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综合论文

2024-06-30

农业水利综合论文(共8篇)

农业水利综合论文 篇1

县水利局调研文章

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水利基础

(上饶县水利局 王 政)

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问题是要站在能否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我县是农业大县,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势头,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对保持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非常重大。根据县委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部署,围绕水利局确定的《做好民生水利,推动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主题活动,根据我县农村当前水利基本建设现状,通过调查研究,现就如何扎实推进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如下工作意见和建议。

我县农村当前水利基本建设现状

1、水利工程现状

我县地处低山丘陵地带,全县耕地面积28.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2.66万亩。境内主要为信江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信江河、饶北河、丰溪河、丁溪河、泸溪河、槠溪河、马眼河、茗洋河,河流总长约413公里,累计堤防建设220公里,保护人口24.5万余人,保护耕地8.6万余亩。

我县境内有大坳、下会坑、茗洋关、上潭等4座中型以上水库,总库容37400余万立方米,茗洋关、上潭两大水库灌区已基本建成,灌溉面积5.2万余亩;小(一)型水库15座,总库容462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4万亩;小

(二)型水库67座,总库容283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2万亩;其它大小山塘4500余座,总库容21700余万立方米,灌溉面积5.1万亩。全县水库、山塘蓄水总量为54200余万立方米,总灌溉面积16.9万亩。

全县建成大小引水坝1585座,引水灌溉面积2.5万亩,建成电灌站266座,总装机近7700千瓦,灌溉面积3.26万亩。

我县水能资源蕴藏较为丰富,水能资源的开发步伐近年较快。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2.97万千瓦,其中达到一定规模的可开发量为12.47万千瓦。到目前为止,我县水能资源已开发11.21万千瓦,其中已投产发电的装机有8.34万千瓦(含境内大坳电站),在建电站装机1.87万千瓦,已立项未开工的电站装机1.0万千瓦。

但是,由于我县大部分的水利工程建于五、六十年代,受当时技术和经济条件限制,工程标准低,加之运行时间长,工程老化,隐患逐步暴露,导致工程效益衰退。我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堪忧:

(1)堤防工程标准低下

全县河流总长413公里,建有护岸、堤防的约有110公里,只占河流长度的26.6%,这些河堤建设标准都很低,大部分都是干砌片石、三合土砌片石,且堤身断面单薄,不能抵御标准洪水的侵袭。历年来因遭受洪水的冲击,特别是98年特大洪水的破坏,全县河堤、护岸损坏严重,现在堤防冲毁、损坏的已达42公里,占原有堤防的38.2%。近几年投入了部分资金对部分重点地段作了处理,由于当地财力困难,有些重点地段只作了应急处理,堤防工程未达到设计防洪标准,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还十分脆弱。

(2)水库工程病险突出

我县已建成的小

(二)型以上水库85座,除近年建成的大坳、下会坑水库标准较高外,其余水库多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大兵团作战,边勘查、边设计、边施工,技术、经济条件有限,工程建筑物未达标,工程设施配套不完善,加之工程运行多年,工程建筑物老化,有大部分水库存在涵管老化破裂、大坝单薄、坝体渗漏、无护坡、无反滤层等隐患,通过近几年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达标处理,8 5座小

(二)型以上水库仍有部分存在病险,其它4000多座大小山塘病险情况同样严重。由于水库病险多,为确保水库安全,只能降低水库蓄水,牺牲效益度汛期。

(3)引水工程老化失修

全县引水坝被冲毁失修,引水渠道建设标准低,渠系配套不齐全,支、斗、农渠损毁严重,渠道未衬砌,淤塞、倒塌、渗漏现象普遍,灌溉水源利用率仅为30%-40%左右。严重影响灌溉效益的发挥。

(4)提水泵站管护不善

全县建成提水电灌站266座,总装机近7700千瓦,灌溉面积3.26万亩,由于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职能削弱,机电灌站平时无人管理,无人维护保养,造成管道锈蚀老化,变压器、电动机和水泵被盗现象严重,提水灌溉效益日趋减少。据统计,全县电灌站损坏102座,总装机1894千瓦;被盗18座,总装机196千瓦;可正常使用的只有140座,装机2408千瓦,可灌面积只有1.64万亩。

(5)饮水困难依然存在

由于水源缺乏和水源污染等原因,全县农村仍有约十几万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2、水利投入现状

建国以来,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入是很大的,八十年代以前,国家通过调动大

量劳动力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至税费改革以前,国家通过政府投资和农民固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确保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税费改革以后,“两工”逐步取消,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大幅减少。

税费改革以前,农田水利建设年均投入约为995万元,来源渠道分别为:中央、省、市投入资金约为320万元,县里安排的小农水经费约为20万

元,农民“两工”以资代劳资金(含投工折资)约为500万元,农业灌溉水费收入约为160万元。

税费改革后,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对水利的投入有所加大,但是,群众投入锐减。农田水利建设年均投入约为562.9万元,来源渠道分别为:中央、省、市投入资金约为450万元,县级财政安排小农水经费35万元,防洪保安资金50万元,乡镇财政投入约30万元,通过“一事一议”农民投劳和集资约15万元。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税费改革以后,虽然各级政府对水利的投入加大了,但是由于农民“一事一议”制度没有真正形成,“两工”取消,以资代劳资金不能收取,而农业灌溉水费近几年基本上没有收取,农村水利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我县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正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全县农村水利工程大部分年久失修、病险老化、缺乏管理、带病运行、效益衰退。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水利投入的主渠道是农民的“两工”。税费改革后,农村“两工”被取消,“一事一议”制度未真正执行,群众投入锐减,各级政府搞水利基本建设的包袱越来越重,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也越来越严重,有些只要少量的投工投资就能解决的事,他们也要等上级给钱解决,为水利问题经常上访。农村水利已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逐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之一。

推进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对策与举措

针对我县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县农村水利基本建设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中,必须加强领导,深化改革,转换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投入,使我县的农村水利事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农村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利基础设施没有解决好,将直接影响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切实加强领导,县里应成立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总指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农建指挥机构统一协调指挥全县的水利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和水利局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加大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力度,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不断提高技术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2、精心部署,周密安排

在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前,各乡镇要组织人员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水利建设方案,做到合理安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县水利部门也要制定全县的水利建设方案,确定省、地、县主战场工程,以点带面,发挥典型作用。县里安排落实好建设资金,从组织上、资金上、劳力上、项目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3、落实责任,做好服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乡镇对每个工程要落实专人负责,使每个工程都有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同时,水利建设和防汛相挂钩,水利建设的责任人就是防汛工作的责任人。农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水利部门做好全县的水利建设规划编制,按规划做好计划的上报,统一对全县的水利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加强人员技术培训,做好施工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财政部门做好项目资金的调度拨付和监管;发改委、老建等部门按全县水利规划,做好本部门项目计划上报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资金进行监督管理;广播电视宣传部门做好农建工作的宣传发动、舆论监督和报导工作。通过健全的机构和明确的职责分工,使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

4、解放思想,加大投入

要做好我县农村水利建设工作,任务艰巨,关键是投入。必须要把农村水利建设工作作为我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进一步解放思想,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1)积极争取上级投资

有关部门要从全县的大局出发,加强和各自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跑“部”进“厅”,统一按照水利部门制定的全县水利建设规划(避免无序重复的项目建设),将规划项目上报到上级主管部门,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对我县水利建设的更大支持。

(2)加大县乡财政投入

在争取上级投资的同时,县乡两级财政必须加大对水利的投入。目前,县财政每年安排小农水经费约50万元,主要用于防汛、抗旱以及办公性和应急性支出,实际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只有20余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极小;乡(镇)财政投入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更少,大部分乡镇几乎没有资金投入。要搞好农村水利建设,必须建立财政稳定的投入机制,在各级财政收入中规定固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农村水利建设,使水利建设有一个稳定的投入。

(3)健全农村“一事一议”制度

各级政府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集中时间和力量,建立健全农村的“一事一议”制度,提高农民投资投劳办水利的积极性,使大部分的小型水利工程都能通过农民自己以“一事一议”的形式解决。

(4)积极征收农业灌溉水费

完善乡级水利协会和村级用水户协会,积极引导村级用水户自主成立用水户协会,在用水户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乡镇水利协会,由协会对所属的水利工程进行维护管理,按照有关规定,由协会对受益户计征水利工程灌溉水费,在水利协会的监管下,灌溉水费返回各用水户协会,由用水户协会用于所辖水利工程的维护和建设。灌溉水费由水利协会单独建帐,单独管理,单独使用。乡镇不得挤占挪用,真正使水费达到“取之于水,用之于水”的作用。

(5)加强水利有关基金的征收

足额征收防洪保安资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预防监督费等水利有关基金,并规定一定的比例用于农村水利建设,使包括防洪保安资金在内的水利基金成为农村水利建设投资相对稳定的重要来源。

(6)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

大力宣传并真正落实水利工程“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政策,切实维护投资人的合法收益。政府鼓励人们采用私营、联营、股份等形式兴建水利工程,通过大力宣传政策,积极引导人们,切实保护受益,把大量的社会资金吸纳到农村水利事业上来。

5、转变机制,深化改革

在加大力度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水利产权制度的改革和水价改革,转变水利经营机制,建立合理的市场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对原有的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一方面可以筹措水利建设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水利工程的维修和养护,使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6、捆绑资金,集中使用

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农建指挥部对水利建设的领导,要把财政、扶贫开发、农业开发、发改委、国土等部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资金进行整合捆绑,集中投入,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建设资金,提高各类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金的浪费和工程项目的重复建设。

7、严管资金,专款专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上级投资的项目资金一律实行报帐制,由项目单位负责验收决算,水利部门负责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审计部门负责对工程决算进行审计监督,财政部门负责资金拨付和建帐管理,防止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

领 题 人:王 政

课题组成员:祝永红、刘继良

执 笔 人:王 政

二00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农业水利综合论文 篇2

一、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现存问题

(一) 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度

由于大部分设计人员在主观意识上认为农业综合开发都是粗笨重工作, 因此没有高度重视皆为随意设计规划。再加上未能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和当地水利条件, 以及深入的调查勘测, 促使设计结果不合理科学, 导致后续工程施工发生不少变化。例:项目实施过程中, 会遇到因渠道设计断面大小不合适, 而难以满足排水灌溉的要求, 导致工程变更延误工期。或是在项目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 发现用水及排水纠纷问题, 促使工程返工增加投资费用等。

(二) 对项目施工管理不到位

因为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 无法制约管理, 造成某些施工单位为增加工程量获取更多工程款, 而变更原设计;或是同一施工单位同时多地施工, 导致其人员、资金缺乏, 难以跟上前期施工进程, 而造成抢工期赶进度的现象, 促使对某些工序的不够重视, 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 导致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质量达不到标。同时有效项目指挥部, 因为侧重对施工单位的监管, 而忽视了监管监理单位, 结果由于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成熟或不懂的因素, 导致监管不周, 造成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的要求。

(三) 项目投入管护力度不足

现阶段常听到的问题就是水利工程管护不到位的现象。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的管护仅是局限于简单的看管用, 忽视对规划化管理及经验的总结, 尤其是没能对一些小型水利工程建立调度运行检查维护的制度和技术档案。此外在乡镇水利站七站八所改革后, 其管护的人员仅1-2人, 导致管护力度减弱, 加上不健全的水行政执法体系, 结果就无法有效的打击侵害破坏水利工程现象。

二、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处理措施

(一) 提高规划设计的重视度

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设计人员对规划设计的重视度, 因为规划设计的起点越高,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就越高标准;同时规划设计必须要接地气, 必须是能够执行的, 所以规划设计必须符合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要以服务当地政府的统筹安排最基础, 结合基层干部的意见去设计, 才能确保水利工程在农田水利中的作用得以发挥。由于农田灌区种植的基本要求就是充足的水资源, 因此水利工程建设设计还必须做到节水节能, 其农业种植经济以循环型为佳, 其次就是灌区内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的设计, 必须要满足农田排灌的要求, 务必要不断完善建立起农田排灌的体系。

(二) 加强对施工监督的力度

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最关键的就是施工环节, 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督促施工单位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其施工的流程必须要规范化, 不能任何改变施工图纸。同时监理部门还要严格把控开工、材料、工序、进度及验收关。入场的材料必须要交由监理部门检查, 要保证如此材料完全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 其施工工序报验程序要严格把关, 施工单位在报验时要提供各工序完工图片及申请, 再进行实地的查验, 确保此工序可作为下一工序施工的基础。同时任意隐蔽施工部位都必须做施工记录, 且监管部门要对其进行验收签字, 才能开始下一工序, 不然不能将其计入工程量中。并且监理部门要随时检查施工单位的进度, 一旦发现偏差要及时要求施工单位做出调整, 防止今后在农田水利使用过程中发生问题。另外, 验收工作要与年度计划挂钩, 要定点定位的检查, 绝对不可以漏检漏验, 确保在今后农田水利使用中的质量, 提高农田经济生产。最后是对某些旧水利工程存在的病害问题修复的管理, 尤其是要抓好防洪薄弱的环节, 但要注意修复各类灌溉设施必须是在农闲时间, 以保证第二年开春正常供应灌溉用水;同时修复各类防洪设施要在第二年汛期前, 以确保第二年安全度过汛期。小河流治理及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管理的力度要加大, 要在全区域实施抗旱规划, 建设具有抗旱功能的水利工程。

(三) 加强监护管理的力度

发挥过程效益的关键就是监护工作, 因此在建后管护上一定要下足力气。首先要通过县级农业综合开发部的管护意识, 要双管齐下一手建一手管, 同时还要加大管护宣传力度, 以多种信息渠道来提升农民产权意识。可在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基础上, 创建用水协会+农户这样多主体管护的管理模式,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管理用水的积极性, 促使人民群众自觉的节约用水、维和水利设施及缴纳水费。以及设立农业开发管护基金, 管护基金的筹集可在每期的项目工程建设中提取, 一般交由县级财政的开发办管理, 以作为工程项目维修、检查等的费用。并且要每年都要对项目工程管护做评比工作, 要奖励那些工程管护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及个人, 要以奖代补激发人民群众对兴办水利工程的兴趣, 为水利工程建设吸纳大笔的社会资金, 促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得以提高改进, 更好的服务于农田水利。

结语

在农业综合开发不断深入的今天, 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 但由于设计人员对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 以及项目施工管理的不到位, 和项目投入管护力度的不足, 导致在农田水利方面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还存在某些问题, 因此, 一定要提高设计人员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规划设计的重视度, 加强对施工单位监督及投入后监护管理的力度, 以确保其更好的服务农田水利, 为今后农田经济发展做出有效贡献。

摘要:作为人们生产劳动基本要素的农田, 必须合理应用农业土地资源才能带动产业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对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包括设备、技术和资金各方面的大力投入。其中农业经济开发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水利工程建设, 也是最有效打破制约农业生产发展障碍的途径。但当前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建设依旧存在某些问题, 因此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寇军.浅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J].陕西水利, 2013 (01) :164-165.

农业水利综合论文 篇3

【关键词】 农田 水利 建设

1.目前农业水利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设计水平不高 设计人员在水利工程设计中没有进行调查或者调查时没有掌握科学、全面的设计资料,没有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只满足于现状,或只考虑到节约资金等情况,设计的农田水利工程尺寸偏小。在正常情况下,或当年的运行中,还能发挥正常作用,但是当集中供水或扩大了种植面积后,就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1.2施工单位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有些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如开挖基础时碰到流沙,塌方会比较严重,为了省时省工没有把流沙全部挖出,就进行基础施工,正常运行时间不长,基础就发生不均匀沉陷,建筑物出现裂缝,高水位运行时,向外串水造成水利工程倒斜与损坏。有些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时,底板高程没有按照所在渠道的纵坡要求施工,底板偏高造成下游水工建筑的底板比上游还高,结果促使渠道淤积严重,增加了渠道清淤费用。

1.3施工效率低,质量差 个别施工队的项目经理、施工技术员素质偏低,在施工中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偷工减料。造成水利工程质量与设计要求相差很大。投入使用以后,没到保质期就变成“豆腐渣”工程。有些水利工程使用不到一年,就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无法使用,只有拆毁重建,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1.4管理维护工作不到位 管理单位领导对水利工程的管理维护认识不到位,没有安排专人进行管护,建筑物运行一段时间后,管理维护工作跟不上,造成水利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5建设单位质量监督措施不到位 团内的农田水利工程大都是由建设科或水管科负责设计和实施。近几年团场机关进行机构改革,人员编制少,每个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事务繁重,没有时间或很少去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和监督。有些工程技术人员实践经验少,难于承担有一定难度的工作。水利建设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制度,也没有科学的质量监控措施,再加上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只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

2.应对策略

2.1规划设计要起点高,上档次 工程设计人员要进行各方面的调查,充分掌握设计的第一手资料,在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中,全方位考虑,要有发展的眼光,尽量避免重复建设,不但要搞好水利工程项目规划图,而且要求每项水利工程有施工设计图,做到水利工程无施工图的坚决不批,规划设计标准低的坚决不批,为保证工程质量打下基础。

2.2工程施工标准高,质量好 按照工程标准,严把工程质量关,所有农田水利工程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确保标准不降低。水利工程由专业水工队施工,项目经理、施工员及质检员必须持有专业上岗证。严把水泥、沙石料、钢筋等建筑材料质量关,不合格产品坚决不用,标准低的坚决返工重建。实行工程技术人員包项目、包工程、包质量,增强技术人员的责任心,使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项目做到有人抓、有人干、有人管。

2.3工程管护抓管理 在工程规划建设中要考虑工程管理维护问题,实行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承包制,制订切实可行的工程管护制度,将管护责任落实到管护单位、管护人员,做到管护人员、管护措施到位。在工程验收中,不但验收新建农田水利工程,还要抽验已建成的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情况。通过加大对工程的管理维护力度,提高水利工程的完好率,保证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小水利关乎大农业 篇4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8日 15:42 作者:王韩民 吴振鹏 倪文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从根本上扭转靠天吃饭的局面,各地兴建了2000多万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这些小型水利设施控制的农田灌溉面积为4.6亿亩,占总灌溉面积的55%,生产的粮食占全国总量的35%以上。可以说,这些工程为增加粮食生产、解决人畜饮水、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低、配套差,后续投入不足等原因,许多地方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严重失修,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其主要问题是:

服务功能退化。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靠农民投劳、就地取材,标准不高,长期带病运行而又无力系统维护,导致骨干工程严重老化,末级渠更是功能衰减,效益急剧下降;由于工程病险、淤积等原因,小型水源工程蓄水能力大幅度下降,受益面积减少,灌溉保证率下降。黑龙江全省建成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有26704处,但工程配套率只有70%左右,完好率约60%,设计灌溉面积653.3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99.7万亩,仅为设计能力的30%。湖南省小水库(塘坝)的蓄水能力不足设计的60%;山西有1.6万处小微型工程因蓄水能力不足,致使90多万亩灌溉面积变成名义灌溉面积。此外,工程维护投入不足,也影响了工程功能的发挥。不少地方的老百姓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形象地称为“堰塘像碟子、渠道像筛子、水库像池子、机埠像叫花子”。设施建设滞后。总体上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滞后已成为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丘陵山区农田水利工程严重匮乏,农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缺乏保障,收入在温饱线徘徊,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刚刚解决温饱的农民往往重新返贫。四川省还有旱山村、严重缺水村1.4万个,望天田1100多万亩;广西现有旱地171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仅为245万亩,占旱地总面积的14%。所有这些,表明农田水利设施远远落后于农业发展的要求。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较高的灌溉保证率,而且对灌溉制度、灌溉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全国多数灌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为50%~75%、除涝设计保证率为3~5年一遇;地面灌溉约占总灌溉面积的98%,土渠占95%以上,采用先进的喷灌、微灌技术的面积仅占灌溉面积的3.5%。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小型

农田水利设施设计标准低、工程量不足,这不仅直接影响了优良品种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及农产品的品质,也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滞缓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向和结构还不够合理,一方面大中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远远高于农民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另一方面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渠道比较分散,工程建设各管一段的现象十分普遍,加上层层要求配套,造成部分项目建了水源工程没钱建渠道,或者建好了田间工程缺水源工程;有的灌溉渠道建好了,但排水渠道、排涝泵站无钱兴建,难以发挥整体效益;有些项目缺乏技术论证,造成资金使用效果不理想。造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功能退化、建设管理滞后的主要原因有:

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责任不落实。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逐渐退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主体地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归属不明确,管理责任不落实,农民的分散经营和农田水利设施集体受益之间的矛盾日渐加剧。农民习惯用“大锅水”,只用不管;水管单位只负责斗渠口门以上的农田水利工程,斗渠以下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整体上处于吃老本状况,老化失修严重,甚至丧失功能。近10年来,尽管各地进行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但已改制的工程仅占工程总数的35%左右,大量以公益性、准公益性为主的小型灌溉排水渠道,由于其经济效益低下,农民缺乏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运行管理和维护责任难以落实,老化失修的走势没有得到遏制。

有效的投资机制还未形成,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维护,除靠少量的财政资金补助外,主要靠受益区农民投工投劳。据水利部门统计,1993—2003年年均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农民投工为74亿个,最高年份达102亿个,其中一半以上用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当前,小型农田水利投入严重不足,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在农村税费改革中相继取消了“两工”(义务工、积累工)。据18个省的测算,全部取消“两工”后,要改造和维护好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每个省年均资金缺口在3亿元以上,最多的达5亿元。而中央财政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费又偏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主要用于基层水利管理单位

事业费补贴、水土保持和重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配套,真正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微乎其微。

产权改革进度缓慢,使小水利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受益范围明确并且受益对象少的农田水利工程(机井、水窖、蓄水池等),有一定直接经济收益的工程,一般可以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产权或管理体制改革。但以公益性为主的灌溉排水渠道、渠首建筑物、有防汛任务的塘坝等一般无人承包经营。即使改制了,也存在经营短期化等问题。辽宁省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54.66万项,已经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有47.41万项,但已改制的工程中受益主体最明确的机井占43.06万项,其他工程仅有4.35万项。这种状况使得有些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权、管理权还是属于农村集体,而集体管理主体地位又是虚置的。绝大多数农民认为,农业生产的直接投入是自己的事,而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是国家的事,即使田间地头的工程也应该是水管单位的事,因而管理责任难以落实。少数地方成立了用水户协会,但因无力进行工程改造,又无明确的扶持政策,举步维艰,形同虚设。

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难度大。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现行水价低于供水成本,水费征收困难,绝大部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自身的经济效益微弱。二是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农业,不仅比较效益差,而且风险高,投资回报少。三是很多灌溉排水工程受益范围大、受益主体多,投资规模大,建设用地协调难。湖北省水利近5年来共吸收社会资本6.2亿元,但社会资本投入的对象、投入的份额呈现“三多两少”现象:投资规模较小的村组内的水源工程(蓄水池、机井)投入多、能进行经营并得到一定收益的工程投入多、政策优惠的工程(小水电)投入多,跨村组或跨流域的纯公益性工程(防洪、灌排)投入少、投资规模较大的工程投入少。重庆市社会资本投入农村水利工程的占总投入的2%—3%,投向主要是少数效益好的乡镇供水工程以及以养殖为目的的塘坝。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关乎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关乎农民的生活水平与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深化改革,建立由国家、地方和农民共同负责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使其成为富农强农的重要支撑。

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改革。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在重视工程建设的同时,要总结近年来管理和改革的经验,切实抓好现有工程的管理改革,进一步明晰工程的所有权,落实管理责任,搞好工程的运行维护。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产权应归个人所有,由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产权证;对受益户较多的工程,可由用水合作组织来管理,由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划归用水合作组织;对经营性的工程,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组建法人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可由乡镇委托水管站等组织持股经营,也可拍卖给个人经营。以合同为纽带,通过用水合作组织管理、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形式,把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纳入法制化轨道。工程改制所回收的资金,归工程所有者,并专项用于发展当地的农村水利事业。要加快灌区管理单位的改革,减员增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水平。新建的农田水利工程实行新的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明晰工程所有权,落实工程建设和管理责任,确保建成一处工程,发挥一处效益。

建立有效的农业用水收费制度。农业水价直接关系到农民负担、农业生产效益和节水积极性。由于历史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国农业水价低于供水成本,灌区管理单位亏损严重,农业用水效率不高,农民节水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在农业供水中间环节,乱加价、乱收费现象较为严重,农民实际水费负担加重。因此,必须建立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维持工程良性运行和农民合理负担的水价形成机制。一是要在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加快水价改革,加强用水计量和水费征收,保证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转。要总结、完善和推广一些地方试行的“超定额累进加价”、“丰枯季节水价”、“两部制水价”等合理的计价制度,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有效地节约水资源。陕西、新疆等地实行“供水到户、定价到户、收费到户”的终端水价制,在确定终端水价的基础上,实行“水价、水量、水费”的公示制度,有效地减少了收取水费的中间环节,遏制了乱加价、乱收费和水费的截留、挪用现象。这种做法应当推广。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在工程管理、水费征收中的作用,减少因水费不再随农业税由乡镇代收造成的征收困难。三是按照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严格规范水费的使用管理,确保用于工程

设施的更新、改造、配套和维修;管理单位要加强内部管理,杜绝不合理开支,降低运行成本。

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以公益性为主导的基础性设施,属于公共财政支持的范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受益范围涉及千家万户,社会效益明显,但经济效益低,农民一家一户又办不了,具有公共性、公益性的特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公共财政重点扶持的对象。国家财政直接对农业生产环节进行补贴,本身也符合WTO的“绿箱”政策,加上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和对农民种粮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可以构成财政支农的完整体系,这将进一步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现在,我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应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近几年中央财政推行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的政策,实施的小型农村水利公益项目和雨水集蓄利用项目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要从统筹城乡发展、巩固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和维护农村稳定的高度,加大财政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将小型农村水利设施纳入公共财政支持的范围,真正做到“民办公助”,这有利于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合理划分中央、地方和农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事权财权。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长期以来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中央和省级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就是要适应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要在对原有事权不做大的调整的前提下,建立起以农民为投入主体、地方政府负总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机制,调动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民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继续发挥农民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督促地方政府切实负起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责任。同时,考虑到1994年中央、地方“分灶吃饭”时对相关事权未作调整,形成包括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内的一些公益事业上的事权和财权不对等的现实,要正视地方财政困难的实际,加大中央财政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中央财政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的使用,应以目前尚无稳定的资金渠道的小型灌区和小型抗旱水源为重点。参照近年来实施的小型农村水利公益设施项目和雨水集蓄利用项目实施的经验,可按建设项目对主要材料费用进行直补,积极推行项

目公示制和资金报账制,同时按改革的要求建立工程的良性运行机制,保证资金使用安全,确保使用效果。

整合资金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应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安排各种渠道的支农资金,形成合力,保证投资效果。近年来,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尝试以县为单位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按规划集中使用农口和综合部门的涉农资金,确保“治理一处,受益一处,建设一处,巩固一处”,不但农民得到了实惠,调动了积极性,而且资金运行安全有效。这种做法可在兼顾部门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农业水利工程就业前景 篇5

截止到 12月24日,37576位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4206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2780元,0-2年工资3443元,3-5年工资4554元,6-7年工资6705元,以上工资7705元,8-10年工资9730元。

招聘要求

针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面议最多,占比100%;3-5年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66%;本科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66%。

就业方向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就业岗位

安装监理工程师等。

城市就业指数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长春。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20个]、朝阳[10个]、广州[6个]、南宁[5个]、西安[5个]、大连[4个]、烟台[4个]、乌鲁木齐[3个]、商丘[3个]、武汉[3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长春[24999元]、哈尔滨[23332元]、牡丹江[23249元]、无锡[23213元]、苏州[22943元]、宁波[21399元]、沈阳[9元]、南京[19165元]、大连[18142元]、长沙[17799元]、葫芦岛[17499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农业工程类,其中农业工程类共6个专业,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在农业工程类专业中排名第1,在整个工学大类中排名第108位。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论文 篇6

农村农业的生产需要大量的水源,如果没有完好的水利工程设施,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有可能严重危及到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在降水较多的季节起到防洪、泄洪、灌溉的作用,减少洪水对农业、农村的冲击;将多余的水存起来,还能在旱季将其用于农业灌溉,很大程度改善农村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在农村的水利建设过程中,也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和村貌,将农民的居住环境越变越好,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由此可见,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与意义。

农业水利综合论文 篇7

关键词:农民用水户协会,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参与管理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 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 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1倍。但是, 如果离开了灌溉组织制度, 如果不能实现田块分散的小农经济与大中型水利的对接, 无论国家投入多少农田水利资金, 都难以有效解决农田灌溉问题。[1]

取消农业税后, 村社组织逐步退出农业经营与共同生产事务, 农户成为基本的经营单位。随着村社组织的退出, 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如何与超农户的大中型水利进行对接, 就成为现实问题。水利部借鉴世行项目经验, 在全国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模式, 即按灌溉渠系的水文边界划分区域, 同一渠道控制区内的用水户共同参与组成有法人地位的社团组织——用水户协会, 通过政府授权将水利设施的维护与管理职能部分或者全部授予用水者协会, 协会通过民主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灌溉组织制度改革的实践效果在多大的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目标?本文以陡山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为例, 试图研究在我国农户比较分散并且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 陡山灌溉组织制度改革是否改进了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的绩效?即用水户协会是否对水利设施进行了更好的运行与维护?是否更能保障灌溉水提供的及时性?是否增加了农民的参与程度?

一、陡山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进行的工程改造和灌溉组织制度改革

陡山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纵涉山东省临沂市莒县、莒南、临沭3县, 实际灌溉面积16.2万亩。农村家庭承包制实行以后, 陡山灌区原有的群众管水组织近于瘫痪, 农民在自利动机的趋动下还乱设挡、乱挖口, 个人理性导致集体的不理性, 致使灌溉渠道损坏严重, 形成了典型的公地悲剧, 严重影响农业水利设施正常运行。1998年陡山灌区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 到2003年共完成四期节水改造建设任务, 总投资4521万元。通过四期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 改善灌溉面积8万亩。水利设施改造成为灌溉组织改革的有力支撑, 2001年, 陡山灌区成立了陡山灌溉公司, 按水文边界, 先后成立7个用水户协会。笔者之所以选择陡山灌溉组织制度改革进行研究, 是因为陡山农民用水户协会不是世行援助成立的、也不是农民用水户自发成立的, 而是国内行政力量推动的结果, 代表了绝大多数情况, 因而更具代表性、更具说服力。笔者于2008年7、8月两个月及2010年8月进行了相关的深入地块的调查, 在水利设施所灌溉的区域随机抽取了6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 在样本乡镇中又分别随机地选择了两个样本村进行了相应的调查。

二、组织制度改革对陡山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的影响分析

1.对水费收缴率的影响

陡山灌区从2000年起进行灌溉水价改革, 改行政事业性收费为经营性收费, 由协会直接收取, 彻底杜绝了乡镇搭车收费、截流挪用水费现象。此外, 建立了用水户终端查询系统, 实现“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 水费收缴到位率稳步提高。陡山灌区1996年水费实收率为75%, 2001年底四支、七支等协会成立后, 2002年水费实收率提高到91%, 随着更多用水户协会的成立, 水费实收率的总体趋势是提高的, 2005年、2009年水费实收率分别达93%、98%。

单位:%

资料来源:作者陡山灌溉公司调查。

为进一步分析支渠的水费实收率变化情况, 笔者在西干渠选择四、七支渠与位置相邻的五、六支渠进行比较, 四、七支渠得到山东省用水协会资金资助的时间较早, 2001年底就已组建用水者协会, 五、六支渠直到2007年才组织筹建用水协会。2002年四支渠组建成用水者协会后, 当年的实收率比2001年的83%高了12个百分点, 增长显著。2003年水费实收率进一步提高, 2004至2009年, 水费征收率高达100%。七支渠2002年的水费实收率比2001年的85%高了9个百分点, 增长也非常明显。2009年, 水费征收率达99%。

单位:%

资料来源:作者陡山灌溉公司调查。

从表3可以看出, 五、六支渠水费实收率从1996年到2009年也呈递增的趋势, 可能的原因是通过四期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 干渠衬砌率改善, 输水能力提高, 减少了灌溉水浪费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水户缴纳水费的积极性。从1996年到2001年, 四、五支渠与六、七支渠水费实收率均值都在80%左右, 最高都不超过85%, 五、六支渠在1998年的水费实收率甚至高于四、七支渠的水费实收率。但从2002年四、七支渠组建成用水者协会后, 五、六支渠的实收率都低于四、七支渠的实收率。2009年, 五、六支渠水费收缴率有明显提升。通过四条支渠对比表明, 组建用水户协会对提高水费实收率作用明显。

单位:%

资料来源:作者陡山灌溉公司调查。

2.对灌溉用水效率与效益的影响

四、五支渠与六、七支渠位置相邻, 由于整个灌区的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主要是对干渠及其建筑物的改造及维修, 因此整个灌区的工程节水对四、五支渠和六、七支渠的影响效应应该是相同的。由于五、六支渠在2007年才组织筹建用水户协会, 所以选择五、六支渠与四、七支渠2006年的用水情况进行对照, 以期比较已经成立了用水户协会的支渠与未成立用水户协会的支渠用水绩效。

资料来源:作者陡山灌溉公司调查。

如表4所示, 四支渠夏水稻及冬小麦的亩均灌溉用水量均低于五、六支渠。但七支渠夏水稻及冬小麦亩均灌溉用水量均低于五支渠但却都高于六支渠。表现在水分生产率上, 四支渠夏水稻及冬小麦的水分生产率均比五支渠高, 比六支渠高。七支渠的夏水稻水分生产率与五支渠相同, 但比六支渠低0.01kg/m3, 冬小麦水份生产率比五支渠高0.15kg/m3, 但比六支渠低0.02kg/m3。同样是在2002年组建用水户协会的支渠, 在土壤性质相同的情况下, 为什么四支渠体现出一定的灌溉用水效率与效益, 而七支渠却没有体现, 甚至还不如一些未组建协会的支渠?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对比, 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四支渠2004年获得山东省财政支持农村水利协会发展资金25万元, 灌溉公司投资资金10万元, 受益村投劳8万元, 对斗渠级以下水利工程的维修、配套、更新、改造, 所以呈现出一定的灌溉用水效率与效益, 而七支渠征收水费时附加的一定比例费用供协会人员经费, 仅通过动员用水农户对支、斗渠的资金投入及劳动维护很有限。

3.对灌溉水运送质量的影响

资料来源:作者陡山灌区及十字路气象站调查。调查年份包括2000年、用水者协会建立的前一年、2004年和2009年, 除了年龄、教育年限和距离, 其余所有变量的数值是上述四个时间段的平均值。

为了考察用水者协会建立之后, 是否明显促进了灌溉水运送质量的改进, 采用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 使用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在调查的60个农户样本中, 从2000年~2009年农户的种植结构和土地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由于所问的问题与农户的直接生产密切相关, 农户的记忆较为深刻, 通过与灌溉公司的相关数据核对表明农户的回答是可信的。

表明灌溉水运送质量的灌溉频率是因变量, 渠道运行和维护的免费劳动投入、需要和得到水的时间差以及表明地块特征的灌溉出口距农民主要耕地的距离、水费都包括在其中, 此外, 以年日照时间作为自然条件变量, 还控制住了农户的特征变量如户主年龄、受教育年限, 等等。

在采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后, 发现两模型在渠道运行和维护的免费劳动投入、灌溉出口距农民主要耕地的距离、年日照时间以及用水者协会对灌溉频率的影响及显著性上都是相同的, 但通过Hausman检验, 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 接受固定效应模型。

注:*表示在10%的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5%的水平上显著, ***在1%的水平上显著。

从表6可以看出, 灌溉出口与农民主要耕地的距离对灌溉频率有负效应, 在5%的水平上显著, 这表明由于地块距灌溉出水口远, 更长的距离意味着更长的时间才能够得到水。灌溉水的频率主要取决于年日照时间, 日照时间多的年份, 灌溉频率明显增加。用水者协会对灌溉频率有正效应, 这意味着用水者协会可以改进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送的灌溉水质量, 但这种改进不显著。渠道运行和维护的免费劳动投入对灌溉水质量的改进也有正效应, 但也没有通过统计的显著性检验。说明用水者协会虽然可以动员部分资源投入到渠道运行和维护中, 但与以往集体管理下的渠道运行维护相比, 改进不显著, 即用水者协会的建立没有明显促进灌溉水运送质量的改进。

三、陡山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组织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1.用水农户参与协会的状况

单位:%

农民对用水户协会的了解程度。在所调查的172个农户中, 当问及“是否明确用水协会的功能、章程”时, 表示完全知道的占全部农户的16.86%, 表示知道一些的占全部农户的56.98%, 两者达到73.84%。但是当继续问及农民用水协会的性质时, 回答“全体用水户通过民主方式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团体”的或“群众性的社会团体”的只30%左右, 绝大多数农民的回答是:“是管浇地收水费的”。当继续问及农民用水协会的宗旨时, 绝大多数农户对于协会的宗旨不甚了解。

单位:%

农民参与管理情况。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参加协会的决策、明确并参与协会主席选举的农户在整个样本中只占约5%的比例, 不参与、不知道、不关心者占了约95%的较大比例。农户不关心选举是因为协会负责人是由上面指派的, 或者就是原乡镇水利站的工作人员 (所调查的7个用水协会主席都是原水利站站长) , 选不选都一样, 用水者协会只是一种形式, 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章程规定协会主席应3年改选一次, 实际上自从2001年底建立用水协会以来, 协会主席未曾改选过。虽然章程规定1年进行4次定期会议, 但实际上很少如期召开, 因为协会规章制度、协会水费征收标准的确定基本是由陡山灌溉公司完成。协会范围内斗渠、农渠的维护维修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赖于是否能够获得水利发展基金, 农户对有关水的分配等方面的政策和决策几乎没有什么开会商讨的必要。

单位:户

灌溉管理的透明度。在调查的农户中有90%以上农户完全知道协会的水费计算方式是按亩征收并能清楚的记得夏水稻及冬小麦的每亩水费额。但对于所在协会的财务状况, 每次实际灌溉水量以及协会的实际灌溉面积完全知道的占较低比例, 分别只有9.3%, 10.47%, 11.63%, 而其中协会工作人员居多。据协会负责人介绍, 协会财务状况其实非常简单, 协会的灌溉水量以及协会的实际灌溉面积在陡山灌溉公司都有准确的数据, 灌溉公司的工作人员或乡镇水利站人员协助用水者协会收取水费, 收取的水费要全部上交陡山灌溉公司, 然后再由陡山灌溉公司向用水者协会按10%~15%返回协会水费。在现行的返还率下, 返给用水者协会的资金实际上仅仅够支付协会负责人的工作报酬, 协会根本没有资金用于灌溉设施的维护工作。

2.陡山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率较低的博弈解析

理解组织制度改革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的影响, 分析陡山农民用水者协会参与率较低的原因, 首先要分析用水者协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陡山农民用水户协会中存在两条可能的委托代理链, 其中重要的委托代理主体为协会中的用水农户, 即用水协会会员, 另外一个委托代理主体为灌溉公司。协会会员与协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于用水者协会的服务与协调职能。用水户参与协会, 提供无偿劳动或资金获得更好的灌溉服务或相关信息;会员通过用水者大会讨论对用水行为及渠道设施维护行为的约定, 一旦这种约定得到用水者代表大会的认可, 会员的行为就要受到这种约定的限制。用水者相互联合将赔偿损失、减少供水、罚款等违规惩罚的权力授予用水协会, 通过让渡个人行为的权力, 减少危害用水户利益的行为, 以提升协会成员的整体利益。用水者协会中存在的另一个可能的委托主体是灌溉公司, 灌溉公司委托的主要是任务收取水费, 由于用水者协会更接近用水农户, 由用水者协会收取水费更为恰当。既然存在两条可能的委托代理链, 那么用水者协会的根本目标应如何定位?“改善灌溉条件、提高水的利用率、降低灌溉成本, 减轻农民负担”或“以用水户为核心, 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宗旨说明应以服务协会会员保证会员利益作为用水者协会的首要目标。如果会员利益得不到保障, 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会员自然会选择退出或不加入用水者协会。

用水者协会资源配置方向和形式完全取决于用水协会控制权的拥有者, 谁掌握了协会的控制权, 用水协会的行为就体现为谁的意志和利益。陡山灌区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由莒县政府和莒县水利局大力推广, 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 而不是由灌区农户自发成立。灌溉公司有强烈的动机和倾向来拥有用水者协会的控制权, 用水协会也相应地形成两个可能的控制权主体:灌溉公司和协会会员。二者围绕协会控制权展开博弈。同时, 不同控制权配置会带来不同的组织目标、委托代理成本以及组织效率, [2]组织效率的高低又会反过来影响灌溉公司与协会会员控制权博弈的最终结果。如果将灌溉公司视为理性的经济主体, 这一主体无疑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会将目标确定为用水者协会成员的利益最大化。用水者协会由灌溉公司完全控制时, 灌溉公司和用水协会这种目标和利益的不一致性使得用水协会难以成为以用水农户利益为根本目标的经济组织, 而用水者协会则成为灌溉公司手中用以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

在灌溉公司掌握协会控制权的情况下, 协会领导人同时面临服务灌溉公司和服务用水协会会员的任务, 从而形成典型的多任务委托代理问题。即使灌溉公司同时将公司目标和维护协会会员利益作为用水协会领导人工作目标, 但协会负责人的激励由灌溉公司提供:陡山灌溉公司将所收取灌溉水费的10%~15%返还给用水者协会用于支付协会领导人的报酬。协会领导人自然会选择在灌溉公司的目标-收取水费上投入更多精力和组织资源, 因为这些目标对灌溉公司更具有观测性, 所以, 不论是从整个灌溉公司水费实收率的纵向比较还是从支渠角度进行的实收率的纵向比较都表明组建用水者协会对灌溉水费收缴率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而在保证水利设施的保值增值、改进灌溉水运送质量、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与效益, 减轻用水农户负担方面的作用不明显。

不妨进一步假设用水协会完全由灌溉公司控制, 协会负责人由灌溉公司任命, 但灌溉公司将该协会定位为服务于用水协会成员的组织。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协会就能以较低的委托代理成本实现较高的组织效率?我们知道, 一个组织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理结构的安排, 而治理结构的安排确定了如何提供激励和降低代理成本。如果农民用水者代表大会拥有控制权, 代表大会可以通过对负责人的任免以及对重大事务保留部分剩余控制权来实现对负责人的激励, 进而使用水协会服务于协会成员的利益。但用水者协会由灌溉公司控制时, 协会负责人由灌溉公司任命, 作为灌溉公司成员的协会负责人主要激励来自于公司给予的报酬以及职位的提拔任免。为了防止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协会会员只有通过会员-灌溉公司-协会负责人这一加长的委托代理链对协会负责人进行监督。相对协会会员拥有控制权的情况下, 这一委托代理链增加了灌溉公司这一层次。委托代理层次的增加加剧了信息不对称, 同时也加大了监督的难度。没有控制权的用水协会会员缺乏保证其利益的监督激励机制。在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不能对应分布的情况下, 即使用水协会目标与灌溉公司目标保持一致, 灌溉公司控制下的用水协会也无法以较低的委托代理成本和较高的组织效率服务于用水农户。

灌溉公司控制的用水者协会在组织目标上不能保障用水农户的利益, 在组织效率上没有有效改善灌溉条件, 改进灌溉水运送质量。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用水协会会员有两种选择:要么与灌溉公司争夺协会的控制权, 要么退出用水协会, 如实在无法退出就消极参与, 比如不参与对协会主席的选举和协会的定期会议, 对用水协会的决策以及协会的财务状况漠不关心。如果与灌溉公司争夺控制权, 那么必须满足以下3个前提条件:争夺协会控制权能够产生足够多的收益、协会会员的集体行动能够组织起来、协会会员的谈判实力足够强。在灌溉用水水价政府实施一定程度的管制、农业种植的比较利益较低、协会会员集体行动组织困难、会员谈判实力不足的情况下, 退出协会或在不得退出时的消极参与成为用水协会会员的理性选择。

参考文献

(1) 贺雪峰, 郭亮.农田水利的利益主体及其成本收益分析[J].管理世界, 2010, (07) .

农业水利工程管理探索 篇8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管理

一、国家农业水利工程现状

农业水利工程存在过度使用不能良好维护,水利设施不能有效利用,对农業的效益增加作用不明显。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多是农村农民自己修建,水利工程相对简陋,水利设施没有达到相应标准,平时对农业水利工程的管理不够,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使用之后,许多进入的使用寿命的中后期,急需要进行相应的更新和维护。实际农业水利工程利用率较低,大多数农业水利工程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农业。国家和地方对于农业水利工程的投入较少,资金不足导致农业水利工程管理不善,水利工程不能正常运行[1]。

二、农业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水利工程设施问题

现在使用的农业水利工程水利设施,多是几十年前建成使用的,因为当时的水利工程技术限制,导致农业水利工程存在对农田灌溉能力不强。而且经过几十年没有维护的使用,农业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益已经大不如前,当农业需要排水和给水的时候农业水利工程往往不能产生应有的作用。

(二)国家和地区对于农业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少

近年来,中央要求减轻农民负担,国家对农业水利工程投入减少。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外农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农产品市场,农民收入减少,参与农业积极性降低。农业地区也积极扶植制造业和旅游业,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下降,导致对农业水利工程和人力和资金投入减少[2]。

(三)农业水利工程管理不善

由于资金和人力的短缺,农业水利工程建造好以后,长期出去管理不善,超负荷运行状态,水利设施不能做到合理使用。多数中小型农业水利设施不仅对农业生产没有起到有利作用,还抑制了农业的发展,成为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阻碍因素[3]。

三、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策略

(一)增强对农业水利工程重要性的认识

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能够良好运行的农业水利工程,农业产量提高,农业灾害减少才能实现,农村地区和国家粮食才能稳定。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是现代化农业的要求,是时代发展对农业提出的要求。符合时代农业需要的科学水利工程,可以使农村经济发展与世界发展速度一致。农业水利工程的现代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基础,这样就有利于国家建立现代化新农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业水利工程可以说是国家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保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农村居民和国家政府应该予以农业水利工程足够的重视[4]。

(二)增强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业务能力

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能力是除基本水利工程之外,造成水利工程对农业发挥作用大小的重要因素。要改善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积极吸纳有水利工程管理知识和经验的有能力人员进行农业水利工程管理。还要对既有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5],新技术的教育等工作,增强其对水利工程的管理能力。在相应的农业区设立专业的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国家或地区设专人管理,在农业区进行农业水利工程的相关服务,为农民从事农业活动在水利工程上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使农民能够科学的掌握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技术,提高的弄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为增加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做出一定的贡献。

(三)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原来的主要形式是农民主要承担,在现代农业的要求下,要转变成国家与农民结合建设水利工程。增加农业水利工程的多元化引资方式,个人投资、银行贷款与国家资金扶持结合。整体加大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改善现有农业水利工程,在需要水利工程建设的农业地区,新建合理的农业水利工程。

在农业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增加相关农业产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作用,也要积极思考农业水利工程的管理成本如何降低,如何提高农业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不仅要吸纳资金建设农业水利工程,还要对农业水利工程的管理充分重视[6],不能建而不管,造成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农业的巨大损失。这就要各级农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切实明确工作职责,做好员工监督与激励,让管理人员能够积极管理农业水利工程。

四、结语

农业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产业,农业水利工程又是一个国家农业能够正常进行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只有有效管理农业水利工程才能发挥水利工程对农业经济效益体现的积极作用。良好的农业水利工程管理不仅可以使其发挥经济效益,还能降其社会效益有效发挥出来。新时代农业发展需要农业水利工程的支持。政府和农村要积极沟通,加大人员和资金的投入。实现农业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

【注释】

[1]林宏派.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体会[J].科技资讯,2010(15):125-128

[2]廖冰,何小洲,白寓今.项目经理选拔的一种模型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02):133-136

[3]方广友,高建华,高立山.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措施问题[J].大众科技,2005(05):105-108

[4]王爱民.论建筑企业项目经理的规范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2004(S1):144-147

[5]王金霞,黄季焜,ScottRozelle.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与理论解释——小型水利工程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0(04)

[6]杨晓华,杨志峰,沈珍瑶等.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的多目标决策-理想区间法[A].第4届流域管理和城市供水国际会议论文集,2004

上一篇:也曾单纯下一篇:论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