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课程和整合课程分析材料(精选9篇)
领域课程和整合课程分析材料 篇1
根据《纲要》要求把幼儿园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同时指出:“各领域之间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从新《纲要》看综合课程和领域课程这两种对立的课程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融合的趋势。综合课程开始关照各学科领域的教育规律,甚至将学科包容在综合课程的框架中。领域课程的研究也出现了新的趋向,而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表现的最为显着。
在教学中,我园全面贯彻《纲要》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办园质量,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也取得好成绩。从新《纲要》新视角的角度去思考教育改革的问题:如何把环境教育的内容引进课程,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课程才能促进幼儿持续健康的发展?这是幼儿教育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结合本园情况根据纲要内容课程要求,从培养幼儿创造性、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确立幼儿园课程的生成研究。
一: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为了改革我园的教育教学,我们做了不懈的努力,我们丢弃了传统的分科教学,尝试了综合主题教育,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注重以幼儿生活、学习、行为三种习惯,动嘴、动手、思考、审美观四种能力为教育目标,优化了教育过程,提高了保教质量,在学习经验中也发现几个问题: 1.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忽视幼儿为主体地位,虽大力提高和探索了幼儿为中心的教育方针,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完全摆脱教师为主的局面,幼儿为中心只局限在语言中并没有运用到实践中去,教师往往忽视幼儿兴趣的转移,为完成教学任务常延长教学时间及打断幼儿感兴趣的活动。2.在教育教学中,以
教师发言为主,忽视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对那些好动、反叛幼儿的话题置若罔闻,扼杀了幼儿的积极性。
3.活动的设计:都有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把一个活动转入另一个活动,没有留给幼儿深入探索、积极发言的机会,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有权去观察与探索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我们可以让幼儿学的少一点,但应该学的深入一些,只有让幼儿亲身体验尝试,才能获得真正的教育。4.教师往往把教育教学的结果看的很重要,从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这样会导致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领域课程的发展
要使领域课程得到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领域与领域见的相互渗透,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和整体教育。
1.领域课程的发展趋势及它们的]相互渗透。
我国幼教事业发展的今天,可以看到有两条基本路线:一条是:领域课程的发展,另一条是:综合课程的发展,这两种模式都是对传统学科课程进行反思和改革的结果,为了克服传统学科中内容的割裂及反复现象,综合课程丢弃了学科的知识结构,以贴近幼儿生活主题作为组织课程的主线,通过主体把原有学科内容联系起来,体现幼儿学习的整合性。不过整合课程必然要遗失另一种教育价值,那就是学科知识体系的价值。领域课程扬弃了学科课程重知识传授,轻幼儿生活的弊病,将抽象的学科体系改为幼儿的经验体系,并以幼儿的学科领域取代过去的学科划分更贴近幼儿生活的实际。
三:学习瑞吉欧的教学原理、探讨综合课程的研究
瑞吉欧教育体系具特色东西很多,如:方案教学鼓励
幼儿运用美术语言或其他符号表征系统记录和表达它们的想法,在探索中自我增长。我园参照经验在教育教学中编制主题网络,将概念予以分化、放大,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概念内涵,综合课程方案教学的实施涉及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化、语言、体能等各个发展领域将游戏、故事、绘画、手工、音乐、数学、早读等方面内容融合为一体。四:教学中相互结合的效果
根据《纲要》内容要求:1.在语言方面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语言的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2.在艺术方面:艺术中面向全体幼儿,给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一位幼儿,肯定接受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
五:教学中实例;在中班的活动《吹泡泡》中,我运用综合课程中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来调动已有的科学经验,鼓励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并将其画下来、唱出来。
活动刚开始我让幼儿欣赏歌曲《吹泡泡》“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吹呀吹,吹呀吹,我吹的泡泡是一串串欢笑”,接下来启发幼儿想象:还会有什么泡泡呢?会是谁吹的呢?幼儿在轻柔音乐伴奏下自由讲述:牙齿是嘴巴吹出的泡泡、音乐是钢琴吹出的泡泡、声音是嘴巴吹出的泡泡、水滴是云朵吹出的泡泡、小草是土地吹出的泡泡、水泡是小雨吹出的泡泡、西瓜也是土地吹出的泡泡、大树吹出的泡泡是果实还有虫子、幼儿们还想到纸是有机器吹出的泡泡等在这次自由讲述中幼儿的想象得到积极发挥,同时也扩展了
幼儿的想象。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把自己的表述记录下来,幼儿们选择了用画画的方法记录。在活动的延伸时,我让幼儿把自己创作的内容编成歌词唱出来。
反思: 在这次教育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通过让幼儿记录活动内容扩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及审美观,最后让幼儿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在这节课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气氛非常活跃,而且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得到发挥,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在这个活动中我运用了整合课程的方式,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出来,同时也到了整合课程的效果。
我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和《纲要》内容对整合课程与领域课程有更高更全面的认识,使自己的教育水平有更大提高。
领域课程和整合课程分析材料 篇2
一、整合研究性学习,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目前,教学的方向正在发生转移,由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由接受性学习转变到研究性学习,由掌握知识转变到灵活运用知识,由循规蹈矩转变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也应该顺应教学变革的潮流,培养出具有鲜明独立个性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在积极、民主、 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以《正比例和反比例》一课为例,笔者让学生在课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找找自己身边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现象,制作成表格的形式,并根据课堂所学的知识说说表格中两组数据之间的关系,这一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从生活原型中逐步形成知识体系,从已有概念中衍生,这不仅能让学生发现正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归纳正反比例的意义, 也能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对数学概念的吸收和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获得体验,在问题——操作———发现——结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探寻客观世界某些规律的思想方法。
二、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习主动性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通过整合,可以使教学更形式多样,在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给学生提供强有力的认知背景,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旋转”一课中,笔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充满灵动的课堂。首先,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系列的颠倒图:笑脸———哭脸,老太——公主,人捕鱼———鸟叼人,严肃的老头———和蔼的老头,通过转动颠倒图让学生感受旋转的奇妙,使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从生活中的转杆中总结象出三要素,先让学生观察AB线段绕什么点旋转了多少度。在学生找出答案后,多媒体课件再通过动画的形式呈现旋转的过程,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三要素,使这节课的重难点在学生和教师的操作中轻易突破。
可见,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得到了直观的显现, 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也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中轻松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但是在整合过程中,教师也应把握好“度”,切忌过多地展示多媒体,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支持,导致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体的忽视。
三、整合综合实践活动,提升综合数学素养
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新型教学主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需要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在形成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数学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可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以生本教育为理念,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24时记时法》一课时, 笔者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 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教学需要安排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周末一天的安排, 目的是使学生利用已学的时、分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常识,初步掌握24时记时法, 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使学生在探索、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正确区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区别,做到快速而又准确的进行互换。
可见,教师以学生感兴趣又熟悉的生活内容为题材,唤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具体地感受到“24小时记时法”在自己每天的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对一些求经过时间的题目也能做出准确的解答,同时也能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时间观念,知道时间的宝贵。
领域课程和整合课程分析材料 篇3
关键词:高职;材料分析与检测;理论与实验;整合
目前,在高职教学的研究中,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是研究的热点。但大多数高职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式。本文以高职《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作为研究载体,提出穿插形式、课内课题形式及项目小组形式三种理论与实验整合的教学形式,并结合课程内容重新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实践发现,理论与实验整合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有明显改善,对教学评价的满意率有大幅度提高,而不满意率显著下降。
高职《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实践设计
当酸碱滴定教学开始时,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没有养成,采用设计型或者综合型整合方式不够现实,而采用穿插式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配位滴定采用教师给课题和研究方向的做法;氧化还原滴定采用学生找课题、立项目、设计方案的做法。
“课内课题”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研究课题。首先,该课题研究范围局限于课程中“配位滴定法”这一章。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配位滴定的原理及其应用,让学生从事这样的课内课题研究是为教学服务的,而不是去发现或者探索某个未知的领域。其次,这个课题的研究时间也有限制,要求学生在两周内完成。课内课题的来源不需要学生寻找,而是由教师直接布置,在教学前完成课内课题任务书,在教学中有课内课题实验,在教学后完成课内课题的结题报告。
“项目小组”一词中的“项目”来自“项目课程”与“项目教学”。项目组织者根据选题情况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三大类项目方向,即高锰酸钾法方向、重铬酸钾法方向及碘量法方向。在每个项目方向中再根据全班的学生人数分为三个平行的项目小组,选出每个项目小组的组长。
实践研究及其效果分析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定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工程系2004级精密电子电路技术专业的两个班级。这两个班级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研究方法和材料
实验设计采用双组前后测设计。其中30412P班级是实验班,在这个班级实施理论与实验整合的教学方案。30411P班级是对照班,进行常规教学。前测采用的是一年级《工程化学》课程的结业成绩。后测采用的是《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教学结束后作者编制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问卷就整合教学的协同度、学生课堂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与人合作等方面展开调查。
实验中的自变量是理论与实验整合的教学形式。因变量是教学效果,调查问卷为测量依据。实验中处理控制变量的方法是:(1)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授课教师都是课题组成员,没有刻意地宣扬研究计划,事先未告诉学生要进行此项研究,按照设计的方案教学。(2)从教学内容角度来说,实验班与对照班相差不大。实验班比对照班多了一个酸碱滴定法的考核实验,理论教学时数少4课时,两组都完成了教学任务。(3)虽然不能随机编班,但学生进校时是随机分班的,化学基础相似,又有同样的高职学习经历。教学中选用的教材、实验仪器等都相同。
(三)研究的实施
在整合的教学方案设计之前,采用对往届学生问卷调查、与任课教师访谈等方法研究了《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教学现状。95%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在教学上需要改进,23%的学生认为需要很大的改进。大多数任课教师认为由于扩招的缘故,学生人数剧增,无论从师资还是实验条件上都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质量直线下降。在得出以上研究结论的前提下,我们制定了理论与实验整合的授课计划,制定了实践研究方案。实践研究于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进行。
(四)研究结果
《工程化学》结业成绩(前测结果)(见表2)。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工程化学》课程是在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就是本次实践研究的前一个学期,与《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在时间安排上很接近,课程性质也类似,用它作前测能反映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情况。
两组学生前测均数的差异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所以实践分组是同质有效的。
学生问卷调查(后测结果)。在《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结束之后,为了从学生“学”的角度了解教学的情况,研究者设计了学生的调查问卷。问卷采用集体发放、填写及回收的方式。实验班与对照班封闭式问题比较的结果统计见表3。
从上述的统计比较来看,实验班在大部分项目方面要好于对照班。例如,在学习态度上,实验班几乎没有不学的现象;在培养动手能力方面,实验班认为有帮助的比例要比对照班高出10个百分点;在培养学习能力方面,实验班认为作用很大的比例要比对照班高出8个百分点,认为有一定作用的比例要比对照班高出5个百分点;在培养与人合作能力方面,实验班认为作用很大的比例要比对照班高出8个百分点。这说明通过整合教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动手能力方面也有所改善。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对教材的评价方面没有很大的区别,说明在整合教学中,整合教材也不容忽视。在对于“先理论、后实践”的认识上,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回答角度不同,对照班是在教学未整合的情形下,满意者只有7.5%,而不满意者占到22.5%,后者是前者的3倍;实验班是在教学整合的情形下,满意者占38.6%,而不满意者只占6.8%,约为前者的1/6。通过比较发现,实验班的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班,而不满意率大大低于对照班,说明理论与实验整合的教学已有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获得了学生的认同。
对本课程的意见与建议这一开放式问题的比较见表4。
对照班教学中实验课时数为20,实验班教学中实验课时数为22,从实验课时量上来看沒有大幅度提高,也就是教育成本没有大幅度提高,但学生的反映却截然不同。对照班有高达40%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欠缺,而实验班却没有一个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实验班有14%的学生对教学持满意的态度,没有人对教学不满意。而对照班没有人对教学满意,却有4%的学生对教学很不满意。实验班学生对教师和教学条件的要求更高了,因此,整合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课题设计的整合教学实践方案对于高职理论加实验类型的专业基础课程来说具有可操作性。通过一个学期整合的教学,学生反映整合教学使他们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项目小组的整合教学中,学生自动放弃了双休日的休息时间,自发组织到长江、莫愁湖、栖霞镇等地收集水样,课余时间很多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许多学生晚上到实验室准备药品,熟悉实验情况。整合教学也得到了其他任课教师的认同,通过这种教学改革,教师焕发出高涨的教学热情。当然,整合教学还需要其他配套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室、教材、教学资金的保障等等。(1)关于理论与实验整合的教学由“形似转变为神似”。首先,理论与实验整合的教学还只是局限于形式上的整合。研究者发现,学生面对整合教学时还有些茫然。其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由不同的教师承担,会对整合效果产生影响。再次,因为教学场地的限制,整合存在着时空上的隔阂。(2)教材同样需要整合。对于学习者来说,教学最直接的媒介就是教材,没有教材的整合,教学整合只能是事倍功半。但是,教学整合是柔性的整合,而教材整合是刚性整合,有许多因素制约着教材整合,问题有待解决。(3)教学整合与工作体系接轨,指向职业岗位。《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仍然属于学科体系,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教材都照搬高校《分析化学》课程。高职课程应该是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即有些人认为的岗位课程。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将尝试按照岗位设置教学内容。例如,电镀液分析、化学镀液分析等,加入印制板过程检测、金相检测、飞针检测等内容,从而解决整合教学目的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立庆,等.培养学生科研开发能力的教学新探索[J].高教探索,2005,(4).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3]李广洲,等.化学问题解决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领域课程和整合课程分析材料 篇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点想法和思考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一门技术性的学科。其他学科的新课程教学实施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个学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结合而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是广大教师所期望达到的。许多老师都曾经有过运用信息技术支持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但需要广大教师们经常反思,在实践中寻找有机整合点。整合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就本人学习《一切从需求出发》案例后谈几点看法。
我觉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内容的要求、地域的特点、学校的特点、学生的特点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重创新性,应注重整合的实际效果,不要把它定式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重整合的思想、整合的方法研究,不要将整合与某一种机器、某一种软件捆在一起。只有这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才具有活力,才能够产生实际效果。.在学科教学当中如何引入信息技术手段,这是老师们师普遍关注和关心的问题。目前,一些老师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普遍做法是,想尽一切办法将一节课尽可能变成多媒体。通常情况下,人们普遍认为技术难度越大整合的就越好,往往更多地关注课件当中信息技术的含量,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人们越来越困惑。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原因是信息技术普及到学科教学的时间较短,技术又快速变化,因此,导致整合的方法不够系统、不够科学。此外,评价整合课的标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导也是出现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注重整合过程的设计 在整合过程的设计中,我们所关心的不只是什么时候使用计算机,什么时候使用网络,更关心的是用计算机干什么,用网络干什么,即关心利用计算机,利用网络如何去收集、分析、处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实现问题的解决。.重视体验学习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中,有人十分强调上网,好像上网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上网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他们往往忽视了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进行学习、解决问题。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在学生与现实中设置了一道网络屏障,我们不能以网络将学生与实际隔离开。我们应十分强调学生与实际的现实环境中,进行体验学习。.要注重协同学习,协同学习是在充分利用各种通信系统的基础上实施的一种学习形态。它能充分表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篇5
许家湖镇中学 张治河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们学校课程实施水平及教学工作的有关情况。
一、学校概况与办学成果
沂水县许家湖镇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学,始建于1964年,学校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千多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0个,在校学生1578名。现有教职员工110人,其中专任教师96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为办学目标,遵循“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入手,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德育文化熏陶学生,用“星级”、“十佳”、“新三好”等多元方式评价学生,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勇于开拓、勤于进取,积极为师生的成长发展创设适宜的环境;教师队伍业务精良、素质全面、经验丰富,人人为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献策献力。近几年,先后有20多人次被评为市县级教学能手等称号;50余人次获得市县级教学成绩优秀奖;有40多人次在市县级讲课比赛中获奖,完成市县级课题40多项,教学成果20多个。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几年学校先后荣获“省级绿色学校“、“临沂市十佳改革创新学校”、“临沂市教育科研工作示范学校”等几十项荣誉。
二、课程实施及教学工作情况
十年课改路,伴我们一路成长。新课改的实施,更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了我们教育教学水平。同样,在教育教学中,有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新课改得以顺利进行,使得新课改与教育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进步。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课改顺利进行。
为使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我们成立了组织管理、科研指导、课程实施三个层面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由校长室、教导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组成,具体负责学校课改和教学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学校利用各种途径对全体教师进行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使全体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观念上加强教师投身课改的自觉性。全体教师均自觉地参加了新课程的培训,并在各自的教育教学岗位上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行为。
2、培训学习,更新理念。
我们建立健全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制度,根据边学习、边提高的工作思路,教师的学习有针对性、计划性,每位教师都认真写出笔记。学校十分重视对教师的课程培训,积极创造机会,让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种课程培训和业务学习活动。
3、加强宣传,作好导向。
课程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但需要教师的努力,同时它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家长的配合。学校利用各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宣传。( )特别注重了走访家长,宣传课改基本知识,使其明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使家长能密切配合学校。通过宣传,沟通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形成了共识,使我校课程改革工作得到了社会的理解、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二)积极推进课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严格落实课程设置。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要求,我们学校开全开齐了国家课程科目。按照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的要求设置周课时数。根据临沂市2008至2009学年义务教育必修安排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教育等地方课程。我们立足本校实际,适时开发了写字、习惯培养等校本课程。
课程的全面开设,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增强,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有了显著提高。逐渐的学生已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意识。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被动的学习方式。每名学生都找的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学生今后人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打造富于创新、勇于进取的教师队伍。
根据《课程方案》的要求,我们配足配齐了各门课程专(兼)职的专业教师。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全体教师在思想上与新课改的理念达成一致,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育学生,评价学生。在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对新课程的应用中,教师自身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3、加强过程化管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根据学习新课改,教师上课,备课都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对重难点的分析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练习安排适当,绝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中运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分层次培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为使课改顺利实施,确保课改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导处实行过程精细化管理,实行“推门听课”、“学科组听课”、“优质课评选”等听课形式,听完课之后,实行讲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评课活动,极大的促进了教师课堂授课水平的提高。
领域课程和整合课程分析材料 篇6
楚州中学2011-2012学红色德育课程基地创建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创办特色学校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我校背倚“华中分局旧址”,怀拥楚州古城墙,为充分挖掘其教育内涵,按照区教育局关于创建“特色学校”的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校委会进行讨论研究,并通过外出学习和请相关专家领导点拨等活动,最终我们确定了以“红色德育”的创建特色。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更新德育观念,深化德育改革,加强德育创新,形成德育特色,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武龙宝 副组长:金步兵
组
员:郭家忠 毛一平王绍官 沈成云 刘雪野 陈国强
刘从洲 徐小兵 白小林 朱互爱 张
瑞 戴小虎
三、工作目标
1、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切实转变育人理念,以提高班主任业务素质为突破,以师德规范为核心,加强班主任红色德育工作培训,完善班主任工作考评和激励机制,造就一支“讲奉献、素质优、业务精”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2、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进一步突出学校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和阶段性,认真达成分年级德育目标,初步尝试红色德育校本教材的开发和运用,积极探索和构建“分层次、抓基础、重建设”的德育工作管理、考核、评估机制,不断提高红色德育效能。
3、加强对红色德育的研究和指导,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总结和提炼红色德育特色,树立一批在创新方法、提高实效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班级和先进班主任。
4、以校内“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为平台,打造红色德育基地,开展红色德育系列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努力把学校构建成健康、和谐、向上的乐园。
5、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红色德育新亮点,努力创建特色学校。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1)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充分利用可利用的空间,精心设计,突出红色德育主题。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处场所,都能发挥育人和熏陶功能,努力创建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红色德育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拓展知识,开阔眼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2)净化校园环境,时时保持整洁并有良好的秩序环境;地面无纸屑杂物和烟蒂痰迹,无球印脚印,无乱涂乱刻乱贴;自行车和其他类型车辆及物品停放、堆放规范整齐。做到以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每一个师生的心灵。
(3)搞好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各班教室张贴物统一标准,形成红色德育特色的育人环境,办好班级黑板报、党史学习角等。
(4)利用校园广播,传播红色经典,陶冶师生情操。
(5)做好社团建设活动,积极组建红色德育团体,动员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一)、营造红色德育氛围
1、成立党史学习宣讲站(广播站,团委)大力宣传新四军革命先辈英雄事迹。
2、编印《青春杂志》和《青春校报》。(文学社,团委)
3、设置党史学习角。(各班级张贴党史材料)
4、定期组织师生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积极培养师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二)、开发红色德育课程
1、开发与红色德育相关的课程
2、编制校本教材
3、组织专业教师培训
(三)、开展红色德育活动
1、学习华中分局革命精神的国旗下讲话系列活动
2、开设《“铁军精神”指引我成长》主题班会
3、定期组织师生参观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
4、创建“新四军班”
5、评选学习“新四军”、“周恩来”的校园之星
6、组织开展红色征文竞赛
7、组织革命传统知识竞答
8、组织红色诗歌朗诵比赛
9、组织红色板报评比
(四)、加强红色德育队伍建设
1、加强班主任红色德育培训
2、组织召开师德论坛
3、组织召开家长座谈会
以红色德育基地为体验实践平台,组织和引导学生投身到实践中去。通过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自身价值的真实感悟。
楚州中学2011-2012学红色德育课程基地创建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创办特色学校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我校背倚“华中分局旧址”,怀拥楚州古城墙,为充分挖掘其教育内涵,按照区教育局关于创建“特色学校”的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校委会进行讨论研究,并通过外出学习和请相关专家领导点拨等活动,最终我们确定了以“红色德育”的创建特色。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更新德育观念,深化德育改革,加强德育创新,形成德育特色,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武龙宝 副组长:金步兵
组
员:郭家忠 毛一平王绍官 沈成云 刘雪野 陈国强
刘从洲 徐小兵 白小林 朱互爱 张
瑞 戴小虎
三、具体工作安排
(一)、积极营造红色德育氛围
1、校广播站成立了党史学习宣讲站,大力宣传新四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2、团委组织编印的《青春杂志》和《青春校报》设立红色专题版块。
3、各班级设置了党史学习角,张贴党史学习材料。
4、举办了红色电影进校园活动,组织师生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积极培养广大养师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二)、开发红色德育课程
1、联系校内外专家和教师准备开发与红色德育相关的课程。
2、组织各学科专业老师研发红色德育相关校本教材。
3、邀请专家学者对我校老师进行德育工作培训。
(三)、开展红色德育活动
1、利用升旗仪式,进行了红色德育系列的国旗下讲话活动
2、组织各班召开了《“铁军精神”指引我成长》主题班会。
3、分批次组织师生参观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
4、筹备并创建了“新四军班”。
5、每月评选出学习“新四军”、“周恩来”的校园之星。
6、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红色征文竞赛和革命传统知识竞答比赛活动。
7、成功举办了红色诗歌朗诵比赛活动。
8、组织红色板报评比活动。
(四)、加强红色德育队伍建设
通过对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加强班主任红色德育德能力。另外,还举办了师德论坛,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提升教师得科研能力,增强教师间的交流,分享心得体会和各种资源。为了更好的完成德育工作,学校还组织召开家长座谈会,让家长参与到我校的红色德育工作中来,让家长成为德育队伍的一份子。
(五)、加强课程基地制度建设
制定了《楚州中学创建红色德育课程基地活动方案》,把创建工作总体规划、学科教育渗透、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校园环境建设、宣传活动等工作,具体落实到各部门,明确分工和职责。基地建设本着统筹规划、多渠道融资、全方位辐射的思路,充分调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分实施,分阶段推进,以保障课程基地如期完成。
通过一年的努力,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出发,不断更新观念,努力将工作落在实处,使红色德育课程基地的创建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结合我校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科研意识,为创建红色德育课程基地而努力。
楚州中学2012-2013学红色德育课程基地创建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创办特色学校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我校背倚“华中分局旧址”,怀拥楚州古城墙,为充分挖掘其教育内涵,按照区教育局关于创建“特色学校”的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校委会进行讨论研究,并通过外出学习和请相关专家领导点拨等活动,最终我们确定了以“红色德育”的创建特色。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更新德育观念,深化德育改革,加强德育创新,形成德育特色,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武龙宝 副组长:金步兵
组 员:郭家忠 毛一平王绍官 沈成云 刘雪野 陈国强
刘从洲 徐小兵 白小林 朱互爱 张 瑞 戴小虎
三、工作目标
2012年9月,正式全面启动红色德育课程基地创建工作,逐步实施各项具体工作内容。(一)狠抓基础建设,完善德育工作保障机制。
只有狠抓基础建设,才能给红色德育课程基地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红色德育工作要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德育队伍、课程、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基础建设。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进一步健全以校长室、政教处、班主任为主线的德育网络,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学校处处皆育人”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责任意识。
(1)树立一种责任:德育工作是全校教职工共有的大事,也是育人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每个人都应参与其中,充分体现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树立一种观念:树立德育是为全体学生提供服务的观念,为学生的生活、学习、生理、心理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挖掘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潜力,帮助学生解决差异和矛盾,帮助学生自主认识、实现自我成长。
(3)形成一种合力:树立德育教育无小事,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形成教育的合力,让学校的每一个教育活动都能体现德育教育的育人功效。(4)抓好一条主线:
班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班主任的辛勤劳动。班主任素质的提高是德育成功的基础,因此,学校将通过班主任的聘任、培训、考核、评优等途径,提高全校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
2、加强红色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红色德育课程基地的作用,组织学生参观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和周恩来纪念馆,祭祭革命烈士墓等,组织学生调查了解新四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成就,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科技、文艺和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
3、加强红色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要努力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
(1)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充分利用可利用的空间,精心设计,突出红色德育主题,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处场所,都能发挥育人和熏陶功能,努力创建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
(2)搞好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各班教室张贴物既有统一标准,又充分张扬个性,形成有个性、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育人环境,办好班级黑板报、红领巾角等阵地;在班级环境建设中体现学生全员参与的主体意识。
(3)继续利用校园广播,同时利用校报《青春》和校刊《青春杂志》传播红色经典,陶冶师生情操。
4、加强德育制度建设。
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规章制度,健全德育工作的激励制度。继续完善“三好学生”、“文明标兵”、“校园之星”等评选制度,建立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周恩来班、新四军班等评比表彰制度,调动教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二)通过德育活动,努力提高红色德育工作实效
1、开展各种主题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本学期继续抓好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继续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开展红色电影进校园活动、传唱革命歌曲、开设红色德育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法制教育
各班继续严格做好教育防范工作,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继续杜绝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主要活动有:法制主题黑板报、请校外辅导员作法制讲座、广播站和播放有关资料、召开法纪教育大会等。
2、开展社会实践和德育基地活动
(1)分年级在相应的德育基地进行活动,做到有专人负责、活动目的明确、活动效果良好。
(2)结合环保教育,学校将开展“环保宣传”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有趣的活动中有效地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3)为了使德育工作更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每周星期一班会课作为红色德育时间,宣讲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要求,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行为,促进良好校风校貌的进一步形成。
3、加强班主任培训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所以我校一直把这项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本学期,除了利用政治学习机会加强理论学习之外,我们将组织班主任分年段进行中队活动观摩交流,并开展中队活动设计比赛、德育论文比赛、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和特色班级的评选活动,全面提升我校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质,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优质高效.
四、具体工作安排
1.红色德育熏陶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形象时刻都在影响着学生。通过“走进红色历史”报告会、“游红色旧地”、“读红色经典”等培训活动,在教师中营造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风气,培育教师忠诚奉献、勤劳吃苦、团结友善、光明磊落的精神,挖掘、传承和弘扬红色校园精神,提高教师的师德师能,让教师既能教书,更会育人。让教师充分利用校本和区域资源,深挖学科教材与德育内容的结合点,巧妙地把红色德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师德建设,提升教师师德素养。
2.红色氛围营造
针对确立的红色教育主题,我们将重新设计校园文化,将校园里、走廊中、教室内全部以红色人物的事迹介绍、新四军革命活动布展等为主题,做全面的展示,营造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
3.系列活动感染
(1)创建特设班级。在每个年级创设“周恩来班”、“ 新四军班”。通过瞻仰周恩来总理纪念馆,召开周恩来事迹报告会,举行周恩来故事、新四军故事比赛等活动,学习恩来精神、新四军精神,感悟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促进学生成才。
(2)听革命故事。学校邀请老干部、老革命军人到学校为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回忆当年的腥风血雨,诉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一个个动人的革命故事,浸染学生的心灵。
(3)看红色影片。学校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军训期间班会时间观看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红色影片;或者让教师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家观看红色电视或电影。
(4)唱红色歌曲。学校利用音乐课、举行校园红歌会,教唱红色歌曲。
(5)读红色书籍。学校为学生提供反映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书、小说、诗歌、回忆录等书籍让学生阅读,从而刚感受革命先辈的集体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6)祭革命烈士墓。每年清明节,学校都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让学生献上最诚挚的敬礼,并擦拭墓碑,清除墓碑周围的杂草,激发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理想信念。
(7)开发红色校本教材。积极组织教师深入开展红色德育的校本教学研究,在充分挖掘华中分局革命精神并赋予其时代新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开发《华中分局在淮安》、《华中分局在淮安革命历程》等多本红色校本教材。以上系列活动,我们将力争通过班会课引导、学科课堂中渗透、常规管理中深化、课程学习中强化、日常生活中内化、校园文化中熏陶等途径来完成。
楚州中学2012-2013学“红色德育”课程基地建设总结
一、指导思想
创办特色学校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我校背倚“华中分局旧址”,怀拥楚州古城墙,为充分挖掘其教育内涵,按照区教育局关于创建“特色学校”的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校委会进行讨论研究,并通过外出学习和请相关专家领导点拨等活动,最终我们确定了以“红色德育”的创建特色。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更新德育观念,深化德育改革,加强德育创新,形成德育特色,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武龙宝 副组长:金步兵
组 员:郭家忠 毛一平王绍官 沈成云 刘雪野 陈国强
刘从洲 徐小兵 白小林 朱互爱 张 瑞 戴小虎
三、“红色德育”课程基地建设具体措施
1、加强了德育队伍建设。
进一步健全以校长室、政教处、班主任为主线的德育网络,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学校处处皆育人”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责任意识。以树立一种责任、树立一种观念、形成一种合力、抓好一条主线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2、加强了红色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红色德育场馆的作用,组织学生参观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和周恩来纪念馆,祭祭革命烈士墓等,组织学生调查了解新四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成就,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科技、文艺和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
3、加强了红色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要努力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
4、加强德育制度建设。
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规章制度,健全德育工作的激励制度。继续完善“三好学生”、“文明标兵”、“校园之星”等评选制度,建立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周恩来班、新四军班等评比表彰制度,调动教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1.红色德育熏陶
2.红色氛围营造 3.系列活动感染
本,学校以创建红色德育课程基地为工作重点,结合有意义的节日,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寓于丰富的活动之中。通过开展创设“周恩来班”、和“ 新四军班”、听革命故事、看红色影片、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祭革命烈士墓等一系列活动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我校还积极开发红色校本教材,深入开展红色德育的校本教学研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力争通过班会课引导、学科课堂中渗透、常规管理中深化、等途径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楚州中学2013-2014学红色德育课程基地创建计划
一、创建“红色德育”特色的指导思想
创办特色学校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我校背倚“华中分局旧址”,怀拥楚州古城墙,为充分挖掘其教育内涵,按照区教育局关于创建“特色学校”的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校委会进行讨论研究,并通过外出学习和请相关专家领导点拨等活动,最终我们确定了以“红色德育”的创建特色。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更新德育观念,深化德育改革,加强德育创新,形成德育特色,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武龙宝 副组长:金步兵
组 员:郭家忠 毛一平王绍官 沈成云 刘雪野 陈国强
刘从洲 徐小兵 白小林 朱互爱 张 瑞 戴小虎
三、工作目标
1.组建楚州中学特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成员由学校领导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
2.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出阶段目标、工作重点和活动规范。
3.建立相关课题研究组,负责对上述内容中涉及项目进行总结、指导、宣传,推动特色教育健康发展。
4.筹划、聘请校外专家,对特色教育进程进行监控,适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定期帮助培训部分教师,提高特色教育教学质量。
5.挑选师德好、本领强、教学实绩好的教师构成班主任队伍。并制订班主任工作规范。6.以学科为单位继续开展培养特长生行动,根据个性教育法之精神,各组建立以教研组长为首的培训领导小组,推动全体教师按计划展开培训。
7.继续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对做出积极贡献的教师寄予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奖励。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一)、营造红色德育氛围
1、成立党史学习宣讲站(广播站,团委)大力宣传新四军革命先辈英雄事迹。
2、编印《青春杂志》和《青春校报》。(文学社,团委)
3、设置党史学习角(各班级张贴党史材料)
4、定期组织师生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积极培养师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二)、构建红色德育网络平台
学校网站创建“红色教育”版块,介绍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成立和发展的历程、革命先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过程中取得的功勋以及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等。
(三)、开发红色德育课程 学校拟开设以下校本课程:
1、《开国第一将——粟裕》
2、《淮海战役》
3、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
(1)与历史学科相关的课程: 《华中分局在淮安革命历程》
《民主建设的楷模——苏皖解放区》
《苏中七战七捷》
《光辉的历程,永恒的纪念》——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
(2)与政治学科相关的课程
《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四)、开展红色德育活动
1、学习华中分局革命精神的国旗下讲话系列活动
2、开设《“华中分局革命精神”指引我成长》主题班会
3、定期组织师生参观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
4、创建“新四军班”
5、评选学习“新四军”、“周恩来”的校园之星
6、组织开展红色征文竞赛
7、组织革命传统知识竞答
8、组织红色诗歌朗诵比赛
9、组织红色板报评比
(五)、新建德育基地活动场所
1、新建红色教育多功能报告厅
2、国防教育展览厅
通过创建红色德育课程基地,努力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师生的心灵,蕴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之中,促进教师师德提升,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富有我校特色的红色德育体系。
楚州中学2013-2014学“红色德育”课程基地建设总结
一、创建“红色德育”特色的指导思想
创办特色学校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我校背倚“华中分局旧址”,怀拥楚州古城墙,为充分挖掘其教育内涵,按照区教育局关于创建“特色学校”的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校委会进行讨论研究,并通过外出学习和请相关专家领导点拨等活动,最终我们确定了以“红色德育”的创建特色。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更新德育观念,深化德育改革,加强德育创新,形成德育特色,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武龙宝 副组长:金步兵
组 员:郭家忠 毛一平王绍官 沈成云 刘雪野 陈国强
刘从洲 徐小兵 白小林 朱互爱 张 瑞 戴小虎
三、创建“红色德育”特色的具体措施
1.组建楚州中学特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成员由学校领导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
2.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出阶段目标、工作重点和活动规范。
3.建立相关课题研究组,负责对上述内容中涉及项目进行总结、指导、宣传,推动特色教育健康发展。
4.筹划、聘请校外专家,对特色教育进程进行监控,适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定期帮助培训部分教师,提高特色教育教学质量。
5.挑选师德好、本领强、教学实绩好的教师构成班主任队伍。并制订班主任工作规范。6.以学科为单位继续开展培养特长生行动,根据个性教育法之精神,各组建立以教研组长为首的培训领导小组,推动全体教师按计划展开培训。
7.继续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对做出积极贡献的教师寄予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奖励。
四、建设活动安排:
2010年10月24日,在华中分局旧址基础上建起的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正式建成开馆。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到解放战争爆发这一历史转折时期,我党、我军在华中地区领导革命斗争的一处重要的革命旧址与实物见证,也是我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依据《楚州中学“红色德育”特色创建规划》,我校主动聘请校内外专家成立研究团队,围绕“关爱”主题,从华中分局革命史实中挖掘德育内涵;重视学科教学与红色德育结合,组织教师开发红色校本教材;科学制定《楚州中学创建“红色德育”课程基地活动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德育成效显著。
第一,挖掘德育内涵。我校“红色德育”研究团队精心搜集、研究史料,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华中分局革命史实中的革命精神,并结合当下时代背景,赋予其新内涵。如从中国共产党为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挖掘共产党人的“大爱”精神,教育学生要以赤子之心、忧世之情及博爱之忱对国家、社会、民族负责和奉献;从粟裕将军“三让贤三不怕”(“两让司令一让元帅”、“不怕死、不怕苦、不怕痛”)所体现的高风亮节中,挖掘革命先辈的谦逊低调、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育学生要谦虚做事、低调做人,在困难面前不怕吃苦、不怕挫折,始终坚持必胜的信念;从优待日本战俘故事中,挖掘我军的人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学会肯定个体价值,尊重人格尊严,并推广至保护他人作为社会平等一员时应该享有的一切基本人权;从华中分局领导的“苏中七战七捷”和“鹅钱乡土改”中,挖掘我党我军的改革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高中生。
第二,开发校本教材。近几年来,我校共承担了2个国家级课题、6个省级课题、11个市级课题和24个区级课题的研究任务,开发和实施了内容覆盖培育乡土情怀、提高学科知识运用能力、解决学科教学难点、强化体育美育教学等在内的68套校本教材,已经锻造出一支研究性与实践性兼备的优秀教师队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红色德育”特色创建工作正式启动后,我校积极组织教师深入开展红色德育的校本教学研究,在充分挖掘华中分局革命精神并赋予其时代新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成功开发出《华中分局在淮安》、《华中分局在淮安革命历程》等多本红色校本教材,并获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同时,我校进一步强化广大教师的红色德育意识,要求教师在文化学科教学中,也能紧抓教材与红色德育的结合点,能主动、积极、巧妙地将革命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
第三,注重活动实践。依据《楚州中学创建“红色德育”课程基地活动方案》,我校扎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开展“读红色书籍、看红色影片、唱红色歌曲”活动,在班级设置“党史学习角”,组织开展以“从华中分局革命精神谈爱国主义”的国旗下讲话,利用校报、校刊、网站、广播站等德育阵地转载新四军英雄事迹,组织开展华中分局革命精神主题班会和主题板报评比,组织革命传统知识竞答和红色征文比赛,邀请粟裕大将秘书鞠开、革命老前辈戴清、退休教干余鸿儒等来校开设革命精神教育专题讲座等。同时,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支持,我校进一步整合德育资源,自主设计、精心打造了包含“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网上纪念馆()”子网站在内的“红色德育()”电子网络平台,助推红色德育阵地建设。我校自主设计的“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网上纪念馆”子网站,分为“分局简介”、“新闻动态”、“史海钩沉”、“本馆简介”、“展览介绍”、“伟人生平”、“学术研究”、“敬献鲜花”等八个版块。“展览介绍”版块介绍了华中分局中楼的四个展厅、东楼陈列室和北楼生活区旧址,详细展示了当年华中军民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过程中的大量实物和照片;“伟人生平”版块则系统介绍了华中分局的领导人——包括书记、副书记、常委、委员、组织部长等在内的26位伟人的生平事迹。“红色德育”电子网络平台的搭建,为我校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便捷的互动渠道,获得社会积极评价。
作文和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初探 篇7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综合实践 整合教学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走进叶子》专题综合实践活动。第一节课是带领学生走进校园,欣赏并采摘叶子,寻找与作文整合的点,同时开展《为我的叶子话像》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二节课主题是《叶子告诉我……》,唤醒学生的想像力,培养他们个性化的语言;第三节课主题是《叶子的童话》,培养学生综合创造的能力。
一、为我的叶子“话”像
美丽的校园是最好的学习园地。在九月中旬的一节综合实践课上,我把孩子带到了校园的绿化区,和他们一起去看叶子,感受自然的气息。当时我没有布置具体的任务,不想让孩子有太多的束缚,边玩边寻找活动的契机。我和学生们放松地投身自然,快乐地嬉戏。我俯下身子随便摘了片不起眼的小叶子,认真地看起来,马上有学生围过来,我便说起它的美。渐渐的学生也开始观察起叶子来了。有了发现便跑到我身边,或得意地炫耀,或满脸疑惑地追问。交流中我发现孩子们不会观察,有了发现也不能准确表达,据此我确定了“为我的叶子‘话’像”专题,想借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引领学生采回几片自己喜爱的叶子,找出一片自己最喜欢的,和别的同学说说它不同在哪?为什么喜欢它?当时孩子们的热情很高,拿着自己的叶子和同学自由地交流起来,虽然他们彼此能听懂对方的表述,但是语言极不规范。于是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刚刚和同学说的形成文字,这个时候他们静下来开始措辞。准备好的同学拿着自己的叶子到黑板前去说,大家清晰地看着他手中的叶子,听着他的“话”像,肯定时掌声响起,觉得不当时帮助改正、补充。活动中我只是一个参与者,分享着他们独特的发现,适时点拨。但是孩子们只是把观察狭义地理解为看,说完了颜色和形状,就不知再说什么了,渐渐地交流的兴趣就不浓了,这时需要添充新的知识了。于是我告诉孩子们,其实观察是很宽泛的,还可以闻闻叶子的气味,摸摸它的质地,形容不出时可用比喻句来说。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的描述又丰富了许多,有一个同学拿着叶子和一杯水来到板前,简单说出叶子的形状后,把叶子翻过来,轻轻地把杯里的水倒到叶面上,然后对同学们说:“你们看这水凝结成了小水珠而且不扩散。就像有什么托着一样。”那是什么托着它呢?孩子们纷纷到前边来看,或是自己也做这个小实验,然后学生总结说,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叶子背面有许多小绒毛。于是后面的同学就有了这样的描述:叶子背面细密的绒毛形成了一张软软的床,小水珠可以在上边滚动。就这样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活动氛围中学到了:描述一个实物,要动用各种感官,才能形象,即可以有顺序地说出它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来形容它的气味质地。放学后我让孩子们把叶子带回家,把观察所得加以修改充实。第二天,孩子捧着篇篇小短文连同那片叶子爱惜地交到我手上,我能感受到他们是用心去写的。这样既规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也培养了他们观察、写作的能力。
二、叶子告诉我……
我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唤醒孩子的想像力。想像力是与生俱来的,你保护它鼓励它,给它成长的土壤,它就会自然丰富起来。于是引导学生:“人们常说:一叶知秋。而老师要说一叶知木,一叶知林,一叶知自然,一叶悟人生。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叶子告诉我们什么了呢?”时值初秋,正是叶子最美的时候,有的红叶似火,有的黄叶胜金,有的黄绿相间。孩子们采回叶子后开始大胆地想象,他们的发现让我吃惊。有同学写到道:这片黄叶像爷爷奶奶自己做的蒲扇,那黄绿相间的叶面让我想到五彩缤纷的童年,身上的斑点就是我小时几件痛苦的往事,它的主梗一直冲到最顶端,是告诉我要想完整做事就得坚持、勇敢。还有同学写道:片片红叶就像妈妈的嘴唇,也让我想到了新年。但是上交时把“像妈妈的嘴唇”去掉了。她说这句不太好。我马上强调:“老师很欣赏你的这一句,因为它突出了叶子在你眼中独特的美,‘想到新年’体现了叶子带给你的喜庆。这是只属于你的语言。”她听了,腼腆地笑了,加回了这句很有创意的表达。其实语言的千姿百态正反映了思维的丰富多彩。我觉得应该保护。这样学生们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已有的想法被他人的观点所唤醒和激活,交流中便有了进一步创作的欲望。我认为时机成熟了,步子也就迈得大一点了,让他们进行综合创造。
三、写叶子的童话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说:“同学们,每片叶子都是一个生命,可能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想让细心的你们讲给大家听呢。”于是孩子们便赋予叶子以生命,让它们去旅行、去奋斗、去收获。我没有给学生任何的要求,只是让他们随便写,也许是因为没有束缚,也许是因为学生对童话比较熟悉,他们很快便进入写作状态,巡视一圈发现他们写得都比较流畅。半节课的时间,学生就开始陆续上交作品了。一节课下来只有极少数的同学没有完成。有的是因为设计的情节曲折,有的是写完了不满意又重写。尽管他们的观点有的很片面、肤浅,但因表达了他们的心声,所以是有生机的;也许他们的表达难免幼稚拙笨,但因有了生活的原汁原味,所以是有趣味的。
五大领域课程观摩学习心得小结 篇8
武汉市直机关百步亭曙光幼儿园
教育教学质量是幼儿园的生命线,专业化教师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幼儿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素质,提高教学水平,才能使自身符合教育要求,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近日,我有幸利用周末时间参加了在湖北武汉举办的“湖北省第三届全国幼儿园五大领域课堂观摩暨整合教学研究成果展示博览会”。本次活动宴请了国内多位幼教名师带来《指南》背景下五大领域12节示范活动,并就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及教学心得进行了现场交流互动。
特级教师方红梅的音乐活动,在学习活动中配以音乐,用匹配情节的音乐,让孩子理解情节与主人公的心情;伴随音乐的节奏表现,让孩子体会玩音乐的乐趣;创作表现,让孩子在帮助楷楷的过程中体会遇事动脑筋的快乐。活动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游戏性.宋燕老师上的这两节课——《大声唱歌》和《献上最美的哈达》,另人感触很深,她在上音乐游戏课时丰富的表情动作与肢体语言不仅吸引了幼儿也吸引了我们在坐的所有老师,整节课都是以游戏化形式从单一到多样,从简单到难,正真做到了游戏化。通过这次的培训让我对音乐游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以致用用到今后的课上去。并且再活动中更是融合了中华民族文化,有层次又有内涵。
陈青老师的课程活动充满了游戏性的乐趣,让幼儿不仅体验到了共同游戏的乐趣,还掌握了更多知识,能力以及技能。这样有趣的游戏不仅吸引着幼儿,令我也被吸引在其中。
还有李漫老师的绘本故事,整个教学设计简约、生动。从课堂的氛围入手,引领幼儿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活动中,以生动的方式落实教学策略,让简约的课堂充满活力。抓住幼儿好胜的心理,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寻找答案的期待自主地阅读,积极的投入。
秦红老师的活动我是直接接触配教的,所以我清晰明确的欣赏到了整个流程。水粉是孩子们喜欢、好奇的材料,在活动中,孩子们专注、认真,发挥着各自的想像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创作。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一幅画都是大作。
肖月老师是唯一一位男老师,但却没有一点逊色,他的活动活力十足,在欢乐的气氛中展开,通过器械的辅助,提高了幼儿身体控制与动作协调能力,增强了身体控制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自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了幼儿的能力。
此次现场观摩活动,给予了很多的启发:第一,教学活动游戏化,重视游戏化教学,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意识,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第二,巧用多媒体技术,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以便更好地激发幼儿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三,在树立幼儿规则意识方面,教师应树立自己的权威,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育作用。这三着缺一不可,没有游戏性的活动吸引不了幼儿,没有多彩的多媒体,缺少了惊喜与探索,没有规则的活动,就很难顺利开展。所以,三个条件很是重要。
有效整合课程资源 篇9
语文备课组几位老师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体语文老师一盘棋的思想和孜孜不倦的努力;得益于备课组老师充分挖掘和有效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得益于全体学生的勤奋努力和不懈奋斗;得益于学校领导的人性化管理和高超的指挥艺术。
一年来,我们特别注意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就是到了初三,我们也没有放松这一点。我们具体的做法是:
一、瞄准中考,科学使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弹性,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因此我们备课组从初一开始,就不仅仅拘泥于教材,而是转变教材观念,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首先,我们根据教学需要重组教材。我们跨越三年的教科书,系列安排教学内容。如我我们把八上和八下几个单元的文言文进行重组,把《山峡》《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等几篇描写山水的美文放在一块教,让学生几篇文章异中有同,同中又有异,尽情欣赏古人为我们描画的奇异优美的山水;把《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放在一块教,上完后进行比较,比较两位作者同在被贬谪的情况下写出的文章有何异同。通过重组教材,重点培养学生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能力。不仅几册书的内容可以重组,就是一本书中六个单元的顺序也可以根据需要打乱重排,这样根据教学需要、根据学生情况重组教材,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根据教学需要补充素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还可以寻找更多的例子,更好的例子。我们大胆改革教学内容,使之与时代要求与学生实际相吻合。如对议论文这种文体的教学,如果光用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人教社教材上的议论文选文不够规范。在九年级(下)有一篇文章《敬畏自然》,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我觉得当作议论文来教更好些)。作为初三的语文老师如何处理这样一篇文章的教学呢?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点小小的尝试,那就是在教这一课之前,我们选取了《谈骨气》《理想的阶梯》《俭以养德》《说疑》《想和做》等几篇规范的议论文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对议论文的基本常识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样以后学生再学《敬畏自然》就比较轻松,对像《敬畏自然》这样的文艺性议论文也有了清晰的认识,学习起来轻松愉快。
再次,我们注意艺术地处理文本。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深)教,美文美教,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化平淡为神奇,变无味为有味。充分地开发利用课本这个资源,充分利用文本的价值,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之中进行教学,让同学们身心愉悦地进行学习,不仅让同学们学得快而又记得牢,更让同学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妙处及学习语文的乐处。所以,就是到了初三,学生们也没有对语文产生厌倦感。
二、关注学生,开发他们感兴趣的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尽管初三学习任务紧张,但是我们还是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努力开发语文课程的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有过以下一些尝试:
1、利用网络资源
运用网络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集声音、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动画于一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可触可感,这种方式将教学内容立体地、多维地、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让歌声、电影电视进入课堂
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流行歌曲,我们就把一些流行歌曲引进课堂,引导他们赏析歌词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语文素养;学生喜欢看各种电影,喜欢看电视,我们就适当地引进电影电视的片断引进课堂,引导他们学习电影电视高超的情节构思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构思作文的能力。这样,既关注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提高了他们备战中考的能力。
三、关注“学情”,巧妙挖掘课堂动态资源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如若教师只把课本看成教学资源,忙于滴水不漏地展示自己的教案,而滔滔不绝,或只醉心于讲解系统的知识,而对学生的学情置若罔闻,那么,这样的教师肯定是不受学生欢迎的,他的教学效果也是不会好到那里去的。
初三的课堂教学,关注学情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初三同学课程紧,任务重,压力大。如果孩子上课情绪不佳,不愿听课,教师讲得再好也没有用。我们备课组老师互相提醒,一定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反映,机敏地去把握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认知需要,用心去倾听、去洞悉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当我们发现孩子课堂中的亮色,不妨就为他们高声喝彩,也许他们就会成为一座大山!如初三(4)班的赵心蕊同学,原来比较害怕学习语文,甚至有点讨厌学习语文,但有一次他上课回答问题比较好,老师抓住这个契机,好好地夸奖了他。从那以后他对语文的态度逐渐好转,甚至有些喜欢语文了,上课非常积极,作业也比以往用心了,中考语文考了101分的好成绩(以前最多考80几分)。
四、贴近中考,有效整合各类资源
初三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到了初三第二学期,可以说进入了备战的关键阶段。复习工作全面大展开,我们前期横向梳理课本,纵向梳理考点,不放过一个知识点;后期小收口,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消灭盲点。
我们语文组全体教师分工协作,整合初三的有效资源,王老师负责筛选《语文报》中考版上的最新信息和最新题型,负责传达给备课组其他老师;苗老师、白老师负责对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进行分类筛选,高老师负责筛选语文积累与运用上的最新题型和文言文阅读最新题型,李老师负责对三种现代文阅读最新题型的筛选;董老师负责对学生易错的字词和名句的搜集整理;王老师负责对各地市一模二模试卷的题型的筛选。我们还约定,备课组老师无论谁发现好的文章或资料,都大家共享„„这样,老师吃了一些辛苦,但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让他们花不多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
虽然初三语文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试题和考卷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关注社会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接受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终身的语文,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领域课程和整合课程分析材料】推荐阅读:
学习领域课程体系05-19
五大领域课程教学10-12
学习领域课程改革论文06-21
金融培训领域课程设置05-08
南师大幼儿园课程健康语言领域的手和脚教案09-15
英语课程整合05-10
课程整合实践05-19
区段课程整合06-19
课程整合改革08-16
课程整合技能培养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