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美教育

2024-08-14

语言美教育(共5篇)

语言美教育 篇1

教学是一门艺术, 而美的教学语言是教学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 同人心交流的艺术,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英国教育学家罗素也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 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 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可见教学语言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也是历史学科育人的主要阵地。历史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就是教师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运用艺术的形式和技巧, 赋予历史教学语言艺术性的特征, 克服教师教学语言有平淡、乏味表达的欠缺。

一、感受美的历史

1. 对美的定义

“美丽”连同“优雅”、“漂亮”, 或“崇高”、“奇妙”、“超绝”等措词, 是我们要表示我们喜欢某些事物时经常使用的形容词。对“美”的定义, 一切美好的事物会使我们快乐, 令人赏心悦目。综观数千年来人类历史视为美的事物是不胜枚举的。因历史知识包罗万象, 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或美的因素。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历史的审美教育要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来发掘美的因素, 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 个性得到陶冶, 心灵得到净化, 精神得到愉悦, 品质得到升华。培养学生美的心灵, 创造美的语言、美的行动、美的生活。因此, 教师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语言推动学生去感受美的历史。

2. 历史教学语言

关于历史教学语言, 就是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从而影响学生发展的语言。由于历史知识包罗万象, 而历史教学语言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语言艺术, 它可融合多门学科的语言魅力。它是以传授历史基础知识, 培养历史思维方法, 并结合这一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目标的教学语言。它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如果教学语言运用不恰当, 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 甚至会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产生错误的认识, 这种现象必然会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 提高历史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 同时, 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二、如何使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美

历史课堂教学要讲求语言美。在历史教学中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超的课堂语言艺术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不同, 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因此, 教师必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

1.“准”说历史———真实科学之美

这是关于教学语言的科学性问题。历史是一门具有高度科学性与严谨性的学科, 历史课堂语言作为一种教学语言, 最要紧的是准确无误, 科学性是第一位的。例如, 在讲解相关的历史名词或概念时,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做到准确与严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应该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或者说是结束了“封建帝制”, 而不能说成是推翻了“封建统治”。因为辛亥革命只是把皇帝拉下马,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而当时的社会依然是封建社会, 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后来新老军阀的统治, 都没有改变中国封建统治的社会本质。历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努力做到“言之有史, 言之有据, 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毕竟历史课堂教学不是说评书, 更不是演话剧, 而是需要真实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 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历史教师应该像史学家那样, 使用直率而朴素的教学语言, 不要因美辞而害意, 不要因卖弄而练饰, 丢了一个“准”字。

2.“精”说历史———言简意赅之美

精炼就是言简意赅,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精炼, 拖泥带水, 废话连篇, 学生是最厌恶的。语言精炼还可腾出时间作为课内读、议、练、实验之用。有的难点特别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 讲得越多越糊涂。话不在多, 关键是要抓住要点, 采用适当修辞, 使用精辟语言, 容易讲清问题。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 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 变成口号, 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例如, 在讲到明朝张居正改革中的一条鞭法时, 可把内容与作用联系起来总结:“赋役杂税合并为一条———简化名目, 防止 (地主和官吏) 逃税, 减轻 (农民) 负担”;“折银 (交纳) ———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促进商品经济发展”;“雇役———使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削弱”。在教学中, 教师对语言的拿捏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有的放矢, 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兴趣。但精练简洁并不是空洞抽象, 历史课堂语言还是要言之有物, 言之有史, 更要言之有据。

3.“活”说历史———直观鲜活之美

历史是有血有肉的人类自身活动的记录。如果教师在授课时一味地照本宣科, 就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缺血少肉的讲述只会使学生昏昏欲睡。纪连海、易中天以其高超的语言艺术和智慧把人物说活了, 把事件讲透了, 也把节目做火了。可见, 历史课堂的教学应讲出色彩, 讲出声响, 讲出形象。历史教学中, 教师生动地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 慷慨悲壮、感人肺腑的人物命运, 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等, 把历史本身的魅力, 借助教师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 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 在历史课堂上, 能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吴广“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 看得见万里之外法国人民高唱《马赛曲》开赴前线的壮丽画面, 触摸得到祖国各种各样精美绝伦的文物遗产, 感受得到无数杰出人物金子般的思想品德……这样, 让历史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深刻难忘的形象, 可使其思想受到熏陶, 心灵受到震撼, 感情得到升华, 人格得到完善。

4.“趣”说历史———幽默机智之美

在历史教学中有较多的知识还是比较枯燥抽象的, 很难被学生理解、接受, 历史教师应化枯燥乏味为通俗易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入幽默、风趣、恰当的语言, 使学生在活泼而轻松的气氛中获得必要的知识, 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且让我们领略易中天先生的连珠妙语吧:“诺, 相当于现在的OK (讲汉朝人为何总说“诺”) ”。“诸葛亮带了两个小孩子, 焚了一炉香, 坐在城上, 搞起了卡拉OK啊!司马懿来到城下大为惊诧, 说这个牛鼻子老道他搞什么搞, 城门大开, 他开party啊, 于是撤军。”“我甚至忽发奇想, 荀彧如果是今人, 临终前也许会对曹操唱一首歌‘千万里, 我追寻着你, 可是你, 却并不在意’。是啊, 荀彧今生注定要独行, 他的热情也早已被曹操耗尽。尽管在梦里, 曹操曾经是他的唯一, 现在, 他却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问:你到底好在哪里?”易中天先生把死的历史变成活的现代文化, 深入浅出, 从而使大家在谈笑间了解了历史。德国学者海因兹·雷曼麦也指出:“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是的, 高水平的幽默有利于营造温馨、愉悦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融洽师生间的关系, 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5.“悟”说历史———深刻隽永之美

要深刻地了解现实, 面向未来, 就应当让学生学好历史, 追溯历史。能对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 方能知人论世, 观古今兴衰之变。

对一个教师来说, 单追求“趣说”, 只重外表花哨, 只有花架子, 难免华而不实, 我们更要追求语言的“魂”———丰富的知识、深刻的思想、独到的见解。教学语言与其说是语言的力量, 还不如说是思想的力量。易中天、纪连海说史之所以绘声绘色, 令学生入情入境, 欲罢不能,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在于他们那精彩迭出的教学语言富有宽广的内涵。他们以现代视角对历史进行个性化解读, 品读历史人物和事件背后的人性, 让观众、读者获得现代语境下的古今历史与政治对比的感悟。在“一点思想, 一点启示……”中给我们以思想启迪, 以精神享受, 以人生领悟。

可见, 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美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 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在历史教学中加强语言修养, 展现历史教学的魅力, 对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 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历史课堂教学呼唤专家学者型教师

“欲求水流远, 源泉须博深”。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名优秀的教师, 一名高素质的教师, 必须在语言表达上多下功夫。要博览群书, 以掌握丰富的史学知识, 提高文学修养, 在实践中不断琢磨和加强训练, 过好语言关, 不断提高语言素养。毛泽东也说:“语言这东西, 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 非下苦功不可”。所以, 历史课堂教学需要专家学者型教师, 只有专业化和学识素养丰厚, 才能授给学生以“渔”。

运用好语言是历史教师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历史教育家赵恒烈教授毕生研究历史教学, 他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分出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把你所想的东西能如实表达出来, 使学生听了, 也如你所想的那样, 想得清楚, 说得明白, 能完整地表达思想。第二境界是声情并茂, 使语言、表情、动作配合起来, 表达得活灵活现, 使之传神而动听。第三境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教师的讲述, 如带领学生到了历史现场, 入其境、见其人、闻其声。选词有方, 文有限而意无穷;点拨着力, 思路清晰而受益不尽。”

综上所述,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 我们应当按照赵恒烈教授这“三个境界”的标准使自己慢慢成长, 明确自己当前的境界, 继续努力去传道、授业、解惑, 时刻警醒自己“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房伟.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8-04-15.

[2]徐盛梅.浅谈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S1) .

[3]朱佳娴.《百家讲坛》的语言艺术对优化初中历史教学语言的启示[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2010 (3) .

[4]牛跃辉, 余青兰.锤炼语言艺术, 开启智慧之门——论教学语言艺术[J].大学英语 (学术版) , 2006 (3) .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上、下)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6]赵恒烈.历史教育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89.

语言亮丽文美哉 篇2

有文采的语言应该具有画面感。它具有活力,激人想象,动人心魄。而写作的过程,就是以文字做画的过程,它应将事物的声、色、形描绘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1、绘声,要善于使用拟声词

因为拟声词可从声音方面抓住读者,起到描摹传神、塑造形象、烘托心境的作用。

在普通话里,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但有时拟声词却可以当作动词用。如:“一个好端端的家,几年就‘哗啦啦’了。”这“哗啦啦”就是垮台,就是家衰败,使人像听到了房屋倒塌的哗啦啦的声音,比用“垮”强多了。

2、绘色,要抓住人或物的颜色特点

只有把色彩描绘好,才能将事物生动地表达出来。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咏鹅》就是一篇形、声、色俱佳的诗作。其中的“白”、“绿”、“红”、“清”四种颜色,非常形象地写出了鹅的颜色,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3、绘态,要抓住人或物的形态

形态,是指人或物的形状或表现。这里的“态”,不仅有人或物的模样,还有他们活动着的“态”。要想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内容形象具体,抓住形状的描写是关键。

二、化抽象为具体

具体的形象有着比抽象的概念更丰富的内涵,可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想象和品味空间,也会使文才随之而来。

化抽象为具体,常用的方法有如下两种:

1、设置别具内蕴的写景笔墨

2002年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在写作时自然要涉及选择主体的思想心理活动。这时应采取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表现这种无形而又抽象的思绪呢?当年一篇题为《顶风的女孩》的作文,在表现一位女孩因选择高考志愿而与父母、教师产生的内心冲突时,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她静静地伫立在风中,风很大,裙角翻飞,一如她飘摇的心。

不知是因为怕风,还是因为怕冷,天空中只有几颗隐隐闪烁的星星。远处万家灯火连成密密浅浅的一片,朦胧却很温暖。

在这里,“风”成了“她”内心不平静的写照,而“冷”和“暖”则准确地传达了“她”对父母和老师在“她”高考志愿选择问题上的意见的独特感受。语言细腻而富有诗意,文才斐然。

2、巧借中外名人事迹说理论事

比如说什么是责任感,可借用富有责任心的中外名人的事迹来加以具体的阐述:

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丰碑,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责任感是保尔·柯察金顽强拼搏、热爱生命铸造的烈火金刚。

如此形象化的阐述,使作文语言顿时变得灵动起来。

三、妙用修辞

在作文里,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修辞手法多种多样,其中,比喻可以使叙述和描写形象生动。排比可以使句式整齐气势充沛。巧妙引用诗词、成语、熟语、名言可以增强语言的文采性。

例如,2000年高考一个考生在自己的文章里巧妙地引用了苏轼和曹雪芹的诗句,就很好地展现了自己的文采:

同是交战赤壁,苏轼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同是“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有人听到了封建社会的丧钟,有人看见了宝黛的深情,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也有人只津津乐道故事本身……(《回答》)

让课堂语言美起来 篇3

一.规范———教学语言的基础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这样既可以教书育人, 有可以树立起自己更加完美的形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讲规范的普通话会使课堂产生良好的学习气氛。某师范学校有位语文教师在给教师讲语言特征时说:“教师的语言, 应当清新、流畅, 像潺潺的溪流, 把知识琼浆欢快地灌注进学生的心田;教师的语言, 应该明快、果断, 像锋利的刀剑, 直劈荆棘的深处, 把学生巧妙地引向智慧的矿山;教师的语言, 应该炽烈、闪亮, 像一团熊熊烈焰, 撕破沉沉的夜色, 把学生赤诚地引向探求人生光辉道路的彼岸;教师的语言, 应该坚韧、刚健, 像一个善战的将帅, 率领千百万攻关战士, 把座座知识碉堡、个个科学奇峰, 一个个地攻克, 一座座地攀登……”这位教师的话讲出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如果教师的语言真正做到了清新、流畅、明快、果断、炽烈、闪亮、坚韧、刚健, 那么学生就会情绪高涨, 心潮澎湃, 激起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课堂上流利的普通话教学, 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熟悉汉语拼音, 使语调抑扬顿挫, 铿锵有力, 讲课语言还要符合语法逻辑, 切不可犯语病。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讲课的语言中出现了有语病的句子, 那么可能给学生造成一个终身的错误记忆或印象。教师的语言还要有针对性, 给学生以启迪, 不要平铺直叙, 要娓娓道来, 让学生置身于美的语言环境中, 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逐渐增加, 学习成绩也会逐步提高。

二.简洁———教学语言的本色

有这样一些教师, 生怕学生对他讲的话听不进去, 在讲课时反复重复自己讲过的一些话。本来是一番好心, 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 加深学生的印象。殊不知这样重复同一个问题, 至少给学生造成两种印象:一种是引起学生的不满认为你啰嗦多话, 耽误了他们的时间, 把他们当小孩子对待, 久而久之, 学生一部分学生认为, 一个问题老师反正是要讲几遍的, 这遍没注意, 下一遍注意就行了, 搞不好他一遍也没听进去。这两种情况都说明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注意自己语言的简洁, 不要随意重复已经说过的话, 即使有的问题很重要, 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 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讲第二遍的时候也要换一种方式, 可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来回答, 这比教师重复讲授要好得多。

三.幽默———教学语言的活力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富有感染力,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 还要有一门独特的本领———幽默。有了它, 才能时时点燃把学生紧紧吸引着围绕课堂教学要求转,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例如, 有位语文教师在上课时, 一只蝴蝶飞进了教室, 并且围着教室玻璃飞来飞去, 这样有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就随着蝴蝶转来转去。这位教师就停下课来说:“同学们, 现在我提一个问题你们回答。”学生很快就听老师要提一个什么问题, 老师就问:“你们知道这只蝴蝶为什么在教室里飞来飞去不愿离去吗?”学生一时不知怎样回答, 老师就说:“这就是蝶恋花, 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同学们会意地笑了, 在这笑声中, 一个学生打开窗子放出了蝴蝶, 学生的注意力又重新集中了。

四.严密——教学语言的生命

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 语言一定要严密, 严密的语言教学, 会让学生接受的知识更加准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熟练地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语文教学中语言的严密比其它学科尤为重要, 因为语文是基础学科, 语文知识的掌握必须有它的严密性。教师在讲课时, 要科学地分点分条陈述, 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尽量以一、二、三等分条来讲述, 这样学生学习的知识有条理性, 反馈的知识也才能全面掌握, 切莫模棱两可, 模糊不清。在条理化的讲课同时, 对于概念一定要慎重地下定义, 首先不能造成知识上的错误;再就是要浅显易懂, 让学生容易记且记得准, 切不可深奥难懂, 高深莫测。在讲课时还要避免自相矛盾, 一个知识前面是这样讲解的, 后面又是那样讲解的, 或者今天这样讲解, 隔一段时间又那样讲解, 让学生不知所云, 搞不清究竟哪一种正确, 这样就难以搞好教学了。

让学生习作语言美起来 篇4

一、强化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使他们的习作语言具有“修饰美”

因为书面语言是有缺陷的,它没有办法像口头语言那样借助人物的动作、表情和神态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恰如其分的修辞方法的运用,不仅仅能够增添习作的文采,还能使作者所要描述的事物特点更加突出,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指导小学生习作时,教师可以建议他们使用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要让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感悟和领悟到:比喻和拟人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排比能够增强语句的气势……例如,我们班的一名学生在习作中写到这样一个比喻句:“考场上,李同学又开始抄袭了,你看他左面同学瞅一眼,右面同学瞅一眼,多像我们刚上qq时的那只企鹅呀?”这个句子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再现了李同学到处抄袭的情景,句子非常生动形象。这样的修辞方法的运用,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变得更加鲜明和清新,从而使他们的习作语言更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把语言的美感传达给读者。

二、强化学生引用一些诗词歌赋,使他们的习作语言具有“引用美”

这些诗词歌赋,名人轶事、历史典故如果能够恰当地镶嵌在学生的习作当中,就能够使学生的习作语言变得灵动和鲜活。运用到开头,可以先声夺人,运用到结尾,可以画龙点睛。例如,我们班的一名同学在写《春天》这篇作文的时候,他是这样开头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阵煦暖的风,一丝温柔的雨,揭开了春天的序幕……像这样能够在习作的一开始就引用古诗中的经典句子,不仅仅能够把习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读者面前展示出来,能够在无形中增添文章传统文化的韵味,还能够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和强化学生利用诗词歌赋对习作进行加工和润色,这样确确实实为学生习作的语言美增色不少。

三、强化学生运用广告语、流行语等,使他们的习作语言具有“鲜活美”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的广告语、流行语、网络语言,有的朗朗上口,有的离奇搞怪,有的时尚新潮,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习作中偶尔地、恰当地运用这些,就能够为自己的文章增添鲜活的色彩。例如,我们班的学生在习作中写到:我们班的“班草”,那真是帅呆了,酷毙了,一句话就是“颜值爆表”,你看他……“颜值爆表”一词是最近比较流行的网络语言,它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容貌好看。这名同学用在这里突出了“校草”的帅气,这种语言就使学生的习作语言变得非常鲜活,避免了小学生习作语言苍白无力的现象。

四、强化学生运用“生活语言”,使他们的习作语言具有“平实美”

生活中的语言具有生动、形象、幽默、表现力强的特点。把生活语言运用到写作当中这一点,我们的作家老舍先生做得最好。一篇文章,看似文字比较浅显,但恰恰就是这些平实的语言,却能够饱含作者一片浓郁的思想感情。如果我们能够指导学生把贴切、有趣的生活语言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不仅仅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而且还能够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提高作文的感染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生活语言”,并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去。

五、强化学生套用词汇,使他们的习作语言具有“借用美”

只有新鲜的才有味道,我们学生的习作语言也是这样。如果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习作中恰到好处地活用流行歌词、古诗、网络语言等,就能够使自己的文章更加风趣幽默,更加新颖别致,从而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盗用古诗”就是一種方法。所谓的“盗用”,即把经篡改后的古诗写进自己的习作中去,从而为自己的习作增强艺术感染力。

我看语文教学语言美 篇5

一、语文教学语言要有深厚文化积淀

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藏在语言深处。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博大精深,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几千年的汉文化源远流长,这些都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财富,含着敬畏和感恩的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陶醉于祖国语言的优美,感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产生亲近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丰厚的古文底子,有深厚文化积淀的语文课,充满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具有内含丰厚的文代底蕴;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儒雅、从容、含蓄、纯正。语文教师要善于,也必须从我国古典诗文中汲取前人的语言精华,多吸收、多储存,底蕴丰足,教学时才能根据需要信手拈来,将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外化成课堂上的教学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大放光华,从而对学生形成感染与默化的功效。

二、语文教学语言美在声情并茂

语言美在声情并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声音好出,情难出,声、情兼备尤为难。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是最具有人情味和人性美的学科,课堂教学语言要能展示感情,教师也要善于运用自己富有情感的语言,把作品中的无声的文字转化为自己在教室里的有声的感情,或喜或怒、或爱或恨、或悲或乐、或哭或笑,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学生如同聆听美妙和谐的音乐,形象思维的翅膀为之张翕,从而达到感知教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促进思维、巩固记忆的教学效果。言为心声,教学语言是教师心灵的直接抒发,将教师内心的审美观念,思想感情都直接,鲜明,深刻的表达出来。语文教师要做“表情达意”的里手,驱“情”以动人。

三、语文教学语言要有诗歌语言的优美

众所周知,诗歌创作需要激情,诗歌朗诵更需要激情。诗的语言常常让我们感叹,让我们心中涌动着种种情愫,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随着诗人一起流泪欢笑。这就是美的语言。同样,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果像诗歌一样,有时像绵绵春雨,滋润心田;有时像江河奔流,一泻千里;高昂处,如雷鸣海啸,令人振奋;悲愤处,如金属坠落,掷地有声;这样一定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学生,将其置身于一个故事,一幅画面,一腔真情,一个疑问之中,身临其境地随着教师一起去欣赏、去陶醉、去品位、去感悟……这样美的语言一定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天长日久,学生何愁没有美的情愫。

四、语文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上一篇: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论文下一篇:战略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