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分析

2024-10-25

观摩分析(精选9篇)

观摩分析 篇1

一、教学案例

活动一:理发店

为了体现游戏的自主性,新来的小张老师首先引导幼儿:“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理发店的游戏,你们商量一下谁来做顾客,谁来做理发师,谁来当迎宾小姐?”幼儿围成一团,商量了一会儿。“你们商量好了吗?如果商量好了就去工作吧!”小张老师的话音刚落,一个孩子就报告说:“老师你让小强当顾客,可他偏要做理发师,我是3号理发师,他要抢我的工作服。”老师说:“小强,你先做顾客,待会儿再做理发师吧。”游戏开始了,小强一脸沮丧,勉强做了顾客。一个平时较为聪明的孩子说:“陈洁,你站在门口,你是迎宾小姐。”小张老师见“迎宾小姐”没事干,就说:“理发店来了客人,你应该怎么说?”“迎宾小姐”生硬地说:“欢迎光临!”顾客进入了理发店,理发师开始为顾客理发。只见理发师一会儿往顾客头上倒一些洗发液,一会儿给顾客按摩,一会儿剪发,一会儿打理剪下的头发,一会儿喷摩丝,一会儿给顾客照镜子看发型。看着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小张老师在一边观望着,开心地笑了……

活动二:娃娃家

在玩娃娃家时,“爸爸”和“妈妈”为了抢塑料小刀切菜而闹了起来,这时教师按了一下电动娃娃,说:“呀,娃娃哭了,她为什么哭呀?娃娃害怕了,因为她的家人吵架了。”两个孩子一听愣住了。教师又说:“爸爸妈妈团结友爱,孩子才会喜爱你们,现在娃娃哭了,谁来抱娃娃?”“妈妈”听了,放下小刀,忙去抱娃娃,给娃娃洗脸、梳头、整理,到超市买牛奶,“爸爸”、“妈妈”又忙开了……

二、案例分析

这两个区域活动都是角色游戏活动,在活动一中,小张教师在游戏角色的分配问题上看似尊重了幼儿的在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其实不然。其中孩子“争抢”露了马脚,小张老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害怕活动中出差错,为了加强纪律约束,于是在活动前已将角色分配好,希望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能够被幼儿所接受和执行,把自己定位为幼儿游戏的调控者、组织者。当看到“迎宾小姐”无所事事时,小张教师未能及时观察幼儿活动时的情绪表现。陈洁小朋友可能对“迎宾小姐”的角色并不是非常熟悉和喜欢,而教师事前又有所分配,“听话的女生”只有违心服从,因此,“欢迎光临”显得非常生硬。由此,这样的游戏不是幼儿的主动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并不一定获得愉快的情绪。

另外,因小张老师要面对全园的教师,可能比较紧张,为了使观摩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在事前将角色分配好,生怕游戏中出乱子,这说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在处理自由与秩序问题方面还存在困难。

而活动二中幼儿为“小刀”而闹,教师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采取了巧妙的手段,以游戏角色的身份,适时介入游戏中,在不干扰幼儿自主的情况下,以“娃娃的哭声”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缓和了孩子在活动中因材料少于人数而引起的矛盾,这样的介入是十分必要的。在这里,教师极大地尊重了孩子,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同时又及时地引导孩子:“孩子为什么哭?”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无疑对幼儿游戏活动的继续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幼儿的思维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爸爸妈妈吵架—孩子害怕—爸爸妈妈团结友爱—孩子喜欢—孩子哭了—需要人去抱、去关心、去安慰。在这里教师不是用自己的权威去强行制止,与幼儿角色之间的互动折射着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的准确性。教师的引导使得娃娃家与超市这两个区域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得游戏向纵深发展,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如何转变传统角色,重新进行角色定位,积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将影响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师职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幼儿活动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要适应新课程,就必须首先转换自己的角色。

三、理论探讨

1. 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

首先是在游戏材料方面的支持,材料的支持与提供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目前我们能真正提供给幼儿足够真实、具体及与他们生活有关活动材料的并不多。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将一些并无挑战性的材料交给幼儿,(活动一中所有的材料都是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缺乏挑战性)而并不考虑这些东西的真实、具体性及是否与幼儿的生活有关,这就造成幼儿并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活动材料十分少,以致幼儿无法进行自发性的探索性学习,大多数时间只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活动,忽视了玩具材料或游戏材料的价值。小班幼儿爱玩娃娃家,可以将娃娃家的箱、碗、刀、叉等各类基本材料按实物形状画成标记贴在玩具活动柜各框格里,引导学习如何收拾和按类摆放。理发店的围脖可以在手工区活动时,引导幼儿用旧报纸或旧挂历自己动手设计;电吹风可让幼儿用玩具手枪对或其他物品对其外表进行包装。用玩具来教,用玩具来学,实现玩具所具有的价值。有时你给孩子提供了材料,孩子并不一定领情,当孩子亲身去操作,才会快乐。

2. 教师不但要给物质上的支持,还要提供心理上、经验上的支持。

选用的游戏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任务与难度必须与幼儿已有经验相匹配。选择的活动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和认知经验,使幼儿能够充分运用记忆表象,调动生活经验转化为游戏的内容。如案例一、二中,“理发师娴熟的技艺,妈妈给娃娃洗脸、梳头,顾客在超市里专心挑选商品”,可见幼儿投入活动非常专注,这些行为是幼儿发自内心的体验做出的,幼儿是非常愉快的。

3. 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

“理发店来了客人,你应该怎么说?”“迎宾小姐”生硬地说:“欢迎光临!”案例一中,小张老师看到幼儿都动起来,开心地笑了。可见尽管教师意识到要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与幼儿合作,但在实际的互动中还存在差异。教师往往认为让幼儿动起来就是主动发展,其实只是组织一些让幼儿动起来的活动,虽然有参与交往,但流于形式,这是形式上的一种短暂接触,缺乏实质性的指导。教师用自己的意愿剥夺了幼儿选择的权利,抑制了教师与幼儿深入互动的机会。建议小张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把理发店的游戏与其他区域活动联系起来,如等待的顾客可以在图书角里看书。在幼儿活动时教师要仔细观察,明白幼儿的思维,然后进行决策,进行引导。

摘要:作者通过两个教学案例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分析, 进一步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 提出教师不但要在物质上给幼儿以支持, 还要在心理上、经验上给幼儿以支持, 教师不仅应是活动的引导者, 还应是活动的合作者。

关键词:区域观摩活动个案,参与,互动

观摩分析 篇2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来到了大三的终点站,学校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两个与本专业(制药工程)密切相关的报告讲座和一次典型制药设备的参观。虽然天气很热,但我们的热情更高涨,满心期待精彩的报告和新鲜的参观之旅。

首先给我们作报告的是国内著名的博济医药公司总经理王延春,博济医药服务集团是一家致力于新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研发服务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全方位合同研究组织(CRO)。集团业务函盖了新药研发的临床前研究服务、临床研究服务、技术转让服务及咨询服务等每个环节。当天,王总给我们详细讲述了从项目立项到药品生产,再到药品推销。其中包括了先导化合物的筛选、临床前的研究、Ⅰ期Ⅱ期Ⅲ期临床研究、药品的申请生产批号和文件、药品的销售等等环节。在王总幽默的解说下,我们都觉得受益匪浅。一个新药的诞生需要披荆斩棘、披星戴月,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投入的成本也是非常惊人。一旦药品的申请不能通过,所有的努力将会付诸东流,但是高风险通常伴随着高收益,药物的成功研发将会带来丰厚的收获。听完王总的报告,使我们知道在整个药物的研发过程中,我们的眼光不应仅仅聚焦在医药代表的这一职位上,还有许多非常有前景的职位在等着我们。同时,我们应充分发挥本专业的优势,在药物研发的整条路线上,其实我们可以做的很多。

另一个同样精彩的报告是由中山大学南沙研究院总经理张湘东带来,张总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创新和申请项目基金的各种程序及应该注意的事项。中大南沙研究院是在广州市政府与中山大学建立市校战略合作,创新政产学研模式的背景下,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构筑面向广州市乃至珠三角的科技创新产业基地与成果转化平台。报告一开始,张总就着重介绍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所在,是保持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元素。接下来就是有关项目基金的各种问题,尽管现在与我们谈论项目基金似乎有点早,仿佛离我们还很远,但是当我们进入用人单位工作时,这些知识就可以派上用场。最后,我们来到了广东药学院进行制药设备的参观,在老师的热情带领下,我们踏入了制药企业GMP车间。一进去就是进行换鞋、换衣、包裹的存放、洗手,然后在参观走廊里我们看到了功能各异的制药设备,老师还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制水设备、喷雾干燥器、空调设备。再经过一道缓冲间我们就真正的进入了生产车间,有粉碎机、制粒机、压片机、包衣机等等,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都已大概知道了这些机器的使用流程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同学们也根据所看的机器踊跃提出问题且都由老师一一详细解答。经过此次的参观,使我们对制药的一些典型设备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这对我们以后不过是工作还是学习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帮助作用。

观摩分析 篇3

笔者认为, 这次教学观摩活动出现了几个积极可喜的变化:

1.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文本意识的加强。很多参赛教师在上课和说课环节都提到了教学要回归课文, 在文本中教授语言, 即便教师在剥离文本讲解语言知识的时候, 也有意识地将文本语言重现在屏幕上, 以加强学生对文本的重视, 帮助学生在文本中真正理解源语言的用法和作用。

2. 教师重视句式的教学, 有意识地将语法和语言糅合在一起学习。笔者很赞同这种做法。比如好几位老师都借助The reason why…is that…来教授定语从句和表语从句这两个语法现象。还有几位老师借助Whatever the reason/cost/difficul- ty (is) 和no matter what…这两个句式, 在具体的语境中来讲解条件状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的用法, 这种方式比单纯教授语法结构更容易理解, 也更有效。将语法教学和句式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语法教学不再是生硬的结构分析, 而是在熟悉句子功能的基础上再去识别其结构, 这非常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此外, 很多老师为学生学习提供足够有效的句式操练和运用的机会, 实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在做中学”的体验式语法学习模式。

3. 教学体现学生主体性思想。很多教师注意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增加学生的英语实践活动, 建立民主、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 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多数教师能注意组织, 并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诸如在设定的情境中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听和练, 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回答问题、提问题、表演、叙述、讨论, 完成与课题相关的任务等活动。

4. 授课老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探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让学生感受与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 宿迁的周老师在其教学设计中, 通过Review and self-study环节, 设置了两个小任务, 一是让学生把学过的重要语段互相复述给partner听, 二是让学生从所学文章中挑选出描述一位喜剧人物所需要的重要词汇或表达, 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完成写作。不难看出, 周老师的设计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过程来展开的, 真正起到了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针对这次的教学观摩活动, 笔者尚有几点疑问和思考:

1.课堂教学目标如何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 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在每节课开始时, 参赛老师都会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但笔者发现这个环节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得太泛、太空。比如有的老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stu- dents’ abilities of read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can be improved;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make their life mean- ingful with laughter;understand the text better等等, 因为这些目标本身不具备可检测性 (measurable) 和可操作性 (manageable) , 而且描述太泛, 无法检测教学预期与结果的达成度, 不具备可完成性 (achievable) , 最终无法评价教与学的实际效果。 (2) 教学目标设定过于烦琐, 冲淡主体目标。比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目标这一部分洋洋洒洒写了700多字, 包括了syllabuses objectives, teaching objec- tives, affective objectives等等, 笔者都看得晕头转向, 分不清到底要学会什么, 更何况学生呢?

2.阅读教学中语言点应如何选择?在阅读语言教学中, 老师们对语言点的圈选、内容和数量都不尽相同。究竟如何来选择, 哪些需要教学处理?在课后提问环节, 有的老师说其语言点的选择是根据课标词范围, 有的老师说根据大纲要求, 有的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也有老师根据高考考点来确定语言点。其中无锡的顾老师的回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说自己上课前在学生中做了问卷调查, 了解了学生理解的难点、学生认定的重点, 然后综合了课标词及自己的理解, 再确定需要教学处理的语言点。当然, 这些选择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同时任何一种方法又都不是科学完整的做法。比如, 如果老师只是依据课标来选定语言教学点, 那么就会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为对于英语语言水平较好的学校和同学来说, 有些课标词汇已经不是问题, 不需要教学处理, 如果老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 非要按照课标一刀切, 就会白白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还会造成学生的厌倦情绪, 从而导致教学的费时低效。

3. 语言点教学应该剥离文本来单独处理吗?在8节语言点教学课例中, 老师们无一例外的选择将语言点从文本中抽出来, 单独讲解, 其出发点是希望能够系统明了地讲解所学语言点, 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应考、应试, 避免所考没教, 所讲不全。但笔者认为, 把语言点从文本中剥离出来, 另设语境, 有诸多弊端: (1) 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担。比如该词在原文中的意思学生都没有精准的理解, 老师又通过另设对话或笑话等新的文本让学生学习, 结果学生反而忘记了该词在源文本中的用法和含义, 不利于学生好好思考其在文本语境中真实的用法, 以及在上下文中微妙的含义, 并不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 (2) 有些语言点在剥离文本和语境后, 并不能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把这个语言点讲清楚。有的老师试图用synonym来作注解, 其实这样的语言替代是下策, 因为这种做法并不能保证语言的原汁原味。比如come up with这个表达在文本中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可是很多老师在讲解时却用了think of或put forward来进行替代, 其实, 这种替代根本无法表达come up with在文中的真正含义。再比如很多老师用according to来代替depending on, 这也是极其不当的, 因为这两个表达的逻辑关系完全不同。

4.在语言点教学中, 对某些词或短语应该如何进行释义 (paraphrase) ?如果教师对源语言进行简单释义, 武断置换, 就会曲解其真正的含义, 从而误导学生。比如很多老师对stand up for这个表达简单释义为support或in favor of。其实, stand up for这个短语的使用是有语境限制的, 它常用在辩论赛、选举、投票表决时支持某人或某一事物时, 还有几位老师在释义have affection for这个短语时, 简单地用like等解释, 显然, 这种做法都是不准确、不得体的。我们进行释义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某一语言的用法, 能够用得好, 用得得体。否则, 我们花费了很多精力和宝贵的课堂时间, 却事与愿违, 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避免的。

5. 高中的语言课堂需不需要很多具象的媒体材料?毋庸置疑,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文本信息的局限性, 使许多知识能够直观化、形象化, 帮助教师完成复杂的教学过程。因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 总是想方设法实现文本信息的直观化、形象化。在这次参赛的14节课中, 很多老师都在自己的课件中添加了图片、音乐和视频等媒体, 但是笔者认为, 成功的课堂教学, 不在教师的课件制作, 而在于教师是否能恰当运用这些手段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言课滥用媒体, 会导致学生的感知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力的退化。如果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 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 一味地将文字破译成幻灯片、录像、多媒体课件, 只会不断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从文字间转移到屏幕上来。此外, 高中生已经接触了很多的语言材料, 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过多的媒体材料会将学生面对文字时的揣摩和联想空间武断地侵占, 这都是得不偿失的。

6. 教师课堂教学中应当如何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进步?2013年教育部颁发了新修订的《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教学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诊断和促进作用”。教师课堂评价又称教师反馈话语, 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和任务完成情况所作出的语言反馈。教师反馈语的使用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纵观 这次的14节课, 笔者发现教师的反馈话语或多或少存在了以下问题: (1) 反馈过于笼统单一, 缺乏针对性。笔者发现参赛的很多老师都习惯使用千人一面的评价语言, 如very good, that’s right, excellent, wonderful, a good job或是really? sorry, please think about it等。从反馈的效能看, 这样的评价大都属于无效反馈 (non-effective feedback) 。因为学生在课堂语言学习中, 需要获得的是教师有效的评价和指导, 不是毫无导向和建设性的反馈。 (2) 缺乏即时性评价, 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时性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 它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为了完成自己预先设定好的教学环节, 一味赶时间, 求进度, 忽视了学习主体, 没有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作即时性的评价和反馈。这样的课堂尽管按照预设流程, 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教学效果和达成率却大大降低。

针对这次观摩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什么呢?“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是基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维度之上的, 但笔者个人认为, 没有必要每节课都按照这五项来设定目标。这种设计貌似全面, 其实造成了轻重不分, 主次混淆。美国学者R·Mager认为教学设计者一定要明白我要去哪里, 每一个学习者都要清楚通过学习自己能做什么。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做到“可完成性 (achievable) 、可操作性 (manageable) 、可检测性 (measurable) ”, 在教学结束时一定要回过头看看学生通过学习是否真正实现了学习目标。

2.对于高中语言点的教学, 我们要认真研读文本, 吃透教材, 不能仅着眼于几个语言点, 而是要放眼整体, 包括文章的体裁、写作意图、语言风格等, 把握了这些因素, 我们就知道如何恰当准确地处理这篇文章了。笔者认为, 语言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 慎重对待。我们不妨考虑以下这些因素: (1) 研读课标的要求; (2) 考虑学生不知不会, 需要老师讲解的语言。这些语言点既有可能是教学重难点, 学生迫切希望搞懂的知识点, 也有可能是课标、大纲和高考考查的要求和重点。毕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我们的教学为何不能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呢?这里, 笔者想说明一点, 教学需要尊重学生的需要, 不等于说老师不需要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教学预设, 相反, 我们的教学通常都是教学预设和灵活应对学生实际需求的有机结合,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才能有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呈现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

3. 高中英语的读写课应该呈现多元化的方式。在语言学习中, 读和写的目的都是多元的, 比如我们可以以读促写、以读助写, 也可以以写促读, 所以读写课的活动类型应该多样化, 成果类型和形式也允许多样化。比如在这次读写课教学中, 南京的杨老师就要求学生在读后写一首小诗What is life, 学生的写作令人惊讶和感动, 读后的产出虽短但却是成功的。笔者认为, 高中读写课设计应包括以下五个原则:

(1) 目的性。读的目的要明确。通过读的教学要达到什么写作目的, 教学重点在哪里?产出的形式和要求是什么?

(2) 关联性。写的过程和读的过程有什么关联性, 如何有机结合?

(3) 思维性。写的活动一定要启发学生的思维, 理解不要片面、肤浅, 避免产出的东西有篇章没内容, 有文字没有思想内涵, 这样的写的活动没有任何价值。

(4) 主动性。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感悟和领悟来进行写作, 不要“被”思考, “被”关联。老师要通过读的教学让学生激活知识, 积累语言素材, 积极思考, 主动写作。

(5) 灵活性。老师根据学生的现状、反映、接受程度和实际教学情况来及时调整教学, 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实效, 一味按照教学设定推进教学。

这次教学观摩活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反思, 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提供了珍贵的切入点。笔者认为,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应根据高中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来设计和进行, 在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 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我们还应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 努力构建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程晓堂.2002.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何安平.2001.外语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3]黄远振.2003.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4]李静纯.2000.语言教师行动研究.导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刘润清.2004.英语教育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罗少茜.2002.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孙平华.2001.更新英语教学观念.搞好基础英语教学.中小学外语教研通讯.第2期

[8]王蔷.2000.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专刊)

观摩分析 篇4

(6月26日)

这次全县重点项目观摩暨经济形势分析会,主要任务是统一全县上下思想,凝心聚力,进一步强化抓项目、促发展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刚才,相关单位就项目建设情况作了汇报,立群同志就如何破解当前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讲了具体的意见,成毅同志就加强项目建设、推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全

面深入的分析,讲得非常全面,很有针对性,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紧抓项目不动摇

项目是发展的重要支撑,牵动全局,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地位,关系着县的发展和未来。抓项目首先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我们应树立这样的认识:不重视项目的领导是麻木不仁的领导,不亲自抓项目的领导是不认真的领导,抓不好项目的领导是没能力的领导。总结分析今年上半年项目建设情况,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是形势喜人。通过昨天现场观摩,大家都有同感,很受振奋和鼓舞。从总体上分析,呈现四大特点。①数量多。今年,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县重点项目85个,计划总投资785.3亿元,列入全市千个项目保增长盘子的44个,比去年多8个,列入省重点项目盘子达到11个,其中,第一批省重点项目8个,第二批省重点项目3个。无论从项目数量、投资额还是争列省、市重点项目来看,都好于去年。②结构优。在过去以二产项目为主导的基础上,以文化旅游为支撑的三产项目异军突起,现代农业项目充满勃勃生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③规模大。项目单体规模较以往有了新的突破,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6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比去年分别多了16个和5个。特别是我们启动实施了两个投资百亿元以上的项目,一个是总投资100亿元的滦州古城文化旅游总体开发项目,另一个是总投资150亿元的司家营铁矿开发一二三期项目。④建设快。在项目建设上突出一个“早”字,早动手、早谋划、早开工,先后有几个大项目开工建设。东海大型装备制造项目从去年6月份开始建设,仅用一年时间1号高炉已点火试生产。古城开发改造项目从今年1月份开始拆迁到4月份破土动工,50亩示范区已经接近封顶,7月份核心景区将全面开工建设。滦河河道防洪治理一期工程基本完成,现已初具规模。二是形势逼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淘汰落后产能的压力。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逐渐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们的产业结构相对滞后,企业小而散,转型举步维艰,特别是我县8家钢铁企业落后产能将于今年9月底前限令淘汰,我们将面临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和各种瓶颈制约等多重压力。另一方面,来自项目储备的压力。今年,省市对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项目储备任务异常繁重。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全市项目储备库要达到1000个,每个县项目储备要达到100个,要至少有投资100亿元以上的单体项目落地开工。这是一项硬任务,纳入了对县、市(区)的年终考核,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三是形势不等人。可以看到,当前发展形势不等人,发展的时机不让人,我们耽误不起,更延误不得。从发展态势看,各个县区都在竞相发展,乐亭县提出“十二五”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滦南县提出超乐亭、超县的目标,周边县区竞相赶超的态势咄咄逼人,让我们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从发展手段来看,各县区高标准、快节奏、大手笔,竞争机制越来越新,都在抢土地、抢资金、抢项目,以抢的速度占据优势、争取主动。谁在项目上落后,谁就在发展上落后。如果没有紧迫感、没有快速度、没有高质量,我们就只能丧失机遇。今天,我们在全市项目观摩会之前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自我加压。半年时间即将过去,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必须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甚至是超标准完成。全县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突出项目建设摆位,紧抓项目不动摇,集中精力、攻坚克难、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在全县上下形成人人想项目、个个议项目、时时抓项目、事事促项目的局面。

二、要把握关键快推进

任何工作取得最大成效的关键在于行动迅速、狠抓落实。在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我们必须以快速高效的行动来推进项目建设。一方面,要突出“引、争、建、储”四个关键环节快推进。一要千方百计“引”项目。今年,市委、市政府要求每个县(市)区储备100个项目,这100个项目要靠我们千方百计去引。对引来的项目,具备条件的要争取开工落地,不具备条件的要继续洽谈和推进。要根据招商形势及时调整招商策略,既要坚持原来行之有效的措施,又要不断创新招商形式,做到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加大频率和力度,提高招商效果。年初,我们围绕北京企业、科研院所和文化团体采取有针对性地招商,效果非常好,签约了路桥公司bt项目以及其他电子、农业、文化等一批

项目。7月份,我们要在过去“走出去”招商的基础上“请进来”,组织一次全县性招商活动。这项工作由立群同志牵头谋划,商务局、发改局、城建局、古城办等部门做好相关工作。10月初,我们要组织一次滦河文化艺术节,开展滦州文化论坛等活动,通过《滦州历史文化丛书》、滦河石、横山大觉寺、研山塔和碧霞元君祠等景区宣传展示博大精深的滦河文化,真正实现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进一步推动县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我县的对外影响力和招商引资的魅力。这项工作由太和同志负责。同时,各有关部门要深入研究我县的区位、产业、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加大小团组、有针对性招商力度,力争有更大突破。在招商工作中,充分体现“五个突出”、做到“四个更加注重”。“五个突出”,即突出园区招商、突出产业招商、突出旅游文化招商、突出农业招商、突出城建招商。“四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以商招商。一个成功的企业是一个地方的名片,一个成功的客商是最好的广告。要充分利用现有外来客商资源,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吸引更多的企业家到我县投资兴业。更加注重以情招商。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情谊是打开招商引资大门的金钥匙。我们要充满热情、充满激情、充满感情去招商。更加注重领导招商。对一些重点项目、重要客商领导要亲自出面。更加注重全民招商。人人肩上都有担子,人人都是招商主体,这是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全民招商意识,加大责任和任务分解力度,形成人人招商、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二要积极主动“争”项目。随着产业政策调整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上级对一些好项目、重点领域项目的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去年金融危机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货币政策,今年省政府将拿出10亿元支持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千方百计争取主动,加强对国家、省、市政策的研究,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项目建设也是候鸟经济,有一种项目越热越热、越冷越冷的现象,我们要以最好的环境、最优的条件争取项目。三要全力以赴“建”项目。今年,我们确定的重点项目有58个开工,开工率比较高。下步要进一步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千方百计破解资金、土地等制约瓶颈,创造良好环境,确保所有项目顺利推进。在破解资金瓶颈上,要不断创新方法,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强与银行之间的合作、运用市场化方式引进项目资金和施工垫资等多渠道解决难题,特别要密切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加强银企对接,加大争取力度,建立畅通渠道,积极争取银行更大的支持。在破解土地瓶颈制约上,要积极包装项目,用大项目、好项目来争取合法占地,争取国家支持。要盘活存量,认真研究土地现状和国有闲置土地。加大土地整理力度,突破土地瓶颈。要坚持集约标准,加大投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要以土地修编为契机,与现有企业布局相结合,深入研究规划编制工作,合理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为后续发展提供充分保障。四要超前谋划“储”项目。要及时了解国家投资动态,全面掌握政策信息,尽早谋划,精心编制、包装一批项目,争取列入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盘子。另一方面,要创优环境快推进。环境是一个地方最大的品牌,良好的环境可以筑巢引凤。过来的实践证明,县之所以能有今天良好的发展局面,主要得益于优越的发展环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发展环境也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首先,要开辟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发挥好“一条龙”服务、全程代办制等平台作用。其次,要创优政务环境,在项目服务和落实过程中真正为投资者搞好服务,讲求方法,提高效率,靠服务吸引和感化投资者入驻县。第三,加强环境整治,坚决克服和打击设障、刁难、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杜绝开门招商、关门宰客的现象发生。

三、要强化机制保落实

观摩分析 篇5

小学展示课的授课内容是以田径类 (跑、跳、投)、球类、体操类为主,校本类项目为辅,分布于各个水平段,但是没有三年级和六年级的课(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展示课自选教材的选择均以常见的体育教材为主,并且侧重于学练相关的运动技能,以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相关的运动技术为目标。每节课的器材选择与运用大多数能恰到好处,从 “目标的达成”出发,都是一些实用性较高的器材,几乎没有出现以吸引人的眼球和盲目追求场地与器材的花哨和新颖为目的。 如,巧妙运用体操棒,实现了在自然而然中练习快速起动的动作;充分利用小体操垫,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摆放垫子,并进行接力活动;利用自制球托,让球在地上不随意滚动;利用太空球,将情境与运动技术学习、游戏练习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云梯这一器材,提高了练习密度,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等。在器材选用多样有实效中, 可以看出本次展示课的教学设计多样有活力,而且非常重视运动技术的教、学和练, 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也可以充分说明,本次展示课以着力打造真实的、有活力的课堂,以使得展示课的教学理念与行为、教学手段与方法等能够运用到体育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去,让真实、有活力的展示课回归到“一线”,使其更加有生命力。总之,本次展示课所选的教学内容均是常见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对常态的体育教学有一定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二、主要特点的概括与分析

(一)从授课教师教学层面

1.关注运动负荷,追求本真的课堂

本次大赛的大会组委会采用了科学的仪器对课堂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进行监测,专家在点评过程中指出:部分课堂的练习密度在50%左右。在水平二(四年级)《篮球—原地运球》的一节课中,从持球动作练习到手腕带动手指拨地滚球,从“坐姿”到“跪姿”再到“站姿”(在站姿练习中的听音乐练习与合作运球),从“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到体能练习,学生始终处于练习的状态,始终处于球不离手的状态。这样, 既提高了练习密度,又增加了运动的强度, 并且在多样、多变的身体练习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掌握了运球的技术。在水平二(四年级)《快速跑》的教学中,运用多个游戏达到快速起动的目的,通过各种形式的跑的组合练习提高学生的步幅和步频,利用云梯和体操棒组合器材进行完整的快速跑练习,在最后的“划龙舟”的游戏活动,达到体能练习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目的。

从整体上分析,小学的展示课非常关注体育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关注学生的体能发展,摒弃了以往少数公开课中好看而不实用的花样练习,追求本真的体育课堂。

2.重视运动技术,增加相关的运动的知识

在水平一(二年级)的《小小宇航员的太空梦想》课中,教师围绕着“小小宇航员的太空梦想”这一主题,创造了“小小宇航员遨游太空”的奇观景象,设计的身体练习均与航天和航空有关,上课的队形和图案也有鲜明的航空特点。整节课能将运动技术的学练与音乐、情境等融为一体,既掌握了相关的运动技术,又发展了身体直体控制能力,还学习了体育知识、航空航天知识等。在水平三(五年级)《前滚翻交叉转体180°为主的动作组合》的教学中,通过辅助性练习、分解练习、完整练习后,要求学生完成动作后能将相关动作定时3秒,这样不但提高了运动技术学习的难度,也保持了体操(技巧)教学的特色。在水平二(四年级)《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中,在主体部分的最后环节设计了体验行进间曲线运球的教学,拓展了运动技术学习的宽度, 为单元后面的课时教学埋下伏笔。

从整体上讲,小学展示课较重视运动技术的教学,将相关运动项目的知识、规则、方法等有机渗透在教学情境与教学过程中。在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了相关运动技术与运动项目的知识。

3.注重教法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展示课中,讲解与示范法、分解与完整法、游戏与竞赛法、保护与帮助、演示法等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如,在前滚翻交叉转体180°的课堂中,教师能做出规范的动作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在花样跳绳(车轮跳)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准确到位,能带着学生一起去学习车轮跳;在四节体操类教材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保护与帮助;在小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中,结合挂图进行讲解等。在展示课中,多媒体教学法、正误同时对比法、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紧密结合等将教法与学法的创新性和实效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学过程也显得自然又流畅,严密有活力。如,水平三(五年级)第一套少年拳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进行武术动作的展示, 让学生模仿练习;根据学生模仿的情况,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并示范动作,再组织学生练习;练习后分组强化动作,每组用一台电脑观看动作,进而展开练习、评价、指导; 分解动作完成后进行组合动作练习。在小 《篮球—原地运球》教学中,教师采用两只手运两个小篮球(“一正”与“一误”) 的方法让学生很直观地理解正确的动作方法。在水平一(一年级)《立定跳远与游戏》教学中能够将学生自主练习与小组合作练习有机结合,将分散练习与集中练习和讲解有机结合,延伸出了自主合作学练。

从整体上看去,展示课在重视运动技术教学的基础上,授课教师既能有针对性、 目的性地选择与运用传统的教法,又能将一些教法与学法创新、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使得运动技术的教学变得趣味性浓、实效性强,课堂教学气氛充满活力。在一些自主练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主导性,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重视学习方式运用的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与生成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达成学习目标,减少了虚假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最终提高了教学质量。

4.打造活力课堂,增加体育的魅力

在支撑与悬垂一课中,设计的多种游戏练习形式很巧妙,如,“星球保卫战”游戏的设计变化多端,充分运用了课堂上的所有器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体能。在一年级《立定跳远与游戏》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到游乐场玩耍入手,带领学生,坐上小巴开始“闯关” 之旅,然后引导学生在小游戏“石头、剪刀、 布”及模仿动物跑与跳中通过第一关,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在课的基本部分,将立定跳远的动作进行游戏化处理,有机地渗透进到各教学情境中,如:“自主跳跃”、“石头、 剪子、布”、“我们都是木偶人”、“小小跳舞毯”及“过河”等,让学生在自主与合作学练中通过第二关。在课的拓展与延伸部分,结合立定跳远的动作要点,有机地安排了“夹板跳”等小游戏,不仅有效发展了学生的体能,更创设一种身心愉悦的情境,让师生间心灵的共鸣得到升华。在前滚翻交叉180° 及体能练习的课堂上,一位授课教师用幽默的语言、多变的游戏活动迅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愉快;另一位授课教师运用了较为欢快的音乐作为学生练习的背景,课堂气氛不再单调枯燥,这些都值得去点赞!

从整体上看去,展示课都在努力使得相应的体能练习和技能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地重复练习,不断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充满活力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动作方法、达成学习目标。总之,小学的体育展示课充满了趣味与活力, 授课教师与学生一起演绎出一幅幅师生关系和谐、学习气氛活跃、学习成效明显的动人画卷,更让学生体验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和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

(二)专家学者引领层面

专家能根据展示课的实际教学情况公正、客观地进行点评,指出具体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与措施等。如,陈雁飞教授在点评中指出,好课好在哪里?这节课的特点是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等。点评专家江仁虎教授对三节“同课异构”体操课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进行了分析,充分肯定了三位教师在练习密度方面做得不错的同时,提出了当前少数体育教师在示范面、示范位置、观察位置等方面知识与技能缺失的现状等。总体上说,优点值得观摩教师去学习,存在的问题值得大家认真思考,并在后期的教学实践中予以解决,而改进建议与措施较为精准,值得观摩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并灵活地运用。

(三)观摩教师学习层面

观摩教师能够与专家进行有效互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专家在点评过程中的一个即时的、简短的提问, 观摩教师能够迅速、简要、准确地回答出来。这说明专家提出的问题是真问题,而观摩教师在认真观摩的同时,也在思考与分析课堂中的相关问题。二是观摩教师向专家的提问已经不在一些“老生常谈”“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上了,而是一些“真问题”、“真方法”。三是点评结束后,很多观摩教师围绕在点评专家身边就体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再次进行互动交流。如,在5月23日下午体育馆的负一楼,观摩教师围绕着陈雁飞教授和庄弼教授就教案中的时间撰写,球类教学的技术学习与战术意识的协同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久久不肯离去。5月24日下午,在专家点评后,研讨和交流的气氛非常热烈,武汉市体育教研员吕卫东老师再一次摆出体操垫,与观摩教师们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与处理的办法,而有些教师意犹未尽,会后主动与专家们单独进行交流。

三、值得思考的问题与建议

本届展示课活动能够紧密结合一线实际,面向常态的体育教学,相对淡化了本次展示活动的比赛性质,真正地为广大观摩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学理念的明确和为常态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具体、 有效地指导。在肯定的同时,笔者认为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一)值得思考的问题

部分教学设计(或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写得广泛、不明确、不具体;练习时间、练习次数写得较为混乱;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定位不够准确等。个别教师对一些传统的体育教学知识与技能的遗忘或者缺失。 个别教师对个别运动技术的动作过程、动作方法与动作要领理解不够,对一些集体项目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武术、花样跳绳的教材教法还需要深入的研究等。 如,在前滚翻交叉转体180°的“同课异构” 教学中,其规格的动作是什么?教师应该不应该教规格的动作?对三节课的比较与分析中发现交叉腿、转体等技术的细节并不相同,值得大家去思考与探索。在球类教学中,是否可以增加一些配合、攻防等学习内容或游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基础配合的能力和战术素养。在花样跳绳的教学中,可否转变一下教学的程序,使得教学富有挑战性,显得更加严谨与自然。此外,个别课堂的安全保护方法与措施显得有点生硬、单调,缺乏有效的手段。如,在一些课堂中的器材是否省略?或者用其他安全性能较高的器材所代替?怎样将“注意安全” 的口令或者口号转变为有效的教学行为? 等一些问题值得大家去思考。

(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展示课组委会可以发动全国的体育教育专家就体育教学设计中的一些必备的元素进行科学、规范地表述,如,学习目标、练习时间、 运动负荷等,还要鼓励全国的体育教师在科学、规范、实用的基础上创新出有效的、 多样的体育教学设计等。建议国内的体育教育教学专家,将我国传统体育教学中优秀的、实用的经验、方法及手段总结出来, 供体育教师学习。建议全国一线小学体育教师深入学习“立德树人”的精神,把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将育人放在首位。建议专家与一线教师一起继续研究小学体育教材与教法,准确理解各类运动项目的特性,将相关运动技术的难易程度做出必要的划分,将战术的思想进行有效地拆解并融于运动技术的教学中,以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 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建议展示课组委会,设立网上资源库,将一些优质的、获奖的录像课传到网上,并附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指导教师点评、专家点评等内容,以供全国体育教师学习。

观摩分析 篇6

一、几个概念的梳理

1.体能训练与体能练习

体能在广义上,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三个方面;在狭义上,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体能”开始出现在全国各类体育报刊和文献上,逐渐成为我国运动训练界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我国各类竞技运动项目的训练中都陆续开始强调体能的训练,“体能训练”是竞技运动中身体训练的下位概念。众所周知,学校体育教学和竞技运动训练由于目标、对象等不同,其手段、方法、评价等都大不相同。“体能练习”就是借鉴、移植体能训练的形式、内容和方式方法,与体育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后,对学生实施的身体练习,它是教学中身体练习的下位概念。

因此,“体能练习”与“体能训练”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不宜实施“体能训练”,而应开展“体能练习”。 “体能练习”更强调了学练过程,这一创新性提法概念明确、定位准确、科学合理, 其下位概念还有“力量练习”、“速度练习”等。

2.力量与运动技能

肌肉力量是通过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完成运动的能力[2]。

体育运动技术从生物力学角度可划分为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综合性特征。其中,动力学特征是力量,它是由人体的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的相互作用所构成; 综合性特征则是节奏,它是时间、空间、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3]。由此可见,力量在运动技能中的作用非常显著。

3.力量与体能练习、力量练习

肌肉力量是人们完成各种动作的动力来源[4]。在各种身体素质中,肌肉力量的大小,是速度、耐力、灵敏、平衡、协调等各项身体素质的基础[5]。把力量分为绝对力量、 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等,就充分显现了力量的基础性与全面性的作用。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编审委员会《体育理论》编写组最早提出了“力量练习”一词[6],但实际教学中使用较多的还是“力量训练”。

二、几项统计的分析

通过观摩结合查阅“第六展”的教案集,笔者对初中组实施力量练习的课进行了相关统计(见下表)。

1.练习时间。最少2min,最长10min,平均时间4.5min/节。

2.搭配方式。50%的课采用了互补式, 40%的课采用了加强式,10%的课采用了复合式。本文所说的“搭配方式”主要是指力量练习发展肌群与主教材练习发展肌群的关系,不同称为互补式,相同称为加强式, 兼顾则称为复合式。从调节恢复的角度,可采用互补式;从完成技术动作的角度,可采用加强式;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可采用复合式。选取何种搭配方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目标选择。

3.练习时机。力量练习在技能练习的前中后分别为10%、10%和80%。

4.练习课次。力量练习分布在各自单元教学的不同课次中,即每个课次都有力量练习,这也印证了在以运动项目技能教学为主线的单元教学中,力量练习的重要性。

5.练习器材。体育课提倡器材使用“三个一”,即一物多用、一物巧用、一用到底。 40%的课运用了教学器材进行力量练习。

三、几点操作的探讨

站在全国教学观摩展示的角度,各节展示课无论是教学理念、设计、实施还是作课教师的素质、能力、专业水准等都堪称一流,这点毋庸置疑。但在“力量练习”这一 “新生事物”的操作上却显得并不成熟,本着研究探讨的目的,谈谈一己之见。

1.力量练习被选择的思考

“第六届”初中组现场展示课中的10节课,即83.3%的课选择了发展力量素质的体能练习,是偶然还是必然?笔者以为是后者。

从理论层面分析,一是力量的重要性, 很多运动技能都需要一定的肌肉力量作保证,力量素质直接影响技术掌握的快慢及运动成绩的提高程度,这是其他身体素质所无法比拟的;二是练习的实效性,初中阶段处于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力量练习会有事半功倍之效;三是力量的保持性,练习如果不能持之以恒,消退会很快, 这就需要在体育课上经常安排力量类的体能练习。

从操作层面分析,一是力量练习的过程和结果易观察、易测量、易操作;二是进行力量练习时课堂气氛活跃,倘若结合音效,如运用音乐或呼喊等调动方式,学生情绪会分外高涨。

2.力量练习与教材内容、时机

《单杠: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后摆下》(第6-2次课)一课,在准备活动结束后安排了上肢力量的体能练习——俯撑顶肩练习,它是作为技能学习内容“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后摆下”的专项辅助练习呈现。而《体操:横箱分腿腾越》一课是横箱分腿腾越的第3次课,技术动作难度大,对学生的体能要求较高,身心负荷都较重。力量练习穿插在这类教材的技能教学中值得商榷。现场展示中,连续有两名学生出现因支撑手臂乏力从跳箱上摔倒的情况,幸亏有同伴保护和体操垫减震,才避免更严重问题甚至伤害事故的出现。

这种“补偿—介入”教学模式[7],实施 “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对于速度、协调、耐力等身体素质练习可以在课堂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阶段中任意穿插。而对于力量练习而言,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学情,如果在技能练习之前或之中进行练习,对强度的控制、疲劳的判断等都要拿捏得准。

3.力量练习的强度、时间

不同身体素质练习如力量练习和柔韧练习,给肌体的负荷刺激并不都是用时间来衡量。

力量练习时教师大都是几组几次的统一要求,这样不易控制强度、关注差异。 如,两名学生做引体向上最多分别可达5个和15个,当要完成3组×10个/组的任务,对两人而言负荷就大不相同。我们可尝试运用“RM”(英文repetition maximum的缩写,意为可重复某一次数的最大重量)的概念确定负荷重量。对上述两个学生要求分别做4个和13个一组,或前者在低单杠上做斜身引体(《单杠: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及还原—后摆下》一课中的力量练习方式),后者在高杠上做悬垂引体,这样完成10个或15个一组,对每个学生来说都需要付出努力,也显得更为“公平”。

力量练习的组间间歇时间,是负荷强度不容忽视的因子,其在“第六展”中与力量练习有关的课时计划中似乎是被遗忘的角落。

4.力量的转化、促成

《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一课中, 执教教师在迅速完成单手肩上投篮后,进行了逐渐增加距离投远等几种辅助性练习的教学过程,与其课时计划出入较大。笔者当时以为执教教师了解了这项技术早已为该班学生掌握,但学生力量偏弱投不远,便临时修改了课时计划,以辅助练习为模板,加强力量练习而有意为之。课后带着这样的疑惑当面请教执教教师,但得到的答案却是由于紧张遗漏了几个辅助练习,考虑时间、计划等因素,在技能教学完毕后进行的弥补。 倘若如笔者所揣摩的那样,对于技术难度不大而学生能很快掌握的教材,可以不用过于繁琐花哨的辅助,而以相似动作或辅助动作为基础,提高力量、速度、远度等要求,针对专项素质提高体能,应当是可行且有益的。

基于“体能”和“技术”的关系,传统的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体系被称之为“二元”训练理论。20世纪90年代,茅鹏提出“一元”训练理论后,引发不少争论。体育教学要走技体融合之道,应充分认识“两种理论并非完全对立,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补的”[8]。 因此,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也应当努力把力量练习的形式、内容与技能教学内容结合,使肌肉活动的性质和模式与所从事的运动专项特点相一致,以利于力量能转化成促进运动技能完成和提高的能力。

5.特殊“时期”关注

初中生所处的几个特殊时期需要体育教师特别关注。

敏感期。青少年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女子是11~15岁、男子是12~16岁。其中, 14岁前爆发力增长很快。不同的肌肉部位,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增长速度不一样:10~14岁,腿部弹跳力增长很快;14~16岁, 握力增长快;15~18岁,躯干力量增长快[10]。

这一时期的力量练习,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先慢速后快速,先质量后重量,先近端后远端,先大块后小块”的学练顺序[10]。肌肉收缩的形式要注意宜多动力性练习少静力性练习,多向心收缩少离心收缩等等。这一点在“第六展”初中课中得到较好的体现。

备考期。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的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设置了体育考试,应试的大环境下,体育学科只能是顺应。本届活动中现场评课专家就提醒观摩教师,围绕中考项目安排适当的力量练习也是必要的。这无疑给初中教师增加了底气和信心。

四、结语

观摩分析 篇7

此次观摩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为主导产业,深化与中国煤科、重庆力帆、西安交大、河南大学等行业龙头、高等院校合作,实施、引进一批国内外一流的重大项目,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谢伏瞻深入重点项目建设工地、车间,看展板,观视频,听介绍,详细了解产业集聚(开发)区主导产业与产业集群发展、产城融合、体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情况,认真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充分肯定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开发)区发展取得的成就。

创新驱动已成为济源市产业集聚(开发)区发展的新动力,西安交大(济源)科技园正是承担着为企业提供强大技术研发支撑的平台。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主要包括科研办公培训区、企业总部及孵化区、产业生产区和配套服务区,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孵化10家年产值不低于3 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听取介绍后,谢伏瞻说,康桥智谷(科研办公培训区)、康桥中试(产业生产区)是园区的核心,应该加速推进,然后带动康桥绿郡(配套服务区)建设;要通过高标准的园区建设、高效有力的服务,吸引西安交通大学的高端科研成果,吸纳高端科技人才,以创新的力量推动园区发展和产业集聚。

随后,谢伏瞻一行来到济源科技大市场、西安交大建筑节能与建筑环境调控新技术研究中心、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济源示范中心、高新区科技创新平台展示厅等处,详细了解项目建设、企业孵化、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情况。谢伏瞻对济源市抓创新、引高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强化科技项目和企业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

在力帆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园,谢伏瞻走进了力帆汽车总装车间,详细了解汽车产能、研发、营销等情况。听到兴致处,谢伏瞻还坐进一辆力帆电轿,感受电轿的舒适度。他勉励企业要在关键技术突破上狠下功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在总投资30亿元的中国煤科(济源)矿用装备科技产业园内,一个个崭新的产品向观摩组成员展示着中国煤科的最新科研成果。谢伏瞻来到展台前,与工作人员亲切交谈。从产品性能、产品构造到产品销售情况,谢伏瞻问得仔细,听得认真。他对济源市瞄准高、精、尖的产业方向,突出产业延链发展、集群发展,引进科技型、节能型、生态型项目的探索表示认可。

产业集聚呼唤高端服务。2014年以来,济源市围绕支撑主导产业发展、引领高端服务集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着力改善商务环境,着力破解人才瓶颈,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商务中心区已扬帆起航。旅游集散中心是一站式综合旅游服务平台,是“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窗口;力帆汽车学院、富士康实训中心、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承载科技教育培训功能,每年培训各类技术人员4万余人次,为济源市市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谢伏瞻一行来到旅游集散中心,详细了解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行情况,并希望我市通过旅游集散中心的龙头带动,为旅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综合旅游服务平台。谢伏瞻还来到力帆汽车学院,了解学院建设、教学情况,对学院“围绕产业办职教、围绕就业办培训”的理念和“产学研”联动发展的探索表示赞赏。

参加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篇8

亮点一:传统精髓与课改理念有机相融

课改以来, 作为青年教师总有一种困惑:是完全摒弃传统教学, 大刀阔斧搞课改呢?还是将传统的精髓有机地融入课改理念中?此次婺源之行, 终于让我豁然开朗:传统的课程, 是可以上出富有时代韵味的。当今的学生是很富有个性化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完全抛弃传统中的灌输式教学, 需要我们在好的传统上融入时代气息, 尽力使学生乐有所学、乐有所得。

本次观摩活动, 大部分都是传统课程。微妙中说明传统课程是富有时代节奏的, 老课题注入新活力、新思想、新理念, 让学生全方位感知体验, 快乐而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 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感受到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如:上海董国良老师执教的《垂直与平行》一课, 课伊始, 教师先跟学生互相握手成为朋友, 这一小小举动可谓一箭双雕。其一, 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不在是严师的架势, 亲其师而信其道也, 传统理念在这里风趣化了。其二, 很好地渗透了“互相”这一词的意义, 为学生理解“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架起一座无形之桥, 为学生自主理解概念起着关键作用。

还有, 浙江宋明民老师也同时执教《垂直与平行》一课, 这不是巧合而是传统的魅力所在。说明只要我们与时俱进, 传统的课程可以构出如诗如画的课堂。宋老师这节课, 可以说构思还是很传统的, 但是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 所以课不仅上得很实在, 而且很有新意, 学生在动静结合中深度构建“平行”和“垂直”这两个概念。在明确平面的特征后抛出任务:“如果我们把一张纸看作一个平面, 请你在上面任意地画两条直线。”然后交流“我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引导大家对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同位置关系的观察和分类。传统教学时, 一般是到此为止而不再深入挖掘的, 而宋老师不满足于现状状, , 巧巧妙妙地地利利用用““平平移移和和旋旋转转小小棒棒””让让““平平行行””和“垂直”在学生的视觉中动起来。找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中的双杠图题型也很有韵味, 老师不仅将双杠搬到教室, 做了一个多功能双杠模型, 还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 就这样, 用好实物和媒体两个平台, 填补部分学生脑中的想象空白, 验证学生的想象模型正确与否。这样的想象训练, 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亮点二:真实有效, 使课堂氛围更具诗意

诗, 言简意赅, 内容却蕴含深刻。之所以达到这般境界, 全在于诗人的真情实感。就像婺源的风景, 你不必过于渲染、虚于夸张, 它本来就是那么美:粉墙青瓦镶嵌在青山绿水中, 仿佛一幅写意的中国画。一节课也应如此, 内容不在量多, 而在于本质上的精益求精、真实有效。我们设计任意一道环节, 都应力求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切合学生的经验水平, 不要拔高学生, 也不要低估学生。凡是题型既层层递进又生动有趣的, 学生的兴致就会一浪高过一浪, 思维火花就会碰撞出智慧的光芒。

例如:山东杨克誉老师执教的《美的奥秘》一课, 他的教学重点很明确:感受“黄金比”的神奇作用。本课始终把握这一主线展开教学, 形式很单一, 内容却很丰富。杨老师先让学生欣赏几幅美丽的自然风光, 将美的感觉初步印象在脑海中, 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发现哪张照片比较好看, 从而让学生自然地发现:美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和谐的, 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但此时教师不急于求成, 再提供一组有美、有丑的图片, 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 确实发现这些美真是有规律的。由此, 水到渠成引出什么是“黄金比”。认识“黄金比”后, 教师又充分让学生从感官上欣赏各个领域中存在和所运用的神奇“黄金比”, 并让学生亲自动手算一算加深体验。这里值得一提的是, 教师为了使课堂更加实效, 杨老师机灵地将繁琐的计算量由计算器光荣胜任。这为后面“帮妈妈设计高跟鞋”留足了宝贵的时间, 使整节课紧凑有效、高潮迭起。

亮点三:自然生成的风趣, 使课堂活动充满活力

自然的总是最美的, 更可以给人以最美的熏陶。像过惯了繁华都市生活的人们, 总想到大自然去寻找一些闲情、一点诗意。而那些最自然的、无污染的环境就是大家的首选, 也最能净化人的心灵。而我们的课堂也应融入大自然中, 用无私的情怀、有容乃大的胸襟来感化、启迪我们的学生。

例如:由我校李培芳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课。正是他的耐心、他的风趣, 当学生一次又一次因为怕生不大敢回答时, 李老师不紧不慢地一次又一次加以点拨、鼓励, 最终博得台下教师的赏识与认可, 更何况这一节课历来就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尽管他的幽默偶尔会过了些, 不过都是他的真情流露、自然生成。特有意思的是, 教学到呈现出如下六道算式后, 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得出左右各一类时, 老师从算式特征和意义引导学生分析, 这时他风趣地说:“左边算式确实很像, 简直就是双胞胎。”紧接着又调侃道:“唉, 那边有人说是虚报产量, 应是三胞胎。”到了分析右边时, 因为有了前面的迁移, 李老师故意滑稽地说:“右边也很像, 简直就是……”学生很自然地应道:“简直就是三胞胎。”逗得台下的老师们顿时忘了这几天听课的疲劳, 一时间有了很大的听课乐趣。更有戏剧性的是当探索发现左右算式可以用等号相联成为一道等式后, 老师将各等式中的另一道算式倒翻过来, 让学生自主发现可以根据其中一道将之猜出来。当学生猜完第一道后,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还没猜第二道时, 第三道的那块倒翻小黑板突然不听话地掉了下来, 似乎是跟李老师作对, 连续两次都放不住, 要是我早就乱了阵脚, 而李老师却不慌不忙地趣侃道:“真淘气!原来它是想让你们先猜一猜, 猜对了就不会掉。”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了出来。这一招又迎来一阵喝彩, 李老师也心花怒放, 感觉很是幸福。

观摩的老师, 请别走 篇9

然而, 迎着我急促的脚步, 却是如潮水般退却的人流———许多观摩活动的老师已经匆匆地结束了自己此次的行程。沿途, 我听到一些老师正在讨论今天的观摩活动, 但更多的是这样的话语:“研讨太深奥, 不听也罢!”“我可不会说, 还是早点走算了。”“研讨是专家的事, 我们参加不参加无所谓。”……及至赶到四楼, 剩下的老师已是寥寥无几。接下来的研讨, 自是冷清而单调。

我的心底有些许失落。我真想对着退却的人流说一声:观摩的老师, 请别走!要知道, 作为一名老师, 在教学生涯中能组织观摩活动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每一次机会对组织者来说, 都是弥足珍贵的———它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我很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辛苦与甘甜。同时, 更希望借助你们的聪明才智, 拓展我的思路, 提升我的能力。这其中, 受益的绝非我一人, 你们也一定会有所思、有所获。可是, 你们的过早离开使得这次观摩活动只剩下结果, 而没有了过程;只剩下了热闹, 而没有了思考。

上一篇:福建自贸区下一篇:重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