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技术教学设计

2024-08-14

劳动技术教学设计(共12篇)

劳动技术教学设计 篇1

一、课型设计说明:

在之前的活动中,学生对纸的各方面知识已有了全面的研究,对纸的回收再利用也有了理论层面的了解,如何借助本研究主题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呢?为此,我们开设了把知识研究与劳动技术相结合的手工纸艺制作课。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实践,探索趣味纸编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在具体图形上合理设计边框和线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思考的能力和探究推理的能力。

2、掌握改变编织条的形状和灵活变换穿插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3、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纸编的乐趣,增强手工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

4、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学情分析:

学校在初级阶段开展的纸编兴趣小组活动,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兴趣小组的活动侧重于模仿操作,少创作性作品,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其次,兴趣小组的活动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纸编活动进行教学内容的系统编排。纸编活动课程的开发,纠正了这几方面的不足。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猜想、实践,探索趣味纸编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在具体图形上合理设计边框和线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思考的能力和探究推理的能力。

教学策略:制作方法的探究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讨论等方式进行探索,对于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由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来,然后想出解决优化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并在此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数学知识,沟通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掌握改变编织条的形状和灵活变换穿插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提供欣赏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与众不同的设计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用纸条编织成的材料框、各种颜色的编织条、刻刀、双面胶、垃圾篓。(每个小组提供一组)

学生方面:用卡纸剪出的个性图案。(每人一幅)

六、评价设计:

通过猜想交流环节,完成对目标1和目标4的检测;

通过“欣赏作品、拓宽思路”环节,完成目标2的检测;

通过“实践体验,动手编织”和“欣赏作品,互相评价”环节,完成目标3和目标4的检测。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纸编的方法,大家还记得是怎么编的吗?

1、制作的时候,先要切割编织条,剪编织条的时候要先画好宽度再剪,这样省时美观;(板书:切割)

2、把编织条穿插交错在一起,就可以编出漂亮的图案。(板书:穿编)

3、要一条一条有规律地编织,第二行与第一行要一上一下相互穿插起来。

4、编织的时候,动作要轻一点,不能把编织条碰断了;还要把编织条向上推,收紧了。(板书:推紧)

看来,大家都掌握了纸编的小窍门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些方法继续创新,设计制作出更加新颖有趣的纸编作品。

(二)、讲授新课

1、猜想制作过程

老师剪了两朵向日葵。(板贴2朵,一朵没编,第二朵是编过的)。你觉得哪朵好看?好在哪儿呢?

这朵向日葵要变成这样,中间需要做哪些工作呢?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哪个小组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师小结:先打好底稿再动手刻,这是个好办法。(板设计底稿)

由于我们是初学,一般把范围规定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区域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让学生发现加入纸编装饰的向日葵色彩更加和谐,形象更加逼真,这样,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在此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和小组讨论,探究出制作的步骤。这个过程尊重了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2、尝试做外框和画线

在每个小组的材料框里,有几只杯子的图形,学生二人一组,在杯子上面,确定出编织范围,然后以1厘米的宽度来找点画线。(师巡视,收集典型作品)

好,停。咱们来看看这几个同学的做法。

A、(外框太靠边)

生发现这个长方形画得太靠边了,刻的时候容易把图形撕破了。大家同意这个建议吗?是的。

B、(把底稿画在了杯子的正面)

最好画在反面,这样,正面会比较整洁好看。

师小结:我们画的线都应在图形的背面画,包括编好后剩余的编织条,都在留在图形的背面用胶固定住,这样,正面才能更整洁更美观。

C:请画得又快又好的小组到前面介绍演示方法。

小结:在设计时我们可以运用数学中的对称和垂直的知识。看来,画线中也有很多的技巧。

需要改进的同学赶快修改一下。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初次设计,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由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来,然后想出解决优化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并在此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数学知识,沟通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3、欣赏作品,实践体验

(1)出示作品,引导生欣赏评价:说说你最喜欢哪件作品,它最特别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A:手套。它纸编的部分是斜着的,很特别。

这时,师板贴两只蜗牛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个边框是正的,第二个边框是斜的)。

引导学生猜想第二种边框是如何设计的。

小结:有时,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可以令你的作品与众不同。

B:喜欢那棵大树,它纸编部分是弧形的。

那线条除了可以画成直线、弧线以外,还可以画成什么样的呢?大胆猜一猜。

折线、波浪线……

师出示不规则的线,这样画行不行?

师板贴作品,生惊叹。

小结:有时,不规则也是一种美。

你喜欢葫芦,它上下两部分都有纸编部分。……

这些作品各有各的美,老师相信同学们做得比他们还好。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同学们在课前已经设计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举起来,互相看一看。(兔子,萝卜,蘑菇,汽车,房子)

你能通过纸编让它们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吗?好多同学都在摩拳擦掌,迫不及待了,在开始创作之前,有几点需要大家注意的问题,小声读一读。

开始做吧!(播放音乐)

师巡视指导,提示:注意安全、材料的节约与回收、作品的整洁与美观。

(设计意图:通过温馨提示对创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加以强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审美意识)

(三)、欣赏作品,互相评价

完成的同学把作品贴到展板上,和大家共同欣赏。

(展板布置差不多了)(音乐停)。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做到这儿,没完成的同学请课后继续完成。瞧,这么多漂亮精致的纸编作品已经汇集到展板上,蓝天白云,绿树碧水,小动物们生活在绿色家园里,多幸福啊!下面我们来开一场趣味纸编展示会,(课件出示标题,播放音乐)

大家都来当个小小评论家,评价一下吧。

引导生从边框的设计、颜色的搭配、编织的技法、图案的组合等方面进行评价。

做得好的加以表扬和赞赏。存在问题的可以共同分析原因并进行作品的再加工。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思有所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地看、想、说,对作品进行鉴赏和再加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这么多精美的作品我们可以干什么?

(装饰房间、做挂件、书签、贺卡等。)

师课件展示经过再加工的纸编作品:挂件,制成贺卡,还有手镯、帽子等等,体会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五、课后拓展

出示一个纸编的双层爱心,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用途?

它是怎样做出来的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仔细研究研究,破解一下制作的秘密,如果有困难,可以动手拆一拆。

(设计意图:让学生跳出本节课的思维圈子,打破课堂的局限性,让学生的学习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

小小编织,创意无限,动动手,动动脑,我们就会在编织的过程中收获很多的快乐。

劳动技术教学设计 篇2

一、把劳技教育同提高综合素质统一起来一个人的劳动技术教育素养, 将是激发一个人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原始动力。劳技课, 又称为综合实践课, 是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动手能力、劳动习惯的教育, 具有教育性、实践性、技术性的特点, 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是从事劳技课教学的根本依据。在《大纲》的指导下, 遵循劳技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研究现行教材, 结合学校实际、学生的实际及教师个人特长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然后设计课堂教学,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抓住导入、示范、练习、评价四个关键环节, 组织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实效。注重课堂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积极的学习心态。常用的方法有:实物展示法、设疑法、谈话法等。把握好劳动技术的重点和难点, 做好技术操作示范是劳动技术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 社会上流行十字绣。为此, 专门设立了十字绣一节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制作, 在大家的合作下, 各组将制成的作品由组长收集起来, 还要进行逐个的查阅和对比, 有的留下来作为以后的教具, 有的在下节课上展演。通过这节课, 学生们认识了劳动的重要性, 体会到劳动带来的乐趣, 培养了劳动的良好习惯。三、开展多元化教学, 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在教学中, 我注重学生的特长及爱好, 鼓励学生除了要学好课内的主学科, 还要积极地学习课余知识和专业, 如有的同学很小就学习了钢琴, 舞蹈, 篮球等, 有的已经获得很高的奖项, 但是由于到了中学, 课余时间少了, 不得不中断了学习。基于这种情况, 我便在初二年级专门设立了一节才艺展示课, 让同学们各自拿出自己的特长。学生们有的唱歌, 有的表演舞蹈, 有的表演相声、小品, 还有个女同学表演了跆拳道。这节课就像一个欢乐的文艺演出。通过这节课, 我更加坚信, 学生们会积极的去学习, 并且将所学到的东西展示给大家, 这样不仅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还会激起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学有所用美国儿童博物馆墙上就有一条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 我看见了就记住了, 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在我们中学传统的教学中, 老师为了把知识教得透彻, 在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讲解, 课后又加了大量的复习资料, 考试确实有了好的成绩, 但是当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时却不会解决, 比如学了电学家里电线短路了不会接等等。如何培养学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 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经过思考, 在教学中我便做了一定的改变和探索。在学习《五十六个民族》这节课时, 把全班分成若干组, 将五十六个民族分配给不同的组。要同学们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书籍的优势, 查阅有关我国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资料。充分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 自制幻灯片, 有的利用图片, 有的加上色彩, 有的还请了电台的播音员来录音, 讲解不同民族的差异。更让人感动的是, 有一位家长利用休息时间, 和孩子一起做幻灯片。他们做的《汉族的由来》幻灯片有大量的图片、文字, 家长亲自配音, 作品非常感人。有位家长说:“学校现在开设的劳技课, 对孩子的改变很大, 他们知道了不仅要学习学校的主要学科, 还要了解很多课外知识才能丰富自己的学习, 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上网查阅资料, 再制成幻灯片, 使他们将学到的计算机技能应用到了学习中, 对这门学科更加感兴趣, 真正体现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了学有所用。”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设计与实施 篇3

一、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设计与实施

所谓劳动与技术教育设计,就是依据现代教学理论,根据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充分利用、创造教学条件,去选择组织和传递劳动与技术教育学习经验的过程。

(一)劳动与技术教育设计的依据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设计要以国家课改指导纲要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使设计具有可操作性。

1.综合性。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指定性学习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设计应充分体现综合性。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体现劳动与技术教育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发展学生综合学习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实践性。教学设计要符合教学规律,这是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主要以学生亲身参加劳动实践、从事实际操作活动为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突出教学实践的设计,注重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在操作活动中进行技术探究和技术学习。要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使整个教学设计以操作训练为主,在操作活动中增强学生对技术原理与方法的体悟。以操作训练为主线,这也是劳动技术教育教学设计区别于其他学科设计的最重要的标志。

3.可行性。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因此,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设计要立足学生实际,注意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和基本教学环节(诸如准备器材、导入新课、讲解演示、学生实践操作、总结评价、布置作业、整理器材等)加以具体分析,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取向,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拓展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的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亲身参与和经历劳动过程,进行愉快的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追求工具价值与发展价值的统一。

(二)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基本程序

依据教学设计的理论,根据学生的特点,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本阶段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采用诸如参观、故事、实物展示等布置学习任务。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实践范围,诱发探究动机。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进入探究状态,在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基礎上,归纳出问题之所在。

2.实践体验阶段。在确定了问题之后,学生就要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在开放的情境中,教师要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和思路点拨,促使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沟通,以科学的态度从不同角度认识自我,形成多种形式的“作品”。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3.表达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之后所取得的“作品”(实物或有关材料)进行交流、研讨,与大家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中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问题。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具体实施模式

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基本模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主题。这与一般程序大致相同。

2.激趣导入。可以由实物或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相关活动,亦可由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相关活动,还可由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激起学生感受和探究的欲望,引领学生进入实践活动环节。

3.启发探索。教师集中或小组合作进行,安排活动时间,提供活动相关资料和工具,通过引导确定活动具体内容、开展形式、实施进程、方式方法等。

4.实践体验。活动实施阶段,多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进行,具体方式可以是个人、小组、集体活动等。有些活动可以采取师生或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校外指导者合作的方式进行,但教师主要作为整个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在活动中,只是在学生迫切需要时才给予适当的方法、资料、工具等辅助性指导。

5.总结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重在感受与体验、展示与表达、讨论与评价,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倡鼓励、肯定、积极和发展性评价。

6.拓展提升。提出一些活动后进一步思考、探索或需要延伸训练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引导活动向纵深拓展,提升活动水平。

这6个步骤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灵活安排的,但不论如何,整个过程都应体现学生是课程实施主体、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课程理念。这个模式的重点在于突出了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性质,但也没有忽略教师在课程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参与和促进的作用。

二、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为学生的技术学习和技术探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优质服务的过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激发、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实物”作品,诱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2.正确处理好教师的示范、讲述与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突出对技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指导。

3.充分利用学生内部人际关系及学生群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技术活动中的分工与合作,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观摩与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通过“公正”、“合理”的评价,使所有学生都能成为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都能成为活动的受益者。

5.根据中小学生的性别差异控制好学生的劳动强度,做好劳动保护。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注意劳动卫生、劳逸结合,确保学生安全。

6.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还要注意开发新的资源,尤其要注意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作者单位

昆明市盘龙区教育科研中心

劳动技术教学反思 篇4

启发学生自学感知: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劳动课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最后形成技能,教师的教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以学生会和不会的临界点为切入点,所以劳动课的自学感知是必不可缺少的。

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运用旧知识与技能,学习新知识与技能的机会,还使学生对所需学习的新知识技能有整体印象。如在拆麻雀时,学生通过拆,了解折麻雀分了六步:麻雀的尾巴拆开后,发现“折脖颈、翅膀”属原有知识,折尾巴由学生实践感知,一起找到方法。

折尾巴是难点,学生虽拆开尾巴,也不能完全掌握方法,于是师利用示意图出示折法,通过阅读再尝试折法,师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图示意义,再全面展开,兴趣高涨。

巩固练习总结。技能的形成不是一次能完成的,学生掌握了折麻雀的方法、要领,放手让学生练习操作,一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劳动知识,形成技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及时矫正存在的问题。

劳动与技术《小纸花》教学设计 篇5

王卜庄镇何仉中心小学

何玉娣

《小纸花》教学设计

王卜庄镇何仉中心小学 何玉娣

一、教材分析

花是美好与幸福的象征,通过纸花造型游戏,可以培养同学爱美的情操。纸花造型,包括形状、色彩、制作方法,这三者是造型活动中应考虑的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才干追求神韵,既取悦人的眼睛,又打动人的心灵。

教学重点: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完成纸花造型,体验动手乐趣,把纸花做得漂亮有神韵。

教学难点:能用皱纹纸纸做出各种各样的纸花。教学准备:

教师(各色彩色皱纸、宣纸等、铅丝、棉棒、剪刀、胶水、各色纸花花环)学生(各种彩色纸、铅丝或线、剪刀、胶水)

二、教学目标

1、欣赏纸花的神韵,在合作中完成“纸花”的设计和制作。

2、在纸花制作中,注意花形的设计,色彩的选择,制作的方法。

3、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意识,发展学生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导入:

由大自然中的花及各色纸花导入教学:同学们,在我们学习新的知识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大自然中的花),真花的鲜艳、自然、飘香,让人回归了大自然,但是“好花不常在”,在美丽娇艳的花朵也有凋落的一天,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双手来创造,留住生活中美好的瞬间。

(出示花环)大家看,我头上的花环漂亮么?上面的花看起来像真的一样,其实,它是用一种特殊的材料—皱纹纸做出来的纸花,用材料可以做出各自种各样的纸花(出示纸花图片)。●激发兴趣:

同学们,老师通过自己动手劳动,把美丽的花朵留在了身边,那么,你们愿意用自己的双手把美丽的纸花留在身边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纸花的制作。●观察讨论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神秘礼物(送礼物),都是老师亲手做的,请大家把盒子打开,看看吧!小组观察讨论:

1、看一看:这纸花由哪几部分组成?

2、摸一摸:这纸花由哪些特点?

3、想一想:这纸花是怎样做成的?

●学习制作:同学们,开始吧!我们现在一起来做小纸花。

1、先作花蕊,缠花枝。

2、在剪花瓣,缠到花枝上。

3、最后整理花瓣,配上叶子。●助人为乐: 同学们,老师听说有一个工艺品市场,紧急需要一批仿真纸花来装点花园,并且把这个花园搬到了我们教室(出示小花园),想请同学们来装点这个花园,大家愿意帮忙么?

大家这么乐于助人,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那么,我们赶紧动手吧!大家在使用剪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哦(小组合作完成两至三朵仿真纸花)。●纸花制作完成后,各小组把制作好的纸花查到花圃上。

1、赏一赏,看看那朵花最漂亮?

劳动技术课教学反思 篇6

滨州经济开发区树人学校

王元水

农村中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如何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和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是劳动技术教育的方向问题。笔者从事劳动技术课教学之后,一直把这些做为劳技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一、转变观念,强化科技意识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把读书作为升学谋职的阶梯,部分学生轻视劳动。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感到升学无望,破罐破摔。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带领学生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用劳技课讲到的知识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学农基地、有关村社和学生家里开展科技示范试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看到了劳技课学到的知识有用处,付出的劳动创造了价值,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科技的思想情感逐步建立起来。

二、拓宽教学渠道,培养学生能力

农村劳技课教学,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必须把它放在广阔实践的基础之上,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这个实践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扩大到课外、家庭与社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劳技教育网络。实行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建立以校田为基地,以家庭为补充,用教学带试验,以试验促教学的多方位、多渠道的运行机制。

三、组建课外活动小组,开辟家庭实验基地

为了扩大示范试验面,推广普及科研新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组建了“课外活动小组”。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在自家庭院搞微型蔬菜新、奇、特、优品种试验。这样,就把学校的试验基地延伸到学生家中,促进了全校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四、根据当地情况,编写乡土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之本,没有教材,教学活动就难以实施,而教学内容的选择,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农村中学的劳技课,一定要针对本乡本上的现实情况去选材,否则,就会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因而,无论讲什么内容,都要着眼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在教学内容的选编和处理上,我经历了按需取材,初编课本,依据大纲合理调整,遵“纲”扣“本”,统筹规划三个阶段。

五、坚持“三实”原则,培养实用人才

在具体实施劳技课教学过程中,遵循劳技课的教学规律,从劳技课的特点出发,坚持“实用、实践、实效”的教学原则。1.坚持“实用”原则。在劳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传授对象,教学环境等,都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减少教学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教学的可行性和有轨性。(1)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心理特征,安排内容。劳动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是独立的学科,又与其它学科相辅相成。根据这个特点,应按照学生不同年段的现有知识水平,在考虑与其它学科知识相互照应的前提下,有序地排列知识内容,对学生分别进行不同内容的知识传授和训练。如一年级讲五大粮豆作物;二年级讲经济作物;三年级讲禽畜饲养。这样依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规律安排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学起来也易于接受。

(2)针对学校物力状况、自然条件,建立基地。劳动技术课的基地建设,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物力和自然条件,量“力”而行,开展教学活动,并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教学活动的完成。可引导学生在自家责任田进行广泛的实践活动,同时我校先后在学农基地建立了粮食作物实验田,在校园开辟了蔬菜园和百花园等劳动基地。

2.注重“实践”原则,强调学以致用。“实践”是上好劳动技术课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只有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学生才能把学到的知以应用于实践中去。无论备课、上课、考核都应注重实践。(1)备课。对劳技课大纲中提出的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尤其是实践操作程序,都深入研究,认真备课,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2)上课。打破常规授课,按农时季节讲授。根据劳技课实践性强的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改革,打破常规授课法,把每年要讲的内容重新归类,适应农时季节的需要进行传授。这样,学生的实践机会就大大加强了。如每年秋季刚入学,讲农作物的秋季田间管理、常规作物的田间选种、适时收割等内容。春季讲水稻旱育苗、播种,地下害虫防治、化肥施用等内容。这样,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即“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求得了系统的知能”。同时上课加大实践比例,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统筹安排,调配理论与实践的比例。(3)考核,侧重考核实践能力。劳动技术课的成绩考核,我校制定了劳技课的综合考核办法:理论知识考核,占学生劳技成绩的30%;学习态度考核占30%;实践能力考核占40%。

3.提倡“实效”原则,追求实际效果。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目的在于追求它的实际效果。

(1)讲究课堂传授效果。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讲究课堂传授效果,这是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劳技课教学效果的提高,要看教师采取什么传授方法。坚持不就理论讲理论,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实际,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和技能。(2)要求技能程度切实可行。不论组织什么活动,都要把握它的“度”,“度”适宜,学生才能够较容易地独立操作和独立完成。“度”就是量与质的标准,量适中,质才高。在安排活动时,要注意学生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年龄不同,活动的内容和次数也不同;层次不同,活动规模和范围也不同,因而,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和不同的活动量中,学到了不同的知识,掌握了不同的技能。

新形势下初中劳动技术教学之我见 篇7

一、初中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

中学阶段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 以及掌握一些生产技术知识和技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劳动技术课的学习, 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积累知识, 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1. 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能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

在日常的劳技教学与实践中, 能培养学生学习、钻研技术的兴趣, 动脑、动手的习惯;在劳动的实践中能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提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比如开设园艺课程, 可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通过计算机课程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英语知识的积极性。通过劳动技术课的学习可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灵巧双手, 不难发现一般热爱劳动的学生都具有比较清晰的思维, 究其原因是劳技实践过程中促使脑的思维和手的劳动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劳动技术教育不能兼并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 脑教导手, 手又发展和训练脑, 手脑结合, 学生的心灵手巧了, 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学生越聪明, 教学目标越容易实现。

2. 能促进德育教育

一个人的世界观、道德品质及思想修养是在劳动中, 人与人交往中形成的。在劳动中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美德, 改变学生懒惰的习惯和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通过劳技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负责, 团结合作, 关心集体的优良品质, 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养成爱护公众设施、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3. 能促进美育

在劳技课的实践活动中, 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一些问题时, 独立思考透过细节完成某些科学试验, 将享受到劳动所带来的成功, 劳动创造美的愉悦。学生动手制作劳技作品时都会要求作品的造型美, 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美能力。

二、有效提高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1. 转变观念摆正劳动技术课的位置

必须加深对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切实把劳动技术教育摆到“德、智、体、美、劳、心”六育并举的位置上来, 使劳动技术教育同培养适应经济建设的人才紧密结合起来。思想认识不从根本上改变, 出路问题就无从谈起, 家庭、社会、学校是对劳动技术教育的前提条件, 我们必须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 破除忽视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 把劳动技术课程提升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高度进行认识。按照劳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计划开足课时, 真正把劳动技术课摆到应有的位置上;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 认真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根据年龄的特点, 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逐步实现劳动技术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 加强劳动技术课的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劳动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设一支专业齐全、数量充足、质量较高并相对稳定的劳动技术课教师队伍。学校应彻底改变那种临时拉夫的错误做法,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让部分具有相应专长的文化课教师改任劳技课, 这是当前解决劳技课教师缺乏的主渠道。有条件的学校从师范院校毕业生直接选派, 也可从大中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择优录用品学兼优者做课程教师, 积极开展劳动技术课程教师的培养工作, 甚至聘请农村的农业技术员或厂矿一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为促进劳技课程的发展, 各级教研室必须建立和健全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研究网络, 配备专职的劳动技术课教研员, 成立相应的教研组, 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建立劳动技术课教师的评价、考核及奖惩制度, 甚至在职称评定时, 可适当对劳动技术课教师实行倾斜政策, 鼓励他们继续从事这项教学工作。

3. 继续坚持劳动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的渗透

初中劳动技术课与所开设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联系紧密, 我们要积极寻找渗透点, 扩大渗透面, 让学生学到的学科知识运用到劳动实践中, 真正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例如植物嫁接时为提高成活率, 学生可利用生物中茎的结构知识进行分析, 并得出形成层要对齐的结论;也可运用物理、化学中分子运动和溶液浓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小麦施肥过多造成烧苗的原因;这些实践活动既可验证所学的知识, 又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用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结合的方式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

课程教学评价须以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宗旨, 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既要关注他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操作的结果;既要关注学生日常学习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进步与发展, 又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心得与创新。初中劳动技术课必须贯彻发展性学习评价, 把实践操作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好环境下, 坚决抛弃传统的只以纸笔考试作为评价标准的方法。

总之, 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 对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教师来说, 教学须始终围绕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好书上好课, 才不会与当前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渐行渐远, 切实增强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德夫.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现代教育科学, 2011, 3.

[2]郝杰.初中劳动技术课程实施中的若干策略.成才之路, 2009, 9.

劳动与技术课堂生活实践教学探究 篇8

关键词:实践;探究;学习

劳动与技术教育这一课程在新课改中成为国家指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课程项目,给予学生一个可以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空间,在实践中获取课程的意义与真谛。劳动与技术这一课程在新课改中成为非常必要的一门科目,是国家指定的,扩展学生学习科目到综合实践的一个领域。帮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亲身实践中开拓创新精神,感悟劳动与技术的融合,提升学生自主操作的实践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自主学习,亲身实践的课堂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也能够在实践中获取宝贵而又丰富的经验。新课标改革中的这一举措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枯燥课堂的新颖平台,激发了学生面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相较于其他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可能更喜欢更加容易接受这种自己也投入到其中成为课堂内容的一部分这样的授课方式。教师在讲台上强硬进行灌输式的讲课其实并没有让学生亲自参与课堂实践所收获到的效果好。教学实践往往能够点燃学生面对新鲜事物的热情,使他们全部都置身于课堂中去享受劳动的乐趣。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探究教学方式,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实践操作,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何为探究性学习呢?其实探究性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者是社会生活领域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操作,发现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表达和交流,合作与协作等一系列的活动内容。本文就是从社会生活中的众多行为活动中挑选出的一个活动来让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上完成实践的过程,充分感受劳动与技术的相互配合以及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一些收获。

本次劳动与技术课程安排的实践活动是蛋挞的制作,课前已经向学生说明由于时间等问题的限制,我们利用两个课时的实践只能进行蛋挞液的配比制作。而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掌握蛋挞液的配置技术,并且每组完成15-16个蛋挞所需蛋挞液的制作,在最后每组还要完成一盘蛋挞的烤制。教师首先展示蛋挞图片,并提问蛋挞制作的几部分,揭示课堂实践制作的主题。学生通过思考,得出蛋挞制作的两个部分,明确制作主题。接下来进行的就是探究新知部分,教师要学生明确安排意图和职责。根据市场售卖情况,定出每组准备15-16个蛋挞皮。给出学生处理每组多余蛋挞的合理建议,引导学生尊师重道。下一个步骤是播放蛋挞液制作视频,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准备特色蛋挞所需的辅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从视频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制作西点所需的工具比较专业,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认识。學生根据视频,记录做蛋挞液所需要的工具。学生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通过层层深入,一步一步阶梯式上升,有的放矢总结蛋挞液的制作流程。引导学生养成自己思考的习惯,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同时,学无定法,方法和流程都是根据自身情况优化的。学生填写流程表,进行分工讨论,填写分工表。学生通过直观获得的感受,经过思维内化后,经过笔头落实到纸上,对于学生掌握技术技能是非常有帮助的。铺垫完前面的工作,接下来就是实际操作步骤了。

第一步,用剪刀、量杯和不锈钢盆将事先准备好的鲜牛奶量取100mL,倒入不锈钢盆里;

第二步,用剪刀、量杯和不锈钢盆将事先准备好的淡奶油量取200mL,倒入不锈钢盆里;

第三步,用量勺、筷子和不锈钢盆将事先准备好的糖粉量取50克,倒入不锈钢盆里。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用白砂糖,必须打匀;

第四步,用事先准备好的鸡蛋取3个蛋黄,倒入不锈钢盆里。有条件可先打匀;

第五步,用到准备好的工具:筷子和不锈钢盆,将前几步准备好的蛋液原料全部打匀,要求是糖粉要全部融化掉,蛋黄要不结块;

第六步,将打匀的蛋液放置到量杯中,再用量杯将蛋液灌注到蛋皮里,要求是留边一厘米;

第七步,将事先准备好的油纸平整铺在烤盘上,将蛋挞的半成品有序排列在烤盘上;

第八步,带好手套,将蛋挞的半成品小心搬动,送去烤箱,不要打翻,也要小心不要烫伤;

第九步,同样的带好手套,将蛋挞的成品搬出烤箱,过程中还是一样要小心,不要烫到手,脱掉手套,再戴好一次性手套,将蛋挞的成品装入包装盒。

以上就是学生实践蛋挞制作的全过程。在进行完上述基本蛋挞制作过程后,还要完成后续的一些收尾工作。也是劳动与技术学科中实践部分的一个拓展延伸,每组的个性化蛋挞点缀以及精美包装,这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就是最后的课堂整理,填写记录表,将桌椅归位,这是要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责任意识。其实在进行所有蛋挞制作过程之前,学生还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填写分工表,具体内容如下:分为工具材料和项目两类,在工具材料的分类下,有蛋挞皮、纯牛奶、淡奶油、糖粉、蛋黄、辅料、一次性桌布、一次性手套、垃圾袋、包装盒、还有剪刀。第二栏分别标明它们的数量。而在项目那一分类栏下面,分别有:量勺、量杯、筷子、不锈钢盆、烤盘、抹布、操作台、用餐区、桌椅、还有垃圾,而在它们之后,要标清针对这些项目器具的卫生要求,量勺要冲洗干净,保持干燥,量杯要用洗洁精清洗干净,倒置,筷子要用洗洁精清洗干净,不锈钢盆要用洗洁精清洗干净,倒置,烤盘要保持干燥,油纸干净整洁,抹布要用洗洁精清洗干净,摊平晾干,操作台要台面擦拭干净,地面清扫干净,用餐区要台面擦拭干净,地面清扫干净,桌椅要求要桌子放整齐,椅子归位,垃圾的要求是将一次性桌布和垃圾袋带出教室,扔到垃圾桶中。这些细节性的要求,都是希望学生通过这些实践后的小举动来培养出好的劳动习惯,也透过这些小细节从另一个视角明白做任何事都要细心,并且要有责任感。

在本次劳动与技术实践课结束之后,学生也都表示受益良多,与其他学科的上课模式相比,对于本次课堂实践的收获与反思是非比寻常的,学生也更倾向于这种能够自己动手实践的课堂模式。在本次课程结束之后,通过总结学生课后提交的课堂反思与收获,我也总结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现今社会中,人类已经步入了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同时带动了各门学科的发展,使学科内部更加细化,也让学科与学科之间互相交叉融合,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综合学科。知识总量的激增,学科门类的分化增长,促使学生获得跨学科的知识,但是同时现代经济、社会问题错综复杂,如何合理运用跨学科知识,掌握自主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教师的引导是培养学生注重精神和态度的重要一环。劳动与技术就是可以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一门科目,学生在新兴课堂上的实践对于他们独立思维和独立处事的能力是有所裨益的。在蛋挞制作这一课中,学生通过教师前期引导,视频的启发,有了对于行动的初步想法,与同学在一起分工明确地规划蛋挞的制作过程,在制作过程中与同学互相协作完成,从而让他们明白彼此协作的重要性。制作结束之后,收拾整理好工作台,从点滴小事就塑造学生注重细节的品格,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从整体来看,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还有最后收尾时的蛋挞点缀环节中的创新能力都在实践中有所提升,劳动与技术在学生实践中有所融合。总之,教学实践探究实现了它的教育价值,也实现了它作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的作用,从实际应用中实施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实现了劳动与技术相结合,社会和学术相结合。

参考文献:

刘萍.教育研究与评论[J].技术教育,2010(3).

六年级劳动技术教学计划 篇9

六年级劳动技能

教师:刘小娟 年级:六年级

时间:2018年2月25日

六年级劳动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劳动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方法,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目标任务:

1、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劳动技术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主要内容包括“陶艺”“简易模型”“趣味小制作”共三章,各章都力图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将基础知识和怎样操作呈现给同学们。

三、现状分析

总体上看,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主动性差,观察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弱,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

四、具体教育教学措施和方法: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

介绍劳动技术家,劳动技术史,介绍相应的劳动技术趣题,给出相应的劳动技术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劳动技术建模,野外测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劳动技术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五、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

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备好每一节课。

3、积极进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4、改革劳动课的评价制度

5、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劳 动的兴趣。

6、经常带领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大胆创新,勇于竞争的实践能力。

九年级劳动技术教学计划 篇10

九年级的学生在七、八年级学习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劳动知识和动手能力,劳动观念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本学期将继续学习一些新的工、农业、及日常生活相关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内容有,1、装潢设计;

2电子制作;

3农产品加工。其中装潢设计分4节讲解,电子制作分5节进行,农产品加工分8节讲解。本学期重点内容是1、4两部分;

难点是学习配合学校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补充适当的内容。

三、 教学措施

1、本学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例如利用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教学,使教学更形象、直观,还可以提高学生兴趣。

2、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模仿式”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之切实提高劳动技术课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能。

3、在课改中把“爱劳动、会动手,能设计”作为劳动技术学科的总目标。

4、教师在教学上要有所创新,就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新方法、新知识,要进行教育思想、方法的更新,要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思想、理论,要关注劳动技术教育改革的动态和热点问题。教学中注重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

四、课时安排

劳动技术教学设计 篇11

一、慧眼识“图”

新课程改革后的劳动与技术教材中开设了“金点子”板块,其中“玲玲的设计方案”是教材上为学生提供的作品设计方案范本。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炼就一双“慧眼”,学会看设计方案。

(一)实物对照法

实物对照法,指的是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在对实物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出示设计方案,引导学生根据实物来读图。

如《编织小挂件》一课,教师可先根据“玲玲的方案”制作出实物小挂件,展示给学生。接着教师再引导:“这个漂亮的小挂件,是老师根据一个设计方案制作出来的,你想看看这个设计方案吗?”激起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出示设计方案,与实物对照,根据设计方案中的标注一一进行讲解。在这个实物与设计方案对照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根据实物来读懂设计方案,在培养读图能力的同时,也炼就了学生的一双“慧眼”。

(二)信息捕捉法

信息捕捉法,是指教师直接出示设计方案,学生通过捕捉方案中的信息读懂设计方案。这是一种比较直接的读图方法,在运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引导尤为重要。

同样是在《编织小挂件》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出示“玲玲的方案”,再引导学生:“如果给你这样一个设计方案,你觉得设计方案上的哪些信息对你制作作品是特别重要的?”这时,大多的学生会把注意力放在设计方案的标注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你关注到了“制作方法”“作品用途”……学生会通过教师的语言重点捕捉这些信息,继而读懂设计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其实就是在告诉学生:看标注是读懂设计方案的关键。

二、匠心构“图”

设计是制作一件作品的灵魂,是最具有技术含量、最能体现设计能力的环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呢?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关键要把握住设计要素,让别人一目了然。以小挂件制作的方案设计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住以下四个设计要素,学会匠心构“图”。

(一)制作用途

同样是建房子,学校、商场、居民住宅,由于三者的用途不同,其房屋的结构、设计要素也截然不同。劳技作品的方案设计,也是如此,首先要考虑作品的用途。小挂件的用途不同,它的尺寸是不一样的。如挂在钥匙串上的小挂件,指导学生设计时,应考虑挂环设计得短一些;如果是挂在笔袋上,挂环要穿过整个小挂件,要设计得略长。用途的不同,设计的作品也不相同,所以设计方案时,首先要考虑到用途。

(二)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是小挂件制作中最核心的技术。编织小挂件可以用二股辫、三股辫的编织方法,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尝试用四股辫来制作。不同的制作方法,所用到的原材料数量也不同。设计过程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再现,而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在制作方法设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同样是三股辫,可以在传统的单根三股辫的基础上串珠子,也可以是双根三股辫,也可以是编长的三股辫,打成蝴蝶结。总之,教师要多加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三)制作尺寸

方案设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制作方法,设计不同的尺寸。如蝴蝶形小挂件,要用三股辫打成蝴蝶结,三股辫的尺寸要长一点,大约30厘米,那么绳子的长度要50厘米左右。如果是编单根三股辫,那么绳辫的长度5厘米左右就可以,准备的绳子相应要短一些。一份有技术含量的设计方案,一定要考虑尺寸的要素,以便更好地准备材料。

(四)材料色彩

中国结绳有各种各样的色彩,编织时,可以单色编、双色编,也可以多色编。不同的色彩搭配,其效果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设计方案时,要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根据自己的爱好,考虑好色彩的搭配,使小挂件色彩美观、大方。

设计方案是技术活动的核心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渗透设计的意识,引导学生把握从制作用途、制作方法、制作尺寸、材料色彩、材料配饰等设计要素,让学生亲历设计的过程,逐步形成一定的设计能力。

三、巧手用“图”

方案设计是为更好地创作作品服务的。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还没有养成运用设计方案制作作品的习惯,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学生为设计而设计的现象。在进行制作时,很多学生把设计方案搁在一边,随意地操作。这样一来,方案设计这一环节在课堂上就显得毫无意义。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巧手用图的习惯与能力,学会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作品。

(一) 巧妙引导,用图再现作品

在编织小挂件中,学生的设计方案修改完善后,教师指导学生把方案放在桌上显眼的位置,然后引导学生用变魔术的方法把设计图中的作品变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根据方案中的设计要素,选择材料、制作方法来完成作品的制作。作品展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方案和实物一起展示。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设计方案的能力就慢慢得到了培养。

另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作品时,可能会发现方案设计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边制作边对方案进行适当修改。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过程。

(二)交换用图,借鉴设计亮点

在现实生活中,一件作品的问世,它的设计与制作,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完成的。在编织小挂件过程中,学生完成方案设计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交换设计方案,根据图把他人设计的作品制作出来。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检验设计者设计的方案是否合理,有没有技术含量,设计要素是否考虑周全,更能让学生学习和借鉴他人设计的亮点。这样做起到了相互督促、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作用,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及设计能力。

总之,在劳动与技术学科中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与亮点。因此,教师要从设计方案的指导入手,在平时的教学中,点滴渗透设计意识,以此培养出新时代所需的具备较强设计能力的人才。

劳动技术教学设计 篇12

一、结合多媒体实施趣味教学法

进入21世纪以来, 科技水平发展迅速。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融入, 让我们的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多彩, 小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亦非常感兴趣。基于此种情况, 适当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实施趣味教学法。

例如, 执教“洗红领巾”一课的时候, 当同学们亲手洗好自己的红领巾之后, 我要求同学们动脑想一想, 这些红领巾究竟以怎样的形式晾晒才更美观。问题抛出之后, 有的同学说可以拉一条直绳, 把红领巾依次晾晒, 这样看起来不仅整齐而且美观;有的同学说可以把绳子围成一个圆, 把红领巾晾晒成一个大圆形, 这样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圆形的火环一样;有的同学说可以把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 然后再把红领巾晾晒在上面……同学们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的想法。为了验证到底哪种晾晒方式最好看, 我用多媒体一一演示了同学们所提出的晾晒方法。通过观看多媒体演示效果, 同学们最终一致认为把红领巾呈圆形晾晒最美观。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 同学们看到我居然可以用多媒体演示他们的晾晒方案觉得非常好奇, 学习兴趣也浓厚了很多。这就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魅力———不仅生动而且快捷。如果没有多媒体技术的话, 同学们就需要亲自动手实践, 这样则会耗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 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结合家长参与实施趣味教学法

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特殊的课程, 它与其他学科在教学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为了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兴趣, 适当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邀请家长参加, 让家长配合实施趣味教学法。由于有家长的参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会更加高涨。

例如, 在执教“凉拌豆腐”一课的时候, 我就邀请了班里所有同学的家长参加。在家长的指导下, 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 制作出了多种多样的凉拌豆腐。有的小学生在豆腐中添加了榨菜、皮蛋, 有的小学生在豆腐上淋上了香喷喷的麻油, 有的同学变换了很多种切豆腐的方式, 有的切成片状, 有的切成块状。看着自己做出的豆腐还有几名同学馋得直流口水。当同学们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作品”之后, 我还请其中的几位家长做评委, 对同学们做的凉拌豆腐做出评判, 最后评出10名优胜者。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很多欢乐, 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也空前高涨。

家长的参与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刺激。为了在家长面前表现自己, 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积极, 兴趣非常高, 这就是让家长参与的初衷。这次活动之后, 在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我还陆续邀请很多家长参与, 在家长的协助下, 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同学们的参与兴趣也非常之高。

三、结合实地考察实施趣味教学法

除了上述两种趣味教学实施方法之外, 我们还可以结合实地考察实施趣味教学法。同学们通过相关的实地考察可以获得更加直观的体验, 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劳动与技术学习兴趣。

例如, 在执教“笔筒制作”一课的时候, 我联系了一位做笔筒的民间艺人朋友, 让他配合我的教学, 把工作场地开放给同学们进行参观。得知这一消息之后, 同学们显得非常兴奋。当同学们实地看到笔筒有那么多制作方式之后, 眼睛睁得老大。同学们仔细参观了朋友的工作场地, 在朋友的指导下, 同学们还纷纷尝试自己动手制作笔筒。这次实地考察之后, 同学们回去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 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了很多精美的笔筒。这一点也让我感到非常吃惊。当我对其中的部分同学进行访谈的时候, 有同学表示:“做得太难看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自从上次参观了王师傅的工作场地之后, 我就一直想要成为他那样的人, 可以制作出更多精美的笔筒。”

实地考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给同学们的心灵产生更大的震撼, 对于他们学习兴趣的提高也是非常有效的。因此, 适当的时候我们应该多结合实地考察实施趣味教学法, 让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持续不断地提高。

四、结语

如今, 我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中实施趣味教学法已经多年, 通过长期的趣味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班里的同学对于劳动与技术的学习兴趣非常之高。看到这一点也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趣味教学法的信心和决心。

参考文献

[1]孙彩红.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性品质[J].成才之路, 2013 (36) .

[2]陈玉良.制约劳技课发展的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 2012 (36) .

[3]王爽.当代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群文天地, 2012 (04) .

上一篇:说课评课总结下一篇:QQ营销方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