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词汇(精选12篇)
语言词汇 篇1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边陲, 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 也是甘肃唯一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南方地区。地理位置:东经104°1′―106°35′, 北纬32°38′―34°31′, 东连陕西, 南接四川, 北靠天水, 西连甘南, 为甘肃南下东出之要冲。总面积2.79万平方千米, 占全省总面积的6.15%。全市辖一区八县, 分别为武都区、成县、徽县、两当县、宕昌、文县、康县、西和县、礼县, 有242个乡镇、3422个行政村, 居住着汉、回、藏、满、壮、蒙、朝鲜、撒拉、东乡、苗、土家、羌、傣等23个民族, 总人口279.8万, 少数民族人口共6.5万, 其中回族人口3.9万, 占全市总人口的2.3%, 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0%, 是陇南少数民族人口中最多的一个。
一、陇南回族简介
陇南回族的聚居史自明代就有明确的史料记载, 据武都区清真巷清真寺“嘉庆建寺始末”文书记载:“郡城南巷旧有礼拜寺, 不知始于何年, 或谓在明之初, 或谓在明之盛。纷纷人口, 迄无定论。愚独据大清嘉庆十三年拆毁时得古瓦一片, 上载嘉靖十四年年号, 知其鼎建于是年无疑云。”[1]由此可见该清真寺最早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徽县存东关清真大寺, 据寺内现存明朝万历十四年 (公元1586年) 所立《重修礼拜寺碑记》载, 该寺始建于明成化年间 (公元1465—1487年) 。陇南八县一区均有回族以清真寺为中心聚居, 武都区有清真巷, 并建有葆真回民小学 (始建于1918年) ;徽县有东关回族自治乡, 建有东关回民小学 (始建于1861年) ;等等。
二、陇南回族语言词汇特征
陇南的回族与全国各地的回族一样, 都深受伊斯兰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使用汉语的同时, 保留和继承了回族先民使用过的一些语言, 并将汉语的语义引申, 出现了一些只有回族内部才能理解的特殊词汇。陇南回族在与其他民族交流时使用的是一口流利的当地方言, 而当交流在回族之间进行时, 在方言之中便会夹杂很多其他民族不会说, 甚至难以听懂的词汇和搭配, 这些特殊的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特征。
1. 借词
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 由于宗教信仰的关系, 陇南回族语言词汇中夹杂了大量的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 这些借词是以汉字标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读音的, 在回族的宗教生活中经常使用, 而且在不同地区的回族之间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这一类借词大多都是从宗教活动而来。
借用阿拉伯语词汇有:安拉 (真主) 、阿斯玛 (天空) 、阿林 (学者、学问) 、穆斯林 (信仰伊斯兰教者) 、安赛俩目尔来空 (真主赐您平安) 、白俩 (灾难) 、顿亚 (现世、尘世) 、埋体 (亡人、遗体) 、哲玛尔提 (清真寺、集中场所、聚会中心) 、哈里发 (代理人, 继承人) 等[2]。
借用波斯语的词汇有:胡大 (真主) 、满拉 (在清真寺年经的学生) 、阿不代斯 (小净) 、别麻日 (疾病) 、杜失蛮 (仇人) 、朵斯梯 (朋友, 是穆斯林之间的称呼) 、朵灾海 (火狱) 、迭里瓦什 (不稳重, 忸怩讨好之态, 是对小孩、妇女的善意批评) 、古那哈 (罪过) 、呼世努提 (肯定, 认可) 、恕迷 (倒霉, 不幸) 等(1)[3]。
2. 选择词汇
语言的选择使用, 其实是民族风俗的重要标志。陇南回族由于宗教禁忌或传统习惯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对汉语的某些词语采用了选择使用的态度, 因而形成了种种语言禁忌, 产生了一些选择词汇。
如:“大肉”、“大油”是对“猪肉”和“猪油”的代称, 禁忌使用“猪”字;“宰”专门用于屠宰牲灵、切割食品, 禁忌使用“杀”字;“无常”是对死人而言, 禁忌使用“死”字;在宗教活动中要点香、念经, 但不能把“点香”叫做“烧香”;把牛羊肉脂肪多叫做“壮”, 而忌说“肥”, 因为肥似乎只能与猪肉相关;“没水”指大净失效或该做大净而尚未做, “带水”指大净随身或已做过大净, 如此等等。
3. 专有词汇
陇南回族语言中有很多回族独创的词汇, 它们既不是阿拉伯语, 又不是波斯语, 而是汉语专用语, 回族在使用汉语的过程中, 通过独造、取义、拟古等创造性发挥, 组成了一些带有宗教意蕴的词语, 由于使用率高, 逐渐发展成回族语言中的专有词汇。
比如, “羞体”指需要掩蔽、禁止裸露的躯体。“知感”专用以表示对真主的感激, 如“知感胡达的恩典”。“托靠”是“依仗”、“仰赖”之意, 只限于对真主使用, 如“大事托靠真主”、“托靠真主赐给你吉祥”。“大能”意为全能、无所不能, 专用以描述或感赞真主, 如面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时就说:“这是真主的大能。”“显迹”相当于“迹象”、“征兆”、“奇迹”或“非凡现象”等, 如“这是真主的显迹”、“顿亚临近的显迹”。“钱粮”是回族穆斯林对清真寺固定资产的统称, 为了修缮、建造清真寺而集资、募捐也称为“化钱粮”。“恩典”这个词义虽与汉语相同, 但使用对象特别慎重, 与汉语相较而言使用范围缩小, 习惯上只能用于安拉, 如“真主的恩典”、“知感真主的恩典”等, 不可随便使用于人。“搭救”语意相当于“拯救”、“援救”, 多指亲属纪念已故的亡人时, 用念经祈祷、宰牲、施散钱财等方式, 祈求真主赦免亡人生前的罪过。“得济”语义为“得到好处”, 如父辈得到了子孙辈的好处, 也称“得济”。也可以拆开使用, 说成“得了你的济”、“得不上儿子的济”[4]。“念夜”是回族的一种宗教仪式, 也叫“转夜”, 伊斯兰教历的8月1日至15日晚, 每家每户都要请阿訇到家中念经, 叫念夜。
还有把净身用的器皿称汤瓶、吊罐、吊桶, 宗教建筑称道堂、清真寺, 节日称开斋节、古尔邦节、尔德节, 一些特有的食品称为撒子、油香、香器、花花, 等等, 这些词语带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 诸如此类的专有词汇在陇南回族语言中还有很多。
4. 词的特殊搭配
陇南回族语言中大量夹杂着一般现代汉语所没有的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 形成了回族语言中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间的特殊搭配现象。如汉语动词和阿拉伯语名词结合使用的情况有“抬埋体” (送葬) 、“干尔麦里” (念夜 (2) ) 、“洗吾斯利” (净身) 、“有伊玛尼” (有信仰) 、“做嘟娃” (礼拜的一种) 、“礼主麻” (礼拜的一种) 、“做讨白 (礼拜的一种) ”、“降百俩” (降灾) 等。另外还有波斯语加阿拉伯语:“胡达特阿俩” (至尊的安拉或清高的真主) , 汉语加波斯语:“做乃玛孜” (礼拜的一种) , 阿拉伯语加汉语:“怒迷得很” (倒霉得很) , 汉语加波斯语:“好塞拜布” (好机会) , 等等。这些汉语与阿拉伯语、汉语与波斯语、波斯语与阿拉伯语间的特殊搭配, 构成了述宾式、补充式、偏正式等多种词和类型, 是回族语言中独一无二的语言现象。
摘要:甘肃省陇南市回族所使用的语言大致与当地汉语方言相同, 但是由于自身宗教信仰与传统文化的影响, 当地汉语方言中夹杂很多其他民族不会说, 甚至难以听懂的词汇和搭配, 主要包含借词、选择词汇、专有词汇、特殊搭配四个方面, 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词汇特征。
关键词:陇南回族,语言词汇,特征
参考文献
[1]石景山.武都清真寺中现存的碑石文书档案资料[M].回族研究, 1993, 4.
[2]齐明敏.中国回族日常用语中的阿拉伯语[M].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 8.
[3]李树江.回族穆斯林常用语手册[J].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3.
[4]林涛.回族语言[J].回族文学, 2008, 5.
语言词汇 篇2
网络语言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语言变体,最能体现这一语言变体特色的是其词汇变异.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规律的理论,它为研究网络语言成功复制和传播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文章从模因论的角度阐述网络语言词汇变异的表现,进而从求简求快心理、叛逆创新心理和从众时尚等方面探讨它们得以复制和传播的社会心理因素.
作 者:贺辉 肖建安 HE Hui XIAO Jan-an 作者单位:贺辉,HE Hui(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南娄底417001)
肖建安,XIAO Jan-an(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12000)
加强语言运用 拓展词汇学习 篇3
与语境连接,点燃词语的亮度
语境是语言运用的具体环境,在阅读中表现为需要理解词语的上下句、上下段或文本的整体。低年级词语教学更应在具体的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并举,口头表达与书面语言统一。
《小牛站起来了》中“练习”一词是生字组成的词,我抓住课文最后一句“小牛不但站起来了,还在练习走路呢”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引发学生思考:“小牛是怎样站起来的?”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小牛一次站不起来,摔倒了又爬起来,试了一次又一次,最后终于站起来了。这个过程就叫做练习。”其次,引导学生批注:“如果把你读懂的或想到的用一个词语或几个字标注在这几句话旁边。你会写哪几个字呢?”学生答案多样,如“练习、练习站起来、练习站立、认真练习、坚强”等。最后,再回到最后一段的语境中继续启发学生思考:“课文里说‘小牛不但站起来了,还在练习走路呢’,刚才是练习站起来,现在又在练习走路了,它会怎样练习走路呢?”“在成长的过程中,小牛还需要练习什么呢?”学生运用“练习”说话。这样,“练习”一词就成了引领全文的关键词,在文本语境中走了一个来回,并在画批与想象说话的过程中,口头表达与书面语言相结合,使得词语得到了充分的理解、积累与运用。
与情境连接,触摸词语的温度
“一切景语皆有情。”当词语被作者当成抒发情感的工具时,每一个词语都是具有温度的。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反复练习和体会,进而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词语的温度,缩短文本与自身的距离,形成一种“场效应”。
学习《从现在开始》一课,教师创设了情境理解词汇。当猫头鹰命令动物们白天休息、夜里做事时,动物们会怎么说?有的说:“白天休息,晚上做事,我们怎么受得了?”有的说:“我们一直都是白天做事,夜里休息。晚上不睡觉我可不行。”还有的说:“猫头鹰,你怎么能把自己的习惯强加给别人呢?”最后老师说:“小动物们你说一句,我说一句,这就是——”学生们一起说:“议论纷纷”。
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在生动的言语实践中真正进入文本世界,学词语与说话训练结合、理解与运用并举,词语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只需要教师稍加点拨,便能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了。
与语文实践活动链接,拓宽词语的广度
在学习中,学生总会积累一些词语,然而多数情况是,词语进入学生的头脑中就被“冻结”了,就成了“消极语言”了。为了让沉淀的“消极语言”积极起来,就得让词语运转起来。如何运转,就是在语文课堂中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低年级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成语接龙、对对子、多维听写、看场景说词语、赏风景说对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在运用中巩固词语。比如,词串组合训练。教师以“春天”为主题出示几组词语:温暖、春风、春雨;草莓、菠萝、芒果;蚂蚁、青蛙、 ;迎春、桃花、 。
学生通过读前两组词语,感受到了每一组都是一类的词语,进而发现第三组、第四组是写春天里的动物和植物,于是很快说出横线上可以填:“燕子、蜜蜂、杏花、梨花”等词语。然后,让学生用上面的词语按照“春天到了, ”的句式说一句话。学生们纷纷说出:”春天到了,金黄的迎春花开了,粉红的桃花和杏花也开了。”“春天到了,蚂蚁出来活动了,青蛙和蛇也结束冬眠了。”
剖析语言特点 探索词汇教学 篇4
一、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进行教学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来教学词汇,如出示一个实物苹果,让他们能与apple联系起来,手指课桌引出desk;另外,还可以用图片、照片、挂历、杂志、贺卡或简笔画等与词汇相联系的方法,如把画有茶杯的图片与cup联系起来,全家照与family联系。这样使教学既直观又形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词汇不易忘记,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二、利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
如当教授到身体部位的词汇时,我们可充分利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学习相关词汇。当教授动词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的就尽量用动作表现出来,像行走、站立、坐和够着某物等诸类动作;也可用自己的面部表情,表现情感(如愤怒、悲伤、疲倦等);还可用手指表示数字。
三、利用构词法来教学和扩展词汇
当然,我们在教学中也可充分利用构词法的知识来讲授词汇,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从而降低了教授和记忆的难度。常见的构词有以下三种:
1. 合成词(Compounding):
由两个或更多的词合成一个词:wood(木)+cut(刻)=woodcut(木刻);
2. 转化词(Conversion):
由一个词类转化为另一词类:water (n.)水=water (v.)浇水;
3. 派生词(Derivation):
通过加前后缀构成另一个新词:happy=unhappy(加前缀),difficult=difficulty(加后缀)。
四、利用同义词、反义词进行教学
巧用同义词、反义词进行教学,可提高词汇学习、记忆的效率。只要学生学过与新词意义基本相同的词,就可以利用学过的词讲解新词的意义。
另外,在中学范围中,无论在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有利用反义词讲解词义的可能性,因为表示相对立的概念的词汇是经常遇到的。
五、利用短语、句型、写作来强化、运用、巩固词汇
教新的词汇可以从短语、句子练起,利用已学过的句型教新词。教师先说英语句子,进而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和需要,再对新词进行单讲单练。中学英语课本中的句型练习,为在句子中讲练单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She teaches English in our school.She taught English in our school last year。把两个句子一对比就可理解并掌握taught.因此,中学范围以尽量结合句型讲解,词不脱离句讲练生词较为适宜。同时,我们还可通过造句、写作等手段来运用,巩固已掌握的词汇。
语言词汇 篇5
不同的民族语言对颜色的.分类往往不同,一个民族语言对颜色的分割同该民族的生态、文化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以红色、白色、黑色等六种英汉基本颜色词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它们在英汉语言环境中不同的文化语义.
作 者:戴磊 蔡晨 作者单位:戴磊(中国药科大学,外,语系,江苏,南京,211198)
蔡晨(浙江树人大学,语言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语言词汇 篇6
1.对一种记忆方法过于依赖。学习时企图找到一个好的记忆捷径,让自己在短时间内攻克单词关。单词成千上万,任何一种记忆方法,只适用一部分单词。而市面上的词汇书籍片面强调自己的方法针对所有词汇,其实不然。有的单词根据词根词缀记忆,有的单词根据外观,发挥形象思维来记忆,有的单词通过读音汉化来记忆。
2.急功近利。学习时信誓旦旦,要在一个月背下一本词汇书,但是往往半途而废。
3.把背单词看成痛苦的事。背单词前要刻意选择舒适的环境,一边背单词一边考虑中午吃点什么补充脑力。
4.攻城掠地,地毯式轰炸。记忆单词时往往一页的单词还没有背下来,就决不能进行下一页。这种方式效率低,遗忘率高,挫折感强,而且见效慢。因为单词往往不是按使用频率排序的。如你按字母顺序abcd记忆单词用了一周时间,其中有很多单词很少使用,而字母d后面有很多使用率极高的单词,你还要过一个月才能学习,这样,你会觉得背了单词没什么效果,看报纸,作阅读还是满眼生词。于是缺乏成就感,自己就否定了自己的计划。背单词就是重复记忆的过程,而大脑偏偏对重复的东西总是缺乏兴趣。这里就有一个怎样调和“必须重复”与“厌倦重复”矛盾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对学生进行短时记忆训练。因为学生一般缺乏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教师仅仅靠课上教学生会读单词,然后课后去记忆,是没有效果的。据此,教师在教新单词时,可以要求学生在十分钟内强记所学的新单词,然后听写。当然,单词不能太多,否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而且会削弱记忆效果。因为要在当堂课上听写,所以学生必定会快速记忆,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朗读记诵,强力记忆的愿望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开始只有部分学生达到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本上每位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这种训练,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2.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在经过初期的短时强化记忆后,使所教的词在一定的情景中呈现,能方便学生理解记忆。把抽象概念的词放在短语、句子或课文中教,使学生对词的理解具体化。还可以采用以新带旧、以旧学新,新旧知识联系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尤其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的例句来体现出这些意义,就会使学生印象深刻,便于理解记忆。这样既使学生对词组有了正确的理解,又避免学生只会在单词表中对其各种意义死记硬背的做法,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3.归纳法来记忆单词。由于学生本身的词汇量少,而且很多记的不牢,自己是很难进行一些归纳的,同时,他们也没有这方面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单词的归纳记忆,可以采取图表法等,慢慢地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加上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自己也会用这种方法去记忆单词了。
4.根据遗忘规律,有计划地采用多种方式地“重现”曾经记忆过的单词,进行长时记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幾个小时内遗忘的速度最快。如果四至七天内不复现,记忆将受到抑制,甚至完全消失。因此,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地经常复习学过的单词,克服遗忘现象,这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结合使用。首先,教师可以尽量地在课堂用语中使用学过的词汇,也可以让学生尽量多做口语和写作练习;其次,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准备一些包含学生学过的词汇的文章来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这样通过持之以恒的大量阅读,在上下文中复现所学的词汇以加强印象;最后,通过做适量的词汇题和其他类型的典型试题使易混词汇通过辨析归纳得以强化。这样多种方式地呈现单词,可以增加刺激渠道和程度,加深感知印象。
5.多讲解学生感兴趣的单词,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英语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在讲课时,多向学生介绍一些与他们生活相关的词汇,这样和他们的生活挂钩,能利用学生的需要心理,来刺激他们学习英语单词。如,在教授旅游课文时,多介绍与全国各地的风俗人情有关的英语词汇,同时可以让他们背诵一些短小但很实用的英语游记等。
丰富词汇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篇7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 丰富幼儿的词汇
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语言的学习, 除了跟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关以外, 与语言交往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可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交往习惯。一旦在集体中形成了良好的语言学习、交往习惯, 就能达到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目的。那如何创设这个语言环境呢?这有赖于教师自己的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的作用。在班集体中我一直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 从小班开始, 我就坚持这种做法, 给幼儿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不仅这样, 还利用个别优势, 积极鼓励班上一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 以少带多、以强带弱。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交谈。如:我班王思琪小朋友, 她是从重庆来的, 她一直都讲普通话, 所以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比那些从农村来的幼儿强, 我经常叫她带几个幼儿跟她一起讲讲话, 刚开始她一直向我反应“刘老师, 我听不懂他们的话”, 后来, 我发现那几个经常跟她在一起的幼儿现在普通话讲得并不比她逊色。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 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 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 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应丰富幼儿的生活, 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在课外, 我也不放弃任何一个语言学习的机会, 在晨间活动、饭前饭后、户外活动、甚至幼儿离园的时候, 我都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 从幼儿刚入园到毕业, 在这种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里, 经过一个长期、有效的学习过程, 不断地得到熏陶, 使幼儿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在日常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日常交谈, 这是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 适用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包括老师与幼儿间的交谈、幼儿与幼儿间的交谈, 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和同伴互动。话题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选择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人和事。如每周一早上, 我会给孩子留出一点时间, 让他们说说礼拜天遇到或做过的一些奇闻趣事, 说到高兴处, 大家哈哈大笑, 一片快乐气氛, 让孩子在别人良好的反应中体验了谈话的乐趣。
幼儿园的活动是多方面的, 上课是发展幼儿口语能力的重要途径, 但不可忽视的是日常活动中发展口语能力更为本重要。因此, 我要求自己做日常活动中词汇教育的有心人, 注重在日常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口语能力的训练。如入园活动中, 教师用和蔼可亲的口气询问幼儿一些在家的情况:“早上你吃什么饭?”“谁给你穿衣服?”“谁带你来上幼儿园?”等等。每次在进行一个活动之前都请幼儿告诉老师, 他们要去做什么, 如“我们要去户外活动”、“我们要去做早操”……诸如此类的短语, 通过对话得到了强化。对于幼儿的一些不正确的语句, 注重及时的纠正。例如:在穿脱鞋袜时, 有的孩子会说:“老师, 我弄不开这。”其实他有表达的意思是:“我脱不下鞋子。”于是, 老师便捉住时机教他正确的语句。
三、利用游戏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 对幼儿有极大的吸引力, 能满足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游戏这一最好形式, 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参与, 从而在愉快的气氛中使幼儿口语能力得到发展。
1. 利用语言游戏丰富幼儿的词汇
一般说来, 掌握的词汇越多, 语言就越丰富多彩, 于是我们设计了部分游戏来帮助幼儿增加词汇量, 扩大词汇范围, 从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如:小班看图讲述《游动物乐园》, 我先引导幼儿说说“小朋友, 你们去动物园看到了什么动物?”幼儿七嘴八舌地说:“我看到了海豚、我看到了猴子、我看到了熊猫”……“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小朋友谁能来说说。”这时, 幼儿开始积极动脑, 回答也多种多样:“海豚在玩球”“猴子在翻跟斗”“熊猫在吃竹子”……就在幼儿的踊跃发言中, 可以看出这里面涉及到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幼儿可以从中学会不少词, 从而丰富了词汇。
2. 利用角色扮演游戏, 丰富词汇,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是幼儿快乐而自主的一项实践活动, 在游戏中幼儿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动, 愉快地与同伴交往、合作。如开始时游戏内容的确定和游戏角色的分配, 都需要幼儿陈述自己的观点, 倾听同伴的意见, 逐步地统一玩法。在这一过程中, 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实际的练习。在游戏时, 他们的语言又变成了角色之间的对话, 实现着社会的交往, 语言的对答、应变、协调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 是语言实践的好时机。尤其是在表演游戏中, 幼儿要按照文艺作品的要求进行有角色的语言交流活动, 有独白、对白和旁白, 这就使他们接触到大量的艺术语言, 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如:表演游戏《三只蝴蝶》, 通过表演幼儿学会了红、黄、白三种颜色的形容词, 还学会了相亲相爱、不分手等词汇。幼儿通过自愿选择并参与游戏活动, 学到了丰富的词汇, 发展并提高了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语言迁移对词汇搭配的影响 篇8
语言迁移 (language transfer) 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中, 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 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这样一种现象。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外语是一致的, 母语的规则迁移会对目标语有积极的影响, 这被称为正迁移 (positive transfer) 。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 则是指, 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不符合外语的习惯, 对外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Odlin (1989) 在其《语言迁移》这部专著里给语言迁移下了简明而精确的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 (或没有完全习得的) 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根据他的定义, 迁移不仅仅是传统的迁移研究中所指的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影响, 还可以指学习者已经习得的任何其他语言的知识对于新语言习得的影响。
学者们通过对于语言迁移现象的分析, 得出汉语对于英语学习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作用的, 特别是对于一些词汇使用的错误分析指出在词汇学习和应用过程中词汇信息不对称问题, 也会给学习者带来障碍.再受到汉语的负面影响, 在使用过程中就会造成表意不清, 搭配不当语法错误等情况, 从而无法完成正常的准确的交流。
英汉两种语言是分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的因此造成这两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在音系句法语义等多方面存在差异, 由于词汇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基本构成。所以研究英汉语言词汇在语言迁移中的现象十分重要。
2. 词汇搭配
搭配是限制词语如何同时使用的规则, 来自本族语讲话者不断重复的表达经验, 具有共现性、制约性、因循性和无规则性等属性。词汇搭配是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的绝大多数场合, 人们通过正确的词汇组合, 恰当合理的语言表达, 从而完整地表达主体思想, 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然而, 一些英语学习者, 虽然有很大的词汇量, 却不能恰当完整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在口语和写作中, 词汇的误用也属常见。词汇搭配问题仍然是第二语言习得中最棘手的问题。
词汇习得是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词汇习得有它自己的特点, 词语搭配知识是词汇知识的重点也是难点, 是外语学习者最频繁出错的地方。很大一部分的词语搭配错误都源于母语的负迁移。想要学好外语, 学好词语搭配, 就要克服母语干扰。
Firth认为, 理解一个词要看它与其他词语之间的相互联系, 意义存在于语言环境中, “意义取决于搭配是组合平面上的一种抽象, 它和‘概念’上或‘思维’上分析词义的方法不是直接相关的。”汪榕培 (2002) 认为, 搭配是语言中一个词与其他的词的习惯上的连用。词汇搭配能力是语言综合能力的表现, 关系到二语习得的成败。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 词汇的搭配组合习惯往往各不相同, 因而在英语的词汇学习中, 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着很多搭配问题。
具体的搭配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2.1 及物与非及物混乱
英语和汉语之间很多的一个差异就是英语在动词的及物与非及物之间是泾渭分明的, 而中文动词时没有明显的及物与非及物的差距, 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写作中常常会没有充分考虑到一个动词在使用时需要分清及物与非及物, 一概当成非及物, 导致动词与介词搭配错误, 如:
I lacked experience. (错)
I lacked in experienced. (对)
I majored in management. (错)
I majored in management. (对)
以上的错误其实就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因为在自己的母语语法体系当中没有储备及物与非及物的概念, 所以在写作时想当然地没有意识到英语的动词lack与major都是非及物动词, 后加宾语得有介词。这类错误在中国学生当中是相当多的。
2.2对于动词+doing与动词+to do习惯搭配掌握欠缺
这类也是中国学生难以从母语中借鉴的, 如
I remember returning the dictionary.
I remember to return dictionary before next morning.
这个例子当中remember的习惯搭配是句子的重点, remember加动名词表示记得已经做过, 而加to do表示记得要做, 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 又如:
I appreciate getting your supports.
I promise to borrow a tool to her.
在英语语法结构当中, 有些动词后面只能加to do而有些后面只能加doing, 这些只能靠学生平时一点一点地积累。
2.3 副词和动词的合理搭配和运用
英语中副词的用法也和中文的有差距的, 例如hard和hardly, 都可以做副词可是表达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I worked hard in my high school.
I hardly pass the exams.
这里hard表示努力、刻苦, 而hardly则表示几乎不。又如:
It rained heavily last night.这里heavily是用来形容下大雨, 不是重的意思。
2.4 动词和宾语搭配
中式英语体现得较为明显的地方。请看下例:
We are eager to raise our English knowledge.
这句话要改为:We are eager to raise level of our English.
I am sorry to ruin her feelings. (错)
I am sorry hurt her feelings. (对)
英语当中有很多近义词, 这些词是有搭配差异的, 随意地用只会导致搭配错误。
结语
搭配在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 是有效、流畅交际的关键。如果学生掌握大量搭配, 他们在语言交中就能把它们合理地运用到写作当中。学生在学习写作时所遇到的一个主要困难就是要弄清所用的搭配特性。遗憾的是, 由于很多词受搭配的限制, 不能自由组合, 所以学习者在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组合时往往让很多学生写下不合理的句子。所以教师在教学上不能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被词汇, 还要对所教授的词汇进行造句讲解, 尤其是词性以及用法, 这是学生使用该词会词组时的参考。
参考文献
[1]Firth.J.R.Papers in Linguistic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2]Odlin T.Language Transfer[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陈传礼.英语搭配微探[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4.
[4]陈翊.学生作文中的常见搭配错误浅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5]沈萍, 邹漫云, 穆迎露.英语词汇搭配研究探析 (I)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6]孙建华.典型性英语词汇搭配和有效交际[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7]汪榕培.英语搭配新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8]王延香.词汇搭配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 2012.
[9]张勇.英语学习中词语搭配问题分析[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汉英语言词汇的文化对比分析 篇9
1.文化与词语选择
汉英两种文化传统在选词上的不同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中国自古以农业文化立国,农业人口众多,所以出现许多与农业有关的谚语等词汇,如瑞雪兆丰年 ;春打六九头等。而英国靠近大海,这种地理位置决定英国人喜欢与大海有关的事,因此英语中不少俗语都和海洋有关,如Swim against the current./Still waters run deep. (2) 由于各自风俗上的差异,使得一些汉英语言中的词语也有所不同。如“猫头鹰”在汉语中为不祥之物,在英语中却说成as wise as an owl.“龙”在汉语文化中代表神圣尊贵,如龙腾虎跃、龙凤呈祥等 ;而在英语文化里,龙则是罪恶的根源,是引人犯罪的恶魔。因为在基督教中,dragon是evil,是魔鬼Satan( 撒旦 ) 的化身。(3) 汉英两种语言在联想意义上也各有不同,这就导致一些成语的选词的不同,如 :体壮如牛 (as strong as a horse) ; 豪饮如牛(drink like a fish)。(4)由于宗教信仰等的不同, 从而使得语言的选词不同。汉语受佛教进入中国的影响,引申出“借花献佛、不看僧面看佛面”等表达 ;英国等西方国家信仰基督,基督教文化是其传统文化的体现,如“a kiss of death( 死亡之吻 ),Holy Spirit( 圣灵 )”等。
由于语言中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现象的存在,在选择词义时要根据词语本身的词性和上下文联系来确定词的意思。“红茶”英译为black tea,black coffee汉译为浓咖啡,“浓茶”则为strong tea。又如汉语中“开”这个动词, 在英语搭配中有不同的对应翻译,例 :开灯 (turn on the light),开汽车 (drive a car),开玩笑 (make fun of), 开恩 (show mercy) 等。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中的具体运用是不同的。
2.文化与词语语义
汉语词义比较严谨,英语词义相对灵活。汉英词汇在文化语义的对应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完全对应相同。 完全对应相同是指汉英词汇所表达的语义在概念意义与文化内涵都完全相同,如 :猫 (cat)、树 (tree)、greenhouse effect( 温室效应 ) 等。(2) 部分对应相同。汉英词汇并不都是完全对应的,还有文化内涵不完全等值对应的现象。中英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给语言运用带来影响。在亲属称谓词汇的运用上,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注重家庭等级尊卑观念,亲属称谓出现了较复杂的称谓系统,而对英国来说,相对简单的家庭关系使亲属称谓的词汇亦相对简单。例如英语称谓cousin,对应汉语称谓“堂兄、堂弟、堂姐、 堂妹、表哥、表妹……”此外,整体观念使得汉民族偏重直接而全面地观察事物,用词比较笼统含糊,而英美人注重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与分析,用词分类更加细微,如“乐”在英语中有多个词与之相对应,有 :joy,fun,pleasure,deligh t,glad,thrill等。(3) 完全不对应。汉英词汇的语义及其文化内涵均不相同、不对应,如汉语有“赠书、瓢虫、女校友”等词语,其对应的英译为“desk copy,lady bird,old girl”,其语义及其所表达的文化含义均不等值。
由于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词位有空缺的现象。词位空缺指的是一种语言中的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与之语义相对应的词语,或虽有相应的表达方式,但没有具体的词汇。汉语中一些反映汉民族独特文化和习俗的词汇, 如“冰糖葫芦、红娘、大锅饭”等在英语中没有与之相应的表达。一些表示英语国家的独特文化新词,在汉语里也缺乏相应的词汇,如cyperpank,hotdog,cocktail等。
3.结语
汉英文化背景与汉英语言现象的关系非常密切。对于汉英词汇的学习,不仅要了解其语言意义,还要从文化的角度展现词汇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的词汇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体现文化的内涵。汉英语言的对比中,语言的运用更是离不开对其文化内涵的理解。从词语选择和语义等方面,分析汉英语言的词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体现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分析英汉在词语选择和运用上差异,以及词语语义上不等值、甚至词位空缺的现象,从而加深了解汉英语言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比较研究 篇10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科学的发展, 人们对动物的了解逐渐加深, 人们常把动物和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以及性格联系起来, 或褒或贬。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同一动物的文化内涵一般是不一样的, 这就使得在跨文化交际中, 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双方极易发生误解, 进而产生交际的障碍。本文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动物词汇进行分类研究, 试图深入比较其在英汉语言中文化内涵的差异, 意在提高我们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最终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相同的动物词汇蕴含着相似的文化内涵
虽然东西方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但是由于某些动物身上具有的相同特征, 不同文化群体中的人对于这类动物词汇也会产生相同的心理。
例如“狐狸”一词, 无论是在汉语还是英语中, 它通常都包含“狡猾奸诈”之意。汉语中, 当人们指代老谋深算的一类人时, 通常喜欢用“老狐狸”形容;同样的, 英语中也有同样含义的表达, 如“He is as cunning as a fox (他狡猾的像只狐狸) 。又如汉语中“狼”被用来指代“凶狠残暴”亦或是“好色的男人”, 而英语中也有相同含义的表达, 如“a wolf in a sheep’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 ”“a-wolfwhistle (调情口哨) ”。类似的表达还有:as venomous as snakes (蛇蝎心肠) , as busy as a bee (像蜜蜂一样勤劳) 。
事实上, 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相似, 一些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在两种语言中是相近的, 意义是可以一一对应的。这也证明了不同文化当中, 除了差异之外, 还存在着文化的相似性。正因为如此, 在跨文化流中, 一般人们不会因为这类词发生误解而最终导致交际失误。
二、不同的动物词汇蕴含相似的文化内涵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 还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即不同的动物词汇具有相似的文化含义。处于两种不同语言社会中的人们, 由于风俗习惯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他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也不相同, 由此, 尽管是不同的动物词汇, 却可以承载相近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里, 老虎是当之无愧的“兽中之王”。一方面, 它是权力与勇猛的象征, 水浒传中的打虎英雄武松也是因其机智、骁勇而闻名于天下, 又如词语“虎虎生威”“生龙活虎”皆是这一内涵的佐证。另一方面, 老虎也是凶残暴戾的, 如“苛政猛于虎”“虎视眈眈”等。相反, 在西方文化中, 老虎并没有这么丰富的内涵, 取而代之的狮子则享有这一声誉, 英国更是自诩其为“the British lion”。于是乎, 当翻译汉语短语“拦路虎”时, 译者根据西方的文化习惯, 自然将其译为了“lion in the way”。
自古中国就是一个农耕社会, 牛与人类朝夕相处, 关系十分紧密。于是, 在中国人的思维里, 牛往往与“忠厚、勤劳”的形象相联系, 短语“老黄牛”应运而生。可是在西方文化中, 因为“马 (horse) ”承担着大多数的日常劳作, 因此“马 (horse) ”具有了和汉语中的“牛”相似的含义。因而, 汉语中的“壮如牛”应该被翻译成“as strong as horse”。
当然, 这里还有一些其他的表达:
这类词汇充分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差异, 因此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 交流双方应该高度重视这部分词汇, 尽可能地多了解对方国家的背景文化, 以减少交际失误。
三、相同的动物词汇蕴含不同的文化内涵
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影响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 英汉语言中存在着这么一类词:它们基本意义相同, 但有时人们由此联想到的文化内涵却完全不同。英语中, “熊 (bear) ”被人们认为是凶狠、残忍的动物, 当它们被用来形容人时, 往往包含着A-tempered or bad manner person (鲁莽之人) 的意思;但是在汉语中, “熊”却没有了类似的意义, 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对它的形象是笨手笨脚, 行动缓慢, 蕴含着愚笨的含义, 因此也有了“瞧你那熊样”一说。又如人们常见的动物“狗 (dog) ”在两种文化中就有着截然相反的含义。西方人爱狗, 把狗看成是人类忠实可靠的朋友, 甚至有人将狗当成是其终身的伴侣。因此, 英语中的狗大多含有着褒义, 如lucy dog (幸运儿) 、top dog (优胜者)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等。但是在中国, 尽管人们也把它们当成宠物饲养, 但是在汉语语言中, 狗的形象似乎一直不好, 人们常将其与“卑劣、无耻”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如“狗腿子”“狗仗人势”“狗拿耗子, 多管闲事”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 双方可能会因为不了解对方所说词汇的文化内涵而产生误解, 甚至导致交流的失败。因此, 在日常学习中, 加强对这类词汇的学习对我们的交际是大有裨益的。
四、英汉语言中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动物词汇
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语言中的词汇内涵。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必然导致两种语言不可能在词汇和意义上产生完全的一一对应, 从而产生了某一词义的空缺现象。如英语中有些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是汉语中不具有的, 如大象、猫等动物, 对中国人而言它们不过是普通动物, 没有任何联想意义。同样的, 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是长寿象征的“鹤 (crane) ”在英语中也找不到对应含义。
在中国, 有一个著名的品牌叫“白象方便面”, 如果我们把它直译为“white elephant”, 外国人一定非常奇怪, 因为在西方, “white elephant”意为“累赘”之意。如果厂商不知道其中的差异, 将其名称直译, 那么这种名牌的命运可想而知。
传统的中国文化中, 鹤是一种喜庆的动物, 深受人们喜爱。在中国的许多字画中, 文人墨客常将鹤与松树联系在一切, 寓意为“松鹤延年”, 讨其长寿健康之意。但在英语中“鹤”却没有了类似含义, 对他们而言, 鹤仅仅是种普通的动物, 别无他意。
在实际的交流中, 汉英语言中出现的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词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和迷惑交际双方。某些时候, 由于听话者缺乏对该词语文化内涵的深入了解, 从而使其接收不到说话者带有友好亦或是不友好的信息, 从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双方语言系统中词汇的大相径庭, 如果学习者望文生义就极易闹出笑话, 进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由此可见,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在向学生输入语言的同时也需要适时地输入其蕴含的文化含义, 增强学生对于目的语学习的准确性, 从而指导他们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摘要: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形成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实现的, 因而其往往承载着一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动物词汇作为语言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外, 还承载了特定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中的动物词汇, 揭示中西方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 意在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寇槐花.从英汉动物词汇的比较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6) :65-66.
[3]孙治平, 王仿.俗语两千条[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23-36.
语言词汇 篇11
[关键词]创设语境词汇教学有效教学
“词汇学习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基础”。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基本保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毕业生八级的词汇学习要求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要求学生学会使用30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者固定搭配,并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等。因此,教师和学生有必要改变原有的词汇教和学的行为,提高词汇教学效率。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目前高中英语词汇在教与学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教”的环节
受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方法单一,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单词词组讲解和搭配;在内容上重视表面的词义,而忽视了词汇更深的文化背景层面和语用功能,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教学的效率很低。
(2)在“学”的环节
有些学生对词汇的学习不够重视且缺乏兴趣,认为只要多掌握一些语法规则,多做一些题目就能学好英语了。而对于词汇,觉得只要到考试前突击背几天,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词汇学习方法,喜欢死记硬背单词表。事实上,高中学习客观上不允许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背词汇表上;其次,孤立地背词汇脱离了词汇与其所在语境之间的联系,这样既花费时间又不容易记牢。
在理解词汇方面,比如在解答涉及词义理解的阅读题时,一遇到生词,很多学生往往马上就去查阅词典(包括电子词典),而不是运用语篇上下文联系来推理词义,虽然从表面上看节省了理解词汇的时间,都是很容易形成逐字逐句翻译的不良阅读习惯,实际上不利于英语的学习的,阻碍其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运用词汇环节,比如书面表达,有的学生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谴词造句生搬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 中国式英语”。
二、词汇教学策略的选择
如何帮助高中学生有效的记住单词,提高她们的词汇水平?笔者认为,创设好的语境被公认为是其重要途径之一。
词汇的学习既是一个自主体验、反复实践的习得过程,习得的词汇知识只有在反复应用中才能被消化、吸收。尤其当它与适当的语境结合时,学生的体验更加深刻,再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词汇更加明晰,这样,词汇知识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真实的语言能力。
对于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笔者认为,高中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初步的听说读写技能,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因此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可能的。教师有必要使学生对提高词汇学习树立信心,消除畏惧心理,同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策略指导和科学训练,积极创设英语语言情境,指导学生要在语境中体会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扎扎实实开展系统的词汇学习。
三、创设语言情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情景语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的话语背景、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个人经历、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词语意义。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语境,为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识记词汇和正确运用语言提供生动的实例。
1.创设语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汇
在教授必修1 unit3 Travel journal 这一单元的词汇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对单词记忆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例如猜词游戏,来考察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教师先做示范,对要猜的词汇进行描述或者解释,然后让学生猜猜是本单元的哪个单词或短语。比如:
It is a verb. It means “ to say something in order to make someone do something”. What’s this world?
如果学生不能猜出来,教师可以继续举例来进行引导,创造多语境启发学生思考。可以说:
For example, if a student doesn’t want to do something, what should I do to make him do it?
那么学生应该能猜到persuade 这个词。
事实上,阅读材料中的每个单词与它前后的单词或者其所在的句子甚至整个段落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阅读材料时,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根据选材、背景以及上下文等线索)准确推测出生词的意义,是真实语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技巧。例如:
根据文章的句意或段落意思,即上下文的情景猜测词义。如:
Buildings that reach for the skies may be seen in most of the world’s largest cities today. Ever since the skyscraper was built in Chicago in 1883,more and more tall buildings have been constructed in more and more cities.
文中我们可以找到skyscraper的同义词组tall building。
又例:
The picture shows that the horizontal line are really parallel, that is to say, they are the same distance apart like railway line.
从that is to say之后的同位语中,我们得知parallel的意思是“平行”。
因此,教师必须坚持整体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分析语篇,并且在把握语篇的基础上,运用预测、推断、限制、解释等多种阅读技巧来理解生词。
2. 创设语境,帮助学生科学记忆词汇
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情景语境来教学词汇能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从单调、枯燥的抽象记忆转变为丰富、生动的形象记忆,即尽可能让图片动起来,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大脑机能,从而增强记忆的效果。
教师可以将词汇学习与课前的热身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重点词汇。那么在导入单元话题时,可以通过大脑风暴的形式,也可以展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本单元的重点词汇;也可以采取小组竞赛、两两合作的形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这些单词,笔者决定在读前热身活动中调动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带出相关的单词,并为后面的词汇教学埋下伏笔。
以选修6 Unit 3 Advice From Granddad导入为例,该单元的中心话题是:a healthy life,与此相关的生词有:cigarette, alcohol, alcoholic, adolescent, stress, obesity, be addicted to, have an effect on, get into等等。教师可以呈现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关的词汇(下划线标示),如:
People under great stress are drinking alcohol.
Adolescents are not allowed to smoke cigarettes.
Some students are addicted to playing computer games.
They get into the habit of playing computer games.
Doing more physical exercises is a sort of a healthy life.
3.创设语境,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词汇
理解、记忆词汇的目的是运用,通过运用又可以强化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只有学会运用才能体现学习词汇的真正价值。
以Amber Room一文为例,教师通过创设对话语境,让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运用这些词汇,并在运用的过程中掌握这些词汇。例如,笔者提供了以下语境,让学生用所学词汇进行对话。(注:括号中的词是给学生提示的词汇。)
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mber room in your opinion? (There is no doubt that …)
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Amber room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wonders of the world.
T: What’s the design of the Amber room?(in the fancy style, decorate…with…)
S: It was in the fancy style (风格独特), and decorated with(装饰) gold and jewels.
T: To whom the Amber room belonged to first? (belong to)
S: It first belong to Frederick William.
T: What was the Amber room used for? (serve as)
S: It served as a small reception hall for important visitors.
T: Later, what did Catherine do to the Garden? (add…to…)
S: Later, She told her artist to add more details to it.
T: What happened to the Garden in 1941? (at war)
S: This was a time when Germany and Russia were at war.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问话,创设情景语境,让学生在丰富的语境中灵活地运用词汇,加深对词汇的印象,提高他们词汇的运用能力。
由于各个单元的词汇量很大,教师需要在备课的时候对词汇进行整合,针对各个词汇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处理方式,并且为它们选择最佳的处理时间。
总之,创设语境是英语词汇记忆的高效之路。语言学家Cook曾经说过:人们对事物记忆的好坏主要取决与大脑对信息处理的深度,对孤立的词的重复是一种低层处理,记忆效果差;将词与所处的语法结构结合起来,则是一种较深层的处理,记忆效果较好;而将词的意义与句子的意义结合起来则是一种最深层的处理,记忆效果最好。词汇对语境有很大的依赖性,通过设置大量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达到记忆的最终目的。语境为英语词汇记忆建造了一条高效之路。离开语境,英语词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情景语境词汇教学,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学生感受到词汇学习的魅力,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发挥语境在词汇记忆中的作用,定能提高学生的词汇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2]王蔷《以主题意义为核心的词汇教学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语言词汇 篇12
一、通过音与形的结合来找规律
词汇是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是让学生通过背诵和朗读词语然后默写下来,然而长此以往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给词语配上学生喜爱的人物声音以及动画图片,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更好地诠释该词汇的意思,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如,eye这个单词,可以让学生把两个e看成两个眼睛,中间的y是鼻子,这种形象记忆法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还有,平时在许多的词汇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读音十分相近但是意义却又完全不一样的两组词语,如果还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反复朗读背诵,学生很容易混淆。如果通过多媒体去进行音乐和图片展示,不但通俗易懂,还能有效地避免知识混淆情况的发生,比如,gorilla和guerrilla这两个词组,读音相近,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大猩猩和游击队员的图片再配上读音,学生就更加清晰明了地分辨这两个词语的不同,达到加深词汇量记忆的效果。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通用语言,是相当具有表音性的。学生根据这个单词的音标就能准确地读出来,根据读音就可以进行拼写。如,beautiful的英语音标是['bju:tiful],你可以分三个音来读,第一个是“'bju:”;第二个是“ti”;第三个是“ful”。然后识记“'bju:”,对应“beau”;“ti”对应“ti”;“ful”对应“ful”;通过音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掌握得更快。还可以通过词形来记忆单词。例如,newspaper,可以把单词拆分为news和paper,由于这两个单词学生在课堂上肯定都学过,所以看起来比较好记,将这个单词的意思结合起来,新的和纸,很容易让学生想到newspaper是新的一天的纸,也就是报纸的意思。
二、通过课堂游戏辅助词汇教学
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高效学习、灵活运用词汇、很好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这是趣味教学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也是教师提高课堂质量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学生喜欢在活跃的氛围里成长学习,而在课堂中途设置一个游戏环节,往往就是活跃课堂氛围的不二选择。怎样将游戏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融入死板的课堂中来呢?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向学生授课并且传达中心思想。游戏不仅可以把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富有激情,也可以让学生能够在学校教室里面快乐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也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在采用游戏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如,班上可以开展个人词汇记忆大赛,对词汇量记忆最多的学生给予奖励与表扬,以提高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从而可以吸引学生积极融入到游戏学习中,在让学生轻松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三、通过复习记忆来巩固词汇量
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的复习活动。这种方式往往是保证学生记忆词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是学生在记忆词汇时难免会遗忘一部分,所以在上完每一堂课之后都应该及时去复习,这是控制遗忘、减缓忘记速度的良方,所以,多复习,多巩固,总会在学生脑海里面留下点东西。当然,复习的方法也分很多种,小学英语教师不妨可以采用同类词记忆法、比较记忆法、音标支撑记忆法等三种手段。如,音标支撑记忆法。在平时的单词教学中有意识地把音标渗透进学生的大脑,让学生试着去接触并且熟悉所有的音标,然后利用一些单词的发音和不同点来进行归类和记忆。利用音标去记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自己拼写朗读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记住一些难度较大的单词,更能够为今后的纯正口语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C部分的pronunciation时,教师刻意让学生自主收集一些e发/e/音的单词,并且进行系统的记忆,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还有在三、四年级中能够符合这类发音特点的一些单词 有pencil,egg,leg,yellow,seven,desk,neck,fresh,best,dress等。还有同类词记忆法,将同类词语汇集在一起,如动物类、水果类、颜色类等。如,apple,banana,prape,pear,mango,perch,这几个词语虽然具体的意思不一样,但是都属于同类词汇,将同类词汇放在一起去记忆时,只要遇到其中一个词语,头脑里面会立马浮现出一组词语,从而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记忆效率。
【语言词汇】推荐阅读:
语言与阅读词汇教学09-22
认知语言学词汇教学07-17
商务英语词汇语言特点09-19
浅析英汉语言中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11-25
心理词汇与词汇教学07-14
词汇呈现的词汇教学06-07
雅思分类词汇:报纸词汇08-27
GRE词汇考试词汇巩固08-21
听力必备词汇学科重点词汇11-11
外贸英语词汇-常用词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