断增加。当前的人工录入数据、编辑报告、统计等已经满足不了当前工作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2014年底逐步建立了综合管理和质量监控为体系一体信息管理系统LIMS。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和运行, 效果良好:人员管理、样品管理、检测流程管理、质量控样管理、标样管理及文件和报告管理等都系统化。本站主要围绕检测工作流程建立信息管理系统LIMS:业务登记 (客户信息登记、采样任务下达、采样、接样、检测任务下达) →检测任务接收/执行→留样管理→数据录入→数据审核→报告编辑→报告审核和签发→报告归档/发放

3 LIMS的主要功能

3.1 人员管理

对本站内所有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包括人员岗位、人员培训记录、人员的检测能力、电子签名、考核日期、考核成绩等进行管理。通过对人员权限控制, 如查看, 做样, 审核, 溯源, 查询, 统计等功能, 实现数据的保密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3.2 样品管理

对样品信息进行登记 (采样送样信息、样品状态、检测项目、检测方法等)

业务单信息:对委托单位、委托人、委托单位地址、委托人联系电话、收样人、收样人联系电话、等信息;样品信息:样品类型、样品状态、样品容器、采样人、采样环境、自采委托采样、完成检测时间等信息;检测项目信息:样品编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评价方法等。

3.3 仪器设备管理

对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进行记录, 包括仪器型号, 实验室编号, 生产厂家, 校准日期, 使用状态、实验室位置等进行记录。方便管理和下次校准。

3.4 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主要分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活动、合同评审、内审、管理评审、部门制度等多级分类。文件管理包括文件的基本档案 (名称、书号、作者、登记号;编号、分类、保密级别、存放地点、保存数量、保管人、失效日期、内容提要等) 、发放记录、借阅记录、废止回收记录、销毁记录等。普通用户只能查阅文件内容, 不能对文件进行任何修改。

3.5 标准、标样管理

标准、标样管理包括:分类管理;库存量管理:出入记录管理;自动预警管理。

3.6 查询、统计

根据不同部门制定不同的查询条件和查询结果, 通过条件筛选显示不同内容, 可以查询统计一段时间内的一个或者多个项目结果、查询做样信息 (做样人员、做样时间、完成时间) 、查询某样品的检测进度、统计某时间内完成业务数量、统计合格率、样品个数等。

3.7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包括采样、做样、报告等工作流进行有效控制, 如平行样、实验室空白、运输空白、现在空白、加标、校核数据、审核数据、报告等环节进行控制;对检测数据进行自动统计, 自动判断是否符合相关质量控制要求。

4 数据安全性和溯源性

实验室使用信息管理系统 (LIMS) 时, 应确保该系统满足所有相关要求, 包括审核路径、数据安全和完整性等。对LIMS的改进和维护应确保可以获得先前产生的记录[2]。记录应包括抽样的人员、每项检验检测人员和结果校核人员的标识。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应在产生时予以记录, 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或签名缩写。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同等措施, 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改动[3]。LIMS的所有操作都会记录且从分析报告可以溯源至做样仪器、环境、检测人员、原始记录审核人、报告审核人、编辑报告人、原始记录、回退记录等 (如下图所示) , 系统管理员会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 符合要求。

5 结语

LIMS系统可以通过仪器自动导入检测数据, 减少纸张的使用和录入数据的时间和错误率, 降低成本, 有效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丰富的质量监控系统, 多级审核权限, 保证了数据的有效、可靠、安全性;自动化生成检测报告, 原来编辑一份报告需要30分钟以上, 现只需要1至5分钟,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LIMS基本实现了日常工作智能化、自动化、无纸化, 既保证实验室分析数据真实有效, 又满足其日常管理的要求, 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使实验室管理水平国际化。

参考文献

[1]武敬, 杨建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LIMS) 初探[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4 (09) .

[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52:2014.

上一篇:名称规范下一篇:临时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