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地方课教学的工作计划

2024-12-09|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中小学地方课教学的工作计划(精选8篇)

中小学地方课教学的工作计划 篇1

小学地方课教学计划

小学地方课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地方课程是研究学习课程的载体,它是对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它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淡化课程的学科性,使课程内容呈现非学科性,它对课程的要求是体现人文精神,呈开放性特点。其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了解地方社会和文化的需要。因此各任课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同时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尽可能应用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教学活动的.有限时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特制定以下课程计划。

二、基本情况

本学年,我继续担任地方课教研员,本学科是一支任教教师最不专业的师资队伍。所有教师均为兼职,基本上没有参加与本学科相关的培训活动。许多教师没有足够的经验,甚至没有具体的应对学科教学的措施。许多教师手边也没有配套的教学用书和统一的课程资源,这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学校很是重视该学科,为了加强地方课教学,形成研究氛围,充实研修力量,我三道岗镇中心小学专门成立了地方课程研修小组,我担任研修小组长,为今后的集中教学和集体研修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三.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让学生热爱生命;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创新素质、审美素质、实践能力、思想素质和具备适应地方生活的基本素质,使其生动活泼健康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自主、自律、自理、自强的品质。

四、具体措施

1、地方课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多读书看报,每位教师手边至少要有一本该学科的专业杂志,不断提高本学科的知识应对能力。同时还要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多种多样的体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愉快中展开学习活动。同时利用多媒体、课外活动等资源,帮助学生拓宽和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为学生获取多种信息和多方知识提前收集信息做好准备。绝不打无准备的仗。

3.地方课程分为“通用课程”和“专题课程”两类。地方课程中的通用课程,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加地方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每个学段的地方课老师要一起研讨专题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共享集体的智慧。无论是该研修小组的月查,还是教导处的教学检查,均要把专题教育纳入检查范畴。

4、设立心理辅导员,开展专题教育专项活动。除了在地方课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之外,本学科所有任课教师均为心理辅导员,均有义务对所担任班级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5、重视地方课程中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注重以学生“自我参照标准”为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可采取考试、考察、汇报、演示、竞赛、成果展示、总结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每次活动之后,我们要有明确的过程记载并物化活动结果,一学期结束时收集存档。

五.课程及活动安排

1.9月份组织开展“校园是我家”普通话宣传活动。

2.10月份举行“阅读才艺大赛”活动。

3.11份开展“校园安全伴我行”的安全教育活动。

4.12月份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开展适合班级特点和年龄特征的心理辅导活动.

.09.01

三道岗镇中心小学 谢添

中小学地方课教学的工作计划 篇2

1. 地方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就业指导课的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强化。

就业指导课内容涉及面较广, 包含心理学、礼仪、法律、形势分析、求职技巧等, 担任就业课的教师只有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 具有较宽的视野和实践经验, 才能对大学生进行就业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给予他们适应社会走向成功等方面的全面指导。目前, 我院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中, 存在着三个重要问题。第一, 缺乏专业人员, 没有专业背景。担任就业课的教师主要来自各系部的书记、辅导员或学院“两课”教师, 几乎都没受过专业培训, 对于就业方面知识较为缺乏, 加上自身事务繁忙, 难以投入较多精力, 更难保证就业指导课的效果。第二, 缺乏实践经验, 脱离实际。有些就业课教师一毕业就留校, 本身阅历少, 社会求职经验缺乏, 难以理论联系实际, 更没有对市场进行了解分析, 对市场需求一无所知, 对学生就业指导方面造成很大影响。第三, 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和后续的进修机会。由于没有系统的培训体系, 多数教师都是依靠书本自学有关就业指导内容, 导致所备内容各不相同, 不能面面俱全。再者, 后续进修是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而高校师资培训经费缺乏就业指导这项, 造成就业指导教师极少有机会参加相关领域的专门培训。

1.2 课程结构不合理, 指导缺乏全程化。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时间经常被安排在大四这一学年, 而这一时期恰好又是学生实习和开始找工作的时期, 他们既担心实习的问题, 又忧虑着以后的工作, 心态相对比较浮躁;而在这时才接受“快餐式”的择业包装和就业技巧的训练, 无疑难以取得实效。况且, 目前的就业指导缺乏全程化, 对于学生后续的咨询、辅导等方面相对欠缺, 对于非毕业生的考虑相对不够, 在低年级学生中缺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体系也没有形成全程性。

1.3 重视就业技巧指导, 忽视思想教育传授。

目前, 课程内容较为单一, 重视就业政策的宣讲、招聘信息的传达及求职技巧方面的指导, 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礼仪教育、择业心理学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判断等方面的传授, 错误地认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所要解决的内容, 造成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走入误区。比如, 有的学生缺乏自我认识, 就业期望过高, 就业观念陈旧, 非大公司、大企业不可;有的学生缺乏自身修养, 连最基本的礼仪修养都不懂, 只是一味认为有能力、成绩好就行, 缺乏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就业场上毫无竞争力;有的学生在择业时功利思想严重, 择业日趋实惠, 注重个人利益得失, 舍弃国家利益和职业的理想价值;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遇到一两次的挫折就承受不起, 出现心理问题;有的学生在找到工作后发现现实工作与自己职业理想相差甚远, 不能适应角色转换, 不愿从小事做起, 工作中缺乏诚信, 屡屡受挫等, 这些无疑导致了毕业生整体上就业流向分布的不合理和出现结构性失业现状。

1.4 教学形式单调, 缺乏实践教学。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不能闭门造车。目前, 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形式单调, 大多数停留于课堂内照本宣科, 缺少实践教学, 缺乏创新能力, 不能深入社会实际, 不能与时俱进, 造成与社会脱节。有的教师讲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不贴切, 学生也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 改进地方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的对策

2.1 强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队伍的水平和能力。

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首要是强化就业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2006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指出:“充实就业指导队伍, 促进就业指导教师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因此, 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队伍的建设:第一, 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从事专职的教学工作。第二, 加强现任教师的素质水平的提高。“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 就业指导课教师本身的素质水平、知识结构如何, 能否围绕最新就业政策、形势进行讲解, 就业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是否符合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等方面知识, 都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对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给予必要的培训、进修, 鼓励他们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 调整其知识框架, 拓展知识面, 都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才能保证给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指导, 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 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第三, 鼓励部分具有心理学、人力资源学等方面的专业教师兼职部分课程, 发挥各人特长;同时可邀请相关专家, 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成功校友等作为兼职教师, 开展相关专题讲座。第四, 加强教研室的专业化建设, 积极开展就业创业科研工作。教研室应该大力发挥科研作用, 开展就业创业相关课题研究。学校应对申请的就业课题研究给予鼓励和专项经费支持, 对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要积极鼓励转化, 并大力推广。积极组织学术交流会议, 鼓励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走出去、引进来”, 多方面吸收就业创业方面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 拓展教师队伍专业视野。

2.2 完善就业指导课程结构, 推进指导全程化。

就业指导工作不应该只是针对毕业生, 而要贯彻于学生的整个大学期间。完善就业指导课程结构, 推进就业指导全程化可以从大一新生着手, 让全体新生先有“就业准备”意识, 形成正确的职业规划和对就业形势的切身体验, 从而更加重视学习安排, 重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 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 构建以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就业指导三门课程为主体, 再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 开展不同内容的就业选修课程“3+N”的课程结构。在就业过程中, 有些毕业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或不适, 缺乏个性咨询及后续的辅导, 往往使得他们无所适从。因此, 教师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帮助学生端正就业心态, 对学生的个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有针对性的引导才能收到理想的指导效果, 实现指导的全程化。

2.3 注重思想教育, 提高学生个人素质水平。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 对于就业技巧的培训和政策宣讲等方面的传授是必要的。对于现在的学生, 绝不能忽视就业观教育、礼仪教育、诚信教育等方面的培养。因此, 就业指导课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培养:第一, 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慎重选择职业, 针对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过分强调自我、不顾国家需要和集体利益的情况, 加以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把实现个人价值同服务祖国统一起来, 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第二, 加强心理调适能力。目前的就业都是“双向选择”, 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求职过程经常受挫的学生, 无疑会遭到严重的打击, 可能出现自卑、依赖、攀比等心理问题, 对于所面临的挫折不能正确认识, 从而导致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在就业指导课中, 培养学生的求职心理教育, 以及对在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和自我调适等的讲授, 可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自身素质和个性特征, 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 以及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 教会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 面对现实, 克服心理障碍, 进行心理调适能力和择业的自信心。第三, 加强学生的求职礼仪教育和诚信教育。求职礼仪是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与招聘单位接待者接触时应具有的礼貌行为和仪表形态规范, 通过求职者的应聘资料、语言、仪态举止、着装打扮等方面体现其内在素质。在招聘过程中, 用人单位除了看一个毕业生是否具备相当专业知识和潜力外, 更看重他的言行举止是否具有一定的修养。如果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给予用人单位礼仪修养失范印象的话, 就很难获得就业的机会。因此, 教学中使毕业生能够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表现出自己良好的个人修养, 是获得成功的第一步。诚信是每个学生必备的素质, 也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应更强调学生不能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弄虚作假, 伪造证书, 提供虚假的简历等;教育学生不能随意违约, 这样将给个人造成损失和造成整个学校缺乏信誉。

2.4 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形成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就业指导课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改变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方式,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在教学方法上, 首先, 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可以将学生分组, 让学生先去网上搜集资料, 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这样不仅使教学变得生动, 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 加深了对内容的记忆。教学中可以选取往届毕业生的成功案例, 以往毕业生成功的经历无疑会对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增强竞争勇气起到鼓舞作用;同时要结合实际, 以大学生就业维权或违约的案例,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适时结合教学邀请人力资源专家为学生介绍行业的人才要求状况, 请成功人士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经验教训, 从而让毕业生受到启发, 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塑造健康的就业心理。其次, 组织模拟面试。特别从面试礼仪、如何回答用人单位问题等方面进行训练, 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 让学生了解面试程序及相关问题, 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在模拟面试中也要及时给予指导, 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让学生能够及时改正, 以便在真正的面试中有更好的发挥。再次,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招聘会, 让学生尽早感受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了解用人单位要求, 体验应聘的细节过程, 提升他们的就业忧患意识和就业能力。同时, 鼓励学生在课余多参加社会实践或在合作的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实习, 充实自己的实习经历, 提高自身竞争力。

2.5 结合软件, 充分发挥职业发展测评系统的作用。

让学生尽早了解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发展前景, 学校应该购买相关的职业发展测评系统, 给予学生信息咨询, 进行职业倾向性测验, 让学生通过此系统提供的参考数据来更好地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

2.6 及时反馈, 注重交流。

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学是否符合学生就业的需要, 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 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同, 都尽量在课后进行及时的调研, 采取有效的问卷调查, 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探讨, 修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再者, 在高校间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经验交流, 推广先进的经验和做法, 有利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3. 结语

就业指导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 我们应该拓宽思路, 借鉴成功经验, 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以提高教学实效性, 使学生能更好地从中获得就业方面的指导, 合理定位, 具备就业的各种素质和技能, 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09]3号) .中央人民政府网, 2009.1.19.

[2]安静, 檀艳.略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8 (1) :112-114.

[3]蔡玉梅.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9 (2) :10-11.

[4]冯峰.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潜在危机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07, (5) :117-118.

中小学地方课教学的工作计划 篇3

亲和力农村小学地方课程作用为了促进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很多省市积极开设了小学地方课程,尤其在农村地区为了以地方特色为基础,努力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体验学习,充分的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实践,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对地方性课程不够重视,教学中忽视情感渗透,缺乏亲和力,导致学生学习起来积极性不高。因此,本文结合吉林省农村小学地方课程,探索亲和力在农村小学地方课教学中的作用,对于更好地推进地方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亲和力的内涵

亲和力本质上是教师师爱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尊重职业、热爱学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的外在表现。教师亲和力首先来源于对职业的热爱,只有喜欢自己的职业并具有为之奋斗终身的理想,才能潜心研究,让自己的教学妙趣横生;教师的亲和力来自于对学生的尊重,只有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上,才能营造温馨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的亲和力作用于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微笑,用微笑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接受知识,这种亲和力不是故意做出来的表演,而是发自内心对学生的热爱。

热情,教师亲和力表现为对职业,对学生的一腔热忱,始终保持这昂扬饱满的教学状态,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组织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赞扬,教师的亲和力表现为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赞扬,一句赞扬的话语有时候就可以成为成就一个孩子的动机。

二、提高亲和力在小学地方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为了实现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在很多省市设置了小学地方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发展地域特色文化,为推进农村小学地方课程的积极发展,提高教师亲和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教育中提高亲和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必要前提,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亲和力。小学地方课程具有极强的教育性,是学生了解家乡地理、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窗口,教师提升亲和力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教材,从而形成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增强社会责任感,将对家乡的热爱转化正力量,积极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去。例如,吉林省农村小学地方课程五年级上册《家乡的饮食》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充分认识到家乡特有的美食基础上,带领学生亲自去各大美食饭店进行社会调查,完成一项实践活动——给家乡的美食排排队,在这个活动之中师生一起制定活动计划,教师负责协调,学生积极参加,教师良好的亲和力不仅促进了活动的圆满完成,而且构建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为进一步组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也在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下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中受到感染,对家乡的饮食产生浓厚的兴趣。

2.实践中提高亲和力,有利于创设主动探索方式

良好的亲和力可以促进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形成,帮助学生积极探索学习内容。传统的农村教育中常常侧重于学生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农村小学地方课程的开设,教师的忽视会感染学生,学生对教材内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阻碍了地方课程的开展。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避免学生机械的记忆,而是通过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增强对地方课程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吉林省小学地方课教程中《家乡人口小调查》的教学中,因为年龄小,很多孩子都不懂怎样进行人口调查,教师可以从家庭人口出发创设情境,首先提问:你的家里几口人呢?可以自己数一数;你们一整个家族有多少人呢?可以问一问爷爷奶奶。此时,可以让学生拿统计的人口与同桌的比一比,看看谁家人口多?然后提问一个村子有多少人呢?我们去调查村支书,你们村子比别的村子人口多多少人呢……学生在教师循序善诱下对家乡人口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家乡人口的理解程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

3.教学中提高亲和力,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亲和力是教师真实情感的流露,是与学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良好的亲和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农村小学地方课程来说,单一的教材学习并不能很好地传达地域特色风情的美好,而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发挥亲和力的优势,利用直观的语言、生动而形象的描述,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教材相关内容中丰富的内涵和极大的魅力,从而对某个事物、习俗、景点等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例如,吉林省农村小学地方课程中五年级上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家乡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进而产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学生对于教材上的文字学习后虽然对家乡群众文化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并不是深刻,为此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播放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的盛况、吉林雾凇冰雪节的壮观、延边朝鲜族民俗节、四平英雄音乐会和东丰农民画等,教师一边播放影片,一边声情并茂的讲述这些节日的来历,描述节日的盛况,说道动情的地方还唱了一段方言版歌曲,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看视频、图片和教师具有亲和力的讲述,亲身感受到了自己家乡的独特,从而很自然地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了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农村小学地方课程开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教师亲和力的打造对于提高农村小学地方课程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让自己变成一个巨大的“磁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爱,在教师给予的关爱和帮助中,有效地提高农村地方课程教学质量,推动小学地方课程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翠.论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J\].内江科技,2010,(04).

\[2\]王良喜.试论新课改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9).

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 篇4

城关一小 陶国祥

新的学期开始了,回顾上学期的教学工作,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安全意识,获得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乐于合群,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去。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3、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会礼貌用语,学做一个文明观众。

5、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6、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乐于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懂得关心和养护自己的身体,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7、树立“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激发爱军习武、献身国防的思想感情,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8,教学准备工作要细致,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学生都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也尽量想到,每一节课都要在完善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在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同事合作、发挥群体优势时基础上,结合个人的特长,认真编写教案,教案的编写力求形式灵活多样,同时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为了使每堂课短短的40分钟井然有序、形式活跃、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其最大的效用。我将注重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下功夫。课前认真备课。作到课前再备课,备教材、备学生,保证课前的准备工作及时、充分。课中全神贯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趣味化教学,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

地方课教学工作总结 篇5

一、取得的成绩

1、同伴互助,资源共享。

由于地方课程教材没有参考书,根据我校实际,本学年我校地方课教学主要从国防教育、安全教育、疾病预防教育、礼仪教育等几方面进行教学。因此,老师们备课时经常要收集大量的资料,教学难度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同伴间的互助尤其重要。在这点上,大家做得很好,一个个学而不厌,潜心钻研,经常与其他老师交流教学方法,共享教学资源,确实让人感动。

2、深刻反思,共同进步。

具备一点反思能力,是每位老师的必修课。为此,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或反思。进而促进老师改进教学,促成课程目标的达成。本课程评价对老师的要求较高,因为倡导评价目标先行的原则,所以,需要老师在上课前,结合课程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目标的分析与准备,设计评价形式及评价标准。

二、存在问题及改正措施

存在问题

由于地方课是属于自选教程,知识之间缺乏衔接性,所学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巩固,学生参与度不是很高。

改正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

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下学期我会收进科学的教学模式,及时的解决本学期的问题,我们会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我的努力,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别人相比,我的收获甚少,也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对课程的研究还欠深入,教学成果寥寥无几,但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地方课程一定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中小学地方课教学的工作计划 篇6

一.教学目标

1.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及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于九年级学生侧重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2.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进学生对其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促进学生全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3.促进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关系,增强地方课的地方适应性,体现地方课的地方特点。

二.教材分析

地方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成功训练》、《民族团结》、《国防教育》《专题教育》和《家乡》五个个方面。

1.《成功训练》:

成功训练是我省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设立的地方课程,《成功训练》在课程设计上划分为 “基础学力教育”、“情意教育”、“自我管理教育”(着重用于七、八年级学生的教学)。其基本理念是通过整合地方课程,对学生施以专项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塑造人格均衡的成熟个体,谋求由“体验式的学习”的各种活动,强调“做中有学”的学习模式,将成功学的原理转化成游戏或其他活动,落实素质教育,推动全面教育,让学生在特设的学习环境中体验、思考。

2.《专题教育》:

专题教育主要包括禁毒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等几

个方面。其内容全面,形式新颖,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体现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转变对未成年人的人文关怀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不断的提高处理成长中的有关问题的能力。全国因安全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生命死于非命。

中央领导对中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3.《家乡教育》:

家乡教育主要学习家乡的民族常识和民族团结相关内容。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教学方法和措施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安全意识,获得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乐于合群,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去。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3、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会礼貌用语,学做一个文明观众。

5、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6、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乐于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懂得关心和养护自己的身体,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7、树立“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激发爱军习武、献身国防的思想感情,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学期我将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

中小学地方课教学的工作计划 篇7

“网络+专题”教学模式便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尝试解决当前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尤其是大班教学,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主体性不强,教学实际效果差等现实问题。

一、大班化教学背景下地方高校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班教学由于学生众多使得课堂教学组织变得更加困难,学生学习过程难以控制。课堂教学全程基本是教师唱主角,学生为配角;教师满堂讲授,学生忙于记笔记。师生互动交流时间锐减,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全体学生学习情况,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与学脱节,教师不能正确发挥教学主导作用。

思政课大班化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未能有机统一,甚至脱节。由于上课的学生太多,教师组织学生专注课堂学习难度大增,吸引学生参与学习听讲、组织学生讨论思考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耗费更大精力,教学进程会被多种不确定课堂因素打乱或中断,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这种状况下,教师大多一讲到底,通过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内容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听讲,整个课堂教学进程完全围绕教师的讲授方案进行。实践证明这种教师唱主角,控制大课堂,通过教师的全力表演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完成“教”的任务的教学方式,课堂效果并不理想。

但是,“所谓教学,应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1]。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构成教学活动的双重主体,各自发挥应有作用,共同推动教学活动的有效完成。思政课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主持教学有序进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解读教学内容,同时,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自觉投入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理解中,较好地掌握知识,促进思考,升华情感。上述教师满堂讲授的方式显然背离了有效课堂对师生角色分配的基本要求,教学变成了单方面突出“教”的活动,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绝对的主体,学生“学”的活动过程则完全被忽视或遮蔽,学生变成无声的配角,教与学失衡甚至脱节。

(二)学与思脱节,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

“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培养上”[2]。为提高教学实效和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通常会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与手段,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学习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全程中的学习主体作用。相比较专业课而言,高校思政课理论性强、立意高远、说教意味重,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比较刻板乏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因此对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要求更高。然而,在大班教学条件下,由于学生较多教学组织难度加大,思政课一些原本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已无法使用,课堂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教学被迫重回教师单方面主导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直接导致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下滑。

从学生学习情况看,大班教学中由于缺乏有效组织使得学生学习被动,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变成听讲和记笔记,师生互动交流锐减;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缺少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学与思的活动脱节分离。这样的教学结果是,教学内容没有转化为学习内容,学习内容不能转变成思考内容,知识理论则难以转化为行动实践。

(三)学与练脱节,教学不能充分体现实效作用。

思政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让思想进大脑,并转化为行动,课堂教学要与学生课外学习实践紧密结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关注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还应考虑课前课后的教学延伸,围绕思政教育整体目标的实现开展课堂教学。通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反馈,掌握学生课外学习与实践的基本情况,继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体现实效作用。

但是,大班教学不仅难以控制课堂教学,而且难以把握学生课外学习与实践情况。由于学生太多,教师无法针对不同学生组织个性化教学,很难在课堂中对具体问题开展师生、生生对话讨论,无法通过互动交流掌握学生课外学习与实践的状况。为了抓紧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以自己讲演把学生吸引到教学内容上,学生没有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机会。

这样的课堂教学突出理论知识传授,强调理论知识的准确性完整性,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不足,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脱节,学生不能把所学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知识无法转化成行动,无法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的德育目标。学生所学知识理论无法应用于社会实践,仅仅满足于考试。

二、“网络+专题”教学模式及其解决教学问题的措施与效果

(一)什么是“网络+专题”教学模式。

所谓“网络+专题”教学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的不同将思政课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网络学习和专题学习,前者占教学课时的1/3,后者占教学课时的2/3。第一,网络自主学习。通过上网学习在线课程,学生自主完成相关对知识理论的学习理解,完成习题自测;与此同时,教师在线答疑,与学生互动交流,监督并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任务。第二,专题讨论学习。根据教材教学内容的特点,将其凝练为若干专题问题,在相应章节理论知识的网络自主学习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专题讨论学习,围绕专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共同讨论他们最关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教师在研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思考发言情况,适时作点评总结。

(二)“网络+专题”教学模式解决思政课大班化教学问题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

1.按“网络+专题”教学模式要求,课堂教学采用互动交流方式,让学生充分思考和展示。网络学习中学生自主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测试,教师不作干预,只是督查和辅导学生学习,在线回答学生问题。回到课堂的专题学习,教师只针对核心问题作精讲,不再重复讲授理论知识,着重组织学生围绕专题中他们最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激发学生提问与思考,引导学生共同解答,并适时对讨论作引导、点评和总结。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一般比较重视直接‘灌输’,往往认为讲得越多,学生收获越多,教学效果越好。而实际上,这种做法不太奏效”[3]。把理论知识交给学生自学,以试题自测作为督促手段,达到学习目的。然后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切入专题问题,以互动交流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体,强化学习效果。

2.按“网络+专题”教学模式要求,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抓重点、突难点、探热点。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自测及时提出问题,反映学习难题,教师在线及时解答;专题学习集中讨论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及时准确地化解学习困惑,破解难点、关注热点,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充分利用网络传输信息的便捷性,使学生有机会向教师反映自己的学习问题,教师应及时加以回应,这种互动可以让所有学生同时受益。课堂教学时间短,可用以集中解答学生最关注的典型问题,有效解决思政课教学任务重与课时量相对不足的矛盾。

3.专题讨论学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讨论热点问题,比传统讲授更能从实际出发揭示问题、思考问题。教师在学生讨论学习时应注意加强引导和点评,突出理论知识的现实意义,以鲜活的实践助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较好地突破思政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4.根据“网络+专题”教学模式的特点,变革传统学习评价模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必然要求课程评价模式的调整。首先,根据教学过程分段化的特点,重新分配总评成绩比例。降低期末考试权重,提升平时成绩占比至60%~70%,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学习的积极参与,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要求。其次,革新考核方式,改变以期末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对知识学习评价通过网络自测完成,着重考查学生对核心问题的认知理解;问题分析能力评价随堂进行,并增加主观问题考察的次数;期末采用随堂考试,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应用能力。

三、“网络+专题”教学模式的特点

第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近十年来,国家支持高校对包括精品课程、精品资源课程在内的思政课网络在线资源的建设。然而,“思政课程网站资源的有效性不足,难以支撑大学生的深层学习”[4],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出来后的使用率低是其主要原因。本教学模式把原本通过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教学,变革为通过网络学习完成,学生上网自学,教师在线监督并答疑。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微课等网络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观看学习;教师做好在线辅导,让每位学生都有提出符合自己实际的问题的机会,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典型问题可以保存与共享。通过这种方式,既充分发挥了网络课程资源的作用,又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第二,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组织学生作专题探究式学习,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高校思政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教授理论知识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能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联系起来,无法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现实意义。由于思政课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应在课前理论知识认知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围绕专题问题联系实际作讨论交流,把理论学习同社会实践问题结合起来,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认识。教学方式从传统讲授为主转变为讨论交流为主,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通过这种建构性学习,能较好地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第三,调整教学活动重心,突出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使全部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学习与思考进行。从学习实际出发,变革传统单一的期末考核方式,提高平时成绩比重,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比重,以此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多动脑勤动手,变“死记硬背”为“经历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认知体验而不仅仅是记忆更多理论知识。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专题问题性时效性,课堂着重讨论学生最关注、社会最热点、国家最重视的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体性作用。

“网络+专题”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当前地方高校思政课大班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不强进而教学实效性低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思政课教学方法的革新尝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探究解决。

教学资源问题。网络课程资源比较单一扁平,有的仅是对教材的数字化,缺少音像视频资料;或者只是将传统课堂视频化,缺少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精细解读。应加大开发微课的力度,同时设置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理论难点。此外,网络测试应随时更新主观题,尤其是热点问题。

网络学习管理问题。学生网络学习存在随意性,如何规范在线学习,包括保证学习时间,科学的学习进度,真实的习题测试,等等,都需要任课教师加强监督和引导,及时调整管理方法,督促学生真实有效地完成网络课程的学习,为专题问题学习打好基础。

专题问题教学组织问题。专题讨论中容易跑偏,要对学生正确引导、总结,明确观点和端正立场;同时容易流于形式,要突出重点,紧密联系实际,把问题说明白、弄透彻。

课程成绩的评定问题。课程学习的评价,由于强调学习过程,主观评分权重增加,要求教师把握好标准,做到公平公正。在平时考察设置时,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使考核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德全,李鹏.课堂教学有效性论纲[J].教育研究,2015(10).

[2]申文明.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

[3]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91).

中小学地方课教学的工作计划 篇8

下面我就分三个方面,把我校如何开展地方课活动向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保证小科教学正常运行

1为了搞好小科课程的教研工作,学校成立了以业务校长为首的教研领导小组,建立教研制度,深入教学第一线。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好指导监督工作,使之形成制度化。注重教学的实际性和实效性。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科学客观的评价机制。把参加教学情况作为教师工作业绩的主要组成部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2由于地方课程属于综合实践课程之一,在教师的配课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每学期在教师的安排上,我们都时分重视、科学安排,尽量用年轻教师和班主任兼课。本学期我们中心校就配备一位年轻的省级骨干教师和两位主任兼课,村小大部分学校都由班主任兼课。保证地方课程的正常教学。

二、按课时计划,每周每班安排2节地方课

做到了保证课时、保证人员、保证上好每一节课。

三、中心校领导经常深入到村小,隨堂听课,特别重视听小科课程和教师面对面进行教学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发现不按课时计划上课的教师,给予严肃处分,并且在全镇进行通报批评。

由于我校领导重视和加强小课课程的管理,几年来,我校小科课程能够有计划、有目的正常进行教学,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基础。

四、创设学习机会,增强教师教学研究意识和水平

教师上好课首要的前提是:掌握大量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首先,我们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组织,重点围绕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实践经验进行学习,鼓励全体教师通过学习、上网查阅资料等多种渠道收集教学信息。并利用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教学改革文件精神。使教师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适应形势需要,与时俱进。积极促使教师由“外培”向“内培”的自我转化。通过教学设计、理论考核、上课、评课、反思、案例分析等教学练兵活动,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

其次,鼓励教师走出去;请进来,参加培训。学校在教师培训上舍得投入资金,几年来,教师分别参加国家、省、市、县各级培训,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开阔视野,不断增长才干,提高业务水平。

最后,开展教学研讨交流,举办地方课研讨活动,汇报交流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观摩课,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成功意识

开展多渠道的教学活动,追根溯源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成功意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我校在小科教学中实行以“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创新;快反馈,勤矫正”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低起点,严要求”。就是摸清学生的基础知识、活动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以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我们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其特长,有其才能。从这一理论出发,结合学校的实际,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开发自我潜能,努力发展个性,让学生从自己的成功中找到自尊、自信。同时也探索出适合我校实际并有一定普遍意义的成功教育模式。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

“小步子,快节奏”。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教学的步子要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出合理的层次,如活动的目的、活动的结果、通过成功加油站得到升华。然后分层渐进,把产生挫折事件的频率减至最低程度,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通过“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发现秘诀和规律,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多活动,求变化”。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需要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尽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好奇中生疑、探究、发现。采用各种情趣化、审美化的手段与形式。以此激发学生活动兴趣,造成学生迫切要求活动,探索成功的欲望。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能量释放出来,诱发仓新因子。在活动中,教师结合根据地方课教材中提供的活动内容,把活动创设新颖。原则上是学生感兴趣、易接受,人人都能得到成功的教学内容。

《成功训练》在课程设计上划分为、“社会适应教育”、“基础学力教育”、“自我管理教育”、“情意教育”等学习领域。每个领域的划分具有相对意义,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组织相应的活动,实施课堂教学,我们在每个活动领域内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如:提出活动目标——活动的实施过程——归纳总结活动(填写工作纸),最后通过成功加油站使活动得到升华。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个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养成敢于负责的生活态度。在每个领域的活动中,增进圆融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快反馈,勤矫正”。就是在每个活动领域的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引导”,也有学生的“练习”,还有学生行为习惯规范的“检查”。这种快速的反馈,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励,乐于接受下一个任务,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乃至调整教学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通过这一实验的改革,学生的基本学习习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更能建立起自我信念。这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课堂教学就会焕发生命的光彩。

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分三个层次培养学生能力:

1低年级的课堂侧重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形成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课堂氛围。

2中年级的课堂侧重培养学生会想、会说、会做,达到课堂上思维活跃,每个学生都有的说。

3高年级的课堂侧重培养学生善想、善说、善做,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其实,在<成功训练>教学中,我们不仅注重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授之以渔”,而且“授之以渔场”才是本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社会,拓宽学生自主探索时空,形成“课外——课堂——再课外”良性循环的地方课教育环境。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钢贸企业培训如何摆脱“内心纠结”下一篇:初一9班工作总结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