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2024-11-17

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

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初中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型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信息技术课的根本任务是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青少年素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在上机时,可以确定一些有意思的上机目标,让学生为了这个目标而去探索它的实现方法,尽量将探究知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例如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时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名片,或者设计一份板报,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花费进行统计,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可引导学生用“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班级通讯录制作;在学习PowerPoint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介绍家庭或学校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对于一些游戏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玩,但不要告诉他们玩法,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游戏的玩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参加学习,激发进取心。

二、了解计算机学习的特点,学以致用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例如:互联网,它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途径,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环境。借助于互联网。他们可以获取在书上学不到的东西,利用这些信息来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创新,高科技的迅速产业化,使得经济持续增长。而在这一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识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因此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因材施教,充分发展所有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因“人”而异定教法,就是面对不同的学生对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初涉信息技术课的初一学生,要用慢步子、勤练习、多回顾的方法,多采用示范法、同步法等组织教学。在教学时,教师必须有耐心,扶着学生前进,并加强技能训练,进行多种方式的知识回顾,多给学生成功的表现机会,对一些接受慢的学生要更多地个别指导,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充满信心。对有一定基础的初二学生,随着自学能力的增强,则应多采用同步式、探索式、四段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精讲重点部分,其余让学生自我探索,争取自我创新。如:Powerpoint教学中关于字体、图片等的教学,由于在Word的教学中均已经涉及相关内容,教师只需稍作点拨,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接着评议作品,让好的同学说说方法。然后进一步练习操作,最后教师只需稍做小结。再如申请免费电子邮箱,这类操作在互联网应用学习中非常多,而且一般网站导航非常明确,教师一般只需引导学生寻找到注册界面,剩下的由学生自己完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端正教育理念,辩证地对待网络的利和弊

注重青少年信息道德的培养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它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干扰和不良影响。例如:在互联网上除了大量丰富的学科知识外,也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有时还有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等,而这些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因此在学习网络这一章时,我不仅向讲解英特网的优秀之处,而且不断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教育学生,使他们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以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未来21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对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培养模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能力;在培养内容上,教育需要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主要侧重在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教育需要更新观念,要寻求新的模式和传播手段,以适应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要。

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

一、精心导入,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虽然对信息技术课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往往仅限于玩游戏、看Flash动画或者网上聊天等娱乐项目。而对于抽象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乏味, 学习兴趣不高。尤其在给低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时更是困难, 学生键盘上的按键不认识, 很难让他们记住各个字母和功能键的位置。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 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通过实践, 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 配上音乐, 设计新颖的导课, 让学生欣赏, 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 效果显著。比如, 教学《电脑的组成》一课时, 我告诉学生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 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 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 一个“心脏”叫中央处理器, 英文CPU。形象的比喻, 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 简单明了, 学生一听就懂, 很快便学会了。

1. 游戏入门, 自觉学习

我通过学生爱玩游戏这一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巧妙运用各种小游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意愿, 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当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消除其厌倦心理, 从而更好地吸收所学内容。

譬如, 在学习指法的过程中, 如果一开始就讲手指摆放要求、控制区域等知识点, 空洞的知识没有搭配有新意的实践方式, 学生学得就很累, 甚至不愿意跟随课堂讲解进行实践。若是教师强迫练习、作业, 更会加剧学生的厌学心理。于是, 我就在教学中通过游戏引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的开始, 我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 里面内嵌的小游戏和打字练习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后, 我又利用比赛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 看看谁使用软件打出的字最多、最准确。通过比赛我告诉学生, 要有好成绩就必须掌握好指法。再讲解指法原理时, 学生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了对新知识的热情, 课下也开始了自觉的练习。

2. 创设情境, 积极学习

除了进行有效的课堂引入外, 创设课堂情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场景教学等手段,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 用营造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创设的情境中, 极大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学习、掌握新知识的效率。

如在教学Word软件中的《插入图片》一节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马上就要过母亲节了,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做出一张漂亮的贺卡送给妈妈呢?”然后, 我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已经做好的贺卡, 看着漂亮的图案、优美的祝词, 学生积极地响应:“想!”此时, 学生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如何才能做出这么漂亮的贺卡, 展现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 我借助时机告诉学生, 这些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在课堂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 通过插入自己喜欢的图画和文字, 为母亲制作一张别出心裁的贺卡。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导入, 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景, 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 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大胆放手, 强调自主探究

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后, 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 毕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此时教师只需发挥必要的引导作用即可。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作为信息技术启蒙阶段的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更要紧跟新课改纲要的要求, 从要学生死记硬背计算机基础知识、机械性地参与练习和作业的程式化教学, 转化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 注重学生分析、解决实践操作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对于多种操作效果相同的教学要留有余地, 可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只需观察指点, 无需讲得太多、太细。

如在讲解Windows画图软件时, 教师只需介绍左边各个按钮的用处, 再稍微举一个例子即可, 无需事无巨细地讲解, 那样反倒让学生反感。此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用软件, 自主探究哪个按钮能达到自己预想的绘画目的, 这样不但能加深操作的印象,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的精神, 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鼓励创新, 全力发展个性

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后, 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利用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和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 也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信息技术更是一个要求有创新能力的学科, 教师要在基础软件的使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将来学生继续学习计算机甚至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埋下良好的伏笔。在初等信息技术课程中, 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有很多, 比如PowerPoint中幻灯片的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等等, 教师在教学中切记不要在有创新价值的知识上做统一的要求, 评价作品时也要以鼓励为主、灵活多样。以此鼓励学生创新, 发展学生的个性。

除了以上对学生知识能力、创新技能培养方面的心得体会外,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 这对于学生正确认识自身行为、正确认识网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网络高速膨胀的今天, 这一点也显得很有必要。信息技术是一项实践技能, 是一种工具手段, 通过它可以达到很多目的。它不仅是一部游戏机, 也是一部学习机, 要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看待其功能的意识, 不可沉迷于网络和游戏;教育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提高网络分辨能力, 不浏览不良信息, 不进网吧, 不沉溺于虚拟空间;教育学生使用正版软件, 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体会 篇3

首先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由于我们学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学校,学生分布在通化各个县区,个体差异很大,有很多学生没有过接触电脑的机会。所以我了解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针对民族特点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既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又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如:用internet网上进行教学,让学生使用internet搜索一些朝鮮族民族知识泡菜的制作方法、朝鲜族传统的体育项目等,让学生搜索的过程中学会使用百度、goole等搜索网站,在搜索的过程中引出关键字的概念。在使课程不再枯燥无趣,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个人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添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乐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完成任务。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任务及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现在的教学大多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理论为主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如计算机原理、信息技术概念等。这些知识理论性强,学生自己理解不了如任务设置不合理,就会出现学生不乐意学,教师教不明白的情况。所以任务设置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就要恰当、要适和这节课乃至整个章的教学。一般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讨论法、图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另一类是以操作为主的计算机软件学习,这些知识操作性,要求学生有自己动手的能力。在这类知识的学习就要给出明确的任务,任务的设置要不能简单也不能太难,要对所有学生有通用性。要由浅入深设置,逐渐引入课程的难点及重点,使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将课堂所学计算机知识牢牢记住。这类知识的教学方法一般是任务驱动法、分组教学法、竞赛法等。

第三,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现实角色转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以前的角色是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者,所有教学行为以教师为主。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广大计算机教师最头痛的就是课堂纪律问题。大多数学生不太重视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而是把计算机看成游戏机,把计算机课看成游戏课,所以教师想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于学生想要放松心情的目的行成了矛盾。所以计算机课成了混乱的课堂,如果教师严厉起来学生就会消极学习,学习起来是事倍功半,不能达到教师预期效果。所以我干脆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控制课堂在玩中学,以玩带学。把学习的知识融入学生玩的行为,在玩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练的过程当中发现他们不懂的问题或是新的问题,然后拿到课堂全班讨论解决问题,做到当堂问题当堂解决。

(上接第108页)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分层教学:

要求学生先回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的概念。(鼓励C,D层次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出来以后,我提出问题: 梯形中位线有没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类似的性质呢? (要求学生画图探讨和讨论,然后讲出答案或猜想答案)。

学生讲出答案(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梯形两底之和的一半)后,我把学生讲出的答案作为命题板书在黑板上,再要求学生就这命题画图写已知求证。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体会 篇4

信息技术课在我国普及得较晚,我们蔡家小学普及则更甚。但是随着信息技术课的不断深入,各学科教学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由原来的“书本+粉笔+嘴巴”的教学方式转变成由“书本+电教+嘴巴”的教学方式,这一转变也符合了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提前。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很强的形象性、灵活性、多样性,既给教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益,也给学生提高了进行信息的多元化处理能力。虽然条件好的家庭和学校的学生对电脑掌握程度已经超过爷爷奶奶一辈;作为我校特殊情况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那么怎样去上和用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学以致用呢?下面我就说说我的几年信息技术的教学体会: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认识

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会运用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正如我们小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当作家,但如果不学习语文就无法完成其它完成其它各科课程的学习一样,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也同样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警惕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试想:如果写文章时运用它;学英语时运用它;找资料时运用它......那它还会被忘掉吗?因此,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提高学习兴趣,从学生地实际入手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形象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有针对地选择,能把书本上简单或是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深刻、形象。例如在上键盘指法时,如果说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戏,同桌之间互相比一比,看谁打字速度快。由于大部分同学刚接触键盘不久,对字母排列和指法都不熟悉,所以打字速度非常慢,而且有些同学只会用一个手指按键盘,不一会儿就打字速度快的同学抓到了。这时同学们就会提出如何才能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蔡家小学信息技术

我及时抽出记住指法的重要,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埋单的练习后,学生信再玩空虚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三、把“死知识”课变成“活知识”课

我们如果把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看作是“死知识”课,如教学画图软件,仅仅讲授画图程序怎么用,然后让学生像书上画一棵树、一个房子什么的,那将是单调、枯燥无味的一节课。我们如果说把美术教师的美术课请进来,先由自己介绍画图程序怎么用,再请美术教师妥调色的简单原理,从而让学生学会自己调色;给学生讲授如何着色、用色才使图画协调;讲授简笔画的画法、构图和比例等,从而用画图程序完成一幅幅生动的画。有的学生画出了富有创意的欢乐场面,有的画出了人物画,有的画出了山水画......其中有一个学生很有耐心,把自己的房间画得非常好,特别是那个色彩,和谐、协调,富有童趣。学生在学画的过程又强调了画图程序的应用。

把诸多学科都请进来,那么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将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流程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从而实现从|“死知识”课走向富有“活生命”课的取向。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为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有用,并且一定要学会、学好。

徐光洪

二○一二年二月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5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幼儿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心得体会:

一、深刻领会和把握教材,努力拓展教学的空间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编排,除了考虑到了呈现的连续性、相关性和难易程度之外,还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幼儿的知识水平,甚至照顾到了零起点的幼儿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要让幼儿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信,而教师也得到了幼儿的尊重。幼儿在自己完成课本内容之后,在对相关的知识探索和交流中,掌握了书本中还没有介绍的知识,对幼儿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把枯燥的课堂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幼儿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幼儿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幼儿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而我学校就还没有电脑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认可。用好的比喻,贴近聋生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幼儿学得愉快,让幼儿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幼儿,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幼儿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幼儿的感受,做幼儿的良师益友,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幼儿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幼儿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幼儿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幼儿,尊重幼儿,让幼儿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6

一、教材特色

我们现在统一用的是山西经济出版社的《信息技术》教材,我认为这本书的特色是:接近初中生好奇、创新的心理,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重视实际操作,将基础知识的学习贯穿于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乐。

二、教学探讨

1、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计算机教学中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要教好计算机课程,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轻松地学习,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于操作实践课,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先展示本节课要学的作品样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涨。接下来在我给他们操作演示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就比较集中了。布置下任务后,学生们也都积极的去完成。

在学习flash动画时,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动起来时,高兴的与同桌击掌欢呼:“成功了!”,迫不及待的叫我过去欣赏他们的作品,这时我对他们作品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指正,对于完成较好的同学说:“你试着利用咱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再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动画,看能做成吗?”,以成就感去促使他们对知识的延伸及引用。如:学习完“形变动画”后,学生们就制作了“努力与成功”、“白云与雪花”、“小鸟与蓝天”等作品。学了“两个气球飘飞”后,学生自己就制作了一把彩色的气球飘飞、各种颜色的气球飘飞等并且对气球飞的路径做了改变。学了“简单的运动动画后”,学生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样式及不同路径起飞的火箭。这说明他们已经能灵活运用教材知识了。

2、以任务驱动教学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知识学科,《信息技术》是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而其中技能性占主导地位。目前农村中学一部分学生是在升入初中才接触电脑,除过每周一节电脑课外,平时几乎没机会接触电脑,可谓底子雹时间有限。如果仅仅让他们去练习基本操作,刚开始学生可能还有兴趣,但时间久了,兴趣就开始下降,甚至没了兴趣,更主要的是不能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此种情况我采取了任务驱动法。即:教师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去实践,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结合教材特点,每节课都给学生提出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如:学习制作电子报这部分内容时,我给学生提出:“本节要完成的内容就是报头的设计”,学生接到任务后,自然会跃跃欲试,在做的过程中,将要用到汉字的输入、艺术字的编辑、文本框的编辑、大小写转换健的使用、上档健的使用等。

我在给学生演示操作时将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如:插入“科技前沿”这四个字时,讲艺术字的编辑方法;插文本框时,讲文本框是怎么插入的,边框线的颜色及线条样式是怎么改变的`,怎样给文本框填充颜色;在输入汉字时,教给学生指法、ctrl+shift健切换输入法,遇到要输字母时讲解“ctrl+空格”中英文转换。学生在做这个作品的过程中他要用到这些上面说的这些操作方法,如果他的作品做成了,说明这些操作技能也掌握了,这样就将新知识、新技能的练习贯穿到了整个作品的制作过程中,避免了单独练艺术字编辑或某个功能健的使用所带来的枯燥乏味。

再比如做“火箭升空”动画时,当看到这个动画时,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要去尝试做一做这个动画,在做的过程中:

第一步:要设置文档的背景色,并插入新元件(其中要用到元件名称的输入、类型的选择);

第二步:要利用工具栏里的工具绘制火箭(做了这一步便学会了工具的使用、颜色的填充等并在实践中领会了各个工具的用途。)

第三步:将库中的火箭元件托到场景一舞台中火箭起飞的地点,并调整大校(此处涉及到场景、元件、库的概念,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些名词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了。)

第四步:要在时间轴第30帧插入关键帧,并垂直向上移动火箭到适当位置。(这里需要掌握关键帧的作用及与一般帧的区别,元件的移动方法。)

第五步:创建补间动画。

第六步:添加运动引导层。(涉及到运动引导层的概念、作用。)

第七步:移动火箭

第八步:用任意变形工具将第60帧的火箭旋转。(会使用任意变形工具,并知道它的作用。)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7

少讲多练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 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则越糊涂, 讲一节课不如让学生操作10分钟。所以在许多需要操作的内容方面教师应注重少讲多练, 通过精心导入, 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 最后巩固练习。其中, 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 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 达到巩团和提高的目的。

借助游戏

恰当地运用游戏,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这里的游戏包括比赛和益智游戏软件。例如, 在打字教学中, 由于打字本身是很枯燥乏味的, 为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采取游戏比赛的形式, 这样一来, 学生学习劲头十足, 提高很快。益智游戏软件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软件, 它对学生学习起到辅助作用。例如, 在《鼠标》这一课教学中, 内容是鼠标的功能和用法。对用法进行巩固练习时, 可以让学生玩扫雷、玩纸牌。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不仅仅感到学习的轻松、愉快, 又能充分练习鼠标的各种用法, 何乐而不为呢?但是教师应该严格掌握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游戏的度, 严格挑选, 适当运用。

整合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声音、文字、图片等信息集中为一体, 能在视觉、听觉上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刺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硬件和软件”的时候, 如果用以前黑板、粉笔及枯燥的教学手段, 那么学生就很难理解, 其结果就是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失去兴趣。本人利用多媒体技术找到硬件及软件的图片、相关视频做成课件, 把硬件形容成我们肉眼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实物;软件就是电脑要正常工作就必须安装的程序, 就像学生要玩游戏就必须安装这个游戏的程序是一个道理。然后把具体的实物用图片的形式讲解给学生, 再在网上找到一个小动画通过自己动手把计算机的硬件安装正确。精彩地讲解、立体地演示、学生动手实际操作, 课程结束了, 学生也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结果是既省时又省力, 教学效果良好。

教法灵活

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实际,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Word综合应用———图文混排时, 可以这样引入新课:首先出示两张纸, 一张是普通的只有文字的黑白纸, 一张是有彩色图片的纸。在内容完全一样的情况下, 让学生比较哪一张比较好看一些, 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有色彩的一张。然后再出示用计算机制作的一份, 问学生:“现在你们喜欢哪一张纸呢?为什么?”学生当然更喜欢用计算机制作的具有效果的纸。教师再提问:“那你们想不想做一份这样的纸呢?”同时鼓励学生说:“其实, 通过学习你们也会具有制作这样纸的能力, 让我们自己做编辑, 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吧。”布置一份个性纸片的制作, 比较符合高中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 在这样一个任务的驱动下, 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将从教师转变为学生, 课堂气氛将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自热而然地就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提高了教学质量。

注重实践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理论上的许多知识, 特别是软件的应用, 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者演示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学生亲手操作, 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才会把概念理解得更好。

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 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理论结合实践, 及时总结、反思并进行创新,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才能实现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

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8

其次,要采取直观教学,加深记忆。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教学“认识键盘”时,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第三,要培养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会了学生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接着,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最后,再让学生应用超级链接的方法,使其能够链接到某一网站。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非常不错。

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9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和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人们已经从过去所认为的体育只能造就“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转变成“少年强则国强”的感悟。因此体育课以成为学校里的重要课程。但由于教师或学校出于担心学生的人生安全,怕自找麻烦,所以体育课一直被禁固在单调的跑、跳、掷及简单的球类教学中。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体育课的价值。近年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强大的活力。我们尝试把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的各种领域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就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作用谈谈个人的认识:

1、多年来,本人尝试通过光盘、网络等途径获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方位信息应用于体育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图、文、声、像相结合,教学效果更明显。并且,应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对备课过程发现的问题随时修正,课后可以针对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进行修改补充,达到优化、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2、本人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完成了两个课件,一个是《篮球简介》这是一堂理论课,运用多媒体技术介绍篮球的起源、发展及比赛场地、规则、竞赛要求。通过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成图、文声、像相结合的内容,将启发性、趣味性、知识性、针对性融为一体,使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所学知识,比以前在教室里只靠教师讲,粉笔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效果。另一个是《篮球行进间变向换手运球》这是一堂室外课的内容,通过先期给学生们进行多媒体信息讲解、演示,在上实践课时,学生们掌握技术的能力大大增强。经过这两次的教学,笔者感受到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

3、在实践课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把学生对动作的认识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例如:在教学“鱼跃前滚翻”时,学生很难把握“跃”的感觉,同时,滚翻时容易塌身。而教师先期通过多媒体课件,把“鱼跃前滚翻”的动作分解成跃起、手撑低头、团身翻、蹲立四个连贯的动作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在脑子中形成动作的概念。这样在实践中,教师再稍加讲解示范,便会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信息技术公开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需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从而使信息技术教学能在“宽松、主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现我简单谈谈小学信息技术的几点体会:

首先,利用多媒体讲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众所周知,教信息技术的基本原则是直观性,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凭老师的口述,学生很难理解它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时应使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认识,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其次,利用探究发现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去鼓励学生用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让学生认为自己是被动学习者。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密切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体会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0036-0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并激活他们的原有知识。而要想激活他们的原有知识,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阅读教学进行整合,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没有兴趣的学习都将是“赶鸭子上架”,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在声、形、象及动画表现等方面比其他教学手段都更加有力,能创设出生动形象、立体感强的情境,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或受到震撼。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将会收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一篇比较枯燥乏味的文章,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手段去授课,学生既不能理解闻一多先生生活的时代背景,更别说通过这些时代背景去认识闻一多先生的成长历程和分析其人物形象了。对此,笔者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该课进行了设计: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十月围城》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受到视觉冲击,体会到什么叫抛头颅,洒热血,一往无前、前赴后继的惨烈与悲壮。这样,学生就对该课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时,教师再根据电视剧内容分析闻一多先生的成长背景,引导学生探究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相关语句,然后试着说出其人物特点;然后,让学生深入探究如何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这样教学,图文并茂,能让学生在视觉上受到震撼,并且在理解文本时能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既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二、利用信息技术加深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加深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那么,教学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既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阅读内容,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比如,八年级下册《雪》是一篇比较有思想深度的散文诗,学生对于文章中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比较难理解,而这恰恰就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我校处于南方地区,当地几乎没下过雪,学生对于雪根本没有感觉,更不用说分辨“朔方雪”与“江南雪”的区别了。对此,笔者提前准备了殷秀梅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的音像资料和北方下大雪时的雪花纷飞的视频,从而帮助学生加深了解与体验。有了这些感情基调,学生就能在教师的讲解下理解南方的雪意味着作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朔方的雪则蕴藏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都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这样,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很轻松地就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本课的教学目标也能轻松达成。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承认学生是有个性的个体,并尊重学生间的学习差异,才能更好地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强的特点,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为阅读课服务,既能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也可以为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等提供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施展才华、发展个性,以及参与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和自主探究。例如,八年级下册《海燕》一课,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海燕的资料以及俄国革命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就会首先想到用百度搜索引擎来查阅资料,从而丰富了对于海燕的相关认识。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搜寻到的资料及自己对这些资料的看法。然后,再根据学生对这些资料所持的不同观点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探究这些资料。最后,各组选派代表陈述各组的观点,教师则利用多媒体录制下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以供学生日后欣赏和复习。这样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无形中就变宽了,这与“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标理念不谋而合。

四、利用信息技术拓宽课外阅读渠道

语文阅读要求加厚加宽学生的人文底蕴,让学生多一点“吸收”。如何迅速而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呢?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达成这一要求。由于学生平时的阅读材料只限于课本和作文选,一直存在着阅读面狭窄的问题,因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但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而且还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还是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一课来说吧,教师除了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详细观看电视剧、电影《十月围城》,唤起激荡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电子书《闻一多全集》《死水:闻一多作品精选》《闻一多名作欣赏》等,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使学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闻一多先生。由于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因而让他们下载和阅读这些电子书,且他们也非常乐意去做。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要教师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12

记得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这四个字的时候, 还是在报纸杂志上, 说是未来的教学都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 那时就想等到普及开来我早就退休了, 所以只是一看而已, 并没有放在心上。

没过几年, 突然满大街出现了网吧, 总以为网吧和新中国成立前的上海夜总会一样, 不是正人君子要去的地方, 还是不屑一顾。有一天, 学校也设立了微机室, 而且还是一门课。没过多久, 学校又配置了一间微机室, 学生在课余讨论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自己听着听着感觉就像外星人一样, 不了解地球人的生活了, 对这个社会似乎很是陌生了。

于是下决心开始学习计算机, 筹备了六千大洋, 小心翼翼地请回了一台方正电脑, 网也开通了, 然后到书店里买来了《计算机基础应用教程》、《计算机上网技巧》等慢慢研习, 往往是彻夜达旦, 废寝忘食。在自学的同时县教育体育局也开办了计算机培训班, 努力向他人请教, 力争弄明白每个细节。

现在感觉小菜一碟的操作当时就是难于上青天, 比如简简单单的发电子邮件, 在网上倒腾了半天还是没有发出去, 在培训班里还是请人帮忙发的。后来熟悉了, 又学习了动画的制作, 还学习了网页制作三剑客, 但是都没有学精, 仅仅是一知半解而已,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现在好了, 校园宽带100M, 班均带宽5M, 上课查资料, 网页一点就开, 随查随用, 不似以前网速比老牛车还慢, 等上十几分钟打不开一个网页。即使这样上网的热情依然高涨, 学习的劲头从未断过。现在学校实现了以触控一体机和电子白板为主要模式的“班班通”;全部教师注册了个人空间, 实现了“人人通”。教师都能使用甘肃省基础教育平台资源和学校网站资源。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使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应用, 在此前提下, 教师人人配备有电脑, 可以说是“换了人间”。

二、对信息技术课的几点看法

一路走过来, 其中的甘苦说不明道不清, 总的来说惊异于时代的沧桑巨变, 下面就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要有敬业精神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 都要敬业, 就像螺丝钉一样, 不管拧到哪儿就要发挥螺丝钉的作用。当教师一定要本着捧着一颗心来的态度, 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教育事业服务, 虽然达不到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境界, 起码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对得起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纯真的眼神。不求当什么专家名人, 但求心灵的一方净土永远纯洁。每当一届学生送走后, 学生经常联系老师, 逢年过节问候老师, 说明这个老师是品学兼优的, 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伟大的, 是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不是为了绩效工资或者是所谓排名而忘记自己是一个既教书又育人的一个人。在授业方面, 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所以敬业的前提是渊博的知识, 崇高的品行, 无声的奉献。所以, 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 一定不能沉迷于自己的所谓“网上业务”而弃关乎国计民生的教育大业于不顾, 为了蝇头小利就置百年大计于脑后, 这是目前特有的现象, 我们务必要警惕。就现在而言, 还有很多教师连幻灯片都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眼下推行的微课怎么能学好呢!就我所在的学校里, 信息技术的运用还有点差强人意。

(二) 业务上要专

目前, 年轻的教师在计算机方面比较在行, 上了年纪的教师在这方面就不尽如人意了。活到老学到老, 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 不能说因为年纪大了就放弃学习了, 这种思想实在是不可取。试想想你的孩子也遇见你这样的老师, 你是什么想法!

团结和谐互相照顾才是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践行者。在实际教学当中, 大多数教师都是急急忙忙网上下载一个课件, 上课就用, 有的公开课上, 教师在用的过程中才发现不适合自己的学生。我们要杜绝这种现象, 要看到真实可信的课堂, 而不是为表演而精心设计的没有实际效果的课堂。每个专业有它自身的特点, 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 才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最佳途径。我们幼儿教育, 更应如此。

(三) 度的问题

凡事不能泛滥, 多了就成灾难了。我经常见到有的教师, 每节课都在使用课件上课, 我想他最大的目的是省事省力, 自己不用动脑子, 拿来就用。鲁迅当年批判拿来主义, 上学的时候不明白, 现在似乎明白了拿来主义真的有它的短处。信息技术的使用要科学合理, 不能打着科学的外衣就过度使用, 超越一定的限度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我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抱着少而精的观点, 我认为信息技术毕竟是辅助教学的手段, 不是主流, 它不能代替人的一切言行, 教学上还是以教师为主。假如上课了, 老师打开一个课件, 然后放电影似的往下放, 不去讲解, 想想会是什么结果?如《今天我值日》, 仅仅按课本上的知识制作成课件播放, 不到几分钟就放完了, 剩余的时间干什么?所以, 我在教这内容时, 就利用微课, 给孩子们播放具体的值日生应该做的事, 扫地怎么扫才能扫干净, 洒水怎么洒才能撒匀称还不会溅到其他同学的书包或者是桌椅上, 课桌怎么擦才能擦干净, 桌面怎么摆放才能摆整齐等等, 孩子看了实实在在的演示后, 就知道具体怎么做了, 不然教师讲多少次, 孩子们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多少年下来, 我对信息技术在课堂里的运用, 可以说有自己的体会, 它可以把无形的化成有形地展示给孩子, 把抽象的演变成具体可感的出示给学生, 还可以把文字图像整合到一起, 做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可以说信息技术革命彻彻底底地改变了现实生活, 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我们应该乘着这股东风, 把我们的教育伟业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摘要:信息技术的应用, 对学生来说是他们人生旅途中必不可缺少的知识, 因此是必修的科目, 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必要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是当今社会生活的主要部分。本文就和大家谈谈在信息技术普及的过程中, 自己的点滴体会。

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的教学体会 篇13

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的教学体会

人们把21世纪称为信息时代,这对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传统教学以知识为中心,无法实现学生多元化个性发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既丰富了教育教学的资源也改变了人们生存和学习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必将会引起教学过程的深刻变革,也会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的根本变化。

一、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会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的教学是否比其它教学手段高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师特点和学生的认

知水平而定,如果运用不当,教学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如在教一年级的一节《人民币的认识》这堂课时,大家不妨充当一下小朋友的身份来试想一下:如果只要解决象“这是一元”、“这是一角”、“这是一分”、“1元=10角”这类问题时,应该是易如反掌,但是我们在买卖、找零等日常购物活动所需要的数学能力的培养就在这里被无形地忽略了。所以有经验的老师会充分利用多媒体,先播放生活中在商店里购物的片段,当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的时候,再在提前准备的小商店里模拟售货员与顾客的买卖行为,运用小朋友喜闻乐见的各种实物,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课堂气氛便十分活跃,学生对人民币比以前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可以想象,教学效果肯定大大提高。所以说缺少其中任何一种教学手段的使用,都会让这堂课的效果逊色不少。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优化了课堂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现

代教育技术的飞速进步,作为高科技产物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步入了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体系,进行视、听、触、想、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难为易来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优化了课堂。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新课程目标结合点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的手段,这就意味着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教育,更本质的是对未来人才的素养教育,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国家数学课

程标准》在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在网络主题活动中,通过对信息的获取、整理和加工的过程,实现了学科的课程目标,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信息素养,成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

四、教师面临的挑战

在信息时代,传统的教师能力结构已经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学的需求。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新的理念和技能以适应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在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几乎是对称的,这种对称会使教育者的权威削弱,教师很难维持知识灌输者的角色,网络主题探究学习环境中教师角色的转变,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不应该再满足于单科试的纯教育,要懂得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还要学会与其它学科的教师协作,要把学生视为亲密的合作伙伴,甚至是拜学生为老师。

为了顺利地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时代的教师需要具备新的能力结构。

五、新时期教师基本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项需要长期理论研究与实践论证的工程,所以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已迫在眉睫,这需要全社会,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教育信息化的大好形势让我们欣喜,而大多数老师不具备教育理论大纲的信息素养的要求,因此我校近年来正在分批、分层次地进行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尽可能使各年龄段的教师的信息操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课件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中,我自己本人也喜欢用课件来上课。在课件中插入音乐、视频、图片等形式,让我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播放课件的形式上课比较受到学生喜爱,而且节省许多时间。不过在制作课件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烦恼,邱老师把我们制作课件中有疑问、有烦恼的地方挑出来,一一演示给我们看,比如:如何将图片背景透明化?如何搭配色彩?如何在PPT中插入视频?我的很多困难都在这节课中得到解决。以前也听说过微课这种教学形式,但是却不了解,不过现在知道微课是按照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家的时候解决自己有疑问的难题,微课的特点是:

1、知识内容小而精,以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环节(如导入)或一类教学活动(如二人小组合作)为单位;

2、视频长度短,10分钟内完成,容易吸引学习者注意力,实现教学资源更有效地分享与交流;

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5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用英语直接思维的能力

多媒体具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 使枯燥、抽象、单调的文字直接过渡到图文并茂的生动画面, 从而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声音、图像、动画的立体效果完美地、直观地代替了翻译中的汉语媒介, 学生感知英语的过程成为“图像→声音→意义”的过程。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视听能力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可以把课文主要情节用富有动感的画面有“声”有“色”地展现出来, 为学生创造出真实、生动、活泼、有趣的语言环境。在英语听力教学活动中, 学生通过FLASH中人物的表情、动作、语音、语调及场景对所听材料进行有效的猜测、联想和判断。通过人机视听互动、生生对话等轻松愉悦的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视听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复述的能力

新课程英语提倡教材内容现代化, 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八年级 (下) Unit8 Save Our World!是关于环境保护的社会问题, 我通过播放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有关垃圾 (rubbish) 的真实图片, 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垃圾所带来的危害。同时我利用本单元所学到的词汇, 让学生看着图片将垃圾重新分类并“回收”。学生在课件的播放中认识并学会了这些单词, 也增强了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为学生听音会意提供了感知的图像, 而且也为学生用英语口头表达提供了真实的情景。我在播放时问:Look at the garbage.How many kinds of garbage can you find?How much of the garbage can be reused or recycled?学生听后认真观看图片并作出回答。在具体说的过程中, 我先提供“说”所必须运用的词汇或句型, 然后放手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口头表达。

多媒体所提供的情景打破了传统课堂观念的束缚, 消除了教学秩序“失控”的顾虑。学生在交流与探究中大胆开口, 互相学习, 说得更主动、更轻松。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寻求有效的阅读方法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运用信息技术或多媒体网络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可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辅助教与学, 拓宽知识面,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兴趣。如Unit4 Lesson29 An Easter Egg Hunt是一篇关于西方复活节的文章, 学生对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等节日相对比较熟悉, 但对复活节却比较生疏。于是, 我将有关复活节来历的简介与节日习俗的图片以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 为学生理解本节课作了很好的铺垫, 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

五、信息技术与英语的有机整合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

新教材内容涉及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提供的材料广泛, 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实用性。依据新课标的要求, 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 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 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八年级英语Unit6Connect涉及Internet的内容。我与计算机老师联系, 利用学校微机室给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网络环境, 让学生一边上机, 一边认读相关的计算机词汇, 如Enter, Mouse, Shift等;结合课本有关如何发送e-mail的相关说明, 给学生展示发送和接收e-mail的过程;学生一边看着网页界面, 一边结合课文内容试着用课本中的英语句子进行表述, 很快理解了文章内容, 并认识了网络界面中相应的图标。信息技术为教师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 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平台。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16

少讲多练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则越糊涂,讲一节课不如让学生操作10分钟。所以在许多需要操作的内容方面教师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团和提高的目的。

借助游戏

恰当地运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这里的游戏包括比赛和益智游戏软件。例如,在打字教学中,由于打字本身是很枯燥乏味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游戏比赛的形式,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劲头十足,提高很快。益智游戏软件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软件,它对学生学习起到辅助作用。例如,在《鼠标》这一课教学中,内容是鼠标的功能和用法。对用法进行巩固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玩扫雷、玩纸牌。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不仅仅感到学习的轻松、愉快,又能充分练习鼠标的各种用法,何乐而不为呢?但是教师应该严格掌握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游戏的度,严格挑选,适当运用。

整合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声音、文字、图片等信息集中为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硬件和软件”的时候,如果用以前黑板、粉笔及枯燥的教学手段,那么学生就很难理解,其结果就是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失去兴趣。本人利用多媒体技术找到硬件及软件的图片、相关视频做成课件,把硬件形容成我们肉眼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实物;软件就是电脑要正常工作就必须安装的程序,就像学生要玩游戏就必须安装这个游戏的程序是一个道理。然后把具体的实物用图片的形式讲解给学生,再在网上找到一个小动画通过自己动手把计算机的硬件安装正确。精彩地讲解、立体地演示、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课程结束了,学生也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结果是既省时又省力,教学效果良好。

教法灵活

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word综合应用——图文混排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首先出示两张纸,一张是普通的只有文字的黑白纸,一张是有彩色图片的纸。在内容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让学生比较哪一张比较好看一些,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有色彩的一张。然后再出示用计算机制作的一份,问学生:“现在你们喜欢哪一张纸呢?为什么?”学生当然更喜欢用计算机制作的具有效果的纸。教师再提问:“那你们想不想做一份这样的纸呢?”同时鼓励学生说:“其实,通过学习你们也会具有制作这样纸的能力,让我们自己做编辑,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吧。”布置一份个性纸片的制作,比较符合高中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在这样一个任务的驱动下,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将从教师转变为学生,课堂气氛将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自热而然地就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注重实践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理论上的许多知识,特别是軟件的应用,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者演示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学生亲手操作,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才会把概念理解得更好。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践,及时总结、反思并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才能实现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

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7

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第四周期继续教育又开始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这门课程,非常好,非常实用,也非常有效地提高了我的计算机水平,解决了许多我不懂的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可以较为熟练地利用网络资源,修改网上的课件,并很成功地制作了自己的课件,使我感受很多,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一.现代课堂教学,需要信息技术

现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我们发现信息技术越来越重要,越实用。一方面,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这是其他媒体所不能代替的。

特别是初三复习课中,课堂容量大,知识信息多。利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加大了知识的密度,另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复习的针对性,同时,有利于对学困生的辅导。

二.现代教师,需要学习信息技术

目前,我们各种层次的老师,由于很多人没有学过信息技术,所以必须在工作的`同进,继续学习相关知识与操作,使自己素质与现代教育需要相统一。平时,没有机会系统学习。正是这次继续教育,给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也很有效地促进了自己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提高。

三.学好信息技术,需要理论联系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我边学边实践,达到了学以至用,用之有效的作用。真的意识到,信息技术较好地帮助自己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自己在操作时,感觉还是有些费力,不熟练,而且作出的课件质量不高。 本课程解决了我急需解决的问题。老师安排的内容非常实用。今后我要更加真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并活学活用,把自己的能力水平提高一个档次。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下一篇:解放思想心得:实现“三大突破”推动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