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

2024-12-04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精选12篇)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 篇1

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

您的专业您的年级您的性别一.选择题

1.你觉得现在的生活方式健康吗?

A.健康B不健康C不知道

2.你关注饮食健康么?

A.关注B不关注

3.你会按时吃早餐么?

A会B不会C看情况

4.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影响了你的饮食搭配?

A 个人口味B 食物品种单一 C生活费限制D其他

5.你每天的休息时间为多少?

A 5小时以内B5~8小时C8~10小时

6.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减少你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

A.缺少时间B个人懒惰C缺少场地和器材 D其他

7.你一周吃几次水果?

A1~2次B3~4次C每天吃D几乎不吃

8.你每月是生活费是多少?

A600以下B600~800C800~1000D1000元以上

9.你平时都进行哪些娱乐活动?(可多选)

A有利于健康的体育活动B与电脑有关的活动C唱歌、看电影

D.逛街E社团F其他

10.你是否有抽烟的习惯?

A是B否C偶尔

11.你有通宵熬夜的习惯么?

A.经常B 偶尔C从不

12.你聚会时多喝酒么?

A每次都很多B.比较多C适量D不喝酒

13.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影响你的身体状况?

A.营养不均衡B缺乏锻炼C其他

二.问答题

1.你认为大学生怎样的生活方式才算健康合理?

2.你以为应怎样参加体育锻炼?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校信息学院、人文学院的2014级入学的新生659名, 除外经全面系统检查器质性病变1名和不愿意接受调查3名, 剩下655名大学生均自愿接受调查, 其中男生341名, 女生318名, 年龄17~23岁, 平均19.31岁。

1.2 研究方法

充分利用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平台, 分别于开课前后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筛查大学生亚健康发生情况, 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亚健康判定标准:采用王琦设计的亚健康筛选表[3], 积分≥22分, 且症状持续6个以上的大学生可评判为亚健康状态。

1.3 干预策略

(1) 取得管理部门重视, 设置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 制定大学生健康教育计划; (2) 根据国家和省里对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统一要求, 组织编写大学生健康教育教材; (3) 改革传统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多媒体、校园网络、宣传栏等教学手段; (4) 以校医院医疗环境为基础, 增设心理咨询诊室, 加强心理辅导, 为大学生身心健康服务; (5) 学工部门科学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作息时间; (6) 校园餐厅注意膳食结构中各种营养素的合理搭配和食物选择的多样化; (7)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积极优化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 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把终身体育作为大学生体育的目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整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开课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55名2014级大学新生健康促进干预前后亚健康检出情况, 干预前检出率74.5%, 干预后检出率66.7%, 干预前后比较χ2值为9.568,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男生干预前后检出率分别为64.8%和60.4%, χ2值为1.409,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女生干预前后检出率分别为84.0%和72.6%, χ2值为11.994,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前后男女生对比χ2值分别为31.414和11.019,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造成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 既有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又存在大学生内部心理因素。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生活环境改变、学习压力、择业压力以及人际交往压力等社会生活环境导致不少大学生出现记忆力下降、恐惧无助、反应迟钝、烦躁焦虑、神经衰弱、心理抑郁等表现。许多大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 三餐营养搭配不科学, 睡眠起居不规律, 常因熬夜晚起不吃早餐, 更有同学偏食嗜好, 饱一顿饥一顿导致身体营养摄入不均衡, 进而影响身体健康。有些大学生为了身材美, 盲目节食减肥, 摄入的营养不能满足正常生理的需要, 导致身体出现营养不良。很多大学生忽视体育锻炼, 长缺少体育运动, 体能减低心肺功能减弱, 易出现疲劳、精神萎靡、头晕耳鸣、神经衰弱等症状。此外营养过剩缺少运动导致很多大学生肥胖超重、行动不便[4]。

本研究结果显示, 健康促进策略干预前后, 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明显减低, 表明通过大学校医院医务人员加强对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力度, 一方面明显提高大学生对亚健康危害的认知, 另一方面可及时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 积极分析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的原因, 帮助大学生稳定不良心理情绪,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科学膳食劳逸结合, 尽早消除亚健康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切实改善提高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质量[5]。本研究显示, 女大学生干预前后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明显高于男大学生, 分析其原因, 一是由于生理上的差别;二是女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情况明显多于男生;三是同样面临就业的压力, 女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明显比男生更大[6]。

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校管理部门应提高认识, 加强对大学生健康的教育, 改革传统健康教育模式, 采取科学有效的健康促进干预措施, 帮助大学生树立现代健康理念,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科学健身, 合理膳食。同时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缓解精神压力, 协调好人际关系, 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研究表明, 健康促进干预策略可有效对缓解和减少大学生亚健康的发生, 对早发现早干预大学生亚健康情况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为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健康促进策略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利森.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对体质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技, 2007, 28 (3) :60-63

[2]由娟.大学生亚健康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276-277

[3]王琦, 高京宏, 李英帅, 等.亚健康筛选方法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11 (11) :725

[4]张念坤.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与干预措施[J].价值工程, 2011, 35 (121) :241-242

[5]赵光禄, 王素娟.亚健康状态对大学生的危害及干预措施[J].考试周刊, 2012, 75:156-157

医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 卫校学生 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大中专学生,更是心理问题多发人群,有关调查显示,该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社会同龄青年,为精神疾病的高发人群。心理健康是医学生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将来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重视学生心理辅导,建立规范的学校心理辅导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我们做此调查研究,以期为同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 对象:分层随机抽取某卫校学生380名,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65份,有效率96.05%。其中男生160人,女生205人;一年级学生132人,二年级学生125人,三年级学生108人。

2. 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试。共有90个项目,1~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说明心理水平高,以因子分≥3分作为判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依据。学生独立填写SCL—90问卷后当场收回,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

1. 卫校学生SCL—90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见表1):表1显示,卫校学生SCL—90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经检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2. 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见表2:表2显示,卫校学生主要心理问题依次为抑郁、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等(检出率1.92%~13.33%)。有1项或1项以上≥3的症状人数共87人,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3.84%。

3. 年级比较:不同年级学生SCL—90各因子比较:一年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二、三年级学生,一年级学生除焦虑、抑郁、偏执因子外,其余因子分均高于二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依次是抑郁、强迫、人际关系、偏执等;三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依次是人际关系、强迫、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发生率一年级学生最高,其次是二年级学生,最后是三年级学生。

三、讨论

1. 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卫校学生存在一定心理问题。SCL—90因子分≥3检出率1.92%~12.33%的调查结果远高于上海1.46%~10.06%的报道,与我国常模比较显示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卫校学生主要心理问题依次为抑郁、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等;另外,调查显示 , 卫校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23.84%高于全国大学抽样调查结果20.23%,心理问题发生率存在年级差异。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2. 卫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一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大多数青少年都曾梦想着一天离开父母,自己一人走向社会独立生活,他们渴望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但是他们离开父母到外求学,大都经历思念父母的感情体验,他们感到心理上的空虚与孤独,信心不足,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依赖性更加增强。二是与学生对其前途的担忧程度及专业热爱程度有关。医专学生就业面较窄,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找到理想工作,因此学生对前途甚忧,不热爱本专业,心理空虚,因而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三是情绪波动大,容易激动。部分学生从小养成不良性格,从小娇惯、任性、父母关心不够、纵容等;学习不能投入,耐心不够,生活上以我为中心,稍不如意就发脾气;部分学生情绪抑郁、沉默寡言、孤独自卑,行为退缩。

3. 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首先,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促进其全面发展。其次要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辅导与服务,帮助学生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缓解他们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的作用。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参考文献】

[1]官永玉. 玉林师范学院大学生因病休退学情况调查. 职业与健康 ,2011, 27(16):1866-1867.

[2]王挺,等.江苏省大学生SCL-90常模修订.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8(01):1009-3222.

[3]郑延平,等.中国生活事件调查(三).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4(6):272-274.

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篇4

一、大学生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调查发现,88%的被调查者对大学生活感到满意,不满意的学生中,高年级学生占的比例较高。这反映出我校低年级学生在校生活心态比较平和,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生活、就业上的压力,高年级同学可能对大学时期没有有效利用时间充实完善自己而感到懊悔。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枣庄学院经管4班

调查时间:2013.05.31

成员:张棣201213220434 刘杰201213220416郑振帆201213220437

二、常见问题的处理

在人际关系方面,调查发现,95%的受调查者表示与班级和宿舍同学关系尚可,而其中主要以大

一、大二为主。当别人与自己意见或观点不同时,69%的人表示会试图通过沟通达成一致,这表明进入大学以后,大多数学生在对人处事的看法上比高中有了较大的飞跃。但是,还有31%的学生在遇到这方面困扰时处理方法有待改善和提高。

问及遇到挫折的态度时,75%的受调查者表示会冷静处理,只有少部分人表示会绝望沮丧或大发脾气,而女生又占其中的大多数,这表明我校女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缓减压力的方式还有待加强。

三、自卑、压力与生活目标

调查发现,82%的人都有过自卑感,在经常自卑的人群中55%是女生,而其中又以低年级女生为主。经常有自卑感的人基本上都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仅有55%的人表示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这是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

当问及压力的主要来源时,排在前两项的依次是就业压力大、学习成绩不理想,这两项分别占了36%和35%,其次是对所学专业不喜欢、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应对压力时,56%的学生自己主动寻找解决办法,这表明经过大学生活的一段时间磨练后,大多数人已经具有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欣慰的方面。2%的学生愿意寻求老师长辈,29%学生愿意找同学帮助,不容忽视的是13%的人深埋心中被动应付。

四、就业压力及职业选择

在问及对自己的前途是否感到担忧时,30%的人经常对自己的前途担忧,低年级学生在其中所占比例与高年级学生其中所占比例不相上下,这说明社会竞争的压力以及就业形势等问题对我校大学生产生了普遍的影响。

因此,对我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与咨询,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认同感,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问及对职业的选择标准时,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收入高有发展前景、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工作稳定轻松,这表明我校大学生对工作的要求比较高,而这极有可能造成就业上的困难,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原因。

五、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与上一次心理咨询中心问卷调查活动相比,这次调查活动表明,我校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心理咨询中心,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可见,由于近年来我校心理咨询中心宣传力度的增加,它已逐渐被我校同学了解。

当问及是否愿意参加心理咨询中心举办的相关心理活动时,96%的人都表示会参加,这表明,随着近几年来我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同学们对心理健康工作的认识有了大幅度提高,也更重视自身心理健康。

当问及对接受心理咨询的同学的看法时,86%的人都认为这些同学能够很好地正视自己,而且高年级同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达到了100%。但同时,仍有2%的人认为这些人有心理疾病,可见,我校仍有少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够。

六、意见与建议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学校各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可通过组织讲座、开展培训等活动,使同学们明确生活目标,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应对挫折的能力,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将遇到的挫折化为不断前进的动力。

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帮助我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我校大学生认清现阶段就业形势的严峻,脚踏实地,练好自身的基本功,端正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篇5

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里的“弱势群体”,面临着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再加上成长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影响,很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造成心理失衡,妨碍他们学业的顺利完成和自身的全面发展。请您仔细阅读以下相关问题,并认真作答。感谢您的真诚合作。

您的性别是?A.男B.女

您是哪个年级的学生?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生源地?A省会城市B非省会中大城市C城镇D农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您理解的“贫困大学生”的标准时什么?

A 学杂费已交清,但是月生活费不足400元

B 需要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偿清学杂费C 没有电脑等电子设备

2,你是否会为了同学间的攀比而向父母要钱?,A.经常B.有时C.较少D.无

3,您对待贫困大学生的态度如何?

A 从心里表示同情B 轻视且不愿与他们合作交流

C 关爱并给予帮助D无贫富贵贱之分

4,您认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沉默寡言,不主动与人交流B虚荣与依赖心理强

C 嫉妒攻击心理较重D 自卑感强烈,极度敏感

或者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大学后,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A学习成绩不理想B恋爱不成功 C不适应宿舍生活

D经济困难 E就业竞争太激烈

6,您怎样看待您的家境?

A 生活富裕,高端消费生活B 生活水平中等的工薪阶层

C 家庭清苦,但基本满足生活D 生活贫困,为生计发愁

7,您家里的人均年收入约为多少?

A 1200元以下B 1200-3600元C 3600-6000元

D 6000-15000元E 15000元以上

8,您每月的生活费大约是多少

A 200-400B 400-700C 700-900D 900元以上

9,假如您是贫困生,您有没有勇气在同学面前承认自己卑微贫寒的出身呢?

A 不敢B 没机会讲

C 毫不卑微的说出过D 私下也不敢承认和泄露给他人

10,假如您是贫困生,在获得助学金时,你会改变一下自己的消费情况吗?,A会B不会

11,您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难缠的问题,亟待解决,你会怎么办?

A 思考未果的情况下去请教其他同学B直接咨询老师或辅导员

C做不了就放弃,觉得去问别人不好意思D通过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寻找答案 12,在综合测评中你因为文娱活动参与的少而排到了后面,你会怎么想?

A 测评办法不公平,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优异B羡慕全面发展的同学C默认这种结果并将下学期的奋斗目标稍作调整和转移

13,进入大学这么久,您有没有知心朋友?

A 有,但很少B 没有C很多D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14,您结识朋友会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吗?

A 无关紧要B根本不会 C 主要原因D 次要原因

15,如果您是贫困生,你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依赖朋友吗?

A不是,独自应付 B会听朋友意见,但以自己为主 C 偶尔会D完全是 16,如果你能改变自己,你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

高职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篇6

高职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为了解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09级1321名学生进行调查.经统计发现,被试中32.6%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与其他高校调查结果相比,总体上比例偏高,其中3.1%问题严重,29.59%存在一般问题.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学生差异不显著.并对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尝试性探析.

作 者:王秀华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刊 名: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英文刊名:THE FRIEND OF THE HEAD 年,卷(期): “”(7) 分类号:G444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UPI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篇7

一、人际关系

进入了大学校园后, 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其中包括师生关系, 同学关系和异性关系等等。

1. 师生关系

大学中的师生关系明显不同于中学时代, 这从我们的调查统计表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有73%被采访的同学坦言师生关系远比中学时代的疏远, 大部分的同学较少与老师进行沟通。究其原因, 从主观上讲, 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明显增强, 依赖他人的程度大幅下降;客观上讲, 大学生活中师生的学业关系密切程度低, 再加上大学老师自身的科研学习和工作的繁忙, 也较少主动找单个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同时大多数学生与老师的交往明显不够主动。因此, 师生关系变得更疏远、冷淡。

2. 人际交往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 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 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存在问题, 例如个别同学很少与异性交往, 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发现, 大一新生在与异性交往中比高年级的学生存在更加多的问题, 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在人际交往中, 当遇到不被理解的时候, 有3/4的同学感到较难接受, 会产生郁闷的情绪。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 像类似情况容易引起心理问题, 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甚至困扰着少数同学, 另外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也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可喜的是,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面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 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地正视并努力寻求方法解决。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 65%的学生喜欢进行自我的调节, 而小部分的同学则选择与他人交流沟通化解自己的问题。

二、价值观和人生观

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接近成人,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 90%的大学生对未来的人生计划和发展方向有明确的目标, 认为人生是充满价值和意义的。但是也不能忽视少数的同学人生价值观有所偏差, 对人生没有自己的思考, 毫无人生规划, 在生活中得过且过, 消极颓废地虚度大学的宝贵光阴。调查结果还显示, 95%以上的学生在看待穿戴比自己优越的同学时, 并没有自卑感, 不存在攀比心理, 自我认同感强。这正是大学生日渐成熟的理性之所在, 同时也是正确价值观的表现。

中国挫折教育比不上日本, 在调查的对象中, 我们发现, 大一新生的抗挫折能力比高年级学生要低, 这与大一新生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 缺少挫折经验有较大关系。另外, 女生的抗挫折能力相对比男生要弱些, 这其实也很正常, 因为女生心灵、感情更脆弱些, 而男生性格方面更加阳刚、坚强, 古语也早已有之:“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尽管如此, 抗挫折教育也是必需的,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大学生综合发展、人格健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学习生活态度

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 受到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因而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不一。43%的受访者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精彩充实, 然而, 50%左右的学生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平淡, 感觉很一般, 甚至还有极少数人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过于枯燥乏味。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 只是在被动地接受, 而没有调懂自己的积极性, 这才一个侧面还反映出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缺乏动力因素。

对于在大学生涯中如何发展自我的问题, 63%左右的学生侧重于综合发展, 兼顾学业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 不过分地看重成绩, 而另外37%的人侧重学习方面, 大学仍以学习为主, 这与个人大学学习目标的确立有关, 有些人计划大学毕业后便踏入社会谋生存求发展, 而有些人则偏向于做学问, 这也正是大学生学习目标多样化, 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体现, 同时也反映了不同人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不同态度。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面对学习、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 感到自信乐观, 认为自己有能力应对处理, 但是, 仍有将近百分之三十的学生感到迷茫彷徨, 不知所措, 还有小部分人选择逃避。其中, 大一新生面对学习、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 比高年级学生显得似乎更加自信乐观, 更加从容, 也许大一新生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更小, 感受到来自就业的压力远比那些即将踏入生活面临就业问题的高年级学生小, 对他们来说, 就业也许还有一段较遥远的距离, 因此大一新生表现得更为从容、乐观。

四、建议与意见

1. 处理人际关系

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中, 我们应当更加积极主动, 而不应该等待他人的主动。而师生关系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显得更加重要。当遇到心理方面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的时候, 主动找老师寻求解决的方法, 有可能的话尽量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 这也是对学生非常有利的。

同学之间的长时间相处, 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当这些矛盾出现的时候, 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 而不应该激化扩大矛盾, 尽可能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 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心理, 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想, 不能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的感受, 置他人的感受不顾。

在处理异性关系, 男生和女生都应该主动, 不必感到羞涩腼腆。所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应该表现得落落大方。

自己应该尽可能地与别人增加沟通, 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发现自己已经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等心理问题的时候, 应当勇于正视, 寻求方式解决。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 尽可能地采取自我调节和与他人交流沟通相结合, 解决方式应避免单一化, 以期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从心理问题的阴影中走出。

2.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是个人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是个人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不竭源泉, 是指引人生实现奋斗目标的灯塔。因此,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学校园之后, 就有必要对整个大学生涯进行规划, 对未来的人生、职业有一个较明晰的规划, 确立明确的目标, 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坚持不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仅包括个人的人生规划, 还应包括对社会的责任感, 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要加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一方面要接受抗挫折教育, 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积累挫折经验, 丰富人生阅历, 让自己心理日渐成熟, 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3. 恰当地处理学习生活

面对大学生学习生活, 如何恰当地处理学习生活是大学生必须正视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 调查中我们发现, 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活平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 对大学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 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学学习生活中缺乏近期或长期的目标, 使大学生缺乏奋斗方向, 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动力。要摆脱父母的依赖, 要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意识, 这是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 同时也是进入社会前的必要准备。

五、结语

通过此次调查, 我们发现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及问题, 经过认真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 并试着提出了我们对于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建议及解决方法, 以期待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于韦语.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培养途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年1月

[2]郭建平, 刘旺红.论中国发挥社团组织对法制的促进作用, 学习与探索, 2008年第一期

[3]仇丽萍.社会研究方法,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年3月第一版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 篇8

关键词:健康素养 大学生 现况调查

健康素养是个体获得、理解、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作出正确的健康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是近年来健康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健康素养的高低关系整个社会公民健康和卫生系统的状况,而大学生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状况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状况的调查,积极探索研究当代大学生对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康技能等的掌握情况,以指导和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处理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影响健康的问题,促进学生提高健康素养,自觉维护自身的健康。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周口市某高职院校每个系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共932名。发放问卷932份,回收问卷932份,其中有效问卷92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9.57%。其中男生436名,女生492名;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25岁,平均年龄为20.24±1.39岁。

2.方法

参照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在人口学特征部分进行了适当的修改,设计出自填式问卷,以匿名的方式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统一回收。该问卷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康技能。判断标准按照《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试行)》执行。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回答正确率在80%以上者135人,占14.55%;回答正确率在60%~79%者占45.14%;回答正确率在40%~59%者占37.68%;回答正确率小于40%者占2.63%。按照健康素养问题回答正确率在80%以上者即判断为具备健康素养。研究显示14.55%的调查对象具备健康素养。其中具备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康技能三方面健康素养的比例分别是33.62%、8.51%、60.02%。

调查结果显示,回答正确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生病应采取的措施(97.89%)、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的内容(96.77%)、正确为自己测量腋下体温(96.24%)、认为用人单位应为员工提供职业危害防护培训(96.13%)、身体很好的人也应该注意健康问题(95.35%)。回答正确率最低的依次为:有人在你面前吸烟时所采取的行为(5.56%)、对肥胖的正确界定(7.98%)、妇女怀孕后孕期检查的次数(17.27%)、成年人每日奶制品的饮用量(21.34%)、安眠药能否根据自己身体情况服用(23.60%)。

由表1可见,女大学生具备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的比例高于男生(X2=9.89,P<0.01)。由表2可见,不同家庭收入、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总体情况、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及健康技能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

表1 某高职院校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比较

表2 某高职院校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比较

三、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比例仅为6.48%,15~25岁年龄组人群具有健康素养比例为6.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中有14.55%健康知识与理念、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康技能的总体回答正确率达到了80%,虽然明显高于我国居民同年龄组,但是与我国同等学历居民比较仍明显落后。另外,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的内容回答正确率高达96.77%,但具备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者只有8.51%,出现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可能与个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对行为的影响较大,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有关。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更应该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促进健康的行为着手。

研究显示,大学女生具备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的比例高于男生,可能与女生群体比男生群体更关注自身健康及生活细节的特质有关。如女生对自身体重是否超重、心理问题、癌症的报警信号、被动吸烟的危害等问题知晓率明显高于男生。本研究还显示出,家庭经济条件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产生一定影响,说明良好的健康素养可能与经济因素有关系,这与很多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呈现以上特点,可能与非医学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接受学校相关的健康教育不到位有关系。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正值年轻体健的最佳时期,对健康与疾病的关注度比较低;又有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改变,城市生活作息时间的多样化等,大学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建立受到了很大挑战。

学校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点。学校具备环境适宜、教育对象可塑性强、组织效率高、健康教育成本低、社会传播效益大等优势,是健康教育能发挥最大作用的场所。通过学校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掌握系统全面的健康知识,促使养成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所以在各高校应广泛开展能被理解和接受的健康教育活动,内容上要顾及我国学生在各阶段接受学校健康教育的情况,参考学生群体目前的健康素养水平。教育方法应保证实用性、创新性、形式多样性,保证专业知识和教育质量,引导学生树立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位一体和谐发展的健康观念。

参考文献:

[1]孔燕,沈菲飞.健康素养内涵探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

[2]张国庆.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的调查与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1(8).

[3]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R].北京: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2009.

[4]李莉,程玉兰,刘中华等.济南市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

[5]朱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与学校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 篇9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人们生活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节奏变得无规律可循,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家把更多的精力投身于休闲娱乐上,这就给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带来许多潜在的威胁,可是大部分学生对此并无关注。

据调查,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学生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大家普遍认为:“体育活动是一种个人兴趣,想锻炼时才去锻炼。”其实这种认识受到平时体育活动时间限制的影响,虽然教学课程中也安排了体育课,可也只是每周一节,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运动。其次这种认识也受许多高校体育设施的完备程度的影响,没有齐全的设备,即使想锻炼,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个学校都有篮球场,男生们可以在课余时间打打篮球,舒展一下筋骨,而女生的运动场所相对较窄,运动量自然也不是很够,不能起到十分大锻炼的作用。

除了体育活动认识的影响外,还与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大学生来说太多空闲的时间,在课余时间里男生多选择上网打游戏、女生喜欢逛街买东西来打发时间,早上不吃早餐、晚上熬夜的现象也很普遍,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信息技术的到来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现代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一大批的电子、数码产品问世,这些产品虽先进却也所隐含了许多安全隐患,其产生的辐射给整日活在互联网中的网民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让更多的大学生从网络的世界中走出来,把娱乐作为繁杂生活中的小放松,不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上面。毕竟是副业,主要还是要从自身情况出发,找准未来的奋斗目标,要注意劳逸结合,最终给自己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生活环境。

把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以及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管理这两大因素单独列出来,到底哪个因素对大学生身体状况影响更大,通过相关对此问题的调查数据表明,小部分群体认为对体育活动认识不到位影响大些,多数人认为课余生活管理对健康状况影响更大,参差不齐的观点说明了一个问题,健康是一直都存在而且不容忽视的一个大话题,关注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始终是最直接的表现手法。

通过倡导的方式,给大家更多的想象空间,让大家对健康问题产生更多的兴趣,从而更多的去了解这方面知识,从自身做起,调整好生活的节奏,改善一下不良的生活方式,平时多锻炼,保持积极乐观的的心态,注意饮食健康,保证营养的均衡,鼓励大学生把“适量的运动就是健康的开始”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构建起健康的桥梁。

当代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不能仅仅从单一层面看待这个问题,从深层次来看,还是和大学生自身的自制力有关,如果拥有良好的自控力,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凡事都有两面性,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做到的,也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要抵得住来自外界的诱惑,树立绿色上网,引领健康的意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为以后的一切奠定根基,所以大学生们更应在青春年华的时候拥有强健的体魄,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将面临就业的压力,这就要求大家平时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加强锻炼,这样才能给人蓬勃向上的朝气,让人感觉充满活力。

对当代大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目前的现状是:几乎很少一部分人注重这方面,转而投向更加物质性的要求,追求高品质的生活现已成为主流,然而平时大部分人生活习惯懒散,不愿意花时间去做运动,更不会把尽力投注在体育锻炼上,没多少人真正了解健康的重要意义,目前还找不到更加有效的方案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隐藏在我们身边,着实是种威胁,大学生健康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但也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是要经过时间的累积慢慢去解决的,如果不予重视,今后将会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困惑,引人深思,应该通过更大的平台来提倡更加健康的生活状态,推进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反省意识,从中深切的明白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在健康的牵引下,让生活变

得更加惬意自然,努力构建社会健康风尚,说实在的,想象一下没有生机与活力的生活状态下会滋生出怎样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篇10

摘要: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品德习惯、劳动观念、亲子关系、交际心理、情绪情感主流较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羞怯、焦虑、交往障碍、攻击性强等心理问题。年级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年龄越大,年级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长素质、学校教育、社区环境、大众传媒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二十一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现状 成因和对策

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然而,面对急剧变化和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直面越演越烈的“应试教育”下放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堪为人忧。

通过平时观察、走访调查、量表测试等,就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预防策略简述如下。

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冷漠、孤僻

30%~4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少数农村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孤寂极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羞怯、胆怯

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占35%左右,见了认识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的中段占17%,高段达31%,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特别是高段,由于临近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不够大方。

3.焦虑

面对考试,2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47%出现轻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4.交往情感闭锁

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40%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调查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5.攻击性强

15%~25%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10%~1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具有对抗性或攻击性行为,这种趋向的儿童容易出现品行障碍。

二、解决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通过此次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研究和探寻合理的教育对策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1.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即开设心理咨询室,如“心灵小屋”、“情感驿站”等。

2.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磨练,增强其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3.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4.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全面考查学生的言行,改革教育方法,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改变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共同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5.加强区域性校际合作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 篇11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2011级本、专科新生为调查对象,共计7843人,进行网上测评。研究方法采用王征宇翻译的SCL-90中文版量表。该量表共有90个条目,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准确描述被试自觉症状特点。概括为9个因子和1个附加项。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1-5分别表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分数越高,表示该项目测评结果越差。内容涉及感觉、情绪、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除附加项外,SCL-90的九个分量表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SCL-90同质性信度(α系数)为0.97,分半信度(s)为0.94,各个因子分的相关在0.55-0.71之间,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7-0.92之间,表明SCL-90在本研究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阳性检出率

根据SCL-90量表的特点和国内对此量表的筛选标准,把各因子维度得分≥70分作为心理问题的检出标准。结果发现7843名被试中有2105名大学生存在一项及以上症状的心理问题,占被调查人数的26.8%;其中有焦虑、强迫、恐怖、人际关系敏感四项因子分均≥70为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有79人,占总人数的1.01%,见表1。

(二)大学生不同症状心理问题的检出率

从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学生在多维度症状上存在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检出率在1.01%以下;总体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从大到小依次是焦虑、强迫、恐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躯体化、精神病性、偏执、睡眠、敌对,其中焦虑、强迫、恐怖、人际关系敏感的总体检出率较高,都在40%以上。

调查显示存在一项及一项以上不同症状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26.8%,其中,存在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发生率为1.01%。由于区域分布和实验控制不同,不同的调查统计显示出大学生在SCL-90不同症状上存在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学生的检出率差别较大。但从总体上看,存在不同类型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发生比率比国内许多研究结果要低,另外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比全国大学生群体常模要好。但是,也需要强调的是,一般的国内外研究结果和我们的心理普查的具体情境不一样,科学研究主要是探索科学规律,调查对象是匿名的,被调查学生会没有任何顧虑认真作答,而我们的心理普查是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会留下学生的姓名、班级等基本信息,所以有一些学生具有掩饰性,故意降低自己的心理问题。

心理正常与异常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非常明确的界线,并且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没有绝对正常和异常的个体。心理健康的个体也很有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不适,心理异常的个体也存在许多健康的心理因素。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对于本次筛选存在不同维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只能说这段时间在某个心理健康维度上状态不好,今后需要给予积极关注。

三、干预措施

对于此次测试筛选出来的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特别是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症状容易产生自杀倾向的学生)名单,及时直接送达各院系相关责任人,以便各院系相关责任人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做到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调适,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学生工作人员重点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危机干预;对于问题严重的学生,学院及时通知其家长,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辅导员共同做好工作,具体包括:

一是采用适合方式包括电话、信函、网络等与筛选出的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沟通。同时建立电子、纸质心理健康档案。二是通过入学教育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自我保健,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心理咨询,采取委婉的方式督促已筛选出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到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做心理咨询。三是有针对性地分组对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症状严重的容易自杀或其他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

4.学生工作人员平时要多关注预警学生的饮食起居,及时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并且保持信息反馈渠道畅通,建立有效预警机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及时解决。

5.在做好心理辅导、与所有预警学生面谈的基础上,对接受了心理辅导的学生进行跟踪和回访,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长效机制。

四、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调查结果及分析,关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需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

1.为学生营造良好、宽松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艺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情绪能够得到合理宣泄,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进而缓解心理压力,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

2.加强学生对具体相关事件的心理减压工作。比如说新生开学初心理转变和新环境适应、专业选择、考前的心理减压和复习方法指导工作、人际交往指导等。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除开设专题的心理讲座外,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研讨课,以及开设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课。同时,发挥各学院学生咨询室的作用,扩大学生接受心理咨询的面,更便于学院及时发现问题。

4.设立班级心理辅导委员,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功用,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助人自助。

5.学生工作部门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前的宣传发动和准备工作,充分重视测试工作,比如,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测试的意义、了解做测试题时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等,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6.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需要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认识到筛查出来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以,不要因为一次测试就给学生贴标签,认为筛查显阳性的学生就是心理异常学生。

7.对于学校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不能处理的个案,及时会诊或予以转介,并到医院做相关的医学检查,保障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在短时期内得到处理。

[责任编辑:王建武]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 篇12

1 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1.1 研究的对象

豫东地区三个地级市的在校初中学生。

1.2 研究的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和阅读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的文献资料, 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2 调查法

从周口、开封、商丘等豫东地区三个地级市的十余个县 (县级市) 的抽取5000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进行研究。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处理与分析。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初中生的体质健康得分情况分析

从表1上可以看出:豫东地区被调查的学生综合统计总平均分为75.7分, 说明豫东地区学生体质健康整体综合素质还令人满意。调查结果显示, 男生女生之间也有差异, 女生优于男生, 主要因为男生的引体向上成绩普遍不好, 影响其总体评分。各年级的总平均分差别不大, 七年级的高于八年级0.9分, 高于九年级2.17分。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毕业班学生因升学压力无暇顾及身体锻炼。

2.2 豫东地区学生的形态机能健康状况

2.2.1 身高体重

学生的身高体重成绩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身体发育程度,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豫东地区初中学生的正常体重比例仅为43.51%, 豫东地区初中学生营养不良率为3.50%, 豫东地区初中学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各为4.55%和6.29%;而不同年级的相比较, 七年级的肥胖率要高于八年级的和九年级。男女生相比, 男生的营养不良率和较轻体重率均大于女生的, 而正常体重率、超重率以及肥胖率均低于女生的。

2.2.2 肺活量

肺活量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呼吸系统健康状况, 由表3我们可以看出, 而豫东地区的初中学生优秀率仅为18.94%, 豫东地区的初中男生肺活量优秀率、良好率均高于女生, 而及格率和不及格率均低于女生。说明男生的呼吸系统机能总体好于女生。

2.3 豫东地区学生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状况

2.3.1 耐力素质

在耐力类项目中, 豫东地区初中女学生的优秀率、良好率均低于男生, 及格和不及格率均高于男生, 说明女生的耐力水平比男生较差, 参与耐力锻炼的体育项目较少。

2.3.2 力量素质

在考察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项目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该项结果优秀率和良好率均高于其他项目, 主要原因在于该项目练习简单易行, 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 并且学生参与的各个项目的体育活动大都能不同程度的提高下肢爆发力, 如篮排足三大球, 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项目以及跳绳、踢毽子等传统体育项目均可提高下肢爆发力, 总体成绩男生由于女生, 但差别不大。

2.3.3 柔韧素质

在柔韧素质项目中, 女生优于男生, 从各个等级的比率均可以看出, 柔韧项目与女生的优势项目, 但女生的评分标准比男生也相对较高一些, 因此差别也不是太大。

3 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3.1 学生升学压力因素

父母的“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心理迫切, “每天锻炼一小时”成了梦想。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因为家长、学校都自觉不自觉地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社会对教学质量的片面理解也对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及一些学校本身存在着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 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造成初中学生体质下降。不少初中学生的体育课常常被其他课程挤占, 许多孩子被作业压得没空锻炼。

3.2 学校体育工作因素

体育课程开设课时不够, 仍有体育课程被挤占现象, 课余体育锻炼更得不到保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 体育教师对新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和认识不够, 教法单一、陈旧, 缺乏创新精神, 难以调动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此外, 学校体育设施匮乏, 体育场地不足, 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

3.3 社会与家庭因素

目前的初中学生, 独生子女占较大比例, 家庭对他们的意志力、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与锻炼有所忽视, 致使他们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 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普遍。在体力劳动明显减少的同时, 体育活动时间在减少, 体育活动的强度也不够。体育课上, 天气稍热不愿意动, 天气稍冷便不出来, 以各种理由请假。

3.4 学生不良生活习惯因素

随着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 由于网吧的不规范管理, 许多的中小学生长时间地上网聊天、打游戏等, 造成学生近视增多, 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占用了豫东地区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时间。

4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对策

显然,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因素是很多的, 家长有责任, 体育教师有责任, 社会有责任, 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更有责任。因此, 我们不能笼统的说该由谁负责, 但也不能因为大家都有责任, 就可以谁也不负责任, 而应当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地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找到改善现状的有效措施。

1.学校给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足够重视, 推动体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

学校要高度重视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的落实, 加大宣传、贯彻力度, 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健身, 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2.深化体育课程改革, 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用饱满的情绪对待每一堂课, 用我们的激情去点燃学生青春的火焰, 让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 在教学内容上, 本着新课程标准的“开放”与“放开”的精神, 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可行性、地方性和趣味性。不要回避趣味性原则是体育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之一。教学内容应完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 所选的内容应是健康的, 有意义的, 文明的, 有锻炼价值的, 还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和地方特色的优育运动项目, 有效地为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服务, 每期搞好激励性的和过程性的评价, 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开展丰富多彩的开体育活动, 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成立多种体育兴趣小组, 提出具体的措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鼓励学生增加体育投入, 购买自己喜欢的体育器材。

4. 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 奠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

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 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利用力度, 配齐体育器材, 提高现有场馆设施的利用率, 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在条件刻苦的偏远地区, 以改造旧设施为重点, 在高效益、少投入的原则下进行不断完善体育设施, 尽量满足学生的参与体育运动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继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与建议[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4) .

[2]刘景黎.体育课对实施《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促进作用与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 2011, (4) .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07, (Z2) .

上一篇:家史范文300字下一篇:大学外语系毕业生英文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