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验的量化管理

2024-07-09

学生实验的量化管理(共6篇)

学生实验的量化管理 篇1

《计算机基础》是我国高等教育各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 也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程, 它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该课程的主要目标。

上机实验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上机实验的考核是评价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考核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进学生计算机技术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同时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精神。因此探讨上机实验考核的内容、方法和可行的规范化、科学化考核方案对于提高该课程实验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任务及要求

1.1《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任务

该课程涉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软件和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技术等。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系统地、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和微型计算机的操作技术;熟练地掌握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及常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具备在网上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在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基本知识与相互关系, 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与主要性能指标, 了解计算机维护与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

(2)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常用操作系统的特点;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工作方式、掌握Windows环境下常规汉字的操作方法并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掌握中文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及MS-DOS方式的使用方法。

(3)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配置与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组成, 掌握Internet的基本知识与使用, 具有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

(4) 掌握Office应用软件中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及文稿演示软件Power Point使用方法, 具有使用计算机处理常用文档的能力;了解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2《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考核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学生不重视实验考核

目前我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理论教学与上机实验两个环节, 两者同步进行, 各占24个学时。但是, 教师、学生并不重视上机实验的考核。原因有三: (1) 实验成绩只占课程总成绩的为10%; (2) 实验课上教师在评价学生成绩时, 主观性与随意性也都较大; (3) 教务部门对教师实验教学效果的检查与考核, 有关实验的内容也不多。

2.2 只考核实验的结果

目前计算机实验考核采用的考核办法:上机数据结果提交与实验报告、等多为对结果的考核, 而没有对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实时考核, 特别是学生使用计算机实验过程中调试能力的。

2.3 缺乏系统、合理的实验考核体系

上机实验考核不同于理论知识的考核, 从内容到形式, 均没有系统、详尽的规范, 缺乏公平、合理、科学的量化考核标准。长久以往, 这样的考核, 非但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且易于损伤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从而无法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基于过程化管理的实验环节

3.1 强调实践环节

上机实践环节的目的首先是印证对理论的理解, 然后熟悉、掌握所学技能, 最后综合利用所学知识, 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中注重加强上机环节,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让学生在人机互动中获得知识。

3.2 制定实验考核内容

要制定科学的量化考核标准, 必须首先依据该课程培养目标和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 明确上机实验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 (1) 出勤情况、实验纪律遵守情况; (2) 实验准备充分、记录真实、实验报告认真; (3) 上机操作规范、熟练, 设备使用正确; (4) 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 实验报告格式规范、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图表符合标准; (6) 创新能力与综合应用及设计能力。以上实验考核内容将贯串于实验教学的每一环节并实时进行评价。

3.3 实验考核结果反馈

考核方案应在学期开始时向学生公布, 让学生对实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督促、激励学生做好平时的每一个实验。教师应注意收集学生在实验考核中暴露出的共性错误和容易忽视的内容以待在今后改进, 并将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

4 结语

通过基于过程管理的量化考核教学方法的运用, 学生之间实验成绩的档次明显拉开, 学生对每一个实验环节重要性的认识大大提高。考核结果能及时客观的反映实验教学过程质量。几年的实践证明, 该方案虽然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 但可以使学生扎实的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培养了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且也符合时代的需要, 从而可有效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改进提高, 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建军, 李国安.实验过程考核的意义和途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4) :106~108.

[2]郭金良, 陈兴.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之课堂教学探讨[J].实验室科学, 2006 (5) :23~25.

[3]徐伟, 王强, 谭树人.基于过程管理与量化考核的本科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6 (5) :19~21.

[4]王敏.抓好实验考核环节, 提高教学效果[J].实验室科学, 2007 (6) :41~42.

学生实验的量化管理 篇2

要求:

1、学生下楼,要做到安静、整齐、有序、快速,一个班两路队在规定时间内到达集合地点。

2、跑操时要做到队伍整齐、步伐一致、班级口号响亮、有力;做操时要听指挥,按广播操节拍正确进行,动作做到整齐划一,刚劲有力。

3、课间操结束,以班级为单位,集合唱歌后,在班主任安排下有序进入教室后才能解散。

4、升旗时,要统一着装、肃立、脱帽、行注目礼。遵守纪律不讲话,保证升旗仪式的严肃性。

5、集会时,要做到静、齐、快。

6、在所有活动中各班要带好班牌。

量化:

1、学生下楼集合,做不到安静、整齐、有序、超过规定时间,每一项扣1分。

2、跑操时队伍不整齐、班级口号不响亮;做操时不听指挥,动作不整齐;课间操结束,集合不唱歌,每一项扣1分。

3、学生上楼,做不到安静、整齐、有序进入教室,每一项扣1分。

学生自主量化考核:班级管理新路 篇3

为有效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班级的教育教学平稳进行,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学生自主量化考核班级管理办法》。

一、前期准备

1.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的教师管理小组,每周对学生的精神面貌、个人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进行考核(此项所占比重较小)。

2.学生推选成立班级精神文明督察委员会,时时对班里同学的精神面貌进行督察,并按照班级精神文明考核办法予以考核(此项所占比重较大)。

3.成立班级量化管理实施小组,主要成员为班干部及学生代表(学生代表由全体学生在班会上推选)。

4.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学生代表及班干部讨论并制定《学生自主量化考核班级管理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学生的精神面貌、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

5.成立班级量化管理督察小组。督察小组一般以3人为宜,其成员独立于其他小组,负责督察文明检查小组和班级管理实施小组的日常工作。督察小组直接接受教师管理小组的管理与指导。

二、具体实施

1.按照讨论、制定的实施方案,第一周由教师管理小组启动方案,班干部正常管理班级。

2.班干部和学生代表按值周顺序每天在班级管理日志上作好记录,对于班级大事要公开讨论。

3.学生代表在公开的情况下每两周做好得分统计,两周一公布,一月一汇总。

4.自主量化考核的分数按40%的比例计入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得分。在这种班级管理办法逐渐被学生熟悉和认可以后,教师管理小组只对学生的自主量化考核进行引导,具体的实施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

下面通过案例进行简要的介绍。

【案例一】

有一年的冬季越野赛,班里需要有男生、女生各6人参赛。在班长开动员会后,仅有几名同学报名参加。通过调查,学生不愿参加的主要原因是无“利”可图。针对这一状况,我召开了“班荣我荣”的主题讨论会,由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做最后总结。讨论会上,我们修订、补充了考核方案的一些具体条目,如参加校级各类活动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分别计3分、2分、1分,没有获奖但能坚持完成比赛的计0.5分;参加区级各类活动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分别计5分、4分、3分;参加市级及以上各类活动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分别计8分、7分、6分;集体项目获奖的除个人单列计分外,每名参加的同学额外奖励1分。这种方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班级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讨论会后,同学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纷纷报名参赛。因为报名的学生太多,我们不得不通过选拔赛来确定最后的参赛人员。最后,我班获得了男子组团体第一名和女子组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任课老师发现同学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态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学们都努力奋斗,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班级增光,为自己加分。

【案例二】

小超是班里比较调皮的男生,经常去网吧玩游戏。其父亲为此打过他,也骂过他,但就是不起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管理小组和班委会经过讨论,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即除了用量化管理条例对他进行约束外,还依靠教师管理小组、班委会成员的力量,对他进行帮助和引导。

量化管理条理规定,学生不准进入网吧,发现一次得-5分;不准玩手机,发现一次得-3分;等等。接下来的一周,小超的得分为-45。在公布分数时,我特别担心这样的分数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事实上,在看到自己的分数后,小超的状态确实比较糟糕。此时,教师管理小组和班委会成员开始行动,每天都安排一个人与他交流,从学习到生活给予他帮助,让他感到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他、爱护他。我们聊天时,他告诉我:“老师,自从我爱上网游,我感到很无助:在家父母给冷眼,学校里同学也很少和我交往,我只有在网吧里才能找到快乐。”我耐心地对他进行疏导:“这么多的同学和老师关心你、帮助你,都是希望你能成才,只要慢慢地改正,多和同学交往,你会变成一名好同学的,相信自己。”“可是老师,我的分数已经是-45分了,怎么办啊?”“我们不是有加分项吗?只要努力让自己不得负分,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你会变得越来越好的。”

在各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小超慢慢不去网吧了,和同学的交流变多了,而且开始关心集体、帮助同学了。四周后,他的得分变成了正分。看着他兴奋的样子,所有帮助过他的同学和老师都感到很自豪。如今他已经升入当地的一所职业学校就读,并成为了班长。他的家长也不再为他的成长担心。

三、主要成效及推广价值

实施学生自主量化考核班级管理实践三年多来,我班的班风、学风有了明显的变化,班级环境得到了改善,学生的发展更加平衡;学生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都得到了改善,连班里最调皮的学生都变得积极上进了;学生中上网玩游戏的少了,他们开始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互助学习小组;抄袭作业的不见了,积极讨论的多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多了;班级管理变得轻松了,教学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施《学生自主量化考核班级管理办法》,可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点,改正缺点,使班级管理工作实现人人参与、人人管理、人人负责。同时,通过自主管理,学生内心会萌生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切实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从而更加深刻体会到彼此之间关心、理解、支持的重要性。

实行学生自主量化考核管理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尤其在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智育和心理的发展方面效果显著。在进行学生自主量化考核管理时,充分的民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有利于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四、实施中应注意的事项

1.对于班里出现的好的现象要及时表扬,不要等到一周一次的班会时才表扬。如前一天晚上发生的可以在第二天早上表扬,当天上午发生的可以在下午表扬,尽量不要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学生自主量化考核班级管理办法》中的条例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改动。在制订和完善管理办法时,不能出现班主任“唱独角戏”的状况,要通过班委会民主决定或者班级大讨论决定的方式予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办法更具有说服力。

总的来说,班级量化管理是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它能够很好地配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对现在的教育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曹丽娜,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高里中心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春娥

学生实验的量化管理 篇4

关键词:量化管理,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质量管理

今天,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在教学质量评估工程建设的推动下, 各高校更加重视学生创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而, 开放性实验室在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但与此同时,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面临着以下新的问题:一方面,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日益加大, 众多数量的高档先进仪器设备进入了实验室, 对这些公共资源配置的使用, 要求实验室更加合理有效的开放;另一方面, 高校在师生人数不断增长, 部分实验教学资源不足, 这也要求实验室能有效合理地开放, 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所以我们从宁夏医科大学计算机实验中心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入手, 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高校开放式机房管理, 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先进管理机制, 规范高校开放式机房管理, 促进提高高校开放式机房的工作质量, 实现高校开放式机房的量化管理。

1 量化管理的含义

量化管理是指以数字为基础, 用数学的方法来考察和研究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性能, 从而控制所有过程的质量, 而过程控制的出发点是预防不合格;进行量化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 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 满足师生和组织内部双方的需要和利益, 并对量化体系定期评价。

我们知道, 高校开放式机房目前普遍的存在许多问题, 由于管理方式落后, 最终没有形成高校开放式机房可持续改进的管理。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先进, 重视管理的持续改进, 使组织能形成自我发现缺陷, 自我改进的良性循环。

2 目前影响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的原因分析

目前实验室开放的情况是实验室和实验教学人员做好了开放的准备, 明确了开放时间, 但学生似乎不为所动, 结果是已有的实验条件未能充分发掘利用, 开放的效率低下, 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影响实验室开放效果的因素, 主要有如下几点:

2.1 实验项目的设置缺乏吸引力, 实验室开放的实验项目相对固定, 不能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让学生大胆创新, 对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2.2 开放实验室的开放力度不够, 实验室未能提供人才培养宽松的实验环境, 如实验时间不够自由。

2.3 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不完善, 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具体条款不细致, 责任不明确, 使实验室不能高效利用;缺乏激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创新机制, 现有的制度没有充分调动任课教师下实验室的积极性和实验室人员提高业务的主动性。

2.4 开放实验室专职实验教师业务素质不够高, 待遇偏低, 实验中心的专职实验教师由于实验教学任务重, 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任务多, 加上长期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响, 实验教师不愿长期在实验室工作, 造成实验教师业务不够精通, 实验队伍不稳定。

2.5 开放实验室管理手段落后, 学生无法全面了解各开放实验室有什么仪器设备, 什么时间有哪些老师可以指导他们做什么实验, 从而造成实验室开放而学生寥寥的尴尬局面。

3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量化管理的对策

我们可以根据ISO9000的相关规定以及高校开放式机房的实际情况, 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高校开放式机房量化管理, 来解决目前高校开放式机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被动性和滞后性。依据ISO9000相关要求并结合高校开放式机房实际状况提出以下具体对策。

3.1 明确管理职责

在明确管理职责过程中应重视全员参与的原则, ISO9000标准认为, 质量不是少数人的事, 部门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正确的领导, 还有赖于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在全员参与中应增强全员的质量意识, 明确各自的工作内容及应达到的标准, 确保全体员工都能意识到自己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高校要想实现机房管理的量化和持续改进, 也要非常重视全员参与, 围绕管理者、教师、机房工作人员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意识的形成, 能力素质的提高开展管理。

3.2 合理资源配置

高校开放式机房服务的提供是建立在具备适当资源的基础上, ISO9000标准将“资源管理”作为量化管理过程模式中的重要部分。结合高校开放式机房实际, 高校开放式机房应确保获得各种资源, 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以满足师生的要求, 提高师生满意度。在以下几方面配备合适的资源: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以上各项既是机房应实施的标准, 又是机房工作测评的依据。管理者应从资源配置、规章制度、测评、奖罚等方面确保机房环境的达标和学生、教师的满意。

3.3 服务实现

高校开放式机房的管理者 (管理者代表) 要做服务实现的策划, 服务实现的策划内容应考虑服务目标、要求, 岗位职责, 资源配置, 活动的过程中被服务对象、机房相关管理者的验证、确认、监督, 以及服务的提供过程中被服务对象、管理者、机房工作人员教师等作的相应的记录等。特别体现以师生为关注焦点的过程, 与师生有关的过程是高校开放式机房在此过程中工作的重点。

3.4 信息收集、分析和改进

高校开放式机房应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 让教师、学生、机房工作人员、供方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能及时反映相关信息。比如采取针对机房管理目标编写科学的调查问卷, 采取座谈沟通, 采取设立信息反馈信箱等形式, 向机房的服务对象 (学生、教师) 收集他们对机房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服务意识、硬件设施、软件情况等的信息, 进行公正、客观的分析后, 着重提取机房被服务对象在各方面的满意度, 归纳机房各项服务中的优点与差距, 比较最终服务与先期质量目标、质量要求、岗位职责的符合性, 以制定下一时期更科学、更合理、更高水平的服务目标、岗位职责, 同时注意总结机房服务的特性与趋势, 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以便能提前对问题做出预防, 做事前管理。

结束语

总之, 对于高校开放式机房服务仅靠提高服务意识, 仅靠以往的机房管理经验, 仅靠满腔热情或加大投资提升服务质量是不够的, 必须把规范服务、标准化服务放置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来认识, 选择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建立一套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易操作并能不断改进的量化管理体系, 借鉴成功的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 实现服务自觉化, 决策科学化, 工作规范化、改进制度化, 使机房相关人员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改进、自我创新, 是实现高校开放式机房量化管理的一条简单又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本玲.持续改进机房管理水平-对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思想, 进行高校机房管理的探讨[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

[2]刘子新.高校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与探讨[J].科技信息.

学生实验的量化管理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 在宁夏高校选取24家B级以上 (C, D级餐饮单位为高风险、低信誉度等级, 不作为此次调查对象) 学生食堂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A级11家, B级13家。2004年4月至2008年3月期间, 通过考评或其他原因, 量化分级发生变化的学生食堂不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使用卫生部2007年制定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中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和餐饮业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制作调查表, 选取2个量化评分表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级指标8项, 包括:卫生管理、建筑与布局、原料采购与储存、卫生设施、专间要求、环境卫生、加工过程卫生、餐饮具及消毒[1];二级指标36项。关键监督项目中没有可比分值的, 不作为调查选项。二级指标中36项分值确定均采用危险性评估原则, 即考虑影响食品卫生安全的可能性及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对二级指标中每一监督项目量化评价, 设10分、5分、2分等3个档次, 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不得分[1]。量化前分值来自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档案资料;量化后分值来自现场监督检查量化调查资料。为了防止资料的偏倚, 调查员由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工作人员担任, 并经过统一培训。

2 结果

2.1 A级学生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前后比较

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后, 提高幅度较大的前4项指标依次为建筑与布局 (28.76%) 、加工过程卫生 (26.47%) 、卫生设施 (22.32%) 、原料采购与储存 (19.45%) 。各指标分组管理前后评分见表1。

2.2 B级学生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前后比较

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后, 提高幅度较大的前4项指标依次为原料采购与储存 (23.72%) 、加工过程卫生 (19.65%) 、卫生管理 (18.86%) 、卫生设施 (17.62%) 。各指标分级管理前后评分见表1。

3 讨论

设备硬件的投入以及合理的建筑布局是办好高校学生食堂的关键;树立卫生安全意识、加强监督管理是办好高校学生食堂的保证, 两者缺一不可。调查表明, 通过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一是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 对食堂内部改造更新, 区域合理布局, 使得食堂的设施更完善, 加工间流程布局更合理[2];二是加强了学校及职工的卫生安全责任意识, 完善了监督管理制度, 使学生食堂食品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建筑与布局、卫生设施等, 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在实际调查过程中也发现, B级学生食堂一般加工间面积相对偏小, 卫生设备相对简陋, 学校也给予一定的设备投入, 但学校在B级学生食堂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如A级学生食堂。

调查结果表明,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对提高高校学生食堂食品卫生整体管理水平效果显著。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把卫生监督指标化、数量化和具体化, 使监督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3], 便于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考评, 达到了科学监督的目的, 提高了食品卫生监督的水平和效能。调查表明, 要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既要有好的生产加工设施, 更要有好的日常监督管理。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加强了学校的自身建设, 促使学校投入大量资金, 改造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生产加工间, 增添必要的食品卫生加工设备。在调查中了解到, 学生食堂量化分级考评后, 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资金投入, 对食堂进行更新改造, 合理布局, 增添设备。此外, 通过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形成了激励机制[4], 调动了学校的积极性, 使学校自觉在办好食堂上下功夫。同时, 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及职工的卫生安全责任意识, 完善了监督管理制度[5];被考评为A级学校食堂的单位, 也增添了学校的集体荣誉感。

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对提高高校学生食堂食品卫生整体管理水平效果显著, 对加强高校学生食堂自身建设、自身管理, 提高学校对卫生安全的重视程度, 增强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实施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对进一步全面开展食品卫生监督, 加大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管力度有一定的意义, 提高了卫生监管水平, 规范了卫生管理制度, 具有可操作性、效果明显, 值得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2007-12-13.

[2]王立民, 徐艳萍, 辛明霞, 等.量化分级管理对餐饮业食品卫生水平的评价.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7, 23 (1) :26-27.

[3]万颖, 肖力.学校食堂推行量化分级管理模式初探.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6) :1103-1104.

[4]吴英.实施学生食堂量化分级管理模式初探.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6, 10 (6) :363-365.

学生实验的量化管理 篇6

1. 高中化学定量实验教学的背景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学校必须要让高中学生参加化学实验的体验探究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学生进行化学定量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其学习的态度和技能,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新时期的教育中要求高中化学课程必须要多样化,不能过于死板要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和热情,让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有自己独特的实践能力。要学生主动去学习而不是老师一味的在后面追着学习,要多培养学生的兴趣。2007年北京开始第一批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培养的是学生的素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能力。化学定量实验是化学科学探究的一种实验方法,它有助于学生了解化学,引发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创新能力。新的课标改革就是没了突出实验的的重要性从而改变以往学生死板的学习方式。

2. 进行高中化学定量实验的问题

2.1 高中化学课程关于实验的材料较少

如果认真翻阅比较我国和西方国家的化学教材,你会发现我国化学教材关于定量实验的相关内容很少。再加上有些学校为了减少成本提高升学率对于实验课根本就不会上游或者是敷衍了事。这样就不能使得实验教学顺利完成,从而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学习大纲也没有完成。

2.2 在化学实验中老师演示过多

在进行化学定量实验时,老师担心学造成资源的浪费,有的学校仅仅只是老师给学生演示一边,又或者老师演示完以后几个人一组,每组只有那么一个人有机会去做实验,这样学生只看不做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更得不到锻炼。

2.3 教师选用的教学模式不当

随便走入我国一堂高中化学定量实验,你会发现老师已经把关于这堂实验课的所有内容都在黑板上板书出来了,这样板书出来的后果就是学生在实验课就不需要再进行思考了,有些的学生甚至连实验也不做直接抄老师黑板上的结果。如果教师一直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案那么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科学探讨能力都是有弊的。还有就是我国大多数的高中化学实验室是不对外开放的,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做老师规定的事,不能自己去探讨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也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2.4 高中关于化学定量实验的制度的不完善

各个高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对于化学实验的制度限定在高二的毕业会考上面。特别是文理分科以后,理科更加注重理论,而文科基本与化学绝缘。在会考的时候国家只要求笔试内容及格即可,对于实际动手能力是没有多大要求的。因此,许多的学校和老师都不愿让学生去多做化学定量实验,减少实验次数,既可以减少学校成本,又可以增加升学率。

2.5 高中教师对于化学定量实验不够重视

在教师的眼中,你只需要在化学考试中在卷子上能取得高分你就很优秀了,这就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所在。高中老师就很容易忽略实验这一块,理论来自于实践,只要学生单独的学习理论他是否真的能记住,又或者真正掌握了呢。答案有肯定的否定的,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学生大部分还是喜欢自己动手亲自去寻找答案的,自己动手不仅能使学生全面发展还能为学校赢得良好的信誉。

2.6 学生对于化学定量实验的恐惧心理

由于中国这样的教育环境使得很多学生对于实验这门课有这误差和恐惧,他们认为实验课不重要,考试不需要考动手能力,只考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就可以了。再加上高中老师根本就不看重实验课,导致学生在实验课时敷衍了事,动手能力不足,因为不会所以更加害怕做实验,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动手的能力就会下降,思考能力也会越来越差,最后导致中国教育的失败。

3. 促进高中化学定量实验教学的措施

3.1 加强老师在化学定量实验中的领导作用

不管实战理论课堂还是在实践课堂,老师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业。老师只有正确的知道学生进行思考,观察才能促进学生又好又快的发展。老师应意识到,教育不仅仅只是为了考试,要想考的好兴趣也必然是青春期孩子们的必然选择。在化学定量实验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要提前告诉学生要观察的现象以及目的,要先让学生探索然后再一步一步的诱导。这样学生自己也思考了,最后老师需要的效果了达到了。在学生的研究实验中,学生如果错了,老师要先让他自己发现问题,如果发现不了老师要适当的给予帮助,这样就会减少许多弯路,学生也不会因为烦躁而放弃,反而能培养学生的全面分析能力,养成严密思维的习惯。

3.2 提高老师自身对化学定量实验的重视度

中国的应试教育告诉老师,一个好老师就是需要有升学率。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的人才并不是死记硬背的人才。因此,作为高中化学老师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为新中国培养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实验课上教室不能敷衍了事,要和学生多加的交流,要多去了解学生的想法,消除同学们的疑虑,解答心中的疑惑,消除对化学定量实验的恐惧。教师不能单纯的帮同学把实验的结果都板书出来,要同学们去假设然后通过自己动手去证明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3.3 加强学生对化学定量实验的信心

实验课是一门科学课,它可以求证你心中对于理论知识的不解。教师在进行化学定量实验的时候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学生也许在实验课上达不到教师心目中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不会因为追求完美而去责罚学生。化学定量实验课的开设本意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谁不是生来就会做实验的,可能第一次实验是失败的,没关系,教师应鼓励他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直到他会。学生自己也应该找到自己的毛病,先思考自己这一次,哪里可能出现了问题,下一次要在哪里改进。学生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同时老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不要让学生有自卑心理,因为害怕实验不成功而被同学笑话。

3.4 消除学生对化学定量实验的恐惧心理

作为学生就要自己从自身出发来控制这种恐惧心理,不要害怕这只是一个实验而已,错了没有关系,大不了从头再来。老师在学生害怕的时候不要落井下石,过于苛责,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关心,多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不能对学生有人格上的侮辱。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学定量实验在化学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为21世纪培育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化学教学系统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2]毕华林,刘冰.化学探究学习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上一篇:临床医师下一篇:语文知识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