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思想概况

2024-05-25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思想概况(共2篇)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思想概况 篇1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思想概况

韩礼德(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本文按韩氏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介绍了韩礼德的几篇代表作并将其理论思想与前人的理论观点进行比较,以说明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在谮何种环境下产生的,理清其发展脉络和理论贡献.

作 者:靳露 段慧茹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年,卷(期):2008“”(36)分类号:H0关键词:系统 功能 韩礼德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思想概况 篇2

关键词: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溯源,主要概念,特征

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溯源

20世纪30年代以来, 语言学在索绪尔的影响下, 纷纷开始把语言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去研究。但是, 各个语言学派的侧重点与理论观点又不尽相同。欧洲的语言学派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语言的功能性和符号性上面, 其中, 以马林诺夫斯基、弗斯和韩礼德为代表的伦敦语言学派则更多地注意到语言出现的情境, 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语言。韩礼德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及其使用者的社会性, 着眼于语言的功能性和实际应用性。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以人类学为基础的语言学研究, 它的理论构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方面的成果, 二是弗斯的语言学理论。马林诺夫斯基是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他通过对新几内亚东部的特罗布兰德群岛的实地调查, 发现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并且将对语言的功能和意义的研究作为自己的导向。通过研究, 他指出了不同的文化背景是语言翻译障碍的最主要因素。同时, 他提出了“语言环境”和“语言意义是语境中的功能”的概念, 并阐释了语言中的意义是由语境而不是它本身决定的。弗斯继承了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意义是语境中的功能”的思想, 认为语言不可能与语境分开, 语言与典型的社会情境有着密切联系, 语言的意义就在于它在语境中发挥功能。语境不同, 语言的意义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弗斯用了“系统”这一概念描写其中的意义变化。韩礼德继承了弗斯语言学理论的这两条基本原则, 并且发展深化了这两个概念, 他重新规定了“系统”的意义, 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范畴。同时, 他还进一步发展了弗斯的“语言环境”学说, 提出了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语言, 并在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一书中表述了语言学中的社会符号学的这一理论。韩礼德避免了马林诺夫斯基和弗斯语言学观点上的一些缺陷, 提出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一个完整的理论模式, 并准确定义了其中的一系列术语和关系, 详尽地表达了系统语法、功能语法等重点理论和他的语言观。

二、主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一) 系统语法

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 韩礼德的系统语法的理论开始萌芽发展。系统语法的核心或实质部分是构建句子的一整套有效选择的图表, 并且对不同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韩礼德对系统语法的探索经历了两个阶段:阶和范畴语法阶段和系统语法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区分标志就是“连锁轴 (axis of chain) ”和“选择轴 (axis of choice) ”概念的提出。韩礼德把连锁轴定义为组成一句话的诸多单位的单维、线性排列。出现在连锁轴上的是大小不同的结构, 如音位结构、文字结构、语法结构、词汇结构等。而选择轴则可以出现在这些结构上任一点, 提供多维结构选择的排列, 通过这些对比关系, 如音位对比、文字对比、词汇对比等, 赋予语言单位意义。连锁轴上的语法概念, 即结构, 是语法的表层现象, 即语法形式;而选择轴上的语法概念是系统, 是语法的深层现象, 即语法的意义和关系 (Liu, 2002) 。韩礼德把语法分析的尺度称作“阶 (scale) ”, 即语法的连续体, 用以把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范畴联系起来。他又将三种不同层次的阶命名为“级 (rank) 的阶”、“幂 (exponence) 的阶”和“精密度 (delicacy) 阶”。“级的阶”上按逻辑顺序从高到低排列着句子到词素各层语法单位, 句子的描写只有从词素层递进才能完备;“幂的阶”上按抽象程度将语法概念与实际材料联系起来, 材料由具体向抽象推进, 即幂的递进;精密度阶则反映结构和类别的精密程度, 将结构和类别两大范畴与相关理论对比, 以描写语法关系的性质与发展 (Chi, 2004) 。

韩礼德的系统语法把言语行为看作一个庞大的、彼此相关的可选网络中连续进行选择的过程, 当人称、时态、语气等一一选定之后, 句子结构就可以生成。在对语言进行描述时, 连锁轴和选择轴, 即结构和系统缺一不可, 相互关联, 才能有由表及里, 由内入外地进行全面阐释。

(二) 功能语法

1. 语言的基本功能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 韩礼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语言的功能上面, 而后, 他又将语言的功能与社会学、符号学的理论成果结合, 提出了社会语言学的一些核心概念。

韩礼德对语言功能的研究从对儿童语言的发展入手, 他总结出了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逐渐掌握的七种语言功能:工具功能 (instrumental function) 、控制功能 (regulatory function) 、交往功能 (interactional function) 、个人功能 (per sonal function) 、启发功能 (heuristic function) 、想象功能 (imaginative function) 和信息功能 (informative function) 。工具功能, 即通过语言得到东西;控制功能, 即用语言支配他人的行为;交往功能, 即通过语言与他人交流;个人功能, 即将语言的运用作为表现自我特点的方式;启发功能, 即语言帮助孩子认识世界;想象功能, 即孩子用语言创造与他人不同的自我世界;信息功能, 即语言传递信息, 表达命题 (Liu, 2002) 。尽管这七种功能详细阐释了儿童语言功能的发展, 但其中部分功能的描述有所重叠, 与韩礼德认为的“一般来说, 儿童在一句话中只可能出现一种功能”的说法有所矛盾。

随后, 韩礼德对成人语言的功能也做了相应的研究。他认为, 成人的一句话常常有多种功能, 但功能的范围缩减, 主要为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谈论对世界的经验, 用语言描述周围发生的事件或情形。人际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来和其他人进行交往, 以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同时还包括用语言影响别人的观点、行为, 用语言表达发话人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外在世界思想等。语篇功能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怎样组织信息, 体现信息之间的关系, 另外, 它也显示信息的传递与发送者所处的交际语境之间的关系等。虽然三者的角色、侧重点不同, 但都是谈话人之间基于一定目的, 围绕某个主题, 借助语篇这一载体进行的交际行为的描述。

2. 语域理论

为了深入分析语言的功能, 深化三大纯理功能的意义, 韩礼德借助了社会学的相关理论观察语言的使用情况。他将社会文化结构同语言, 特别是语言功能的研究结合起来, 提出了“语域”的概念。

“语域”最早被用于指代与某人职业相关的语言变体, 但韩礼德从更广的意义上阐释使用了这个概念。在韩礼德看来, “语言随功能而变, 因其场合而异” (Halliday, 2001) 。因此, 语域就是与社会情景类型适应的语言类型 (Dai and He, 2002) 。语域由三个社会变量决定, 即语场 (field of discourse) 、语旨 (tenor of discourse) 和语式 (mode of discourse) 。语场是指语言活动进行的领域, 是谈话者所从事的社会活动。它涉及交际的目的和主题事件。语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际中所使用的词汇、音位与语法等特征。语旨是指交际参与者的社会角色和谈话角色, 也就是交际关系。语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言的正式程度和专业水平。语式是指交际的主要方式, 主要是书面语与口语的区分, 但也有更细微的区分, 如口语可以被微分为即兴的或有所准备的。以篮球赛暂停期间为例, 它的语场为正式的, 关于篮球技战术策略的谈话;语旨为教练与队员, 正式礼貌的对话;语式为口头的, 略带书面的。

语场、语旨和语式作为三个社会环境符号变量一一对应地实现了韩礼德之前提出的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从而将社会符号学与功能语言学紧密结合, 对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结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几大特征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不仅研究了语言的形式与性质, 而且阐述了语言的意义、功能和它与社会的关系等语言的应用问题。它从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征, 也反映了韩礼德的语言观。

首先, 系统功能语言学以“系统”作为出发点, 运用“层次”、“范畴”等概念, 把语言行为看作一套可供选择的系统网络, 语言使用者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中在其中选择一组语言形式表达想法, 与他人交际。其次, 系统功能语言学注重对个人语言行为、个人语言变体、个人语篇特点等个人语言本身的描写和分析, 而不是将这些描写分析作为手段挖掘语言的普遍意义。最后, 系统功能语言学重视语言学与社会学、符号学的结合, 重视语言的“情境”, 认为语言的功能是做事, 而不是知识。正是以上这三点, 使韩礼德和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言学的舞台上展现出了不同的光彩, 推动语言学向更真实科学的方向发展。

但是, 由于韩礼德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主体理论体系的构建上, 而忽略了对某些具体的理论范畴进行深入研究。系统功能语法目前还未有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模式描写语言的连续运作规律, 解释发话者怎样选择具体的语言结构, 又怎样用所选的结构表达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在微观上, 特别是从心理学角度看, 还不是很完善, 存在着理论没有包容性的现象。

参考文献

[1]Da, W.D.and Z.X.He.A New Concise Course on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2]Halliday, 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3]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Press, 2001.

[4]Hu, Z.L.and W.Q.Jiang.Linguistics:An AdvancedCourse Book[M].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1.

[5]Liu, R.Q.and Z.X.Feng.Theories and Schools of Lin-guistics[M].Nanjing: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6.

[6]Lyons, J.Language and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7]池昌海.现代语言学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8]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92-97.

[9]黄国文.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 , 2000, (1) :15-21.

[10]江淑娟, 戴卫平.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说[J].广西社会科学, 2006, (137) :159-162.

[11]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上一篇:育儿学校工作计划下一篇: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