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生成语言学(共3篇)
转换生成语言学 篇1
一、引言
在西方语言学界, 转换生成语法 (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是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 由美国语言学家Norm Chomsky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立。它被认为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一起代表了现代语言学经历的三个主要时期。1958年Noam Chomsky的《句法结构》出版, 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 所有的语法都是生成语法:语法规则的最终目的就是描写生成句子的思维机制。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Chomsky。他是一个彻底的理性主义者, 无法接受语言学上的反心灵主义。他认为肤浅的心理学和语言学把直观知识的世界排除在外, 这就必然导致研究语言的源泉的枯竭。转换生成语法正是一个可以明确表示出直观知识, 并且仅靠内在逻辑的协调性就能自我检验、发现谬误的理论。
“生成”这一概念借自数学。对语言的描写有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方法。前者认为各种实体是根据它们的相互关系而排列起来的。层次语法就是静态描写的典型。静态描写事实上是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换的各个项目展现出来。后者即是转换生成, 例如把动词词形变化看成词根加词尾的一个过程。生成语法不仅运用动态方法描写语言中明显发生的事情, 而且描写用静态方法很容易表示出的关系, 当然这种动态是假设的。转换生成主义者会把“句子是或等于名词短语加动词短语 (S=NP+VP) ”说成是“句子产生一个名词短语加动词短语 (S→NP+VP) ”。
二、转换生成语法三阶段
从1955年到1965年为第一语言模式时期, 从1965年到1970年为标准理论时期, 1970年以后为扩充式标准理论时期。第一阶段主要研究句法, 有三条规则:一套短语结构规则, 一套强制性转换规则, 一套任意性转换规则。其中最重要的短语结构规则是一系列的“改写规则”:S (句子) →NP+VP (名词短语+动词短语) , VP→V+Comp (动词+补语) , Comp→NP, V→Aux+Vb (助动词+动词) , NP→N (名词) 或Det (限动词) 十N。这些改写规则的组合可以显示任何一个主动陈述简单句的基本结构。但是如果要全面显示一个句子, 就要适当地排列句子成分, 并给予适当的词素, 比如动词要通过助动词的特别标记来表示时态。这就是强制性转换规则的作用, 所生成的可以被实际说出的句子称作“核心句”。随后开始运用的则是任意性转换规则, 包括疑问句转换规则、被动转换规则等。
这一阶段的转换生成语法尚未从根本上超越传统的结构语法。转换生成语法就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1964年, J.Katz和Paul Postal讨论转换和意义的关系后得出结论:语义解释规则所需要的所有信息都由句法部分的深层结构提供。所提出的“深层结构” (underlying strueture) 这一概念, 即“Katz—Postal假设”。乔姆斯基基本上接受了这一假设, 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标准理论。根据标准理论, 语法由三个部分组成:句法部分、语义部分和语音部分, 句法由基础和转换两部分构成。
到60年代后期即第三个阶段, 学派曾围绕着语义问题开展过一场辩论。人们认识到如果意义可以被看做是能进入语法的特征, 那么意义完全有理由被进一步看成是具有结构的。所以, 与其说短语标记加上词汇插入构成深层结构, 不如说应该有一个由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疏远结构 (remote structure) 。这样, 原来的深层结构最多只是从疏远结构到表层结构之间的转换之一。生成语义学派主张彻底取消深层结构, 而通过意义直接生成句子。
三、转换生成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的比较
1. 理论渊源不同
受到普罗塔哥拉和柏拉图的影响。系统功能语法由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部分组成。系统语法旨在解释语言作为一种符号, 其内部的关系及使用者如何做出选择。功能语法在于揭示语言是一种社会交往的工具。因此, 在理论基础上, 韩礼德是弗斯理论的重要继承者和推动者。
转换生成语法以笛卡尔的“人脑固有”和洪堡特的“语言能力”观念为基础, 相信人类行为至少有一部分不受外界刺激和内部生理状态决定, 一切语法规则, 一切心理运算最终都要表现为相应的人脑的物质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转换生成语法的研究是基于理性主义和心灵主义的。
2. 语言观不同
系统功能语法将语言视为一种意义的源泉和潜能, 是由各种语义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每一个子系统就是语言行为中的一套供选择的可能性, 即在特定环境中一个人可以选用的一组语言形式。作为一种社会符号系统, 语言不可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 语言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交互作用的社会行为。因此, 用韩礼德自己的话说, 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研究机体之间关系的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法家认为普遍语法是构成语言者“初始状态”的一组特征和条件, 是语言知识发展的基础, 是一切人类语言必须具有的原则、条件和规则系统, 代表了人类语言最基本的东西。
3. 研究目标不同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任务在于揭示人们是如何通过意义潜势的选择实现各种功能的。他们把语篇作为分析的对象, 注重意义和功能的研究。
转换生成语法研究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要确切描述人的语言能力, 一种语法一旦具有精确描写人类语言的能力, 它就具有了解释力, 进而能了解语言生成和理解过程中认知及心理过程。二是语言研究不以具体语言的描写为归宿, 而是以具体语言为出发点, 揭示儿童大脑的初始状态和内化了的语法规则, 探索语言的普遍规律。
4.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
系统功能语法采用功能分析法, 从不同层面分析句子成分和语篇成分表达的各种功能。转换生成语法家们关注的是人脑普遍语法的生成规律, 采纳的是假设—演绎法。Chomsky认为可观察数据本身不足以解释言语行为和思维之间的关系, 任何领域内的分析方法都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依赖对所分析事物本质的假设。语言学家提出假设即普遍语法, 任何一种语法都是此基础上的假设。具体分析方法中, Chomsky采用数学的方法, 把语言描写高度形式化, 在描述和论证语言时, 运用一些公式和公理, 一步步推导。
四、转换生成语法在教学中的理论应用
1. 认识法
Chomsky提出语言是知识, 是人类大脑理性的认识活动。卡鲁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认识法”的外语教学法, 它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认识—操练—交流。卡鲁尔认为, 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 学生首先要对所学项目有深刻的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练, 然后转入使用。
2. 心理语言学
语言习得机制推动了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发现, 人类在习得和运用语言过程中表现出两种能力: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就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言, 听读是分析能力的体现, 说写是综合能力的表现, 两种能力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心理学研究影响到了外语教学, 在客观上推动了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
3. 意译法
Chomsky的深层结构为意译法找到了理论依据。深层结构的推导过程指出了概念是全人类共同的, 思想由概念组成, 所以思想是全人类共同的。这样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就不应过多地考虑语言句子表层上的差别, 而应抓住基本思想, 找出相应的表达方式, 使译文文字流畅, 意义豁达。
五、结语
Chomsky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观念的问世, 被人们誉为“乔姆斯基”革命。他的语言学理论观点在语言学界、心理学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转换生成理论提出人是具有天生的语言天赋的, 而且可以通过有限的词库创造出无限的句子。这些独特的见解对解释人类学习语言的能力和帮助学习者学习外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正因为这个理论无法解释诸如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语言能力等现实问题受到了很多学者的质疑。同时, 乔姆斯基刻意忽视后天训练和模仿的作用, 不符合外语教学的规律。但是, “不论乔姆斯基的语法理论正确与否, 它无疑是当前最有生命力最有影响的语法理论” (莱昂斯, 1991)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确实值得研究语言的人重视, 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检验, 进一步探索, 不断丰富和发展, 从而推动整个语言学的发展。
摘要:当今语言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语言学派之一的转换生成语法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 建立了一套约束结构和变换的规则, 实现了语言现象的动态描写, 并通过对其自身缺陷的克服丰富了语言学的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转换生成语法的基本观念, 接着把它与系统功能语法进行比较, 并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转换生成语法,基本观念,比较,应用
参考文献
[1]Lyons.J.Natural Language and Universal Grammar, 1991.
[2]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石定栩.乔姆斯基的形式句法——历史进程与最新理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2.
[4]戴炜栋.功能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5]林六辰, 韩秀珍.转换生成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对比[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6 (5) .
[6]苗兴伟.系统功能语法与转换生成语法对比刍议[J].外语研究, 1998 (3) .
[7]林芳.乔姆斯基与韩礼德的语言本质观[J].集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6) .
[8]罗全书.论生成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的互补[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 (12) .
[9]郜媛, 齐茜.系统功能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基于二者比较分析[J].科技信息, 2010 (35) .
转换生成语言学 篇2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在韩国40年回顾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传入韩国.40年来在乔氏不同时期语法理论的影响下,韩国语学界出现了大量关于乔氏转换生成语法的研究成果.该语法不仅从句法、语音和形态等方面深刻地影响着韩国语语法研究的进程,而且也为未来的.韩国语语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作 者:崔晓玲 CUI Xiao-ling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089刊 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年,卷(期):28(6)分类号:H554关键词:乔姆斯基 转换生成语法 韩国语语法研究
C语言项目设计——进制转换 篇3
目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
进制转换系统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一、程序功能
本系统由c语言编写而成,主要实现对进制的转换。输入一个数,按要求转化成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
二、软件设计
#include
int a,b,c,d;
__int64 n,m;//定义长整数
while(1)//循环是为了能重新开始
{
printf(“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转换n”);
printf(“请输入想转换的正整数:”);
scanf(“%I64d”,&n);//跟前面的定义长整数对应
printf(“n”);
if(n<0||n==0)
{
printf(“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正整数:”);
scanf(“%I64d”,&m);
printf(“n”);
n=m;
}//重新输入只能重输入一次。下面都是。
printf(“请输入想转换的进制:n1、二进制转换n2、八进制转换n3、十六进制转换n”);
scanf(“%d”,&a);
if(a!=1&&a!=2&&a!=3)
{
printf(“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scanf(“%d”,&b);
printf(“n”);
a=b;
}
if(a==1)
erjz(n);
if(a==2)
bajz(n);
if(a==3)
sljz(n);
printf(“是否退出?n1、YESn2、NOn”);
scanf(“%d”,&c);
if(c!=1&&c!=2)
{
printf(“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scanf(“%d”,&d);
printf(“n”);
c=d;
}
if(c==1)
{
printf(“谢谢使用n”);
exit(0);
}
if(c == 2)
{
system(“cls”);//清屏函数
}
}
return 0;} void erjz(__int64 n)//二进制函数 {
int k[10000],i=0,j;//因为不知道数组到底要定义多少,所以一次性定义大一些。
while(n!=0)
{
k[i]=n%2;
i++;
n/=2;
}//看书上的二进制求法。下面的道理一样
for(j=i-1;j>=0;j--)//倒序输出
printf(“%d”,k[j]);
printf(“n”);} void bajz(__int64 n)//八进制函数 {
int k[10000],i=0,j;
while(n!=0)
{
k[i]=n%8;
i++;
n/=8;
}
for(j=i-1;j>=0;j--)
printf(“%d”,k[j]);
printf(“n”);} void sljz(__int64 n)//十六进制函数 {
int k[10000],i=0,j;
while(n!=0)
{
k[i]=n%16;
i++;
n/=16;
}
for(j=i-1;j>=0;j--)
{
if(k[j]==10)
printf(“A”);
else if(k[j]==11)
printf(“B”);
else if(k[j]==12)
printf(“C”);
else if(k[j]==13)
printf(“D”);
else if(k[j]==14)
printf(“E”);
else if(k[j]==15)
printf(“F”);
else
printf(“%d”,k[j]);
}
printf(“n”);}
三、心得体会:
【转换生成语言学】推荐阅读:
转换生成10-14
语言生成08-20
写作训练中的语言转换05-10
转换结构中的框架转换10-19
新旧动能转换转换真题附答案12-30
原位生成07-19
过程生成05-18
生成因素05-29
动态生成05-31
构建生成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