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都研究什么

2024-09-13|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认知语言学都研究什么(精选11篇)

认知语言学都研究什么 篇1

小班优质语言教案《多多什么都爱吃》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会根据故事重复的句式来预期故事中的对话,能注意阅读画面内容并发现画面中的前后变化,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优质语言《多多什么都爱吃》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注意阅读画面内容并发现画面中的前后变化。

2.会根据故事重复的句式来预期故事中的对话。

3.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见幼儿园早期阅读系列丛书:《多多什么都爱吃》或见《整合课程指导》P257。

【活动过程】

1.分段阅读。

指导幼儿按顺序阅读图画故事《多多什么都爱吃》的1-9页,提示幼儿思考每一页上是谁在说话。

2.欣赏故事。

用不同的声音来朗读妈妈和小姑娘的话,重点突出反复出现的句子,如“多多什么都爱吃,给多多”等(可有意放慢语速),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妈妈和小姑娘重复的对话。

引导幼儿跟读,让幼儿自然地进入故事情境,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

3.讨论、想象。

引导幼儿思考小狗多多长大带来的后果(“假如食物都让多多吃了,多多长得很大很大,会怎么样呢”),鼓励幼儿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想象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继续与幼儿一起阅读图画故事的后半部分,在阅读到最后的那幅插图时,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和想象,讨论:

“小姑娘想象多多长大了会给她带来哪些好处、哪些麻烦?”“最后小姑娘又是怎样想和怎样做的呢?”“这些和你的想法一样吗?”“怎样才能让自己长高长大呢?”日常活动:

进餐前,与幼儿谈论午餐吃什么、有什么营养,鼓励幼儿什么都要吃。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本文扩展阅读:吃,汉语一级字,读作chī,最早见于战国文字。《说文》:“吃,言蹇难也。”本义是口吃,即说话结结巴巴不流利;字或作“㰟”,《说文·欠部》:“㰟,一曰口不便言。”

认知语言学都研究什么 篇2

通过对不同儿童学习语言所采用的细微的不同方式方法, 我们进行对比, 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典型的认知方式以及认知语言学中所包含的中心思想来解释儿童早期语言学习中的行为和语句语法。从而探索对于认知语言学在早期儿童语言教育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1.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由乔治·雷可夫、郎奴·兰盖克以及马克·约翰逊创立的。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区别于传统的形式语言学, 以第二代体验哲学和认知科学为理论背景下产生的, 这是一门比较年青的科学研究学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期间开始, 认知语言学是跨越语言学、系统学、人工智能等等传统学科的一门新型学科。由认知语言学基础上而产生了语言学天赋论, 该言论认为:认知能力是人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根本, 同样, 对于语言的认知学习也是认知能力的体现, 人类语言的形成、传播、学习、应用都是需要通过人类独有的认知能力加以解读的。

2.认知语言学的几个原则

探究认知语言学我们就必须抓住认知语言学的几个原则, 这是我们进行深入研究认知语言学在儿童早期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必要条件。下面就认知语言学的几个主要的原则:

a.语义概念:主要是表明认知语言学中对于语言与到脑和世界之间的关系。认知语言学派的研究者认为一个表达性的语言它所传达的意义是用于激活人们在自身脑海中对于该语言意思或者物化的表达, 也就是说语言表达的方式、解释以及意义都是人们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一个抽象的认识的具象化。这个原则所表达的就是语言或者词语与大脑的关系, 与世界的联系是间接性的, 以大脑为媒介。

b.句意与词义的关联性。认知语言学认为, 我们对于世界的表达能够只是用一个单纯的词能够解释的, 而是通过不能的词和意义的词组成的一个以自身对于世界认识的。对于一个问题的解释或者认识, 需要人们通过大脑检索不同词组组成一个句意进行一个完整符合意境的解释。

c.范围性。这个原则就是对于近义词或者一个表达同种意思句子的规范和归类。

二、用认知语言学解释儿童早期语言学习

1.儿童词汇学习与认知语言学

儿童在一岁左右开始学习语言, 对于语言的学习主要是开始于对于词汇的学习。很多儿童对于语言的学习最开始是从“妈妈”“、爸爸”、“爷爷”、“奶奶”这类型的单音节的名词组开始的。从一岁开始进行一个词汇量的积累和汇聚, 儿童对于语言的学习一般来说是先从名次开始积累和学习的, 然后再开始接触动词, 再然后就是动名词结合的短句, 最后就是一个连贯性的句,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些儿童最开始学习的名词, 是因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最先接触的这些现实存在的人或者事情。然后儿童慢慢在生活中的不断积累和接触, 对于词句进行不断的纠正。

2.句式的组成与认知语言学

儿童在语言学习中对于句子的学习, 犹如我们前面提到的, 他最开始学习的是名词, 所以儿童在进行句子组合的学习最开始的就是一个简单的“主宾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比如说, 在小孩学会了“我”和“吃”、“饭”这两个简单词语后, 他们在生活中经过对于大人的模仿, 得出, 他们饿了就要说这两个字。成人饿了就会说“我饿了”, “我要吃饭”, “我饿了, 想吃饭了”, 但是在儿童最初的句式结构中就会是“我吃”“, 我饭”, “吃饭”等等一些简单的结构。随着, 对于周围语言环境的不断熟悉和学习, 以及成人对于儿童说话的教学和纠正, 他们就开始不断积累和掌握一些很复杂的句式。慢慢的他们就对于自己饿了要吃饭, 就用了一些复杂的但是更加清晰的表达句式, “哎呀, 我饿了, 要吃饭”, “快呀, 我要吃饭, 很饿”等等一些句式。随着句式参照的越来越多, 他们学习的就越来越多, 就会有更多的句式表达。

3.互动在儿童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我们的儿童教育学家和语言学家在很早就认识到了互动学习在儿童的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对于与儿童的互动在儿童的早期语言学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启蒙作用。所以, 我们会发现儿童在看动画片的时候会非常专注, 能够通过动画片学习到很多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少出现的词语和句式, 因为, 动画片有一个对孩子潜意识的沟通作用, 能够让孩子在潜意识中与动画片互动, 形成一个互动学习的局面。

三、结束语

认知语言学在我们的儿童早期语言学习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作用, 对于我们儿童早期语言学习和语言习惯的形成有一个比完善的解释和理解。所以, 加大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就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儿童早期语言学的方式方法, 帮助我们认识到儿童语言学习也是遵循了认知语言学的规律。

摘要:现阶段我们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但是我们将认知语言学应用与儿童早期语言学习的研究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这个问题症结的关键在于是没有对于认知语言学与儿童早期语言学习进行结合的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案。本文笔者就是结合认知语言学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以及认知语言学的特点与儿童早期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儿童本身的行为特点和思维特点的具体特征相结合, 探究认知语言学与儿童早期语言学习具体可行的方式方法。通过对于将认知语言学与儿童早期语言学习方式方法的探究, 为我国幼教甚至对于世界儿童语言学做出贡献。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儿童教学,语言教学

参考文献

[1]朱姝.基于梅洛—庞蒂具身现象学的儿童心理发生研究[D].吉林大学, 2015

[2]谢翠平.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个体发生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 2015

[3]孟繁旭, 佟晓辉.认知语言学与儿童早期语言习得[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01:157-158

认知语言学都研究什么 篇3

但有些词不是这样。世界很多语言关于“妈妈”这个词的发音都是mama或者辅音换成与m近似的n的nana。而“爸爸”这个词常发音papa或者与之近似的baba。而“爹”这个词常常有d或者t的音,跟前面的逻辑一样,t被认为是d的变体。也就是说,在全世界,人们普遍管母亲叫mama或nana,管父亲叫papa、baba、dada或tata。

有些人在生活中可能就发现了这种怪异的相似,但如果只是在欧洲范围内的各语言中发现这种相似性还不足以令人太惊奇,毕竟这些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它们共同的“祖先”是数千年前居住在黑海之北森林(今乌克兰)里的部落所使用的语言。所以,法语的mama和papa,意大利语的mamma和babbo,挪威语的mamma和papa,这些发音如此相似或许因为它们是“亲戚”。

不过,这种逻辑并不绝对成立。因为别说几千年,时间上有更近联系的语言都会变得互相完全认不出来。比如,威尔士语也是“古乌克兰语言”的后代,但它能诞生英语和法语都不会产生的一个小镇名字——Llanfairpwllgwyngyllgogerychwyrndrobwllllantysiliogogogoch。最近英国第四频道的气象主播念到这个小镇,又让这个冗长的名字火了一把。作为同一大语系的一员,威尔士语有很多自己独特的改变,但“妈妈”和“爸爸”二词还是mam和tad。

更令人吃惊的事实要来了,就是印欧语系以外的语言也有这个规律。非洲的斯瓦希里语有mama和baba。菲律宾的他加禄语有nanay和tatay。斐济语有nana和tata。而在令西方语言学习者最“闻风丧胆”的汉语中,居然也有mama和baba。接着,高加索的车臣语是naana和daa。美洲原住民的爱斯基摩语是anana和ataata。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和得州的夸萨蒂语是mamma和taata。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的比比尔语则是naan和tatah。

这很容易引起一个猜测——比“古乌克兰人”还早的、最古老的人类管他们的双亲叫mama和dada这两个词,然后从石器时代以来一直幸存到现在。但这种猜想太理想化了,几乎不可能。语言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不仅发音会不断地融合改变,同一个词在不同地方的传播过程中也会演变出不同的意思。

拿印欧语系的老祖宗“古乌克兰语言”来说,如果我们拿今天的语言和过去的语言相比较,就能推断出久远的“古乌克兰语言”中的很多个词。这个道理就如同我们通过比较今天的哺乳类动物和它们的化石就能推断出,最早的哺乳类动物是长毛发的类似啮齿目的胎生生物。

在印欧语系中,mregh这个词本是“短”的意思。而这个词在希腊演化成“上臂”的意思(上臂比较短)。在拉丁语中则指一种像一双双交叉手臂叠加的油酥糕点。而这个词到了法国就是“肩带”的意思了。后来这些演化词都传到了英语中,这个最初意味着“短”的词这时就演化出了“手臂”(源自希腊)、“椒盐卷饼”(源自意大利)和“胸罩”(源自法国)的意思。而mregh在英语中最直接的演化词是merry。精悍的(short)往往是甜蜜(sweet)的,所以这个词的意思就变成“short and sweet”(“简单明了”之意),后来又只取甜蜜之意——也就成了merry。

按理说,像mama和dada这样的词也应该会出现类似的演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变得“形态各异”,但为什么这种事没有发生呢?

婴儿学习发音的顺序

未学说话的婴儿随意发音,最简单的就是发“啊”音,因为这不需要动用到舌头和嘴唇。接着,如果要进一步发音,最本能的冲动就是合上嘴,终止“啊啊啊”的发音,这就产生了“嗯嗯嗯”的音,结果一张一合就能产生类似“ma”的发音了。

答案在于婴儿是如何开始学说话的。来自俄罗斯的著名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逊解开了这道谜题。未学说话的婴儿随意发音,最简单的就是发“啊”音,因为这不需要动用到舌头和嘴唇。接着,如果要进一步发音,最本能的冲动就是合上嘴,终止“啊啊啊”的发音,这就产生了“嗯嗯嗯”的音,结果一张一合就能产生类似“ma”的发音了。

婴儿的这种发音是无意识的,但是成年人可能并不这么认为。婴儿喊着“mama”听起来像是在呼唤谁,而他最可能找寻的人无非是他的妈妈。因此妈妈就将“mama”当作了自己的称谓,然后在孩子面前称呼自己为“mama”。这很可能就发生在最早的人类身上,而且发生在全世界不同语言区的婴儿与妈妈身上。这跟mregh的不停演化不一样,这种“mama”的“误解”不停地发生,让“mama”这个作为妈妈的称谓相对固定了下来。

papa或dada的形成也是因为类似的全球通行的原因。在闭合嘴唇发出m音后,婴儿会做进一步的发音尝试。他们先把双唇贴合起来,一阵后又张开嘴往外送气,这就发出了p音或者b音。另外,婴儿还会用舌头去顶上齿的背面,尤其当被喂食的汤太热的时候,这样就发出了t或d的音。所以婴儿学习发音的顺序解释了为什么亲密程度仅次于妈妈的爸爸被称为papa或baba(或tata或dada)。

类似的解释可以用在另几个“通用词”身上。语言学家约翰娜·尼科尔斯发现,在欧洲及大部分亚洲北部,“我”和“你”的发音常常包含m和t。如法语中的moi和toi,西班牙语中的me和tu,俄语中的menja和tebja,芬兰语中的min?和sin?,乃至更东方的西伯利亚的尤卡吉尔语也用met和tet。(实际上,英语过去也把“我”和“你”称me和thou。)

尼科尔斯认为,“我”和“你”的发音规律与“妈妈”(mama)和“爸爸”(tata)的规律类似,可能受了后者影响。所以m的发音用来指最亲近的意思——妈妈(mama)或我(me),t用来指亲近程度稍逊的对象:爸爸(tata)和你(thou)。

但是这两个代词的发音规律不适用于全世界,仅适用于欧亚大陆的一部分。像汉语的“我”和“你”分别发音wǒ和nǐ,印度尼西亚语则发saya和anda这两个音,这两种语言都不符合这个规律。

除此之外,要探究其他词发音的由来,其实很难说得清——即便有一些也存在规律。如在英语中,很多有关“发光”的词都以gl开头,如glow(发光)、 glare(发眩光)、 glitter(闪光)、gleam(闪烁)和glance(反光)。还有,英语中很多关于渺小和快速的词都有ee的发音。个中缘由,人们还没有清晰确定的认识。

美国人类学家布伦特·柏林曾对600个学生做了个实验,向他们展示来自秘鲁的小众语言Huambisa的两个单词——chunchuíkit和máuts,问他们哪个是指鸟类,哪个指鱼类。学生们凭直觉选择,结果大部分都选对了。chunchuíkit指的是鸟类,有学生表示chunchuíkit的chui的发音让其联想到tweet(小鸟的啾鸣声)。

实际上,语言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很多语言现象都还解释不清楚。毕竟人类语言诞生距今已经有15万年了,在这漫长的历史中,语言改变了很多很多。不过,至少现在我们知道“妈妈”和“爸爸”是怎么来的了。

认知语言学都研究什么 篇4

在语言学当中,认识语言学是一种新范式,这其中包含了众多的方法、理论和相关的研究课题。认识语言学大致是从上世纪中后期才开始兴起,并在上世纪末期开始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传播,其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加大,涵盖了许多领域,比如 :语篇、音系、意义等等。该理论在一次重要的国际认知语言会议上得到确认,同时相关的杂志发表了认识语言学。自从杂志诞生以后,认知语言学正式被视为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相关的医疗科学等之间都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通过多年的发展以后,渐渐地成为了现代语言学当中举足轻重的一门学科。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当中,认知语言学通过不断的研究,在许多的领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 :概念隐喻、范畴化、多义性、转喻、语法化等等。尽管如此,在许多方面依然存在着严重不足,比如 :研究的切入点、感兴趣的课题等等方面,这些不足还需有待改进。

2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众所周知,一个人要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观念,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语言。因此,从“表达思想与观念”的角度上来说,研究人类语言,该观点实际上就是时常被提起的认知观念。这种认知观念认为,在认知系统当中,语言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认知系统又是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的,比如 :抽象化、范畴化、情感、感知等等多个部分组合而成。而认知能力和语言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并受到了语言的影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对语言进行研究,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思想、观念、表达。

根据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可以认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有以下内容 :探索出带有紧密联系的形体的概念知识,得出相关的经验证据,同时探索出身体经验、概念系统、语言结构这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得出上述三者的意义、语言、认知及后三者的密切关系。也就是现在常被提及的所谓的关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去不断发现人类语言、认知、语言、共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人类认知过程中的奥秘。比如 :像兰格克、雷科夫等代表不同理论方法的语言学家,其研究的目的也都有所涉及,如果仅是从这一目的来看,大家的认识语言学都是完全一致的,那么这两位语言学家的理论就可以合法地称之为认识学。然而,认知的承诺只是一个纲领性的东西,本身对语言理论的具体研究方法与原则是不起作用的,对语言描写的形式与内容也没有明确要求。由此可以看出,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十分宏伟的目标,同时也是当前较为热门的一大课题,该课题正在不断地揭示着人类智能的奥秘。

3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

在认知语言学当中,其研究方法各式各样,非常复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各方法之间又是相互一致的,其研究的理论原则是一样的。相关的研究专家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作出了如下的概括 :1)语义结构不是完全普遍的,在不同的环境当中,其语义结构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说存在着语言差异。语义结构实际上是建立在一定含义的意象规律上的,其知识和描写存在着关联。2)不管是一个语法还是一个句法,原则上都不会构成一个自主的表征形式层次,但是,语法在本质上是带有符号性的,其存在形式也较为特殊,通常是存在于规约符号化当中。3)词汇和语法二者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实质性区别。形态、词汇、句法这三者成为一个符号结构的连续性,这些符号虽然会因为参数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别,但是,可以进行任意的划分,进而组成不同的成分。

(1)概念语义原则。意义等同于概念化,也就是说,心理经验的过程和不同的结构,而不是可能世界中的真值条件。通常来说,一个表达式的意义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大脑被激活的概念,不管这个人是说话人还是听话人,更为具体地来说,意义的存在有其特殊的性质,主要来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解释,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的,表现在人类为宇宙中心的思想,体现了具体的文化的交流方式。上述原则说明,意义的描写实际上就是人的大脑和词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世界和词之间的关系。

(2)语法性判断的渐进原则。语法性判断设计范畴化。一个话语的可接受性和语法性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不是属于接受和被接受的简单模式,而是渐进式的。所以,语法性判断也就是渐进式的,同时在渐进的过程中语义、语境、语法规则密切联系在一起。认知语言学家和语法学家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要将语法变成一种语言中所有并且是唯一合乎语法的句子那样的语法,因为语法判断性带有可变性、渐进性和语境中的依耐性,要想达到生成语法学家所期望的目标是非常艰难的。

4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就对几种较为常用的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1)认知语法。认知语法是较为著名的兰格克的语言学理论,在刚开始称之为空间语法。空间语法理论认为,语法和词汇之间是连续性的,其描写的结构较为单一,只有符号结构,同时还是某一种概念输入之后带来的结果,在很多研究中认为该概念的输入显得较为多余和抽象。而一个符号的成分,语法的、词汇的,实际上是多义的,具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意义家族,其中不同的意义之间带有一定的相关性。认知语法的观点认为,意义是一种心理现象。不同的心理经验,将会带来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被称之为认知域。概念的范围非常广,包括空间、时间、颜色概念等等,比如 :概念合成物,有的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2)句式语法。句式语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语法分析方法,由于其研究中心的特殊性,后被以该研究中心为命名。在句式语法中,语义、句法、语用信息等是完全一致的,其重要性是完全一样的,不管是哪一方都必须依靠另外两方进行作用。正如相关的研究者的观点,应该将语法句式当作是彼此加强条件、彼此顺应、彼此继承特征等等句法的模式。所有上述的信息都同时包括形态语法模式、这些模式的语义解释原则,以及在多数情况下的语用功能。

5总结

认知语言学都研究什么 篇5

1、被爱的人也许不知道,他的一句晚安可媲美满天星光。

2、要美丽,要魅力,要独立,要坚强,要勇敢,要活的漂亮,要让自己永远善良。

3、钱不能给你安全感,一份尚好的工作也不能,当生活一团糟的时候,唯一能支撑你走下去的,是一个人,一段亲密关系。

4、我真心劝姑娘们一句:对已婚男人绕走。人生没有几道弯,绕一个五年转不回来。女人的青春有几个五年?什么爱到无法自拔?那是不动大脑。真爱就舍得一身剐光明磊落来找你。家有女儿的父母一定要教育闺女找爱人要找日光下堂堂正正能拉手亲吻的,才不负父母如掌上明珠般供你到成年。――六六

5、有人愿意容纳你的缺点是他爱你,因为觉得缺点会被包容,就懒得去改是坑自己。因为,现在爱你的未必能爱你一辈子,保留和放大了缺点很可能让你失去被爱的机遇。别惯着自己。

6、只有懂宝贝的人才知道宝贝的宝贝之处。你把一个古董给一个乞丐,可能就被当尿壶用了。你把一个好书给一个文盲,可能就在村口当厕纸擦了。你把自己给一不懂欣赏的人,可能就沦为保姆或者出气筒了。红粉给佳人,好酒赠英雄,否则就是暴殄天物,天理不容。道理如此,工作如此,感情亦如此。

7、人与人之间,有时感觉不对了,就稍微把距离拉远一点,过阵子,感觉对了,可以慢慢再近一点,有点类似跳华尔滋,是美丽的舞步。至于踩到了脚,没关系,笑笑就过去吧!

8、留给女儿的私房话:对于长久地维系一段亲密关系而言,好的性情比好的外貌重要,反思自我比洞悉对方重要,修养品德比掌握技巧重要。而对于获得更多的人生的满足感而言,成就一个自强独立的自我比成功地维系一段亲密的两性关系更重要。――黄菡

9、两个人在一起,更多的不是改变对方,而是接受对方,这就是包容。如果光想着改变对方,那不是生活,那是战争。

10、那些一生都追逐爱情的人,往往是从未真正得到过爱情的。关于爱情,最怕的就是还有“幻想的空间”,意犹未尽的,最让人心痒。所以年轻时多谈恋爱,就是要把自己谈到心力交瘁。有一天你实在累得不行了,敲开某个人的心门,安安稳稳住下来,从此才会是一辈子。――苏芩

11、活在这个世上,被你爱的那个人需要,是最幸福的幸福。

12、面对爱情,每个女孩都有选择的权利。你妆化的越浓,穿的越性感,说话越豪放,举止越随便,想泡你的男人越多。而你越矜持,素颜,平淡,懂得生活,想要和你结婚的男人就越真实。

13、有一天,你会发现,爸妈再也辅导不了你的功课;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快步如飞的他们,被你落下的老远而气喘吁吁;有一天,你会发现,以前四处奔忙的爸妈,再也不想再出远门;有一天,你发现,爸妈总是无力地斜靠着椅子,不停地打着瞌睡……你就会懂得,岁月让他们失去了什么,他们让你得到了什么。

14、真正的孤独不是一个人寂寞,而是在无尽的喧哗中丧失了自我。

15、这个世界至少有两个东西你不能嘲笑,一个是出身,一个是梦想。当一个人小心翼翼地和你分享他的梦想的时候,事实上,他对你完全没有防备。梦想无所谓大小,高贵或卑微。所有的梦想都像暗夜中的星光,桃之夭夭,灿烂的不可一世。

16、人们为什么轻言放弃?因为他们只是看到前方路途遥远,而忘记了身后的一路坚持。

17、其实活着还真是件美好的事,不在于风景多美多壮观,而是在于遇见了谁,被温暖了一下,然后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一个小太阳,去温暖别人。

18、表面上并不般配的爱情,往往和谐,因为产生这样的爱情,往往有比较深刻的内在原因;表面上般配的爱情,往往并不和谐,因为产生这样的爱情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般配。――汪国真

19、这个世界上原本就不存在天造地设的一双,只有付诸努力成为越来越适合彼此的对方。

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 篇6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国内外方兴未艾.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本文评述了体验哲学的背景、重要原则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作 者:杨彬 于杰 Yang Bin Yu Jie 作者单位:杨彬,Yang Bin(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于杰,Yu Jie(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认知语言学都研究什么 篇7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很多与数字有关的俗语。顾名思义, 数字俗语是指其他词语与基数词或序数词搭配而成的固定词组或短语。英语中的数字俗语很多来自习语, 而汉语中的数字俗语大部分来自一些数字词组和数字词语的习惯表达, 如成语、谚语、俗语以及歇后语等。这些数字俗语与一个民族的生存环境、历史发展、经济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息息相关。

1 从认知角度探讨英汉数字俗语的异同

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 同认知一样, 语言是人类在对客观世界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的, 认知是语言的前提。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同时, 人类语言的发展受制于认知发展。不同民族的人对于世界的认知能力是不同的, 这是因为不同民族的人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宗教信仰、自身体验等。因此, 不同民族的人必然存在认知能力的差异, 对相同或相似的语言表达形式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反之, 他们也会用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表达同一意义。

1.1认知对等

由于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及社会发展存在共性, 使得不同民族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存在共识, 人类语言的发展和使用也证实了这一点。同时, 不同民族的人生理结构基本相同, 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认知和体验也基本相似。因此, 不同民族的人的认知能力相似, 语言中存在很多认知对等的表达。英汉数字俗语有时会选择同样的数字表达同一事物或同一意义。

汉语成语中的“一箭双雕”最初是被人们用来表达一支箭射到了两只雕, 而随着人们经验的累积, “雕”逐渐引申为“其他鸟类、甚至是其他动物”。“一箭双雕”现在可泛指各种人类活动, 意为“一举两得”。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 例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字面意思是说“一石二鸟”, 引申义为“一举两得”, 与“一箭双雕”意义基本相同。“半斤八两”一词语源自于古代的买卖交易市场, 在中国古代, 一斤为十六两, 八两即半斤, 意为“重量相等”, 引申义为“势均力敌”。英语中也有相应的表达: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六分之一和十二分之六差不多) 。

英文中有a cat has nine lives, 形容一个人“ 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存能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也有类似“猫有九命”这种说法。中国和英国均地处北半球, 季节更迭相同, 到了夏季燕子纷纷迁徙回来, 这一自然现象符合中国人和英国人的心理, 因此, 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和“一燕不成夏”意义基本相同。这些表明两个民族的认知是有共同点的。

1.2 认知偏移

认知偏移指的是英汉两个数字俗语数字不同, 但意义相同, 也就是说英汉两个民族使用不同的数字俗语表达相同的意义。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 语言源于人类认知对客观世界进行组织、加工的结果, 而人类的经验源于人与外部生存环境相互的作用。语言表达形式反映着社会经济文化、历史背景等的差异。在英汉两种语言中, 存在大量数字俗语意义相同, 但使用的数字不尽相同。

英语中, at sixes and sevens意指“混乱、没有头绪”的意思, 对应的中国数字俗语为“乱七八糟”;one over the eight. 是指如果一个人喝8 品脱的啤酒不会醉, 但超过这个限度就有些醉了。因此, 该习语语用含义就是“多喝了一杯”或“有三分醉意”。中英文数字俗语数字并不等同, 但却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在汉语中, 人们习惯使用“三五成群”来表示“一些人, 几个人”, 而英语却使用“in threes and fours”来表示类似的概念。数字虽不同, 但意义相同。

1.3 认知缺失

英汉两个民族必然存在不同的认知体验, 导致语言表达上存在差异。当英汉两个民族中缺乏相同的认知对等或认知偏移, 就会造成认知缺失。

中国人常用“岁寒三友” (松、竹、梅) 表达“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三座大山”比喻官僚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对旧中国的剥削和压迫。西方人很难从字面理解这些词语的引申喻义。同样, 中国人也很难理解英语中的“the upper ten”和“the four hundred”指的是“贵族名流和社会精英”, 这些数字俗语超越了这些词语本身的含义, 体现了英汉两个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差异。Three sheets in the wind本为航海用语, 其中sheet为“帆脚索”。Both sheets in (或to) the wind表示两条帆脚索松脱了, 这时船只会颠簸得很厉害。后来, 人们用这个短语表示“大醉”。 而汉语中的“过五关斩六将”、“四面楚歌”、“三顾茅庐”和英语中的“forty-niners”等数字俗语都与英汉两种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 表现出鲜明的历史文化烙印。

2 结束语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 俗语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而数字俗语则是人类文化遗产中最闪亮的一颗星星。从认知角度来看, 英汉数字俗语之间既存在着相同点, 也有差异, 反映了不同民族认知能力的差异。人类相同的生理机制导致不同民族必然存在共通的认知结构, 从而导致了汉英两种语言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数字俗语。但不同民族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也影响着人类的认知方式, 导致英汉数字俗语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 语言学习者要从认知角度出发, 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传递蕴含在语言中文化信息, 完成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参考文献

[1]吴慧颖.中国数文化[M].长沙:岳麓书社, 1996.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李健林.从数字的联想意义看中英民族文化心理差异[J].杭州师专学报, 2002 (4) :34-37.

[4]黄成夫.英汉数词习语的文化习俗及其修辞特点[J].湖北社会科学, 2006 (5) :138-140.

孕前检查都检查什么 篇8

孕前检查是很多准备怀孕的夫妻应该进行的检查,是检查夫妻双方身体健康情况,有无对孕育不利的因素,以保证夫妻健康状态下受孕。它对生出一个健康的宝宝是很关键的,但是有些女性对孕前检查的项目不是很了解,那么孕前检查要做什么检查呢?下面我们请贵州省红十字会医院妇科的专家详细介绍一下:

一般的体检并不能代替孕前检查。体检主要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以最基本的身体检查为主,但孕前检查主要检测对象是生殖器官以及与之相关的免疫系统、遗传病史等。特别是在取消婚检的今天,孕前检查能帮助你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通常孕前检都检查什么呢?

一、白带常规及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检查

目的:白带常规检查能及时排查这些不良病症,为未准妈妈的受孕提供安全保障。已经感染了以上炎症的未准妈妈,应该治愈后再怀孕。

二、B超检查

目的:B超检查可以帮助未准妈妈了解子宫卵巢的发育情况,查看宫颈管、输卵管有没有异常,是否有子宫畸形、子宫卵巢肿瘤、子宫腺肌症等不利怀孕的症状。出现上述症状,未准妈妈应在怀孕前接受治疗。

三、生殖系统及阴道炎症检查

目的:对于生殖道畸形、阴道横膈、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给孕期带来不良影响的问题,未准妈妈可以及时发现,提早进行相应的处理。

四、染色体检查

目的:染色体异常可直接影响生育功能和生育质量,在孕前进行染色体检查,可了解未准爸妈的生育功能,并预测生育染色体病后代的风险,以便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达到优生的目的。

五、血常规、尿常规检查

认知语言学都研究什么 篇9

一、网络语言的分类

(一)中文形式

网络语言中有一部分是以普通汉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但是其实是通过和当下的某些时事新闻相结合而“赋予”了其一种衍生的意思,不单单是代表其字面的意思。其中一部分网络语言是汉语中原有的词汇,被网民赋予了新的含义,例如:“偶”指的是“我”,“稀饭”表示“喜欢”的意思,“吃瓜群众”表示不知真相的围观者。还有一部分中文网络语言是网友自创的,例如“菜鸟”的意思是“初学者”等等。

(二)英文字母形式

在网络中人们也常常会运用一些英文字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更快速的回复信息,人们常常会选择将一些词语用单词缩写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GG”是中文单词“哥哥”的缩写;“DIY”则是英文短语“Do it yourself”的缩写,指自己动手制作;“Zzz…”表示睡觉的意思。

(三)数字形式

数字在网络语言中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一些是根据数字发音的谐音来表达意思,例如“88”是“拜拜”,“9494”代表“就是就是”,除此之外任意的阿拉伯数字都有各自不同的网络语言含义,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自由组合。

(四)符号形式

在网络中人们还常常会用一些符号和标点等组成一些特殊意义的符号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况,不仅能简化打字过程,而且这些符号也更为形象生动,如一些表示心情的笑脸符号、愁眉苦脸符号等。

二、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网络语言

(一)网络语言中的语音变异与认知隐喻

根据对网络语言分类的研究可以得知,网络语言中存在着一些谐音词语,例如“3Q”是英文短语“thank you”的谐音,这种网络语言表达方式更为简洁、便于拼写,所以很多网民都更喜欢使用,这种谐音网络语言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是一种隐喻的形式,而且是语音方面相似性的隐喻,通过利用二者语音之间的相似性,来模拟原文的声响,从而表达与原文相同的含义,“粉丝”常用来表达“fans”的意思,也是这种语音隐喻的表现。这些词汇的来源与产生并不复杂,并且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性,容易被理解并接受。

(二)网络语言的词汇变异与概念隐喻

网络语言中还有一部分是旧词新意,赋予一些原有的词语以一些新的、不同的含义,同一词语在网络语言中的含义常常会与其普通含义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例如,在一些网络论坛中,首先发表帖子的人常常被人们称为“楼主”,上一个回帖的人则被称为“楼上”等等。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这种情况是利用词语含义方面的相似性来表达观点,尽管二者之间具有相似性,但是所描述的物品含义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词汇的共同之处,在于文字与现实意义的虚拟化,通过一些普通的字眼,既能体现一定的新潮化,又能使得其赋予一定的幽默性。

(三)网络语言中的语法变异与认知动因

网络语言中还存在着一些并不合乎语法使用规范的.词语,例如“开心ing”、“严重同意”等。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存在这一种概念合成理论,这个理论中指出了语言的含义并不是简单的将各个构成元素的单独含义进行累加,而是应该根据其特点和语境等来确定其含义。例如,网络语言中的“严重同意”这个词,可以分解为“严重”和“同意”两个词语,其中“严重”是一个表达程度的副词,“同意”则是一个表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将这二者结合在一起则表示为“同意”的程度较深,更能体现发言者当时的心情。

语言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同时语言使用者的认知程度、心理因素、使用语言的语境等都会引起语言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网络语言就是在互联网语言表达环境下,在无数互联网使用者所创造出来的,能够显示出其使用者的认知水平。尽管网络语言与一般语言在语法方面、表_方式方面、含义方面等都有较大的不同,但是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网络语言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所以不能对网络语言一味的排斥,而是应该在对其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有选择的使用,而且也不能因为网络语言的使用而忽视传统语法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熊希,王斌.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语言对日常用语的影响[J].戏剧之家,(16).

认知语言学都研究什么 篇1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西方国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认知语言学创始以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势不可挡。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是有很大优势的。

在大学英语课堂翻译教学研究上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以认知语言学中范畴原型理论以及隐喻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使得认知语言学实践与理论密切结合。在最近这些年,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的专家学者都对认知语言学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很多研究,也出现了很多这方面的著作和文章。梅芙奥洛汉(2000)在2000 年做了一项研究,是关于学习翻译的学者的认知能力教学调查。陶友兰、黄瑾(2005)在2005 年也试图通过认知概念入手,进而指导翻译教学。

上述学者的研究很好地总结了大学英语课堂翻译教学中应用认知语言学所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常常会涉及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两个概念,在大学英语课堂翻译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为学生纠正错误是教学常态,在教学中翻译练习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这些问题都反映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并不完善。有些学术文章里,对于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等研究与改革方面的关系都不是很深入。有的研究者对传统的翻译教学的弊端进行了总结,但是并没有指出怎样应用认知语言学对大学课堂翻译教学中对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针对怎样贯彻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观没有明确说明。所以,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讨论大学英语课堂翻译教学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初期,翻译学已经兴起发展,很多学者也逐渐开始关注语言学,以期在这个领域寻找到应用翻译研究中的理论。学者们的关注力集中在语言学上是有一定道理的,到如今亦然。语言首先是一个交流的工具,它是翻译的原材料,所以语言学作为阐明语言行为的一门学科对翻译学的研究有很大贡献。语言学解决了许多领域的实际问题,也对相关工作做一改进,这使得语言学在翻译领域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研习语言学能够在根本上提升学生在对比两种语言时的基本素养,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翻译实际上就是进行语言和交际转换,是通过对比两种语言得到的。掌握一定的语言学知识,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规律性,必将有助于翻译实践。

在翻译的研究中应充分应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本文尝试讨论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对大学英语课堂翻译教学的启示。

2认知语言学

美国的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曾经说过:翻译就是翻译意义。可见,翻译主要是将意义清晰传达。所以,在讨论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教学时,就应该从认知语言学的意义入手。

如果要讲隐喻在语用学里的解释,乃至于讲到语用学本身,都要先讲到Paul Grice。Grice在1967 年的Studies In the Way of the Word里面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划分了两种含义:what is said和what is implicated。简而言之,前者是我们所说的话的含义、字面意思,后者则是话里有话,“弦外之音”。至于他的合作原则和对话规则,实际上都是为了“如何从what is said里面推导出what is implicated”这个目的而提出的。Grice把自己的这套原理当然也搬到了对各种修辞的分析上,他在Implicature中简单分析了几种修辞:反讽、隐喻、借喻。他认为,隐喻的含义很明显属于what is implicated :因为我们所说的话一定是假的,直接说是没有意义的,所以隐喻的含义不可能表现在字面上,必须是所说的弦外之音。他所做的分析,当然还是传统的隐喻的分析手段:say one and mean another ;而他认为,正因为包含隐喻的句子是假的,明显违反了对话的质量原则,所以我们才能推出隐喻的隐含意义。由此,他也间接暗示了隐喻的理解过程:我们先得出一句话的字面意思,意识到它是错的,然后再去推导它的弦外之音。

概念整合理论对于新颖隐喻的解释力更强,也更符合人的心理学研究。语用角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隐喻的区别,从根本出发点到实际追求的目标都是不一样的。在认知语言学中,范畴化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并不是像语用学的研究那样局限于语言层面,是深入人类认知层面的。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其在人们的思想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普遍存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概念隐喻理论主要是指通过对一个知识领域的参照来理解和解析另外一个知识领域的具体过程,其也是源域与目的域两者之间的一组映射。概念隐喻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尝试讨论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对大学英语课堂翻译教学的启示。

3大学英语课堂翻译教学中认知语言学的应用

如今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外合作交流日益频繁,翻译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加强翻译教学,提升学生的翻译水平至关重要。英语交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模式比较传统,中国的学生在翻译课堂上表现得非常被动,没有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会运用教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一堂课讲医疗,上课前会先通过师生间的问候,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学生快速融入英语课堂。Greet Ss by asking them:How are you today?Then I’ll tell Ss that I’m not feeling well today(Write the sentence on the blackboard and guide Ss to read it.)and get Ss to guess the reason freely.If Ss can’t get the answer,I’ll tell them that I didn’t have a good sleep last night.So I have a headache.(I say this by doing a gesture)课堂中学生会对案例进行回忆归纳,并在纸上总结归纳案例,写好后教室里安静了许多,笔者有时也会提醒:“Don’t forget to fi nd a good way to make them easy!”好几个人眉头紧皱,嘴里嘟囔着:“什么方法解决好呢?”笔者点拨:“If you can’t,you may also use your own words.”,大家就开始讨论,争得脸红耳赤,最后少数服从多数,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做到“放”而有“度”,“活”而不“乱”。这样在探究活动中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利用小组群体力量,使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差的同学也至始至终较积极地参加探究活动。

概念隐喻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大量存在,如文学作品、日常用语、科技、医学、经贸等领域中的许多隐喻语言都是概念隐喻所派生出来的。在实际的大学英语课程翻译教学中,大学英语课堂翻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概念隐喻来帮助学生提高对单词和词汇的理解,并增强他们对词汇的识记效果。如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中,英语中的隐喻表达可以说成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其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概念隐喻应为money is water,但在汉语中则可以说成是“挥金如土”。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这种巨大差异可以通过bank这个词汇来进行更好地认识。

在大学英语课堂翻译教学上,学生通常都是跟一般的二语习得者有着类似的特征,两种语言的冲击对于学生都是处于叠加的状态,两种语言形式通过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学生需要在两种语言之间寻找匹配与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受到母语体系的干扰,产生母语负迁移,使得翻译带有浓厚的中式英语色彩。在大学英语课堂翻译教学中,由于母语的影响,学生最难达到的就是英语的流利性。例1 :The drainage system is the Achilles’ heel of some big cities in China.(中国一些大城市的弱点是排水系统的问题。)例2 :Time is the money.(一寸光阴一寸金。)

在大学英语课堂翻译教学中,英语老师也需要引导学生有效使用心理认知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自身的翻译素养,使得学生首先理解翻译材料原文的深刻含义,使得最终的译文更加地道。与此同时,在大学英语课堂翻译教学中,英语老师还需要悉心对学生认知语言学的运用加以指导,在翻译相关内容的时候能够具有较强的敏感力,更加深入地利用翻译材料的社会背景以及文化背景对翻译材料进行重新构型,以认知语言学为指导对翻译材料遣词造句,以期达到原文与译文的概念对等。

4结论

在大学英语课堂翻译教学研究上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以认知语言学中范畴原型理论以及隐喻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使得认知语言学实践与理论密切结合。研习语言学能够在根本上提升学生在对比两种语言时的基本素养,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翻译实际上就是进行语言和交际转换,是通过对比两种语言得到的。掌握一定的语言学知识,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规律性,必将有助于翻译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Kuβmaul,P.A cognitive framework for looking at creative processes[A].In Olohan M(ed.).Intercultural Faultlines:Research Model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Textualand Cognitive Aspects[C].Manchester,UK:St.Jerome Publishing Ltd.,2000.

[2]陶友兰.翻译目的论关照下的英汉翻译教材建设[J].外语界,2006(2):33-40.

认知语言学都研究什么 篇11

1 西方通感式词义引申规律

Ullmann (1957) 对19世纪不同国家的诗人作品中通感语言的共时研究和Williams (1976) 对英语中大量的通感形容词进行的历时研究一致认为, 通感现象一般呈等级分布, 即感觉呈现由较低级或较简单感官 (触觉、味觉、嗅觉) 向较高级或较复杂感官 (听觉、视觉) 移动的趋势。例如, sweet既可以描述味觉又可以描述听觉 (sweet music悦耳的音乐) 和视觉 (a sweet face好看的/可爱的脸庞) 。Williams还指出, 通感的迁移总是单向进行的, 是不可逆转的, 否则会在语言使用中自行消亡。如图1所示:

但有必要特别指出的是, 色泽词语 (colour) 和听觉词语 (sound) 是可以互相转移的, 如bright sound/清晰的声音;a loud skirt/一件花哨的裙子。

2 实验设计

2.1 实验对象

本实验对象为西安翻译学院英语专业2015级两个平行班, 每班均为40人, 共计80名学生。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组, 另一个班为对照组。

2.2 实验目标

本研究主要为了验证:

1) 掌握了英语通感式多义词词义引申规律的实验组能否比对照组更好地习得目标词?

2) 在短时习得和长时习得这两个方面, 掌握了英语通感式多义词词义引申规律的实验组有无显著性差异?

2.3 测试工具

选取4个通感式多义词为目标词, 包括sour、hot, bright和loud。其中sour表示“酸味的”、“酸臭的”“刺耳的”、“ (面色、目光等) 不友善的”四个义项;hot表示“热的”、“ (味道) 辣的”、“ (话题等) 热门的”、“ (比赛等) 激烈的”四个义项;bright表示“明亮的”、“ (声音) 响亮的”两个义项;loud表示“吵闹的”和“ (颜色) 花哨的”两个义项。测试工具由12句汉译英句子组成。

2.4 实施过程

笔者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授课, 只是讲授词义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实验组的课堂上, 笔者会用例句向他们讲解所选目标词各个词义之间联系。比如, 讲解sour的义项时会作如下分析:sour本义表“酸的”, 以味觉为源感官。由于人类的五大感官相互连通, 依照通感感觉迁移规律, 当它迁移到嗅觉时, 获得“酸臭的”义项 (如The milk had gone sour.) ;当迁移到听觉时, 引申出“刺耳的”义项 (如sour words) ;当迁移到视觉时, 就衍生出“ (面色、目光等) 不友善的”义项 (如sour-faced) 。在对照组的课堂上, 笔者并不做任何讲解, 只给出例句及其相对应的汉语释义。实验组的学生和对照组的学生均利用3分钟时间记忆目标词义项, 拿到试卷后署上姓名并立即做测试。本次测试主要对比两组受试对于目标词的短时习得情况孰好孰坏。

两个月后, 在均为被提前告知的情况下, 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长时习得测试。测试的目标词义项与短时习得测试相同, 只是将句子顺序稍做变动。

3 结果与讨论

笔者收集回来的所有测试卷均有效。试题满分为100分, 包括12个句子, 每个8分, 最后每份试卷统一加4分。批阅试卷时学生每句使用了目标词去翻译相应短语得8分, 反之0分。句子的其他部分的翻译错误忽略不计。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1) 掌握了英语通感式多义词词义引申规律的实验组能否比对照组更好地习得和使用目标词?

笔者对两组测试结果一一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下图所示:

由表1可见, 在短时习得方面, 实验组的平均成绩 (97.56) 高于对照组 (90.05) , 并且从P值可以看出两组成绩具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在短时习得方面, 掌握了通感式多义词引申规律的实验组确实好于死记硬背义项的对照组。

表2显示, 在长时习得方面, 实验组的平均成绩 (86.44) 高出对照组的平均成绩 (52.63) 一大截, 两组成绩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P<0.05) 。这说明在长时习得方面, 掌握了通感式多义词引申规律的实验组也远远好于死记硬背义项的对照组。例如, 翻译“罗布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时, 对照组学生大部分用gave an angry look来表达“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而没用目标词sour;实验组的绝大部分学生的译文为gave a sour look。

2) 在短时习得和长时习得这两个方面, 掌握了英语通感式多义词词义引申规律的实验组有无显著性差异?

笔者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两次测试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见表3、表4。

从表3的P<0.05可以得知, 在短时习得和长时习得这两个方面, 掌握了英语通感式多义词词义引申规律的实验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能是由于英汉两民族在通感联想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使得学习者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些义项。如sour本义表“酸的”, 在英语中迁移至听觉时, 表“ (声音) 刺耳的”;而汉语中却没有类似的联想。

综观表3、表4, 不难发现, 实验组前后测试的平均分相差只有11.12分, 对照组竟达高到37.42分, 长时习得成绩很不理想。这进一步证明学习者了解义项之间联系的认知规律比单纯地死记硬背能更好地识记目标词, 因为他们付出了更多的认知努力, 便可以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 同时记忆时间也会更长一些。

4 结论

本研究对英语多义词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第一, 掌握了英语通感式多义词词义引申规律的学习者能更好地习得和使用目标词。因此, 学习者应系统了解义项之间的认知理据, 在大脑中有意识地构建各个义项之间的语义网络。第二, 即使掌握了英语通感式词义引申认知理的学习者也未必能够长久地、牢固地习得多义词的一些义项。这主要是由文化方面的差异造成的。因此, 有必要向学习者渗透英汉两民族在通感隐喻方面联想机制的差异, 可以增强学习者对两种文化的辨识, 不断提高学习者的通感隐喻能力, 扩大词汇量, 减轻记忆负担。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隐喻形式, 通感运用有关某一感官印象的词语去描述其他感官印象, 长此以往, 在概念隐喻的认知基础上形成了通感式词义引申。该文通过实证研究, 旨在验证学习者了解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认知理据是否能有效促进通感式多义词的短时习得、长时习得和产出能力。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通感式多义词,短时习得,长时习得

参考文献

[1]Ullmann S.The Principles of Semantics[M].Oxford:Basi Blackwell, 1957.

[2]Williams J.Synaesthetic Adjectives:A Possible Law of Seman tic Change[J].Language 1976 (2) :461-78.

[3]於宁.“通感”与语义演变规律--国外研究成果介绍[J].修辞学习, 1989 (6) :2-3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广发银行个人信贷业务下一篇:营养配餐技能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参考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