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的教学反思

2024-07-29

财务会计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

财务会计的教学反思 篇1

本学期我担任了13级17班、18班《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工作,从第三周开始,到现在第九周,我的班级已经学习了《基础会计》前三章的内容,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六要素和借贷记账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在这两个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跟同学们的沟通交流、与资深教师探讨研究,我对这门课程的一些教学方法有以下反思:

首先,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我讲解理论的时候,经常联系大量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应用,这也是学习的目的。如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关键是做会计分录,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我都会随机出几个业务题,让学生作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会很好地体会该账户的用法,借方记什么内容,贷方记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学生只是理解了各个账户,还不会具体应用,一些账户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因此我首先分类练习,主要分下列几类:筹集资金、供应原料、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及分配过程等,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真实业务练习。为了节约时间,通常我读业务题,同时让学生理解分析,然后学生依次按顺序站起来回答,因为每个学生必须站起来回答,所以他们不得不努力思考,站起来表现一个最好的自我,整个教学过程很流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为将知识系统化,给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带领学生作一遍,再给学生另外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自己做。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作练习的时候要考虑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用那些知识。这样反复练习,可使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牢固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

其次,在我的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再学习的能力。具体说来包括课前预习,每次下课之前我都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在下次上课时让他们回答,问题越具体,学生通过看书就回答得越准确。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去看,看书的过程中要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同时,由于我带的班是商务管理专业,在课堂上注重对会计前沿问题的探讨和讲解,尤其注重对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内容的讲解与分析,而且还推荐相关书籍,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和学习。

再次,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对老师的印象。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在教学上要有创新外,在师德师风上的优良品质的塑造也同样重要。因此,我认为学生对老师的好感,更加体现在对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的关心与帮助上。在担任13级17、18班的教学时,我也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帮助。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吸取经验教训,继续在教学的道路上奋斗,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财务会计的教学反思 篇2

传统的教学方法“三部曲”, 即: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学生课堂自主活动整体缺失——学习内容的强制性、认知活动的受动性、思维过程的依赖性、课堂交往的单向性。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为接受学习, 普遍缺失体验性学习方式和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学活动缺失支持创新学习的心理卫生环境——宽松、愉悦、民主、和谐及高评价、高激励。崇尚“教师讲得清清楚楚, 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的教学境界, 使学生缺失应有的学习过程——存疑、选择、批判、探索、想象、创造。课堂教学是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单调乏味的理性活动, 缺失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缺失应有的人文关怀。

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则采用“四重奏”, 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 展开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专业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不仅“授之以鱼”, 更强调“授人以渔”, 是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的传统教学法的充分拓展。

笔者任教两个电商班的《会计基础》, 采用的是市教委编写的实验版会计新教材。这两个班的学生年纪、学习的专业, 专业知识的水平都比较相近, 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在教学过程中, 在教法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例如:在会计原始凭证填制中发票的教学内容中, 在给1班上课的过程, 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先向同学们介绍发票:发票的种类、增值税, 然后指出企业需在什么时候开发票, 由谁来完成;接着举例, 手把手的指导完成第一张发票的填写;最后, 布置练习, 教师检查练习的情况, 进行个别辅导。在手把手的讲授过程, 讲一步学生操作一步, 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强调了“日期、金额合计、人民币符号、大写金额的书写规范”等小问题。但在做练习的时候, 还是要逐一给学生解释、强调, 最终教师很累, 且教学效果并不好, 在第二次练习中, 出错的几率还是很高, 有接近60%的同学。

因为1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因此在2班做了一个改变——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给2班上课时一开始笔者设计了一个情境: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食品厂的销售业务员, 本人是XX公司的业务员, 现在买了食品厂的30箱可可豆, 作为业务员这时候应该做什么?提出问题, 让学生讨论;然后提出任务——填写一张发票,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任务如何完成;当某位同学成功的填写了一张发票, 就不止一遍的大声说收到某某的发票了, 刺激下面还没有完成的学生, “驱使”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来完成任务。收到发票就当场批改, 最后进行总结, 一一指出学生填写操作上的不足, 对要点进行强调, 在第二次练习中, 只有20%同学出错, 填制的正确率比1班高了很多。

在会计原始凭证填制的另一项——仓管人员收料单填制的教学内容中, 继续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先介绍仓管员的职责, 然后直接“抛出”任务叫学生完成练习册的收料单练习。但是出错率非常高, 只有不到十位同学能正确完成, 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反思起来, 这两个案例可以说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两组对比实验。从以上两个案例深刻的体会到, 在会计原始凭证填制的教学过程中, 采用这种学习方法, 伴随着学习者的是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 而不再是那种片面追求所谓“系统”, 从而导致“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教学法给学生带来的满头雾水和一脸茫然。

通过实践, 笔者认为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 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 学习总是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 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 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 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因此, 在上课的导入时, 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 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此外还要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刺激。

二、设计好任务

虽然“任务驱动”教学法给传统的传授法、灌输式的枯燥课堂带来让人耳目一新的教学风格, 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但随着开展与探讨的深入, 怀疑和批评之音也逐渐增多。在实际的班级教学中, 学生的能力、意识、兴趣、反应速度各有差异, 任务设计的把握成了现实操作中的"瓶颈", 教师分配的任务对大部分学生来讲往往不符合学生实际, 要么太难, 要么太易。这与我们倡导的"关注全体学生"成了一句空话。有专家指出:“目前许多教材都号称以任务驱动, 但缺乏带实际意义的综合性任务, 只有一些小任务, 实际上与传统的练习题无异。”同时, 一线教师也产生了更多的疑惑, 针对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 任务的大小、任务难易程度更难把握与设计。更为头痛的是“为什么学生不积极参与完成任务?”

任务作为学习的桥梁, “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不是老师也不是在“任务”, 而是学习者本身, 更进一步说是学习者的成就动机, 因此任务并不是静止和孤立的, 它的指向应是学习者成就动机的形成, “任务驱动”就是通过“任务内驱”走向“动机驱动”的过程。任务的设计是关键。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 精心设计一个个实际“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 掌握知识, 方法和技能。笔者认为任务的设计要具备以下四点:

1. 科学性。

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会计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 同时也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任务”的大小要适当。设计“任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 认知能力, 年龄, 兴趣等特点, 遵循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循序渐进的原则。

2. 教育性。

任务的教育性体现在任务实施与完成过程中, 传授或渗透给学生的思想。教育、会计职业道德素养教育等内容, 做到寓德于教。

3. 实用性。

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 完成会计核算上的一些简单任务。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 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任务出现。

总之, 提出的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融合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 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 去获取知识, 去运用知识。

三、重视总结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的评价, 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 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 自尊和自信心也便增强了。同时, 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尤其是那些缺乏兴趣的学生, 如果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 其本来就非常脆弱的求知欲望, 就会受到打击, 也就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求, 使优秀生吃饱, 让后进生吃好, 切忌教师的情感倾向用事。

在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 总结是很容易忽略的。通过总结, 学生可以再次明确这个任务的目的, 实施任务的注意点, 对做中学到得知识给予强调, 加深印象。我在教学过程中, 只重视学生是否完成“任务”, 但经常忽略对完成“任务”过程的总结。在模块二——会计原始凭证填制结束后, 我通过课堂问卷表对学生进行调查, 其中反映教师对他们完成任务后的总结不足, 他们很希望教师能在总结中再次强调这个任务的要点和完成的注意点, 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能在下一个任务中改善并做得更好。所以, 有针对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这能帮助学生认识到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不足, 吸取经验教训, 能更出色的完成下一个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概括来讲, 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确定任务是核心, 怎样驱动为关键, 会计专业素养是目的。

以上点滴的反思, 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摸索出来的, “任务驱动”作为中职会计中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 也迫切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总结和完善, 从而更好地发挥“任务驱动”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还要坚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识来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业务素养, 通过反思和总结, 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文章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总结出该教学方法在基础会计——会计原始凭证模块教学中运用的注意点。从而更好地发挥“任务驱动”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商继宗:中小学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王效刚王爱胜: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中"任务"设计的再思考

[4]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图书馆内部资料

《会计平衡公式》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生成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20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130

《基础会计》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会计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文讲授的内容——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是会计核算的最基本理论,是以后讲述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运用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等方法的理论依据。它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由于该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内容较为抽象、空洞,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因此它也是本课程的难点。

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会计”这门课是非常陌生的,同时由于职专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社会阅历缺乏,真正理解和掌握会计平衡公式是有相当难度的。为了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会计平衡公式,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我们以实例教学为突破口,用通俗易懂的实例灵活地穿插其中,用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似曾相识”,既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推导出会计的平衡公式,总结、归纳出为什么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将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及变化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他们真正理解为什么资产和权益是相等的,为什么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破坏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将会计基本等式牢牢地刻在自己的脑海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整堂课上下来,笔者感触颇多,收获颇多,具体可概括如下:

一、课堂教学用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创设情境,可以启迪、活跃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学生感兴趣又比较熟悉的案例展开讨论,启迪、活跃学生的思维,并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如讲到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时,教师可以校园旁学生经常光顾的一个小饰品店为例子,从小店设立、经营到小店扩大规模整个过程中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变化讲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进行分析,从而自然而然地归纳出“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实践证明,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精心设计课堂内容,通过案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长此以往,教师将会收获更多的喜悦。

二、课堂教学应巧妙回应学生生成性问题,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真正的课堂不是教师预设的课堂,而是动态生成的课堂,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会提出许多老师课前没有涉及到的问题,教师要善待“意外”,巧妙回应学生这些奇思妙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如在分析完企业的经济业务不会破坏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时,有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这个问题我在备课时没有思考过,如果单纯从数量关系来看是成立的,但是其含义却不一定相同。当时除了考虑到课前准备不足和时间因素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刚刚接触会计知识,正好可以通过这一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也可以借此激发学生对会计课的兴趣,于是我将这个问题作为课后拓展知识进行思考探讨,让同学与同学之间或者同学与家长进行讨论。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巧妙地解决了课前准备的不充分。

三、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计”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会计凭证、账表等实物展示,运用实务案例,让学生多做练习,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到“四种类型的经济业务”时,有的学生提出了疑问:企业的经济业务是否只有这四种类型?有些业务会不会破坏会计平衡公式?这个问题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通过课前设计的表格和同学们通过社会调查搜集到的经济业务分组讨论分析进行验证,最后学生自己得出肯定的结论。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一知识点深信不疑,且记忆深刻。

四、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每个问题都应当让学生进行解释、讨论,而教师则应围绕教学内容及时进行引导,避免偏离教学内容。从教学设计开始,到课上通过预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再到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因疑而问,整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负责引导学生破疑解惑。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下一直处于探索、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奋状态中,形成了多思促多疑,多疑促多问,多问促多知的认知规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会计教学反思 篇4

——倡导主动学习,培养动手能力

电子电会专业办赵 海2010年5月25日

会计教学反思

———倡导主动学习,培养动手能力

电子电会专业办赵 海

到职业学校工作已有23年的时间了,经过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其间有苦也有乐,不过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劳动得到了学生和老师们的认可。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实践反过来又验证思想正确性。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也不乏偏颇的想法,在这里,我拿出经过实践验证正确的教学思想同各位老师分享,希望能有所裨益。

一、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且还是一桶流动的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会计学科知识更新很快,市场经济下新的会计事项不断出现,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一些与财务有关的制度、法规或规章。

因此,我们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树立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观念。只有这样,才有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适当调整或增减变动。

仅仅掌握课本,对于学生是足够的,但对于教师是不行的。俗语说:“要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就拿我讲授的“基础会计”来说,教师必须要掌握与它相关的知识,如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税法、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财务分析和审计等;还要学习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同时也要掌握当前国内国际上发生的一些较大的财务事件。要想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更系统、更透彻,就必须要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这样在讲课的时候就可将其穿插进来,让它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我尽量追求用最简单和通俗的语言将复杂的会计理论讲清楚。这一方面可激起学生的兴趣、喜欢听老师的课,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整。

二、学生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效果更好

教学过程是离不开学生参与的。虽然专业课的讲解很大程度上教师还是处于主导地位,但如果能够适时的转换角色,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是能收到很好效果的。因此,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方面我主要是从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技巧方面想办法。

第一,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案例教学,并将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工作中来,如教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讨论和分析问题,利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决策等。案例教学就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在运用案例教学时,我将班上的学生进行自愿组队,每一小团队对案例资料进行讨论,同时在给出结论时教他们利用管理决策的一些方法,如头脑风暴法等。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思维,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而且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开阔视野和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二,在课堂教学上提倡学生自己踊跃站起来回答问题,我作为教师并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鼓励发散思维。如在开始上“基础会计”课程时,我让学生

说说自己眼中从事会计的人都是什么样的,在企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会计工作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如何,有没有听说过或看到过一些和会计有关的新闻或事件等,在这样一个轻松交流的气氛中,我鼓励学生主动踊跃地起来谈自己的想法。最后班上有90%的学生都主动回答了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自己思考了,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勇气和增强自己信心,同时也轻松掌握了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

第三,采用“开拓性提问法”。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我采取了“开拓性提问法”。把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精心设计成几个大的问题,每个大问题里含有许许多多的小问题,小问题里面又含有许多更小的问题。这些问题要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一步一步学习新知识,问题的逻辑性很强,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大部分问题在学生的最近所要学习的范围内,学生有可能回答出来,但必须动动脑筋,努力思考。这样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不断地问问题,学生不停地思考。回答问题时,有时学生齐回答,有时找个走神的学生回答。整个教学过程,好像是和学生在交流。另外在每个章节讲完后,我都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每一章讲完总结本章的内容,一本书讲完总结全书的内容。通过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体系化,很难忘记,这样做遵循了遗忘的规律。

三、实务操作比理论学习还要重要

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我讲解理论的时候,经常联系大量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应用,这也是学习的目的。如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关键是做会计分录,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我都会随机出几个业务题,让学生作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会很好地体会该账户的用法,借方记什么内容,贷方记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学生只是理解了各个账户,还不会具体应用,一些账户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因此我首先分类练习,主要分以下几类:筹集资金、供应原料、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及分配过程等,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模拟业务练习。为了节约时间,通常我读经济业务题,同时让学生理解分析,然后学生依次按顺序站起来回答,因为每个学生必须站起来回答,所以他们不得不努力思考,站起来表现一个最好的自我,整个教学过程很流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为将知识系统化,给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带领学生作一遍,再给学生另外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自己做。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作练习的时候要考虑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用那些知识。这样反复练习,可使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牢固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

四、课堂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

在学校里,那些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是出类拔萃的学生。因此对学生的教育,更应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我觉得这个问题在我们学校更是如此,学生自学的能力特别的差,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从我自学的经验来看,学期结束,大部分学生不会看课本,而且即使看也只是看一部分,很少有学生系统将课本看一遍,所以也就很难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再学习的能力。

具体说来包括课前预习,每次下课之前我都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提

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在下一次上课时让他们回答,问题越具体,学生通过看书就回答得越准确。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去看,看书的过程中要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同时,由于我带的班是电算会计专业,在课堂上注重对会计前沿问题的探讨和讲解,尤其注重对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内容的讲解与分析,而且还推荐相关书籍,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和学习。

五、亲其师而兴其学,乐其友而信其道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对老师的印象。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在教学上要有创新外,在师德师风上的优良品质的塑造也同样重要。因此,我认为学生对老师的好感,更加体现在对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的关心与帮助上。我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帮助,主要有:

(1)组织学生观看“余世维”在时代光华管理学院的《成功经理人》讲座。目的是教会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会他们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经理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等。

(2)到学生寝室体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并提供帮助,参与他们的业余活动。

(3)认真听取学生对我的教学方面的意见,与学生交流,商讨改进的措施。

(4)对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整改的思路与措施总结如下:

(1)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师德师风建设;另一方面,能将科研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科研方法作为教学的源动力,以科研成果作为教学的奠基石。

(2)根据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能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做铺垫。

(3)加强网上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财经《会计》教学反思 篇5

一、“问题教学”法复习,激发学生的思维。

问题复习是以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总结的复习方法,核心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从而较好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问题教学”复习法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的情景,财会课程的特点是实际性强,所以,创设问题时,要体现“源于实际工作,寓于实际工作,用于实际工作”的思想,以贴近实际为主。例如,我在上“会计人员”复习课时,就先提出一系列学生想知道的问题:“毕业后同学们都想从事什么工作呢?”“要符合什么条件才能当会计?”“同学们猜猜老师有没有参加会计证考试?”“学生证的后面每学期都要加盖‘注册’印章,那会计证呢?”“我想做会计,又想做出纳,可以吗?”所有的问题都离学生那么近,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二、“活动教学”法复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复习课上的内容往往是学生见过的,缺乏新意,如果用传统的“渐进”式复习法,很容易造成虎头蛇尾和边复习边遗忘的现象,而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机械式重复训练的成份相当多。所以,反抽象的知识与富有创意的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我在上“会计核算”的单元复习时就尝试了“讨论式”复习,全班按学生座位就近分组,四人一组,小组内成员讨论,先回忆列出本章节的知识框架,然后围绕这些知识框架讨论回答,最后组间交流。其中一个小组列出的问题是:1、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要求。2、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3、会计账簿的设置要求。4、财务会计报告的规定。5、以上各项内容的联系。教师将这些要点写在黑板上,再问其他组有无补充,若有,再补充,若无,按上述的问题进行讨论,之后各组选取一个代表回答,其不足与错误之处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更正。采用小组为单位,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内讨论、回答,然后组间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甚至创造性,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复习效果不错。

此外,在上“会计法律责任”复习课时我还尝试了“游戏法”的复习方法,在上“会计职业道德”复习课时尝试“竞赛法”复习方法,激好学生的兴趣。这种活动教学法模式使课堂气氛活沃,学生学得很轻松,又紧扣教材,完成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应该说教师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相对枯燥的复习内容,而学生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除上述常用的活动方法外,不同的内容还可用其它的方法或多种方法同时使用。

三、“扶贫式”复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传统的复习法,由教师领着学生按教材内容的顺序或知识点分块复习,但这种复习方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学习的状态中,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或前面新课内容掌握的不太好的学生来说,会跟不上,效果相当差。作为一名好教师,应该面向全体这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应该出现一堂课上只有几个素质好的学生在表现,其余的学生都是旁观者的现象。如果我们只关注少数几个学生或部分学生,而忽视了另外一些学生的参与热情,给他们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来指导学生。此法我们形象地称为“扶贫”。为了“扶贫”,可以确定对象,班级友好结对同学。比如,可以将全班分为若干组,以考试成绩排名名单为依据,三人一组。如某班学生有51人的话,第1名、第18名、第35名为一组,第2名、第19名、第36名为一组,以此类推。每一位学生有了各处的任务和职责,就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好学生在指导差生的同时,自己对检查的内容得到了强化。中等生一方面接受学习,一方面指导差生学习,而差生也在其他两位同学的监督、指导和帮助下学了不少知识。

四、“演练结合“复习,点燃学生的激情。

财务会计的教学反思 篇6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成本会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向社会培养一些具备会计技能的实践技能型人才,但是成本会计课程体系复杂,高职学生基础薄弱,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根据成本会计的特点教好成本核算内容,是作为会计专业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提高教学水平,让高职学生牢固掌握成本核算知识。

一、引言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我院的育人理念是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确定“311”的课程体系,“3”指的是计算机、外语、中文应用写作三门交往工具的熟练使用;第一个“1”指的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有效性应用。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如何学好每一门专业课,并学会应用。但由于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比较深奥、实践性强,所以,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门课程难学的共识。作为成本会计的教师如何应对呢?我认为首先要认清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然后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我院的培养目标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理论性强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精神,针对应用型高职高专院校的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要求及特点而编写《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既重视对基本理论的分析与概括,又注重实务的应用操作,能同时满足课堂教学和自学的需要。《成本会计》理论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基本原理、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成本核算的其他方法,作为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控制与成本考核,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

(二)实践性强

成本会计知识来源于实践。 从成本会计的产生来看,成本会计产生于企业的生产实践,并伴随着复式记账法的出现而形成, 一般认为成本会计产生于 16 世纪,而第一本关于成本会计的著作是 1885 年美国的亨利?梅特卡夫出版的《工厂成本》一书,该书提出了有效的成本归集方法。可见,成本会计知识确实来源于实践,实际上是在实践中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总结和归纳,是具有抽象性。 而从人们的认知角度来说,抽象的东西往往难以理解,而形象的东西相对来说更易于接受。

(三)专业性强

成本会计课程需要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已学完以后开设,成本会计需要以这些课程的知识为基础,否则学生就没法学习成本中的内容。成本核算有一定的程序性,核算程序的概念在基础会计学习后就应该有所认识,比如说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再分配是成本核算的关键,如果在成本会计学习以前就掌握了将费用进行正确的归集并分配结转的概念,那么学起来就会思路清晰,易于掌握。

(四)系统性强

成本会计主要围绕制造业成本核算展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就是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完成各种产品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计算。成本核算是按照顺序完成,各环节紧密联系。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是贯穿始终的线索即:“①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②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③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归集分配――④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五)计算方法多

成本会计在进行费用归集与分配时,与其他课程相比涉及的计算方法比较多,比如说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就有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以及计划成本分配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就有定额比例法,定额成本法,约当产量法等六种方法,并且这些计算涉及很多计算公式。

三、针对我们高职学生的特点及成本会计的特点,改进高职成本会计教学的有效措施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理论知识内容要讲透

高职学生普遍基础差、自学能力弱、对计算比较害怕,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可以采用引导学生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学习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给学生设计几个为什么,围绕一个知识点解答了多个为什么,学生才能对理论的精髓具体掌握。比如平行结转分步法,首先要讲清楚为什么要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然后要让学生清楚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广义在产和最终完工的概念,然后在从第一个步骤开始,划分完工与在产,直到所有步骤都结束,然后在把每一个步骤的完工产品的成本进行累计,就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因此理论一定要精讲,还要深入浅出,要让学生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为成本会计知识的实际应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 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

(1):“问题式”教学法的核心:教为主导,学位主体,以为主轴,练为主线。教为主导即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学为主体即学生始终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要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

疑为主轴即改变教师“满堂灌”的做法。既要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问,是创新教学的关键。通过解答一个个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个知识点。更多地安排课堂讨论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练为主线即通过“问题”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但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多练习,学会运用知识、巩固消化所学,并在练习中进一步检验教学效果。比如说在顺序分配法的教学中,一个问题结束就提出下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同一个问题不断深入的思考,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问题式教学是通过老师有目的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依据所掌握的资料,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明白问题的来龙去脉,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将理论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三)采用案例教学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案例教学就是教师在讲授成本会计理论的同时适当举一些恰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更好的掌握理论。比如,以某上海某生产企业为例适当罗列一些该企业有关成本管理的措施, 让学生来思考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措施是否合适,如何改进成本管理等等,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当然,案例教学不能离开书本,去搞纯粹的案例教学,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四) 定期技能检验

技能检验是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测试内容上, 不是简单教学内容的重复, 也不是单纯的章节片断内容的重现。而是多个章节的内容有机的结合到一起, 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说, 原材料费用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把它放到成本核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中作为综合技能去考核,这样学生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

财务会计的教学反思 篇7

一、高职院校会计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比较差。高职学生在入学前英语水平普遍不高,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前英语基础就非常薄弱:词汇量少, 语法不清, 阅读理解和写译能力偏弱, 缺乏听说能力。在班级授课中, 发现很多学生对英语都已经丧失了兴趣, 即使有些同学对英语有兴趣, 也由于基础太差而无法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进入大学之后, 虽然也进行了《大学英语Ⅰ》和《大学英语Ⅱ》课程的学习, 但这种状况也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或提高。高职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学习主动性不高, 上课专注力不强。而英语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比较乏味的事情:词汇量大、语法点多、句子复杂, 结果是学生越学就越没有热情。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师资力量薄弱, 缺乏高素质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师。目前, 虽然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有自己专业分工, 但是具有跨专业背景的高水平的教师是严重缺乏的。就高职《会计专业英语》这门课程来说, 需要既懂会计又精通英语的教师, 然而本身这类教师是相当缺乏的。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承担会计英语课程的教师有两类:一类是英语专业教师讲授会计英语课程, 这就容易导致其机械地翻译课本, 因为过深的会计专业理论等知识对于英语专业教师而言比较难以理解并讲述;二是会计专业教师讲授会计英语课程, 如果该类教师英语底子薄, 发音不准, 不但不能提高学习英语听说能力, 反而容易误导学生学习, 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从而丧失对该课程的而学习兴趣和信心。这一点对该课程的教与学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3.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偏理论化, 高职特色不足, 实用性不强, 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有些高职院校直接使用的是本科层次的会计英语教材。其重理论、内容多, 范围全, 难度大的特点并不适合“短平快”的高职学生。并且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英语》课时安排也无法完成理论性强, 细节全面的教材的教学课时要求。当前比较缺乏定位于高职层次的会计英语教材。理论够用, 注重实用, 简单明了, 深入浅出的教材是少之又少。

4.教学方法比较传统,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还有待改善和提高。传统的会计英语课堂教学, 教师一般都是采用讲授英语精读的教学方法, 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 或用英语陈述会计理论知识, 将中文版的基础会计知识译成英文的会计知识, 使得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变成了用英语简单地重复基础会计知识的课程。再加上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言基础本来就较差, 以及对会计知识的理解也有限, 这样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 师生互动也难以开展, 这样满堂灌的教学形式, 使得老师一节课下来身心俱疲。学生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

二、教学反思与建议

1.明确学习目标, 科学组织教学内容, 重视基础知识架构的搭建。明确学习目标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设定学习目标。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 会计理论知识学习不是他们的强项。加上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我建议设定的学习目标要从基础开始。从专业英语词汇教起。因为很多学生的词汇量比想象中的还要差。不彻底解决词汇问题就很难去讲后边的句子, 段落, 报表报告, 记账过账等等内容。以实用够用原则, 先易后难的顺序来组织教学。特别是针对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这个客观情况, 一定要注重基础, 降低难度, 特别是重视会计英语专业词汇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增加词汇量, 帮助学生消除单词难学、难背的负面情绪, 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都有很大的意义。

2.提高教师的素质。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对授课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师, 其自身应加强知识储备。它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比较全面的, 最新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且在阅读、写作、口语、听力、讲授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水准和技巧。《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既不是单纯地教英语, 也不是单纯地教专业课。而是将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传授给学生。这是一项艰巨且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 如果教的不好会流于形式, 走老套路, 学生也会觉得索然无味, 好像《会计专业英语》与普通的《大学英语》的学习是一码事, 这样就没有把这门课的特殊性体现出来。久而久之, 会把学生最初仅有的一丝学习激情与欲望浇灭, 这就很可悲了。《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刚刚上手时, 教学方法、思路、教具等都特别需要授课教师潜心钻研, 走出一条不同于《大学英语》和《基础会计》教学的新路子。教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即:一方面教师本身应具有强列的求知欲望, 勇于进行尝试探索。在没有固定模式的条件下, 以满腔的热忱, 对待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工作。同时它也对各院校提出了要求, 要给教师创造接收新知识及进行新尝试的途径渠道, 给教师必要的培训、进修机会, 制定必要的激励机制, 促使教师整体素质提高。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尽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今在校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学了近10年的英语。但这其中水平参差不齐, 有好有坏;有的感兴趣, 有的深恶痛绝, 认为专业知识学好就行了, 没有必要再学专业英语。这也给教师授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说的太浅, 无法体现专业英语的特色, 流于形式。说的太深又怕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上有困难, 尤其是在大胆教改的前提下。所以从源头端正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专业英语的态度尤为重要。要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 中国经济贸易更加国际化的新形势下, 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如果不具备必要的会计专业英语知识就不能称之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的会计人员。协助学生们提升认识, 突破狭隘的专业思想, 开拓眼界, 放眼未来。这样不仅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有好处, 对于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拓展职业发展前景和提升个人发展后劲也极有好处。

4.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技巧。长期以来, 会计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 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很难集中, 更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想让学生主动思考, 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必须认真对待二十多年来教育领域反复重申的教学原则, 即“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发挥主导作用。建议教师可以发挥“任务型教学法”的导向作用。将教学目标融入到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将教师原来的课堂讲述转移到完成任务的讲解和总结。这样一来,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 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和评价技巧。如对一有问题报表的编制情况进行修正, 问: (1) “Please correct the mistakes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statement.Or (请修正报表编制中的错误) 或者。 (2) “Are there any mistakes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statement? (请问此报表的编制是否存在错误?) 学生在遇到问题 (2) 时会比问题 (1) 更加全面地, 主动地进行思考,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无疑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总结

虽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存在着教师“难教”, 学生“难学”等多种问题和困难。但是作为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走一条以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新路。要达到这一目的, 首先应确立学以致用, 突出能力本位教育的思想, 并以此来调整会计英语教学的目标, 改革会计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此外作为一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 我们还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不断进取, 勇于探索, 大胆改革, 把高职会计英语教学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弛.高职院校会计英语课程教改思考[J].现代商业工贸, 2012 (10) :132.

[2]李伟.会计英语教材内容规范之我见[J].财会月刊, 2011 (21) :111-112.

[3]王青, 刘海燕, 陈桃秀.基于“岗位需求”的行业英语教学实践探究——以“会计英语”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4) :118-112.

金融危机中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反思 篇8

为应对危机,各国政府相继或联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支持,除直接对金融机构的接管以及通过货币政策大量注入流动性以外,还涉及一些制度调整,这些调整可能给全球未来的金融发展带来长远的影响。目前,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

面对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中国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出现了增速放缓、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等现象,已影响到部分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进而对消费增长构成制约。一些企业面临倒闭,更多的企业则陷入现金财务危机。

一、财务危机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的实例

中国金属是一家注册地在百慕大群岛、总部设在苏州、并在新加坡上市的台资企业。2008年10月8日,中国金属系企业的20余名台籍高管突然集体返回台湾,事先无任何预警,旗下5家子公司全面停产。次日,中国金属在新加坡发出的公告显示,公司无法偿还约7.06亿元人民币的营运资本贷款,其已经到期和可能到期的各类借款高达52亿元之巨。10月10日起,中国金属正式停牌至今。

当地媒体的报道称,中国金属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13亿元,税收1.7亿元,净利4亿元,镀锌板产量在全国排名第2。

中国金属依靠投资银行的融资,商业银行的巨额贷款以及海内外各路资本的支持,实现了“裂变式的成长”。即使在法院主持清算阶段,连债权人都认为中国金属的市场前景并不差,而导致企业猝死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高负债的运营模式和激进的财务战略。

由于资金链紧张导致的财务危机通常有以下3种情况:

一是企业规模扩张过快,以超过其财务资源允许的业务量进行经营,导致过度交易,从而形成营运资金不足。

二是由于存货增加、收款延迟、付款提前等原因造成现金周转速度减缓,此时,若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或借款额度,就缺乏增量资金补充投入,而原有的存量资金却因周转缓慢无法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

三是营运资金被长期占用,企业因不能使营运资金在短期内形成收益而使现金流入存在长期滞后效应。

二、加强财务管理,控制财务风险

1.慎重选择合作的金融机构

别把自己的“血汗”放在不安全的篮子里,那将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中国境内很多外资银行因为要拯救母公司,同时又因为前些年存贷比拉得太高,现阶段急需境内融资以解决流动性问题,而境内银行因考虑到风险因素谨慎拆借导致外资银行头寸短缺,如果企业的合作银行只是外资银行的话,即使有额度也可能放不出款,导致现金流的严重不足。

2.重新审视业务伙伴

虽然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力很大,但多数大型企业现金流基本上还是正常的,银行额度也还算充足,但是他们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却未见如此。随着国内部分中小型企业的倒闭,大型企业原材料的供应及产品的逐级销售均可能出现问题,并对大型企业本身的资金链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大型企业一方面需要尽可能地去了解供应链上关键企业的生存状况,并适时给与帮助;同时应未雨绸缪,为公司设计好应急方案。

3.重新调整资金管理战略

企业需要重新审定合作银行,并对各个银行的业务量做出相应的调整,尽量压缩财务成本。同时要广开财路,宁可资金管理麻烦一点也要根据业务的需要多找一两家合作银行以做备用。曾有资深的资金管理人在2008年宏观调控之前就用承诺费的方式固定了银行的借贷利率和信贷额度,虽然花费了一定的承诺费用,但是在之后大多数公司都出现有额度贷不到钱的状况下,这家公司却可以安安心心地按照承诺合同规定的额度和利率进行融资安排。

4.谨慎经营金融衍生产品

各种理财产品的背后都有各自的风险结构安排,而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必须清楚这背后的风险意味着什么,而且要判断自身的承受能力。银行毕竟是为了自己赚钱的,而公司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就是分析清楚这些产品的特点,为公司管理层提出自己的专业意见以供决策参考。必须高度警惕风险,远离那些错综复杂的交易程式,否则最后还是自己为损失埋单。从来都不采纳复杂理财工具的NIKE这次就可以笑得很大声,因为他们的钱从来都是非常老实地放在银行里吃利息,最多做点结构性存款。

5.保持合理的负债水平

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资产负债率,往往意味着较大的财务风险。资产负债率是国际公认的衡量企业负债偿还能力和经营风险的重要指标,尽管要将它控制在合理的水平比较难,但还必须下大力气予以有效控制。资产负债率偏高会造成公司融资难度、偿债压力加大,财务费用高企,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不利。为此,企业要将资产负债率作为一项重要经济指标纳入财务管理范畴,甚至应将其作为年度经营目标和经理层年薪的否决指标。企业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管理,并严格按《会计法》和财政法规的规定,统一计算资产负债率的口径,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情况,提高资产负债率的可比性和真实性。总之,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这样既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也可以有效防范风险。

6.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准备充足的备用金

资产的流动性是资产增值的原动力,是资产安全的保障。流动性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资源。在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三性”中,效益性是终极目标,安全性是基本要求,而效益性和安全性是通过流动性来实现的。可以说,流动性是效益性和安全性的源泉和保障,如果资产没有流动性,那么资产的效益性和安全性也就无从谈起。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低,资产流动性差,不利于短期债务的偿还,不利于危机状况下资产的变现。较低的资产流动性还会使银行的信心不足,不利于融资业务的开展。公司应该在配套资金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投资,尽量不要超出资金所能允许的范围。

备用金对一个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它是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正常运转的最后一道屏障。没有充足的备用金,危机袭来就会捉襟见肘、无法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使很多公司都意识到充足备用金的重要性。相信危机之后很多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会在备用金方面做出充分的安排。

7.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强化集团资金统一调拨意识

面对金融危机,各企业内部的齐心协力和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执行过程中,部分单位和个人集团意识不强,小团体主义严重,对集团的指令置若罔闻或执行不力,就会对集团应对金融危机产生严重的影响。企业集团应进一步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继续强化资金统一调拨意识,在非危机状态下也要建立应对危机的机制,这样才能从容不迫地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挑战。

金融危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表面的繁荣不会长久,稳扎稳打才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危机让我们饱尝了“危险”,但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机遇”,让我们放慢脚步去查找自身存在的管理漏洞,反思之前的发展战略,从而使企业重新步入发展的正轨。如果危机还未见底,那么就让我们用深刻的反思和调整来应对新一轮危机的挑战。

(作者单位: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上一篇:中国石油工程百年发展历程下一篇: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