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深加工

2024-07-17

玉米深加工(共11篇)

玉米深加工 篇1

摘要:玉米深加工就是分离出玉米主要成分的基础加工.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玉米组成, 充分利用玉米价值, 增加玉米产品的附加值, 带动当地的农业产业链, 增加农民的收入。

关键词:玉米,深加工,工序

目前世界上玉米深加工工业正迅速发展, 而我国玉米深加工企业也在蓬勃兴起。吉林省是玉米的主要产区, 有着相当丰富的原料来源, 有利于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工业。我们所熟悉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就有长春的“大成”、公产岭的“黄龙”、“吉安新能源”、“华润赛力事”等。

1 玉米原料及其加工工艺

原料玉米种子基本的构造分4部分:外皮, 玉米的最外层是很好的表皮, 它含有重要的纤维素;籽粒中的软淀粉;在软淀粉的两边是硬淀粉, 硬淀粉中含大部分面筋;含油脂和少量面筋的胚。

玉米干物质的基本组成是:淀粉占72%、蛋白质占10%、油脂占4.5%、纤维素占3.5%、其他成分约占10%, 这只是籽粒干物质中各组成的比率, 而实际上湿的玉米颗粒尚含有16%左右的水分。

玉米深加工的产品有:玉米油、玉米面筋、普通酒精、玉米淀粉、葡萄糖糖浆、玉米高果糖糖浆、右旋糖等。

2 玉米深加工工艺

从加工主要目的上看, 可分为互相衔接的4个工序。

2.1 浸泡

水温约52℃。循环浸泡24~48h,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稀硫酸, 循环水可防止玉米发酵而促进淀粉和蛋白质分解。

2.2 制油工序

使用碾磨机把浸泡软了的玉米粒磨碎。用离心力把胚分离出来, 进行干燥然后用机械榨取或使用溶剂提取粗油。粗油经过进一步的精炼, 可生产出高质量的食用油或生拌凉菜油。胚粉可做动物饲料。

2.3 筛选工序

剩下来的淀粉和皮层的混合物经过一系列的研磨、筛选, 筛选出较好的淀粉和蛋白质颗粒, 像水粉浆一样流到下道工序。外皮进入饲料流里。

2.4 淀粉分离

由于淀粉和面筋的比重不同, 几乎全部分离工作都可使用离心机进行。从粉浆中可提取99%以上的淀粉。进一步冲洗除掉可溶性废渣, 使其进入3股产品料流之一。

第1股产品料流是干淀粉, 产品是2种基本形态:粗糙的未进一步处理的淀粉, 可适用于各种工业用途。可添加各种特制的化工原料来进一步处理这些淀粉, 生产出具有各种特性的多种用途的精制淀粉。这类精制淀粉主要用于食品。

第2股产品料流是精制糖浆, 通过筛选粉浆, 可依次生产出3种不同的糖。第1种是葡萄糖浆, 使用添加酶或酸做催化剂, 利用水解作用生产。可依据含糖量, 通过不完全转化, 生产出具有不同性质的糖浆, 称作玉米糖浆。

第3股产品料流使用发酵和蒸馏工艺, 生产饲料用淀粉渣, 并从中提取出普通酒精。

全部生产工艺要求原料配比十分准确, 才能达到99%的玉米原料被利用。在重量上, 成品与玉米原料之比可达到99%。

在玉米深加工整个过程中, 酶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使用的酶基本有3种:α淀粉酶、糖化酶和同质异构酶。在加工中每种酶都起特定的作用。

3 玉米的产品及其用途

如前所述, 主要7类产品:

3.1 玉米油

颜色金黄, 是高质量的食用油, 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加热时, 不产生油烟。

3.2 玉米面筋

依据蛋白质含量, 可分2种基本类型。其主要用途是作为动物饲料组分。具有高热量、高蛋白;含维生素、矿物质较多, 可用于所有动物饲料。如:肉用牛、奶牛、家禽、肉用猪、鱼以及其他动物、役用牲畜等的饲料。

3.3 普通酒精或者酒精

依据酒精含量——180和200标准酒精度, 可分为2种类型, 主要用于汽油的填加剂或辛烷的增强剂, 饮用酒类和工业用溶剂。

3.4 玉米淀粉

有3种基本型:未经处理的粗淀粉;经化学处理的变性淀粉和糊精。主要作为粘合剂、胶结料、增稠剂、撒粉膨胀剂和发酵材料等。可用于食品, 包括烘焙制品、啤酒、酒曲、食用酵母、糖果、香肠等的原料, 用于肉汁、汤等食品的粉面子。用于非食品方面, 包括包装纸、波纹板的粘合剂。各类纺织品、药品酵母、建筑材料等。

3.5 葡萄糖糖浆

根据不同的含糖量和甜度可分为4种基本型。葡萄糖糖浆是呈半甜、粘性透明的液体, 可作为糖料, 膨胀剂、酵母和湿润剂。用于食品包含甜面包、甜的烘焙食品、冷冻果实、啤酒、果子露、蜜饯、果浆等原料。在工业上用于烟草调味品、医药、医用糖浆、酵母以及化工原料等。

3.6 玉米糖或称右旋糖

分2种型:含9%水的含水化合物和100%糖的无水化合物。玉米糖是仅有的可代替糖粉的右旋糖, 一般认为甜度相当于蔗糖的80%。还可作为甜料、发泡剂、酵母、和用于其它干物质的吸湿剂或吸收剂。也可用于食品。包括烘焙食品、食品、干粉冲剂、饮料、糖果、水果或蔬菜的罐头制品、酒曲等原料。非食品中, 主要用于静脉活射, 也应用于医药和化工等。

3.7 高果浆

根据果糖含量——42%或55%分2种型。产品透明、半粘性、非常甜的液态糖浆。在大多数产品中, 认为它的甜度和蔗糖一样或稍差些。由于在使用时不呈现干粉状, 主要用于充碳酸气的饮料、烘焙食品、糖果、水果露、奶制品、蜜饯、果浆等的原料。

4 玉米深加工的意义

玉米深加工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重要的受益非常大的加工业。受益可分为6大范畴:

为玉米产区增加收入, 为市场增加商品;提供大量的高质量蛋白质, 提供高热能的饲料;可提供能代替昂贵的进口油脂的油料;可生产出多种食用油以供需求;生产出的淀粉可作为某些基础工业如造纸、化工、医药、酿造、制造波纹板等的重要材料;生产出价格低廉的糖类代替进口糖类。

综上所述, 玉米深加工产业必将是一个对全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产业, 它的前景和未来是不可估量的。

玉米深加工 篇2

甜玉米营养价值及加工现状研究

甜玉米作为新兴果蔬型食品,已经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甜玉米是玉米的一个亚种,与普通玉米相比,其营养价值高,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糖和多种维生素.以其适口性好,鲜食兼有水果、蔬菜的营养和风味,易于咀嚼和消化吸收的独特特点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作 者:刘晓涛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食品工程学校,065000 刊 名:现代农村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GUN KEJI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5 关键词:甜玉米   营养价值   加工现状  

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商机无限 篇3

随着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世界第二大玉米出产国,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深加工总量每年达到1100万吨,深加工产品也从初级的淀粉、味精等逐步向附加值较高的山梨醇和变性淀粉等转变,同时带动了食品、医药、造纸、纺织等行业的发展。

美国的玉米年产量在2.53亿吨左右,同时也是玉米深加工最发达的国家,每年深加工消耗玉米量约5000万吨左右。其淀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左右,深加工量占玉米总量的18%左右,玉米深加工产品达3000多种。

在产品结构上,消费市场不同,主导产品也各不相同,如:美国以淀粉糖和发酵酒精为主导产品,占深加工消耗玉米总产量的75%,而淀粉糖中又以果葡糖为主,占淀粉糖总量的70%;发酵酒精中以燃料酒精为主,占总酒精量的80%,目前美国规定汽车燃料中必须加入10%的工业酒精。

在欧洲,玉米深加工主导产品为淀粉糖及变性淀粉。 欧洲淀粉产量目前已达 820万吨,70%为玉米淀粉,30%为小麦淀粉。

在玉米深加工技术方面,现代生物技术和电子智能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已广泛应用在该行业中,使美国、欧洲等国家玉米深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品种不断增加,收益率不断提高,成本日趋下降。从玉米深加工综合利用看,国外目前主要以饲料工业为主,占综合利用消耗玉米量的60%左右。 在发展饲料工业的同时,促进畜牧业、饲养业的发展,以饲养业的发展带动肉、蛋、乳等食品工业的发展。

我国玉米产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20%以上。90年代初,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逐步得到重视,玉米大省开始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加快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步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国内首批建设了4个10万吨级以上淀粉加工企业,年加工玉米能力均在20万吨左右,部分企业年加工能力已达到120万吨。

目前,我国玉米产量为1.2亿吨,大体消费领域为:饲料9000万吨、口粮1500万吨、工业消耗1100万吨、贮运消耗500万吨、种子120万吨。 作为玉米深加工初级产品的淀粉产量增长迅猛,1978年仅28万吨,2001年已达500万吨以上,其中玉米淀粉占淀粉总量的90%。我国淀粉应用大户是发酵行业,消耗量占淀粉消耗总量的35%,主要产品为味精、酶制剂;其次为淀粉糖工业,占淀粉消耗总量的20%;变性淀粉消耗占9%;医药产品消耗(包括抗菌素、口服及注射用葡萄糖)占20%,其他占16%。

如何做好玉米深加工及综合利用 篇4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 玉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农作物。随着玉米生产发展过程中, 通过各种杂交技术, 玉米品种不断增加, 栽培技术不断提高。玉米食用价值和营养很高,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以及维生素等。在我国玉米深加工技术发展迅速, 在消费过程中, 主要包括食用、饲料、工业和种子消费。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 玉米可以加工成500中以上的产品。玉米作为初加工产品和副产品都能进一步进行加工利用, 被广泛的应用在食品、发酵、医药、纺织等工业生产过程中, 渗透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 从根本上提高玉米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 玉米深加工技术发展, 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就如何做好玉米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展开论述。

玉米淀粉

在进行深加工过程中, 玉米可以加工为玉米原淀粉。采用玉米生产淀粉, 可以保证较高的质量, 同时成本较低, 保持原来玉米中原淀粉固有特性。在进行玉米淀粉提取过程中, 要对玉米子粒成分进行分离, 在通常情况下, 可以采用湿磨的方式, 把玉米软话, 通过对胚芽、纤维等的分离, 从而提取出玉米淀粉, 但是玉米淀粉不容易保存, 需要及时有效的进行干燥脱水。玉米淀粉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在发达国家, 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工业生产行业。在当前医药行业, 玉米淀粉主要用于制造葡萄糖、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在纺织行业, 玉米淀粉主要应用在表面涂料上。在化工产业中, 玉米淀粉被应用在醋酸等行业。

玉米乙醇

随着我国玉米产量不断增加, 以玉米为原料乙醇生产工艺迅速发展。第一, 在美国, 把玉米放在二氧化硫中浸泡24小时到36小时, 从而将玉米粒分离为胚、蛋白质、纤维质以及淀粉, 在出现分离反应以后, 淀粉才能发酵成乙醇, 其他的可以作为玉米面筋粉或者饲料作为副产品进行出售。第二, 采用干法粉碎的方式, 就是把玉米进行精细碾磨, 并进行烧煮, 然后发酵淀粉, 从而转化为乙醇。而玉米的蛋白质、纤维质和脂肪被转化为干酒槽, 可以进行回收利用, 饲喂牛。第三, 美国研发人员开发一种新的开发方法——酶促干法粉碎, 能够有效的不断增加乙醇生产数量, 提高玉米副产品附加值。就是把玉米进行短时间的侵泡, 采用粗略粉碎的方式, 再利用酵母培养, 从而有效的分解玉米籽粒, 从而抽出胚和纤维质。

玉米制糖

随着食品生产技术的发展, 以淀粉为主的制糖产业逐渐兴起, 其中玉米制糖得到制糖企业的广泛关注, 具有投资少、能耗低、污染小的特点。玉米淀粉制糖也被广泛的称之为玉米干磨制粉法, 就是直接把玉米进行干磨, 调制成玉米粉浆, 然后分解, 从而提取淀粉糖。这种生产工艺, 不仅简化很多生产步骤, 还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但是对玉米淀粉制糖而言, 也具有出糖率低和杂质多的特点, 对采用玉米制糖的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影响。因此, 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 优化了传统湿磨法和干磨法生产工艺, 并产生新的生产模式。第一, 酸水解法。就是定分通过水解反应, 将大分子糖分水解为葡萄糖。第二, 就是酶水解法, 就是利用酶的催化, 把玉米长链进行打断, 形成短链, 接着利用水解液化, 形成黏状糊精, 再把水解糖化成葡萄糖。

玉米食品

玉米本身作为食品, 在人类长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玉米营养价值很高, 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很高。另外, 玉米含有抗癌因子, 含有胡萝卜素和膳食纤维等, 随着深加工技术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玉米食用品质, 形式多种多样。随着食品机械加工技术工艺的发展, 生产出了越来越多的玉米食品, 比如玉米片、玉米面、玉米花、玉米膨化食品、玉米粉以及速食玉米等。新鲜的玉米可以作为玉米罐头或者速冻玉米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膳食结构逐渐趋于多元化, 对玉米等粗粮需求越来越多, 但是就目前而言, 我国玉米食品加工企业创新能力不够, 生产规模较小, 竞争能力较弱。

玉米榨油

随着科技的发展, 玉米油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保健食用油。通过机械压榨和浸出的方法, 提取玉米胚芽中粗油, 在进行脱色和脱臭加工, 可以得到相应的精油, 可以药用和食用。玉米油营养价值比较高, 具有多种脂肪酸,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属于优质的食用油。玉米油较为纯净, 口味清淡, 油烟少等, 被称为“绿色食品”。

玉米饲料

玉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被称为饲料之王, 营养价值和消化率都高于其他普通饲料,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就目前而言, 玉米饲料加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对玉米进行简单加工, 就可以直接作为牲畜饲料, 尤其适用于鸡鸭牛猪等养殖行业。第二, 对玉米秸秆进行加工, 可以采用青贮玉米替代玉米籽粒, 能够加工成高能高质饲料。青贮秸秆可以保证茎叶含汁量, 还能在产生乳酸等, 可以为养殖业提供重要的饲料, 有效的优化养殖业的产业结构, 节约饲料。第三, 在进行玉米产品加工过程中, 产生的胚、麸皮等, 也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另外, 随着玉米饲料生产技术的进步, 玉米产品被应用在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生产过程中, 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益, 促进我国饲料行业的发展。

玉米加工身价翻番 等 篇5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阳信镇的群众在致富路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做小本生意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该镇西程村村民程希顺瞄准了扫帚这个冷门项目,一年扎制销售扫帚4万把,年纯收入2万元,成了村里的富裕户。目前,该村有30多户扫帚加工专业户,每年扎制销售扫帚120万把,靠扫帚“扫”出了一条致富路。水落坡乡吕相村全村300多口人从事铁器加工,产品靠质优价廉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温店镇王二管村村民孙连利从沿海地区购进扇贝进行加工制成网盘,一般一个普通家庭妇女每天能加工40套左右,纯收入达15元以上。在他的带动下,周围的农户也纷纷加入到这一加工行列中。◆

腐竹生产新的技术

打工或种田只填饱肚,不如早些办腐竹厂,投资小,收效快。豆渣养猪,猪屎养鱼,或种植一条龙收入实际,打工难,不长久,落叶归根。加工腐竹又照顾到家庭,实业在手生活富裕,人老不忧。如传统制腐竹要烧1000斤燃料,新技术只烧约400斤,锅底质差的豆浆可改变近一级品煮食爽滑,余温烘干,制腐竹又不用煮豆浆,节能省人工。学费1200元包教会。网吧交3元老板教你点击网址:www.sdFuzhu.com看到详细制腐竹资料图片。◆

广东顺德区杏坊镇逢简村50多岁退伍兵 卢洪庆 守信誉0757-27772759

玉米加工身价翻番

河南省沈丘县刘庄店镇养老庄村晏淑梅,把人们用作饲料的玉米,通过生物酶化技术,加工成玉米特强粉,成为人们喜食的美味佳肴,使玉米就地转化增值2倍以上。

晏淑梅原是一家食品厂的技术员,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利用生物酶化技术可将玉米改性,于是就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经过近两年的反复试验,研制成玉米强特粉。据了解,该玉米特强粉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矿物质、胡萝卜素、粗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细腻滑爽、口感筋道等特点。其既保持了玉米的特有成分,又在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具有麦面的特性,深受消费者青睐。该产品可使1千克玉米由原来的售价不足O.9元增值到1.8元左右。晏淑梅每天为周围农户加工、兑换玉米特强粉200多千克,日收入200多元。目前,她已签订了1O余份订货合同,可获利5万余元。在她的带动下,当地群众增大了玉米播种面积,加入到玉米特强粉的生产、销售行列中来,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红薯茎尖值得开发

红薯苇尖,是指红薯蔓上顶端l0~15厘米的叶柄及嫩叶、嫩尖,在农村,多和红薯秧一起晒干当饲料用。据介绍,红薯茎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和铁等营养物质。红薯茎尖市场价每公斤8~10元,高于一般蔬菜几倍。在我国香港地区,红薯茎尖被誉为“蔬菜皇后”,每公斤售价36港元。经保鲜处理真空包装后的红薯茎尖,每公斤售价可以达到25~30元之间。红薯茎尖在农村及红薯产区尚未引起重视,是个有待开发的项目。◆

带氧带香的仿真植物

健康长寿人皆追求,城里人室内氧气浓度普遍低于正常标准,空气沉闷,各种异味困扰生活,长此以往,健康定受影响,如果有一种产品放在室内既好看,又能避免这些烦恼,那么这种产品将前景看好,现在,专利产品“生命树”上市了(专利名称:一种带氧带香的仿真植物)其外观与名贵树木没有大的区别,打开开关昼夜不停地释放氧气和香气,室内干燥还可加湿,新鲜空气中飘着淡淡清香。该产品放在家庭,办公室,宾馆不但美观好看,是一件高档装饰品,而且增加室内氧气,改善人居环境,又是高档保健品。◆

新型墙体装饰材料走俏市场

一种以硅丙接枝树脂为原料的名为“墙堡贴”的新型墙体装饰材料,由北海启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并于近日通过了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的质量认证。

据介绍,与普通装饰材料相比,“墙堡贴”装饰材料厚度达3毫米,没有一般涂料易龟裂、渗漏的毛病。同时由于它预制成成品,并卷成筒状在水泥沙浆墙面上展开,用特制的腻子将其牢牢粘在墙上,避免了一般漆现场加工和喷涂导致的质量不均匀、不稳定问题,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作业强度。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具有防水、防火、防毒功能的涂料型建筑装饰材料目益走俏,成为墙体装饰的主流。◆

竹炭废水变成液态肥

在窑内锻烧竹炭时流出的一种废水通过科技嫁接就变成了液态肥。这种液态肥经过在浙江的杭州、丽水、衢州、湖州等地试验,结果表明,投入产出比为1:3O,即农民只要投入1元钱成本就可多收13O元的收益,每吨产品价值高达7万元。

竹醋液是在窑内锻烧竹炭时流出的一种废水,以往一钱不值被白白流掉,还污染环境。安吉县政府与浙江林学院合作开发,试制出以天然竹醋液为主要成分,复配以各种元素和生物活性制剂,制成无机有机复混液态肥。这种液态肥具有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抗病、抗逆能力和品质的效果。◆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将投放市场大有可为

由吉林石化公司自主开发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硅丰环湿拌种剂系高效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已全部完成市场准人工作,即将批量生产,投放市场。

硅丰环湿拌种剂系高效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具有显著活性的有机硅化合物,可刺激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强植物体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该产品主要用于种子处理,具有高效低毒、用量少、增产幅度高、对作物安全等特点,同时能够增强作物的抗旱、抗寒及抗病能力。该产品在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5个省分别进行了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小麦、蔬菜及蚕业的产品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可使小麦增产11%~24%,马铃薯增产l5%~28%,蔬菜增产11%,蚕业增产20%。该产品毒理试验结果表明,无刺激、不致敏、不致畸,对生物安全。◆

投资小回报大无风险

为宏扬中华美食,特总结十几年厨艺经验研制出独门炒麻辣小龙虾的技术,配方独特,简单易学,风味独特,百吃不厌,包教包会,曾长时间火爆省城(石家庄),品尝者无不举手称赞,月赚不低于3万元,因本人现身有不愿将此菜发扬光大,为保证经营者最大利润空间,现每县城只限一家。◆

联系电话:13473958875

我国玉米深加工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篇6

玉米为全球性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其丰富的产出和可再生的资源优势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玉米深加工产业也被世界誉为“黄金”产业。玉米是中国3大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达到2500万hm2,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玉米生产区以及西南西北的一部分地区[1]。近年来,世界玉米总产量在6亿t左右,美国、中国、欧盟、巴西和墨西哥是5大玉米生产国,其中美国占全球玉米总产量的40%,美国每年用于深加工的玉米量已经超过5000万t,占玉米产量的20%左右,中国为1000万t,占10%左右[2]。我国玉米主要用作饲料,但近年来玉米深加工快速发展,既改变了原来的玉米消费构成,也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变化。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品种之一,事关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3]。随着玉米深加工技术特别是生物化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产品的种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食品、医药、造纸、纺织和环保等相关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延长了农业链条,提高了农民的收益[4]。为此,介绍了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的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保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1 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现状

我国深加工产品已有1000多个品种,主要有淀粉及其衍生物、淀粉糖系列、变性淀粉系列、医药类系列、发酵类系列及副产品系列等几大类。重点产品有玉米淀粉、变性淀粉、淀粉糖、味精、食用酒精与燃料乙醇、赖氨酸、化工醇等。2003年中国用于深加工玉米量为1500~1600万t,约占玉米总产量的13%。酒精约占深加工玉米量的31.2%,淀粉糖占29.2%,谷氨酸占14.8%,变性淀粉占4.3%,其他占20%[4]。

1.1 玉米深加工产品

玉米在淀粉生产中占重要位置,玉米淀粉除直接用于食品、造纸、纺织、医药等领域外,绝大多数用于深加工。我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历史较短,多数产品还处于发展期,因此增长速度快,增幅大。在深加工产品中,淀粉工业是我国玉米使用量较大的一个行业,我国玉米淀粉的产量从1999-2005年呈线性增长。2004年全国玉米淀粉量达862万t,比2003年增加了36.09%[5]。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我国玉米加工转化能力达到2500万t,深加工数量约占玉米总产量的18%。我国玉米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山东、河北、安徽、广东等省。

1.2 淀粉糖

据中国发酵协会统计,1992-2002年我国淀粉塘工业快速发展,特别是1997年以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仅2000-2003年3年间国内便增加近100万t的产量。淀粉糖产量从1992年的21万t发展到了2002年的200万t,10年翻了近10倍,2002年比1992年增长了89.5%。品种由4~5个发展到24个,而且出现了淀粉糖(干基)单价低于蔗糖的新情况[6]。

1.3 玉米乙醇业

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燃料酒精价格低廉且环保,而且燃料酒精绝不会引起汽车发动机的不良反应,市场潜力巨大。乙醇汽油的推广及使用,不仅可以缓解因石油资源短缺而造成的经济压力,还可以消化陈粮,为粮食解决相对过剩问题开辟一条新路。资料表明,2001年4月,我国宣布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并批准了4个产能共为每年102万t的燃料乙醇试点项目,包括吉林燃料乙醇公司的30万t,河南天冠燃料乙醇公司的30万t,安徽丰原生化公司的32万t,以及黑龙江华润酒精公司的10万t。这些以陈化粮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按10%的配比掺入汽油中,可以起到节省原油的作用。从2002年6月-2003年6月,国家组织河南、黑龙江等省市进行车用乙醇汽油试点。2004年试点扩大到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的全省区域,以及河北、山东、江苏、湖北的部分地区。由于当时燃料乙醇价格高于汽油,因此发展并不迅速。2004年全球能源和石油价格上涨使得燃料乙醇身价倍增,4家定点生产企业也纷纷扩产。据上海天之冠可再生能源公司史吉平经理介绍,目前这4家企业的产能已经由102万t增加到约150万t,但是这个数字还远远无法满足远期需求。现阶段,燃料乙醇的使用还只限于黑龙江等9个省市,如果后期在全国推广,以2005年我国汽油消费量4 366万t计算,添加的燃料乙醇需要436万t,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出于对粮食安全的慎重考虑,除了4家试点企业外,国家有关部门没有新批燃料乙醇生产项目[7]。

1.4 变性淀粉

在淀粉家族中天然淀粉的种类十分繁多,但作为食品辅料时却不能完全尽如人意。而变性淀粉却是根据加工食品的特殊要求制成的新型辅料。它能满足某些食品加工的工艺要求,克服天然淀粉所存在的缺点,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变性淀粉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产品,用途广泛,国外已开发出3 000多个品种,而我国只开发出50多个品种。它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饲料、医药、日化、石油等工业,使用量最大的是造纸、食品和纺织品等行业,前景良好。

2 我国玉米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1)面临原料短缺和市场价格上扬的挑战。“十五”以来,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对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化经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玉米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等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玉米深加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加工能力盲目扩张、重复建设严重的情况,一些主产区上玉米深加工项目的积极性高涨,新建、扩建或拟建项目合计产能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玉米产量增长幅度,引起了玉米供需结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饲料生产原料供应紧张,影响了畜禽养殖成本和饲养业的发展。加上各粮库执行国家临时储备粮收储制度,收购价高于市场价,相当一部分农民将玉米卖给了各粮库,使玉米加工企业面临原料收购难,同时玉米价格上扬给玉米深加工企业带来新的收购压力。玉米收购价格的上涨意味着玉米深加工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没有下游产品以及生产成本较高的深加工企业无疑将面临新一轮淘汰。

2)产品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能够直接摆上货架的“终端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多为粗放型加工,初级产品多,产品结构不合理,部分小型企业加工转化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我国玉米加工业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的几十万吨消费量到90年代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长,如今开发了上百个产品。美国玉米加工产品现在是3500多个品种,而我国加工水平和技术比较落后,国内的玉米加工只有200多个品种,且都把初加工的玉米、玉米面、方便食品、玉米饮料等都统计进去。初加工所占的比例太大,食品的初加工占65%,工业原料的初加工占20%,深加工只占15%,主要集中于乙醇、淀粉及化工醇等相关领域。从工业意义上来讲,品种分布是不合理的,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较,结构不合理[8]。

3)规模大的企业数量太少,资源综合利用差。我国玉米加工业发展比较缓慢,大型企业少,中小企业的加工能力较差,玉米产品种类少,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和提升产品档次。在全国玉米深加工企业中,真正的食品加工和工业原料加工基本在560~580家左右。玉米加工规模超过50万t以上的全国只有60~70家。规模在30万t以上的100家左右,剩下的20万t以上的大约150家。剩下的绝大部分规模都很小。那些规模小的企业科技含量低、生产成本过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差、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产品品种单一、收益率低、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很难与大规模的企业进行竞争[9]。

4)加工企业资金缺乏,不能如期达产达效。目前,玉米加工技术更新速度较快,由于缺少资金,一些成长中的企业改扩建比较困难,不能及时进行技术的更新和改造,加工产品很难适应市场需要。同时,玉米加工企业不能享受国家收储粮的优惠政策,企业缺少收购和储备原料玉米资金,由于加工原料无保障,导致有些企业不能达产达效[10]。在市场激烈竞争的过程中,国内企业为了维持生存,把资金都投放到生产中,一般只扩大企业规模而不注重企业科技的投入,造成企业技术水平低、开发能力有限,研发新产品种类少,无力与国外大型企业进行竞争,加上我国小型加工企业比较多,企业的发展更加困难重重。

3 我国玉米深加工的发展对策

1) 加强对新建、扩建项目宏观调控,全面清理在建、拟建项目。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玉米加工项目建设管理的紧急通知》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清理玉米深加工在建、拟建项目的紧急通知》的文件精神,立即停止备案玉米深加工项目,对在建、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对已经备案但尚未开工的拟建项目,停止项目建设;对不符合项目土地审批、环境评价、城市规划、信贷政策等方面规定的项目,要暂停建设,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审批玉米深加工业企业或在建项目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并逐步取消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虽然燃料乙醇的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在我国大量使用玉米制造乙醇的路子却是行不通的,原因是我国人多地少,并在一定时期内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是必然的,大量耕地减少的趋势也是必然的,对粮食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尽管应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但保障能源安全决不能损害我国的粮食安全。为此,要严格控制并逐步取消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同时,加快小企业被淘汰出局的时限。

2) 科学规划,加强政策指导,统筹规划。

目前,我国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内蒙、山东、河南、河北等玉米省区,这些玉米主产区要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全局利益出发,统筹规划各地区玉米生产、饲料加工业和深加工业发展实际,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业产能规模盲目扩张,使其与《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饲料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相衔接,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各地规划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加强对玉米加工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产能的盲目扩产和无序发展。加大研发引进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规避风险的回旋余地比较大的产品,彻底改变产品单一或品种单一的弊端,争得企业发展的主动权。

3) 保持玉米食用消费、饲料和深加工的协调发展。

对不同类型玉米加工业,实施区别对待的发展政策。一是鼓励发展玉米食品加工业,开发玉米食品加工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以提高玉米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为核心,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玉米转化能力,提高粮农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稳步发展饲料加工业,不断开发优质高效的饲料产品,提高饲料的质量安全水平,确保畜牧业发展对玉米饲料的要求。三是适度发展玉米深加工业,鼓励发展高附加值产品,限制发展供给过剩和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产品以及出口导向型产品,严格控制深加工消耗玉米数量。制定玉米深加工业消耗的控制指标,并以此为控制加工能力扩张的测算基础。

4)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严格执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低水平、高消耗、污染严重的企业,尤其是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小型淀粉和淀粉糖(醇)企业。完善产业组织形式,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配套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积极培育大型玉米加工企业,推动结构调整,提高行业发展水平。鼓励和支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市场前景看好、发展潜力大的国内玉米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和重组等形式,发展若干家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并对“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淀粉糖、变性淀粉、柠檬酸等3大类产品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使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和竞争力。同时,鼓励和引导玉米加工企业加强科技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加强科技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升级。重点支持玉米保质干燥、精深加工关键技术、新产品开发和重点装备的研发工作。积极应用先进的生物酶技术、色层分离技术、膜技术以及喷射、超微、自动化控制等技术,促进玉米深加工产业尽快进入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的快速发展阶段,努力实现产业升级。

5) 适当调整玉米及加工产品进出口政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玉米深加工能力的不断增长,造成玉米原料短缺和玉米收购成本不断上涨,玉米深加工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因此,各地区原则上要减少玉米出口,优先保证国内供求平衡。同时,建立灵活的玉米进出口数量调节制度,在保证国内玉米生产稳定的条件下,东南沿海玉米主销区在国际市场玉米价格较低时,可适当进口部分玉米,满足国内饲料加工业的需求。进一步规划未来玉米进口工作,从长远来看,进口玉米无论是对国家粮食安全,还是企业发展均有利,用好进出口调节手段,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提供保障。同时,研究完善玉米初加工产品和部分深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具体产品由国家相关部门严格规定。同时,由国家组织成立米深加工产业协会,实现资源共享,可以交流经验,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整体实力和与国外大型玉米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6)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坚持循环经济的理念,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尽可能回收,原料利用率达到97%以上。延长加工产业链,提高玉米转化增值空间。降低资源消耗,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坚持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玉米加工产业。

7) 鼓励玉米加工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资源。

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市场竞争,充分利用全球土地资源,通过融资支持、税收优惠、技术输出等国家统一制定的支持政策,鼓励玉米加工企业到周边、非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建立玉米生产基地,发展玉米加工和畜禽养殖业,延伸国内农业生产能力,减少国内粮食生产的压力[11]。

4 结束语

我国玉米深加工在近几十年中发展迅速,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很多应用,已成为玉米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是我国玉米深加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玉米深加工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目前,我国玉米深加工品种少,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资源综合利用差;科技开发投资少,加工技术落后;综合加工能力弱,玉米附加值低。因此,科学合理地把握玉米加工业的发展规模、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及其产品开发方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既是实施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需要,也是推进玉米加工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佚名.玉米期货知识:我国玉米生产情况简介[EB/OL].2004-08-20.http://economy.enorth.com.cn/system/2004/08/20/000847569.shtml.

[2]佚名.玉米深加工产业现状分析[N].瓜果蔬菜报,2007-01-02(02).

[3]王秀忠.促进玉米深加工健康发展的对策[N].农产品加工,2007-06-08(B01)

[4]王江,谷凤久,景波,等.国内外玉米加工产业发展比较研究[J].研究与探索,2007(2):32-34.

[5]王莉,胡胜德.我国玉米深加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8(10):61-63.

[6]王军.我国玉米加工业的历史与现状[J].期货日报,2004-11-03.

[7]玉米乙醇业的可持续发展[EB/OL].2006-12-20.ht-tp://www.ccei.org.cn/shownews.asp-id=4367.

[8]王莉,胡胜德.我国玉米深加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8(10):61-63.

[9]佚名.研究我国玉米深加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EB/OL].2009-05-29.http://www.lunwenwang.com/Freepaper/Agronomypaper/agronomypaper/200905/Freepaper_39355.html

[10]佚名.吉林发展玉米深加工解决“卖粮难”问题[EB/OL].2006-11-16.http://www.cqagri.gov.cn/detail.asp-pubID=219671.

吉林省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动态 篇7

长春大成:挂牌价格1 600元/t (二等) , 1 590元/t (三等) 不变, 湿水分玉米价格分别为:30%水分1杂质价格为1.344元/kg, 同等玉米1.5杂质为1.336元/kg;25%水分1 杂质价格为1.424元/kg, 1.5杂质为1.416元/kg。三处收购点收购量有3 000余吨。

松原赛力事达公司:1 620元/t, 收购量增加至3 500 t左右

中粮生化榆树公司:挂牌价格为1 600元/t, 日收购量由4 000余吨涨至5 000余吨。

中粮生化公主岭公司及黄龙:目前挂牌价格为1 640元/t, 日收购量在3 000余吨, 略有增加。

四平天成公司:1 630元/t不变, 收购量在3 000余吨。

玉米深加工 篇8

鉴于临储2012年所收玉米质量普遍偏差, 饲料企业使用难度较大, 此部分粮源需主要依靠玉米深加工企业消耗, 近期市场中关于国家临储玉米定向销售深加工企业并给予一定补贴的传闻也是此起彼伏。近日《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竞购加工国家临时收储玉米补贴管理办法》终于面世, “在2014年5月至10月期间, 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国家临时收储玉米竞价销售活动, 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三省 (区) 竞购, 并于12月底前运回企业自用加工的玉米数量, 超过其两个月加工能力, 中央财政按100元/吨标准给予补贴”, 深加工补贴政策算是尘埃落定。

如果说该补贴政策给东北深加工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的话, 华北市场则只能自找出路。自2013年秋粮上市、东北临储启动收购以来, 所有政策扶持均将华北市场排除在外, 华北深加工企业既无缘临储代收, 运输补贴亦不在列, 时至今日, 东北深加工企业竞购补贴启动, 华北市场又被圈在其外。

虽然政策面并没有对华北市场进行明确干预, 但华北市场却从未远离政策的漩涡:春节前后, 东北临储大量吸纳产区粮源, 东北供应告急, 彼时正处价格洼地的华北玉米快速反应, 第一时间“北上南下”, 成为补给东北及销区需求的一大外援;4月份以来, 因前期外流过多, 华北市场阶段性供应偏紧局面持续加剧, 玉米价格一路高涨, 至6月中旬前后, 华北玉米价格达到今年同期高点, 东北临储粮与华北市场价格形成顺价, 东北临储玉米闻风而来, 目前仍在源源流向山东等地。

虽然本次国家对深加工企业的补贴政策再一次错开华北市场, 但可以确定的是, 全年临储主导市场的大环境下, 任何一项对某一具体行业或某一区域的细节政策均不会改变全国大局。同样, 国家对东北深加工企业给予补贴的政策也不可能将华北市场完全排斥于全国大市场之外。临储收购与拍卖锁定了全年市场价格波动的大区间, 虽然中间过程中区域性价格波动行情会有出现, 但随着后期临储拍卖不断供应市场及新一玉米年度临近, 华北玉米市场必将持续向临储这一主流政策市靠拢。

从本次东北深加工企业100元/吨补贴政策来看, 势必降低东北深加工企业的收粮成本压力, 但尚不致对包括华北在内的全国市场造成大的数量供应及价格波动。在目前东北临储玉米成本与华北市场顺价的情况下, 东北贸易商参拍积极性升温, 近期东北玉米入关流向华北数量不断增加, 而因临储拍卖成本价格稳定, 基于拍卖成本定价考虑, 并不存在华北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土壤。而受当前华北玉米价格高企及近期上涨势头明显放缓、新一玉米年度临近等因素考虑, 近来华北各类贸易商清库存意愿大幅攀升, 华北本地粮上量增加, 也将起到稳定市场供应及价格走势的作用, 短期华北粮价上涨缺乏动力。当然, 受拍卖成本及贸易商趋利心理支撑, 华北粮价下跌也将受限, 短期供应增加情况下, 震荡下跌或为主流行情。

综合以上分析, 东北深加工补贴政策的作用将更多表现在刺激东北深加工企业参拍临储玉米、加速东北临储库存压力释放等方面, 而对华北市场来讲, 在后期华北跨省移库拍卖大规模启动前, 东北临储定价的机制已经形成, 华北市场价格将持续向既保持与东北临储拍卖顺价又向临储成本价格靠拢趋势发展。

科尔沁区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探析 篇9

一、科尔沁区玉米深加工产业概况

(一) 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2011年, 科区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1073万亩左右, 平均亩产904斤, 总产量在485万吨左右。有大大小小的100多家的玉米加工酒厂, 还有玉米淀粉、糖化酶、饲用金霉素、糠醛等生产厂家。2002年以来, 通辽市又陆续引进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玉米深加工项目, 达产后通辽市年产350万吨的玉米便可以实现全部就地加工增值。科区玉米行业的一些龙头企业, 如岳泰公司、万顺达公司、力牛等大型企业, 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玉米产业的发展, 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提高。

(二) 玉米深加工主要产品情况

1.玉米淀粉。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基础就是玉米淀粉, 我国又是淀粉的主要出口国之一, 科区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把玉米淀粉加工做大做强。2.玉米乙醇。玉米是乙醇的主要原料。随着不可再生能源如石油的大量消耗, 各国对用粮食来制造燃料的需求逐渐增大。虽然我国出于对粮食安全的考虑, 对生产玉米乙醇采取了限制措施。但是加工玉米乙醇, 依然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3.变性淀粉。玉米变性淀粉也是玉米深加工的主要产品之一, 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建筑、石油化工和医药等行业。这对科区的玉米加工企业来说, 也是一个发展契机。4.淀粉糖。从国家的政策导向看, 淀粉糖属于玉米加工行业潜力较大的产品, 未来产量还需有进一步的增加。5.赖氨酸。随着饲料行业的快速发展, 对赖氨酸的需求量也将逐渐加大。6.化工醇。化工醇可以成为石油化学物的替代品, 和玉米乙醇相似, 它可以替代石油资源, 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和进口, 缓解一定程度的石油供应压力。所以化工醇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科尔沁区玉米深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科区玉米加工业虽然在一些龙头重点企业的带动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但是和世界的先进标准和我国一些先进地区相比, 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 玉米深加工产业链较短

玉米深加工是玉米产业链的核心。往前衔接玉米生产, 往后衔接了第三产业, 所以玉米深加工是玉米产业链中科技含量高, 转化增值效率最高的核心产业。科区的玉米深加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初级产品的加工, 比如加工成玉米淀粉、玉米油等产品;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加工的基础上, 再加工成玉米糖浆和各种变形淀粉、酒精等产品;第三层次是以第二层次的各种糖发酵, 然后加工成黄胶原、甘油等产品。从科区玉米加工产品来看, 加工产品的层次较低, 绝大多数还是初级加工产品。科区内企业玉米加工生产能力不足, 技术设备相对落后, 品种少, 档次低。另外科研投入的不足和缺乏专业科技人员等因素都导致了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较短。

(二) 玉米深加工产业附加值不高玉米

玉米初加工产品的增值仅是玉米原值的1—3倍, 但是深加工产品的增值却可以是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世界上以淀粉为原料加工的变性淀粉达到200多种, 我国却只有几十种, 科区的种类就更少, 而且80%以上的玉米加工产品属于粗加工, 基本上都是淀粉、酒精、味精等产品。所以科区依然缺乏能承接上下游产品进一步深加工的大型企业, 也谈不上与汽车、化工、医药等领域相结合的现代玉米产业, 从而导致了玉米深加工产业附加值不高的问题凸显。

(三) 玉米深加工产能过剩, 重复建设问题严重

多年来, 科区玉米深加工产业一直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 缺乏统一的行业规划, 导致了重复建设和产品雷同。从数量上看, 玉米深加工企业相对较多一些, 但是真正发挥加工能力, 有较强的市场效益的大企业并不多。科区现在玉米加工产能达到500万吨, 但是实际加工能力是350万吨, 产能过剩问题显著。尤其在科区实施发展玉米经济的新思路之后, 投产了一大批玉米深加工项目, 这些项目中近距离重复建设现象很严重, 而且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发酵技术和提取工艺落后, 一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已经处于了亏损的状态。

(四) 部分企业废弃物大量排放, 污染严重

首先是由于科区内玉米加工企业的技术能力有限, 不能对玉米相关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利用加工, 秸秆开发利用落后于其他省份。大量秸秆不能被利用, 直接在田地里焚烧掉, 污染了大气环境。其次, 玉米深加工行业是个用水大户, 但是内蒙古又是一个严重缺水的省区, 这样就制约了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用水多, 排水也多, 对应的废水处理也多。玉米深加工产品, 需要在水中通过生物发酵的方式提取精制得到, 所以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一般来说, 每吨味精要排放废液10—14吨;每吨柠檬酸要排放废糖液10—14吨。玉米制作淀粉产生的浸泡水, 每加工一吨玉米, 就会排出质量分数为8%—10%的侵泡水0.6立方米。目前这些废弃物仍有大部分找不到出路, 多数企业工艺技术水平不高, 回收利用能力不强, 而且不注重环保工程, 直接排放, 造成了新的污染源。

三、促进科尔沁区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加大扶持力度

经过近年来的摸索和反复实践, 科区已经达成了共识:要把玉米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 把玉米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定位在增加玉米附加值, 在精深加工上做大做强。因此, 政府应该对玉米深加工的技术创新活动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和支持政策, 加大对玉米加工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玉米加工龙头企业的投资补贴;还要加大对种植玉米农民的直接补贴, 保证玉米的充足供应;另外加快农村金融的改革步伐, 对玉米主产区和加工给予有力的金融扶持。

(二) 延长玉米产业链, 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玉米产业链较短时, 必然导致玉米的消耗量较大, 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玉米的第一层次加工的产品可增值1—2倍;第二层次加工可以增值5—10倍;第三层次再加工产品的增值达到10—100倍。因此以玉米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 如维生素、抗菌素可增值几十倍, 这样的效益是相当可观的。科区应该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 发展市场上有前途和竞争力的产品, 增加深加工产品的种类。在向后延长产业链的同时, 还可以反向思考, 考虑向前延长玉米产业链。比如, 玉米秸秆可以作为饲料的一种生产原料,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玉米芯可以用来制造木糖醇, 随着糖尿病人数的增加, 木糖醇制剂以及保健品也逐渐热销。玉米芯还是糠醛的重要原材料, 糠醛的用途特别广泛, 用它直接和间接合成的化工产品达到1600多种。所以说, 在延长玉米产业链的方面, 不管是向前还是向后延伸都还大有作为。

(三) 整合深加工企业, 向规模化、集约化方面发展

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规模较小时, 很难实现规模效益, 这样不但造成各企业的重复生产无序竞争, 还由于其实力有限, 科研以及设备的投入不足, 造成玉米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所以整合玉米深加工企业, 扶持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重点企业, 可以提高科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集团有较高的能力来加快玉米现代技术的转化, 开发出新的品种, 促进对玉米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能力, 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

(四) 树立循环经济思维, 承担企业公民义务

经过近年来的规范与引导, 很多污染比较严重、设备落后的小企业纷纷倒闭或被兼并重组, 生态破坏现象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在玉米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的有机废水是不可避免的, 污染问题仍普遍存在。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 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科区政府坚决不引进污染严重的高耗能企业, 并且下大力气进行了企业的环境整治。例如, 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市区环保部门联手, 把梅花味精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做成复合肥, 还原到农田里, 并且引进环保技术, 实现污水的自动化控制处理, 使处理后的废水基本达到饮用水标准。像这样成功的案例应该在有实力的企业中进行大力推广, 发展循环经济, 确保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速冻糯玉米加工技术要点 篇10

糯玉米青穗(棒)原料采收→去苞叶/花丝→切根、尖、分级→→清洗→蒸煮→冷却→速冻(冻结)→包装→冻藏→检验→冷链控制

操作要点

原料采收。老嫩适中,粗细适中,籽粒饱满,无虫眼、无杂化、无污染、无霉变、无水粒、无红轴、从采摘到加工时间不超过6小时。

糯玉米收获适期在授粉后25天左右,因品种不同,可有3~5天的差异。收获过早,影响产量,不利于加工;收获过迟,鲜食口感差,商业价值下降。一般在清晨有露水时收获,到上午10时前收获结束,并迅速排出田间热量。从原料采收到入库加工的时间越短越好,并尽量保持在低温状态下运行。

去苞叶、花丝。消除苞叶、掰除鲜玉米青穗(棒)径端,同时去除虫蛀、发霉、腐烂、缺粒、杂色、粒粒行距不紧密和成熟度过高或过低的原料,要求无苞叶碎片、无花丝。此工序可设置盐水浸渍环节,以浓度1%~1.5%的食盐溶液浸泡30分钟,其目的是调味、驱虫和冷却。采用手工或机械方法去除鲜糯玉米青穗(棒)花丝,花丝必须除净,否则会影响产品外观质量。

切根、尖、分级。观察籽粒色泽、饱满程度、穗型尺寸是否符合原料标准,按穗型切断进行分级,加工整穗鲜糯玉米青穗(棒)要求不秃尖、不秃尾,整体无虫蛀、缺粒、籽粒排列整齐均匀。将原料玉米人工去皮、须,用刀切根、尖。根据合格玉米的长度确定玉米的等级。

清洗、沥干。将处理完的原料玉米按顺序及等级的不同摆在蒸煮框内,用流动水清洗玉米穗表面,洗掉玉米表面可能留存的泥土、花丝等杂质,要求玉米表面无花丝、污渍,大小、粗细均匀一致,清洗要迅速,清洗后将水沥干。

蒸煮。将清洗后的玉米放人蒸气蒸锅内,保证压力:0.1-0.15Mpa,蒸煮时间为30-35分钟。

预冷。冷却速度也很重要,将蒸煮后的玉米取出置于温度为1-5℃的预冷间预冷,时间为2-3小时,使玉米的中心温度降至5℃以下。

速冻。预冷后的玉米放置速冻库内速冻,温度:-30--40℃,速冻时间为30分钟,糯玉米芯一定要冻透,可用温度计测量,使产品中心温度降至-5℃左右,防止玉米在保存过程中出现劣质现象。

包装、入库、冻藏。冻结好的果穗在5℃左右的低温下轻拿轻放,防治掉粒降等温包装车间,按等级进行称重、包装、封口,标明等。冷冻入库在-18℃的溫度下保存,温度波动要控制在2℃以内。在冷库中堆码不应阻碍空气循环,产品与冷藏库墙、顶棚和地面的间隔不小于15厘米,可安全贮藏9~12个月。

检验、运输冷链控制。按照速冻米面食品标准检验,主要有感观、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的检验。合格产品运输的厢体必须保持-18℃左右的温度。厢体在运输前要预冷到-10℃,要轻拿轻放。

高油玉米及其加工应用 篇11

高油玉米的特性

1、农艺性状

和优质蛋白玉米一样, 生产上推广的高油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 如株形、株高、叶形、穗位、穗部形态、生育时期、抗性等和普通玉米杂交种差别不大, 籽粒产量略有下降。

2、高油玉米的利用价值

(1) 食用

经过精炼加工而成的玉米油是一种用途广泛、味道纯正、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油。玉米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 尤其是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 这些均为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优质玉米油含棕榈酸8.0%~12.7%、硬脂酸1.0%~2.0%、油酸24.4%、亚油酸60.0%~65.0%、亚麻酸1.0%~1.5%。由于玉米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 具有降低血管中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 对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有辅助疗效。另外, 玉米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 长期食用能增强肌肉和心血管机能, 维持生殖器官正常机能和肌体抵御能力。因此, 玉米油是人类最理想的食用植物油, 是一种理想的保健油。世界上许多国家以食用玉米油为主, 在美国玉米油占食用油总量的9%, 成为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植物油。

(2) 饲用

高油玉米一般具有较高的蛋白质、赖氨酸和色氨酸、类胡萝卜素等, 除此之外, 高油玉米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也高于普通玉米。这些能量和各种营养成分, 对家禽、家畜具有重要价值。用高油玉米作饲料喂养家禽、家畜,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据资料介绍, 用其养猪, 每增重1千克猪肉, 较普通玉米可节省饲料5%~6%;用其养鸡, 含油量每提高1%, 单位饲料增重提高1.6%。

国内外高油玉米的研究与利用概况

玉米的含油量受多基因控制, 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常用的育种方法有混合选择法、单粒法和基因诱变等方法。普通玉米的含油量为4%~5%, 而高油玉米一般为7%~10%, 最高可达20%以上。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最先开始培育高油玉米, 到20世纪40年代已育成一批含油量为6.33%的高油玉米杂交种, 但由于农艺性状欠佳, 生产上没有应用;70年代末, 美国费斯特种子公司才开始出售高油玉米杂交种 (含油量5.5%~7.0%) 。我国自70年代引进美国高油玉米资源, 开始对高油玉米进行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先后育成的一批高油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已应用于生产。近几年我国采用现代技术手段, 使玉米油品质有了较大的改进。目前, 我国推广的高油玉米品种主要有:中国农业大学选育的高油1号、高油2号、高油6号、高油8号, 高油115、高油647、春油号、吉星油199等, 其籽粒产量与普通玉米接近。

高油玉米开发应用前景

高油玉米是经过玉米遗传育种学家数十年的努力才创造出来的一种高附加值玉米类型, 其突出特点是含油量高。我国正推广的高油玉米含油量都在7%~9%之间, 而且10%含油量的杂交种也已进入示范阶段。和普通玉米相比, 高油玉米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高油玉米使玉米本身从单纯的粮食或饲料作物变成了油粮、或油饲兼用作物。据测算每500千克高油玉米含油35~50千克玉米油, 相当于175~200千克大豆的含油量。更为重要的是玉米油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等, 具有溶化胆固醇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是一种理想的保健油;同时玉米油发烟温度 (221℃~260℃) 比豆油高, 且易于消化吸收, 又是一种理想的烹饪油。美国是高油玉米的生产大国, 每年生产玉米油60万~70万吨, 且非常畅销。而我国统计数据表明, 年产量不超过2万吨, 我国市场上销售的玉米油, 大部分从国外进口, 价格十分昂贵。近几年我国高油玉米的科研和生产已取得很大进展, 不仅选育推广了一批高油玉米新品种, 而且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加工能力。

除油的成分之外, 高油玉米还含有相对较高的蛋白质、赖氨酸和类胡萝卜素。这些成分不仅对人类和单胃动物的营养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家禽乃至反刍动物的饲养也有重要意义。国内外许多喂养试验表明, 高油玉米带来的效益是十分可观的。例如据杜邦公司估计, 每千克高油玉米的额外增值可达2~2.3美分。伊利诺伊大学以不同含油量的玉米作肉鸡饲养试验, 发现含油量每提高1%, 单位饲料增重可提高1.6%。我国长春市农业科学院的肉鸡饲养试验表明, 以高油玉米配合饲料与正大鸡饲料相比, 每养1只鸡可节约1.5元人民币。据杜邦公司专家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估计, 高油玉米在美国有可能扩展到全部玉米播种面积的30%。

我国的高油玉米育种并不比美国落后。已经有一批含油量在7%~9%的杂交种育成, 丰产潜力与农艺性状都与普通玉米相近。已有个别杂交种含油量达到10%。只是由于缺少强大加工业的带动, 特别是优质优价等政策问题没有很好解决, 农民不能从高油玉米生产中得到实惠, 现阶段高油玉米在我国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 但随着整个特用玉米产业的发展, 高油玉米在我国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 前景也十分光明。如果有20%的播种面积改种高油玉米并进行各种加工, 在不影响玉米继续增产的前提下, 可额外增产玉米油100万吨以上, 相当于200万公顷油菜籽的产油量。这个目标若能实现, 我国的食用油短缺的局面就会大大缓解, 而且会带来畜牧业的全面兴旺, 大大提高我国菜篮子的质量和数量。额外增加的产值可达50亿元以上。

高油玉米的加工利用

高油玉米因其独特的高含油量和特异品质, 不论是做饲料和玉米配合饲料、工业原料还是在玉米籽粒深加工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1、高油玉米作为饲料和配合饲料的原料

玉米籽粒在配合饲料中作为一种能量饲料原料, 因其含油量高, 所以能改善加工配合饲料的品质, 降低成本。尤其是高油玉米含亚油酸高达4%以上, 是所有谷物饲料中含量最高的一种。亚油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 只能从饲料中获得, 是动物体内必需脂肪酸。动物如缺乏它, 将生长受阻, 皮肤病变, 繁殖机能受到破坏。玉米在猪、鸡日粮中的配比高达50%以上, 仅玉米就可满足动物对亚油酸的需要量。另外高油玉米籽粒中的赖氨酸含量也比普通玉米高50%, 用高油玉米作饲料原料, 比普通玉米品质好, 可节约成本。

高油玉米不但籽粒含油量高、品质好, 而且其秸秆的品质也很好。目前生产中推广的高油玉米品种大多都有绿叶成熟的特性, 且高油玉米秸秆的品质较普通玉米有大的改善。如目前推广的高油115号, 秸秆粗蛋白含量达8.5%, 比普通玉米秸秆 (粗蛋白含量6.6%) 高30%, 甚至超过美国带穗青饲玉米 (粗蛋白含量8.1%) , 是一种难得的优质青饲料。

2、高油玉米的深加工及玉米油生产

高油玉米的综合利用收益最大的应属玉米深加工业和玉米制油业。在玉米加工淀粉的行业中, 淀粉的销售用于保住成本, 玉米油作为一种副产品, 可给加工带来利润, 而选用高油玉米作为玉米淀粉的原料则可给加工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改用高油玉米做原料, 其出油率可由普通玉米的2%~2.5%提高到6%~6.5%。仅此一项每吨原料就可多获利60~70元, 给一年加工能力110万吨的县级淀粉厂每年可带来600万元~700万元的额外经济效益。而且用高油玉米加工后的其他副产品的营养价值也提高了, 仍可作为优质的饲料原料。

玉米油85%存在于玉米胚芽中, 所以有人称玉米油为胚芽油。在玉米油的生产或玉米的综合加工中, 第一道工序就是脱胚, 传统的脱胚方法是湿法脱胚, 现在普遍采用干法脱胚工艺。从分离出的玉米胚芽中提取玉米油, 过去多采用压榨法, 出油率很低, 现在采用溶剂浸出, 可大大提高玉米油的产量。粗提的玉米油再经过精炼加工, 就可成为合格的食用商品。

采用干法脱胚技术, 可以充分发挥乡镇企业的作用, 由他们加工、出售玉米胚芽, 然后集中到具有一定设备和规模的大中型厂家提取玉米油。

高油玉米会伴随我国玉米综合加工业、饲料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的发展而发展, 而玉米工业发展过程中, 玉米油的产量也会随之增加, 这样, 我国自己生产的玉米油将会进入每个普通家庭。

另外, 高油玉米籽的胚较大, 在收购过程中容易鉴别。

3、玉米胚油营养饼干

玉米胚油营养饼干是以保健植物油——玉米胚芽代替其他植物油, 所生产的一种甜酥性营养饼干。此饼干为保健营养品。老、中、少皆宜, 特别适合儿童的营养需要。

由此可见, 高油玉米的种植和加工值得大力推广。

联系人:金绍黑

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金鹰翔生物技术研究所

地址:成都二环路南一段20号

邮编:610021

电话: (028) 85214675 88830262

【玉米深加工】推荐阅读:

玉米深加工业08-28

玉米根系05-15

《玉米》05-15

玉米病虫05-23

玉米专家05-29

地膜玉米06-17

玉米期货07-10

玉米品种07-10

滴灌玉米07-28

玉米育苗08-02

上一篇:认知语言学词汇教学下一篇:中西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