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研实验

2024-11-12

大学生科研实验(精选12篇)

大学生科研实验 篇1

大学生科研活动是大学生群体在学校的组织引导下,依靠教师的指导帮助,主要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的一种科技学术活动。[1]近几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科研活动,学校每年组织学生申报实验室开放项目、大学生科研立项、实验技能大赛等,参与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对提高大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提出独到见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也有极大帮助。并且能为将来在工作中的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是学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

高校大学生科研的意义

大学生通过参与科研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基本技能,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训练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自我管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驾驭整个实验过程,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法的运用,独立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环境与空间。同时,一些高校已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科研中,学生通过文献检索、立题、课题设计、部分实验准备工作、实验实施、资料整理和分析、论文撰写和发表以及向不同学科的教师请教等一系列科研训练,培养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团体协作能力,同时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协调公关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也得到了发展。[2]

近几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训练工作,强化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校已经完成各专业学生技能训练计划和科研训练计划的制订,并通过基地建设、制度创新等措施,系统化、全程化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具有我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已经形成。学校在系统化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以开展技能竞赛、科技竞赛、科研项目立项、实验室开放项目立项等系列活动为抓手,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教务处对2007年学生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达30篇,比05年的7篇和06年的5篇增加了4~6倍。其中,核心期刊1篇,三级期刊29篇;19篇来源于校级学生科研项目,4篇来源于实验室开放项目,1篇来源于毕业设计(论文),6篇来源于参与教师科研。创造了我校大学生公开发表论文的新纪录。

学校专门出台大学生科技活动管理办法,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的教师给予奖励,学生作者可以申请专业奖学金和实践创新学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大学生科研的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不利因素

我校对于大学生科研活动的管理正在逐步步入正轨,在探索前进的过程中,一些弊端也逐渐表现出来,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实验教学以及大学生进入实验室的从事科研活动的人数和频率,也在逐年增加,对实验场所及实验人员的需求压力也在增大,随之而来的实验室的管理就出现了新的问题:实验者不仅只是本学院学生、实验所需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实验试剂来源、实验时间的安排、实验室安全与卫生保持等。因此实验指导老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工作量加大,实验室管理监控更加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实验室能否随时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能否真正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能否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如何既保证大学生科研活动顺利开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又能保证实验室管理有条不紊,安全有效,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

建立一套大学生科研实验室管理模式

注重制度建设,实行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实验室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管理走向科学化的重要保证,是整个管理过程实施的依据和行为规范。生命科学学院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制定了《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大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包括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实验室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玻璃仪器损坏丢失赔偿办法等)、《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等。对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作出统一规定和要求。另外,各室根据各自的教学要求也分别制定了本室的制度。发现违章和事故隐患及时纠正处理。对各实验室、人员、各种仪器、器皿、药品、耗材等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使实验室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使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对强化实验室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学生在平时上实验课时,老师已经强调过实验室规则,但有的学生未引起足够重视。再者,学生实验教学一直有老师指导,问题也会及时提醒,学生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大多数时候老师不在,需要独立操作,因此首先要让学生强化学习规章制度,从思想上对规章制度有一个深刻认识。

实现仪器设备的合理使用、维护和资源共享

第一,在各种仪器使用前,由实验老师向学生详细介绍所用仪器的结构、性能、各部件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直到学生会熟练操作为止,使用前后都要作规范登记。这样即使老师周末或晚上不在学校指导,也能随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情况,仪器损坏也能责任到人。对所有的设备建立了使用、维护档案,贵重和精密仪器则单独建档,制作了专门的仪器操作规程和使用维护记录,方便管理和操作,提高了仪器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对本室没有的仪器、设备,由指导老师协调到其他实验室借用,不主张在不同实验室之间搬动仪器。[3,4]

第二,实验试剂由学生自己购买,实验室主要承担学生的常规实验项目,实验经费实行整块划拨,没有能力为大学生科研项目提供试剂,而学校对能够立项的大学生科研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因此实验所需试剂由学生自己解决。实验设备和耗材可以由实验室提供,这样也方便管理。

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

学生凭借“实验室项目申请单”进入相应的实验室,由实验员老师和同学签订《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协议》,同时管理规程上墙公布。每次科研实验前都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仔细检查。仪器设备运行过程中,必须有人守候;实验完毕离开实验室之前要切断电源、水源和火源,关好门窗,并对仪器设备使用状况详细登记。科研仪器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同学不得私自拆装,自我维修。要立即停止操作,由老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不要在实验室任何地方乱扔火源性(如烟头)物品,线路定期检查、整修,易燃、易爆、有毒药品保管和使用严格规范。每次实验结束后,都要打扫实验室卫生,保持实验台和地板的干净整洁。同时,实验时用过的玻璃仪器也要及时刷洗干净。如果学生项目组成员不能履行协议,实验室有权终止其使用实验室。[4,5]

实验时间的安排及实验室的管理

实验室在保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排出实验室开放的具体时间。利用晚上、双休日和节假日等业余时间接待申请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学生。预约开放。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实验室人员协商具体开放时间。如根据学生申请的时间来合理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研究与实践。

由于大学生科研大多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随着大量学生进入实验室,也给实验室管理增加了难度,工作量急剧增加,负担加重。为了不过多增加实验管理人员和指导老师的工作量,同时又不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又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程度地利用实验室,我们可以采取师生共管实验室的办法,聘请本科生为实验室管理员,学院与他们签订合同,这样既减轻了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又给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保证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这种教师主管、学生协管的管理方式,既解决了实验室值班人员不足的困难,又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除工作时间外,每天实验室都有专门的值班人员。

结束语

为大学生科研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条件,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实现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新突破,形成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切实做好大学生科研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给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保障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6,7]

大学生科研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杂。如何做好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高效合理地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各高等学校都在积极地研究探索。只有实施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实验室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学校为实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战略目标在教学工作中的创举。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投入,鼓励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技能训练和科研训练的指导工作,推动我校学生专业技能、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郑杰, 郑波.大学生科技开发活动的特征、现状和实施管理探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4 (3) .

[2]郭恩棉, 王鑫, 黄伟丽, 王承明.浅谈高校实验室开放存在问题与管理[J].时代人物, 2007 (12) .

[3]肖思文.新时期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问题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8 (1) .

[4]蔡晚拴.高校实验室科学管理模式的探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 (5) .

[5]李如兰, 戴四发.浅析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7 (6) .

[6]周合兵, 祝凤荣, 孙峰.规范开放实验室管理,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1) .

[7]许秀云.浅谈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J].科技经济市场, 2006 (11) .

大学生科研实验 篇2

各学院:

为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校于2007年4月实施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并于2007年10月获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学校资格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其中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属校级项目,受学校经费支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属国家级项目,受国家专项经费支持。

学校决定在2008年继续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立项工作,请各学院做好相关工作。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立项项目应具备的条件

1、实验方案应由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实现实验的自主管理、自主完成。

2、项目承担者应为我校05、06、07级本科生,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每一项目不超过3人。

3、每个学生只能参加一个项目,项目执行时间应为1—2年,并须在在校期间完成。

4、项目选题要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同一指导教师指导项目不得超过两项(含在研项目)。

二、申报立项程序1、2008年4月8日前,项目申报者向学院提交《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见附件一)或《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见附件二),申报立项。同一项目只能申请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或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中的一项。

2、2008年4月14日前,各学院组织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初审,在划定名额(见附件三)范围评选出优秀项目参加学校评审。项目按指导教师所在学院申报。各学院上报推荐项目时需提交项目申请书与项目申报表(见附件四)电子版和打印版各一份、项目汇总表(见附件四)电子版一份。

3、2008年4月21日前,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各学院推荐的项目进行终评,并公布立项结果。

4、参加科技类竞赛的实验项目,可在确定参赛培训名单后由校内组织单位向学校申请补充立项。

三、学院工作

1、各学院应在全院范围内广泛宣传本次申报立项工作,让每一位同学、每一位教师都充分了解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重要意义。

2、各学院应指导学生从自身兴趣与爱好出发,自主选题并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参与申报项目。

3、各学院应为参与项目的学生配备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验。

四、其它

1、项目资助额度视具体情况而定。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教育部每个项目支持1万元,各学院按照教育部规定向项目提供配套经费支持,总配套经费不低于1:1,生均经费不低于1万元。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由学校提供500至2000元经费支持,竞赛类项目由校内组织单位同教务处商定。

2、全校各实验教学中心均按照《北京林业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向项目免费开放,并优先安排使用仪器设备。

3、教务处根据项目进展情况组织各项目进行季度报告、中期汇报和项目结题验收,根据检查结果对项目进行评定,对成绩优秀的成果给予表彰,对进展缓慢的项目给予警告或停止资助,被停止资助项目的参加人不能取得相关各类奖励。

4、学生按计划完成项目后,可获得科技创新学分,获得的学分数根据《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学分实施办法(试行)》决定。

5、项目成果达到毕业论文(设计)标准,经学生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和学院答辩委员会同意并报教务处备案,可按毕业论文(设计)要求进行修改,修改完善后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向学院答辩委员会提交答辩,按毕业论文(设计)要求进行成绩评定计入学生个人成绩档案。

教务处 二〇〇八年三月十九日

大学生科研实验 篇3

【摘要】新时期高校的任务是培养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科研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的学术能力。通过各类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课外科技实践的实施,阐述了基于自主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通信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创新思想、创新精神、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的意义及作用。

【关键词】创新性实验 ; 科研创新能力 ;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36-02

2006 年11月,教育部启动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计划”,旨在探索和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进行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强调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设计,加强思维和方法训练,力争培养一批具有潜力的拔尖型创新人才[1]。目前,培养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主旋律。东北电力大学已定位于“教学研究型大学”,近年来学校开展了“本科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工作。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让本科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目的。

一、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确定

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以前开设的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是为了验证课本上已有的理论知识,只能起到巩固理解课本知识的作用,束缚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即使目前,国内部分高校的实验教学经过逐步改革已在基础实验以外,增加了一些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主要是将教材中各重要章节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包括多步骤的复杂和较大的实验,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性实验,则主要按照一定命题,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学习相关学科理论进行方案设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最后结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是在以上基础上结合教师科研和教学实验需求所设置的,力求具有应用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得到科研基本技能训练。

二、项目实施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查阅、运用文献资料的能力

通信工程学科知识丰富,且涉及的领域广,不断积累知识以及总结、吸收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是为培养创新能力、取得创新成果开辟捷径。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会逐步涉及较为精深的专业知识。鉴于自身的经验不足和专业知识尚不精深,更应该脚踏实地学习专业知识,要学会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掌握积累的知识越多,则在实验中联想、类比、想象的领域就越宽广,从而更容易产生新思想、新方法。

2.培养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现在我国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一个严重问题: 动手能力较差,只是机械地吸收知识。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中,学生是主角,是课题的主要承担者,教师只能给予必要的帮助指导,起辅助作用,而不是代替学生完成实验。因此,实验的每一步骤都需要学生亲自完成,教师仅仅起指导作用,这样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干,让学生拥有充足的自由空间,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顺利地完成实验任务。

3.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思想

创新思想是创新的源泉,能激励人的创新欲望,要培养学生突破模仿性思维模式,建立创新式思维要树立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想象、敢于挑战、勇于实践、勇于钻研的活跃思想,积极主动地运用基本理论创新实践[2]。

4.培养学生坚韧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坚韧的创新精神坚韧的创新精神是创新的保障,创新不可能轻而易举,其中会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培养学生有高度的事业心,有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有敢于吃苦和甘于奉献的科学品质,有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进取精神,以及科学伦理道德。

5.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研工作者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作风,不能有半点的虚假成分。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是实现创新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才能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有所创造。社会倡导诚实守信,作为大学生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学会做实验,更要学会做人,在学习阶段就应养成良好的诚信道德。但是现实情况并不乐观,不少大学生在学习上弄虚作假,抄袭论文的现象相当严重,这种不正之风一定要坚决纠正。指导教师要严格把关,鼓勵和监督学生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树立现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承担更大的责任打下良好的基础[3]。

6.培养学生和谐的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和谐的团队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这是科研群体交流和科研团队合作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自然缺少独立组织能力,团队意识也较为薄弱[3]。而创新实验过程中要求所有的课题组成员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验研究任务,学生自己去分工协作,组织开展好各项工作。比如有的学生负责项目申请书、项目中期考核、项目结题报告及研究性论文撰写等工作; 有的负责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查阅工作; 有的负责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及统计等工作。

三、结语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局限于验证原理、单纯掌握操作技术以及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种种不足,充实和改革了实验教学内容。创新性实验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一飞,张景华,俞海洋.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7

[2]李存金.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途径与机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2

大学生科研实验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创新,教学

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全国高校内不断启动和推广, 项目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鼓励创新、培养能力、重在过程”的原则[1], 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创新理念和能力。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2]。“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 主要是从目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出发, 加强学生在本科阶段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方面的训练, 同时从人才培养方式的角度出发,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 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 建设创新文化, 从而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1 鼓励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开展相对独立的实践研究

以我们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为例, 理论课配有无机及分析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现代仪器分析及相关的课程实验, 培养方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设计比较系统完善,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化学分析和药学研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然而学生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性, 理论知识更多是从授课老师那里被动接受, 实验技能是在实验员老师准备好各种实验条件的前提下训练。一旦让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相关问题或开展独立实验时变得茫然, 因此还需要一些独立而深入的实践研究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这对将来从事相关行业工作或继续深造的学生尤其重要。其中各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因此作为专业任课老师我们应该大力鼓励和引导相关专业的学生组成团队, 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团队成员自身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撰写研究计划, 申请各类“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 通过主持或参与这些项目的研究工作, 让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充分的实践, 同时从这个过程吸取更新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 团队合作的能力, 更好地激发其创新能力。

2 授课过程中结合科研项目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 推进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

高校教师多数具有不同程度的课题研究经历, 或正进行着某些课题研究, 而且一般都密切关注自己熟悉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 而这些研究往往是该领域比较前沿, 极具探索性的东西, 而且具有很好的前瞻性。如能够把自己的课题研究结合到授课过程, 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 而且对于丰富授课内容, 拓展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具有极其重要意义。课堂专业知识的教授与课题研究的结合还能让学生一定程度上巩固专业知识。任课老师课堂上可以适当地介绍相关课题的研究内容、进展、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引出一下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或角度, 逐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为他们参与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做些前期的铺垫和鼓励;另一方面, 任课老师邀请部分学生直接参与到自己当前的课题研究中去, 也能为大学毕业论文奠定基础。这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就能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各个领域的骨干和希望, 作为任课老师, 平时除了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教授, 更应该注意把相关领域课题研究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及时传递到课堂上让学生有目的地吸收, 令学生知识、思维和意识紧跟社会前进的步伐, 这就是所谓的“知识与时俱进”。

3 注重教师+本科生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和发展

目前, 普通高校中主要的科研团队有以下三种:项目团队、学科团队和师生团队[3]。其中, 学科团队和项目团队主要是以教师或科研人员为主体, 多数是跨院系, 跨单位科研人员的组合, 师生团队主要是导师和研究生的团队组合模式, 目前这三种团队的组合和运行模式在国内外均已经比较成熟, 而成熟的本科生+指导老师的团队组合模式不多, 国内外最常见的是本科生基于毕业论文的需要, 结合到导师+研究生的科研团队中以完成毕业论文。这种组合模式本科生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属角色, 他们不能成为科研团队的真正成员, 当然这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育要求和培养模式有根本差异相关。然而,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 同时大学毕业生每年都在增加, 人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高校的本科生教育需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性复合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当前的本科生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外, 还需要较好的实践知识, 因此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本科生的实践教育,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其中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计划就是一个重要举措。如何让这一项目计划更好、更有效地开展运行下去, 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更新观念, 解决创新意识的问题。创新项目的实施, 其宗旨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 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式的学习方式, 在兴趣的带动下,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笔者认为组建以本科生为主体, 指导老师引导的大学生创新团队是一个很好的团队运行模式。指导老师在选题阶段就适度参与到创新团队中, 对于学生提出的研究设想在选题方向、方案原理设计等方面给予必要的、适度的指导, 并对不够完善的项目选题提出修改意见, 使创新项目从选题开始就趋于最优, 从而为创新项目的顺利开展, 实现创新项目计划的最终目标奠定基础。项目申请完成后, 指导老师在实验方案、方法以及论文撰写, 成果总结和结题报告上给予充分指导, 最后顺利完成课题。另外, 指导老师也要注意创新团队组成员的持续性, 特别对资助时间较长的项目, 要让团队学生有一定的年级高低搭配, 保证项目的持续运行。以本实验室的创新团队为例, 一个项目至少有两个年级的学生搭配。另外, 注重指导团队争取各级新的创新项目, 补充新的成员, 让团队持续运作, 指导老师要指导团队中低年级的学生开拓新的思路以及申请新的项目, 同时鼓励团队外的学生加入到团队。团队成员通过课堂理论知识学习和团队中创新项目的实践训练, 不但专业知识得到巩固, 而且动手能力, 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很好的培养。

4 注重大学生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

高校大学生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实施的先决条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经费是非常有限的, 这部分经费只能在现有实验平台的基础上用于购买相关试剂和药品来开展实验, 而实验平台的建设则需要学校、学院和相关老师结合学科发展、科研项目开展的需要进行统筹构建, 比如学校或学院调配部分实验室建设经费用于购置实验仪器和设备, 同时教师也结合研究课题需要, 从自身项目经费中调用部分经费购置设备, 通过这样各方努力逐渐把创新实验平台构建起来。平台是创新实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创新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申请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以我们学校为例, 过去学生的创新基金项目以校级的项目为主, 少数为省级, 近年随着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不断推进, 越来越注重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对实验室的建设投入不断增加, 科研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师生的实验热情不断提高, 今年获得了第一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共50项, 表明我校师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国家各级教育系统推出的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新举措, 作为高校老师我们也应该不断思考, 更新观念, 做到知识和思维与时俱进, 以负责任的态度, 把这些有利于学生的举措贯彻到科研和教学当中, 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Z].教高司函[2008]82号, 附件15, 2008:57-58.

[2]陈洋, 闫达远, 明道福.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 (2) :93-95.

科研实验实习总结 篇5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科研实验实习总结

实习的几个月过得很快,这个期间,学会并懂得了很多,不仅仅是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理论知识得到坚实的巩固,更知道如何做一名科研人员,如何去思考问题,实验中遇到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从细胞培养,到体内方法学以及药动,从安全性评价到组织分布,从给鼠注射到分离心肝脾肺肾,让我知道如何去思考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如何解决预料或者猝不及防出现的问题。从洗刷试管,剪封口膜,到过滤水,使用pH酸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懂得每一个操作都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甚至都是一种艺术。知道培养细胞防止染菌最重要,每一个动作都要干净利索加上万分小心,知道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开机顺序,开泵,调柱温,检测器,进样器,工作站,若有错,会对仪器造成损伤;流动相要超声,否则进入气泡既损伤仪器也影响实验。知道过滤水的时候要选择正确的膜,怎样剪封口膜才不会让它们都粘到一起,使用苦味酸给小鼠标记才不会被舔掉,使用量筒之前一定要洗干净,配制完的溶液要及时做标记。知道实验之前要做好多准备,标记上百个Ep管,称量的锡纸要称量并标记。知道实验有苦却也有乐,看到师姐们为预期得到的结果欢呼,为死掉的细胞哀悼:它死了比我死了还难受~,为不知实验哪里出了问题而寝食难安。要为每周的文献抄读准备好ppT,为所写的文章字斟句酌,为欢庆某个实验顺利结束而吃顿大餐。经历过等待进样后的闲适,液相差点进了气泡的心惊,自己经常犯了错的担心,偶尔被鼓励之后的欣喜自信,看到师姐一整天饭都吃不上的忙碌身影,看到她杀鼠后溅得满身的鲜血的白大褂,看到自己戴着手套而被蒸汗泡得发白的手指,有时实验忙到较晚才回去,看着黑色的夜空心里无限的充实。也知道,这就是我以后的生活。

感谢老师和师姐们的指导,特别是文秀师姐。在我经常犯错后,偶尔责备我,怕我不开心,让我别往心里去,我觉得语气并不重,很像大姐姐,况且我真的总是犯错,工作汇报还写得不好,还不好好改。教我如何设计并安排自己的实验,一遍遍为我修改论文。说凡事要赶在前面,不要拖延。我觉得自己蛮幸运的其实,因为有榜样,我也懂得了很多。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科研实验的道德审视 篇6

这个周末,已经毕业的几个学生来看我时,我正忙于修改学生的练笔手稿,学生们边翻阅边向我抱怨。其实,听毕业的学生有类似的抱怨,我早习以为常。我在初中通过科研实验让学生养成的语文学习体系,到高中后几乎都被新老师打破,学生们必须得按照高中老师的新要求形成新的语文学习体系。在这打破与重建的过程中,学生们初中具备的东西如果符合新老师的要求就保留,如果不符合要求就得放弃。

“……先找准你的遗忘规律,然后根据遗忘规律来记忆一些语文基础知识。不要再像以前那样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记忆了。而有了丰厚的基础知识底蕴,你的作文才会更有文才……。”“……小诚,既然大家都在通过批注《西游记》来提高语文素养,你为什么也不这样做呢?亲近经典,这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呀!老师相信你能做到的……。”这是我写在两篇练笔手稿上的建议,我正按照自己的科研实验要求给刚入初中的学生们提学习建议。

听着学生的抱怨,读着我写的学习建议,我怔住了。

我忽然发现,我正在像早已毕业的学生说得那样——“现在的老师可不这样了”,我正在要求学生改变、放弃小学时已经具备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们在小学时肯定按照老师的要求已形成了一套学习体系,但是到初中后为了适应我的要求不得不放弃小学时已具备的一些东西,这正如学生们到高中后为了适应老师的要求而放弃初中具备的东西一样。

这种局面一方面是由中小学学习要求的不同、老师的教学特色差异造成的,但更多的是各个阶段的老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实验提出的新要求在作怪!现在,“科研兴校”在中小学早已由教育口号变成了教育行动。因此,学生们为了适应各阶段老师的科研实验要求,需要不停地调整、变换自己的语文学习习惯来配合老师的科研实验推进。我不得不反省自己:

确定开展每一项实验前,我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如何多、快、好、省地学语文,但是在实验中我情不自禁地就要遵循“科研实验是为了改变当前的语文教学弊病”这一原则了,因为毕竟这样的科研实验的学术价值更大一些。

每一项实验在选题论证时,尽管我认真分析过了“进行这种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但是我很少找学生咨询一下他们对这个实验的看法,看他们是否接受。就是询问也是找那些语文素养比较优秀的学生,而且找他们来多半是想好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来谈感受,以验证我的设想是否可行。因此,我的每一项实验和学生商量的成分都不多。换言之,我的科研实验的实施并不是一定得到了学生的允许。

每一项实验,我很少顾及学生的诸多鲜明的个性,以隐性权威的身份来整体性地推进实验进程,漠视了学生的认知自由和成长个性,把学生当成了我的实验附属品,使学生异化成了和实验设施一样的无生命的实验因子。

在科研实验推行的过程中,部分适应能力慢一些的学生早已进入了我的视野,但我过问时总是以批评者、指责者、教育者的身份出现,从没考虑学生的落后是否是因为科研实验的推进造成的。

我把学生当作研究对象之一,从理论上假设通过实验可以在他们身上预期出现哪些效果。可是,实验过程中的自变量、因变量等这些变量因素是不可能完全有效控制的,这将影响实验的成效甚至导致实验失败。我的实验失败了,可以再进行新一轮的探索,但学生的初中三年已过,能重新再过一次初中吗?我的实验带有一定的风险性,而风险的责任客观上是让学生来承担的。

由于水平所限,我进行的实验可能只是在初中阶段有效能,而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不一定有帮助,但我仍就推行实验,而这带给学生的影响肯定是不良的。带第一届学生时,我致力于通过制度建构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用一系列的操作规程把学生的语文学习时空全部统管起来,让学生以齐步走的步调整齐划一地学习。中考结束后,成绩出来了,让人欣喜:有两位同学进入全区前两名,有3位同学进入全区前4名。学校的语文中考前6名全是我的学生,第7名有四人并列,两人是我的学生,成绩过100分的(满分120分)全是我的学生。但是,当我跟踪、分析学生到高中以后的语文学习情况时,我却遗憾地发现他们的学习成绩并不是非常突出。

当发现了自己具有某一教学个性的潜质时,我便给自己确定了一个关于教学个性形成的实验课题,以此为依托来构建我的教学个性。实验开始后,我几乎在每一节课上都根据实验的要求练习,追求我的教学个性的早日形成。日常备课的时候,我按照实验的要求开始更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个性的形成现在需要做什么,而很少关注学生们需要什么了。那时候,学生成了我的陪练,好像学生来学校就是为了帮助我通过练习铸就课堂教学艺术的。

……

大学生科研实验 篇7

1 化工原理实践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重庆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于2005年开设化工原理实验室建设, 目前实验室总面积240多平方米, 累计投入近100万元。购买了数字化筛板精馏塔实验装置、全数字化给热系数测定实验装置、喷雾干燥实验装置、超临界萃取装置等实验装置。另外, 还联合四川大学开发了综合流体力学实验装置、典型错误配置教学实验装置及吸收实验装置等实验装置。其中, 综合流体力学的实验装置包括了实验大纲要求的三大类共6个实验的内容:离心泵特性曲线测试、流量计校核实验、流体力学、雷诺实验、局部阻力测定、直管阻力测定等功能。典型错误配置教学实验装置包含三类错误, 分别是操作步骤错误、仪表选配安装错误、流程设计安装错误。吸收实验装置并联4个不同填料, 分别为700X规整填料、700Y整装填料、θ环和拉西环。从上述硬件来说, 我校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平台还算不错。但由于目前化工原理实验基本上都是围绕课程教学来设置, 实验的项目由指导老师进行设置, 学生对课题兴趣不大, 体现为很多学生不愿动手操作, 一部分学生仅仅参观而已, 真正开动脑筋思考的学生较少, 达不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2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与大学生科研立项相结合的改革

重庆理工大学在学生大二学期开始设立学生科研立项, 主要是结合教师科研和工程实践, 培养学生的科研热情、科研能力和工程思维, 进而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 结合大学生科研立项, 改革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模式和内容, 创新实验教学体系。

2.1 结合大学生科研立项, 设定化工原理实验项目

传统的化工原理实验项目一般由指导老师指定, 学生被动地接受该实验, 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打破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们把科研立项课题引入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环节, 改革实验教学的模式。比如在大学生科研立项“空气射流旋风分离氨氮废水的研究”中, 课题的内容很好地体现化工原理的“综合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 比如流体力学、离心泵特性曲线测试、流量计校核实验、雷诺实验、局部阻力测定、直管阻力测定等功能。虽科研立项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科研的积极性和热情, 但该实验又和化工原理实验紧密结合, 因此, 结合科研立项的内容和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内容, 设立“空气射流旋风分离氨氮废水的综合流体力学实验”作为化工原理实验的一个课题, 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又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2.2 通过科研立项与化工原理实验相结合, 激发学生激情,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创新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尤为重要。传统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内容由指导老师指定, 因此,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热情尤为重要。因此, 我们结合科研立项的研究内容和化工原理的实验教学内容, 如在“空气射流旋风分离氨氮废水的综合流体力学实验”中, 由于学生的科研活动需要考察流量, 温度, pH值等因素, 因此在该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如氨氮废水的流量计选择和安装错误、氨氮废水的温度和压力仪表选配安装错误、氨氮废水旋风分离的操作步骤错误等。而这些操作属于化工原理实验的教学内容。因此, 在科研立项中发生的这些常见错误, 可以作为化工原理实验的纠错性实验。通过分析这些频繁的发生在实验装置中错误,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进一步分析问题, 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另外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3 立项结题报告和实验报告合二为一, 客观评价学生,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化工原理实验的成绩一般以实验报告和动手操作两者结合来评定。但由于传统的实验内容大都一致, 学生的实验分析报告较为雷同, 对于成绩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不同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又加深了学生对化工单元操作的理解, 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 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立项属于项目制, 需要学生就科研立项做结题报告;而化工原理实验属学生实验, 需要学生做实验报告, 因此, 我们将两个报告合二为一, 既锻炼了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动手能力, 也可培养学生的科研热情和问题分析能力。因此, 综合考虑动手能力及学生对该实验的分析以及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通过该“合二为一”的实验报告的撰写, 既客观评价学生的成绩, 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结论

结合大学生科研立项, 改革传统的化工原理的实验教学内容, 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科研热情, 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培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建洪, 金红卫, 高建荣.拓宽专业口径后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改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03, (2) :22-23

[2]余国琮, 李士雨, 张凤宝等.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J].化工高等教育, 2006, 87 (1) :8-11

[3]余国琮.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改革的研究与实施项目成果汇编[M].北京:化工出版社, 2004

[4]李素悦, 杜勇, 陈飞飞.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8, 21 (5) :76-79.

[5]赵清华, 高焕方, 许俊强, 全学军.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工程观点的培养.化工高等教育, 2010, 111 (1) :37-39

大学生科研实验 篇8

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 而人文科研素养是研究生需要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然而, 良好的人文科研素养并不是只靠研究生教育阶段就能够培养起来的, 它需要一个过程, 应该从本科生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 这一点在法律上也被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明确指出: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 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在大学阶段, 大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等学校真正培养出具有热爱祖国同时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高级人才, 将直接关系到人才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关系到科学技术能否在更高的层次上取得进展[1]。研究表明, 科研人员的研究态度、研究方法与研究习惯的形成往往可以追溯到他们大学本科阶段[2]。因此围绕着如何培养本科生人文科研素养这一热点问题, 业界进行了诸多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索。

重点实验室作为大学的重要科研活动场所, 能够给学生提供科学研究的机会, 推动大学生边做边学, 在问题驱动和在同伴和指导老师启发下立足自学, 这正是弥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大学生与科研相关的情意态度、科研方法等缺失的有效措施。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省部级乃至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 因受限于实验室管理体制, 主要供教师和研究生使用, 本科生没有或很少有机会使用重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感受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氛围。重点实验室的资源优势在本科实践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发挥远远不够。基于此, 许多高校都意识到, 研究如何更好地共享重点实验室的优质资源有效培养大学生人文科研素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二、重点实验室在大学生人文科研素养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 大学生仅仅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大学生具有优秀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基本技能, 满足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规律。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欠缺的。让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 进行真刀真枪的锻炼, 是国际上通用的做法。1961年美国科学基金会出台的“本科生科研经验计划” (Research Experiences Undergraduate, REU) 是美国最早制定的本科生科研活动计划。作为世界一流大学,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十分注重推进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早期科研能力, 于1969年最早开始实施“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 UPRO) , 该计划要求高校从一入学就给大学生提供科研工作训练的机会, 规定大学生可以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 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自己立项。重点实验室无疑是一个培养大学生人文科研素养的平台。在重点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 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由于科研课题大都面向国家、地方的战略需求, 与当地的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和查阅文献, 大学生可了解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亲身体会到科技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 也感觉到个体对人类发展的价值所在, 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人文科研精神。

最近几年, 国内许多高校基于科研平台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科研素养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例如, 上海交通大学依托学校科研平台的分析测试中心, 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高素质的中心师资力量, 通过选择与学科适宜的研究课题和教学相长的指导模式, 为培养本科生提前进入相关的专业领域开展了探索性工作, 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峡大学依托“天然产物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以大学生参加课题研究作为第二课堂的有效形式, 强化大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 使大学生关注国家、社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了不断进取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素质。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等研究型高校依托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 让大学生提前进入重点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 他们的本科生在毕业之前就能撰写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申请发明专利, 获得全国“挑战杯”一等奖等。这些高校的成功做法就是充分依托了重点实验室这个平台。

三、依托重点实验室构建大学生人文科研素养培育体系的措施和途径

1. 课堂教学要与科研相结合。

我国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还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 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讲授知识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科研项目研究体会穿插到日常教学当中, 通过对本科生进行学术熏陶, 提高学生对进一步学习和科研的兴趣与欲望。其次, 教师应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2. 推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

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 教师对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所做的决定有很大的影响。重点实验室有固定的研究人员, 他们学历和职称较高, 科研能力较强, 因此可让这些老师担任本科生的科研指导教师。本科生通过与导师的沟通, 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 同时, 本科生可方便地向导师所带的硕士研究生, 甚至是博士研究生学习科研经验, 从而促进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种建立以导师为核心的科研小组, 各层次各学历相配合, 通过“传、帮、带”模式, 不仅能够为高校营造良好的科研学习氛围, 也促进了各层次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 降低了科研成本。

3. 倡导“探究型”学习理念, 培养大学生的内生创造动力。

“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是依托重点实验室培养大学生人文科研精神的关键。“在研究中学习”意味着研究和学习是互相渗透、融合的过程, 是相辅相成的。探究性学习基于课题形式开展。课题设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不宜太难, 但也要有一定的深度。在课本上是无法找到现成答案的, 学生必须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 相互讨论, 才有可能提出可行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开展实验也不会一帆风顺, 必然会经过多次失败才能达到预期目的。通过这样反复训练, 培养大学生的内生创造动力, 进而逐步形成一种潜在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研品质。

4. 搭建重点实验室内部平台, 创造大学生人文科研素养内部培育条件。

(1) 扩大大学生进入重点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的参与面。重点实验室不应该仅仅是作为少数“优秀学生”的专利, 而应该最大限度地面对全体专业的学生。学生进到重点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的价值主要是为了培养他们的人文科研素质, 而并非力求得到某种具体的有形科研成果。当然如果能产出科研成果, 那是锦上添花的事。因此, 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科研素养是目标, 避免过度精英化。换而言之, 重点实验室应当促成科研的普及化, 而不是科研的神圣化。 (2) 实施科学的实验项目指导。目前, 大多数高校基本上把大学生科研作为一种课余活动进行管理, 造成了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科研素养的定模糊位和松散管理, 使得学生在选题和研究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学科专业指导和科研方法指导[3]。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创造性, 做到导而不演, 突出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4]。举行专题研讨会, 让每个参与者汇报研究进展, 在实验中遇到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 看了哪些相关的文献, 有什么启示。指导老师对问题要逐一进行讲评, 提出引导式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 依托重点实验室开展的科研实践活动才会真正落实到培养大学生人文科研素养的过程中。 (3) 优化配置重点实验室资源。由于受到现行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制度的限制, 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仪器及设备的管理与使用相对独立, 仪器设备利用率普遍较低, 不利于增加大学生参与研究体验的动手机会, 并且因专业、年级的不同, 各重点实验室开设实验课内容间的衔接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校成立“实验中心”可解决这些问题。“实验中心”由专业学科类实验室和工程实践类实验室两部分组成, 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实验室资源, 为大学生实验时将学科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内容结合在一起提供便利条件, 有利于人文科研素质的培养。 (4) 拓宽重点实验室项目来源渠道。国内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来源相对单一, 大多是上级部门拨付的经费。这类经费有保障, 课题设置大多是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课题。此外, 大多数老师有国家级科研课题。所以, 学生参与这类课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同时, 要尽可能引入社会外部课题到重点实验室, 即加大和企业合作的力度。来自于企业的课题多偏重于工程技术和社会需求, 学生参与这类课题更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对社会需求的了解, 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挖掘资源和拓宽项目渠道, 使得经费有保障, 极大地促进大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 (5) 编写合适的科研实验教程。为便于大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 培养学生必备的科研素养和基本的实验能力, 有一本合适的科研实验教材 (指导书) 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精心组织编写出版了《功能材料制备与性能》实验教程。本教材以专业典型的共性实验为基础, 安排以全面提高学生实验技能为主的常规基础性实验, 并大体按照材料的制备工艺流程及性能表征进行实验排序, 以实现内容编排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此外, 精心编写了以大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综合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主的“三性”实验, 即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例如:设计了“新型热敏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新型无铅压电陶瓷的制备”、“铌酸锶钡铁电陶瓷的掺杂改性研究”、“新型电子封装玻璃陶瓷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热处理工艺对薄膜物相与结构的影响”、“硅酸锶基发光材料的燃烧法制备及其光谱特性”、“掺杂对钕铁硼合金磁性能的影响”、“锂基微波陶瓷的低温制备与性能研究”、“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离子的合成及性能表征”、“钢表面等离子渗铬及耐蚀性研究”、“新型稀土储氢合金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均匀沉淀法制备铝酸锶发光材料”等项目, 而且大部分实验是从近年来老师们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过来的实验, 实验内容和表征手段新, 且实验内容深度和广度适中。

四、深化“产学研”教育模式, 构建大学生人文科研素养外部培育基地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和特色[5], 充分利用学校与研究团体、企业的不同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及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 把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过程之中。

高校应注重“产学研”结合的联合教育模式。在毕业设计时, 加大工程技术类课题的比例, 组成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指导小组, 共同指导毕业设计。由于工程技术类课题偏重于生产实际, 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由于是真题真做, 处于实战状态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工作热情会极大限度地受到激发, 并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成就感。紧张繁重的工作, 不仅锤炼了毅力, 形成了良好的团队精神, 也培养了学生社会交际的能力、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这些非技术因素在各项工作中的作用以至学生今后就业都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方式无疑是培育大学生人文科研素养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五、结语

大学生人文科研素养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作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科研素养的重要途径, 重点实验室有着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高校依托重点实验室, 从科研实验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着手,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创新能力等。我们要进一步借鉴国内外大学在依托重点实验室培养大学生人文科研素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不断探索和实践, 以期构建完善的大学生人文科研素养培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陆凌云.关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探讨[J].高教研究, 2007, 01) :60-61.

[2]洪早清.关于本科生科研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 2002, (5) :102-104.

[3]庄军, 等.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探索性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18 (5) :11-16.

[4]于泽, 樊世清, 等.谈如何指导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SRTP) [J].高校讲坛, 2008, (26) :137.

大学生科研实验 篇9

我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主要面向化学、化工、制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园林、农业设施等相关专业,是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之一,配合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有机化学实验学习中,有利于有机化学理论课的理解和巩固,可以掌握扎实的有机化学实验动手能力、操作常识及实验室规范等,为以后从事科研或实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道德修养[3,4]。做好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工作,对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有机化学实验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在每一个实验教学环节都融入独立科研创新精神,从而提高本科生独立科研及创新能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科研训练项目、毕业论文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笔者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工作中,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出发,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验教改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1.1 充分认识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学生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有机化学理论学习之后,根据已接触到的有机化学的知识,开始进行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实验课程是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桥梁。根据有机化学实验的特点,我们认为教学中要认真把握以下几点:①基础性。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验证、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验中遇到问题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工作习惯,训练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以及总结实验现象、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等能力的必有途径。②应用性。对于工科学生而言,应用类课程是最实用的课程,学习理论都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注重合成方法的适用范围、实际条件、应用领域,注重理论与科研、生活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结合。正是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的双重要求,使我们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及在实验中分析问题找答案的能力的培养,避免教材中知识点的罗列和重复,为了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理论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我们还会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内容的补充,比如,仪器分析与有机化学实验的结合,谱图的解析与合成产物分离分析的结合等等。

1.2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科研实验能力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一般为实验教师按照教材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机械地按教材上固有的步骤投料、安装、操作,课后向老师提交实验报告[4]。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将教材上的实验步骤完成,使得学生局限于对实验仪器的认知和操作方法的训练,很多时候学生并不能清楚知道每个步骤的功用,长此以往,会使学生成为被动做实验,从而使学生在有机实验过程中不进行思考,而且使他们的实验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而且实验报告会出现互相抄袭,数据雷同的现象,这使得实验课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这对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就此问题,我们在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我们在实验课程讲解中,增加与日常生活相关,以及对化学、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的内容,可以提高同学自我钻研、创新的意识和兴趣。按照教材的固定实验步骤,在固定的实验内容中,寻找一些可选或可控的变量因素(实验条件或反应物用量),让学生小组根据自己的认识及对知识的掌握,自己选择某些条件等等,使小组间形成比赛或者对比等效果,增强同学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培养科研思路。比如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实验,学生在接受原理讲解、步骤分析时会提出相应的问题,“用无水乙醇提取和用水提取会有多大差别?用水一直煮茶叶和用索氏提取器提取会有多大差别?”等,所以,我们设计此实验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①按照教材上的经典方法索氏提取器无水乙醇抽提—升华法,②水提取—升华法,此外抽提时间也可以选择60 min或90 min。用相同量的茶叶,由于提取方法不同,提取时间不同,得到咖啡因产量不同。学生通过自己选择的不同条件进行对比实验发现,用索氏提取器无水乙醇做溶剂的咖啡因产量高,通过对比明白了为什么教材上选用这种方法,这比直接讲解传授教材上的方法更能使学生了解索氏提取器的优点、无水乙醇的萃取效果好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自己去发现并得出结论的,属于探究性学习过程。通过学生分组间的对比可以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并改进目前实验方法的缺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菠菜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展开剂的选择和比例是色素展开的关键因素之一,教材提供的层析液有石油醚、丙酮或甲醇混合而成,我们将实验进行适当改革,先让学生用单种层析液分离色素,同学可以根据教材上混合展开剂的比例,自己实验如何混合配置展开剂,通过实验证明自己配比混合溶剂的展开效果。

膏霜类化妆品的配制实验也是学生极为感兴趣的实验之一。通过主要原料的介绍,学生了解了各种原料在化妆品中起到的功效,比如,甘油用于保湿;二氧化钛或氧化锌可用于防晒等,为了制备出浓稠适中、颜色雪白、在皮肤上易涂开的膏状物,学生分组进行对比实验,调节硬脂酸和甘油的用量,学生经过讨论自己得出增大硬脂酸的添加量使化妆品不易在手上涂开,适当增大甘油的用量效果较好,此外,皂化时间的长短也对会影响化妆品的乳化效果。学生在实验完成之后,积极主动地对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实验数据及结构,对比不同方案优化自己的实验方案,学生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科研思路、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学生在实验及讨论过程中,体味到简单的科研实践,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学生学习兴趣浓,很多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和科研更加有想法。

1.3 将有机化学实验和仪器分析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红外光谱分析是有机物合成中必备的仪器分析手段,但在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只要求学生合成、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并不要求对所得有机化合物进行相应的仪器分析。

很多学生在本科阶段只是通过书本学习红外光谱的原理及谱图解析,并没有真正操作过红外光谱仪,将有机化学和仪器分析紧密结合,可是让学生将红外光谱分析真正应用到自己的有机化学实验中,从产物谱图和原料谱图的对比分析中切实感受到官能团的变化,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仪器的结构,掌握基本操作,以加深对红外光谱基本原理的理解,熟悉红外光谱法在有机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在应用中掌握并灵活运用识别、分析红外谱图方法。

气相色谱在实际的有机化学合成中应用非常广泛,可用于检测液体产物的纯度、组成等,同时气相色谱也是仪器分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在有机化学实验合成出产品之后,再运用气相色谱,可以更好地掌握进样技术及界面设置的基本操作,了解色谱检测器工作原理,通过与标准品色谱图出峰位置及保留时间对照自己合成的产物,分析所得产物的组成,计算产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讨论结果,改进实验方法。鼓励学生自己查找文献,运用更多分析方法对自己的实验方案和结果进行论证,不断提高独立科研能力和水平。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多增加一些传统教学中不常用的,但实际生产科研中常用的分析仪器和分离提纯方法,如旋转蒸发仪、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质谱、核磁等。这些对学生的科研能力会是一个极大地提高。

1.4 通过科研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机化学实验的实践性很强,科研实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5,6],从2008年开始,我校在本科教育中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简称SRTP) 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后,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自愿报名的方式吸纳部分学习优秀本科生参加化学学科实验创新研究活动。学生通过了解每位老师的科研方向,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指导教师,学生了解直接进入指导老师的课题组进行科研实践。每个项目通常需要3~4名组员共同完成,指导教师由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在训练项目中不仅使学生掌握快速查阅国内外文献的方法,还巩固了实验课中的抽滤、萃取、蒸馏、重结晶等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红外、紫外、质谱、核磁、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常规仪器也能掌握其操作。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训练项目,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立项、实验、结题等进行详细指导,给学生创造科研条件,提供帮助。学生通过自主训练,自己担当科研训练的主角,在科研实验过程中,学生不断尝试、摸索,自己寻找解决遇到问题的方法,其科研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显著提升。通过科研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会了尊重对方,团结谦让。

有机化学实验和科研课题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实现了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大学中第一次接触到“科研”概念,并感受到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培养启迪了科研意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科研对本科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并为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继续读研深造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设置开展一些研究型的公开讨论课和开放性实验课,要求学生完成具有科研性质的报告、实习、论文等,使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抽象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我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校团委制定大学生创新培养目标,请专家指导学生立项,校科研处、学生处、财务处等相关部门具体落实每一个项目,并保障科研训练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答辩等环节,健全科研训练项目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顺利地进行和实施[6,7,8,9]。

将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材知识点转化为本科生创新研究项目,使学生尽早接触并进入专业科研领域,了解相关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多方面训练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10]。

在毕业论文教学方面,要做好毕业论文前的选题工作,毕业论文的题目要结合生产实际或一些前沿的科研走向,为学生考研或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还要尽可能多的利用领域中的先进技术,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结 语

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制药等行业从事创新、研制新产品及生产必备的基础课程,通过教学实验内容设计和方法的改革,让学生更具有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的实验及科研理念,将有机化学实验和仪器分析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学生SRTP科研立项、毕业论文等科研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科研并对科研产生浓厚的兴趣,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对培养优秀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要:有机化学实验是与有机化学理论课程相辅相成的操作技能课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在实验原理和实验设计等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渗透创新能力培养,并将实验内容与日常生活用品的制作相结合,采用条件自选的实验设计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的实验设计理念。将有机化学实验和仪器分析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学生SRTP科研立项、毕业论文等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思路,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科研,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国辉,罗一鸣,李洁,等.工科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建设与创新实验教学设计[J].化工高等教育,2008(6):14-16,26.

[2]肖丽萍,吕萍,王彦广.化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9,2(2):24-26.

[3]张海容,陈金娥.化学专业本科生早期科研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2010(5):54-56,85.

[4]凌绍明,史兵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广州化工,2010,38(9):220-235.

[5]张逢星,李珺,郭慧林.以创新培养为主线构建综合化学实验与科研训练体系[J].大学化学,2009,2(3):18-21.

[6]郝渊晓,周美莉,赵彦,等.大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之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6):626-628.

[7]陈建中,林树坤,李荣华.地方高校化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3(4):18.

[8]胡庆华,张蔚萍,陶春元,等.新形势下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前沿及趋势[J].广东化工,2009(10):200-201.

[9]刘文明.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问题的几点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81.

大学生科研实验 篇10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 大力开发和开放创新型教学平台, 培养创新型大学生人才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开放式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是大学生创新实践的主要途径。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能力的分析

1.1 传统的大学生科研实践。

以往传统的大学生实验课程都为课前准备、课中操作、课后报告的模式。课前准备时, 大学生被动的按课本上的内容准备, 被动的了解简单的实验过程。课中操作时, 由于设备的有限和设备的损坏等种种原因导致教学仪器获设备出现一些异常现象, 致使学生的学习受到一定的阻碍。课后报告时, 大学生没有了重返实验的机会, 仅仅可以通过对课本的了解而停留在了理论层面上。

1.2 开放式虚拟实验平台的特点。

开放式虚拟实验平台是指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及相关仿真技术而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实验模式。开放式虚拟教学平台相比传统的实验平台, 有开展虚拟实验教学的特点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优点。突出优点有以下几种: (1) 能够很好的利用网络资源, 可开放式管理。 (2) 可以对于一些微观和宏观的实验进行虚拟模拟实验。 (3) 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课余时间了解和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 (4) 对于以往传统实验中危险性极强的实验可以进行虚拟的操作, 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 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虚拟实验平台, 不仅可以节约实验开支, 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而且可以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2. 开放式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在大学生中的应用

2.1 开放式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在大学生中的应用。

根据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指出,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 开发网络学习课程。目前高校提倡素质教育, 突出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就是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开放式实验可以把实验设备对大学生随时全天侯的开放, 大学生可以在随时与实验室进行预约实验, 实验室根据大学生提出的要求, 只要实验设备有空时即可让大学生自己开展实验。大学生在实验平台中进行练习, 在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中, 可以采用虚拟软件等仿真软件实现科研创新并仿真实验, 直观地观测到相应的实验现象。

2.2 开放式虚拟教学平台的管理。

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项目, 提交实验要求以及工位预约, 进行虚拟实验。也可以向实验提出设借出申请。老师也可以建立兴趣小组预约实验室来开展大学生感兴趣的课外实验, 并且可以向实验室提出设备借出申请。各高校可实行开放式实验公共选修课制度为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 促进各高校实验教学改革, 逐步形成全方面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实验室拟定开放式科研项目, 对全校大学生开设具有一定科学性、创新性实验项目, 跟学校沟通同意后可在校园网上发布供大学生选择。

3. 开放式虚拟教学平台下的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3.1 虚拟教学平台对大学生的作用。

开放式虚拟实验平台在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工作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具有极大的实效性, 其作用如下: (1) 大学生有了主体地位, 大学生可以亲自选实验课题, 实验设备等。 (2) 大学生可以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提供了最佳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3) 实现了实验时间的开放, 实验内容的开放。

3.2 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大学生通过在开放式虚拟教学平台下的学习, 提升了各方面的综合水平。培养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变能力, 在实验中给学生担当一定的角色的机会, 并让大学生尽自己的义务和职责。开放式虚拟平台提高了大学生对科研项目的兴趣和对实践的关注度。在进行科研创新过程中, 通过利用虚拟实验平台不仅节约了成本, 提高了效率,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能力, 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创新设计的潜能。本虚拟实验室不仅能够触发大学生的自主创新的学习兴趣, 更能为各高校创新型能力人才的培养。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将开放式虚拟实验平台与真实实践优势互补的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并在实际实验教学科研项目创新中进行了应用, 不仅减少了仪器设备的开支, 提高了学生实验的兴趣, 激发了创新意识, 而且更全方面地培养了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提高了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韦相忠, 蔡卓, 莫嘉雯等.对培养医药大学生科研综合创新能力的探索——创建半开放式物理实验室的实践与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

[2]呼格吉乐.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探索——以物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例[J].教育探索, 2010

大学生科研实验 篇11

关键词:分析测试中心 实验教学 科研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028-01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1~2]。江苏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成立于2005年,目前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主要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单晶和多晶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仪、物理化学吸附仪、纳米压痕仪、电化学工作站和液-质联用仪等。近年来,盡管中心在我校实验室建设、实践性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仍存在实验教学体系陈旧和科研创新性不够等问题。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心在我校实验教学与科研中的作用,必须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笔者认为,可尝试从以下几点着手。

1 建立中心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必修环节。我校中心目前开设的所有实验教学内容都附属于理论教学,这样很容易造成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内容完全脱节,系统性和时效性差。

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开发,中心应结合现有大型仪器设备、各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建立中心自己的实验教学体系[3~4]。这就要求必须摆脱理论课对实验教学的束缚,将理论课和实验课彻底分离,不再按各专业划分实验课程,而是由中心的实验教师与专业理论课教师相互协调后统一制定实验内容,编写全新的实验教材。通过构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块,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逐步分离,并形成中心独立完善的实验课程新体系。

2 加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常用手段。笔者认为,中心可尝试将部分教师实际科研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和归纳总结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5]。

由我校中心承担的《材料表征设备与方法》课程是一门涵盖焊接、材料、成型和化学等专业的综合实践性课程,共包括8个设计性实验。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让研究生根据自己的课题方向,结合中心现有条件,设计并选择相应的表征方法和仪器设备,与导师及测试中心人员共同讨论后制定整体实验方案,并由相关实验室安排时间完成实验。两年来,明显感觉到研究生的实践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科学创新等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学生基本掌握了材料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以后开展科研打下了坚实基础。

3 实施多媒体教学和网络信息服务

目前,在中心开展的所有实验教学都是通过传统的板书形式进行的,教学条件较差。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可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各种大型仪器设备的相关知识,大大缩短学生的实验预习时间,减轻实验课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中心应保证各实验室信息面向全校师生的畅通,可将现有大型仪器设备的详细信息放到学校局域网上,包括每种仪器设备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等。学生和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就能冲充分了解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这样可根据需要在网上预约实验。

4 开展大型仪器培训与专题讲座

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操作需要测试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并受过专门的技能训练。由于中心每天要承担大量的测试任务,尤其是毕业设计期间会出现大量学生排队预约测试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学校相关教师和研究生进行定期的大型仪器设备培训。培训合格后可自己上机操作,这样既减轻了中心实验教师的负担,也大大提高了测试的目的性和设备的使用效率。

为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中心根据大型仪器设备的情况,结合我校专业和学科特点及师生的实际需求,定期聘请理论课教师或实验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主要目的是让师生了解在使用大型仪器设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此外,开展讲座的专家提供了大量处理和分析数据、谱图的方法,这必将提高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5 结语

实验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拓展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和受益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分析测试中心的实验教学体系,推动高等师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等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晓峰,彭同江.分析测试中心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8,6(4):279-280.

[2]汤云晖,王波,李耳.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教学与本科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 (17):129-130.

[3]叶发青,林丹,李艳霞,等.分析测试中心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152-153.

[4]陶文宏,王英姿,杨中喜,等.关于大型仪器实验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8):182.

大学生科研实验 篇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对本科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但今天西医发展迅猛,而中医的速度相对缓慢。因此要振兴中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是关键。但目前对中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存在较多问题,对本科生培养多采用“理论加实验”的模式,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合为一体, 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过程;传统的、印证性的实验多,综合性、研究性、开放式、自选式实验少;实验内容多年无更新,缺乏创新性,研究技术落后;考核方法单一,一般只提交实验报告;实验课没有单独计算学分,学生不重视实验教学,动手能力提高有限;未将中医药现代化实验方法融入本科生教学过程。现有的教育体制导致当前中医药学生缺乏创新性思维方式,这也严重制约了中医的发展。如何采用更灵活、更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亟待解决。

2 开放科研实验室是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开放科研实验室主要指将教师的实验室向广大本科生开放。我校将大一至大三中有精力、有能力且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有的放矢地让他们参与到教师们的科学研究中去,开展前沿的科学研究工作。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鼓励学生继续独立申请学校、省和国家的开放课题。学生通过从完全学习如何做科学研究,到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最后到自己申请课题的过程中全方位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这解决了传统的、印证性实验机械、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弊端。 (1) 开放科研实验室既可以给学生提供创新条件、创新环境和平台,也是渗透创新教育的最好课堂。开放实验室科研创新平台是开展高校创新教学与科研的核心阵地,同时也是高校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其功能定位将决定整个平台的开放程度、覆盖范围、基本开放形式等。 (2)

3 对中医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实施中的几点经验

3.1 开放科研实验室应是“精英”教育

由于条件的限制,开放实验室仅仅只能针对学校少部分人开放。从我们学校实施开放科研实验室的经验来看,开放科研实验室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进入开放科研实验室的学生比例约50%,热门实验室甚至更低。因此,选拔合适学生是开放实验室实施重要一步。我校选拔的程序是首先将开放看的科研实验室的信息公布于网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验室并参加面试。参加选拔的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目的性也是不尽相同。部分学生可能完全是为了“混”几个学分而来。我们在选拔的时候首先将这部分功利性较强的学生排除。其次,在选拔的时候应重视学生自身的素质。科学研究需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学生在校的首要的任务是完成本科课程,开放科研实验室的训练属于“小灶”。因此,实验室开放的对象应是学有余力且有志于发扬中医的学生。我们在选拔的时候不仅仅参考其专业课程的分数,还会对其价值观进行测评。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生先从最基本的技术的学习到独立进行实验设计也是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1~2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在选拔的时候会优先考虑低年资的学生,并会进行试用一段时间,考察其各方面的科研素质,再做录用。

3.2“创新”应重视中西医结合

随着鸦片战争后西医涌入中国,西方医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技术对中医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当代中医学生肩负着传承并发展中医的重任。中西医结合是目前发挥中医作用和促进中医现代化的关键途径之一。因此,在校的中医本科生课程中西医的比例大概是6比4。课程安排多以课堂讲授为主,授课时中西医完全割裂开了,并没有做到中西医结合。我们的实践证明开放科研实验室可成为培养学生中西医结合创新思维的平台之一。我们所选的学生多为低年资学生,缺乏临床经验,基础医学的教师也都缺乏临床经验。因此,我们的开放实验室的中西医结合主要在于中西医技术上的结合,即中医学西医的理论和方法, 用西医的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阐明中医的科学内涵。把中医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现代化,启迪学生的思维。在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我们督促学生练好基本功,掌握好中西医的基本理论。这为今后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继续进行中西医结合探索打下基础。

3.3 开放实验室应可采取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合理安排时间

中医学生在校不仅要系统地学习中医,还要掌握西医的基础知识,课程压力较重。尽管我们选择的是学有余力的学生,但是时间上难免会与本科课程的学习发生冲突。这就要求老师合理安排时间,采取更为灵活的学习方式。对于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我们会建立QQ群,在群里分享最新的科研文献、研究技术,使得学生在宿舍便可学习。我们还鼓励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研究生之间交流互动。为此,我们不定期在QQ群或实验室开展专题讨论,就科研文献、中医的某个观点、实验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中医院校中教师多仅有中医或西医单方面背景,而中医学生要兼顾中西医。因此,为培养学生中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还需加强自身的学习。

综上所述,培养中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是中医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开放科研实验室实施中,教师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并为学生的研究工作提供宽松的环境和便利的条件。

注释

1 史克英, 潘凯, 田春贵.开放科研实验室, 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J].黑龙江教育, 2010 (1) :91-92.

上一篇:减轻护士工作量下一篇:动态带宽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