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修报告

2024-09-27

课例研修报告(共13篇)

课例研修报告 篇1

如果迷茫,可以反抗

----第三届数学课例研究研修日志

课例研修的战场,教师、学生每个人都是无畏的战士,谁制定战略,谁提供子弹,谁负责射击,谁收拾最后的战场,所有的角色都在这次严肃、认真的战争中一一登场,实现了各自的价值。

本应该的双赢的战局,我在庆幸自己收获颇丰的同时,也有些些迷茫。

(一)如果迷茫,可以反抗!

我是老师,教育是有规律可以探寻,将真实课例的每一个环节曝光,再进行彻底的研修,可以将我们教书的盲点和缺点扫除和修正,那么我就可以在前进中更加强大!所以即使我迷茫了,我可以就地而起,反抗我自己旧的教育模式,反抗我自己不合理的设计,通过课例研究等这一类的方式逐步达成我的目标。

(二)如果迷茫,可以反抗!

我看到的高中学生,还是比较低调的,可能是年龄的原因,所以对于任何的场面,他们都是淡然的适应着;也或许是习惯了这样的被“监视”被“调查”,所以还是很配合我们对他们课堂作品的研究;但是当我最后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还是隐隐感觉到他们某些人的迷茫。

我问自己:课例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答---优化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结构、设计、知识达标都更加的高效!我问自己:课例研究的受益人是谁?是不是应该教师和学生双赢,我们当然应该很用心的解决我们教师层面的问题,我们优化了课堂,学生可以直接受益,那我们是否想过我们课例研修的过程中,为什么只能是老师努力的改变,教案不妥我们改,观察角度不对我们换,上课模式不好我们再来,换一个时间,换一个班级,然后一大群老师继续前测、中间观察、后测、总结、探究。我们教师该做的,我们会很认真的去做好!那这个双赢的局面的主动权为什么必须只能掌控在老师手上?学生可以参与吗?---他们可能会说:我们自己的学习模式,我们自己可以设计量化成表格进行自查吗?我们也可以自己分组研修啊!学生甚至可以反抗吗?他们可能会说:课例研究,老师们在改进,我们也可以改啊,用同一个班来研修,我们把第一轮出现的问题,比如--我们为什么不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我们做作业的方式是否太单一了?我们是不是每次真正在讨论?这个题目需要我们讨论吗?然后下来讨论之后改进了,再给老师协作上一次,看看我们改进的效果,对课例研究的影响情况。学生或许会反抗:老师们,课例研究为什么我们只是过客?你们为什么不给我们也参与研修的机会?

所以课例研修,我们现在处于的阶段,还是教师修,教师改!少了学生的主体。当然,我们会认为学生在上课时就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而不该也不能分心完成其他的,有道理,但是当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包括研究的主体之后,那么我们的课堂会发生更加有趣的化学反应!

课例研修报告 篇2

一、关于课例研修的分析

1、什么是课例研修

课例研修是几人或多人为团队, 以某一人或某几人的教学实践为例, 扎进课堂, 依托学科教学, 反复实践, 去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课例研修的意义在于课例研修既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 又重视教师的理论提升;既重视教师的技能训练, 又重视教师的能力提高;既重视教师的个体的自我反思, 又重视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

2、课例研修的意义

首先, 通过课例研讨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教学能力:一是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提高解决问题与研究课堂的能力;二是可以就关键教学事件展开教学研讨, 分析教学行为所体现的教育教学理念, 提高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三是可以就教学问题研究并制订整改措施, 改进教学策略、方法和组织形式, 提高创新思维与完善实践的能力;四是通过观课、议课, 既反思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的差距, 又可以吸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提高判断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所以说, 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 课例研修是一种新的专业成长渠道。

其次, 课例研究着眼于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教学方面的改进是一件集体而不是个人的事业, 教师集体协调一致相互评论, 实践反思是条件, 在这种条件下, 教师获得专业发展, 取得进步。而课例研修的过程正是提供了教师集体观课, 课后相互评论, 反馈教学, 共同改进教学的平台。试想, 当老师们以“课例”为载体, 表达课程实施中困惑与成功, 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等时, 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 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 提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的实践智慧, 那该是一个多美妙的过程啊。

二、课例研修的解决方法

1、围绕课例课以课堂观测问诊的形式, 采用一人同课多轮的方式进行研讨, 逐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

这也是大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课例研究的方式, 课例研究课一般采用的一人同课多轮的方式, 确立上课的教师, 然后由上课的教师确定上课的内容, 并设计出本节课的教案, 本组教师围绕授课内容, 针对教案的每个环节, 进行最优化的修改。上课之初, 我们可以是以课堂观测问诊的形式进行, 每次的课例课, 把本组的教师分成几个组, 围绕几个观测点对本节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参与的情况进行详细地分析, 过后的评课, 则是观测小组的教师围绕自己的观测点进行细致的点评, 并对初次确立的最优教案提出建议, 进行二次研讨, 授课教师通过实践, 集结大家的智慧形成二次的教案, 并再一次进行上课, 二次上课仍然采用课堂观测问诊的形式进行。二次上完课后, 再次围绕这几个观测点对本节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参与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 并进行对比, 总结出不足的地方形成第三份教案, 也就是大家认为比较满意的一堂课。如此循环, 上课教师反思整个过程并写成教学课例。这种“磨课”方式对培养年轻教师, 迅速提高教师分析教材、处理教材、设计教学的技能和水平, 帮助教师解决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效果十分显著。

2、面对本组教师, 采取一课多人同教的方式进行研讨。

课例研讨的最大特点就是基于问题、基于教师, 如果说基于问题而展开的主题型和个案型的课例研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那么, 基于教师而展开的课例研讨也许显得更为重要。选择同样的课题, 让不同的老师进行各自的教学设计, 然后再相互听课观摩, 说长论短, 研讨切磋, 让参与者既能明晰自我教学设计、实践中的优点, 以便扬长而为, 又能清楚自我教学设计、实践中的弊端。每期我们都可以倡导同年级的老师上同样的内容, 从课堂中就可以看出老师的功底, 水平, 这样的形式会带来更多的思考, 从教师自身出发反思。

课例研修报告 篇3

关键词:口语交际;实践;反思;倾听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362-01

一、教学关键问题的主题

学校为了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特地组织了课例研修,这次研修有三大目标:第一是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以及课堂观察诊断与现场指导、扎根课改现实问题的课例研究等活动,提高我们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后反思、持续改进各方面的能力;第二是增强课堂教学研究能力,通过行动学习、行动研究,提高学科素养、学习和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方法,在“听中学、做中学”;第三就是积累一批有价值的课例研究成果,即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力求把“听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独立撰写一个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报告。

二、问题的来源

而我主要研修的课例是“口语交际”,在这次研修中,我呈现的课例是小学语文西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电话留言”。

三、文献研究综述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虽然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意义非凡,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地重视这块内容的教学,尤其是农村小学。一到《积累与运用》的地方,除了提醒学生背诵“语海拾贝”,其他的内容几乎让学生自己看看就算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而对于部分教师来说,口语交际教学也成了“盲区”。

四、教学假设

在这次研修中,我的主要研修方法是实践、反思、导师引领、自主整改、再次实践;研修过程是:第一步,教学实践,发现问题,也就是第一轮上课,老师们观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二步,反思交流,导师引领,进行细致的评课;第三步,整合资源,调整方案,再次备课,修改教案和课件;第四步,再次实践,逐步完善,根据修改后的教案上好第二轮课,再评课总结。

五、研究过程

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反思交流,导师引领

第一轮上课时,我的教学思路还是比较清晰,但是自我感觉状态欠佳,课堂调控似乎没有做到很好,效果并不显著。通过导师学员共同评课,总结了一些问题:

1、由于是口语交际活动,学生似乎显得有些肆无忌惮,我没有在上课前强调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只注重强调“说”,忽略了“听”和“评”;

2、小组合作的时间没有给够,要求没有细化;

3、创设了四个非常好的情境给学生,却没有很好的利用,尤其是交际表演,全让学生上台,结果“演技欠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在写手机短信的环节,没有让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导致学生写完后无法判断自己的“作品”孰优孰劣;

5、拓展环节中关于紧急电话的拨打,没有跟学生强调紧急电话是不能乱打的。

六、教研组讨论

老师们一针见血地总结出我这节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口语交际要“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与共,而我只注意引导学生口语表达,却忽略了交际能力的训练。

七、教学关键问题的二次教学反思

研究过程——整合资源,调整方案;再次实践,逐步完善

经过第一次教学实践,自己观看了授课光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真倾听了导师们的意见,我着手修改教案和课件,把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

1、在上第二轮课的时候,我上课伊始便引导学生注意了一个问题。口语交际活动,“说”很重要,所以大家要大胆发言;“听”也很重要,所以大家在听别人发言的时候要认真,学会尊重别人;“评”也很重要,我们在听的时候除了认真,还要细心发现问题,大胆而真诚地说出来。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了这样的正确意识,所以课堂纪律非常好,与第一轮课的另外一个班级相比,状态完全不同了,看来,教师的课堂引导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完全不能忽视。

2、因为上课开始引导比较到位,我自己本身很投入,所以学生也自然投入。第二轮课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让我非常惊喜的是:我在巡堂时,好几个小组的学生主动向我提问,甚至主动让我参与其中,一反以往老师引导学生乖乖照办的常态,学生的主体性上升到主动性,而老师的主导性变成了学生主动的需求,作为老师,岂不快哉?

3、最重要的第三个环节“创设情境,交际训练”。我依旧沿用原来第一轮课的情境,但是这一次我亲自上阵,与学生“演对手戏”,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我发挥了自己的表演天赋,把前两个情境一一演完,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没想到学生的评价非常细致到位,出乎我的意料。后两个情境我再放手让学生自主表演,他们就能游刃有余了。

4、写手机短信这个环节我在写之前加了一个小小的铺垫,就是先让学生讨论一下,再起来说一说。这样在写手机短信的时候,他们不至于太茫然,写完后我又安排了短信展示,验证了效果。

5、拓展环节中,对于紧急电话知识的传授,我还是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强化他们的生活常识。“紧急电话不能随便拨打”这一点在第一轮课没有体现,第二轮课中,我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了“随便拨打紧急电话”的漫画,还出示了法律小常识,让学生真正懂得了紧急电话的用处和注意事项。

八、基本结论

课例研修报告 篇4

一 、观念的更新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已不局限于培养画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孩子发现美、表达美的情趣,以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创造来表现、发展人的潜能和个性。

二 、绘画工具及材料的多样化

运用多种材料配合进行绘画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能锻炼幼儿的小手肌肉,创作出的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三、教学过程所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兴趣”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兴趣调动起来了,什么事都可以做好

2、活动性:“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一味地教孩子坐下来画画。

3、观察性: 观察时要以孩子自己的眼光,教师不能替代。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园以《妙笔生画 神彩飞扬》为主题,认真组织了课例研修活动,进行了“观摩、研讨、再实践、再反思”,去探求美术教学的策略。在老师们阐述了课例研修中的困惑与成功,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与解决策略和方法同时。本次课例研修既重视教师的方法跟进,又重视教师的理论提升;既重视教师的技能训练,又重视教师的能力提高;既重视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又重视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

通过这次的课例研修活动,我们发现在美术教学活动时,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美术的兴趣

情境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直观化、趣味化,又能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孩子融入到情境之中,更利于孩子学习美术。

二、科学评价幼儿作品

孩子需要老师的鼓励、赞美,在美术活动中也不例外。教师评价幼儿作品的语言要正确恰当,从不同的角度形象生动地去分析作品,以帮助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心,增强对绘画的兴趣及积极性,使幼儿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不断提高。

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爱听故事,老师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幼儿从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认,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如:在《空中楼阁》活动中,我运用这个故事:“小狐狸想看到远处的美景,在高高的树上造起了美丽的阁楼,树上还挂满了各种水果等。”孩子们都感到故事非常可笑,非常滑稽,对故事非常感兴趣。通过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及时地、进一步地打开孩子们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幼儿表现的欲望非常强。小朋友们个个画出了他们心中的不同画面,非常有创造

2、设疑启智,创设问题情境。

开启益智之门,为幼儿创造一个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在美术活动中,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幼儿带着问题会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从而激发自己的思维。使幼儿主动地获取美术知识,创造性地作画,使其作品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使其不断进步。

3、探索幼儿的绘画规律。

幼儿绘画的造型和成人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幼儿画的视点具有多重性:幼儿画的比例,具有失调性,如人比汽车大,汽车比楼房大等;幼儿画的远近,具有印象性,如公路的远处、近处都一样宽;幼儿画的视形,具有正常性,如房子为正面,汽车为侧面,花是顶面等。我们在评价时,要首先肯定汽车为侧面,花是顶面等,我们在评价时,要首先肯定孩子的作品,再给他提一些改进的建议,孩子会一天天地提高。

课例研修报告 篇5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内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观摩寿县一中许士友所授的《弹力》一课之后感受颇深。听了本堂课,收获颇多。许老师的整堂课方法灵活多变,教材处理巧妙,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将学生引入到一个主动探究知识、积极参与的课堂。课程设计流畅自然,各环节衔接紧密,过渡合理有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许老师一开始从回顾初中的知识,力会产生哪些效果为突破口将教学引入。从引入弹力到弹力的应用,都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整节课中,许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徐老师通过设问“腾空而起的人,离弦前后的箭运动状态是否变化”让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接下来就进入的新课阶段,在新课阶段让每位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式的让学生自己总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在学生已经完全具备弹力知识基础后,老师带领学生继续在求知的路上前进,即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许老师还是让学生亲自动手,主动思考,然后由学生们自己得出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并总结了它们的方向判断问题。随后许老师用课件展示了几个针对性很强的练习题,叫几位学生上台画出力的示意图,再次从例题中引出“弹力判断有无”的问题。在讲解弹簧弹力大小问题时,许老师安排了实验仪器,让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在做实验前,明确了五个问题,这样学生就更有针对性的做实验了,最后还是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出正确答案。整体看本节课课堂教学有序,教师能够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及师生互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积极体会弹力的因素,从而自然得出结论。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教学实施,学生不仅得到了广泛的认知范围、深层次的认知深度,同时还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积极参与了教学,获的成就感,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例研修 篇6

一、课例研修背景

本人参加工作也有好几年了,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师工作。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课堂上文章的剖析,即使教师把文本分析得再细,再清楚,练习题还是有学生不会写;还有的学生即便会说了,可是写在作业本上却又是另外的一番情形。有时,同样的回答,你换一种说法,有不少学生又不会了。同样的主题文章,换一篇来练习,不少学生又不会了,教师还得重新解析文本内涵。所以平时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时,似乎总有讲不完的内容,除了把课文解析完,还要解析练习册上的阅读,否则学生做出的题不尽如意。针对这种现象,本学期,我们语文组制定了一个研究课题:如何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课例研修计划

第一步:每位老师用自己常规的方法上一堂阅读课。(在上课之前,要集体说课、备课,大家一致通过具有可行性,该老师方可上课)。

第二步:每上完一节课,大家一起评议这节课,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这节课有哪些方法值得大家借鉴,哪些方法有待讨论,哪些方法运用不妥当等。教研组长把每位教师的发言及时记录下来,再整理成资料保存下来。

第三步: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教师都上完课了之后,组长把所有可取的方法进行汇总,然后集体备一堂阅读课,把这些好方法备进去,最后由一位大家公认的课讲得精彩的老师,再进行试讲,看看教学效果如何。

三、课例研修来源:来自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十一册第21课《詹天佑》。

四、课例研修过程

第一步:每位老师根据自己所教年级不同制定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我教六年级语文,所以,我把阅读教学的目标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培养语感涵咏能力;二是学习阅读的方法;三是提高理解文本内涵的能力。

第二步:我以本学期的课文为内容,确定一篇文章作为公开课来解析。我选的是《詹天佑》。

第三步:我认真钻研教材,多方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查阅其他优秀的教案设计及反思,然后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如下教案:

詹天佑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竣工、隧道、勘测等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突破方法:通过读事例、画示意图、看插图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詹天佑像 “人”字形的线路图

师生共同搜集詹天佑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和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詹天佑像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指名说)通过搜集资料,你知道詹天佑的哪些事情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互相补充,扩大知识面。2.听了资料介绍,说说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名说

3.看来詹天佑已经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一些印象,那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他。(师出示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生自由读 2.师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测生字掌握的情况并及时正音。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的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4.此时,詹天佑在你的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自由说 5.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二、三自然段中自己感受深的部分。2.听写词语

勘测、坠落、要挟、轻蔑、竣工、开凿、隧道、庸俗、阻挠、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二、细读四──六自然段,体会詹天佑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1.默读这三个段的重点句,想想这些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和哪些地方能让我们体会到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引导:我们可把这些句子分为两部分,一是修路遇到的困难,二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言、行、想法。请同学们抓住这两个部分体会。2.小组派代表汇报

(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塞外环境恶劣,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而詹天佑……,体会到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长中国人志气的爱国之心。)

(在开凿隧道的时候,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又采用了中部凿井法。用看线路图或画示意图的方式理解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和中部凿井法,体会到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他的创新设计来源于实践。)(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用演示方法体会“人”字形线路的巧妙、设计的大胆,让我们感悟到詹天佑勇于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精神。)

从以上的句子和词语,让我们体会到詹天佑确实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师小结:爱国主义精神是詹天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新设计是他杰出才能的体现。詹天佑不愧是(齐答)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3.自主感情朗诵重点句想想其表情达意的作用。4.交流这部分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并试着背一背。

三、教师总结 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就竣工了,这件事给了帝国主义有利地回击。请试想帝国主义国家的记者们会怎样评论此事?(指名说)虽然,修筑京张铁路的事件快过去很久了,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和杰出的设计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请让我们永久地记住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齐答)詹天佑)。

四、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关于中华爱国儿女的故事。2.完成课后练习题。板书: 詹天佑 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青龙桥线路 杰出 爱国

第四步: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再进行讨论。那就是如何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快速地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准确地理解文章,对课后阅读题能较快地理解。

三、课例问题讨论

观点一:文章至少看两至三遍。第一遍:看大概内容;第二遍带着问题看,适当地勾画、标注;第三遍看重点句子和段落。

观点二:将各种文章进行归类,针对阅读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让学生一遇到这样的问题就知道该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应该把握哪些内容来回答。

四、课例研修结果

1、通过课例研修研究,我们组的教师一致认为,现在阅读教学要把握住两大任务:一是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读懂别人写这篇文章时所用的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二是要通过阅读教学,领悟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的,借鉴他人好的写作方法,试着灵活运用于自己的文章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书面语表达的能力。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在读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写作方法的关注,再靠单纯的习作指导去弥补是很困难的。因此,“读写结合”也是有效性阅读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

2、将各种阅读上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例如: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埋下伏笔,做铺垫(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起下文,总结概括;

2)、文中:承上启下,自然过渡;总起句;概括性的句子;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3)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使内容更具体;

2、排比:增强语气,强调突出;

3、反问:强调,加强语气;

4、对比:强调、突出

课例研修报告 篇7

第一次教学:静态设计我让学生在模具上拨弄时钟

《认识整时》是人教版一年级的数学课程,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创设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并学会认识整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理解时针与分针转动的规律, 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记得去年执教这节课时, 我特地用“时钟”谜语激兴导入:“我有个好朋友, 会跑没有腿, 会响没有嘴,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 请你猜猜看。我这个好朋友是谁?”然后按照我的预定教学设计:“猜谜语”、“找朋友”、“小明的一天”把时钟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 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探究学习, 让学生在有趣情境中认识时间, 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在“认识钟面和整时”这一环节中, 我通过同桌合作学习的形式, 让学生拿出钟面模型, 看一看、指一指、说一说、认一认, 拨一拨, 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最后, 安排学生“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 并说说这个时候你在做什么”的环节, 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课堂兴致盎然。

整堂课下来, 环环相扣, 感觉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课堂气氛活跃, 不觉得哪里有不妥之处。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 观课老师一致认为这节课讲得很好, 我也有点飘飘然。最后杜老师和我交流时首先问我两个问题:1.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时钟是模型吗?2.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是静止的吗?接着杜老师在肯定我课堂上成功之处外, 指出我这节课教学设计中最大的不足就是“静态课堂设计”。

我认真反思, 这节课我从一个静止的钟面引入, 围绕着一个固定的模型教学。看上去一节热热闹闹的数学课, 其实是机械、静态、程式化的。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教学要注重情境性思维, 但在实际课堂中, 我们往往忽略了情境性。生活中的钟面是动态的, 而在我的教学中, 钟面是静止的。如何将钟面的动态性引入这节课堂呢?我开始重新思考。

第二次教学:动态思维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时钟.

前不久, 我又要执教这节课, 为了将我的课堂由静态设计走向动态生成, 我不再设计“猜谜语”这一环节, 而是直接和学生进行“开火车数字接龙”游戏:学生顺序报数, 5个5个相加, 12个学生就加到60, 然后又循环训练。这样利用游戏方式动态地渗入钟面上的12个大格, 每大格有5小格, 一共有60小格的教学。虽然偶而有学生回答慢一点或者说错, 但这不要紧, 关键是他们都在积极思考, 逻辑思维得到训练。在“认识钟面和整时”环节时, 我不再出示静止的钟面模型, 而是利用微课视频让学生观察快速转动的分针和时针, 让学生明白时间是不断地变化, 具象感知了钟表是运动的, 懂得了整时只是一天中的某一瞬间, 明白了时刻意义,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铺垫。最后我又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时钟, 看看时针、分针、秒针转动的大致规律。学生很认真观察, 课堂上秒针分针滴答滴答, 虽然这时课堂非常寂静, 但我从学生凝视关注的不同神态中感觉到了求知探究的欲望。

这节课的观课议课过程中, 我也交流了我的看法:静态钟面会让学生产生疑惑:为什么我家里的钟面, 是在不停的走动着, 而不是时针指着数字几, 分针永远指着12呢?动态钟面, 让学生懂得时间是运动的, 整时其实是一个瞬间, 分针时针都在运动, 分针走得快, 时针走得慢。在动态的观察中, 学生很快能区分出时针分针, 这比让学生背记时针、分针的特征更能加深印象, 课堂效果更好。杜老师给予了这节课充分的肯定和褒扬, 指出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思维训练, 教学本质就是教思维。思维训练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 让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 同时能对下一个问题的生成要有留白和思考, 思维训练不是句号的结束, 而应该是问号的开始。

一堂课如果有了好的教育活动设计, 才能让师生有好的教学感悟, 就会产生好的教学思想或教学观念, 这就是自主生长课堂理论与实践的抓手。杜老师又对我提出新的要求, 这节课能否在教学设计上更独特, 在课堂展示上更加开放, 更加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进一步促进师生, 课堂, 教材的共同生长, 我又陷入深深的思考。

第三次教学:独特共生, 我让学生在操场上扮演时钟

小学低年级学生个性较强, 喜欢表现。我突然想到如果让学生扮演时钟, 活动更独特, 效果会更好。于是我和同事在操场上画了1个直径5米的圆圈, 分成12大格, 每个大格旁按顺序放一张标有数字1-12的纸片, 然后将同年级另外一个班学生引到操场上, 我按照“说—看—演—做”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在演时钟的环节, 选择12名学生站在圆圈大格位置上手里拿着有数字的纸片, 面向圆心站立。一位学生在圆圈外扮演分针, 一位学生在圆心处扮演时针, 要求时针学生伸出左手, 指着圆圈边的学生转动, 口里要说:“我是时针, 从1转到3”。这时分针学生边绕圆圈顺时针跑边说:“我是分针, 跑2圈”, 说对跑对的学生才能休息, 由场外学生替换参与, 为了减轻分针学生体力, 要求时针学生每次转动不能超过3大格。出乎意外, 这次教学活动设计深得学生的喜爱, 学生们边运动、边思考、边呼喊、边改正, 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 我成了场外的指导者, 参与者, 合作者, 这节课活动气氛高涨, 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个体的经验是不同的, 学生习得知识的感悟也是不同的, 传统静态的教学设计导致学生个体认识的普通僵化, 缺乏生命活力, 缺乏起码的独立性和能动性, 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自主生长课堂强调师生的独特个体经验, 关注师生不同的教育感悟, 激发师生不断地创新探索, 展示课堂高效共生的新思想。不仅如此, 这次活动还带动了全校学生参加, 每天课余总有学生在圆圈周围演练, 学校领导也高度重视, 特地又在在校园的东南边空地上画了两个时钟, 供全校学生课余游戏。

三次《认识整时》课堂教学, 三次小小的反思和改进, 凸显了自主生长课堂的内涵和特征, 让教学时空从传统封闭的单一走向开放互动的多元, 让学习内容从静态的提供转变为动态的展现, 让教学方式从偏重复制讲授切换到注重发现探究, 每一次课堂改进都充满生长的气息。

课例研修报告 篇8

我校作为运河区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自2003年以来,坚持以课例为载体,多种形式开展校本研修,进行了示范课、自录课、会诊课等课例的研讨。课例研讨似一泉活水浸入了老师们的心田,解决了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许多疑难问题,教师们分享和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从而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中必备的实践性知识,增长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让教师在活动中切实感受到课例研究、同伴互助的魅力。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课堂观察,与教师、家长座谈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发现以往的课例研讨存在以下问题:⑴教研活动缺乏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尽管在开展活动前我们也学习了一些课改理论文章,尽可能运用新理念来引导教研活动的开展,但由于大家的教育理论水平欠缺,并不能很好地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整个活动的开展。我们的教研更多的是从感性认识出发,从以往经验出发,不论是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还是课后反思评议,都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⑵实施过程各环节安排不尽合理,研究活动未能充分展开。各轮之间时间过于紧凑,每轮课后的评议与反思未能充分深入有效地开展。所以针对下一轮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也未能充分展开讨论,没有实现最后一轮课形成一节精品课的最初目标。⑶课例的研究重点仍然是重教师、教学而轻学生、学习。每一节课后评议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还不够深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校的校本研修还处于“构建模式”和“入门”阶段,如何发挥课例的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代教育科研的主攻方向,也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二、构建的课例教学研究模式

1、一人同课多轮。同一个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教学对象不断变化,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步骤:独立课,会诊课,反思课

2、多人同课循环(一课多轮的接龙式授课)。同备课组或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互动和问题的跟进。步骤:(1)同组教师通过学习交流,确定和本学科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设计课例。(2)选择一个比较典型的课例,集体备课并确立最初的教学设计。(3)由第一个教师按教学设计上课,同组教师听课,课后立即进行集体研究、反思原设计目标与实际效果间的差距和问题,再修改教学设计。(4)第二位教师按修改后的教学设计再上公开课、集备组教师再听课、讨论、反思整个过程,再修改教学设计,⑸然后由第三位教师上课。如此步步深入研究、教师依次在新的基础上执教,最后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

3、同课异构。同一课,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步骤:(1)教研组(备课组)确定教学主题(内容)。(2)多位教师分别备课、上课。(3)教师集体听课、评课。

4、互助式观课。互助式观课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动。目的是通过观课后双方在某些事先预设的都关心的课题方面的研讨、分析和相互切磋,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步骤:(1)双方在课前共同商定好观课的主题和重点;(2)观课者做好课堂观察和记录,记录下课堂里发生的真实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3)开展课后的讨论,讨论要针对主题和重点,问题一定要具体;(4)后续行为,上课教师要把改进措施实施到后续课堂教学活动中。

5、邀请课。邀请课则是上课教师主动邀请同行听课,是侧重于成果鉴定的课。步骤:(1)教师公布自己的上课内容和研究题;(2)发出邀请;(3)观课教师认真阅读相关资料;(4)观课教师进入课堂现场观察,并针对研究主题作出相对规范性的评价。

6、反思式观课。这种课例研究模式是借助录像带来实行的,让教师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促使教师重新审视和评估自己,直面自我,反思自我,修正和完善自我。步骤:(1)学校在“纯自然”的状态下,为教师摄制“家常课”;(2)上课教师自己反复观看,实事求是地剖析和反思自己的成功之举和不足之处。

7、骨干引导——示范课。这种课例研究模式是将我校市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组织成专家组,对全校教师上示范课。步骤:(1)将我校市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组织成专家组;(2)每学期均安排一次示范课;(3)然后组织专家组讨论、反思形成意见,对示范课进行点评、指导。教师观摩整个过程,这样在较高水平上的示范、引导,使教师能站在较高的平台上,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出差距,以便改进,提高学校整体水平。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多种校本研修形式,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让校本研修从高高在上变为脚踏实地,真正提高了教学研究的实效性。教研组也正因为拥有多种多样的课例研究形式而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研水平,促进了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课例研修试卷 篇9

姓名:得分:

(本次考试实行开卷考,总分100分)

回答下列问题(1-8题每小题5分,9-14题每小题10分)。

1、确定课例研修主题的步骤有哪些?

2、从那些角度确定课例研修的主题?

3、确定课例研修主题的原则有哪些?

4、课例研修报告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5、课堂观察与日常听课观察的区别有哪些?

6、有效组织课例研修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7、为什么要倡导“三课两反思”模式?

8、整理课例研修成果应注意哪些问题?

9、例研修的基本流程是怎样的?

10、什么是课例研修?课例研修的特点是什么?

11、课前会议与共同备课一样吗?任务有哪些?

12、课例研修中对第一轮集体反思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3、课堂观察标的设计涉及哪些观察项目?

14、什么是文献研究?课例研修中为什么要做文献研究?

课例研修方案 篇10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可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初中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其原型。我们必须强化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从实际出发,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提出以“学本课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便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强者更强,弱者进步。研究、探讨和解决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交流课堂教学经验,体验如何才能做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人人参与,个个提高。

二、研修主题:如何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构特征选择最简捷的解法

实践课题: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三、主题一实践课研修目标

1、会解一元二次方程。

2、能够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选择适当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四、研修人员: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

组长:段家能

副组长:李常源 马志平李金传

组员:谢春芳 朱富云 王赵春 杨双存 白光建

五、研修时间及地点、人员安排如下:

吕合中学数学教研组课例研修安排表(第三周)

六、主题一课例研修要求

1、以真实课例为研究对象,以教研组为研修团队,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按“备课、说课、上(观)课、议课、反思改进”的程序进行。

2、九年级数学教师每人上两节研讨课。

3、在讨论和议课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高度负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针对性地指出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侧重于问题和建议。

4、由组长组织资料收交、整理、将书面材料交教科处。

七、课例研修应达到的目标

我们相信在教进校专家的指导下,我组教师在今后的课堂上,会多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备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每个任务在操作之前都带领学生去分析任务,引导学生去思考操作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再去一个个的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这样做”而不简单的教授“怎样去做”。会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习者提高自主意识,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学习者培养创新精神,发展智力;有助于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真正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理想境界。

吕合中学数学教研组:段家能

课例研修心1 篇11

这学期,在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我有幸参加了„国培‟的学习。通过国培学习,我体会深刻,受益匪浅。培训期间,专家们那高瞻远瞩的引领洗涤了我的心灵,启迪着我的智慧。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教师工作是一项既艰苦又幸福的工作,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在学习中我也知道了一些先进的教育方法,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充实了自己的头脑。

通过学习,我对课例研修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例研修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促进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这类研修活动与平时的教研活动比较接近,但是要比平时的听课、评课之类的教研活动要更深入、更系统。课例研修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是教师经常遇到或亟待解决的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

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课例研究活动。通过培训,明确了课例研究是教师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教学相长的阶梯;教学设计是理论到实践的桥梁。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是集教学资源的搜索、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形成等为一体的,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达

到事半功倍效果的教学方案。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聆听讲座,我学习了专家的理论,我积极实践,把所学用于教学,搞教学,写案例,记反思,真正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做为一名数学教师,为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基!我学习,我反思,我进步,感谢这次给我国培的机会。

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可以说,是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的心智,让我更加执着地扑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上。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作为教师来讲,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源头水,因此要在现代教育当中更好的适应教育教学的变革,就必须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我还认识到 一节好的数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数学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数学: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数学化的学习

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课的乐趣。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学数学的方法,体现数学课的灵魂。

思品课例研修心得 篇1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坚决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自主选择,勇于负责。

知识目标:

懂得怎样避免盲目从众,知道克服消极从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展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自主选择,勇于负责。

教学难点:克服消极从众,做到自主选择,勇于负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述有关壁虎的“爱”的故事。)

教师:任何事情都有产生的原因,从众心理也不例外,我们要真正做到自主,就必须知道从众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了解导致从众的因素

(教师用讲述故事——《苏格拉底的苹果》)

教师:最后那位没举手的学生左右看了看,慌忙也举起了手。这反映出他的一种什么心理?

学生:从众心理。

教师:你认为导致故事中最后一位学生从众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原因可能有:①人们往往认为众人提供的信息更为全面可靠,不自觉地以他人的意见和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依据;②知识较少,智力水平较低,自信心比较低,自尊心也不太强;③性格上优柔寡断、缺乏主见,易受暗示;④其他群体的压力和印象……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性格、知识结构、智力水平等都会导致从众。不同类型的人,从众行为的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女性从众多于男性;性格内向、有自卑感的人多于外向、自信的人;文化程度低的人多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年龄小的人多于年龄大的人;社会阅历浅的人多于社会阅历丰富的人。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和经历吗?请你举出一个具体的从众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学生举例(略)。

教师过渡: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导致从众的原因很多,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是导致从众的两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应采取什么办法去克服盲目从众心理,是自己走向自主呢?

三、采取措施,克服消极从众心理

1、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明辨是非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故事——《农夫和驴》)

教师:想一想,故事中的农夫为什么会落得如此的下场?

学生:因为他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怎么说,完全根据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做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8页“交流”中的故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教师: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做作业的同学,你应该怎么办?

学生:不为所动,坚持学习。

学生:对于中学生不应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

教师:故事中的学生应如何克服这种从众行为?

学生:学会明辨是非,独立思考。

教师:假如你遇到类似的情形,你会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积极引导。

教师:以上两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无论是故事中的农夫还是教材中的同学,他们都面临消极从众心理的影响,而要克服这些消极影响,就要求他们凡事有自己的主见,能明辨是非,不盲从别人。以上两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分辨是非,决定自己的行动,而不能盲目地随波逐流。对于自己确信的目标要敢于去实现、去争取,不要怕别人议论。总之,要学会明辨是非,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理论指导教学,丰富课堂教学。

通过国培和课例研修,反思自己之前的教学活动,今后我一定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生活经验,采取灵活多样、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进行因材施教,运用理论指导的方向和策略,有的放矢地探索、思考、实施、改进我的每一次教学活动,让我的教学活动更生动,更有趣味、更有生活气息、更具实效性,更能促进学生进步和成长,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三、坚持课例研究,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育工作者。

一堂课应该是真实的、扎实的、有效果的,也是有缺陷的课。通过例研究,让我们老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学过程是否扎实,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学生是否懂了、学生学到什么。也许一节课有诸多不足之处,但我们可以从主要问题抓起,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研究,如创设情景,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等等,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可以对一个问题设计出一个更为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教学过程,带班亲自操作实验,课后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成果,并诚心诚意听取和采纳同行们的见解或意见,写出反思总结,找出成功之处或不足,乃至再次设计、上课、反思、总结,直到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为止再研究下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教师能做到经常反复实验教学,并形成具体的文字材料,这个老师不成功都不行。

四、注重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通过“课例研修”我和各地同行的交流增多了,视野扩大了,知识也随之丰富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评价这根杠杆,有力地支撑教学实践。评价只是手段,我们要注重评价的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易操作性,即有利于学生的学业的进步,更有利学生德智体等的全面发展;即有力于学生现实能力的施展,更有利于学生长远潜能的开发。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坚持师生平等互动教学,我们就能为新的课改增添新的力量,就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安全地成长。

课例研修心得2[模版] 篇13

金沙县茶园中学梁家应

参加国培到现在已经有两个月了,在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中,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可以说这对我今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现就根据我的学习实际,把我在国培中的一些体会谈一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再过几年,不会使用计算机,就会象不识字一样使人举步维艰。在这一次学习中,我对电脑的操作比以前更熟练了,可以说是这一次学习中逼出来的,练出来的,照这样坚持下去,我相信以后制作课件一定会得心应手。只是在这一次学习中,有一点不解,就是在Word中写好的教学设计,粘贴到作业中时看不见图形。

第二、听了专家们的讲座,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东西,包括怎样备课,怎样批改作业,怎样听课评课,怎样评价学生等。我把这些好的方式方法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我们班的实际运用到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我采用了专家们提倡的方法——面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让学生解题时出现的错误及时得到纠正。但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就是批改作业用时太多,甚至在课堂上根本就改不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现在还在探索中,望能得到同仁们的帮助,本人在此感谢了。第三、多次观看了这一次学习中的优秀课例展播,并总结了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精讲精练”。“精讲”是指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学生难以理解的共同问题,精心设计、追根求源、透彻剖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重点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学科知识,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精练”是针对“多练”之不足而提出的。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教师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的效果。“精讲精练”的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脱离了题海,给学生创造了

一个自由的思想空间,并使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除了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善于营造一种精神振奋、生机蓬勃的课堂气氛。教师的讲解要能吸引学生一起开动脑筋,思考所讲内容,引起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联想,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可接受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飞跃,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喜悦。

第四、在这一次的国培学习中,我对优秀课例的展播情有独钟,每次观看都会有收获,都有许多值得我借鉴的地方,唯一的遗憾是少了一点,我希望这样的课例尽可能多一些,在教师研修网上随时可以看,那我真是太高兴了。如果有可能的话,把七到九年级数学的优秀课例都传上去,让全国的教师免费观看、学习,这样,我们可以从课例中学习和借鉴一些好的东西,那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一定会有质的提高。

第五、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的责任心最重要,只有教师用心认真去做,认真去完成,保持对工作愉悦、专注的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创造水平的工作和高质量的成果。爱岗敬业还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真。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作好教学总结工作。做到这几个认真,就能促使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自觉地把传授知识的同时,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行为模式,塑造学生的心灵。把教学作为手段、渠道,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样,教学中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也一定会取得成功。

上一篇:《位移补间动画》教学反思下一篇:语文学科的课程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