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系统

2024-07-11

语言学系统(精选12篇)

语言学系统 篇1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内部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相似之处的两个分支。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 语言学派采取的是社会文化研究方法, 主张把语言看作是社会行为 (social beha-

vior) , 力图从说话者的外部因素即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的性质、结构和功能进行考察。而Lakoff 等认知语言学家则主张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知识 (know-

ledge) , 试图从说话者的内部因素即心理机制和认知过程对语言的性质、意义的产生和交换进行研究。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宏观比较

1.关于语言性质的看法

(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看法。

韩礼德等语言学家对语言性质的看法主要是:第一, 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通过语言系统进行复杂而有效的交际, 从而达到各种各样的目的, 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系统功能语言学始终把语言的社会性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加以研究。第二, 语言是意义的源泉 (resource) 和潜能 (potential) , 是由各种语义子系统 (sub-systems) 构成的大系统。第三, 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后天发展而成的, 离不开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等外界因素的影响。[1]

(2) 认知语言学的看法。

认知语言学坚持体验哲学主客体相结合的哲学观, 对语言性质的看法主要是:第一, 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 故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 其描写必须依照认知过程。第二, 语言结构与人类的概念知识、身体经验以及话语的功能有关, 并以它们为理据。第三, 句法不是一个自足的组成部分, 而是与语义词汇密不可分, 即是说, 词汇形态和句法形成一个符号单位的连续统。第四, 语义不只是客观的真值条件, 还与人的主观认识息息相关。[2]

2.语言学家的任务

(1)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的任务。

韩礼德等人认为, 语言学家应该研究人类真正使用的语言, 而不是凭空想象的所谓理想的语言结构, 找出语言使用的倾向 (tendency) 或原则 (principle) 。语言并非独立自足的, 语义的产生和理解与语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语言学家有必要找出语境因素与语义表达之间的关系。语言学家还应该注意语言的各种变体 (variety) 以及这些变体的特点和彼此之间在意义上的差异。[1]

(2) 认知语言学家的任务。

认知语言学把语言使用置于人类经验基础之上, “尽力解决人类是如何理解自己世界的意义这一问题”, 基本问题是语言与心智的关系, 意义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一方面, 认知语言学尊重认知科学的其他领域, 如认知和发展心理学、认知人类学、神经生物学等对大脑和思维所进行的研究, 并努力使其对语言的解释符合已知的对大脑和思维的认识。另一方面, 认知语言学认为, 人的认知能力的各个方面、语义因素及交际功能等均对句法规则产生影响。其研究目标是寻找不要脱离形体的概念知识的经验证据, 探索概念系统、身体经验与语法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意义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发现人类认知或概念知识的实际内容, 从而最终揭示人类语言的共性、语言与认知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认知的奥秘。[2]

3.研究方法

(1)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的研究方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注重意义和功能的研究, 采取的是机体间 ( inter-organism) 的视角, 主张在语境中研究语义, 把语篇 (包括口头和书面) 作为基本研究对象, 采用功能切分法, 从不同层面分析语篇成分和句子成分所表达的功能。

(2) 认知语言学家的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与生物学相关成果密切相连, 由于大脑神经网络、心理认知过程的许多细节是无法知道的, 其研究只有通过观察各种语言现象, 从分析语料入手, 在对语言现象观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其中有几种重要的理论方法: Fillomre的框架语义学 (Frame Semantics) 和构造语法 (Construction Grammar) , Langacker的认知语法 (Cognitive Grammar) , 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 (Conceptual Metaphor) 和认知语义学 (Cognitive Semantics) , 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 (Mental Space) 。

以上比较不难看出, 两者存在差异, 又可相互补充, 进而充实和提高各自的理论。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结合

1.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认知语言学的启示

Halliday很早就指出, 语言学研究主要有两个角度, 一是从生物体内部研究语言的心理和生理活动, 一是从生物体之间研究语言的社会属性, 并且明确承认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从后者研究语言的社会属性和交际功能。长期以来, 没有对认知语言学给予直接的关注。但是近来,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也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 即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大脑的认知特性。其中比较突出的是Halliday和Matthiessen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和Fawcett的功能认知语言学研究。Halliday和Matthiessen对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代表作是他们的专著《通过意义解释经历:以语言为基础的认知研究方法》, 为认知语言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即不是要提供一个心理思维模式, 而是一个意义模式。认知是讨论语言的一种方式。把知识模型视为意义就是从语言过程的角度来研究认知, 而不是把意义视为一个思维过程。从意义的角度研究认知是为了能够强调在认知科学中所不强调的人类意识形态的四个方面:一是把意义看作潜势, 看作可以由个体的语言意义行为修饰的系统资源;二是把意义看作可扩展的东西, 即看作不断地通过建立新领域来扩展其能力, 并不断优化已有资源的发展资源;三是把意义看作一种联合结构, 是众人共有的资源;四是把意义看作一种活动的形式, 是由位于每个语言的中心区域的语法驱动的资源。总之, 此方法强调语言干什么, 而不是语言是什么。[3]

Fawcett对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代表作是《认知语言学和社会交流》。在这部专著中, 他力图建立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认知语言学理论, 即“心理社会语言学”,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社会交流。其目的想表明系统功能语言学是更加强大的理论, 可以据之创立一个新的语言学模式, 即从认知的角度来建立一个人类大脑如何在语言选择中活动的模式。他在Halliday四个意义成分 (概念、逻辑、人际、谋篇) 的基础上建起了八个意义成分 (概念、逻辑、否定、交流、情感、情态、主题、信息) 。虽然该模式是认知性的, 但他不是像Chomsky那样严格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 而是把两者间的区别缩小为语言潜势和语言实际的区别。[3]

2.认知语言学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启示

认知语言学对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启示作用。

Fillmore 框架理论对Halliday的语境理论的启示如下:角色框定和言语功能在社会角色分配和接受方面的可比性;视角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支持有关起点和取向的论断;框架结构与语篇连贯有相通之处;框架理论从心理认知的角度证实文化语境对语篇生成和解读有重要意义。[4]

概念隐喻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对语境研究的启示是:Halliday在语境研究中来历采用社会文化的方法, 排斥心理认知的方法, 其后果是使他的语境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而Lakoff 和Johnson等人主张从说话者个人入手, 研究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认知机制及其受到的种种制约, 这种方法是对前者的有益补充。Lakoff和Johnson概念隐喻理论对Halliday的隐喻研究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 它扩大和丰富了整个隐喻理论。Lakoff 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与Fauconnier 等人的心理空间理论对隐喻形式的解读过程进行了很有说服力的猜测和描写, 这对Halliday隐喻研究和语境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4]

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功能语言学侧重语言的社会交际方面, 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和使用情景来研究语言, 但也不否认认知心理学方法。认知语言学更侧重说话者内部因素即心理机制和认知过程对语言的性质、意义的产生和交换, 但也注意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我们不但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两个语言学派的差异上, 还要集中在它们之间的相通之处上。因为, 认清相通之处和发现不同之处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 忽视任何一方面都可能导致语言学研究的片面性。

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相似之处, 前者侧重语言的社会交际方面, 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和使用情景来研究语言, 但也不否认认知心理学方法;后者更侧重说话者内部因素即心理机制和认知过程对语言性质、意义的产生与交换, 也注意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主要差异

参考文献

[1]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主要区别[J].外院研究.2002 (4) .

[2]张威, 戴忠信.认知语言学与生成语言学之宏观比较[J].安徽文学, 2006 (12) .

[3]张德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当代语言学, 2004 (1) .

[4]朱永生.语境动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语言学系统 篇2

1.引言: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具有显著的社会性,语言的社会性表现为语言所使用的语境,人际交往的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都是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发生的。Kramsch认为: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language in context is to start not with language, but with context。”(ClaireKramsch1993: 34)。可见语境对于理解文本,话语有重要作用。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它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是戏剧演出的文学依据。在文学领域里,它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在艺术领域里,它又接近文学;在戏剧领域里,它是一切戏剧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可分为: 话剧剧本,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小说剧本,相声小品剧本等。台词按照应用范围,分为对白,独白,旁白。本文主要从情景语境角度分析话剧剧本语言,验证语境在理解情景化语言中的作用。

2.语境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一是“文化语境”。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

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

Halliday在Malinowski与Firth研究基础上发展了语境理论,提出情景语境三

个变项: 话语范围(field),话语基调(tenor)和说话方式(mode),即语场,语旨,语式。话语范围指语篇所涉及的社会活动;话语基调指交际双方的社会角

色关系和交际意图;话语方式指语言交际所用的媒介或方式。它们分别与语言三

大功能相对应,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

3.剧本语言中的语境分析

语境是人们进行交际活动的场所和舞台背景,不同的语境规定了交际的不同

类型和方式,所以语境对话语的语义和形式的组合及语体风格等,都有较大的影

响和制约作用。例如在The Merchant of Venice里:

Venice.A court of justice.Duke: Salaries, call Shylock into the court.Salerio: Yes, sir.He is ready at the door.He comes, my lord.从这个对白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再放艇上的一段话,所以语场是法庭,语式是

口语,语旨是传唤当事人。

再如《雷雨》选段:

四贵: 你还别忘了告诉你妈,你在这儿周公馆吃的好,喝的好,就是白天

侍候太太少爷,晚上还是听她的话,回家睡觉。

鲁四凤:那倒不用告诉,妈自然会问你。

四贵: 得意)还有啦,钱,(贪婪地笑着)你手下也有许多钱啦!

鲁四凤 :钱!?

四贵 这两年的工钱,赏钱,还有(慢慢地)那零零碎碎的,他们„„

鲁四凤 :(赶紧接下去,不愿听他要说的话)那您不是一块两块都要走了么?

喝了!赌了!

四贵(笑,掩饰自己)你看,你看,你又那样。急,急,急什么?我不跟你要钱。喂,我说,我说的是--(低声)他--不是也不断地塞给你钱花

么?

鲁四凤:(惊讶地)他?谁呀?

四贵:(索性说出来)大少爷。

鲁四凤:(红脸,声略高,走到鲁贵面前)谁说大少爷给我钱?爸爸,您别

又穷疯了,胡说乱道的。

四贵(鄙笑着)好,好,好,没有,没有。反正这两年你不是存点钱么?(鄙吝地)我不是跟你要钱,你放心。我说啊,你等你妈来,把这些钱也给

她瞧瞧,叫她也开开眼。

鲁四凤:哼,妈不像您,见钱就忘了命。(回到中间茶桌滤药)。

语场:周公馆

语旨:一对父女的谈话,父亲想让女儿向妻子炫耀现在的生活

语式:对话言语

因此,分析研究任何语言现象都必须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若离开语

境,把一个语言片断孤立起来作静态的分析,往往很难确定这个语言片断真正的结构价值和意义。

4.结语 本文的讨论表明语言使用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交际意图和功能。在对

剧本语言的理解上我们一定要考虑语境的重要性语境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语言

知识如所使用的语言知识和上下文等也有语言外知识如情境知识和背景知识等。

正好验证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分析文字作品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Claire Kramsch.Language and Culture[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2] Halliday M A K,Hasan R.Language,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l989:

24—26.

[3]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 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 篇3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元功能;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171-02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期系统功能语言学逐步成熟,系统功能语法的研究也逐步深入,Halliday《功能语法导论》的出版就标志着该理论的学、认知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等成熟已趋于系统化和整体化。20世纪的语言学就已经很重视对系统和功能的研究,然而在20世纪后半期系统功能语法对语言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系统功能语法也对其他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如批评语言学、评价理论、语篇衔接、语用。,下面将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元功能思想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便更好地阐释、发展系统功能语法。而且让读者对系统功能语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2元功能思想的雏形

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功能的思想并不常见,更没有提出元功能的概念,但是在一些学者的论著中提及到并没有做深入研究。著名的心理学家Buler,他经过研究分析得出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分为四种功能语言:表达功能(Representational)、、意欲功能(Conative)所指功能(Referential)和表情功能(Expressive)。经过多年之后,心理学家Jakobson在Buler的语言功能角度的基础上又将语言功能分为了六种:表情功能(Emotive)、寒暄功能(Phatic)、指称功能(Referential)、呼吁功能(Conative)、诗歌功能(Poetic)、及元语功能(Metalingual)。

3理论的发展过程

3.1语域理论的发展。语域理论和语境理论都属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和语境理论二者是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语域理论是由话语基调、话语范畴和话语方式这几方面所支配,是意义概念,属于被支配关系。这种观点得到Hasan的认同并把体裁(genre)和语域看作是同一个层次上的意义概念,因此他们有同一个意义结构,那么体裁、语域与语境的结构应相互对应。

3.2体裁理论的发展过程。体裁指作品的类型,是文学专业里的一个专用术语,现在它也是语言学里一个重要的术语,指语体的语篇类型。但是一些心理学家对体裁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的原因是注重语法在语篇中的作用,在情景语境原有的三项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功能基调”但是在情景语境里认为体裁是一种“修辞方式”所以一般不注重情景语境。而Hasan认为语篇的体裁结构也是一种意义结构,因此它与情景语境的语境结构是息息相关的,并受语境结构支配。

3.3评价系统的建立。评价系统是从系统功能语法中衍生出来的。这个系统由情态、语气、统一性、表态度的词汇,这四部分组成。然后又从人际功能语言发展到人际意义系统。评价系统的主要是由情态、统一性和表态度的词汇所构成。根据此系统,情态又可分为情态和意态:情态主要是交流信息,包括经常性和概率性两个方面;意态是服务和物质的交流,意态可以分为意愿和义务两个方面。

3.4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的建立。20世纪80年代批评语言学逐步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派生出来形成一个新型的语言学分支,重点研究语言的价值方面。主要是从社会文化出发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是一个社会符号系统,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3.5衔接理论的发展过程。从1976年出版的《英语的衔接》中,讨论了指称、省略、连接、代替,词汇衔接五种衔接方式,该书的发表,标志着衔接理论的产生。在1958年,心理学家Hastan使衔接的范围又进一步扩大,他把衔接分为结构衔接、非结构衔接这两种,而且又把结构衔接系统地分为主位和述位结构、平行对称结构、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结构这几种结构;而非结构衔接又系统地分为有机关系衔接和关系衔接这两种。Hastan的扩大补充使得衔接理论更加系统和完善。使衔接理论得到更好地发展。

3.6语用学的再认知。语用学近年来成为炙手可热的学科,在世界语言学研究的范围内语用学也成为主要研究的领域,但是有的一些学者认为语用学只是语篇语义学的一个名称,就像语法理论一样既包括系统又包括理论,语义学也应该即包括系统又包括过程,所以学者认为根本不需要“语用学”这个概念。但是很明显这些学者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包含着语用学,并且,语用学只是系统功能语义学的一个小部分。而且它是不能独立的,跟另外一部分要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3.7认知语言学。语言学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研究,一是研究生物体语言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一是研究生物体语言的社会属性,是从生物体之间的角度来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的交际功能和社会属性。近几年来,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们也从认知的角度开始研究语言。

3.8计算机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研究语言学的,这是语言学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尤其是机器语言的翻译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对语篇的生成和对语篇的分析两方面进行研究。

4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前景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个较好的研究方向,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导向。回顾20世纪语言学研究发现,语言学是以结构、系统和功能为基础来进行研究的。首先,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本身来说,它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开拓,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去发展。其次,系统功能语言学本身也是从其他基础学科的分支,因此要与其他的学科和其他领域相结合起来,比如像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的结合等共同发展,才能使系统功能语言学有更广更好地发展空间。

最后主要强调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不是同一个概念,二者是不能相互代替的,但是语言学的发展动力在于它的应用,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得认同,得到发展。但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比如像文体学、儿童语言发展、人工智能、语言教学、翻译等等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结语:

20世纪80年代以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正在进一步得到完善,发展,并且逐步走向成熟,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研究,进行开拓。只有不断地研究、发展才能使系统功能语言学得到全面的发展,才能得到真正的完善,走向成熟。通过对语域理论发展的过程,对体裁从话语方式变成意义结构的研究的发展进步,并且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从简单的评价系统上建立词汇评价系统,在社会关系好语言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批评话语结构和批评语言学等等,有这些从最根本的知识经过发展、拓展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这预示着系统功能语言的进步和完善,也标志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得到广泛的运用和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2]胡壮麟.当代语言理论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浅析 篇4

关键词: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溯源,主要概念,特征

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溯源

20世纪30年代以来, 语言学在索绪尔的影响下, 纷纷开始把语言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去研究。但是, 各个语言学派的侧重点与理论观点又不尽相同。欧洲的语言学派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语言的功能性和符号性上面, 其中, 以马林诺夫斯基、弗斯和韩礼德为代表的伦敦语言学派则更多地注意到语言出现的情境, 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语言。韩礼德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及其使用者的社会性, 着眼于语言的功能性和实际应用性。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以人类学为基础的语言学研究, 它的理论构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方面的成果, 二是弗斯的语言学理论。马林诺夫斯基是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他通过对新几内亚东部的特罗布兰德群岛的实地调查, 发现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并且将对语言的功能和意义的研究作为自己的导向。通过研究, 他指出了不同的文化背景是语言翻译障碍的最主要因素。同时, 他提出了“语言环境”和“语言意义是语境中的功能”的概念, 并阐释了语言中的意义是由语境而不是它本身决定的。弗斯继承了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意义是语境中的功能”的思想, 认为语言不可能与语境分开, 语言与典型的社会情境有着密切联系, 语言的意义就在于它在语境中发挥功能。语境不同, 语言的意义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弗斯用了“系统”这一概念描写其中的意义变化。韩礼德继承了弗斯语言学理论的这两条基本原则, 并且发展深化了这两个概念, 他重新规定了“系统”的意义, 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范畴。同时, 他还进一步发展了弗斯的“语言环境”学说, 提出了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语言, 并在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一书中表述了语言学中的社会符号学的这一理论。韩礼德避免了马林诺夫斯基和弗斯语言学观点上的一些缺陷, 提出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一个完整的理论模式, 并准确定义了其中的一系列术语和关系, 详尽地表达了系统语法、功能语法等重点理论和他的语言观。

二、主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一) 系统语法

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 韩礼德的系统语法的理论开始萌芽发展。系统语法的核心或实质部分是构建句子的一整套有效选择的图表, 并且对不同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韩礼德对系统语法的探索经历了两个阶段:阶和范畴语法阶段和系统语法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区分标志就是“连锁轴 (axis of chain) ”和“选择轴 (axis of choice) ”概念的提出。韩礼德把连锁轴定义为组成一句话的诸多单位的单维、线性排列。出现在连锁轴上的是大小不同的结构, 如音位结构、文字结构、语法结构、词汇结构等。而选择轴则可以出现在这些结构上任一点, 提供多维结构选择的排列, 通过这些对比关系, 如音位对比、文字对比、词汇对比等, 赋予语言单位意义。连锁轴上的语法概念, 即结构, 是语法的表层现象, 即语法形式;而选择轴上的语法概念是系统, 是语法的深层现象, 即语法的意义和关系 (Liu, 2002) 。韩礼德把语法分析的尺度称作“阶 (scale) ”, 即语法的连续体, 用以把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范畴联系起来。他又将三种不同层次的阶命名为“级 (rank) 的阶”、“幂 (exponence) 的阶”和“精密度 (delicacy) 阶”。“级的阶”上按逻辑顺序从高到低排列着句子到词素各层语法单位, 句子的描写只有从词素层递进才能完备;“幂的阶”上按抽象程度将语法概念与实际材料联系起来, 材料由具体向抽象推进, 即幂的递进;精密度阶则反映结构和类别的精密程度, 将结构和类别两大范畴与相关理论对比, 以描写语法关系的性质与发展 (Chi, 2004) 。

韩礼德的系统语法把言语行为看作一个庞大的、彼此相关的可选网络中连续进行选择的过程, 当人称、时态、语气等一一选定之后, 句子结构就可以生成。在对语言进行描述时, 连锁轴和选择轴, 即结构和系统缺一不可, 相互关联, 才能有由表及里, 由内入外地进行全面阐释。

(二) 功能语法

1. 语言的基本功能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 韩礼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语言的功能上面, 而后, 他又将语言的功能与社会学、符号学的理论成果结合, 提出了社会语言学的一些核心概念。

韩礼德对语言功能的研究从对儿童语言的发展入手, 他总结出了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逐渐掌握的七种语言功能:工具功能 (instrumental function) 、控制功能 (regulatory function) 、交往功能 (interactional function) 、个人功能 (per sonal function) 、启发功能 (heuristic function) 、想象功能 (imaginative function) 和信息功能 (informative function) 。工具功能, 即通过语言得到东西;控制功能, 即用语言支配他人的行为;交往功能, 即通过语言与他人交流;个人功能, 即将语言的运用作为表现自我特点的方式;启发功能, 即语言帮助孩子认识世界;想象功能, 即孩子用语言创造与他人不同的自我世界;信息功能, 即语言传递信息, 表达命题 (Liu, 2002) 。尽管这七种功能详细阐释了儿童语言功能的发展, 但其中部分功能的描述有所重叠, 与韩礼德认为的“一般来说, 儿童在一句话中只可能出现一种功能”的说法有所矛盾。

随后, 韩礼德对成人语言的功能也做了相应的研究。他认为, 成人的一句话常常有多种功能, 但功能的范围缩减, 主要为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谈论对世界的经验, 用语言描述周围发生的事件或情形。人际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来和其他人进行交往, 以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同时还包括用语言影响别人的观点、行为, 用语言表达发话人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外在世界思想等。语篇功能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怎样组织信息, 体现信息之间的关系, 另外, 它也显示信息的传递与发送者所处的交际语境之间的关系等。虽然三者的角色、侧重点不同, 但都是谈话人之间基于一定目的, 围绕某个主题, 借助语篇这一载体进行的交际行为的描述。

2. 语域理论

为了深入分析语言的功能, 深化三大纯理功能的意义, 韩礼德借助了社会学的相关理论观察语言的使用情况。他将社会文化结构同语言, 特别是语言功能的研究结合起来, 提出了“语域”的概念。

“语域”最早被用于指代与某人职业相关的语言变体, 但韩礼德从更广的意义上阐释使用了这个概念。在韩礼德看来, “语言随功能而变, 因其场合而异” (Halliday, 2001) 。因此, 语域就是与社会情景类型适应的语言类型 (Dai and He, 2002) 。语域由三个社会变量决定, 即语场 (field of discourse) 、语旨 (tenor of discourse) 和语式 (mode of discourse) 。语场是指语言活动进行的领域, 是谈话者所从事的社会活动。它涉及交际的目的和主题事件。语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际中所使用的词汇、音位与语法等特征。语旨是指交际参与者的社会角色和谈话角色, 也就是交际关系。语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言的正式程度和专业水平。语式是指交际的主要方式, 主要是书面语与口语的区分, 但也有更细微的区分, 如口语可以被微分为即兴的或有所准备的。以篮球赛暂停期间为例, 它的语场为正式的, 关于篮球技战术策略的谈话;语旨为教练与队员, 正式礼貌的对话;语式为口头的, 略带书面的。

语场、语旨和语式作为三个社会环境符号变量一一对应地实现了韩礼德之前提出的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从而将社会符号学与功能语言学紧密结合, 对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结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几大特征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不仅研究了语言的形式与性质, 而且阐述了语言的意义、功能和它与社会的关系等语言的应用问题。它从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征, 也反映了韩礼德的语言观。

首先, 系统功能语言学以“系统”作为出发点, 运用“层次”、“范畴”等概念, 把语言行为看作一套可供选择的系统网络, 语言使用者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中在其中选择一组语言形式表达想法, 与他人交际。其次, 系统功能语言学注重对个人语言行为、个人语言变体、个人语篇特点等个人语言本身的描写和分析, 而不是将这些描写分析作为手段挖掘语言的普遍意义。最后, 系统功能语言学重视语言学与社会学、符号学的结合, 重视语言的“情境”, 认为语言的功能是做事, 而不是知识。正是以上这三点, 使韩礼德和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言学的舞台上展现出了不同的光彩, 推动语言学向更真实科学的方向发展。

但是, 由于韩礼德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主体理论体系的构建上, 而忽略了对某些具体的理论范畴进行深入研究。系统功能语法目前还未有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模式描写语言的连续运作规律, 解释发话者怎样选择具体的语言结构, 又怎样用所选的结构表达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在微观上, 特别是从心理学角度看, 还不是很完善, 存在着理论没有包容性的现象。

参考文献

[1]Da, W.D.and Z.X.He.A New Concise Course on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2]Halliday, 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3]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Press, 2001.

[4]Hu, Z.L.and W.Q.Jiang.Linguistics:An AdvancedCourse Book[M].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1.

[5]Liu, R.Q.and Z.X.Feng.Theories and Schools of Lin-guistics[M].Nanjing: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6.

[6]Lyons, J.Language and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7]池昌海.现代语言学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8]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92-97.

[9]黄国文.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 , 2000, (1) :15-21.

[10]江淑娟, 戴卫平.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说[J].广西社会科学, 2006, (137) :159-162.

[11]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语言学系统 篇5

由于我也是调试了两年的类C的程序,所以在这也发言一下,我想这也是应该的。我本人倒是很一般的,看Dennis M. Ritchie的书,看了两年还没明白。我在这喜欢套用热力学三大定律,力学三大定律,称自己的观点是C语言学习的三大定律一级的内容。

第一个算是Header file和外部变量,这都是看似简单的内容,但是我说完了你可能吓一跳。IDE编程环境发展到现在,Eclipse, Clear request,相比C语言,像是一个航母和一个竹排在比。但是C能够给你一些原始的东西。Header file使得独立编译成为现实,静态外部变量可以只属于某个源文件,这几乎可以说是类了。你看类也无非是全局有效,成员变量。当然我是已经知道有类,然后悟出来了,有点马后炮。

第二个是结构变量的Hash组成和检索,

既然已经是结构化的变量了,它就是一个存储查询的解决方案了,这样集合运算或者说数据库理论也就是功能重复。

第三个是目录的遍历。实际上这个算法就不容易,但是这个算法背后有一个很大的逻辑,目录树的形成和文件的管理。几乎所有的Unix操作系统都没有离开这个机制。我曾经看到了一个获奖的图片,模拟Unix文件和目录,很好看。

这三个实际上就有三个例子,Dennis M. Ritchie的的P73-83描述了第一个例子,P143-145描述了第二个例子,P179-184描述了第三个例子。

实际上我就是根据这三个例子总结出来的。

语言学系统 篇6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 诗意 阐释 会话本质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系统功能语言学就被Holiday提出并创立,他将这一系统其功能定位在框架内,通过对语篇的理解、对语言结构的理解以及语言系统的理解这三个既关系密切又各自独立的功能主体从而体现。系统功能语言学重点就是对使用中的语言进行解释,使用中的语言主要指在语境中所以写出或者说出的东西。而对这个功能框架起支撑作用的就是以“选择就是意义”作为基础的“系统”理论。以下就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方法,通过将英国诗人Roger McCullough 的诗歌《列车上的对话》作为分析文本,从诗歌的语体风格、语法隐喻、标题、语境以及会话结构等部分展开分析,从而达到透过表层深刻阐释诗歌的意义效果。

一、关于分析文本——《列车上的对话》

英国诗人Roger McCullough 的诗歌《列车上的对话》属于口语体诗歌,全诗分为三个小节,每个小节11行,共有33行。从诗歌的内容读出,全诗描述了一群外出度假的人们在列车上愉快聊天的情景。以下是诗歌内容,可与下文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是否适用于英语会话体诗歌意义的诠释与鉴赏论述结合品赏。

Conversation on a Train

Roger McCullough

1.Im Shirley,shes Mary.

2.Were from Swansea

3.If there was a one horse there

4.Itd be a one-horse town

5.But there isnt even that.

6.Were going to Blackpool

7.Just the week.A bit late I know

8.But then theres the Illuminations

9.Isnt there? No never been before.

10.Paris last year,didnt like it.

11.Too expensive and nothing there really.

12.Dirty old train isnt it?

13.And not even a running buffet.

14.Packet of crisps would do.

15.Change at Cr ewe.

16.Probably have to wait hours.

17.For the connection,and these cases

18.Are bloody heavy.

19.And those porters only want tipping.

20.REminence you of Paris that does

21.Tip tip tip all the time.

22.Think youre made of money over there.

23.Toy factory,and Mary works in a shop.

24.Grocers.Oh its not bad

25.Mind you the moneys terrible.

26.Where are you from now?

27.Oh aye,Di ya know the beetles then?

28.Liar.

29.And what do you do for a living?

30.You dont say.

31.Di ya hear that Mary?

32.Well I hope you dont go home

33.And write a bloody poem about us.

二、关于《列车上的对话》语境以及语境概念

众所周知,所有语言事件都需要具体环境作为载体,若语言事件脱离了具体环境,那么语言所表达的真正意义就很难被确定。Roger McCullough 对语境因素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观察得非常细致,他得出结论人们使用语言会随着所在的交际情景做出相应变化,其变化主要被三个因素所影响:第一个就是话语范围,其主要指语言发生环境以及实际发生的交际事件,可以通过交际话题、内容以及交际者在交际中的表现体现;第二个则是话语基调,主要是特定环境下参与交际的人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社会身份、参与者身份以及交际者角色关系得到表达;第三是话语方式,通过言语交际的方式和媒介得到体现,如正式的书面语言或随意的口头语言使用、修辞方法、反馈和准备的程度具体表现。在Roger McCullough的《列车上的对话》中,第一、二行自我介绍,第十行回顾过去,第十二、三行抱怨现实,第六行憧憬未来,第二十六、七行辨别身份,话题内容较多,涉及话语范围也比较广泛。《列车上的对话》的话语基调也可以通过第一、三十二、三十三得到确定,Shirley和 Mary是结伴而行的朋友,与诗人在列车邂逅,诗歌所刻画的旅途偶遇人际关系显然非常符合现实社会文化语境。又从话语方式分析发现,《列车上的对话》虽是作为书面语呈现,但全诗都是采用口语语体表达的,这种表达方式非常切合诗歌标题的所确定的对话体裁。

三、关于《列车上的对话》模式以及“会话本质”理论

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会话,会话是人们最主要的语言运用方式。而Roger McCullough却能从人们这习以为常却繁杂纷纭的日常会话中将会话的本质通过诗歌精简提炼。在他的表达中,在意义交换中存在两个基本语言角色类型,即“求取者”和“给予者”。两个角色通过会话给予或求取东西,当特定语境下若两者地位和关系平等,“求取者”和“给予者”身份可自由转换。当交流物品和交际角色两者组合时,就将语言提问、陈述、命令、提供四种功能有效确定。若对《列车上的对话》不做认真品赏和仔细分析,就会觉得其诗歌读起来破碎支离,不明所以,连起码的意义连贯、形式连接都没有,更别说什么会话本质。但仔细品读就会发现一直夸夸其谈的Shirley是作为信息给予者的角色设定的,诗歌中将常规对话模式问(求取)答(给予)以另一种方式依然遵循,但却以更加深入、巧妙的方式变相使用,将读者在实际生活中的思维定势失谐打破。

四、《列车上的对话》中隐喻理论与跨文化思维

系统功能语言学通过语法分析将修辞学中提、比、隐喻等问题进行解释,通过逆向思维指出隐喻是意义表达的变体。我们要明白一点,即有诗歌自然就会出现隐喻。Roger McCullough在诗歌中的隐喻应用,全诗都可以体现,而要对这首诗理解透彻换种说法就是要将全诗的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完全破解。诗歌中将列车这一死物比作人生载体,人生比作旅途,本就是将死喻活用。还有的隐喻是通过词汇意义延伸选择并配合特定语境联系而产生特定意义的。而在诗歌中作者为将语言场景生动形象,在塑造Shirley这一角色时通过采用利物浦地区的方言和俚语将角色写活,用人们易于理解且情切的语言方式表达,让全诗更加平易近人。对不同地方,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诗歌的理解过程,是一种思维转换过程,这是语言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思维差异,只有根据深层结构逻辑语义关系进行思维特性转化,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诗意的准确阐释,才能真正体会英语诗歌中神韵之美。

结束语: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选择就是意义”这一基本思想通过Roger McCullough的诗歌《列车上的对话》得到证实。诗人以其对语境的深刻理解以及熟练的驾驭手法,通过诗歌将亦虚亦实、亦真亦幻的人际交流场景成功营造,作者的匠心独具表达方式,让这首看似平淡的口语体诗歌无奇却意义弥深,引人深思。

参考文献:

[1]巩湘红,常晨光.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思想述评[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4):116-120.

[2]潘宁,辛斌.系统功能语言学动态与特点——“第12届全国功能语言学研讨会”暨“第11届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活动周”综述[J].中国外语:中英文版,2012,(4):103-106.

语言学系统 篇7

1. 系统功能语言学总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已成为当今语言学的一个重点研究分支。韩礼德继承伦敦学派的学说, 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奠基人。但是“系统”一词由弗斯首次提出。韩礼德作为弗斯的学生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概念, 并强调此概念由弗斯提出。因此首先研究弗斯的学说非常重要。虽然弗斯首次正式使用“系统”这一概念, 但是他也对其提出不同定义。他指出:作为一种形式, 语言在语法和词汇上来讲是有意义的, 而我们根据语言系统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的多重关系来确定意义。“系统”这一概念似乎显得通俗易懂。但是在语言学系统中, 这一概念魅力十足, 足以激起我们的研究兴趣。作为弗斯的学生, 韩礼德把“系统”这一概念运用于有关现代汉语语法的著作中。书中他通过分类提出了以下四大种语法定义:系统, 单元, 结构以及类型。由于受到此领域一些专家的影响, 韩礼德对深层结构以及表层结构做出了新的解释。结构的顺序反映出了系统的深层结构, 而不是表面顺序。并且他区分了两个概念:结构和系统。

2.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

近期系统功能语言学经历了如下发展。从19世纪后叶到20世纪前页, 研究重点在于微小单元, 比如:语音学、形态学以及词汇学。后来研究重点移至句子结构。在众多研究重点中, 结构主义尤为突出。随后文本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 最后成为当代研究的重要研究分支之一。尽管系统功能语言学曾以短小句子作为研究对象, 但是最终以文本分析作为研究对象。因此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来研究文本分析成为研究语言学的主要方法。韩礼德认为:关于系统和文本分析的关系, 不考虑上下文来描述语言是没有用处的, 反之亦然。上下文更像一道程序, 而非一团乱麻。同样, 我们可能会分析说话者在说话过程中所选择以及摒弃的内容。讲话者最终说出的话, 也就是众多可能用的表达中所选择出的一种。对电话另一端的人, 我们可以有诸多回话。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思, 可能也会有各种方式。也就是说, 同样的意思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得以表达, 这是因为一个句子包含诸多方面, 这些方面大致如下:语调、单词重音、句子中单词的顺序等等。这也说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势在必行。

在韩礼德看来, 语言本身是一个由小分支组成的庞大复杂的语义系统。语义系统并非仅仅解释为符号系统。众所周知, 字面翻译并不适用于语言学研究, 更不适用于更大范围的其他领域的研究。因此, 研究重心在于意义而非符号。

二.语言教学

关于语言教学过程, 我们应该提到以下概念:教学策略、教学计划、教学次序等等。把文本分析考虑在内也是很有必要的。提升教学效果成为当今研究重点。毋庸置疑, 这一研究重点也曾被学者们探讨过。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我们很容易提到先前课堂和以后课堂的关系。因此文本分析再教学过程中举足轻重。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1.简介

从时间的观点来说,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者们指出:把语言学研究应用到实践中是很有必要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奠基人韩礼德认为,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重点诸多。说到教育, 本论文主要关注点在于语言教与学。因此语言教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结合非常重要。关于语言学习, 我们主要关注传统学校以及培训学校的语言学习。

将系统功能语言学应用于语言教学是必要的。众所周知, 一种语言可以分为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可以应用于语言学习的哪些方面, 语言学家们观点不一。事实上, 系统功能语言学可以对语言教学起到支持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教师提供语言描述。本篇论文将从单词教学, 写作教学, 阅读教学, 听力教学四方面论述系统功能语言学再语言教学的应用。

2.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单词教学中的应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点概念之一就是上下文, 在单词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 单词意义与上下文关系紧密。相比在单独语境中, 根据上下文我们更容易了解单词的意思。因此在语言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上下文来解释单词的意思。教师最好在具体语境中为学生解释单词的用法。这样学生就可以更清楚地掌握单词。

3.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提到写作评分标准, 教师会被建议给出两组样本答案。这些样本答案在真实考试之后得出, 这样数据才会准确可信。分析这些不同分数的样本答案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高分答案的特征。比如说, 高分答案可能含有以下特征:复杂从句, 插入语等等。教师还可以先给出已评分的样本答案, 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一组样本答案的特征。

4.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对学生来说, 阅读是一项输入性过程。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 语言有两大特征:系统性以及功能性。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最好引导学生把文本当做系统来读, 而非当做句子串。文章结构中的各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功能。比如说, 一般来说, 第一段的功能是表达大意。后面几段为文章主旨提供细节信息。当然还会有其他文章结构类型。在阅读之前了解文章各种结构会提高阅读效率。

5.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上文提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听力与阅读有一个共同之处, 即均为输入性过程。也就是说同样一段信息, 阅读的对象是文本, 听力的对象是音频, 归根到底还是一篇文章。所以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更容易理解此功能语言学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 一篇文章的上下文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自己首先要非常熟悉学生所要掌握的文章类型, 通过上下文分析出文章的结构, 然后通过总结得出比较常见的文章思路。学生掌握这些文章思路之后, 在以后的听力过程中更加容易辨别出所听材料的所属结构, 比如说提出概念-给出定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同时学生通过对上下文内容的了解, 更加容易猜测出听力过程中出现的生词, 这就是语境的效果。

本篇论文阐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语言教学包括几个方面。在这篇论文中, 重点阐述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单词教学, 写作教学, 阅读教学, 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当然语言教学的其他方面比如说口语教学等也值得我们注意,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其中的应用也会很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 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R.H.Robins.General Linguistic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出版社, 2001.

语言学系统 篇8

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的考察入手,旨在讨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生态特征以及它与生态语言学的韩礼德范式的渊源关系。

1 系统

在弗斯语言学中,“系统”概念被重新定义为与结构组合关系相对立的聚合关系(胡壮麟,2008)。他的这一概念后来被发展为系统语法。根据韩礼德(2008),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语言描述应该关注系统资源而非结构。语言既被看做符号资源,对语言的描写实际就是对语言的选择(Chapelle,1998)。进而,他指出聚合是第一性的;组合是系统选择的表现,是第二性的(胡壮麟,2008)。这一关系的变化促使语言学家开始重新考虑语言与环境的问题,关注环境问题研究中的语言。

韩礼德(1990)认为,语法根据普遍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组构现实,即现实是从处于聚合关系的普遍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中选择出来,并以组合关系呈现的,而选择的改变又会引起现实的变化。此外,从语际的角度看,系统的聚合关系实际预设了语言的多样性,由此又可以类推出词汇、语用形式等的多样性。因而,语言的生态系统应该是动态平衡的,不同的语言可以共存其中并相互产生影响。实际上,语言的多样性是和生物多样性相似的,并对后者有着重要作用(Miihlhausler,1994)。因而,面对当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语言学家也应增强自己的学术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由于语言生态与自然生态同构(李国正,1991),语言系统对世界的构建就应体现出对生态的关照。然而,聚合关系只发生在系统或系统间的层面,而不是在结构层面,语篇就是在一个很大的系统网络中选择的产物(韩礼德,2008)。这种选择的实现源于语言本身就是一个层级化的系统。语义层是语言与非语言世界接触的界面。由此映射到生态语言学,语言作为一种交流方式也可以在不同的层面同时无碍地进行。但为了理解相互的经验,与他人交流,语法不得不与语言外的世界相联系:与世界的事、态相联,与人类所涉及的社会进程相联。同时语法又必须组织对经验的识解和社会进程的实施,以便使它们以言语的方式呈现(韩礼德,2008:24)。

2 语境

韩礼德接受了弗斯关于“情境语境”的观点,“情境语境”强调语言与生态社会环境紧密相连并受后者的影响(刘润清,2007)。弗斯这一观点可能受生态环境理论的影响。韩礼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语言存在于语境当中,人们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交换意义(胡壮麟,2008)。此外,语篇会因语境赋值的变化而变化(韩礼德,2008)。因而,语言研究有必要从语言外部进行,因为语法,尤其是句法和语法,不可能是自给自足的(Siewierska,2011)。与系统和语篇的关系相似,生态系统与语境也是处于示例的连续统中。因而,生态本身是具有处境性的,语言的意义由其所处的语境决定。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的一方必须参照语境因素才能实现与另一方的交际。因此,语言学研究有必要观照到与语言相关的心理、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

“情景语境”概念一方面体现了生态社会环境间的常规关系;另一方面它又从功能上组织了语言(韩礼德,2008)。此外,他把语境被分为了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方面。这意味着语言使用及其意义(例如:意义潜势)是有规则可循的。这种规则以语法规则占主导,但规则的真正实现则有赖于交际能力,即说话者的社会经济地位、年龄、性别、宗教等因素(Halliday,1990)。意义由个体在语言使用中创造,它遵循一定的规则,但又根据具体情境的不同进行修正(杨朝军,2008)。因而,语言的意义与功能的发现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人们对语言所在语境的挖掘。

3 功能

在生态社会环境下,语言的功能是什么?20世纪60到70年代,韩礼德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Halliday,2008)。每一个元功能都可以反应语言在生态社会环境中的使用情况。既然语言在完成元功能时得到进化,其社会功能无疑会影响到语言本身的特点。例如,小句的及物性会受到参与者、过程和环境的影响;主位结构由主位和剩余成分决定等等。因而,这再一次证明了语言功能与语言系统的直接关系,同时又意味着语言与生态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实际上是存在的。

此外,“这三个元功能是意义潜势的组成构件”(刘润清,2007:46)。语言对于文化的传播和社会变化有着重要作用,而社会和文化又反过来在多方面影响着语言,因而韩礼德(转引自刘润清,2007)提出,意义潜势是对语言中行为潜势的实现,而行为潜势实际上是预设了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进而,在弗斯“典型情景语境”的基础上,韩礼德指出行为和语言形式的选择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文化环境。因此,这就要求语言学家将生态社会环境与语言系统、语篇和社会系统联系起来。情境语境应当被视为一种符号结构,一种构成社会系统的意义,以及一个抽象的环境范畴。语境由语场、语旨和语式在这里构成了语言的背景,它们将决定较集中应使用何种语言变体,对情境语境中任何部分的滥用都有可能导致语言分生态现象的出现。

4 语篇

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术语,语篇指在情景语境中具有意义或功能的语言(Halliday&Hasan,1976)。韩礼德(2008)指出,构成语言的是语篇而不是句子,对于语言学家而言,单纯地描写但不解释语篇以及单纯地描写语篇而不参照语言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有鉴于此,生态语言学的语篇分析吸收了当代批评语言学的观点,从生态学角度对社会化的生态意识及其行为进行分析(范俊军,2005)。语言是社会秩序强有力的介入力量。它可以从多方面反映现实,并通过意识形态的呈现等方式对社会施加影响。而语篇就是语言实现这种力量的工具。语篇结构的选择和使用往往由社会意识形态决定,以实现特定的控制目的。这促使生态语言学家展开了针对与生态问题相关的语篇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了环境、动物、植物、食物等,旨在阐明生态意识如何通过语言结构来实现对社会的操控和控制。

5 结束语

通过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个别基本概念的考察可见,生态语言学的韩礼德范式继承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部分核心概念。换句话说,生态语言学的韩礼德范式可以被视为生态语言学研究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路。但这并不是说生态语言学就可以等同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因为二者都已成为相互独立的学科,拥有各自的学术目标和风格有别的研究理路。

参考文献

[1]Chapelle C A.Some Notes on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OL].[2012-01-09].http://www.public.iastate.edu/~carolc/LING511/sfl.html,1998.

[2]Halliday M A K.New ways of meaning:The challenge to applied linguistics[J].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90(6):7-36.

[3]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 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3).

[4]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 man,1976.

[5]Haugen E.The ecology of language[A]//The Ecolinguistics Read er:Language,Ecology and Environment,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2001.

[6]Mühlh.usler P.Babel revisited[J].UNESCO Courier.April.1994.

[7]Siewierska,Anna.Functional and cognitive grammars[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011,5:643-664.

[8]范俊军.生态语言学研究评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110-115.

[9]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学渊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2-97.

[10]李国正.生态汉语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11]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语言学系统 篇9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王馥芳在10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撰文表示, 认知语言学对概念系统的研究指向人类的体验性经验, 而理性本质在很大程度上是想象性的。“概念映射”和“双域整合”是想象理性最为重要的两个心理操作机制。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假设是:研究语言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把握人类的概念系统, 语言认知研究特别是意义认知研究, 将揭示概念系统的本质特征。在认知语言学看来, 所谓概念系统, 实质是对使用中的语言加以管约的概念化操作系统。认知语言学的一些主要理论都围绕着揭开人类概念系统之本质特征的目的展开。

语言学系统 篇10

语法隐喻一词最早是由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的,即“隐喻现象并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而且经常发生在语法层面”并且他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两大类。国内也有一些语言学家或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语法隐喻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例如:朱永生和严世清阐述了语法隐喻理论的根据,他们还揭示了当代隐喻研究的意义以及贡献(朱永生,严世清,2000);胡壮麟也对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的一些框架的不彻底性提出讨论(胡壮麟,2000);常晨光也对韩礼德提出的人际语法隐喻进行再分析(常晨光,2001)。本文主要对语法隐喻的发展进行详细阐述,并就语法隐喻的一些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

二、语法隐喻的发展

“语法隐喻”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韩礼德1976年发表的论文《反语言》中,而语法隐喻的发展事实上历经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是语法隐喻的萌芽阶段,以韩礼德的《反语言》和《英汉语中的语法隐喻》这两篇论文为代表作。在《反语言》中,韩礼德认为“反语言”是日常语言的一种隐喻形式,并且隐喻可以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出现,如语音隐喻、语法隐喻、以及语义隐喻,语法隐喻可以进一步分为词法、词汇和句法隐喻三种。韩礼德还指出,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就是语法隐喻,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大部分是隐喻性的。但此时的这些理论观点还未成熟,缺乏具体的论证。

随后,在1984年的《英汉语中的语法隐喻》这一论文中,韩礼德开始解决上面阐述的问题。他将语法隐喻和词汇隐喻进行区分,他强调语法隐喻产生于小句中的“内在冲突”。如:The fifth day saw them at the summit.在这一句子中,这个内在冲突存在于day和see之间,而这个冲突使这句话成为隐喻表达。韩礼德认为人们使用语法隐喻更多的是因为系统语义和交流的需要,不仅仅是为了修辞而已。On the fifth day they arrived at the summit.这一句话与例句的表达是一致的,但在例句中the fifth day是非标记性主位,这句话中on the fifth day是一个标记性主位,这不是作者想要达到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韩礼德又区分了习得隐喻和日常隐喻。习得隐喻经常出现在科技文和办公文中,是书面语的典型特征;而日常隐喻已经成为语言系统的一部分,是一种自然地表达,是我们常说的“死隐喻”。它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韩礼德强调对这种隐喻进行非隐喻化操作时,要从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这三个要素入手。在这一阶段中,语法隐喻的整体思路已经明确了,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2、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就是语法隐喻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的代表作就是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导论》。他在这本书中用一整章系统地阐述了语法隐喻的理论问题。首先,韩礼德阐述了语法隐喻和传统语法隐喻的区别,区别在于,传统的隐喻研究的是词汇隐喻,即用相同的形式表达不同意义而语法隐喻则是着重考察如何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相同的意义。在这本书中,韩礼德对语法隐喻进行分类,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概念隐喻是和小句及物性系统有关;而人际隐喻也可以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

在这一阶段,韩礼德主要解决了语法隐喻的理论依据和语法隐喻的分类。他先明确了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的区分,体现了语言的互补性原则。但在这个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于语法隐喻的分类太笼统,没有从语言本身解决问题,在分析语料库时可操作性不强等。

3、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就是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完善阶段,以韩礼德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一系列的论文以及专著为代表作品。这一阶段,他开始着重解决语法隐喻的产生机制问题。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他又提出“语义交叉”这一理论,他指出语义交叉来自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不同的语言层次观。韩礼德认为词汇语法层是语法隐喻产生的根源。

在这一阶段,Halliday进一步完善了语法隐喻的分类。并且,他还认为语法隐喻涉及了两个转移,级阶和词类属性。韩礼德使语法隐喻概念成为一个真正的理论系统通过找到了语法隐喻的语言哲学基础。

三、结论

语法隐喻一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韩礼德在每个发展阶段都对其进行了不断地改进完善。但虽然是这样也还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胡壮麟(2011)说过:“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系统功能语言学不论在理论还是方法上,几乎都没有过自我批评,与其他的语言学流派也很少交流沟通。很显然,这是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们急需克服的弊病。对语法隐喻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是非常必要的,语言学家们需要大胆借鉴,不断地创新,使语法隐喻理论有新的发展。

摘要:“语法隐喻”这一概念是由韩礼德在1976年首次提出的,提出以来语法隐喻成为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语法隐喻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占据了基础地位,它是语义层与词汇语法层的重要联结方式。本文首先介绍了经典语法隐喻理论,然后阐述了语法隐喻的发展阶段,希望对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的学习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隐喻,发展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ti-language[A].In Webster,J.(ed.).Language and Society[C].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1976.

[2]胡壮麟.评语法隐喻的韩礼德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3]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再思考序言.[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语言学系统 篇11

信访工作属于言辞型交往工作,这要求信访工作者在语言运用中要具有较强的言语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因而,在信访工作中如何做到语言准确、精炼、生动、易懂、得体便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信访工作话语中存在大量模糊限制语,信访工作中的模糊限制语是一种促进信访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方式。文章以信访工作中的模糊限制语为语料,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理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调查信访工作中模糊限制语的运用情况,并且进一步分析信访工作中模糊限制语三大元功能与信访交流艺术的关系,以利于促进信访工作的有效沟通。

二、信访工作中的模糊限制语

信访工作者面对复杂的信访情况,需要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观点,从而会使用大量的模糊限制语。合理使用模糊限制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信访工作者有效处理各类信访事件。信访工作中,模糊限制语的概念功能与信访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关系密切,人际功能则与信访工作者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关,语篇功能在很大层面上与信访工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相关。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功能

在信访工作中,模糊限制语可以有效地发挥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際功能、语篇功能。信访工作中的模糊限制语在发挥三大元功能时具体的体现方式与其他语言成分稍微有些差别。第一,就概念功能而言,信访工作中的模糊限制语发挥的是逻辑功能,而很少涉及经验功能;第二,从人际功能的角度看,信访工作中的模糊限制语所发挥的人际功能主要指评价功能和权势功能。 具体体现为,信访模糊限制语通过介入系统和极差系统为对语言的态度功能做一定的评价。第三,从语篇功能的角度看,信访工作中的模糊限制语所发挥的语篇功能不亚于人际功能,体现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四、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三大元功能分析

(一)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概念功能: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观点,概念功能包含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人们普遍认为,模糊限制语一般只与情态系统有关,其实不然。就信访工作中的语料而言,模糊限制语还与概念功能的逻辑意义有一定联系。信访工作者所使用的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没有经验功能,但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却具有逻辑功能。Halliday从相互依存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研究语言的逻辑功能。 此外,他还认为,逻辑语义关系虽然形式多样,但这些关系大致可分为扩展和投射两类。文章以此为准,以间接缓和语为例,从逻辑语义关系探讨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逻辑功能。

例一: (个体上访案例)

上访者:我的林业用地有120.4亩,但是我现在发现林权证上只写了105.4亩,……我觉得不对,肯定是村委员和林业局搞错了。

信访工作者:如你所述,你认为你的林业用地应该有140.4亩。但是根据你的林权证,你的林业用地只有105.4亩,不是120.4亩。

上述对话中信访工作者为了详细了解上访者所述情况,使用间接缓和语“如你所述”和你认为再次投射上访者所表达的话语含义,这足以体现模糊限制语具有投射的逻辑功能。

(二)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

语言的人际功能包括互动功能、评价功能、和权势功能。信访工作者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在发挥评价功能和权势功能的时候,作用尤为突出。

(1)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评价功能

根据马丁的观点,评价功能的核心是态度功能,态度又包含情感功能、判断功能和鉴赏功能。信访工作中的模糊限制语则主要涉及情感功能,其中,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归属于介入系统,而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则归属于极差系统。这两类模糊限制语分别通过介入系统和极差系统体现语言的情感功能。下面我们将逐一探析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情感功能。

例二:(个体信访案例)

上访者:我哥哥于xxxx年在xx政府就职,…… 我哥哥因病死亡,国家有没有补偿?

信访工作者:您的这份心情,我们特别能理解。您的孝心,我们特别尊重,也非常敬佩。但是根据xx部门提供的证明,……所以根据目前国家政策明确规定……,  经我们信访局商议,……

上述例子中,首先,信访工作者使用程度变动语“非常”和“特别”,这两个程度变动语是评价功能极差系统中的高量值情态副词,高量值情态副词的使用 有效地传达了他们对上访者的赞扬和同情之情。其次,信访工作者又使用了间接缓和语“根据xx部门提供的证明”“根据目前国家政策明确规定”和直接缓和语“经我们信访局商议”将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而言,信访工作者通过评价功能介入系统中的“他言”和“自言”的方式有效地发挥了语言的评价功能。

(2)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权势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权势功能的核心是话语的正式性,而信访工作者所接触的上访对象大多是人们群众,这就决定了信访工作者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既有专业性特征,又具有非正式性特点,但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权势特征并未受到丝毫影响,他们的话语在信访工作中仍然占绝对优势,更具话语权。他们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不会像法庭审判时法官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那般正式,但也不会像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那样随意,信访工作者一般使用间接缓和语发挥语言的权势功能,如下例:

例三:(网络信访案例)

上访者: xxxx年x月x日……

信访工作者:您好,您的上访信件我们已经收到,根据《XXX市网上信访工作暂行规则》第十六条,……

上述例子来自书面信访案例,语言通俗易懂但又不失专业。信访部门使用了间接缓和语“根据《XXX市网上信访工作暂行规则》第十六条”体现了信访工作的严肃性和专业性,人民群众和信访工作部门都必须遵守这一准则。这个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充分发挥了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权势功能。

(三)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语篇功能:

经过实际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信访工作者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实际上也是构建信访语篇的衔接手段之一。其一般通过衔接中的照应、重复方式构建信访语篇。在此,我们只列举其中的一个例子进行分析,如:

例四:(个体信访案例)

上访者:我是XXX学校的一名代课老师……

信访工作者:如您所述,您大约工作了10年,…… 我相信学校也是为您着想的,……,您的情况与……有几分相似之处,……

上述例子是信访语篇的一部分,这个对话肯定还未结束,但对话中已经出现了构建语篇的衔接手段:模糊限制语。首先,间接缓和语“如您所述”与之前上访者所讲的内容相呼应,是照应的衔接手段;其次“大约”与上访者所说的“差不多”属于近义词,也属于照应的衔接手段;而“一点”则使用重复的衔接手段与前文呼。以此得知,在信访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篇构建方式一般都采用上述两种方式。

五、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运用与信访工作交流艺术

信访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信访问题复杂多变,这就要求信访工作者处理问题必须有根有据、有理有节,既要符合国家当下的政策和客观实际,又要符合信访工作的基本程序。由此可见,信访工作者必须具有很强的業务能力,如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等等,其中,信访工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尤为重要。信访工作者需要谨慎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才能促进信访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上述系统语言学关于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分析,笔者就信访接访语言提出下述三点建议:

第一,尊重上访者的原意,恰当使用间接缓和语。在接访过程中,信访工作者所说所写的内容必须尊重上访者的原意,适当使用间接缓和语,以便更清晰地转述上访者的意思。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于上访者本人,他认为信访工作者在切切实实了解他的具体情况,没有主观臆测;于转办单位,他们也能清晰地了解到上访者本人的意思,而非信访工作者的意愿。

第二,正确体现相关政策精神,合理使用间接缓和语。信访工作者处理群众问题的依据是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信访接访过程中,信访工作者在说明相关政策的时候,有必要使用诸如“根据……规定”等间接缓和语来准确表达相关政策的具体规定。体现信访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这样的话语方式会让上访者更加信服。

第三,使表述更加准确且严密,必须适当使用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信访工作中难免会涉及不确定的因素,如时间、地点等等,这就需要信访工作者使用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以便更精确地表达话语的含义。如“一个月之内”等表述。当然,在能确定信息的时候,则不该过度使用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否则会给人造成敷衍了事的印象。

六、结语

在信访工作中,信访工作者应该注意锤炼语言艺术,只有合理使用模糊限制语,信访工作者才能有效控制话题,了解上访者的意愿,妥善解决上访人员具体问题。因此,强化模糊限制语意识、使用模糊限制语对信访语言进行提炼, 才能进一步提高信访工作者的语言技巧,也是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希望能以此激发更多语言学学者去发现、分析和分享信访工作中模糊限制语的语言特性及功能。除此之外,我们还希望这项研究能在信访工作者语言培训方面提供一些见解。此外,从系统语言学三大元功能的角度分析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功能,仅仅是抛砖引玉,研究仍未大量触及信访工作中的模糊限制语,况且今后的研究还可以从语用学、语义学等角度展开调查,从而进一步深化信访工作中模糊限制语的研究。

语言学系统 篇12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发展

作为一种开放的语言学, 我们可以对系统功能语言学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分析研讨, 通过对其研究掌握其精髓部分, 以此为基础来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应用, 使系统功能语言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特征

从总体上看, 系统功能语言学从语言所具备的性质、语言所具有的共性以及语言过程等方面展开研究, 同时它还对语言学的应用进行探究。具体而言, 它涵盖了语言学的应用性、关联性、目的性、连续性以及选择性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系统功能语言学注重语言学的社会功能属性, 基于这一特征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对因社会环境及人所面临的不同情境时呈现出的语言变体进行研究, 同时还在社会语言学以及语言教学活动中引入系统功能语言学, 它更加注重从社会角度出发来对语言进行分析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言看作为“做事”方式, 而非“知识”方式。存在“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这主要是表现在语言是由说话者所实际讲的话, 表明了说话者能做的内容, 而言语则是表明说话者具体做过了的内容。同时还将“做事”方式纳入到语言的社会属性中, 建立起语言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这也是相较于其它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所独具的特征之一。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将个别语言和变体进行描绘, 将这一描绘看作为语言学本身的目的, 而非仅仅是发现语言所蕴含的一般现象。在转换生成语法时, 对发现语言的一般现象特别注重, 而对个别语言实施的调查看作为一种方式。将语言之间存在的不同, 特别是因这些不同而反映出来的文化差异进行重点研究, 只有清楚的掌握理解了其中的差异才能够实现沟通和交流顺畅的目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连续性体现在进行实际语言描写时, 它以最为简洁明显的内容为切入点, 然后依次进行细化的区分, 实现这种由粗到细连续深入的研究。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 将语言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 而这些系统可被看作语言行为的选择方案, 这样就可以在对应环境中选取与之相适应的语言形式。

2.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现状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系统功能语言学已较为成熟, 之后又经过多年的发展, 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当前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的研究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等。

在对语篇分析时,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分析语篇分析力图实现的目标, 这就需要在“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解释”, 也即对看待的问题要进行追根溯源, 不光弄清楚“是什么”, 更要明白“为什么”。真正将语篇所蕴含的意义分析清楚, 当前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分析主要进行的研究包括理论及应用两个方面, 在进行具体研究工作时应当有研究的重点。同时胡壮麟对语篇衔接与连贯性进行了研究, 使衔接的范围得到拓展, 对结构衔接范围进行了调整, 将及物性结构看作衔接方式, 并新增了同构关系, 阐述了篇连贯具有多层次性的思想, 对社会符号层及其相关因素在语篇连贯性方面发挥的功能进行研究。张德禄研究了语篇连贯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并就语境、主位形式以及衔接方式等产生的语篇连贯限制进行分析, 还对衔接机制作用范围及其跟语篇连贯性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在这些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新的概念例如外指衔接、隐性衔接机制以及多元意义衔接等, 这些有力的推动了对语篇的深入分析。在翻译工作方面, 通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确立起全新的翻译体系同时还构建了翻译质量评估体系, 将翻译研究的某些重要概念的释意进行了全新的描述, 例如就“翻译转移”这一现象进行了全新而精辟的表述。与此同时在关于译本质量评估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与汉语的研究方面, 早在研究《元朝秘史》时就引入了系统与功能的思想。虽然在我国有的语言学家对普通语言学理论运用于汉语的研究持怀疑态度, 但是以马庆株为代表的语言学家不遗余力的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 并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思想成功建立了汉语语义功能语法。

3. 系统功能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系统功能语言学处于一种动态发展状态中, 它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站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自身的角度看, 它仍然存在一些亟待研究的问题。当前科技迅猛发展, 社会不断进步, 这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系统功能语言学必将有着极为宽广的发展空间, 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将进一步拓展研究的领域;在学科交叉方面广泛运用;同时其应用的范围也会将更加广泛。

在未来的发展中, 系统功能语言学其自身会得到不断地充实完善, 实现更好地发展, 这主要涉及到的领域涵盖了及物性系统、价值系统、语境和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的文化意义、语言体裁以及语篇的连贯与衔接性等内容的研究。只有自身的发展得到不断完善, 才能更好的推进其应用领域的拓展。单纯的追求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也是不够的, 还必须将系统功能语言学跟其它学科领域相交叉, 获得共同的发展进步。可以将其和社会人文学、人类发展学以及区域民族学进行密切结合。多学科的相互融合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大的趋势,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应如此, 通过与各个学科进行交叉, 在推进其他领域学科发展的同时也能使系统功能语言学吸收到其他领域学科的营养成分。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有较大的差异,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 同作为语言学其只有得到广泛运用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 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未来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诸如翻译学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的运用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肖航.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创新探索[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12.04:55-63.

[2]杨雪燕.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再认识[J].中国外语, 2010.11:39-46.

上一篇:整合教学法下一篇:绿色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