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观摩随笔(共7篇)
微课程观摩随笔 篇1
笔者认为: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微课具有主题突出、针对性强;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构成多样;学习情景真实、交互性强;注重教学设计、适合自主学习;制作技术简单、使用灵活方便等,使用方式多样等特点。
微课的基本资源构成可以用“非常4+1”来概括。“1”是指微课的核心资源:微型教学视频(微视频,中小学微课一般为为5-8分钟,高校微课在15分钟左右),“4”是指与微课教学主题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微教案/微学案)、教学课件(微课件/微学件及相关拓展资料)、练习测试(微练习/试题/思考题等)、反思与评论(教师的微课教学反思、使用建议及微课发布后用户的观后留言、评论等)。值得说明的是,微课并不是上述资源的无序“堆砌”或简单组合,而是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形成一个半开放的、情景化的、动态生成的虚拟在线学习与交流环境。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视频一般为5至10分钟。“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
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
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形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微课程观摩随笔 篇2
心 得 体 会
蔡庄小学 俞天晔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小学语文名师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来自全国的几位名师给老师们讲授了语文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的知识,帮助老师们把语文教得更好。每一次学习,内心都会沉淀一种“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感叹,两天的学习日程、四场发人深思的专家报告,引发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思考……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受益匪浅。
一、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回味无穷。
什么是微课?什么叫做翻转课堂?我的了解真的不多。宋运来老师的微课程作文:《急吼吼》让我大开眼界。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也是让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地方。很多老师都找不到教作文的好办法。他们常常抱怨学生怎么这么简单的话都说不清楚,一篇作文怎么有那么多的错别字,我也抱怨过,抱怨孩子们错别字太多,字数太少,语句不通顺。我也在思考应该怎样让孩子们写作文时有话可说,而且说得通顺,但是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找到。孩子们不爱写作,老师也害怕教写作。
宋老师的微课程作文是这样教的:他把急吼吼这个小男孩上学迟到这件事情分成三部分,即起床、穿衣和上学。每一部分都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并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他让孩子们从自身情况出发,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说话,比如在起床这一部分,他先问孩子们是谁叫他们起床的,有的孩子说:妈妈。这时宋老师会引导他说出完整的句子:妈妈叫我起床的。我觉得宋老师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非常好。他的这种做法特别适用于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我马上就想到了三年级的孩子,他们刚开始写作文。如果不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期待他们直接写出好作文,那是不现实的。
下午,见识了诸向阳老师幽默与教学风格,他执教的微课程《梅花三弄》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同时听取了《语文微课程研发的五大策略》专题讲座。
诸老师课程设计很精巧,讲的很动情,课的过程中诸老师抓住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两首词在对比中学习理解词意,尤其抓住一个“笑”字和“哭”字,把两首词表达的内涵给挖掘了出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对比中品词,在读中悟情,课的最后教师播放微课程《梅花三弄》,从而升华主题。整堂课让我感受到了大师的风范,让我看到了微课程设计的巧妙。接下来诸老师为我们讲了《校本课程研发策略》的讲座,从这个讲座中让我知道了微课程的开发不是“滥开滥发”的,而是跟地域有关,例如他们的微课程就是围绕他们的地域特色“梅花”来开发的,其中主要体现了:梅花一弄——自然之梅;梅花二弄——友情之梅;梅花三弄——人格之梅。诸老师让我们大家欣赏了他们的微课程。
另外,诸老师还讲解了语文微课程研发的五大策略,分别是:
1、凭借教材研发课程。2、凭借特长研发课程。
3、凭借地域研发课程。
4、借助问题研发课程。
5、以仪式为平台来研发课程。从中让我感受到研发微课程并不神秘,也不深奥,它既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它只需要我们的教师有强烈的课程意识,有孜孜以求的探究精神,有对教育朴素的感情,有对孩子们的喜欢和热爱。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张学伟老师的《螳螂捕蝉》与他的《用教材教语文》。
张学伟老师用他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与学生,在讲课和讲座的过程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张老师把一个大故事拆分成两个小故事,“螳螂捕蝉”,“少年智谏”。从小故事一步一步拓展最终使学生明白课文,了解吴王内心的变化以及想法上的变化。并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情感。张学伟老师范读时赢得了在场所有老师和学生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课的最后,老师把白话文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学生们能够有节奏的读出文言文,这说明同学们经过前面白话文的学习已将课文的内容主旨完全把握。张老师以有效的朗读促成了高效的课堂。
张老师说,读是过程也是方法,读是目的也是手段。《螳螂捕蝉》课中张老师让学生阅读故事,感悟道理;扮演吴王,练习表达,学得有情、有趣、有效。课堂上,张老师不仅激情四射,而且幽默风趣,尤其是朗读的指导更是独具匠心。逐字逐句的为学生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上动作进行表演,和学生一起表演课文,让学生挑选角色,看似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其实学生却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之后是张老师做的专题讲座,张老师谈了他的主张:
1、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要分清哪些是你的责任,哪些不是你的责任)
2、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是习得。
3、学习语言的主要做法是课内得法、课外得益。
4、对待课文教材要会“挖”:1)、抓人物,2)、抓文眼,3)、抓矛盾,4)、抓主题,5)、抓主线。在备课上课还要重视读书、重视学生、重视效率。
张学伟老师在他的讲座《语用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中也提到作文,他说作文可以通过听写、扩句和续写等方式来练习。他提倡以围绕语言运用的活动来组织教学。他在讲座中提到几个语用课例,我认为其中有两个对学生写作文也有很大帮助,如下:
1、补白——抓住空白,合理想象。
2、扩点——重点词句,想象延伸。
二、不求甚解谈谈心得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关于翻转课堂,翻来容易,转时难。
(一)、定义翻转课堂
不言而喻,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
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通过下面的问答能让我们更加准确的理清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不是什么?
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不是视频取代教师
不是在线课程。
不是学生无序学习。
不是让整个班的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
不是学生在孤立的学习。
(二)、翻转课堂是什么?
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
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
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
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
是学生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
是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
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
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三)、如何开始翻转课堂
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下面的步骤:
1创建教学视频:首先,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其次,是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第三,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组织课堂活动: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那么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
“翻转”就是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
翻转课堂在那些方面翻转呢?
一、在课堂理念上,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翻转;
二、在主角定位上,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翻转;
三、在教师预设上,由指令的刚性预设向生成的弹性预设翻转;
四、在学习方向上,由习惯的“以教定学”向“以学定学”的翻转;
五、在教学程序上,由传统的“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的翻转;
六、在教学方式上,由教师的单边讲为主向合作讨论为主的翻转;
七、在学习心态上,由被动接受向质疑探究的翻转;
八、在能力培养上,由单一的书面答题训练向听说读写综合的翻转。
总之,“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彻底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翻转课堂”的实施,得益最大的是学生,挑战最大的是教师。在“翻转课堂”里,教师除了对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有科学深透的把握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对教学内容作二次处理,要因材施教,为学生作选择,为学生作取舍,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针对性和简洁性。
可见翻转课堂并没有忽略我们教学中的任何环节,只是结构上的教学环节改变,微课程、翻转课堂值得我们学习!
(四)、翻转课堂的六大好处
1、翻转可以帮助繁忙的学生
2、翻转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翻转增加课堂互动
4、翻转让教师更了解学生
5、翻转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6、翻转改变了课堂管理
这次学习不仅让我对作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教语文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教语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字词句,能理解课文意思,会做题。“教语文不教课文,用教材不教教材。”才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追求。教语文不是停留在课文上,而是运用课文让学生学到知识,解答题目不是把眼睛死死地盯在所谓的标准答案上,而是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和表达。真正能学以致用,以便提高学生的能力。讲座《让翻转课堂理念接上小学语文教学改课的地气》中提到的要发展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必须有以下条件:
1、每一位学生家里都要有上网的电脑设施。
2、每一位学生都要有充裕的课外自由支配时间
3、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自学的自律精神。
看到上述六大好处,我当时便觉信心百倍,可面对这三个条件,我就觉得,翻转课堂,翻来容易,转时难。因为我们许多孩子家里还没有电脑,我们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自律能力又不强。或许,有人认为我们可以适当引用。没有电脑我们可以把孩子们需要做的事情打印在纸上,他们的自律能力不强,我们可以先再课堂上进行,等孩子们养成习惯了,再让他们回家完成。可实际操作起来呢?
关于微课,微课其小,智慧其大
初识微课,当时对这个词感到很新鲜也很陌生,直到去年好像有个微课什么竞赛,才特意上网浏览了解了一上,直至这次培训学习,才使得我真正揭开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二)、微课的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说到这,我真是觉得微课,真好。想想专家教授们的几天、几周做一节课,再想想我们的一天上三四节课,真是:微课其小,智慧其大;要想做好,累死老师。
以上,就是本人此次学习所得,视频资料已全部上报到学校,心得体会难免与专家所授相去甚远,还请列位同仁包涵。
微课程观摩随笔 篇3
策略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前提。
我校申报区《小学语文学习生活化》的子课题《贴近生活学课文》,一年多来,学校领导及课题组成员都比较迷茫,一直处于摸索阶段,如何有序地开展活动并且显现成效是摆在所有课题组成员面前的难题,以至于课题研究流于形式,滞后不前,成效甚微。所以,我认为,应当学习高美崇文学校语文课题组“研究有策略,训练扎实”的做法,他们在学期初就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这样使得整个研究过程有条不紊,而且研究成效显著。所以我认为,学校应该在每个研究阶段之初就制定研究计划,实验班老师负责落实(做好能安排两个实验班老师在同一年级,方便彼此合作交流)、开展研究活动,课题负责人及时跟踪指导,课题组成员及时交流活动进展情况……我想,如果能这样有步骤地开展活动的话,我们的课题研究必定会有成效。
课题研究重在坚持,贵在积累。
高美崇文学校语文课题组代表对该校课题实验开展情况所做的汇报以及其他实验学校代表的发言,还有区教研室王佩玉主任的讲话中,都提到课题研究是件苦差是件累活!是啊,本人在2005年至2008年参加了乔林初级中学申报的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论语文课的多元智能开发》,当时就深感课题研究的苦与累,深刻体会到参与课题研究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能做出成效。从2012年9月参加学校课题研究以来,虽然感到很累,但看到自己带领的实验班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高于普通班学生的水平,心里甚感欣慰!在参加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本人的科研及教学水平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所以,前进的道路虽然充满了荆棘,我依然会披荆斩棘,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另外,课题研究还必须注重材料的积累与整理。此次交流观摩活动上,高美崇文学校语文课题组展示了他们的成果作品,让与会人员大发感慨:他们材料之齐全,整理之完善,实在是值得学习!其实,他们提到的很多做法,比如让学生一人准备一本采集本摘录优美词句段,每周一节阅读课,制作读书卡片,串词成文等活动,本人在教学中也有开展,只不过是因为教学任务的繁重以及个人理论的薄弱,没能坚持开展活动并且及时把相关资料积累整理起来,所以,效果不是很显著。所以,以后要坚持开展这些课外活动,而且要把相关材料进行整理和积累。
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本人以及其他课题组成员一直都很迷惘很困惑!应该怎样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呢?我们都渴望能够有专家给予我们指导点拨,让我们研究更有策略及成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本人总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总觉得自身缺乏理论知识,这成为课题研究的瓶颈--这主要体现在论文的撰写上。从教十二年来,应该是积累了足够多的素材,但写起来总还有点力不从心!我想,这是缺乏理论知识的缘故。所以,以后要不断学习,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科研、教育教研学习活动,使自身理论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另外,我还认为开展课题研究,需要学校这个强大后盾的支持。希望学校能适当地减轻课题组老师的工作量,以便老师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希望学校能适当地给予课题研究一定的经费,比如开展手抄报活动,如果学校能统一纸张,这样学生制作起来的作品才比较统一和谐;课题组应当加强与学校语文组的沟通及协商,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寻求语文组其他老师的帮助,我想,有了学校及语文组这个强大后盾,我们的活动必定开展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
总之,参加了此次交流观摩活动,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境界。见贤思齐,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虽然前路漫漫,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一定也能取得重大的成效!加油,学校课题组的姐妹们!(2013.11.27)
微课程观摩随笔 篇4
去年12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泰安市组织了《全国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共观摩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位教师的课。
每堂课先观摩,后自评,然后又各省的语文教研员做点评。第一轮听课,来自广西的教研员做了以下讲话:
1、文学作品的根本目的放在哪里?
要考虑文本、读者、作者之间的关系。要重视研究作者,如果文本浅,读者就会觉得味淡。简言之,就是要从学生出发,穿过文本,到达作者。文本的解读,教学方法上要由浅入深。要注重语文的积累。
对于执教者的批评:
1、师生总在不停的对话。问题能否集中拿出来,让学生安静地阅读、思考,让学生有完整的陈述与表达。这种零碎的一问一答,不大好。要有主问题,要设计大话题。
2、学生的阅读体验未受到尊重。学生的表述不多,没有机会,更没有提问。
3、文本与学生谁为重?从学生角度加强文本阅读。(李海林)
4、《老王》的末句解读。《干校六记》漏“记愧”。来自江苏的教研员做了以下点评:
1、定位准:童心童趣。
2、合适的渠道、抓手走进文本。
3、尊重学生体验,注重阅读经验提升。
4、建议:美文要美读。要通过朗读,语文实践的亲身经历,重 视产生的问题和学生的体验。
第二轮听课,有以下两位省教研员做点评: 第一位:
1、课堂环节设计很自然。
2、教学设计体现教学机智。
3、教师的讲。
4、庖丁解牛式的课堂。研究语文教学规范,区分术与道,技与 艺。
5、老师不能是演员,也不能是主持人。讨论只是个形式。第二位:
1、教师的基本素养高,沟通有亲和力。
2、关注学生学习,心中有学生。注重学法指导(如批注法读书),动笔写一写。
3、细细扣文本,文本解读得“飘”。
4、拓展过长。
5、一堂课或一篇文章,要设计主问题,要拎得清文本。第三轮听课,有两位教研员做点评: 第一位:
1、注重朗读教学和设计。教师能凭自身功力示范朗读。
2、多媒体与板书相辅相成。
作文文言文教学,核心在:立足实践,突出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
1、展现语言魅力:文言的生动、凝练、传神。
2、展现文学作品魅力。现在有重言轻文的功利化倾向。
3、充分挖掘古典文本的现代价值。建议:
1、创新要有分寸感,要得体合理。所有的形式方法应以培养能力为终极目的。
2、学生活动一定要充分,但活动都是形式,要追求活动的目的意义。
3、不要花里胡哨,要尽量平实一点、传统一点。第二位:
文言文,就是言和文,一定要明确教什么。方法上要注重诵读和品味。
1、怎样诵读合理、有效?
2、从实际出发、从文本出发,不要从先入理念出发。
3、学生主体怎么落实?
最后,来自华东师大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标组组长巢宗祺教授正在济南做高中教师远程研修,被请来做了总评:
要有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理解“合作”,讨论吗?课题分解,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一、课堂教学定位:立足点、落点是什么?
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学到什么,学了多少,学到什么程度。知道了什么,懂了什么,会用什么。“得意忘言”,得意、得言、得法。
二、课堂目标清晰
1、简洁、集中,删繁就简。
2、文章如果拿同主题的文章做延伸阅读,就是偏离。愈欲多得实少收。东西太多,蜻蜓点水。
三、落实措施是否得当
一些教师从有声有色多种手段去考虑,而非从文本考虑。课还要朴素,洗净铅华。
四、对话是不是积极,要看学生神情姿态,神情高涨,不是表面热闹,而是与自己与文本与教师的对话。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来领悟作品思想情感。
五、师生才智是否得到展现。课,要适合个性。
我们是抱着极大的希望去参会的,心想,这可是全国的观摩课,国家级的。
但是,两节课听下来,就感觉大失所望,不只是我们,许多来自各地的教师也王主席台上递条子,传达疑惑、不满、失望。我们放佛看到了十年前的语文教学在今天的新课改舞台上,依然如故的上演。教师不厌其烦的讲,学生呆呆的听;教师反反复复的问,学生默默地坐着;一节个人淋漓尽致的表演,一节全体的噤声。
但是,一天下来,我也有些幡然醒悟的样子。我们虽然没有原地踏步,但是我们走的太远了,也跑偏了。在向主席台递条子,质问“自主、合作、探究”在哪里,质问“引导、组织、参与”何处寻时,也禁不住思考我们自己做得怎么样。当我们学习它处成功的做法和模式的时候,我们渐渐丢掉了学科特点,都套进一个模子里去了,所有的兴头放在了形式上。我们需要回归,回归语文的言、文,找回语文味儿。我们的定位、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方法、我们的效果,还需要我们自己去研究,去寻觅。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美文随笔 篇5
我时不时的想起旧事,就像听那古琴一样,心会疼,也会暖。我一直曾经以为,遇见,就是美好,却不懂宿命,无情到无常。我倾杯斜洒,暗香四溢,素白流年惹一抹心事永驻,谁曾知,那是宁死而不愿放手的执。谁懂?有谁懂?还是没有谁愿懂……
笑而孤独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是那一场雨,没的不只是他的念念,还有整个流年。踏过那缕缕馨香,嗅着久等的思念,像是一种病,却没有医我的药。
繁华而苍凉,回头看看,山脚下,桃花已经谢了,柳絮杨花正灿烂着,漫天飞起的白色小朵,若雪落一般,沾我一身的轻愁淡忧,令我不忍轻弹。
烟水未央,我隔岸,饮一壶孤独苦涩着,醉笑着。耳边似有呢喃,我手托着,那零落叶听闻悲伤,独倚在那一片花荫的黄昏下,风起人憔悴,路晚无人归。
月色阑珊,藏尽无边的夜,情到深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光阴微凉,执念无悔散文随笔 篇6
缠绵着岁月的藤蔓,心魂失落在四季的轮回中,翘首企盼与无时的等待中,花开了一季又一季。痴念丛生的枝桠上,也不知淋过几回雨,吹过几回风了。
如今,时光静好如初,春已到残暮,花瓣纷飞,飘落了一地的惆怅,怀着深情几许,相思几许,依然轻踏着一地的残红,景致依旧,情却淡远。一幕幕场景随着纷飞的花瓣闪现在眼前,曾经倒映水面上的依依身影,现已随着微波的荡漾,消逝在水面的`尽头。
依然记得相约时的情景,那时正值春暮,无心留意花落时的姿态,只知花的馨香里留有甜蜜的味道。从此向往中有了对爱的依赖,并缠绵其中不能自拔,每日里都尝着甜蜜,但也尝着些许的酸涩,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心不动,则不痛。
身在天涯,心已咫尺,所有的明媚鲜活的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那些真实的心跳,那些依依的眷恋,还有那些从容不迫的姿态,在滚滚红尘里晾晒。已经习惯了去不停的想念,臆想中丝丝落寞也翩翩起舞。不停地翻阅以前美丽过的婉约,想着那时的好。就这样,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到无法停止,简单到无法驾驭自己的心情。
以心换心,始知相忆深,多少深情才能换来真心相对,女人的深情男人永远体会不到的,情不动则已,动情必深,有如琴弦弹起余音则绵长。时而欢喜,时而忧郁的的人儿,暂不为花谢愁,也不为雨过忧,为之为那时动了情后爱着的人。
弱不禁风的想念呵!在岁月里泰然自若,光阴从不厚此薄彼,浮光掠影,载着深情如许,只怕有情无情已难舍难分。当满怀激情雀跃枝头,欢喜着展露俏姿时,风拂过,吹透了那些饱涨的情绪,失落中随风飘散。或许深情没有了退路,或者深爱就会在这样那样的心情中受尽煎熬,太多的失魂落魄,如何才能修复依赖中失去了方寸的心,或许那心甘情愿的付出,只是傻女人制造一些笑话来为自己取暖的吧!
微课程观摩随笔 篇7
一等奖:
福州鼓楼实验小学
厦门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 宁德福安逸夫小学
陈
妍
卓亚云 刘映芬
指导教师:福州教育学院
郭琳榕
福州市鼓楼实验小学
陈艳春
李冠芳
林
茜
谢宜萍
指导教师:厦门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吴春梅 指导教师:福安市教育局
指导教师:三明市教科所
指导教师:南平市师范附小 三明梅列区陈大中心小学
张艳君 南平市师范附小
吴微娜
赖芳丽 三明市梅列区教师进修学校 丁美榕
泉州市鲤城区实验小学 指导教师:泉州市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周锦绵
厦门市思明区莲前小学
福州晋安区第一中心小学 泉州惠安县实验小学
二等奖:
龙岩市师范附小
莆田城厢区逸夫实验小学 泉州师院附属小学
福建师大附小 厦门市民立小学
北师大厦门海沧附校
三明学院附属小学
永定县城关中心小学
福州教育学院一附小
莆田涵江区梧塘中心小学 福建师大第二附属小学 宁德古田第二小学
泉州南安市柳城小学
南平建阳桥南小学
漳浦县六敖中心学校
三等奖:
建阳市徐市中心小学
漳平市新民小学
厦门市湖里区实验小学
泉州市鲤城区实验小学
连彬彬
许叶祺
指导教师:厦门市演武小学
黄
芸
陈清秀 指导教师:福州教育学院
郭琳榕
福州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
张
铮
姚黎阳
指导教师:惠安教师进修学校
何清华
曾晓艳 指导教师:龙岩市师范附小
李桂春
林金霞
指导教师:莆田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
郭爱辛
林翠翠 指导教师:泉州市教科所
林平珠 泉州师院附属小学
苏一扬
吴
凡 指导教师:福建师大附小
林泰昌、卓晓斌 王晓莉 指导教师: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 康彩虹 厦门市民立小学
叶爱芬
杨碧玉 指导教师:厦门市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 陈碧云 厦门市实验小学
吴惠美
饶俪婷 指导教师:三明学院附属小学
包晓妹
钟
晖 指导教师:永定教师进修学校
吴晓春 永定县城关中心小学
胡木兰
王雅臻
指导教师:福州教育学院
郭琳榕 福州教育学院一附小
吴东亚
邱
晨 指导教师:莆田市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许顺英
马祯辉 指导教师:福州教育学院
郭琳榕
福州马尾区教师进修校
梁淑仙
包巧芳 指导教师:古田教师进修学校
林苗青
刘雅斌 指导教师: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郑
琴
胡建芝 指导教师:南平建阳桥南小学
吴爱红、吴海霞 陈
玲
指导教师:漳州市普教室
卢惠龙
熊
薇 指导教师:谢国华、张丽萍
王水兰 指导教师:漳平市新民小学
陈巧灵
缪海燕
指导教师: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毛燕芳
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
王九琳
厦门市集美第二小学
莆田北岸东埔小学 建瓯通济中心小学
陈婉娇
许丽妹
连晓静
指导教师:厦门市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 曾淑琼
厦门市集美第二小学
指导教师:莆田北岸东埔小学
指导教师:建瓯市职教中心 指导教师:姜
蕴
指导教师: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
杨少勇
李珊琇 蕾
萍
陈顺兴
南平延平区漳湖中心小学
王
蓉 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小
王秋玉 教学观摩研讨会,结果通报如下: 经评委研究,推荐黄芸等11位教师代表福建省参加第四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1.黄芸老师获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及最佳教学设计奖;
【微课程观摩随笔】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指导活动心得体会06-26
微班会观摩心得体会06-11
农村幼儿园观摩课观摩心得体会08-28
观摩交流07-18
观摩活动06-28
观摩研讨08-19
观摩分析10-25
观摩教学11-29
微课程07-01
观摩导播词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