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综合管理(共11篇)
信息综合管理 篇1
8月17日上午8时, 湖南宁乡电力局副局长马恒智象往常一样, 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农电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网页, 浏览农电服务公司各部门、供电所及所属班组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前一天工作任务完成或限期整改情况、当天的工作安排。当他看到历经铺供电所围绕降低线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后, 立即写出督察意见, 要求各供电所借鉴其做法。对未按要求开展营销反违章自查的2个供电所, 在预警栏里提出了警告。
“搭建农电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实现了生产、营销、服务等工作的在控、可控、能控, 提高了集约化、精益化管理水平。”宁乡电力局局长寻文革说。
今年1至6月, 宁乡县农村售电量1.56亿kWh, 同比增长15.76%, 综合线损率11.19%, 同比下降4.64%, 销售均价明显增长, 安全生产保持了3326天长周期记录, 无外人触电责任伤亡事故。
1 提高管理水平搭建信息平台
今年3月, 宁乡电力局将所属的13个供电所整合为9个供电所后, 根据"统一机构、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的思路, 推行大班组改革, 每个所设置综合、营业、运行维护、用电计量、台区管理5个大班组, 按专业化运作。实施扁平化管理, 对于供电范围大、员工人数多的大供电所, 所长设一正两副, 一个专职安全员;小所则只配一个所长, 一个专职安全员。制订《供电所年度目标管理及业绩考核办法》, 明确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 考核细化到每个岗位, 有量可计的岗位实行计量工资, 无量可计的岗位实行等级工资, 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宁乡电力局领导班子经过充分酝酿, 果断决策: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 建一个农电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实现集约化精益化管理。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 他们自行开发了农电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平台设置单位动态、安全生产、营销管理等页面;设置各所及各班组工作日志专栏, 由供电所正副所长、班组长、安全员编辑;设置督察部门、督察人意见页面, 由局领导、农电服务公司负责人填写, 供电所对各班组及岗位的工作也进行督察。督察采用预警机制, 且分为3种颜色, 黄色为提醒;橙色为警告, 限期进行整改;红色为考核, 处罚兑现。内部建立网站, 与之相配套, 以便公司领导与员工、所长与员工、员工与员工进行对话。
2 运用信息平台显现多种作用
(1) 提高了执行力。以往上级的指示精神通过召开各种会议进行传达, 层层衰减, 不折不扣地贯彻非常之难。现在通过农电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就能将其原汁原味地告诉每一位员工, 掌握精神实质, 真正做到执行不走样。
(2) 加强了工作的指导性。信息平台真实地反映了各供电所开展的工作, 宁乡电力局和农电服务公司负责人能及时了解各项工作计划是否落实, 看到好的做法和经验, 迅速进行推广;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醒、警告, 逾期未改的纳入绩效考核。如有一次农电服务公司副经理在督察时, 发现有个供电所未按有关要求办理业扩工程手续, 及时予以提醒, 使相关制度很快得到落实。
(3) 起到了警示作用。6月10日晚上, 流沙河供电所某村民烤烟房交流接触器烧坏, 该所运行维护班得知后, 安排第二天上班前去处理。负责该台区的电工想到烤烟房急需用电, 主动到运行维护班要了交流接触器, 11日凌晨, 独自一人前去更换, 因操作不当, 加之无人监护, 致使右手轻度灼伤。事故发生后, 公司在农电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上及时公布, 对事故相关人员进行了严厉的问责, 并分析了事故造成的原因和应该吸取的教训, 提出了防范措施, 要求各所引以为戒, 举一反三, 认真自查自纠。全体农电员工看了, 明确任何工作只能在供电所的安排下, 按照规程要求进行, 绝不能凭工作热情擅自开展某项工作。
(4) 发挥了培训员工的功能。历经铺供电所完善电能计量基础数据台帐和计量“报-送-配-装-归-收”全过程的规范管理。对临时用电, 一律加装杆上固定式电能表计量箱和移动式临时用电计量箱, 对拆迁安置户建房和其它临时用电改购电方式, 既方便了客户, 确保了安全, 又避免了电量流失。该所的做法在农电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供电所一栏发布后, 其它供电所纷纷仿效, 无形中发挥了培训员工的功能, 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信息综合管理 篇2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MIS) 指标体系 AHP法 模糊综合评价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管理信息系统(MIS)在企业中日显重要,但是,其应用效果往往需要在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相当一段时间之后才能体现出来。而且对于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软件产品,对于它的评价是具有模糊性的,因为影响软件质量的某些因素是模糊的,这时如何对其模糊信息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和综合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对工程软件进行评价有其科学性和实用价值。为了实现准确、全面的评价,有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因素间还可能分属不同的层次,这时就需要在每一层上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评价,引入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
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评价的指标体系
MIS评价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即确定从哪些方面来评价MIS。在遵循系统性、可测性、层次性以及定性与定量关系的基础上从系统性能、系统效益、系统的技术、系统的可操作性四类指标,在这四类指标下共有25个具体指标。
1.系统性能(B1)
系统可靠性(C1)、系统效率(C2)、可维护性(C3)、系统安全性(C4)、系统实用性)C5)、适应性(C6)、可共享性(C7)、系统寿命(C8)、可扩充性(C9)、可移植性(C10)共十个子指标。
2.系统效益(B2)
直接经济效益(D1)、战略效益(D2)、技术效益(D3)、间接经济效益(D4)、具体运作效益(D5)共五个子指标。
3.系统的技术(B3)
准确度和精确性(E1)、及时性(E2)、存取能力(E3)、资源利用率(E4)、规范性(E5)、开发效率(E6)共六个子指标。
4.系统的可操作(B4)
数据输入方式(F1)、输出(F2)、文档完备性(F3)、界面友好方便性(F4)共四个子指标。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该模型建立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利用AHP法获得对系统的多个因素的分析,计算出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值。然后,确定MIS评语集;对影响MIS四个方面25子个指标的内容利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基于AHP方法的评价模型权重的建立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应用层次分析法首先要从复杂众多的因素中筛选取最重要的关键性评判指标,并根据他们之间的制约关系构成多层次指标体系。在本文中我们构建了MIS的多级评价指标体系,这就作为层次分析法的层次结构模型。
(2)构建判断矩阵
一旦确定了递阶层次结构,上下层次之间元素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假定上一层次元素C为准则,所支配的下一层次的元素为P1,P2,…,Pn,它们对于准则C的相对重要性赋予u1,u2,...un相应的权重。如果某个元素的权重不能直接获得,这时可通过准则C,对元素进行两两比较,决策者反复回答问题,针对准则C,两两元素中哪一个更重要,重要多少,并按1~9标度对重要性程度赋值。
(3)层次单排序
层次单排序可以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问题,即对判断矩阵A,计算满足AW=nW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λmax为A的最大特征根;W为对应于λmax的正规化特征向量;W的分量Wi即是相应因素单排序的权值。
(4)一致性检验
我们可以由λmax是否等于n来检验判断矩阵A是否为一致矩阵。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
i 计算一致性指标(式1)
ii 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I的值是这样得到的,用随机方法构造500个样本矩阵:随机地从1~9及其倒数中抽取数字构造正互反矩阵,求得最大特征根的平均值λ`max,并定义
(式2)
iii计算一致性比例 (式3)
当CR<0.10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2.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定
(1)确定评语集合论域 Vn
V={v1,v2,……,vn}
(2)用隶属度函数等手段确定各子因素相对于评语集的隶属度,得到了单因素的模糊评价矩阵M1
(3)改进的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确定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糊矩阵(k为一级指标项的数目)。利用上面的M1和相对于某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权重A={a1,a2,…,am}(利用AHP法求得)为模糊向量(m为相对于某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项目数),计算一级隶属度。
在此对传统的计算Rl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取权与单因素隶属度的乘积代替了模糊变换中的取大取小的算法。此改进的目的在于:在“标准”的模糊综合评价算法中Rl计算方法为:
把r`lj作为样本X就m个指标对第j类Cj的综合隶属度。事实上,这样计算的r`lj不能综合反映X对Cj的综合隶属情况,这是因为在进行ai∧m1ij的运算时,只选取了部分信息,而丢掉了某些更重要的信息。而取权与单因素隶属度的乘积aim1ij,就综合反映了样本就因素对类Cj的隶属情况,综合考虑各单因素的影响后,样本对Cj的综合隶属度可表示为故一级隶属度Rl为
(4)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利用一级指标的权重及其模糊矩阵R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其具体形式为:。
(5)评价结果的确定
在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中对归一化后 利用最大隶属度法得到评价对象的评定结果。由于该评语集V本身具有模糊性,所以根据最大隶属度法得出的软件综合评价结果较粗。因此,在此我们对传统的方法又进行了改进,采用各个评语实行百分制记分的办法对评语进行定量化处理。
四、实例研究
在此以陕西渭南机床厂的《“星火”高效节能促产》项目为依托,从该公司实际情况得到了反映该企业MIS需求的基础数据,并组织开发了适合该企业的“星火”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的改进模型对其进行评价,过程如下:
1.基于AHP方法的评价模型权重的建立
结合本公司的实际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简化,运用萨迪提出的“1~9标度方法”,建立评价的判断矩阵,并计算出各自的最大特征根λmax和相应的排序向量W,进行一致性检验,其具体数据如表1~5。
2.模糊综合评价法
(1)确定评语集合论域
V={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差}
(2)定性指标采用模糊统计方法或逐级估量法确定对评价集的隶属关系。式中:nij为第i个指标评语为Vj的次数,n为参与评价专家的人数。模糊统计就是让参与评价的各位专家,根据评语调查表,按划定的5个评价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合格、较差}给各评价指标确定等级,然后依次统计各评价因素等级Vj的频数nij,计算各指标的隶属度mij。
(3)改进的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利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到单因素的评价矩阵为:
(4)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对归一化后为
(5)评价结果的确定
对各个评语实行百分制记分的办法:50≤c1<60(差),60≤c2<70(合格),70≤c3<80(中等),80≤c4<90(良好), 90≤c5<100(优秀)。这样就得到一个分数向量C={c1,c2,c3,c4,c5}有了分数向量后我们可以计算得分:
对评论进行定量化处理后,该管理软件的最高得分为85.07>85;最低得分为76.07>75。故该软件只能评为“良好”。
五、评价效果分析与结论
基于上述评价结果,在本软件投入一段时间运行后对单因素(系统性能、系统效益、系统的技术、系统的可操作)和整体软件的使用效果利用统计软件进行了统计,得到了下图的结果。以系统性能这个单因素为例:单因素的评价矩阵第一行为该因素的模糊评价结R1=(0.331 0.374 0.125 0.279 0.089)归属于“良好”的隶属度最大与投入使用后的统计的实际效果相一致,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客观准确的完成评价。
参考文献:
[1]汪培庄陈永义: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J].模糊数学,1983,1(1):61~70
[2]Loargoven Van, Pedrycz W. A fuzzy extension of saaty's priority theory[J].Fuzzy Sets and Systems, 1983,11(1):229~241
[3]Mark Lycett. Component-Based Informat- ionSystems: Toward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33rd Hawaii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00
[4]熊德国鲜学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改进[J].重庆大学学报,2003,6(6):93~95
[5]张灵莹:定性指标评价的定量化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8(7):98~101
信息综合管理 篇3
1高校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约75% 的高校都建立了不同层次和规模的校园网,大部分高校建立了校园网络、服务器机房、校园数据中心等,为高校提供了基础的硬件设施建设。如果没有这些硬件为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基础,高校信息化管理将成为纸上谈兵。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高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教学信息系统、科研信息系统、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等。各类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将有效提高高校信息查询的效率、提高信息存储的安全性,降低各项工作开展的成本,并且提高高校管理的服务水平。
2高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化管理的观念过于陈旧
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清楚的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和管理信息化的区别,通常错误的认为信息化管理就是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信息的查询、存储、修改等,其实这仅仅是对信息进行管理,而不是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管理质量,有助于优化教学管理。因此,不重视信息化管理将为高校的教学带来不利影响,正确认识信息化管理将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2.2信息化系统不够完善
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高校进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一旦离开各类信息化系统的帮助,高校将无法实现信息的存储、查询、修改和整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高校进对信息数据的获取要求逐渐提高,然而信息化系统存在多方面的不足,管理缺乏指导功能,比如,教务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仅仅能实现信息的查询、存储、修改等功能,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时,相对比较困难,无法实现系统数据的统计、分析等功能,因此高校的信息化系统还不够完善。
3实现高校信息化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开发的策略
3.1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平台的规划与设计
高校应准确的了解学校各方面的发展现状,结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各部门组织体系的现状,统一思想进行总体的规划,建立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专门机构,主要负责协调高校信息化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从组织结构角度进行系统分析,能看出高校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需要一个协调系统整体规划的部门,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建立一个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方法。从技术角度出发,保持数据库、开发平台、用户管理等方面的统一,确保信息化管理能顺利进行。分析系统的总体功能需求,再分析各子系统的功能需求,合理进行高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需求分析,例如,学生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教务管理需求分析、图书管理需求分析、档案管理需求分析等,针对各个子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比如,学生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学生管理是高校信息化平台服务的主体,分析高校的业务流程,能确认学生管理主要包括缴费管理、新生管理、奖学金管理、学籍管理等,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成绩、处分、 监理、军训、实践活动等方面,根据学生的数据信息合理进行数据库的设计,确保登录、查询、修改、删除、浏览等子系统的模块能正常运行,实现高校信息化管理的各项功能。为了确保高校综合信息平台的合理性、高效性和科学性,充分发挥出高校综合信息平台的优势,需要重视对系统前期的规划和设计,不断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 高校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应遵循教学和管理规律,还可以借鉴国内外各大高校的成功实例,结合本校的管理体制,树立科学全面的管理观念。
3.2资源整合共享,优化配置
高校的信息化管理数据涵盖了各子系统的数据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能实现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使高校的信息资源被有效的利用。教学和科研数据信息的共享能为教学和科研的网络化进程奠定坚实基础。高校信息化管理需要进行合理的可行性分析,整合各类子系统的信息资源,利用综合信息平台获取各类子系统的数据信息,经过系统处理加工后,展现在用户的面前,使用户能快速的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为高校管理人员决策提供了真实有效的理论依据。综合信息平台的结构包括人事数据库、科研数据量、教务数据库、学工数据库、办公数据库等,通过高校的综合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化的数据管理,使高校的相关管理人员能通过资源共享提取所需的数据信息,根据数据信息制定合理数据融合方案。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信息化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强化高校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需要准确的把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系统建设的各方面因素,树立正确的信息化管理理念,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系统的设计和规划,认真完善各类系统的功能需求,为高校建立信息化的综合信息平台,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高校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和服务,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实现高校综合信息平台的开发,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率,为高校的决策提供真实的理论依据。通过高校信息化管理能有效的优化学校的业务流程、完善组织机构等,然而目前高校信息化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结合高校信息化管理的现状,针对高校信息化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实现高校信息化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开发的策略。
民航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介绍 篇4
为贯彻民航总局《中国民航信息化“十五”规划纲要》的精神,华东管理局对“管理信息系统”、“机场信息系统”的建设各抓了一个示范工程作为试点。民航山东省局承担的《民航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已2000年圆满完成,达到了华东管理局示范工程试点的全部要求,并于2001年12月5日在济南召开了民航华东管理局办公自动化现场推介会。
该系统由民航华东管理局、民航山东省局和山东浪潮齐鲁软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采用多层架构体系,支持B/S、C/S两种应用结构模式,满足了民航山东省局内部日常办公业务的需要,显著提高了机关公文信息的运转效率和办公自动化整体应用水平。
一、功能模块:
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一般应覆盖机场、管理局所有的日常办公业务,主要包括文档管理、工作流管理、内部网站、综合查询、辅助决策等内容,其中文档管理、工作流管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应用。
主要模块简单描述如下:
1、收文管理:实现收文的登记、拟办、阅示、查询、打印、归档、统计的功能。
2、发文管理:实现发文从起草开始直至办理完毕后自动归档全过程的自动流转管理功能。
3、信息管理:实现了信息从起草开始直至办理完毕后自动归档全过程的自动流转功能。
4、督查管理:实现从起草督察事项通知单到返回结果直至办理完毕后自动归档全过程的自动流转功能。
5、部门请示:实现内部请示的起草、汇总、会签等工作过程的流程自动化。
6、会议管理:实现从会议申请、会议通知、会议纪要的整套会议管理功能,便于整理归档。
7、传真发报:实现明传发报的登记、部门审核、领导阅批、发报、查询、打印、归档、统计的功能。
8、合同管理:实现合同从起草开始直至办理完毕后自动归档全过程的自动流转管理功能。
9、厂务公开:实现厂务公开从起草开始直至办理发布以及撤消发布后自动归档全过程的自动流转管理功能。
10、规章制度:根据民航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分别实现安全监察规章和安全管理规章自动管理功能。
11、教育档案:实现职工安全教育档案的录入、分类整理、分类打印功能。
12、报表管理:实现各种安全报表从起草开始直至办理完毕后上报下发全过程的自动流转功能。
13、检查管理:实现从发送安全检查通知到返回安全隐患整改情况报告表的全过程的自动流转功能。
14、月报管理:实现安全月报从起草开始直至办理完毕后上报下发全过程的自动流转功能。
15、讲评及简报:实现了安全讲评材料的起草到汇总形成安全简报直至最后办理完毕后上报的自动流转功能。
16、纪委档案管理:实现廉正档案的流转功能;保存纪委的各种资料,包括建筑工程资料(包括工程立项文书;招、投标会议记录;合同文本、质量监督情况记录;工程验收文书)以及物资采购(物资采购清单;市场调查情况;合同文本及签订过程;物资验收、入库、出库记录)。
17、纪委资料汇总:主要保存各种资料,包括会议资料、文档资料(包括规定、措施、细则、实施办法、通知、工作安排、通报、情况汇报、调查报告、领导讲话、工作总结)、查办案件资料(包括来电统计表、来信统计表、来访统计表、以及总的统计表)。
18、纪委事务管理:主要包括日常工作材料,包括学习教育(法制教育、党风党纪教育、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教育)、工作研究(反腐败工作研究、纠风工作研究、案件查处工作、来信受理工作研究、来访受理工作研究、来电受理工作研究)、各类月报(上月工作情况月报、下月工作打算月报)等资料。
19、审计管理:实现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报告从起草开始直至下发全过程的自动流转管理功能。
20、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精神文明简报的撰稿、审批、下发等功能。
21、新闻稿件及简讯:新闻稿件的撰稿、发送、汇总、统计的自动实现。
22、机场使用手册:机场使用手册的录入、查询功能。
23、机场除冰除雪:实现除冰除雪业务有关文档的录入、管理、查询、打印、归档、统计的功能。
24、机场净空管理:实现净空管理业务有关文档的录入、管理、查询、打印、归档、统计的功能。
25、鸟害防治:实现鸟害防治业务有关文档的录入、管理、查询、打印、归档、统计的功能。
26、飞行区月报:实现月报从起草、审批、上报、批复以及办理完毕后自动归档全过程的自动流转管理功能。
27、飞行区快报:实现快报从起草、审批、上报、批复、退回以及办理完毕后自动归档等全过程的自动流转管理功能。
28、机场总平面规划:实现机场建设项目开工申请单的自动流转功能。
29、机场适用性检查:实现检查通知单、机场适用性记录卡、机场检查整改报告、催办通知等文档资料的流转管理。
30、航行资料通告:实现航行资料从起草、审批、自动发布、自动更新等全过程的管理功能。
31、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音像档案、实物档案、照片档案等各类档案的管理。实现从部门整理到档案室管理的一整套业务功能并提供完整的档案统计功能。
32、收报管理:实现明传收报的登记、领导阅批、部门承办、查询、打印、归档、统计的功能以及转报的登记。
二、系统的总体架构:
1、信息交换平台
在信息交换平台层,可以根据需要注册使用如下不同的组件系统:
工作流管理系统:采用统一的工作流引擎,具有统一的待办工作、流程跟踪等功能。
统计报表系统:是一套基于WEB的报表设计、生成及发布系统,能够以图表的形式对各种统计查询结果进行展现。
电子表单系统:用户通过电子表单系统可以快速地创建应用系统的界面,并与数据库中的数据建立关联,并且和工作流系统结合在一起。
全文检索系统:让用户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料中通过简单地输入关键词就能快速检索到所需要的资料。
数据交换系统:采用第三方组件,通过简单的配置就可以和机场、管理局的其它业务系统进行挂接,交换数据。
统一用户管理:通过通信模型管理平台,在系统服务器之上对所有用户进行统一管理。
统一的消息平台:提供完善的消息机制,提醒条目可以包括任意信息,如待办工作、通知、收到的公文。提醒方式可以定制,支持语音、弹出对话框、播放音乐等。与即时消息、邮件、短信等集成在一起。
2、关键技术特征
采用多层构架,表示层、业务层、数据层分开
支持B/S和C/S两种结构
支持联接各种数据库系统
良好的安全性,“颗粒化”的权限控制
支持消息服务,提供即时消息提醒
采用组件式开发
支持群集和失效转移,提供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
采用XML技术
采用WebService和EAI技术
具有授权功能,支持移动办公
采用图形化的流程定制和表单定制
提供类似用户管理系统的通信模型,对用户统一管理,人员权限集中设置
提供系统工作室平台,规范数据接口
企业级数据备份及容灾
三、运行平台
1、硬件环境
个人计算机:应采用主流的IBM兼容机,国内外知名品牌,为了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建议采用高端配置。当没有光驱、软驱的计算机装配软件或搭建硬件环境时,要求网络通畅。
服务器:采用小型机或基于INTEL处理器的PC服务器、工作站。采用国内外知名品牌。服务器承担了所有的业务逻辑,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中负担最重的,如果服务器宕机或性能不高,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性能影响极大,因此,服务器不仅配置档次要高,而且要有冗余。
2、软件环境
客户端操作系统:最好采用当前较常用的Windows98及更高版本。
客户端运行平台:最好采用IE5.0以上版本或较新版本的其它浏览器软件。
其他软件依赖:管理信息系统一般需配合使用MicrosoftOffice办公套件或其它文本编辑应用软件。
3、网络环境
网络服务器最好采用常用的Windows2000及以上各版本或UNIX、LINUX等其它流行操作系统。
支持常用的网络协议如TCP/IP等协议类型。
4、开发环境
选择了符合开放标准的主流开发平台,主要在LotusDominoDesigner集成开发环境下进行建设,采用LotusScript、JavaScript、Java等流行开发语言进行代码设计。
四、技术特色
1、集成的个人工作台
管理信息系统应为用户提供系统的统一入口即个人工作台(个人门户)。应采用人性化设计的原则,界面友好,并符合机场和用户的办公习惯。
个人办公门户
个人工作台应提供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首页界面和风格的功能。可定制的内容包括主页的显示结构、显示内容、栏目数量及内容、个人感兴趣的网址链接,以及配置个人的邮箱等。
通过系统首页应可访问个人邮箱,查阅个性化定制的栏目,处理待办事务,查询已办事务,浏览外出人员的动态,集中起草各类文件,编辑个人的常用词库,快速访问感兴趣的网站等,还应提供对主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配置的功能。通过以上功能,为每个用户提供了一个性能优良的个人办公门户。
集成的办公平台
统一的文件起草:系统应支持集中地按权限起草管理信息系统中各公文模块的所有类型的文件,而不必进入到具体的模块中进行操作。
统一的文件处理:应设计与个人相关的基于事务处理的办公平台,来自于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需当前用户处理的工作和信息均集中到“待办事务”栏目中。用户从“待办事务”出发,可统一、集中地处理各项工作和文件。
统一的文件查询:在主界面内,用户应可方便地通过“已办事务”查询自己有读取权限的文件,包括自己起草的文件、处理过的文件和需阅知的文件。
重要消息滚动提醒:最终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自主设置重要消息滚动提醒。如同电子公告板一样,通过滚动新闻的形式使员工及时了解公司内的重大事件和新闻。
信息的分类和导读
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工作应进行合理的分类。分类的标准包括处理状态、处理方式和缓急程度等。
用户可在系统中预先设置自己的信息订阅表,将感兴趣的信息的类型和特征进行描述和定义。系统应依据订阅表的内容自动搜索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并将其发送给用户。
系统应提供以类似主页中“滚动新闻”的方式将重要信息及时告知全体员工的功能。
个性化设置
用户在管理信息系统赋予的权限范围内,应可进行充分的个性化设置。包括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主界面的风格、感兴趣的Internet资源等等。
个人首页应采用多帧结构,用户可以设
置帧结构的划分方式和每帧中的内容。
2、统一工作平台
集成的信息管理平台
系统应允许添加新的办公或其他应用到管理信息系统的界面上,新的应用可使用统一的个人事务的信息传递接口。可以有机地与已有系统模块集成到一起,组成集成化的信息管理平台。
集中的应用配置和维护
(1)集中的应用权限配置:
应用系统管理员可集中地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中各应用模块的访问权限、用户组和角色配置信息。
(2)集中的流程配置:
管理信息系统中各公文模块的流程应可集中地进行配置和调整。调整后应用程序和功能应最大限度地自动适应新的流程,而无需修改程序。
(3)集中的应用维护:
应用系统管理员可集中地对组织机构和人员信息进行维护和管理,应用流程应最大限度地自动适应组织机构和人员岗位的变化。
开放的接口标准
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应提供第三方开发产品接入的接口标准。新的应用(包括第三方产品)使用统一的基于个人事务的信息传递接口,可以有机地与已有系统集成到一起,组成集成化的信息管理平台。
3、核心工作流系统
灵活的流程配置
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设计应实现程序的最大可重用性,一套程序应能适用于多个部门的多套具体流程,并可灵活、动态地适应大部分的流程调整。不同角色的人员在流程处理过程中,系统应智能地识别处理人的权限和文档所处的状态,自动地为用户提供合理的操作选择。
用户应可方便地更改、增加和删除办公流程。当机场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岗位发生变化或企业流程重组时,无需修改程序。当流程调整后,未处理完毕的文件应能自动按新流程流转。
管理信息系统应为每位用户提供预设置个人常用处理词库的功能,使用户可通过鼠标选择输入处理意见,以简化处理意见的录入过程。
通用的流程处理操作
为使用户易于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和减轻培训的工作量,在流程处理过程中应使用标准、一致的操作完成相同或类似的工作。例如在所有类型的流程处理中,提交文件的工作均应使用同一个操作予以完成。应支持文件的收回、补发、催办、督办、监控、疏导等功能,并支持文件各种处理状态下的多人并发处理功能。
总之,工作流设计应实现文件处理过程中的复杂逻辑关系,呈现给用户统一的界面和简单的操作方法,使系统更易于被用户所接受。
流程的跟踪与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对流程处理中各级用户的处理状态、处理时间、流程处理流向等信息逐一进行记录,形成详细的流程日志。通过流程日志,使用户可以及时、方便、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文件的处理状态和过程,协助用户完成对文件的处理和跟踪工作。
以流程日志为基础,通过对各岗位、各部门之间文件流转数量和处理效率的宏观统计,对企业组织机构和岗位有效性、协调性的进行分析,为企业组织机构和流程重组提供参考依据。
组织机构与人员
建立与底层系统支撑平台(如Domino系统)的规划与注册无关的单位组织机构和人员层次关系的逻辑镜像,且支持人员、部门的排序和领导称谓等。当机场人员和机构发生变化或职位、岗位调整时,系统应自动适应这种变化,而无需更改底层系统支撑平台(如Domino系统)的设置和应用程序。
4、Word无缝集成和正文痕迹保留
管理信息系统中,在正文编辑和排版方面应实现与MSWord程序的无缝集成;在公文审批、修改过程中支持正文痕迹保留和文档版本控制等功能。
5、动态的应用部署方案
管理信息系统将具有动态的应用部署和扩展能力,可支持集中式、混合式和分布式的应用。可使多套独立运作的公文系统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集中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并且可根据应用情况的变化和需要,动态地进行系统扩容。例如可将集中部署的多套应用动态拆分重组到其它服务器上,即从集中式拆分成混合式;或进一步拆分为分布式;或从分布式合并为混合式等,以随时满足系统扩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6、移动办公支持
系统提供多种功能以确保员工出差或居家时工作的正常进行,即支持移动办公。
远程访问:支持通过拨号访问的方式进行移动办公,前端可以是笔记本电脑、PDA、手机等手持设备。
代办代理:系统应支持公文处理中的“代办”和“代理”制度。即当某位员工处于外出状态时,系统可将需其处理的工作自动转交给预先指定的“代办人”或“代理人”代为处理。同时系统应向外出人发出提示信息并告知工作办理的结果。外出人员回归后,系统应自动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
7、统一的消息平台
管理信息系统支持利用短信息平台向用户发送信息的功能。当某位用户出现了新的待办事宜或重要通知时,系统支持在第一时间将信息的简要内容(发送人、标题、内容简介等)以短消息的方式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实现即时提醒的功能。
信息综合管理 篇5
[关键词]安全环保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
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而言,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都是十分必要的。在现在的经济发展当中,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人为管理在信息的处理与收集上无法精准,因此变人为管理为计算机携从管理,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技术提高网络水平,也是为了更加有效地保障信息的安全,为了消除所存在的隐患,达到促进生产的作用。相比较以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与方向。这也是本文对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探讨与分析的重点。
一、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原理
安全环保管理现代化是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体现出它应对于现代的信息管理的模块,其中最为主要也是核心的模块是用户中心管理模块,用户中心是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区,用户可以进行功能的管理以及日常的维护工作。用户中心是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当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对事务进行处理是脱离不开用户中心管理模块的支持,首先是对事务处理建立起流程模块来帮助事务的顺利进行。而且,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需要借助系统内用户之间的交流来实现对用户相关信息的完善,同时在用户进行交流的同时为用户的安全进行监督,安全监督模块应该需要有特定的监管部门进行管理,对监管的信息进行公布,这也是为了更加有效地保障用户的信息得到安全,这些模块的建立成为了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依据,也是成为了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原理。在对信息系统的完善基础之上是需要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分类以及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录入,浏览的信息内容包含图片、视频等信息资料。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纳,更好地为信息的处理提供帮助。
二、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安全环保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是通过安全环保网站来实施对安全工作动态的管理与帮助,这是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局域网的优势来实现及时准确地传达上级以及公司的指令,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系统的完善是需要对信息加以准确地传达,这是为了减少信息传达当中所存在的事故与问题。为了全面地监控操作人员也是为了让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行为得到有效地进行,需要对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起相应的自动化程序,将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相结合。而且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随着信息管理内容和的不断增多,必须进行分类整理。常规的人为管理是容易产生疲惫的,而计算机协助则可以实现全天候的在线监测,因此所制作出来的在线检测仪,可以对安全管理信息进行协调,并且全天候的对安全环保进行信息收集。随着现代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以及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所面对的要求需要对公司安全管理的效率以及水平加以提高。
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有着更为宽广的前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也在逐渐地完善。如今信息安全在现代社会当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是因为信息安全是与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信息安全当中包括着十分重要的经济·信息,无论对于组织还是公司,信息的安全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是将用户中心模块与安全模块进行分类,并且有意识地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保护,减少信息保护当中所存在的弊端,公司的发展与完善,是脱离不开对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与建立。这是因为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程序化是需要借助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各种资源信息也可以借助系统来实现共享,不仅仅是内部的共享,而且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共享。在使用当中,不仅仅是企业之间可以借助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企业信息的安全性,也可以在国家水利部门用于对污水的检测,利用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对污水的信息进行收集,并且对污水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污水当中含量超标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从而减少污水外排的环保事故的发生。
随着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实现了安全环保工作的网络联动,这样可以尽量减少会议当中的文字工作。目前随着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是需要对信息技术完善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管理当中所出现的问题。相比较人为管理,安全环保与相关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可以提高安全环保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并且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建立起完整与准确的安全环保档案。从而促进安全环保工作的连续与准确。在日后的经济发展当中,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得到有效的应用。
三、结语
随着经济地不断发展,需要有更加完善的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加以应用。安全环保不仅仅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完善上,也是对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有着更为细致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安全环保系统的要求也更为复杂。对于环保人员需要更加专业的培训,是为了提高整体安全环保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他们素质,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最大限度上减少在公司会议上出现得文字记录,以信息记录为准,建造出更加适合有效的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推行无纸化的办公,需要相应的办公系统作为依靠,无纸化办公需要相应的办公系统加以支持,因此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是需要对办公系统加以改善,这是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得到实际应用的一个典型的部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当中,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在经济发展当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柯,孔铮铮. 安全环保管理系统的应用实践[J]. 寬厚板,2015,06:44-46.
[2]钟海林. 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探讨[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6:305+316.
信息综合管理 篇6
为了使城市交通与城际、铁路、民航、港口等交通设施相互之间换乘方便, 结合城市交通的总体规划, 国内中心城市相继建立了集铁路客站、城际铁路客站、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民航机场线、港口换乘站、市政交通及附属工程 (长途汽车站、公交客站、出租车客站、地面和地下停车场、商业开发、景观等) 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客运枢纽, 如上海虹桥交通客运枢纽、北京南站交通客运枢纽、天津站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广州交通客运枢纽、杭州交通客运枢纽、武汉交通客运枢纽、重庆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等。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 各类交通体系按照自身的特点、业务服务流程及现代化调度与管理等需要, 规划、设计和建设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 承担各自交通体系的运营与管理、调度指挥与安全等。建立综合客运枢纽信息集成系统 (见图1) , 将分散独立的信息系统进行互联、互通和有效整合, 实现枢纽内信息资源共享, 进行信息处理利用, 使各种交通方式在不同空间和时间上有序和高效地运营、资源优化配置、交通需求平衡、交通安全协调, 交通环境更加和谐与均衡。
二、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对枢纽范围内各种交通方式实施集中监视、调度、指挥、控制与管理。对枢纽内环境状况、设备运行状态及交通运行状态进行监视, 在紧急情况下, 根据应急交通指挥中心的决策及系统预案的提示, 向各种交通方式发出协调指令, 进行辅助抢修与救援, 实现枢纽内部的信息互联、互通, 完成与外界相关系统的信息互联、汇集、处理、交换与转发, 直接为运营管理服务。
(一) 为运营商提供服务
枢纽运行交通中心借助指挥调度模块进行信息组织, 并通过公用信息平台将交通信息发送给各种交通方式, 实现信息共享。
1、对综合客运枢纽全区域及进出枢纽的主要交通干道进行监控, 及时发现并避免意外情况发生;掌握枢纽内各处人流、车流的实时情况, 及时对人流进行引导、对车流进行疏解;为枢纽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为铁路、地铁、轻轨乘客以及各种车辆出入枢纽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环境和人性化服务。
2、对枢纽内的机电设备 (如动力照明、FAS、BAS、广播、乘客资讯、电视监控、给排水、环境控制等) 进行集中监视和控制, 随时掌握其运行状况, 并根据枢纽内的运营需求变化, 对有关设备进行调控。
3、进行安全防范监控与管理。
(二) 为乘客提供服务
枢纽信息管理控制中心基于公用信息平台向乘客发布各种交通工具的班次信息、枢纽内及周边交通状况以及各种提示、引导、问候等即时的枢纽运作信息, 并提供枢纽的自动控制的设施配套服务, 使各种交通方式运营管理主体在正常情况下引导乘客快速乘车或离站, 在应急情况下为乘客提供明确的引导信息。按照交通组织预案引导各种车流进出枢纽, 提高枢纽交通的疏解能力。
(三) 与各种交通方式运营管理主体之间的协调管理
枢纽交通控制指挥中心、磁浮、地铁、高铁、机场、城市公交、出租车管理等单位, 通过公用信息平台交换班次信息、道路交通信息、自控系统状态信息, 信息接收者 (枢纽交通控制指挥中心) 只监视不控制, 信息提供者 (各种交通方式、市政或电信) 负责信息控制, 实现各自运输系统的运营管理。
(四) 应急情况下的协调与控制
1、应急情况发生时, 对枢纽范围内所涉及的各地铁线、城际铁路、普铁和公交等系统及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指挥, 发布有关危险信息, 组织乘客快速、有序地按照防灾预案疏散到安全地区。
2、与枢纽内公交、地铁、铁路等系统的控制中心之间进行实时信息交换, 在危险情况发生时快速地将危险情况通报给各地铁线、铁路或公交等系统的控制中心, 联合执行防灾预案。
3、与公安、消防等部门之间进行通信, 快速准确地将危险情况向有关部门汇报, 协调各种资源, 保证防灾抢险的顺利进行。
4、向乘客发布危险信息, 对枢纽各区域实时视频监控, 对枢纽内与防灾抢险有关的设备进行控制。
三、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的组成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设置综合信息管理控制中心, 由交通指挥调度中心、防灾指挥调度中心、综合监控中心、通信中心和安全防范指挥中心等构成, 其规模和配置根据枢纽的建设形式及管辖范围确定。综合信息管理控制体系由枢纽控制指挥中心和所辖区域内各种交通方式的控制室构成, 枢纽控制指挥中心管辖范围覆盖全枢纽, 区域控制室对所辖区域进行监控, 并接受枢纽控制指挥中心的指挥控制。
四、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设备配置
为实现综合客运枢纽控制指挥中心对枢纽所辖范围内的人流、车流和机电设备等进行智能化管理, 需配置相应设备, 进行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发布、机电设备控制和网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配置应满足枢纽智能化管理的需要, 还要结合不同交通方式的实际需求, 与综合客运枢纽的交通组织预案、客流组织预案协调一致。根据综合客运枢纽运营模式, 合理确定枢纽内各种交通方式等的建设接口、系统接口及资源共享方式。
(一) 信息采集
采用与枢纽所辖区域现场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电视监视系统、综合监控系统、公安防范指挥系统和专用调度电话系统进行信息采集。智能交通系统采集枢纽及周边道路的车辆、交通信息;电视监视系统采集现场的视觉图像信息, 在枢纽内实现资源共享;综合监控系统采集现场设备运行状况和火灾信息;公安防范指挥系统采集图像、报警等信息;通过专用调度电话系统将人工收集的信息传入枢纽控制指挥中心。
(二) 信息传输
采用专用通信网, 为电话语音、视频、宽带音频、宽带数据、低速数据、Etherne数据等基础信息和机电设备控制信息提供承载平台, 实现枢纽控制指挥中心与区域控制室之间的信息交换。
(三) 信息发布
采用与枢纽所辖区域现场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乘客资讯系统、广播系统和专用调度电话系统进行信息发布。智能交通系统向枢纽交通及枢纽交通组织影响范围内的周边车辆、道路发布交通引导信息、停车场诱导信息;乘客资讯系统向现场发布运营、服务、灾害、疏散等信息;广播系统向现场发布运营、服务、危险和疏散等信息;专用调度电话系统为控制指挥中心调度员向现场值班员发布指令。
(四) 机电设备控制
采用与枢纽所辖区域现场联网的综合监控系统, 根据正常工作预案、危险状况预案以及实际需要, 对现场空调装置、动力照明、给排水等设备进行控制。
1、枢纽控制指挥中心与市应急指挥中心联网,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灾害救援的效能。
2、对辖区内消防设施及其他系统设备进行监控、管理。
3、对枢纽主要供电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控制、数据采集及处理, 实现供电设备的自动化管理、调度及与运行状态的监视。
4、检测环境参数, 控制空调设备优化运行, 改善环境的舒适度, 降低能耗。
(五) 网络综合管理
采用网络综合管理系统, 实现机电设备管理自动化, 对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为维修中心日常检修、故障警告、故障判断及事故抢修提供支持, 为控制指挥中心掌握枢纽系统设备运用分布情况和运行状态、进行运营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持。
五、综合信息管理协调运行模式与应用
综合信息管理控制体系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运行管理方式。正常情况下, 公交、城际、地铁、轻轨、普铁、民航、停车场、市政、商业等, 按照各自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独立运行管理;危险情况下, 通过信息网络、信息互联等方式, 接受控制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或控制。
客运枢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系统 (TJIS) 的客户端用于查询、监控和修改数据, 由于数据量大且具有实时性, 对性能要求高。应用服务层采用IBM的WMB作为信息采集和分发工具, MB消息流用于管理数据。业务处理流程包括数据的流转、回应、记录日志等, 使用WMB中的JAVACompute处理。数据访问层中MB具有多种信息接口, 如MQTCP/IP等, 可作为外部系统的接口;数据业务处理是指系统接到数据后, 将其存入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 再进行相关数据处理;数据动作处理是指数据的接收和分发。TJIS必须满足实时性、稳定性、服务性等要求, 保证每周7天及每天24小时的正常使用, 所有设备应该可靠性高且性能优良。主要设备采用负载均衡或双机热备及磁盘阵列技术, 确保故障后的数据和任务能备份和热切换。工作过程中, 任何单点的故障都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六、结束语
针对综合客运枢纽的运营管理以及灾害情况下的防灾应急指挥管理, 实现客运枢纽综合信息化非常必要。研究综合客运枢纽人流、车流组织预案, 实现运营指挥管理的智能化。智能化交通客运枢纽是集运营管理、综合监控、交通疏解、防灾指挥、治安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控制体系, 能满足正常情况下对枢纽所辖区域内不同交通方式的机电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对枢纽所辖区域内人流、车流进行合理诱导, 提高枢纽交通组织的运行效率和枢纽交通安全系数;为枢纽提供实时、准确、人性化的服务, 实现枢纽的各项功能;在危险情况下, 对枢纽区域内的人流、车流、出入口、机电设备、交通等进行统一指挥与控制, 为枢纽人流、车流的安全疏散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丁姝, 张全罡.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 (1) .
[2]、周凯科.基于交通网络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对外衔接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 2008.
[3]、张全罡, 丁姝.交通枢纽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大众科技, 2010 (2) .
[4]、宗婷.基于多种交通方式的客运枢纽交通组织研究[D].长安大学, 2008.
[5]、张国伍.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系统刍论[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1 (5) .
信息化综合监控管理系统 篇7
关键词:发射台,B/S架构,综合远程监控管理平台,集中监控,信息共享
1 概述
1.1 课题产生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的发展,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已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厦门广电集团作为全国广电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担负着积累经验、出成果的重任。厦门广电集团中心各个发射台目前安装有各种不同功能的系统,然而这些系统均为C S二层架构,系统间又相互独立运行,信息无法共享,加上各个发射台地点分散[1],这无疑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集团高层领导无法对各个发射台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无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出即时的分析决策,无法保证发射台的正常工作。
在此背景下,我们根据现代化企业科学管理[2]的具体需求,从广电实际情况出发,将安保监控系统、消防监控系统、环境监控系统等融合在一起,实行集团中心统筹管理,发射台内具体管理的解决方式,使各级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能方便即时地访问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各子系统统一通过综合管理平台进行信息交换,达到跨部门、跨地域的数据信息共享及协调工作的效果,提高整个集团公司的综合治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1.2 综合监控系统概述
1.2.1 系统建设目标
通过本系统的实施,将安保监控系统、消防监控系统和环境监控系统等进行有机结合,实现面向6个发射台的机房环境、安全的全方位监控和管理,进而实现各级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统一管理,运筹帷幄”的目标,使集团中心的监控管理水平实现大幅度提升。其中,安保监控系统、消防监控系统和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直接嵌入综合管理平台,在客户端,只需要身份验证登陆一次综合管理平台,便可以方便地进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切换,能够提示各个子系统的报警信息,并且可以查阅报警的详细信息,调用相关的现场监控图像等[3]。当然,也可以通过各个子系统的登录平台页面通过身份验证直接对各个子系统进行操作。
1.2.2 系统功能需求
通过建立综合监控管理平台,使得该平台作为一个子系统与其他的监控子系统能在同一个界面上运行使用,实现各个分监控的集中统一管理,并根据各个子系统的信息变化情况进行各个系统间的相互联动及功能调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1+1>2的效果。下面是综合管理平台系统需求分析提出的几点功能[4]:
1、实时监控显示
2、电子地图
(1)在地图上通过鼠标拖动即可标出各个机房的位置坐标并具有坐标保存功能。
(2)机房位置坐标修改。
(3)电子地图标注效果预览功能。
3、系统设置
(1)连接设置。
(2)各子系统间的联动设置。
(3)不同用户访问权限设置,权限细化至区域。
4、维护管理
(1)系统安全管理与维护
(2)报警信息的统计、查询和分析处理功能。
2 综合监控系统详细设计
2.1 系统架构设计
整个系统是在集团中心内部以太网环境下综合设计实施的,与办公网、互联网进行完全的物理隔离,用以有效杜绝系统遭受外来入侵和外来恶意攻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系统信息的安全性。同时,各子系统间可以互不干扰,各自独立运行实现其监控管理功能,一个子系统出现问题不影响到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可靠性[5]。另外,在各个子系统独立运行的基础上完成相互之间的联动调用,确保突发事件的及时快速处理。信息化综合监控管理系统总体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2.2 系统功能设计
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分为前台客户端监控和后台服务器管理两部分。无论是前台监控还是后台管理,不同用户权限登录系统后所能访问的子系统均不同。综合管理平台前台将直观显示用户权限范围内各个单位机房拥有的子系统并实时获取各个子系统发来的报警信息,后台主要是对用户、单位机房、子系统、报警信息的管理。前台和后台的设计视图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以下对后台管理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简单说明。
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功能包括对系统使用用户的管理和系统角色的管理。系统提供完善的用户权限配置功能,根据不同部门不同用户人群的工作性质,提供不同的操作访问权限,只有通过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验证才能登陆系统进行相应权限的操作,为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保障。用户管理模块的设计视图如同图4所示。
单位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进行单位与机房基本信息的管理,并为机房配置相应的子系统以及进行机房分布图的管理。每个单位与机房都需要留下各自的联系方式,以方便出现问题时的指挥调度处理。不同的机房对不同的子系统的需求可能不同,所以还提供机房子系统配置功能,以灵活适应机房各自所需。单位管理模块的设计视图如图5所示。
3 综合监控系统关键技术
3.1 消息控件PopupWin
PopupWin控件是.NET平台下的一个开源消息提示控件。在Web开发中对提高用户体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该控件模仿MSN Messenger的警告,但是是用于网页的。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预定义风格或修改空间上用的所有颜色来完全地改变该控件的图形外观。控件支持拖拽方式,所以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把它放到页面上的任何位置。这个控件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它可以用在目前的大多数浏览器上,包括最新版本的Mozilla,Internet Explorer和Opera。在控件的很多属性上可以使用HTML,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图标或其它的任何方式来获得popup控件。
在综合监控管理平台上,根据需求,网页每隔20秒要弹出报警信息,这里我们使用了自定义消息控件PopupWin来弹出左下角的报警消息窗口。代码如下:
没有报警信息时:
有报警信息时:
3.2 socket通信技术
本系统要求在集团中心内部以太网环境下实现服务器端主机与客户端用户之间的数据信息交互,服务器主机和客户端采用TCP方式进行通讯,服务器主机进行侦听,客户端主动发起连接,连接建立成功后,客户端定时向服务器端主机发送查询请求报文,服务器端主机对请求进行应答。下面分别讲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编程实现。
3.2.1 客户端实现
本系统建立了一个客户端基础类BaseClient,BaseClient类创建有变量:connectSocket连接套接字、connectThread连接线程、IEP远程终端及timeoutTimer连接超时定时器。
BaseClient类中关键方法及功能描述:
(1)Connect方法[6]:为客户端创建一个socket对象,并尝试连接服务器。客户端连接是指客户端的Socket提出连接请求,要连接的目标即是服务器端的Socket套接字。关键代码如下:
(2)TimeoutPro方法:为Socket的私有方法,是连接超时自动处理的过程。
(3)Start方法:重新启动连接线程。关键代码如下:
3.2.2 服务端实现
对应于客户端实现,本系统建立了服务器端基础类BaseServer,BaseServer类创建有变量:cleanTimer连接超时定时器、connectDic多个SOCKET连接的字典、IEP远程终端、listenThread代表监听线程、serverSocket服务器套接字。
BaseServer类中关键方法及功能描述:
(1)BaseServer方法:服务器端基础函数,创建socket连接字典,并获取请求的远程计算机名。关键代码如下:
(2)StartServer方法:启动服务器,开始监听进程。关键代码如下:
(3)SendCallback方法[7]:该函数先从状态对象中检索socket,获取远端终结点的IP和端口,结束挂起的异步发送。关键代码如下:
4 综合监控系统功能实现
在浏览器中打开综合管理平台客户端系统登录页面,输入合法的用户名和密码,通过验证后即进入综合监控管理平台首页。系统主界面由联网机房、电子地图、用户信息、报警信息、报警提示等部分组成。联网机房中显示着用户权限范围内的所有单位机房,电子地图面板上显示的是厦门市地图,该地图上标出了用户权限内的发射中心机房所在位置。在界面的上方显示登录用户的基本信息及当前的系统时间。
如图6所示为超级管理员登录系统,可以看到所有机房。在电子地图上绿色图标标注的是机房所在位置,点击地图上的机房名称或者选中左侧树图中相应的机房名称,即可以看到该机房所配置的所有系统。
图7为选中后滨机房后看到的系统,这里有安保系统、消防系统、博汇系统。点击各子系统下的查看按钮即可以进入该子系统进行相关操作。
图8为点击后滨机房安保系统查看按钮后的界面信息。左下角红色窗口为弹出报警信息提示窗口,默认间隔时间为20秒。点击弹出的报警信息,可以查看最近的报警信息并进行相关报警处理意见填写。处理过的报警信息会在处理情况一栏中打钩。还可以查看与用户权限有关的所有报警信息,包括已处理的和未处理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时间、机房或者系统来搜索报警信息。
5 结论
本文结合厦门广电集团中心各发射机房目前的地理分布、管理现状及各子系统特点,放眼集团未来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计并实施了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整个发射中心内部资源互通的效果,增强了对数据信息的增值利用。尽管系统可以满足综合监控管理的功能需求,然而由于整个系统的复杂性及外在条件的影响,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修改:
1)系统的运用环境需要改善。虽然目前系统运行的内部以太网与办公网、互联网进行了物理隔离,但并不能说明整个内网绝对安全,网络内部的很多安全隐患尚需要解决。
2)数据的安全性保密问题。下一步将在加密算法上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对重要数据信息进行多重加密,保证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因在中途被截取而泄密。
3)系统扩容方面。下一步将考虑将中心的其他监控系统也纳入到本综合监控管理平台上,使整个系统的功能变得更加完善,真正做到综合发射台所有涉及到的工作内容。
4)引进数据挖掘技术,根据应用需要,充分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减少数据重叠[8]和数据孤岛,建立更为合理的数据逻辑关系,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做到最优势组合。
参考文献
[1]胡金水.广电播出自动化网的监控系统[D].厦门大学,2009.
[2]刘强.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J].广播电视信息,2009(03):144-146.
[3]朴春慧,霍仁崇,陈艳春.煤焦化企业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工矿自动化,2009(05):83-86.
[4]王承君.Web数据库应用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5]严丹.发射传输台安全播出指挥中心系统集成平台的设计和建设[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09(6):62-68.
[6]匡洪波.数据中心机房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华南金融电脑,2003(6):37-39.
[7]闫谦时,陈雷.一种基于网络的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2):183-185.
信息综合管理 篇8
近年来,随着信息管理系统向着多应用、多用户的方向不断发展,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不仅要考虑其抵御外界攻击的能力,更要考虑防止系统涉密信息的泄露等系统内部防范措施。“访问控制”是防止信息管理系统内部威胁的主要技术手段,利用访问控制技术,可以避免对系统资源的非法访问和使用,防止非法用户侵入或合法用户的不慎操作对系统造成破坏,加强共享信息的保护。
装备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作为装备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存储了装备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类信息,其用户包含了各级装备管理部门、装备业务部门和相关技术单位。采用科学合理的访问控制方法对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管理,是保障装备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核心问题。
传统的权限控制,如自主类型访问控制、强制类型访问控制,普遍存在着开发工作量大、用户功能单一和授权不灵活、不方便的问题,不能给系统提供充分的数据安全保护,难以满足复杂环境的要求[2,3]。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RBAC)利用角色来控制人员与功能的逻辑分离,简化了各种环境下的权限管理,更重要的是可以用RBAC的思想实现对自身的分散化管理,特别适合大型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4,5],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基于角色的用户权限管理
RBAC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一种访问控制方法。它是美国国家标准化和技术委员会(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的Ferraiolo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此后,NIST专门成立了RBAC研究机构,对于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2003年4月,NIST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出RBAC的最新方案,给出了RBAC参考模型的消息描述和功能规范[6,7]。
1.1 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框架
RBAC模型包括以下六个部分:(1)用户(user):一个可以独立访问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或者用数据表示的其他资源的主体。用户在一般情况下是指人,是RBAC模型中访问控制的主体。(2)角色(role):角色是指一个组织或任务中的工作或者位置,代表了一种资格、权利和责任。角色是对用户拥有的职能和权限的一种抽象,而不是具体的实体。根据机构、部门、岗位等设置,可以确定能够访问信息系统的各种角色,并根据用户的职责和权限将一组角色分配给用户,以便用户能够拥有访问系统所必需的权限。(3)权限(privilege):权限是授予用户访问系统中特定对象,对对象执行特定操作的一种能力。(4)对象(object):对象是信息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服务所必须拥有和使用的一种资源,也是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的目标。对象可以是具体的数据库记录、文件目录、EJB方法或网页页面,也可以是一个业务功能或业务流程,甚至是应用系统。(5)会话(session):会话是在特定环境下一个用户与一组角色的映射,用户每次必须通过会话来激活角色,得到相应的访问权限。(6)约束(constaints):模型中的约束在具体应用中可以体现为职责分离关系,用于控制冲突、静态职责分离制定角色的互斥关系,用于用户指派阶段,避免同一用户拥有互斥的角色。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1.2 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思想
RBAC的基本思想就是把对用户的授权过程分为两步执行:首先将系统的访问权限与角色进行关联,然后再将角色与用户进行关联,从而实现用户与访问权限的逻辑分离。它将对用户的授权分成两部分,利用角色来充当用户行使权限的中介。这样,原本在用户和权限之间的分配关系就变成了用户与角色之间,以及角色与权限之间两个多对多的分配关系。
用户—角色分配:用户与角色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即一个用户可以被分配给多个角色,多个用户也可以分配给同一个角色。
权限—角色分配:角色与权限之间同样也是多对多关心,即一个权限可以与多个角色相关,一个角色也可以包含多重权限。
在用户权限之间引入角色,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极大地方便了权限的管理,同时RBAC体现了系统的组织结构,简洁并具有灵活的特点,大大降低了系统管理员误操作的可能性,角色之间的互斥关系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任务分离,此外,角色访问控制还支持最小权限原则。
RBAC对访问权限的授权由管理员统一管理,而且授权规定是强加给用户的,用户只能被动接受,不能自主地决定其拥有何种权限。用户也不能自主地将访问权限传递给他人。这是一种非自主型访问控制。
2 访问控制的实现
2.1 功能结构
装备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权限管理包括用户管理、角色管理、用户角色管理、角色权限管理和访问许可管理五个部分组成,其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1)用户管理:
实现对系统中用户的添加、删除和修改等功能,并在用户登录系统时对其合法性进行认证。
(2)角色管理:
实现对系统中角色的添加、删除、修改等功能,并支持对已创建角色的继承功能。
(3)用户角色权限:
实现向系统中用户分配及回收角色的功能。
(4)角色权限管理:
实现向系统中角色分配及回收权限的功能。
(5)访问许可管理:
实现系统功能模块的添加及删除功能,并负责对每个功能模块的访问权限进行管理。
2.2 权限获取流程
装备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用户访问系统的过程可以分为用户身份验证、用户权限获取和系统资源访问三个阶段,如图3所示。
(1)用户身份验证阶段:
根据用户输入的系统登录账号和密码与用户表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判断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如果不是合法用户则返回登录页面,当连续三次出现错误时,系统自动退出,如果是合法用户,则进入用户权限获取。
(2)用户权限获取阶段:
系统利用用户的唯一标识码UserID从数据库中查询出该用户所对应的角色,然后根据角色的信息,获取该用户的权限集。
(3)系统资源访问阶段:
根据获取的用户权限集信息创建系统资源访问会话,为用户加载相应的系统功能菜单并提供相应的系统服务。
2.3 数据库表设计
装备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权限管理涉及的数据库表有八个,具体如图4所示。
(1)用户表(Users):
用于记录系统中包含的所有用户的详细信息。
(2)角色表(Roles):
用于记录系统中所有可供分配的角色。在系统的实际开发设计过程中,根据用户在装备管理过程中担负的不同任务,定义了6种角色:首长用户、管理部门用户、业务部门用户、技术单位用户、数据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其中首长用户具有对系统中所有信息的浏览权限;管理部门用户具有对系统中所有信息的浏览、修改权限;业务部门用户具有对本业务部门信息的浏览、添加和删除权限;技术单位用户具有对本单位相关信息的浏览、添加、删除和修改权限;数据管理员具有对系统中所有信息的浏览、添加、删除和修改权限;系统管理员具有对系统用户、角色、权限和功能模块信息的浏览、添加、删除和修改权限。
(3)模块表(SystemModules):
用于记录系统中所有功能模块的信息。
(4)功能表(SystemFuctions):
用于记录各功能模块包含的子功能信息。
(5)权限类别表(PermissionCategories):
用于记录系统支持的访问权限类型,主要包括浏览、添加、删除、修改等权限。
(6)功能权限表(FunctionPerossions):
用于记录角色所拥有的对于系统各功能的访问权限。
(7)角色权限表(Rolepermission):
用于记录角色和权限之间的对应关系。
(8)用户角色表(UserRoles):
用于记录用户与角色之间的对应关系。
3 结束语
RBAC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安全控制技术,通过引入角色实现了用户和访问权限的逻辑分离,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管理系统的权限管理,大大提高了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其动态授权机制和动态约束机制又保证了信息管理系统的灵活性。本文将RBAC模型应用到装备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中,实现了对系统的访问控制策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同时,这种方法还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对开发类似的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延彬,许林英,杨海琛.OA系统中基于角色的用户权限管理[J].微处理机,2008,8(4):64-67.
[2]杨剑,闪四清.ASP.NET环境下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的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17(15):234-237.
[3]刘金晓,马素霞,齐林海.Web应用系统中权限控制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10):2550-2553.
[4]吴薇.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技术的用户权限管理及实现[J].福建电脑,2008,11:176-177.
[5]严晓光,王小刚,陈卓宁,等.软件质量保障平台中基于RBAC的统一身份认证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3):97-100.
[6]张世龙,沈玉刚.一种改善RBAC模型用户权限获取效率的方法[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6(1):69-74.
信息综合管理 篇9
关键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支撑平台
0 引言
长江科学院(简称长科院)隶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主要为国家水利事业、长江流域治理、保护、开发及水利管理提供科技支撑,在武汉、宜昌、重庆、丹江口等地建有科研基地。
近些年来,随着长科院公益与工程科研任务的加重,以前的单项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建立覆盖全院科研管理业务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长科院2007年发布了《长江科学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规划》,2008年完成了《长江科学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报告》,2009年完成了系统1期项目建设,2010年完成了系统2期项目建设。目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整体投入运行,并发挥了良好效力。
长科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坚持“以人为本、以项目管理为主线”的建设理念。规划与总体设计强调“综合”,即体现为管理思想统一、信息标准化、运行环境集成、业务子系统联动、基础数据共享;管理运行注重制度保障、强调全员参与,突出科研管理,并不断优化以满足动态需求[1,2,3]。
1 系统建设策略
1.1 建设目标与原则
系统建设目标:在3~5 a内建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推广使用。系统以结构合理、内部交换方便、对外通信通畅的计算机网络为环境,以信息丰富实用的公共信息库为基础,构建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集成管理与服务的各项业务软件,实现各项管理工作信息化并集成联动,发挥管理信息化的综合效益。
系统建设原则:需求引导,统一规划;平台支撑,技术先进;规范流程,数据共享;阶段开发,分步实施;开放可扩,稳定安全;标准统一,兼容集成;注重培训,动态维护[4]14。
1.2 建设步骤
系统建设安排分3阶段,即主体实施、功能扩充、系统完善阶段[4]10。
主体实施阶段为项目1期,配备综合支撑平台,完成院务管理、人力资源、科研管理3个子系统,构建公共信息库,开发综合查询平台及个人中心。
功能扩展阶段为项目2期,开发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党群监审、科技信息、后勤保障等5个子系统。建设一卡通工程,同时完成包括外引软件的整体系统集成。
系统完善阶段即为运行维护期,主要做系统适应、稳定性方面的调整。系统适应性主要解决软件功能与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之间的矛盾,稳定性则主要解决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机制缺陷问题。
1.3 系统架构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层次如图1所示,分为4个层次[5] 111。
系统第1层为数据层,即公共信息库,保存共享业务与系统数据;第2层为平台层,即综合支撑平台,主要提供工作流引擎、表单订制、数据交换、角色管理功能;第3层为应用层,是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第4层是门户层,提供完整的应用界面及综合查询。
1.4 技术路线
1)开发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和B/S结构。在综合支撑平台上,建立管理业务流程;并采用安全的多层系统体系框架结构,保证系统的吞吐量高、响应时间快、设备利用率高,并提供标准化应用程序接口。
2)开发摸式采用上线、调试、正式的3段式版本。上线版为体验版,让客户熟悉软件风格,填充数据,同时发挥想象,提出更加完整的需求,供开发者编程;调试版为试运行版,功能要基本到位,供管理部门或局部使用,取得经验,贯通流程;正式版实际应用,同时做运行维护工作。3段式开发模式强调了需求引导,落实了动态调整,使得开发过程成为开发者与用户不断交融的过程,这对双方都是重要的。
3)开发环境。针对目前2大主流的开发环境.NET与J2EE,做开发规模、开发成本、硬件设备、适应性、兼容性等比较后,系统选用.NET开发环境,保障系统与Office软件和Windows操作系统更好地集成;系统采用可靠稳定的通用数据库平台,数据库结构具有开放性,可支持Excel,Word文档数据导入导出的接口[5]。
2 系统建设内容
系统业务建设主要包括8个业务子系统、1个公共信息库,还有综合查询、个人中心及一卡通工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5]。
2.1 业务子系统建设
1)人力资源子系统是新开发部分,与现有的HRP软件集成,实现组织机构、人事信息的管理,为系统提供人事与组织的数据支撑。同时要实现员工、薪酬与劳保、人才引进、职工培训、绩效考核、安全生产、临时用工等管理及干部审批流程等。
2)科研管理子系统是系统的核心模块,是科研处的工作信息系统,也向院其他部门、单位提供科研管理信息查询。以科研项目管理为主线,从科研项目、科研合同、质量、成果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并根据要求制定各类统计分析报告等其他工作。
3)院务管理子系统是院办的工作信息系统,也向院其他部门、单位提供院务管理信息查询。主要实现:公文(发文、收文和签报等)、资质、用印、会议及会议室、出国申请、车辆等管理。
4)财务管理子系统与院目前使用的用友财务系统软件(网络版,会计核算和工资管理模块)配合使用,实现财务的电子流程报销、借款、发票借用,同时向各部门、职工开放相关的收入和费用信息,向项目管理人员提供项目成本信息,向院领导提供财务统计信息。
5)资产管理子系统完成院固定资产(设备、行政财产、房屋地产)的网络化管理,其管理贯穿从资产申请、审批、购置、验收、发放、调拨、回收、维修及报废的全过程。实现设备及大批量材料购置申请、审批和验收流程,并为个人、部门特别是设备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相关的信息的查询或统计功能。
6)党群监审子系统完成党务、监察审计等方面的信息管理。实现党委发文管理、党员及党支部基本信息的维护和查询统计;建立团委、工会等方面的数据表;设立具有足够密级的监察、审计电子信箱。
7)科技信息子系统主要实现院档案、图书期刊、院报编辑、内外网改版建设和新闻采编信息化,实现科研成果的电子自动归档,完善院网络通讯设施信息管理。
8)后勤保障子系统实现全院水、电费用及各部门电话费收缴的管理,系统功能包括各部门水、电费的录入、查询统计管理,可以通过财务扣款情况,及时查询到各部门缴费的情况。
2.2 公共信息库
系统集成的关键是数据集成。综合信息系统与单项管理软件的本质区别之一是它有完整的数据标准与基础数据体系并安排了系统与异构软件之间的数据提取机制。公共信息库主要数据种类如表1所示,信息主要由以下3种方式产生:1)由系统开发的子系统做数据影射,进入公共信息库;2)利用数据接口,从人力资源、财务、档案等外引软件定期定时提取;3)由流程运行或通过公文交换机制产生。
2.3 综合查询与个人中心
综合查询是门户层的重要功能,依据完整、合理的角色定义及权限划分,以公共信息库为数据源,定制专用的查询界面,分为基础、流程、统计等数据查询。基础数据查询主要是公文、合同、职工、成果、档案等;流程数据查询可以查询本人参与过的流程;统计数据查询主要供领导使用,如计划合同、人力资源、财务状况、绩效考核、专项调查等统计。所有查询用户均不具备数据编辑权力。
个人中心是本系统贯彻“以人为本”,吸引全员使用的特色栏目,主要包括的内容有:1)我的工作,含个人简历、岗位职责、年度任务、项目与成果记录等;2)我的收入,含个人工资性收入、奖酬金等;3)我(占用)的资产,含使用的设备、行政财产、个人借款与发票、所借图书与资料等;4)我的消息,含待办流程任务、个人交流信息与文件、网络工作提醒(如任务到期、档案催归、借款催还等)。
2.4 一卡通工程
一卡通工程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卡通运用统一的编码规则、在网络环境中,依靠数据中心、认证中心,实现统一身份认证,整合数据资源,优化业务流程重组。具体来说,一卡通工程实现了门禁、车闸、考勤、会议签到、食堂售饭、球场消费的信息化。在运行过程中,还专门设立了卡务中心,负责卡的制作、发放及设备的运维工作。
3 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
3.1 管理制度
在规章制度修编工作中,提出的“体系化、规范化、流程化、信息化”的总要求,提高了信息化管理的地位,同时也给系统应用提出了管理层面的要求。为配合系统正常运行,目前已编制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一卡通运行管理细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安全保障细则》等。相关管理办法还要随着应用的深入而不断补充完善。
3.2 运行保障
运行保障包括技术、安全等保障:1)在技术保障方面,配备了必要的服务器、交换机、病毒防火墙、行为管理、入侵检测等网络主干设备,配备了成套的一卡通外设、视频会议系统、VPN端对断、点对端模块,实现了异地(包括国际环境)移动办公;2)在安全保障方面,比较完整地定义了系统角色与权限,配备了电子签章、文件加密软件。
3.3 培训与宣传
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推广使用,长科院从上到下,强调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院长带头参加培训,在各种会议上经常强调,并带头使用。通过网站开设应用专栏,大量宣传,尤其是通过约20个培训班的大规模培训。目前长科院办公网络化、流程化、无纸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作模式迅速转变。
4 结语
长科院历来重视科研与管理信息化工作。2003年编制了《长江水利科研信息系统规划》。用了4 a的时间,规划设计、建设完成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覆盖了全院主要的管理部门,形成了比较高效、科学的工作流程,提供了详实的管理明细与统计数据,提高了科研与管理的效率与精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科研工作者有了更新的单位文化思考,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与思维空间。
参考文献
[1]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长江水利委员会信息化规划[R].武汉: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2002:18.
[2]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长江水利科技信息系统规划[R].武汉: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2002:46.
[3]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长江科学院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规划[R].武汉: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2003:27.
[4]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长江科学院综合管理信息化规划[R].武汉: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2007.
信息综合管理 篇10
关键词:信息共享高职院校管理平台
0 引言
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普遍存在重硬轻软、重技术轻管理、重建设轻服务等现象。特别是在高职院校,经过近几年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和办学实力的增强,部分高校的信息化校园建设已经初局规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所在学校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进行总结,希望能够给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作用。
1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新疆高职院校的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具有较好的校园网络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的建设有以下几种情况:
1.1 购买商用软件 由于资金严重短缺,所使用的软件均为分部门购买,教材科购买教材管理软件,财务科购买财务管理软件,教务处购买教务管理软件等等,一方面软件来自不同厂商,另一方面软件的标准化程度不一、层次不同。
1.2 购买整套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 由于通用软件的灵活性的制约,特别是处在快速成长期的高职院校,商业化的信息系统常常会有水土不服,用户抵制的情况发生,因此使用的院校较少。
1.3 自主研发 许多院校由于资金等各方面考虑,选择自主研发,由于人力、技术等原因,多数院校处于各司其职,教务处开发教务管理,资产处开发资产管理,有能力的部门开发,没能力的部门搁置,并且相互没有实现资源共享。
本人所在单位之前属于第一种情况,财务购买的商用软件,学籍使用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软件。
纵观各高职院校最大的问题是资金不足买不起,水土不服用不起,导致信息不能共享,出现信息孤岛的局面。总之,高职院校目前对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非常大又非常紧迫,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两年前同样遇到这样的问题,经过以上考虑,接合自身情况,提出自主研发构建综合信息共享与管理平台的解决方案。
2 综合信息共享与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综合信息共享与管理平台坚持以“服务学生、服务教师”为中心,以兼容“专业软件”为原则,采用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方法进行建设。
首先,出发点一定要正确,一切围绕着服务进行建设,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社会。通过综合信息共享与管理平台的建设,让学生充分享有知情权,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如何去学,学的如何;让教师的资源充分共享,共享学生信息资源,共享教学信息资源;让社会能够参与教学,监督教学质量,共享教学资源。
其次,不能重复建设,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好的软件继续用,一般的软件改进用。通过兼容接口将已有软件的信息融入到综合信息共享与管理平台,提供双向数据通道,实现无缝连接。
最后,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学校的研发人员不充裕,一年、两年不能完成整个工程,没有关系,只要整体规划好,认真梳理业务逻辑,分布实施。首先开发公共模块,再开发核心模块,最后进行整体完善。该方案以迎新管理信息系统为突破口,以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带动,逐步解决财务接口,学籍接口,招生录取接口,从而实现学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动。
综合信息共享与管理平台的建设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同过使用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方法解决了研发人才短缺的困难,只要有3到5名技术人员就能完成。另外,给用户接受新系统预留了比较长的缓冲期,减少了用户对信息化的抵触情绪。
2.2 很好地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整合现有资源,同时也减轻了用户由于软件的改变要面临的大规模培训问题。
2.3 自主研发,相当于量身定做,避免了通用软件的水土不服问题。
2.4 可保障基本数据一致性和共享性。
2.5 兼容性较好,随着职業教育的发展,更新部分系统模块比较方便。
3 综合信息共享与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本平台开发的基本要求与功能是实现围绕学生和教师信息数据的管理与操作处理,基于Microsoft SQL Sevrer2000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管理使该软件有更优异的性能。系统的基本数据流动为员工基本信息、员工薪金、学生学籍信息、学生学费信息、课程信息、班级信息、学生成绩信息、授课任务信息等的输入,以及用户提出的对各类信息的查询和其它要求所产生的数据输出。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处理流程都依靠数据库的支持。按照功能划分法,把本系统划分为以下8个模块:学生管理模块、员工管理模块、教学管理模块、成绩管理模块、招生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住宿管理模块和权限管理。
学生管理模块主要功能,学生信息修改查询:学生处、教务处、系部、班主任以及院领导可以查询单个学生的基本信息,班级信息,成绩信息,住宿信息。财务处可以查询学生的部分信息。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目前情况修改学生的联系方式、近期照片的信息。班级信息修改查询:学生处、教务处、系部、班主任以及院领导可以查询班级学生在地域结构,党团结构,民族结构以及男女结构。学生处可以新建班级,设置或变更班级的班主任以及教室信息。学生异动:处理学生处分、休学、转学、退学以及毕业处理。
员工管理模块主要功能,职员信息修改查询:学院行政办公室对新进职员进行信息添加,对教职员工信息进行修改。职员变动:针对教职员工请假、岗位变更、离退休的进行处理。
教学管理模块主要功能,课程的修改查询:各系部可以添加、修改、删除以及查看本部门负责课程,教务处对新开课进行审核。教学资源管理:教务处对教室、实验室、一体化教师、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添加、修改以及删除管理。教师管理:各系部每学期初完成本部门校外兼课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变更以及信息录入。教务处负责审核外聘教师资格。教务处负责校内兼课教师、校内专任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学任务量,进修情况等管理。教学计划的制修订:各系(专业)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教务处负责审核,每学期初生成班级教学计划,进行安排教师和局部调整,最终由教务处审核通过执行。
教学检查:教学检查人员录入教学常规检查信息,教务处负责审核。
成绩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正考补考成绩录入:教师录入学生的正考成绩及补考成绩。成绩统计:教务处、各系部统计成绩录入情况,分系部、分班级补考名单,缺考名单,班级成绩优秀率、不及格率,班级成绩分布图。成绩查询:学生、教师、学生处、教务处以及各系部根据实际情况查询部分或全部成绩。
招生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新生报到:根据考生号,导入高考录取库中的数据,为新生分配学号报到率统计:分地区、分文理统计学生报到率。联系人统计:记录学生联系人,统计联系人学生数。
财务管理模块主要功能,学生缴费查询:录入学生学费信息,提供学生学号查询和发票号查询,班级缴费查询,欠费查询。收费项目统计:分项目对年度资金进行统计。减免学费处理:学生减免学费,退学费处理。职工薪金查询:教职员工查询本人收入情况,扣税情况。
住宿管理模块主要功能,学生入住:学生根据缴费情况选择宿舍。住宿统计:统计未入住学生和入住学生信息。住宿变更:处理由于实习,毕业等引起的住宿变更。
权限管理主要功能,用户登录:本系统采用二级密码,用一级密码登录处理一般业务,用二级密码登录处理涉及个人隐私业务,如:薪金查询。密码修改:可以分别修改二级密码。权限设置:本系统由部门负责人管理本部门员工权限,通过设置开关控制员工的权限。
4 总结
信息综合管理 篇11
护理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护士既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又为医生的治疗提供部分依据,在治疗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护理信息化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理念,让护士从繁重的手写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护理患者[1]。
我院于1998年引入“军卫一号”的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优化了从开医嘱到执行医嘱的流程,结束了护士手工转抄医嘱的时代,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安全。可是,护士的工作是繁杂而精细的,原有的系统不能完全满足护理及其管理的需要。于是我院又引入了多个与护理相关系统,如重症监护系统以及方联护士工作站,以期弥补“军卫一号”的不足,但又引出了新的问题,比如护士要面对多个功能交叉、数据不一的系统等。并且,这些护理信息系统都以“记录”为中心,缺乏人性化的流程管理。
2 研发目标
我院从2009年开始对新护理信息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和设计,采集了护士需求,并分析了各系统的优点以及不足,制定了如下目标:(1)在“军卫一号”的平台上将各系统进行整合,建立护理数据中心,统一存储护理记录;(2)优化并规范工作流程,取消不需要的护理环节,减少中间差错,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3)建立护理规则库,由系统来提示护士护理工作;(4)将护理管理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并将绩效与考评相挂钩;(5)设计更加人性化,提高系统的易用性[2]。新护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是一个标准化、科学化、实时化以及人性化的系统,以达到提高效率、增强质量、优化资源、改善服务和强化管理的目的。
3 设计和实现
3.1 系统高度集成,实现多程序整合
我院与护理及其管理相关的程序有护士工作站、重症监护系统(主要用于监护仪数据采集)、方联护士站(主要用于PDA体征信息床旁采集)、检验系统、护理管理系统、成本核算以及科室物资管理。其中,护士工作站、重症监护系统和方联护士站存在着许多的交叉功能。护士在使用时必须登录多个程序和打开多个页面,不仅繁琐,而且也增大了计算机的系统开销。我们分析了几个系统的优劣点,最后将几个系统进行了整合。整合后功能如图1所示。
整合后,护士只需在一个系统中进行操作,无需重复登录,工作方便快捷,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机运行速率。
3.2 建立护理数据中心,统一存储,实现及时的医护信息共享
多个功能交叉的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并存必然造成数据存储的不统一。而且,数据存在不同的数据空间中,造成无法共享,护士要打开多个程序,才能将患者信息调用完整,或者调用每个程序分别录入,这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强度,还有可能由于输入疏忽造成数据不统一,引起纠纷。要改变这个情况,就需要建立统一的护理数据中心,将数据进行统一存储[3]。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完成转换成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首先,考虑到3个临床护理信息系统中有2个是软件公司开发,若要公司按我们的需求进行大量修改,可能性较小且代价较高[4]。因方联护士工作站疏于维护,存在数据丢失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院自主开发了基于PDA的护理信息系统,在功能上该系统能将其取代,故可放弃对它的使用。而重症监护系统与护士工作站在护理数据记录中虽然使用的表不相同,但字段及属性基本相同,可以考虑将其进行整理合并。由于护士工作站使用“军卫一号”的表空间,其中与护理相关的表名皆使用同义词,且我们可对其代码进行修改,故决定用重症监护系统的表来统一数据。具体做法如下:
将原“军卫一号”的记录表的同义词删除,并将其赋给重症监护系统表,再导入原表数据。这样,在重症监护系统无需修改、护士工作站也仅做较小改动的情况下,实现了数据的统一存储。同时,使医生可及时查看患者的护理信息。
3.3 护士关注信息的集成展现,重要信息一目了然
最初“军卫一号”护士工作站适用的分辨率为640×480,而如今我院计算机使用的分辨率一般为1 024×768。分辨率增大后,护士工作站首页的一览卡将在计算机的左上角呈现,右边和下面空间留有较大空白。如何利用这个空间呢?如果单纯在一览卡上增加床位,势必将造成护士视力疲劳。于是,我们决定在有限的空间里添加护士最为关注的内容。
本系统首页在原“军卫一号”护士站一览卡的基础上,增加了概览、关注医嘱、注意事项提醒以及检验危急值报警等功能。其中,概览包括护士关注的本护理单元患者分布概况,例如各护理等级人数、病危病重人数、入出转人数以及今明手术人数等,并可点击进行过滤筛选;关注医嘱主要使护士方便知道患者需要什么治疗;注意事项提醒将需要注意的事项呈现在首页醒目处,提醒护士注意;检验危急值报警主要结合检验系统及时提醒护士查看有危急报告患者的检验记录,不致延误救治。首页示意图如图2所示:
将护士最关注的内容集中在一个界面,并提供便捷入口以查看详情,减少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3.4 医嘱的全流程管理,加强过程监控
医生开出医嘱后,从医嘱的转抄校对、医嘱拆分、拟定执行计划、计划执行提醒到执行签名是一个全流程闭环管理。在校对签名时调用一个用于医嘱拆分的Web Service程序,来实现医嘱计划的拟定,具体如图3所示。之后,再由基于PDA或移动计算机的护理信息系统实现医嘱计划的执行签名。
3.5 护理行为规范化,将护理落到实处
系统通过护士对护士工作站的操作动作调用护理规则库,生成护士的护理计划,具体流程见图4。例如执行患者的入院操作,即相应生成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的护理计划。将护士脑中的护理规则体现在计算机中,更加明确护士的任务,提醒护士定时执行,减少遗漏,以更好地服务患者。其中,生成技术和执行过程与医嘱计划相似,不再赘述。
3.6 引入患者腕带,准确辨识患者
腕带功能是对患者的识别。在使用PDA以及移动计算机执行护理任务时,可通过腕带识别患者,核对用药、抽血等信息跟患者匹配与否,用机器代替人工的查对进一步降低了错误的发生率。
3.7 与智能呼叫整合,实现护士站床位牌、患者床头牌电子化
智能呼叫系统是集实时信息发布、医患呼叫对讲以及护士定位显示等功能于一身的系统。护士工作站为其提供接口,实时传入患者信息,护士即使在床边也可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方便快捷,也省去了原始抄写的麻烦,减少错误的发生概率。
3.8 融入护理管理功能,使管理更科学有效
本系统的护理管理功能主要由护理质量测评和护士(长)绩效考评2部分组成。护理质量测评将日常护理部及护士长对护理工作抽查的结果记录、统计、分析,根据结果进行监控并即时反馈,督促病区不断整改,提高护理质量。护士(长)绩效考评是对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及思想进行考评,可作为对护理人员评价以及改进服务质量的依据,使对人员的管理更加公平、公正和科学[5]。
3.9 加强科室物资二级库及高值耗材的管理,节约成本
本系统对物资从科室向仓库申请到仓库发货、本科室入库再到该物资的最终流向进行全流程管理,更有利于控制科室成本。高值耗材请领单在收费时同时产生,与患者信息对应,有效减少了高值耗材的流失。
4 小结
护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护理管理水平。对护理质量进行实时监控,跟踪医嘱的全生命周期,落实医嘱执行情况,明确护理计划的执行人以及执行时间,避免了责任区分不清、执行时间随意的工作状态,有效规范了护理行为,预防和避免了纠纷的产生。在护理管理方面,以数据资料为依据,对个人、病区进行考评,实现了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更加严谨规范。另一方面,系统的使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从被动的服从系统到主动发现问题、提供建议,从软件的使用者到软件研发的参与者,大大推进了系统的研发和实施。
虽然本系统目前还并不完善,仍有许多需求还未满足,但是已改变了护士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将机械的工作交给计算机,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给患者。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信息系统的改进与完善。方法:针对原有护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护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目标,并介绍了新系统的设计理念和实现过程。结果: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优化了资源配置、强化了管理。结论:该系统适用于目前临床的需要。
关键词:数据中心,整合,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杏敏,王玲勉,任爱玲,等.现行护理信息管理系统运行中的缺陷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研究,2010,24(1):252-253.
[2]李瑾.数字化条件下一体化护士工作站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25):36-37.
[3]李素红,任爱玲,薛晓英,等.一体化护士工作站的研发与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5):48-49.
[4]邱玉梅.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在我院护士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20l0,23(2):160-161.
【信息综合管理】推荐阅读: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06-14
《信息管理综合设计》11-03
医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09-26
综合信息应用管理系统08-24
城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07-02
【解决方案】车辆调度综合信息管理系统10-17
信息综合集成08-05
综合信息查询08-17
综合信息服务08-26
交通信息综合平台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