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

2024-07-01

微课程(精选12篇)

微课程 篇1

微电影、微信、微博、微商……这些不断冒出来的新鲜词汇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微时代已经到来。自从我们迈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的传递随着各种通信技术的更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教的高中学生也马上进入“00后”时代,他们更是在各种数码产品的陪伴中长大,他们是互联网的忠实爱好者,平时喜欢看一些有趣的视频,Wi Fi更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这样长大的孩子,一般来说他们的学习规律体现在保持注意力时间短、喜欢简洁清晰的学习内容等方面。微课提供的视频可以快进、后退、重播,学生可以自主操控。就像我们喜欢用视频软件看电视而不是只看电视,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切换。同时,微课就像一对一教学一样,更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追求。微课的这些特征决定着它必定会迎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所以说,微课程在这个时代的教学中是必要的。时代在发展,学生也在变化,如果教师不改变自己让自己去适应这个变化的话,那么他的教育就是落后的、低效的。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运用微课这一教学手段呢?微课会不会像其他一些教育改革中的措施一样,流行一段时间就无人问津了呢?说实话,最开始接触微课的时候,是在一些教学交流的活动和比赛中,那个时候对于微课就是一知半解,做过的微课现在看来充其量是个“山寨版”微课,我当时对微课的感受是“这是新鲜事物,新鲜几天罢了”。但是,随着对微课的深入了解,我越来越被这种教学模式吸引,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学灵感迸发出来。我首先明白的就是“微课”不是“微课程”,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微课”只是“微课程”众多环节中的一环。微课程不是说录一个视频这么简单。如果想要让微课发挥最大的作用的话,那么就要注意到整个微课程的整体设计甚至是翻转课堂的整体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发展到主动学习研究。如何在传统教学中运用好微课程,这是我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迈出的第一步。下面就几个我自己的教学案例来谈谈我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首先,微课程可以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铺垫,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预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按传统教学的模式,应该是让学生自己预习教材的知识,但是对学生来说,教材预习大多是走马观花,积极性不高。微课较传统预习方法而言,它重点突出、时间短,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预习,为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打下基础。例如我在讲杜甫《登高》一课中,有一个教学目标是知人论世,对于这个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用PPT课件展示杜甫生平并作背景介绍,让学生来完成知人论世的任务。但是从课堂效果来看,真正掌握的学生不足一半,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关照到每一个学生。于是,我利用微课程做了如下调整: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单”,任务单包括三个问题:你学过杜甫的哪些作品?杜甫的一生分几个阶段?分析一下你学过的杜甫作品分别是杜甫哪一人生阶段的作品?任务单布置后,让学生自己观看微课视频《杜甫的人生轨迹》,考虑到这个视频的设计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设计课件的时候是以地图加上足迹的图片形式展示的,看起来直观有趣,一目了然。学生看视频的时候会觉得有趣、简练。做完这些工作后,学生其实已经完成了课前预习的工作,这也为课堂中知人论世这一部分教学提供了有力的铺垫。学生经过预习再去听讲,上课时的积极性和目的性往往比没有预习要强。课堂上,首先我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学生通过自学能够了解杜甫的人生分为少年优游、仕途不顺、战乱流离、为官时期和西南漂泊几个重要阶段。学生学过的作品有《望岳》(少年优游)、《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仕途不顺)、《春望》(战乱流离)、“三吏三别”(为官时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西南漂泊)。学生也能准确地对号入座并能归纳出杜甫各个时期作品的不同特色。必要的铺垫完成后,我在课堂上对于《登高》的讲解就会顺畅很多,通过一些适当的指点,学生很容易体会到作者晚期作品中的沉郁厚重的情感。最后,在微课视频后附一首与《登高》同时期的作品让学生强化课堂所学,让预习更有针对性和自主性,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复习的要求。

其次,微课程可以对传统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能夯实学生课上所学的知识点。如何巩固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点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而且学生不可能一直全神贯注地听课,总有一部分学生有知识漏听或没有听懂的现象。由于时间以及精力的限制,这些问题老师很难课后一一答疑。留作业,有些学生马马虎虎应付了事。考试的话学校时间有限不能总是及时考查。所以,我在讲授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和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时候就想到了微课程这一教学手段。以文言文教学为例,其实我感觉文言文知识点的教学特别适合做微课视频,因为它的知识点很多,而且也不需要太长时间去讲解。我们完全可以把文言文知识点分类后进行讲解。例如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这一知识点,我首先布置任务:首先思考现代汉语中定语的位置。其次思考古文和现代汉语定语位置的区别。微课视频中我格外注意PPT的顺序的设计,首先我展示的是现代汉语“求取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让学生划分语法成分。然后展示古代汉语“求人可使报秦者”,让学生按现代汉语一一对应地去找语法成分并且进行古今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定语位置的变化,从而总结出古代汉语定语后置的规律。最重要的是掌握规律后的熟练应用,所以我会从初高中的教材中精选出几个包含定语后置句的文言文语段,让学生自己根据所掌握的知识找出定语后置句。微课可以重复播放,接受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可以多次观看,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去有效理解课本知识,突破学习难点,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当然,因为这一类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PPT课件的设计一定要简练清晰,视频时间一定要控制在5分钟以内,内容也一定要深入浅出。否则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会难以集中精力。

最后,微课程也可以实现对传统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创新精神。语文学科本身就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语文的课堂,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这一特点决定着学生课上所学远远不够,语文的教学也远远不仅限于课堂。语文的课外活动是对传统课堂的必要补充。例如一些文化现象的归纳,一些文化规律的把握,往往要通过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掌握扎实后去进行延伸。举一个例子,我在讲戴望舒《雨巷》一课时,文中的丁香意象是一个联系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的纽带,在高考考察中,意象的理解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点,我就希望能通过《雨巷》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意象的传承性这一特色,所以在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两个任务:一是收集与丁香有关的图片,体会丁香花的特点。二是在古典诗词中寻找一些花的意象,体会这些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同时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中国诗歌以花喻人的文化传统》,进一步对“以花喻人”这一文化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同时,这一内容的学习也可以拓展到古代散文的学习中去。屈原的“香草美人”用得好,周敦颐的《爱莲说》也好,都是古典文化中的精华。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这很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次课前我让学生自由分组,小组人数不多,方便学生相互交流,所以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表达的过程中,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在学习中可以获得更大的乐趣与学习动力。通过这些工作的积累,我最后会通过诗歌测试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选择的诗歌是李商隐的《代赠》和李璟的《浣溪沙》,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了丁香淡雅、美丽、忧愁的特征,也体会到了这一意象在诗歌中表达情感的强化作用。从而总结出一定的文化规律,并将这些规律运用到其他诗歌鉴赏中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完成了知识的延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培养了自信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锻炼,小组合作的形式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精神,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我都渐渐体会到了时代的进步、教育的进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认知主体的作用。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都说“有教无类”,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有效教学,并且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完成这些目标,教学方法的灵活是必要的。那么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一定要发现这些变化,在变化中去探索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忽视这些变化,变成一个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老师。不过,虽然我们在教学中最经常听到的词就是改革、创新,但我希望能用一种踏踏实实的心态去认真研究、琢磨,而不是流于形式的模仿。当然,这些体会也仅仅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我还应该多读书多学习,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勤实践、亲探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2]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刘万辉.微课开发与技术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丁文龙,陈思宇.布鲁斯·乔伊斯教学模式新探索述评[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微课程 篇2

对今天的教研活动,我谈几点我的收获:

1、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循序渐进。

胡红梅老师的一片 吟诵课《宿新市徐公店》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从简入烦,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很多承认都无法完成的“给诗歌划分平仄”的工作。学生都很有成就感,而且学起来很轻松,对学习是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教学目标可以设置得有梯度,引导学生把语言表现得更丰富。

刘淑华老师的一节《我的妈妈》,以安东尼的《我的妈妈》为蓝本,帮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神秘的语言世界遨游。

从刚上课时学生很难表达的几个零星的词语,到课堂高潮时“我的妈妈像小鸟一样美丽,想月光一样温柔,她真的、真的、真的很棒。”我都为孩子们丰富的语言表现力所折服。而这一切都是老师在有梯度的训练后完成的。

3、联系生活,让语言充满生命力。

陈晓玲老师的《丑小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环节是:“献丑”,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段话。学生从参考句子开始慢慢完成段落,最后形成一整篇的文字。这对孩子来说总觉得是个奇迹。

4、立足文本,深化拓展。

胡红梅老师一句话点石成金,“丑小鸭的世界真_____啊”。一切语言的训练从文本出发,最后又回归到文本中去,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又会让学生的语言变现更加丰富。

微课程 篇3

一、微课课程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多数学校都处于探索阶段,因而当前的微课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如视频数量较少、画质较差、系统性低等。其中,系统性低是最大的问题,因为仅仅为了评奖而认真做好一节微课对学生来说意义不大,无法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二、高中历史微课课程的制作

要想全面建立高中历史微课课程,教师就要集合教研组所有教师的力量,制作微课课程。

首先,教师要把握全局,系统地对高中历史知识点进行整合。

其次,教师要梳理教材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知识点。对此,教师可先设计教案,然后据此设计课件,录制相关微视频,最后再编写练习题。

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微课不同于常规课堂教学,常规课堂教学一般以45分钟为单位,教学内容相对完整;而微课一般以5到10分钟为单位,主要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讲解。因此,教师要深入探究,制作主题更鲜明的微课课程,力求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知识。

例如,“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这部分内容一般可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四个部分,而微课则将其细分为多个知识点。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对照课标,以防出现偏差。下页表所示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这部分知识的常规教学内容与微课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常规教学内容微课教学内容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权利法案》制定的史实;

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

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知道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和美国联邦政府的构成情况;

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理解各国政治制度的差异是由各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了解西方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形式;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性《权利法案》制定的时间、背景、内容、意义责任制内阁形成的过程、含义和影响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787年宪法建立的背景、主要内容联邦制权力结构的内容、特点;

1787年宪法的影响比较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和影响比较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英美法德代议制建立的背景和过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形式资产阶级代议制对西方政治、经济的作用三、高中历史微课发布平台的建立

微课课程需要统一的发布平台,这一般是由学校进行建立。

例如,我校建立起了发布微课课程的专用网站(如下页图所示),这样学生就能按照分类及时找到相关课程进行学习。

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是由大量的微课课程组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学生更快地找到所需课程就成为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将课程专题与微课内容进行了链接(如下表所示),学生只需点击链接即可找到相应内容。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http://v.czyz.com.cn/vodplay/?43311.html经过实践,微课已经成为我校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还是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学生都会寻找相应微课作为辅助。同时,微课也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避免了对学生问题的重复解答。

微课程在“微时代”的思索 篇4

一、我对微课概念的理解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型的课。一般在3~8分钟。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它主要讲解的是一课中的重点、难点或疑点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并不是将一节课的实录截取部分而成为微课。它也应区别于某些团体或个人开发的微型课程,也就是把一节课的视频分解成若干个环节来进行研究的课程。这是很多人理解微课的误区。所谓微课应该是将知识点精心设计和制做的微型视频课程。微课的使用对象一般是一对一的师生而不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授课方式。

微课与翻转课堂是天生一对,准确地说微课是翻转课堂后知识的载体。对于翻转课堂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学后教,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内化知识转移到了课外。为了让学生掌握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或者说孩子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内容需要扎实掌握的疑点等,教师应在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难点上下功夫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

二、微课制作的方法浅析

我个人认为微课的设计思路应优于微课的制作手段。制作微课设计的内容应尽可能吸引学生注意,甚至让他们看完一遍还想看第二遍。当然这非常难,特别对制作者有特别高的要求,要么你的微课内容做得特别有趣,比如,用流行歌曲重新填词并唱出来,利用已有流行歌曲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

但我还是那句话,手段只是为目的而服务的。目前最容易掌握的微课制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手机录制小视频,针对人物讲解或者实物演示。

优点:方向随意,地点随意。

缺点:画面不稳,有点抖。要进行后期处理导入电脑。

2.高拍仪录制小视频。针对桌面讲解适合讲解简单知识点特别适合数学分析、英语语法等。

优点:录制内容清楚,稳定性强。直接导入电脑。

缺点:画面固定不能移动,只能录制桌面内容,画幅较小。

3.屏幕录制小视频。针对已有的素材录制,特别适合PPT制作微课程。

优点:简单易掌握,直接录制可成,不用二次制作。

缺点:内容比较固定较难突破,除非后期处理。

4.软件制作微课如Flash等直接生成微课。

优点:画面生动、优美、流畅,看起来较专业。

缺点:制作难度大,费时,制作一节微课往往占用很多时间。

三、微课制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1.微课一般在3~8分钟内比较合适,这是根据一般人大脑的有意注意时间定的。

2.微课属于视频作品,需要有画面的切换或动态变化,最好十秒钟内画面能变化一次,免得观看者由于视觉疲劳而失去兴趣。

3.画面变化切换频率不能太快,不要让观众目不暇接,影响学习效果。

4.可以直接使用PPT翻页切换,也可以是PPT内容逐行呈现,还可以是线条、画框或文字特效的变化等,配上自己语言也能生成非常优秀的作品。

5.微课不能只传授知识还要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应在微课中提出问题给学生空间思考这个反馈,最好让学生把反馈带回到课堂。

6.微课也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为学生面对的是电脑所以教师要考虑到部分孩子的接受能力布置任务要分层,给一些孩子能够得着的任务。或者是让一部分孩子有更多的拓展空间去操作和思考。

四、我对微课程应用的思索

小微课大作用。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从在国内出现就一直饱受热议。有的人非常认可,有的人表示怀疑,有的人在努力实践有的人还在观望。微课是将“老师”请回家。可以反复观看的特点,也更加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可以说微课的出现使课堂翻转更具有可行性,使学生的课前预习变得更加简单高效,课后巩固复习重难点突出有章可循。这也是我一直觉得微课在现代教育中可行并一定能行的依据。

改革在继续而我们必须前行,我们是正处在改革风口上的人,我觉得与其在风中凌乱不如随风起舞。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课”“翻转课堂”等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微课”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发展的热点,人们开始从认识阶段逐步走向实践阶段。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新方式,它有待人们在实践中完善。而信息技术学科因为学科特点与“微课”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做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就更应该与时俱进成为教育改革的先锋。

关键词:“微时代”,小视频,切换频率

参考文献

《微电影》课程纲要 篇5

《校园微电影制作》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记者技巧与实务》 教材名称:无

课程类型:社会实践类课程

授课课时:每周1课时,共18课时 主讲教师:於露亮 授课对象:高一学生

二:课程说明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微”既有“细小,轻微”的意思,又有“精深奥妙”的解释。不得不说,“微博”“微信”“微视频”大行其道的今天,早已经被打上了“微时代”的标签。《微电影》是我余高教师整合学校资源以及网络资源,针对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实际水平自主研发的一门社会实践类校本学修课程,也是一门具有开创意义的综合性课程,它整合了文学、艺术、技术、实践等多方面学科课程资源,旨在构建有关微电影鉴赏、评价、制作列内容的完整课程体系。

(二)、课程性质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成为快节奏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特有符号。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微电影整合了文学、音乐、舞美、传媒等艺术,融合了摄像、录音、剪辑等多项现代技术,融入了身边最动人的社会生活元素,迅速成为广大青少年的最爱。让学校的课程与高中生的心灵共振,与时代共舞,无疑是开发校本选修课的首选因素。

(三)、课程的实施理念

本课程的选修时间最适合安排在高一年级,课程实现学习发声技巧极其文案的准备、设备的使用;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入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和巩固。

本课程实施过程以宣传内容和选考内容为切入口,以原有一定性知识拓展到实践,使学生对原有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把原有的知识升华为动手能力的提高。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的总目标

在微电影制作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技巧,通过自我探究、团队合作等方式,制作出原创的微电影作品,并通过自我策划发布成果,得到一定范围内观众的认可。

(二)、课程的具体目标

通过学习微电影理论,学生能够全方位、系统了解微电影,并对微电影这一新兴艺术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整个课程学习之后,学生的兴趣特长的到一定的巩固和发扬,审美鉴赏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四:课程内容

本课程共18课时。理论知识类6节,实践课4节,播音节目制作8节实践课,实践以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进行。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章 微电影概说 第一节 微电影的定义 第二节 微电影的特征 第三节 微电影的分类 第四节 微电影发展趋势

活动设计一 调查:你眼中的微电影 第二章 微电影鉴赏 第一节 影视鉴赏基础 第二节 微电影鉴赏指导 第三节 微电影佳作欣赏 第四节 微电影作品推荐

活动设计二 交流:微电影爱好者沙龙 第三章 微电影制作 第一节 拍摄准备 第二节 拍摄过程

第三节 后期制作 第四节 拍摄实践 第五节 成果推广

活动设计三 策划:我的微电影发布会

五:实施建议

教学设计主要环节:开始部分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师讲解为主后期学生实践为主,在实践中拓展知识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综合化、整体化日渐突出,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学生。

由于本课程是社会实践类课程,教学时应以学生鉴赏、写作和微电影制作活动为,理论学习只是必要的铺垫。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单独地进行知识讲解,而是要将理论学习、活动体验和创新实践融合起来。要多采用启发式教学,突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入门,在活动体验中发展自我,在创新实践中升华自我。

学生活动:学习→实践→总结。

场地: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班级规模:不超过20人。

六:课程评价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都成功,让每个参与者都幸福”是本课程的实施目的,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和参与的兴趣,体会到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由衷的幸福。本课程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方法。

走进微课程时代 篇6

微课程是一种新的知识呈现与传播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是网络时代的课堂教学新成果。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便于建构。每一个微课程都是一个独立的小主题,结构完整、主题突出,可以单独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随意组合,还可以嵌入很多相关的其他内容。二是便于使用。微课程简短明了,便于上传网络,也便于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种新媒体进行整合与传播。从使用环境上,微课程大致可分为“家庭自主使用”与“学校综合运用”两大类。“家庭自主使用”类微课程针对辅助性学习,比如学生在写作业时遇到了困难,就可以在网上寻找相应的微课程内容进行学习,这种使用方式主要用在家庭。“学校综合运用”类微课程则是一种较为彻底的改革,这种微课程直接应用于教师的课堂设计,并进入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平板电脑是学生基本的学习工具,微课程则成为最基本的学习资源。

微课程除了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外,还可以推荐学习,即通过微信或校讯通等平台推送,分享到QQ群、学校网站等互动平台等等。用于嵌入教研活动。微课程可以与学校的教研活动结合起来,比如研究合作学习时,教研组可以制作微课程,让教师一边观看一边研究。用于线上线下一体化研究。这是将网络学习与学校实地一体化的一种研究设计,学校先根据自己的需要,围绕以微课程为主的学习资源,建立“学习包”;然后明确课程结构,包括主题、目标、流程、时间安排、学习任务、微课程资源等内容。教师参考“学习包”的课程进行学习,学校还要组织线下研讨,让线上学习与线下研究形成一体。

微课程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教育课堂的深度融合,是课堂教学的现代化的体现,也是现代微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最大的价值是以现代信息的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改变了传统课堂的统一的教学模式,走向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浅谈运用微课程进行中职课程开发 篇7

伴随移动学习的普及, 目前被开发出来的学习资源越来越多, 但这些资源在教学运用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微课也是如此, 数量虽然快速增长, 但是微课程的应用却不乐观, 还没有在教学领域得到大规模的使用。中职教育在近年来生源质量, 教学目标的变化, 传统教学方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微课程如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好作用, 将为中职教育的方式带来新的活力, 并能促生出更为贴近中职教学的混合型教学模式。

一、微课程的发展及实施情况

在国外, 微课程概念是2008 年由美国的David Penrose提出的[2], 他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步骤: 罗列教学核心概念; 写15 - 30秒的介绍和总结, 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 录制长为1 - 3 分钟的视频; 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 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3]。

在国内, 广东省胡铁生自2010 年率先给出微课概念以来, 随着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 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丰富。随着2012 年国内以微课为主题的各类赛事的不断开展, 微课迅速在全国各教育领域全面铺开。

二、中职学科教学的特点及微课程的属性

中职学科教学有着其基础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既秉承职业教育对技能及相关知识的传授要求, 又肩负为高一等级职业教育及学员未来继续教育夯实文化课基础的任务, 教学对象绝大部分都是在初中或者高中教育阶段成绩不太好的学生, 因此有着这样一些特点:1. 学生基础较差, 且层次不齐, 教师在授课时只能兼顾部分学生;2. 学生自学能力较差, 在校时间短, 无法深入学习; 3. 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讲授过程中需要花大量时间维持课堂秩序; 4. 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足, 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挫折感, 无法进行持续性的学习。

微课程有着四大属性: 课程属性、技术属性、时代属性、资源属性[4]。课程属性是微课程首要及基本的属性, 从课程论视域看, 应涵盖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这四大范畴。技术属性是微课程的表现属性, 微课程以短视频为主要自学手段, 其内容及实施都离不开信息科技创造的条件。时代属性是微课程所产生出来的技术环境, 既当代IT科技的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这三大技术。资源属性是微课程最早体现出来的属性, 微课程的出现是对传统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模式的一种 “修订和反思”。它既是一种新的资源建设模式, 也是一种新的资源表现类型。

三、结合微课程属性针对中职学科教学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课程开发

1、从课程论出发, 做好微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微课程是一种特殊的课程, 应该在相应的课程理念指导下, 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策略进行设计, 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中职学生基础差, 没有系统性的设计, 就无法弥补基础缺失部分; 没有完整的开发, 就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

2、微课程的设计制作要解决微课程过于 “碎片化” 和 “浅层化”的弊端。采用系列化、专题化的微课程体系建设, 可以解决微课程知识体系不完整以及视频教学资源没有深度的问题。中职教学作为高职教学以及学生未来继续教育的基础性教育, 课程内容较为系统化和完整化, 相应的微视频课程结构必须考虑由多个主题单元构成, 且主题单元之间必须有机关联。

3、微课程的开发要借助的网络平台的力量。微课程体积小、主题小, 可借助网络平台的力量, 共享交流, 产生一种学习聚集效应。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有基础差的原因导致厌学, 也有很大程度是传统课堂的模式无法吸引学生, 利用学生对互联网及IT潮流的兴趣, 形成学习的动力。

4、要注重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应用微课程进行学习。微课程当前被更多地用于 “自主学习”和翻转课堂教学项目中, 鉴于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确保自主学习和翻转课堂两个阶段的实效性是一个必须研究的课题。一是设计 “自主学习任务单”, 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要有详细的指导, 并且学习目标清晰, 可达; 二是要让学生完成 “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 使自主学习成为高效学习策略; 三要制作出相应的微课, 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内化知识, 并能帮助学生开发出独立思考的能力, 为未来的继续教育奠定基础; 四要研究相关的监控、检查、诊断、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 让教师掌握对班级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便课堂交流互动时的教学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微课程的运用已在很多地方开始, 中职教育做为我国教育版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使用新技术、新趋势来提升教学的效率, 中职教师必须去研究, 去掌握。分析, 研究中职学科教学的特点与微课程属性及二者的结合, 对指导中职教师运用微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随着微课应用的展开, 中职学科教学有了新的方式, 但如何研究, 开发微课程的课题随之而来。中职学科教学与中小学教育在微课程的开发方面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结合教学实际才能使得微课程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程,中职学科教学,课程开发

参考文献

[1]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11) :19-21.

[2]Shieh, 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9, 55 (26) :A1, A13.

[3]梁乐明, 曹俏俏, 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 2013, (1) :65-73.

语文微课程的价值 篇8

1.敞亮生命历程, 提升生命质量———生命的价值。语文微课程往往从一个细小的角度关注儿童的语文生活, 因而会选择并组织极其微小的、经过精心加工的教学内容, 这样的教学内容能够直达学生的生命内核, 产生“脉冲效应”, 让学生迅速产生共鸣, 并引起生命的自我反思, 产生热爱生命、积极参与生活和语文学习的浪漫情怀。与此同时, 作为微课程的倡导者和执教者, 教师自己也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一方面微课程的教学内容首先一定是教师自己所喜欢、所被感动的,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自己一定也会陶醉其中;另一方面, 许多微课程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自主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 教师会感到一种才情的发挥和生命的充实, 当自己设计的内容能为学生所接受时, 那份喜悦是无法言说的。

2.感受母语润泽, 提升语言素养———语言的价值。语文微课程一定是指向母语、指向语言的。《语文课程标准》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语言素养作为核心要求提了出来。语文微课程也不例外, 将课程目标指向了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有的语文微课程十分注重萃取优秀的文学文本, 这些优秀的文本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匠心独运, 每一个文本都展现了高超的“语言游戏”能力, 很适合儿童进行阅读, 很多学生几乎每堂课都感受着母语的润泽, 惊讶于母语的魅力。

3.完善语文课程, 丰富课程理论———课程的价值。长期以来, 语文课程效益不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其原因有很多, 其中之一便是语文课程的单一性, 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一本书”现象。既然是“一本书”, 又要包罗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 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在语文界, 对教材问题的口诛笔伐从来就没有间断过, 但一时间却也提不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语文微课程的开发,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语文课程“一本书”的缺陷。当下, 许多语文微课程的创建者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 并实现了其与语文课程理论的兼容。

微课程 篇9

一、回归生活:让微课设计资源丰富

陶行知说过:“我们要活的书, 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 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 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 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 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 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传授知识, 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环境, 就会让学生对高中政治课提不起兴趣。教师在微课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 如果能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 把生活中的小现象、小事件、小故事作为切入口, 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效整合起来, 将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如在教学《经济生活》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 我制作了这样的微课:

班上几个好朋友的生日快到了, 小雯开始为送什么样的生日礼物而烦恼。

烦恼一:小琪买东西喜欢追赶潮流, 最近流行的什么才是她喜欢的呢?

烦恼二:小铭他这人挺怪的, 与众不同, 买个牛仔裤上面还得带洞洞的, 买什么才能让他感觉突出个性呢?

烦恼三:小昊这人买东西不喜欢合适的, 只喜欢贵的, 我买什么才会让他觉得有面子呢?

烦恼四:小菲喜欢物美价廉的商品, 不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她最近需要什么呢?

问题探究:分别是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影响了小琪、小铭、小昊、小菲这四位同学的消费行为?你赞成谁的消费行为, 请说出你的理由;你不赞成谁的消费行为, 也请说出你的理由。根据学生的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四种消费心理, 并链接到表格, 分析四种消费心理。

以学生身边常见的小现象为抓手设计微课件,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引领学生讨论、分析、总结, 在微现象中学, 在微现象中悟, 能让学生在真实典型的案例中理解“显性知识”, 关注“隐性知识”、“默会知识”, 进而帮助学生获取信息, 提升能力,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创新形式:让微课设计精彩呈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 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发展。”某著名特级教师也提到“审美感受的愉悦, 影响着儿童的想象、联想、情感及行为动作。因此一切教学活动中, 美无处不显示出一种积极的驱动, 无处不产生对儿童智慧的启迪, 对儿童心灵的润泽。”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五种感官中, 就学习效率而言, 最高的是视觉 (占83%) , 其次是听觉 (11%) , 所以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电教手段最具视觉冲击力, 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微课具备图文并茂的特点, 这一特点与高中生的视觉驻留规律、认知特点、兴趣特长有着较高的契合度, 教师可充分挖掘微课这一优势, 用形象、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呈现, 让学生在美中感悟。如在教学《文化生活》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 图片演示 (背景音乐为《爱我中华》) : (1)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千变万化的“龙”字;汉字的演进图示; (2)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四大名著、国画、戏曲、舞蹈; (3) 名扬世界的工艺:中国瓷器、四大发明、园林设计。这样, 用丰富绚丽的图片和文化辉煌的历史感染学生, 图片演示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花》, 问题设计: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 为什么?试着将这首诗翻译成英语, 看看能否有诗中的意境?试比较这首诗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感情有何不同?教师总结:同样是写菊, 在不同文人的笔下, 在不同的文章里, 所渲染的色彩不同, 情感的浓淡不同, 内涵的分量也不同。可见, 中国文学凸显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独树一帜。

三、凸显主题:让微课设计准确定位

微课不同于传统课堂, 时长一般为5~10分钟。微课虽简短, 但对“精”的要求很高, 它要以最短的时间、用最有效的方式讲透关键问题。在制作微课时必须主题突出, 指向明确, 结构紧凑。一节微课只需透彻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或技能, 围绕这个问题讲明、讲细、讲透即可。微课的主题可以是:设计新颖的案例用于新课导入;对重点难点疑点做点拨;总结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等等。如在总结主观题典型例题时, 教师可以将微课设计划分为这样几个模块:体现类、反映类、因果类、措施类、意义类、认识类、启示类、依据类、图表类、综合探究类。以图表类为例, 先展示例题以及学生的解题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 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图表题的解答规律, 即要做到“三看”:一看图表标题, 标题中心词往往是本题要分析的主要问题;二看图表内容, 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三看表注 (备注) 。表注使图表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 而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要做到“两比较”:“横向比较” (通常比差距) 、“纵向比较”。解答规律揭示后, 再展示相关联的同类型例题进行进一步分析, 以引导学生探究提升。

微课程 篇10

一、微课程的成效性

为有效提高微课程开发的成效, 掌握微课程开发的基本规律, 我们需要充分理解微课程的概念, 提升自身对于微课程开发研究的认识, 提高开发质量。微课与微课程概念不同, 微课又称为微型课, 以课堂教学为设计背景, 将课堂教师授课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浓缩, 将重点知识进行强化, 对难点知识进行剖析, 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手段, 以教师教学演示为主要教学方法。可以说, 微课是知识点浓缩强化的小型课堂, 以知识点的实景展示为主, 学生以观察学习为主, 主动参与性不够。

微课程涵盖体系较广, 手段多样。微课程是将原有课程, 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 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微课程是在现有纸质学习资源基础, 对学生学习资源有了新的填补和扩充, 符合教学改革的需求, 它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而出现的新形式。它不仅整合了现有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还能根据学生学习规律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教学和学习资源, 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一种补充和创新, 极大地推动了学生信息化学习方式的发展。

二、微课程资源建设开发的重要性

通过微课程资源建设, 能根据学生基础出发, 实时帮助学生和老师紧密围绕教学知识点展开有序教学。以单片机技术课程为例, 课程实践性要求高。主要是根据教师讲解示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各知识点但教师在讲解操作的时候学生只是有理论知识印象, 掌握并不牢固。自己动手操作时就会忘记某些步骤甚至手足无措, 完全不知道怎么操作。这样就可能会有很多学生请教老师, 然而老师毕竟只有一个。因此往往会出现老师应接不暇, 学生长时间排队等候解答的现象, 从而对其学习的兴趣产生影响。单片机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前后内容练习紧密, 从基础知识到综合知识点的考察, 对于学生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要求极高。一旦学生将不会的知识点集聚太久, 消化不灵, 往往会造成学生无从下手的学习现象, 从而对学习产生畏惧感。因此根据学生学习特点, 将微课程引入到单片机技术课程中学习中就非常必要。从学生学习规律出发, 重新梳理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 教师将课程的知识点、经典的案例制作等制作成微课程, 有目的性地开发单片机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利用微课程资源, 随时随地学习, 加强知识点的内化。微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帮助学生提前学习、强化理解、规范操作。因此, 对于单片机课程引入微课程意义重大。

(一) 微课程资源开发手段

微课程资源开发既要讲究方法, 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平台建设, 通常, 我们引入计算机技术进行微课程资源的开发。前提是根据根据课程教学特点及学生学习规律, 进行微课程开发方案的设计;同时, 认真研究合理的教学模式和开发手段, 进行微课程的开发模式设计和制作。

首先, 梳理课程教学内容, 排列教学重点、难点, 研究设计微课程资源开发的线索。在设计中, 我们要注意:首选把握微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教育性, 微课程内容是一种在线的教学资源, 应该要注重解决实际教学困惑;其次注意微课程学习的主体, 对于学生来说, 提高微课程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是发挥微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三是把握内容的针对性, 铺垫的设置是为每个知识点的深入讲解做铺垫, 每一个微课程的设计都必须目标明确,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困难, 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

其次, 要进行微课程的模型设计, 具体也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一是进行微课程建设的需要分析, 要根据计算机技术的独特优势, 发挥多媒体技术和数字统计技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只有充分了解微课程的对象、教学科目、使用特征, 才能合理进行微课程的模型设计。比如以单片机技术中蜂鸣器项目为例,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学会如何正确掌握蜂鸣器发声的基本原理, 如何与节拍进行对应, 如何用相应的程序设计和硬件支持完成蜂鸣器的发生等。在微课程资源开发中, 要着重重点内容的理解, 设计学生参与的互动性, 更好地理解蜂鸣器的工作原理。

二是利用关于如何建立微课程的开发平台, 进行微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目前微课程的开发平台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软件, 在移动设备使用日益广泛的今天, 涌现出了大批微课程资源开发, 比如自媒体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开发, 同时衍生出其他学习相关平台比如云班课平台, 刺激学生课前课后也能融入到学习中。

(二) 微课程制作步骤

进行微课程制作, 需要遵循基本的制作步骤, 根据学生学习规律进行选题设计, 根据学生学习特点书写教案, 设计教学方法, 准备课堂知识点测试题, 同时根据重难点知识设计制作课件, 进行教学实施与拍摄、视频后期编辑等。在微课程制作过程中, 我们特别要注意, 一是课程选题上, 二是准备摄像工具, 三是进行视频的录制。

首先, 根据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情况, 总结经验, 对于单片机学习既要强调基础知识的理解, 同时又要重视综合知识点的运用以及实践能力的加强, 据此建立丰富的可供选择的教学题目库, 供微课程制作使用。其次是利用摄像软件进行拍摄,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包括了对微型课程的主题选择和设计, 根据现有课程教学资源, 进行本堂课的教学设计, 并依此来形成本堂课的教学方案, 如果有必要还要设计相应的教学ppt。之后就要利用拍摄工具, 比如录像机和电脑里面的录像软件, 对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录制。当然, 还要对录制的视频进行简单的剪切, 选取需要的内容。

在录制微课程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充分掌握多媒体软件处理特点, 充分发挥电脑上录像软件的作用, 结合课堂教学的ppt、word和手写输入软件等为载体, 进行课堂执教, 开展录制。执教者可以边演示边讲解, 还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 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当然对于操作实践项目, 教师还应该配合实验仪器操作的具体流程和步骤, 结合学生操作中的常见问题详细讲解演示, 并且展现实验结果。完成录制后, 还需要对录制好的微课程进行后期制作。

建设好微课程资源平台, 微课程浓缩了课程教学的精华, 凝聚了教学的主要精髓,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 有目标性地展开教学, 引导学习者进行思考, 同时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刺激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使同学们将学习心得相互探讨、学习问题及时解决。目前, 将微课程资源推放到微信平台上, 可以让用户有一个真实可靠的交流平台并且可以随时互动交流。不仅能进行实名认证, 为同学们分组做好准备, 同时微信平台独有的语音交流、照片及视频功能, 方便同学们以多种手段进行学习和交流。教师参与到平台建设中, 不仅能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还能实时与学生交流, 互助学习。

三、结束语

微课程是新型教学资源, 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却朝气勃勃。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 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价值, 积极开发多种体现多媒体教学与网络结合的微课程体系。在探索微课程教学模式的道路上, 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 认真学习计算机软件知识, 以课程内容为主线, 以学生学习特点为出发点, 充分利用微课程建设平台, 发挥其积极作用,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杨.计算机技术在微课程开发中的实践分析.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4.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04) .

《认识角》微课程设计 篇11

《认识角》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而后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角的认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续学习进一步认识角以及角的度量和分类知识奠定基础,积累经验。这一课在以往常规课堂中的教学并不是很顺利,尤其是学生在找角环节中只能局限于教室,在做角、比角、折角环节中,如果单靠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参与就不够,如果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先演示随后再让学生操作,课堂时间又会比较紧张,而且部分后进生可能会跟不上大多数学生的节奏。基于这些考量,笔者尝试利用翻转课堂来进行这一课的教学。

设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①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②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角的大小,并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③让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为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教学法要求把教学目标转化为达成目标。达成目标不是对教师教学的要求,而是指向学生自主学习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后应该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或认知标准。找准达成目标,根据达成目标设计学习任务,根据学习任务给出学习方法建议,就有可能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成学习目标。因此,达成目标是整个自主学习的灵魂。笔者根据对教学目标的深入研究,从学生本位出发,设计了如下达成目标: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知道并能说出角的组成部分,会指出物体面上或是平面图形中的角;能够正确识别角;会用两个塑料条做成一个活动角,并判断比较角的大小。

为了达成这一设计目标,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①学生通过完整的语言表述,明确自身应该达到的目标,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②目标的设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从知道角的概念到能够辨别角,是对概念的简单应用。③教师引导学生做角、比角,在实践中体会影响角大小的相关因素,是对概念的升华应用。

制作

1.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中的第一模块,能全面地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整个教学内容的设计,并能够指导和检测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在设计这份自主学习任务单时,笔者遵循了以下逻辑:①提炼达成目标;②根据达成目标设计学习任务,依次可以概括为认角、找角、辨角、做角、比角、折角六部分;③根据学习任务给出学习方法建议,指导其更好地完成课前学习;④设计课堂学习形式预告,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形式,形成目标管理的意识。

整个学习任务的设计,笔者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本位,并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自学。

2.设计并录制微视频

笔者设计并录制了教学微视频,它是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学会知识的配套学习资源。本节课的微视频依照以下逻辑线索进行设计:①从情境图入手,初步感知角的特征;②通过比画身边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③搭建活动角,探究影响角的大小的因素;④动画演示,明确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⑤折纸游戏,再次感受身边的角。

视频的录制主要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板块是录制PPT上的内容,首先将微课中所需的知识呈现在PPT上,再利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并配音,后期还可以对视频的时间轴编辑,剪去错误的部分,再进行渲染,生成视频;另一个板块是相机拍摄的部分,这一板块的加入主要是因为《认识角》这一课题本身的特殊性,在认识了角的各部分名称之后,要求学生自己去比画身边的角,那么在微视频中就需要有一个比画角的示范,拍摄一段教师比画角的录像作为示范就最合适不过了,只是相应的新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将两段视频合二为一?在其他教师和网络的帮助下,笔者发现了一款软件——“格式工厂”,它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这款软件中,使用者可以添加多个视频,对它进行合并,并生成需要的格式。最后,利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相机拍摄录制视频,再利用“格式工厂”编辑视频,合成并导出MP4格式的微视频。

应用过程

1.第一环节:课初检测

上课伊始,笔者快速检测了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情况,并作评价。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检测不但毫无负担,而且对他们的自主学习具有激励作用,学生经过自身努力掌握学习内容,有很大的成就感,同时树立了学习自信心。

2.第二环节:提升练习

(1)比角练习

翻转中的课堂是内化知识的地方,有梯度的练习才能促进学生内化知识、运用知识。挑战有难度的问题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就感,还能促使其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这里提升练习的设计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课前所学的知识,在认识角的基础上能够找到钟面上的角,并能够比较角的大小,这也是在明确了影响角的大小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完成上述任务后,笔者要求学生先组内交流,后个别学生进行交流,以促进同伴互助协同发展。展示交流时,笔者要求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和其他同学互动,使之能在质疑与思辨中进一步内化知识。同时展示让学生感觉在扮演教师的角色,更充满自信。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进而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2)数角练习

数一数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设计了两个练习,分别是数一数多边形中的角和由一个点引出的三条射线组成的图形中的角。前者相对简单一些,在学生独立解决并交流结果后,教师再追问三角形中有三个角,四边形中有四个角,五边形中有五个角,那六边形、七边形、十二边形各有几个角呢?帮助学生联系旧知,完善知识网络体系。后者相对难一些,里面还包含了由两个小角拼成的一个大角。学生完成后,再在组内交流看法,同伴互动协力找出图形中所有的角,学生表现得十分积极,并且信心十足。

在提升练习的过程中,从知识方面而言,学生进一步体会了角的各个组成部分;从能力方面而言,展示与交流的过程,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3.第三环节:协作探究

提升练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协作探究比较大小不同的三角尺上的角的大小,这部分内容是难点,但日常课堂因为时间有限,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提供给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而在这里可以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其自由选择对象比较,并在操作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学生对“边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没有关系”有更为直观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第四环节:展示评价

展示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在台上汇报、台下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解决都更深入,对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同的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对各个小组从探究形式、同伴互助、汇报情况等方面做出评价,肯定优点,指出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希望。

评价与反思

1.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职责最初的定义,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难题的人。翻转最大的优势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即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寻找答案,自主发现问题后再去解决问题。

2.能突破重难点的学习

在《认识角》这一课中,笔者在微视频中展示了角的实际物体图片,然后抽象出角,再动态标出角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口述角的定义、顶点、边的概念。把这样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视频,学生不仅能够看到而且能够听到,通过微视频的步步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知识,突破了重难点。

3.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认识角》这一节微课中,笔者除了解决本课学习的重难点之外,还加入了一个有趣的折纸游戏,利用微课将折纸的步骤一步一步呈现出来。当最终出现了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立马就被调动了起来,随后在折纸作品中找角,比画角的环节学生也学习得格外积极。可见利用游戏回顾本课学习的知识点,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附:自主学习任务单

《认识角》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

2.达成目标:

①知道并能说出角的组成部分,会指出物体面上或是平面图形中的角;

②能够正确识别角;

③会用两个塑料条做成一个活动角,并判断比较角的大小。

3.学习方法建议:

指一指,说一说,拼一拼,拉一拉,折一折。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 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任务二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面上有角?写下来。在你找出的实物上指一指角。

任务三 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是的画“√”,不是的画“×”)

(   )        (   )        (   )       (   )      (   )

任务四 用两根塑料条,做成一个活动角,并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任务五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①怎样使你的角变大一些,变小一些呢?动手试一试吧!

②通过操作,你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请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吧!

任务六 折纸游戏。

用纸折出你喜欢的作品,并在折纸过程中找一找折出的角,用小弧线标示出来。

三、困惑与建议

评委印象

陈老师为打破常规课堂上教学《认识角》一课的局限性,进行了翻转课堂的探索,她把本课的知识传授环节前移,设计了任务学习单来引导学生学习,还以课堂形式预告来重新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实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翻转,她的微课程设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翻转课堂需要学生的高度参与才能成功,所以从达成目标的设定、学习任务的安排、微课的录制、课堂教学活动等方面都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面对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达成目标会立刻明白本课学习后自己要达到怎样的目标。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学生知道自己该如何主动做,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意图十分明显。六个学习任务也十分明了,方法明确,易于操作。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用问题时刻引导学生学习,使其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微课视频清晰流畅,讲解透彻,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课堂形式预告让学生提前了解了课堂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形成自主管理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翻转课堂并不只是简单地通过人机交互观看视频来实现,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也非常重要,教师安排的协作探究和展示评价环节有利于学生交流、展示探究成果,更有助于他们内化习得的知识和拓展个人的能力。

2.设计的学习任务精细

陈老师设计了认角、找角、辨角、做角、比角、折角六个由易到难的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学习,并给出了“指、说、拼、拉、折”的学习方法建议来帮助学生完成课前学习。这些学习任务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并与达成目标紧密联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支架。这些任务中有的能帮助学生感受身边的角,有的能激发学生学习角的兴趣,有的能帮助学生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有的能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的能化抽象为具体,有的又能化具体为抽象。这些带着问题的任务精确地指引着学生去经历对角的了解、理解到掌握的知识建构过程,有针对性地去帮助学生内化知识,逐步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针对这些有梯度的学习任务,教师先引导学生学,让他们明白、理解后再去解决问题,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听、被动学的状况,使自主学习不再流于形式。

剖析微课程 实践翻转课堂 篇12

策划初始, 我以“微课程翻转课堂”为关键词在网上进行了搜索, 试图找寻出常常一起出现的这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于是, 我找到了专家的注解:

“用微课程来翻转课堂”是指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 提供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需要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 教师还需要事先开发好微课 (微视频) , 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 所以, 到课堂教学的时候, 需要的是内化和拓展, 因此必须创新教学方式, 强化教师“导”的功能。于是, 实现了翻转课堂。

而“用翻转课堂做微课程”, 实际上与上面说的是一回事。如果我们用翻转了的教学结构来做微课程, 那么, 同样是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 (微视频) 等教学资源, 把学习知识放到课前自主学习, 然后, 到课堂教学就没办法教了, 必须加强“导”, 即通过“导”帮助学生内化与拓展。

结合专家的注解, 本期专题将视线对准了微课程、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期望能发现它们给教学、给教师、给学生、给区域教育发展带来的我们不曾预见的巨大改变。

上一篇:数据插补下一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