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词汇教学(共12篇)
认知语言学词汇教学 篇1
每个新的语言学理论的诞生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认知语言学同样对英语教学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阐述认知语言学对词汇教学的积极指导作用。
1. 重视基本范畴词汇
范畴与范畴化是认识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范畴指的是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我们看待和观察周围世界时, 范畴每时每刻都与我们同在, 与我们观察的方式同在。没有范畴, 我们将无法对这个世界进行正确的把握。 (Glass and Holyoak, 1986:149-150) 植物、动物、人、花、草、房子等都各自代表了一个范畴。研究发现, 人们对动、植物王国以范畴进行划分, 每个范畴都有自己的名称, 且范畴之间形成了五个等级的层级关系
各层次之间是相互排斥的, 它们之间没有重叠之处。虽然目前还没有对基本范畴词汇进行逐一统计的系统研究, 但在Ogden (1930) 所著的《基础英语》中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拥有850个常用词的基本词汇表, 该表包含了常用的功能词、动词、一般名词、有图像效果的实物名词、品质形容词和常见的意义相反的词语。这些基本词汇与我们所说的基本范畴词汇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应的, 对我们平常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参照意义。目前, 学生中存在一种错误的想法, 认为词汇量越大, 就越能说明英语学习得好。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不注意基本词汇的掌握, 而宁愿花更多的时间去背一些缺少语用背景的GRE或TOEFL词汇。其结果是, 学生认得的难词很多, 却很少能用到, 甚至长时间后就会忘记, 白费了功夫没有收到效果;相反让他们用极为普通的英文常用词汇口头表达日常琐事, 或写一篇像样的常用文时, 错误问题就屡屡出现。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基本范畴词汇。
2. 图式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1 图式理论的基本内容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巴雷特 (F.C.Barlett) 在其著作《记忆 (Remembering) 》中提出了图式理论, 这一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们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近些年来, 该理论成为认知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的研究热点。概括地说, 图式是每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结构方式, 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图式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 它的基本图式即主图式, 且包含大小、层次、经验、知识各不相同的子图式。图式理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 已有的研究大多关注图式理论对阅读和听力的作用, 却较少关注其对词汇学习的影响。图式理论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交互作用, 强调知识网络的重要性。这对更好地实现词汇释义有积极的启示。
2.2 图式理论在词汇释义中的运用
当讲解一个新单词的时候, 教师要尽量考虑到学生的已有图式, 即学生已经掌握的词汇知识。释义要采用较简单易懂的词汇和句型。同时在释义时要激活已有图式并扩展已有图式。例如, 当学生理解了pig, cow, horse, sheep这些词汇后, 在向他们介绍tiger, lion, monkey, giraffe, rabbit, dog, 这些动物名称时, 可先引入前面列举的词汇, 再引出后面的新词汇, 并将它们归为animal类, 从而更好地理解小类 (各种动物名) 和大类 (animal) , 同时形成关于动物的一个图式。图式理论要求教师利用语境讲解词汇, 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 词汇就没有明确的意义, 也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
3. 内隐认知
3.1 内隐认知的概念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 内隐认知现象开始受到关注, 有关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热点。简单说来, 内隐认知是指个体在某一过程中无意识地获得特定知识。相比外显认知来说, 它具有非目的性、节约心理资源、保存更久更稳定、情景依赖等特点。例如, 在正常情况下, 生活于自然语境中的儿童到3岁左右就基本掌握母语。仔细分析母语获得过程可以发现, 儿童是在非刻意的状态下学会母语的, 他们能自如地运用却不能明确说出其规则。母语获得的过程很符合内隐认知的非目的性特点。儿童在通过内隐认知获得语言的同时, 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相应的语言思维习惯。英语教学中对词汇的释义是否也可以在不知不觉地情况下进行, 从而逐渐养成英语思维方式?有研究表明, 非目的的学习确实能够提高语言能力。因此, 在采用外显认知的词汇释义方法的同时, 辅助以内隐认知可能会大大促进学习者对词汇的理解。
3.2 内隐认知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 注意材料的生动丰富性及其与所学词汇的联系, 让学生单独或是以小组的方式把其当做休闲消遣的故事书读。其次, 教师定期阅读故事只是让学生欣赏而不做任何有关词汇的测试, 但可以与学生轻松地谈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再次, 可以安排简单的情景设计, 用刚刚学过的单词编造一个故事, 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集体表演;教师对错误之处不直接纠正, 而是通过适当的表演和反复述说该句来释义。需要强调的是, 运用内隐认知原理时要注意学习的非目的性, 可采取“声东击西”的方式, 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理解词汇的意义。由于这些方式对情境有一定的依赖性, 也使得学生逐渐学会在情境中理解词义, 在情境中运用词汇, 从而逐步养成英语思维习惯。
4. 结语
词汇好比语言的建筑材料, 它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要提高英语水平, 必须重视词汇教学。多年来,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也运用过很多方法, 笔者发现如果能适当地运用认知语言学,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重点阐述了基本范畴词汇, 图式理论以及内隐认知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相信认知语言学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一定会让教师和学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7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张琦.“图式论与语篇理解”, 《外语与外语教学》[J], 2003 (12) 18-21
认知语言学词汇教学 篇2
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以基本范畴和原型理论为例
词汇是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大学英语学习者来说,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中学习者最为关注又感觉十分无奈的事情.如何找到更为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词汇的教学,培养学生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一直是众多学者们探索的问题.
作 者:邹建湘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英文刊名: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年,卷(期):2008“”(14)分类号:H3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词汇教学 篇3
认知语言学 概念隐喻 英语词汇
一、概念隐喻的起源
概念隐喻的英语表达“metaphor”来源于希腊词汇“metaphora”,词的原始意义为转化、变化,在修辞运用方面指隐喻的修辞格。语言学研究者对隐喻的修辞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分别从哲学、逻辑学、认知心理学等角度对概念隐喻进行了研究。Lakoff&Johnson(1980年)经过研究把概念隐喻归入认知语言学领域,认为“隐喻渗透于日常生活,不但渗透在语言里,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是隐喻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概念隐喻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现象,构成了语言的认知基础。Lakoff认为,“概念隐喻的功能是把一个事物的某些特征推理影射到另一事物之上的一个推理认知过程”[1]。这样,人们可以通过概念隐喻的认知特征把有限的词汇推理影射到无限的世界中,从而借助于有限的词汇认识无限的世界。因此,概念隐喻修辞格促进了人类语言的发展,也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概念隐喻的分类
从语言学修辞格的角度,概念隐喻包括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人类语言中的概念隐喻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研究者统计发现,人一生的语言表达中可包含470万个新颖的概念隐喻和2140万个定型化的概念隐喻,可见概念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重要作用,它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1.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指“用一种概念的结构去构建其他不同类型事物的概念,将描述一种概念的词语用于描述另一种概念”[2]。如“These soldiers are lions”这句话说士兵就是狮子,把狮子暗含的勇猛的特征直接赋予士兵,这是一种结构隐喻。“My brain doesnt work today,and I will try my best to grind out the solution to the matter.”此句中,“work”和“grind out”本来是描述“machine”特征的词汇,通过结构隐喻修辞格直接用于描述“brain”,用机器具有的概念特征构建大脑这种抽象的事物,通过结构隐喻使得“brain”这个本来抽象的词变得具体、形象。很多抽象概念的词,如“life”,“love”,“time”等也都可通过结构隐喻来构建,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Life is a long and hard road”,“Love is power”,“Time is a cup of wine”.这三个句子通过结构隐喻,把抽象的生命、爱和时间用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2.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是“指运用具体表示方位的词表达的空间概念来生动、具体地描述另一种抽象的概念”。如英语中一些表示方位的词,如“up”(向上),“down”(向下),“in”(在里面),“out”(在外面),“front”(在前面),“back”(在后边)等。这些词可以通过方位隐喻用于描述情绪、社会地位等抽象的事物,使无法衡量的抽象事物的程度可以直观地被感觉到。如“My happy is up”,“His mood is down”这两句话中“up”和“down”这两个表示方位的词的概念用于描述“my happy”和“his mood”,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抽象的快乐和情绪的具体程度。
3.实体隐喻
实体隐喻指“将抽象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状态和事件等无形的概念视为具体、有形的实体”[3]。借助于实体隐喻,把抽象的物体看作实体,通过已有的对实体的储备知识来理解抽象的物体。比如,对抽象的思想进行指称和量化,使其具有物质的特征。实体隐喻中最有代表性的隐喻是容器隐喻,就是将抽象的本体看作一种容器,使其具有界限,可以进行量化。例如:“A good idea comes into my mind.”“His life contains a great deal of honor.”另外,实体隐喻还可将事物看作人,使其具有人性的特征。例如:“His theory tells us that ...”,“Life has cheated me”等。据统计,概念隐喻在人类语言运用中占70%的比例,构成了人类语言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介绍概念隐喻理论,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同时将概念隐喻运用于词汇教学中,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词汇扩展能力。
三、基于概念隐喻的英语词汇教学
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修辞格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可以把抽象、枯燥、难理解的事物具体化、生动化、简单化,有利于加深学习者对新词或文化内涵的理解。教师可将概念隐喻引入到英语词汇教学中,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利用隐喻掌握英语多义词
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多义词的产生是因为人们通过隐喻和转喻把词由原来的基本意义延伸到其他意义,产生多种有相关的意义。
人们先认识能感知的具体事物,之后根据已有知识储备展开联想,把已知事物与新事物进行联系,找到二者的相关点,产生两个认知领域之间的映射,之后,新词义相应而生。Langacker认为,“多义词的多种意义之间的联系不是任意的,是通过特定的语义引申机制从典型发展而成的,各个值之间的联系都是有理据的”[4]。然而很多教师在讲解词汇时经常只给学生讲解多义词的不同意义,没有向学生解释多义词之间的隐喻联系。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概念隐喻把词的基本意义和隐喻意义联系起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bank”的基本意义是银行和河岸,两种意思看上去没有任何联系,然而在“Money is water”这句话中,河岸具有的储水功能被转移用于描述银行,银行具有储钱功能,二者之间的意义产生了联系。同时,水的流动特点也影射在钱上,水和钱流动都可用“flow”表示,另外还有“流水账”(running account)和“挥金如土”(spend money like water)等用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对词义进行简单的隐喻认知分析,这样可以使课堂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另外,使学生意识到多义现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具体的语境中词汇可能出现新的意义。endprint
2.注重词汇隐喻的文化内涵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语言可知,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有助于了解该民族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正确理解语言的内涵,学好这门语言。概念隐喻作为各民族共有的语言认知方式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提供了心理基础。在共同的语言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内涵中的概念隐喻也有重合之处,形成“文化共核”现象。如“pig”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懒惰、愚笨”之义,“crocodile”在这两种语言中都有“危险”之义。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理解一些谚语中的概念隐喻,如“Dont believe his crocodile tear.”“All roads lead to Rome.”“A stone hits two birds.”“as power as horse.”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概念隐喻中文化的相似性引导学生利用母语文化的正迁移深入理解词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因为人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不同,不同民族在概念隐喻使用上也会有显著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表现的情感意义存在差异。如绿色在西方文化中具有“缺乏经验”的意思,如“She is a green hand in business”,意思是她在经商方面是新手,而汉语中,绿色代表希望和新生,但也有贬义,如“戴绿帽子”。又如,英汉民族对狗的感情色彩内涵存在差异,汉语中,包含狗的词汇大多具有贬义,如“棒打落水狗”,“狗眼看人低”等。而英语文化中狗被看作人类的朋友,认为他们具有忠诚的美德,用狗作隐喻称赞别人。如:“He is a lucky dog.”(他是个幸运儿)“The man is a top dog.”(这个人是个重要人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英语背景文化,避免引起文化误解,通过中西文化差异对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言的内涵。
3.利用概念隐喻灵活掌握新词
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借助于概念隐喻许多词汇产生了新内涵。如,随着人们对太空的深入研究,“black hole”具有了描述太阳黑子的新内涵。随着电脑的出现,“mouse”(老鼠)具有了“电脑鼠标”的新词义,出现了“hard ware”,“soft ware”等新词。以上词汇都体现了概念隐喻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培养学生的概念隐喻思维,在词汇原意的基础上利用概念隐喻灵活理解、掌握词汇的新内涵,扩大词汇量,同时提高学生的认知意识,积极主动地进行词汇学习。
四、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
1.讲解词义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必须先培养他们的隐喻意识。因此,词汇教学时,教师可有意地把隐喻概念融入到词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概念隐喻意识。同时,让学生明白概念隐喻性是所有语言的共同特点,概念隐喻现象普遍存在于英语词汇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概念隐喻促进了英语词汇的发展。英语词汇的前缀、后缀、转换、派生及合成的构词法,都具有一定的概念隐喻性,促进了新词的产生。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英语词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通过剖析多义词的形成过程,揭示词义之间的概念隐喻联系,向学生讲解概念隐喻知识,培养学生的概念隐喻意识。
2.词汇教学时,注重文化内涵理解
概念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具有语言的文化内涵的载体功能,语言学习者在真正理解该语言的文化内涵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概念隐喻掌握这门语言。因此,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熟知的母语文化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内涵类似的词汇。对于文化内涵差异显著的词,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词汇教学的同时,进行西方文化知识讲解和资料展示,引导学生多阅读、欣赏有关语言文化内涵的书籍和相关语音、视频资料,以文化知识为桥梁,搭建学生理解、掌握、运用该语言的通途。通过这种概念隐喻语言文化知识比较,使学生了解概念隐喻中包含的丰富语言文化内涵,正确理解该语言的民族思维方式,使学生真正理解、运用甚至创造新的概念隐喻,培养概念隐喻意识,提高概念隐喻能力。
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一种思维方式促进了词汇新内涵的产生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概念隐喻会不断赋予词汇新内涵,新词汇会不断出现。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概念隐喻进行词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他们枯燥记单词的现状,弥补学生词汇表面记忆的不足之处。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注意概念隐喻理论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概念隐喻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
————————
参考文献
[1] Lakoff and Johnson.Metaphor We Live By.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
[2] 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 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 Langacker.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5] 王文斌.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罗娅娜(1976-),女,河南许昌人,河南许昌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篇4
1 当前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及原因
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很多教师对词汇的教学存在误区, 虽能认识到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但却对其不够重视, 想当然地把词汇教学局限于教材中提供的生词表的内容。在这种僵化的词汇教学模式下, 教师往往只对词汇进行简单的英汉互译, 脱离相关语境讲解词的词性、义项及词组的搭配, 而学生则对这些僵化的讲解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显而易见, 这种教与学的方式效率极低, 学生对所学词汇的理解缺乏具体语境, 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也使他们觉得单词既难记忆又易遗忘, 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
英语中词汇数量非常庞大, 其中绝大多数词汇是多义词。而受语法翻译法等传统教学法的影响, 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解释、翻译的方法, 仅对单词在课文中出现的单一义项进行解释, 对于词的其他义项以及各义项之间的联系避而不谈, 这使得词汇教学模式十分僵化。
1.2 学生习惯了死记硬背的词汇学习方式, 没有掌握科学的词汇学习策略。
在当前的词汇教学过程中, 教师很少会涉及词汇记忆方法和学习策略的传授。在僵化的词汇教学模式下, 学生通常靠死记硬背来学习词汇, 而这种词汇学习方式必然使得学生在对词汇的积累和灵活运用上产生很大的困难。
实际上, 词汇是在人们在感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人们通过认知机制对事物进行概念化。因此, 作为“一个以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我们感知这个世界并将其概念化的方法、策略作为基础和依据进行语言研究的语言学流派”, [1]认知语言学对词汇教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 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
2.1 范畴化理论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指导人类对世界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词语意义的发展演变是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 (张绍全;2010) [2]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范畴化采取分析、判断、综合的方法将各种事物进行分类和定位, 它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活动之一。通过这一认知活动, 事物被分成不同范畴, 而同一事物又可归入多个层次范畴。范畴之间的关系既是并列的, 具有原型效应, 又呈现出一定的层次关系, 即上位范畴、基本层次范畴和下位范畴。 (徐静;2012) [3]基本层次范畴是人类对事物分类最基本的心理等级。基本层次可向上或向下衍生形成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上位范畴较之基本范畴更抽象、更具概括力, 而下位范畴较之基本范畴更具体、更详尽。范畴化是了解人类语言和思维的重要内容, 亦是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出发点。
2.2 隐喻
对隐喻的研究最早见诸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后人把亚里士多德的隐喻观概括为“替换论”, 认为隐喻是将词与词进行替换, 以增进语言的表达力, 其本质是一种修辞现象。受此影响, 传统的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仅限于语义学和修辞学领域。然而, 认知语言学家却反对这种隐喻替换理论。随着Lakoff&Johnson的《Metaphor We Live by》一书的出版, 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著作提出了概念隐喻这一理论, 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 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 它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其工作机制是概念映射, 其映射方式是从源域 (source domain) 中我们较熟悉的具体的经验或概念的语义特征映射 (mapping) 到目标域 (target domain) 中较陌生的抽象的概念上。[4]这一映射方式反应出人类认识的基本途径是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隐喻这一认知模式, 是新的语言表达形式产生的根源。束定芳 (2000) 提出, 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的两大作用: (1) 创造新的意义; (2) 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5]因此, 用隐喻理论来指导英语词汇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词汇意义的形成机制,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对词汇尤其是对多义词学习的能力。
3 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3.1 范畴化理论与词汇教学
范畴化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之一, 是概念和词义形成的出发点。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范畴化理论, 以基本范畴词为中心, 利用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对单词进行扩充, 形成语义网络, 从而系统地学习相关词汇, 避免因词汇的杂乱无章而难以学习。下面以sardine, vegetable两个词为例, 展示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 教师如何用范畴理论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以基本范畴词为核心成发散状的词汇网, 让学生在遇见新单词的时候学会对其归类并记忆与之同处一个词汇网络的相关词汇。如图1所示:
基本范畴词是人们在感知世界的过程中最易习得的一类词。我们首先掌握vegetable这个基本范畴词的意义及用法, 再在此基础上向上延伸得到上位范畴词plant, 继续扩展习得or-ganism;向下扩展习得下位范畴词cabbage, potato, pea等。图中sardine一词已经是下义范畴词, 只能向上扩展习得上位范畴。
3.2 隐喻与多义词教学
隐喻思维具有联想的“发散性、跳跃性”特点, 而多义词的形成恰恰是利用了隐喻思维的这一特点将词的原型意义向边缘义项扩展。因此, 在英语多义词的教学中,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 即启发学生对同一个词的多重意义进行联想、分类和比较, 了解多重意义间的联系, 加深理解以提高词汇记忆效果, 使零散的记忆变成系统性记忆, 进而助于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习得。
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Unit 3 The Shadowland of Dreams中的plunge into这一词组为例, 详述隐喻理论在多义词教学时的应用。
Plunge into这一词组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的定义为to push, jump, or rush suddenly or violently all the way into (something deep, thick, etc) 。这是其核心义项或者典型义项, 即突然用力跳入或冲入某种很深或很厚的物体当中。在面对这一例句:The naughty boy plunged into the swimming pool.时, 学生并不难理解该词组的意思。
Plunge into的第二个义项通过隐喻的方式从第一个义项中延伸过来的。它是通过隐喻的方式JUMPING INTO SOME-THING IS STAYING IN A PARTICLUAR CONDITION. (跳入某物当中就是进入某一特定状态之中) 。从这个角度出发便有了这样的句子:The room was plunged into darkness.These danger-ous polices could plunge Europe into a new war.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隐喻是词义延伸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多义词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讲解多义词时, 应该由本义开始, 启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联想, 积极主动地寻求, 连通到引申意义,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线索明晰的语义网络图, 那么多义词的记忆就不会那么难了。
4 结束语
词汇是一切语言的基石, 任何语言系统的构建都需要以词汇为基础。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环节, 词汇教学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词汇的形成又借助人的认知机制。因此, 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应摆脱传统僵化的翻译、解释方式, 借鉴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从习得基本范畴词入手, 再或向上或向下衍生形成语义网络, 引导学生通过归纳、联想来学习词汇;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 丰富学生的联想, 使学生摆脱单调、枯燥的死记硬背的单词学习方式,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词汇学习历来是外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外语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该文借助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范畴化和隐喻, 探讨英语词汇教学的新方向, 指出在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出发点, 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词汇习得策略, 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词汇教学,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隐喻
参考文献
[1]William C D.Alan Cruse Cognitive Linguistics[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张绍全.中国英语学习者多义词习得的认知语言学研究[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3]徐静.基本层次范畴视域下英语名词词汇学习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 2012 (4) .
[4]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0.
隐喻认知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篇5
隐喻认知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把隐喻认知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应优先重点学习基本范畴词汇,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多义词汇教学,利用隐喻概念进行词汇总结,并在词汇教学中介绍词汇隐喻的文化内涵等,以帮助学生准确高效地学习英语词汇.
作 者:徐芳 XU Fang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南,23刊 名: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5(3)分类号:H319关键词:隐喻 英语词汇 基本范畴词汇 语境
认知语言学词汇教学 篇6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论;隐喻理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每一项语言技能都离不开词汇,语言的核心问题就是词汇问题,它直接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特别重视词汇教学这一环节。
二、当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1.从学生方面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从学生的角度看,课堂词汇学习效果差;课后词汇学习时间投入少;缺乏词汇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差;词汇学习的效果难于评价,影响到进一步学习的自信心等。在学校里可以看到拿着各式词汇手册背单词的学生,其实些词汇书大都是将单词及其释义进行简单罗列,对学生的词汇学习有着很大的错误导向。学生用这种机械的方法片面的追求词汇量,既打击了学习词汇的兴趣,又导致学生学习词汇效率的低下,而且效果也不突出。
2.从教师角度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在词汇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就词汇的本意进行解释,给出相关的例句,很少对词汇进行归类和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对词的掌握只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认识上,不会运用;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单词教学,在课下还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学习英语词汇,这也是值得教师思考和反思的问题。
三、认知语言学理论基础
1.范畴理论
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就是对外界事物进行分类或归类,作为个体的人在认识事物时首先会提出“这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首先要在心理上对事物进行分类。这种将事物进行分类的思维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范畴化。范畴化是一个过程,它运用分析、判断、综合的方法将千变万化的事物进行分类和定位,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活动之一。
2.隐喻理论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但是,隐喻又不只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是我们探索、描绘、理解和解释新事物的有力工具,其实质是通过某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事物。隐喻,在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当代认知科学则普遍认为,隐喻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活动,从而在人类的范畴化、概念结构、思维推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价值
1.范畴理论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价值
(1)重视基本范畴词汇
人的思维是在基本范畴层次上进行的,人类认识外部世界也是从事物的基本范畴开始的。基本范畴词汇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在进行词汇的教学设计的时候,应注意把基本范畴词汇放在词汇教学的首位,对于基本范畴词汇的讲授要特别重视,对其搭配和用法要对学生做尽可能详尽地讲解。其它范畴层次的词汇可以放在后面讲。这样安排教学内容符合人的记忆特点和学习规律。
(2)通过范畴来拓展词汇
事物复杂多样,人们为了记忆这些事物就必须对其进行分类和储存,这就构成了许多范畴。同样的,在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把词汇归类总结,形成语义网,帮助学生学习、记忆。如可把基本词汇归纳为:动物、食品、交通、职业、家庭等基本范畴,每一个基本范畴下又可容纳许多其他相关词汇,而且基本范畴词汇并不局限于名词类范畴。
(3)范畴理论与多义词词汇教学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一个词所有的相关的词义中,有一个意义是其它意义的
原型,其它意义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出来的,从而形成了词义的辐射范畴。另外,在基本词语从基本意义向外扩展过程中,基本等级范畴词汇了发展更多的隐喻和转喻意义。
2.隐喻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价值
(1)运用隐喻认知思维,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隐喻的工作机制是概念映射,是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隐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模式,可以让我们把那些相对抽象、缺乏内部结构的概念理解的相对具体、相对清晰。此外,还能加深对核心词汇的记忆,提高词汇的习得效率,有益于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与记忆,并且产生了更加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
(2)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
隐喻,是词义发展和延伸的主要手段,是理解一词多义和语义转移现象的钥匙。,一词多义现象是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通过隐喻手段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基于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我们还可以在上述的原型范畴理论指导下,在进行中学的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先把生词的基本意义呈现给学生,然后在通过隐喻和范畴思维来帮助学生拓展词的其它意思,帮助学生理清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隐喻性关系,从而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
(3)创新词汇中的隐喻思维
由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出现了许多创新词汇。很多词汇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由于隐喻的作用又有了一些新的含义,如 mouse的原始意义是“老鼠”,后来用来指电脑的“鼠标”。通过隐喻借用一个已经存在的旧事物来命名一个新事物,可以让新事物简单易懂。因此,教师在创新词汇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入认知隐喻思维,解释清楚新词的本、隐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新词、新意逐渐确立的过程,让学生的词汇学习也做到“与时俱进”。
(4)培养学生隐喻思维的表达
教师通过对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特征来引导学生联想,以便解释隐喻的语义从而培养学生隐喻思维的表达。比如:hang ones head 是表示一个动作“低下头”,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可以经常见到当某个人对自己所做的行为感到羞愧或内疚时,多半会低下头来。因此 hang ones head 可以用来来表达“感到羞愧和内疚”之意;隐喻这种表达方式给英语学习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指导,让学生在表达技巧上有了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
五、结语
词汇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是不容忽视的教学方法,但是,词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多种问题。笔者从认知语言学理论中得到启示,运用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阐述了认知语言学对于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价值,并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完善提供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蓝纯.语言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王寅.什么是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认知语言学词汇教学 篇7
1目前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 一遇到词汇, 教师总是一味地进行讲解剖析, 占用了学生记忆的时间。教师对词汇讲解之后, 接下来就是学生死记硬背的环节, 学生对每一个词汇都进行孤立的背诵、记忆, 因为缺少一定语境辅助理解, 所以不能对词汇的运用做到融会贯通。这种缺乏语境辅助的词汇记忆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学习的主动性与动力也就无从产生, 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
针对这种境况, 在词汇教学中引入认知语言理论, 可以有效解决词汇学习难的问题。运用认知语言学可以对词汇进行构词法及语意的分析, 通过对语言的分析与理解为学习者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 在一定的语境下学生学习词汇的效率及质量可以得以有效提升。认知语言学强调学习者自身已有的体验, 致力于对语言背景的理解, 对新接触的语言做出自身的领悟, 致力于提升学生对语言的学习与现实应用能力, 而不是仅以应试为目的。
2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解决词汇问题的原理
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家所研究的范畴, 是在研究认知心理学基础上而派生出的语言认知学科。认知语言学强调把语言的学习作为一种认知活动, 通过实践体验与认知, 扩大认知视野, 总结语言形式、逻辑、语言的规律与语言的意义。认知语言学理论强调人们对周围事物的体验作为基础, 把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与概念作为总结语言意义与规律的方法。通过运用认知心理学对语言的产生过程、语言的习得以及对语言的理解进行分析与总结, 可以让人们认识到语言形成的共同规律, 学会运用语言来描述周围事物的方法, 扩展语言功能领域, 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以认知语言学为参照来审视词汇教学遇到的问题, 可以有效解释各种词汇现象, 满足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需要。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认知教学法”, 更适合于高职英语教学。因为高职英语教学与本科院校是不相同的。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未来就职的相应部门里, 如从事导游、文秘、管理等一线工作中能够对英语运用自如, 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高职英语教学既要培养学生一般的英语应用能力, 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对外交际环境中的英语运用能力, 也就是说要落实到培养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方面。本着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围绕培养学生英语实用能力这一目标, 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认知语言学注重在实践中对语言的体验, 用自身的语言实践来获得经验, 即语言体验。因为认知语言理论强调语言的实践体验, 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又是致力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 二者在语言能力培养的指向正好达成统一的契合点,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结合点, 提升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3认知语言学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3.1运用概念隐喻理论进行多义词教学
多义词具有多重义项, 在词汇中占有很大比重。认知语言学理论强调多义词之间的意义关联, 这些在词汇中占比重很大的同义词, 往往是通过隐喻或者转隐喻的形式进行联系的。即这些义项都是由基本义项通过隐喻或者转喻的形式形成的。
概念隐喻强调隐喻与转隐喻的重要作用, 认为隐喻与转喻的方式构成了人类的概念系统, 也是人类概念系统的最重要的认知手段。这是人类常规的思维模式, 也是一种语言工作的机制, 从一个概念的范围向另一个概念范围辐射或者转换。它也是语言词汇中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的重要认知方式。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由目标域与源域两部分构成, 源域是具体的, 是人们熟悉的, 而目标域具有抽象性, 是陌生的。这两个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或映射, 或匹配, 即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似的部分。隐喻是通过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联系与映射而形成的, 也就是说隐喻是由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过渡的过程。例如, 在赞颂别人跨栏跑成绩很出色时, 可以这样说“Yo are Liu Xiang”, 这里就通过使用隐喻, 来比喻某一运动员跨栏天赋, 因为刘翔是人们熟知出色的跨栏运动员, 用刘翔的名字就可以比喻此人的跨栏的出色表现。这在语义上进行了有意义的拓展, 是在基本义项上的拓展出的隐喻来表情达意的, 隐喻对词义进行了延伸与创新。而转隐喻也是体现了相联系的认知过程, 在不相同的概念域中, 却有着相同或者相近的指代事物的词汇, 用一个相联系的事物来替代另一个事物。例如“head”本意是“脑袋”, 通过相联系的意义可以转喻为“脑力”或者“智力”。
隐喻与转隐喻是人们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 将原型义项扩展为边缘义项的重要形式。高职英语教学应该遵循这种词汇联系的逻辑规律, 在学生掌握了词汇的原义项的基础上, 为学生提供这些词汇的语境, 让学生通过对照和联想, 理解词汇的更深层次的义项, 这样可以有效地掌握这些词汇的多种义项。
3.2运用范畴理论强化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
范畴学强调对事物的范畴化, 范畴化也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 为了加强对事物辨析而将其分类, 并赋予其语言符号的一种智能认知活动。原型范畴理论又体现了三个不同层次的范畴:一是基本层次范畴, 由具有显著特征的基本物体构成;二是上位层次范畴, 这个范畴比基本层次范畴更抽象、更概括;三是下属范畴, 它在基本范畴层次之下, 比较具体, 但是概括性较低。将原型范畴理论用来划分语言符号, 则可以将语言符号分为基本范畴词汇、上位词汇与下位词汇。
不可拆解的稳定词构成了基本范畴词汇, 以范畴的原型出现, 与上位范畴与下属范畴成员间有着很多的共同特点, 这些共同的特点, 以作为同义词汇的认知方法来加深理解, 提升记忆效果, 是很有帮助的。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提示与引领学生熟练掌握基本范畴词汇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对于使用频率高、不可拆分的基本词汇, 要注意将其延伸扩展, 在引领学生认知过程中发挥其核心词汇的作用, 以核心词汇为基础, 向上位词汇与下位词汇辐射, 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构筑每个词间彼此相联系、层次明晰的词汇立体式的脉络。这种脉络式的架构方式将使学生的词汇量辐射面得以拓展, 让学生记忆大量以基本范畴词汇为核心的上位词汇与下位词汇, 减少词汇记忆的回生现象。
3.3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加强复合词的教学
英语词汇中的复合词比重也比较大, 它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单个词按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表达独立意义的词汇。复合词意义不能望文生义地将意义进行排列, 对于复合词意义的理解可以借助于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体系, 是在概念隐喻的理论基础上拓展演变而来的。概念网络包括两个输入空间, 一是类属空间, 是输入空间共有的, 具有抽象性的空间, 二是复合空间, 它是由选择空间选择性投射来的元素所构成。当输入空间选择性的把一些元素或关系投射到复合空间时, 就会形成新的概念, 可以借助于概念整合理论对复合词的意义进行解释。如blackguard这个词, 如果按其排列顺序来猜测词义是“黑人守卫”, 这并不是它的实际意义。可以用概念整合理念加以解释, 输入空间I中黑暗框架, 如“黑人、黑色、拒绝、抵制、使变黑”等元素, 以及输入空间II的控制框架, 如“守卫、控制、约束、保护”等相关元素, 这两个空间的元素都选择性地向整合空间投射, 通过概念整合空间理论的空间复合, 空间I中的“人、抵制、拒绝”与空间II中的“控制、约束”整合在一起, 形成了新的概念意义“恶棍、流氓”。在对复合词教学中, 教师通过引入概念整合理论, 帮助学生理解复合词建构的规律, 并把意义整合与语境结合起来, 通过反复揣摩, 猜测复合词的意义, 丰富词汇量。
3.4运用相似理论进行像似词的教学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常常会遇到像似词现象, 它们在音、形或者结构上有着相似性。在英语教学, 可以对于词形象似性和语音相似性词汇运用像似理念加强记忆理解。
3.4.1词形相似词汇
英语与汉语有相似的地方, 我们可以发现英文许多词汇的书写与意义联系密切, 具有相似性。例如“wave”意思为“波浪”, 其中的“W”像水波, “hedge”意思为“树篱”, 其中的“H”好像篱笆状, “V-neck”是“V形领”, “snake”蛇, 其中的“S”像蛇, 等等。对教学这些意义与词形相似的词汇时,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对照, 引导学生将词汇进行拆分, 通过词形来猜测词的意义,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词汇学习兴趣。
3.4.2语音像似词汇
所谓语音像似词汇, 就是词的发音与其所指代的事物有着像似之处, 语音像似的词汇一是我们常见的似声词, 二是在发音上带有联觉特性的词汇。拟声词的作用是模拟事物本身的声音, 具有事物声音的特性, 与所描述的事物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用“click”模拟“咔嗒声”, 用“gurgle”模拟“咯咯的笑声”, 用“bang”模拟“砰砰声”等。这些词直接模拟了事物本身的特征, 是一种形像性的语言模拟。在教学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拟声词与真实的事物相联系, 进行对比与联想, 加强对此类词汇的掌握。
所谓语音联觉, 是指一些具有相似意思的词汇, 不仅有相同的一些音素, 在语音上有相似性, 有一些在意义上也有一定的联系。例如, 以-ump结尾的英语单词, 如“bump”是“撞击”之意, “clump”有“笨重脚步声”之意, “lump”有“笨重行走”之意, 在对联觉词汇进行教学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对这些词之间所存在着的密切联系的认识, 掌握词汇的发音与词汇是如何联系的, 促进对词汇的理解与巩固。
4结语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概念隐喻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和像似性理论有机融合到词汇学习当中, 以认知语言学理论总结英语词汇的认知规律。在学习掌握基本范畴词汇的基础上, 以认知语言理论为引领, 通过隐喻与转隐喻作为记忆与理解多义词的桥梁,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认知建构理论来猜测复合词的含义, 通过对词汇的拆分来猜出像形词的含义, 在不断与认知理论的整合过程中, 拓展词汇领域, 丰富词汇占有量, 促进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鸿、张海州: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对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 (4) .
[2]王宏:把范畴理论引入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1)
[3]王寅.论语言符号的像似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 (5) .
[4]梁晓波.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2) :35-39.
认知语言学词汇教学 篇8
1 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思想和特点
众所周知, 在认知语言学中所谓的概念是要通过人们的身体和大脑, 这种认识是人对其自身所在的世界所给予他的体验而形成的并只有通过它们才能被人们所认识理解。另外“ (彭建武, 2005) 认知语言学主要是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人脑中的概念内容, 或根据语言分析来推测人思维中概念内容的特点。与传统语言学不同, 在认知语言学框架里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之间不存在严格的界线, 语义、概念与认知密不可分, 意义不仅仅是事物客观的语义特征, 还包括人观察事物的角度及其主观认识、大脑形成的心理意象等。”[1]比如说这个句子:“we can see the trees passed by quickly”这个句子乍看上去, 语法上来说是正确的, 但是从语义上来说, 它却有点不符合常人的思维, 树虽是有生命物体, 但是它却不会自己移动, 更何况最后为了形容其移动的速度, 还用了“quickly”这个词, 这个着实让人有点难以理解, 但是这个句子的的确确又是合理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句子的合理性是完全取决于我们在定义、观察这个句子时, 我们是采用怎样的视角。不难想象的是, 当我们把这个情景加以想象, 假设一个人开着车子在一条两边种满了树的路上飞驰, 那这时, 在这个情境中, 一切就是很好的并且合理地表达了车子行驶的速度。
另外, 在认知语言学中, (彭建武, 2005) 语言能以运动的形式和结构来指示静态环境[1]。比如, The mountain moves all the way when I am in a train从这句话的描述中,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情景, 那就是一个人坐在火车里, 以他所在的位置为中心点, 去看远处的山, 因为是在行驶中的火车, 所以在这个观察者的眼中, 这座大山迎面而来, 山, 以及这个山的所在的位置都在
268语言一学研究一一一一一一
做了运动, 而描述这一动作的词有“moves all the way”像这种以动态来表示静态的事物, 场景的例子比比皆是。
2 如何用认知语言学来指导词汇教学
作为外语学习者, 我们深知学习一门外语, 最重要的功课之一就是掌握足够的单词。中国作为学习英语的大国, 很多学习者可能都面对过形形色色的英语方面的考试。然而在这些考试中, 不同的考试对于词汇数量的要求也不一样。这些规定无疑给考生带来了艰巨的任务-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掌握这些词汇。对此, 出现了很多种关于词汇的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 (谷小娟, 2002)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源自一种教学理论, 而教学理论又受语言学研究的影响。近几年来, 认知语言学对传统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在诸多方面提出挑战。首先, 结构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研究重点都是语法的习得, 认知语言学却提出词汇习得的重要作用”。认知语言学中有重要的范畴论可以指导并应用于词汇的教学和学习中去[2]。“王寅 (2004) 认为, 认知语言学坚持体验哲学观, 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 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 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 并通过这种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范畴 (category) 与范畴化 (categorization) 是认识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3]。语言学家把事物的这种范畴化基本归为三个层次, 基本层次范畴、上位层次范畴和下位层次范畴。其中基本范畴词汇占据着特别重要的位置。这类词汇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在阐述某一类别时, 最先想到, 应用最频繁的词汇, 另外此类词汇通常都是较简单, 被非常广泛地使用。举个例子, 在词汇语义学课上, 老师曾经给我们布置一个任务:将烹饪中的炒类和煮类的词汇进行罗列, 并根据一些特点将它们基本分类, 再思考中, 我们还要记下哪些是我们很快能够想到的词汇, 哪些是我们最不熟悉的词汇, 也按着一定的顺序排列下去。
1) 煮类:煮、焖、炖、扒、汆、烩、熬、焯、涮等如煮的定义就是把东西放在水里加热烹熟, 水煮牛肉:焖, 的含义是盖严锅盖, 用微火把饭菜弄熟, 如焖扁豆、焖鸡;炖, 用文火煮熟, 是食品, 炖肘子、清炖鸡;扒, 炖烂, 煨烂, 扒鸡、扒猪头焯;熬, 用小火慢煮, 熬粥、熬盐、熬药;烩, 炒菜后勾芡, 炒菜后勾芡, 烩豆腐、烩虾仁;焯, 就是把蔬菜放在开水里稍微一煮捞出, 焯小白菜;涮, 就是把肉片等稍微煮一下就取出来, 涮羊肉等等, 这些都是按着一定的时间, 旺火, 烂熟等等顺序排列下去去的。
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
2) 炒类:炒、煎、炸、爆、熘、煸、拔丝等。如抄的定义就是以油为主要导热体, 将小型原料用中旺火在较短时间内加热成熟, 调味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有四季豆炒肉西红柿炒鸡蛋芹菜炒豆干炒河虾, 茄子炒豆腐。煎, 以油为主要导热体, 将小型原料用中旺火在较短时间内加热成熟, 调味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如香煎里脊肉:香煎马友鱼香煎馒头片、苦瓜煎蛋、生煎黄花鱼。炸, 就是用旺火加热, 以食油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方法啤酒炸香椿鱼、香炸芝麻羊肉、炸糖糕、炸糯米枣;爆, 是用小油锅, 旺火热油, 原料下锅后快速操作, 只颠几下或翻, 几翻即出锅的烹调方法, 如:蒜爆羊肉片;煸, 将食物放入热锅中, 不断地翻炒, 使食物中水分略炒干而保持原味的加工方法, 干煸豆角。这些是根据多油, 沸油, 成熟时间等顺序排列下来的。
从这个例子中, 我们可以发现在1) 中, 都是关于煮类的词汇, 然而我们所熟悉的也只有煮和炖着两个词而已。同样地, 2) 中所有关于炒类的词, 我们所熟悉的, 常用的, 在我们脑海中所能浮现的也基本是炒、煎、炸这三个词而已。这时我们会发现这些我们最为熟知的几乎全部是基本词汇。对于其他的边缘词汇, 我们却并不熟用甚至不知道。然而在我们掌握这些基本词汇后, 再接触这些边缘词汇就会发现容易很多, 这是因为, 基本词汇已经像我们展示了它们所共有的基本特征, 这样学习起来词汇, 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符合人类认知和思维的规律。因此在词汇教学时, 我们应非常重视基本词汇的教授。
3 总结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新的火热发展的语言学理论, 已经发展成为当今语言学的主要流派。越来越多外语教学者也同样把目光焦距到了这上, 他们试图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同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探寻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都是认知语言学中的某些理论, 它在语言教学上所给予的启示远远不止这些, 本文只是宏观的从认知语言学中围绕其主要思想和特点, 范畴观对词汇教学的启示这二方面来阐述对英语教学的帮助和指导。我相信认知语言学对语言教学实际应用会越来越有前景, 随之也会产生越来越多有价值、有深度的研究成果。
摘要: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 以体验哲学作为其基础。之前的语言学派与认知语言学是有所差异的, 由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语言学派主要是概念的推演和理论的思辨, 认知语言学直接借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认知语言学主要从语言的角度去研究人脑中的概念或根据人自身的经验及其它的能力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推测。在日常英语教学和学习中, 我们应积极借鉴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在此篇文章中。该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思想和特点以及如何指导词汇教学和学习这几方面来分析和阐述认知语言学理论及对实际应用的指导。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彭建武.认知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 .
[2]谷小娟.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2) .
认知语言学词汇教学 篇9
1 注重基本范畴词汇教学
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是范畴与范畴化。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是人类思维成果高级形态中具有高度概括性、结构稳定的基本概念。它指的是事物在认知过程中的分类。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就是对外界事物进行分类或归类,这种将事物进行分类的思维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范畴化,范畴化的结果即产生了诸多认知范畴,如蔬菜、水果、家具等。范畴化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对事物属性(或特征)的认识和判断,如果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便可归于一个范畴。范畴化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并赋予其语言符号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认知范畴包括以下三个范畴:基本层次范畴、上位范畴以及下属范畴。基本层次范畴就是由某些具有显著特征的基本物体构成。上位范畴在基本层次范畴之上,属于更抽象、更具概括性的高层次范畴。下属范畴在基本层次范畴之下,属于较具体、概括性较低的低层次范畴。基本层次范畴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最基本的心理等级,是知识组织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层面。人类认知世界往往从基本范畴开始,而基本范畴表现在语言符号中就形成了基本范畴词汇。所以,我们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该注重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把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放在词汇教学的首要位置。
基本范畴词汇具有词形简单、构词能力强、大脑激活速度快、方便记忆、容易掌握等特点,是整个英语词汇学习的基础部分。所以,我们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基本范畴词汇的学习,首先学习基本范畴词汇,把这些基本范畴词汇学好、学透彻,打下牢固的基础之后,然后逐步向其它词汇及词义推进,这样我们可以用最小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相反,不注重基本范畴词汇,盲目地追求难词、偏词,不利于英语的口头表达,也会给阅读、写作带来不少问题。只有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才能大大提高学生习得词汇的效率,同时也能为进一步拓展词汇奠定基础。
在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普遍存在片面要求学生扩大词汇量,轻视基本范畴词汇教学的现象。在其影响下,尽管学生们通过背诵各种词汇书,认识了很多词,却在用基本范畴词汇进行的口头表达和写作中频频出错。因此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基本范畴词汇,将这些词汇进行优先、重点教授和讲解。以动词make为例,make有“制造”、“使用”、“制订”等25项词义,还可构成35个搭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make的用法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其具体的含义和用法。掌握了这些使用频率很高的基本范畴词汇后,在学习其他词汇时,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注重词汇原型意义教学
原型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有美国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最早提出来的,后来得到许多学者的修正和发展。它和范畴化一起构成了认知语言学建立的基础。根据原型理论,语义范畴的义项成员的地位各有不同,它们分为中心义项、典型义项和边缘义项,也就是说以某个语义原型作为基础,进一步辐射或延伸出其它的词义,从而形成了词义的辐射范畴。例如“bed”一词,它的原型意义为“a piece of furniture for sleeping on”(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这是人的最开始生理感知,后来根据家族相似性原理,以及对周围客观环境的感知,引申出新的含义“the flat ground at the bottom of a river,lake,o sea”(像床一样的地形),比如“河床”、“海床”、“矿床”;再后来又引申出“an area of a park or garden,etc,that has been prepared for plants to grow in”(供植物生长得像床一样的公园或花园),到最后又扩展成抽象的概念“温床”。从这里我们可以分析,第一个义项是它的原型义项,而其它义项都是围绕这个义项逐步向外扩展而转变来的,而且,义项也是由具体意义发展到抽象意义。
在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教师在讲解单词的时候,往往只是简单地介绍了这个单词在一定的语境中的具体意义,而没有讲解这个单词的中心意义(原型意义);有的教师干脆把一个单词的所有的含义一下子全部介绍给学生,这样就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从而导致学生不能灵活全面地掌握词汇的意义。因此,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词汇的原型意义作为讲解的重点,让学生牢牢把握住词汇的原型意义,仔细挖掘词汇各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对词义的联系范围进一步扩展,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词汇的原型意义向词汇的具体语境意义推测的能力。这样就可以把握词汇学习的规律,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
3 注重隐喻教学
传统的隐喻理论普遍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即利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关性,用源域中的一个概念去表述目标域中的一个概念,这样就形成了认知语言学家所谓的认知投射或映射。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而且通常是把人们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域映射到不太熟悉的、抽象的概念域上。例如,英语中“head”一词的基本词义是part of the body containing the eyes,nose,mouth and brain(头;头部)。隐喻理论根据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跨域映射,将“head”为人体头部这一基本的含义引申为其他的含义,比如“the source of a river or stream”(河流的源头;发源地)和“chief person of a group or organization,etc”(某集体或组织等的领导人)。要想实现跨域映射,关键是找到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性,隐喻的发生是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础上。根据我们的身体,头部是位于身体的最上端的,是人体中极其重要的部位,是指挥人体思考和活动的中枢部位。以此来类推,“the head of the Yellow River”是指黄河的最前面,即黄河的源头。“the head of a state”就是指一个国家的头头,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也就是国家首脑。还如,heart作为普通义仅指心;心脏,由于heart(心)在喜、怒、哀、乐等各种心理活动中表现出的特殊地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来喻指与这些活动有关的词语。如:heartache(痛心;悲痛),heartfelt(衷心的;真诚的),heartsick(沮丧的),heartless(无情的;残忍的)等。在习语中,heart的隐喻用法更多,如:with all one's heart(欣然地),have a heart(同情,谅解),have one's heart in one's mouth(非常惊恐),wear one's heart on one's sleeve(流露出感情)。由于功能和形状上的相似,heart又被用来喻指“中心”,“心状物”。如:the heart of a city(市中心),the heart of a cabbage(卷心菜的菜心)。
隐喻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息息相关,每一个词语或多或少都拥有隐喻意义。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听到学生抱怨单词意思太多,总是记了又忘,记不牢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首先把单词的本义和隐喻意义教给学生,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一个单词的所有含义,帮助他们找到很多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在记忆单词时,就可以通过联系进行记忆,形成永久记忆,就不会出现背了又忘、忘了又记的恶性循环。因此,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努力认识隐喻在认知思维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让学生知道隐喻是词义发展和延伸的重要手段,指导他们遵循隐喻思维规律,根据隐喻认知模式由词汇的本义推导出各个喻义,从而达到灵活运用和掌握词汇的目的。
4 结束语
总之,将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化理论、原型理论和隐喻理论引进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符合人类认知规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的认知意识,从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
摘要: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该文借助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原型理论和隐喻理论来探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新理念。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倩.认知语言学背景下的英语词汇教学[J].池州学院学报,2008(4):134.
[2]王云立.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唐山学院学报,2008(5):101.
[3]杨琳琳.原型理论在外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45.
[4]杨晓燕.隐喻认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3.
认知语言学词汇教学 篇10
语言水平不仅仅表现在一个人的语法和造句能力上,词汇能力同样也是学习者语言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语词汇研究发现,词汇量并不能完全反映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以及他们对词汇掌握和使用程度。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开始由研究学习者词汇广度转移到关注词汇的深度习得。尤其是部分学者开始利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分析学习者词汇的深度习得,将词汇知识与认知过程联系起来,探索学习者词汇知识能力的发展过程,并试图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本文通过运用认知理论来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认知过程,按照认知规律建立教学原则,并寻求促进词汇理解、记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途径。
二、词汇语义认知模式和习得模式
认知语言学是近20年来国际理论语言学界新兴的一个语言学学派,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经验主义哲学。认知专家研究了记忆中的信息是如何储存的,这个储存又是如何影响整个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认知学的观点,大脑认识事物不是无组织、无次序的,而是要在记忆知识的基础上,以最节约的方式
例29.彼はこれからも科学を研究していこうと思っている。
(2)“~てくる”和“~ていく”接在非持续性动词(瞬间动词)之后,表示某个主体反复,依次进行的行为、动作或表示多个主体同时,相继进行的行为、动作时也使用“~てくる”和“~ていく”。
例30.どんどん花が開いてきました。
例31.近ごろあちこちの川で魚が死んできている。
例32.ごく一部の人が免疫がなくなっていろいろな病気になっていく。
(3)“~てくる”和“~ていく”接在具有变化意义的动词之后。
“~てくる”用“てきた”“てきている”等形式表示在时间视点之前事物发生了变化。“~ていく”表示在时间视点之后事物将发生变化。
例33.最近は車を所有する人が増えてきた。
例34.21世紀になれば三年半で十億ずつ増えていく。
(4)“~てくる”接在一部分表示“产生、出现”等意义的非意志性动词之后,表示某种现象或新事物的出现或产生。如:接在“生まれる、生じる、現れる、起きる、できる”等动词后面表示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等的产生、出现;接在“分かる、湧く、思える、思われる、気がする、腹が立つ”等动词后面表示某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出现;接在“見える、聞こえる、~がする”等动词后面表示某种生理现象的产生、出现。
例35.赤ちゃんの歯が生えてきた。
例36.言葉は生活の中から生まれてくる。
例37.いい考えが出てきた。
例38.そういうものを見ているうちに食欲が出きてきた。进行,也就是说,大脑总是根据所需认识事物的某些属性在记忆中寻找已存在的概念,使新旧知识发生某种联系以便归类(赵艳芳,2002:80-83)。
认知结构同样也适用于词汇的学习。语言是人类认知的结果,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必须从认知的视角探讨语言中的词汇和语义变化机制以及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认知过程。
Collins&Quillion1969最早提出了一种语义记忆模型:层次网络,采用了层次结构的形式。名词概念在语义记忆中是一层一层地排列的。其基本观点是:
1. 语义记忆是由“结点”和“连线”组成的一个网络结构。
2. 结点所表达的意义依据抽象程度不同具有不同的层次,高位概念居于上层,低位概念居于下层。
3. 连线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是一个……”、“有……”、“会……”等。
4. 语义网络按照“认知经济”的原则组织。
模式对语句的加工,主要是进入语义记忆网络搜索。Collins&Quillion的这个模式,对人们如何表征和提取语义信息的问题,第一次提供了详细的描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Collins&Loftus(1974)修改了层次网络模式,提出了一个新的语义模式,叫做“扩散激活模式”。在这个新的模式中,记忆网络不再具有层次结构的形式,许多概念节点根据语义联系或语义距离彼此联结在一起,但概念节点是分群的,“花”属于一个概念群,而“车辆”则属另一个概念群。词义信息的提取过程不是相交的搜索过程,而是通过激活的扩展,正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中发生的涟漪一样,离石头越远的水面,涟漪就越
例39.心の底から怒がこみあげてくる。例40.女の声が聞えてきた。
例41.こんな夢が湧いてきたのはいつのころかな。例42.はるか遠方に島が見えてきた。
(5)“~ていく”接在“消える、失う、衰える、死ぬ”等动词之后表示某种现象(事物)消失、灭亡。也就是说,表示从有到无的变化。
例43.こういう企業は十年後には消えていく運めにあると思うんだ。
例44.彼は異国で寂しく死んでいった。
以上主要通过例句,就“~てくる”和“~ていく”接在同一动词后意义是否对应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张麟声.试论兼跨空间,时间范畴的表达方式[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8,8.
[2]寺村秀夫.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M].くろしお出版,1984.
[3]赵福泉.日语语法疑难辨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4]日本语教育学会编.日本语教育事典[M].大修館書店,1993.
[5]王锐.日语惯用型详解[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7[6]金田一春彦等.日本语百科大事典[M].大修館書店,1988.[7]森田良行,松木正惠.日本语表现文型[M].アルク出版,1989.
韩语词汇教学初探
沙艳华
(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广州
摘要:本文强调了词汇教学在韩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了韩语词汇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种词汇教学方法。
关键词:韩语词汇教学教学方法
一、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及韩语词汇教学现况
词汇作为语言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单位,与语音、语法共同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可以说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D.A Wilkin说:“没有语法只能传达很少的信息,没有词汇则什么也无法传达。”一个人的语法再精熟,语音再精准好听,没有足够的词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或者不能够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想法,他就无法用这门语言和别人进行交流。而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就是交流。因此,扩大词汇量、掌握好词汇及其使用规则是学好外语的重要前提,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词汇教学在外语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
朝鲜语作为众多外语之一,在其教学过程中当然也决不小,某一个点被激活后,向所有的方向扩展,甚至影响到整个网络。但是距离越远,激活的影响就越小。
如上所述,词与词、义项与义项之间有着各种联系。既然词汇之间是由语义网络联系起来的,那词汇习得过程就是不断在新词汇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词汇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根据以上提出的语义模式,二语习得研究专家构建了词汇习得过程模式。Meara(1997)把习得过程看成是不断在各类词汇知识之间建立丰富联系的过程,包括形、义、句法、联想等。他认为,如果词汇知识没能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任何联系,这个词就是未知词;如果已经建立了某些联系,这个词就是已知词。建立联系的多少,决定了词汇被习得的程度高低。Hudson(1995)的研究表明在词汇习得的初始阶段,目标词与心理词汇间的联系较少,建立的多是语音和其它非语义相关性的联系;到了中高级阶段,不但联系增多,而且建立的主要是语义类的联系。综上所述,根据认知理论,一个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由最初简单的认知,逐渐组成复杂的认知网络的过程。因此,词汇习得是学习者原有的语义网络不断激活扩展的过程:新信息被引入已有的语义网络,进行识别、分析、连接,网络中各要素会与其发生各种关联,形成更为全面的词汇网络。
三、认知心理学对二外词汇教学的启示
按照以上的词汇认知模式和习得模式,词汇习得就是新词汇知识引入学习者已有的语义网络,与已有词汇知识产生联系的过程。然而,这些联系通常都是隐性的,二语学习者很难获得。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通常机械地学习词汇,词汇知识远不止拼写、发音、词性和意义。因此,传统的二语词汇学习往往使得学习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注意到词汇之间的语义联系,因此也就无法建立较为系统的词汇语义网络,从而阻碍了二语词汇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遵照认知规律,运用语义网络模式来进行词汇教学,帮助学生更快速有效地发展词汇知识。具体运用语义网络积累词汇可以有下列的一些方法:
第一,可以通过分析词根、词缀讲授单词。利用学生已有的词根词缀意义知识,结合学生认知结构中的词汇知识,将新信息与旧知识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知识系统,引导学生猜测目标词意,使之很快能够被纳入语义网络。
第二,在词汇教学中可适当按照同义、反义、种属等语义
能忽视词汇教学的重要。但是当下各大院校使用的韩国语教科书及市面上使用的自学教材中,对于词汇的解释往往只是使用一到两个简单的汉语词汇,简单地描述当课课文中的核心意义,而对于该单词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等则不作任何说明介绍。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只能简单地记忆最简化的词义,并不了解单词的具体使用方法及适用范围等。
另外,笔者在从韩国语学习者到韩国语教师的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接触过很多的韩国语教师。这些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的朝鲜族或韩国人,尽管他们非常优秀,专业知识非常丰富。但是由于韩国语对他们来说就是母语,因此对于词汇的意义和使用方法,他们往往不讲为什么,更加不注重适用范围、使用方法、惯用意义等的传授。从而导致教师忽略了作为外语学习者的韩国语学习者对于词汇意义、适用范围、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实际需要。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及学生都会非常重视语法的讲解与学习,而词汇则多停留在简单背诵几个核心意义的层面上,特关系,利用类比、联想等语义认知方式来构建词汇的语义群集,激活学习者心理词汇中的词汇语义网络。
第三,运用输出性练习,在词汇教学中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词汇知识,强化新旧知识的联结。输出也是提取信息的过程,学习者对某个词汇进行分析和判断的同时,会激活先前的词汇知识,从大脑的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的有效信息与新知识加以联结,从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第四,在设计词汇的“输入/输出”性训练时,需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充分利用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积极利用目标词创设真实的语境,创造性地将目标词与已有知识、经验、背景等联系起来。要求学习者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用新学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进行成功的交际,这能够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四、结论与展望
词汇学习不仅意味着增加词汇数量,还意味着加深词汇学习的深度和质量。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认知方法帮助学习者通过深化词汇来提高词汇能力。此外,在词汇教学中,还应注意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成为信息的加工者,而不只是接受者。本文就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本身,以及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论述,希望能为学习者及教师带来一些学习和教学的启发。
参考文献
[1]Collins,A.&Loftus,E.A Spreading Activation Theory of Semantic Processing.Psychological Review,1974,(82):407-428.
[2]Collins,A.&Quillian,M.Retrieval Times from Semantics Memory.Verbal Mea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69,(8):240-247.
[3]Hudson,R.WordMeaning[M].London:Rouledge,1995:23.
[4]Meara,P.Towards a New Approach to Modeling Vocabu-lary Acquisition[A].In N.Schmitt&M.McCarthy(eds).Vocabu-lary:Description,Acquisition,and Pedagogy[C].Cambridge,UK:CUP,1997.
认知语言学词汇教学 篇11
【关键词】认知词汇视角 高校 英语词汇教学 张寅
词汇教学是高校英语教学的基础,受到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视。但是,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中,大多数英语教师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记忆单词,缺乏对单词用法及单词之间关系的重视。而认知词汇学强调对单词间的联系、语法及单词的拓展,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全面认识,能够有效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高校英语词汇教学积极重视认知词汇学对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运用认知词汇学开展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认知词汇学视角下高校英语词汇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而且对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认知词汇学对高校英语词汇教学的作用
1.核心词汇对词汇教学的作用。从认知学理论来说,人们在认识客观对象之前要对客观对象进行分类,利用分类、关联、等级等方法将不同的对象联系起来。这种方法也被称作范围化。范畴是人类重要的思维能力,而原型范畴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能力,体现者客观对象之间的家族相似性。根据原型范畴理论,高校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英语单词的范畴整理,了解单词之间的和家族相似性,加强对核心词汇的理解。同时,核心词汇是最容易掌握的英语单词,而且在英语学习中运用最广泛,对英语听力、口语及英语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核心词汇对高校英语词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2.成簇词对词汇教学的作用。克鲁斯在词汇学研究的古城中提出词汇组织假说,对词汇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词汇在组织假说认为词汇有体系和对称系列,认为语言中的词汇是多义词,词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一个词汇下,不同义项之间也有着明显的联系。词汇组织假说要求在英语词汇的学习中重视成簇词汇的学习,加强单词和词义之间的联系。成簇词汇能够帮助学生使用联想和想象的方式来学习单词,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
3.词频效率对词汇教学的作用。虽然英语单词的数量巨大,但是在实际英语学习和运用中,常用的单词数量并不多。日常使用的普通词汇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生僻词。并且日常使用的词汇相对于生僻词汇来说更容易记忆。同时,单词使用的频率直接影响学生对单词的使用程度。使用频率大的词汇常常比使用频率小的词汇更容易学习。因此,词频效率在高校英语词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重视词频效率对英语词汇的重要性,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生词的运用,使学生通过单词的学习和运用加强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
4.意译分析对词汇教学的作用。认知语言学认为,词汇的意译包括感知词汇和使用词汇两个方面。感知词汇是对词汇的认识和理解,而使用词汇是对词汇的运用。意译分析能够加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提升学生使用词汇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能力。因此,加强词汇的意义分析能够有效提高高校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
二、高校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英语词汇教学普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记忆单词的读音、拼写及词义,缺乏对单词的联系记忆及单词的运用,导致学生对英语单词的理解较浅,在英语口语及英语写作的过程中无法熟练使用英语单词。另外,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缺乏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英语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一味遵循传统英语教学中死记硬背的单词教学方法,导致高校英语词汇教学效率较低。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师认知词汇学知识的缺乏给高校英语词汇教学带来了巨大困扰。
2.学生方面。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英语教师的依赖性较强,缺乏对自主学习意识,导致大学生词汇学习仍停留在单词拼写及词义的记忆上。而死记硬背英语单词只能加强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记忆,而缺乏对英语单词的分析和运用,导致学生在使用英语口语表达和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出现认识英语单词却不会运用英语单词的现象。另外,由于英语教学课程设置不健全,导致大学生缺乏对认知词汇学的了解,无法运用英语词汇学的知识来进行英语学习,导致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较低。
三、认知词汇学视角下高校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1.重视核心词汇。核心词汇是英语学习中运用最多的词汇,并且核心词汇对普通词汇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核心词汇词形较为简单,音节也比较少,对本族词汇的分析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核心词汇使用频率较高,能够加强学生对核心词汇的记忆,另外,学生通过学习核心词汇并分析与核心词汇有着家族相似性的普通词汇,能够加强学生对词汇的联想记忆,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效率。因此,高校英语词汇教学中应加强对核心词汇的重视。教师应积极对英语词汇进行分类筛选,找出英语词汇中的核心词汇,将核心词汇作为教学重点,向学生讲解核心词汇的用法,加强学生对核心词汇的理解和掌握。
2.重视成簇词汇。克鲁斯提出的词汇组织假说提出了词汇的联系性和系统性。认为,词汇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成簇词汇的学习。为此,教师可以对词汇进行分类,将具有密切联系的词汇放在一起学习,引导学生对词汇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鼓励学生运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学习词汇。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培养学生联想记忆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过程中能够主动对英语词汇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实现英语词汇学习效率的提升。
3.重视词汇的拓展。原型范畴理论重视分析词汇之间的家族相似性。因此,在高校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词汇之间的语义联系进行分析,根据词汇之间的家族相似性将英语词汇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完整的词汇语义网,帮助学生进行英语词汇的学习和记忆。例如,教师可以将英语词汇按照词义进行分类,分为动物、植物、娱乐、体育等范畴,增强词汇间的联系性和系统性。同时,教师在讲解同一家族的词汇时也可以对词汇进行详细的分类,培养学生利用原型范畴理论学习英语词汇的习惯,加强对词汇的拓展,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4.重视隐喻认知思维的运用。隐喻认知理论指源概念域向目标概念域的映射。其中,源概念域指人们熟悉的具体的概念,而目标概念域指人们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在高校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隐喻认知理论能够加强学生对抽象单词的认识。同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运用隐喻认知理论能够加深学生对核心词汇的认识,提高英语词汇学习效率。因此,高校英语词汇教学应重视隐喻认知思维的运用。为此,教师要向学生讲解隐喻认知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对隐喻认知理论的重视。同时,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隐喻认知思维对英语词汇进行分析,使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养成运用隐喻认知思维的习惯。
5.重视东西方思维和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不同民族文化对语言的表达和运用有着重要的影响,造成不同社会文化下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在高校英语词汇教学中应重视东西方思维和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西方思维,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首先,高校应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西方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使学生将英语词汇放在英语文化中进行学习。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中国人对龙持肯定、赞扬的态度,而在西方文化中,龙象征着邪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认识到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意识,使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尊重西方文化,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学习英语词汇;其次,高校英语词汇教学中也能够重视培养学生的西方思维。为此,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高校的英语教师应加强学生对西方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的了解。例如,针对“狗”这个词汇,中国人认为“狗”是贬义词,而西方人认为“狗”具有褒义,用“Luck Dog”表示“幸运儿”。这就是东西方思维的不同。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使学生运用西方思维学习英语词汇。
6.重视多义词教学。多义词教学是高校词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英语多义词教学与原型范畴理论与隐喻认知理论有着密切关系。原型范畴理论与隐喻认知理论都提出了英语多义词的重要性。因此,在高校英语词汇教学中应重视多义词的教学。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多义词的义项及义项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重点强调多义词的基本义项,并了解义项的迁移方式;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认知理论对多义词进行自主分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提高英语词汇的学习质量。
7.重视词汇造句。根据认知理论,人们对高频词汇的熟悉程度要远远高于对偏僻词汇的熟悉程度。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对英语词汇的造句练习,加强对英语词汇的运用,增强学生对英语词汇的熟悉程度。为此,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在讲解英语词汇的拼写、发音及语法之后,要举相关的例子对词汇进行巩固复习。同时,教师可以将词汇造句的任务布置成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词汇的运用,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熟悉程度,从而提高学生词汇运用的能力。
8.重视意译分析。意译分析能够加强学生对词汇的分析了解,使学生学会使用词汇。为此,高校英语教学应重视英语词汇的意译分析。为此,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原有的词汇,对新的英语词汇进行解释和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词汇的能力。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英语词汇进行独立的意译分析,深化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认识。
四、小结
认知词汇学能够加强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全面了解,对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高校积极重视认知词汇学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运用认知词汇学改进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认知语言学认为核心词汇、成簇词汇及词频效率对高校的英语词汇教学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师及大学生缺乏对英语词汇学的重视,导致高校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在认知词汇学视觉下开展高校英语词汇教学必须重视核心词汇、成簇词汇、词汇的拓展、隐喻认知思维、多义词教学及词汇造句,积极运用认知词汇学只知识,提高高校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研究认知词汇学视角下高校英语词汇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质量,而且英语人才的培养有着和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瑛.国外认知语言学方法指导下的词汇教学研究综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2]张慧智.从概念隐喻理论视角探究英汉情感隐喻的认知构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3]木拉提·吐尔别克,刘现合.“概念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
认知语言学词汇教学 篇12
一、范畴与词汇教学
“范畴”一词在认知语言学是用途很广的术语,它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一种事物及其类似成员可以构成一个范畴,一类事物及其包含事物也构成一个范畴。人们为了认知世界,必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析、判断、归类,将事物进行分类和定位,这种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叫做范畴化。若没有对千差万别的现实加以范畴化的能力,人类便无法理解自己在生存环境中感知到的复杂现象,所以范畴化问题一直是认知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
在经验世界里,事物被划分为不同的范畴,如动物、植物、家具、建筑等,而且同一事物又同时属于多层范畴,如哈巴狗同时属于动物、犬科、狗、哈巴狗等范畴,构成范畴的不同的等级。大脑是从中间层面开始认识事物的,即基本范畴层面。在此层面上,人们的分类与客观主义的自然分类最接近,人们处理自然的事物最有效、最成功。在此基本层面上所感知的范畴叫基本范畴。对基本范畴的各种研究表明,基本范畴是心理相关等级。在此等级上,大脑的经验范畴与自然界的范畴最接近、最匹配,人们更容易感知和记忆。因此,基本等级范畴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区分的最基本的心理等级,是认知的重要基点和参照点。
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求词汇量而忽视基本词汇熟练掌握的问题,教科书只是在单词表中罗列出单词及其意思,却不能告诉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和记忆单词;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将注意力放在为学生讲解课文并在课文中学习词汇,或者专门讲解其各种意义和使用,但在如何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单词方面却不甚注意,使得所教授的词汇知识繁杂琐碎而彼此缺乏体系和连接,从而无形中加重了学生学习词汇的负担,并容易引起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厌倦。这样,教科书和教师实际上只起到了为学生提供知识的作用,却忽略了引导学生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学习这一本应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大学英语应该侧重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加强基本词汇的多义、搭配、辨析及语用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从而进一步扩大词汇量。
首先,基本词汇多是词形简单、音节较少的不可分析的本族语词,其组成有更大的任意性。因此,基本范畴次属中性词,使用频率也高。此外,基本范畴词的构词能力最强。基本范畴词是事物最早获得的名称,有较大的任意性;它们的构词能力也很强。基本词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且大体上已经固定,但在它们的基础上用合成法和派生法组合的非基本等级词可以说是无限的。另外,在基本词语从基本意义向外扩展过程中,基本等级范畴词汇发展了更多的隐喻和转喻意义。由此看来,词汇基本等级理论为语言教学中的词的运用频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词汇及语言教学有重要意义。
二、词语原型意义
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在所有相关的词义中,有一个具有更为中心或核心的意义,因而成为其他词义的原型,其他词义都是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或辐射出来的,从而形成了词义的辐射范围。
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发现,概念范畴内部成员是以家族相似性的原则组织起来的,每一类范畴的成员无法用共同特征来确定。这些成员相互之间都有一些共同特征,但几乎没有一项特征是大家共有的。原型理论认为概念内部的成员其地位是不平等的。如果有的成员具有更多的关于这个概念的认知特征,它就更具有原型性,而有的成员则具有较少的认知特征,离原型就更远一些。因此,尽管“原型”经常用来指范畴内的最佳成员或典型代表,但它更确切地指作为范畴核心的图式化的心理表征。最佳成员是原型的例示多义词义项的组织原则符合原型性,例如,对于“开”来说原型性较强的义项是那些“用手打开物体”的义项,因此“开门”、“开窗”等是较为典型的义项成员,而“开车”、“开灯”的意义则是由“使张开”的意义发展而来的,原型性要弱一些。还有“开会”等意义都是原型性较差的义项。同样,对于“打”来说,“击打”的意义是最为基本的,也是最典型的,其余的如“打电话”、“打篮球”等离原型就比较远。
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词汇的原型意义作为讲解重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各义项之间的深层关系,培养其根据上下文推断具体意义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记忆一词多义的能力。
三、重视语言的象似性
所谓象似性是说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即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据的。
随着近些年来对语言与认知的研究, 人们发现语言形式不完全是任意的, 语言结构反映人们在对客观世界的知觉和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和概念结构, 也就是说, 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指语言的拟声词和象形字, 还指音与义之间的对应关系。英语是典型的拼音文字, 但它的音与义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如以gl-开头的动词多与“发光”有关:gleam, glisten, glimmer, glitter, glimpse等。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该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讲授。这可以使学生加强语言符号与现实事物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省力和有效地记忆词汇。
四、词语隐喻义的学习
语言扎根于认知结构中。隐喻就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隐喻相互作用论的创始人理查德曾说:“好的语言是一种圆满的实现,能表达人的感知本身所不能表现的事情。语言是不同领域的交汇点,不仅是认知的表现形式,而且也是它的组成部分。源于日常经验的认知体系构成了语言运用的心理基础。”
隐喻是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两种概念之间有相互的关联。在隐喻结构中,两种通常看来毫无联系的事物被相提并论,是因为人类在认知领域对它们产生了相似联想,因而利用对两种事物感知的交融来解释、评价、表达他们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和感情。以“床”为例,在各种直接被理解的“床”之外,人们又认识并以同一语言符号命名了“河床”、“冰床”、“苗床”、“花床”、“矿床”等。英语中也有a bed of nails(极其艰难的境况),a bed of roses(称心如意的境遇)等。再以人的身体部位为例,单词head引申出很多意义:
对词汇隐喻义的教学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 着重掌握基本范畴词汇的隐喻意义。隐喻义丰富的词经常是基本范畴词。例如人的身体部位、颜色、常见的动物、植物,以及山川河流和日月星辰等基本词汇的隐喻意义非常多,而且十分常用。如apple(苹果),除了其基本词义外,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隐喻的作用还产生了许多的其他意义:the apple of sb’s eye(掌上明珠),the apple of discord(祸根),in apple-pie order(井然有序)。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这些基本词汇隐喻意义的介绍,引导学生注意其他单词的隐喻意义,帮助他们学习单词。如“crane”这个词,它原指“鹤”,又有“起重机、吊车”之义,还可以用作动词“伸长(脖子)、探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crane”的基本意义和隐喻意义是什么?“鹤”和“起重机、吊车”在外观上有何相似之处呢?而“伸长(脖子)、探头”和“鹤”又有何相连?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会思考该词隐喻意义和基本含义之间的关系,能够深层次地掌握该词的词义。
2. 重视隐喻性习语、谚语文化背景的教学。隐喻性习语和谚语也是十分常见的,如:meet one’s Waterloo(遭到惨败),look around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no rose without a throne(有乐必有苦)。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这种隐喻性习语和谚语,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深层内涵,还可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使用这些习语,丰富他们的表达方式。
在隐喻性习语、谚语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隐喻文化背景的导入。隐喻具有差异性,同一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隐喻性含义也有所不同。比如,英语中“dog”一词含有褒义,代表忠诚和友好,因此,一些与“dog”有关的习语也隐含着褒义,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时)。与此相反,汉语中的“狗”一词多少都带贬义,如“丧家之犬”、“狗腿子”、“落水狗”等。教师应从文化背景这一角度讲解这些习语和谚语的隐喻含义,使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刻地理解语言的内涵及其意境。
3. 利用隐喻思维方式,掌握新兴词汇。隐喻是词义发展的催化剂,很多词汇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由于隐喻的作用又有了一些新的含义,如mouse的原始意义是“老鼠”,后来用来指电脑的“鼠标”;domino的原始意义是“西方的一种骨牌游戏”,现在人们常用它来指一件事情的发生导致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连锁现象。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词,如black hole(黑洞),airbus(空中列车),softlanding(软着陆),aerotrain(悬浮列车),computervirus(计算机病毒),download(下载)等。这些新词的产生表现了隐喻思维方式,是思维真实的反映。因此,在学习这些新兴词汇时,学生可以从隐喻思维的角度把握其特点,理清这些词汇与原有词汇的隐喻引申的关系,这样就能够迅速地掌握这些新词。
英语的词汇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很多。但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原型、隐喻理论的指导之下,引导学生通过归纳、联想和推理等方法,深刻理解词汇的意义,加深记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不失为词汇教学的一种新的好方法,会给学生带来新的收获,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摘要: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英语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给予英语教学许多新的理论支持与启示。本文从认知语言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英语词汇教学,启示
参考文献
[1]Ungerer, F., Schmid, H.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王寅.认知语法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