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防知识测试(精选10篇)
民防知识测试 篇1
民防知识宣传
民防 是公民防护、防卫的简称。是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平时进行防灾救灾与战时防空斗争的救援行动,是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避免或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保存战争潜力。它是国防的组成部分。
一、民防教育的目的
对公民和大、中、小学学生进行人防知识教育训练,是提高对人防工作的认识,掌握防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项长期的战备措施,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1.增强国防观念。2.提高防护技能。3.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民防教育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人民防空教育工作极为重视,目的十分明确,教育的意义也是十分深远的。
1.民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2.有利于人民防空整体防护能力的提高。3.民防技能是必需的生存技能。4.民防教育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民防平时的主要任务
1.开展民防教育。2.建设和维护民防工程。3.建立指挥通信系统。4.制订抗灾救灾预案。5.组织和训练民防专业队伍。6.应付平时灾害。
四、民防战时的主要任务
1.适时发放预警信息信号和解除警报信号。2.组织人员、物资疏散掩蔽。3.组织城市管制。4.消除空袭后果。5.配合军队作战。
五、防空警报的种类
全国统一规定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三种。
六、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
1.广泛使用高新技术兵器。2.战争进程短促。3.战场空间多维化。4.战争费用昂贵。
七、平时对心理防护素质的要求 1.克服和平麻痹情绪,做到临危不惧。2.加强民防知识和技能学习,做到充分准备。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形成群防合力。
八、战时对心理防护素质的要求
1.树立必胜信心。2.不听信敌人谣言。3.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九、民防工程的作用
1.人防工程能够保障在工程内的人员遇到核、化、生武器和常规炸弹袭击时的安全;保障党、政、军机关继续进行指挥;保证生产进行、医疗救护、物资储备,以保障人民生活和支援战争的需要。2.平时作为政府防灾救灾、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平台和疏散避险场所。
十、民防工程遇火灾时的防护行动
民防工程火灾,往往是由于人为的原因或因电器设备因素或机械设备磨擦起火而造成。其主要特点:一是浓烟积聚不散;二是温度上升快;三是有害气体多;四是疏散困难;五是灭火难度大。因此,在民防工程中发生火灾时,不可抢行拥挤。行进时要保持弓身低姿,用毛巾,纱布捂住口鼻,最好利用事先准备的防火逃生面具。如果在2—3分钟内,无望逃离开地下火区,在防火隔断内人员应利用灭火器或 密实耐火布料覆盖,尽量压灭火焰;或者利用个别耐火阻燃能力好的房间避难、延长时间静待救援。因为任何混乱都只会增加伤害,缩短生存时间,减少救援机会。
十一、地震后的自救、互救方法
1.如果震后被埋压在废墟中,你一定要沉住气。在这种危难情况下,最重要的是树立生存的信心,等待救援。先试着把双手从压埋物中抽出来,然后就有可能进一步求救。
2.保护自己不受新的伤害。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等待救援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保持呼吸畅通尽量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闻到煤气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应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扩大和保护生存空间。3.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仔细听听周围有没有其他人,听到人声时用石块敲击铁管、墙壁,以发出呼救信号。4.如果暂时不能脱险,要耐心保护自己,等待救援,保存体力,不要大喊大叫,不要勉强行动,以延长生命;寻找食物和水,食物和水要节约使用,无饮用水时,可用尿液解渴;如果受伤,想法包扎,尽量少活动。5.被救出后要听医生的话,以免遭受新的伤害。按医生要求保护眼睛,长期处于黑暗中的眼睛应避免光的刺激;进水进食听医嘱,以免肠胃受到伤害。6.震后救人,首先要做到快捷,使救人的队伍迅速壮大,让更多的人获救。在救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救近处的人。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救他们。相反,舍近求远,往往会错过救人良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7.先救青壮年。这样可使他们在救灾中迅速发挥作用。8.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队伍。
民防知识测试 篇2
人类文明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要应对各种灾难带来的挑战:火灾、地震、洪涝、核爆炸、乃至战争等天灾人祸,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人类的安全,而承载对这些灾难事故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的民防部门,则担负着前所未有的艰巨的历史任务。
民防即民事防护,是民众在政府和军队领导下,为抵御战争灾害、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所采取的防护行为。随着我国城市民防部门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日益提高,其数据信息越来越丰富,数据内容也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难还是电力中断、系统崩溃等人为失误,都有可能破坏民防信息系统,进而影响其“平时防灾、战时防空”重要职能的有效发挥。因此,选择合适的灾难恢复策略,构建快速稳定的灾难恢复系统,是信息化条件下民防信息系统建设的新要求。
2 知识管理理论简介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是基于对“知识具有价值、知识能够创造价值”的认识而产生的,其目的是通过知识的更有效利用来提高个人或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知识管理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即
KM=(P+K)S
其中,“P”代表人、“K”代表知识。连接“P”和“K”有两个要素,即“+”所代表的技术要素和“S”所代表的管理、文化要素。因此,知识管理就是协助个人或组织,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创造、储存、分享、应用、更新,并在个人、组织、战略以及经济诸方面形成知识优势和产生价值的过程[1,2]。
民防部门作为防空防灾工作的组织领导部门,把知识管理理论与核心业务相结合,用于指导民防灾难管理系统的构建及灾后恢复工作,对于我国政府在信息化条件下更好实施环境危机管理,实现对重大灾难的有效预防、快速处理和及时救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管理理论与民防部门灾难管理的实际相结合,应从技术、管理和人员3个方面入手。
知识管理的各种功能及服务最终靠知识管理技术实现,知识管理技术应用于民防灾难管理中,使灾难管理流程建立在信息网络通道和信息平台的基础之上,将大大提高灾难管理的速率、效率和准确率,摒弃依靠经验管理灾难的传统做法,减少因主观臆断和个人能力欠缺造成的不必要损失,通过优化管理流程,为民防部门组织快速救援赢得时间。知识管理技术提高了信息资源的挖掘、利用和处理能力,突破了民防部门各机构间信息沟通与工作协同的传统概念和范围,实现了一体化的灾难管理,使民防部门具有更强的灾难发现与处理能力。
知识管理理论应用于民防灾难管理系统,将对民防部门的组织结构、决策方式、运行方式、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加速知识信息在灾难管理各个环节间的流动,使得处理灾难的各个机构之间结合更加紧密,组织协同能力增强。同时,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实现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整合,促进创新。
知识管理,关键在人。知识与人是不可分割的,只有人能有目的的获取知识,只有人能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评估,只有人才能利用知识去参与创新……“以人为本”是知识管理的显著特点,民防灾难管理系统结构复杂,涵盖内容广泛,无论从系统开发、建设,还是到系统的应用、维护,乃至系统的完善、升级,都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人员,只有吸纳和培养与之适应的新型人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效能,才能有效推进系统的良性发展[3]。
3 民防灾难管理系统的构建
根据灾难管理的流程和民防部门处理灾难的一般步骤,考虑知识管理的技术层面,民防灾难管理系统应由监测预警系统、应急指挥系统、辅助决策系统、信息资源系统和信息安全系统由5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监测预警系统包括雷达监测预警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网络报知子系统和防空警报子系统。雷达监测预警子系统与国家气象和空军空情侦察观测部门联网,利用终端显示设备(如多媒体电脑、大屏幕投影等)获取空情及灾难预警信息;视频监控子系统与同级驻军指挥所联网,实现重要目标的远程视频监控管理预警功能;网络报知子系统分别接入Internet和电子政务网,从政府和群众中获取空袭和灾难信息;防空警报子系统采用有线或无线组网方式,与城市的防空警报器连接,利用软件控制,以集呼(全部警报器鸣响)、组呼(部分警报器鸣响)和单呼(单个警报器鸣响,用于防空警报器的逐台检修、保养)等多种鸣响方式,实现平时防空防灾和战时的防空报警。
(2)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由通信协同子系统和命令分发子系统两部分组成。民防部门指挥机构涉及政府及军队的多个部门,通信协同难度较大。通信协同子系统负责存储政府和军队各级指挥机构相关指挥人员的各种联络信息,直接与移动、联通、网通、电信等供应商的通信系统联接,实现对指挥机构组成及成员的快速查询和快速呼叫,迅速建设上下级指挥网络,组织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灾难现场,实施最有效救援。命令下达子系统则利用各种指挥网络,以网站信息发布、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群发、视频会议、电话通知等形式,实现军队防空袭指令和民防部门指挥指令的上传下达。
(3)辅助决策系统辅助决策系统针对不同的灾难类型,结合过去人们应对灾难的经验和成果,建立基本关系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历史案例数据库,通过专家分析系统、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针对目前的灾情进展,自动提供防空、防灾和救援预案,实现知识创新,为指挥员决策和组织指挥提供参考。
(4)信息资源系统信息资源系统包括信息管理子系统和信息公布子系统,各子系统与政府、军队及Internet相分别联接。信息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地实现对数据的采集、维护、查询、统计、分类、分析以及多种形式的输出;信息公布子系统则根据灾难的进展情况,分级向不同用户披露相关灾情,也可发布相关的法律法规、防灾减灾常识等公共信息。
(5)信息安全系统包括网络传输加密设备、用户终端加密设备、不同级别用户安全认证、软硬件防火墙及防病毒软件等。为民防灾难管理系统提供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防护措施,保障数据安全,防止失泄密事件。
4 民防灾难管理系统的灾后恢复策略
用于对城市灾难进行管理的民防灾难管理系统,其本身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灾难的影响,因此,从知识管理的管理层面讲,制定相应的灾难恢复策略,对更好地开展应急救灾,保持民防部门业务的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1)灾难备份灾难备份应结合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两种方式进行,民防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民防灾难管理系统的灾难备份工作。
本地备份即将系统数据备份至本地的存储介质,主要用于解决本地故障、错误,如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的宕机、线路中断、操作系统故障、应用系统故障、硬件设备故障等。本地备份应经常进行,每次数据更新后都要进行本地备份。
系统在向本地设备备份数据的同时,也应向远端(通常是异地)设备备份数据。当发生大的灾难,本地无法恢复数据时,由异地备份中心的系统设备提供业务容灾恢复。地(市)级民防部门每月,省级民防部门每半年,或者数据库发生重大变动时,应进行异地备份。
(2)灾后恢复民防灾难管理系统灾后恢复可通过两种途径:通过本地备份恢复和通过异地备份恢复。
通过本地备份恢复数据是最常用的恢复模式,系统故障排除后,将备份数据导入数据库即可。
通过异地灾难备份中心恢复数据有非实时和实时两种模式:非实时模式主要利用磁带备份技术。计算中心人员每天定时备份业务系统数据,并及时通过人工或者运用技术手段送往灾备中心,尽量保证灾备中心拥有业务系统的最新数据,一旦灾难发生,灾备中心可保证业务系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运行。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数据备份问题上技术难度不大,但很难保证业务系统与灾备中心间数据的实时一致性。实时模式是在业务中心和灾备中心之间通过通信线路进行数据实时备份,将业务系统的数据实时送往灾备中心,保证业务中心和备份中心之间数据的实时一致性。当灾难发生,业务中心陷于瘫痪时,灾难备份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接管所有或者部分关键业务,恢复业务系统的运行[4,5]。
5 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是促进民防灾难管理系统熟练应用的有效手段,民防部门应定期对系统的使用人员进行强化训练。在实际操作中,侧重知识管理的人员层面,可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参与政府或军队组织的大型演练,也可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自行组织人员,熟悉指挥流程,熟练系统的安装、管理、操作和维护技能,通过多次演练,提高应对灾难的组织协同和事故处理能力。民防灾难管理系统应急演练可遵循如下流程进行,如图2所示。
(1)单项演练单项演练即根据系统功能,分模块、分功能实施演练。可根据参训人员的业务分工,划分成组织指挥组、通信协同组、预警监测组、信息管理组、网络维护组、信息安全组等功能模块,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项演练,使之熟练掌握自已参与的功能模块,为发挥整体效能奠定基础。单项演练可每月组织实施。
(2)分阶段演练分阶段演练即根据灾难处理的一般过程,将一场灾难划分成灾前预警、灾难处理、灾后重建等时节,分别组织人员实施演练。通过对每个灾难时节的反复演练,使各模块参演人员熟练掌握不同时节对系统运用的不同方式,为组织实施综合演练做好准备。分阶段演练可每季度组织实施。
(3)综合演练综合演练的过程,也就是灾难处理的完整过程。通过综合演练,可使参训人员体验系统操作的整个流程,也能充分检验单项演练和分阶段演练的训练成果。综合演练可每年组织实施。
(4)实战模拟演习实战模拟演习即在高度模拟真实灾难的假想背景下,大范围协同军队、政府机关及民防部门的相关参演人员,动用真实物资装备的综合演练。比如以印尼海啸、汶川大地震等实际发生的重大灾难为演习背景,以军地各部门制定的行动预案为参照,以实际处置该灾难的历史资料为依托,组织实施实战模拟演习,充分发挥系统效能,提高参训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可为系统的进一步升级完善提供依据。由于动用人员物资较多,实战模拟演习可3至5年组织一次。
6 结语
我国民防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做好基础建设的同时,把民防灾难恢复系统建设纳入民防信息化建设之中,既是加强民防信息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人防、民防一体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提出的民防灾难管理系统构构建方案及灾后恢复策略,将知识管理理论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民防部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我国民防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摘要:为满足信息化条件下民防部门构建健壮的灾难管理系统的需求,结合我国民防部门的特点和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能力,依据知识管理理论,提出了一种构建民防灾难管理系统的新方案。并对系统的组成、功能、灾后恢复策略及如何利用系统实施有效的应急演练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关键词:民防灾难,知识管理,灾后恢复,应急演练
参考文献
[1]叶茂林,刘宇,王斌.知识管理理论与运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王德禄.知识管理的IT实现——朴素的知识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尚士雄,王煊.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政府环境危机管理系统研[J].商业研究,2006(8):107-120.
[4]王迅.城市商业银行灾难备份建设探讨[J].金融与经济,2005(3):50-52.
民防知识测试 篇3
【关键词】 民防;灾害
【中图分类号】 G63.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1
我们国家目前的周边形势总体上来说还是令人比较满意的,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未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估测的。这就要求我们时刻准备迎接未来的战争,努力学好防护知识,即使在和平时期对防灾,防震等突发事件时,民防知识教育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我校把民防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国家教育和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使之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学校的素质教育,在民防教育中渗透防灾教育,增强学生自救自护意识,提高学生应对紧急灾难能力,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的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而且可以开阔视野,扩宽知识领域,还可以提高身体素质。
根据上级要求,我校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结合学校学生和本地区的人文环境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了民防教育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我在从事民防知识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一些启发:
一、要明确民防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们不断从各种新闻媒体上看到扰乱社会治安,危害人民安全的报道,如:国内外校园暴力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等,这些认为的灾害严重威胁了公民的正常生活与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我们作为学校的一份子,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民防教育。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地球上的自然灾害更加频繁,地震、火山、泥石流、海啸等,曾为几十年不遇的自然灾害都已经频频发生,这些灾难是人类力量无法控制的,人类唯一能做到的是怎样去应对,尽量减少灾难所造成的损伤。因而进行全民的防灾减灾教育、多多开展民防活动、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使他们懂得珍惜生命,懂得民防教育观念和知识的重要性。
二、确定民防知识教育的教学目标
1.在知识技能方面,以对各种各类灾害进行防护为中心点,学习核、化、生三种武器的性能及杀伤特点,掌握防护动作要领、学习制作简易防护器材及使用方法。另外,针对和平时期多发的灾害事故,添加紧急救护知识教学,包括:包扎、骨折的临时固定、心肺复苏法、伤员搬运等技能教学,配合学校进行每月一次的紧急疏散演练。
2.在情感、态度、工作观方面:以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事业做出贡献甚至奉献宝贵生命的英雄楷模为榜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热忱、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珍惜生命的意义,培养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战争与灾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敌人,而人类也是在战争和灾害中发展的,它伴随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因此,民防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民防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中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原理,与其他学科紧密关联,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青少年学生接受民防知识教育,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防灾意识和生存能力,减少在突发事件中的伤亡损失,而且可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以德育为中心的民防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代灾害形势多种多样,除去战争灾害外,气象灾害、地震灾害、人为的恐怖灾害也日益增多和变化,这样以往的传统教材,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就要求民防教师要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引进新知识,才能满足学习的要求,才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创新的层次和水平。
四、教学形势要多样化
多年实践中得出结论:很多民防教学还是采取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专门任职和研究民防教育的老师很少。要使民防知识教育即丰富多彩,又具有效,这就需要大力推广和激励教学采用行事多样的教学模式,敢于创新,让学生乐于接受知识。
(一)立足课堂,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录像等措施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气氛,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加深对民防知识的了解。例如:讲授核武器时,可以通过播放广岛原子弹爆炸复原视频,加深学生对核武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相结合。民防知识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不仅含有理论性知识,实践演练和紧急疏散也也至关重要。如: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等都需要实际操作,教学中仅仅室内教学就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我们就要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去,带到大自然中去,努力为学生创造情境,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加深认识,使学生乐于学习,自主地去掌握知识,学会技能。
五、民防知识需要在各类活动中巩固和发展
传统应试教育对民防知识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原因是这门学科没有升学任务,学生往往是学过了就忘。学到的知识有可能一辈子也用不上,这就导致了知识的不可持续性。个人认为:教育的魅力在于活动。民防教育要和综合实践相结合,学校要经常开展一些民防知识竞赛,民防知识征文,个人商议简易防护器材制作等小型比赛。这些活动组织方便,用时较短,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学校还应该把民防知识教育触入到各项活动中去。比如:学校的运动会就可以增加一些民防知识的项目:100米伤员搬运,50米包扎等等,既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了充分利用,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使民防知识真正走出课堂,变成与学生校园生活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知识。
“国无防不安、民无防不空、生无防不宁”。民防教育关系到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的稳定,是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维护国家、社会、校园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进行民防教育,积极做好民防工作,是为学生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是为我们的祖国积蓄力量,为曾经战乱不断,如今灾害频繁的家园储备优秀的后备力量与民防人才。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也要敢于暴露自己在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还要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大脑。力争在教学水平上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民防知识教育实践的思考 篇4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学校扎实开展了民防教育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我虽然从事民防教育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得到一些启发,现总结如下:
一. 明确民防教育的基本要求:
作为民防教育教师,首先要明确我们的工作目标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劳动技能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成为会学习、会合作、会做人、会生存,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让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责任感,有团队精神;热爱生活、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言行文明;懂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初步具备自理、自律的能力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具有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关心,善于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我校总结民防教育课的教学经验,经过研究,初步制定该课的教学基本要求是“构建以和谐万州为背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作为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万州是重庆的第二大都市,人口众多,现代化的工厂、企业迅速发展,经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等灾祸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制约着城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防灾救灾是城市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按照民防条例,学校必须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规定民防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以对各种各类灾害事物的防治为中心,学习所涉及到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数学、生命科学、历史、地理。军事、天文、法律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学科知识,掌握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实验、操作、制作等技能。
2、在过程能力与方法方面: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接受灾害科学较前沿的信息。培养逻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创 造思维能力。学习各种创造技法,产生新设想,能进行初步设计、制作和验证。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以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民防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知识,其中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的科学的原理,具有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青少年学生接受民防教育,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防灾意识和生存能力,减少在突发事故中的伤亡损失,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以德育为中心的民防教育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协调发展。
灾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敌人。人类是在与灾害斗争中发展的,灾害伴随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因此,研究防治灾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灾害是自然界物理、化学、生物等物质运动和人类活动处于极端失控状态的现象,当各种物质的数量、能量积聚到目前人类科技力量无法控制的临界状态时,人类将可能深受其害,付出沉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代价。由于人类创立灾害科学来研究防治灾害的时间较晚,人类对灾害事物的认识还是较粗浅的,对许多灾害防御是被动的。所以,设置灾害科学基础知识的课程是十分必要的。课程内容以灾害防治研究为主课题,将所涉及的各学科知识有机整合,形成探究学习的广泛知识基础。灾害伤害人的生命,生命是最宝贵的,所以,探究的核心内容应该包括人体的构成、生理功能、生命过程(包括死亡)、疾病、损伤等生命科学知识。这样,既可拓展学生的研究领域,又提高了创新的层次和水平。
三、教育形式要多样化
从实践看,民防教学一般还是采取“满堂灌”的模式,潜心钻研民防教学艺术的老师较少。要使民防知识教育既丰富多彩,又具有实效,需要大力推广和鼓励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知识。
(一)立足课堂,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抓好课堂教学的效果。利用多媒体、录像、幻灯片等,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增加学生的直观感觉,加深其对民防知识的理解。例如讲解战争灾害时,2 可以通过播放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近代典型战争资料片,加深学生对战争危害的认识。再如讲解核武器及其防护时,可以通过电教手段,使学生既能看到核爆炸闪光,蘑菇云,又能听到核爆炸响声。
(二)学科渗透,因势利导进行创新型教育。民防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小众课程”,单靠一学期20课时,教学内容得不到吸收与强化,必然会流于形式。因此其教育必须和各门学科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得到渗透。如将原子弹、氢弹制造原理与物理学科中“核裂变”、“核聚变”内容相结合,将毒气弹、催泪弹等化学武器的讲解与化学科目中硫、磷、镁燃烧的实验相结合,将国防安全意识的培育和历史学科的中国近代史相结合,将各种防护自救动作与体育科目结合,将国际军事热点与政治课的时事评论相结合等,让民防知识教育不再囿于学科界限,形成以民防课堂教育为主、各科潜移默化教育为辅的创新型教育。
民防征文 篇5
我与民防
民防,是公民防护、防卫的简称,是和平时期进行自然灾害与人为事故性灾害的救援行动;战争时期组织人民防空斗争,开展抢险抢修、救护防疫、治安等活动。今天,我要来界山集中民防的知识。首先,我要介绍一下着火时的逃生方法以及工具。着火时,如果火势很大,要猫下腰,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快的从安全出口逃离;如果火势已经烧到门口,要立即打开门窗,如果是白天,若是你身边有较软的东西,比如毛绒玩具熊或是海绵,要马上从窗户投下,并大声呼救,叫左邻右舍的人快速拨打“119”火警电话;如果是晚上,若是你身边有手电筒之类的能发光的东西,不能是火柴,打开手电筒的开关,往高空挥舞,并大声呼叫。逃离中不要贪恋死人财物或贵重物品,应当迅速撤离。接着,我再介绍一下地震时应该怎样自救,首先要采取有利于避震的姿势。第一种,可以趴下,脸朝下,不要压着嘴巴和鼻子,以便于呼吸;第二种,可以蹲着或者坐着,尽量把身体蜷曲起来;第三种,可以低头,用手抱住头或者枕头、被子等顶在头上;第四种,可以闭着眼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进入体内。如果你被埋在石块或者到他的房子里,要注意用湿毛巾、衣服或者其它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以免发生意外;要尽量活动手脚,不要让它僵住,并试图移开压在身上的石头以及其他物品;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设法逃离险境,朝光亮、安全的地方移动;如果周围安静时能听到上面或外面的说话声,要敲击出声,向外传递信息;如果几个人同时被压在
一个地方,要互相鼓励,不要丧气,一起设计逃生方法,得以重生和脱险。今天我介绍的都是民房知识,不过,就这点事远远不够的,民房知识还有很多很多,你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或者从课外书中来了解其他的民房知识。
民防宣传资料 篇6
民防是国际通用词,英文CIVIL DEFENCE,是政府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空袭,抗灾救灾措施,实施救援行动,防范和减轻灾害危害的活动。民防任务
民防任务
民防任务是指在保护平民居民不受危害,和帮助平民居民克服敌对行动或灾害的直接影响,并提供平民居民生存所需的条件的某些或全部下列人道主义的任务。
这些任务是:
(一)发出警报;
(二)疏散;
(三)避难所的管理;
(四)灯火管制措施的管理;
(五)救助;
(六)医疗服务,包括急救、和宗教援助;
(七)救火;
(八)危险地区的查明和标明;
(九)清除污染和类似保护措施;
(十)提供紧急的住宿和用品;
(十一)在灾区内恢复和维持秩序的紧急支助;
(十二)紧急修复不可缺少的公用事业;
(十三)紧急处理死者;
(十四)协助保护生存所必需的物体;
(十五)为执行上述任务、包括但不限于计划和组织的补充活动;
民防的起源
“炸”出来的民防意识。国外民防工程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与空袭长期斗争相互推动发展的过程。民防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随着飞机技术性能的提高,特别是轰炸机的出现,空袭后方城市、工业区、交通枢纽成为敌对双方经常性的战斗行动,“要地防空”便应运而生。最早组织要地防空的是英国。在德国空军的不断轰炸下,为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英国在伦敦建立了独立的防空指挥机构和专门的防空部队,并在市区实行灯火管制、构筑防空洞、疏散居民、建立空袭警报系统等。这些消极防空措施,称得上是民防的萌芽,而被飞机轰炸“逼”出来的防空洞则成了国外民防工程当之无愧的“始祖”。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20年间,特别是自1930年以后,随着军事航空工业和技术的迅猛发展,轰炸机的数量急剧增加,空袭威胁明显增大,欧洲许多国家相继建立“城市防空体系”,民防工程也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当时英国各重要城市、掩蔽所、防毒室比比皆是,基本上人人有洞可藏。法国则大力构筑掩蔽所,仅巴黎就构筑了2万个,可容纳170万人,约占巴黎人口的2/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双方都把削弱或保护战争潜力作为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手段,空袭的规模和范围达到了空前程度。因此,参战各国更加注重城市防空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民防工程建设,以有效地保护居民和经济目标,减少空袭造成的损失。整个二战中,英国本土落弹7万余吨,伤亡仅14.7万人,大大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德国在战前就构筑了大量防护工程,因而德国虽然从1941年开始即遭到美英两国的战略轰炸,但直到1944年,其军火生产还在稳步上升。即使是遭到原子弹袭击的日本长崎,搬进坑道内的造船厂和鱼雷车间,不仅没有人员伤亡,而且照常开工。
冷战结束后,民防工程的地位作用不仅没有降低,反而随着高新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大量运用,显得更加重要。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巴格达和巴士拉等大中城市,正是由于建成了数量较多、标准较高的防护工程,才在多国部队42天的狂轰滥炸中,保证了较低的军民伤亡率。科索沃战争中,弱小的南联盟,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强大北约长达78天的高强度轰炸,仍然保存了85%以上的军事实力,不能说与其平时构筑的大量的民防工程不无关系。它充分说明,对付现代高技术空袭,民防工程仍然是主要的、基本的防护手段。
民防的产生及其概念
“民防”是随着城市在战争中遭到空袭而产生的,最早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当时,德国对伦敦先后发动了110多次空袭,造成4000余人伤亡,引起英国和其他参战国对城市防空的高度重视,并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建立防空体制、发布消防救护、灯火管制、伪装隐蔽等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民防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开始用法律形式对民防制度加以确定。但至今关于“民防”的概念,各国解释仍不尽相同。美国认为,“民防是旨在减轻紧急状态对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民、工业、机构以及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它包括减轻自然灾害、技术事故、常规战争以及核战争所造成之危害的措施的拟定和实施。民防的基本目的是保护人民,把物质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并为迅速从突发事件的影响下复苏奠定基础”。俄罗斯认为:民防是“平时和战时为保护国家居民和国家经济不受敌人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和其他袭击兵器的攻击,以及为在杀伤破坏区和重灾区进行抢修工作而采取的全国性防卫措施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综合世界一些国家的情况看,民防是防备敌人空袭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袭击,消除其后果,以及减轻和消除自然灾害和各种事故的影响的群众性防卫活动。民防的基本功能是:保证平时组织居民应付各种灾害;战时组织居民隐蔽、疏散、抗击敌方各种袭击和消除袭击后果,保护居民、经济设施及其他重要目标的安全,恢复和维持正常的工作、生产、社会生活秩序等。民防制度和民防理论的建立,对于保护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或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保存战争潜力,争取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民防地位与作用
民防的地位与作用正在被世界各国所进一步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防的概念在发展,它不仅限于军事意义,不仅是防空措施,不仅在战时发挥作用,在许多国家,它正发挥着保证城市综合防护和促进城市建设的作用。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展了民防工作,各军事大国以及保持中立的发达国家民防建设已具相当规模。
民防的作用:战时防空抗毁,平时防震抗灾,减少居民的伤亡和国家财产的损失,发展经济实力,保存战争潜力,提高综合实力。
民防的发展趋势特点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民防既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遏制战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屏障,也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因此,在二次大战结束后的几十年中,尽管国际局势趋向缓和,世界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可是进行民防建设的国家和地区却从二战时期的十几个国家上升到了现在的100多个,而且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水平越来越高。据国外公布的资料,美国目前修建的人防工程可容纳1.2亿人,占总人口的57%,前苏联修建的人防工程可容纳1.8亿人,占总人口的68%,瑞士、瑞典修建的工程可容纳总人口的85%以上,以色列修建的工程则能够容纳全国人口的100%,而日本仅修建的地下商业街和大百货商店的地下售货场,总面积就达200多万平方米。总起来看,当前世界各国对民防工作都十分重视,其发展大致呈现出以下七大特点:
重要的战略地位
1、把民防建设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世界各主要国家认为,民防是“现代战争条件下求得生存的重要战略措施”,是“战时的决定性战略因素”和“有效的威慑力量”,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苏联强调,民防是保卫国家安全的最重要战略措施,它直接影响着对抗双方力量的相互关系,影响着战时优势的获得和战争的结局;美国则认为,核时代威胁的可靠性不仅取决于国家的战略进攻能力,而且取决于保存自己的能力;西欧诸国虽然依靠美国的核保护伞和北约联盟的集体防护,但仍按“军民兼顾”的总体防御战略积极发展民防;瑞士和瑞典虽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但始终把民防与军事防御、心理防御、经济防御视为总体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略高度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加大经费投入
2、不断加大对民防建设的经费投入。国外不少专家通过分析认为:用在民防建设上的费用比花在战略军事系统上的经费更有价值,加上民防具有战时防空平时抗灾等双重功能,因此,不少国家在经费投入上十分舍得。如1982年,美国为了到1985年能将民防应急疏散计划的生存率增至80%,共投入26.4亿美元用于该计划的实施。即便是现在,美国每年投入民防的经费亦在8-10亿美元;前苏联自60年代至解体前的20多年间,每年用于民防建设的经费在10-20亿美元。英国近几年来用于民防的经费几乎增加了1倍。瑞士在1971-2000年的29年中,计划用于民防的经费为30亿美元,平均每年高达1.05亿美元。德国、瑞典、芬兰等国的年度民防经费也在1亿美元以上,其中芬兰的民防经费占到国防开支的20%。
重视民防工作
3、重视民防立法执法工作。早在30、40年代,英国、丹麦、比利时、瑞典等国就制定了民防法。此后,美国、挪威、法国、芬兰、苏联、瑞士等国相继颁布民防法,并不断修改完善。其中不少国家还根据民防法,制定了具体的民防法令和条例。如法国自1959年以来,陆续制定了《民事保护防务部队法》等40多个有关民防的法规;瑞典从国家到市政区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民防法规。按内容分,除民防法外,还有人员掩蔽、救护、训练等17种法规。各国的民防法及法规对民防的性质、体制、职责、权力以及各项民防建设内容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如丹麦新民防法规定,所有年龄在16-65岁的丹麦男女国民,均有执行民防勤务的义务;新加坡《人力物力征召法》规定,民防可随时征调民防人员集合,对违反民防工作征召者,可判以徒刑;比利时民防法规定,各省市必须根据民防办事处及消防队需要,或按当地民防法规定,提供土地、场所、物资及必要的补给品作为民防之用。此外,有的国家还规定了不少有利于民防发展的具体措施,如规定修建城市地面建筑必须附设地下室,并规定了开发地下空间可享受优惠的政策,等等。
建设长期化
4、强调民防建设长期化、经常化。二次大战结束后,不少国家曾以较快的速度建成了较完善的民防体系。如瑞士在60—70年代的10年间,修建了可供掩蔽400多万人的民防设施。但近几年来,许多国家认识到民防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威胁存在一天,民防建设就必须存在一天。因而,在方针上,各国普遍确定了长期经营的指导思想,既不搞突击,也不能断线,把民防建设纳入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总体规划,使之成为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任务。如瑞士为确保民防建设的长久不衰,制定了长达15年的发展规划,而美国也制定了7年计划等,以求对较长时间内民防的发展有一个基本设想,避免反复,防止浪费。
提高总体防护能力
5、着力提高总体防护能力。战后各国的民防工程主要是随着核武器的发展而发展的,因而核防护一直是各国民防工程建设的重点。但新型武器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也对民防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有鉴于此,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民防工程对新型武器的防护准备,特别是对高技术常规武器的防护。同时,各国还着眼于提高救生效率,制定了应急疏散计划,建立完善的民防通信警报系统,加强民防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民防教育训练和各种民防演练,以全面提高民防的综合防护能力。
效益化
6、实现民防工程的效益化、商业化。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减少了单纯为战时防护而修建的民防工程,强调平战结合,突出民防工程平时的经济效益。许多国家把地下掩蔽部用作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地下娱乐场等,发挥了民防工程平时的效益。与此同时,各国民防坚持了民防发展与城市建设的一体化,把融民防和城市建设为一体,作为民防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此,首先按民防的要求规划和发展城市建设,把民防工程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如修建地下车间、地下粮库、地下发电站、地下停车场、地下旅馆等,既满足了民防的需要,又可适应城市的发展。
防空与防灾相结合
民防教育作文600字 篇7
人民防空是指让人民群众一起防备敌人空袭的行动,被简称为人防。1950年毛主席建立了中国人民防空,人民防空法成立。
人防和民防都是我国国防的核心部分,是促进现代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让全民一起来参与的重要事业。因为防空是一项需要时刻准备的任务。我们虽然生活在中国的和平时代,生活得幸福无比,但国际形势仍然严峻,随时都有可能引发战争。这时只有人防才能有效地抵挡敌人的轰炸。不要以为有他人的帮助我们就安全了,他人只是起帮助作用,我们每一个人都应通过接受人民防空教育,掌握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的求生技能,学会自我保护,一旦遇到突发灾害或事故时,就能有序的自救互救,保护自己,减少伤亡。
如:当面对火灾的时候,应该沉着地去面对,不要慌张,火大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快速逃生,如果是在逃不出来,应先打119求救,等待消防人员的救助,同时为了以防万一,最好准备一些用于火灾自我逃生的工具,从而避免在火灾中丧命。
前几年有这样一则新闻,在某女生宿舍发生火灾,在寝室的六名女生中,有四位选择从六楼跳下去求生,结果四人无一生还,而另外两个女生沉着冷静,选择从楼梯逃离,接着去报了警,最终活了下来。由此可见,面对突发事件,用冷静的头脑思考,用正确的方法救生多么重要。
小学民防教育周通讯稿 篇8
今年9月17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全民国防教育日”,为了进一步增强我校师生国防观念和防范灾害事故的意识及自救能力,推进校园安全工作、使民防工作纵向深入发展。根据要求,我校于X月X日至X日期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民防教育宣传周”活动。
本次民防周,在我校领导及各条线教职工的全力配合与参与下,起到了较好的宣传力度。
通过升旗仪式上以民防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作为发起,动员各班参与对校园醒目位置设置的消防安全标示进行检查,与此同时我校还组织师生在班会课上收看民防安全校园宣传片,并在9月17日安排师生参加社区民防逃生演习,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师生们在突发安全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救援能力。
最后,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战演练,本次宣传周以各班完成一份名为“我们家的消防秘籍” 的消防安全家庭作业作为结尾。
借此,XXXX学校2011年民防教育宣传周活动在师生们“齐学习、共参与”的氛围中圆满结束,这短短的一周不仅丰富了师生们的民防安全知识,也使师生进一步认识到“增强民防观念,提高民防技能”的重要性!
XXXX学校
民防局工作总结 篇9
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今年来,在上级党工委的指导下,经过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我办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是存在以下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扎实,联系实际不够深入,队伍中存在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党性观念淡化的问题,对理论知识的认识还停留于表面现象,没有系统、深入地去学习研究;2、党员的发展速度不能很好地体现单位工作人员积极要求进步的热情;3、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4、为民服务意识有所淡化,宗旨观念有待加强,同志之间沟通交流需进一步加强,需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
人防向民防转换的战略思考 篇10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明确指出:“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新时期,人防建设走融合式发展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一、人防向民防转换的战略意义
新时期人民防空的地位作用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面临着国家统一的任务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人民防空将要在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中,承担起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成果的艰巨使命,为赢得信息化局部战争提供支撑和保障;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人民防空要承担起防灾救灾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任务,为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国际政治格局和军事战略的需要
当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主要威胁。在中美军事角逐中,美国的战略策划者把中国作为潜在的对手,在中国周围投棋布子,形成遏制、围堵中国的包围圈。我国周边冲突不断,朝鲜核危机悬而未决,台海局势错综复杂,特别是东海和南海海域的“岛争”不容乐观.虽然大战一时打不起来,但爆发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 可能性存在。要确保打赢未来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国民经济潜力迅速转化成现实作战能力。如: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等多起局部战争。科索沃战争中,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就是以隐形轰炸机连续飞行近l万公里,以 GBU-32 巡航导弹袭击的,教训深刻。
(二)国内经济建设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国民经济动员的对象要多元化,动员的手段要多样化,动员的方式要灵活化。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同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各级政府刻不容缓的重要责任。人防和民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人防是民防的基础,民防是人防的拓展和延伸。一方面,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我国仍面临着战争的威胁,城市作为空袭与防空袭的主战场,人防部门固有的防空职能在任何情况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人防部门必须积极拓展职能,实行战时防空、平时防灾,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应有作用。
(三)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需要
人民防空是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和军事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战争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科技化程度不断提高,战场信息武器装备体系也日益成熟,知识、信息将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关键性因素。如:科索沃 战争中北约首次启用了指挥、控制、通信、记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等新 C4IsR 系统,对空袭行动实施及时的战区外指挥与协调,运用信息数字新技术,使各个部门和各军种部队之间实现信息化、网络 化和一体化。多维性作战模式,使各种打击力量、作战手段、作战方式几乎同时作用于同一个作战空间,形成瞬时打击力。同时,由于防空预警时间短,对于我们过去设定的预警线、预警范围已无意义,实现人防工程的平战转换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人防向民防转换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对人防工程的平战转换工作在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在平战转换的法规建设上没有形成体系,在人防工程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上没有顶层设计。只注重单一灾种的建设,缺乏对重大灾害综合预防和综合救援的研究,在灾害到来时往往是临时搭班,联合防救能力差,在综合救灾机制和平战转换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人防向民防转变缺乏法律支撑
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式发展在立法上还存在立法层次不高、法律法规不够完备、法律制度间存在冲突以及法律体系尚未建立等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法律法规之间缺乏相互配合和支撑,同时在内容上还存在不少空白,已出台的部分政策法规缺少操作性的细则、办法,在实践中难以执行,部分标准技术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标准制定工作往往滞后于科研生产需求等等。
(二)传统观念制约人防向民防转换
人防部门长期以来担负着战时防空袭的任务,不涉足平时防灾救 灾。大多数人看来,人防部门只是一个战备部门,对人防向民防转变,人防部门参与城市防灾救灾工作,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没有充分的认识。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实施过程复杂,人防部门现有体制介入防灾工作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单一灾种管理模式阻碍综合救济机制的建立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单一灾种救援管理模式,各种灾害救援力量分散在不同行业,隶属于不同部门,在对灾害的防范、救援力量的使用上,通常采取“分口把守”、“各自为战”的方法。这种体制虽然专业性强,但缺乏综合性,阻碍了城市综合防灾救灾机制的建立。如:有些工事埋置很深,幅员小,工事抗力等级不明确,内部没有相应的生活配套设施;有些平战结合的人防地下室只注重平时的利用,难以满足及时、快速平战转换要求。
三、人防向民防转换的主要对策
充分利用人民防空资源优势,全面提高人民群众抵御空袭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总体防护能力,为战时有效组织实施人民防空和平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服务和保障,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民防体制,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是城市化进程推进的需要,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更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一)制定我国民防法律法规
一是坚持依法行政。军民融合首先是法律制度方面的融合。通过制订、修改和废除相关法律制度,打破传统军民分割的体制障碍。我 们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立、改、废工作,出台军民融合式发展基础性法律规范,畅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军地协调渠道,建立完备的军民融合法律法规体系。首先,要“立”,抓紧目前尚缺失的、军民结合发展需要的政策法规立法工作及军民通用标准的制订工作,以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其次,要“改和废”,要对不适应军民结合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进行修订,对已不适用的法规和标准进行清理并废止,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制约军民结合发展的政策障碍,调动社会的各种资源参与国防建设。最后,要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立足我国国情和法规、标准体系现状,探索并建立有利于军民结合发展、符合实际需要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
二是加强民防建设。建立城市综合减灾体系,民防的职能、任务、权力、义务和责任都必须通过立法进行明确。同时,民防部门要在城市减灾体系中发挥综合协调和组织管理作用,各地还必须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条例、规章和措施,从而真正强化政府在灾害救援中的主导地位,使民防真正成为政府实施平时救灾、战时防空的综合协调部门。
三是加大财政支持。要把人民防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划中去。各级部门和领导要及时帮助解决人防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把人防经费列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给予保障,以便做到统筹考虑、统一安排、统一计划、同步实施。
(二)加速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
一是加速人防指挥所的建设。人防指挥所作为城市应急救援的指 挥终端,必须具备完备的指挥通信和警报系统。要更新人防现有指挥通信手段,同时要建立起跨部门、多手段的应急通信系统,以提高应急救援组织的指挥手段。
二是制定、修订好各种应急救援预案。城市防空袭预案所涉及的各种职能部门,应认真制定各专业救援预案,特别是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和防灾救灾应急处置的各种联动措施、处置程序以及各种保障措施,使社会各种救援力量在统一指挥下,真正形成统一高效的联动机制。
三是着力加强城市救援资源的整合。当前,单一灾种救援的组织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城市防灾救灾的需要,政府必须要加强对社会救援力量的整合,充分运用人防的指挥平台,成立应急救援机构。同时,通过整合各种救援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优势互补的应急系统,实现统一、高效、快速救援的目的。同时,要加强人防专业队伍建设,特别要加强人防队伍应急作战能力建设。
(三)强化平战转换科学机制
一是建立切实可行的平战转换方案。人防工程的平战转换涉及更多的是硬件建设,包括组织建设、工程技术保障、转换措施方法的制定、材料的供给等方面,它不同于指挥、通信、医疗救护等方面的转换,涉及的大多只是软件方面的问题。所以,在防空预案中要针对不同性质的人防工程的平战转换特点和要求,制定适应现代战争的可行的转换方案,确保人防工程实现及时、快速转换。
二是要有科学合理的平战转换功能。要切实针对现代战争不断变 化的特点,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平战转换技术、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实现人防工程平战转换功能,发挥其平时、战时应有的作用。
三是制定完善的防空演练制度。防空演练是人防战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锻炼防空专业队伍,提高群众心理素质和防卫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定期演练,使平时的各项战备建设工作得到较好地确认,也保证战时能够实现机制及时、快速、顺利地转换,达到处惊不变、处置自如、秩序井然的转换效果。
(四)提高人防工程转换时效
一是搞好人防工程平战转换工作。人防工程的平战转换工作要得到当地党、政、军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平时就要特别重视人防工程平战转换工作和措施的落实,长期坚持,及早准备。同时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人防工程的平战转换工作建设。这样,战时才能真正实现人防工程及时、快速地转换,充分发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存战争潜力的作用。
二是严格把好人防地下室设计和施工关。在设计阶段,要严格图纸设计审查,分析平战转换方案的可行性,保证工作具有完善的战备功能,控制工程预留附加设计工程量,限定工程防护单元和防爆单元面积等。施工阶段,要严格按照《人防工程施工验收标准》,依法加大监管力度,特别要注意平战转换设备、设施先期预埋是否到位以及安装质量是否满足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三是重视平战转换功能措施的研究和应用。为充分发挥人防工程平时使用功能及战时防护功能,应认真研究和采取行之有效的转换措施和技术。诸如充分利用附加设计、应急加固、工程预留等技术进行一步到位设计;积极采用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人防工程科技含量;同时可积极利用人防工程升降设备用作出口和应急机动快速掘开式出入口,以及平战转换封堵技术等一系列新成果,确保人防工程能够按照战时技术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转换。
(五)架起人防体系信息桥梁
一是制定发展规划,优质高效。人民防空信息化建设涉及指挥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政府政务自动化等建设,资金投入大、技术含量高、综合性强。所以,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确保互联互通、平战兼容的建设原则。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统筹人力、物力和技术,优质高效地完成建设任务。
二是构建平台,保障互联。搞好人防信息化建设,需要从基础抓起。当前,要在信息平台建设上下功夫,建设基本指挥所、预备指挥所、移动指挥所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同时,要加强指挥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通信警报系统建设,努力构建人防信息化平台,为互联互通打牢基础。
【民防知识测试】推荐阅读:
民防办10-21
社区民防工作汇报07-31
社区民防工作经验总结10-05
2022年民防工作总结05-21
人防民防科普馆方案09-13
年民防局工作总结05-26
中华路街道民防工作汇报定稿10-10
构建浦东新区民防6个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09-20
组工业务知识测试08-29
党员理论知识测试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