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阳镇小学教研组总结(精选6篇)
罗阳镇小学教研组总结 篇1
罗阳镇大沙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本学期语文组以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为主题,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力推进了课外阅读,提升了师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现把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为阵地,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是学校的命脉,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让每一节课都有效是教学的主旋律。为了实现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承诺,我们语文组在开学初就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自己要严格备好每一堂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备出适合自己班级的课,通过教师的随堂听课来检查老师的课堂教学,备课中要安排好每堂课的练习时间,可以是口头表达的,更重要的是课堂上要留有书面作业的时间。为了提高老师课堂的有效性,我们语文组规定,每节语文课不得不许拖堂,语文课堂作业不得挤占其他课时间完成,教研组要经常商讨备课情况,及时探讨上课后情况,安排好每一单元的检测练习,并要做好每次检测的量化分析。课堂有效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牢固,老师腾出时间钻研教材的时间也就多了。
二、以课题为抓手,提升了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是我校的课题,针对大课题研究的方向,教研组可以自主寻找研究的切入口,也可以老师针对教学的问题自己研究,但每次的教学要针对自己研究的课题或者小问题进行思
考,针对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我们要求语文老师反思一节课堂教学情况。反思的主题要围绕自己研究的主题进行,通过课堂教学的反思,找出以后教学改进的措施,或者比较好的做法年级组推广。每周的反思有指定的骨干教师评议和探讨,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老师们自己反思能力的提高,目前我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逐步增强了,老师从实践到理论的水平也提高了。
三、以发展为目标,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是为其他课程学习打下基础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小学里语文学习是最基本,最根本的素养培养,老师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我们语文组开学初就针对每个年级制定了各学段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让老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改变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观念。我们从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扩大阅读知识面等全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语文组进行了各个年级的语文素养考核,检测方法由老师自主检测和学校抽测相结合,集体检测和个别检测相结合,平时检测和期末检测相结合,检测内容朗读、写字、说话或习作,评改同年段交互流水批阅,每次检测教研组总结情况,反思问题,找出改进的措施。平时老师就特别注重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等比赛活动,开展“规范汉字”等学生征文、书法活动,参加了中心校组织的“写规范字”活动。
四、以常规为核心,周密安排好每次教研活动。
教学工作以做好常规为基本,在老师们做好每天的日常教学
中,语文组定时定点安排好老师们的教研活动。开学初教研组根据年级课务的安排,自主安排好集体备课时间,商讨每周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中的困惑,每两周安排一次集中的学校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每次活动要求教研组集体备课,试教研讨课再到学校层面展示。在教研活动课堂教学研讨课中,老师们展示的课堂教学都比较精彩。本学期语文组开始探讨作文教学,从开始的尝试作前指导到现在语文组作文教学基本形成模式,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成长。学生们在教研活动中收获。
五、以阅读为根本,大力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是扩大阅读面。推进阅读,大力提倡阅读,成就书香校园一直我校的愿望。本学期我们依然启动好每班的小书架,定期定时更换图书,图书馆推介新书,学生自主借阅,同伴交互阅读,班级内好书漂流阅读,每班设计阅读墙报,开展阅读知识竞赛,评选阅读之星,读书节中根据每班阅读情况还评选了书香班级。通过读书,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在提倡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语文组也推荐语文老师去大量阅读。
追随着岁月的脚步,我们总会感叹时间的无情。我们语文组在本学期踏踏实实工作的基础上,相信以后的语文教学教育工作还会做得更细致,更成效。
罗阳镇小学教研组总结 篇2
其一是教师们的教研意识淡泊。部分老师认为教学工作本身很累, 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教研活动, 也认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没有多大实质性的意义。集体备课、师徒结对、赛课活动、听公开课、学科讲座等都是形式, 教研活动参不参加无所为, 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没有多大的影响。作为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 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加之缺乏专家的引领, 师资的整体水平偏低, 教师们的教研意识淡泊, 教研水平不高, 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其二是学校对教研工作的开展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对考勤制度、考评制度、奖励制度等执行不严, 对于教研活动, 一些老师想参加就参加, 不想参加给教研组长打个电话就行, 反正组长不愿得罪老师, 不会记考勤, 学校也不会扣工资。再加上学校对教研活动的开展缺乏激励机制, 诸多的因素导致教研组长无法正常开展教研工作, 辞职是组长们最好的选择。
尽管是在这种不怎么愉快的氛围下, 总结会还是按活动议程进行完毕的, 会议结束了, 作为主抓教研工作的我认真反思本期教研活动开展的情况。
本期校本教研工作主要是结合片区教研和全县优质课比赛活动来开展的。各教研组除了利用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自行开展教研工作外, 同时涉及的教研组还积极参加学校或片区组织的教研活动。本期学校在语、数、外三个教研组分别于第五周、第八周、第十一周举行了三次同课异构的赛课活动, 每组参加赛课的教师4人, 涉及的学科教师全程参与听、评课, 在此类活动的开展中, 各教研组都很重视, 授课教师积极准备, 认真备课、授课, 课后认真反思, 参加听课的老师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评课时积极发言。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风格和艺术, 不同教师从不同角度的评课, 使参加活动的教师们达到了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 多数老师反映这种教研活动形式效果还是不错的。
本期片区的教研活动也主要以同课异构活动和赛课形式为主, 涉及的教研组或是教师个人, 在参加片区教研和全县优质课比赛活动中, 一部分老师既看到了自己的优势, 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教师们参加活动后, 不仅达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 也感觉到了乡镇学校的老师们正在努力快速地成长, 从而更加有一种紧迫感, 会增强学习的意识。但活动过后, 在与教研组长或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 常会听说一些老师不乐意参加教研活动, 也听一些老师们说教研活动的开展是形式, 很多活动的开展都是在应付。我仔细琢磨老师们说的话, 影响教研活动开展有效性的因素究竟有哪些, 个人肤浅地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领导对教研工作的开展关注程度不够
在很多学校, 教研工作都是由教务处牵头, 由教研员、教研组长主抓, 由于部分老师的教研意识淡泊, 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并不在意, 也不会把教研工作当回事。教研组长们在开展教研工作过程中很头疼, 每项活动的开展组长在安排时全凭人际关系, 教研组长平时在本组混得不错, 工作安排会容易些, 如果是比较坚持原则一点的组长, 时间长了工作根本就开展不下去。一些老师认为教研活动的开展与自己无关, 可参加可不参加。学校对教研活动的考勤制度执行不严, 各教研组活动开展与否, 开展好坏, 学校虽然每学期都在对教研组工作进行考核, 但对各教研组开展工作的情况基本无奖惩, 缺乏激励机制。这样长时间下去, 各教研组都会消极对待教研工作, 到后来确实各项活动的开展都会流于形式, 随便应付就行。学校领导是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人物, 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今天, 领导更应该加强学习, 更新教育理念, 积极探索新型的校本教研模式,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谈到, 要当一名好校长不仅只具备一些特殊的行政工作能力就行, 首先得成为一个好老师, 一个教育家, 尤其是成为学校教师的老师, 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才能受到你的教师们的信任和拥戴。校长的工作虽然很忙, 但是参加教研活动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学校领导也只有深入课堂, 研究课堂, 使课堂教学得到不断的改进, 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才能得到提高。领导们能深入一线,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一方面对教研工作有引领作用, 也对教研工作的开展起到监督的作用, 可以确保教研制度的严格执行, 若领导有事不能参加, 同样实行请假制度, 带头严格执行教研考勤制度, 同时老师们也会感受到领导对教研工作的重视。其实我们学校每学期都实行领导挂包教研组, 领导们有时也在参加教研活动, 也许是力度还不够, 也是导致老师们消极对待教研工作, 导致教研活动低效的因素。
二、学校主抓领导、教研员、教研组长教研能力不强、学习力度不够
教研工作应如何开展, 什么样的教研活动形式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什么样的教研活动形式才是老师们需要的, 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学校主抓领导、教研员、教研组长是核心人物, 核心人物的理念、工作思路直接影响这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所以作为学校主抓领导应加强学习, 增强研究意识, 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 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只有自己的教研能力提高了, 才能对教研员、教研组长们开展的教研活动提出指导性、建设性的意见。如果领导对这项工作的开展都是茫然的, 缺乏指导性, 导致此项工作的开展低效也是很正常的。当然教研员、教研组长是实施教改和教学研究的组织者和带头人, 在教研活动中要由指导者、鉴定者变为教师成长的促进者, 就更应该加强教研业务方面的学习。作为直接主抓这项工作的人, 对教研活动时间的安排, 内容和形式的构思, 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理论指导等, 都将直接影响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只有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在活动开展中, 才能尽量避免教研活动开展的低效性和无效性。
三、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思想认识不够
当前校本教研活动中存在一系列低效的问题, 严重制约着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教研活动走形式, 教研氛围不浓厚, 各教研组在开展工作时更多的是听学校的布置, 执行具体事务, 与其核心工作“教学研究”相比, “管”的色彩似乎偏浓, “教而不研”或“教而少研”是常见的现象。
教研形式比较单一, 通常以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为主。这种“聚集课堂”的教研形式能够让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创设一个真实情境, 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具体的研究, 该形式本身是很好的。但由于老师们不重视, 上公开课往往是少数几个老师的事, 评课常常是一言堂, 教研组长、权威教师说了算, 其余教师处于被动附和的地位, 没有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究局面。就这类公开课活动的开展, 由于部分教师研究意识不浓, 对这种研究活动存有戒备心理, 怕同事对自己“挑刺”伤面子, 不乐意别人听自己的课, 尽量想法回避讲课。几乎从不承担公开课教学, 而自己在参加评课时蜻蜓点水, 言不由衷, 或只唱赞歌不谈问题, 或避重就轻, 或者根本就谈不到要点上, 或者教师们在议课时, 往往关注的是执教老师的教, 探讨的是如何通过教师的讲, 让学生很好地学到该学的知识, 如何交给学生更好的应试的技能, 以便使学生在升学考试中拿到高分, 让更多的学生升入条件好一点的高一级学校。而对教师自身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师生关系, 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兴趣、态度、价值观,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缺乏必要的研究, 很少关注学生的学情, 很少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应该逐步由“教”转向“学”, 教师就应当认真思考自己在这种课堂上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新课程背景下, 我们对课堂的关注, 集中体现为学生在课堂上究竟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领悟了什么等方面。一堂好课应当是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也许在这种课上, 教师的口头表达并非完美, 板书并不漂亮, 而是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那么这依然是好课。由于教师们平时不加强学习, 如何识别一堂课是否精采, 缺乏理论依据, 时间长了, 开展听评说课活动收效低, 难免也沦为形式。
罗阳镇中心小学体育工作总结 篇3
(2008——2009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校体育教学工作从全面落实“健康第一”思想出发,牢固树立和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进一步从观念上理解和认识了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思想指导下,我校体育工作始终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根据学期工作计划的要点,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现就本学期学校体育
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切实抓好体育教学工作。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落实“课标”的教育理念,改革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反思,努力钻研,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标”精神,才能恰当地选用新的教法和新的学法。本学期,依据“新课标”、大纲、教材,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和工作计划,并重点突出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拼搏向上,团结协作和勇往直前的良好品质和作风。为他们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实际中,我们重点抓了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教师能按教学计划备好课,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充分利用场地和现有的器材,调动学生的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严密课堂的组织和管理,特别是对一年级新生加强了课堂常规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也在不断地探索创新,改变以往那种以讲为主的一人炼,多人看的作法,实行讲炼结合,在学中炼,炼中学,合理利用场地和器材,以多炼多动为主。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感到这种方法切实有效,在炼习密度、程度、学生掌握动作的准确性上及课堂的练习气氛都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水平都有所提高,基本上完成了大纲和教材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二、抓制度,促规范。
常抓不懈,推动“三操三节课”有序开展。学校“三操”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三操”也是 1
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三操”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一学期来,体育组继续严格规范广播操进出场的纪律及做操质量,做到出操静、齐、快,动作规范、美观。继续实施“领操”制度,不断改进广播操动作质量,组织召开各班体育委员会议,加强体育检查小组工作,定人定班定时间,督促三操的正常开展,进一步落实体育检查结果每周点评制度。针对全年级广播操质量不高的情况,通过组织全年级广播操比赛,以比赛促质量,大大地改进了全校做操质量及组织纪律性。
三、继续加大课余体育训练力度,积极备战县、市级各类体育竞赛。
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本学期我组全体教师继续不遗余力地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体育教师分别负责校田径队和校乒乓队的训练工作。一学期来,体育教师利用早晚课余时间,带领运动员坚持不懈进行日常训练,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按时保质抓成效,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情况安排自己的项目,以专项练习为主,科学训练,重点培养,为学校、县运动会打下良好基础,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用辛勤的汗水换回优异的体育成绩。
四、积极开展校内小型竞赛,推动竞赛由“竞技型”向“群体型”转变 课内外紧密结合,以活动促教改是我校体育工作的一个出发点。以小型竞赛为契机,充分调动师生们的积极性、责任心,尽量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到比赛中去,普及、加强学生的健身观念,初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根据期初安排,本学期开展了一系列校内竞赛活动:
三、四月份,举行了乒乓比赛、田径赛。
五、教学研究工作:
优良的质量和效果,离不开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开展好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本学期,我们体育组按照学校的教研备课要求。制定了教研备课计划。进行了四次教研活动,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肯定了教学中的成绩,找出了不足的方面,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登记工作。《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
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为顺利完成学体育《标准》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标准》成绩,期初即特制定学校《健康标准》达标计划,要求各达标班级认真开展《标准》训练和测试工作,在校长领导下,由体育组牵头,以一到六年级班主任为组织者,以任课体育教师为指导,体育教师、校医室协同配合,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实施,积极发动全体适龄健康儿童踊跃参加体育锻炼,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活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本学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顺利进行,成绩优良。
本学期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了一点工作都是与领导的支持、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配合分不开,总的来说,还有许多工作做得不扎实、不具体,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今后还须加倍努力工作,为在新的学期里取得更优异的成绩而努力。教师这一学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回顾这一学年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站上教师的岗位,面临教书育人的巨大压力、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换、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冲突,使的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不断修补自己的同时快速的适应并不断的摸索学习。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脚踏实地一步步的学习工作,努力做到“教书”和“育人”,在教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如今,已然不断成长了起来。下面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一、思想方面
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方面
1、备课。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教研员的指导下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
2、上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学生编创活动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三、德育工作
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教师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1、爱就是了解。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管理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为了了解学生我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课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或说说话,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孩子的一切,我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关怀他们,才能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得更好。
2、爱就是关怀。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3、爱就是尊重。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用爱心培育孩子对集体,对他人的爱,一旦这种爱升华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那么人格大树就矗立起来了。
4、爱就是责任。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积极进行学历进修学习,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罗阳镇小学教研组总结 篇4
2009年4月27日至4月30日,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举行了为期一周的教学开放活动,现将本次活动的相关情况作如下小结:
一、基本情况
1、开课教师。本次教学开放周中心小学50位教师全部开课。他们基本功扎实、综合业务素质高,教学理念新,为我们搞好本次活动提供了一流的师资保证。
2、开放学科。本次教学开放周课堂教学开放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思品、音乐、体育六个学科,涉及的面是比较广的,克服了过去只开语文、数学面窄的缺点。
3、听课家长达到900多人次。
二、研讨重点:
1、本次教学开放,我们把落实新课标,实践新课标作为研讨的重点。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的层面上,主要是看教师对新课标的精神是否理解透彻和把握到位;教师教学的理念是否得到了较好的更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定位,是否达到或接近达到新课标对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教师是否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和教学过程的调控者和反思者;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了突显。
2、通过举办开放周活动,使社会各界广泛了解我校的办学状况,吸纳社会对办好学校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是我校师生展示才华、发挥创造力的重大活动,从而达到扩大影响、增进交流、完善发展的目的。
三、效果
本次课堂教学开放周除了将新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作为研讨内容之外,我们还把新课标条例下各种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构建作为重要的研讨内容并与听课教师进行交流。在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时,我们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核心理念和基本要求,在语文学科构建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感悟理解→精读课文、尝析品味→诵读课文、内化升华”四步阅读教学结构模式;数学学科 构建了“三环六步”导探式教学结构;音乐学科构建了“乐中学”,体育学科构建了“玩中学”,英语、思品学科构建了“做中学、演中学”等结构模式。在课堂教学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实现过程让学生参与,目标让学生明确,教材让学生阅读,问题让学生提出,新知让学生发现,重点让学生感悟,方法让学生归纳、结论让学生总结,由“师本”向“生本”的转化。本次活动取得的效果或者说是收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
2、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转变;
3、教师对新课标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新课标的实质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得到了重新的定位,教学的过程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而是变成了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对话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基本实现了真正人格意义上的平等对话与交流互动;
5、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突出与发挥;
6、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自身的业务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7、强化了校际间的交流,互通了彼此间的有无。
另外,从本次参加听课的900多人次中反馈过来的信息看,家长们对我们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四、反思
反思本次教学开放活动,我们发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地可以找到新教材老教法,新汤煮旧药的痕迹,教师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心理条件下和束缚中彻底的解放和解脱出来。教师还需要松绑,需要真正的松绑,从心理到行动都需要。
其次,我们发现目前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模式在提法的顺序上有待商酌,我们认为应改为“自主——探究——合作”更为科学。同时我们还发现,此种学习模式在数学、自然等操作性较强的学科运用,效果比较好;而在语文等阅读性较强的学科运用就不怎么合适,容易产生“死角”现象。
通过活动,活跃我校教育教学教研氛围,促进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提高;给教师与家长之间搭起交流平台,让社会人士及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价活动;使老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学校工作总结——罗阳小学 篇5
学校工作总结
我校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提出的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坚持以育人为根本,遵循“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培养特长,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现代化、高质量,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声誉好的农村小学,完成了学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标。
一、注重学习和引领,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所学校,能有新的发展和跨越关键在于全体教师。因此,我校秉承求真务实,注重实效,花大力气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1、扎实抓好行政班子队伍建设。加强学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强化超前意识,不断提高驾驭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使每位教学人员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创新思考的能力、敢为人先的志气、标新立异的勇气和与时俱进的锐气。同时增强他们的六种意识:一是强化大局意识;二是强化率先垂范的意识;三是强化团结意识;四是强化服务意识;五是要强化问题意识和落实意识;六是强化精品意识和质量意识。
2.认真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提高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各项法规、政策的自觉性。我校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与每位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知识,并要求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写出学习体会。组织教师开展“五五”普法知识竞赛。组织开展了“廉洁从教,从我做起”师德师风学习大讨论。开展了“师德标兵”评选活动。
3.重视教师培训及进修,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知识快速更新与教育观念快速变革的形势下,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至关重要。按照学期初制定的教师全员走出校门大培训的工作思路,本学期,我校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和听课达100多人次,本学期教师继续教育全部合格。扎实开展”六模块建构式“生态课堂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薄弱学科教师培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师资培训。
4.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工作的最后落脚点是教育培养好学生,而班主任这一角色又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因此,我们除了要求班主任做好常规工作外,还通过各种活动提升他们的育人能力。坚持每两周一次的班主任培训活动,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工作例会,每学期一次的班主任竞赛。
二、积极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现代管理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其中精细化管理要求层层完善、系统健康,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在日常管理中,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教育中就应该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我校继续推行精细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完善要素、注重细节,提高了学校制度的人性化与可行性
制度是学校目标在工作规范上的具体体现,学校制订、完善各项制度,引导教职工日常工作规范,约束教职工个体工作行为,明确教职工遵守或者违反规定的奖励惩罚措施,保障学校各项措施执行的政令畅通,对学校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学期,学校行政在听取了广大教职工意见与建议后,经过讨论,重新修订了以下一些制度:《考勤制度》、《教学奖惩制度》、《班主任考核办法》《岗位设置实施方案》、这些制度以往就有,但是有些条款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学校通过对一些条款,文字等的修改与增删,进一步明确了指代,方便了操作。
2、多头并举、细致入微,用可靠的执行推动学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学校通过加强教师工作纪律以及教学的常规管理,使制度得到了层层的贯彻落实,提升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行政加强了督查、考核,完善督查机制,真正实现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
三、上下一心,教育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既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点,也是最关键的部分。我校坚持以德育工作为核心,以强化教科研、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全力以赴地抓好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1.抓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率。
按照本学期计划提出的常规要求,学校加强对教师常规过程的检查,着力抓好常规中的“细节、过程、规范、态度、创新”这五个环节的管理,严格实行“三统一查二反思”要求,从而改变了以前只是应付式的完成检查的任务,常规的质量取得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跟踪制度,采用随时对教师一堂课教学前准备情况进行考查,对考查情况随堂听课,对课堂情况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反馈。提高了课堂效率。
2、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根据学校计划提出的要求,在完善集体备课的同时,开展“同课异构”和“五段式”培训活动,为了使活动顺利的开展,学校组织教师积极的向县城学校学习,把学到的经验和学校的实际相结合,今年10月我校成功举行县小学英语”青蓝课程“展示活动。在创新的同时也不忘传统,继续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先后向全镇小学教师开课10多节,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开展新教师展示课,通过活动的开展,使新教师较快的成长。
3、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全员业务学习,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开学初,组织大家学习了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教导主任就新学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征求意见,并分析上学年末质量检测情况。通过意见的征集使学校的教研形式更加的丰富多彩。继续加强毕业班级管理,促使交流分享提高。开展“交流中分享,在分享中提高”毕业班专题研讨活动。通过分析、交流、总结,使每位毕业班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强化了团队意识。每月召开毕业班教师例会和毕业班学生会,提高教师和学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
4、以赛促思,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教学竞赛活动,通过活动树立竞争意识。本学年学校开展了语文、数学、英语优质课竞赛,教师安全说课竞赛,教师硬笔书法比赛、新教师粉笔字比赛。让教师在比赛中学习、在比赛中成长,一批优秀的年青教师脱颖而出,通过这样的比赛不但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团队意识。
四、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德育工作成效显著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学校通过集体晨会、国旗下讲话、班级晨会、班队活动、品德课、板报、学习园地、等阵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校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德育工作者。
1.树立德育为首理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机制。修订并完善了《班主任例会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班主任月评细则》、《班集体评比细则》等德育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使学校德育工作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学校学生干部每天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班风、学风进行检查评比,每周小结通报,颁发纪律、卫生流动红旗,每月汇总公布,把考核结果纳入班主任月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教导处、少先总队分工不分家,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德育管理网络。狠抓养成教育。结合《守则》、《规范》,扎实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学生的礼仪、行为规范、卫生、爱护公物等教育。对各中队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公布检查结果,颁发流动红旗,并把检查、评比的结果列入班级考评内容中。
2、继续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开展了“背诵星” 和“阅读星”的评比活动。还组织了全镇的中华古典诗文诵读比赛,评选出了一批“背诵星”“阅读星”,通过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
3、营造良好氛围,创设优美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既有固定的宣传条幅,又有定期更换校内各类宣传栏。今年学校已学雷锋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和实践活动。同时还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功能,各年级分别召开了家长会,加大家教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素质,促进家庭育人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强化安全措施,积极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半年来,我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学校安全工作做到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进一步完善了安全工作制度,确保了学校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学校财产万无一失,一千余名学生和近百名名教职员工平平安安。成果的取得来至于学校科学的管理: 1.为提高师生法制观念和安全自护能力,学校坚持做好安全常规工作,开展了交通安全、自我防护、禁毒、防火、反邪教等一系列宣传和教育活动,学期初开展组织师生开展防震、消防应急疏散演练,为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保驾护航。继续聘请校外法制教育辅导员,定期举办法制专题讲座和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和安全意识,掌握防范突发事故的技能和技巧。把道德教育与法纪教育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使学生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
2.扎实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治工作,做到了每月不少于一次,期初和期末重点查。按要求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及时完成了校舍维修、线路改造、消防设施更新等隐患整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上好“开学安全第一课”、安全教育课和法制教育课。继续坚持行政值周、教师值日和护校值班制度,严把校门进出关,形成人人强化安全意识,大家齐抓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做好学生上、放学交通安全工作。开学初对学生上下学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家长会上与每位家长签订“安全监管承诺书”。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和家教园地宣传安全知识。为每个学生印发了《罗阳镇中心小学安全工作告家长书》。
3.为了使青少年从小学法、知法、守法,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学校积极配合镇司法所,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同时学校与罗阳镇城管所联合开展了校园周边治安整治,对学校周边学生及市民不文明行为以及不遵章守纪、车辆乱停乱放等行为进行集中劝导整治,树立了学校少先队员的良好形象。
4、做好学校的信访工作和信息报告制度,认真落实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责任制,加强检查,及时消除和化解学校内部的各种矛盾,维护学校的稳定。
六、后勤保障工作服务学生,服务教学
1.认真做好开学筹备工作,利用假期及双休日、节假日对学校校舍、课桌凳、水电设施、围墙、下水道、黑板等进行维修,分发好教学用具,配备好教学用品,为正常开学做了充分的准备。
2.管理校产校具,认真踏实做好教科书循环使用的管理工作,日常工作中督促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使校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3.继续加强图书室、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的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及时做好电教设备的使用记载。扎实做好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
七、存在的差距
本学期,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距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水平需提高; 2.教师业务素质以及基本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有待提高学校特色教育的工作; 4.学校的文化氛围需进一步浓厚。
5.校本教研还需继续深入,扎实开展,教师的教科研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6.学校的班主任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领导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学校日常管理。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全体师生的通力合作下,我们学校的明天会更美好!
中小学教研组职能刍议 篇6
近年来,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方兴未艾,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仅移植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效果甚微, 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根植于我们的学校教育实践之中。笔者认为,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基础, 其价值应该得到广泛重视, 其潜能应该得到深入挖掘。本文将就教研组的历史沿革、教研组的职能进行梳理, 并就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提出建议。
一、教研组的历史沿革
一般认为, 教研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习苏联建立的, 目前可见的最早的关于教研组的记载是在1952年《中学暂行规程》 (草案) 中所规定的:中学各学科设教学研究组, 由各科教员分别组织之, 以研究改进教学工作为目的。同年的《小学暂行规程》也规定了由全体教师依照学科性质, 根据本校具体情况, 分别组织研究组。这是我国教研组制度及其组织建设的最初的产生, 但是, 在当时, 名称并不统一, 有的叫学科小组, 有的叫教学小组等。直到1957年教育部颁布《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 (草案) 》, 才对教研组的名称、性质、任务等进行了具体规定, 这可以说是教学研究组 (简称教研组) 在我国真正的缘起。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 教研组在高等学校要比中小学中更为普遍, 而且教研组职能、任务还比较单一, 设置也过于笼统[1]。尽管如此, 在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 教研组制度成功地将各科教师组织起来, 对于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师资水平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十年文革, 各项教育事业都遭到了极大破坏, 教研组更是惨遭灭顶之灾, 几乎完全被取消。文革后, 一些学校陆续恢复教研组制度, 教研组成为同学科教师交流进步的最重要的组织, 教研组的功能也不仅仅局限于对教材和基本教法的研究, 教学研究、教师学习、教学经验总结交流等开始成为教研组的主要内容[1], 为当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一些学校的教研组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其中, 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年级组的出现。一些学校开始以备课组或者以年级组为单位办公, 同一学科的老师被分隔开来, 教研的时间、地点都不能保证, 教研组在一些学校甚至是名存实亡, 这样, 缺少了同行之间的交流, 单靠教师的单打独斗, 新手教师的适应期延长, 中年教师的瓶颈期难以突破, 而老教师的经验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真正的名师, 随着教学研究的渐行渐远, 也离我们越来越远”[2]。
二、教研组的本质及组织形式
教研组是中小学校按学科设置的教学研究单位, “是学校专门从事教学、教研的机构, 它是由相同或相近学科教师组成的以研究教学问题、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学术团体”[3]。也就是说, 教研组原本是一个教学研究的专业性组织。但是在实际运作中, 教研组往往承担了一些行政管理的职能, 所以也有人认为, 教研组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组织, 也是学校的一级行政管理组织, 是中等学校集教学、科研、管理于一身的基层组织。也有学者从教师专业化角度指出, 教研组是“教师直接面对的, 关系最密切的专业组织, 是最基层的教师专业组织”[4]。但是, 随着教研组的弱化, 教研组的行政性等杂事增多, 教研功能却出现缺失, “教研组已经退化为学校教学行政的基层单位, 退化为教学事务小组”[4]。
就教研组的组织形式来说, 有的是按照单一学科设置, 有的是多学科组成的综合教研组, 还有学校之间的教研组。有的人认为教研组的设置有三种形式:一是按照学科设置, 二是按年级设教研组, 又称年级组, 第三是在职业学校中的按照职业设置教研组。也有人根据行政级别将教研组分为校级教研组、学区级教研组、市级教研组 (市级教研组即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教研室) , 这就将教研组的范围进行了扩展。而在实践中, 各地、各校的具体情况不同, 也会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基于一些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本研究的需要, 本文认为, 教研组是指按照学科设置的教学研究组织, 它是学校的基层行政组织, 是一个学术性与行政性合一、学术性为主的组织。
三、教研组的职能
1. 教研组基本职能分析
自教研组成立以来, 教研组的职能是一直在变化的。教研组最初的职能比较单一, 主要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教研。如1957的《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中教研组的工作内容为:学习有关中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指示;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工作、钻研教育理论和专业科学知识;总结交流教学和指导课外活动的经验。
后来, 教研组的职能有所扩充, 增加了资料积累、考试分析、教师管理和帮助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如《教育大辞典》中所列的教研组的主要任务有理解和运用教学大纲和教材, 改进教学方法, 搜集积累教学资料, 总结交流教学经验, 组织考试命题、评卷及质量评估分析, 督促本室教师对学生自习、试验、实习加强指导等;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组织教师钻研教学理论, 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规律;帮助青年教师进修提高, 互帮互学;指导学生课外学科活动。
结合部分学校教研组的职能, 我们可以看出, 教研组是一个集教学、教研、管理于一体的基层的教师专业组织, 它还承担着部分行政职能。由此, 我们初步总结出教研组的六个职能。
第一, 教学管理:主要是组织教师进行听评课、说课、集体备课、考试分析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第二, 组织教研、教科研活动:主要是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 改进教学方法, 钻研新教材, 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课题研究, 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规律;进行新课改的学习、研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规、方针、教育理论、教学理论等。第三, 管理与培养教师:培养新教师, 组织教师进行业务进修,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第四, 教研组建设:建设团结协作的教研组, 为教师发展和教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第五, 积累资料:积累本学科教育教学相关的资料。第六, 对外交流:与兄弟学校或市区教研室以及高校等进行交流合作, 拓宽视野。
2. 当前背景下教研组功能的拓展
在教研组日渐衰弱的同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校本化的发展趋向、教师专业发展, 特别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等教师合作发展理念的凸显, 在传统的进行教材和教法研究、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教师管理等功能的基础上, 教研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功能越来越受重视。
(1) 新课程改革的助推器。2001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推行, 与此同时, 新课改执行低效的问题也接踵而来, 并引起各界的关注。本次改革的一些教育教学理念对教师以前的教育信念是颠覆性的, 所以, 这些理念要被一线教师切实领会、灵活掌握, 仅凭几次自上而下的培训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们需要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反复过程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合到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螺旋式上升, 而这仅靠教师的单打独斗是不现实的, 教师需要在一个专业组织中结成学习共同体。在我国, 有现成的教师共同学习的专业组织———教研组, 作为一个按学科成立的教学管理与研究单位, 教研组一直是课程实施的最基层的实体。它发挥本组及临近学科组集体的力量, 在学科教学的实践中去理解、消化、充实课改的理念。可以说, 学校教研组效能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2)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随着教师专业化研究的深入, 国内外的研究都指出: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取得, 如Hargreaves2000年指出:教师发展必然是在教师工作的现场中所取得的, 除此之外, 没有更好的促进其成长的方法。另一方面,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 甚至竞争, 例如布莱德曼指出:教师专业发展在本质上是同事间不断经过意见交换、感受分享、观念刺激、沟通讨论等方式来完成的, 同事间关系的品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只要能设法寻找时间、共同分享和互相观摩, 就是专业发展历程的开始。此外,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 他们的业务水平的提高过程本身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 所以,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 是需要围绕教师的教学展开的。就此而论, “课例研究”等是实践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最后, 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从而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从以上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 教师需要在一个专业性的合作组织中实现专业发展, 落实在实践中, 教研组应该成为教师成长的主阵地。
总之, 无论是从历史角度来看, 还是从当前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的背景来看, 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 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基地, 是实现学校教研水平提高的根本, 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 其功能是年级组以及其他任何行政性管理组织所无法替代的。
四、发挥教研组职能的建议
毋庸置疑, 教研组对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 也有很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者加强了对它的重视, 但是, 总体来看, 教研组的职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要真正挖掘出其潜能还需要教育部门和高校研究者的进一步努力。
1.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研组的建设
教研组的发展如何往往与学校领导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因此, 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教研组的地位和作用, 要认识到教研组与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从思想上加强对教研组的重视, 从政策上给予教研组发展更多支持, 为教研组这一让国外同行羡慕的教研组织有更自由的发展空间。
2. 教研组应该加强自身的建设
教研组对我国学校的教学、教研和教师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但是不可否认, 几十年来, 教研组的职能、形态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反而由于年级组的介入而使其专业组织的性质被削弱。这是与当前对教研组功能扩展的要求不符的。因此, 教研组制度也应适时调整, 改变原来行政意味过浓的层级组织结构, 协调好教研组与年级组的关系, 建立动态的、弹性的教研组运行模式, 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成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团队, 不同学科教师合作团队, 优秀教师发展团队等, 强调其专业性。这样, 教研组长的工作才有方向性、挑战性, 教研组长也才有工作的动力, 从而实现教研组的目标。
3. 加强教研组长队伍建设
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校本培训、新课改等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和教育理论界实施和研究的热点, 而随着以上活动的实施, 教研组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其功能也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 从本质上说, 教研组只是一个基层组织, 要使其功能得到切实的发挥是需要“以人为本”的, 也就是说教研组长作为教研组的关键人物, 他们的角色认识以及本身素质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研组的发展方向。教研组长既是教学一线的指挥者、执行者, 又是学校某一学科校本教研活动的直接开发、策划、组织和协调、实施者, 是学科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引领者, 是本学科教师教学、育人的榜样, 是教师专业发展, 特别是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引导与协助者, 他们是教研组的核心, 是团结协作、健康的教研组文化的建设者, 在教研组管理乃至学校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研组长肩负着如何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新课程的理念以及本学科教学的发展思想真正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的重任, 并且外显为实际的教学行为;同时, 他们又亲自奋斗在教学第一线, 与教材、学生、教师密切接触, 了解学科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深知最基层教师的困惑与矛盾。因此, 教研组长不仅仅是一个‘上传下达’式的人物, 更是一个支撑学科教学的‘顶梁’式的核心人物, 他们虽不是学校的行政领导, 但却应该是一个业务上, 尤其是学科教研活动高效、特色开展的引领者”[5]。鉴于教研组长在教研组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必须加强对教研组长队伍的建设。
首先, 学校领导应该加强对教研组长重要性的认识, 从学校长远发展着眼为教研组长创设更为宽松、民主的工作氛围, 给予他们更多的专业、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建议和支持, 并给他们更多的工作自主权和空间。其次, 我们应该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 充分重视教研组长的素质, 并据此制定详细的教研组长工作细则。学校、市区教研室和高校可以单独或结合起来加强对教研组长这一职位的素质的研究, 并制定标准来规范其活动, 从而为学校选拔、考核、奖赏教研组长提供依据。第三, 有关部门还应该为教研组长提供更多、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因为在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对教研组长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教研组长似乎就要能者多劳, 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 他们还要负责本组的教学、教研、学生活动、教师管理、常规任务和临时指派的大小事务, 有时候还要承担部分市区教研室的活动, 使一些教研组长感到身心疲惫。这种对教研组长掠夺式的使用方式忽视了教研组长本身也是需要持续不断的动力支持的, 否则组长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 也是不利于教研组长胜任动态的教研组的目标要求。总之, 通过对教研组长队伍的建设最终使教研组长职位实现选拔科学、薪酬合理、发展顺畅, 使教研组真正发挥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推行课程改革的关键基层组织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黄明瑞, 熊淼如.教研组概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0.
[2]周彬.与“教学研究”渐行渐远的教研组.上海教育科研, 2005 (4) .
[3]华中师范学院等校合编.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4]胡惠闵.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研组.中小学学校管理 (人大复印资料) , 2005 (10) .
【罗阳镇小学教研组总结】推荐阅读:
归阳镇中心小学2012年上期学校工作总结06-09
繁阳镇马坝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06-09
龙阳镇银水路小学消防教育简介05-31
祝阳镇中小学发展状况汇报10-05
茶阳镇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制度学05-10
罗阳小学2010学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07-20
景阳镇工会工作总结06-20
朝阳镇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计划(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07-02
泥阳镇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活动总结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