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问题

2024-07-23

辩论赛问题(通用8篇)

辩论赛问题 篇1

1、请问对方辩友如何解释,人力资源在招人时会有学历要求呢?

2、请问对方辩友知不知道21实际什么最重要?

3、如果管理比人才更重要,那对于企业来说,什么人都可以来了,那为什么还要有学历要

求啊?

4、怎么把一个扫地的人,管理成高级厨师呢?

5、怎么把一群保安管理成专业的高级会计师呢?如果他能学的来的话,那他为什么还会去

当保安呢?

6、如果没有专业化的人才,一个公司怎么正常运行?怎么来提供专业化的财务类的服务?

7、如何把一群乞丐通过管理培养成高级计算机编程师呢?

8、在赛马比赛中,骑马者重要还是马重要呢?

9、那就算是世界上最好的赛马师,骑了一匹残疾马,怎么跑得过一个普通人骑着一匹汗血

宝马呢?

10、伯乐相马,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如果管理真有对方辩友讲的那么好,那还要伯乐干

什么?直接管理,不就都成了千里良驹了?

11、日本丰田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汽车企业,曾一度成为世界汽车界龙头,丰田的研发

技术人才有一万多人,是它的管理者的数倍,请问对方辩友如何理解?

12、为什么丰田要积极培养和招聘专业人才,而不是多多招聘管理者呢?

13、奇瑞汽车的管理者人数是研发人员的数倍,为什么连世界排名的位数都排不上呢?

14、联想的柳传志是不是优秀管理者?新东方的俞敏洪是不是优秀的管理者?

15、那一百个弱智加一个柳传志能打造今天的联想吗?我觉得那只能算是空想。

16、新东方的俞敏洪,为什么还一直在招聘英语老师,博士,专家等专业知识人才呢?

找一批乞丐、弱智来,靠他自己优秀的管理不就好了吗?

17、如果管理真有那么重要,为什么对方辩友不选择几个口吃来打辩论赛,而是选择如

此口齿伶俐的四位辩友呢?

18、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使青岛双星在三年内超过沃尔玛,管理如何做到?(把沃尔

玛的人才全部换到双星就可以了)

19、在直接面对客户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状况,请问管理时如何教人临

场应变的?

20、服务的好坏是由顾客决定的?那么顾客是从哪里得出这样的结论的?也就是说,一

线员工表现的怎么样将会导致自己企业的服务形象,对不对?

21、为什么同等条件下,各大企业都愿意去要海归呢?

22、为什么所有人看病,都愿意去找有经验的老医生呢?

23、如果管理够好的话,那结果不应该是人人都是优秀的吗?

24、你管理再好能管理出经验吗?

25、为什么海尔的董事长每年都要招聘很多的IT精英呢?

26、如果管理够好的话,为什么不直接找个看大门的管理成IT精英?

27、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使得一群近视眼,管理成有效的航天员呢?

28、如果我的两个同级领导同时要求我先做一道菜,我怎么办?

29、德国奔驰汽车专业制造厂的厂长,他的工资是总经理的好几倍?

30、在如此严格的辩论赛管理制度之下,对方辩友都、、、,您还能说管理更重要吗?

31、对方辩友为什么不去面试世界五百强啊?

辩论赛问题 篇2

新《课程标准》也告诉我们: 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更要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究更多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 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问题是思维的路标”,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为学生构建疑问平台, 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下面我就以“狼”专题教学为例, 谈谈自己是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问题, 再通过辩论来解决问题的。

第一步, 学生“识”狼

现代心理学认为, 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 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 其中合作学习是三种学习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我首先让大家分小组合作, 说说关于狼的故事和文章, 如《小红帽》等; 写写与狼有关的成语和俗语, 如狼子野心、狼狈为奸、杯盘狼藉、白眼狼……然后全班分四组进行比赛, 将不同材料中认识到的狼的形象特点写在黑板上, 小组内合作完成, 看哪一组写得又多又准又有新意。学生们写出的狼的形象有: 1小说《狼》中贪婪、凶残和狡猾的狼; 2散文《母狼的智慧》中善良、智慧的狼; 3在科学资料中勇敢、团结、忠诚的狼; 4狼是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 对保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合作, 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竞争, 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在讨论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各组答案丰富多彩。最后, 老师引导学生反复看板书, 找规律, 去发现自己难以理解的困惑、问题, 学会把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第二步, 学生“议”狼

议的内容是学生在第一步学习结束时产生的疑问。问题虽然来自于学生, 但不是学生凭空瞎想, 而是老师借助于课堂生成的知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我就是让同学们在小组竞赛、交流所得、生疑发问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抓住学生有价值的疑问, 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激发议论思辨的热情, 而问题一旦解决, 他们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满足感。课上学生的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三类: 1文学作品中狼和科学资料中的狼不一样, 更具有人的特点, 这是为什么? 2狼到底是好还是坏? 3狼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问题生成后由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 以文本和自己掌握的资料为依据作答。课堂讨论气氛热烈,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最终形成共识: 1文学作品中狼被更多地赋予了作家的感情因素, 往往具有一些人的情感性格; 科学资料中的狼是从科学的角度, 客观真实地说明狼的特征和作用。2“狼”既有好的一面, 又有坏的一面……很多事物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 要学会全面地、辩证地、多角度地认识事物。3狼与人类的关系, 有“与狼共舞”式的伙伴关系, 有狼残害人畜的敌对关系, 有狼养育“狼孩”的养育关系, 有挪威森林中狼救孩子于烈火中的救护关系等等。

长期以来, 我们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以为提问题是老师的事。老师讲, 学生听; 老师问, 学生答。在语文教学中, 形成了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学得无趣而被动。现在有的教师仍不敢放手让学生提问题, 怕自己的教学思路被学生的问题搞得七零八落, 怕课堂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孰不知, 问题恰恰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的持久来自内在的需求。前面提到的学生有问题的地方, 其实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地方, 如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引导, 就会激励起他们强烈的探究兴趣,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第三步, 学生“辩”狼

发散思维, 是创新的羽翼; 质疑求异, 是创新的最高境界。辩论式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辩论式探究阅读, 就是以辩论为载体, 在教师组织下, 学生对读书中产生的辩题展开辩论, 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阅读方法。对于这么复杂的狼, 我们人类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呢, 是猎杀, 还是保护? 我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 要求发言既要有观点, 更要有有力的论据。辩论是一种多角度、多方位的对话。这种阅读方法鼓励多元思维, 有助于信息的多向传递, 使语文阅读由封闭转向开放, 实现教学的民主化。有效的辩论应以充分的阅读为基础。课堂辩论要想有实效, 就必须让学生先走进文本, 内化于心, 而后走出文本, 外化为言。学生只有在对文本中的形象了然于胸的情况下, 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辩论。课堂辩论中, 因为有了第一课时深读理解文本的基础, 掌握了有关狼的充足材料和事实, 之前又有了认真思考的积累, 学生情绪高涨, 思想活跃, 辩论激烈, 再一次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虽然大家争论不休, 却是说得有理有据。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 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也切实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让学生在交流应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 在不断地学以致用中培养语文能力。

第四步, 学生“思”狼

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说过一句话: 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其实, 火把点燃的正是人们头脑中的创新的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积累, 试着去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更深层次地进行思考创新, 这应该说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为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 探讨这些名称背后所蕴藏的内涵: 1森林狼队 ( 美国一篮球队名) 2七匹狼 ( 一个中国服装品牌) 3罗马城城徽中的“狼”4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狼, 孤独地走在无垠的旷野中 ( 歌曲《北方的狼》) 5“师从于狼” ( 部队训练的方法) 。第二, 作为当代中学生, 你是想做一只狼, 还是想做一只羊? 请说明理由。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言之有理我就给予肯定。爱因斯坦说:“学校依附恐吓和权威来办理学生是一件最坏的事, 他粉碎了学生深厚的感情、真诚和自尊, 他养成学生服从的性格。”语文教学中, 我们决不能扼杀学生思想, 应该肯定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档案联合执法问题大辩论 篇3

都梁档案:档案联合执法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是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单位共同对应当贯彻实施《档案法》的单位和个人履行职责情况的检查。主要特点有五:一是检查主体的多样性,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外,还包括其他单位;二是检查对象的不确定性,检查对象可能是违法者,也可能不是违法者;三是检查内容是履行档案法规定职责的情况;四是不直接产生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等法定后果;五是处理结果一般以通报的形式出现。档案联合执法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行政执法,是国家机关系统内部的一种管理形式,在今后一个时期将长期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全社会敬畏法律意识不强;二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权威性不高;三是很多时候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单独将行政处分的法律责任适用到位;四是实践证明,档案联合执法检查是推动档案工作的有效方式。

温东林:档案执法属于行政执法范畴,这点毋庸置疑。那么,“档案联合执法”中的“联合”机关、组织就必须是行政主体,也就是具有“联合”的法律依据和资格,我们就要明确行政主体这一法律概念。

首先,行政主体是依法享有公共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那些不具有行政职权的立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甚至企业、事业组织当然不能成为行政主体,也就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当然,更别提还与行政机关“联合”执法了。

其次,判断机关、组织能不能“联合”,还要取决于是否能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都知道,现在,“联合执法”进行处罚,都要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来告知被处罚单位组织个人的权责,那么,这些“联合”的“单位”就必须签字盖章,以便问责担责。但如果有些组织签了字甚至不签字,不担责,所谓的“联合执法”便不能成立!人大、纪委确实具有相应的监督检查职能,应严格依照监督检查的程序来监督执法,法律规定是事前、事后还是事中监督都应与执法分离,按程序来不能干涉,否则,岂不是大包大揽的“一条龙”?立法、执法、监督都干了,还要独立的执法机关干吗?于是,“联合”就显得可笑了。

最后,联合执法也应该有限度的存在,我认为,这属于“公务协作”的范畴,有法定公务协作规定的,严格依法执行,拒不履行的机关组织就要依法追究其责任。没有法律规定的,确属涉及相关权能重叠、配合需要的,也可以在各自的范围内按法律规定选择“自由的公务协作”。行政主体在行政职权领域也具有相当的自由选择权,可以体现在自由裁量的方面,也可体现在行政协作选择方面。

都梁档案:“档案联合执法”,我的理解是:档案领域和档案工作领域中联合起来执行档案法的行为。档案执法不单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有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以外的单位具有执行档案法的职责。譬如,监察机关有权处理国家公职人员是否遵守档案法的行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其管辖的地域有权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否遵守档案法进行检查,其本质是执行档案法有关条文是否得以贯彻实施;各级人民政府对其领导的行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否遵守档案法行为进行检查并采取奖惩措施。

温东林:联合执法的法律依据在哪里?合法性的问题如何解决,是不是人大有监督法律运行的权力,就可以和行政部门一起执法呢?“一起执法”要不要担责呢?担责如何“负责”呢?

都梁档案:法律依据是《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大和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监察法》。联合执法的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将档案法执行到位。至于如何承担责任,依照法律的规定。属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的由其负责,属于其他部门主管的由其他部门负责。

温东林:联合执法无法律明文规定,以上列举的组织法属于“基本法”,太宽泛!对执法监督无法很具体适用,必须有相应配套的下位法才能实行,就像只有宪法没有下位法一样。《全国人大组织法》主要是对人大的组织、职责进行说明,如提出议案、审议议案、发出质询等,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注意是协助,也就是行政执法要向人大负责,并不是“联合”,地位不平等就叫指导,这在我国目前很常见。《地方人大和政府组织法》同理。国务院是中央人民政府,要非说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工作部门和中央政府“联合”实在无必要,上下级是领导关系,检查法律政策执行无可厚非,但说“联合”就无逻辑了。

《行政监察法》(注意是“行政”),国务院监察机关主管全国的监察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监察工作,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监察业务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显然,是对行政机关执法行为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纠错,是政府的内部纠错机关。是要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的,如何既执法又监察?岂不是监察自己?

从法律出发,各部门都要各行其职但不是为了尽职就不按渠道程序来,指导协助不可看做联合,监察也不可看做联合,领导更无联合可言。所以,区别“联合执法”法律概念很重要,人大、政府、监察部门可以牵头,但不能参与“联合执法”。当前,出现的执法混乱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所致,但随着行政程序法、政府行政法的完善,这些问题都可以克服。至于担责问题,都梁团队无法明确说明,我也无法说明。

关于档案执法,为何权威性不高?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和人大、法制办等机关的行为有关的!好似没有人大牵头、政府指示,还有所谓的“联合”,就无法施行。究其根源,还是借以上组织的“权威”,档案执法才能“理直气壮”。这是有问题的,好似长不大的孩子离不开母亲一样。如何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继续完善档案法规、规章的设定,对执法手段、措施、责任进行更加详细的规定。其次,人大、政府一定要放手!对于妨害执法的、无视执法的单位组织要按法律程序进行监督、通报批评。

李正平:执法或叫“行政执法”,是指享有执法权的行政机关和其他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而实施的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采取限制人身自由和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颁发许可证、执照,以及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行政执法行为。因此,不能滥用“执法”一词。但档案行政检查与一般意义上的检查不是一回事,是一种执法。人大或其他享有监督法律实施的机关要监督法律的实施,要看档案领域和档案工作领域中贯彻落实档案法有什么问题,这个检查说“明白”点,就是法律监督的检查。对这个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最可能被质询的是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如发现问题,要责成档案执法部门处理。档案监管部门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被监督的对象。也就是说,档案部门只是立法机关的执行机关,档案局不去执行监督职责,是要被人大弄下课的。至于与其他机关,比如说,卫生局一起去其下属的单位检查档案工作,应这样理解:其下属单位是行政相对人,卫生局在这里也是被监督的对象,你要接受档案局对你下属单位档案工作的质询。《档案法》第七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负责保管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当然,对比如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他们是档案专业主管机关,对城建档案有执法权,但同时规定,也要接受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指导,这种情况,与他们联合执法,我看是没问题的。

都梁档案:我方申明执法专指行政机关的执法,无法律规定。执法既然无法律明文规定,对其理解是学者的观点,无法律效力。

温东林:执法无法律依据还叫执法么?不仅《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还有《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相当多的行政法律法规在制约着执法!我试问,联合执法(比如掺杂人大)处罚超出了职权界限,被检查的档案是不得归档的材料你归档了,企业事业组织的违法行为被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处罚款,但超出数额或者处罚错误的,当事方能不能提出行政复议?(如何向共同上级部门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法我看也遇到难题了。)能否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可规定被告方都要出庭的!那人大、法制办能出庭么?他们能作为行政法诉讼的被告么?显然不能!档案执法当然不只是档案系统,也有相关部门,但相关部门不是所有部门。比如,对公安部的档案检查就可和消防部门、国家安全部门联合!

都梁档案:执法理论不能捆绑法律和执法实践,执法理论如果捆绑法律和执法实践,那就是法律和执法的指导思想,那是立法界和执法实践界的教条。试问当今中国哪位或哪些人的法律理论、档案理论有这样的权威和公信力!

李正平:你的这个观点很危险。我认识一上访者,他就是拿着法条直接来,根本不管事件引起的法律关系是否应适用此法律规范(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甚至可包含在不同法律中),每年,都去全国人大、最高法院上访。要知道,没法律理论,你把法条全背下来,也没用,因你根本不知道怎样适用。

都梁档案:《档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该法条来看,档案行政执法的执法主体不仅仅单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或单位联合执法哪一点不符合法律规定?

李正平:你误读了此条文。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等执法形式性质是不同的。行政处分是一种内部行为。你提到的行政执法没法律规定问题,其实是有的。一般意义上讲,行政机关执行法律就叫“执法”,司法机关执行法律就叫“司法”。当然,广义讲,执法就是执行法律,就是适用法律,就是贯彻实施法律。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比如,财政、城建等部门对其所属也是有执法权的。我们可联合这些有执法权的部门联合执法,但没执法权的就不行。

dzzsfyy:虽然所谓的“档案联合执法”声势很大,形式很热烈,但效果并不理想。从行政执法的概念来看,人大、法制办不是档案的法定执法主体,不能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和特定的事项进行处理并直接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行为,开展的这种所谓的档案联合执法不是行政执法。从行政执法监督的概念来看,人大是权力机关,不属于行政系统,不是被检查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上级,这种所谓的联合执法也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档案行政执法监督。

都梁档案: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并不是档案执法唯一主体。“档案联合执法”与行政执法主体独立性并无冲突,行政执法主体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行使权力。档案联合执法与档案行政执法主体责任性并无冲突,行政执法主体各自对自己实施的行政行为承担后果。

dzzsfyy: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并不是档案执法的唯一主体。但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常说常做的所谓“联合执法”,一般指的是档案行政监督检查,这个就有问题。只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档案行政监督检查权。既然是“行政执法主体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行使权力”,“行政执法主体各自对自己实施的行政行为承担后果”,请问,为什么还要“档案联合执法”?

都梁档案:档案执法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档案工作领域里的执法或理解为执行档案法,我个人认为,是可以这样理解的。二位要说的档案执法是不是专指档案行政处罚或主要指档案行政处罚?

李正平:你把执法当成了广义的,或贯彻实施档案法或法的实现。档案法还规定有政府的职责、档案人要有专业知识等很多内容。广义的执法,是所有公民都有的义务。说真的,档案执法还真不能完全理解成执行档案法。作为专业用语,档案执法只应当是贯彻实施档案法的一部分,其他还有人大的监督、政府几年报告要有内容和投入等、档案人要有专业知识、要宣传档案法、档案馆工作等。

都梁档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监察机关联合执法有依据。《档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五条规定:“携运禁止出境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出境的,由海关予以没收,可以并处罚款;并将没收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移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监察法》第十八条规定:“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执法、廉政、效能情况进行监察,履行下列职责:(一)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档案工作中不按规定依法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情况不是个案。现在假定某地级市有三个市政府组成部门(行政机关)不依法向市档案馆移交档案的行为。既是违法档案法的行为,也是违反监察法的行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监察机关都可查处,最终可追究责任的机构是监察机关。

温东林:都梁档案提到的这个监察现象其实很有意思,不错!我来试分析下:其一,档案部门要求三个部门归档依法应归档的档案,这是一层法律关系,即档案部门要履行档案执法的行为。其二,三部门这种触犯了档案法的行为导致了违反监察法的后果,这又是一层法律关系,即监察部门要对三部门违反监察法规定的错误行为进行督促、纠错。两层关系能不能合起来进行,由第一层法律关系才导致了第二层法律关系的后果,如果第一层法律关系不存在,那第二层法律关系也无从谈起。这两种行为要分开!监察部门不仅对三部门履不履行档案法的行为要进行监督,还要对档案部门依法执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监督执法者和被监督者的这种结合不能叫做“联合”执法。(监察部门既对三部门执了法也对档案部门执了法,这种情况你看能“联合”么?)“联合执法”可以存在,但“联合”的对象一定要分清楚,不恰当的部门非要“联合”的话,我看“联合检查”有时也不错哦!

李正平: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是保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监察机关在办理行政违纪案件时,可以提请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协助,这是没问题的。对按档案法应当给予处分的,还应建议处分。当然,档案行政处罚了的应通知相应有处分权的单位同时给予纪律处分。即使监察机关参与,角度也不一样,也不叫监察机关的档案执法。就是对同一档案违法行为同时处理,也是按各自职责执法,不叫“联合执法。”比如,一人犯了罪判了刑,要管他的人可多了,有的纪委要管、监察要管、人事部门要管,但不能说要管的此人是罪犯,这些部门的人就是联合执法(广义)。

都梁档案:对一违法行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执法主体都有执法职责的情况是存在的。执法工作的本质或者称之为保证法律的规定得到贯彻实施。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执法主体共同去执法符合立法和执法的精神。还是以我所举案例为例,当行政机关不按法律规定移交档案的违法情况发生,理论上,会发生四种情况:1.先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查证违法事实,然后移交监察机关处理;2.监察机关直接查处而不用档案行政管理插手;3.监察机关和档案行政管理事先商定共同查处;4.监察机关和档案行政管理没有事先商定,同时,进驻该行政机关查出。当第三、第四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就会发生档案联合执法的情形。

温东林:我们认为,在现有法律没有明确“联合执法”的定义的前提下,只能有限度地“联合执法”,与有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机构在法律框架内“联合”(档案法主体的规定我们本来就赞同,没有异议,所以不辩论),“联合”可以用,但是,莫乱用“联合执法”,实在不行,可以“联合检查”嘛!

都梁档案:我方认为:1.“档案联合执法”这一执法形式的产生基于《档案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和现实工作的需要,执法形式的合法性来源于法律的直接规定;2.以档案法为武器规范档案工作秩序并不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一家的事,事实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无职权做到;3.“档案联合执法”的目的是要将违反档案法的行为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追究到位;4.“档案联合执法”中的执法,仅理解为档案行政处罚一种执法形式过于狭义,至少,还包括档案行政处分;5.“档案联合执法”如果理解为行政机关直接的组合,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司法机关不宜参与进来;6.“档案联合执法”的执法主体组合在各地存在差异,这是执法主体认识不同形成的,只要执法主体没有超越法律的权限行使职责,就是一种合法的组合。综上所述,“档案联合执法”或称之为“行政机关之间的档案联合执法”是合法的!以上观点也是档案工作一线同志们的理解。

温东林:1.关于观点“1”“2”,是档案执法的法律规定,辩论开始前,双方本来都没有异议,异议在“联合执法”的主体界限和执法的范围;2.关于观点“3”,是把法条换了一个说法而已,任何法律貌似都是要把责任追究到底的;3.关于观点“4”,我方从未把档案执法只定义在档案行政处罚一面,相反,还包括档案行政处分;4.关于观点“5”,你都说是行政机关的结合,当然,排除非行政机关;5.关于观点“6”,行政主体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有条件的公务协作,这是属于行政权的合理合法的选择中的,至于差异,我想,很多地方的规章或者办法有违反上位法的情形,不能把法律观念的不强甚至错误当做“联合执法”的依据。综上所述,都梁团队列举的六条并不能成为观点的依据,但有些方面,都梁团队已经和我方达成了一致:1.“档案联合执法”主体有了共同认识,人大、法制办等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机构不能参与“联合执法”;2.“档案联合执法”确需按现行法律规定的行政主体在合法职权范围内相互协作,单靠档案部门无法尽善尽美;3.“档案联合执法”包括“联合执法”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各地方执法存在混乱,急切希望人大、国务院等具有法律解释权的组织部门出台解释或细则。

都梁档案:《档案法》的主要内容是行政法范畴,主要调整档案行政管理关系;但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不足以实现《档案法》第一条的立法目的,于是,在《档案法》第二十四条给出了刑事责任;同时,《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九条直接给出了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查处违反档案法(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最后适用的法律责任有三种:1.刑事责任;2.行政责任;3.民事责任。与这三种责任相对应的三种法律关系,从此,反推上去,我方认为,档案执法存在三大法律关系。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没有隶属关系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档案法的行为,只有查的权力而没有处的权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主管我国档案事业的部门,在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维护档案工作秩序中处于核心地位,对此类违法行为不能放任,但是,自己本身又由于职权限制不能处理,联合执法是种可采取的补救措施。

dzzsfyy:这种说法是对《档案法》第二十四条的曲解,是明显对行政管理原则和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法体系不了解的典型表现。

都梁档案:《档案法》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第七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这两条都出现了“监督和指导”,这里的“监督和指导”并没有看到它们有什么不同,应为同一用语。譬如,某省国税局档案机构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主管全省国税系统各单位的档案工作的部门对下属单位具有监督和指导的职责;而其下属单位所在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这些单位的档案工作也有监督和指导职责。省国税局档案机构和地级档案局一起去查处地级国税局的档案违法行为,并无不妥当。

dzzsfyy:《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档案法》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履行“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之职责。这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依照《档案法》第七条的规定,履行“监督、指导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之职责是有区别的。

都梁档案:联合执法并非档案界的首创。《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第九条规定:“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采取例行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开展检查工作。重大检查活动,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会同监察机关联合进行。”我方认为,在“档案行政执法”这一特定话题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仍与其他部门具有联合执法的法律基础和现实基础。判定档案执法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是不是档案行政执法,主要有两点,一、具体的行为是否符合行政执法的概念;二、是否具有行政执法行为的特征。行政处罚是档案行政执法行为的典型代表,行政处罚已经立法并有明确的规定,为此,以行政处罚为例来观察行政执法行为的特征可以避免更多的歧义。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例,如查出的城建档案的违法行为,自己本身不能直接给予行政处罚,应当移送建设主管部门处理;如查出的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自己无权进行行政处分,应当移送有关主管部门进行处理。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将档案行政执法进行到完整的状态下,及与其他的部门发生职权竞合的情况下,联合进行档案行政执法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李正平:档案联合执法,大多是由于平时执法不力长期积累起来的问题或其他比较突出的问题,由档案局与其他不同职能的主体分别派出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伍或机构,共同进行档案行政检查(多数称“行政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的联合执法。在实际中,有这样三种联合形式,要分清其是不是档案联合执法。一是与不履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如人大、纪委、监察局等监督部门的联合检查。按法律监督理论,监督与被监督对象肯定不能联合执法。这些监督部门本身也没档案行政执法权,就算可以一起检查档案管理相对人档案工作的情况,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是被质询或监督的对象,不能是档案联合执法。二是与不履行档案行政执法权的机关联合检查,如与教育局、卫生局等,对其下属机构展开的档案监督检查。与这些部门的联合也只能是联合监督检查,不是联合执法。因这些部门中的大多数没档案行政执法权,虽有监督指导权,但与执法是有区别的。三是与有档案行政执法权的机关联合执法。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档案执法权外,常见的还有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等,必须有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等关于城建档案管理的法规和规章;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则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负责会计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等等。”这是较严格意义上的档案联合执法。与这些部门的联合执法也是有分工的,如城建档案执法重在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质量等的执法。同时,档案局对这些部门的档案工作有宏观上监督管理的权力,从这个角度看,这是既联合,又各司其责。

由此可见,前两种联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档案联合执法,但这不影响档案工作质量,各自履行好职能,只能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第三种虽然是档案联合执法,但严格说来,也可能出现职责不清、责任互推等现象(如人大质询或上级档案部门执法检查城建档案工作出问题了,要追查监管职责,就可能出现扯皮现象),因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宜过多介入,但应从宏观上监管好这些部门的档案管理。

个人命运有社会掌握辩论赛问题 篇4

2.一个人的命运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人的价值实现问题,是否同意?

对方要确定人的价值实现的内容、条件、机遇等等,是由社会发展决定的!

3.要是美国总统林肯先生出生在中国的话,别说在古代就是在现代吧。你认为他可能当选为总统吗? 环境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完全与社会隔绝的人,连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会有,更不用说自己去决定自己的命运了。

4.听说过<<孟母三迁>>这一故事吗?孟母为什么要多次搬家呢? 还不是因为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影响对孟子成材太重要太关键了,因此我方认为个人命运是由社会掌握的.5.个人的行为是否要符合社会要求?宪法是不是社会要求的体现?

6.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解释,命运就是人一生中的生活状况,我们只有将其放入社会,进行比较才能去评判。如此,对方辩友割裂个人命运与社会紧密联系的论点又怎么能站得住脚呢?

7.首先,个人是社会的一份子,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相信对于这一点,对方辩友和我们是有相同的认识的。个人脱离了社会连生存都成问题,又何谈个人命运由谁掌握的问题呢?

8.我们都知道恐龙的灭绝,当社会自然环境恶劣,个人命运如何实现?

9.我们都知道在旧中国,科学家献身科学事业,但苦于经费不足而报国无门,社会经济条件不允许,个人命运如何实现?

10.近来我们都非常熟悉了一个名词——“砍手党”,它的出现正是因为全村人都做了砍手党,试问社会人文环境如此,个人命运如何实现?

11.个人命运由社会掌握。个人离不开社会而独立生存,个人的命运与社会息息相关,为什么现在出不了像蒋介石这样的国民党这样的乱党?

12.假如没有义乌大市场,会成就这么多经商致富,创业成功的人吗?

13.没有和平的年代,我们的生活能有今天这样好?

14.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志士仁人,先进模范,将他们的聪明才智,赤胆忠心乃至鲜血生命,投入到了对社会的贡献中,所以他们受到大家景仰.若是脱离社会,他们还会被大家景仰吗?

15.乱世出英雄,你可以从古说到今。例如:水浒,三国之类的。你可以考虑看看。人越来越现实,会因为社会因素(金钱,地位,权势等因素)而改变自己。我们常说的不都是让自己适应社会吗?

16.没有谁说过要改变社会,让社会适应自己吧?

不是有这么段话么:接受不能接受的,适应不能适应的,改变不能改变的。这不都是说个人要去适应社会的么。既然社会是不能改变的,当然就只有人在不停的改变去适应它,不是变相说明了人的命运决定于社会!

17.哲学方面:整体是决定环境的基础。个人方面:

你做同样的一件事情,在现代和唐朝时期获得的效果会一样吗?

也许现在的一个观点现在人看来是进步可取的,而在唐朝也许会被杀头!

18.再说秦始皇的时代那些读书被杀的同志们难道不是社会决定的吗?

19.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他的影响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社会总会起决定性的作用!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谁的手中?

20.这个问题很简单,有位哲人说过一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和社会不发生联系,个人就想一滴海水,而社会则是大海。我们离不开大海,同样的道理,大海也离不开海水。这是谁说的呢?? 这是我说的„„嘎嘎,21.个人的命运有一半掌握在社会手中,一般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单独的一方都不能决定你自己的命运。强调个人努力的例子也有,如陈景润在小卖铺中学数学,最终被清华数学系主任清走了。爱因斯坦也说:“不管社会环境如何,一个人总可以排除影响,走自己的路”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不可能孤立存在,应该适应环境,应环境的需求而改造,一味

22.个人是社会的一份子,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个人脱离了社会连生存都成问题,又何必说个人命运由谁掌握的问题呢?

23.个人内在气质的形成,也是受社会影响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性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个人所谓的一切个性都与社会现实情况有着莫大的关系!难道不是“皮之不在,毛将焉存”? 24.你试想一下,你不是一生下来就知道什么是对很么是错的,而这些难道不是由这个社会来告诉你的吗?

25.俗话说:环境造就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道理,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呢?

26.如果没有社会的帮助,难道任何一位伟人都只能哀叹自己生不逢时 ?

一个人的命运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人的价值实现问题。人的价值实现的内容、条件、机遇等等,是由社会发展决定的。对方明显是价值观错乱了。

我们都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自出生开始即进入社会,处处受到社会的影响。如果说一个人的命运是由个人掌握,你在吃奶的时候能决定喝什么奶粉吗?你能要求或者拒绝医生的治疗呵护,你能要求打某种预防针不打某种预防针吗?社会已经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影响他将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27.你确定你离开了这个社会你还会有现在这样高级的生存能力吗? 28.也许你会跟猴子学会爬树,捕猎,这难道不是社会带给你的吗?

29.辩友,你完全了解何谓命运吗?? 但我们也无法否认命运是由行为组成,即意识是人脑对于社会的反应,意识指导我们行为,即作为行为指导的意识其根源是社会。而在意识指导行为作用物质时离不开社会实践,其过程仍需要社会的掌握。

辩论赛问题 篇5

我方:反方。

论点:即台湾问题要用武力解决。论据:

一、台湾本来就是我们的,钓鱼岛也是我们的。双方争执本就不应该,日本态度嚣张,应该予以教训。二中华民族和大和民族积怨太深,已经到了不用武力几乎无法化解的地步,中日矛盾早晚要解决,不使用武力,只会一再拖延,长期拖延下去,不利的是我们。

三、我国国防和军事方面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完全可以借此大展身手,进行一场实力的考量。这也可以当作我们军队的实战锻炼。

四、战争能很快得到结果,我们胜利的可能性最大。短期讲,损失大。长远来看,统一了祖国,利于国内团结发展,也鼓舞人心。

五、古今中外,类凡大的战争,往往能改变国际格局。如果中日开战,那么势必形成两股势力,若我们胜利,我国国际地位、影响力都会上升。

论证:

一、我国最早的抵制日货运动是1908年了,1919年五四运动的抵制日货运动最为轰轰烈烈。近几年来,各种大小的抵制日货运动也不断。

二、我国近些年拍了很多很多关于抗日的电视剧电影,我国人民对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都很清晰。

三、日本教科书篡改史实,想抹掉那些罪恶,不想把那些告诉他们的下一代。

四、近些年也发生很多日本与中国暗地里的小较量。如撞船事件,日方对中国渔船船长的羁押一再拖延。

反驳正方:

一、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和平解决。你觉得日本人能把台湾双手奉上吗?我们觉得就算是不情愿地送上也不可能。

二、文字语言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应该用武力来解决,不是吗?

三、两国人民都彼此愤慨,互不退让,难道要一直僵持下去吗?

四、日本蛮不讲理,一直横,我们对不想讲理的讲理有用吗?

辩论赛问题 篇6

在辩手们辩论过程中,我注意听他们说的每句话,列举的每一个事例,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做了多项记录。接下来我就这次辩论说说我的意见:“两支队伍可以说是棋逢对手,旗鼓相当,各展风采。这场比赛有值得肯定的优点,也有要指出的不足。我先说优点啊。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两个方面:

1、辩论中有论点,有论据,准备较充足;

2、辩手反应迅速,表现出机智。下面指出几点不足:

1、事例是服务论点的,所以你所列举的实例要能够证明你的论点,在辩论中有几位辩手出现举例不恰当的错误,例如......2、语速问题,大部分辩手还是能把握适中的说话语速,个别辩手语速偏快。语速快是反应快的一个表现,但是如果你的语速稍微一卡壳就给人的感觉是你的思维出现卡壳,语速放慢一点,给自己大脑转动的时间。例如.......3、辩风问题,辩风的要求呢很重要一点是落落大方,就是说话要自然。部分辩手由于太紧张,语言生硬,表达不流畅;部分选手又太激动,导致说话听不清。例如......4、读稿。部分辩手在发言时拿着写好的稿子在那读,这是辩论赛忌讳的。例如......”

接下来我又针对每个辩手的表现逐一点评,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因为就我一个人做点评,所以说的多了一点。我的点评结束后,三位评委给辩手评分的平均分也计算出来了,主持人宣布完这场比赛的最佳辩手后,我们的辩论赛也就全部结束了。

结束后我还被要求写了份“评委分析”交到系部领导,因为本次辩论赛是系里要求的,需要报告情况。

我自认为做的点评还是不错的,还跟主持人说笑“怎么不给我评个

最佳评委”?

放学后,一个辩手问我:“我是不是做的很不好?”

我突然意识到我错了。我给他们指出的缺点太多了,打击了大家的积极性和自信。很多辩手都是第一次参加辩论赛,积极性很高,在开赛前做了很多准备。而我,太认真了,把我发现的缺点都一一提出来了,而且针对每个人逐一说明。

首先表扬各位辩手的精彩发挥,大家辛苦了!不过在大家都褒扬的同时,我要来泼点冷水,我这人不大会

掩饰:

本场比赛果不出我所料,双方偷换概念的行为满天飞,大概双方的辩手不会这个认为,因为经验尚浅的他们会认为自己

“抓住了真理”的马腿:

1、正方在“适应”里加进了一点手脚,这样以来使他们自己的观点比较中性化;但是没想到反方也“如法炮制”,把“本真”做了手脚;很显然双方都不能驳倒对方,因为他们用的是同一路数的“阴招”。

2、在是不是“越早越好”的问题上,反方抓住狂攻,气势很足;越早越好的事情不存在,这是一个逻辑常识,正方坚持这一点是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陷入“芝诺悖论”——无

限小的讨论。

可惜反方不知道,正方也不晓得“倒打一耙”——芝诺悖论在“越多越好”上照样成立。

逻辑上的问题就找那么多,找太多了大家也看不懂,业余的,也不需要那么正规,下面讲讲辩风上的吧,因为这才是业余

辩论的灵魂:

1、正方在论辩中“引用”太多,影响了论辩的行云流水;细心的观众可以看到,反方到后来基本上很少用引用,而是接过对方的话头直接反驳,这样看上去就很流畅;而正方辩手基本上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框框满天飞,读起来一断一断的,很不舒服。

2、正方有些不应过多使用的言语使用过多,后来总是说“我方一辩稿里已经讲过”所以不讲,这在场上是最“无赖”的一招,偶尔用之可以,用多了有理屈词穷之感。

3、总结陈词上,反方是非“救火上场”,很正规,但是规矩有余,灵性不足;正方的四辩,兴反驳之风,在如潮的反驳中总结了自己的观点,不拘一格,有新鲜感,可以作为辩论新风一帜,但是同样的问题依然存在,引用太多,影响了

整体美感。

最佳辩手:是非(评价: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

其他辩手点评:

一辩反伪战士:很自信,但是太过凶狠,很多地方自以为是,不会拐弯

二辩六月雪精灵:有灵气,但是力量不足

三辩朴锡宇:风度很好

四辩流离失所的卡:除了总结陈词闪光,其他地方基本不见

身影

一辩古木寒泉:很平和的立论,作为反方,失之犀利

二辩yynfg:老对手了,成熟不少

四辩四眼乌鸦:看了前面几帖,为你没来总结遗憾,否则是

非的衔头很可能是你的 细看过之后,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辩题。也实在是一个社会

问题。

正方与反方就其总体而言,论辩是认真的,思路是流畅的,态度有时激动,而言语又很有分寸,基本做到了有理有据有节,以最大的可能来肯定己方的观点。

在陈述阶段中,相比较而言,正方一辩反伪战士做的好些,尽管陈述内容有头重脚轻之感,但论述的还是不错的。反方一辩古木寒泉的论述也是不错的,只是有的语句间缺少必要的逻辑联系。在这一阶段中双方的不足均是对己方观点陈述不够。论辩首先需要的是从理论与事实上证明己方是正确的。

在自由辩论结段,双方辩手的表现是各有千秋。正方三辩朴锡宇同反方三辩是非表现更为突出一些,显得更为积极主动,用语也相对有力。这一阶段双方不足都存在出场率不均等的问题,双方发言,多为驳而极少有论。有的发言给人以

重复之感。

在观众提问&总结陈词阶段,正反双方回答相对比较得体。从双方辩手的表现来看,我觉得大家都不错,反伪战士、古木寒泉、朴锡宇、是非更突出一些。如果需要选出一人的话,就选反伪战士吧。

辩论可以激活思维,辩论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的一种方式,参赛者受益,参与者也同样受益。

这么久才来完成我评委的工作,首先向大家道个歉。我是有幸参加了上次辩论赛而有幸当上评委,大段大段有条理的评论我不会说,我就大致谈谈自己的感受吧。在自由辩论里,常常可以见到类似:“对方辩友视而不见,我方没有办法”;“我方已经说了”之类的句子

让我的感觉就是:这方觉得“我说了说了已经说了说得很明白了”,而另一方就认为“你说了什么在哪里我怎么没找到一定是你说的没能证明什么”。然后就开始说了没说说了没说的辩

论下去……感觉无趣

还有就是正方的字数超出之多让我惊讶了挺久…… 另外,反方的积极性似乎比正方高,较详细地说,正方四辨的出场率过低,而是非、反伪战士的出场率又颇高,有种不平衡之感,也显出在合作方面双方似乎都不够好,辩论中有些自我矛盾,而且表达得不够清晰明了,说到表达,在这方面是非的帖子看上去整体感就比其它的好很多,逻辑清楚。可是,在观众提问的帖里面,辨手们都表现得谦虚谨慎,而且很冷静,这点看上去感觉比自由辩论好多了。最后依然要说一下辨题的问题,感觉有好几次辨手都混乱了自己的定义,辨题的界线不清晰(这样形容也许不够好,但我实在不知道还能用什么词来形容了),也因此导致了辩论

这样的状况吧!

表现突出的人和小易是一样的意见,最佳辨手提名是非,除了辩论技巧外,对辩论的态度也从他发现字数的超出看得出 就说这么多啦~~`其中褒贬不一,如果有觉得鄙女说得不对的地方,且当过眼云烟吧!

期待下次的辩论!

这次比赛的辩题是儿童应尽早适应社会(正方)/儿童应尽量保持本真(反方),对于这样的辩题,在立论上首先应该提出一个判断标准,用这个标准来判断什么样的做法能最大限度的体现这个标准,展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围绕着这个标准,论述才能更系统化,这也是立论的基础。在这一点上双

方都有欠缺.从辩论的过程来看,双方唇枪舌剑,旁征博引,引居经典,大家在什么是“本真”,什么算是“尽早”和“适应社会”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自由辩论中感觉辩得有点散,如果能在立论的基础上围绕几个核心问题展开讨论,效果应该会更好.谢谢八位青年才俊的出色表现,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比较精彩的辩论赛。大家各有所长,如果一定要评出一位最佳辩手,我选反伪战士吧,准备充分,语言流畅,逻辑严密,比较有风度,在一些问题的论述上比较有针对性.辩论不仅仅是思维语言艺术或游戏,更是人们生存活动的表现形式,因此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能够在辩论中以辩会友,感受辩论的魅力应该是辩论的最大乐趣吧。

以上一点个人看法,希望与大家共勉.今天的辩题有点难度,正反立场的对立性并不是很明显,任何一方都很容易迷失自己的立场,甚至可能为对手做嫁衣。从辩论的整个过程来看,双方表现都很优秀,辩得很精彩,能较好把握己方的立场和辩论策略。各位辩手思路清楚,反应敏捷,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了团体合作的精神,但还是存在某些疏漏和差错,使得辩论有时会脱离主题,陷入不必要的争论。

从一开始的立论来看,相较于反方,正方在概念界定和论证思路上清楚明了,层次感很强,能够抓住辩题的核心问题所在,应该说确实给反方制造了不少的压力,反方则显得有点乱,第二点和第三点实际上是在重复说明消费者识别假货的能力,而且直到第四点才提出:“在权力制衡匮乏的社会,公权力打假有被私人随意租用的倾向,执法者打假很容易演变为假打、护假、帮假。”这一观点,一方面可以为反方的立场提供了一个特定的现实背景,实际上反方后来在总结陈词的时候也强调了这一背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公共机构权力干预的怀疑,也正是反方应着力论证的要点所在。但是,反方最后才提出这一观点,也许反方认为最强大的武器应该最后亮出来,但是要注意的是,既然是理论的现实基础,就应该一开始就提出来,否则人们会认为这种特定情形只不过是证明己方立场的一个特例、一个证据而已。因此,在立论上,正方比反方表现要好些。当然,正方的立论也存在些许问题,主要是在概念界定上,正方选择了一个不利于己方立场的界定,一个比较狭隘的"假货"的定义.

正方的优势似乎并没有保持下去,正方在攻辩和自由辩论阶段反复使用了偷换概念、任意改变己方的界定、故意误解对方意图的方法,虽然在技巧上会产生一定的反驳效果,但实际上却在不断改变自己的立场,特别是在几个基本概念的含义问题上。比如,假货的概念,正方一开始的界定是:在生产、销售环节中,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但是在后来的辩论中,正方提出了"假而不劣"的说法,而从一开始的界定来看,"假而不劣"恰恰不是正方所界定"假货",如果一开始就将"假而不劣"的情形涵盖其中,而且重点就这种情形论述消费者打假的力所不能及之处,这样正方会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在消费者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上也会处于上风。还有如"执法者"的概念,虽然正方在立论中没有明确界定此概念,但是从其具体用语来看,正方所说的执法者是一个狭义的概念,而非广义,在其行文中,出现了执法者"既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专项措施打假,又能在接到受害人举报的情况下作出反映,采取相关处理办法","执法者作为公权力的行使者,可以采取大力度多层次的打假措施。除了查抄、罚款等强制措施之外,还可以采取宣传、教育消费者,督促行业协会自律等手段。"这些所描述的当然是一种狭义的执法者,而且反方也并未反对这种说法,这说明,一开始双方就执法者概念达成了共识,正方事后的更改只能使自己陷入被动。消费者与人民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实际上也是正方故意误解的结果,反方在20:05:22所说的是“人民大众”,而正方在20:06:51的发言中却换成了“人民群众”。当然,反方有些用词也不是很妥当,比如"意识形态"、"意识流"。反方有时并未正面回答正方的提问,比如,正方二辩问道消费者如何形成合力时,反方仍然从消费者个体的识别能力、发现假货的机会、利益相关性上来回答,并未回答这些能力、利益、机会如何形成“合力”的问题,有点绕。另外,在资料的援引上,双方都显得不是很充实,在统计数据和现行制度上的援引有所欠缺。双方立场的论证和反驳都有点漂浮的感觉。

在论辩过程中,双方都能抓住主要的问题所在,并且都能围绕己方的立场和论据展开辩论,只是有时矛头所向可以调整得更好,如正方完全可以将“打假应该主要靠执法者”这一命题置于一般性的、普遍的意义之上,从而摆脱反方在“特定现实背景”上的追问。反方也可调整角度,从普遍适用的意义上揭露“主要靠执法者”所受到的局限和可能带来的弊端。

总体来看,辩论很精彩,双方唇枪舌剑,不时闪现亮点,让人会心一笑。比如,在20:16:32反方三辩连续提了两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很有冲击力的,正方三辩在20:20:35的回答正可谓反应敏捷,虽然被裁判警告不得反问,但却直指反方的疏漏,打假效果不佳要归结责任,确实很难证明“主要靠谁”的问题。在20:48:28正方提出“执法者也是人民”之后,反方四辩立即提出:“执法者也是人民那就是说执法者也是消费者咯,那执法者打假的手段也就是消费者打假的手段之一啊”。其他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情形,就不一一列举了。

辩论赛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篇7

一、语文教学中运用辩论赛的作用

1. 变冷眼旁观为积极参与,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的传统教学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冷眼旁观、兴趣索然。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 摆脱过去语文教学陈旧的教学方法, 提倡怀疑和批判精神, 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着力点所在。目前, 国际会议所通行的规则是发言人阐述之后, 由审议人提出尖锐的问题进行辩驳。为什么这种方法不能运用在语文课堂上呢?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语言习惯, 包括查阅资料的基本方法、小论文写作、基本的学术规范和良好的用语习惯。

2.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一种互动活动, 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课堂是最孤独的、最被动的课堂。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控制者, 应该尽可能艺术地组织好课堂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地“听”起来, 自觉地“动”起来, 使教学成为“一种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语文课堂上引进辩论赛, 可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广泛实践的机会, 这实际上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课前,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 使自己拥有发现问题的眼睛, 然后参与到辩题的筛选、资料的查找、方案的制定、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之中。辩论赛结束后, 学生再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整个辩论赛的过程实际上就成了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素养的动态发展过程。

3. 有助于学生个性与思维的发展,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辩论赛最能充分体现集体的智慧, 是需要群策群力的比赛, 讲究整体配合。在辩论式教学中, 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 学生在辩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敢于对他人的见解进行评价和补充, 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 在辩论中有时对对方所持的观点需要合力辩驳, 所以学生在辩驳中也增强了合作精神。

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既要注意听清对方的论证是否严密, 又要顾及本队的总观点, 坚持自己的分论点, 还要灵活地组织材料, 不失时机地给予对方有力反击。高度紧张而又激烈的辩论过程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 以及顾全大局的整体性和论述的逻辑性。

4. 变陈旧思维为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 是以探索性、综合性和求新性等为特征的精神活动。它通过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大脑活动, 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思维成果。人们遇到问题时, 采用这种思维方式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问题并寻找答案。创新思维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 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 思维是开放性和扩散性的。教学需要创新, 所以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进而形成师生之间的默契。应当说, 对文学也好, 对历史也好, 人们的认知都是见仁见智, 其见解大多没有对错之分, 只有高低之别。通过不断地质疑与辩驳, 学生可以提高文本细读能力、审美能力及综合辨别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在学习中就能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辩论赛引入语文课堂, 可以让学生逐渐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 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语文教学中组织辩论赛的方法

1. 确定辩题。

针对课堂小型辩论赛的特点, 教师确定的辩题不宜太艰深, 要能够激发学生辩论的欲望。例如:探究课文主旨的多义性, 学生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时, 历来对于在遭受不公平待遇时是选择沉默还是选择反抗就有争议。因此, 教师在讲授此课时可以设置相关的论题。通过辩论赛, 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前因后果都有了深刻认识。在紧扣教材的同时, 教师也可以结合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确定辩题, 如“应该追什么样的星”“有了电脑打字, 还需要练字吗”等。面对这些话题, 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由于辩论双方的观点都要以确凿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因此可以促使学生课下广泛收集资料。学生在阐明自己观点时必须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在反驳对方时要角度新颖, 使对方防不胜防。

2. 资料的收集。

赛前, 学生要带着问题去阅读、搜集材料, 写辩论发言稿。这样, 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收集材料, 进行推敲筛选, 研究辩论策略, 设计辩论思路和过程。而在辩论过程中, 学生必须“敏于听、善于言”。所谓“敏于听”, 就是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听清对方说了什么, 哪些有知识和逻辑漏洞;所谓“善于言”, 就是要针对对方辩论中有知识和逻辑漏洞的地方给予有力反击。最后的总结阶段是训练和强化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置身于辩论赛的情境中, 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自身的读、写、听、说能力便可以得到增强。

三、组织辩论赛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 辩论赛的辩题要立足课内, 放眼课外,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可逾越的障碍, 使语文课堂和社会生活难以接轨。课堂中引进辩论赛可以打破“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传统, 使语文教学走进社会生活, 走进广阔的现实生活之中, 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实质上, 语文教学的外延与社会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有多丰富, 语文教学的空间就有多大。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扮演的是经验丰富的“引导者”的角色, 而不是纯粹的“教师”角色, 应该为学生创造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既要体现自身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思维, 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语文课堂就是探究学问和问题的环境, 对于一堂语文课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 可以多安排几个课时, 直至问题解决、结论形成。

2. 大胆放手,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组织一场辩论赛, 教师不能事必躬亲, 要大胆放手,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从选择辩题、确立辩手到查找资料, 再到辩论赛结束时的总结, 教师要全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这样, 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 又能使他们提高组织能力, 树立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

3. 控制辩论赛的进程是关键。

举行辩论赛需要有主持人, 主持人可以是学生, 也可以是教师。主持人的作用是不仅要维护辩论赛的良好秩序, 保障辩论赛按照辩论规则有秩序地进行, 而且要控制时间, 引导辩手紧紧围绕中心内容进行辩论, 避免辩手有意或无意地曲解辩题、偷换概念, 甚至跑题。同时, 还要控制辩手们的情绪, 教育他们尊重对手。辩论的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这就需要主持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把握。

4. 辩论赛结束后, 学生的反思和教师的总结都必不可少。

一场有趣的辩论赛 篇8

蒋老师作为主持人,首先介绍了正反双方各位辩手,并再次说明了比赛的环节,然后郑重地宣布:“中国科大附小四(2)班辩论会正式开始!”

“吵架”开始啦!同学们心里激动地想着,都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目不转晴地盯着各位比赛选手。大家都盼望着一场正儿八经、精妙绝伦的巅峰对决。

辩论开始了。首先是正方一辩袁立强开始陈述正方的观点。他双眼紧盯着稿子,边看边讲:“我方认为,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因为小學生可以利用网络解决一些难题,增长自己的见识……”他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快速而口出咄逼人的发言,令人赞叹。他的发言让支持正方的同学们为之一振,也让反方辩手有些瞠目结舌、惊惶失措。正方这下算是高调“亮剑”了。

于是,同学们更加期待反方一辩的表现。反方一辩余立骞挠了挠头,不紧不慢地站起来,沉默了一小会儿,慢条斯理地说:“我、我方认为,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因为……”完全是软绵绵的发言,毫无攻击性,更谈不上咄咄逼人了,一下子,同学们的兴趣锐减了许多。

后面的环节,反方与正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方在流利地陈述着、质问着、雄辩着;而反方四个人则紧张地交头接耳、指手画脚,甚至连一向巧舌如簧的陈皓哲也出现了失误。他在总结观点时,竟然出现了一个经典的口误:“我方认为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因为……唉,错了,不是这个!”同学们都笑得要命。最终,毋庸置疑,我支持的正方以绝对的优势赢了。

这次辩论会,不仅是一次集体活动。一个互动游戏,更是一场考试,不仅可以考验谁的表达能力强、反应快,还能考验谁准备得充分、与队员合作更默契!辩论会也让同学们知道了如何正确对待网络。

期待下一场更为激烈的辩论!

(指导老师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教室设计图下一篇:纪检委员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