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语言学

2024-06-29

教育语言学(共11篇)

教育语言学 篇1

0 引言

20世纪起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索绪尔的符号学,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派克语言中的质点,波和场的分析,佛斯的语言社会功能论,斯金纳的语言行为论,奥斯丁的语言行为论,格莱斯的逻辑与会话,利奇的语用原则等等。一方面,有关语言的内在结构研究,提出了各种理论和模式,另一方面,从各种不同的学科去研究语言,产生了诸如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实用语言学等跨学科性研究,这些理论有形无形地运用影响到教育界,特别在教学中,它的影响不仅限于外语教学,而且对其它学科起着很大的作用,对教育整体影响很大。

1 语言与教育的关系

从语言本身讲,语言与教育的关系既是教育内容的载体和输送教育内容的工具,又是指导教育活动的手段,因此了解掌握语言系统理论对完成教育任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反过来,语言自成体系,是一个非常繁杂的体系,它包含着社会,心理,文化,运用等方面的内容,无疑同教育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对语言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教育内容主要是以语言的形式来表现,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如古老的,现代的,活的语言,真实的语言,口头语和书面语,来组织编辑教育内容,反映了教育对语言实体的认识和语言模式的选择。其实质反映了语言形式的价值、实质的认识问题,并且也反映教育是如何看待语言这一载体的,是看作一个符号,亦或是一种行为。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形式,以什么样的语言组织形式表现教育内容,对教育的作用是不同的,它影响教育的组织、教育的质量,体现教育语言观。

语言是传递教育内容的工具,以什么样的语言来传播教育内容是建立在对语言体系的认识和语言功能的认识,它涉及教育内容的指导思想。教育中师资培训的内容,是以知识为主,还是技巧为主,把教育内容当作教育的整体,还是教育的一部分,是通过语言这个工具来实现的。语言在指导教育活动的功能体现在语言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学生思维的培养的影响。在西方指导教育中所有语言是以个人为中心,独立工作,自发组织,那么它们选择的语言是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的。是以培养积极主动,有创造性,还是因循守旧,被动接受知识为主,都体现在教育活动的语言运用上。

2 语言学理论对语言教育影响

从50年代起,受到结构主义的影响,语言教学,包括许多学科把教学按照其结构进行编写,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掌握其结构为主。到70年代,受意念功能派的影响,语言教学和其它学科,把教学按照其意念和功能进行编写,以掌握不同功能的用法为主,情景对话,使用真实语料,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主。

教育学家对语言本身的研究并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语言同教与学的关系。过去教育学家们没有充分认识到语言在教育中的作用,忽视了语言在教育中的三大功能。教育学家认为语言学家的研究有点表面形式化,比较抽象,缺乏宏观具体地理论指导,缺乏操作应遵循的规律方法,语言学家们认为教育学家没有把他们的理论具体化,系统化,所以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得心应手。这种局势已存在很长时期。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调解,探索其两者结合的方法,使两者取其长,补其短呢?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使其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其语言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阐明语言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操作作用,来提高教育研究的水平,同时完善语言理论的研究。

2.1 语言是教育过程中的标志“语言是教育过程中的标志”这

句话对教育界的含义非常深刻。通过对在教育过程中语言使用的分析,可以告诉我们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情况,可以告诉我们教师们对语言的观点和他们的实际水平。同时也可以告诉我们教师是如何使用语言教学的,学生是如何用语言进行学习的。这些第一手材料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强,可效度高,比主观判断,用具体模式去套更科学,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2.2 语言是社会心理因素的体现

我们过去的研究只限于教学中的一个部分或一个面的分析,但忽视教育过程中语言的其他作用。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使用也告诉我们有关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学生的语言能力,不仅是学生本身的问题,与他在家庭,社会和教育的适应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全面了解,才能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法。从这个角度上讲,教育语言不仅要对在教育过程中语言的做作用进行描述,还要扩大视野,要解释这种现象的存在的根据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3 教学语言是一种话语体系

从以上两节谈了语言在教育中的运用,教学语言(元语言)本身也自成体系,它是按照一定规律运行的,元语言整体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元语言的研究可从几个方面进行如元语言的结构分析,教学具体结构分析和教学语言功能分析。后一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少数研究也只限于对教学中学生成绩的影响,而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作用,对教育作用还缺乏研究。

2.4 语言是教育研究的根据

教育研究应把教学中语言看作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为教育研究提供具体素材,通过对实际语言的分析,来检验教学大纲的实施情况,来评估教学质量。这样的研究不仅了解具体教育过程中的操作情况,还可以掌握从事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认识,为提高教学,师资培训,教学大纲,教材编写提供改进的一手材料。这样的研究具有真实性,可靠性,有说服力。

3 总结

教育和语言的关系比人们想象的要密切的多,是直接的关系,而不是间接。是一体的,而不是相邻的。只有接受这种观点,认识语言和语言组织是教育中交际系统的一部分,把两者研究结合起来,用语言的理论来指导教学,通过教学中语言的分析,完善语言理论,教育语言学将会成为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参考文献

[1]Spolsky.B(1997)Educational Linguistics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Rowley Massachusetts.

[2]Stubbs M(2007)Educational Linguistics Basil Blackwell Oxford.

[3]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

[4]马丁.韦德尔,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教育语言学 篇2

关键词:全语言教育;幼儿园语言教育;语言能力

全语言教育或称整体语言教育,是近年来语言教育界较为重要的一种理论思潮,它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教育哲学,提出了涵盖学习、语言、课程、教师和教学的系统见解,曾引发了美国等英语系国家教育观念的转变。全语言最初用于美国中小学校教授本民族的语言艺术及其阅读教学,后来又逐渐运用到幼儿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语言教育的思想逐步传入我国。

21世纪对语言能力的要求将高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它不仅要求能说会道,出口成章,而且要求能读会写,既能快速获取文字符号资料中的信息,又能准确、快速传递自己的思维成果,写出漂亮的文章;不仅有高超的母语驾驭能力,而且能对一门以上的外语驾轻就熟。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所以必须抓紧“黄金时段”打好语言才能基础。这就需要提供与之相对应的全面的语言活动,即全语言活动。

一、全语言教育思想的概念及其主要观点

全语言教育的理念是当代西方关于儿童语言教育的一种思潮,研究成果被许多教师运用到幼儿园语言教学和课程改革中,促进了广大教师语言教学理念的转变。

(一)全语言教育概念

全语言教育之父古德曼最早给的定义是:“全语言教育是一种视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为整体的思维方式”。诸多幼儿教育研究者在推广全语言教育时均认可了这一点。全语言教育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新的语言教育观念。简单地说,全语言教育提倡开放式的语言教学,它将传统的“师传生受”的语言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和儿童合作学习的过程。全语言教育不是一种教学法,更不是一种语言教学法。它是基于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归纳出来一系列的课程原则和教学态度,是一种教育哲学观。

(二)全语言教育主要观点

全语言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和运用中逐渐发展和完善,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和语言学习是一个整体,学习者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去学习整体的语言。美国全语言教育思想的研究者Rigg曾指出:语言是一个整体,不应当被肢解成语音、词汇、语法、句型。把语言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成分,会使语言丧失其完整性。另一位美国全语言教育思想的研究者Genesee也持同样观点。他强调语言教学应从整体着手,听、说、读、写应同时教。语言中的音、部首、字、词、片语、子句和句子都是语言的片段,而片段的综合永远不等于整体。

2.语言应当回归真实世界。古德曼认为:整体语言希望学校的语言回归真实世界,将传统的教科书、作业本束之高阁,让儿童通过读写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学习阅读和书写。当语言是完整的、真实的、相关的;当语言具有意义,且有实用功能;当语言融合在使用的情景中,语言是很容易学习的。全语言教育认为,幼儿的语言主要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使用而获得发展的,成人有目的、有计划教育的作用居于第二位。

3.全语言教育认为:语言是幼儿在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来建构的。全语言认为应将教师的中心舞台还给幼儿,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角,拥有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老师则只扮演引导启发的角色,也就是中介者。

4.语言的学习与儿童其它方面的学习应该有机结合。儿童的语言学习是整合的学习。全语言教育的新观念告诉人们,人的学习是符号的学习。从早期语言教育的角度来看,语言既是幼儿学习的对象也是幼儿学习其他内容的工具。

二、全语言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启示

全语言教育的完整性、真实性等理念符合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发展的趋势,全语言教育方法侧重幼儿期语文能力的训练,通过聆听、阅读故事、唱歌、扮演角色游戏及其他沟通活动,认字、书写,学习完整、规范的语言,并用语言及文字表达思维和内心情感。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情景过程、评价等应该是完整的、全面的

首先,幼儿园语言活动的目标应该是完整的、全面的,不仅仅是丰富幼儿的词汇,或是单纯认字。语言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儿童对语言和文字的敏感性,促进学习者的成长,提高语言能力,扩展知识范围,增进对周围世界的了解。语言教育目标不应被肢解、分离。目标的整合是教育整合的基础。目标的整合直接影响教育内容的整合,进而也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形式的整合。其次,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完整的、全面的。既要引导幼儿学习口头语言,也要学习书面语言;既要幼儿理解和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也要引导幼儿学习文学语言。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是以完整的方式呈现出来,因而儿童语言的学习应当是完整的学习。再次,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情景过程也应该是完整的、全面的。另外,幼儿语言发展评价也应该是完整的、全面的。对幼儿语言的评价不应以单一的评价方式来断定幼儿语言的发展和学习状况,而应采用多样化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如可通过模仿、角色扮演、讲故事、造句游戏、日常活动中随机交谈等实际运用语言的方式来进行评价。“成长档案袋”是比较符合全语言教育思想的评价方式。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过程应该形式类型多样、真实

听、说、读、写,包括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是语言表达的不同形式,是作为整体一同对幼儿语言发展产生作用的,任何只强调单个形式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也不能真正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应该是真实的。现阶段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与生活脱节,教师不了解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和实际生活状况,只是按照教材的语言活动来设计、组织教学。全语言教学强调将读写建立在幼儿的语言基础和个人经验之上,主张教学要贴近幼儿的学习基础和背景知识。全语言重视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在真实的读写实践中学习语言。而游戏对幼儿来说是最有意义、最真实的实践,幼儿在游戏中增加与同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产生语言交往的迫切要求,游戏中新的情景,产生新的需要,从而锻炼、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另外,游戏活动还可以提高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三)幼儿园语言教育应创设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要创设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教师是环境的创造者、提供者和支持者,幼儿是语言学习的主体。语言学习是幼儿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主动建构的过程,让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现阶段幼儿园语言教育存在幼儿听得多,学得多,而练习少,主体发挥更少等问题,这使传统的语言教学有些跟不上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也满足不了幼儿语言发展的需求。教室语言环境布置包括教室墙面的布置,班上各个区域、门、钢琴、盥洗室、储藏室、活动区等以文字和图案做为标志,从而帮助幼儿从生活中获得文字信息。成为幼儿学习文字的潜在动力。其次要在活动区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幼儿随时随地都能学习语言,享受语言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四)幼儿园语言教育应整合其他领域的活动

《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是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密切相关的,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个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各领域教育活动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发展素材,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各领域活动中有利于语言教育的因素。在设计和组织各领域教育活动时,积极创造幼儿语言交流和表达的机会。

总之,由于全语言本身的理念符合语言自身的规律,符合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和特点,符合现阶段我国幼儿语言改革的趋势,它对我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有重大影响。全语言教育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从理论到实践各个环节都需不断地实验、总结。

参考文献:

[1] 袁爱玲.面向21世纪构建幼儿园全语言教育[J].教育导刊,1999,(1).

[2]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J].现代教育论丛,1999,(6).

[3] 卢凌.整体语言教学的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2,(8).

[4] 赵寄石,楼必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5] 曾红台.香港幼儿教育见闻[J].教育导刊,1997,(2).

[6] 刘华.用“全语言”教育思想指导幼儿园语言教育[J].早期教育,2002,(6).

互动社会语言学对教育的启示 篇3

一、 互动社会语言学与社会建构主义下的英语教学

笔者认为互动社会语言学重视通过语境建构个人意义与社会建构主义倡导的知识观有许多相似之处。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知识不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 而是认识主体 (即人) 在认识外部世界的活动中主动建构的, 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中。

在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框架下, 教师、学习者、任务和情境, 四者相互依存, 不能脱离彼此独立存在。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动态互动的过程, 在特定的情境中, 教师展示反映自身教学理念的任务, 学习者对任务进行有意义的和个人化的识解。任务是连接教师与学习者的纽带。教师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影响, 教师传达给学生自己的理念, 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展现个人性格, 反馈给教师对问题的看法, 学习者对问题的个人理解也能给教师带来启示, 促使教师重新构建对问题的理解。这种展示—讨论—重现的过程, 就好比在交际过程中, “发话人”与“受话人”对感兴趣的话题, 进行不间断的交谈, 期望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英语教学就应该是这样的过程, 通过互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达到交流的目的, 摆脱 “哑巴英语”的尴尬。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提供了一个以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为内容的综合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重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作为一种工具, 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学习语言就是建构个人理解, 因为知识的心理和外部表征都是以语言为媒介的, 语言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用目的语来传达信息, 表达感情。笔者认为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相关的知识还包括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关注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让学习者了解到所学东西对于他们的意义, 帮助学习者获取促进他们一生发展的技能。目前的课程设计, 例如外研社的《英语》 (新标准) 系列教材以“题材—功能—结构—任务”为编写原则, 考虑学习者的认知能力, 注重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强调学习者的参与, 强调学习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保罗·弗莱雷在其经典之作《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曾提到传统的由教师主导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变成了被压迫者, 只有允许学生自由思考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不同于以往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标准赋予学习者更多独立思考的自由。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同时是中介者, 是帮助学习者到达最近发展区的人, 帮助学习者建构对问题的理解, 而不是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习者, 不去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目前比较流行的英语教学法, 如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法、情景式教学法等都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强调情境与互动, 强调文化意识的渗透。

互动社会语言学的语言交际观与社会建构主义的知识观都重视语境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把语言放在文化、社会的背景下进行分析, 如果没有参与者对语境的理解, 对交际对象的了解, 这种交际活动是无意义的。笔者认为将互动社会语言学语言分析的方法应用于教育领域, 会指导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 以学生为本作出策略调整, 通过互动建构的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才是终身的。

二、互动社会语言学与多元文化教育

你可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即便是操同一语言的两个人, 由于将所表达的内容置于不同的情境中进行理解, 造成了沟通的障碍。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文化与社会的复合性, 来自不同文化与社会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 沟通与理解的障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在教育方面这种障碍尤其显著。

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社会改革运动, 这种改革运动旨在试图变革学校和其他一些教育体制以便促使来自不同阶级、性别、种族和文化的人能够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来到我国学习、定居或经商等, 对于这些外籍人士子女的教育问题, 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问题, 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多元文化倡导的文化平等理念对于解决以上问题是很有帮助的。那么互动社会语言学与多元文化教育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笔者认为互动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些理念对更好地进行多元文化教育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以语境提示为例, 甘柏兹的《会话策略》一书中提供了教师与学生间交际失误的例子, 下面我们就看一下这个例子:

Teacher: James, what does this word say

James: I don’t know.

Teacher: Well, if you don’t want to try, someone else will.Freddy

James: (encouragingly) It’s p.

Freddy: Pen.

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 教师对于“I don’t know ”的理解只限于表面, 并把它看成是James不愿意回答问题, 甘柏兹认为 “I don’t know ” 的后面是升调, 在James所属的非裔美国社区, 是表达一种需要鼓励的愿望 (I need some encouragement.) 。教师错误地理解了升调传达的言语行为, 没有了解学生语境提示的隐含意义, 学生可能会认为老师对他没有信心或不重视他。从甘柏兹所给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语境提示能够影响对信息基本意义的理解, 造成交际的困难。如果听话人不了解语境提示负载的信息, 就反馈不了恰当的信息, 听话人的理解与发话人的原意不同, 就有可能产生误会。

甘柏兹认为语言是社会和文化构建的符号系统, 这种符号系统的使用能反映宏观社会意义, 即群体观念、社会地位等, 同时也创造了微观社会意义, 即某人在特定的场合说了什么, 做了什么。互动社会语言学对语境和话语的分析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笔者认为虽然多元文化教育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 但它的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

三、结语

互动社会语言学的最重要发现是, 会话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堆砌语句的过程, 交谈双方在会话过程中既要利用词汇语法知识, 又要了解语义框架和解读话语的线索 (如语境提示、语用知识等) 。斯金纳指出, 在语言的社会运用中, 可将语言视为一种发生作用 (得到报偿或受到惩罚) 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过听话人的媒介对发话人产生影响。布鲁纳在其《Actual Minds, Possible Worlds》中指出知识是发展的, 而语言是知识的媒介, 教育的语言是社会语言的一种, 教育如果与社会的发展脱节, 必定会影响教育的质量与学生的发展。互动社会语言学指导教师课堂语言的使用, 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 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及交际型课程的设计方面, 互动社会语言学的作用更为明显。总之, 互动社会语言学帮助教师与学生了解情境如何与我们的所思﹑所做﹑所说交织在一起, 并把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融入课程的设计、目标的设定、课程的理解与日常课堂的练习中, 帮助和鼓励学生建构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

教育语言学 篇4

广元市元坝区红岩小学:郑义红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讲求、崇尚接人待物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荀子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它体现在我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中。文明礼仪是路上相遇时的一个微笑,是他人有难时的热心帮助,是与人相处时的亲切与真诚„„,文明礼仪体现在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一切细节中,它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

我曾今读过很多有关对老师的评价书籍和文章,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点亮人们心灵的蜡烛,是默默无闻的渡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都是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我父亲也是一位在教坛上奋斗了40年的老教师,他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使我深深爱上了教书育人这个神圣的职业。可是当我真正步入三尺见方的讲坛时,十几年的辛勤耕耘,才深深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学生成才是因为房前房后有什么弯弯树,学生不成材是老师的错,诚心不被学生理解,好心被家长曲解,什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可是每当看到自己的学生一个个健康的成长,一个个走到好的工作岗位,心里却无比的欣慰。

作为一线的老师,我发现近几年来有很多学生不知学习为何物。学习与他无缘,每天照常上学,每节课照常上课,但是学习的质量不敢恭维。不听课假寐的、不听课找一切机会捣乱的,表面听课思维却一泄千里。他们听不进道理,对学习不感兴趣,在家长和学校的制约下,无奈的坐在教室里,自身不发挥任何主动作用,直接影响教育效果。我教了一天下来,疲惫不堪,身心交瘁,面对素质教育的今天,这部分学生究竟怎么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挽救这些迷失心智的孩子!(我查阅了许多资料,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现总结如下, 供同行们家长们参考。)一:内部原因

1、心理失去平衡:目前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在家比较娇贵,不能吃苦,农村中父母大多在外打工,孩子几乎都由爷爷婆婆,外爷外婆带,更是宠爱有加,上学后生活在新的大家庭中,不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角色的变化,所以心理失衡,学习上不去,又缺乏人关心和辅导,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有什么兴趣了,有的只是烦恼和忧愁。因而产生以下表现:(1)不容易控制情绪;(2)与同学不能有爱相处;(3)与老师关系僵化;(4)不喜欢上学(5)对学习厌倦;(6)学习能力差;(7)自卑心好胜心过强;(9)个性脆弱,意志力差;(10)没有进取心。

2、青春期综合症:爱慕虚荣,注重外表,情感懵懂,乱梦纷纭,幻想空想„„

二、外部因素

1、父母离异:现在的年轻人极端不负责任,子女只生不养,甚至离婚的现象太多,给孩子留下严重的心理障碍。

2、家庭经济困难:很多年轻人在外漂泊,钱没有挣到几个,而老年人在家也没有多少能力承受现在的经济消费。

3、不良外部环境影响:他们喜欢交朋友,渴望交友,可是处世不深,结交不良朋友,出入不该出入的场面、环境,游戏厅、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合。

4、社会原因:现在学生读书历程太漫长,幼儿小中大班,学前班,小学六年,初中三年读了还算文盲,读了高中没有着落,读了大学还得到处打工,很多家长和学生觉得前途渺茫,他们承受的压力也很大。

5、孩子失去应有的快乐,虽然我们都认为孩子能够独立是一件好事,可是孩子们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就进入了幼儿园,还有农村合并中小学,使几岁的孩子远离父母,寄宿在学校,吃穿住行都很不方便,过早失去亲人的关怀和照顾。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教育这些孩子们呢?

首先,我认为学校领导和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慈母和严师。对他们应该爱中有严,严中见爱。负责培养教育他们,不要把他们抛弃。

其次,心病还需心药医。我们要和学生做好心理沟通,以心博心,以爱博爱,调整打开他们的心结,做好引导,努力创造学习环境。

再次,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毅力和帮助他们树立高尚而远大的理想抱负。

第四,老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努力切合学生的实际,多层次和多元化,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除此以外,学校应该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计划,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见效性等特点。长期坚持,一如既往的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把它作为一项艰巨的工程来抓。

(1)

制定规范,常抓不懈,体现落实。【制定《学生仪容仪表规范》《日常行为规范》班主任要每天抓学生规范,学校要定期不定期检查,做到层层落实】

(2)

制定方案,开展系列活动

A:每年的3月文明礼貌活动月要确定一个主题 B:办好宣传栏 C:开展礼仪规范训练课

D:举行文明礼仪小故事或演讲比赛。

E:举行知识和手抄报比赛。文明礼仪之歌、顺口溜、宣传语„„(3)

教育语言学 篇5

一、《我家是动物园》语言教育活动可以怎样设计

绘本故事《我家是动物园》在利用大班幼儿对常见动物特征的感知与观察经验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幼儿讲诉“我家”各种动物的外貌特征与习性,并延伸出活动“我班也是动物园”,激发幼儿创编句式“我是……,其实我是……”的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幼儿自然大方、独立构思并完整连贯讲诉的教学目标。

(一)活动目标

1.能够陈述各种常见动物的基本特征与生活习性;

2.能够利用“我是……,其实我是……”的句式讲述自己想要扮演的动物的特点;

3.能够在集体面前大方的讲诉,并养成认真倾听他人讲述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绘本故事《我家是动物园》的多媒体资料;常见小动物头饰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引入,唤起幼儿关于动物的知识经验以及绘本阅读的兴趣

以提问的方式开始,唤起小朋友关于动物的知识经验,并激起幼儿对本次绘本阅读的好奇心,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动物呢?”“你们可以说说这些动物吗?”小朋友讲诉了动物的特点之后,老师紧接着说“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祥泰和他的家人呢就是可爱的动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复述学习阶段

(1)教师阅读绘本,与幼儿一起讨论祥泰家人的特点

第一遍阅读前,简单说明倾听应认真、安静,不可随意打断老师的阅读与打扰其他人倾听。阅读绘本时,教师应注意语调应尽量模仿该动物的基本声音特点,并在语气上注意各家庭成员的不同,声音抑扬顿挫,以吸引小朋友的兴趣与注意力。阅读完毕后,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激起小朋友们的讨论热情,如“哪位小朋友来说说刚才你听到了什么?”“你对祥泰家的哪一位家人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呢?”小朋友一阵讨论之后,对绘本故事有了基本的了解,教师开始第二遍阅读。

第二遍阅读完毕之后的提问侧重于对故事细节的复述,如“故事中的祥泰有哪些家人呢,这些家人分别是什么动物呢?”“这位家人在介绍自己时说了什么呢?”由此一步一步地引导小朋友回忆描述家人的句子,最后总结出祥泰家人在介绍自己时都用了“我是……,其实我是……”的句式。

(2)请小朋友用“我是……,其实我是……”的句式复述故事内容

在认识了祥泰家人并讨论完祥泰家人是怎么样介绍自己的之后,请小朋友独立复述他印象最为深刻的祥泰家人在介绍自己时说的话,如“小朋友们,你知道祥泰的爷爷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吗?”并鼓励幼儿使用“我是……,其实我是……”的句式进行讲诉。

3.创新讲诉阶段:以“我班是动物园”活动为依托,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讲诉自己作为“动物”的爱好与特点

(1)当幼儿基本熟悉了故事内容、掌握了熟知了“我是……,其实我是……”的句式及其用法之后,延伸出“我班是动物园”的语言讲诉活动。通过老师的亲身示范讲解,如“老师最喜欢狗狗了,那么老师就愿意在游戏中这样介绍自己‘我是阳阳,其实我是一只可爱的狗狗,我最喜欢吃排骨了,我从来不挑食,每天都会早早的起床锻炼身体!’”。目的是引导幼儿在其组内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角色,并使用“我是……,其实我是……”的句式讲诉自己的爱好与特点。

(2)最后,教师可以邀请小朋友分享自己的自我介绍结束本次语言讲诉活动,“有没有小朋友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你是什么动物,你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呢?”。在下一次语言活动时,教师还可根据对活动效果的反思进行进一步的活动延伸。

二、提升幼儿语言运用能力,重要的是什么

幼儿阶段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在于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词作为语言表达的最小单位,是构成语句的最根本组成部分,因此词汇的积累不仅有助于引发幼儿语言表达的乐趣,有助于幼儿使用不同的词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如“我是……,其实我是……”句式中 “其实”一词,教师应以举例的方式让幼儿在反复揣摩中发现“其实”的真正含义,并鼓励幼儿以其实在表达自己的真正想法。理解语言所传达的意义是幼儿语言运用的另一个重要前提,只有理解了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所包含的意义,幼儿才能在不同的语境中合理选择使用带有情感色彩与特定含义的词语,从而真正的有效使用语言来表达自我。

当然,培养幼儿语言运用能力不仅需要发展幼儿运用语言的各种技能,而且需要幼儿从态度上与情感上热爱语言表达、享受语言表达的乐趣,这也是吸引幼儿不断在语言世界里快乐学习的动力源泉。首先,幼儿应学会认真倾听,因为倾听是一切学习的关键。在《我家是动物园》故事讲诉中,认真倾听儿不仅有助于幼儿在语言交流中养成认真倾听他人讲话的好习惯,也能够让幼儿在认真倾听中感受语言构筑的文学作品的美。其次,幼儿还应该学会在集体面前敢于表达自我、讲诉属于自己的故事。语言运用的关键在于“运用”,而运用的主要途径在于表达。在集体面前复述故事《我家是动物园》中的某些语句,或者创编并讲诉故事《我班也是动物园》,不仅一方面可以使幼儿自信的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幼儿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更加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再次,让幼儿在不同情景的讲诉中感受语言的美也是培养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语言运用不仅是表达自我的一种工具,更是一门艺术。只有感受到语言的美,才能激发起幼儿学习语言的源源不断的快乐,而且也能够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文学作品欣赏兴趣。

三、提升幼儿语言运用能力,我们能做什么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多元师幼语言沟通媒介

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媒介,它既可以是教师向幼儿传递语言学习的讯息,也可以是刺激幼儿进行语言表达的刺激物,也可以是教师评价幼儿语言发展的载体。良好的语言环境在这里指教师为促进幼儿词汇的积累、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动机,而创设的能够激发幼儿丰富想象力、刺激幼儿进行语言描述的物质环境,以及幼儿能够自由表达、师幼能够自由交流的宽松心理环境。物质环境方面包括每一期具有鲜明主题的环境创设、能够激发幼儿情感表达的海报以及幼儿可自由阅读的小小图书角等;心理环境包括师幼之间平等的交流地位、语言活动中教师提供的自由表达观点的宽松氛围、一日生活中教师耐心倾听幼儿的诉说等。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乐于探索、乐于交往的空间,在这里幼儿可以自主接受物质环境所发出的任何语言讯号,也可以就自己的所见所闻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也可以就自己创设的物质环境延伸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活动,也可以就自己观察到的幼儿语言交流情景,分析与评价幼儿语言发展现状,帮助教师掌握幼儿语言发展动态。

(二)坚持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观,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自主性

幼儿是具有独立探索权利与精神的个体,教师应在讲诉活动中尽量为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与空间,让幼儿在自由讲诉中形成独立的人格与自主发展的智慧。在语言习得中,幼儿获得主体地位,有助于幼儿大胆自由的表达自我身心感受,有助于幼儿自主的将所学不同语言表达形式运用到日常生活交流中,由此形成运用各种句型和语法表达自己观点与态度的自主性,而若将幼儿置于被动的语言表达环境中则会使幼儿缺乏语言表达动机、降低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语言讲诉活动中应注意树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如教师应尽量使用启发式的提问,不急于向幼儿展示答案;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讲诉对象,同时鼓励幼儿主动讲诉自己所见的“多样化”;鼓励幼儿自主讨论下一次语言讲诉活动主题也是激励幼儿语言理解与表达的重要途径。

(三)开展多元评价方式,激发幼儿语言运用的成就感

评价是掌握幼儿发展动态的重要手段,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从不同角度认识幼儿的成长,有助于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幼儿发展状态。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时期,幼儿在这一阶段积累的词汇突飞猛进,幼儿的语法、句型学习也有质的飞跃,且这一时期幼儿有着强烈的语言表达需求与语言学习动机,因此关注幼儿日常语言交流情况、语言学习情况对于掌握幼儿语言发展动态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有计划的搜集幼儿的活动片段,如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表现或者日常交流中幼儿的话语、拍摄记录日常生活中幼儿的语言交流场景等,然后教师为每一位幼儿建立档案袋或者电子档案,将记录下的每一位幼儿的片段归类,并分析幼儿语言发展中的进步与不足。这样有助于教师进行阶段性的幼儿发展性评价,也有助于教师反思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四)指导家长亲子阅读,提升幼儿语言运用的效果

教育语言学 篇6

1 成人教育中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病

(1) 学生

成人教育中的学生的基础不一样, 学习积极性大多不高。英语语言学课程是以英语为研究对象, 用英语讲解语言学理论, 要求学员首先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其次, 对于他们来说, 以前从未接触过用英语讲授的理论性课程。相对于平时熟知的语言知识类课程, 学生们对英语语言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是可想而知的。再加上一些成人学员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 改善工作状况, 其功利性比较强。甚至存在学员一心只为取得学历和文凭的情况, 存有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 这使得学员们学习语言学课程时积极性不高,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

(2) 教材

教材的选择是语言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然而当前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缺乏与成人教育情况相适应的配套教材, 各高校的成人教育教材并不是统一指定的, 而是各自为政的。有的学校采用胡壮麟教授主编的《语言学教程》 (2001) , 戴炜栋、何兆熊教授主编的《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 (2002) 等, 这些教材主要使用对象是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 全书用英语编写, 对英语语言学每个分支及相关学科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对于成人教育来说, 虽然教材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但是其难度并不合适。也有学院使用自己的教师专著来充任本科与研究生教学的教材。结果是, 这本教材不能满足任一阶段学生的具体需求。因此很难找到符合成教学员具体情况的配套教材。

(3) 教学方法

教师如何进行教学会影响学员对教学内容的接受, 同时也影响着所学学科在学员心目中的位置。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成人教育是非正规的高等教育, 自己没有必要在教学方法上投入太多的精力。因此, 不太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 观点缺乏新意。在教学方法上, 有的教师并没有根据成人学员的特点深入研究教材, 而是照搬全日制英语专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 再加上缺乏必要的沟通, 使得教与学严重脱节。在教学中, 有的教师不太注重生动性和理论性有机结合和英语语言学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的要求, 因此, 目前的英语语言学教学是在一种非自然的状态中进行的, 与实际环境脱离甚远, 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语言理论的学习和语言实际运用的脱节。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成人教育中英语语言学课程的定位, 使英语语言学变成一门让学生觉得难学又不喜欢学的课程。

2 英语语言学课程网络化的优势

成人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不能套用普通高校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 必须采用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策略。针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我们提出了该课程的网络化教学设想, 并分析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几大优势。在这里, 课程的网络化主要是指在常规课堂教学之外的课程网站的建立、师生的网络互动, 以及多媒体课件与教学手段的使用等等。

(1) 符合成人学习特点

成人高等教育都安排在学员的业余时间, 主要利用工作之余的晚上和周末集中授课, 这样的学习效果可见一斑。一旦把语言学课程网络化后, 学员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因时因地地学习。再加上成人学员英语语言基础参差不齐, 集中授课很难做到兼顾。相反, 在课程网站学习时, 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 随时调整学习进度。集中的面授教学则主要是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提纲挈领和答疑解惑。

(2) 教学内容多元化

英语语言学课程网络化首先要建成英语语言学课程网站, 提炼出语言学中指导性、纲领性的理论框架, 并予以解释扩充, 同时列出重要的经典篇目和参考资料。学员根据制定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对照网站的知识点讲解, 同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加深对语言学知识的了解。这样就可以不再拘泥于某一本单一的教材, 适当减小教学内容的深度, 增加内容的广度,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网站可以适当介绍和引进新的语言学研究成果, 阐述现代语言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以达到拓宽学员的学术视野的目的。根据前文所述, 目前英语语言学课程的教材基本都是全英文编写, 对成人学员来说抽象难懂。所以, 在网站上可以配以一定的中文解说, 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 避免过多的术语, 配以图片和表格等诸多手段来帮助学员理解。同时, 还可以提供大量生动有趣的实例来加深对抽象理论的理解, 使学员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运用语言理论的能力。

(3) 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教学活动中, 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员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上, 学员对课程的态度与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及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 (潘之欣, 2002) 。在语言学的教学中, 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 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媒体课件中大量生动鲜活的影音素材, 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增加趣味性, 从而提高学员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成人教育语言学课程学习中, 学员缺乏思考的主动性, 因此, 我们提倡学员通过课程网络平台进行自主的研究型学习, 将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教师引导与学员自学有机结合起来, 既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又可以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 既能使学员掌握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 又能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英语语言学课程网络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网络多媒体以其强大的信息提供功能和远程信息交换功能被应用于课堂教学, 它将改变师生在传统课堂中的角色和地位, 从而促进教学理念和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鞠玉梅, 2007) 。为此, 我们尝试对成人教育的英语语言学这门专业课进行网络化教学改革。

(1) 建立师生互动平台

语言学课程网站的建立为师生互动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网上布置作业的形式实时监督学员的学习进度;可以线上答疑, 及时为学员解决疑惑;也可以布置讨论的话题, 启发学员进行思考并进行合作学习。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是指在计算机网络通讯工具的支持下, 学员可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 互相帮助、共同活动来实现群体之间的共同学习, 共享合作成果 (熊美华, 2007) 。当然, 在学员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的积极反馈往往能更有效地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2) 引入研究型教学方法

研究型教学法“以研究性思维为指导, 以研究性活动为课堂组织形式, 突出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动参与, 注意课内课外的结合, 侧重能力的培养” (陈新仁, 2007) 。英语语言学课程的网络化更有利于研究型教学的实施。课堂内, 教师指导学员确立研究问题, 多渠道、多方式地获得信息, 整理资料, 把握信息的关联性, 对疑难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 引导学员进行自主学习;课堂外, 学员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设计、自主实施, 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接受型教学相结合, 能充分调动学员参与课程的积极性, 帮助学员获得比较系统的语言学基础知识;能培养学员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评精神;能帮助学员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了解学术规范。

(3) 课内外教学相结合

英语语言学课程实行网络化教学模式以后, 有限的课堂面授时间将成为无限的课外学习的辅助。在课堂中, 教师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学员传输语言学知识, 更多的是对学员课外学习的反馈, 使课堂教学成为学员吸收、深化知识的重要形式, 而且成为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员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如在语言学学习中, 术语的定义一直是重点和难点, 学员通过自学也往往还是一知半解, 教师必须利用课堂的面授重点讲解, 并详细解答学员自学中的疑问。另外,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员进行课堂讨论, 帮助学员掌握如何独立进行学习、研究的方法。

(4) 改进评价考核方法

要对成人教育英语语言学课程进行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式必须要改革, 应该采取与语言学学科特点相适应的考核方式。考查或考试的手段不应该是一份统一的试卷, 而要采用课外作业与撰写研究报告、心得体会相结合的方式, 也可以采用写论文的方式来检验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要采取考试形式, 也可以采用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多出解释题、分析题等题型, 摒弃要求死记硬背的填空、名词解释等考试题型。这样, 学员就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论述, 从而使得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实际的检验。

参考文献

[1]陈新仁.本科生“英语语言学导论”教学法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12) .

[2]戴炜栋, 何兆熊.新编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4]鞠玉梅.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语言学导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 2007 (8) .

[5]潘之欣.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程设置的调查[J].外语界, 2002 (1) .

教育语言学 篇7

专业建设一般涉及师资、教材、课程、教学条件、教学水平、科学研究、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其中课程建设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该专业培养面向国际传播的汉语教师。根据2012 年国家汉办发布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认为此类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质: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教学方法及教师综合素质。

围绕师资标准,课程应该体现汉语教学基础、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5 个板块。①其中语言学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因为这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物质基础,是先决条件。

李泉认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首要的和必备的知识是:具有系统的汉语言文字知识。其核心内容应该包括汉语言文字理论与知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教学理论与知识。②也就是说该专业语言学课程设置要紧紧抓住“对外”和“汉语”两个关键点,课程体系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汉语国际推广能力服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体化”。

如何达到这个培养目标,首先要研究汉语国际教育学生获得相关教学技巧的特点。对外汉语学生只有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汉语与所派地区外语差异对比,才能理解与掌握汉语理论知识,把握语言教学的重点、难点。这一特点就要求该专业语言学课程要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有明显区别,要加强各国语言与汉语从发音到文字、词汇再到语法的对比教学。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认为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对比分析的课程体系。

1 语言学课程体系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应设置汉语基础课、汉语选修课、外语、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课等语言类课程。“课程的横向结构以课程对于专业的适用性划分,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③我们认为起码应该设置以下必修课和选修课。

1.1 汉语基础课

这一板块为汉语语言学的基础课,核心课程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课。课程主要讲述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知识,并就汉字的规范化与简化等问题做专门讲解。该课程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其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

古代汉语相对于古典文学、古典文献学是工具性课程,但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古今汉语的差异,了解汉语词汇、语法系统的简单发展历程,了解汉字的简单发展历程,以便于学生理解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系统。其中常用词教学要放在重要位置,因为古代的单音节词,今天绝大部分成为双音节词的语素,如果能挑选部分常用词讲解其常用意义,一定能帮助学生理解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提高他们的词汇认知能力。

语言学概论着重讲授语言学的一些主要理论和方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了解语言接触、语言演变等内容,加强学生对语言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

1.2 汉语选修课

这一板块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而设,核心课程为:文字学、汉语词汇学、汉语语法学。

文字学着重讲授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性质、汉字的结构、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的使用以及汉字的整理和简化、文字信息化、文字与文化等内容。提高学生书写、分析、运用文字的能力,帮助其理解文字中的文化内涵。

汉语词汇学旨在使学生了解语言单位词和非词的区别、词和词位的区别、现代汉语的构词法和构形法的区别,了解词汇的分类、词汇的类聚、词义类聚,了解义素分析法和语义场理论。重点掌握词义解释方法,为他们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编撰双语词典打下专业基础。

汉语语法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法分析能力为教学出发点,以汉语词法、句法、语法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语法现象的敏感度,以帮助他们观察留学生语言运用中的语法错误。

1.3 外语语言能力课程

核心课程为:英语(含听力、口语、精读、写作)。选修课程为:汉外语言对比。

英语课程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一齐抓的情况,突出英语作为媒介语和交际工具的作用,强调对生活用语的训练,强化用英语进行汉语教学的能力。”④

学生获得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之后,选修汉外语言对比,运用对比语言学知识分析汉语与英语语法、词汇类型差异,掌握部分外文类语言学术语,以便于在语言教学中,称说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4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课程

核心课程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选修课程为:第二语言习得、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系统了解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掌握该学科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教学法,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修养,培养学生初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付诸研究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打好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法主要介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语用功能等语言要素和综合、听力、口语、阅读及书面语表达等技能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同时讲解语言要素中包涵的文化思想。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语言习得的本质和习得过程,主要描述学习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以及解释习得者为何获得第二语言。涉及中介语研究、语言习得者内部因素研究、语言习得者外部因素研究等内容。

偏误分析着重讲授对比分析的理论框架和语言学习偏误类型,介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国内外中介语研究情况,使学生学会搜集偏误语料,掌握偏误描写、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偏误分析实践操作。

2 语言学课程内在逻辑依据

课程体系要考虑共同性和时间性。所谓共同性,是指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上的共同性。在本专业要求培养国际汉语教师宗旨下,语言学课程之间要形成一些互相联系的系统: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英语与汉外语言对比相联系,通过古今对比、汉外对比,强化汉语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与教学法相联系,通过分解教学难点,强化学生相关语言学知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是本学科的核心课程,与教学法相联系,最终所有这些课程与第二语言习得、偏误分析为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服务。这个语言学课程体系,突出了“对比分析”的教学理念,能够实现语言学课程为语言教学服务的宗旨。

所谓课程体系的时间性,是指课程在时间上的关联。汉语国际教育语言学课程“共同性”围绕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设计,“时间性”围绕着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而设计。大一宜开设现代汉语,使之获得浅显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知识。这一门课程将为语言学概论,为汉外语言对比提供专业基础知识。古代汉语应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相区别,强调古今汉语的一致与差异。语言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课程,要联系大一现代汉语、大二古代汉语具体实例,以实例讲解带动理论学习。

专业核心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以学生具备语音、词汇、语法相关理论知识为宜,于语言学概论同时或之后开设。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针对语言要素教学中的难点而设。词汇学、文字学宜于分别在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之后开设;语法学难度最大,应在高年级开设。汉外对比、第二语言习得等难度较大的课程也应该在高年级开设。各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增加专业选修课,以开阔学生学术视野。

3 语言学课程体系设置最终旨归

语言学体系设置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领悟、理解和产生与教材没有直接提示的新思想、新能力或新技能。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应用型专业,所有课程以学生能产生运用能力为归宿。

具体说来,学生应该具备《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所要求的相关能力:“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分析自己的教学对象”、“能了解并解释影响语言正负迁移的各种因素, 能分析和解释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这是一种创新能力,没有一所学校能设置课程,帮助学生解决未来面对的非汉语学生学习问题,只能学生自己运用学校所学进行分析归纳。

当学生看到非汉语人员学习汉语所产生的错误,能对错误类型归类、并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指出正确运用汉语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达到了本专业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这也是“一体化”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是我们下一步深入探索的方向。

注释

11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

22 李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原则与实施重点探讨.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3).

33 季诚钧.大学课程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55-56.

教育语言学 篇8

“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学前儿童的教育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而语言是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要想做好学前儿童的教育工作,必须从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做起,掌握语言发展的三个主要理论,并对这些理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影响方式和作用方式做出准确的分析,关注儿童学前教育。

二、语言发展理论

1.环境影响论及其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影响

(1)环境影响论

环境影响论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理论提出者认为,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语言习惯、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理解方式的主要方面。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是奥尔波特,他认为,儿童学习语言主要是机械的、单一的模仿,而不具备创造性,支持这一理论的是怀特.赫斯特,他的观点是虽然儿童学习语言不是对语言的简单模仿,但也是对大人语言表达方式的选择模仿,其本身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关于此观点的另一支持者是斯金纳,他认为语言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集合,环境影响对语言刺激起加强的作用。

(2)环境影响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影响

首先,因为环境影响论认为,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第一要素。因而,在环境影响论下,必须为学前儿童营造良好和合适的语言环境。比如狼孩和人工野孩就无法获得相应的语言环境,从而无法习得语言。其次,学前儿童看护者要注意对其提供正确的语言使用方式,注意尽量使用标准化语言,而不是方言或过于超常的口语。那样会给儿童的语言学习带来不好的后果。最后,要对语言学习中有进步的儿童予以适当的鼓励,研究表明,常受鼓励的儿童比一般儿童有更好的语言学习后果。

2.先天决定论及其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影响

(1)先天决定论

先天语言能力学说最早由乔姆斯基提出,他认为,人类个体天生拥有学习语言、使用语言并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而不是习得的,人一旦有了深层次的思想,他们自然会把内心深处的表达需求结合本身就知道的语法规则,转化成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别人了解他们的思想。

(2)先天决定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影响

第一,先天决定的出现表明了儿童语言发展具有一定的自然规律,教学者要遵循这样的规律,顺应儿童语言发展的天性,并合理施教。第二,语言教学者在针对语言不太敏感的儿童时,应当相信人类天生的语言习得能力和表达能力,相信并帮助他们学习好语言。第三,儿童自身学习时不要太依赖他人。

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论及其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影响

(1)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论

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论由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提出,他们认为,环境是和主体相互作用的,在这其中,儿童首先是语言的表达主体,儿童本身对接受的语言教学和日常表达影响进行思考、加工并整合成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外界对儿童个体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儿童身边的父母、兄弟、同学、教师等角色对儿童习得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哈利迪认为,儿童在一边学习语言的同时一边通过语言进行学习,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2)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影响

儿童语言教学中,首先应尊重学生作文语言表达主体的个性化表达方式和学习方式。周边教导者在对学前儿童语言教学时,必须尊重儿童作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在尊重儿童本身的同时对他们的语言行为进行正确的方向性引导,并增加语言学习的兴趣点,加强他们交流和表达的机会。

总结

在学前儿童的语言教学中,先天性因素和环境都对儿童这一语言表达主体起着较为中重要的作用。首先,作为语言表达主体,学前儿童自身对其语言习得结果有主要的吸收和转化作用。其次,学前儿童的先天语法体系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最后,儿童的语言环境对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有加强性和感染性影响,让学前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就习得了某种语言表达方式。这一点在“狼孩”在接触人群以前可用“狼语”和狼群交流,在回归人群后变得逐渐可以和人类做简单的交流,后来达到无障碍交流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环境对语言的教育非常重要。总而言之,儿童在习得语言时,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而后在生理成熟过程中受制约,环境又对儿童语言学习发展起外部影响作用。而儿童的语言学习最终在语言运用中逐渐完成。

参考文献

[1]王学坚.论语言发展理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6:113-114.

[2]周兢,陈思,Catherine Snow,Paola Uccelli.学前语言教育的新取向:重视儿童学业语言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4,06:39-44.

语言教学与审美教育 篇9

随着当今文化之间交流的加强, 传统的学科界限已经变得模糊。这就必定带动传统教育体系的变革。尤其当今语言和审美教育的结合, 将深刻地影响今后的语言教育。语言和审美价值的共同学习教育今后语言教育的趋势。

1、美育教育的由来

语言教育课程因其教育内容的固定性和学习难度的高强度性, 往往造成语言教学课程的枯燥。不受当今学生的接受和欢迎。所以, 如何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的传达性。提高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兴趣将是当今的语言教育者们值得研究和分析的问题。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只要是学校中的课程, 都与美学教育存在密切的关系”[1]。其深刻地揭示了传统教学科目与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的课程教育中, 文科教育课程尤其是语言教育课程与审美教育的联系最为直接和紧密。因为语言教学主要还是通过中外名著的学习来实现对于语言的教学目的, 而一般来说, 语言名著的写作都是作者对于生活已经的审美体验。都是作者运用自身对于语言的审美情趣的理解来达到对于文章的创作。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绪抒发往往是通过对于心理、场景、叙事的语言文字描写来实现的。语言教育和审美教育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的有机结合和运用既让学生增加了对于语言教学的兴趣和增加了语言教育中对于审美情趣的理解和把握, 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审美学习的文学基础。

2、美学价值和语言教育的结合分析

2.1 文字教学与美育的关系

语言是人们记录生活事件的载体, 语言是文字形成的基础。人们在对于语言的创造、学习、整理、记录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进行了审美情趣的融合。从我国的文字来看, 象形文字的运用就是人们对于现实事物通过审美加工的结果。从古认为遗址中挖掘出来的很多甲骨象形文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后来演变的多种文字字体都是人们对于生活审美的理解和领悟。例如:金文的丰满粗矿、篆书的婉约圆转、隶书的蚕头燕尾、楷书的威严庄重, 所有的文字都是人们对于审美情趣的表达[2]。

2.2 词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国的文字已经摆脱的传统的只限于事物记载的需求逐渐成为人们一种对艺术的追求, 审美的需要。在世界文化中, 我国的词汇与教学都是绝无仅有的。在汉语词汇的表达与应用中, 古代单音节词语所占的比例十分重大, 而后又逐渐转向双音节的反映。在单纯词中, 重言辞与连词的审美价值都是最高的。这是由于重言词能模拟失误的形状和声音, 有很好的审美意义。如《文心雕龙》中就有对于《诗经》的语言文字论述, 重言词的效果主要来自于其对色彩、形状、声音等的独特的审美表达[3]。

2.3 语法教学与美育的关系

在目前存在的各种语言中, 汉语是一种语法形式使用最为广泛与普及的语言之一。汉语的语法存在多种变式, 而其中语法的使用往往是汉语词语的使用想结合。所以其组合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多姿多彩。一般为了起到语意强调的作用常常会把宾语前置, 实际需要可根据语意而定。例如《春秋》中的“十有六年, 春, 王正月, 戊申, 朔, 陨石于宋五。是月, 六臆退飞, 过宋都。”《公羊传》的理解是:“先言陨而后言石?陨石, 记闻, 闻其然, 视之则六, 察之则五。何为先言六而后言益?记见也, 视之则石, 察之则五。徐而察之, 则退之。”按照一般语法规则, “陨石于宋五”正常的写法应该是“五石陨于宋”或是“石五陨于宋”。在古籍中的谓语前置是为了实际叙事的需要[4]。这样描述往往更能展现实际情况, 能让读者更深刻的体会当时的见闻。在语法规则上视允许的, 但是改变几个字的先后顺序即达到了叙事贴切, 情感表露的目的, 这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以大成就。

3、结论

语言教学的进一度深入是我国文化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日益追求语言规范化的今天往往忽视了文字语言教育与审美情趣的结合。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都是其国家文化的展示, 这就要求人们在实际的语言学习中注重对语言审美情趣的把握与整体理解, 对于人们来说这是一中帮助深入理解的有效方式。

摘要:语言教育是当今文化教育的基础性课程。传统的语言教育主要注重的是语言自身的教育, 即只关于语言教育中字、词、语句的理解和表达、运用的学习和理解。虽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理解语言的基础知识, 但在当今新的教育要求和教育目的的要求下传统的单语言教育以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现在语言的学习。语言的教学必须结合相应的审美教育, 让学生理解语言学习的意境, 理解语言的审美价值,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对一种语言的充分把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审美学习是现代语言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语言研究,审美教学,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蒋念祖.美育与中学语文教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一民, 干建亚.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 (4)

[3]王晓辉.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 (5)

[4].彭立勋, 曾军.审美教育与语文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 (7)

教育的信息模式语言 篇10

这首诗之所以写得好,从我这个理工男的可视化角度来看,卫人仅仅用28个字,就从光学意义上的7个维度将美女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联想到细微三维全景扫描的美女图。

1939年A. Gershun的一篇论文中提出光场理论,在上个世纪90年代被另外两个科学家E. H. Adelson和 J. R. Bergen发展成为全光函数,包含任意一点的位置(x, y, z),任意方向(极坐标中的Θ, Φ),波长(λ)和时间(t),也就是7维信息理论——X、Y、Z、时间、色彩、转角、仰角,简单地说就是光场描述空间中任意一点向任意方向的光线强度。那么,用光场理论来分析卫人撰写的美女庄姜,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这首诗包含全部的要素:美人的形状和仪态的三维及微妙色彩差别的身体发肤,最后两句又将全景的美女展现给大家,并通过对眼神及身体姿态的描写,巧妙地运用蒙太奇手法将观众的视角转换为美女视角的清凉世界。如果诸位对信息科技有兴趣,一定就会在美女庄姜做万福动作时,想象到全息照相机在无人驾驶飞机的承载下飞快地上升。从光场理论的实践来说,这首诗是实实在在的7个纬度的全景扫描。

我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讲授过十年的商业史,并认同中国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之间,存在辉煌的玉器时代。今天我们有非常多的王字旁汉字,每一个都是一种玉,且高达317种。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317种玉戴在人们不同的地方,并辅助以不同的动作和形态,会有多少种组合?而这些组合,又如何用文字描述?可惜那个时候没有照相机,我们无法看到一个带玉鸣鸾的王者,在千万粉丝的拥簇下与天地通灵,且不用一个语言和文字的预案,就完成一个又一个盛大的宗教盛典!

这种可视化的场景,人类并没有完全丧失。2015年12月31日,维也纳约翰施特劳斯乐队在上海音乐厅进行演出。指挥者能够用简单的表情和手势指挥数十位乐团队员和谐奏曲,并调动数千观众的掌声,而这一切,观众根本没有任何预案,甚至不懂音乐。

在此前后,我发现我很小的女儿从国外回来,走进游乐场同年龄段的孩子中间,两个小时的游戏时间虽然没有语言,但几十个孩子已形成团队,有着丰富的情感交流,玩得很开心。的确,儿童仍保留着比成年人更多的可视化的天赋,如果换为成年男女,我想除了发生爱情,其他的天赋都损失殆尽了吧。

人类文明的进步,远远快于人类基因的进步。人类少年时代,还有着很多可视化的信息模式语言。为此,加州大学环境艺术中心创始人亚历山大进行了一生的研究。得益于父母都是考古学家,亚历山大一直在研究建筑形状、形态、装潢、环境对于人认知的影响。《建筑模式语言》提供了253个描述城镇、邻里、住宅、花园、房间及西部构造的模式,这些“会说话”的建筑模式对人的影响,远远超过语言和文字的解释。亚历山大说:“我们深信无疑,模式语言要比一本手册、一位教师或另一种可能的模式语言略胜一筹。这里的许多模式看来在今天和以后的500年间将成为人性的一部分,成为富有人情味的行动的一部分。”亚历山大从模式语言出发,将大学建筑定义为“像市场一样开放的大学”,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很超前?

人类的思维,在过去的3000年,受制于文字这个载体,需要转换成语言再转换成文字,文字的载体再通过眼睛解码,在不同人的大脑中传递。然而,不同的大脑,由于建构不同,见过的东西不同,同样的文字被理解后就会形成偏差。更加重要的是,文字传承了核心思维方式的同时,筛掉了文字无法表达的通灵的东西。

在过去十年,我们一直致力于将实验室的科学,少用文字转码,多采用光场理论直接传输,这样会使学生的理解更加直接,传输的偏差也会降低。

例如,创客空间的开始,大家都知道,世界上非常多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其办公桌都是很“乱”的,与此类似,创客空间也是很“乱”的。那么,我就从整齐是怎么来的开始研究,我发现,所谓整齐,就是要求信息分层传输,或者说要求信息的可视化垄断。在等级社会,信息的垄断和可视化垄断,是权力的必然要求。然而,创造社会和创新社会,却要求信息通达、快速检索,那么信息的扁平化就是关键,而桌子乱不乱,是和桌子的主人的视觉收集模式相关的,也就是,我们在软件开发和网站开发中经常讲到的“能点一下鼠标,尽量不要点两下”的体验要求。然而,问题在于,乱并不是信息扁平化,企业家的“乱”、创客中心的“乱”,是和主体搜索模式和视觉模式优化的结果,不是简单的“乱”能够形容的。

从创客空间开始,我们又可以研究大小课模式。上海复旦大学的史带楼,每一层的空间都由一个很大的报告厅和周边非常多的小研讨室构成,再加上非常好的茶水间以及配备精良的卫生间。这些,用建筑模式语言来说,是适应EMBA现代化信息和人性管理的模式语言,是大班上课、小班研讨的信息传递模式所要求的。另外,很多学校现在开始先有校长,再有校园,教育地产的概念逐渐被认可,而其最重要的也是教育信息模式语言。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 篇11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语言教育的意义

1. 有利于强化学生理解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常常会与语文知识有一定的关联, 两者形成互相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 这也恰恰说明了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意义。例如:在语文课本中的“奇”这个字, 小学生可能只接触到它的一个读音, 就是奇怪的qí这个读音, 但当小学生学习奇数偶数性时, 就会知道“奇”不仅有qí的读音, 还有jī的读音。由此可见, 语文与数学之间的互补性, 还充分体现语言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再比如, 小学数学中的定理, 对于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小学生是非常难懂的, 所以也需要教师转换语言方式对其讲解, 帮助小学生理解其定义。可见, 语言教育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是有极大帮助的。

2. 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学生个人兴趣的培养, 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这也就意味着教学情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实现学生数学知识与语文知识的有效衔接, 那么就会对教师情景的创设造成一定影响;反之, 也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学生系统化地学习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认识统计—合理存款这节课时, 虽然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 但教师说信用卡、储蓄卡等词的时候, 学生完全不明白是什么东西, 即使情境创设得再好, 也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反之, 教师如果将这些学生不熟悉的词换成学生熟知的东西, 那么效果就不一样了。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举措

1. 注重语言教育的规范性

小学生对教师有崇拜感, 对于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有意无意地进行模仿。因此, 要想做好小学语言教育, 需要教师提高语言教育的规范性。

第一, 教师在备课之前, 或在课堂教学之中, 需要对语言进行提炼, 力求明确、精炼, 让学生明确教学重点, 有针对性地学习, 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 教师在为小学生讲解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 有的教师为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六·一”儿童节小红的妈妈带小红去游乐园玩, 他们去了哪里, 又做了哪些事, 小学生们也在台下和教师积极互动, 都已经快上了半节课了, 教师才说出本节课要讲的重点, 说他们要去门口买票。教师这样的讲课方式看上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但重点过于模糊, 不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知识点。对于这样简单的知识点, 教师完全可以拿出真实的人民币让学生学习, 既简单明了又明确重点。

第二,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语言教育的艺术性。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有效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 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活跃课堂氛围, 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当教师在讲这道题时, 教师可以这样提问, “同学们看一下一共有多少个梨子?”“一共摆了几排?每排有几个?”“如果把这些梨子分别分给小明、小红和小军, 每个分3个, 会不会有剩余?”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 一步步引导学生, 让学生明确题干的意思, 完成问题的解答。

2. 注重鼓励性语言的使用

第一, 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小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给予鼓励。小学生一般在课堂上的表现都非常的活跃, 教师要对其优秀的一面要多进行鼓励, 鼓励小学生, 促使其积极发挥优势。例如, 小学生A课堂表现非常活跃, 在回答问题时一直要教师找他回答问题, 教师为了不打击他的积极性就可以这样说“小A今天表现非常好, 能够积极配合老师, 但是我想小A同学也非常想给其他同学一个表现的机会, 所以这次我们就让小B同学回答好吗?”, 这样就既不会打击小A同学的热情, 又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受传统教学思想或者家庭教育的影响, 很多小学生都会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不敢主动回答问题, 担心问题回答错误会受到教师的责罚。教师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多鼓励他们主动回答问题, 尤其是在学生回答错误时, 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 让学生去除畏惧教师的心理。我曾经的一位学生小然, 她是一位非常乖巧的学生, 非常遵守课堂秩序, 上课也十分认真, 但这个学生非常害怕教师, 每次教师一提问她, 如果她答不上来, 就会默不作声且低头哭泣。这时, 我不会责罚她, 还要鼓励她, 如“小然同学非常有勇气站起来, 但她可能太紧张了, 把答案忘了, 我们让她坐下先想一想”, 经过几次以后, 她变得不再畏惧, 开始敢于主动回答问题, 并且也更加喜爱数学, 现如今她已成为课堂上非常活跃的一名学生。 (3) 对下游学生进行鼓励。班级里很多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 常常会产生自卑心理。因此, 学生遇到问题时, 教师要多一些耐心, 多鼓励他们, 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学生学习能力差。例如小学生在学习四则运算18÷6× (17-9) 时, 不能很快掌握, 在做题过程中常常出现错误。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及鼓励。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做:“同学们, 你们注意看我在黑板上的演示, 先算哪个?对, 先算括号里的, 括号里的算出是8, 那么这时这个算式是这样的:18÷6×8, 那这时该怎么算呢, 先算除法, 对, 你们很棒, 然后再算乘法, 最后得到结果是24, 你们真聪明!”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步步鼓励学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进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 使用幽默的语言。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 无法在课堂时间内都集中注意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及对学生批评教育时都应该注意语言的运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醒学生认真上课, 尤其是在节假日以后, 很多学生的玩心不减, 不能很好地进入课堂学习, 这时教师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一举两得。例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 有小学生在座位上偷偷吃东西, 教师就可以说“哎呀, 我在班级听到了沙沙的响声, 咱们班级是不是进了小白兔啊!”这时这位小学生就会知道教师在说自己进而自觉遵守纪律了。再或者有学生上课东张西望, 教师就可以说“据说哦, 东张西望眼珠会掉哦, 所以东张西望的同学要小心哦”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小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 还可以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3. 注重语言的生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可以让小学生快速、深刻地掌握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以此提高小学生的学生效果。例如教师在讲乘法分配率a×b=b×a时可以这样讲:“小军和小东是一组的, 小军坐在小东的后面, 后来周一了要换座位了, 小东坐到小军后面了, 同学们说这两组的人数有没有变化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抽象的公式具体化, 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实质, 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成数学课堂的高质量教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小学数学的语言教育对提升数学课堂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运用些幽默性、鼓励性的语言,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 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完成, 还有助于小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进而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

摘要:小学数学是培养思维逻辑的主要学科, 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以后,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实施语言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意义及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教育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教育,措施

参考文献

[1]钱建玲.试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J].网友世界·云教育, 2014 (14)

[2]李娟.数学语言的独特魅力——浅谈小学数学中的语言教育[J].中国教师, 2012 (Z2)

[3]杨朔、姚正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反思[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2 (72)

[4]包红学.试分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J].都市家教 (上半月) , 2014 (4)

[5]黄桂婵、谢燕嫦.分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3 (8)

上一篇:汽车运输外包下一篇:集群智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